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元史

新元史

《新元史》是柯劭忞於所撰圖書,成書於1920年,他以《元史》為底本,斟酌損益,重加編撰,前後用了三十年時間才完成。次年,北洋政府總統徐世昌,下令把《新元史》列入正史,1922年刊行於世。這樣,原來中央政府承認的官修史書“二十四史”就成了“二十五史”,若再加上《清史稿》則稱為“二十六史”。全書共257卷,包括本紀26卷,表7卷,志70卷,列傳154卷。

基本介紹

  • 書名:新元史
  • 作者:柯劭忞
  • 類別:正史
  • 出版時間:1922年
  • 體裁:紀傳體
  • 總卷數:257卷
全書目錄,創作背景,修編歷程,史學價值,不足之處,作者簡介,

全書目錄

本紀
卷一本紀第一 序紀
卷二本紀第二 太祖上(即鐵木真)
卷三本紀第三 太祖下
卷四本紀第四 太宗(即窩闊台)
卷五本紀第五 定宗(即貴由)
卷六本紀第六 憲宗(即蒙哥)
卷七本紀第七 世祖一(即忽必烈)
卷八本紀第八 世祖二
卷九本紀第九 世祖三
卷十本紀第十 世祖四
卷十一本紀第十一 世祖五
卷十二本紀第十二 世祖六
卷十三本紀第十三 成宗上(即鐵穆耳)
卷十四本紀第十四 成宗下
卷十五本紀第十五 武宗(即海山)
卷十六本紀第十六 仁宗上(即愛育黎拔力八達)
卷十七本紀第十七 仁宗下
卷十八本紀第十八 英宗(即碩德八剌)
卷十九本紀第十九 泰定帝(即也孫鐵木兒;附天順帝阿速吉八)
卷二十本紀第二十 明宗(即和世㻋)
卷二十一本紀第二十一 文宗上(即圖帖睦爾)
卷二十二本紀第二十二 文宗下寧宗(即孛兒只斤·懿璘質班)
卷二十三本紀第二十三 惠宗一(即妥懽帖睦爾)
卷二十四本紀第二十四 惠宗二
卷二十五本紀第二十五 惠宗三
卷二十六本紀第二十六 惠宗四 昭宗(即孛兒只斤·愛猷識理答臘;附天元帝脫古思帖木兒)
卷二十七表第一 宗室世表(表略)
卷二十八表第二 氏族表上
卷二十九表第三 氏族表下
卷三十表第四 三公表
卷三十一表第五 宰相年表
卷三十二表第六 行省宰相年表上
卷三十三表第七 行省宰相年表下(表略)
卷三十四志第一 歷一 治曆本末
卷三十五志第二 歷二 儀器
卷三十六志第三 歷三 授時曆經上 昴十一八 觜初五 井三十一 翼二十九
卷三十七志第四 歷四 授時曆經下步中星第五
卷三十八志第五 歷五 授時曆議上驗氣
卷三十九志第六 歷六 授時曆議下交食
卷四十志第七 歷七 立成
卷四十一志第八 天文上
卷四十二志第九 天文下 月五星凌犯及星變下
卷四十三志第十 五行上
卷四十四志第十一 五行中
卷四十五志第十二 五行下
卷四十六志第十三 地理一
卷四十七志第十四 地理二
卷四十八志第十五 地理三
卷四十九志第十六 地理四
卷五十志第十七 地理五
卷五十一志第十八 地理六
卷五十二志第十九 河渠一 河防至正河防記
卷五十三志第二十 河渠二 通惠河阜通七壩金水河雙塔河積水潭白河御河會通河兗州閘揚州運河鎮江運河練湖濟州河膠萊河
卷五十四志第二十一 河渠三 渾河滹沱河冶河灤河吳松江澱山湖四川江堰鹽官州海塘諸路水利
卷五十五志第二十二 百官一
卷五十六志第二十三 百官二
卷五十七志第二十四 百官三
卷五十八志第二十五 百官四
卷五十九志第二十六 百官五
卷六十志第二十七 百官六
卷六十一志第二十八 百官七
卷六十二志第二十九 百官八
卷六十三志第三十 百官九
卷六十四志第三十一 選舉一 學校科舉
卷六十五志第三十二 選舉二 銓法上
卷六十六志第三十三 選舉三 銓法下
卷六十七志第三十四 選舉四 考課
卷六十八志第三十五 食貨一 戶口科差稅法
卷六十九志第三十六 食貨二 田制農政
卷七十志第三十七 食貨三 洞冶課附珠玉硝礬竹木課
卷七十一志第三十八 食貨四 鹽課
卷七十二志第三十九 食貨五 酒醋課茶課市舶課
卷七十三志第四十 食貨六 常課額外課和糴和買斡脫官錢
卷七十四志第四十一 食貨七 鈔法
卷七十五志第四十二 食貨八 海運
卷七十六志第四十三 食貨九 官俸
卷七十七志第四十四 食貨十 賜賚上
卷七十八志第四十五 食貨十一 賜賚下
卷七十九志第四十六 食貨十二 賑恤上
卷八十志第四十七 食貨十三 賑恤下入粟補官內外諸倉惠民藥局
卷八十一志第四十八 禮一 郊祀上
卷八十二志第四十九 禮二 郊祀中
卷八十四志第五十一 禮四 宗廟上
卷八十五志第五十二 禮五 宗廟下
卷八十六志第五十三 禮六 社稷先農
卷八十七志第五十四 禮七
卷八十八志第五十五 禮八
卷八十九志第五十六 禮九 諡法
卷九十志第五十七 禮十 冊立皇后冊立皇太子品官以下婚禮禡牙祭旗鼓大喪品官丁憂品官以下喪禮品官以下墓田之制
卷九十一志第五十八 樂一 制樂始示登歌樂器宮縣樂器節樂之器文舞器武舞器舞表樂縣
卷九十二志第五十九 樂二 郊祀樂章
卷九十三志第六十 樂三 郊祀樂舞宗廟樂舞泰宗十室樂舞
卷九十四志第六十一 樂四 大樂職掌器之樂宴
卷九十五志第六十二 輿服一
卷九十六志第六十三 輿服二 皇帝璽寶諸王以下印章牌面輿輅儀仗
卷九十七志第六十四 輿服三 崇天鹵簿外仗儀衛中道
卷九十八志第六十五 兵一 宿衛之制僉軍之制軍戶
卷九十九志第六十六 兵二 鎮戍
卷一百志第六十七 兵三 馬政
卷一百一志第六十八 兵四 軍糧站赤急遞鋪弓手打捕鷹房
