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天才降生,鞏固政權,出征波斯,進軍東方,征服波斯,遠征印度,英年病逝,為政舉措,軍事,社會,文化,歷史評價,客觀評價,名人評價,人物軼事,所羅門王結,人物外貌,巧馴烈馬,家庭成員,祖輩,同輩,妻兒,其他,死亡之謎,最後時光,眾說紛紜,
人物生平
天才降生 前356年7月20日,亞歷山大出生在
馬其頓 首都
派拉 。亞歷山大在馬其頓的成長受荷馬《
伊利亞特 》及其中人物
阿喀琉斯 和傳說人物
海格力斯 影響。亞歷山大小的時候,
腓力二世 聘請了希臘哲學家
亞里士多德 做他和其他馬其頓貴族子弟在米埃札的導師。
普魯塔克 記載,前344年,12歲的亞歷山大看到一匹被他人認為不能馴服的馬,名字叫
布西發拉斯 。他只是柔和的對馬說了幾句話便成功地馴服了那匹馬。
前340年,腓力二世出戰
拜占庭 城邦的時候,16歲的亞歷山大代父統治馬其頓,並率領部隊鎮壓馬其頓北部Μαίδοι的起義,建立了城市Aλεξανδρόπολις。真正的挑戰發生在公元前338年,這一年由於腓力在拜占庭的受挫,
希臘城邦 中產生了反馬其頓的大叛亂,為此
雅典 和
底比斯 兩大城邦結成了同盟準備隨時
對抗 腓力。腓力不可能漠視這個行動,於是雙方展開了一場決定
希臘命運 的戰役——
喀羅尼亞戰役 。這次戰役中亞歷山大發揮極其重要的作用,他作為聯軍的左翼總指揮瞅準時機果斷的突入聯軍的縫隙,全殲了聞名希臘的最強戰隊
底比斯聖隊 ,並且從背後直接打擊了敵人,致使
馬其頓人 獲得了極為關鍵的勝利,此年亞歷山大才18歲,他的天才卻展現無疑。
亞歷山大 前337年,
腓力二世 與
奧林匹亞絲 離婚,隨後娶了馬其頓貴族阿塔魯斯的侄女克麗歐佩特拉。當阿塔魯斯在腓力二世與克麗歐佩特拉的婚禮酒會上評價說馬其頓王室將會有一個合法的繼承人時(估計是在暗喻小老婆克麗歐佩特拉的孩子將會代替亞歷山大成為王國繼承人), 亞歷山大回答:“那么我呢,你這卑鄙的人,你把我當成什麼了,一個雜種嗎?”說完便把酒杯向他扔去。當腓力扶著他的侍衛阿塔魯斯站在椅子上向亞歷山大抽劍時,生氣的他因為醉酒站不穩而在椅子上摔倒了。亞歷山大向他嘲弄道:“你們瞧啊!一位準備從歐洲橫掃小亞細亞的國王,卻連一張椅子都跳不過去。”
被腓力驅逐後,亞歷山大與奧林匹亞斯回到
奧林匹亞 的娘家
伊庇魯斯 ,然後自己繼續前往
伊利里亞 ,在馬其頓他原來安穩的繼承權受到質疑。短期之後腓力派使者召回亞歷山大,與他和解。前336年,腓力二世在
埃格 舉行的女兒克麗歐佩特拉和伊庇魯斯的亞歷山大一世的婚禮,被皇家保鏢保薩尼阿斯刺殺身亡。其策劃沒有最終的解答,奧林匹亞絲因對此公開表示喜悅,以及和兇手伊庇魯斯有聯繫而被懷疑。亞歷山大代表指責此事為波斯國王大流士三世所指使,後來以此為向波斯進攻的理由。此外,也有人說,每當亞歷山大得知他的父親征服了一塊地,就會哭著說:“難道父親沒有留下一點兒的土地給我征服?”
