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滅西夏之戰為蒙古擴張的其中一場戰爭。戰爭分為三個部分:蒙古首次侵西夏、蒙古西夏結盟和蒙古再度侵西夏。1227年(丁亥年),末帝出城投降,西夏正式宣告滅亡.
夏桓宗天慶十二年(1205年),蒙古建國的前一年,曾發兵攻略過西夏。蒙古建國後,矛頭指向西夏和金國,採取先弱後強的戰略,先發兵伐西夏。夏襄宗應天二年(1207年),蒙古軍又大舉攻夏,破兀剌海城(今內蒙古阿拉善右旗西南)而還。應天四年,蒙古第三次攻夏,兵圍西夏都城中興府(今寧夏銀川)。夏襄宗求救於金,金坐視不救,遂獻女向蒙古求和,並附蒙攻金。夏與金交戰多年,兩敗俱傷,雙方議和。夏獻宗乾定二年(1224年),蒙古又發兵攻夏,並攻占銀州(今陝西米脂西)。乾定四年(1226年),蒙古發動大規模的滅夏之戰。蒙古軍先後攻占沙州(今甘肅敦煌西)、肅州(今甘肅酒泉)、甘州(今甘肅張掖)、西涼府(今甘肅武威)、靈州(今寧夏靈武西南)等地,進圍中興府。次年七月,夏末帝投降被殺,西夏亡。
西夏原為中國西北的一個地方割據政權,並且與一北方遊牧民族克烈部非常友好。但是統領蒙古部的鐵木真於1203年滅了克烈部,使西夏失去了一部分蒙夏間的緩衝。1205年,成吉思汗正式入侵西夏,發動第一次征夏戰並洗劫了夏國邊疆的一些市鎮。
1206年,大蒙古國正式成立。成吉思汗為了征服另一個王朝——金朝,必須孤立金朝。而孤立金朝的方法就是消滅掉金夏間的聯盟,因此成吉思汗決定先消滅西夏。1207年成吉思汗發動第二次征夏戰,進攻斡羅孩城(今內蒙古烏拉特中後旗西境),但因西夏軍隊的抗擊而以失敗告終。1209年,蒙古成功占領了高昌回鶻,這亦使西夏的河西地區失去蒙夏間的緩衝。後來蒙古第三次征夏,由河西地區開始入侵,攻擊斡羅孩。西夏將領兼襄宗兒子李承禎戰敗,其大將高逸更加被俘。蒙古後來又拿下斡羅孩城,逼近克夷門——都城中興府的最終防線。西夏大將嵬名令公雖然實行伏擊計畫,但仍然敗給蒙古軍隊。因此,都城中興府為蒙古軍隊所包圍,且夏襄宗求救無門。最後,襄宗唯有給予蒙古大量賠款及接受蒙古“附蒙伐金”的條件,蒙古才接納其求和。
西夏接受蒙古“附蒙伐金”的條件後,唯有攻擊其原本的盟友——金朝。而這一連串的戰爭持續了逾十年,並大大的削弱了金夏的國力。而因此,西夏的人民亦因勞役導致生活困苦,國家的經濟和生產力亦因勞役而大受影響。軍隊也因長期征戰而十分積弱,且官場政治十分黑暗和腐敗。夏襄宗本人更加昏庸無能,沉醉於酒色之中。而因此,齊王李遵頊得於1211年成功發動政變並奪權,為西夏神宗。但夏神宗亦不為一明智之帝,仍堅持攻擊金朝。因此,國家變得非常不穩定,民變四起。
1226年,成吉思汗再度攻擊西夏,原因為西夏違反了和約。這次戰爭最終滅掉西夏。領有主力軍的成吉思汗首先拿下兀剌孩城以西的黑水城,後來又擊敗位於賀蘭山的西夏大將阿沙敢不,最後才到達渾垂山。另一方面,蒙古大將阿答赤率另一支軍隊先後拿下甘州、沙州和肅州等要邑。雖然途中遇到西夏大將和典也怯律的抵抗,要由成吉思汗平定才行,但大致上蒙古的進攻也是順利的。看著蒙古的步步進迫,獻宗因此過度憂慮而死,而帝位只好讓南平王李睍登上,而李睍就是夏末帝,亦即西夏最後一位皇帝。
1226年8月,蒙古大軍實行“黃河九渡”,成功占領應理、夏州等地,並決定圍攻靈州。西夏將領嵬名令公帶領援軍協助抗敵,但最後仍然失敗抵抗蒙古的入侵,更加戰敗身亡。而後,蒙古大軍十分順利地攻占積石州、西寧等地。直到此時,蒙古大軍只差西夏最後領土——都城中興府仍未失陷。
1227年,末帝出城投降,西夏正式宣告滅亡,而歷時22年的蒙滅西夏之戰亦宣告結束。拖雷後來依成吉思汗之願殺掉末帝,蒙古大軍隨即於西夏都城中興府屠城,大部分西夏建築皆被破壞、毀滅。屠城最後因察罕的勸諫而告結束。
蒙古滅夏使金朝失去一盟友之餘,亦使金朝失去西方一緩衝,導致金朝後來的滅亡命運。而蒙古亦因此能夠進一步入侵中原,奠定日後統一中原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