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張小嫻,祖籍廣東開平,畢業於香港浸會學院傳理系。
1985年,張小嫻大學時代邊工邊讀,在
香港無線電視台任當編劇,5年之後轉工去亞洲電視。
1993年偶然為編劇協會替《
明報》撰寫兩則專欄,得到賞識,開始在《明報》先以《
嫻言嫻語》後用《貼心感覺》開專欄。
1995年結束10年編劇生涯正式成為專職作家。
1995年6月在《蘋果日報》開專欄“禁果之味”,隨後加盟皇冠出版社,並於當年出版《
三個ACup的女人》。同年推出第一部長篇小說《
麵包樹上的女人》而走紅文壇,是繼
亦舒之後,香港最受歡迎的言情小說家。
1998年張小嫻創辦了香港第一本本土女性雜誌《
AMY》,任總編輯至今,現為香港皇冠出版社簽約作家,為《
經濟日報》撰寫專欄,是香港暢銷言情小說家。
2012年8月23日,張小嫻主編主題書《
末世的思念》。
2013年9月,推出《
你終將愛我》,該書由張小嫻主編,圍繞愛的主題展開,桑格格、榛生、劉貞等10位作家傾情共敘,書寫心中最“愛”。
2014年推出《
我在雲上愛你》。3月,湖南文藝出版社出版張小嫻著作《
我這輩子有過你》。4月,張小嫻,將推出濃情散文集《那些為你無眠的夜晚》;張小嫻首次嘗試與日本插畫家中島梨繪合作。5月20日,人民文學出版社推出張小嫻的愛情長篇《我在雲上愛你》。11月,張小嫻長篇愛情小說《
紅顏露水》改編拍攝電影《
露水紅顏》。
2015年6月,出版長篇小說《致遺忘了我的你》,全書由7個小故事組成。10月,出版散文集《你會想念你自己嗎》,該書收錄了張小嫻十幾年來寫的散文,既有日常生活片段的記錄,也有對愛情、人生的感悟。
2017年9月,出版散文集《請至少愛一個像男人的男人》,該作品從她擅長的情感角度,挖掘女性在兩性交往中所扮演的角色,引導女性在愛情中占有自己的獨立地位;同年10月,簽約
阿里文學。
主要作品
類別 | 出版時間 | 書籍名稱 | 簡介 |
---|
麵包樹系列 | 2008年 | | |
2002年2月 | | |
2002年2月 | | 都市愛情系列 |
2014年3月1日 | | |
2013年 | | |
2000年12月1日 | | |
2001年1月 | | |
2000年12月 | | |
2005年3月1日 | | |
2005年3月1日 | | |
2004年 | | |
2004年1月 | | |
2008年11月1日 | | |
2005年7月 | | |
2006年3月 | | |
2006年7月 | | |
2006年12月 | | |
2011年 | | |
Channel A 系列 | 2002年2月 | | |
2008年 | | |
2003年8月 | | |
2008年 | | |
2004年4月 | | |
2005年 | | 2006年重新編輯,結集成 |
2004年4月 | |
2008年 | |
魔幻愛情系列 | 2004年7月 | | |
2005年4月 | | |
2009年12月4日 | | |
浪漫迷情系列 | 2007年5月 | | |
2007年7月 | | |
2008年7月 | | |
散文系列 | 2002年12月1日 | | |
2010年1月1日 | | |
2000年3月1日 | | |
2002年12月 | | |
2000年3月1日 | | |
2000年3月1日 | | |
2001年6月1日 | | |