但是亞歷山大此後的地位並不牢固,因為他的母親
奧林匹亞斯 和他的父親腓力二世發生了矛盾,原因是腓力愛上了阿
塔拉斯 的女兒克麗奧佩特拉。亞歷山大不可能不對這個事情產生反感,在一次聚會上他甚至直接和腓力產生了矛盾,險些被腓力所殺,此後他不得不逃出馬其頓,去了北方的伊里利亞暫避風頭。腓力的親信和朋友科林斯人迪馬拉圖斯結束父子對峙的局面,他善意的提醒腓力這樣可能的風險,
理智 的腓力接受了。其後腓力和亞歷山大的矛盾並沒有完全緩和,但是突然的,在腓力二世參加其女兒的婚禮時,被他的舊友保薩尼阿斯刺殺身亡,亞歷山大的時代來臨了。
鞏固政權 20歲的亞歷山大被
馬其頓 軍隊中的重臣兼外交家的
安提帕特 推舉為新國王。利用在
佩拉 的優勢,他通過腓力二世的葬禮和減少稅收的政策贏得了馬其頓人民和軍隊的支持。他以參與腓力二世的暗殺的罪名處死埃羅普斯的兩個兒子,當時被腓力派遣東征於
小亞細亞 的阿塔拉斯。同有繼位權的阿明塔斯則以策謀顛覆亞歷山大的罪名被處死。奧林匹婭斯則殺了
克利奧帕特拉 和她的也有繼位權的兒子,亞歷山大成為了馬其頓王族中唯一健全的男性繼承人。
被迫與腓力結盟的雅典和仇恨腓力二世的底比斯把腓力二世被刺看作是重新贏得獨立的機會,開始展現出了不穩定的跡象。為了贏得希臘同盟的承認,前336年末,亞歷山大帶領軍隊採取表面同意議和,卻暗度陳倉的策略進入原被腓力二世統治的特
薩利 ,他被承認為特薩利新的世襲
統治 者。亞歷山大之後南下,使得底比斯投降,雅典也再次臣服。
馬其頓王國 當亞歷山大登位時,馬其頓的國庫緊缺。前335年,在
科林斯 重新得到除
斯巴達 之外的希臘
城邦 同盟支持的亞歷山大出征馬其頓北部
色雷斯 ,為東征小亞細亞穩固北部防線,並報復公元前338年當地特里巴利部落對腓力二世部隊的偷擊和戰利品的盜竊。在
多瑙河 打敗特里巴利後,他進軍並打敗威脅馬其頓西北的
伊利里亞 ,補正了腓力二世執政時的重要失敗。
與此同時,雅典和當地強權
底比斯 ,把亞歷山大死於多瑙河的謠言看作新的機遇。底比斯再次起義後,亞歷山大從伊利里亞不經馬其頓只用14天便到達底比斯。他與希臘同盟國徹底摧毀了底比斯,消除了威脅馬其頓的三大希臘勢力之一(其餘為雅典、斯巴達),把其國境分給盟國,並把大部分底比斯邦民售為奴隸。軍事支持(但軍隊尚未過國界的)底比斯的其國領袖
阿卡狄亞 隨之處死,未軍事支持底比斯而已被港口封鎖的雅典隨後也放棄抵抗。不到2年內,亞歷山大就穩固了他在希臘的地位,並且給予了所有反對他的人一個下馬威,此後他東征時,他的後方只發生過一次有規模的騷亂。
亞歷山大大帝雕像 出征波斯 希臘與波斯的敵對始於公元前6世紀,當時位於小亞細亞的自由希臘城邦淪陷於向西擴張的波斯王國。在愛奧尼亞叛亂和
馬拉松戰役 後。前481年,波斯國王
薛西斯一世 在第二次
波希戰爭 時試圖占領整希臘。雖然薛西斯一世被打回波斯之後也再沒有進攻希臘,但薛西斯一世在公元前480年火燒
雅典衛城 及其他被認為瀆神的行為使得亞歷山大時的希臘政界仍存在著報仇和反攻波斯的聲音,這也被腓力二世和亞歷山大所利用。
以父親被
波斯人 刺殺和“解放小亞細亞希臘城邦”的口號,公元前334年亞歷山大出征小亞細亞,母親
奧林匹亞斯 則留在佩拉執政,安提帕特也留守在馬其頓,以約12000步兵和1500騎兵維持對歐洲的勢力。亞歷山大自己帶著由馬其頓和其他希臘城邦組成的約30000~40000步兵和4000~5000騎兵越過了希里帕(今
達達尼爾海峽 )。雖然他的出征彌補了腓力二世遺留給他的債務,一個空了的國庫使他只帶了30天的補給。
