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隊經歷 劇場表演原音重現,不同於錄音室製作而成的節目。所有的演出都是LIVE紀實,包含現場的觀眾笑聲、掌聲都是共鳴,都是真情流露。所有的內容都是全新的創作,取材自現代人的生活中,與生活結合,以其劇團一貫的創作風格“借古諷今”,拉近相聲與現代人的距離,把相聲說出博物館,他們的努力充分地在展演時一票難求的盛況得到迴響。源起1985年,賴聲川導演
相聲劇 《那一夜,我們說相聲》,在台灣引起轟動,使得相聲重新回到台灣人的日常生活中,不過賴聲川的主要方向還是在戲劇方面,對於相聲本身並未有太多的挖掘。
部分劇組人員合影 1988年,還在藝術學院戲劇系主修編劇的
馮翊綱 及其學弟
宋少卿 黃士偉 ,出於對相聲的愛好,經常在戲劇系的中庭表演,而兄弟院系的學生則帶著便當邊吃邊看。對中華文化興趣濃厚的馮翊綱,便從百戲興旺的宋代為這項活動找到這個讓人浮想聯翩的名字:“相聲瓦舍”。
1993年,馮宋二人開始攜手闖蕩江湖,1996年,“相聲瓦舍”正式登記為
戲劇表演藝術 團體。從此,一系列叫好又叫座的相聲作品不僅換來了觀眾的笑聲,也極大地提高了瓦舍的知名度。
在人們的印象中,相聲都是一左一右,一捧一逗,
段子 與段子間互不關聯。而以創新為鮮明特色的瓦舍的創作,卻常常打破傳統相聲時間和人數的限制,題材、內容、風格也完全超越傳統認知。在劇場裡看瓦舍的演出,兩個段子需要100分鐘,而觀眾竟可以從頭笑到尾。而在流行歌曲占盡風騷的台灣音像市場,“相聲瓦舍”的作品卻打入排行榜前四名。可見,這種“犯規”已經得到了肯定與認同。
相聲瓦舍 瓦舍的魅力不僅迷住了觀眾,更吸引了有志於相聲創作與表演的同道者。不斷有新人加入的瓦舍,原先的排練廳如今已放滿了電腦,而排練場只好遷到馮團長家的客廳。在這裡,他們是三國的
張飛 、是大唐的馬屁精、是明代的狀元……
在三所大學兼教創作理論及藝術欣賞等課的馮翊綱是藝術碩士,同時他還出版了《
相聲世界走透透 》及幾本散文、小說集。而他的搭檔宋少卿也受過正規高等教育。在相聲世界裡摸索前行的馮宋二人,又拜大陸相聲
表演藝術 家常寶華為師。也許無須太久,人們便可以看到師徒合作的關於
中國相聲 的專著。
主要成員 馮翊綱 核心人物,國立藝術學院戲劇藝術碩士,為“相聲瓦舍”創辦人及團長,亦為“
表演工作坊 ”之核心團員。目前任教於世新大學及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著有:相聲理論書《相聲世界走透透》,創作劇本集《這一本,瓦舍說相聲》,《影劇六村惡傳》,創作文集《也是路上的風景》,散文集《貓道上的駭客》,並為有聲書《摳你己襪!卡卡村》,《拗(ㄠ,)客旅行團》聲音作家,擔任傳統相聲大全集《相聲來了》之聲音演出。重要舞台演出作品有:《相聲說垮鬼子們》、《張飛要出來了,別害怕!》、《狀元模擬考》、《誰唬嚨我 》、《哈戲族》、《大唐馬屁精》、《
並不太熟 》、《東廠僅一位》、《蠢嗄揪疼》、《笑神來了誰知道 》、《影劇六村》、《
大寡婦豆棚 》、《小華小明在偷看》等。
馮翊綱 宋少卿 (現任團長)
