孛兒只斤·鐵木真(genghis khan)

孛兒只斤·鐵木真

genghis khan一般指本詞條

孛兒只斤·鐵木真(1162年5月31日-1227年8月25日),尊號“成吉思汗”(傳統蒙古文:ᠴᠢᠩᠭᠢᠰ ᠬᠠᠭᠠᠨ;拉丁蒙古文:Činggis Qaγan;西里爾蒙古文:Чингис Хаан;英文:Genghis Khan),蒙古族乞顏部人,生於漠北斡難河(今鄂嫩河)上游地區(今蒙古國肯特省)。大蒙古國可汗(1206年-1227年8月25日在位),世界史上傑出的軍事家、政治家。

鐵木真早年喪父,被敵對部族驅逐,投奔克烈部。後集合部眾,於1189年被推舉為蒙古乞顏部可汗,經過一系列戰爭,在1204年基本統一蒙古高原諸部。1206年在斡難河源即皇帝(汗)位,建立大蒙古國。建國後,實行千戶制,建立護衛軍,頒布《大扎撒》。經過多次的對外戰爭,他占領了東亞金朝的大片領土,並滅亡西夏西遼及中亞的花剌子模,其征服足跡遠抵黑海海濱。1227年,鐵木真病逝,終年六十六歲。臨終前定下“聯宋滅金”的戰略,死後被秘密安葬於起輦谷元朝建立後,累為“法天啟運聖武皇帝”,廟號太祖。

鐵木真“深沉有大略,用兵如神”,是一位極具爭議性的人物。自其崛起以來,便被視為野蠻殘忍的侵略者。近代以來,也有觀點認為鐵木真及其繼承人領導下的蒙古帝國發動的對外征服戰爭,促進了歐亞大陸間的相互影響,對之後的世界歷史進程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此外,他對蒙古諸部的統一戰爭,為元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礎,並對蒙古民族共同體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鐵木真至今仍被蒙古人視為民族英雄,成為蒙古國的國家象徵。

基本介紹

  • 全名:孛兒只斤·鐵木真
  • 別名:元太祖、元聖武帝、成吉思皇帝
  • 諡號:法天啟運聖武皇帝
  • 尊號:成吉思汗(傳統蒙古文:ᠴᠢᠩᠭᠢᠰ ᠬᠠᠭᠠᠨ;拉丁蒙古文:Činggis Qaγan)
  • 廟號太祖
  • 所處時代中古時期
  • 民族族群蒙古族
  • 出生地:漠北斡難河上游
  • 出生日期:1162年5月31日 
  • 逝世日期:1227年8月25日
  • 逝世地清水縣(今屬甘肅)
  • 陵墓成吉思汗陵(屬衣冠冢)
  • 安葬地起輦谷
  • 在位時間:1206年 至 1227年8月25日
  • 繼任:元太宗孛兒只斤·窩闊台
  • 主要成就:統一漠北,建立大蒙古國
    頒布《大扎撒
    征服金朝大片領土,滅亡西夏
    西征花剌子模等國
人物生平,幼時經歷,統一諸部,建號稱汗,興兵伐夏,南下攻金,第一次西征,病重逝世,為政舉措,政治,軍事,文化,民族、對外關係,歷史評價,中國,蒙古,其他國家,人際關係,家世,兄弟姐妹,后妃,子女,軼事典故,語錄,相貌,重用楚材,為人儉肅,雪山論道,人物爭議,生年月日,尊號,死因,出生地,下葬地,後世紀念,建築,雕塑,書籍,紀念活動,形象變化,其他方面,藝術形象,文學形象,影視形象,遊戲形象,史料索引,

人物生平

幼時經歷

鐵木真(清朝官譯為特穆津,又譯帖木真、忒沒真),孛兒只斤氏,於宋紹興三十二年四月十六日(也是金大定二年四月十六日,1162年5月31日)生於斡難河(今鄂嫩河)邊的跌里溫盤陀山(又譯迭里溫孛勒答黑)。據說他出生時,右手緊握著一塊大如石的血塊。
圖冊主要參考資料
鐵木真的父親是蒙古乞顏部首領也速該;母親訶額侖出身弘吉剌部,同蔑兒乞人也可·赤列都結親,但在宋紹興三十一年(金大定元年,1161年)秋被也速該根據當時的“搶親”傳統搶來為妻。鐵木真出生時,也速該生擒了塔塔兒部首領鐵木真兀格,為了慶祝勝利,他便給長子取“鐵木真”之名,意為“鐵之最精者”。
宋乾道六年(金大定十年,1170年),鐵木真九歲(《新元史》作十三歲)時,也速該攜鐵木真向斡勒忽訥惕部求親,在烏爾遜河西遇弘吉剌·特薛禪,與其女孛兒帖定親,鐵木真按照習俗留在弘吉剌部。也速該歸經扯克兒時,被塔塔兒人、鐵木真兀格之子札鄰不合在酒中下毒。返回家中後,也速該毒發,於是速召鐵木真歸家,隨後逝世。也速該死後,乞顏勢力中衰,部眾叛逃至泰赤烏部,鐵木真母子兄弟陷入了困境。
鐵木真母子被族人撇下在營盤以後,孤兒寡婦,生活非常困苦。為了養活幼子,訶額侖緊束衣帶,日夜奔波在斡難河畔,“拾著果子,撅著草根”。鐵木真與諸弟則“將針做鉤兒,於斡難河裡釣魚,又結網捕魚”,來奉養母親。鐵木真的幼年時代,就是在“這般艱難”情況下度過的。
一日,鐵木真兄弟四人在一起釣魚,鐵木真釣了一尾金色的魚,被別克帖兒別勒古台奪去。加之前次鐵木真射得一告天雀,亦被別克帖兒奪走。因此,鐵木真在一氣之下,競約同胞弟合撒兒用箭射死別克帖兒。鐵木真這種同室操戈的殘忍行為,立刻激起了訶額侖的憤怒,引證祖言古語,嚴加訓斥。訶額侖對鐵木真的言傳身教,對他一生的事業不無影響。
很久之後,泰赤烏部的塔里忽台唯恐鐵木真兄弟力量壯大,於是乘機來襲,鐵木真逃入帖兒古捏山,仍被擒獲。後來,他瞄準時機逃走,因泰赤烏部屬民鎖兒罕失剌一家的救助,藏在羊毛車裡,才得以脫出羅網。此後,他徙帳於古連勒古山內的桑沽兒河(今蒙古國烏蘭巴托東南)的合刺魯格的青海子(一譯闊闊海子)。

統一諸部

鐵木真出逃後,知道要抵抗泰赤烏的壓迫,必須尋求更強大勢力的庇護,於是投靠也速該的“安答”(anda,意為契交,義兄弟)、克烈部首領脫里(即後來的王汗),尊之為父,表示臣屬。從此他開始積聚力量,收集舊部眾,移帳到克魯倫河上游的“不兒吉之地”。
後來,鐵木真的仇敵、蔑兒乞惕部脫黑脫阿等來襲(脫黑脫阿是訶額侖第一任丈夫也客赤列都的兄長),鐵木真與其弟孛兒只斤·別勒古台,“那可兒”(意為門戶奴隸)博爾朮兀良哈者勒蔑奉訶額倫避入不兒罕山。孛兒帖及其他家人躲避不及,均被擄去。鐵木真求得王汗和蒙古札答闌部貴族札木合的援兵,在不兀剌川流域襲擊蔑兒乞人,大獲全勝,不僅奪回家人,還擄掠了大批財物和奴隸(參見詞條不兀剌川之戰)。這次戰爭大約發生在宋淳熙七年(金大定二十年,1180年)至宋淳熙十一年(金大定二十四年,1184年)之間。
戰後,鐵木真和札木合返豁兒豁納黑主不兒之地,二人重新約為安達,“連營逾年”。隨著鐵木真的力量逐漸壯大起來,他逐漸脫離札木合,回到了桑沽兒河旁獨立建營。原來的部屬和一些尼魯溫蒙古部落紛紛來歸,各家乞顏貴族也都向鐵木真靠攏,如巴魯剌思忽必來,忙忽人哲台,兀良哈人速不台,從父答里台斡惕赤斤,從弟阿勒壇、忽察兒等。這些人重新結合成乞顏貴族聯盟,於宋淳熙十六年(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在青海子共同推舉鐵木真為首領(此據《蒙古源流》所載)。
鐵木真被推舉為汗後,立即建立了自己的護衛組織,命博爾朮及胞弟拙赤合撒兒、異母弟別里古台等為長,分設了帶弓箭的、帶刀的、掌馭馬的、掌飲膳的、管放牧羊群、馬群的、掌修造車輛的守衛宮帳的等十種職務,都命其親信那可兒擔任,組成了一支隸屬於自己的精悍隊伍。至12世紀末,蒙古高原已經形成了乞顏部首領鐵木真、克烈部首領王罕和札答闌部首領札木合三足鼎立的局面。
當時蒙古諸部中,泰赤烏部貴族“地廣民眾,號為最強”,他們自然不能容忍乞顏部重興。宋紹熙元年(金明昌元年,1190年),對鐵木真不滿的札木合與泰赤烏部等十三部、起兵三萬進攻鐵木真,鐵木真方面得到札木合部下亦乞列思人的通報,集合部眾三萬,組成十三翼(“翼”,即古列延)軍隊抵抗。兩軍大戰於桑沽兒河附近的答蘭版朱思之野(今蒙古國溫都爾汗西北),鐵木真難以抵敵,率部退到斡難河的一個狹地中(參見詞條十三翼之戰)。
孛兒只斤·鐵木真(genghis khan)
油畫《蒙古歷史長卷》中的十三翼之戰
札木合與泰赤烏部雖勝,但“內無統紀”,那顏們互爭權力,將大批俘虜殘殺,此舉引起部下不滿,而鐵木真則極力籠絡人心,厚待部民,因此照烈、兀魯、忙兀等尼魯溫蒙古部落都脫離泰赤烏,歸附鐵木真,使他的力量得以迅速恢復。
宋慶元二年(金明昌七年,1196年),塔塔兒部叛金,被金丞相完顏襄統兵擊潰,向斡里札河(今蒙古東方省烏勒吉河)逃奔。鐵木真聞訊,即向脫里汗報告,於是脫里率領克烈軍,鐵木真以“為父祖復仇”的名義徵集蒙古部軍相從,進至斡里札河(又譯斡里匝河,今蒙古國烏勒吉河),攻破塔塔兒堡寨,獲其首領,“盡擄其車馬糧餉”(參見詞條斡里札河之戰)。完顏襄以助征叛部有功,授脫里王號,脫里自此稱王汗;鐵木真則被授予“札兀惕忽里”(ja’ut-quri,諸乣統領)官號。斡里札之戰和金朝的封賞,大大提高了鐵木真的威望和權力。從此他可以用金朝任命的部族長官身份統轄部眾,號令諸家貴族。
回軍後,鐵木真以違背盟誓、不肯出兵為父祖復仇、乘機偷襲他的老營等理由,擊滅乞顏部長支貴族主兒乞部,奪取其部民(參見詞條鐵木真與主兒乞部之戰),從而消除了聯盟內最有資格與他爭奪權位的一家勢力。
宋慶元六年(金承安五年,1200年),鐵木真會同王汗進攻泰赤烏部,在斡難河北得勝,殺塔兒忽台。接著又隨從王汗進兵今呼倫貝爾草原,攻打合答斤、散只兀、朵兒邊、塔塔兒、弘吉剌等部,大掠其部民、牲畜。
草原各部貴族害怕鐵木真的崛起,推舉札木合為“古兒汗”(即眾汗之汗),誓與鐵木真為敵。宋嘉泰元年(金泰和元年,1201年),札木合聯合塔塔兒、弘吉刺、合答斤等十一部,組成聯軍向鐵木真發起攻擊,雙方在海刺爾河支流帖尼河畔交戰。在帖尼河之戰中,鐵木真擊敗札木合。宋嘉泰二年(金泰和二年,1202年)秋,闊亦田之戰爆發。此戰原是乃蠻部酋長不欲魯罕(亦作盔祿汗、不亦魯黑汗)聯合蔑兒乞惕部酋長脫黑脫阿對克烈部的戰爭,以後,札木合與泰赤烏、朵兒邊、合答斤、撒勒只兀惕、塔塔兒的殘餘勢力也加入其中,鐵木真遂與王汗聯合對抗以上諸部。戰爭之初,王汗與鐵木真的聯軍失利,從兀魯回·失連真河(今內蒙古東烏珠穆沁旗烏拉根果勒、舍野月機果勒)退兵入金長城(邊牆),以長城阿蘭塞為壁堅守。乃蠻部聯軍追蹤而至,鐵木真派阿勒壇、忽察兒、答里台三人為先鋒,王罕派桑昆(亦剌合)、札合·敢不、必勒格·別乞三人為先鋒與乃蠻聯軍作戰,雙方在闊亦田(今貝爾湖哈拉河上源處)發生決戰,乃蠻部聯軍戰敗。札木合見大軍戰敗,不戰而走,向額爾古納河下游撤退,沿途大肆蹂躪,王汗之軍緊迫不捨,在額爾古納河畔擊敗札木合,札木合投降。隨後,鐵木真進兵消滅答蘭涅木兒格思之地(在今貝爾湖南)的塔塔兒部。在攻打塔塔兒之前,鐵木真發布了兩條札撒(即法令),一是戰勝時不許貪財,事定後均分所得財物;二是戰鬥中兵馬退動至原排陣處要返回力戰(防止沖亂本軍陣腳),違者斬。這是鐵木真就任聯盟首領後的第一次立法,其意義在於提高汗權,限制各家貴族。而在之後不遵命令的乞顏貴族,也被他派那可兒責罰。
鐵木真追擊泰赤兀部,在指揮作戰中被泰赤兀部將射中脖頸,生命垂危。者勒蔑為他吸吮淤血,並盜來優酪乳救活了鐵木真。第二天清晨,泰赤兀部眾向鐵木真投降。泰赤兀部的覆滅,剷除了鐵木真統一蒙古各部的巨大障礙,而其部將如神箭手哲別納牙阿等也成為鐵木真征服天下的得力助手。
經過兩次大戰,札木合勢力衰落,蒙古高原形成了東、西兩強局面:斡難河以東、大興安嶺以西的蒙古高原東部歸鐵木真統治;斡難河以西至阿爾泰山以東的蒙古高原西部由王汗統治。
長期以來,鐵木真一直臣事王汗,追隨他東征西討,巧妙地利用克烈的勢力壯大力量,清除了蒙古內部的敵對貴族,消滅了東部地區各強大部落。鐵木真的勢力日益壯大,引起王汗及其子桑昆的疑忌,札木合、按彈等蒙古部貴族也力勸王汗除掉他。以前鐵木真曾為長子朮赤向亦刺合之女求婚遭到拒絕,宋嘉泰四年(金泰和四年,1203年)春,王汗父子計議偽許婚約,邀鐵木真來飲“布渾察兒”(定婚宴),乘機謀害,鐵木真得到密報,慌忙整軍備戰。王汗謀泄,發兵來攻,雙方戰於合蘭真沙陀(今內蒙古烏珠穆沁旗北境),鐵木真因兵寡失利,部眾潰散(參見合闌真沙陀之戰)。他退到哈拉哈河旁的建忒該山整頓潰卒,僅得四千六百騎,然後轉移到班朱尼河(又作巴勒渚納河,今呼倫湖西南附近)休整。當時鐵木真處境極為艱難,至射野馬為食,汲渾水以飲,於是“舉手仰天”,與追隨他的那可兒們宣誓:“使我克定大業,當與諸人同甘苦。苟渝此言,有如河水。”是為班朱尼河盟誓,“同飲班朱泥河水”成為鐵木真艱苦創業的佳話,載入史冊。
孛兒只斤·鐵木真(genghis khan)
油畫《蒙古歷史長卷》中的班朱泥河之誓
王汗獲勝後,愈加驕傲輕敵。而鐵木真在元氣漸復後,探知王汗正在折折運都山(今克魯倫河上游)宴飲歡娛,毫無防備,於是率軍偷襲,圍攻王汗營帳,經過三天三夜激戰,擊潰其主力(參見詞條折折運都山之戰)。王汗狼狽西逃入乃蠻部境,被乃蠻邊將所殺。亦剌合逃到西夏,被逐,又輾轉至曲先(今新疆庫車),也被當地人所殺。克烈部眾盡被鐵木真所並。至此,他完全征服了東起大興安嶺、西至杭愛山的所有部落,“帝業”基本上奠定了。
克烈的滅亡震驚了乃蠻部統治者,宋嘉泰四年(金泰和四年,1204年),自恃強大的乃蠻部首領太陽汗決定出兵攻打蒙古,並遣使連結漠南的汪古部,但未能成功,汪古部反將乃蠻使者及情報送知鐵木真。鐵木真得報後,決議將軍馬集中在哈拉哈河旁,按千戶、百戶、十戶統一編組,委派各級那顏,並建立了一支護衛軍。然後率軍逆克魯倫河西進,布陣於薩里川(今克魯倫河與土拉河兩河上游之間)。太陽汗除率乃蠻本部軍外,又收羅了札木合等一批蒙古、克烈敗散的貴族,蔑兒乞,斡亦刺部亦領兵來助,兵力甚多,但軍紀渙散,內部矛盾重重,太陽汗又懦弱無能。當乃蠻軍進至鄂爾渾河之東的納忽崑山時,蒙古軍亦至,札木合等見鐵木真軍容甚盛,難以取勝,即離太陽汗散去。乃蠻軍大敗,太陽汗受傷被擒,不久死去;其子屈出律率殘部西逃,投奔其叔不欲魯罕。鐵木真乘勝進兵至阿勒台山,征服了乃蠻部。札木合逃亡到倘魯山(今唐努山),被跟隨他的五個那可兒捕送鐵木真處死。
孛兒只斤·鐵木真(genghis khan)
蒙古族的興起和大蒙古國的建立
滅太陽汗後,鐵木真立即發兵北攻三姓蔑兒乞,其首領脫脫逃奔乃蠻不欲魯罕,蔑兒乞部亦被征服。宋開禧二年(金泰和六年,1206年)春,鐵木真越阿勒台山(今阿爾泰山),進入乃蠻北部兀魯黑塔黑地區(今蒙古科布多省巴彥烏列蓋省等地),對不欲魯罕發起突然襲擊。當時不欲魯罕正獵於豁黑兀孫河(即索果克河)上,猝然被擒,乃蠻北部亦亡。屈出律與脫黑脫阿西逃入也兒的石河(今額爾齊斯河)。

