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珠海市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2017年珠海市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一、過去五年工作回顧
  市八屆人大一次會議以來的五年,是珠海城市發展和地位大提升的五年。在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市人大和市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市政府認真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統籌推進產業、交通、城市和社會民生建設,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顯著成效,珠海成為全省發展勢頭最好的地區之一。
  (一)創新驅動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面對持續加大的經濟下行壓力,我們堅持穩增長和調結構兩手抓,圍繞創新驅動核心戰略,制定實施“1+10”政策體系1,大力創建珠三角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推進珠江西岸先進裝備製造產業帶建設,現代產業體系架構基本形成,多項指標增幅進入全省前列。地區生產總值突破2000億元關口,從2011年的1410.34億元增加到2016年的2200多億元,年均增長9.4%。人均生產總值超過13萬元。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從143.41億元增加到292.27億元,年均增長17.1%。創新能力顯著增強。高新技術企業從244家增加到788家,高新技術產品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提升到56%。全社會研發投入占GDP比重提升到2.8%,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從6.5件提高到32件以上,全省第二。高新區在全國排名上升到第30位。引進和推薦專家50人,省創新創業團隊2個,省領軍人才7人。以先進裝備製造業為重點振興實體經濟,累計引進億元以上先進裝備製造業項目77個,完成工業投資超1000億元,一批龍頭項目建成投產,先進制造業和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分別達到48%和25%,高欄港區海洋工程裝備基地成為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現代服務業增加值占服務業比重提升到58%,金融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8%,成為國家首批“旅遊休閒示範城市”,獲批創建“全域旅遊示範區”。完成“十二五”節能減排任務,獲評第三屆全國國土資源節約集約模範市。
  (二)自貿區領航特區改革開放再立潮頭。橫琴“三年大變化、五年成規模”目標全面完成,新區開發邁入自貿區時代,179項改革舉措落地實施,“政府智慧型化監管服務新模式”3獲全國自貿試驗區最佳實踐案例,37項創新經驗納入省66項可複製推廣經驗中,一批支持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政策出台實施,澳門大學、澳門青年創業谷等項目建成啟用,港澳投資企業超過1300家。全市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亮點紛呈。率先推行商事制度改革,商事主體增長79%,每千人商事主體數量突破153個。率先實行社會投資項目備案制、招投標方式核准負面清單制,開展企業投資項目直接落地改革試點,民間投資占比從26.8%提升到40%以上。國地稅征管體制、“營改增”、零基預算4、國資國企、社會治理創新等改革全面鋪開,多項改革走在全國前列。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經貿合作,累計利用外資95.38億美元。建立珠港澳合作官方機制,完成國務院交辦的口岸查驗機制創新試點工作,橫琴口岸實現24小時通關。珠中江陽合作項目全面推進。
  (三)大交通建設拓展城市發展新空間。圍繞珠江西岸交通樞紐定位實施交通大建設,完成交通投資558.2億元。港珠澳大橋主橋全線貫通,珠海30多年的“大橋夢”即將實現。廣珠鐵路、廣珠城軌、機場高速、高欄港高速通車,結束了珠海不通鐵路、“雙港”5不通高速的歷史。珠海港實現億噸大港目標,新建成萬噸級以上泊位10個。機場航線通達城市從21個發展到44個,旅客年吞吐量從179.7萬人次增長到613萬人次,增長241.1%。全面建立新型城鎮化規劃體系,“一河一帶兩軸兩鎮三港三心”6等57個宜居項目啟動實施,西部生態新城起步區建設全面展開。成功創建國家生態市、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和國家森林城市,入選中歐低碳生態綜合試點城市和國家水生態文明建設試點城市,榮獲首屆中國生態文明獎等榮譽。
 (四)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增進民生福祉。財政用於九項民生支出比例達到62.7%,累計投入969.6億元,年均增長21.6%,民生保障水平保持在全國和全省前列。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3.98萬元,年均增長10.7%。城鎮新增就業22.76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保持在2.34%-2.26%的較低水平。超額完成保障性住房建設和棚戶區改造任務,基本建成1.74萬套。住房公積金繳存職工突破80萬人,繳存覆蓋率、個貸率均居全省第一。率先建立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通過自願補繳方式將被征地農民等群體納入職工養老保險。率先實現醫療保險“城鄉一體、待遇均等”,參保人住院報銷比例提高到90%以上。成功創建省推進教育現代化先進市,新建中國小和幼稚園23所,新增學位2.24萬個,月保教費不超過1000元的普惠性幼稚園占比達到53.6%。同步推進公立醫院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綜合改革,實行藥品“零差率”銷售7,建立分級診療制度,設立西部和海島地區醫療衛生髮展專項資金,入選全國健康城市建設首批試點城市。基本建成“一院兩館”8和覆蓋全市村居的基層文體設施體系,初步形成主城區“十分鐘文體休閒生活圈”。積極回應社會關切,每年辦成十件民生實事,城鄉低保、農村五保、殘疾人、孤兒等底線民生保障水平保持全國領先。新農村建設基本實現強村富農的階段性目標,硬底化道路全通達,公交線路村村通,生活垃圾和污水處理設施基本覆蓋行政村,法律顧問進村居實現全覆蓋,155個村居年收入超過100萬元。深化平安珠海建設,安全生產、食品藥品安全形勢持續穩定,公共安全滿意度排名全國第六。圓滿完成市內外對口幫扶和精準扶貧各階段任務。