卷一百二志第六十九 刑法上刑律上
卷一百三志第七十 刑法下刑律下 蒙古人及僧道訊斷法赦令
列傳
卷一百四列傳第一 后妃 烈祖宣懿皇后(即訶額侖月倫太后) 太祖光獻翼聖皇后(即弘吉剌·孛兒帖)(忽魯渾皇后以下附) 太祖忽蘭皇后(古兒八速皇后以下附)(古兒八速皇后即古兒別速成吉思汗賜予朮赤台者為亦巴合,而非古兒別速) 太祖也遂皇后(察合皇后以下附)(即察合公主) 太祖也速乾皇后(合答安皇后以下附)太祖完顏皇后(即岐國公主或稱公主皇后) 太宗孛刺合真皇后(昂灰二皇后以下附)太宗昭慈皇后(即乃馬真後) 定宗欽淑皇后(即海迷失後) 拖雷顯懿莊聖皇后(即克烈·唆魯禾帖尼) 憲宗貞節皇后(也速兒皇后以下附) 世祖帖古倫皇后 世祖昭睿順聖皇后(喃必皇后以下附) 真金太子姐徽仁裕聖皇后 成宗貞慈靜懿皇后 成宗卜魯罕皇后(忽帖泥皇后) 答刺麻八剌元妃昭獻元聖皇后 武宗宣慈惠聖皇后(速哥失理皇后以下附) 武宗仁獻章聖皇后 武宗文獻昭聖皇后 武宗伯忽篤皇后 仁宗莊懿慈聖皇后(答里麻失里皇后) 英宗莊靜懿聖皇后(牙八忽都魯皇后以下附) 甘刺麻元姐宣懿淑聖皇后 泰定帝八不罕皇后(亦憐真皇后以下附) 明宗八不沙皇后 明宗真裕徽聖皇后(按出罕皇后以下附) 文宗不答失里皇后 寧宗答里忒迷失皇后 惠宗答納失里皇后(即欽察答納失里) 惠宗伯顏忽都皇后 惠宗完者忽都皇后(即奇皇后)(木納失里皇后以下附)  附諸公主(昌國大長公主帖木倫帖木侖,昌國大長公主火臣別吉火真別姬公主,趙國大長公主阿刺海別吉即阿剌海別吉壺蓋公主以下等附)
卷一百五列傳第二 烈祖諸子 哈撒兒也生哥 勢都兒 哈準(即合赤溫) 按只吉帶 哈丹 帖木哥斡赤斤(即帖木格鐵木哥斡赤斤塔察兒乃顏 別克帖兒 別勒古台口溫不花
卷一百六列傳第三 太祖諸子一 朮赤 拔都 伯勒克 忙哥帖木兒脫脫月思別 鄂爾達 昔班 土斡耳 托克帖木兒
卷一百七列傳第四 太祖諸子二 察合台 合剌旭烈兀 也速蒙哥 阿魯忽 博拉克 篤哇 也先不花 怯伯 篤來帖木兒 貝達爾 不里禿剌 阿剌忒納失里
卷一百八列傳第五 太祖諸子三拖雷旭烈兀出伯 阿八哈 台古塔兒
卷一百九列傳第六 太祖諸子四拖雷中 阿魯渾蓋喀圖 合贊 合兒班答 不賽因
卷一百一十列傳第七 太祖諸子五拖雷下 阿里不哥 藥木忽兒 撥綽 牙忽都 末哥 闊烈堅(即闊列堅)也不乾
卷一百十一列傳第八 太宗諸子 合失海都察八兒闊端太子只必帖木兒別帖木兒脫脫木兒闊出太子失烈門哈剌察兒滅里阿魯灰帖木兒合丹
卷一百十二列傳第九 定宗諸子忽察 腦忽 禾忽 禿魯 憲宗諸子班禿 阿速台 玉龍答失 撒里蠻徹徹禿 昔里吉 兀魯思不花 晃火帖木兒
卷一百十三列傳第十 世祖諸子上 皇太子真金甘麻剌梁王松山王禪答剌麻八剌魏王阿木哥
卷一百十四列傳第十一 世祖諸子下忙哥剌 阿難答 那木罕 忽哥赤 也先帖木兒把匝瓦剌爾密 愛牙赤奧魯赤 鐵木兒不花老的 阿忒思納失里搠思班 黨兀班 闊闊出 脫歡 老章 孛羅不花 大聖奴 寬徹不花 和尚 帖木兒不花蠻子 忽都魯帖木兒成宗皇太子德壽 仁宗皇子兀都思不花 泰定帝諸子八的麻亦兒間卜 小薛 允丹藏卜 文宗諸子 皇太子阿剌忒納答剌 燕帖古思 太平訥
卷一百十五列傳第十二 特薛禪 孛禿 鎖兒哈 忽憐
卷一百十七列傳第十四札木合 塔而忽台(即塔里忽台脫黑脫阿
卷一百十八列傳第十五客烈亦王罕(或稱王汗桑昆(即亦剌合‧桑昆札合敢不 乃蠻太陽罕(即太陽汗) 不月魯克(或稱不亦魯黑汗) 古出魯克(即屈出律抄思 別的因
卷一百十九列傳第十六木華黎上(孛魯 塔思、霸都魯 安童、兀都帶、拜住)
卷一百二十列傳第十七木華黎下(速渾罕、乃燕、碩德、別里哥帖木兒、相威、撒蠻、脫脫、朵兒只、朵兒直班乃蠻台、帶孫、忽圖魯、塔塔兒台)
卷一百二十一列傳第十八博爾朮(玉昔帖木兒、阿魯圖、紐的該) 博爾忽(布而古兒、月赤察兒、塔剌海、■〈亻瓜〉頭 塔察兒、密里察而、宋都台、伯里閣不花、赤老溫、察剌、脫帖穆兒、月魯不花、阿剌罕、健都班)
卷一百二十二列傳第十九速不台 兀良合台 阿術 卜憐吉歹 也速□兒
卷一百二十三列傳第二十者勒蔑 也孫帖額 忽必來 者別
卷一百二十四列傳第二十一朮赤台(成吉思汗原娶亦巴合,後來賜予朮赤台,《元史》稱亦八哈別吉,即札合敢不之女,其妹即唆魯禾帖尼) 怯台 哈答 畏答兒 博羅歡 伯都
卷一百二十五列傳第二十二答阿里台(即答里台或答里台斡惕赤斤蒙力克 脫欒 伯人兒 闊闊出(即通天巫闊闊出豁兒赤兀孫(即豁爾赤) 察合安不窪 納牙阿
卷一百二十六列傳第二十三忽都虎(即失吉忽禿忽曲出 闊闊出四養子之一,成吉思汗以其反覆無常,殺闊闊出而厚賞其妻) 察罕 木華黎 塔出 亦力撒合 立智理威 韓嘉訥
卷一百二十七列傳第二十四耶律楚材鑄 希亮 有尚
卷一百二十八列傳第二十五亦魯該 阿勒赤 忽難 迭該 古出古兒 木勒合勒忽 布拉忽兒 汪古兒 者歹 朵豁勒忽 哈剌察兒 闊闊搠思 豁兒豁孫 蒙古兀兒 客帖 木格 速亦客禿 種索 輕吉牙歹 塔亦兒 阿兒孩合撒兒 八剌扯兒必 八剌斡羅納兒台 掌吉帖木兒 蔑格禿 合答安 薛亦兀兒 也客捏兀鄰 朵歹 晃答豁兒 速客孩 晃孩 合兒忽答 別都溫 赤歹 朵兒伯多黑申 附朵羅阿歹等十又七人
卷一百二十九列傳第二十六乞失里黑 巴歹 塔里察 抄兀兒 哈散納 紹古兒 忽都虎 鐵邁赤 虎都鐵木祿塔海 拜延八都魯紐兒傑 布智兒 唵木海 忒木台兒 抄兒 純只海 帖古迭兒 大達里 咬住