亞歷山大會戰波斯
在小亞細亞亞歷山大和小部分部隊首先訪問了
特洛伊 ,他和他從童年來的親友海
菲斯 提恩分別祭
阿基里斯 和《伊利亞特》中阿基里斯的親友
帕特洛克羅斯 。隨後亞歷山大與將軍帕曼紐帶領的其餘部隊會合,繼續向波斯地方總督的要塞進軍。附近的兩個希臘城市已獨立於波斯,不希望被“解放”,而亞歷山大的部隊急需通過征服得到補給。
波斯的希臘僱傭軍統帥,羅德斯的
蒙農 建議焚燒周邊的田地,但由於波斯地方總督憐惜他們的財產,未被採納。當時波斯邊疆省份的3位總督,包括波斯皇帝
大流士 的附馬,聯兵4萬人(其中2萬
波斯騎兵 ,2萬希臘僱傭兵)在格拉尼庫斯河與亞歷山大正面交戰。亞歷山大在格拉尼庫斯戰役中自己率領著近衛騎兵“
夥伴騎兵 ”隊,率先與波斯騎兵交戰,2位波斯總督被亞歷山大和他的“夥伴騎兵”隊殺死。亞歷山大自己的頭盔和帽纓也被其中一位波斯總督的戰斧劈掉。另外一位波斯總督在亞歷山大身後偷襲時被亞歷山大的部將
克利圖斯 殺死。為恐嚇為波斯人效勞的希臘僱傭兵,亞歷山大讓部隊於戰場上屠殺大部分希臘僱傭兵,其餘被押回馬其頓強迫勞動。他將300領波斯鎧甲作為給雅典娜的祭品送回雅典衛城,帶著如下題字:“來自亞歷山大,腓力之子,和希臘人(除了
斯巴達人 )的奉獻,從居住在
亞細亞 的野蠻人奪取。”
與波斯部隊相比雖然是敵眾我寡,儘管存在許多不利,亞歷山大仍對波斯軍隊致以一系列毀滅性的打擊,取得了勝利。他的成功有三個主要原因。第一,腓力二世留給他的軍隊比波斯軍隊訓練有素。第二,亞歷山大是一位傑出天才將領。第三,亞歷山大本人具有英勇無畏的精神。雖然每場戰鬥初期亞歷山大是在後方坐鎮指揮,但他的方針是如果部隊發動決定性進攻,他則身先士卒。這種冒險的戰術使他屢次受傷,但士兵們看到他與他們生死與共,並不要求他們去冒那些他自己不願冒的危險,這對鼓舞他們的士氣影響巨大。
進軍東方 此戰之後,他發現波斯的海軍優勢對他的後勤補給產生嚴重困擾,但是當時希臘又沒有足夠強大的艦隊來挑戰波斯的制海權。因此他決定採取一個笨辦法--從陸地上攻占所有的東地中海港口和基地。亞歷山大從今天的土耳其地區出發,一路征戰南下敘利亞,
巴勒斯坦 ,直到埃及。
亞歷山大首先率領部隊攻克了小亞細亞,消滅了駐守在那裡為數不多的波斯部隊;隨後向敘利亞北部挺進,途中,波斯皇帝大流士御駕親征,從亞洲腹地徵調幾十萬大軍出現在亞歷山大的背後,切斷馬其頓軍的供應線。亞歷山大回身面對大流士的優勢兵力,進行了
伊蘇斯戰役 。對伊
蘇斯 會戰中波斯方的兵力,古典歷史學家的說法不一,阿里安的《亞歷山大遠征記》中的60萬肯定是大大誇張了。不過波斯兵力占很大優勢是沒有問題的。但波斯軍的素質不如馬其頓軍。此戰幾乎全殲波斯軍,大流士皇帝落荒而逃。為了鞏固側翼,亞歷山大沒有窮追,而是回身繼續向南征服地中海沿岸港口,經過七個月的艱難圍攻,攻克了
腓尼基 的島嶼城邦推羅城(在今
黎巴嫩 )。
亞歷山大雕像 在圍攻
推羅 期間,亞歷山大收到波斯國王的一封書箋,提出為了達成和平協定,他願把半個波斯帝國割讓給亞歷山大。亞歷山大的將軍帕曼紐認為這個建議很好,他說:“如果我是亞歷山大,我就採納這個建議”。亞歷山大回答:“如果我是帕曼紐,我也許會採納這個建議。”
攻克推羅之後,亞歷山大繼續南進。經過兩個月的圍攻,埃及一箭未發,自動投降。接著亞歷山大在埃及停留一段時間,讓軍隊稍有喘息之機,並建立今天埃及著名的港口城市
亞歷山大 。在那裡年僅24歲的亞歷山大被譽為
法老 ,稱之為太陽神阿蒙之子。
遠征波斯會戰大流士三世