2002年9月 | | |
2004年8月 | | |
2007年6月22日 | 《永遠永不說再見》 | |
2003年1月1日 | | |
2003年1月1日 | | |
2003年1月1日 | | |
2006年12月 | | |
2011年6月1日 | | |
2013年4月 | | |
散文精選 | 2004年1月 | | |
2004年5月 | | |
2005年2月 | 《愛誓不滅》 | |
2005年7月 | | |
2006年7月 | | |
2014年4月 | | |
10年典藏版 | 2006年11月24日 | | |
2008年1月28日 | | |
2007年8月6日 | | |
2010年5月 | 《最愛佳婧》 | |
長篇小說 | 2015年6月 | | |
創作特點
作品主題
張小嫻講述了這個城市中不斷上演的各種愛情故事,展現其中的情感波瀾,並對愛情做出自己獨特的闡釋:“愛情本來就是含笑飲毒酒”。在張小嫻的小說中,主人公們就是這樣以含笑飲毒酒的方式追求著愛情、失望於愛情,並在這種愉快而痛苦的歷程中展示出對都市情愛別樣的感悟。
張小嫻筆下的小說人物相信愛情的真實存在,相信真愛的純潔,所以追尋愛情,甘願喝下愛情這杯“毒酒”。張小嫻相信並追求愛情,認為愛情是生命中重要的一部分,甚至認為“愛情是自我提升和自我圓滿”,即把愛情提到了與人生同等的高度,感悟愛情即領悟人生、完善自我,賦予了愛情以人生的意義。
把愛情提升到與人生同等的高度,張小嫻以其小說告訴讀者,愛情是生命中重要的一部分,沒有愛情的人生是不完整的,所以在她的作品中一直強調著追求愛情這一主題,幾乎所有的小說人物都在追求自己的愛情。
張小嫻小說中的女性對愛都執著追尋,因為她們有自己的事業,經濟獨立,不必依附男人生活。中國傳統的宗法父權統治思想阻礙了女性個性、人格和自主空間的發展。張小嫻小說中的現代女性有著與男性同樣獨立思考個體生命價值的願望和能力,她們不再像張愛玲筆下的女性和亦舒筆下的喜寶那樣依賴男人和婚姻生存。
抒寫對愛的追尋和對愛情的失望幾乎是大多數愛情、婚戀小說共同的主題之一,這一主題在張小嫻筆下也表現得尤為突出。如《麵包樹上的女人》中程韻,以為愛情是人生的全部,愛上了一個有才華但一直用情不專的林方文。林方文一次次的出軌讓程韻心靈承受一次次被傷害的刺痛。兩人一次次的爭吵、分手始終無法磨滅彼此心中的愛意,他們分手後都無法忘記對方,當誤會一一消除時,兩人再度和好。程韻在與林方文的戀愛中屢受挫折與失望,但她心底渴望的依然是林方文的愛。即使被背叛,她也仍然相信愛情,追尋愛情。愛情的路上,本來就不能一直如願,痛苦與愉快糾纏其中。面對失望,新時代女性仍然選擇相信愛情,為愛沉溺,享受愛情帶給她們的歡愉與痛楚。也許在愛情中承受的失望會比愛情來得更加刻骨銘心,但是新時代女性認為這將會是人生的感悟,自我的成長。
藝術特色
小說
張小嫻的小說篇幅短小,情節簡單。單行本正常也不過幾萬字,加上插入的精美圖片和成片的空白間隙也還僅僅是本不厚的小書。但這種裝幀精美簡潔的小書無疑非常適合繁忙大都市中的白領們閒暇時翻看。小說情節也不複雜:平實而自然地把愛情生活中的日常瑣事娓娓道來,其關注點“愛情本身”就在日子清澈的流動中有意或無意地發生著變化。從愛情的不期而遇到最後煙消雲散,期間沒有傳統言情小說的曲折離奇,沒有陰差陽錯的巧合誤會,沒有反覆痴纏的愛恨糾葛,更少有一個繞一個的矛盾與衝突。一個個故事的發生髮展只是最簡單不過的過程,但在她筆下的情境中顯得更為真實和深刻。
