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12年工作回顧
過去一年,是我市建設生態文明、推動科學發展取得新成就的重要一年。在市委的正確領導和市人大、市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市政府緊緊依靠全市人民,務實有為,紮實工作,較好完成了年度主要任務,開創了共建美麗城市、共享美好生活的新局面。
一年來,我們致力於多措並舉穩增長,積極應對經濟低迷、外需疲弱的困境,促進了經濟平穩運行。預計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504.1億元,比上年增長7%;人均生產總值9.5萬元,約合1.5萬美元,增長6.1%。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62.6億元,增長13.4%。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980元,增長14.8%。農村居民年人均純收入13400元,增長13%。全市本外幣存貸款餘額分別為3449.7億元和1920.3億元,增長15.8%和17.2%。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644.8億元,增長6.3%。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787.6億元,增長23.6%,增速居全省前列。預計實際利用外資14.5億美元、內資188億元,分別增長8.2%和37.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35.2億元,增長12.7%。外貿進出口總額456.7億美元,降幅由谷底的-14.2%收窄至-11.6%。
一年來,我們致力於加快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完善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確立了交通樞紐的地位。廣珠鐵路、廣珠城際軌道全線貫通運營,圓了珠海百年“鐵路夢”,標誌著我市海陸空立體交通新格局已經形成。港珠澳大橋人工島成型、主橋橋樑段和珠海連線線項目開工。高欄港高速、機場高速、珠海大道、明珠路等一批道路建、改工程竣工。珠海機場年旅客吞吐量突破200萬人次。高欄港10萬噸級主航道、3個10-15萬噸級泊位等一批港口基礎設施建成投產,全港吞吐能力達1.18億噸。拱北口岸改擴建工程基本完工,啟用後通關能力增加兩倍多。
一年來,我們致力於構建“三高一特”現代產業體系,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產業整體素質有了新提高。海洋工程裝備製造、通用航空等新興產業發展壯大,預計先進制造業、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分別提升至45%和24%。高欄港經濟區升級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海洋工程裝備製造基地成為省級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中海油系列項目加快建設,華潤聚酯、珠江鋼管一期和神華煤炭儲運中心等項目建成投產,三一海洋重工產業園、中國北車珠海製造基地、銀通新能源汽車等項目開工,瓦錫蘭玉柴船用中速機、惠普智慧城市等項目落戶。珠海航空產業園成為全國首個“國家通用航空固定運營基地發展示範區”,建成通用航空飛行服務站,中航通飛西銳飛機總裝生產線投產,首架珠海製造公務機“領航150”樣機下線。
現代商務、會展、旅遊等產業加快發展,第三產業投資增長24%,預計現代服務業增加值比重提升至56%。第九屆航展的規模、簽約額均創歷史新高,專業性、品牌效應提升。十字門會展商務組團建築單體陸續封頂。長隆國際海洋度假區完成投資90億元,海泉灣二期開工。保稅區進口酒類交易中心和跨境工業區進口街建成運營。外經貿轉型發展,一般貿易進出口占比提升至41.8%,委託設計和自主品牌混合生產方式出口所占比重上升10個百分點,加工貿易內銷額增長9.2%。海洋經濟和生態農業持續發展,海洋產業總產值增長13.6%,斗門生態農業園掛牌運作。民營經濟穩步發展,民營工業增加值增長15%。“三清”工作深入推進,清理土地11932宗、政策1357項、項目1999個。節能減排成效明顯,單位GDP能耗繼續居全省第三低位。創新驅動能力增強,全市科技支出占財政支出的4.2%,發明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增長59%和70%。高層次、高技能和創新型人才隊伍壯大,橫琴獲批“全國人才管理改革試驗區”,麗珠集團蛋白質藥物研究開發及產業化團隊入選廣東省第三批引進創新科研團隊,一批高技能人才入戶珠海。
一年來,我們致力於推動橫琴加速崛起,打造現代服務經濟發展集聚區和深化粵港澳合作新載體,新區開發取得了重大進展。環島東路等多條島內主幹道建成通車,橫琴二橋動工,廣珠城軌延長線項目、金海大橋加緊推進,水電氣等市政配套設施建成使用,橫琴新家園首期工程完工。《橫琴產業發展指導目錄》通過國家發改委初審,總投資超過1750億元的41個重點高端產業項目加快建設。橫琴金融服務產業基地一期投入使用,引進金融類機構和企業100多家。珠港澳更緊密合作開發橫琴工作取得實效,橫琴島澳門大學新校區主體工程基本建成,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等項目紮實推進。《珠海經濟特區橫琴新區條例》、《珠海經濟特區橫琴新區商事登記管理辦法》、《海關總署關於支持橫琴新區開放開發的意見》、省政府《關於加快橫琴開發建設的若干意見》等法規政策陸續實施,產業優惠目錄和文化創意先行先試政策等正抓緊報批。