征服波斯 經過在埃及的修整,隨後他率軍返回亞洲,北上向波斯腹地進發,和大流士作總的清算。在阿貝拉會戰,又稱
高加米拉會戰 中,亞歷山大的4萬步兵和7千騎兵,面對大流士御駕親徵召集的波斯帝國各部族傾國之兵。普魯塔克的古典著作《
希臘羅馬名人傳 》說波斯軍100萬,另一古歷史學家阿里安則說是4萬騎兵、100萬步兵、200輛大鐮刀戰車、15頭
戰象 (早於
漢尼拔 對羅馬的戰爭,在印度以外使用戰象這是歷史記載的第一次)。這些數字當然是大大誇張了的。真正的波斯軍數字已經不可考,最保守的估計是20萬步兵和4萬5千騎兵。阿貝拉會戰的結果是古老而龐大的波斯帝國一戰崩潰,大流士逃出戰場。
阿拉被之戰 取得這場勝利之後,亞歷山大率軍進入巴比倫和波斯的兩座都城:
蘇薩 和
波斯波利斯 。亞歷山大隨後展開了他的長途奔襲,從波塞波利斯到埃克巴達那,然後再到拉伽,穿過裏海門,經過長時間的急行軍終於追上了敵人。波斯軍為了防止國王
大流士三世 (並非大流士大帝)向亞歷山大投降,大流士手下的軍官把他們的國王暗殺了, 時年為公元前330年。但是亞歷山大擊敗了大流士的繼承人柏
薩斯 ,並將他斬首,經過三年奮戰,攻克了整個伊朗東部地區,並繼續向中亞推進。
亞歷山大進入了波斯帝國的東部行省,主要是
巴克特里亞 和索格地亞納。在處死了當地的代表反叛的柏薩斯之後,卻陷入了斯皮塔米尼斯領導的東部游擊戰中。斯皮塔米尼斯行蹤詭秘,曾經率領一隻遊牧軍隊擊敗了亞歷山大的一支別隊,並且攻陷了亞歷山大的一些堡壘。亞歷山大了解到了事情的嚴重性,對其展開軍事上的圍捕,並且對當地的叛亂勢力進行殘酷的鎮壓。期間亞歷山大還擊敗了
西徐亞人 的遊牧騎兵,證明了
弓騎兵 的遊牧戰術對於他來說不是什麼問題,西徐亞首領馬上表示臣服。斯皮塔米尼斯與亞歷山大周旋了一段時間後,終於被亞歷山大指派埋伏在當地的部將科納斯給完全的擊潰,被當地人獻出後被處死。
主要對手被消滅後亞歷山大著手鎮壓各地的叛亂,在索格
迪亞納 岩的戰役中展現了他率領的部隊的山地作戰能力,俘虜了當地的貴族和反叛首領阿克雅提斯的家眷,並且一改其在此地區的殘酷風格,接納戰俘,並且打算正式迎娶阿克雅提斯的女兒
羅克珊娜 。其父得知訊息後,親自上門投降,自此東方行省的戰役徹底結束,前往印度的道路已經沒有障礙。
遠征印度 這時已經征服了整個
波斯 ,本可以返回家園,重新籌劃他的新領土。但是他征服的欲望並沒有得到滿足,而是繼續揮軍進入
印度 。進軍到
印度河 以東的海達斯佩斯河,和前來抗擊的印度國王波拉斯夾河對峙,打了他四大會戰的最後一戰,即
海達斯佩斯河會戰 ,徹底擊潰了
波拉斯 的軍隊。因為欽佩波拉斯的勇敢,也為了贏得當地人的擁護,亞歷山大戰後義釋被俘的波拉斯,仍然讓他作
印度國王 。儘管波拉斯的兩個兒子和一個孫子在戰場上陣亡,波拉斯本人此後仍然對亞歷山大死心塌地地效忠。此時亞歷山大手下的軍隊已經厭戰,亞歷山大不得不停止遠征,開始西歸,途中他擊敗了不服從他的部落,還派人進行了一系列探險活動,包括查明印度河入海口,尋找
波斯灣 ,並繪製海岸地形圖,還想查清
裏海 究竟是海還是湖,等等。
亞歷山大正在同獅子搏鬥 回波斯的第二年,亞歷山大用了近一年的時間對他的帝國和軍隊進行改編,這是一次重大的改編。亞歷山大從小就認為希臘民族代表了唯一真正的開化民族,而所有非希臘民族都是野蠻民族。這當然是在整個希臘世界流行的觀點,甚至亞里士多德也有這種看法。儘管亞歷山大已經徹底打敗了波斯軍隊,但是他逐漸認識到波斯人根本就不是野蠻人,他們與希臘人一樣具有智慧和才能,一樣值得尊敬。