卷一百三十列傳第二十七闊闊不花 按札兒(忙漢 拙赤哥) 肖乃台(抹兀答兒 兀魯台 脫落合察兒) 吾也而 拔不忽 槊直腯魯華(撒吉思卜 華明安答兒) 乃丹 忒木台(奧魯赤 脫桓不花)
卷一百三十一列傳第二十八阿剌淺 阿剌瓦而思 不別 斡都蠻 哈只哈心 昔思鈴部 愛魯 小鈐部趙阿哥潘 重喜 塔本 阿里乞失鐵木兒迭里威失 鎖咬兒哈的迷失 曷思麥里
卷一百三十二列傳第二十九札刺亦兒台豁兒赤 塔出 阿只乃 懷都 塔孩拔都兒 阿塔海 速哥忽蘭 失魯孩 麥里 昔里吉思
卷一百三十三列傳第三十鎮海(即田鎮海,蒙古商隊被花剌子模海兒汗亦納勒術殺害後,成吉思汗派往花剌子模責問摩訶末蘇丹而被殺害的使團團長為巴合剌,而非鎮海) 粘合重山 南合 牙刺窪赤 馬思忽惕 劉敏 王德真 楊惟中 孛魯歡 也先不花 答失蠻 按攤 阿榮 搠思監 忙哥撒兒 伯答沙
卷一百三十四列傳第三十一耶律留哥 薛闍 收國奴 古乃 善哥 蒲鮮萬奴 王珣 榮祖
卷一百三十五列傳第三十二耶律阿海 禿花(即耶律禿花) 禿滿答兒 忙古帶 移剌捏兒 買奴 石抹也先(或譯石抹阿辛) 查剌 庫祿滿 石抹明安鹹得卜 石抹孛迭兒 石抹海住 世昌 耶律忒末 天祐
卷一百三十六列傳第三十三仳里伽貼木兒 岳璘貼木兒都爾彌勢 哈剌普華偰文質 偰列篪撒吉思 答理麻哈剌阿思蘭都大 塔塔統阿 玉笏迷失 力渾迷失哈剌亦哈北魯 阿鄰貼木兒沙剌班 世傑班野里術 鐵哥術孟速思 阿失貼木兒八丹 阿散亦輦真 昔班斡羅思密
卷一百三十七列傳第三十四嚴實 忠濟 忠嗣 忠范 王玉汝 張晉享 好古 齊榮顯 岳存 王德祿 信亨祚 畢叔賢 閻珍 孫慶 齊圭 秉節
卷一百三十八列傳第三十五史秉直 進道 天倪 楫權 元亨 天安 樞 天澤 格耀 天祥
卷一百三十九列傳第三十六張柔 宏彥 宏略 宏范 珪
卷一百四十列傳第三十七張榮 邦傑 宏 宓劉鼎 張迪 福
卷一百四十一列傳第三十八董俊 文炳 士元 士選 文蔚 文用 士廉 文直 文忠 士珍守中 守簡 士良 士恭
卷一百四十二列傳第三十九汪世顯 忠臣 德臣 良臣 惟臣
卷一百四十三列傳第四十石珪 天祿王珍 文乾 楊傑只哥 劉通 復亨 淵 劉斌 思敬 趙柔晟 耿福 繼元
卷一百四十四列傳第四十一張子良 懋 王檝 高宣 天錫 塔失不花 邸順 浹 琮澤 張全 思忠 匡才 國政 鮮卑 仲吉焦德裕 李邦瑞 唐慶 張羽 王鈞
卷一百四十五列傳第四十二趙天錫 賁亨 趙瑨 秉溫 秉正 趙迪 椿齡 買塔剌渾 六十八 喬惟忠 袁湘 王兆 劉會 趙祥 聶珪 靳和用 王守道 李伯佑 楊彥珍 吳信 段直 楊珪 周獻臣 染成
卷一百四十六列傳第四十三劉伯林 黑馬 元振 元禮 夾谷常哥常哥子忙古帶 郭寶玉 德海 侃石天應 安琬
卷一百四十七列傳第四十四李守賢 彀 伯溫 守正 守忠 何實 李亨安 世英 薛塔剌海四家 奴 高鬧兒 元長 滅里乾 王義 奧敦世英保和 希愷 希尹 田雄 史千 張拔都 忙古歹 世澤 張榮 君佐 孫威 拱
卷一百四十八列傳第四十五郝和尚拔都 天挺 何伯祥 瑋 王善 慶端 梁瑛 天翔 杜豐 思明思忠 思敬 王玉 忱
卷一百四十九列傳第四十六按竺邇 車裡 步魯合答 國寶 趙世延 野峻台 阿巴直 月乃合 馬潤 馬祖常
卷一百五十列傳第四十七綽兒馬罕 希拉們 貝住 岱爾拔圖 也速台兒 脫忽察兒 圖格察兒 速客圖 撒里 成帖木兒 庫而古司 阿兒渾 尼佛魯慈
卷一百五十一列傳第四十八常咬住 普蘭奚 普化 奧屯世英 貞 也里迭兒石抹明里 劉哈剌八都魯許國楨 扆 韓麟
卷一百五十二列傳第四十九月里麻思 塔不已兒 重喜 怯怯里 相兀速 孛罕 忽都 苫徹拔都兒哈八兒禿 察罕 阿兒思蘭 阿散直 失剌拔都兒口兒吉 阿老瓦丁 亦思馬因 失里伯 拜延 合剌江 坤都岱 烏克岱 勖實帶 只兒哈郎 禿魯不花 咬住哥
卷一百五十三列傳第五十田嗣叔 子成 孟德 義 鄭義 江 鞏彥暉 信 劉恩 石高山 隋世昌 賀祉 楚鼎 張均 王昔剌 寧 李天祐
卷一百五十四列傳第五十一杭忽思 阿塔赤 伯答兒 拔都兒 別吉連 帖赤 帖木兒脫歡 帖木兒不花 忽都思 和尚 千奴 中仙鼐 帖哥術探花愛忽赤 脫力世官 也罕的斤旦只兒 脫歡 勃蘭奚 怯烈 舉連赤海牙 也速■〈礙,角代石〉兒 昔都兒 闊里吉思 伯行 鐵連 謨克博羅
卷一百五十五列傳第五十二賽典赤贍思丁 納速拉丁 烏馬兒 忽辛 布魯海牙 廉希憲 廉希賢 廉惠山海牙 闊闊 堅童
卷一百五十六列傳第五十三高智耀 睿 納麟 李楨 劉容 闊闊出 脫歡 朵兒赤 仁通 暗伯 亦憐真班
卷一百五十七列傳第五十四劉秉中 秉恕 張文謙 竇默 姚樞 煒 燧
卷一百五十八列傳第五十五商挺(琥、琦) 趙良弼 楊果 宋子貞 趙璧 張雄飛
卷一百五十九列傳第五十六伯顏 相嘉失里
卷一百六十列傳第五十七 阿里海涯 貫雲石 阿剌罕 速迭兒 忙兀台 完者拔都
卷一百六十一列傳第五十八昂吉兒 哈剌觴 忽刺出 葉諦彌實 塔里赤 沙全 謁只里 囊加歹
卷一百六十二列傳第五十九李庭 劉國傑
卷一百六十三列傳第六十李忽蘭古 鄭鼎 甫 昂霄 制宜 阿兒思蘭 李進 石抹按只 不老 鄭溫 釭 銓 石抹乞兒 狗狗
卷一百六十四列傳第六十一紐璘 也速答兒 囊加台 答失八都魯 孛羅帖木兒速哥 探馬赤 塔海帖木兒
卷一百六十五列傳第六十二張興祖 寧玉 張榮實 玉 呂德 朱國寶 吳佑 安民 梁禎 張泰亨繼祖 珍 王守信 皇毅 靳忠 蔡珍 韓進 劉用世 世恩 世英 蘇津 王均 季庭璋