一年來,我們致力於最佳化提升宜居環境,建設美麗城市,城鄉區域發展更趨協調。大力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和全國生態文明示範市,新一輪全國城市文明程度指數測評成績顯著提高,通過國家環保模範城覆核,連續十三年獲評省環境保護責任考核優秀,香洲區建成“國家生態區”。新建(改造)各類公園29個、生態景觀林帶57公里、綠道90公里,治理閒置和違法用地6784畝,拆除違法建築33萬平方米。綠色交通加快發展,新投放新能源公車400輛,建成公共腳踏車租賃系統首期195個租賃點,啟動中心城區1號線有軌電車試點項目。智慧城市建設取得成效,網際網路普及率、家庭寬頻普及率和無線寬頻網路覆蓋率均超過78%,居全省前列。城市組團綜合功能增強,市政府投資的40%投向西部地區等新開發區域,落實了西部中心城區首期項目投資主體,實施東部主城區拆建類城市更新項目44個。幸福村居創建全面啟動,斗門區北部四小聯圍海堤加固達標工程等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取得新進展。珠中江區域合作33個項目深入實施,“雙轉移”、扶貧開發“雙到”、對口涼山州東西扶貧協作等年度幫扶任務全面完成。
一年來,我們致力於增進民生福祉,全面加強社會建設,共享美好生活取得了新成果。全市財政九項民生支出122.2億元,增長34.7%,占公共財政預算支出的59.5%。就業形勢穩定,城鎮登記失業率為2.3%,城鎮新增就業人數43815人。社會保險工作加強,全市參保總人次達484萬,全市企業退休人員月平均養老金提高至2291元、增幅為21%,居民醫保住院費用基金平均支付比例達到75%、支付限額提高到20萬元,保障水平居全國前列。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加快建設,全市居家養老服務對象發展至600餘人,機構養老床位總數增加到2200張。低收入民眾生活保障加強,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調至400元和350元,增長25%和14.3%。保障性住房建設有新進展,新開工建設保障性住房、棚戶區改造住房近3000套(戶),竣工3300套(戶),發放住房補貼316.9萬元。新增積分入戶的優秀異地務工人員2800名。“校安工程”三年規劃加固任務全面完成,建成文園中學新校區和11所鎮中心幼稚園,新增學位8000多個,14840名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新入讀義務教育公辦學校。醫療基礎設施加快完善,推進醫療就診“一卡通”項目,探索第三方評價、醫療責任險等緩解醫患矛盾新機制,醫療衛生服務水平有新提高。投入1.5億元加快推進“一院三館”項目建設和鎮(街)、村(居)文化設施全覆蓋工程,定時免費開放市體育中心場館和圓明新園等公共文體設施。人口均衡型社會示範市加快建設,人口計生工作保持全國領先水平,人口自然增長率為9.2‰。國防和民兵預備役建設加強,榮獲全國雙擁模範城“七連冠”。平安珠海建設深入推進,安全生產、食品藥品和農產品安全監管及“三打兩建”、應急管理、防災減災、外事僑務、民族宗教、婦女兒童等工作紮實有效,社會保持和諧穩定,各項社會事業全面發展。
一年來,我們致力於全面深化改革和最佳化政府服務,創新科學發展體制機制,增強了經濟社會發展的動力和活力。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最佳化,81%的經營性資產實現了產權多元化,市管企業通過發行企業債等方式融資294.6億元。珠海農信聯社改制為珠海農商銀行,營業稅改徵增值稅試點啟動,中小企業區域集優債發行等金融創新工作加快落實。省下達的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目標任務基本完成。社會組織登記管理改革深化,新登記社會組織132家,增加11.5%。社會組織承接政府轉移職能50項,確定政府購買服務五大類283項。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隊伍建設加強,新增持證社工166人。社區“六個一”服務平台建設試點工作穩步推進。“兩建”綜合試點工作加快實施,出台《珠海經濟特區商事登記條例》,率先在全國進行商事登記制度改革,率先在全省開通“12345”市民服務熱線。啟動第五輪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進一步簡政放權。落實政府部門白皮書制度,2012年《政府工作報告》各項任務完成率達98.3%。全面開展國家級行政服務標準化試點工作,建立124個鎮(街)便民服務中心和村(居)代辦點。發展電子政務,網上辦事大廳加快建設,市、區98個部門、1267個事項完成網上註冊。堅持科學、民主、依法決策,自覺接受人大、政協和社會監督,提請市人大常委會審議地方性法規5件,制定修改政府規章9件。辦理人大議案3件、代表建議181件、政協提案352件,解決了一批人民民眾關注的問題。加強反腐倡廉和公務員隊伍建設,機關作風和行政效能進一步改善。
各位代表!回顧過去一年,我們按照“科學發展走新路、‘十二五’崛起看珠海”的總要求,以全球視野和戰略思維多方求解經濟轉型、環境宜居、社會治理、文化建設、法治保障等重大現實課題,進一步明確了建設生態文明、實現科學發展的思路和舉措。面對年初開局經濟下行的不利形勢,我們把穩增長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及時採取了鼓勵擴大投資、發展總部經濟、扶持民營和中小微企業、穩外貿促增長等一系列積極舉措,實現了全年經濟“首季築底、逐季回升”。我們堅定不移地推進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進一步完善產業發展規劃和配套政策,加快橫琴、高欄、高新區等重大平台和產業基地建設,引導產業高端發展,推動形成新的經濟成長極。我們緊緊抓住面臨的戰略性機遇,以基礎設施、市政建設為重點,狠抓力促投資持續較快增長這個關鍵,破解制約珠海發展的瓶頸,有力支撐了經濟成長、產業轉型和城市升級。