因此他產生了融其帝國的兩部分於一體的構想,由此創造了合二而一的希臘波斯民族共和王國,當然是他自己當最高統治者。據我們所知,他確實想讓波斯人與希臘人和馬其頓人結成同等的夥伴。為了實現這一計畫,他把大量的波斯部隊編入自己的部隊,還為此舉行了一次盛大的“東西方聯合”宴會。在宴會上,幾千名馬其頓士兵同亞洲婦女正式結成夫妻。他自己雖然從前與一位亞洲公主結過婚,這次卻娶個達賴利斯的女兒為妻。
英年病逝 顯然亞歷山大企圖利用這支改編的軍隊再開展征服活動。我們知道他打算入侵阿拉伯,也許還有波斯帝國以北地區,也許打算再次入侵印度或征服羅馬,
迦太基 和西
地中海 地區。不管他的算盤如何,結果進一步的征服活動都未能進行。公元前323年6月初,亞歷山大在巴比倫突然因發熱而病倒,十天后就死去了。其時還不滿33歲。
長期以來其死因有不斷的爭議。大多數記載亞歷山大在巴比倫的一次痛飲後,得了瘧疾,除此之外傷寒也可能是另外一個兇手。還有理論認為他死於嚏根草中毒,密謀者可能包括他的妻子羅克珊娜,他的部將安提帕特以及他的老師亞里士多德。但是下毒的理論被如Robin Lane Fox質疑,因為在古希臘缺乏長作用時間的毒。
前334-前323年亞歷山大帝國 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在最新出版的2004年7月號《新型傳染疾病》雜誌里刊登了幾篇論文,討論了“亞歷山大死於西尼羅河病毒”說法。
亞歷山大並未留下帝位的合法繼承者,與他最親近的是一位昏弱無能的異母兄弟。傳說,當他的朋友在他臨死前要求他指定一位繼承人時,他含糊說:“讓最強者繼承。”於是他死後,他的將領們企圖瓜分這個帝國,引發一些年輕軍官對這種安排的不滿,繼而發生一連串的戰爭,在這場鬥爭中,亞歷山大的母親、妻子和孩子都橫遭殺身之禍。終於在公元前301年的一場
決定性戰役 ,由三位勝利者(即
托勒密 、塞琉古、安提柯一世(獨眼的))瓜分了
亞歷山大帝國 的版圖,開啟了
希臘化時代 。除了馬其頓本土和最遠的印度以外,亞洲部分由部將
塞琉古 繼承,這就是後世和羅馬的
龐培 、
克拉蘇 等人征戰不休的
塞琉古帝國 。埃及由部將托勒密繼承,這就是埃及的
托勒密王朝 ,直傳到後世和
凱撒 結婚的
埃及豔后 克莉奧佩特拉為止。
安提柯一世 在小亞細亞和敘利亞建立了短暫的統治,但很快就被另外四個將領擊敗。對印度領土的控制也只是曇花一現,當塞琉古一世被
旃陀羅笈多 ·孔雀(
孔雀王朝 的第一個皇帝)擊敗時即歸於結束。
為政舉措
軍事 他發展了古希臘的軍事體制和方陣戰術,創建既能乘馬又能徒步作戰的“
龍騎兵 ”;戰略上,決策果斷而靈活,善於利用有利態勢孤立和打擊敵人;戰術上,重視步騎協同,發揮騎兵的突擊作用,善於出敵不意和大膽穿插、迂迴包圍。常能以少勝多,速戰速決,把古代軍事學術發展到一個新的階段。
前334年春率約3萬步兵、5000騎兵、160艘戰船組成的聯軍開始東征。5月在格拉尼庫斯河畔擊敗波斯軍,乘勝占領
呂底亞 、卡里亞、
呂基亞 、
安哥拉 (今安卡拉)等地。前333年在
伊蘇斯之戰 中擊敗
波斯國 王
大流士三世 統率的軍隊。翌年攻占
提爾 (今黎巴嫩蘇爾)、
加沙 ,接著進入埃及,被擁為法老(國王)和“阿蒙神之子”。為建立東征的後方基地,在
尼羅河 口興建
亞歷山大城 。前331年10月在
高加米拉之戰 中殲滅波斯軍主力,繼而南下奪占
巴比倫 、波斯都城蘇薩和古都
波斯波利斯 ,以及
米底 古都
埃克巴坦 那。前330年夏率部沿裏海南岸繼續東進,經帕提亞(安息)、阿里亞、德蘭吉亞那,北上
巴克特里亞 (大夏)和
