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千金翼方
- 別名:備急千金要方
- 成書年代:唐代
- 類別:古醫書
- 作者:孫思邈
- 傳世版本:宋朝林億版、明朝王肯堂版
- 出版社: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
- ISBN:9787537735452
《千金翼方》,唐代醫學家孫思邈撰,約成書於永淳二年(682)。作者集晚年近三十年之經驗,以補早期巨著《千金要方》之不足,故名翼方。孫思邈認為生命的價值貴於千金,而一個處方能救人於危殆,以千金來命名此書極為恰當。《千金翼方...
《千金翼方》是 2011年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作者是唐代孫思邈 。內容簡介 《千金翼方》系孫思邈為補充《備急千金要方》而作,因稱“翼方”。全書三十卷,較之《備急千金要方》,尤詳於本草、婦科、兒科、傷寒、養生及...
《中醫古籍珍本集成方書卷:千金翼方》是2014年12月1日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嶽麓書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周仲瑛、於文明。內容簡介 《中醫古籍珍本集成 方書卷:千金翼方(套裝上中下冊)》採用珍本古籍原版影印,真實反映珍本古籍的版本...
瓜子散,中醫方劑名。出自《千金翼方》卷五。具有養血益腎,祛風利濕的功效。主治頭髮早白,虛勞。腦髓空竭,胃氣不和,諸髒虛絕,血氣不足,故令人發早白,少而笄發及憂愁早白。遠視畹院,風淚出,手足煩熱,恍惚忘誤,連年下痢...
大黃芪丸,中醫方劑名。出自《千金翼方》卷十二。具有虛勞百病之功效。主治虛勞百病,神疲乏力,形體羸瘦,面色萎黃,飲食不進,短氣,心悸,腰膝酸軟,男子遺精滑泄。臨床常用於神經衰弱、風濕性心臟病、甲狀腺功能低下、月經不調、閉經等...
建脾湯,中醫方劑名。出自《備急千金翼方》卷十五。主治脾氣不調,使人身重如石,欲食即嘔,四肢疫削不收。組成 生地黃、黃芪、芍藥、甘草(炙)各一兩,生薑二兩,白蜜一升。用法用量 上㕮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去滓,...
出處:《聖濟總錄》卷六十九 重要文獻摘要 《乾金翼方》:“澤蘭湯,治傷中里急,胸脅痛,頻嘔血,時寒熱,小便黃赤方;澤蘭、糖各一斤,桑白皮三斤,生薑五兩,麻仁一升。人參、掛心各三兩,遠志二兩;酒煎去渣,入糖,分七...
《千金翼方》為唐代著名醫學家孫思邈撰著,廣泛收錄了唐代以前名醫經驗及流傳於民間的醫療方法和驗方效方,是一部淹貫眾長、集唐以前醫學之大成的醫學典籍。此書問世後,除宋代校正醫書局林億等為之校正、明代王肯堂氏曾予校訂外,迄今...
鼻交,經外奇穴名。出自《千金翼方》。別名鼻交頞中,別交。位於鼻背部正中線、鼻骨最高處微上方凹陷處。有眼輪匝肌,深層為顳肌,當顴眶動、靜脈分布處,布有顴顳神經、顴面神經和面神經的額顳支。主治卒倒不省人事,口噤,...
回氣,經外奇穴名。出自《千金翼方》。別名長江,回氣等。位於骶部正中線上,骶骨尖端,脊窮骨上,赤白肉際下取之,計1穴。皮膚有第4、5骶神經後支和尾神經分布。主治內、外、環形痔,肛裂,脫肛,肛門濕疹,大便失禁,便血,尿...
八味黃芪散,中醫方劑名。出自《千金翼方》。主治癰平而痛。臨床用於治療肉正平為無膿的癰。組成 黃芪、芎勞、大黃、黃連、芍藥、莽草、黃芩、梔子仁各等份。用法用量 以上藥治擇搗篩後製成散藥,選用雞蛋清調和成泥,塗抹在舊帛布...
新肋頭穴,經外奇穴名,出自《千金翼方》別名肋頭。位於胸部的胸骨兩側,第1、2肋骨間各1穴,第2、3肋骨間各1穴;即華蓋穴兩側各1寸處2穴,紫宮穴兩側各1寸處2穴,左右共4穴。布有肺1、2肋間神經皮支,深層有第1、2肋間...
膝下穴,經外奇穴名,出自《千金翼方》。位於膝部,髕骨尖下緣髕韌帶處,在犢鼻穴之脛側,左右共2穴。布有隱神經及腓腸外側皮神經。主治膝關節痛,肋間神經痛,呃逆,腓腸肌痙攣,踝關節痛,脛骨粗隆痛(小兒發育期),脛骨痛。直...
麻豆煎,中醫方劑名。出自《千金翼方》卷十九。主治大腹水腫。組成 大麻一石(末,入窖不鬱悒者),赤小豆一石(不得一粒雜)。用法用量 上取新精者,仍淨揀擇,以水淘,曬令乾;蒸麻子使熟,曬令乾,貯淨器中。欲服,取五升...
調中五參丸,中醫方劑名。出自《千金翼方》卷十九。主治十年嘔,手足煩,羸瘦面黃,食不生肌膚,傷飽食不消化。組成 人參、丹參、沙參、苦參、玄參、防風、蜀椒(去目閉口者)各一兩,附子(炮去皮)、乾薑各半兩,葶藶(熬)一合...