我們以創建全國生態文明示範市為戰略抓手,實施了一批環保基礎設施、城市綠化美化等綠色生態工程,提高了城市宜居水平。我們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政府工作的主要任務,積極推進社會保障全覆蓋和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辦成了一批讓人民民眾得實惠的好事實事。一年來,政府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與取得的成效,得益於全市人民的團結奮鬥和社會各界的關心支持。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廣大人民民眾和社會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
毋庸諱言,我市經濟社會發展還存在不少矛盾和問題:一是在外部經濟成長下行壓力持續不減和經濟結構性矛盾依然突出的雙重影響之下,經濟成長未能實現年初預定目標,經濟成長仍然沒有擺脫過度依賴以加工貿易為主的外貿出口和房地產投資的局面。新產業、新項目大多處在建設期,民營經濟不發達、規模小,兩者對增長貢獻還不顯著,調結構、促增長統籌平衡的壓力增大。二是自主創新體系建設面臨資源分散、人才缺乏等問題,自主創新能力有待進一步增強。三是城市宜居水平與市民期待有一定差距,一些市政基礎設施尚需完善,交通出行便利化程度尚需加強,城市管理精細化水平尚待提高,城鄉環境有待最佳化提升。四是公共服務供給和需求還不平衡,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還存在較大差距,城鄉發展不平衡的問題仍然存在。五是體制機制改革更顯緊迫,政府的管理服務亟待創新,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仍需最佳化。對此,我們將高度重視,採取切實措施,逐步解決。
二、2013年重點任務
黨的十八大把“生態文明”納入“五位一體”總布局,強調要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去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珠海時殷切寄語我們,堅持生態文明新特區、科學發展示範市的定位,沿著這條道路紮實推進、大膽探索,展現出的將是一個具有獨特優勢、前景光明的新珠海。我們肩負的使命光榮而艱巨,要以時不我待的危機感、只爭朝夕的緊迫感,堅毅自信、心無旁騖、勵精圖治、奮發圖強,朝著建設生態文明、推動科學發展的正確方向加速前行。我們要進一步強化創新驅動,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加快提升經濟參與全球中高端競爭的綜合實力。我們要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著重營造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加快使法治成為經濟社會運行的基本保障。我們要加快健全和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社會管理格局,構建政府、社會、公眾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管理新機制,加快形成與市場經濟要求相適應的社會治理模式。我們要著力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和全國生態文明示範市,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加快建立與科學發展要求相適應的主流價值觀,加快打造與歐美先進國家相媲美的宜居環境。我們要加快推進政府改革,處理好政府、市場與社會三者之間的關係,加快建設與社會管理創新要求相適應的“管理的小政府、服務的強政府”。
綜合判斷今年的發展環境,世界經濟低速增長態勢仍將延續,我市產業發展正處在轉型升級的爬坡過坎階段,一批引領未來、支撐發展的重大項目建成達產尚需時日,新經濟成長點還在形成,政府投資的資金籌措也越來越難。但國內發展基本面長期趨好,中央巨觀調控政策保持積極而穩健態勢,近年來我市大力發展生態文明、奮力建設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開發橫琴新區、建設交通樞紐、打造產業基地等迸發的發展活力和動力日益強盛。總體上,我市發展具備難得的機遇和有利條件,擴大內需、加快投資和調整結構、轉型升級都大有作為。
我們要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省委十一屆二次全會精神,堅持建設生態文明新特區、科學發展示範市的目標定位不動搖,實施“藍色珠海、科學崛起”發展戰略,堅持穩中求進,促進加快發展,在推動發展中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加大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力度,強化創新驅動發展,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增強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和活力,努力實現更好質量、更高效益的穩定增長和可持續的全面發展。
