奚公山

奚公山

奚公山,又名千山頭、青山頭,地處夏莊鄉境內。歷史悠久,勝跡眾多,峰巒綿延百里,素有“仙山”之稱。山西南有古奚邑遺址,山西繡球山有奚仲墓,其側有冉求墓。奚公山深處有奚仲造車遺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奚公山
  • 地理位置:山東省棗莊市夏莊鄉境內
  • 氣候類型:不詳
  • 占地面積:不詳
  • 開放時間:不詳
奚公山,歷史記載,自然風光,

奚公山

奚公山,又名千山頭、青山頭,地處夏莊鄉境內。歷史悠久,勝跡眾多,峰巒綿延百里,素有“仙山”之稱。山西南有古奚邑遺址,山西繡球山有奚仲墓,其側有冉求墓。奚公山深處有奚仲造車遺址。奚仲乃黃帝後裔,據傳奚仲發明造車,夏禹時被封為車服大夫。後人為紀念這位偉大的發明家,在造車處建造起車服祠,其遺址尚存。奚邑故址南之奚村、後灣、前灣、河北莊、梨園平原上,有灰層、灰坑,並發現火種,多處散落有陶片、石斧、打擊器,被市定為大汶口文化遺址。
正在開發建設中的奚公山正在開發建設中的奚公山

歷史記載

昔日奚公山寺廟庵院林立,觀洞毗連,香火朝墓不絕。據《滕縣誌》載:唐朝老道士王和齋第一個來奚公山玉皇閣。明天啟年間,道士張敬慈從沛縣雲遊至此,住山玉皇閣內,經多年募化,積累巨資,興建三宮。
玉皇頂位於山峰之西,樓閣建造多為古式,工程宏偉,高懸半空,氣勢威嚴,人至有凌空之感。廟內奉有金色玉帝塑像,端坐正殿,身高丈余,令人不敢逼視。從山下望玉皇頂,若隱若現,登石級而上,兩側蒼松翠柏,蔥蘢茂密,山蒼遍野,雀鳥啼鳴。登至峰頂,臨高遠望,南有蟠龍長河西流,曲折蜿蜒,勢如長龍;西南微山湖,煙波浩渺,魚帆點點,碧波映天。山中白雲蓊鬱而起,玉皇頂浮於白雲之上。當地至今有“千山頭出雲,用雨不要問神”之說。
山西麓有仰止閣,建於明代,為一代鼎名宗師劉玄陽修道處。廟內古梅一株,高丈余,粗數尺,據傳為劉玄陽所植。每到臘月寒冬,花開盈枝,引眾多游者觀賞。惜1990年刨掉。
北部三宮,依山連谷,古樹參天,景色清幽。游者至此,如入仙境。明、清以來,多有文人墨客,宦遊之人,居於此宮,飲酒賦詩,修道養性。明代大書法家董其昌在此留下歌頌奚公山的詩句。五世道祖胡世明曾任過湖南道台,為遭難千里跋涉,隱居於此出家為道。
奚公山峰高洞深多泉。昔日東麓白雲洞深數丈,可容20餘人。北麓朝陽洞石隙泉水外流,甘洌清澈,遊人樂飲之。山腰一洞,深不可測。據傳此洞出大莽,傷害許多僧人道士。今當地仍有“千山頭出神仙,誆死多少道人和和尚”的傳說。洞口已封。
玄都觀廟院宏大,殿宇雄偉,昔道眾多來祭神。廟門外一株古柏,樹身數圍,蔭遮數畝,鬱鬱蒼蒼,可惜毀於十年動亂。仙人橋從樹蔭下通過,橋下水流潺潺,常年不息。觀內松、槐、桃、楸,混交成蔭。每到春時,松濤碧綠,桃紅映天。百鳥飛集。一年四季,晨鐘暮鼓,經聲迴旋。每逢農曆九月十二日奚公山會,成千上萬的四方游賓,八方香客,從各地趕來,登山焚香,朝拜玉帝,善男信女,絡繹不絕。
山之西里許有紫竹庵,據傳為李氏攜女入庵,真心修道而建。紫竹庵規模宏大,建造別致,古香古色。大殿前兩座石碣相對而立,碑碣高55.5米,寬1.5米。碑額四龍盤繞,神態生動。東碑文為工整楷書,西碑文為大草書,明代大書法家董其昌手筆,均為歌頌李氏功德。可惜“文化大革命”時期被破壞。
奚公山西數里為古驛道。古驛道向東綿延數百里,為齊魯之屏障。歷史上亦為軍事之要地。《左傳》載:“夏五月丙午及齊師戰於奚。”奚即指今之奚公山下。太平天國時期,下屬義軍同地方武裝在叮 山發生激烈戰鬥,雙方傷亡慘重。
抗日戰爭時期,革命黨人賴若愚、宋子成在此山從事抗日統戰工作,與該地“培賢道”首王守銀結成至交,教育團結其率眾百餘人,在奚公山上舉起抗日救國的義旗,建立了抗日武裝。

自然風光

奚公山自然環境極為優美。山上素有“九洞十三泉,七十二座廟”之稱。昔日山上的一泉、一石、一丘、一壑,都具有獨特的風韻,惜亦在十年動亂中慘遭破壞。
現奚公山東麓遍植蘋果、桃、梨、杏、石榴、核桃等,尤以蘋果最負盛名。每到春季,蘋果 花開,萬樹白雪,形成銀色世界。三座樓在花叢中突起,至今完整。每至仲秋,蘋果鮮紅,葡萄翠紫,果實纍纍,此時之奚公山更加美麗誘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