  (五)行政體制改革助推政府治理現代化。大力推進簡政放權,實施部門權責清單制度,壓減行政審批事項129項、壓減率達到47.6%,全面取消非行政許可事項,下放市級事權310項,向社會轉移政府職能77項。全面啟動“一門式一網式”政務服務9改革,線上線下辦事大廳覆蓋全部村居,行政審批事項網上全流程辦理率達到99.15%。加強政府立法,提請市人大審議法規草案28部,制定政府規章33部。堅持依法行政,制定實施重大行政決策程式規定和專家諮詢論證辦法,市、區、鎮政府全部建立法律顧問制度。健全廉政風險防控和監督機制,出台預防腐敗條例實施細則和配套制度,建成政府投資工程廉情預警、大數據審計等監管服務平台。雙擁、民族、宗教、僑務、海防打私、統計、城管、人防、氣象、檔案等工作都取得新成效。
  五年來,我們把作風建設擺在政府工作的突出位置,認真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紮實開展黨的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和“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從嚴從實整治“四風”突出問題,開展“為官不為”專項整治,“三公”經費比2011年下降52%。
  五年來,我們認真貫徹市人大及其常委會決議和決定,堅持依法定期向人大及其常委會報告工作,定期向政協通報情況。五年共辦理代表建議986件、政協提案2391件。特別是代表、委員高度關注的6件議案都取得了實質性進展。污水和生活垃圾處理設施規劃建設、斗門四小聯圍海堤達標建設議案順利辦結。市技工學校吉大和金灣校區、市婦幼保健院異地建設項目動工建設,市慢性病防治中心即將開工。養老服務政策保障機制基本建立,交通治堵加快推進。
  各位代表!2016年是珠海歷經風雨鑄就彩虹的一年。面對特殊背景和經濟開局困難等不利形勢,我們堅決貫徹中央和省決策部署,著力保持工作的連續性,推動經濟社會大局穩定和持續健康發展,實現了“十三五”良好開局。預計全年地區生產總值增長8.5%,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12.3%,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0%。
一年來,我們紮實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10,制定實施“三去一降一補”11行動計畫,及時出台“1+N”穩增長系列政策12,扭轉了年初經濟下滑的勢頭,保持了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良好態勢。全年為企業減稅讓利及辦理出口退稅超過200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由年初的-4.4%回升至5.8%,工業投資由-54.7%回升至8.2%,固定資產投資由-7.4%回升至6%,進出口降幅由-24.8%收窄至-3%。
  一年來,我們堅持在繼承中發展,進一步明確了產業、交通、城市“三大抓手”,高效協調解決了港珠澳大橋口岸工程、珠機城軌、金琴快線等一批建設項目存在的難題,有力推動了西部生態新區開發和香海大橋、洪鶴大橋、通用機場等重點項目全面施工,中海福陸海工、國機機器人等27個先進裝備製造項目開工建設,格力智慧型裝備一期等13個項目建成投產。
  一年來,我們圍繞激發發展活力,以更大的力度推進改革開放。設立城市發展投資基金,推廣套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項目建設,推動前山河廣昌村整治改造等項目取得了實質性進展。全面打造陽光法治服務政府,榮獲第四屆“中國法治政府獎”。深入推進珠港澳合作發展,建立起更加順暢的溝通渠道,澳門機動車入出橫琴政策落地實施,電子口岸暨國際貿易“單一視窗”13平台正式啟用。提升對接港澳和服務周邊城市的能力,新開通直達上海、貴陽、長沙的長途高鐵,珠海正朝著珠江西岸高鐵樞紐邁進。
  一年來,我們著力解決了一批民眾反映的突出問題。放寬簡化了人才入戶和親屬投靠落戶政策。啟動了一批公辦中國小和幼稚園建設。家庭病床費用納入醫保支付範圍,市民在家治療也能醫保報銷。最佳化產、兒科等重點專業衛生資源配置,積極應對“二孩潮”。果斷處置了西坑尾區域垃圾處理臭氣擾民問題。全面調整簡化舊村、舊城改造更新政策和程式。採取了一系列措施防範房地產風險,有效促進了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一年來,我們以重大城市活動為載體,進一步提升了珠海的國際形象和美譽度。成功舉辦了第十一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第三屆中國國際馬戲節、珠海WTA超級精英賽14、全國帆船錦標賽等一系列重大活動,特別是堅持“以人為本、換位思考、注重細節”的理念,辦出了一屆交通順暢、安全有序、精彩紛呈的航展。珠海航展已成為我國展示綜合實力的重要視窗、中外軍貿合作交流的大平台、珠海最奪目的城市名片。
  各位代表,過去五年,是珠海適應把握引領新常態、邁上經濟發展新台階的五年,是大交通格局基本構建、樞紐地位日益凸顯的五年,是改革開放再譜新篇、發展活力蓬勃迸發的五年,是民生投入持續加碼、人民民眾獲得感不斷增強的五年。五年的成就來之不易,是歷屆市委、市政府艱苦創業、接力奮進的結果,是各界民眾團結一致、共同奮鬥的結果,是中央和省直部門、駐珠單位、駐珠部隊、港澳台同胞、海外僑胞、國際友人大力幫助、關心支持的結果。在這裡,我代表市政府,向全市人民和關心支持珠海發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展望未來,我們也清醒看到,珠海還處在爬坡過坎的攻堅階段,還面臨著很多困難、競爭和挑戰。一是港珠澳大橋和深中通道建設帶來歷史性機遇的同時,也給珠江西岸的發展格局帶來深刻變化和影響。要真正成為珠江西岸核心城市和交通樞紐,我們原有的交通基礎設施和城市承載力不足,如果不奮起直追,加快構建產業、交通、城市新格局,珠海有可能在新一輪區域合作與競爭中處於劣勢。二是我們的經濟總量還不大,輻射帶動能力還有限,產業園區集聚效應不明顯、配套滯後,產業創新能力、人才的總量和結構跟創新驅動的要求有較大差距。三是城市格局還沒有真正展開,城鄉區域發展仍不平衡,西部、海島和農村地區基礎設施、公共服務歷史欠賬較多。四是一些民生問題迫切需要解決,公辦學位緊缺、中心城區交通擁堵、前山河整治成效不太理想等問題,民眾反映比較強烈。五是制約發展的體制機制瓶頸還有不少,行政效能不高的問題還比較突出,市場活力沒有充分釋放,陽光法治服務政府建設任務艱巨。六是一些幹部思想觀念保守,改革自覺不夠,擔當意識不強,創新能力不足,工作落實不力。個別重大建設項目決策不夠科學民主,教訓深刻。我們必須直面問題,敢於擔當,系統研究解決,確保取得明顯改善和突破。
  二、今後五年的目標任務
