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冉求在青年時期曾做過季氏的家臣,
公元前484年,率
左師抵抗入侵齊軍,並身先士卒,以步兵執長矛的突擊戰術取得勝利。在《
春秋左氏傳·
魯哀公十一年(前484年)》:春,齊為鄎故,國書、高無丕,帥師伐我,及清。季孫謂其宰冉求(此年冉有三十八歲)曰:齊師在清,必魯故也,若之何?求曰:一子守,二子從公[
三桓(
孟孫氏、
叔孫氏、
季孫氏)之後],御諸竟。季孫曰:不能。求曰:居封疆之間。季孫告二子,二子不可。求曰:若不可,則君無出,一子帥師,背城而戰。不屬者,非
魯人也。魯之羣室,眾於
齊之兵車。一室敵車,優矣,子何患焉?二子之不欲戰也宜,政在季氏,當子之身,齊人伐魯,而不能戰,子之恥也,大不列於諸侯矣(列,齒也)。季孫使從於朝,俟於黨氏之溝。
武叔(叔孫氏)呼而問戰焉,對曰:君子有遠慮,小人何知(音智)?懿子(孟孫氏)強問之,對曰:小人慮材而言,量力而共(音恭)者也。武叔曰:是謂我不成丈夫也。退而蒐乘(
閱兵)。孟孺子洩帥
右師,顏羽御,邴洩為右(將帥所乘兵車:將帥居左,御馬者居中,衛者執戟居
車右。兵車:御者居中,
車左之人執弓矢,車右之人執戟以衛)。冉求帥左師,管周父御,
樊遲為右。季孫曰:須也弱(
樊須,字遟,
孔子弟子,是年三十一歲)。有子(冉有)曰:就用命焉(言樊遟懂得服從命令)。季孫之甲七千,冉有以武城人三百,為己徒卒(皆步兵),老幼守宮,次於雩門之外。
五日,右師從之(不積極參戰)。公叔務人見保者(姬為,字務人,
魯昭公之子,魯哀公之叔),而泣曰:事充(徭役煩)、政重(賦稅重),上不能謀,士不能死,何以治民?吾既言之矣,敢不勉乎?師及齊師,戰於郊,齊師自稷曲。師不逾溝,樊遲曰:非不能也,不信子也,請三刻而逾之。如之,眾從之,師入齊軍。
右師奔(逃也),齊人從之(從音縱,追也),
陳瓘、
陳莊(二人齊將也),涉泗。孟之側(孟孫氏之族人)後入,以為殿,抽矢策其馬,曰:馬不進也(衝鋒陷陣在前者勇,撤退殿後者勇,自謙之辭,不自伐功也)。林不狃之伍曰:走乎(逃也)?不狃曰:誰不如?曰:然則止乎?不狃曰:惡,賢。徐步而死(從容戰死)。師獲甲首八十,齊人不能師。宵,諜曰:齊人遁。
冉有請從之三(從音縱,追也),季孫弗許。孟孺子語人曰:我不如顏羽,而賢於邴洩。
子羽銳敏,我不欲戰而能默(雖心有怯戰、想著逃跑的話,忍住不說出來),洩曰:驅之(奔逃也)。公為(公叔務人)與其嬖僮汪錡乘,皆死,皆殯(嬖童姓名曰汪錡,亦用成人葬禮,棺槨等裝殮),
孔子曰:能執干戈,以衛
社稷,可無殤也(殤,非正規葬禮,多用於未成年者之死,用瓦罐等裝殮)。
冉有用矛於齊師,故能入其軍,孔子曰:義也。
又趁機說服
季康子迎回了在外流亡14年的孔子。幫助季氏進行田賦改革,聚斂財富,受到孔子的嚴厲批評“
季氏富於周公,而求也為之聚斂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
後隨孔子
周遊列國。子有多才多藝,性謙遜長於政事,孔子稱讚其才可於
千戶大邑,百乘兵馬之家,勝任總管職務。孔子晚年歸隱魯國 ,受到子有很多的照顧。唐贈徐侯,宋封
彭城翁,必封徐公。
典籍記載
有一回孟武伯問孔子說:"冉有是否能夠辦政治?"孔子就回答說:"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為之宰。"就是說冉求可以在諸侯國當邑宰,或在