建號稱汗

鐵木真統一蒙古高原各部落後,於元太祖元年(1206年)春在斡難河(今鄂嫩河)源頭召開“忽里勒台”(蒙古語:Khural,“大聚會”之意),大會蒙古貴族。據說出身晃豁壇氏的巫師闊闊出(號“帖卜騰吉里”,意為上天代言人)上言:“如今地上稱為古兒罕的各國君主都被你征服,其領土都歸你治下,因此你也應該有普天下之汗的尊號。上天旨意,你的稱號應為成吉思汗。”於是諸王和群臣為鐵木真上尊號“成吉思汗”(Činggis Qaγan,一譯為“青吉思”,意為“擁有海洋四方的可汗”,一稱意為“可怕的”“強健的”,或譯為“強盛偉大的君主”)。隨後,鐵木真建九斿白纛,以本部落名稱為國號,稱“也客·蒙古·兀魯思”(Yeke Mongghol Ulus),在蒙古語中,意為“大蒙古國”。他的家族逐漸被賦予“黃金家族”的稱號。
孛兒只斤·鐵木真(genghis khan)
當代畫作的九斿白纛
鐵木真登基後,實行軍政合一的千戶制,擴建中軍護衛怯薛軍,建立了一支屬於大汗的護衛軍;頒布了《大扎撒》(鮑培轉寫:Yehe Zasag),這是世界上第一套套用範圍最廣泛的成文法典

興兵伐夏

主詞條:蒙古滅西夏之戰
蒙古高原各部統一後,繼續對鄰國就進行掠奪戰爭便成為了他們的目標。鐵木真曾對為爭奪繼承權而爭吵的兒子們說:“天下地土寬廣,河水眾多,你們盡可以各自去擴大營盤,征服邦國。”又曾訓示諸將:“男子最大之樂事,在於壓服亂眾,戰勝敵人,奪取其所有的一切,騎其駿馬,納其美貌之妻妾。”強烈的掠奪欲望,是蒙古統治者不斷進行對外戰爭的根本原因。而13世紀世界主要國家社會危機的深重,也為鐵木真實行大規模軍事擴張提供了有利條件。
蒙古建國後,開始對外發動大規模征服戰爭。鐵木真將矛頭對準西夏和金朝,並採取“先弱後強”的策略,首先進攻經濟富庶,占據戰略要衝的西夏。自宋開禧元年(金泰和五年,1205年)三月起,鐵木真就對西夏邊境發動了第一次掠奪性進攻,破力吉里寨(今寧夏中衛)、經落思城,擄掠了大量人口、牲畜。元太祖二年(1207年)秋,蒙古第二次侵入西夏,占領兀剌海城,夏方集右廂諸路軍抵抗,蒙古軍不敢深入,次年(1208年)三月退回。
元太祖四年(1209年),蒙古第三次大舉攻夏。夏襄宗李安全命太子李承禎為主帥、大都督府令公高逸為副,率五萬軍隊禦敵,被蒙古軍擊敗,高逸被俘,不屈而死。四月,兀剌海城守將出降,蒙古軍長驅直入,在相持兩月後,計擒夏外衛要衝—克夷門守將嵬名令公,取克夷門,進圍夏都中興府(今寧夏銀川)。鐵木真下令引河水灌城,因外堤決,倒灌蒙古軍營,只得撤圍,派人議和,迫使李安全獻女求和,同意附蒙攻金,年年納貢。元太祖十二年(金貞祐五年,1217年),蒙古軍徵兵於夏,未得回應,遂渡黃河,再侵西夏,次年(1218年)正月直抵中興城下,夏神宗李遵頊出逃西涼州。不久後遣使請降,蒙古方才退兵。元太祖十九年(1224年),鐵木真又發兵攻夏,攻占銀州(今陝西米脂西)。元太祖二十一年(1226年),鐵木真因西夏“納仇人”,率軍發動大規模的滅夏之戰。次年(1227年)六月,夏末帝李晛投降,西夏亡(見“人物生平-病重逝世”目錄)。
孛兒只斤·鐵木真(genghis khan)
蒙古滅夏圖