  珠海人民的美好願望就是政府的施政取向和奮鬥目標。今後五年是珠海建設珠江西岸核心城市的關鍵時期,是戰略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的重要視窗期。萬眾期待的港珠澳大橋即將通車,珠海將歷史性地站在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要節點上;“一帶一路”、自貿區、自創區和珠江西岸先進裝備製造產業帶建設正在深入推進,多重國家、省重大戰略在珠海疊加,我們在全國、全省的戰略地位愈發突出;過去幾年緊鑼密鼓推進的一大批重大項目,未來五年將陸續建成。珠海已經進入新一輪加快發展的戰略機遇期,發展優勢非常顯著,全市人民對未來充滿期待。我們要抓住機遇,乘勢而為,推動產業、交通、城市建設全面提速,加快建設珠江西岸核心城市,努力實現經濟社會更好更快發展。
  今後五年,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奮鬥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突破3500億元,城鄉居民收入提前比2010年翻一番,產業、交通、城市建設取得實質性突破,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本建成珠江西岸核心城市。
  實現上述目標,必須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15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16,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17,堅持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做到“五個更加注重”,把市第八次黨代會提出的戰略部署落到實處:
  ——更加注重改革開放,加快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的橋頭堡。用好特區立法權,以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引領珠海改革創新。對接國際高標準投資貿易規則,在探索粵港澳合作新模式、建設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方面,形成一批可複製推廣的改革經驗,把自貿區打造成聯通世界的門戶樞紐。系統推進行政體制、經濟體制等基礎性關鍵性領域改革,形成有利於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體制機制。堅持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深化珠港澳合作,建設“一帶一路”倡議,努力成為大西南對接港澳、走向海外的橋頭堡,構建開放型經濟新格局。
  ——更加注重創新驅動,振興實體經濟,加快建設珠江西岸區域創新中心和先進裝備製造產業帶核心基地。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對接“中國製造2025”和珠江西岸先進裝備製造產業帶建設,紮實推進產業園區擴能增效,加快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和質量強市示範市,構建以先進裝備製造為重點的產業大格局,形成1-2個千億級先進制造產業集群,基本建立起以創新為引領和支撐的經濟體系和發展模式。
——更加注重交通先行,加快建設珠江西岸交通樞紐城市。立體化推進海港、空港和高鐵樞紐建設,加快建成廣佛江珠城軌、珠機城軌,推進黃茅海大橋等項目,進一步打通對外聯繫通道。建成香海大橋、金海大橋、金琴快線、興業路快速、洪鶴大橋等一批骨幹路網,突破東西部交通瓶頸,加密主城區快速化通道。綜合施策系統治理交通擁堵,構建“快-乾-支-微”公交網路18,謀劃推動捷運建設,建立健全智慧交通體系。推進口岸“三互”大通關19建設,建成橫琴口岸及綜合交通樞紐等項目,進一步提高通關便利化水平。力爭通過五年努力,建成珠江西岸交通樞紐。
  ——更加注重城市提質,加快建設現代化宜居宜業城市。推進城市空間“東接西拓南進北聯”20,推動主城區更新提質,高標準建成西部生態新城起步區,拉開城市格局。鞏固和發展生態優勢,保持環境空氣品質全國領先。推進智慧城市建設,實施“網際網路+政務服務”,實現信息跨部門跨層級共享共用,推動公共數據資源向社會開放。建設平安城市,推進安全發展示範市建設,提高公共安全風險預警管控和快速處置能力。
  ——更加注重共建共享,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持續加大民生投入,提高居民收入、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水平,補齊西部地區教育、醫療、衛生等短板。全面提升教育現代化水平,重點解決中國小和幼稚園學位緊張等突出問題。建設健康城市、衛生強市和食品安全城市。創建國家體育服務體系示範區、全民健身示範市和省公共文化服務示範項目。著力解決養老問題,建成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託、機構為補充、醫養結合的現代養老服務體系。紮實推進新農村建設,建成全省一流、全國領先的綜合性新農村發展示範區。精心做好東西部扶貧協作、對口支援和省內精準扶貧工作。
  三、2017年工作安排
  2017年是新一屆政府的開局之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各項決策部署、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市第八次黨代會部署要求,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堅持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堅持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圍繞建設珠江西岸核心城市目標,突出產業、交通、城市“三大抓手”,統籌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著力構建創新型經濟格局,提升開放型經濟水平,振興實體經濟,增進民生福祉,努力實現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
  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8%-8.5%;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2%;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5%;外貿進出口保持平穩;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10%;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5%;居民消費價格漲幅、城鎮登記失業率分別控制在3%和3.2%以內;節能減排降碳、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製造業投資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比重、生產性服務業增加值占服務業增加值比重、一般貿易進出口占外貿進出口比重等指標完成省下達目標。