國立藝術學院戲劇系畢業,“相聲瓦舍”主要演員。擔任“相聲瓦舍”歷年舞台演出作品的主演。曾主演“國立藝術學院”《犀牛》,《海鷗》及《鷹井之盼》。併兼具編導長才,活躍於電視、電影、廣播、廣告各種媒體,擔任多部音樂錄影帶及廣告之導演。曾任教於國立復興劇校,華岡藝校及青年高中。著有:創作劇本集《這一本,瓦舍說相聲》,有聲書《摳你己襪!卡卡村》,《拗(ㄠ,)客旅行團》及傳統相聲大全集《相聲來了》之聲音演出。重要舞台演出作品有:《相聲說垮鬼子們》、《張飛要出來了,別害怕!》、《狀元模擬考》、《誰唬嚨我》、《哈戲族》、《大唐馬屁精》、《並不太熟》、《東廠僅一位》、《蠢嗄揪疼》、《笑神來了誰知道 》、《影劇六村》、《大寡婦豆棚》、《小華小明在偷看》等。
宋少卿 黃士偉 國立藝術學院戲劇系畢業,現為國立藝術學院劇場藝術研究所學生,並任教於華岡藝校。二00一年加入【相聲瓦舍】成為瓦舍新成員,參與“東廠僅一位” “並不太熟”及“他怎么那么紅?”之創作演出他的表演風格溫文儒雅,收放自如,曾在國內各大劇團擔任主要演員,演出作品有:【大風音樂劇場】《小紅帽狂想曲》、《威尼斯商人》,【果陀劇場】《開錯門中門》、《西哈諾》,【屏風表演班】《京劇啟示錄》,【春禾劇團】《歡喜鴛鴦樓》、《救風塵》,【國立藝術學院】的《X小姐》、《如夢之夢》,【創作社】《天亮以前我要你》、《夜夜夜麻》和【綠光劇團】 《領帶與高跟鞋》、《領帶與高跟鞋的一部分Ⅱ - 同學會》等。
黃士偉 潘御天 (御天十兵衛)
清雲科技大學國際企業管理研究所畢業,現任桃園縣至善高中英文教師。
潘御天(御天十兵衛) 活潑熱情,喜愛戲劇表演。曾參加MUCH TV電視台《說唱2勢力》、衛視音樂台《VJ Search 2002》、東森幼幼台「英文親善大使」之比賽。
拍攝「年代電視台2002世界盃足球賽」、「東風電視台金曲獎」、「御茶園」廣告。舞台作品包含:【相聲瓦舍】的《大寡婦豆棚》、《記得當時那個小》、《蔣先生,你乾什麼?》、《上次、這次、下次》、《第十九屆新春賀歲聯歡晚會》、《借問ㄞˋ教授》、《公公徹夜未眠》、《惡鄰依依》等;也曾參與【可以演戲劇團】的《給我一個膠帶》演出及編劇。
梅若穎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劇場藝術研究所畢業,主修表演,目前為劇場工作者。
梅若穎 曾多次參與【相聲瓦舍】的戲劇演出,作品有:《借問ㄞˋ教授》、《上次、這次、下次》、《記得當時那個小》等。此外,曾參與賴聲川領導之集體即興創作《如夢之夢》,並演出該作品,同時亦參加【表演工作坊】《暗戀桃花源》、《又一夜,誰來說相聲》、《出氣筒》等多出戲劇演出。
近年來,參與國內小劇場團體【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和【外表坊時驗團】,並多次受邀至北京及青島參與「華人戲劇藝術節」、「亞洲城市青年戲劇節」交流,演出《早安夜車Ⅲ》、《請聽我說》、《交界》、《暗殺Q1…GO》等作品。其他舞台劇作品不勝枚舉,如:《跳舞吧!胖女孩》、《百年孤寂》、《失眠等於睡著》、《暗殺Q2…GO》、《麥可傑克森 Back to the 80’s 》等等。
現任國立台灣藝術大學戲劇與劇場套用學系講師,及台灣大學、師範大學等多所學校之專題講座講師和戲劇社指導老師。
高煜玟 黃馨萱 (黃小貓)
國立台灣藝術學院戲劇系畢∕劇場表演及文字工作者。
黃馨萱(黃小貓) 演出經歷【表演工作坊】《寶島一村》;【相聲瓦舍】《大寡婦豆棚》、《小華小明在偷看》、《記得當時那個小》、《借問 教授》等;【外表坊時驗團】《一又三分之一》、《早安夜車》、《交界》、《道德神經》、《失眠等於睡著》、《今天早上我們回家》;【創作社】《影痴謀殺》;【動見體】《英雄密碼》;【密獵者】劇團《床上的愛麗絲》、《歐風晚餐》等。