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實現地區生產總值增長9%左右;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0%;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5%;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增長13%;外貿出口總額增長11%;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12%;城鎮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年人均純收入分別增長10%、11%;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2%以內;戶籍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9.8‰以內;完成省下達的節能減排目標任務。
圍繞實現上述目標,要重點抓好以下工作:
(一)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保持投資合理較快增長。今年政府投資計畫安排108.9億元,其中 67億元用於建設交通、生態等項目。繼續推進“十大重點工程”建設。提高產業投資比重。鼓勵擴大民間投資。落實面向民間投資的8個重點項目,研究推出一批新項目。
積極擴大消費需求。實施收入倍增計畫,落實收入分配改革和結構性減稅政策,穩步提高最低工資標準。精心辦好中國國際馬戲節等重大活動,促進文化旅遊消費。培育電子商務平台和網商,支持企業套用和發展電子商務,發展網購、團購等新興消費業態。拓展家政等生活服務消費領域。做好農超對接、“萬村千鄉”、農貿市場改造等工作,繁榮農村消費市場。
促進外貿轉型發展。支持企業穩住傳統市場、積極開拓新興市場。推動加工貿易轉型升級,發展服務貿易和國際中轉、採購、配送和轉口貿易。支持企業開展跨國經營、跨國併購、建立生產基地和行銷網路。鼓勵擴大能源、重要原材料、先進適用技術及設備、關鍵零部件等重點商品進口。繼續支持保稅區、跨境工業區建設進口商品基地。完善外貿協調機制,加強通關便利化工作。
加強經濟運行調節。及時監測分析經濟運行情況。抓好煤電油氣運的運行保障和重要農副產品供給。加強市場監管和治理整頓,保持市場和物價穩定。繼續掛點幫扶重點企業,為企業排憂解難。
(二)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升級。
全面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全面落實科技創新促進條例、所得稅優惠稅率、企業研究開發費稅前扣除等政策,實現R&D投入占比達2.1%。更加注重發揮企業家才能,培育企業家精神和企業家隊伍,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深化與高校的戰略合作,提升大學園區發展水平。增強研發公共服務平台功能,推進國家海洋工程及船舶材料檢驗中心等技術創新和服務平台建設,新增一批企業技術中心和工程中心。推進質量強市建設,加強智慧財產權、技術標準和名牌帶動工作,形成一批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專利技術和產品,制定一批先進標準,提升產業技術創新和套用水平。健全科技投融資體制,探索推廣“三資融合”建設模式,發展創業投資和股權投資,鼓勵銀行加大對科技型中小企業的信貸支持,推動科技企業上市融資。落實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和人才政策,培養集聚創新創業人才。
加快現代產業體系建設。完善“三高一特”產業專項規劃和配套政策。繼續培育53個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項目,推進航空、軟體與積體電路設計、海洋工程裝備製造、新能源客車4個省級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建設。發揮海港、空港、鐵路的綜合效用,申報高欄港綜合保稅區,建設港口和廣珠鐵路物流園,大力發展現代物流業。擴大橫琴政策效應,大力發展實業導向型和政策導向型區域總部經濟。完善金融綜合服務體系,推動金融創新,設立珠海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培育大型金融控股企業,壯大現代金融產業。編制實施會展產業發展規劃,籌建行業主管機構和國有會展集團,加強與國內外專業會展機構的合作,發揮中國航展的品牌效應,培育一批具有較大影響力的專業展會。規劃建設若干遊艇對外開放碼頭,發展一批遊艇會所,促進遊艇消費、服務和運營,推動遊艇研發和製造。推動橫琴長隆、海泉灣二期、東澳島玲玎海岸等重大項目建設,發展溫泉、海島、高爾夫等特色旅遊業,加快打造國際商務休閒旅遊度假區。推動國際耗材採購中心和聯想賽納印表機研發製造基地建設,促進列印耗材產業轉型發展。
服務大項目培育大企業。深入推進“三清”工作,提高發展承載能力。規劃建設生物醫藥產業專區,完善金灣航空新城、富山工業新城等基礎配套。開工建設碧辟化工PTA三期、華潤熱電等項目。協調推進中國北車珠海製造基地、瓦錫蘭玉柴船用中速機、金山南方總部等項目。加快建成十字門中央商務區一期、中海油系列項目、三一海洋重工產業園、珠江鋼管二期等項目。促進中航通飛珠海製造基地等新竣工項目投產達效,加快中國民用航空飛行校驗中心南方基地建設。堅持招強引優,突出總部招商,實現實際利用外資增長不低於6%。
著力發展“藍色經濟”。創建國家級海洋生態文明示範區,實現海洋產業總產值增長13%。深化海洋經濟發展規劃,修編《萬山區總體規劃》等專項規劃。培育海洋可再生能源等新型海洋技術產業,創建珠海(萬山)海洋科技示範園。加快海港樞紐、海洋防災減災、海島能源保障工程建設,完善涉海基礎設施。有序開發無居民海島。加強海洋生態保護,劃定禁止網捕區域,擴大海島生態修複試點成果。