南下攻金

主詞條:成吉思汗三路攻金之戰蒙金戰爭
早在蒙古建國前,鐵木真便對金朝的政治腐敗、兵備鬆弛、內部矛盾嚴重等情況就有所了解。
孛兒只斤·鐵木真(genghis khan)
油畫《蒙古歷史長卷》中的鐵木真攻金
元太祖三年(1208年),金章宗完顏璟逝世,衛王完顏永濟即位。以前鐵木真曾到淨州(今內蒙古四子王旗西北)進貢,完顏永濟奉詔受貢,因此鐵木真見過他,知其庸碌無能。完顏永濟即位後,遣使傳詔蒙古。鐵木真見此等庸碌之人也能做中原皇帝,由是更輕視金朝,不肯跪拜受詔,乘馬北去。完顏永濟聞訊大怒,策劃襲擊蒙古。鐵木真開始並不相信,在得到金乣軍的密報後,才決定先發制人。
元太祖六年(1211年),鐵木真以替祖先復仇(蒙古俺巴孩汗等首領曾被金朝釘死在木驢上)為藉口,親率大軍攻金。蒙古軍主力由金西北路邊牆突入,破烏沙堡(今河北張北西北)、烏月營。金西北路統軍主帥完顏承裕畏敵,從撫州(今河北張北)退到宣平(今張家口西南),使昌(今內蒙古太僕寺旗九連城)、桓(今內蒙古正藍旗北)、撫三州盡失。金軍號稱三十萬,據守野狐嶺(今河北萬全膳房堡北),被鐵木真麾師擊敗,在逃至澮河堡(今河北懷安東)時遭蒙古軍追擊,“死者蔽野塞川”,史稱“金人精銳盡沒於此”(參見詞條野狐嶺之戰)。蒙古軍突入居庸關,直逼金中都(今北京)城下,然後凱旋而歸。鐵木真之子朮赤察合台窩闊台率領另一軍隊由西南路邊牆進入金境,攻掠淨州、豐州(今內蒙古呼和浩特東白塔鎮)、雲內(今內蒙古托克托東北)、東勝(今托克托)、武州(今山西五寨北)、朔州等城。
元太祖七年(1212年),蒙古乘勝攻取宣德(今河北宣化)、德興(今河北涿鹿),並繼續攻取山後諸州。在攻西京(今山西大同)時,鐵木真為流矢所中,遂撤兵。其先鋒哲別攻東京(今遼寧遼陽),突入城中,大掠而還。
元太祖八年(1213年),鐵木真會集大軍再入野狐嶺,進至懷來(今屬河北)、縉山(今北京延慶)等地,激戰之後,大敗完顏綱術虎高琪所率金軍十餘萬,追擊至居庸關。因居庸關防守堅固,鐵木真採用迂迴包抄戰術,留下少數軍隊攻關,自率主力馳向西南,由紫荊口(河北易縣西)突入,陷涿、易等州;哲別率精騎奔襲南口,內外夾攻,取居庸關。之後分兵包圍中都。鐵木真命朮赤等率右路軍循太行山南下,掠河北西路、河東南、北路,抵黃河;其弟拙赤合撒兒等率左路軍掠薊、平(今河北盧龍)、灤諸州;鐵木真親自與幼子拖雷率中路軍,掠河北東路、山東東、西路,亦抵黃河。蒙古三路軍在黃河以北的八路之地大肆屠戮、劫掠,《建炎以來朝野雜記》稱“兩河山東數千里,人民殺戮幾盡,金帛、子女、牛羊馬皆席捲而去,屋廬盡毀,城郭丘墟矣”。
孛兒只斤·鐵木真(genghis khan)
蒙金戰爭示意圖
元太祖九年(1214年)春,蒙古三路軍會合,包圍中都,遣使入城索貢。新即位的金宣宗完顏珣被迫獻完顏永濟女歧國公主及大量金帛、童男女求和,鐵木真一時無法克城,於是退出居庸關。同時,他命大將木華黎與駙馬孛禿等攻取遼東、西諸地。五月,金宣宗南遷南京(今河南開封),中都附近的乣軍譁變降蒙,鐵木真遂以金“違約”遷都為藉口,派兵再圍中都,以圍城打援和招降之策,攻取、招降旁近州縣。元太祖十年(1215年)五月,中都失陷,鐵木真派失吉忽禿忽等將金銀、珠玉、錦緞盡數運往大營。以札八兒火者為“黃河以北鐵門關(居庸關)以南天下都達魯花赤”,與石抹明安共同鎮守中都。同時獲金臣、契丹人耶律楚材,委以重任。
在征金過程中,鐵木真採納了石抹明安、王揖的建議,變屠殺為招降,使金軍望風迎降。為適應攻城需要,鐵木真採納部將建策,逐步建立炮軍,攻城以炮石為先。後來攻城作戰,一次用炮即達數百座,迅即破城。同時,為吸取各民族的先進技術四處掠奪工匠藝人,一城即掠數萬。隨後建工匠軍,設廠冶鐵製造兵器。在通信聯絡上創建“箭速傳騎”,日速數百里,軍令傳遞和軍隊調遣速度因此增快。
元太祖十一年(1216年)春,蒙古大軍退回漠北。次年(1217年),鐵木真授予木華黎代表大汗權威的九旃白旗,許其承制行事,封太師國王,命他統領札刺亦兒等五部,及契丹、女真、乣漢諸軍,專征金朝。木華黎學習金朝制度,在燕、雲地區建立了軍事統治機構,遵照鐵木真“招集豪傑,戡定未下城邑”的旨意,廣納各地官僚、土豪,利用他們去擴大占領區,如真定(今河北正定)史天倪史天澤兄弟,易州張柔,東平嚴實,濟南張榮,益都李全等。而金朝也採取籠絡土豪的政策。這個時期黃河以北的蒙金戰爭主要表現為雙方土豪武裝之間的爭城奪地,形成拉鋸狀態。至元太祖十八年(1223年)病逝為止,經過六年征戰,木華黎征服了金朝河北、山東等地。木華黎死後,其子孛魯襲職,繼續攻略河朔諸地。

第一次西征

主詞條:蒙古攻西遼之戰
鐵木真建國不久,就招服了貝加爾湖東西的八刺忽、豁里、禿麻等部;又遣使至吉利吉思部招諭,使其首領進貢臣服。後因豁兒赤那顏至禿麻部選美女,激起反抗。元太祖十二年(1217年),成吉思汗遣大將博爾忽統兵討伐,被禿麻人襲殺,遂再遣將征討,才將其平定。因吉利吉思部拒絕出兵協助蒙古討伐禿麻部,鐵木真於是在元太祖十三年(1218年)派朮赤統兵征討,先收取了“八河”(今烏魯克穆河上源)之地的斡亦剌部,遂渡謙河(今葉尼塞河上游),征服烏斯、撼合姒納、康合思、禿巴思、不里牙惕等部,進取吉利吉思,追至亦馬兒河(今鄂畢河),盡降之。其西的客失的迷、帖良古、失必兒等部皆降。
元太祖三年(1208年)至元太祖六年(1211年),間,蒙古大將忽必來在率軍掃蕩盤踞也兒的石河的乃蠻、蔑里乞殘部時,相繼降服了原西遼的屬國畏兀兒(今新疆吉木薩爾吐魯番一帶)、哈刺魯(今新疆霍城西)等部。而乃蠻的屈出律逃亡到西遼都城虎思斡耳朵(今吉爾吉斯斯坦托克馬克西南)後,設計篡奪了西遼的帝位。元太祖十三年(1218年),鐵木真遣哲別率軍征討屈出律,在巴達哈傷的撒里桓(今新疆塔什庫爾乾)之地將其擒殺。自此,西遼境土盡歸蒙古,大蒙古國就與中亞強國花刺子模接壤。
西遼圖冊參考資料
主詞條:蒙古第一次西征
宋慶元六年(金承安五年,1200年),花刺子模沙阿阿拉烏丁·摩訶末繼位,自稱蘇丹,大肆擴張,並在攻取西遼大量土地後,策划進一步向東擴張。元太祖十年(1215年),摩訶末派遣一隊使團到東方探聽蒙古與金朝的戰爭情況。鐵木真接見了使者,表示願與花刺子模友好通商,並遣使回訪,同時組織了一支四百餘人的商隊前往花刺子模貿易。元太祖十三年(1218年),商隊抵達花刺子模邊城訛答刺(今哈薩克斯坦錫爾河中游東之齊穆耳),該城長官哈只兒·只蘭禿貪圖商隊財物,競誣為間諜,將他們盡加殺害,奪其貨物。一名幸免於難的駱駝夫逃回蒙古報告,鐵木真憤怒至極,派三位使者前往問罪,又被摩訶末殺一人,二人在被剃鬚後驅逐出境。訛答剌事件成為鐵木真出兵中亞的藉口,兩國之間的戰爭不可避免。
元太祖十四年(1219年)夏,鐵木真統領二十萬大軍越過阿勒台山,在也兒的石河駐夏後,即進入花刺子模國境,分兵四路:
摩訶末聞蒙古軍已過錫爾河,慌忙從新都撒馬爾罕退到阿姆河南岸。元太祖十五年(1220年)二月,鐵木真攻陷不花剌;三月,進圍撒馬爾罕,五日後將其攻克,展開了破壞性的掠奪和屠殺政策。此外,鐵木真又遣速不台、哲別等統兵三萬追擊摩訶末。摩訶末在蒙古軍緊逼下輾轉西逃,最後遁入寬田吉思海(裏海)南岸附近一個島上,不久病死,傳位於其子札蘭丁·明布爾努。秋後,鐵木真命拖雷率精銳渡阿姆河,攻取呼羅珊地區諸城,到元太祖十六年(1221年)夏,馬魯、你沙不兒(今伊朗內沙布爾)、也里等城被相繼攻陷。朮赤、察合台、窩闊台等率軍圍攻玉龍傑赤數月,將其攻克。
孛兒只斤·鐵木真(genghis khan)
滅花拉子模,取自油畫《蒙古歷史長卷》
鐵木真自統中軍攻取忒耳迷等阿姆河沿岸諸城後,於元太祖十六年(1221年)初渡阿姆河,取巴里黑,進圍塔里寒寨,連攻七個月,在拖雷率軍來會後才破城。此時,札蘭丁在哥疾寧重新集結了約十萬軍隊,在興都庫什山腳下的八魯灣川擊敗了失吉失禿忽率領的三萬蒙古軍,聲勢復振,已被蒙古占領的一些呼羅珊城市紛紛起義回響。鐵木真會合諸路軍隊,越過興都庫什山,趁札蘭丁內部不和、諸部離散的機會,於同年十一月在申河(印度河)北岸一舉擊潰札蘭丁軍,迫使其逃往印度。元太祖十七年(1222年)春夏之間,蒙古軍繼續攻略申河一帶,鎮壓呼羅珊諸城叛亂。巴剌率蒙古軍繼續追擊札蘭丁,一路未見蹤跡,加上時值炎夏,蒙古人難以適應北印度的氣候,就於元太祖十八年(1223年)撤回。此年十月,鐵木真下詔班師。元太祖十九年(1224年)到也兒的石河駐夏,翌年(1225年)二月回到土拉河行宮。鐵木真占領花剌子模後,命長子朮赤鎮守,並在各城設定達魯花赤
西征圖冊主要參考資料
速不台、哲別在完成了追擊摩訶末的任務後,奉命繼續抄略波斯中西部諸城。元太祖十七年(1222年)春,攻入谷兒只(喬治亞王國)、失兒灣等地,由打耳班(今俄羅斯達吉斯坦共和國傑爾賓特)越過太和嶺(高加索山),先後擊破阿蘭、欽察諸部,駐冬於欽察之地。應欽察首領玉里吉的請求,羅斯諸王公在基輔決定聯合抗擊蒙古,殺死速不台、哲別派來的議和使者。元太祖十八年(1223年)五月,蒙古與羅斯、欽察聯軍會戰於迦勒迦河之東,因羅斯諸王公互不團結,不能協同作戰,終被蒙古軍一一擊潰(參見詞條迦勒迦河之戰)。速不台、哲別統兵抄掠羅斯南部後東還,經伏爾加河,又攻掠保加爾人(關於此役勝敗有爭議),然後由裏海、鹹海之北返回蒙古。此次遠征,使蒙古軍足跡遠抵克里米亞半島,是為第一次西征。
孛兒只斤·鐵木真(genghis khan)
蒙古西征軍翻山越嶺,取自油畫《蒙古歷史長卷》

病重逝世

元太祖二十年(1225年)秋,經過七年西征的鐵木真回到漠北。次年(1226年),因西夏背盟,鐵木真不顧六十四歲高齡,堅持親征西夏。他自漠北南下,先取黑水城,消滅夏西部諸軍司的軍隊,然後沿額濟納河南下,到渾垂山避暑。隨後接連攻占沙州(今甘肅敦煌西)、肅州(今甘肅酒泉)、甘州(今甘肅張掖)、西涼府(今甘肅武威)、靈州(今寧夏靈武西南)等地,進圍中興府。夏獻宗李德旺憂懼而死,其侄末帝李晛繼位。中興府被圍日久後,末帝被迫遣使求和。
孛兒只斤·鐵木真(genghis khan)
成吉思汗
元太祖二十二年(1227年)春,鐵木真派一部分軍隊圍攻中興府,自己率軍南下進金境,攻陷臨洮府等地,駐夏於六盤山休養。病危後,他要求諸子團結一致,擁戴三子窩闊台繼位,並留下遺囑:利用宋、金世仇借道宋境,聯宋滅金。七月十二日(1227年8月25日),鐵木真在六盤山下的清水縣(今屬甘肅)病逝,時年六十六歲(《蒙兀兒史記》記為七十一,《新元史》記為七十三)。被葬於肯特山起輦谷(葬地存疑,見“人物爭議”目錄)。隨後,蒙古諸將接受了夏末帝的投降,並遵照鐵木真的遺命將其殺死。窩闊台和拖雷則遵守鐵木真的遺策,於宋端平元年(金天興三年,1234年)的蔡州之戰中滅亡金朝。
至元二年(1265年)十月,元世祖追尊鐵木真廟號為太祖。至元三年(1266年)十月,追贈諡號為聖武皇帝至大二年(1309年)十二月,元武宗加謚“法天啟運”四字。此後,鐵木真被定謚為法天啟運聖武皇帝

