中國文化聖人 道聖老子 老子:李姓,以樹為姓,名耳,字聃,一字或曰謚伯陽。春秋末期人,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和史學家,道家學派創始人,被道教尊為道祖,世界文化名人。
至聖孔子 “
子 ”:古代對成年男子的尊稱,在
春秋戰國 時期,擁有一定社會地位的成年男子都可以稱為“子”,而且都希望別人稱自己為“子”,因為“子”還是一種
爵位 ,所謂“公侯伯子男”也。但是,真正能獲得別人以“子”相稱的,一般是兩種人:要么在社會上公信力較高的,如“老師”;要么就是較有道德的
貴族 ;孔子、
老子 屬於前者。而孔子是我國古代最偉大的政治家、
思想家 、
教育家 、
儒家學派 創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在天道觀上,孔子不否認
天命 鬼神的存在,但又對其持懷疑態度,主張“敬鬼神而遠之”。 孔子與孟子並稱“
孔孟 ”,孔子被尊為“至聖”,孟子為“
亞聖 ”。
孔聖人 儒家學派 創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同時精通易經《十翼》所作者,孔子是中國古代突破對自然山水宗教式態度的第一人,我愛大自然更愛自然山水,大自然包涵災難、地震、龍捲風、恐龍的滅絕等,而自然山水是永存的好風水,提出了“知者樂水,仁者樂山”(《論語·雍也》)的著名美學命題。
亞聖孟子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軻,字
子輿 (待考,一說字子車或子居)。
戰國 時期
魯國 人,魯國慶父後裔。中國古代著名
思想家 、
教育家 ,
戰國 時期
儒家 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書。孟子繼承並發揚了
孔子 的思想,成為僅次於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師,有“
亞聖 ”之稱,與孔子合稱為“
孔孟 ”。
孟子書籍 孟子本為“
魯國 三桓 ”之後,遠祖是魯國
貴族 孟孫氏,後家道衰微,從魯國遷居鄒國。孟子三歲喪父,孟母艱辛地將他撫養成人,孟母管束甚嚴,其“
孟母三遷 ”、“
孟母斷織 ”等故事,成為千古美談,是後世母教之典範。《孟子》一書是孟子的言論彙編,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編寫而成,記錄了孟子的語言、政治觀點(
仁政 、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貴君輕)和政治行動的
儒家經典 著作。孟子曾仿效孔子,帶領門徒遊說各國。但不被當時各國所接受,退隱與弟子一起著書。《孟子》有七篇傳世:《
梁惠王 》上下;《
公孫丑 》上下;《
滕文公 》上下;《
離婁 》上下;《
萬章 》上下;《
告子 》上下;《
盡心 》上下。其學說出發點為
性善論 ,提出“仁政”、“
王道 ”,主張德治。 南宋時
朱熹 將《孟子》與《
論語 》、《
大學 》、《
中庸 》合在一起稱“
四書 ”,《孟子》是四書中篇幅最大的部頭最重的一本,有三萬五千多字.從此直到清末,“四書”一直是科舉必考內容。孟子的文章說理暢達,氣勢充沛並長於論辯,邏輯嚴密,尖銳機智,代表著傳統散文寫作最高峰。孟子在
人性 問題上提出
性善論 。
詩聖杜甫 杜甫(公元712—公元770),漢族,河南鞏縣(今
鞏義市 )人。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盛唐大詩人,世稱“詩聖”,現實主義詩人,代表作“三吏”(《
新安吏 》《
石壕吏 》《
潼關吏 》)“三別”(《
新婚別 》《
垂老別 》《
無家別 》)。原籍湖北襄陽,生於河南
鞏縣 。初唐詩人
杜審言 之孫。
唐肅宗 時,官左拾遺。後入蜀,友人
嚴武 推薦他做劍南節度府參謀,加檢校工部
員外郎 。故後世又稱他杜拾遺、杜工部。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一生寫詩1500多首,詩藝精湛,被後世尊稱為“詩聖”。