扶持民營和中小微企業發展。進一步完善服務體系,加強民營企業在用地、人才、融資、市場開拓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和管理服務。從今年起,市級財政預算新增1億元用於發展民營經濟。放寬市場準入,鼓勵民間資本參與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項目投資,支持小微型企業參與政府採購。積極發展小型金融機構,完善創業投資扶持機制,拓寬民營和中小微企業融資渠道。組織上市公司和中小微民營企業資金、項目對接活動,實現大中小企業互利共贏、抱團發展。
(三)推進交通基礎設施現代化。
加快洪灣至高欄港高速、香海高速、現代有軌電車一號線、國道G105快速幹道等項目前期工作,力爭年內開工。開工建設情侶路南段改造、金灣立交等項目。推進港珠澳大橋珠海連線線、太澳高速珠海大道至橫琴段、珠海大道金灣互通至高欄港段改造、省道272線斗門段、金琴高速、橫琴二橋、西瀝大橋等項目建設。建成高欄港疏港鐵路專用線一期主體工程、港珠澳大橋珠澳口岸人工島填海工程等項目。加大口岸資源整合力度,完善拱北口岸改擴建工程,加快港珠澳大橋珠海口岸規劃建設,完成珠澳跨境工業區專用口岸擴大功能項目研究工作。推進現代化國際港口、信息化數字港口建設。建設高欄港10萬噸級貨櫃碼頭泊位、10萬噸級秦發煤碼頭泊位和15萬噸級主航道擴建等項目,實現港口貨物吞吐量過億噸。推進九洲港貨運碼頭搬遷至洪灣港工作。啟動珠海機場第二跑道建設前期工作,協調推進珠海機場對外開放,建設珠海通用機場。
(四)加快橫琴新區開發開放。
落實創新政策。貫徹已頒布的各項法規政策,推動出台橫琴產業發展優惠目錄、海關監管、稅收征管等政策。制定實施創建全國人才管理改革試驗區具體政策,推動誠信體系建章立制工作,引進國內著名仲裁機構。做好橫琴口岸創新通關模式的細化和實施工作。
完善基礎配套。全面啟動綜合開發項目建設。開工建設廣珠城軌經橫琴至珠海機場段。推進金海大橋等陸島連線項目。建設橫琴口岸及綜合交通樞紐等基礎設施,新建直升飛機起降點、遊艇碼頭和臨時客運碼頭,開闢海上客運線,打造立體交通網路。建立綠色建築評價機制,規劃建設島內綠色交通體系。
發展高端產業。促成長隆國際海洋度假區一期、多聯供燃氣能源站等項目竣工,推進橫琴總部大廈、客商匯南方總部、香洲埠文化院街、麗新星藝文創天地等項目。深化金融創新,爭取籌建各類新型金融機構和交易市場,推動外資金融機構設立分支機構,吸引國內各類金融機構發展跨境人民幣業務,開展資本項目可兌換的先行試驗。加快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建設和招商工作,推動粵港澳文化創意產業園規劃建設。
(五)提高城鄉宜居水平。
最佳化城市環境。完善城市規劃體系,推進“五規融合”。加強與專家團隊的戰略合作,完成城市總體規劃修改和城市概念性空間發展規劃,加快全市建設用地控規全覆蓋工作。研究利用港珠澳大橋牽引效應,增強城市功能。改造情侶路沿線海灣及前山河、黃楊河“一河兩岸”等重點片區。推進香洲漁港整體搬遷工作。完成海濱泳場“動感舞台”改造工程。打造“九洲動感活力軸”,推進市民文化廣場、九洲商貿中心等城市更新項目,新開工建設2-3個城市綜合體。啟動拱北口岸地區綜合改造開發,實施瀝溪、南溪、福溪片區人居環境改善工程。推進金鼎、上沖門戶地區以及港灣大道、梅華路、粵海路、石花路等改造,爭取部分項目年內開工。推進西部城區開發,開發首期開發區域核心片區,動工建設航空新城片區和白藤片區。啟動平沙新城和金灣西湖景觀提升工程建設。推進廣佛江珠城際軌道及湖心路口換乘樞紐等項目。
加快智慧城市建設。完成智慧城市規劃編制工作,構築智慧城市建設框架。年內建成網上辦事大廳。建設市民網頁支撐平台。制定智慧型交通規劃,上半年完成交通信息綜合服務平台項目建設。擴大口岸電子驗放系統套用,建設物流電子口岸信息共享平台。加大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推進光纖入小區、入戶,提升高速寬頻網路普及率。啟動城市雲計算中心建設,在軟體、積體電路設計、新一代寬頻移動通信、物聯網等領域尋求新突破。
提高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推動制訂城市管理條例。理順城市管理體制,將城市管理重心下移、事權下放。開展“城市管理提升年”活動,加強公共環境衛生、農貿市場和戶外廣告整治。推進“數字城管”二期建設,完善城市管理信息體系。促進綠色出行,優先發展公共運輸。最佳化公交線網密度和站點覆蓋率,提高公共運輸出行分擔比率。加大綠色能源和新能源汽車投放力度,完成500輛綠色公車轉換工作。完善人車分流交通運輸系統,建設一批人行過街設施。最佳化公共腳踏車租賃系統運營管理,新建200個租賃點、投放5000輛腳踏車。繼續抓好綠道網建設和運營,新建省立綠道60公里。
共建優質生活圈。推動珠中江交通基礎設施一體化,打通造貝工人新村路、金雞路等城際斷頭路,增大市際客運專線和公交班車的運力。推動珠中江供水同網工程建設。落實醫學檢驗影像檢查結果互認及病歷“一本通”制度。探索港澳居民和醫生到珠海就醫、執業等醫療衛生合作新模式,逐步擴大開放珠海醫療服務市場。廣泛開展珠中江澳民眾性文體旅遊活動。開展珠澳跨境交通發展研究。繼續抓好市外結對幫扶工作。
(六)推動城鄉一體化發展。
加快發展現代農業。完善斗門生態農業園開發建設政策、土地、資金扶持機制,加快打造全國一流農業科技示範園。支持台灣農民創業園加快發展。推動農漁民轉業轉產,依託特色優勢農產品促進深加工產業發展壯大。加強高標準基本農田和農村水利建設。加快完成乾務赤坎大聯圍、小林聯圍及斗門區北部四小聯圍海堤加固達標工程。
增強農村發展活力。穩妥推進城鎮化,加強中心鎮、專業鎮、特色鎮建設,發展鎮域經濟,促進鎮村互動發展。加強農村規劃建設、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土地流轉等方面的立法。推進創建幸福村居“六大工程”和農村農業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工作。完善市、區、鎮(街)三級工作機構,落實結對幫扶和監督考核工作。深化村居產業發展、公共服務、基礎設施、社會治理等問題研究,指導村居規劃建設。重點扶持10個先進示範性村居,形成輻射帶動效應。繼續推進自然村通水泥路工程,基本完成46座危橋改建任務,推進低標準縣道升級改造工作。