圍繞全年目標任務,今年集中力量做好八項工作:
  (一)全面深化改革開放。
  改革開放是特區的立身之本、活力之源。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珠海的今天;離開改革開放,珠海就失去了發展的動力和源泉。我們一定要弘揚特區精神,在新一輪高水平改革開放大潮中攻堅克難、敢闖敢試、走在前列。
  聚焦營造良好營商環境,以經濟體制改革為重點,加大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攻堅力度,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新高地。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最佳化“一照一碼”登記全程電子化服務系統,全面實施商事主體登記註冊“同城通辦”21。建立“網際網路+”信用監管體系,出台商事主體信用約束和風險監管措施。全面落實“雙隨機、一公開”22監管,推動跨部門聯合執法檢查。加強市場監管,引導市場主體規範經營,促進公平稅負。完善投融資機制,精簡投資項目審批流程,推進企業投資項目直接落地改革,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發揮城市發展投資基金撬動作用。加強政府投資項目儲備和動態管理,爭取一批項目納入國家政策性長期低息貸款。探索建立以普惠性財稅政策支持為主的產業激勵機制,促進各類市場主體平等競爭、共同發展。分類推進國資國企改革,最佳化國有資本布局,鼓勵和引導民營企業參與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實施企業“十百千”工程23,推進大型骨幹企業培育和“小升規”24、“幼獅計畫”25等行動。最佳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落實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各項政策措施,提高政策的可操作性和便利性,支持民營企業做大做強。全面清理涉企收費、中介收費,實行收費清單管理,進一步降低企業負擔。
  加快橫琴自貿試驗片區建設。對標國際高標準投資貿易規則,深化投資管理制度和貿易監管制度創新,健全以清單管理為重點的事中事後監管制度。進一步放開港澳服務業市場準入,推進粵澳信息港建設,推動粵港澳服務貿易自由化。爭取自貿片區擴容,推動橫琴自貿片區、保稅區、十字門北片區、南灣片區、洪灣片區一體化發展。
  加強以珠港澳合作為重點的區域合作。加快粵澳合作產業園項目落地,推進橫琴澳門青年創業谷等合作項目。推動自創區與港澳科技園區共享研發資源,探索珠港、珠澳聯合資助研發項目模式。落實珠港澳旅遊合作協定,申報橫琴國際休閒旅遊島,爭取旅遊資源共享政策落地,支持澳門建設“一中心一平台”26。推進橫琴口岸綜合交通樞紐、澳門輕軌延伸橫琴線等項目建設,配合協調港珠澳大橋口岸和粵澳新通道建設,爭取國家支持完善相關功能設施。改造提升口岸設施,整合現有口岸資源,完善國際貿易“單一視窗”和進出口公共技術服務平台,探索“合作查驗、一次放行”等新型通關模式。推進海島開放、水域開放和港澳遊艇便利進出。落實珠中江陽一體化合作協定,做好東西部扶貧協作、對口支援和省內精準扶貧工作。
  密切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地區的合作。搭建內地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地區的國際貿易平台和通道,在貨物通關、檢驗檢疫、質量標準、電子商務等領域探索建立合作機制。推進中拉經貿合作平台和拉美綜合保稅樞紐倉儲物流中心建設,舉辦中拉博覽會。協同推進“川貴廣-南亞”國際物流大通道項目,推動珠海港與巴基斯坦瓜達爾港合作,推動東帝汶德光工業園等對外合作園區建設,推進橫琴與伊朗格什姆自貿園區旅遊合作,加快申報高欄港綜合保稅區。
加快外貿轉型升級。落實穩增長政策,完善外貿企業助保貸融資平台,組織企業參加大型展會,完善掛點聯繫企業服務機制,建設“走出去”綜合服務平台。推動外貿格局從“外資企業+加工貿易”為主向“民營企業+一般貿易”並重轉變,支持民營企業開拓國際市場、擴大出口。實施出口商品競爭力提升行動,推動加工貿易創新發展,支持加工貿易企業向戰略性新興產業、高端製造業和保稅物流、跨境電商等生產性服務業轉型。推動跨境電子商務、外貿綜合服務平台、旅遊購物出口及市場採購出口等新業態發展。全面實施服務貿易行動計畫,加快服務貿易和服務外包平台建設。
  (二)加快構建創新型經濟格局。
  加強創新載體建設。深入推進珠三角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全面落實自創區實施方案79項具體任務。開展“雙自聯動”27創新試點,探索建立自貿區和自創區聯動發展的體制機制。推進高新技術企業培育計畫,力爭高新技術企業超過900家。落實與高校的戰略合作協定,建立成果導向的財政支持機制,引導和支持高校發展研究型理工類學科,推動中大天琴計畫28、暨大珠海科技創新園等項目建設。推動華南理工大學現代產業創新研究院、德國人工智慧研究中心等研發機構建設,新增新型研發機構5家。健全孵化器育成體系,建成珠海信息港、清華科技園二期等一批項目。發揮列印耗材、船舶及海工國家質檢中心等檢驗檢測技術平台作用,推動創新成果轉化和套用。圍繞集成晶片、智慧型機器人、生物醫藥等重點領域,支持企業申報國家和省重大科技專項,組織實施一批市級核心技術攻關項目。
  營造良好創新環境,推動創新要素加速集聚。系統梳理科技、金融、人才等政策,出台更具實效性、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的措施,構建系統完善的政策體系。促進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大力發展風險投資、創業投資、天使投資,促進股權投資與信貸融資聯動,統籌市、區創業投資引導基金,推動一批科技型企業上市掛牌。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搭建智慧財產權質押融資銀企對接平台,完成國家智慧財產權試點城市驗收,發揮橫琴國際智慧財產權交易中心作用。加強創新人才隊伍建設,推出促進人才優先發展若干措施,實施高層次人才和創新創業團隊支持計畫,推進實施博士後培養工程,健全高技能人才培養機制。最佳化海外人才來珠工作流程,推進橫琴港澳人才職業資格認可。
  推進質量強市建設。全面落實質量強市三年行動計畫,弘揚“工匠精神”,提升產品質量、工程質量、服務質量和環境質量。實施標準化戰略,加強先進裝備製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標準體系建設,支持企業主導或參與制訂一批國際國內標準。推進品牌發展戰略,修訂市長質量獎評定管理辦法,創建全國深海海洋工程裝備製造、辦公自動化和列印耗材知名品牌示範區。加快構建現代質量監管體系,力爭引進一批國家和省級公共技術檢測平台。嚴厲打擊侵權假冒違法行為。