杜甫像 杜甫與
李白 合稱“
李杜 ”,為了與另兩位詩人
李商隱 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
老杜 ”。杜甫與
杜牧 是遠房宗親,同為晉朝滅孫吳的大將
杜預 之後裔(杜甫為杜預二十世孫)。雖然杜甫在當朝不為世人所知,但經過後世的研究,他的作品最終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他的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作品集為《
杜工部集 》。他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後人稱為“
詩聖 ”,他的詩也被稱為“
詩史 ”。他的思想核心是儒家
思想家 。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他熱愛生活,熱愛人民,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他嫉惡如仇,對朝廷的腐敗、社會生活中的黑暗現象都給予批評和揭露。
詞聖蘇軾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世人稱其為“蘇東坡”。
漢族 ,眉州(今四川
眉山 ,北宋時為眉山城)人,祖籍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畫家、詞人、詩人,美食家,
唐宋八大家 之一,
豪放派 詞人代表。其詩,詞,賦,
散文 ,均成就極高,且善
書法 和繪畫,是
中國文學 藝術史上罕見的全才,也是中國數千年歷史上被公認文學藝術造詣最傑出的大家之一。其散文與歐陽修並稱
歐蘇 ;詩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與辛棄疾並稱蘇辛;書法名列“蘇、黃、米、蔡”(文敘)北宋四大書法家之一;其畫則開創了湖州畫派。
蘇軾書法 作為傑出的詞人,蘇軾開闢了
豪放詞 風,同傑出詞人
辛棄疾 並稱為“蘇辛”。在
詩歌 上,與
黃庭堅 並稱“蘇黃”。蘇軾的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樂府》、《前赤壁賦》與《後赤壁賦》等。政治傾向上,蘇軾屬以
司馬光 為領袖的舊黨。因其書法方面成就極大,故與黃庭堅、
米芾 、
蔡襄 (也有學者認為是
蔡京 )並稱“
宋四家 "。蘇軾提攜的後人,著名的有“蘇門四學士”,即黃庭堅、秦觀、晁補之和張耒。
文聖歐陽修 歐陽修(1007-1073),字永叔,號
醉翁 ,又號六一居士。漢族,吉安永豐(今屬江西)人,自稱廬陵(今永豐縣沙溪人)。諡號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北宋卓越的文學家、史學家。
歐陽修曾與
宋祁 合修《
新唐書 》,並獨撰《
新五代史 》。又喜收集
金石文字 ,編為《集古錄》。有《
歐陽文忠公文集 》。詩歌《
踏莎行 》。並著作著名的《
醉翁亭記 》。
歐陽文忠公近體樂府 :詞集名。北宋歐陽修作。三卷。南宋羅泌編次。收入《歐陽文忠公文集》,又有影宋刻單行本。明毛晉《宋六十名家詞》本改題《六一詞》,僅一卷,據前本而有所刪節。另有影
宋本 《醉翁琴趣外編》六卷,多有《
近體樂府 》未收之詞。公集三代以來金石刻為一千卷。代表作有《醉翁亭記》
歐陽修 歐陽修一生著述繁富,成績斐然。除文學外,經學研究《
詩 》、《
易 》、《
春秋 》,能不拘守前人之說,有獨到見解;金石學為開闢之功,編輯和整理了周代至隋唐的金石器物、銘文碑刻上千,並撰寫成《
集古錄跋尾 》十卷四百多篇,簡稱《集古錄》,是今存最早的金石學著作;史學成就尤偉,除了參加修定《新唐書》250卷外,又自撰《五代
史記 》(《新五代史》),總結五代的歷史經驗,意在引為鑑戒。
書聖王羲之 東晉
書法家 ,字逸少,號澹齋,漢族,祖籍琅琊
臨沂 (今屬山東),後遷會稽(今浙江紹興),晚年隱居
