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特徵
簡介
亞洲中部的
褶皺山系,絕大部分位於
阿富汗境內,為
印度河流域與中亞
內流河流域分界線。
阿姆河的分水嶺。長約1,600公里,寬約320公里。主脈分為三段。東段在
帕米爾南側,從卡蘭巴爾山口起,沿阿富汗—
巴基斯坦邊境到多拉山口止,為整個山系中最高的一段,有20多個海拔7,000米以上的高峰,其中
蒂里奇米爾峰海拔7,690米,為整個山脈的最高峰。中段從多拉山口到哈瓦克山口(3,548米),在阿富汗境內,稍低於東段,有幾個海拔6,000米以上的山峰。西段山脈逐漸降低。
主脈有二,一為
巴巴山,作東西走向,主峰沙赫富拉迪山海拔5,143米。另一支為哈扎拉加特山,主峰馬扎爾山海拔3,788米。興都庫什系中亞大
分水嶺之一,為從東向西橫貫亞洲大陸的浩茫
高山帶的組成部分。廣泛地界定,其是一長約800公里(500哩)、寬約241公里(150哩)的山系,從東北走向西南,將北面的
阿姆河(Aum Darya,古奧克
蘇斯河(Oxus River))河谷與南面的印度河河谷分開。興都庫什山脈在東面中國、
巴基斯坦和
阿富汗交界點附近直抵帕米爾山脈後走向西南,穿越巴基斯坦進入阿富汗境內,而在阿富汗西部逐漸化為低矮的山嶺。最高峰是
蒂里傑米爾山(Tirich Mir),崛起於巴基斯坦-阿富汗邊界,高達7,690公尺(25,230呎)。
在西元前1500年左右,來自中亞的
入侵者正是通過該山脈之重要山口將自己的印-歐語帶入南亞的。歷史上,這些山口具有巨大軍事意義,為諸如
馬其頓國王
亞歷山大大帝、蒙古人
成吉思汗和
帖木兒這樣的征服者及後兩者的後裔
蒙兀兒開國皇帝巴伯爾提供了前往印度北部平原的通道。在英國人統治印度期間,印度政府非常關注這些山口和通往南方的有關天險
開伯爾山口的安全。該山脈很少構成主要強國之間的疆界,但卻常常成為中間緩衝地帶。
地形
儘管科納爾(Konar)河與
吉爾吉特河河谷之間的卡蘭巴山口(Karambar Pass,高4,343 公尺(14,250呎))可視為邊界,該山脈之東部界限卻由於當地地形複雜而難以確定。由於其在阿富汗境內不再高竣且呈扇形散為較小的山脈,西部的界限也未確定。然而,地質學家們認為,該山脈西延至
伊朗邊界。
該山脈可畫分為3個主要部分︰東
興都庫什山脈,從東部的卡蘭巴山口向離蒂里傑米爾山不遠的多拉山口(Dorah Pass,高4554 米(14,940英尺))延伸;中興都庫什山脈,繼而延伸到
喀布爾西北的
希巴爾山口(Shebar Pass,高2,987米(9,800英尺));及西興都庫什山脈,亦名巴巴(Baba)山,高度逐漸下降至克爾穆(Kermu)山口。 東興都庫什地區的最東段在卡蘭巴山口與巴羅吉爾山口(Baroghil Pass; 高3,804米(12,480英尺))之間,山勢並不十分高峻,有些山往往呈圓穹狀。進而往西,主要山嶺陡然升高,一直到巴巴坦吉峰(Baba Tangi; 高6,513米(21,368英尺)),山勢變得嵯峨崎嶇,然後在約161公里(100哩)的範圍內集中了整個地區的最高山峰——約24座海拔超過7,010米(23,000呎)的高峰。北面為環繞阿富汗烏爾岡德峰(Urgand,高7,039米(23,094英尺))的首簇高峰,進而往南是薩拉格拉拉山(Saraghrara,高7,349米(24,111英尺))。