  (三)推進產業園區擴能增效。
  園區是實體經濟的載體,園區興則產業興,園區強則實業旺。必須牢牢抓住園區這個主戰場,強力推進園區建設、服務提升、擴能增效。
加強產業規劃和園區建設。編制珠海現代產業規劃和新一輪園區規劃,出台加強園區發展建設意見,明確各類園區功能布局和產業定位。理順園區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成立園區建設管理統籌協調機構。研究引入專業運營機構,探索園區“規劃建設招商一體化”運作。實施園區配套最佳化工程,設立園區建設投資引導基金,啟動一批市政公用設施和公共服務配套項目,加快建設金鼎工業園主幹路網等市政配套工程,建設雲洲-西電感知與電訊技術聯合實驗室等一批園區技術服務平台。
  著力振興實體經濟。珠海抓實體經濟,核心是抓製造業,要堅持製造業立市不動搖,防止產業空心化,讓企業紮根珠海、安心發展。突出發展先進裝備製造業,編制實施先進裝備製造產業騰飛、高技術產業提速、傳統產業提升和未來產業培育“四大產業行動計畫”。謀劃一批項目主動對接國家戰略,爭取若干重大國家創新平台、重大專項落戶珠海,爭取把珠海重點產業、重點項目納入國家規劃布局。出台先進裝備製造企業重點培育目錄,鼓勵民營中小製造企業向配套件和零部件生產方向發展。推動中興智慧型汽車製造及研發基地、西北工業機器人減速機、運泰利智慧型製造、賽納總部及信息技術研究院等39個總投資313億元的項目動工建設。推進銀隆新能源、雲洲無人船研發測試基地、新興重工裝備製造等18個總投資289億元的在建項目加快建設。爭取中海福陸海工、國機機器人、烽火通信等31個總投資215億元的項目建成投產。全力支持格力電器創新發展、做大做強,促進麗珠等生物醫藥企業發展壯大,推動格力智慧型製造裝備產業園、三一海洋重工等43個已投產項目儘快達產。深入實施工業企業技改三年行動計畫,力爭推動50%以上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施技術改造,鼓勵現有企業增資擴產。注重精準招商、產業鏈招商,建設一批駐境外經貿代表處。加強龍頭企業和中小微配套企業引進,建立上市公司、金融企業“兩個招商情報庫”,以及航空產業和裝備製造招商企業目錄,全力爭取更多先進裝備製造產業項目落戶珠海。
  加快發展以生產性服務業為重點的高端服務業。發揮港珠澳大橋及口岸的“橋頭經濟”作用,及早謀劃一批現代物流園,策劃一批適合珠海發展的現代服務業項目。推進珠港澳物流合作園首期通關中心、空港物流保稅區、廣鐵物流園建設,開工建設萬江物流碼頭工程,開展中油中泰物流中心等項目前期工作。推進粵港澳金融深度合作示範區建設,推動持牌金融機構落地,吸引新興金融機構集聚發展,推動網際網路金融企業規範健康發展。最佳化電子商務發展環境,推動廣豐跨境電商產業園等項目建設。加快推進長隆二期建設,協調推動海泉灣二期、御溫泉二期、嶺南大地生態度假區等項目開發建設,規劃打造情侶路5A級核心景觀帶和城市夜景工程,規劃一批高端酒店用地和大型商貿服務綜合體,加大旅遊市場監管力度,加快建設濱海國際休閒旅遊目的地。提高航展中心利用率,引進培育更多展會和航展相關產業。
  (四)迅速掀起新一輪交通建設大會戰熱潮。
  交通既與市民生活息息相關,也是城市建設、產業振興的重要動脈。我們要把建設樞紐型交通網路作為建設珠江西岸核心城市的基礎性、先導性工程,擼起袖子加油乾,堅決打贏珠江西岸交通樞紐攻堅戰。
加快推進一批重點交通項目建設。一是完善對外高快速路網。配合推動港珠澳大橋按計畫通車,同步建成珠海連線線、珠海口岸與大橋主體工程。全面推進香海大橋、洪鶴大橋、鶴港高速建設,開工建設金海公路大橋、金琴快線工程,建成洪灣樞紐互通二期,開展興業路快速通道(北段)、港灣大道改造工程前期工作。二是推進城際軌道交通建設。加快實施珠機城軌一期工程,開工建設二期工程,推動廣佛江珠城軌年內開工,推進捷運前期工作。三是完善市政路網。加快建設情侶路南段主輔線,開工建設造貝路、梅界中路、新海燕橋,打通翠前北三街、翠福路等一批主城區斷頭路,完成吉大路、銀樺路、迎賓北路北段等道路瀝青罩面工程。四是推進華威路與環洲北路德溪路銜接工程、金琴快線北延段與中山東外環銜接工程等珠中跨界道路建設。
  交通擁堵問題社會各界高度關注,在十件民生實事徵集過程中,不少市民都反映這方面的問題。本屆政府將全面開展中心城區公交、道路、慢行、停車、管理等各方面的整治,系統治理城市交通綜合症。今年重點深化口岸地區、上沖門戶、前山片區“堵點”治理,推進情侶路南段10處人行過街設施建設,完成海濱北路交景山路等主要道路交叉口挖潛改造。進一步最佳化公交線網,加快規劃建設主幹道路公交專用道,推廣微循環公交29,啟動建設九洲港公交樞紐站等一批公交站場。加強主幹道立體交通建設,規劃建設一批人行過街設施。推廣套用交通大數據,建設智慧交通運行管理平台和信號協調控制系統。最佳化道路停車咪錶規劃建設。
  提升海港、空港、鐵路集疏運功能,進一步夯實珠江西岸立體交通樞紐服務輻射功能。開工建設15萬噸級石化碼頭、黃茅海航道,推進10萬噸級貨櫃碼頭二期、15萬噸級糧食碼頭、疏港鐵路專用線二期建設,開展高欄港20萬噸級主航道、高欄港海底隧道前期工作。完善提升洪灣港區。推進珠海機場升級改造和通用機場建設,開展機場綜合樞紐和九洲直升機場搬遷前期工作。深化珠港澳機場合作,爭取國家繼續支持外籍公務機進出境並擴展到對貨機開放。繼續爭取開通更多珠海始發終到高鐵線路。
  (五)推進城市提質升級。
  積極穩妥推進中心城區更新改造。堅持公共利益優先和讓利於民的原則,在做好規劃管控的前提下,給予村組織和村民更多自主權,放開社會資本準入限制,把城市更新改造推動起來。城中舊村更新方面,開工建設銀坑村、東橋村、上沖村和廣昌社區政府購買棚戶區改造試點項目,推進南溪村、北山村、翠微村、雞山村前期工作。舊工業廠房更新方面,重點推動麗珠醫藥集團桂花北廠區等一批項目開工,加快建設優特廣場商業綜合體。舊城鎮更新方面,編制重點區域整體更新規劃,加快推進城市之心核心區改造,爭取動工改造前山匯益百貨及周邊片區,盤活拱北口岸南區力寶、斗門深珠皇家花園等一批“爛尾樓”項目。啟動拱北、吉大、獅山、翠香、香灣、南屏等片區老舊小區綜合整治提升工程。加快推進香洲漁港改造搬遷、洪灣國際漁業港建設。
  堅持綠色、生態、低碳、宜居標準,推進新區新城開發建設。高起點建設西部生態新區,完成起步區土地清理工作,全面鋪開基礎設施建設。推進航空新城、斗門新城、富山新城、平沙新城和西城A、B片區等主幹路網建設,建成斗門西堤路南延段、平沙新城銘恩路等16條道路。
規劃建設金灣綜合交通樞紐,推進平沙客運樞紐站建設。啟動一批水系景觀工程建設,基本形成生態景觀格局。推進“片區中心-新鎮中心-鄰里中心”三級服務中心體系建設,加快建設首批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唐家片區濱海科教新城,推進情侶北路(南段)片區、珠海北站TOD項目等市政道路工程,加快後環片區一級開發,推進北區污泥處置中心、裕華聚酯公司和珠海船舶製造公司搬遷。推進十字門中央商務區開發,建成珠海中心、城市綢帶二期,啟動珠海國際會展中心二期,加快形成馬騮洲水道北岸高端商貿服務集聚區。推進中歐低碳生態綜合試點和省新型城鎮化“2511”綜合試點工作30,建成天沐河防洪及生態改造工程等一批海綿城市樣板項目,開工建設一批綜合管廊示範段。