舞台劇本作品【外表坊時驗團】《一又三分之一之打烊時光》、《交界之天亮了》、《今天早上我們回家》;【相聲瓦舍】《蠢嘎揪疼》、《上次、這次、下次》、《借問ㄞ、教授》等。
曾獲皇冠大眾文學獎、教育部文藝獎等文學獎項。出版作品短篇集《摳你幾哇!卡卡村》、中篇小說《包子和大寶的愛情故事》、長篇小說《蟻獸出發》、《海豚紀念日》等。
高揚 張穆庭 ◦音樂創意顧問
張穆庭 《鄧力軍》
主題曲《十里洋場》、《淚眼朦朧》、《斷橋》、《弄堂》詞曲創作
《戰國廁前傳》
主題曲《長城》詞曲創作
《公公徹夜未眠》
主題曲《丐幫》詞曲創作
《兩光康樂隊》
主題曲《毋忘在莒》詞曲創作
背景詞
十大特色 ⒈劇很好看,且劇本自己寫
⒉沒有獨裁導演,沒有不負責任的作品
⒊由於人少,大小事都得全員到齊一起搞
⒋缺睡眠、缺銀兩,卻從不缺食慾的團員
⒌便當店電話號碼,記得比家裡的還清楚
⒍美女環繞可以暗自流鼻血,不可當面流口水
⒎想想自己也是觀眾……所以票價訂低一點
⒏來自票房的支持遠比不確定的補助踏實
⒐一張桌子、兩把椅子成就大製作氣勢
⒑不挾帶明星的光環,兩個活人名副其實大卡司
主要作品 1991年 黑色幽默
1997年 相聲說垮鬼子們 張飛要出來了,別害怕!
1998年 狀元模擬考
1999年 誰唬嚨我? 哈戲族 大唐馬屁精
2001年 他怎么那么紅 並不太熟 東廠僅一位
2002年 蠢嗄揪疼 笑神來了誰知道? 影劇六村
2004年 小華小明在偷看 記得當時那個小
2007年小說版《
秦時明月之夜盡天明 》 第十九屆新春賀歲聯歡晚會 借問艾教授 誰殺了羅伯特 鄧力軍
2013年 《迷香》《情聖阿弱》
2015年《瓦舍說金庸》《情聖阿弱,其實不弱》
2016年《緋蝶》 《買橘子的》《莎士芭樂》
作品介紹 《誰唬嚨我?》 《誰唬嚨我?》 作品簡介
演員:馮翊綱,.宋少卿
核心議題:意圖找歷史中與現在雷同的樣式藉古諷今(瓦舍創作的總體風格),以一種相當唬嚨的口吻在唬嚨觀眾,態度是唬嚨的,但是戲而不謔。核心議題是「生長在台灣的我們"我們是誰"」。
《誰唬嚨我》是台灣唯一以純粹創作相聲及相聲劇的舞台劇團--【相聲瓦舍】的相聲創作,創作於1999年,首演1999年6月15日~ 20日,台北新舞台,作品包含兩個段子:
段子一:戰國廁
創作緣由
站在比較中性的位置來看中國歷史,中國歷史不是在廁所裡面發生的,我們卻讓它在廁所裡面發生個王位爭奪。把阿綱在眷村長大及眷村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公共廁所"這個符碼拿出來作為一個象徵,象徵著政治的腥臭,為了從政治上獲得利益,為了能夠管理政治而摳到油水,把它代換成一個符碼即"誰來當這個公共廁所的所長"
內容簡介
故事核心即馮翊綱從小在眷村長大,眷村村民,為了能夠管理廁所,當上廁所所長,進而從中摳到油水,當中發生了一連串"誰來當這個公共廁所的所長?"的問題。究竟公共廁所的所長位置有什麼誘人的肥水,讓村民們為爭得廁所所長的位置,不惜打得頭破血流,你死我活?如同中國歷史中有名的王位爭奪事件--唐朝
玄武門之變 、司馬家的
八王之亂 ,兄弟相殘。廁所呼咑呼咑的小門若真浪漫得如美國西部電影中的酒吧,走進廁所能喝些什麼呢?馮伯伯為什麼不能像華盛頓的爸爸一樣原諒他無心之過?