為政舉措

政治

鐵木真建國之初,大蒙古國沒有固定的都城,其斡耳朵分居四處:
元太祖十五年(1220年),鐵木真擬定在哈剌和林(在今鄂爾渾河上游處)建都,但因持續的戰爭,都城未能建起來。
主詞條:大斷事官
鐵木真建國前,曾命異母弟別里古台擔任斷事官(札魯花赤,jarquci,“整治外頭的事”),審斷鬥毆、偷盜、詐偽等事件。到建立大蒙古國時,任命養弟失吉忽禿忽為最高斷事官(即大斷事官),主持分封民戶和懲治盜賊、詐偽等事,把分配給宗室諸王和劃歸各千戶的民戶數、判決的案件,都記在青冊(koko debter)上,任何人不許更改。大斷事官就是大蒙古國中央的司法行政長官,所以被稱為“國相”,後來漢人就把失吉忽禿忽(又譯胡土虎)稱為胡丞相。直到元世祖初年,大斷事官一直保持著中央最高行政官(丞相)的地位。在他之下設有許多僚屬,組成斷事官機構。諸王也各置斷事官管理本部百姓。
主詞條:《成吉思汗法典
在鐵木真統一蒙古以前,由於蒙古族還沒有文字,因此也不可能有成文法。蒙古人中有許多古來的“約孫”(yosun,意為道理、規矩、緣故,元代通常譯為“體例”),它包含了長期歷史過程中形成的種種社會習慣和行為規範。鑒於因各部貴族攻戰、兼併而導致的社會秩序崩壞的局面,鐵木真認為要綏服囂囂眾民,必須“用極嚴厲的札撒來建立秩序,智者勇者使為統將,捷者巧者使掌後營(奧魯),愚者賤者亦授以執鞭之役,遣就畜牧”,使人們各得其所,各安其位。建國前後,他頒布了一系列法令和訓言(必里克,bilik)。在元太祖十四年(1219年)西征花剌子模前舉行的大聚會上,又“重新確定了訓言、法令和古來的體制”,下令全部寫在紙卷上,編定為《大札撒》(《札撒大典》,札撒有“命令”“法令”的意思)。後來每當新大汗即位,或諸王朝會共議國家大事,都要先捧出《大札撤》誦讀,遵照其中的有關條文行事。元人說:“凡大宴,世臣掌金匱之書,必陳祖宗《大札撒》以為訓。”
孛兒只斤·鐵木真(genghis khan)
頒布《大扎撒》,取自油畫《蒙古歷史長卷》
《大札撒》是大蒙古國的法典,原書雖已失傳,但中外史籍保留了它的許多條款,如那顏們除君主外不得投靠他人,不得擅離職守,違者死;構亂皇室,挑撥是非,助此反彼者處死;收留逃奴不歸還其主者死;盜人牲畜者九倍償還,不能償還者以子女作抵。此外還有許多保護草揚、水源、馬匹以及宰殺牲畜方法的規定等等。
主詞條:怯薛
宋嘉泰四年(金泰和四年,1204年)與乃蠻作戰之前,鐵木真著手“整頓軍馬”,在原有怯薛組織的基礎上建立了一支護衛軍,包括八十名宿衛(客卜帖兀勒,Kebte’ul),七十名散班(土兒合兀惕,又譯禿魯花,Turqa’ut),四百名箭筒士(火兒赤,qorchi)。建國後,他將護衛軍擴充為一萬名,包括箭筒士一千名,宿衛一千名,散班八千名,散班從千戶、百戶、十戶官員和白身人(都魯因古溫,duri-yin gu’un)的兒子中挑選有技能、身體健壯者充當;千戶之子可帶伴當(隨從)十人,百戶之子伴當五人,十戶及白身人之子伴當三人。各級那顏必須遵令將自己的兒子送到成吉思汗身邊服役,不得躲避或以他人代充。這顯然含有徵調掌管兵民的那顏子弟入質,以便更有效地控制他們的意義,所以元人又將禿魯花譯為“質子軍”。
護衛軍的職責是守衛大汗金帳和分管汗廷的各種事務。規定宿衛值夜班,箭筒士和散班值日班,各分四隊,輪番入值,每番三晝夜,故總稱為“四怯薛”。護衛軍還是由大汗直接掌握的最精銳的部隊,憑此足以“制輕重之勢”,故又稱為大中軍。鐵木真任命最親信的那可兒博爾忽、博爾朮、木華黎、赤老溫四家子弟世襲擔任四怯薛之長。怯薛職務的分工有火兒赤(佩弓矢者)、雲都赤(ulduchi,帶刀者)、札里赤(jarliqchi,書寫聖旨者)、必閣赤(bichig-chi,書記)、博爾赤(ba'urchi,廚子)、速古兒赤(sugurchi,尚供衣服者)、昔寶赤(siba'uchi,掌鷹者)等十多種。諸怯薛執事官作為大汗的侍從近臣,地位在外任千戶那顏之上。怯薛不僅是大汗的親衛軍和宮廷(王室)事務機構,而且具有政府的職能,在大蒙古國的軍政事務中發揮了很大作用。鐵木真建立這樣一支強大的武裝力量,起到了維護汗權、鞏固新生的統一國家以及防止氏族貴族的復活和重新發生內戰的作用,成為蒙古對外征戰的有力工具。
鐵木真統一蒙古高原後,原來分別隸屬各部貴族的所有“有氈帳的百姓”,都成了他的“黃金家族”的臣民和產業,在編組為九十五千戶之後,他按照蒙古社會家產分配的體例,給諸子、諸弟和母親訶額侖各分配一“份子”(忽必)百姓。
鐵木真給諸子、諸弟劃定了封地範圍。諸弟封在蒙古東部,稱為“東道諸王”。朮赤察合台、窩闊台三家封地都在阿勒台山之西,稱為“西道諸王”。拖雷“幼子守灶”,繼承鐵木真四大斡魯朵和國之中心蒙古本土之地。諸宗王封地系遊牧地區,所征服的定居地區則作為黃金家族的共有財產,由大汗政府管轄。
子弟分封與千戶那顏的封授性質不同,後者只是國家的地方軍政長官,黃金家族才是真正的主子。各支宗王所得的分民(忽必亦兒豎)即為各自的家產,管領這些百姓的千戶那顏也成為他們的家臣。擁有分民和封地的各支宗王,即建立了各自的“兀魯思”,為大蒙古國之內的“宗藩之國”。諸藩王(汗)奉大汗為宗主,其後王繼立需得到大汗的認可,同時他們也擁有共同推舉大汗、參與大兀魯思重大事務的議決及享受共有財產一份子的權利。
自9世紀回鶻人、黠戛斯人相繼退出漠北草原後,蒙古高原基本上沒有出現過統一、強大的遊牧政權。蒙古高原成為以於都斤山(今杭愛山)為東西分界的蒙古語族和突厥語族各民族、部族活動的中心舞台。到11、12世紀,分布著塔塔兒、克烈乃蠻蔑兒乞、斡亦刺、汪古乞顏等多個強大的部落。而經過鐵木真對蒙古諸部的統一戰爭,使統一在大蒙古國治下的漠北各部百姓,原來擁有各自名稱的部落氏族,都以“蒙古”為總名,逐漸融合為統一的蒙古民族共同體,對當代蒙古族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軍事

鐵木真平生髮起或指揮的軍事活動
歷經時長
主戰爭
具體戰役
約宋淳熙七年(金大定二十年,1180年)至元太祖元年(1206年)
元太祖六年(1211年)至元太祖二十二年(1227年)
蒙金戰爭(成吉思汗部分)
元太祖十四年(1219年)至元太祖十八年(1223年)
蒙古滅花剌子模(含訛答剌之戰、布哈拉之戰撒麻爾乾之戰玉龍傑赤之戰八魯灣之戰申河之戰等)、西征東歐(含喬治亞之戰、帖雷克河之戰、迦勒迦河之戰等)
宋開禧元年(金泰和五年,1205年)至元太祖二十二年(1227年)
以上內容來源
鐵木真麾下的將領,主要有:
四駿(一作四傑博爾朮、木華黎、赤老溫博爾忽
四獒哲別者勒蔑、速不台、忽必來
四弟合撒兒別勒古台合赤溫、帖木格)
四子(朮赤、察合台、窩闊台、拖雷)
四養子闊闊出、失吉·忽圖忽、博爾忽、曲出
主詞條:千戶制
大蒙古國的統治制度在鐵木真滅克烈之後就開始建立,鐵木真統一蒙古草原後、建國後,把在戰爭中已經實行的千戶制進一步完善和制度化。
全國百姓(遊牧民)統一按十進制編組,分千戶百戶、十戶三級,共劃分為九十五個千戶,並劃定各千戶的牧地範圍,分別授予建國有功的貴族和那可兒們世襲管領,封他們為千戶那顏。千戶的編組原則,一種是那些始終忠誠地聯合或附庸於鐵木真的部落首領(如弘吉剌、亦乞列思等姻族,兀魯、忙兀、八鄰等尼魯溫蒙古部落),或主動歸附者(如汪古部的阿剌兀思惕吉忽里、斡亦刺部的忽都合別乞),均獲準仍“統其國族”(即本部人民),但需按統一編制組成若干千戶;少數功勳卓著的那可兒(如木華黎)也被允許收集業已分散的本部落人民組成千戶。另一種是由不同部落的人民混合組成的,如泰赤烏、蔑兒乞、塔塔兒、克烈、乃蠻等人數眾多的大部,在被征服後,其部民都被“分與了眾伴當”,加上這些伴當(那可兒)們在戰爭中各自“收集”(擄掠)來的人口,編組為千戶。前一類只占少數,後一類是多數、千戶體制既是大蒙古國的軍事單位,同時也是地方行政單位,完全取代了舊時代的氏族部落組織。千戶百戶那顏是大汗任命的軍事和行政長官,如有過失或不忠誠,大汗可將他們治罪,剝奪其職務,另授予他人。全國百姓都是成吉思汗皇家的臣民,他們被劃歸各千戶“著籍應役”,在指定的牧地範圍內遊牧,不得擅離所部。在千戶之上設左右翼兩個萬戶,為最高統兵官,所有千戶(除分給諸子弟者外)都分屬這兩個萬戶。
史集》和《蒙古秘史》一一列舉了這些千戶官的姓名、出身、主要經歷以及各千戶的組成情況,其中包括七十八位功臣,十位駙馬,有三位駙馬共領有十千戶,因此當時實際分封的只有八十八人,這就是蒙古汗國歷史上著名的八十八功臣。千戶制是一種軍事、政治、經濟三位一體的制度,是蒙古汗國統治體制中最重要的一環。這一制度的建立,標誌著部落和氏族制的解體。建立特殊功勳的那顏,還被授予種種特權,那顏階層是鐵木真“黃金家族”統治蒙古人民的支柱。這實際上是用戰爭打敗了原來各部的奴隸主和氏族貴族,又重新培植了一個新的奴隸主階層,這是以鐵木真所在的黃金家族為主、各級功臣為輔的新的奴隸主階層。
孛兒只斤·鐵木真(genghis khan)
孫立新油畫《成吉思汗與蒙古鐵騎》
鐵木真擁有的軍隊數量,據《蒙古秘史》記載,有九十五個千戶,加上一萬名最精銳的護衛軍。在攻掠諸國過程中,又吸收了歸降的軍隊,並驅使被征服地區人民為兵,使軍隊數量大大擴充。據《蒙韃備錄》記載,鐵木真“起兵數十萬”,西域史家載其西征軍兵力多達六十萬。這個數字雖屬誇大,但也反映了蒙古兵力確有大量增加的事實。
孛兒只斤·鐵木真(genghis khan)
野戰中的蒙古騎兵,取自油畫《蒙古歷史長卷》
蒙古軍的武器裝備,在征服過程中也得到改善,除原有的弓箭刀槍外,又從中原和西域俘獲許多製作利器、甲盾、攻城之具、炮火等各種武器的工匠,“百工之事,於是大備”,這使蒙古精銳的騎兵如虎添翼。金哀宗說:“北兵所以常取金勝者,恃北方之馬力,就中國之技巧耳。”
史稱鐵木真“深沉有大略,用兵如神”,蒙古軍在他指揮下創造了許多獨到的戰術。
每次進兵,蒙古軍必先發精騎四向哨探,遠哨一二百里,探明左右前後虛實,如某道可進,某城可攻,某地可戰,某處可營,某方有敵兵,某所有糧草,刺探得實,急報大營。其駐營整然有法,前置邏騎,分番警戒;大帳前後左右,諸部軍馬分屯,布置疏曠,以便芻秣,且可互相接應。
孛兒只斤·鐵木真(genghis khan)
展現蒙古軍攻城的當代壁畫
在野戰中,鐵木真則利用騎兵的靈活迅速,注重分散作戰;一般以十分之三兵力為前鋒,摧堅陷陣,三五騎一組,決不簇聚,以免為敵所包,敵分立分,敵合立合,聚散出沒,極為靈活,“來如天墜,去如電逝”,稱為“鴉兵撒星陣”,往往能以較少騎兵擊潰眾多敵軍;攻打敵陣,每以騎隊先行衝突,前隊沖不動,後隊繼之,同時布兵於敵陣左右後方,待合圍後一齊衝擊;若敵陣堅固,則使牛馬攪陣,或迫降俘為犧牲品施行硬攻,使敵紛亂、疲憊;敵陣一動,即乘亂長驅直入,鮮有不克。在兵力少時,則布疑兵以恐敵;或用設伏之法,佯敗而走,棄輜重金銀,誘敵逐北中伏,常能全殲追兵。進攻堅城時,常先掃清外圍村鎮,然後集中兵力,團團圍困,立柵建堡,絕其外援,以弓箭、炮石器械晝夜連續輪番攻打,使敵疲憊;或決堤水淹,或挖地道入城。鐵木真及蒙古軍採用的種種戰術,“有古法之所未言者”。
鐵木真的軍事思想產生於早期蒙古族所特有的政治、經濟和文化土壤之中,也受到自匈奴、東胡、突厥以來的傳統觀念的影響,是其多年戰爭實踐的總結,具有很強的實踐性,也帶有掠奪戰爭的時代烙印。它成功地指導了攻金、滅西夏及西征的戰爭實踐,對整個元代乃至世界軍事思想都有巨大影響。中國蒙古兵學研究者達林太稱蒙古人“善於把先進的科學技術運用於戰爭,成功地處理了戰爭和科學技術之間的關係”,視鐵木真及其繼承者是蒙古兵學的鼻祖。