另一列雄偉的大山包括蘭加爾峰(Langar,高7,060 米(23,162英尺))、薩查爾峰(Shachaur,高7,116米(23,346英尺))、烏德雷姆祖姆峰(Udrem Zom,高7,125米(23,376英尺))與納迪爾沙峰(Nadir Shah Zhara,高7,125公尺(23,376英尺),走向
興都庫什山脈的3座巨大山峰
諾沙克峰(Noshaq,高7,485米(24,557英尺))、伊斯托羅納爾峰(Istoro Nal,高7,389米(24,242英尺))和
蒂里傑米爾峰。興都庫什山脈的多數主要冰川——其中有科特加茲(Kotgaz)、尼羅吉(Niroghi)、阿特拉克(Atrak)和蒂里傑——在這一帶的山谷之中。 多拉山口到
希巴爾山口之間的興都庫什山脈中段,將阿富汗北部的
巴達赫尚(Badakhshan)與南部
喀布爾(Kabul)河上游左近的努里斯坦(Nurestan)和庫希斯坦(Kuhestan,科希斯坦(Kohistan)這些傳統地區分隔開來。從一些有利位置看,這一地區高峰集中,造成一個連綿的山峰構成的地平線景觀,這一現象被稱為「高峰平原」。最高峰比東部的高峰要低一些,包括科-依-班達科爾峰(Koh-i-Bandakor,高6,843米(22,451英尺))、科-依-蒙迪峰(Koh-i-Mondi,高6,248米(20,498英尺))和米爾薩米爾峰(Mir Samir,高6,059米(19,878英尺))。
西部地區的山脈呈扇形緩緩向
阿富汗靠近伊朗邊界的
赫拉特(Herat)城散開,降低為較為次要的
丘陵。這一地區的交通較發達,因為諸如
希巴爾山口(2,987米(9,800英尺))一類的山口早已道路縱橫交錯。
開伯爾山口曾為重要戰略通道,因為其不經
興都庫什山脈,而是穿越斯平加爾(SpinGhar),從而為
喀布爾河谷和
旁遮普平原之間提供了一條較為暢通的路線;這一山口在被北面一個更易通過的山口取代後就失去其原有的重要性。
水系
東興都庫什山脈像是由兩條平行的鏈條組成的,北面較低的一條具分水嶺的作用,南面較高的一條擁有主要山峰。水系在北側較為簡單,但在南側卻極為複雜,河谷沿兩個相對方向——東北至西南及大體由東往西——延伸。大多數河流,如潘傑謝爾(Panjsher)河、阿林加爾(Alingar)河、科納爾河與潘傑科拉(Panjkora)河,沿東北至西南方向流動,但在它們匯入
喀布爾河後,卻被猝然轉向沿東西軸線流動。雅爾空(Yarkhun)河與吉札爾(Ghizar)河河谷也取同一東西方向。然而,
印度河在迂迴降至低緩平原過程中,卻在兩個不同方向之間來回搖擺。科納爾河夏季最高徑流量可為冬季最低量的60倍。
氣候
由於該山脈將亞洲的一個主要
氣候帶與另一主要氣候帶分隔開來,這一山脈的氣候顯示出巨大的差異。斯瓦特科希斯坦(Swat Kohistan)山實際上是在帶雨的季風區內,東興都庫什山脈的大部,以及興都拉傑,聳立在亞洲
季風區的最西邊界。然而,中興都庫什山脈和西興都庫什山脈卻與地中海氣候帶交界。於是,從東南向西北及西面,氣候從夏季(7~9月)多雨或多雪與冬季乾燥轉變為夏季炎熱乾燥與冬季(12~5月初)寒冷多雨或多雪。在這些相對氣候間還有差異發生,常常形成當地的鮮明對比。
植物
東興都庫什山脈和中興都庫什山脈冬季降雪豐富,夏季由於季風而間歇降雨,因而森林覆 蓋許多南坡。在巴基斯坦的
吉爾吉特縣和
吉德拉爾(Chitral)縣最北部的山中,低坡降水量稀少;所以森林植被限於偶見的檜和
樺木。大片的雪松和
青松覆蓋著
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境內