卿大夫家裡當家臣。這也就表示說;冉有他很有政治才華。而政治是一門很深的學問,要辦好政治必須具備各種才能。像
子貢通達物理,以及
子路的果敢、果決,都是辦政事的好人才;而冉有他在政治上的天賦,主要是多才多藝。
像有一次季康子就問孔子:“冉有可以從事政治嗎?”孔子回答他說:"求也藝,於從政乎何有?"─就是說冉求多才多藝,對於辦政治有什麼困難呢?又有一次,子路問孔子怎樣才算是一個完備的人?孔子回答說:“要有
臧武仲的智慧,
孟公綽的克制,及
卞莊子的勇敢,再加上冉求的才能、技藝以及禮樂的
陶養;也就可以算是一個人格完備的人了。”可見冉求的才藝在當時是非常出色的。而且他能夠受到當政者的賞識,有機會出來辦理政事,雖然冉有跟子路同樣有政治才華,同屬政事科,但兩個人的個性完全不一樣;子路是較果敢、果決,冉有比較退讓。也因此孔子對子路、冉有的教導方式有所不同。
比如說同樣聽到一件合於義禮的事,孔子對子路說要請教父兄才可以去做;而對冉有說,聽到了就馬上去做。這表示冉有天性較遲緩、穩重,所以孔子鼓勵他要勇於實行,而子路因為好勇勝人,所以抑制他退讓些。 冉有不僅在辦事上如此,在求道方面,也顯出他謙退的個性。像有一回,冉有就跟孔子說:“我不是不喜歡老師您的道,實在是我能力不到啊!”孔子即鼓勵、指正他說:"能力不夠總要做,做一半才停止,而你現在自己卻先為自己劃定一個範圍,停在那裡不前進呀!"可見冉有並不是沒有能力求道,且說孔子對他還是很有信心的,所以才那么鼓勵他。─由於冉有這種謙退的個性,有時在辦事上,難免會有太過或不及的情形。如有一次,公西華出使齊,他替公西華的母親申請“安家費”,所給的數目超過孔子所說的很多倍,雖然他是一番好意,但如此則不合中道,因“君子可
周濟窮迫的人,而不使富有的更富有”。
孔子的理想在推行仁政,弟子們皆懂仁義,如有不合仁義的,孔子必會指責與糾正他。當時三家把持政權,季氏比周天子天朝的
周公,還要富有,而冉求做季氏的家臣,不能勸諫季氏,減低人民賦稅,還替他搜括,使他更富有。孔子就說:“非吾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一方面指責冉有,同時也希望藉此使季氏感悟。另有一次季氏將要政打
顓臾;冉有與子路去見孔子;孔子即指責他們,不能及時的勸諫季氏。並且也教導他們治國安民的方法。
當時三家掌握政權,想做官須經過三家或在三家當家臣,冉子才藝高,被選用了,多少也希望能將孔子的教誨,實現出來,只因三家太跋扈,要辦理政治,施展他個人之政治理想,實在是困難重重啊!
再談冉有的志向;有一回子路、
曾皙、冉有、
公西華,陪侍著孔子時,孔子就引導他們各自談談將來的志向,孔子問他們說:“如果將來有人能夠知道你們而又能夠用你們,你們究竟有什麼本領可用呢?”當時冉有就回答說:“假定有個六、七十里寬的地方或是小一點,五、六十里的,如果讓我來治理,只要三年,即可以使人民富足。至於興禮作樂一類的事,那我就沒有這本領了。只好等待那有才德的君子來設施了。”冉有的志趣是從政——算是一個君子儒。他十分謙虛,其實,憑他的才藝是可以治理
千乘之國的。他也能夠隨時的關心百姓,有一次冉有跟隨孔子到衛國去,看到衛國的人口很多,冉有就問:“人民已經這樣眾多了。還需要給他們增加些什麼?”孔子說:“使他們富有"。冉有說:“人民已經富有了以後呢?還需要給他們增加些什麼呢?"孔子說:“使他們受教育啊!”。