剡縣 金庭,中國東晉書法家,有
書聖 之稱。歷任秘書郞、
寧遠將軍 、江州刺史。後為會稽內史,領右將軍,人稱“
王右軍 ”、“
王會稽 ”。其子
王獻之 書法亦佳,世人合稱為“
二王 ”。此後歷代王氏家族書法人才輩出。東晉昇平五年卒,葬於金庭瀑布山(又稱紫藤山),其五世孫衡舍宅為
金庭觀 ,遺址猶存。
王羲之蘭亭序 王羲之 擅長書法,少從
衛夫人 (鑠)學書法,後草書學
張芝 ,正書學
鐘繇 ,博採眾長,精研體勢,一變漢魏以來波挑用筆,獨創圓轉流利之風格,隸、草、正、行各體皆精,被奉為“書聖”。其作品真跡無存,傳世者均為臨摹本。其行書《蘭亭集序》、草書《初目貼》、正書《黃庭經》、《樂毅論》最著名。
王羲之 代表作品有:楷書《
黃庭經 》、《
樂毅論 》、草書《
十七帖 》、行書《
姨母帖 》、《
快雪時晴帖 》、《
喪亂帖 》、《
蘭亭集序 》、《
初月帖 》等。其中,《蘭亭集序》為歷代
書法家 所敬仰,被譽作“天下第一行書”。王兼善隸、草、楷、行各體,精研體勢,心摹手追,廣采眾長,備精諸體,冶於一爐,擺脫了漢魏筆風,自成一家,影響深遠。其書法平和自然,筆勢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世人常用
曹植 的《洛神賦》中:“翩若驚鴻,婉若游龍,榮曜秋菊,華茂春松。仿佛兮若輕雲之蔽月,飄颻兮若流風之回雪。”一句來讚美
王羲之 的書法之美。傳說
王羲之 小的時候苦練書法,日久,用於清洗毛筆的池塘水都變成墨色。後人評曰:“飄若游雲,矯若驚龍”、“龍跳天門,虎臥凰閣”、“天質自然,丰神蓋代”,被後人譽為“書聖”。
畫聖吳道子 吳道子被
玄宗 賜名道玄。是中國
唐 代第一大畫家,被後世(
唐宣宗 847年)尊稱為“畫聖”,被民間畫工尊為祖師。畫史尊稱吳生。
河南 陽翟 (今河南省
禹州 )人,大約生於
唐高宗 朝(約685年左右),卒於
唐肅宗 朝(約758年左右)。少孤,相傳曾學書於
張旭 、
賀知章 ,未成,乃改習
繪畫 。曾在
韋嗣立 幕中當大吏,做過
兗州 暇丘(今
山東 兗州)
縣尉 。漫遊
洛陽 時,
唐玄宗 聞其名,任以內教博士官,並官至寧王府友,改名道玄,在宮廷作畫。開元年間,玄宗知其名,召入宮中,讓其教內 宮子弟學畫,因封內教博士;後又教玄宗的哥哥寧王學畫,遂晉升為寧王友,從五品。道教中人更呼之為“吳道真君”、“
吳真人 ”。
蘇東坡 在《書吳道子畫後》一文中說:“詩至於
杜子美 (
杜甫 ),文之於韓退之(
韓愈 ),書至於顏魯公(
顏真卿 ),畫至於吳道子,而古今之變,天下能事畢矣!”一代宗師,千古流傳。
天王送子圖 局部 醫聖張仲景 張仲景,東漢末年著名醫學家,被稱為
醫聖 。相傳曾舉孝廉,做過
長沙 太守,所以有張長沙之稱。張仲景廣泛收集醫方,寫出了傳世巨著《
傷寒雜病論 》。它確立的
辨證論治 原則,是中醫臨床的基本原則,是中醫的靈魂所在。在
方劑學 方面,《傷寒雜病論》也做出了巨大貢獻,創造了很多劑型,記載了大量有效的方劑。其所確立的
六經辨證 的治療原則,受到歷代醫學家的推崇。這是中國第一部從理論到實踐、確立辨證論治法則的醫學專著,是
中國醫學史 上影響最大的著作之一,是後學者研習中醫必備的經典著作,廣泛受到醫學生和臨床大夫的重視。
張仲景故里 《
傷寒雜病論 》序中有這樣一段話:“上以療君親之疾,下以救貧賤之厄,中以保生長全,以養其身”,表現了仲景作為醫學大家的仁心仁德,後人尊稱他為“醫宗之聖”。
藥聖李時珍 李時珍(1518—1593),字東璧,晚年自號瀕湖山人,湖北蘄州(今湖北省黃岡市
蘄春縣 蘄州鎮 )人,漢族,生於
明武宗 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卒於
神宗 萬曆二十二年(公元1593年)。中國古代偉大的醫學家、藥物學家。
李時珍像 李時珍 三十八歲時,被武昌的楚王召去任王府“奉祠正”,兼管良醫所事務。三年後,又被推薦上京任太醫院判。太醫院是專為
宮廷 服務的醫療機構,當時被一些庸醫弄得烏煙瘴氣。
李時珍 在此只任職了一年,便辭職回鄉。
李時珍 曾參考歷代有關醫藥及其學術書籍八百餘種,結合自身經驗和調查研究,歷時二十七年編成《本草綱目》一書,是我國