卷一百六十六列傳第六十三張禧 宏綱 賈輔 文備 王國昌 通 解誠 趙匣剌 孔元 張洪 趙伯成 虎益 張萬家奴 孝忠 離昂 嘉 綦公直 忙古台 完顏石柱 程介福張立
卷一百六十七列傳第六十四游顯 賈居貞 鈞 趙炳 李德輝 呂 張擂輝 馬亨 何榮祖 程思廉
卷一百六十八列傳第六十五郝經 苟宗道
卷一百六十九列傳第六十六陳祜 思謙 天祥
卷一百七十列傳第六十七許衡 師敬 劉因 吳澄 當
卷一百七十一列傳第六十八李冶 朱世傑 楊恭懿 王恂 郭守敬 齊履謙
卷一百七十二列傳第六十九張庭珍 庭瑞 張立道 梁曾 李克忠 稷
卷一百七十三列傳第七十郭汝梅 張炳 袁裕 孟祺 王庭玉 劉好禮 李元 張礎 陳元凱 許楫 孫顯 王顯祖
卷一百七十四列傳第七十一李秉彝 覃澄 謝仲溫 姜彧 高源 韓政 馮岵 胡祗遹 王綱 思聰曹世貴 詹士龍 高良弼 白棟 孫澤 良楨 趙宏偉璉 琬
卷一百七十五列傳第七十二賀仁傑 勝 太平 也先忽都 賈昔刺 醜妮子 虎林赤 禿堅不花 呂合刺 天麟 天祺
卷一百七十六列傳第七十三洪福源(茶邱 君祥 萬) 王綧(阿剌帖木兒 兀愛)
卷一百七十七列傳第七十四楊大淵 文安 劉整 垓 夏貴 呂文煥 師夔 范文虎 管如德 王積翁 都中 朱煥 霽 陳奕 岩 蒲壽庚 馬成龍 周全
卷一百七十八列傳第七十五伯帖木兒 玉哇失 哈答孫 塔海 乞台 哈贊赤 答答呵兒 答失蠻 曷剌 不花 明安 忽林失 徹里
卷一百七十九列傳第七十六土土哈 床兀兒 燕帖木兒 撒敦 唐其勢
卷一百八十列傳第七十七唆都(百家奴) 李恆(世安) 來阿八赤 樊楫(李天祜 唐琮)
卷一百八十一列傳第七十八史弼 高興 亦黑迷失
卷一百八十二傳第七十九朱清 張瑄 文虎 黃真 劉必顯 羅璧 黃頭 咬童
卷一百八十三列傳第八十崔斌 宋欽其 劉宣 秦長卿 仲 楊居寬 居簡 楊朵兒只 教化 不花 蕭拜住
卷一百八十四列傳第八十一姚天福 崔彧
卷一百八十五列傳第八十二王磐 李昶 劉肅賡 王鶚 徐世隆 孟攀鱗
卷一百八十六列傳第八十三張惠 石天麟 楊湜 張昉 張天佑 高觿 張九思 郝彬 王伯勝
卷一百八十七列傳第八十四尚文 李謙王約 張升
卷一百八十八列傳第八十五王惲 遜志 高嗚 王思廉荊玩恆 馬紹 閻復 王倚 高克恭 夾谷之奇 臧夢解 燕公楠 白恪 李衎 張伯淳
卷一百八十九列傳第八十六程鉅夫 袁桷
卷一百九十列傳第八十七趙孟頫(趙與薰 趙大訥) 葉李
卷一百九十一列傳第八十八王構 士熙 土點 魏初 劉敏中 宋道 焦養直 楊桓 尚野 師簡 李之紹 謝端 曹鑒
卷一百九十二列傳第八十九安藏 迦魯納答思 大乘都 唐仁祖 潔實彌爾 兀玉篤實 脫烈海牙 燕只不花 忙兀的斤 普顏
卷一百九十三列傳第九十趙天麟 鄭介夫
卷一百九十四列傳第九十一陸耉 李拱辰 潘澤 李廷 王道 郭郁 任仁發 苗好謙 韓沖中
卷一百九十五列傳第九十二 陳思濟 梁貞 申屠致遠 雷膺 徐毅 滕安上 蕭泰登 張完 權秉忠王興祖 黃肯播
卷一百九十六列傳第九十三李元禮 趙璧 秦起宗 席郁 韓國昌 元善 董納 趙師魯 於欽 宋翼 楊按札爾不花 楊煥 胡彝
卷一百九十七列傳第九十四和禮霍孫 完澤 阿魯渾薩里 岳柱 徹里 禿忽魯
卷一百九十八列傳第九十五哈剌哈孫 不忽木 回回 巙巙
卷一百九十九列傳第九十六鐵哥 乞台普濟 也克吉兒 斡羅斯 博羅不花 慶童 愛薛 曲樞 伯都 伯帖木兒 脫虎脫 三寶奴 察罕
卷二百列傳第九十七阿沙不花 亦納脫脫(鐵木兒塔識 達識 帖睦邇 伯撒里)
卷二百一列傳第九十八李孟 敬儼 郭貫 劉正 王毅 高昉
卷二百二列傳第九十九張孔孫 張養浩 曹伯啟 王壽 謝讓 吳元珪 暢師文 曹元用
卷二百三列傳第一百王利用 劉事義 郭明德 馬煦 韓若愚 尉遲德誠 劉德溫 吳鼎 劉潤 陳端 卜天璋 王艮 吳恭祖 宋崇祿
卷二百四列傳第一百一旭邁傑 倒剌沙
卷二百五列傳第一百二阿禮海涯 脫因納 和尚 剌剌拔都兒 教化者燕不花 萬家驢 闍里帖木兒 兀魯思
卷二百六列傳第一百三元善明 鄧文原 虞集 槃 揭傒斯(汯) 黃溍 歐陽玄
卷二百七列傳第一百四 梁德珪 張思明 陳顥 傅岩起 王士宏
卷二百八列傳第一百五張起岩 許有壬 宋本(褧) 王結 仇浚 王思誠
卷二百九列傳第一百六脫脫(修撰《宋史》《遼史》《金史》) (合剌章)
卷二百一十列傳第一百七徹里帖木兒 別兒怯不花 定住 太不花 劉哈剌不花 老的沙
卷二百十一列傳第一百八貢奎 師泰 王守誠 李好文 孛術 魯翀 遠 蘇天爵 吳直方 萊 楊瑀 逯魯曾 曾福仲 劉聞 張翥 周伯琦 孔克堅
卷二百十二列傳第一百九王克敬 崔敬 韓鏞 蓋苗 歸暘 徐奭
卷二百十三列傳第一百一十呂思誠 武祺 成遵 賈魯
卷二百十四列傳第一百十一 奕赫抵雅爾丁 野訥 回回 瞻思 自當 篤列圖 完者都 達里麻識里醜的
卷二百十五列傳第一百十一月魯帖木兒 卜顏帖木兒 道童 達里麻 識理 也速
卷二百十六列傳第一百十二李士贍 張楨 陳祖仁
卷二百十七列傳第一百十三李黼 韓準 泰不華 樊執敬 汪澤民 福壽 賀方 褚褚不華 普化帖木兒劉鶚
卷二百十八列傳第一百十四 董摶霄 余闕
卷二百十九列傳第一百十五星吉 石抹宜孫 邁里古思 蘇友龍 也兒吉尼 陳有定
卷二百二十列傳第一百十六察罕帖木兒 擴廓帖木兒(即王保保) 李思齊 老保 魏 賽因不花 關關 關保 劉則禮
