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睍

夏末帝一般指本詞條

李睍(?―1227年8月28日),夏神宗李遵頊之孫,夏獻宗李德旺之侄,清平郡王之子,西夏最後一位皇帝

獻宗驚憂而死後繼位。公元1227年春,蒙古軍進圍西夏都城中興府,李睍堅守半年後,因城中糧食用盡,軍民大批得病,又遭強烈地震,城中宮室都被震塌,只得於農曆六月向成吉思汗奉上祖傳金佛和金銀財寶請降,要求寬限1個月再獻城。

李睍向蒙古請降後不久,農曆七月,成吉思汗去世,密不發喪,為免西夏反悔。李睍投降後按照成吉思汗遺囑被殺,蒙古軍將領察罕努力使銀川避免了屠城的命運,併入城安撫城內軍民,城內的軍民得以保全。西夏滅亡。

基本介紹

  • 所處時代:西夏
  • 民族族群:党項人
  • 逝世日期:1227年8月28日
  • 本名:李睍
  • 在位時間:1226年—1227年8月28日
  • 年號:寶義(1226年)
  • 性別:男
人物生平,繼承帝位,蒙古進攻,投降亡國,史籍記載,家族關係,

人物生平

繼承帝位

李睍是西夏神宗李遵頊之孫,西夏獻宗李德旺之侄,清平郡王之子,初封南平王。乾定四年(1226年)七月,李德旺去世,西夏群臣擁立李睍繼位,改年號為寶義

蒙古進攻

李睍繼位後,立即遣使赴金朝報哀,以求取得金朝支持。金朝遣使赴西夏弔祭,並把以前作戰中擄掠的西夏人口遣還西夏。
李睍即位時,就面臨亡國的危局。即位後就率領軍民展開抗蒙救亡的最後搏鬥,但無法抵擋成吉思汗的猛烈進攻。
蒙古大軍分東、西兩路向西夏都城中興府逼進。八月,蒙古軍西路越過沙陀(今寧夏中衛),搶占黃河九渡,攻陷應里。十月,蒙古東路軍攻破夏州。於是,兩路夾擊,形成鉗形攻勢,指向西夏腹地都城中興與靈州地區。十一月,成吉思汗親率大軍圍攻靈州,李睍派大將嵬名令公率領十萬兵馬往救靈州。成吉思汗的騎兵在結凍的黃河上面馳騁衝殺,戰鬥十分激烈,夏軍遭到慘敗,夏將佐里等戰死,靈州失守,兀納剌城也被蒙古軍攻克。靈州城守將為西夏神宗前太子李德任,被蒙古軍俘虜,堅貞不屈被處死。李德任子李惟忠,年方7歲,見城破父親被殺,也求從死,蒙古將不忍殺害而留其性命。
十二月,蒙古軍攻克鹽州川,四處搜尋,燒殺搶掠,西夏居民幸免於難者“百無一二,白骨蔽野,數千里幾成赤地”。成吉思汗攻取靈、鹽二州後,又遣大將阿魯術督軍進圍中興府。李睍遣兵駐紮於合剌合察兒地與蒙古軍英勇作戰,兩軍相持不下,蒙古軍為此作長期圍困中興府的打算。李睍以中興府被圍事,遣使赴金國請停止兩國聘使往來。寶義二年(1227)正月,金哀宗卻出乎意料地向西夏派來賀正旦使節。西夏正忙於守城的軍務,使接待金使“館燕皆不成禮”。

投降亡國

寶義二年(1227)二月,成吉思汗率領的蒙古大軍,南下渡黃河攻入金積石州,隨後攻破臨洮府及洮、河、西寧三州。其時西夏正處於“春寒,馬飢人瘦,兵不堪戰”的境地。李睍忽聽說蒙古軍士有數萬人患疫病,欲乘機偷襲。後又得報蒙古將耶律楚材用攻破靈州時繳獲的大黃治病,使蒙古軍無恙,夏兵遂不敢出。三月,蒙古軍再次進攻沙州,成吉思汗遣大將忽都鐵木兒先招降州將,州將偽降,宰牛置酒犒勞蒙古軍,暗中設伏兵以待。忽都鐵木兒險些被俘,脫險後率蒙古軍反攻,沙州陷落。
李睍被圍困在中興府中,眼看城被攻破,國勢瀕危,一籌莫展。他召來三朝老臣右丞相高良惠委以國事。高良惠“內鎮百官,外勵將士”,堅守都城,自冬入夏晝夜親自巡邏。部屬官吏都勸他保重,他感嘆地說:“我世受國恩,不能芟除禍亂,使寇深若此,何用生為?”終因年事已高,勞累過度而死。末帝睍三次到他的靈前痛哭,中興府城中一片悲泣之聲。
五月,成吉思汗回師隆德(今寧夏西吉境),因天氣炎熱,到六盤山避暑。他見西夏已孤立無援,還不出降,就派御帳前首千戶察罕赴中興府向李睍諭降,又一次遭到拒絕。六月,西夏發生強烈地震,宮室房舍塌毀,瘟疫流行。被困已堅守半年之久的中興府,已是糧盡援絕;軍民因患病無治,已完全喪失抵禦和作戰能力。李睍處於山窮水盡的境地,只好攜西夏國的大臣李仲諤、嵬名令公等文官武將們,奉“圖籍”向蒙古軍請降,但提出寬限一個月的請求,“以備貢物,遷民戶”而後親“自來朝謁”。
成吉思汗答應李睍的請求。此時成吉思汗已患重病,駐蹕在清水縣(今甘肅清水)西江(今牛頭河)養病。成吉思汗聞知西夏將獻城投降,於是立下遺囑:他死後暫時秘不發喪,以等待李睍獻城投降。
寶義二年(1227)七月,成吉思汗死於清水縣行宮,李睍獻城出降,皇室舉族隨蒙古軍晉謁,行至薩里川時都被殺害。蒙古軍進入中興府後,西夏滅亡。

史籍記載

《宋史·卷四百八十六 列傳第二百四十五》
《元史·卷一百二十·列傳第七》

家族關係

關係
姓名
祖父
夏神宗李遵頊
父親
清平郡王
伯父
廢太子李德任
夏獻宗李德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