明朝 時代藥物學的總結性巨著。在國內外均有很高的評價,已有幾種文字的譯本或節譯本,另著有《
瀕湖脈學 》。
《本草綱目》 《本草綱目》不僅為我國藥物學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而且對世界醫藥學、植物學、
動物學 、礦物學、化學的發展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該書出版後,很快就傳到日本,以後又流傳到歐美各國,先後被譯成日、法、德、英、拉丁、俄、朝鮮等十餘種文字在國外出版,傳遍五大洲。早在1951年,在
維也納 舉行的
世界和平理事會 上,
李時珍 即被列為古代世界名人;他的大理石雕象屹立在莫斯科大學的長廊上。不僅對中醫藥學具有極大貢獻,而且對世界自然科學的發展也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被譽為“東方醫藥巨典”,英國著名生物學家
達爾文 也曾受益於《本草綱目》,稱它為“中國古代百科全書”。英國著名
中國科技史 專家
李約瑟 在《
中國科學技術史 》中寫道:“16世紀中國有兩大天然藥物學著作,一是世紀初(1505年)的《本草品匯精要》,一是世紀末(1595年)的《本草綱目》,兩者都非常偉大。”
茶聖陸羽 陸羽(733年-804年),字鴻漸;漢族,唐朝復州竟陵(今湖北天門市)人,一名疾,字季疵,號竟陵子、桑薴翁、東岡子,又號“茶山御史”。一生嗜茶,精於茶道,以著世界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聞名於世,對中國茶業和世界茶業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被譽為“茶仙”,尊為“茶聖”,祀為“茶神”。他也很善於寫詩,但其詩作目前世上存留的並不多。他對茶葉有濃厚的興趣長期實施調查研究,熟悉茶樹栽培、育種和加工技術,並擅長品茗。唐朝上元初年(公元760年),陸羽隱居江南各地,撰《茶經》三卷,成為世界上第一部茶葉著。《全唐文》有《陸羽自傳》。
陸羽《茶經》 中國歷史聖人 另一說法 ,十聖人,指我國歷史上的“十聖”。與中國文化十聖人有相通之處,但也略有不同。
酒聖:杜康 文聖:孔丘 字仲尼,
魯國 陬邑 (今山東曲阜)人,春秋末期的
思想家 、教育家、儒家學說的創始人。
史聖:司馬遷 字子長,
夏陽 (今陝西韓城)人,西漢著名的史學家和文學家,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
史記 》一書的作者。
草聖:張旭 醫聖:張仲景 武聖:關羽 字雲長,河東解縣(今山西省)人,東漢末期蜀國大將,重義氣,精
武藝 ,後人尊其為“關聖”、“關帝”。
書聖:王羲之 字逸少,晉琅琊臨沂(今山東省)人,是東晉時著名的書法家,主要作品有《黃庭經》、《蘭亭序》等。
畫聖:吳道子 陽翟(今河南禹縣)人,唐朝著名畫家,擅長人物畫,有“吳帶當風”之美譽。
茶聖:陸羽 唐朝人,以嗜茶著名,著有《茶經》三卷。
詩聖:杜甫 字子美,號少陵,河南鞏縣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著有《杜工部集》。
伊斯蘭教 簡介 阿拉伯文al-’Asharahal-Mubashsharah
伊斯蘭教 傳說中被應許在世界末日前直接進入天園的十位聖門弟子。通常指:
阿布·伯克爾、歐麥爾、 奧斯曼 、阿里、脫勒哈、祖白爾、阿布杜·拉赫曼·本·奧夫(‘Abd al-Rahman b.‘Awf,約577—652)、賽爾德·本·艾比·瓦嘎斯、賽義德·本·栽德(Sayyid b. Zayd,約592—671)、阿布·俄拜德 。他們都是穆罕默德最著名的夥伴。有的則把穆罕默德列為十聖人之首,而不列阿布·俄拜德。亦作“十大撒哈比”。
阿布·伯克爾 阿布·伯克爾(Abu Bakr al-Siddiq,573~634))
伊斯蘭教 史上的第一任正統
哈里發 ,阿依莎(穆罕默德之妻)之父。與歐麥爾、
奧斯曼 和阿里並稱為穆罕默德的四大賢配。本名阿卜杜拉·本·
奧斯曼 ·本·阿米爾(意為天房之仆)。出身於