文化

主詞條:蒙古文字
蒙古族原來沒有文字,只靠結草刻木記事。在鐵木真討伐乃蠻部的戰爭中,捉住一個名叫塔塔統阿的畏兀兒人。他是乃蠻部太陽汗的掌印官,太陽汗尊他為國傅,讓他掌握金印和錢穀。鐵木真知他深通文字,就命他留在身邊,用畏兀兒文字母拼寫蒙古語,教太子諸王學習,創製了畏兀兒字蒙古文。除乃蠻人外,克烈人可能也有懂得和使用畏兀兒文的,他們在蒙古文字創製中也起了作用。後來更有許多畏兀兒人成了蒙古諸王貴族的書記官和教師。從此以後,蒙古汗國的文書,“行於回回者則用回回字”,“回回字只有二十一個字母,其餘只就偏旁上湊成。
孛兒只斤·鐵木真(genghis khan)
蒙古文字
雖然忽必烈時曾讓國師八思巴採用藏文字母,創製“蒙古新字”,規定為元王朝官方文字。蒙古畏兀字仍然使用,曾用以譯寫《孝經》《資治通鑑》等書以及許多碑銘等。元朝滅亡後,八思巴文基本被廢棄;而蒙古畏兀字歷經變革,漸趨完善,形成了以後通用的蒙古文字。正是有了這種文字,才可能記錄表冊,編定《大札撒》,發布命令,製作印璽,編纂史書(如《蒙古秘史》),開展外交活動等。成吉思汗倡導的、塔塔統阿等人共同創製和推廣的蒙古畏兀字,是對人類文明建設的一項重大貢獻。蒙古族的文化從此有了劃時代的發展。
鐵木真及其子孫建立的蒙古汗國橫跨歐亞兩洲,當時世界上的各種宗教在其統治的範圍之內幾乎應有盡有。其中包括蒙古人原來信奉的薩滿教,西藏、西夏和漢人信奉的佛教,金和南宋的道教、摩尼教,畏兀兒和西方各國信奉的伊斯蘭教(回回教、答失蠻),蒙古高原一些部落乃至欽察、斡羅思各國信奉的基督教(包括景教,即聶斯托利派;也里可溫,羅馬派)等等。蒙古貴族征服天下,基本上是採取屠殺和掠奪政策,但其宗教政策卻比較開明,並不強迫被征服者改信蒙古人的宗教,而是宣布信教自由,允許各個教派存在,而且允許蒙古人自由參加各種教派,對教徒基本上免除賦稅和徭役。實行這一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被征服者的反抗,對蒙古的得天下和治天下都曾發揮過一定的作用。
孛兒只斤·鐵木真(genghis khan)
清代的鐵木真戎裝唐卡

民族、對外關係

元太祖八年(1213年)以後,鐵木真兩次派使者主卜罕、葛葛不罕等使宋議和,企圖聯合南宋攻金,但成效不大。此後宋金關係逐漸惡化,宋朝開始傾向於聯合蒙古,元太祖十五年(1220年),宋淮東制置使賈涉派遣趙珙前往河北,會見了蒙古駐漢地最高軍政首腦木華黎。趙珙受到木華黎的歡迎,深入了解到蒙古軍政生活的重要信息,回朝後撰有《蒙韃備錄》。元太祖十六年(1221年),宋使苟夢玉經過長途跋涉,到達西域鐵門關,覲見鐵木真。元太祖十八年(1223年),苟夢玉再次出使蒙古。但到了元太祖二十二年(1227年),鐵木真在用兵西夏的同時,又派遣一支部隊前往抄掠南宋的四川,造成“丁亥之變”。不久後,鐵木真在留下“借道宋境,聯宋滅金”的遺囑後逝世,蒙軍撤回。這一時期的宋蒙關係告一段落。
在蒙金戰爭時期,蒙古與高麗也開始接觸。元太祖十三年(1218年),鐵木真派哈真、札剌領兵一萬人征討占據高麗江東城的反蒙契丹遺民領袖耶律喊舍,並遣使與高麗方面交涉,促成高麗、東夏與蒙古聯合攻破江東城,結束契丹遺民之亂。元太祖十四年(1219年)正月,哈真、札剌迫使高麗將軍趙沖金就礪與自己盟誓,約為兄弟之國。不久後,蒙古使者蒲里帒完赴開京報聘,向高麗高宗遞交國書。蒙古約定每年遣使十人左右來高麗,高麗則獻上特產。哈真撤軍前留下四十一名東夏人在義州學習高麗語。蒙麗正式結成名義上的“兄弟之國”。在鐵木真統治末期,高麗停止繳納給蒙古的“國贐”,又殺死蒙古使者,使蒙麗關係在元太祖二十年(1225年)斷絕。但此時蒙古將精力放在西征及滅金、夏的戰爭中,直至鐵木真去世,雙方未爆發戰爭。

歷史評價

成吉思汗鐵木真是一位極具爭議性的人物,對他的研究,已經超越歷史的時空,衝出國家和民族的界限,成為世界各國軍界、政界、文化界和學術界共同關注的一個全球性熱門話題人物。

中國

元末大臣阿魯圖:“我太祖法天啟運聖武皇帝,以有名之師,而釋奕世之愾;以無敵之仁,而收兆民之心。勁卒搗居庸關,北拊其背,大軍出紫荊口,南搤其吭。指顧可成於雋功,操縱莫窺於廟算,懲彼取遼之暴,容其涉河以遷。”
明太祖朱元璋:曩者,天棄金、宋,歷數在殿下祖宗,故以韃靼部落起事沙漠,入中國與民為主,傳及百年,至於殿下。古者帝王混一,止乎中原,四夷不治,惟殿下之祖宗,四海內外,殊方異類,盡為土強,亘古所無。
明初文學家宋濂主編《元史》:帝深沉有大略,用兵如神,故能滅國四十,遂平西夏。其奇勳偉跡甚眾,惜乎當時史官不備,或多失於紀載雲。
近代史學家柯劭忞新元史》:太祖龍興朔漠,踐夏戡金,蕩平西域,師行萬里,猶出入戶闥之內,三代而後未嘗有也。天將大九州而一中外,使太祖抉其藩、躪其途,以窮其兵力之所及,雖謂華、夷之大同,肇於博爾濟錦氏可也。
近代演義小說作家蔡東藩元史演義》:成吉思汗之南征,志不徒在滅夏,蓋已視金為囊中物矣。觀其臨歿之時,猶囑及攻金遺策,是可知其成算在胸,預圖吞併。脫令稍假以年,則滅金固易易也。……彼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現代文學家魯迅朝花夕拾》:“到二十歲,又聽說‘我們’的成吉思汗征服歐洲,是‘我們’最闊氣的時代。到二十五歲,才知道所謂這“我們”最闊氣的時代,其實是蒙古人征服了中國,我們做了奴才……這才明白蒙古人的征服‘斡羅斯’,侵入匈奧,還在征服全中國之前,那時的成吉思還不是我們的汗,倒是俄人被奴的資格比我們老,應該他們說‘我們的成吉思汗征服中國,是我們最闊氣的時代’的。”
中國國民黨最高領導人蔣介石稱讚鐵木真是“武功熠耀”,“其天縱神武之所肇造,雖歷稽往古九有之英傑而莫之能加”。軍事理論家萬耀煌認為:中國之兵學,至孫子而集理論上之大成,至元太祖成吉思汗而呈實踐上的巨觀。此二人遙遙相距千祀,一則援筆以言,一則仗劍以行,卒以造成歷史上中國軍威震轢歐亞之偉業,發揚數千年中國兵學養精蓄銳之奇輝。
抗日戰爭期間,鐵木真被視為英雄中“有國際地位”者,將“全世界的民族聚首相見,東西洋的文化彼此溝通”,具有“民主共和的精神”和“大同的思想”。1935年某蒙藏學校校長宣稱“元太祖是世界上最偉大的英雄”。該校教務長吳英荃則將成吉思汗與希臘之亞歷山大、法國之拿破崙並列,稱為“世界歷史上有統一世界理想之大英雄”,強調“他不但不是破壞世界文明的侵略者,而且是一位促進世界文明者”。
1941年成吉思汗紀念會“祭文”中有言: “吁維大帝,自幼誓雪,不屈不撓,蒙古之英。整軍經武,發奮圖存,團結同族,擊退強鄰,征騎四出,歐亞同驚。帝之遺澤兮,式繼式承;帝之遺教兮,式軾式吊;帝之智勇兮,舉世同欽。“無產階級革命家朱德讚譽鐵木真“是民族英雄,他打退了強鄰的進攻”。另一位無產階級革命家董必武也讚譽鐵木真是“民族偉人,也是世界偉人”。
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毛澤東沁園春·雪》: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
1981年3月19日《人民日報》特約評論員文章,把鐵木真列為中國歷史上為中華民族的歷史發展作出傑出貢獻的人物之一。2001年民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影響中國歷史100名人》一書,稱鐵木真是“傑出的軍事家和政治思想家”。
柏楊《中國人史綱》:“鐵木真是歷史上最偉大的組織家暨軍事家之一,他在政治上和戰場上的光輝成就,在二十世紀之前,很少人可跟他媲美。鐵木真胸襟開闊,氣度恢宏,他用深得人心的公正態度統御他那每天都在膨脹的帝國,高度智慧使他發揮出高度的才能。”

蒙古

1924年獨立後的蒙古人民共和國處於蘇聯的影響和控制之下,禁止民族主義,不但沒有視成吉思汗鐵木真為民族英雄,還對其給予否定評價。當時的蒙古政府要求各地禁止崇拜和祭祀成吉思汗,任何場所都不得懸掛鐵木真畫像。所有官方的教科書上都不得稱鐵木真為民族英雄,“即只有明確地咒罵鐵木真及其繼承人的侵略,揭露蒙古統治階級對中亞、伊朗及東歐各國的‘毀滅與破壞’的作品才是好的”。有違此禁,即遭肅清的命運。除了將鐵木真視為野蠻殘忍的侵略者以外,蒙古人民共和國還長期諱言鐵木真,1949年10月27日蒙古人民革命黨中央委員會作出的《關於學校中蒙古歷史、文學課教授情況》的規定中明確指出:“不許歌頌和讚揚成吉思汗。”
但早在1928年,蒙古的滿蒙學者策·巴圖奧其爾在所撰的《蒙古源流簡述》中已將鐵木真視為民族英雄。20世紀60年代後,蒙古出現了數位研究蒙古帝國及鐵木真的歷史學者,對鐵木真的生平功績進行客觀的論述。
1990年蒙古國實現了民主化後,鐵木真成為蒙古人心目中無可取代的民族英雄。當時的蒙古總理索德諾姆在記者會上表示:“多年來,只從單方面來看成吉思汗,將他視為一個侵略者……蒙古正修訂歷史……準備重新評估成吉思汗在歷史上的好壞各方面的角色”。其後鐵木真的形象在蒙古國全面重塑。蒙古前總統那楚克·巴嘎班迪曾說:“我們的祖先站得高,看得遠,想得周到。”前總理阿穆爾說,成吉思汗“將蒙古民族名揚四海”。蒙古國政府更於成吉思汗開國800周年的2006年舉行國際性慶典。鐵木真成為蒙古國的象徵。
孛兒只斤·鐵木真(genghis khan)
蒙古國普通牧民家庭的掛毯和祭台