粟特 ,在中亞轉戰近三年。前327年夏到達
印度河 上游(
旁遮普 )。翌年打敗波魯斯王國後停止東進,於前324年春返抵巴比倫(見
亞歷山大東征 )。次年6月病逝。亞歷山大征戰10年,建立起地跨歐亞非的
大帝國 。
亞歷山大大帝麾下將領 安提柯
尼阿卡斯
利奧納圖斯
克拉特圖斯
社會 亞歷山大在其征戰生涯期間,建立了二十多個城市。其中最著名的是埃及亞歷山大市,它很快便成為世界主要的城市之一,一個著名學術和文化中心。還有幾個城市如阿富汗的赫拉特和坎大哈也發展成為重要的城市。亞歷山大、拿破崙和希特勒按其總影響而言似乎不相上下。但是人們有這樣的感覺,亞歷山大的影響會比其他兩個人更加行之久遠。基於這一點,他的名次排得比他倆略微高些,儘管他在短時期的影響不如他倆那么大。
文化 亞歷山大大帝在古代東西方文化交流上具有顯著地位。首先,亞歷山大在亞歷山大里亞等城市建有領先的學術機構——博學園和圖書館,它們作為當時地中海世界的文化聖殿,吸引了大批優秀學者來進行學術研究;其次,湧現出了繁盛的學術成就 ,他們的成就表現在幾何學、物理學、天文學等多個領域,為後世文化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第三,由於亞歷山大大帝的文化建設,亞歷山大里亞在東西方文化的交流與融合過程中起到了橋樑的作用。由於希臘人、埃及人和猶太人是亞歷山大里亞最主要的三個居住民族,希臘文化與埃及文化、希臘文化與猶太文化的交流與融合,它們構成了當時文化特徵的一個重要方面。
歷史評價
客觀評價 亞歷山大是歷史上富有戲劇性的人物之一,他的經歷和個性一直是力量的源泉。有關他生涯的確鑿事實十分富有戲劇性,有關他的名字就有許多種傳說。他的志向顯然是做一名不受時空間限制的最偉大的勇士,似乎也應該給予他這種稱號。作為戰士,他智勇雙全;作為將軍,他無與倫比。在11年的奮戰中,他從未打過一次敗仗。他還是哲學家亞里士多德的弟子。他珍愛荷馬詩歌。他認識到了非希臘人不一定是野蠻人,這確實表現了他遠比當時的大多數希臘思想家更具有遠見卓識。但是,在其它方面,他卻目光短淺。雖然他多次在戰鬥中冒過生命危險,但是卻沒有安排接班人,這是他死後馬其頓帝國迅速瓦解的主要原因。
亞歷山大是位頗受人喜愛的人,他對被擊敗的敵人經常給予無微不至的關懷、愛護和慰藉。但另一方面,卻極端的喜怒無常,有一次因酒後爭端,他親手殺死了他的親密朋友、救命恩人克雷特斯,不知是因為生性易怒,還是飲酒後的原因,意識迷糊,殺害他人。同
拿破崙 、
希特勒 一樣,亞歷山大對他的同代人有著極其廣泛的影響。他在短時期的影響不如他們大概主要是因為當時的交通和通信手段落後,使他的影響限制在地球的一個較小的範圍內。
亞歷山大大帝紀念雕像 從長遠的觀點來看,亞歷山大征服所帶來的最重要的影響是使希臘和中東開化民族開始相互密切往來,因此極大地豐富了這兩個民族的文化。在亞歷山大在世期間及其死後不久,希臘文化迅速傳入伊朗、
美索不達米亞 、敘利亞、以色列和埃及;而亞歷山大以前的希臘文化僅以緩慢的速度傳入這些地區。亞歷山大還把希臘的影響播及以前從未到達的印度和中亞地區。但是文化影響決不是單向傳播的事。在希臘文化時代(亞歷山大征服後的幾百年間),東方思想,特別是宗教思想就傳入了希臘世界。就是這種希臘文化──主要指具有希臘特徵但也深受東方影響的文化,最終對羅馬產生了影響。