麥加 古萊什部落台姆(Taym)家族。
麥加 富有的布匹商。閱歷豐富,剛直善良,謙恭持重,頗有威望。穆罕默德傳教後,他首先皈信
伊斯蘭教 ,成為先知的得力助手,對先知忠心耿耿,被先知賜以“薩迪克”(忠貞者)稱號。
阿布·伯克爾清真大寺 622年,穆罕默德遷徙麥地那時,阿布·伯克爾侍奉左右,不畏艱險,後又跟隨先知鞍前馬後南征北戰。為先知開基立業建下奇功,因而被認為是穆罕默德創立
伊斯蘭教 的最重要的支持者之一。先知曾說:“在我的朋友們中,我不知道還有誰比他更得力。(忠實的奴僕)”
阿布·伯克爾執政期間,主持了《
古蘭經 》的首次匯集工作。任職的第二年,在葉麻麥平叛戰爭中數十名能背誦《
古蘭經 》的聖門弟子陣亡,他採納歐麥爾關於收集彙編《古蘭經》的建議,責成
栽德·本·薩比特 為首,伍百耶、阿里、
奧斯曼 等人協助,將當時流傳的《古蘭經》的零星散片收集整理完畢。
艾布·伯克爾 主持彙編的《
古蘭經 》,史稱“穆斯哈福”本。此本由他收藏,為爾後《
古蘭經 》(藍色蘭花...)的保存整理和統一定本奠定了基礎。生前還傳有部分聖訓。634年因病在
麥地那 逝世。葬於“先知
清真寺 ”內穆罕默德墓北側。
歐麥爾 歐麥爾(‘Umar,584~644)
伊斯蘭教 史上的第二任正統
哈里發 。與
艾布·伯克爾 、
奧斯曼 和阿里並稱為穆罕默德的四大賢配。亦譯“奧馬爾”。全名歐麥爾·本·哈塔布·本·努費勒。出身於麥加古萊什部落阿迪(‘Adiy)家族。為麥加有聲望的
貴族 商人。據阿拉伯史載,歐麥爾精力充沛,才略出眾,文武兼備,能言善辯,虔誠公正,生活簡樸。
歐麥爾對
伊斯蘭教 的廣泛傳播和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639年主持制定了
伊斯蘭教曆 ,規定以622年(穆罕默德由
麥加 遷徙
麥地那 的那年)為伊斯蘭教曆紀元,並以該年教歷的歲首7月16日為教曆元年元旦。他派遣
伊斯蘭教 學者到各省區宣傳伊斯蘭教義,解決有關伊斯蘭教的各種問題,聘請伊斯蘭學者做顧問,出席有關會議,參與制定國家的大政方針。他任命
伊斯蘭教法學 家到大馬士革、約旦和埃及擔任卡迪(教法官),開穆斯林設立法官職位的先河。他曾下令穆斯林軍隊所到之處,必須興建
清真寺 ,並擴建了
麥加聖寺 ,還親赴
耶路撒冷 將先知登霄“聖石”,加以清洗。他要求穆斯林要嚴格遵守教義、教律、制度和禁忌,規定所有穆斯林必須參加星期五的聚禮,下令各地官員監督執行。他以親自率領民眾禮拜來督促穆斯林履行宗教義務。歐麥爾對
伊斯蘭教 立法作了充實和發展。他在處理新的教律問題時,如無《
古蘭經 》和聖訓的明文規定可循,便“揆情度理”,對民事、刑罰等根據他自己或教法學家的意見作出決定。後來採用這種立法原則的,被稱為“意見派”。對於非穆斯林,特別對“有經人”(指基督、
猶太 教徒),歐麥爾主張尊重其信仰,按各自的教律行事,不受
伊斯蘭教 律的限制。阿拉伯學者譽他為“立法的棟樑”。644年11月3日,歐麥爾率眾舉行晨禮時,被一個信奉基督教的波斯奴隸艾布·魯厄魯厄行刺身亡,葬於
麥地那 “先知
清真寺 ”內的
穆罕默德陵墓 北側。
奧斯曼 奧斯曼(577~656)
伊斯蘭教曆 史上的第三代
哈里發 。麥加
貴族 和富商。曾以巨大財力支持穆罕默德傳教,歐麥爾遇刺後,被推為
哈里發 ,在位期間(644~656),曾明令規定《
古蘭經 》的標準本。征服亞美尼亞和
北非 ,鎮壓波斯和羅珊等地的反抗,擴大了
哈里發 國家的版圖,656年為反對派所殺。
阿里 阿里(‘A1i,600~661)
伊斯蘭教 史上的第四任正統
哈里發 。與
艾布·伯克爾 、歐麥爾和
奧斯曼 並稱為穆罕默德的四大賢配。穆罕默德的堂弟和女婿。全名阿里·本·艾比·塔利卜·本·阿卜杜勒·穆塔里布。出身於麥加古萊什部落
哈希姆家族 。其父
艾布·塔利卜 是穆罕默德的伯父,曾撫養和保護過穆罕默德,其母
法蒂瑪 賢惠善良。幼年喪父後由穆罕默德撫養。610年穆罕默德傳播
伊斯蘭教 時,阿里僅有10歲,同赫蒂徹、
艾布·伯克爾 、栽德等首批信奉伊斯蘭教。是艾爾蓋姆秘密會的成員之一。
中國神話聖人 指的是功德成聖的神話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