  保護和鞏固珠海生態優勢。推進一批綠化美化工程。啟動全國綠化模範城創建工作,開展美麗珠海“四大行動”31和重點林業生態建設。建設一批環保設施。完善主城區污水處理系統,基本完成平沙污水廠改擴建、三灶污水處理廠二期建設,推進西部污泥處置中心和富山、新青等一批工業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推進中信環保產業園二期項目建設,開展環保生物質熱電工程二期、餐廚垃圾收運處理一體化等項目前期工作。解決一批民眾關心的環境問題。推進前山河“一河兩涌”沿線排洪渠、排水口截污整治和主河道生態治理試點工作,力爭啟動生態綠堤水系工程。啟動白藤湖整治提升工程。基本完成全市12條黑臭水體治理。推進垃圾分類處理。從根本上解決西坑尾區域垃圾處理問題。全面落實河長制,建立海洋生態補償機制,完善水源保護區扶持機制。實施控制污染物排放許可制度,加強危險廢物監管,開展企業環境信用評價。
  提升城市精細化、智慧化管理水平。加快智慧城市建設步伐。實施信息基礎設施建設三年行動計畫,新增光纜2185公里、公眾無線通信基站2232座、公共區域WLAN熱點179個。建設珠海大數據中心和大數據產業園,推進智慧城市專營項目,全面落實“網際網路+智慧能源”項目。築牢城市發展安全螢幕障。深化公安改革,推進警務機制創新,建立健全立體化、信息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和快速反應機制。加強農村社會治安管理,完善鄉村道路標識標誌。推進安全生產領域改革發展,健全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構建風險管控和隱患排查雙軌預防機制,建成高欄港石化倉儲區安全管理中心等項目。加大食品安全監管力度,積極創建省食品安全城市,推進國家食品安全(橫琴)創新工程、小作坊集中加工區等項目。推行安全生產、食品安全責任險,完善應急指揮系統和突發事件信息發布平台,推進氣象防災減災、風暴潮災害監測預警中心、電網保底網架等項目建設,開展應急演練,提高防災減災救災能力。深化城市管理執法體制改革,推進城市綜合運行平台建設,專項整治城市違法建設和“七亂一占” 32行為。
  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防止市場投機透支珠海未來發展的美好前景。綜合運用金融、土地、財稅、投資、立法等手段,加強住房市場監管和整頓,健全房地產預售監管系統,建立全市樓盤信息資料庫,規範開發、銷售、中介等行為。建立購租並舉的住房制度,鼓勵發展以住房租賃為主營業務的專業化企業,出台配建保障性住房實施意見和青年大學畢業生租賃住房補貼辦法,建成一批保障性住房、人才公寓和共有產權房。
 (六)加強保障和改善民生。
  推動社會事業改革發展。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完善中國小校長職級制,推進中國小教師職稱制度改革。加強高層次人才引進和師資培養培訓。加快推進市技工學校建設。新建20所“粵教雲”33套用學校。支持民辦教育發展。深化公立醫院改革,最佳化藥品和醫用耗材配送機制,完善和推進分級診療,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深化醫療保險支付制度改革。建立完善精神衛生服務體系,開設精神衛生專科臨時病區。推動市民健康信息服務系統建設。全力支持市人民醫院和中大五院進軍全省三十強,推進市婦幼保健院、市慢性病防治中心、市口腔醫院、市第二中醫院、市第五人民醫院等一批項目建設。改革完善計畫生育服務管理。推進珠海藝術館、古元美術館、科技館等文化設施建設,開放市博物館和規劃展覽館。加大古建築保護力度。推動社會參與公共文化體育服務,促進西部和海島地區文化事業發展,扶持基層文體隊伍發展。積極開展全民健身運動,舉辦市民健身運動會。辦好中國國際馬戲節、珠海WTA超級精英賽、環中國國際公路腳踏車賽(珠海站)、全國帆船帆板錦標賽、廣東國際旅遊文化節等重大活動。推進文明城市和文明家庭創建工作,開展核心價值觀“六進”主題教育實踐活動34。豐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健全老年教育體系。提高底線民生“兜底”保障水平,加大殘疾人、孤兒、困境兒童、特困人員、失獨家庭保障力度,支持斗門區啟動低收入群體精準幫扶。鼓勵、支持和引導社會力量開展慈善幫扶。
  紮實做好“三農”工作。加快發展現代農業,加大科技下鄉力度,推動珠海國家農業科技園、台灣農民創業園、金灣都市農業示範區建設。促進農業文化旅遊融合發展,支持斗門打造珠江水系嶺南鄉村風情旅遊示範區,提升“十里蓮江”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基地整體水平,推進九洲控股嶺南鄉村風情旅遊示範景區和逸豐生態養生園等項目建設,引導鄉村民宿規範發展。大力推進三產融合,鼓勵社會資本投入農業開發,扶持新型經營主體、農業龍頭企業、專業大戶和農業專業合作社發展。推進農業信息化建設,拓展農產品流通渠道,推廣農產品銷售“網際網路+”模式,推動“珠海漁都”水產品電子商務交易平台、阿里巴巴農村淘寶項目建設,新增一批農村淘寶服務站,推進快遞下鄉、下海島。完成鶴洲北海堤加固達標、小林聯圍澇區聯合泵站主體工程,開工建設黃楊河東堤、淇澳紅樹林海堤加固達標工程,推進斗門白藤大閘重建、白蕉聯圍排澇整治和乾務聯圍海堤達標加固工程前期工作。改造農村低壓電網,推進500千伏浪白站、會同站站址和線路走廊預控。建成高標準基本農田2.07萬畝。深化農村綜合改革,推動斗門建設中央農辦農村改革試驗聯繫點。深化以“三權分置”35為重點的農村土地改革,基本完成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全面鋪開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宅基地)和留用地確權工作,深入開展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解決2200畝農村留用地落地問題。探索農村金融服務模式創新,推進農村信用體系試點建設,擴大涉農保險試點,推動政府民生綜合責任險落地。對水產養殖戶購買水產價格保險和風災保險給予40%保費補助。
  促進海島有序發展。科學謀劃和發展海島旅遊業,加大國際品牌旅遊企業引進力度,完成國家4A級旅遊景區創建工作。鼓勵發展現代化深海養殖和遠洋漁業,加快萬山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和廟灣人工魚礁示範區建設,創建國家休閒漁業示範基地。
探索開展海島產權制度改革,促進島上土地節約集約利用。用好海島基礎設施建設補助資金,補齊海島交通、供水、供電、通信等基礎設施短板,加快建設桂山海上風電場、桂山遊艇俱樂部,開工建設唐家海島後勤補給碼頭、大萬山島客運碼頭等項目,建成東澳島客運碼頭,完成外伶仃電廠搬遷,開展主島公路成環工程、外伶仃島供水工程等30個預備項目前期工作。開展潔淨海島大行動,實現垃圾污水處理設施全覆蓋,完成主島存量垃圾打包外運離島處置。推進市人民醫院海島分院建設、香洲和萬山教育資源共享等工作。實施海島老人免費、居民半票乘船優惠政策。
  (七)辦好十件民生實事。
  今年民生實事徵集首次委託第三方機構專業調查民意訴求,市民反應熱烈,參與度極高。在網路票選基礎上,市政府擴充加碼,形成了十件民生實事。