持續改善農民生活。完善農村集體土地使用管理機制,出台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界定及利益分配的指導性政策,繼續探索推廣村(農村股份合作公司)集體留用地開發配套園區試點工作。落實基本農田保護區、生態保護區、水源保護區的扶持激勵機制,加大市內欠發達村(農村股份合作公司)的扶持力度。推進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建設,綜合保護和開發利用唐家灣、斗門古鎮及北山、會同、南門、網山、排山古村等歷史文化古蹟。加大農村學校教師培訓力度,新建10所鎮中心幼稚園。推進西部地區醫療機構建設,提升海島醫療衛生應急救治能力。改善西部農村地區公共體育設施條件,啟動鎮一級公共體育健身廣場建設。進一步完善政策,切實解決好農民建房住房問題。
(七)大力建設生態文明。
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力度。建設生態環境監測監控系統。強化機動車污染防治。繼續開展裸露山體復綠工作,加強自然保護區和濕地資源保護。完成鳳凰山森林公園建設一期工程,新建生態景觀林帶85公里,綠化美化一批市政道路。加快推進東部城區污水處理廠新改擴建項目社會化投融資建設和特許經營。實施城鎮內澇排漬改造工程。加快西區污水處理廠和管網建設,實施河涌排洪渠截污綜合整治和雨污分流規劃改造。推進西部垃圾無害化處理中心、市生活垃圾處理環保工廠建設。實施生活垃圾分類和無害化、資源化處理利用。啟動核應急體系建設,維護環境安全。加快創建全國生態文明示範市,推動金灣、斗門建成省級和國家級生態區,井岸、白蕉、乾務、蓮洲、萬山、擔桿六個鎮建成國家級生態鎮,各級生態示範區(鎮、村)覆蓋率達80%,“綠色學校”、“綠色社區”增長比率達10%。
促進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健全節能減排統計監測和考核評價制度,嚴格落實節能減排目標責任制,全面完成省下達的目標任務。抓好工業、建築、交通運輸和公共機構等領域的節能,加強對污染減排、重污染行業以及中小型污染企業的執法監管。全面推進低碳試點城市建設,加快建設園區集中供熱項目,推進高欄港建設循環經濟試點園區,推動橫琴低碳島建設,支持高新區創建國家級生態工業示範園區。落實最嚴格的土地管理制度,最佳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合理控制土地開發強度,深入推進“兩違”整治,加強國土監察執法,合理、有序規劃利用城市地下空間,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投入產出水平。
完善生態文明建設制度。辦好生態文明珠海研究院,開展生態文明建設體制、機制和法制研究。建立健全國土空間開發保護、飲用水源保護、耕地保護和環境保護制度。積極開展環保自覺公益行動,倡導健康文明、低碳環保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
(八)持續推進文化強市建設。
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繼續推進珠海歌劇院和博物館、城市規劃展覽館建設。打造圓明新園文化藝術中心,年內完成園內及文化館改造工程。推進十字門中央商務區音樂廳、香洲文化及體育中心等文化工程。建設留學生歷史博物館。健全市、區、鎮(街)、村(居)四級公共文化設施網路,全面實現廣播電視戶戶通,推動一批鎮(街)文化站創建省特級文化站。啟動市綜合性科普與公共安全教育場館建設,加快建設國家數字圖書館和公共電子閱覽系統。
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和文化活力。推進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實施“德行珠海”公民道德建設行動計畫,廣泛開展“明德講堂”活動,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加強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智慧財產權保護力度,實施文藝精品工程,完善文藝精品創作激勵機制,扶持代表地方特色的文藝作品。調動社會力量參與支持文化建設,廣泛開展民眾性文化活動。編制文化人才引進需求目錄,引進高端文化人才及團隊,造就一批有影響力的文化代表人物。
加快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制定文化創意產業扶持政策,重點發展數字內容產業、文化旅遊產業、創意設計產業、文化產品製造業以及文化產品與服務出口。規劃建設橫琴“粵港澳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加快珠海南方影視文化產業基地、南屏V12文化創意產業園等龍頭項目建設。
(九)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
提高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加快創建廣東省推進教育現代化先進市。加快實施“強師工程”,深化高中階段學校招生制度改革。推進小區配套幼稚園建設及移交工作,合理提高公辦幼稚園比例,規範化比例達70%以上。推進金灣一中、市理工職業技術學校斗門校區二期、市技工學校新校區一期、市特殊教育學校康復訓練大樓、斗門區特殊教育學校、聯合國際學院新校區、格力工程技術學院等項目建設。推動市婦幼保健院二期、市慢性病防治中心(市精神衛生中心)、市緊急醫療救援中心、市第二中醫院等建設項目前期工作,啟動橫琴新區綜合醫院建設,繼續改造一批薄弱衛生院。完善醫療就診“一卡通”項目,打造全省衛生信息化建設工作亮點。推進公立醫院改革,實施醫師多點執業、公立民營聯建協管等制度,提升整體醫療服務能力。