卷二百二十一列傳第一百十七信苴日 楊漢英 宋阿重 楊完者 曾華
卷二百二十二列傳第一百十八李璮 王文統
卷二百二十三列傳第一百十九阿合馬 盧世榮 桑哥 要束木
卷二百二十四列傳第一百二十鐵木迭兒 鐵失 伯顏 哈麻 雪雪
卷二百二十五列傳第一百二十一韓林兒 張士誠
卷二百二十六列傳第一百二十二徐壽輝 陳友諒明玉珍
卷二百二十七列傳第一百二十三方國珍 何真 邵宗愈 李質 陳均義 陳舜隆 陳良玉 歐普祥 鄧克明 熊天瑞 王宣信
卷二百二十八列傳第一百二十五帖木兒
卷二百二十九列傳第一百二十五 循吏 劉義 謝天吉 趙振玉 黃順翁 倉振 曾沖子 張耕 葛榮 齊克中趙志 閻從 王琚仁 杜處願 劉濟 周惠 李英 許維楨 王德亮 田滋 王安貞 邢裕 秉仁 徐泰亨 陳春 耶律伯堅 陳楚仙 劉輝 柯謙 九思 王肖翁 盧克治 趙良輔 陳炎酉 於宏毅 孫天正 燕立帖木兒 諳都剌楊景行 乾文傳 林興祖 觀音奴 周自強 白景亮 夏日孜 聶以道 盧琦王大中 野仙不華 鄒伯顏 劉秉直 許義夫 郭思恭 合剌不花 羅文煥 李惟閏 葉森 孔濤 林泉生 繆思恭。
卷二百三十列傳第一百二十六 忠義一 攸哈剌拔都 任志 劉天孚 闞文興 張桓 蕭景茂 侯彥直布景龍毛鐸 祝興可 樊復 張懷德 刁代 李純 董文彥 韓心淵 周宏 李齊 周喜同 塔不台 韓因 卞琛 小十 李仲亨 喬彝 張岩起 吳德新 王佐 顏瑜 王士元 楊朴 孫撝 石普 盛昭 楊乘 納速剌丁 寶童 海魯丁 西山驢胡善
卷二百三十一列傳第一百二十七 忠義二 鄭玉 金普庵撒里 哈海赤 王榮忠 周鏜 謝一魯 聶炳 明安達爾劉阱孫 燾孫 碩興孫 俞述祖 桂完澤 金德 醜閭 馮三 孛羅帖木兒 馬哈失力 彭庭堅 王伯顏 相楨 陳陽盈 劉浚 健 朵里不花 達蘭不花 哈乞 陳君用 卜理牙敦 上都 潮海 民安圖 黃紹 黃雲 胡斗元 魏中立 於大本 章善
卷二百三十二列傳第一百二十八 忠義三 王翕 朵兒直班 高文鼎 解子元 羅啟南 姜天 恇 錢鶴皋 梁曾甫 孔昺 鄧可賢 張恆 張友明 周仁 陳元善 雷燦 葉景仁 雋李鉉 馬哈麻 羅良 陳端孫 張進九 趙觀光潘 伯修 周誠德 劉公寬 王銓 劉良 劉溶 楊椿 李棠卿 鄒世聞 劉受二 陳謙 訓 李清七 清八林夢正 夏璿 普元理 湯自願 汪伯正 江日新 陳擇 許晉 劉元謨 楊居仁 脫脫 張升 舒泰 張遠 陳無吝 黃復圭 黃翊 楊本岩 彭繼凱 蕭同善 陳新 馮文舉 郭景杞 尚景仁 束良曾 劉以忠 神保 邢飛翰 張仲仁 張名德 齊郁 鄧祖勝 張士謙 吳訥 陶起祖 驢兒達德 柏帖木兒 迭里彌實 獲步獨丁
卷二百三十三列傳第一百二十九 忠義四 伯顏 朱春 谷廷珪 買住 張鳳儀 儀 子萬里 熊義山 羅邦佐 曹彥可 陳道夫 梅實 呂復 堵簡 囊果歹 完者都 趙資 周冕 劉公禮 羅輝 王成 游宏道 木薛飛 羅武德 王英 普顏不花 申榮 閔本 拜住 趙宏毅 恭 張正蒙 徐猱頭 堇哻 鄧烈 朴賽因不花 張庸 段楨郭庸 丁好禮 朱公選 孫德謙 葉蘭 孫昶 伯顏子中 王翰 蔡子英 狄琮 夏侯尚元
卷二百三十四列傳第一百三十一儒林一 趙復 硯彌堅 金履祥 衛益富 張盨 胡炳文 程直方許謙 張樞 呂洙 薛玄 馬道貫 呂溥 陳庾 潘迪 牟應龍 熊朋來 車若綰 徐之綱 胡一桂 戴良齊 熊禾 馬端臨 胡三省 俞琰 李簡 劉德淵薛元 宰沂 何中 董朴 榮肇 蕭■〈奭斗〉 韓擇 侯均
卷二百三十五列傳第一百三十二 儒林二 黃超然 陳應潤 王野翁 謝仲直 錢義方 丁易東 陶元乾 王申子任士林 趙采 徐之祥 魏新之 吳霞舉 邱富國 鄭儀孫 董真卿 張理 程龍 程煥 吳迂 雷光霆 陳深 吳鄹 劉整 陳宏 史蒙卿 周鼎 楊璲 夏泰亨 劉瑾 王天與 王充耘 黃景昌 俞皋 魯震 熊復 毛應龍烏沖 黃澤 安熙 焦悅 同恕 第五居仁 敖繼公 邱葵 孟文龍 秦玉 吳師道 王餘慶 陳普 韓性 熊良輔 陳櫟 保八 曹元博 吳儀 武恪
卷二百三十六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儒林三 劉莊孫 劉彭壽 林起宗 戚崇增 程端禮 端學 倪淵 陳澔 師凱 劉友益 馮翼翁 彭絲 宇文公諒 史季敷 趙有桂 聞人夢吉 陳剛 陳樵 牟楷 程時登 程復心 史伯璿 詹道傳 黃景星 曾貫 周仁榮 仔肩 孟夢 恂 鐘律 黃清老 單庚金 俞漢 朱公遷 朱隱老 劉霖 陳謨 周聞孫 邵光祖 俞燮元 趙汸 江克寬
卷二百三十七列傳第一百三十四 文苑上 楊奐 員擇 陸文圭 梁益 劉辰翁 黃圭 羅志仁周 密 盧摯戴表元 陳孚 馮子振 洪希文 龔璛 宋無 白珽 劉應龜 元淮 袁易泰 鮮于樞 鄭滁孫 陶孫 姚應鳳 謝暉 吾邱衍 仇遠 楊載 楊剛中李桓劉詵 龍仁夫劉岳申 陳旅 程文 陳繹曾 李泂 王景賢 范槨 柳貫李孝光 朱文霆 周馳 朱德潤 顧輝 馬瑩 黃叔英 吳福孫 胡渭 李存
卷二百三十八列傳第一百三十五 文苑下 薩都剌 周權 陳泰 黃許 楊士弘 萬白 辛敬 周貞 鄭大同 史公廷 傅若金 李康 乃賢 黃玠 何失 程以臨 王逢 蒲道源 岑安卿 謝宗可 鄭元佑 胡天游 周霆震 吳定翁 孫轍 郭鈺 舒頔 李祁 王禮 戴良 吳海 王冕 錢惟善 張昱 陶宗儀 顧德輝 郭翼 楊維楨 張憲張雨 丁鶴年 倪瓚 黃公望 吳鎮 王蒙