其他國家

13世紀義大利旅行家、商人馬可·波羅馬可·波羅遊記》:成吉思汗體格健壯,聰明機智,擅長辭令,更以勇敢而著稱,他的統治十分公正謙和。人民不僅把他當作君王,簡直視他為自己的主人。他的善良、偉大的品格遠播各地,所以所有的韃靼人無論住在多么偏遠的地方,都願意服從他的命令。……成吉思汗憑藉他的公正與德行贏得了廣大人民的擁護。他所到之處,人民都十分歡悅,都以得到他的保護和恩惠而感到幸福。
13世紀的法國歷史學家朱微爾認為:他(鐵木真)是樹立了和平。
《世界征服者史》作者、波斯人阿老丁·阿塔蔑力克·志費尼說:全能真主使成吉思汗才智出眾,使他思想之敏捷、權力之無限為世上諸王之冠。所以,史書雖然記載了古代偉大的庫薩和的實施,以及法老愷撒的法令律文,但是成吉思汗卻憑藉自己的腦子創造出來了類似的東西,既沒有勞神去查閱文獻,也沒有費力去遵循傳統。征服他國的方略、消滅敵軍、擢升部署等措施,也全是他自己領悟的結果。說實話,倘若那善於運籌帷幄、料敵如神的亞歷山大活在成吉思汗時代,他會在使計用策方面做成吉思汗的學生,而且,在攻略城池的種種妙策中,他會發現最好的方法莫如盲目地跟著成吉思汗走。
法國皇帝拿破崙說:我不如成吉思汗。不要以為蒙古大軍入侵歐洲是亞洲散沙在盲目移動,這個遊牧民族有嚴格的軍事組織和深思熟慮的指揮,他們要比自己的對手精明得多。我不如成吉思汗,他的四個虎子都爭為其父效力,我沒有這種好運。
德國哲學家格奧爾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爾談及鐵木真時說,當這些部落(蒙古)由鐵木真和帖木兒做領袖時,就曾經發生過:他們從高原橫衝到低谷,摧毀了當前的一切,又象一道爆發的山洪那樣退得無影無蹤——絕對沒有什麼固有的生存原則。
鐵木真各類形象圖冊主要參考資料
法國歷史學家勒內·格魯塞蒙古帝國史》:
在《草原帝國》中,格魯塞評價道:成吉思汗平息了無休止的內戰,為商旅們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安全。……他的札撒在整個蒙古和突厥斯坦建立了一塊“成吉思汗和平碑”……並且為14世紀的大旅行家們的成就提供了可能性。在這方面,成吉思汗是野蠻人中的亞歷山大,是打開通往文明之新路的開拓者。
英國史學家赫伯特·喬治·威爾斯世界史綱》:蒙古人的征服故事確實是全部歷史中最出色的故事之一。亞歷山大大帝的征服,在範圍上不能和它相比。在散播和擴大人們的思想以及刺激他們的想像力上,他所起的影響是巨大的……作為一個有創造力的民族,作為知識和方法的傳播者,他們對歷史的影響是很大的”。
美國陸軍將領道格拉斯·麥克阿瑟在一份報告中說:
日本原陸軍大學校長飯村穣在其《大統帥者——成吉思汗之謎》一書序文中寫道:成吉思汗這樣天之驕子的誕生,使世界從沉睡中覺醒,東西文化交流促成。……所以我把成吉思汗誕生可以看做改變世界方向,形成今日世界的誕生。
俄國軍事家柯列金:通觀世界歷史,用很少兵力,在很短時間內,攻略廣大土地,統治眾多人口,除成吉思汗時代的韃靼人和帖木兒時代的中亞細亞人之外,開天闢地以來從未有過。
印度前總理賈瓦哈拉爾·尼赫魯一方面批駁“成吉思汗的馬蹄所到之處,幾乎成了無人煙的曠野”;另一方面在《怎樣對待世界歷史》一書中說:“蒙古人在戰場上取得如此偉大的勝利,這並不靠兵馬之眾多,而靠的是嚴謹的紀律、制度和可行的組織。也可以說,那些輝煌的成就來自於成吉思汗的指揮藝術。”他非常贊成勒·加特的說法:“蒙古人所進行的征戰,就其規模和藝術、突然性和靈活性、包圍的戰略和戰術而言,是史無前例的。”“成吉思汗即使不是世界上唯一的、最偉大的統帥,無疑也是世界上最偉大的統帥之一”。
韓國前總統金大中說:“有人認為,由於有了蒙古人,人類才第一次擁有了世界史,而蒙古人倔強不拔、勇猛無敵的精神和機智敏捷的性格卻塑造了偉大的成吉思汗。同樣,我也贊成一些人的評價,網路還未出現的七百年以前的蒙古人,卻打通了世界各國的關係,建立了國際往來關係。”
加拿大史學家L.S.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由於蒙古帝國的興起,陸上貿易發生了一場大變革。歷史上第一次也是唯 一一次,一個政權橫跨歐亞大陸,從波羅的海到太平洋,從西伯利亞到波斯灣。”他強調蒙古的侵略“促進了歐亞大陸間的相互影響”,最後說:“由這種相互影響提供的機會,又被正在歐洲形成的新文明所充分利用。這一點具有深遠的意義,直到現在,仍對世界歷史的進程產生影響。”
美國歷史學家傑克·威澤弗德在《成吉思汗與今日世界之形成》中把鐵木真定位為近現代文明和全球化體系的開拓者。
英國學者萊穆在《全人類帝王成吉思汗》一書中說:成吉思汗是比歐洲歷史舞台上所有的優秀人物更大規模的征服者。
美國作家哈羅蘭姆將鐵木真稱為“人類帝王”。
德國嘉桑大學教授費朗索兒·馮·額爾多滿在《不屈之王鐵木真》中寫道:那樣無論在歐洲和亞洲,使他們從沉睡狀態中甦醒過來,需要一隻強有力的手去搖動他們是迫切必要的。這樣搖醒他們的強有力的手出現了,這就是不屈之王鐵木真及其後裔。
德國郁夫·阿列克勞賽教授在《成吉思汗》一書中寫道:蒙古民族的歷史可以說從成吉思汗開始,……以相互敵對關係存在著的各各小群的遊牧民,突如其來成為席捲整個亞洲,合流於軍事政治的完整體之事,這全賴於成吉思汗的強有力的人格,才有可能。……成吉思汗所鋪的這一大道是,他的兒子及後裔相繼續,大汗的精神是,在其無數的家族成員及部將中繼續紮下深根。即他是對其後裔要求,不成為草原國王而滿足,要求對東亞及西歐取得支配地位的妙想。因此,成吉思汗是毫無疑義,不得不成為世界性的偉大人物。
孛兒只斤·鐵木真(genghis khan)
成吉思汗登上美國《新聞周刊》封面
2000年12月26日,美國《時代》雜誌評選“對本千年十個影響最大的人物”,鐵木真名列其中,是13世紀影響最大的人物。《華盛頓郵報》曾評價鐵木真為“風雲千年第一人”。
聯合國第七任秘書長科菲·安南說:13世紀成吉思汗統一蒙古部落,建立了世界上舉世無雙的龐大的蒙古帝國。他所建立的政權和法律,至今對世界各國和地區仍有積極意義。

人際關係

家世

關係
姓名及生卒年
簡介
曾祖父
1127年被推舉為蒙古部長,遂稱“合不勒汗”。1148年被金朝冊封他為蒙兀國王
祖父
又譯把兒壇把阿禿兒。合不勒次子。乞顏部首領。
父親
也速該(1134-1170)
乞顏部首領。被塔塔爾人謀害。元朝時被追尊廟號為烈祖,諡號神元皇帝。
母親
訶額侖(?-1207後)
弘吉剌人。原為篾兒乞惕人也客赤列都之妻,後被也速該掠為妻。撫養鐵木真成長,大蒙古國建立後被尊為太后。元朝時追謚為宣懿皇后。
以上內容來源

兄弟姐妹

關係
姓名及生卒年
簡介
同母弟
拙赤合撒兒(1164-1214到1219間)
自少年時隨鐵木真征戰,被任為“雲都赤”。
合赤溫(1166-?)
早逝。
鐵木哥斡赤斤(1168-1246)
隨鐵木真征戰,後受封大興安嶺西麓、海拉爾河以南到哈拉哈河流域之間的土地。貴由繼位後被處死。
異母弟
別勒古台(約1165-1256)
也速該別妻速赤吉勒所生。隨鐵木真征戰。後受封斡難河與克魯倫河流域。
也速該別妻所生。被鐵木真與合撒兒聯手殺死。
妹妹
嫁亦乞列思氏的孛禿。被追封為昌國大長公主。
以上內容來源

后妃

鐵木真一共有后妃(可敦)四十多人(一說五百人),大部分是從各部落、各國擄來的。同時冊立四位大皇后。她們分居在四個斡魯朵(宮室)中。每個斡魯朵排名第一位的,既是該斡魯朵的首領,其餘后妃按實際地位排名(僅分為皇后、妃子)。所有后妃中,又以第一斡魯朵的正妻、出身弘吉剌部的孛兒帖的地位最高。
所屬斡魯朵
姓名
所出部族
生平信息
第一斡魯朵
孛兒帖可敦(1161-1236後)
弘吉剌部
鐵木真的嫡皇后,也是正宮皇后。元朝建立後追謚光獻翼聖皇后
忽魯倫可敦
——
皇后
闊里傑擔可敦
——
皇后
脫忽思可敦
——
皇后
帖木倫可敦
——
皇后
亦憐真八剌可敦
——
皇后
不顏忽禿可敦
——
皇后
忽勝海可敦
——
妃子
第二斡魯朵
忽蘭可敦
皇后。曾隨鐵木真西征,地位僅次於孛兒帖
——
又稱為“哈兒八真皇后”。原為乃蠻部太陽汗的後母,後改嫁太陽汗;鐵木真滅太陽汗後,將其納為可敦
亦乞列真可敦
——
皇后
脫忽思可敦
——
皇后
也真可敦
——
妃子
也里忽禿可敦
——
妃子
察真可敦
——
妃子
哈剌真可敦
——
妃子
——
——
被《新元史》稱為“乃蠻女”,早逝
第三斡魯朵
也遂可敦(?-1228)
得寵鐵木真,對其多有建言
忽魯哈剌可敦
——
皇后
阿失侖可敦
——
皇后
禿兒哈剌可敦
——
皇后
——
被稱為察合可敦,又稱為西夏公主,夏襄宗李安全之女,皇后
阿昔迷失可敦
——
皇后
完者都可敦
——
皇后
渾都魯歹可敦
——
妃子
忽魯灰可敦
——
妃子
刺伯可敦
——
妃子
第四斡魯朵
也速乾可敦
塔塔兒部
讓位其姊,為第四斡魯朵之首
忽答罕可敦
——
皇后
合答安可敦
泰赤烏部速勒遜都氏鎖兒罕失剌之女,赤老溫之妹,皇后
斡者忽兒可敦
——
皇后
燕里可敦
——
皇后
有禿該可敦
蔑兒乞惕部
原為蔑兒乞部長脫黑脫阿長子忽都的妻子。鐵木真擊敗蔑兒乞部後將其納為妃子
完者可敦
——
妃子
金蓮可敦
——
妃子
完者台可敦
——
妃子
奴倫可敦
——
妃子
卯真可敦
——
妃子
其他妻妾
完顏氏(?-1264後)
——
金朝的岐國公主,衛紹王完顏永濟第四女,在蒙古被稱為“公主皇后”。鐵木真為其在斡兒洹水西另建斡魯朵。直到阿里不哥僭位和林時仍健在
克烈部王汗之弟札合敢不的長女,後被鐵木真賜給功臣朮赤台
謨蓋可敦
貝格林部
貝格林部長可體耶訥赤之女,皇后;鐵木真死後得到窩闊台的禮待
肅良合氏
——
高麗人,妃子
八不別乞可敦
——
妃子
註:關於鐵木真嬪妃的相關信息,主要依據《新元史·后妃傳》,其姓名、氏族、生平多有不詳者,表格中多以“——”表示
以上內容來源

子女

主詞條:黃金家族
據《元史》宗室世系表等史籍記載,鐵木真有八個兒子(正室孛兒帖所生有四人),按出生順序為:
關係
姓名及生卒年
生母
長子
朮赤(1177-1225)
次子
察合台(1183-1241)
三子
窩闊台(1186-1241)
四子
拖雷(1193-1232)
五子
兀魯赤(1213-1228)
“塔塔兒女子”(也遂也速乾
六子
闊列堅(約1209-約1237)
七子
八子
“乃蠻女”
註:也速乾可敦仍生一子,早天。《元史》宗室世系表中未載察兀兒與術兒徹。朮赤生卒年有爭議,本表格暫取《新元史》說法。
以上內容來源
鐵木真的女兒有:
姓名
封號
生平信息
昌國大長公主
孛兒帖所生,嫁昌忠武王孛禿
延安公主
孛兒帖所生,嫁斡亦剌部長忽都合·別乞的兒子亦納勒赤
趙國大長公主
孛兒帖所生,嫁趙武毅王孛要合,頗有智略;鐵木真第一次西征及其逝世後,她以監國公主身份代理朝政
鄆國公主
孛兒帖所生,嫁河西王按陳之子赤古
——
孛兒帖所生幼女,嫁斡勒忽訥兀惕部的泰出,有子術真伯
高昌公主
以上內容來源
姓名
備註
忽里
塔塔兒人。塔塔兒部亡後被鐵木真收養。後經也遂可敦建議,奉命招攬塔塔兒餘部。
哈喇蒙都
塔塔兒人。塔塔兒部亡後被鐵木真收養。後經也遂可敦建議,奉命招攬塔塔兒餘部。