貓王 艾維士的海報為何成了廁所的裝飾品?
五胡亂華 到了眷村的公共廁所里成了五胡亂滑?讓我們回到民國五十六七八九年,看看當時眷村中的重要地標——公共廁所的所長興替戰!
段子二:台灣原人
創作緣由
宋少卿對其血緣及身世背景的探索,利用童話故事的色彩來包裝它﹐探索他的身世。
人物介紹
▲原住民表哥、表弟與少卿▲山神▲被車輪切六段的百步蛇▲全家出動偷吃玉米的猴子一家,吃人奶的猴小孩▲穿白色V字領,自尊心強得容易臉紅,習慣順掌牽魚的台灣黑熊▲
苗栗 移民過來的,深情款款的雲豹▲令大夥聞之竄逃的,要命的虎頭蜂▲唬嚨人的兒童節目主持人宋哥哥及助理主持小布偶皮皮也來湊熱鬧▲長著長長獠牙足以令敵人穿腸剖肚的山豬
內容簡介
三人成群,跟著可愛的原住民表哥、表弟與少卿一同到花蓮山野探險:出發往花蓮山上,看看生氣了的山神如何處置沒有謹守祖先流傳下來的狩獵規則的表兄弟三人?山豬雖然放棄追殺爬上了鐵樹的表兄弟三人,走開了,然而三人終究逃不過命運的安排,山豬屁股上的小白花竟是讓他們忘了自己是誰的重要關鍵,這是山神對他們的處罰嗎?走到這步田地,想想大伙兒尚有未完成的志業;尤其再也不能說相聲的宋少卿不禁唱起悲歌,而好搭檔馮翊綱又該如何面對忘了自己是誰,開始角色錯亂,一會兒蔣老先生,一會兒經國先生,又一會兒
李登輝 先生的宋少卿呢?
《張飛要出來了,別害怕!》
內容簡介
聽過了《誰唬龍我?》里
馮翊 綱 宋少卿兩位演員精湛不計形象,又演、又說、又唱、又跳的演出,您是否被唬嚨得很開心?至今仍念念不忘,意猶未盡!還是對《大唐馬屁精》里演員拍馬屁的功夫佩服得五體投地,時時刻刻勤練說學逗唱的馬屁基本功讓您深感受用無窮,任何時空下都覺得無往不利!迫不及待想看看這兩位相聲演員要如何再幽大家一默?如何出招再博君一笑?新專輯《張飛要出來了,別害怕!》要給您大師級的享受,取材自歷經千錘百鍊,久違了的相聲經典段子,兩位專業演員現代活潑的詮釋,一樣題材兩樣感動,新鮮感與親切感完整不流失。
◤作品背景◢
演 員:馮翊綱、宋少卿
作品類型:傳統相聲新詮釋
首演資料:1998年 台北新舞台
◤專輯特色◢
⒈劇場原音重現:120分鐘不NG的完整演出,臨場感直拼現場實況轉播;真感情就是好文章,罐頭笑聲沒得比。
⒉戲劇主題的相聲段子,改編串聯自與京劇息息相關的傳統經典相聲老段子《戲劇雜談》、《空城計》、《黃鶴樓》的相聲表演藝術。
⒊內容深入淺出,自然生動貼近生活的表現形式,輕鬆愉快沒負擔---
如果你對京劇完全沒有興趣,其實一點都不打緊。《張飛要出來了,別害怕!》雖是取材自京劇經典段子,表現的形式卻是現代人一點都不陌生的相聲,如同台灣民謠望春風重新被編曲,以現代人所喜愛的形式,重新詮釋,賦予新意的做法一樣。
如果你對京劇完全感到陌生,其實一點都不陌生。《張飛要出來了,別害怕!》雖是取材自京劇經典段子,表現的內容卻都是現代人一點都不陌生的習慣用語,你可以輕鬆地從中知道,很多日常生活用語都是其來有自。如果你對京劇感到好奇,想進一步認識她,《張飛要出來了,別害怕!》是您京劇入門的不二選擇。馮翊綱、宋少卿二人雖是相聲演員,卻一點都不唬嚨,京劇基本功還是有的,京劇演員舞台上的基本功「唱、念、做、打」都將依依呈現給您。
如果你對京劇如屬家珍,想重拾舊憶,《張飛要出來了,別害怕!》要給您耳目一新的感動。「台上一刻鐘,台下十年功」,馮翊綱、宋少卿兩位相聲演員將使出混身解術,與您分享學習戲劇十多年的心得,說清楚講明白,到底中國傳統劇場與西方寫實主義劇場如何大不同。
作品包含三個段子
段子一〈戲劇雜談〉……
台上一刻鐘,台下十年功。馮翊綱要跟大家分享學習戲劇三十幾年的心得。以考試論文題目《戲劇與水利的關係》出發,化繁為簡,深入淺出,暢談中國傳統京劇與西方寫實主義舞台劇如何大不同。
段子二〈空城計〉……
從馮翊綱最喜歡的一齣戲《空城記》故事切入,不但要用相聲說戲,還要告訴你過去中國傳統劇場中究竟有那些有趣的陋習,以及至今大家仍常掛在嘴邊的口頭禪「跑龍套」究竟要怎么跑?「科班出身」又是什麼來歷?……等,許多有趣的淵源;甚至傳授你如何以「探班」之名,行「看霸王戲」之實!