卷二百三十九列傳第一百三十六 篤行上 田喜繆倫 祖浩然 徐師顏 陳鬥龍 胡景清 顏應佑 趙應祥 周古象 王閏 郭道卿 佐卿 廷煒 蕭道壽 郭狗狗 張閏 苪世通丁煦 周存義 田改住 寧豬狗 李家奴等 樊淵 賴祿孫 劉德泉 朱顯 吳思達 朱汝諧 郭回 孔全 張子夔等 楊一 張本 張慶 元善 卻祥 趙毓 胡光遠 龐遵 陳韶孫 李忠 吳國寶 李茂 羊仁 黃覺經 章卿孫 俞全 李鵬飛 徹徹 王初應 施合德 石明三 鄭文嗣 太和欽 王薦 郭全 劉德 馬押忽 楊皞 丁文忠 邵敬祖 李彥忠 郭成 扈鐸 孫秀實 李子敬宗杞 趙榮 吳道直 余丙 徐鈺 尹莘 孫希賢 卜勝榮 劉廷讓 劉通 黃鎰 丁祥一 張旺舅 張思孝 杜佑 長壽 梁外僧等 孫瑾 吳希曾 長恭訾汝道 趙一德
卷二百四十列傳第一百三十七 篤行下 姚仲實 夏永慶 黃一清 祝大昌 葉以清 秦玉 王庸 黃贇 劉琦 劉源 陸思孝 姜兼 胡伴侶 王士宏 何從義 哈都赤 高必達 曾德 王思聰 黃道賢 史彥斌 張紹祖 李明德 張緝 魏敬益 湯霖 孫抑石永 王克已 劉思敬 呂祐 周樂 唐轂(轅)
卷二百四十一列傳第一百三十八 隱逸 張特立 鄭思肖 謝翱 吳思齊 方鳳 唐鈺 林景熙 王炎午 張宏毅龔開 汪元量 孫潼發 趙友欽 陸釗 張慶之 王義端 王昌世 杜瑛 杜本 王鑑
卷二百四十二列傳一百三十九 方技 田忠良 靳德進 李俊民 張康 廖應淮(傅立、周仲高) 李國同 李杲(羅天益、竇行沖) 朱震亨(王履) 劉岳 阿尼哥(劉元) 朱玉 李時
卷二百四十三列傳第一百四十 釋老 八思巴 膽巴 必蘭納識里 丘處機 馬鈺 譚處端 劉處元 王處一 郝大通 孫不二 康泰真 祁志誠 張宗演 張留孫 吳全節 酈希誠 張清志 蕭輔道 李居壽 莫起炎
卷二百四十四列傳第一百四十一 列女上 周術忽妻崔氏 李伯通妻周氏 郭三妻楊氏 劉平妻胡氏 王氏女 楊居寬繼室馬氏 程鵬飛妻某氏 沈氏 載復古妻 賈瓊妻韓氏 徐君寶妻某氏 臨海民婦王氏 武用妻蘇氏 江文鑄妻范氏 柳氏 譚節婦 劉仝祖妻林氏 霍氏二婦尹氏楊氏 袁天裕妻焦氏任氏 田氏 梁氏 王妙璘 周氏 謝天與妻鄧氏陳存信妻程氏等 只魯花真 宋仲榮妻梁氏等 王德政妻郭氏 郎氏 東平鄭氏 大寧杜氏 安西楊氏 秦氏二女 孫氏女 許氏女 張氏女 張興祖妻周氏趙孝婦 霍榮妻段氏 吳氏等 朱虎妻茅氏 俞新之妻聞氏 李五妻劉氏 馬英 趙氏女 馮氏 李君進妻王氏 移剌氏等 朱淑信 葛妙真 畏氏三女 王氏 王義妻盧氏等 張義婦 鄭伯文妻丁氏 葛孝女 趙美妻王氏 李冬兒 李氏 脫脫尼 李世安妻王氏 趙彬妻朱氏 安哥 貴哥 台叔齡妻劉氏 李智貞蔡三玉 黃伯英妻雍氏 唐斗輔妻文氏 王氏 金孝女 陳道安妻徐氏 韓良可妻寇氏等 馬氏 焦三妻易氏 張氏 季富妻黃氏 崑山孝節婦
卷二百四十五列傳第一百四十二 列女中 白氏 胡孝女 任仲文妻林氏 寧居斌妻獨吉氏 韓筠妻劉氏 傅賀妻陳氏 劉似之妻徐氏 張氏女 高氏 李景文妻徐氏 秦閏夫妻柴氏 鄭琪妻羅氏陳淑真 左幼白妻龍氏 焦士廉妻王氏 杜氏 蕭氏 柯節婦 月娥丁氏 鍾節婦 劉冀之 義烈女朵那 韓氏女 胡妙端 梁王女阿■〈礻蓋〉公主 女僧奴 脫脫懷氏 辛瑜妻傅氏 史五妻徐氏 張春兒 秦筆妻 吳妙寧 孔胥妻周氏 張貞 吳良正 賈善妻宋新 何婦賀氏 費元璓 楊節婦吳氏 陸燾婦趙氏 徐謝氏 李氏 黃元圭妻俞氏 謝氏 趙氏 林克成妻陳氏 劉公翼妻蕭氏
卷二百四十六列傳第一百四十三 列女下 姚氏 方寧妻管勝娘 衣氏 曹德妻侯氏等 王琰妻潘氏 蔣氏 田氏 鄭氏 楊輝妻張氏 湯琦 俞士淵妻童氏 惠士玄妻王氏 費隱妻王氏 周婦毛氏 丁尚賢妻李氏 李順兒 吳守正妻禹氏 黃仲起妻朱氏 馮氏 蔡氏 也先忽都 呂彥能妻 利氏 王氏 袁氏孤女 徐允讓妻潘氏 王琪妻蔡氏 趙洙妻許氏 張正蒙妻韓氏 季銳妻何氏 劉氏二女 鄭奴 於同祖妻曹氏 季氏 李仲義妻劉氏 李弘益妻申氏 安氏 周如砥女 狄恆妻徐氏 李馬兒妻袁氏 王士明妻李氏 邵琪妻華氏 陶宗嬡 宗婉 王淑 高麗氏 張訥妻劉氏 張思孝妻華氏 觀音奴妻卜顏的斤 張棟妻王氏 安志道妻劉氏 宋謙妻趙氏溫氏等 齊關妻劉氏 王宗仁妻宋氏 王履謙妻齊氏 蕭氏 呂氏 王時妻安氏 李氏 徐猱頭妻岳氏 程徐妻金氏 孛術遠妻雷氏 武管嬰 王子溫諸氏 蒲氏 趙氏等 李哥
卷二百四十七列傳第一百四十四 宦者 李邦寧 張仲翥 野先帖木兒 趙伯顏不花 朴不花
卷二百四十八列傳第一百四十五 雲南湖廣四川等處蠻夷 雲南溪洞諸蠻 大理金齒蠻 羅羅斯 車裡 烏撒烏蒙東川芒部 祿餘八番順元諸蠻 田萬頃 宋隆濟 廣西上下江諸蠻 黃聖許 岑毅 海北海南諸蠻 四川溪洞諸蠻
卷二百四十九列傳第一百四十六 外國一 高麗
卷二百五十列傳第一百四十七 外國二 日本
卷二百五十一列傳第一百四十八 外國三 安南
卷二百五十二列傳第一百四十九 外國四緬 暹羅 八百媳婦
卷二百五十三列傳第一百五十 外國五占城 爪哇 流求 島夷諸國
卷二百五十四列傳第一百五十一 外國六 西域上(即花剌子模,阿拉哀丁謨罕默德即阿拉烏丁·摩訶末蘇丹,札剌勒丁即扎蘭丁札蘭丁·明布爾努)
卷二百五十五列傳第一百五十二 外國七 西域下(角兒只羅馬小阿昧尼亞阿特而佩占克兒漫海拉脫土耳基印度)
卷二百五十六列傳第一百五十三 外國八木剌夷 報達 西里亞
卷二百五十七列傳第一百五十四 外國九 斡羅斯(欽察康里馬札兒波蘭)