死後葬於
奚公山(今
山東棗莊境內),其墓緊鄰車神奚仲之墓。
歷史評價
實際上,
孔子也是很欣賞冉有的。《論語·雍也》曾記載季康子問孔子子路、子貢、冉求是否可以從政,孔子回答說三人皆可從政,但孔子卻分別道出三人之優點各不相同:“由(子路)也果”、“賜(子貢)也達”、“求(冉求)也藝”。《論語·先進》說:“德行:
顏淵、
閔子騫、
冉伯牛、
仲弓。言語:
宰我、
子貢。 政事:冉有、
季路。文學:
子游、
子夏。”
冉求不重仕德的修養,從來沒發表過關於仁、義、禮、孝等儒家道德觀念方面的看法,也沒向孔子請教過這方面的問題。他認為自己學習,“仁”的力量不夠,孔子批評他根本不努力學習有關“仁”的學說。他不重禮樂修養,認為禮樂教化之事,要等待賢人君子去做。他對孔子不是絕對服從,具有一定的改革精神。對後世影響很大。
陳壽認為他的政事可和
顏回的仁、伊尹、
姜尚的政績相媲美。東漢
明帝永平十五年(72年)祭祀孔子時以他為配。
唐玄宗開元八年(720年)以他為“
十哲”之一,配享孔子。開元二十七年(739年)贈“徐侯”,
宋真宗大中樣符二年(1009年)又封為“彭城公”。度宗鹹淳三年(1267年)改和“徐公”,從祀孔子。
家族世系
序言
詳表
8世祖 冉羽:一作“
冉羽叔(今人推測,此稱謂應該是
尊稱)”
3世祖 冉輝:奔晉,居汾州(今
山西孝義),其後不詳,僅知:冉輝裔孫有冉宗聖、冉廷宗,冉宗聖生三子冉從、冉紳、冉剛,冉剛生冉會、冉監
20世孫 冉展:字好枝,通曉詩文,引進後學,以孝悌聞,舉有道不起
32世孫 冉建業:字斯皇,性謹厚,不與人爭,鄉人化之
33世孫 冉之儀:字振恆,德行學問,足為世范,甘貧樂道
44世孫 冉叔謙:字心服,歲貢,文雅有學,勤於訓誨
55世孫 冉忠:字良弼,永樂三年歲貢,仕山西太原府通判,為政寬平,民安其化;永樂七年歸守祖廟,主奉祀事
56世孫 冉通:字紹文,繼述父志,主奉祀事,精潔有加
60世孫 冉思真:字古風,配
王氏,主奉祀事,以齒德重於鄉,有司編匾,榮以壽官冠帶;長子冉希孟、次子冉希賜
61世孫 冉希賜:字秀川,因長支(冉希孟)無後,以次嫡主奉祀事
62世孫 冉魁:字望圖,主奉祀事;心性耿直,以理律身,宗族鄉黨以孝悌稱
63世孫 冉士朴:字和軒,號懷素,主奉祀事;清雍正二年恩詔為先賢冉子伯牛設立博士,經山東巡撫岳濬查明,冉士朴委系嫡裔,於雍正十三年奉旨授為世襲
翰林院五經博士 3世祖 冉輝:奔晉,居汾州(今
山西孝義),其後不詳,僅知:冉輝裔孫有冉宗聖、冉廷宗,冉宗聖生三子冉從、冉紳、冉剛,冉剛生冉會、冉監
28世孫 冉祿:漢元帝初元年間,遷居河南安陽(
黎陽),生二子冉弘、冉璆(酋)
43世孫 冉瞻:299年生於
魏郡(今安陽
內黃),陳午部將;310年帥所部流民在
河內與
劉聰、
石勒作戰,被趙帝石勒所俘,所部流民降勒,被勒徒於
蘭陵郡;年僅12歲,少年有力,長而勇悍,善騎射,臨弓矢不退;趙帝石勒愛他少年英雄,乃侍太子石虎(
季龍)左右,並招冉瞻為石虎養子,
易姓為石,名
石瞻;石虎即位,拜
石瞻為積射將軍,封
西華侯;東晉太寧元年(323年)在
石勒攻凶奴前趙的戰爭中,
石瞻陣亡;生一子石閔(即
冉閔)
44世孫 冉閔:字永曾,小名
棘奴,生於
蘭陵郡;自幼
果銳,及長,身長八尺,善謀略,勇力絕人,
攻戰無前;趙帝深愛其才;少時任蘭陵郡
游擊將軍,都督中外諸軍事;338年參與
昌黎之戰,功名大顯,升任北