  一是著力解決公辦學位緊張和幼稚園發展問題。新建鳳凰中學、梅華中學、珠峰實驗學校、中山大學附屬中學、第十二國小高年級部、明珠國小、容國團國小、白藤東國小、中山大學附屬國小、海愉國小、北山國小、禮和國小12所中國小。對經認定的普惠性民辦幼稚園給予2萬元/班/年的獎勵。
  二是關心幫扶困難群體。將殘疾人生活津貼提高到160元/人/月以上,重度殘疾人護理費提高到200元/人/月。將城鄉最低生活保障標準提高到690元/人/月。對2200名家庭經濟困難的普通高中生給予2000元/人/年的生活補助,對460名學前教育困難家庭幼兒給予1500元/人/年的資助。
  三是降低個人就醫成本。醫療保險年度最高支付限額提高到72萬元。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標準提高到55元/人/年以上。實現省內外市參保人在珠海二級以上醫院住院就醫即時結算。
  四是加大保障房建設力度。新開工2700套,基本建成2100套。
  五是新增一批文化體育設施。新建前山、北山、灣仔、紅旗、井岸、唐家灣、美平7個市民藝術中心。新建10個社區體育公園。
  六是改善公共出行條件。新增投放100輛以上新能源公車,新建100座公交候車亭,最佳化調整一批公交線路。改造提升51公里腳踏車專用道。建成白石橋。
  七是增加一批養老設施。建成翠香社區、灣仔社區養老服務中心和白藤街道社會福利中心。
  八是實施生態景觀工程,拓展戶外休閒空間。建成1.1萬畝碳匯林、10公里健康步道、20公里林蔭道、40公里綠道、30個鄉村綠化美化點。實施野狸島公園景觀提升工程。
  九是保障市民食品安全。建設一批牛羊定點屠宰車間。在全市70家農貿市場和20家大型超市開展食用農產品快速檢測。啟動唐家水廠改造。
  十是促進就業和創業。城鎮新增就業4萬人,實現就業困難人員就業2000人。組織5萬人次全民技能提升培訓和1萬人次大學生就業創業培訓。新增3家市級創業孵化基地。資助800個創業項目。
  (八)推進陽光法治服務政府建設。
  加強科學民主依法決策。認真落實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決議和決定,執行重大事項報告制度,自覺接受市人大、市政協的監督。落實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和集體決策機制,建成決策諮詢專家庫。
建立利益相關方、公眾、專家、媒體等列席政府有關會議制度,完善重大民生決策事項民意調查機制。辦好政府入口網站和官方微博,啟用“珠海政聲+”官方微信公眾號。全面實施“七五”普法規劃,強化幹部法治思維。
  加大簡政放權力度。完善權責清單、負面清單等制度,取消、下放一批經濟建設和社會民生領域審批事項,清理、簡化審批環節。繼續清理規範政府部門行政審批中介服務事項。取消行政機關與行業協會商會的主辦、主管、聯繫和掛靠關係,支持社會組織發展並發揮作用。深化“網際網路+政務服務”改革,推行“一門式一網式”政務服務,拓展手機辦事套用、企業專屬網頁和市民個人網頁套用,推出珠海12345市民服務APP。深化行政審批標準化建設,完善行政許可、公共服務事項辦事指南和業務手冊,推進事項標準線上線下融合套用。
  強化廉潔政府建設。深入貫徹《關於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和《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鞏固黨的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和“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成果。加強廉政風險防控,推進審計監督全覆蓋,促進權力規範、陽光運行,努力實現幹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深入治理“為官不為”,強化行政追責。同時,要健全正向激勵機制,建立容錯糾錯機制,鼓勵創新、寬容失敗,讓廣大幹部願幹事、敢幹事、能幹成事。
  各位代表!藍圖已經繪就,實幹鑄就輝煌。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搶抓機遇、擔當使命、乾在實處、走在前列,為建設珠江西岸核心城市而努力奮鬥!
  名詞解釋和有關情況說明
  1、創新驅動“1+10”政策體系:“1”指2015年出台的《珠海市加快推進科技創新若干政策措施》,共18條核心政策內容;“10”指2015-2016年出台的《關於推進珠海市新型研發機構發展的實施意見》《關於鼓勵天使投資、創業投資發展的資金管理辦法》《珠海市科技企業孵化器管理和扶持暫行辦法》等10項配套政策。
  2、“政府智慧型化監管服務新模式”:指通過推出集合企業各類信息的商事主體電子證照、制定出台市場違法經營行為提示清單等方式,為企業提供信息化、便利化的政務服務,幫助企業標明經營行為的“雷區”和“紅線”,為企業的經營活動提供清晰的指引,讓企業方便、快捷、高效、合法地開展經營活動。
  3、零基預算:指在編制預算時以零為基點,不考慮過去預算項目和收支水平,重新核定每個項目實質及資金需求,依據事情的輕重緩急,統籌安排年度資金預算。
  4、“雙港”:指珠海機場空港和珠海港。
  5、“一河一帶兩軸兩鎮三港三心”:“一河”指前山河,“一帶”指情侶路浪漫風情海岸帶,“兩軸”指九洲大道動感活力軸、迎賓路綠色景觀軸,“兩鎮”指上沖有軌電車TOD小鎮、鳳凰山旅遊小鎮,“三港”指香洲港、九洲港、洪灣港,“三心”指城市之心、拱北商貿中心、九洲商貿中心。
  6、藥品“零差率”銷售:指根據《珠海市公立醫院實行藥品和醫用耗材零差率改革實施方案》的要求,以破除公立醫院“以藥補醫”機制為切入點,全市公立醫院同步取消藥品和醫用耗材加成,實行零差率銷售,有效降低民眾看病費用。
 7、“一院兩館”:指珠海大劇院、博物館、規劃展覽館。
  8、“一門式一網式”政務服務:指依託實體政務大廳和網上辦事大廳,整合各部門分設的辦事視窗和服務系統,作為政府綜合服務視窗和網上統一申辦受理平台,推進線上線下融合,實現一個門、一張網辦事。
  9、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指從提高供給質量出發,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矯正要素配置扭曲,擴大有效供給,提高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更好滿足廣大人民民眾的需要,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在2016年1月26日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二次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社會生產力水平,落實好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10、“三去一降一補”:指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任務。