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建立健全以公租房為主的新型住房保障體系。新開工建設保障性住房2000套,竣工3264套。加強準入、後續和退出管理,促進保障性住房分配公開、公平、公正。落實調控政策,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促進高質量就業,城鎮新增就業人數4萬人,實現就業困難人員就業2000人。全面推進企業工資集體協商工作,實現已建工會企業的建制率達85%以上。加強勞動保障監察,指導企業規範勞動用工管理,創建和諧勞動關係。大幅提高新農保和城居保政府補貼標準,基礎養老金由每人每月165元提高至330元,新農保老年津貼由原每人每月165元提高至200元。引入市場機制,建立補充醫療保險制度,進一步提高全市醫療保障水平。
修訂生育保險制度,進一步保障職工生育權益。推進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五個一”工程。推動人口均衡型社會示範市建設,繼續實施優生惠民工程,完善人口信息化網路,改善流動人口服務管理。規範物業管理收費,加強小區物業管理工作。紮實推進平安珠海創建工作。進一步落實安全生產“一崗雙責”,率先創建全國安全發展示範市。加強治安技防,實現“三聯”村居創建率和“技防村居”覆蓋率超過30%。貫徹《珠海市見義勇為人員獎勵和保障條例》,弘揚社會正氣。
加強社會管理創新。建立行政事務村(居)準入機制,加快村(居)民自治和城鄉社區建設,50%行政村建立村務監督委員會制度,30%行政村達到省村務公開和民主管理示範創建標準。注重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在構建樞紐型社會組織中的重要作用,引入知名機構管理運營社會組織孵化基地,深化社會組織登記管理制度改革,培育和扶持社會組織健康發展。建立第二批具備承接政府職能轉移和購買服務資質的社會組織目錄。加強社會組織規範化管理,拓寬社會組織依法參政議政渠道。開展購買社工服務試點工作。建立健全社會工作專業人才激勵保障政策,推行“社工+志願者”服務模式,加強與港澳社會服務機構的合作,擴大服務覆蓋面。加快建設志願服務陣地,開展“三關愛”志願服務活動。
(十)最佳化提升營商環境。
縱深推進重點領域改革。理順市、區、鎮三級管理體制,進一步簡政放權。推進第五輪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行政審批事項減少40%、行政審批總時限壓縮50%以上。推進競爭性國企引進戰略合作夥伴、公益性國企特許經營改革,全面深化董事會建設工作,加強投資管理,完善收入分配製度。深化財政體制改革,完善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公共財政體系。
抓好“兩建”工作。落實社會信用體系、市場監管體系建設實施方案。推進信用法制體系、行業和部門信用、公共聯合徵信系統及政務誠信建設,加強信用服務市場的培育和監管,建設社會信用信息和市場監管信息平台,促進信用信息互通共享。加快完善“12345”市民服務熱線運行保障措施。創新食品安全監管機制,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全面加強政府服務。堅持依法行政,提高行政權力運行的制度化、法治化水平。紮實推進“五好”領導班子建設,不斷增強推動科學發展的能力。加快發展電子政務,最佳化政務服務。完善政務公開和各領域辦事公開制度,促進行政權力運行公開化,有效接受監督。堅持問政於民、問計於民、問需於民,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繫民眾。嚴格控制“三公”消費和一般性開支,降低行政成本。加強行政監察、審計監督等工作,強化廉政風險防控,嚴查腐敗案件,推進廉潔城市建設。
各位代表!美麗城市是我們的共同家園,美好生活是我們的共同嚮往。建設美麗城市為了人民,美好生活屬於人民。廣大人民民眾始終是美麗城市和美好生活的創造者和享有者。讓我們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為實現共建美麗城市、共享美好生活的城市理想,加快建設生態文明新特區、科學發展示範市而努力奮鬥!
名詞注釋
1、“三高一特”現代產業體系:以高端製造業、高端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特色海洋經濟和生態農業等重點產業為核心,以科技、資本、人才等高效運轉的產業輔助系統為支撐,以基礎設施完備、營商環境良好的產業發展環境為依託,具有創新性、開放性、融合性、集聚性和可持續性特徵的新型產業體系。
2、委託設計和自主品牌混合生產方式:是指生產商生產自主設計產品和自有品牌產品。
3、“三清”工作:是指“清土地、清項目、清政策”。
4、“雙轉移”:即產業轉移和勞動力轉移。“雙轉移”的實質是產業資源和人力資源在空間布局上的最佳化配置。
5、扶貧開發“雙到”:即廣東省從2009年開始,用3年時間,對粵東西北欠發達地區14個地級市和恩平市等83個縣(市、區)的3409個貧困村,以及農村家庭年人均純收入1500元(含1500元)以下的農戶,通過實施“規劃到戶、責任到人”扶貧開發工作責任制,採取“一村一策、一戶一法”等綜合扶貧措施,確保被幫扶的貧困戶基本實現穩定脫貧,80%以上被幫扶的貧困人口達到農村人均純收入2500元以上,被幫扶的貧困村基本改變落後面貌。
6、校安工程:全稱為“中國小校舍安全工程”。該工程是黨中央、國務院從2009年開始在全國實施的一項重大決策,主要是在全國中國小校開展抗震加固、提高綜合防災能力建設,使學校校舍達到重點設防類抗震設防標準,並符合對山體滑坡、崩塌、土石流、地面塌陷和洪水、颱風、火災、雷擊等災害的防災避險安全要求。該工程由國務院統一領導,省級政府統一組織,市、縣級政府負責實施。
7、醫療就診“一卡通”:即以健康檔案為基礎,通過建立醫療衛生數據平台、一卡式身份識別,集遠程會診、醫療服務價格公眾監督、藥品查詢、健康知識傳播等功能的健康數據互聯互通、資源共享的有效現代醫療衛生信息技術。該項目是我市支撐新醫改政策落實的重大信息化工程。