段子三〈黃鶴樓〉……
馮翊綱、宋少卿要以實際行動打破一般人對相聲演員「狗掀門帘子,全憑一張嘴!」的無情批判,尤其在沒有文武場的京劇舞台,還要用嘴打傢伙,一人分飾三角,兩人分包趕角,真材實料,唱一齣戲,看倌且坐穩了,別被嚇著了!看看人未到聲先到的大花臉張飛究竟是怎么樣的一個狠角色?讓人聞風喪膽!
《春夏秋冬》
內容簡介
【相聲瓦舍】2002年首出原創相聲劇《春夏秋冬》又名【蠢嘎揪疼】,於6月份首演,現場座無虛席!
繼加入黃士偉後,本次特別情商
曾國城 跨刀演出,表現不負眾望一展現相聲基本功連珠炮「貫口」、披露全民運動樂透彩的真面目……,與宋少卿搭演出的段子更是整齣戲的高潮,格外熱鬧非凡,而今舞台上精彩呈現全部收錄在《春夏秋冬》影音專輯。
本劇上下場各有兩個段子,分別春、夏、秋、冬四季為本意出發,象徵人生總是悲歡離合交織循環的過程,以爆笑又不失幽默的表演方式呈現人生的驚喜、感嘆、悸動與感傷。
《狀元模擬考》
內容簡介
「中國的考試制度製造了人才?還是官僚?」
《狀元模擬考》是一出藉古諷今的相聲劇,……故事背景設定在明朝,大比之年,舉人伍實久(馮翊綱飾),進京趕考,住進京城裡高檔的「棲食衣」客棧,在盤纏用盡,流落街頭的當下,店主東戚百嗣(宋少卿飾)好心將他留下。在殿試的前一夜,店東還特地為他舉行了一場模擬考,要他增長一些四書五經之外的見識,設計出希奇古怪的「時事題」、「考古題」、「算數套用題」,連店東最疼愛的小妾——九娘(梅若穎飾)也來幫忙。第二天殿試,伍實久因模擬考猜題方向正確,對答如流,被皇上欽點為狀元。不料他成為狀元之後,竟恩將仇報………
《狀元模擬考》相聲劇是馮翊綱和宋少卿繼《誰唬嚨我?》、《大唐馬屁精》、《張飛要出來了別害怕!》之後第四套相聲劇場原影音專輯,所有內容原汁原味從劇場演出現場實況收錄的,一套專輯包含2張CD及2張VCD,消費者可以邊看邊聽,隨時隨地「獨樂樂、眾樂樂」。就表演形式而言,《狀元模擬考》包含
單口相聲 、對口相聲、眾口相聲、
雙簧 等多種表演形式,雙簧表演尤其精采,只是消費者很難單從CD「聲」聽出現場究竟發生了什麼事!為什麼現場觀眾的笑聲此起彼落從沒停過?!為避免發生“鴨子聽雷!”的情況,馮翊綱、宋少卿特別建議沒有看過現場演出的消費者先看VCD。
專輯發行上市時期正值考季,《狀元模擬考》正好提供大家一個消除疲勞解除壓力的管道,也適時與各類考生分享一點考試心得與應考技巧,希望大家在開懷大笑之餘能夠有所收穫,或者思考一下「中國的考試制度製造了人才?還是官僚?」。
《狀元模擬考》 作品背景
演 員:馮翊綱(飾 伍實久)、宋少卿(飾 戚百嗣)、梅若穎(飾 九娘)
作品類型:原創相聲劇
段 子:《路遙知鳥力》、《四位大官人》、《雙簧狀元郎》、《衣錦不還鄉》
首演資料:1998年11月3日 台北新舞台
《說垮鬼子們》
作品簡介
宋少卿、馮翊綱等人在劇中塑造出梁小秋與