亞歷山大是天生的征服者,每當波斯使臣出使馬其頓時,他都會詢問波斯的地理情況,這些為其後來征服波斯打下了堅實的地理基礎。波斯使者稱亞歷山大才是真正的王者。事實也證明了使者們的觀點,亞歷山大大帝在32歲時就完成了征服世界的夢想,至今無人超越。作為一個受人尊崇的偉大英雄,亞歷山大不僅創造了豐功偉績,還曾以他尊重女性的品德而受到廣泛的讚譽,因此尊重女性,禮遇女性的傳統流傳了下來。
名人評價
人物軼事
所羅門王結 公元前323年冬天,馬其頓亞歷山大帝進兵亞細亞,當他到達亞細亞的
維吉尼亞城 是,聽說城裡有個著名的預言:幾百年前,維吉尼亞的戈迪亞斯王在其牛車上系了一個複雜的繩結,並宣告誰能解開它,誰就會成為亞細亞王。自此以後,每年都有很多的人來看戈迪亞斯打的結,可總是連繩頭都找不到,他們甚至不知道從何處著手,大多數人只是看看而已,從沒有一個人靜下心來想方設法解開這個難解之結。亞歷山大對這個預言非常感興趣,命人帶他去看這個神秘之結。 亞歷山大仔細的觀察這個結,許久許久,始終連繩頭都找不著,亞歷山大不得不佩服戈迪亞斯王。這是,他突然想到為什麼不用自己的行動規則來解開這個繩結呢?!於是,亞歷山大拔出劍來,對準繩結,狠狠地一劍把繩結劈成了兩半,這個保留了數百年的難解之結,就這樣輕易的被解開了。這就是著名的“
所羅門王結 ”(也有稱“高爾丁死結”)。
人物外貌 據普魯塔克記載,他皮膚白皙,胸膛和臉頰周圍呈微紅色。他的聲音洪亮,頭髮濃密且捲曲,從額頭向後梳成中分,鼻子高直。亞歷山大石棺及其統治時期的鑄幣都顯示亞歷山大有圓圓的下巴,直挺的鼻子及飽滿的額頭。亞歷山大身高較為矮小,但身材非常勻稱結實。
他身體敏捷,體力充沛。據人們記載,他非常的情緒化,從自發的仁慈和寬宏大量到突然勃然大怒。亞歷山大天資聰明,從幼年起他就酷愛詩歌、尤其是荷馬史詩,並且表現出在音樂和馬術上的天賦。十二歲起,師從亞里士多德,學習哲學、邏輯學、倫理學、政治學、幾何學等,接受了亞里士多德的系統化教育。其軍事才能很可能得力於他父親腓力二世的親授,不過亞歷山大和他父親有著截然不同的性格,腓力二世以殘酷的高壓政策來統治希臘而亞歷山大則同時具有堅忍不拔的毅力和高尚的仁慈之心。
庫爾提烏斯說過,他的體格沒法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現存的藝術作品展示亞歷山大有著修長、結實的雙腿。亞歷山大的身高雖然低於平均值,但是身材非常勻稱結實,並且亞歷山大的腳程之快據說可以和奧林匹克運動員相媲美。亞歷山大在攻陷了波斯王國後,坐在達雷伊奧斯的寶座之上,結果雙腳夠不到踏台。據傳他身高不足160cm,在150cm~159cm之間。
巧馴烈馬 據
普魯塔克 記載,公元前344年,一名色薩利的賣
馬人 帶來了一匹價值高達13
塔倫特 的駿馬,
腓力 的所有最優秀的馴馬人都試圖馴服它,但都失敗了。小亞歷山大向他的父親聲稱,如果他自己能馴服,那么要求他的父親將這匹馬作為禮物送給他。腓力嗤之以鼻,認為他無視應有的對年長者的禮儀,但是認同了這個賭局。
亞歷山大 首先將馬頭牽往面向陽光的一邊,然後輕輕的撫摸,培養信任感,然後突然上馬,騎著馬奔向遠方。原來亞歷山大在那時用他那敏銳的洞察力發現這匹馬害怕看見自己的影子,最後他給那馬起名為
布塞法洛斯 。當亞歷山大騎著馬回來的時候,腓力興奮的熱淚盈眶:“我的兒子,找一個適合你的王國吧,馬其頓太小了。”
亞歷山大正在騎著他的愛馬出征
家庭成員
祖輩
同輩
妻兒 王妃:羅克珊娜皇后、巴爾賽茵王妃、西爾維婭王妃
兒子:庶長子海格力斯,母為巴爾賽茵王妃。
嫡次子亞歷山大四世,母為羅克塞妮皇后。
其他
死亡之謎
最後時光 亞歷山大大帝死時還不滿33歲,他的死留下的最大謎團是死因。