8、“一院三館”項目:即珠海歌劇院、博物館、規劃展覽館、文化館。
9、“三打兩建”:“三打”是指打擊欺行霸市、打擊制假售假、打擊商業賄賂;“兩建”是指建設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市場監管體系。
10、社區“六個一”服務平台:即公共服務站、文體活動中心、健康計生服務中心、家庭服務中心、綜治信訪維穩工作站、小廣場或公園。
11、“12345”市民綜合服務熱線:是指開通“一號對外”的市民服務熱線,其他政府服務熱線全部整合到12345市民綜合服務熱線。整合最佳化各職能部門的諮詢、投訴、舉報平台功能,建立“集中接聽登記、按職分轉辦理、定期反饋回訪、應急指揮調度、信息匯總分析”的便民、高效、權威的處理機制,建設快捷、暢通、高效的市民服務熱線體系。
12、“三型社會”:是指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和人口均衡型社會。
13、“藍色珠海、科學崛起”:是珠海市的發展戰略。“藍色珠海”,藍色代表海洋、代表生態優先、代表創新、代表夢想和未來。“科學崛起”強調珠海今後一定要繼續堅定不移地走科學發展的路子,以科學發展促進珠海加快崛起,早日建成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
14、“十大重點工程”:即我市自2009年開始滾動實施的重點項目建設計畫,包括港口樞紐工程、機場樞紐工程、口岸樞紐工程、石化及海洋裝備製造工程、航空及高新技術產業工程、商務休閒旅遊工程、生態環保工程、市政基礎設施工程、公共服務工程和能源保障工程十大類。
15、“萬村千鄉”:是指2005年開始實施的農村現代流通網路建設工程。國家通過安排財政資金,以補助或貼息的方式,引導城市連鎖店和超市等流通企業向農村延伸發展“農家店”,以及建設“農家店配送中心”和鄉鎮“商貿中心”,形成以城區店為龍頭、鄉鎮店為骨幹、村級店為基礎的農村現代流通網路,以改善農村消費環境,滿足農民生產生活需求。
16、R&D投入:全稱為“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投入”,是指報告期內全社會實際用於基礎研究、套用研究和試驗發展的全部實際支出。包括:實際用於研究與試驗發展活動的人員勞務費、原材料費、固定資產購建費、管理費及其他費用支出,數據由政府統計部門、科技部門、教育部門和國防工委部門數據綜合而成。
17、“三資融合”:是指土地資本、金融資本、產業資本等“三資融合”建設民營科技園區的新模式。
18、五規融合:是指主體功能區劃、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鄉總體規劃和生態建設規劃協調融合。
19、海濱泳場“動感舞台”改造工程:由海濱泳場負責經營管理,為沙灘音樂派對和日常租場提供服務,位置在第十屆珠海沙灘音樂派對搭建舞台附近,該工程已於2012年下半年啟動,預計2013年10月1日前投入使用。
20、“九洲動感活力軸”:是指九洲大道兩側的區域。通過舊廠區搬遷改造等“三舊”項目的實施和環境的整治,建設成為融合高端商業娛樂、總部商務辦公和國際交流服務、文化休閒旅遊和精緻生活居住為一體的極具品牌價值的動感活力軸。
21、智慧城市:是在城市化與信息化融合等背景下,綜合利用物聯網、雲計算等信息技術手段,建立廣泛覆蓋和深度互聯的城市信息網路,對信息進行智慧型處理利用,從而對包括民生、環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務、產業活動等各種需求做出智慧型的回響,為市民創造更美好的城市生活。
22、“網上辦事大廳”:按照省統一部署,著力構建省、市、區、鎮(街)四級互聯互通網上辦事大廳,實現“政務信息網上公開、投資項目網上審批、社會事務網上辦理、公共決策網上互動、政府效能網上監察”功能。政務服務的提供方式以“虛擬大廳”為主要載體。
23、病歷“一本通”制度:是指各級醫療機構使用統一的門診病歷。
24、創建幸福村居“六大工程”:是指創建幸福村居的特色產業發展工程、環境宜居提升工程、民生改善保障工程、特色文化帶動工程、社會治理建設工程、實施固本強基工程。
25、“兩違”整治:“珠海市整治違法建築、違法用地專項工作”的簡稱。從2012年6月下旬至2014年6月底,用兩年時間集中開展違法建築、違法用地專項整治行動。
26、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五個一”工程: 到2015年,按照省的要求完成養老服務“五個一”工程,即香洲區要建有1所省一級以上的養老福利機構、1個居家養老服務示範中心,其他各區要各建有1所省二級以上的綜合性社會福利機構,每個鎮(街)有1所為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提供臨時託管或日間照料服務的養老服務機構,扶持建設1所提供臨終關懷服務的專業性護理機構。
27、“社工+志願者”服務模式:通過實行組織聯建、隊伍聯育、信息聯享、活動聯辦、制度聯商等措施,搭建“社工+志願者”聯動平台,由社工聯繫一定數量的志願者,在規範志願者管理、教育培訓和提升服務質量等方面實行聯動,形成“社工引領志願者,志願者協助社工”的工作局面。
28、“三聯”村居:是指建立“十戶聯保、小組聯防、村村聯動”農村治理新機制的村居。
29、“技防村居”:是指農村住宅樓宇安裝有完善的符合標準的技防設施,具體包括視頻監控、出入口控制、聯網報警、平安大喇叭等系統或設備的配套建設。
30、“三關愛”志願服務活動:是指“關愛他人、關愛社會、關愛自然”志願服務活動。
31、“五好”領導班子:是指思想作風好、民主決策好、科學發展好、清正廉潔好、團結和諧好的班子。
32、“三公”消費:是指政府部門人員在因公出國(境)經費、公務車購置及運行費、公務招待費產生的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