創作背景

由於明代的《元史》編纂工作過於草率,錯誤百出,後代學者皆呼籲重修元史。柯劭忞以《元史》為底本,利用明清有關元史的研究,例如參考《元經世大典》殘本、《元典章》,又吸收了西方有關元史的研究成果,例如法國的《多桑蒙古史》、波斯人拉施特《蒙古全史》等書,參考《四庫全書》未收錄之秘籍及元碑拓本等,以三十年之功,重修新史。

修編歷程

柯劭忞利用明清時期有關元史研究的新成果。又吸收了西方有關元史的資料和書籍,如法國人多桑著的《蒙古史》等書,對元史進行系統的研究。在此基礎上,前後用了三十年時間,於1920年編撰成《新元史》。第二年,北洋軍閥政府總統徐世昌,下令把《新元史》列入正史,1922年刊行於世。這樣,原來中央政府承認的官修史書“二十四史”就成了“二十五史”。《新元史》成書以後,日本東京帝國大學因此書授予柯劭忞名譽文學博士學位。
新元史新元史
柯紹忞除《新元史》外,還著有《新元史考證》(北京大學鉛印版本)。據說《清史稿》中的《天文志》、《時歷志》、《儒林傳》、《文苑傳》、《疇人傳》等,都是由他來主纂的。此外他還著有《蓋喀圖傳補註》一冊,《譯史補》六卷(由北京大學出版),以及《蓼園詩鈔》五卷(由中華書局出版)。而尚未出版的有《十三經附札記》、《春秋穀梁傳注》、《爾雅注》、《後漢書注》、《文獻通考校注》、《蓼園文集》等。
中國當年在日本的留學生極多,而得到博士學位的極少。何況柯劭忞又沒有在日本留過學,只是清朝的翰林,曾到日本考察過學政。以這樣的資格獲得日本博士學位的,在近代史中,只有柯劭忞一人,其原因就是因為一部《新元史》。當年日本東京帝國大學有“博士論文審查會”。根據不同的論文,聘請不同的專家來審查。審查《新元史》的是當年東京帝大極負盛名的史學權威箭內亘博士,時任教授。工作極為仔細認真。有一天他的學生倉石武四郎教授去看他,見滿屋中攤的都是書,其師正在緊張查對資料。對他說:這部著作的價值可在博士之上;也可在博士之下,要把原書與舊“元史”不同之處,一一加以比較,查對核實評價之後才知道,所以這些工作是頗麻煩的(大意如此)。可以想見當年日本東京帝國大學審查《新元史》時態度之嚴謹。不過後來畢竟是通過了審查,獲得了學位。其後日本設“東方文化事業總委員會”,因柯劭忞為東京帝大文學博士,名重一時,因而聘之充任委員長。