  11、“1+N”穩增長系列政策:“1”指2016年3月市政府出台的《關於穩增長促發展的意見》,“N”指市政府在擴大有效投資、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促進園區擴能增效企業增資擴產、加快民營經濟發展、促進外貿穩增長調結構、推進工業企業技術改造等方面陸續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12、國際貿易“單一視窗”:指國際貿易和運輸相關各方在單一登記點遞交滿足全部進口、出口和轉口相關監管規定的標準資料和單證的一項措施,如果為電子報文,則只需一次性地提交各項數據。這是依據聯合國下屬的標準化機構(聯合國貿易便利化與電子業務中心)(UN/GEFAGT)公布的33號、34號、35號建議書提出的建立國際貿易單一視窗及指南、國際貿易數據簡化和標準化、法律框架而建立的措施。2015年國務院作出接受世界貿易組織《貿易便利化協定》議定書的決定,對外承諾建設國際貿易“單一視窗”。2016年11月23日,市政府會同拱北海關、珠海邊檢總站、珠海檢驗檢疫局、珠海海事局在珠海度假村共同舉行了珠海電子口岸暨國際貿易“單一視窗”平台上線儀式。
  13、珠海WTA超級精英賽:是WTA(女子網球聯合會的簡稱,是負責開展女子網球運動的最高國際組織)的一項全新賽事,中國WTA三大頂級賽事之一。該賽事將於2015-2019年在珠海連續舉辦五年,具體時間為每年WTA年終總決賽之後的一周,總獎金額為215萬美元,國際排名前20但未能進入年終總決賽的球員將組成本項賽事的主要參賽陣容。
  14、“五位一體”總體布局: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體布局是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
  15、“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局出發提出的戰略布局,是黨中央治國理政的總方略,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走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路線圖”。
  16、新發展理念:指2015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上提出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
  17、“快-乾-支-微”公交網路:“快”指“快線”,主要通過城市幹道網路聯繫大型組團,解決組團間大量客流遠距離出行任務,設定站點相對較少。“乾”指“幹線”,採用“線式”運輸模式,停靠沿線所有站點或多數站點,實現對沿途客流集散的運輸模式,為城市客流走廊、交通幹道提供大運量、中快速的運輸服務。“支”指“支線”,同樣採用“線式”運輸模式,為城市次幹路、支路網提供集散服務,增加網路覆蓋,同時為軌道、快線、幹線主要站點和樞紐站等提供客流集散服務。“微”指“微線”,採用“微循環”運輸模式,為街道、社區、客流稀少地區提供短途出行服務,主要解決市民出行“最後一公里”問題以及增加公交線網覆蓋率,提升公交服務品質。
18、“三互”大通關:指口岸監管部門的信息互換、監管互認、執法互助。國務院印發的《落實“三互”推進大通關建設改革方案》提出:要立足更加積極主動的對外開放戰略,強化跨部門、跨區域的內陸沿海沿邊通關協作,完善口岸工作機制,實現口岸管理相關部門信息互換、監管互認、執法互助,提高通關效率,確保國門安全,力爭到2020年,形成既符合中國國情又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通關管理體制機制。
  19、城市空間“東接西拓南進北聯”:“東接”指向東搶抓深中通道建設機遇,加快高速路網和重大交通基礎設施的對接,主動承接東岸輻射,推進深中通道銜接區域的融合發展,同時依託萬山區,實施“科技興海”工程、智慧海洋工程,積極發展海洋生態旅遊,建設環港澳綠色海洋產業帶,打造海洋強市格局。“西拓”指向西利用“雙港”優勢,集中資源優先建設西部中心城區,將西部地區建設成為珠海未來經濟成長的主要載體,在拉開城市框架的同時,重點圍繞西部中心城區打造城市功能高地,使西部地區成為新的城市中心。“南進”指向南抓住港珠澳大橋即將建成通車的歷史機遇,促進生產性服務業和生活性服務業集聚,利用口岸通道優勢,加快與港澳產業、交通、城市發展的對接,促進橫琴新區、保稅區、十字門中央商務區、洪灣片區一體化發展。“北聯”指向北強化與廣佛肇、中山江門及泛珠三角內陸腹地的聯繫,提升唐家灣地區在粵港澳大灣區開放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著力打造城市創新的主引擎。
  20、商事主體登記註冊“同城通辦”:指申請人可以通過登錄珠海市商事主體“一照一碼”登記全程電子化服務系統,自主選擇珠海市行政區域內任一商事登記機關,線上辦理商事登記註冊業務。
  21、“雙隨機、一公開”:指在監管過程中隨機抽取檢查對象,隨機選派執法檢查人員,抽查情況及查處結果及時向社會公開。這是2015年8月《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推廣隨機抽查規範事中事後監管的通知》中要求在全國全面推行的一種監管模式。
  22、“十百千”工程:指重點培育10家超百億級龍頭企業、100家超十億級骨幹企業、1000家成長性好的中小企業,形成梯隊格局。
  23、“小升規”:指根據《珠海市促進小微企業上規模的實施意見》的要求,促進我市小微企業加快轉型升級為規模以上企業。
  24、“幼獅計畫”:指根據《珠海小微工業企業“幼獅計畫”培育工作方案》的要求,遴選一批小微工業企業作為培育對象,引導扶持企業通過技術創新、產學研合作、兩化融合、資本運營、人力資本提升等方式形成具有一定競爭力的規模以上企業。
  25、“一中心一平台”:指世界旅遊休閒中心、中國和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台。
  26、“雙自聯動”:指珠海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設在高新區)和橫琴自貿片區聯動發展。
  27、中大天琴計畫:指中山大學於2015年初提出的“天琴計畫”,計畫以衛星和月球為實驗平台,進行全球遙測、全球重力場測量和高精度引力實驗研究,並同時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與前沿基礎科學研究,是獲得全球重力場數據、進行空間引力波探測和高精度物理實驗、開展地球科學與全球環境變化研究等的必要前提與重要手段。目前,該計畫已獲得教育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等國家多部委的積極支持,其中“月球中繼星雷射測距”項目已於2016年9月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立項實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