阿利安 記錄了他死前最後的日子:“5月29日他因發燒睡在浴室中。翌日沐浴後進入寢宮,與米迪厄斯整日玩骰子。晚間沐浴,獻祭神明,進餐,整夜燒未退。5月31日依例再沐浴、獻祭,躺於浴室中之際,聽尼爾朱斯講述航行大海探險經歷取樂。6月1日燒得益發厲害:他整夜難安,次日整日高燒。他命人將床移至大浴池旁,躺在床上與諸將領討論軍中空缺及如何挑選補足。6月4日病況更為惡化,須由人抬至戶外進行獻祭。之後他命高級將領在宮廷院內待命,命親兵指揮官夜宿寢宮外。6月5日他被移至幼發拉底河對岸的王宮中,略睡一下,但高燒不退。當將領們進到宮中,他已不能言語,直到6月6日均是如此。馬其頓軍此刻相信他已離開人世,齊湧向各宮門,他們開始鼓譟並威脅禁衛軍,禁衛軍無奈,放他們進來。門扉推開處,他們列隊魚貫緩緩走過他床邊,未著披風,亦未穿甲冑。”
眾說紛紜 當時(普魯塔克說)無人懷疑他是遭人下毒而死,但有一說謂5年後出現一些訊息,其母
奧林匹亞絲 因此處死多人,並命人將安提帕特之子(斟酒官)艾歐拉斯的骨灰散入風中,因推斷是他下的毒。若干史學家指出,向安提帕特獻計謀害國王者是亞里士多德,
毒藥 完全乃由他所提供。
曾統治大半個已知世界的君王死後,各種傳言到處流傳,實不足為奇。下毒者是艾歐拉斯的說法很快就傳遍雅典,雄辯家
狄摩西尼 提議大家表決向艾歐拉斯致謝。有些傳到今天但極缺乏佐證的故事,或可支持亞歷山大和赫菲斯蒂安不是死於自然死因的說法。有一則是說有個馬其頓軍官,他曾目睹
哈馬丹 及巴比倫發生的事。到亞歷山大自印度歸來時,他怕自己是下一次整肅的目標,便去請教算命者,他該怎么辦?算命者要他不必擔心;赫菲斯蒂安和亞歷山大將不久於人世。
沒過幾天赫菲斯蒂安果然死了,一年內亞歷山大也撒手人寰,兩人均在飲下純酒之後,死於原因不明的高燒。(有位醫師自藥理學角度提出看法,認為慢性番木鱉鹼中毒是最可能的解釋。無論是否事出巧合,亞里士多德的弟子兼友人植物學家錫奧夫拉斯特斯,曾提及此物的用途及劑量,並說“掩蓋其苦味之上策,即使用於純酒中”。)
後來也有些說法,說是亞里士多德自己動的手,因為他發現自己協助製造了一個禍害,但普魯塔克最多只肯說:“最初亞歷山大對亞里士多德評價極高,敬愛他超過其父……但最後幾年漸漸對他產生懷疑。他從未實際害過他,但其友誼已喪失原有的尊敬與喜愛,顯見兩人已漸行疏遠。”與許多有關亞歷山大的事跡一樣,我們永遠無法得知真相如何。
因酗酒和因中毒造成的肝衰竭,症狀當然有相似之處。今天多數的學者否定中毒的說法,但也有人不排除亞歷山大和赫菲斯蒂安是被毒死的。一群感到幻滅而憤怒的高級軍官,密謀毒死亞歷山大並不是不可能。他的許多昔日好友及親信,如今因親眼的見聞、東方化的奢糜作風、動輒殺人的暴怒,以及也許是最糟糕的自封為神,而感到膽寒。他們覺得他已變成暴君、為所欲為、喜怒無常。亞歷山大的老師亞里士多德自己就說過:“無人可自由地忍受如此統治。”
亞歷山大大帝的死引起世人的矚目。許多人收集資料,調查分析,認為他的真正死因是:長期受雷射的照射。
兩千多年前,是誰掌握了雷射技術,並且還能用來殺人呢?說起來讓人難以置信。
原來,亞歷山大占領波斯的一座城市後,城中的貴族向他貢獻了一頂王冠。王冠上鑲嵌著一顆特大的,發出紫色幽光的紅寶石。亞歷山大戴著它,到處炫耀自己的威嚴和權力。
科學家發現,紅寶石在太陽光的照射下發出一種特殊的自然雷射。由於亞歷山大長期戴著這頂鑲嵌紅寶石的金王冠,所以成了自然雷射的犧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