手太陽,經外奇穴名。出自《千金翼方》。位於手小指尺側緣,指尖後1寸處,即小腸經少澤穴直後方1寸,左右計2穴。有尺神經指掌側固有神經的指背支。主治鼻中壅塞,鼻炎等。直刺0.1-0.3寸。定位 位於手小指尺側緣,指尖後1寸...
鹿骨湯,中醫方劑名。出自《千金翼方》卷十九。具有補諸不足之功效。主治虛勞風冷,乏懾少氣。組成 鹿骨(銼)一具,蓯蓉一兩,防風、橘皮、芍藥、人參、當歸、龍骨、黃芪各二兩,桂心、厚朴(炙)、乾薑、獨活、甘草(炙)各三兩。用法...
大草烏頭丸,中醫方劑名。出自《千金翼方》卷十五。具有破積聚之功效。主治寒冷虛損,五十年心腹積聚,百病邪氣往來,厥逆搶心,痹頑羸瘦骨立,不能食。組成 烏頭(炮,去皮)十五分,人參五分,生薑二兩,前胡、蜀椒(去目並閉口者,...
初精散,中醫方劑名。出自《千金翼方》卷十三。具有辟穀之功效。組成 茯苓三十六斤,松脂二十四斤,鐘乳一斤。用法用量 上為粉,以白蜜五斗,攪令相得,納器中,固其口,陰乾百日,出而粉之,每服三方寸匕,一日三次,一劑大佳。
二十二椎旁穴,經外奇穴名。出自《千金翼方》。別名第二十二椎。位於骶部,第5骶椎棘突旁開1.5寸處,左右計2穴。淺層布有臀中和臀下皮神經,深層布有骶神經叢。主治腰背不便,如腰骶痛;筋攣痹縮,如腓腸肌痙攣;虛熱閉塞等。針...
大麻子赤小豆湯,中醫方劑名。出自《千金翼方》卷二十四。主治瘡癰毒氣深重,毒腫無定處,或欶澀惡寒,或心腹刺痛、煩悶者。組成 大麻子(熬)、赤小豆各五升,生商陸二升(薄切之),升麻四兩,附子(炮)、射干各三兩。用法 以水四...
甘草湯是一道以甘草為主要材料煮製的湯藥,出自《傷寒論》,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傷寒論甘草湯 【來源】《傷寒論》。【異名】溫液湯(《千金翼方》卷十五)。【組成】甘草6克 【用法】上一味,以水6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每次...
大門,經外奇穴名。出自《千金翼方》。在頭頂正中線,即枕大粗隆高點上1寸;在強間穴後0.5寸,腦戶穴前1寸或後髮際直上3.5寸處取之,與兩耳上緣齊平的高度。主治腦血栓,腦溢血,半身不遂,頭痛,背痛,脫髮,毛囊炎等。沿...
膝外穴,經外奇穴名,出自《千金翼方》。位於膝橫紋腓側端,股二頭肌腱前緣,在委陽穴前方,相隔股二頭肌腱處取之,左右共2穴。淺層布有股後皮神經;深層在腓總神經和腓腸外側皮神經。主治膝關節痛,癧瘍,下肢痛,下指麻痹,踝...
大黃芪丸,中醫方劑名。出自《千金翼方》卷十二。具有虛勞百病之功效。主治虛勞百病,神疲乏力,形體羸瘦,面色萎黃,飲食不進,短氣,心悸,腰膝酸軟,男子遺精滑泄。臨床常用於神經衰弱、風濕性心臟病、甲狀腺功能低下、月經不調、閉經等...
單行小豆散,中醫方劑名。出自《千金翼方》卷六。主治產後煩悶,不能食,虛滿。方劑組成 小豆三七枚。用法用量 燒作屑。以冷水和,頓服。功能主治 產後煩悶,不能食,虛滿。方劑方義 小豆利水消腫退黃;清熱解毒。文獻摘要 1、方論...
下極俞,中醫奇穴,出自於《千金翼方》。在腰部,當後正中線上,第三腰椎棘突下。主治腹痛,泄瀉,腰痛;及膀胱炎,腸炎等。直刺0.5~1寸。艾炷灸3~5壯;或艾條灸5~10分鐘。功能作用 強腰健腎。定位 伏臥位,在腰部,當後...
草寒食散,中醫方劑名。出自《千金翼方》卷十五。主治心腹脅下支滿,邪氣衝上,又心胸喘悸不得息,腹中漉漉雷鳴,吞酸噫生食臭,食不消化,時泄時閉,心腹煩悶,不欲聞人聲,好獨臥,常欲得熱,恍惚喜忘,心中怵惕如忽怖狀,短氣...
含消丸,中醫方劑名。出自《千金翼方》卷十八。主治胸中熱,口乾。組成 茯苓、五味子、甘草各一兩,烏梅(去核)、大棗(去核)各二七個。用法用量 上為散,別搗梅、棗令熟,合余藥為丸,如彈子大。含之咽汁,日三夜二。主治 胸...
大投杯湯,中醫方劑名。出自《千金翼方》卷十七。主治腳弱,舉體腫滿氣急,日夜不得眠。組成 麻黃(去節)、杏仁(去皮尖及雙仁)、桂心、黃芩、橘皮、石膏(碎)各二兩,生薑(切)六兩,半夏(洗)、厚朴(炙)、枳實(炙)各三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