舒大春 兩個人物,將時空背景建立在40年代的重慶,透過兩個角色對抗戰晚會的表演節目排演及演出過程的回憶,以幽默諷刺的方式道出時下中國人的毛病。淺則體驗宋少卿所飾六號黃同學的爆笑口音與滑稽動作,深則反省中國人的陋習與奴性,寓教於樂,相聲的框架中展現出強大戲劇張力!本專輯為宋少卿、馮翊綱的創團作品,也是兩人最重視的心血結晶。而消費者的引頸企盼自然不在話下,詢問的電話鈴聲此起彼落,在在顯示「相聲說垮鬼子們」的魅力無法檔!
《他怎么那么紅》
內容簡介
相聲劇場原影音專輯
傳統相聲新詮釋【他怎么那么紅】
演員陣容:宋少卿、馮翊綱加黃士偉
作品簡介
宋少卿、馮翊綱加黃士偉的傳統相聲新詮釋【他怎么那么紅】,推出了現場同步收錄的影音專輯,為2003年新春的強打巨獻!
看宋少卿秀出高人一等的專業知識,各種難題都能對答如流;看馮翊綱揮拳踢腿的,把相聲演成了武俠片;看黃士偉展現異於常人的記憶力,將上百道滿漢全席的菜名一一背出!
本劇上下半場共有五個段子,外加兩首
太平歌詞 ,內容豐富,篇篇精采。別擔心「傳統」這兩個字,宋少卿、馮翊綱所表演詮釋的傳統相聲內涵絕對有現代的精神,只要放輕鬆來欣賞,必然能開懷大笑且愛上傳統相聲!
獨特銷售點
容易引起共鳴:取材生活化,融入歷史背景,結合流行話題、社會時事、政治議題、族群文化,傳閱性高。
長賣型產品,不退流行,高詢問度:不同於歌手專輯具時效及流行性等諸多限制,歷久彌新,消費者詢問度高。
消費族群擴大:詼諧的內容與鮮活的演出符合各年齡層的口味,老少鹹宜。繼【東廠僅一位】、【春夏秋冬】之後,劇場實力派偶像黃士偉的加入已經建立起穩健的口碑,想必【他怎么那么紅】也能吸納更多喜愛舞台表演的戲迷。
相關地點 影劇六村 影劇六村 海光一村、影劇新城是現存規模最大、最地道的軍
眷村 。影劇新城初建於1960年,當時叫作“美齡莊”,顧名思義,是感懷蔣宋照顧軍眷的德澤而命名;後來美齡莊擴建,改名叫“影劇六村”,因為當時婦聯會發起蓋眷村募款活動,蓋影劇六村的經費是由影劇界人士樂捐而得。1965年,影劇六村旁蓋起了二百零二戶的海光一村。1990年,影劇六村和部份海光一村改建成為現在的面貌,影劇六村也隨之更名為影劇新城。
2003年,
姜昆 擔任總策劃的文獻專題片《中國相聲一百年》中,關於台灣相聲的部分,提到了
吳兆 南和魏龍豪這些開山人物,提到了賴聲川和
倪敏然 這些已經通過審查的人物,也讓
侯冠群 這個有立法委員職務的相聲演員進入螢幕。可是,沒有提到一句關於相聲瓦舍的話,宋少卿、馮翊綱二人也沒有得到露臉的機會。那個時候,《東廠僅一位》已經在台灣引起了很大的轟動,二人在相聲界的地位已得到公認,但是不知是觀念上的不認同,還是政治上的忌諱,在《中國相聲一百年》這個權威式的相聲發展史中卻默默地消除了二人的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