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漏

痔漏 病名。指痔瘡合併肛漏者。痔與漏為見於肛門內外的兩種不同形狀的疾患。凡肛門內外生有小肉突起為痔。凡孔竅內生管,出水不止者為漏;生於肛門部的為肛漏,又名痔瘺。明·方賢奇效良方》卷五十一:“初生肛邊成((疒田^田田),不破者曰痔,破潰而出膿血、黃水,浸淫淋漓而久不止者曰漏也。

基本介紹

  • 別稱:痔瘺
  • 中醫病名:痔漏
  • 就診科室:肛腸科
  • 常見發病部位:肛門內外
  • 常見症狀:凡肛門內外生有小肉突起為痔。凡孔竅內生管,出水不止者為漏;生於肛門部的為肛漏
成因,臨床診斷,治療,

成因

痔多由飲食炙煿,飲酒過量,外感六淫內傷情志,以致陰陽失調臟腑本虛,氣血虧損。所謂“因而飽食,筋脈橫解腸澼為痔。”漏則由“陷脈為瘺,留連肉腠,因瘡穿膿汁不盡,復感七情四氣而成。”

臨床診斷

痔漏據其形狀特徵,即可診斷。
1、痔:從其證來說,古分為七,即肛邊發露肉珠,狀如鼠乳,時出膿血的為牡痔。肛邊腫痛,生瘡突出,腫五六日自潰,出膿血的為牝痔。肛邊生瘡,顆顆發瘑,癢而復痛,更衣出血的為脈痔。腸內結核,痛而有血,寒熱往來,時而脫肛的為腸痔。因便而清血隨下不止的為血痔。每遇飲酒發動,瘡痛流血為酒痔。憂恐郁怒,立見腫痛,大便艱難,強力肛出而不收的為氣痔。現臨床分外痔內痔兩種。 外痔:肛門前後方有皺皮下垂,具有異物感,肛門部濕潤及瘙癢。 內痔:痔核小的不脫出肛門,便時滴血或糞外帶血。痔核增大,則出血量增多,便時脫出肛外,便後自行收入肛門。若繼續發展,痔核於排便或久站均可脫出肛門,且難收回。
2、漏:以流出膿水為主症。因管道多少,淺深,可分單純、複雜、低位、高位。單純的外口一個,管道寡居,或直或彎。複雜的外口多個,管道數生,行徑彎曲。低位者,多能觸得硬索通肛;高位者,只可觸及外口部分硬結。不論單純、複雜、低位、高位,肛內指診時均可觸及內口。

治療

驗方
1、痔漏疼痛。用田螺一個,放入片腦一分,取汁水搽患處。搽前用冬瓜激發洗淨痔漏。又方;用田螺一枚,針刺破後,加入白礬末,埋藏一夜,取出,以螺內汁水塗患處,立能止痛。
2、再方。春夏取生馬蘭,秋冬取乾馬蘭,白水煮食,連汁喝下。又方:馬蘭,酒煮,焙、研後加糊做成丸子。每天服適量,米湯送下。另用馬蘭煎水,加一點鹽。每天熏洗患處。
3、再方。用無名異經炭火煅紅後以米醋淬七次,研為細末,化在溫水裡洗患處;另用棉花裹此藥填入瘡口中。幾次可愈。
4、再方。用赤、白茯苓(去皮)、沒藥各二兩,破故紙四兩,在石臼中搗成一塊,酒浸數日,取出,放入木籠蒸熟,曬乾為末,加酒,糊做成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酒送下。
5、痔漏腫痛。用荊芥煮湯,每日洗痛處。
6、痔漏瘡發,用鱧腸草一反連根須洗淨,搗成泥,以滾酒一杯沖入,飲汁,取渣敷患處。病得者三服即安。
7、腸風痔漏、脫肛瀉血,長期不愈。用白朮一斤,黃土炒過,研細;另用乾地黃半斤,在飯上蒸熟。兩藥搗和,如太乾,可加酒少許。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五丸,米湯送下。一服服三次。 再方:用萆解、貫眾(去土),等分為末。每服三錢,空心服,溫酒送下。此方名“如聖散”。
8、痔漏下血。用黃櫱皮(刮淨)一斤,分作四份:三份分別用酒、醋、童便各浸七天,洗、曬後焙乾;另一份生炒成黑色。四份共研為末,加煉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服,溫酒送下。久服可以除根。此方名“櫱皮丸”。
9、癰前痔漏的治療便方。用水煮白棘根汁洗搽。
10、治痔漏脫肛。用虎脛骨兩節,以蜜二兩炙赤,搗為末,加蒸餅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日清晨以溫酒送服二十丸。又方:每日空心嚼川椒一錢,涼水送下,三、五次即收。再方。用絲瓜燒灰、多年石灰、雄黃各五錢,共研為末,以豬膽、雞蛋清及香油調藥敷貼,直至脫腸收上。
11、癰疽痔漏。用蠐螬研末敷塗。每天一次。
12、年久痔漏。用烏龜二、三個,煮取肉,加茴香、蔥醬,常吃,忌食糟、醋等熱物。
13、諸毒痔漏,久不結痂。用生薑連皮切成大片,塗白礬末,炙焦,研細,敷患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