其次,小說中的愛情故事都發生在繁華喧囂的大都市香港,稍微變換一下時間或地點背景,都將影響到小說情節的發展或者人物形象的塑造,都有可能不再成其為張小嫻的小說。
張小嫻小說中經常出現愛情的殘缺,結局的不美滿。那些往往不是因為外辦的干擾破壞或生老病死的影響,而是因為愛人間主觀上內在感情的變化。他們彼此都太理智,看得太清楚,不是因為外人的破壞或雙方的誤解,而恰恰是因為兩個人太熟悉、太了解,當彼此不再有相愛的感覺時,他們選擇清醒而理智地結束一段感情,決不拖拉糾纏。
張小嫻習慣用第一人稱,即以“我”的眼光,“我”的故事的感情,“我”的口吻來敘述一個個千變萬化的愛情。她的小說中很少只寫一對男女的一段愛情,而常常是多個形形色色、零散但絕不孤立雜亂的愛情故事的結合體。這些作品往往以“我”為中心,串聯起所有的故事。
“我”這箇中心既可以縱向延伸,寫出“我”從時間跨度上經歷過的一段段愛情;又可以橫向延伸,先是與“我”有關的戀人、朋友的愛情,然後是戀人、朋友和朋友的戀人的愛情故事,而且這些人物的愛情還會交義重合,它們彼此相連,一環緊扣一環,這形成的是一張井然有序的網。張小嫻就像是一位手藝精湛的工藝家,從容自若、不慌不忙地編織著一段段真實而淒迷的情緣和愛戀。
可以發現“我”多是女性的代言,這反映了在張小嫻的小說中,她一貫使用女性視角。作者以女性特有的眼光來看世間男女、看形形色色的愛情。略帶局限性的視角所及的視野也會非常有限,但卻無疑增加了故事的真實感,使讀者更容易融入到主人公的內心深處,同時與作品中的敘述者達成某種情感默契,而使讀者產生親臨之感。
男性形象在張小嫻的小說中很少被突出刻畫,他們一般都是作為女主人公愛情的陪襯。在作者的女性視角的支配下,小說中的男性形象往往是作為女性眼中的男性出現的。雖然她們心中也渴望理想男性的出現,但小說現實中的男性形象仍然不完美。
與其他傳統言情小說作家相比,在敘事時,張小嫻更喜歡用平白直敘的白描手法。她很少用複雜的修飾詞和繁雜的細節描寫內心世界的情感,而往往代之以最簡單、最平實的日常語言清楚明白地敘述故事本身,還不太喜歡引用詩詞和名言典故;在敘述時避免插入講述者自己的評論或大段的抒情描寫,她更多地用人物之間簡短的對話和少量的動作描寫來表現情節的發展和人物的情感變化。這種客觀敘實的表現手法,使她的小說語言顯得真實自然,但卻不失細膩。
小說中的語言顯然算不上優美華麗,且因少了幾分精雕細琢甚至顯得有些平凡和清淡,但讀來卻十分自然流暢,有一種平凡的張力。事實上,這種看似隨意的語言正是張小嫻小說語言的獨到之處,貌似信手拈來,實則醇厚圓熟、餘味無窮,是經過作家精心提煉的。
散文
張小嫻的散文大多採取客觀敘實的寫作方式,較少摻人個人感情色彩,但從某些作品中也隱約透露出作者的暖昧立場。
張小嫻的散文描寫現代都市生活中的平常瑣事,以愛情為重心,品評女人、男人與世界的奇妙關係,理應歸入“小女人散文”之列。
人物評價
張小嫻以小說描繪愛情的灼熱與冷卻,以散文傾訴戀人的微笑與淚水,迄今已出四十多本小說和散文集,深受廣大讀者好評
(燕趙都市報評)。
張小嫻,用細膩的文風和動人的字句為我們編織了很多美麗的愛情故事。1994年,張小嫻因連載的第一部長篇小說《麵包樹上的女人》而聲名大噪,迅速走紅
文壇,是繼瓊瑤、亦舒之後,兩岸三地最受歡迎的愛情小說家。張小嫻一席“愛即欲望”的論斷為我們點開了愛情赤裸裸的現實真相
(優質聯盟網評)。
“全世界華人的愛情知己”(2012年香港書展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