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橫

大橫,經穴名。出《針灸甲乙經》。別名腎氣。屬足太陰脾經。足太陰、陰維之會。在腹中部,距臍中4寸。布有第十肋間神經及第十肋間動、靜脈。主治腹痛,泄瀉,便秘,痢疾,以及腸蛔蟲症等。直刺1—2寸。艾炷灸3-5壯,或艾條灸5-10分鐘。

基本介紹

  • 別名: 腎氣
  • 隸屬經絡: 足太陰脾經
  • 功能: 溫中散寒,調理腸胃
  • 操作: 直刺0.5-1寸
  • 出處: 《針灸甲乙經》
  • 主治: 腹痛,泄瀉,便秘等
  • 特殊主治: 足太陰、陰維之會
  • 主要配伍: 配天樞、足三里治腹痛
名稱釋義,功能作用,治法,定位,解剖,主治,操作,臨床運用,配伍,功效,附註,

名稱釋義

(1)大橫。大,穴內氣血作用的區域範圍大也。橫,穴內氣血運動的方式為橫向傳輸也,風也。該穴名意指本穴物質為天部橫向傳輸的水濕風氣。本穴物質為腹結穴傳來的水濕雲氣,至本穴後因受脾部外散之熱,水濕雲氣脹散而形成風氣,其運行方式為天部的橫向傳輸,故名。
(2)腎氣。腎,水也。氣,天部的氣態物質也。腎氣名意指本穴的天部之氣富含水濕。本穴物質為腹結穴地部泥水混合物氣化的水濕雲氣,在向本穴運行的過程中,它是又天部的稍高層次橫向傳至本穴的天部稍低層次,水濕進一步集結在雲系之中,如腎水之運行,故名腎氣。
(3)人橫。人,氣血物質所處的層次為地部之上、天部之下的人部也。橫,穴內氣血物質運行的方式為橫向傳輸也。人橫名意指穴內氣血在人部橫向傳輸。理同大橫名解。
(4)足太陰陰維之會。本穴物質不光有天部的滯重水濕雲氣,同時還有腹哀穴下行傳來的地部經水,其地部經水由本穴外溢脾部,有陰維脈的氣血特性,故為足太陰陰維之會。

功能作用

運轉脾經水濕。

治法

寒則想瀉後補或補而灸之,熱則瀉針出氣或水針。

定位

在腹部,距臍中旁開4寸。

解剖

在腹外斜肌肌部及腹橫肌肌部;布有第10肋間動、靜脈;分布有第10肋間神經。

主治

腹痛,腹瀉,便秘等脾胃病證。

操作

直刺1—2寸。

臨床運用

用於治療氣血瘀滯化熱引起的便秘、腸癰、以及虛寒洞泄、著涼腹痛、體虛多汗。有除濕散結、理氣健脾、通調腸胃的作用。

配伍

配天樞、足三里治腹痛。

功效

溫中散寒,調理腸胃。

附註

足太陰與陰維脈交會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