軼事典故

語錄

相貌

關於鐵木真的相貌,直接描寫的最早的記載為其岳父弘吉剌·特薛禪所說的一句話:“你這個兒子目中有火,面上有光。”(《蒙古秘史》第62節)《元史·耶律阿海傳》中還有句話:“見太祖(成吉思汗)姿貌異常。”南宋使者趙珙所著《蒙韃備錄》的記載較詳細:“韃主忒沒真(鐵木真)者,其身魁偉而廣顙長髯,人物雄壯,所以異也。”
孛兒只斤·鐵木真(genghis khan)
晚年鐵木真畫像,元人繪,國家博物館藏
近代法律史學家程樹德在《國故談苑》(商務印書館1938年出版)卷二《歷代帝後圖像》條記載甲寅年(1914年)曾在袁克文家中見過鐵木真的一幅立像,像中鐵木真“長身鶴立,北人南相”。
1953年9月,前北京歷史博物館從陳宧(北洋軍閥袁世凱下屬部隊的參謀部次長)的後人處徵集到一幅鐵木真半身像。據說是陳宧到蒙古視察時,一位蒙古王爺所贈。畫像中鐵木真頭戴外白內黑的皮冠,身著淺米色毛絨衫(或毛緞),面赭赤,連鬢鬍鬚,黑白相間,額前有發微露,左右分披,冠下耳後垂鬟。有專家考證認為,“畫中人物服飾,與《元史·輿服志》中的記載相吻合,是現存最早的成吉思汗畫像”。其作者被認為是元宮廷畫師和禮霍孫

重用楚材

耶律楚材遼朝皇室後裔,博覽群書,下筆成章。鐵木真攻陷金中都時,聞其名而召見,並對耶律楚材說:“遼金是世仇,我此舉為你報了仇。”耶律楚材回答:“我的父祖曾為金朝臣子,臣子無仇視君王之理。”鐵木真因而對他格外看重,稱其為“長髯人”而不以名相稱。耶律楚材多次為鐵木真出征占卜,屢次應驗。常八斤因善造弓得寵,說:“國家用武之時,要楚材這種儒生何用?”耶律楚材應答道:“治弓要用弓匠,治理天下豈可不用治天下匠?”鐵木真聞之甚喜,曾對三子窩闊台說:“耶律楚材是上天賜給我們家的。今後軍國之事,應當交予此人處理。”
孛兒只斤·鐵木真(genghis khan)
耶律楚材像
鐵木真在北印度時,遇到一隻一角獸,問耶律楚材此為何物,他答道:“這是上天降下的瑞獸,好生惡殺。陛下是天子,天下百姓為陛下子女,願陛下順天意、全民命。”藉機勸諫鐵木真減少殺戮。元太祖二十一年(1226年),耶律楚材從征西夏時,諸將爭著入城搶奪子女金帛,他只是收集書籍和大黃藥材。後來發生瘟疫,耶律楚材便以大黃救治,全活甚多。當時各地官員隨意殺人,乃至搶掠田地財產,耶律楚材聞之淚下,於是上奏鐵木真:“沒有聖旨不得擅自徵發,殺人必須要經過朝廷同意,違者處死。”這對保護蒙古治下百姓的生命財產安全意義重大。

為人儉肅

義大利的旅行家馬可·波羅認為鐵木真“是清廉、聰明的人”。在征服金朝北方領土和花刺子模後,軍隊指揮官們穿起優美的鎖子鏈甲,開始佩帶起昂貴的用刀。但鐵木真對花刺子模國王的奢侈生活頗為厭惡,他當時對耶律楚材說:“啊!將來我死後,相信我的兒女們,會住上舒適的漂亮房子,穿上漂亮的衣服,有美麗的伴侶,騎上駿馬是無疑的,同時我很擔心他們必然將他們會忘掉父兄們今日的征戰苦勞吧。”所以,他照舊穿戴遊牧民的衣著,保持艱苦傳統,對自己的後繼者及一般蒙古人要求:“不要以金銀珠寶裝飾自身,而要以道德才能充實自己。”

雪山論道

漢人劉仲祿因常獻養生藥而受到鐵木真的信任,他進言稱道教全真派掌教丘處機已經三百歲,有長生之秘術。鐵木真被劉仲祿所說動,決定召見丘處機。元太祖十六年(1221年)二月,應鐵木真之邀,丘處機自宣德州(治今河北宣化)出發,不遠萬里西行。次年(1222年)三月,丘處機自撒馬爾罕前往行宮,覲見當時正在攻滅花剌子模回軍路上的鐵木真。八月,丘處機再次啟程覲見鐵木真。九月至十月,鐵木真三次問道於丘處機,並取得了滿意的成果。關於這三次談話的內容,最早記錄的是李志常編撰的《長春真人西遊記》,耶律楚材記錄的《玄風慶會錄》及所撰《西遊錄》。一般認為有兩部分:一、修身養命之方;二、治國保民之術。在談話中,鐵木真問丘處機長生之道,丘處機回答:“學道之人首戒乎色。……陛下聖子神孫枝蔓多廣,宜保養戒欲。”丘處機還對招撫山東、河北之事提出了自己的意見,並建議模仿金國分封劉豫、然後取之的政策。元太祖十八年(1223年),丘處機辭別鐵木真。元史學者楊訥認為,關於這其中丘處機勸諫鐵木真少思寡慮、積行累功,不要濫殺無辜的“一言止殺”之事,出自全真教後輩的塑造。

人物爭議

生年月日

對於鐵木真的出生時間,在中國明初學者宋濂主編的《元史·太祖本紀》中,明確記載他享年六十六歲,卒年是元太祖二十二年(宋寶慶三年、金正大四年,1227年)。由此上推,可知其生年為宋紹興三十二年(金大定二年,即壬午年,1162年)。《輟耕錄》《元史》與蒙文史料《聖武親征錄》《蒙古源流》《蒙古黃金史》均有相同記載。而蒙古族史學家、星算家和民間中普遍流傳下來一種較為可靠的說法:鐵木真生於農曆水馬年(壬午年,1162年)夏季首月十六望日,也印證了此說。
另外,還存在著成吉思汗生於宋紹興二十五年(金貞元三年,1155年;拉施特史集》及趙拱《蒙韃備錄》,蘇聯、蒙古人民共和國及清末一些中國學者均贊同此說)、宋乾道三年(金大定七年,1167年;漢學家伯希和楊維楨《正統辨》)、宋淳熙九年(金大定二十二年,1182年;《紅史》《青史演義》)的說法。
關於鐵木真出生的具體月日。蒙古國於1962年5月31日舉行成吉思汗誕辰800周年紀念活動,根據照甘丹寺精通曆學的僧侶的意見。之後,經時任北京天文館館長朱進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對照推算,得出鐵木真的生日為宋紹興三十二年四月十六日(金大定二年,1162年5月31日),與甘丹寺僧侶的推算結果完全一致。“5月31日”說遂成為鐵木真生日的一般說法。
同時,存在鐵木真的生日為紹興三十二年三月二十一日(金大定二年,1162年4月16日)的說法。但這種說法沒有更多可靠的依據。

尊號

鐵木真的尊號是成吉思汗還是成吉思合罕,有關前四汗史的一種最詳細、最重要的史源《元朝秘史》,之所以把鐵木真的稱號寫作“成吉思合罕”,法國漢學家伯希和在他的遺著《馬可波羅注》里提出,如今所見的《元朝秘史》,乃元代時的抄本;正是這個抄寫者,按當時對元朝皇帝的蒙古語習稱,將原來文本里的“成吉思汗”改寫作“成吉思合罕”。
另外關於學者理解《蒙古秘史》開篇的首行就寫有"成吉思合罕訥忽札兀兒"的一句話,一般認為:一、為《蒙古秘史》的原書題名;二、為《蒙古秘史》某些章節的題名;三、為獨立的歷史文獻之題名;四、屬於下一個句子的一個句子成分(主語)。人們之所以提出以上幾種意見的主要原因,是與《蒙古秘史》的原書題名究竟是什麼這一重大問題有關。另外,有一種觀點認為流傳至今的《蒙古秘史》的《元朝秘史》一名乃是漢字音譯者給起的題名,在其下方並列兩行所書的“忙豁侖紐察脫(卜)察安”是為漢文題名之蒙譯,無論哪一個也都不是《蒙古秘史》的原書題名。由此,將對人們理解”成吉思合罕訥忽札兀兒“這句話變得複雜化起來。
晚清以前,元、明及清中前期的漢文史集中,並無上尊號”成吉思汗“的記載,《元史·太祖本紀》記載諸王群臣為上尊號“成吉思皇帝”。南宋學者彭大雅作為出使蒙古聯絡夾擊金朝的使臣,編寫的《黑韃事略》也記載為成吉思皇帝。元代李志常《長春真人西遊記·卷上》也記載為“詔曰成吉思皇帝敕真人邱師”。1998年發現的元代銀質鎏金文“鹽山聖旨牌”亦書曰“天賜,成吉思皇帝聖旨,疾”。西方的史集中則記載為成吉思汗,並傳入中國,導致自晚清時期的漢文史集中(如《海國圖志》《蒙兀兒史記》《蒙古紀事本末》《新元史》等)出現兩者並用或者獨用成吉思汗的記載。
孛兒只斤·鐵木真(genghis khan)
“天賜,成吉思皇帝聖旨,疾”鎏金銅牌
關於“成吉思”的含義,宋人趙珙在《蒙韃備錄》中以懷疑的說法稱“乃譯語天賜二字也”,《史集》認為“成是強大、堅強的意思,成吉思是這個詞的複數,……都是強盛偉大的君主之意”。近人多采伯希和之說:此字源於突厥語tengiz,意為“海洋”,成吉思汗意即像海一樣廣大的皇帝。澳大利亞學者羅依果《成吉思合罕稱號再探》的研究認為,此字當來源於古突厥語Chingis,意為“可怕的”“強健的”。

死因

在正史記載中,鐵木真為病死。但由於年代久遠,加之政敵的抹黑等,其真實死因已不可考,在此列出一些說法:
元太祖二十一年(1226年)秋,鐵木真藉口西夏不遵守條約,又發動了對西夏的戰爭。他誓將西夏滅亡,但遇到了西夏軍民的頑強抵抗。蒙古軍經過將近一年的長期圍困,才攻下靈州。靈州之役使得西夏主力消耗殆盡,城陷後,西夏的都城興慶府已成為蒙古軍的囊中物。此時,成吉思汗卻染上熱病,再加之前所遭受的落馬舊傷發作,引起了併發症,不幸病逝。
羅馬教廷使節約翰·普蘭諾·加賓尼曾在乃馬真後四年(1245年)至元定宗二年(1247年)間出使蒙古,他在《出使蒙古紀》記載:“在他(鐵木真)完成了他的命令和法令以後,他就被雷電所擊斃。”他在其所著《被我們稱為韃靼的蒙古人的歷史》中透露,鐵木真是可能是被雷電擊中身亡。蒙古人信奉多神教,也有薩滿,加上草原地區雷電的傷害力,導致蒙古人很怕雷電。故而約翰·普蘭諾·加賓尼的記敘當是采自草原牧民中流傳的一種傳說。
蒙古人撰編的《蒙古秘史》卷14記載,“成吉思既住過冬,欲征唐兀(蒙古對西夏的稱呼)。從新整點軍馬,至狗兒年秋,去征唐兀,以夫人也遂從行。冬間,於阿兒不合地面圍獵,成吉思騎一匹紅沙馬,為野馬所驚,成吉思汗墜馬。”鐵木真墜馬之後,被後面的馬踩中而死。不過這其實是成吉思汗病逝說的一種變型,只是將鐵木真得病的根由歸咎於墜馬而已。
義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在《馬可·波羅遊記》中認為:鐵木真死於箭傷。《聖武親征錄》說,鐵木真受箭傷有三次:宋嘉泰二年(金泰和二年,1202年)的闊奕壇之戰、元太祖七年(1212年)的攻西京之戰以及元太祖二十一年(1226年)攻西夏時膝部中箭。有說法認為最後一次箭傷對其身體影響較大。《世界侵略者傳略》《史集》《元史譯文》《綱目譯文》等國內外書籍都說“汗病八日死”。
據成書於清康熙元年(1662年)的《蒙古源流》記載,鐵木真的軍隊在進攻西夏的過程中,士兵將俘虜到的西夏王妃古兒別勒只·豁阿皇后(或音譯為古爾伯勒津郭斡哈屯)進獻給鐵木真。就在陪寢首夜,鐵木真遭到殺害。由於《蒙古源流》沒有說明王妃是用何種手段加害鐵木真的,故而演變出了遇刺、中毒等說。