中郎將,修成侯;晉
永和六年(350年)推翻石趙,自立為王,改元
永興,國號
魏,史稱
冉魏;自此復
冉姓;追尊祖父
冉隆為元皇帝,追尊父親
冉瞻為高皇帝,尊母
王氏為
皇太后,妻董氏為
皇后,長子
冉智為
太子,
餘子皆封
王;
冉閔在世時,自謂為中土英雄(
中華英雄);東晉永和八年(352年)農曆6月1日,
冉閔被鮮卑王慕容儁斬於遏陘山,董氏、冉智、
冉明、冉裕同時被俘,與
冉閔同被殺害;誰知
冉閔一死,遏陘山山石左右七里草木悉枯,蝗蟲大起,北方從6月直至12月皆不下雨,慕容儁大懼,遣使者祀之,謚曰
武悼天王,其日天降大雪,過人雙膝;冉魏滅亡,次子冉胤被京都守將
蔣乾扮做庶民帶出
都城,逃到
晉國首都倉垣投晉;
冉閔後邑
冉華的墓誌上稱冉閔為
平帝[
魏平帝];西南一帶冉姓(包括
土家族的冉土司系)皆為
冉閔後裔;據正史記載,
冉閔有六子:
冉智(
皇太子)、冉胤(
太原王)、
冉明(彭城王)、
冉裕(
武興王)、
冉操、冉睿(海冥縣侯)。
45世孫 冉胤:
冉閔被殺時,冉胤被京都守將蔣乾扮做庶民帶出都城,逃到晉國首都倉垣投晉,晉帝深愛其才,拜直閣將軍,封
諸城侯;東晉元興三年(404年)朝政不綱,冉胤遂隱居不仕;生一子冉弘烈
52世孫 冉軫:仕梁,為太子
左衛,授荊州刺史,封巴東郡公;生一子冉黎
54世孫 冉安昌:除
開封府儀同三司,隋末據巴東,唐高祖即位加柱國
蜀國公,兼山南道大行將軍總管,信州刺史,奉命招安黔州,開拓思夷等州,肇基世業,卒贈十八州都督,加謚端肅公;生一子冉仁才
55世孫 冉仁才:字徵文,
隋恭帝義寧二年封
金紫光祿大夫,拓土聚民,功績丕著,貞觀六年詔遷澧州刺史,十三年改
袁州刺史,尋除
江州刺史,高宗永徽二年入朝優詔,封
上柱國;卒於
永州,年五十八,謚果公,敕葬
萬州威鳳山(今萬州東關外
紅砂溪);生一子冉實
56世孫 冉實:字茂實,攫進士第,贈國賓司馬,遷使持節河州知營,使兼理諸軍事,敕葬河南定鼎縣;生三子冉顯宗、冉顯朝、冉顯邦
72世孫 冉某:冉顯宗的15世孫,生三子:冉守忠、冉守孝、冉守時
73世孫 冉守忠:冉顯宗的第16世孫,
酉陽始祖;
宋徽宗宣和元年,授郎官聚制、誥總制御前兵馬使,仍令鎮洞守,諸洞夷獠
便宜行事,苗獠率服,
改塞為州;元順帝至元間加封
宣慰使,後升沿邊溪洞
都元帥府宣慰使司;生三子冉文炳、冉文燦、冉文獻
81
世孫 冉載朝:生八子冉如龍、冉如彪、冉如豹、冉如虎、冉如狼、冉如蛟、冉如璋、冉如鶴
82
世孫 冉如龍:明朝時,遷居思州衛都會壩(今
利川縣)
82
世孫 冉如豹:洪武時,遷居大田所千戶職(今
鹹豐縣)
3世祖 冉輝:奔晉,居汾州(今
山西孝義),其後不詳,僅知:冉輝裔孫有冉宗聖、冉廷宗,冉宗聖生三子冉從、冉紳、冉剛,冉剛生冉會、冉監
翰林院五經博士
-63代 冉士朴:字和軒,號懷素,主奉祀事。清
雍正二年恩詔為先賢冉子伯牛設立博士,經
山東巡撫岳濬查明,冉士朴委系嫡裔,於雍正十三年奉旨授為世襲
翰林院五經博士-64代 冉養尼:字衍公,因患癱症未襲
-65代 冉廷硯:字佑臣,乾隆十六年承襲翰林院五經博士
-66代 冉傳科:字振里,乾隆六十年承襲翰林院五經博士
-67代 冉繼楷:字貢培,承襲翰林院五經博士
-68代 冉廣培:承襲翰林院五經博士
-68代 冉廣鑫:承襲翰林院五經博士
故里考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