興都庫什山脈東部和中部的支脈。在西興都庫什山脈,森林幾乎絕跡,以人工種植的楊、柳和俄羅斯
橄欖樹一類缺乏價值的樹木為主。其他在可以灌溉的山區沃洲種植的樹木包括法國
梧桐及
桑樹、棗與
胡桃一類具有經濟價值的樹種。草甸斷斷續續,取決於向陽還是背陰,在積雪的山坡上可見到有價值的牧場;這些牧場在夏季偶有當地或季節性遷移放牧人口耕耘。斯瓦特縣和迪爾(Dir)縣的河谷以及
吉德拉爾的部分地方適於種稻。
動物
在整個山脈都找得到適應性強的野生動物物種。西伯利亞高地山羊和
捻角山羊這兩種
野山羊越過高岩,而馬可·波羅綿羊和東方盤羊(另一種野綿羊)偶見於高地草原。
黑熊和
棕熊依然存在偏僻的山谷,而吉德拉爾
野生動物保護區是珍稀的
雪豹的一個領地。山脈豐富的鳥類包括禿鷲和雕。北坡的河流中有著豐富的褐鱒。 人類的掠奪已使整個
興都庫什山脈野生動物的種類和分布減少,儘管在無人區創建野生動物保護區的努力已獲得肯定。高地山羊在祭禮中的重要性,從異教徒和穆斯林的宗教場所高地
山羊角陳列中可顯而易見。這一祭禮的遺蹟依然存在於畜牧業中,按照風俗,只有男性才可以給山羊擠奶。
歷史政治
山地有不少海拔較高的山口,如陶拉山口 坐落在阿富汗興都庫什山深處的
巴米揚是古絲綢之路上繁忙的驛站。公元三、四世紀,佛教盛傳,山壁上逐漸修建起來的6000多座大小土窟就成為來往旅客和朝拜者的臨時住所。2001年秋,
阿富汗“塔利班”武裝分子炸毀了
巴米揚大佛。如今,在“
塔利班”政權垮台後的一年裡,當時為躲避“塔利班”分子的炮火和屠殺而逃入
深山的阿富汗人漸漸回到故地。由於房屋被毀,不少世代居住在巴米揚城鎮的人,不得不穴居在巴米揚大佛腳下的山洞中,過著艱難困苦的生活。
交通
一說到阿富汗,人們眼裡就充滿了
CNN,FOX,
NBC,‘時代’,‘新聞’上面那些貧瘠荒涼的山脈,黑污污乾瘦瘦,滿眼驚恐仇恨的人群,那些包著大頭巾穿長衫端沖槍的‘恐怖分子’。一個國家的光榮就敗在了這些FOX類的白人‘記者’手裡。
其實,這是一個歷史非常悠久的國家,曾經是歐亞大陸的重要通道,控制歐亞大陸的樞紐,咱們古老的
絲綢之路也是從這裡往西,到波斯,到土耳其,到
地中海,到歐洲。把那些美麗的中國絲綢瓷器香料工藝品傳過去的罷。因為其重要,就成了兵家必爭之地,也就戰事多多,引得來民風強悍。長長的
興都庫什山脈從東北向西南,將這個國家一分為兩半,土地貧瘠卻埋藏了多多的地下寶藏,地上只長草,地下卻長金子,象大多數中亞國家一樣,‘芝麻開門,財源滾滾’。本來想說說英國人和俄國人是怎么瓜分這個國家的,或者乾脆說說英國人在這個地區的造孽史,不過,看在古老的興都庫什山脈的面上,先從公元前330年說起罷。再久遠的,比如恐龍和猿猴時代,就說不出來了。
民族
阿富汗大約也算得上一個‘移民國家’,最早的土著已無從考察。現在的
阿富汗民族,
普什圖人占40%,
塔吉克族占30%,其它的還有
烏茲別克,土庫曼,俾路支等等民族。據伊朗人阿麥德說,
塔吉克,
烏茲別克人其實原來是伊朗人,他們從伊朗分出去,大概也是不久以前的歷史,直到本世紀初,那裡的老百姓也仍然在說伊朗話,寫伊朗文。至於
普什圖族,那倒是一個古老的民族,有人說,他們可能是古代
大月氏人的後代,那是古代印歐人在東方的一個分支。還有人從普什圖人高大的身材和
古希臘雕塑一樣的面貌,推測他們是
馬其頓王菲力普的兒子,希臘
亞歷山大大帝在興都庫什山東西面留下的後裔。這一點還真有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