出生地

關於鐵木真的出生地,蒙古國史學家推測不一:
俄羅斯學者則提出鐵木真誕生地是在現代俄羅斯境內距察蘇材村五公里的德倫寶立德格山的地方。但關於這種說法,認同的學者不多。
中國呼倫貝爾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孟松林在前往鄂嫩河考察,並查閱大量史料後,認為賓德爾蘇木鄂嫩河邊的迭里溫·孛勒答黑山(德倫寶立德格山)是鐵木真的出生地,因為“只有賓德爾蘇木的德倫寶立德格山附近的豁兒豁納黑川原野,才具備承載千軍萬馬的遼闊,只有那裡才具備牧放幾十萬隻牛羊的草原。而達達勒蘇木的德倫寶立德格山周圍是一個山區,地域狹小,森林密布,而且,距斡難河26公里,它不具備成為當時已是蒙古乞顏部頭領也速該·把阿禿兒統領萬眾人馬的領地”,也佐證了蒙古史學家蘇和的觀點。
孛兒只斤·鐵木真(genghis khan)
鐵木真像

下葬地

對於鐵木真墓地的具體位置,大致有四種說法:
  1. 蒙古國境內的肯特山南、克魯倫河以北的地方:有關史料記載,鐵木真生前某日,曾經在肯特山上的一棵榆樹下靜坐長思,而後忽然起立,對手下隨從說:“我死後就葬在這裡。”宋人的筆記也記載,鐵木真在西夏病逝後,其遺體被運往漠北肯特山下某處,在地表挖深坑密葬。其遺體存放在一個獨木棺里。所謂獨木棺,是截取大樹的一段,將中間掏空做成棺材。獨木棺下葬後,墓土回填,然後“萬馬踏平”;
  2. 內蒙古鄂爾多斯市鄂托克旗境內;
  3. 新疆北部阿爾泰山所在的清和縣三道海附近:有考古專家在該地發現了一座人工改造的大山,推測有可能是鐵木真的陵墓。佐證之一是馬可·波羅在所著《馬可·波羅遊記》中寫道:“在把君主的靈柩運往阿爾泰山的途中,護送的人將沿途遇到的所有人作為殉葬者”;
  4. 寧夏境內的六盤山:鐵木真是攻打西夏時死於六盤山附近。有考古專家據此認為,按照蒙古族過去的風俗,人去世3天內就應該處理掉,或者天葬,或者土葬,或者火化,為的是怕屍體腐爛,靈魂上不了天堂。因此,鐵木真也有在去世後被就地安葬的可能。
而多年來一直沒有找到成吉思汗陵的主要原因是元朝皇家實行的是密葬制度,即帝王陵墓的埋葬地點不立標誌、不公布、不記錄在案。

後世紀念

建築

主詞條:成吉思汗陵
成吉思汗陵位於中國內蒙古鄂爾多斯草原中部的鄂爾多斯市伊金霍洛旗甘德利草原上,距包頭市185公里。陵墓歷史上多次經遷移,因蒙古族盛行“密葬”,故而真正的成吉思汗陵的位置難以尋覓,現今的成吉思汗陵是一座衣冠冢。陵園占地面積5萬多平方米,主體建築由三座蒙古包式的大殿和與之相連的廊房組成。陵園分作正殿、寢宮、東殿、西殿、東廊、西廊六個部分。整個陵園的造型猶如展翅欲飛的雄鷹,極富濃厚的蒙古民族藝術風格。成吉思汗陵於1964年公布為內蒙古自治區第一批文物重點保護單位。1982年2月,成吉思汗陵被中國國務院核定公布為第二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蒙古國在肯特省鐵木真的出生地建有“成吉思汗博物館”。
孛兒只斤·鐵木真(genghis khan)
蒙古國肯特省的成吉思汗博物館
2022年10月11日,位於蒙古國首都烏蘭巴托成吉思汗博物館正式對外開放。
中國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成吉思汗文化遺產博物館(或簡稱成吉思汗博物館),2019年竣工。
2013年11月18日,蒙古國政府將肯特省的首府溫都爾汗市更名為成吉思市(Chinggis City),因為肯特省是鐵木真的出生地。中國內蒙古自治區亦有成吉思汗鎮、成吉思汗大街。

雕塑

書籍

蒙古
1928年,蒙古的滿蒙學者策·巴圖奧其爾在所撰的《蒙古源流簡述》中將鐵木真視為民族英雄。1934年初版的《蒙古族簡史》(1991年使用新蒙文再版)中,歷史學家A·阿木爾對鐵木真的生平作了較廣泛的論述。
孛兒只斤·鐵木真(genghis khan)
各國不同版本的鐵木真傳記
20世紀50、60年代後,蒙古出現了數位研究蒙古帝國及鐵木真的歷史學者,對鐵木真的生平功績進行客觀的論述,如1960年開始撰寫的《蒙古人民共和國通史》(三卷本),蒙古科學院院士沙·那楚克道爾吉的《成吉思汗與其弟哈薩兒等人的矛盾》(1958)、《成吉思汗傳》(1991),H·伊什扎木茨院士的《蒙古統一國家的建立與封建制的確立》(1974),德·麥德爾博士的《成吉思汗與蒙古帝國》(1990),策·達賚院士編著的《蒙古帝國(1206—1260年)》(1996),C·巴德木哈坦《成吉思汗長眠在此》(1997)等。此外,還有如《簡明成吉思汗辭典》《蒙古政治制度》《聖主成吉思汗的傳說》《二十一幅畫像》《成吉思汗戰紀(1179—1206)》《成吉思汗的政治思想和軍事謀略》《成吉思汗的教諭和遺訓》等。
中國
中國出版了大量關於鐵木真的著作,如賽熙亞樂《成吉思汗史記》、朱耀廷成吉思汗傳》、楊訥《世界征服者:成吉思汗及其子孫》等。
其他國家
20世紀法國史學家勒內·格魯塞的《成吉思汗》為描寫鐵木真生平的專著。

紀念活動

20世紀以前,對成吉思汗鐵木真的紀念,主要是地方性的,集中於內外蒙古,“每年四月十五、十六兩日舉行大祭”,“內外蒙各盟旗王公,一時鹹集,極稱盛大”。到20世紀中期後,獨立後的蒙古國及中國政府均重視對鐵木真的紀念及形象的塑造。
1962年,蒙古政府“決定於1962年6月10日舉行紀念為統一蒙古諸部族、莫定了新的國家基礎、推動蒙古歷史向前發展而作出了巨大貢獻的成吉思汗誕辰800周年活動”,並在鐵木真的出生地迭里溫一孛勒答黑為他樹立紀念碑,“修正1949年10月政治局決議(有關如何評價鐵木真的問題)”等。此次會議首次如實地對鐵木真的歷史作用和貢獻作出高度評價。
蒙古國實現了民主化後,蒙古各地開始興建鐵木真的銅像和紀念碑,歌頌鐵木真豐功偉績的電影、小說、舞台劇也如雨後春筍般湧現,以鐵木真命名的蒙古企業和產品更是層出不窮,以至於蒙古政府不得不立法限制。
1995年起,蒙古國恢復了不兒罕合勒敦山的祭祀活動,蒙古國總統參加了這次活動。1997年8月13日,在蒙古、外國學界及蒙古國政府的支持下,“國際成吉思汗研究中心”成立。2006年,蒙古國政府於成吉思汗開國800周年之際舉行國際性慶典,將蒙古的鐵木真崇拜推向頂峰。
中國人關注鐵木真的“擴散”出現在“九·一八事變”後,如伊克昭盟盟長沙克都爾扎布(沙王)與蒙古地方自治政務委員會積極推廣鐵木真紀念。1934年“廢歷三月二十一日”,是“元太祖成吉思汗誕辰”,沙王這一蒙古王公領袖人物作為“吉農”參與主祭,提升了成吉思汗誕辰紀念的地位。1935年後,為增強中華民族自信,成吉思汗紀念逐漸成為國人關注的對象。日軍全面侵華後,國民政府將成吉思汗陵遷移至內地以保護“成吉思汗”,強化了人們對鐵木真的記憶,建構出鐵木真的國家意象。
1940年在延安召開的蒙古文化促進會成立大會的主席台上,高懸鐵木真真像。該會將蒙古族與蒙古文化代表和象徵的“成吉思汗”作為重要宣傳對象,鐵木真與蒙古文化在某種意義上被劃上等號。

形象變化

作為在東西方世界都有著巨大影響力的人物,在不同文化背景的敘述者筆下,鐵木真的形象也略有不同。
孛兒只斤·鐵木真(genghis khan)
13世紀創作的成吉思汗讀經圖
在蒙古敘事中,鐵木真形象隨著歷史變遷發生著變化,在《蒙古秘史》中他是受長生天庇護的蒙古英雄,在17、18世紀的史書中,他身上有了佛教文化和漢文化的影子,在《青史演義》中他則集儒家文化的仁君聖主和蒙古民族英雄於一身。
在國外作品中,鐵木真形象隨著時代變遷有所不同。早期東西方文化交流密切,儘管人們對鐵木真了解不多,但他的形象是正面的,到了啟蒙運動時期卻發生了變化,鐵木真的形象開始變得暴虐、兇狠,帶有西方對東方誤讀的色彩。
中國當代作品中的鐵木真形象,往往集蒙古民族的英雄和推崇儒家文化的明君聖主於一身,高大勇武,英明仁愛,而且其形象更為人性化,有屬於自己的愛恨情仇,與妻子兒女、手下將士,甚至與仇敵之間的情感更為複雜。

其他方面

蒙古國的貨幣蒙古圖格里克中,500圖格里克,1000圖格里克,5000圖格里克,10000圖格里克,20000圖格里克正面人物均為鐵木真。
蒙古國分別於1962年(鐵木真誕辰800周年)、1992年(鐵木真誕辰830周年)、1997年及2010年(紀念蒙古秘史成書770周年)發行過與鐵木真相關的郵票。
樂隊
1979年聯邦德國成立的“成吉思汗”(德語:Dschinghis Khan)樂隊,其代表作《成吉思汗》便是為紀念鐵木真而創作的。蒙古國也有一支“成吉思汗”樂隊。

藝術形象

文學形象

關於成吉思汗鐵木真的部分文學著作
國家
作者
著作名
蘇聯
瓦西里·揚
中國
林猹
劉利華
成吉思汗傳
英國
康恩·伊古爾登
征服者成吉思汗
法國
歐梅希克
日本

影視形象

年份
類型
劇名
飾演者
1944
電影
絕對異數的成吉思汗
——
1952
成吉思汗
小洛·薩爾瓦多
1956
成吉思汗傳
1958
征服者
——
1965
成吉思汗
1976
電視劇
凌汗
1983
1986
電影
成吉思汗
1987
電視劇
1988
李志堅
1992
電影
成吉思汗
1994
電視劇
1998
2000
巴森(成年)
科爾沁畢少格(16歲)
錫林滿達(12歲)
達楞照日格後(9歲)
2003
巴森
2005
電影
2007
2008
電視劇
電影
成吉思汗
2012
巴森
2013
電視劇
電影
塗們
2015
紀錄片
劉欣義
電影
2016
2017
電視劇
2018
電影
陳偉霆
2021
電視劇
扎蘭丁
扎瓦赫爾·扎克羅夫
以上部分內容參考資料

遊戲形象

2009年麒麟遊戲製作發行了一款以重溫成吉思汗鐵木真霸業的遊戲《成吉思汗》。2000年微軟發行的即時戰略電子遊戲《帝國時代2:征服者》亦有關於鐵木真生平的專屬戰役。而在歷史策略回合制遊戲《文明6》中,蒙古勢力領袖為成吉思汗鐵木真。騰訊遊戲《王者榮耀》中亦有名為成吉思汗的英雄。

史料索引

佚名蒙古秘史》《聖武親征錄
宋濂元史》卷1
拉施特史集
多桑多桑蒙古史
屠寄蒙兀兒史記
柯劭忞新元史》卷2~卷3
勒內·格魯塞草原帝國》《蒙古帝國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