史學價值

《新元史》以《元史》為底本,斟酌損益,重加編撰。這是近代篇幅巨大的一部斷代史。全書二百五十七卷,包括本紀二十六卷,表七卷,志七十卷,列傳一百五十四卷。《新元史》的體例基本沿襲舊史,但也有一些改動。如本紀前增加一篇《序紀》,記述成吉思汗以前的史事,這同《金史》的本紀之前增加一篇《世紀》相仿。又如,在本紀的最後增加了元順帝的兒子《昭宗紀》。 《新元史》的內容比《元史》充實,它補充了元世祖以前的蒙古史事。柯劭忞修《新元史》時,利用了《元朝秘史》和《元史譯文證補》。《元朝秘史》的底本叫作“忙豁侖紐察脫必赤顏”,忙豁侖是蒙古,紐察是秘密,脫必赤顏是總籍,合起來是《蒙古秘史》。原書是畏兀兒文,元仁宗時,由察罕譯成蒙古文,藏在宮裡,不讓外人看。明太祖時,譯成漢文,名之曰《元朝秘史》,清人錢大昕從《永樂大典》里把這部書的內容輯出來,這是我國保存的蒙古初期歷史的唯一史料。《元史譯文證補》是清朝人洪鈞根據波斯人拉施特的《蒙古》和伊兒汗國的《黃金史》編寫的。這樣一來,柯劭忞就有可能在《新元史》中補充《元史》對世祖以前事跡的疏略。《新元史》還補充了北元時期的一部分歷史,載述的截止時間延長到昭宗宣光八年(1378年)。
新元史新元史
《新元史》中增補了許多列傳,像元朝初年不肯降元的一些英雄志士,尤其是元末農民大起義中的領袖人物,如韓林兒徐壽輝張士誠陳友諒等,《新元史》都為他們一一列傳,詳述他們的事跡。對宋元之交在歷史上起過重要作用的人物,如夏貴,也增立了傳。夏貴是南宋大將,他以淮西三府、六州、三十六縣投降元軍,牽動宋軍全線潰敗。入元以後,他靠出賣民族利益換取參知政事等高官,但時間很短,僅三年就死了。《宋史》以他是降元的官,沒給他列傳;《元史》以他在元朝沒有事跡,也沒為他立傳。《新元史》考慮他在元宋戰爭中的重大作用,增補了《夏貴傳》。這個傳的增補,對向後世人進行民族氣節教育,也很有意義。此外,《新元史》對成吉思汗至蒙哥時期蒙古經營西域的內容、四大汗國盛衰興亡的情況等,記載得也比《元史》詳細。
《新元史》還糾正了《元史》的錯誤。《元史》中一人兩傳的不少,如速不台與雪不台本是一人,完者都與完者拔都是一人,石抹也先石抹阿辛是一個人,《元史》中都列有兩傳,《新元史》則糾正了這個錯誤。《元史》的列傳編排不合理,如元末人泰不華等人的列傳之後,又接上元初耶律楚材等人的列傳,《新元史》按照時代先後,做了合理的調整。
總之,《新元史》集明、清學者研究元史之大成,以一人之力成此巨著,功不可沒。此書最後至1920年完成,時任民國大總統的徐世昌明令將其列為官修正史之一,於1922年正式印刷面世。中外學術界對《新元史》也作了很高評價,認為此書集500多年各家研究之大成,補充了許多新內容,糾正了不少錯誤,“學識賅搏,精力絕倫”。此書為柯贏得了很高的學術聲譽,如日本東京帝國大學為此贈他文學博士學位。 近人李思純在《元史學》中說:“其書(指《新元史》)兼具全部改造與詳備博贍之二種長處。中國元史學之有柯劭忞,正如集百川之歸流以成大海,集眾土之積累以成高峰。”這話不免有些溢美。不過《新元史》的確是研究元代歷史的一部重要的、有價值的參考書。

不足之處

當然,《新元史》也存在一些不足。最大的缺點是沒有編寫《藝文志》,而且書中所引用的新資料,都沒有註明出處,以致後人研究元史時,使用它的史料深感不便。柯劭忞修的《新元史》仍脫不出歷代舊史的重修辦法,疊床架屋,卷帙浩繁;加之書首沒有《敘例》,讓人看不出他著書的義例。

作者簡介

柯劭忞(1848—1933)是清末民初的史學家,字鳳蓀、鳳笙,號蓼園,山東省膠州市大同村人。
清道光二十八年(公元1848年),柯劭忞生於書香門第,其父柯橫對史學、文學、音韻、文字等傳統學問多有見解,在詩歌創作方面也有所成就。其母李長霞在國學、詩作方面不讓鬚眉。
柯劭忞柯劭忞
柯劭忞自幼受家庭影響,勤奮好學,有一股痴迷精神。他讀書時精力集中,心不旁騖,一次他讀書時靠近爐火,袖子被點燃而毫不覺察,當父親發現書房傳出煙味,才得知是全神貫注於書本的兒子所為。為此父親常以“書呆”稱之,不無喜愛地勸導他。
柯劭忞16歲入縣學為生員,後應召入濟南尚志書院讀書,中途輟學。清同治九年(1870年)19歲時中鄉試舉人。之後,他廣交各省學吏,曾先後應聘於晉、粵、遼東等地書院擔任主講。清光緒十二年(1886年),會試中進士,遂入翰林院為庶吉士,不久任編修,開始從事學術研究和著述,為其岳丈吳汝綸訂正了《尚書故》4冊。
1901年,柯劭忞出任湖南省學政,任期4年。回京後,曾先後擔任國子監司業、貴胄學堂總教司和翰林院日講起居注官等職。1906年,受命赴日本考察教育,回國後出任貴州提學使。兩年後調回京城,在學部先後任丞參、度署右參議、京師大學堂經科監督。清宣統二年(1910年)清政府成立資政院,任議員。翌年10月,受資政院委派,出任山東宣慰使兼督辦山東團練大臣。不久被調回京城任典禮院學士,賜紫禁城騎馬,伴宣統皇帝溥儀讀書。
民國初年,為廢帝溥儀侍講,以前清遺老自居;北洋軍閥政府請他主持一些學術機構,他除接受主持纂修《清史稿》的職務外,其他都不肯承擔。他一生用了較多的時間研究元史,成就以此為最大。在學術上,柯劭忞有了施展才智的機會。民國三年(公元1914年)袁世凱開設清史館,循例組織學者編修前朝歷史。趙爾巽為館長,柯劭忞等為總纂。1928年趙爾巽辭世,柯劭忞代理清史館館長職務,同時兼任東方文化事業總委員會委員長。 柯劭忞參與編修《清史稿》十四年,負責總閱全稿,做了大量工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