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全省經濟外向度最高的城市,我市受國際金融危機衝擊尤為嚴重,企業訂單大幅下降,出口明顯下滑,企業生產經營異常艱難,經濟工作面臨空前的壓力和挑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珠海市2010年政府工作報告
- 市長 :鐘世堅
- 會議:市七屆人大五次會議
- 經濟特區:成立30周年
報告發布,報告內容,
報告發布
——2010年1月24日在市七屆人大五次會議上
市長 鐘世堅
各位代表:
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報告內容
迎難而上、拼搏進取的2009年
2009年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市經濟發展最為困難、經濟結構性矛盾暴露最為明顯的一年,也是我市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顯著成績的一年。我們在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和市政協的監督支持下,以實施《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以下簡稱《規劃綱要》)為主線,堅定不移推進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建設,全面落實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和“三促進一保持”的要求,化危為機求突破,攻堅克難破瓶頸,著眼未來促轉型,夯實基礎定格局,在科學發展的道路上邁出了可喜步伐。
——經濟發展取得新成績。GDP突破千億元大關達到1037.7億元,在嚴峻的經濟形勢下,增長6.6%;預計人均GDP突破1萬美元達到6.98萬元,增長5.3%。固定資產投資額410.5億元,增長10.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13.8億元,增長1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859元,增長9.1%,近十年來首次高於GDP增速;農漁民人均純收入8575元,增長6.6%。接待遊客2087.7萬人次,增長9.1%。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2105.2億元,增長33.6%。來源於珠海的財稅總收入305.4億元;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01.4億元,增長9.9%。
——重大產業項目取得新突破。中船1100萬噸級造船基地配套工程、中國海油深水工程基地、中航通用飛機產業基地和玉柴發動機等一批總投資1300多億元的重大項目陸續動工,為搶占戰略性新興產業制高點、壯大產業規模奠定了基礎。招商引資成績驕人,引進內資註冊資本金總額56.9億元,增長88.8%。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11.8億美元,增長3.3%,比全國、全省平均增幅分別高出5.9和1.4個百分點。中央和省屬企業在珠海累計投資項目34個、總投資超過1300億元。重大項目招商勢頭良好,協定總投資200億元以上的項目2個、100億元以上的6個、50億元以上的7個。
——交通建設邁上新台階。港珠澳大橋動工,進一步提升珠海的區位優勢。廣珠城際軌道和廣珠鐵路建設順利推進,計畫於今明兩年先後竣工通車。高欄港高速、機場高速、井岸二橋以及珠海大道、檸溪路改造、板樟山隧道大修工程等動工建設。省道S272白蕉高速公路出口至湖心路口段建成通車。5萬噸級貨櫃碼頭第二個泊位竣工,10萬噸級煤碼頭和兩個15萬噸級礦石碼頭動工建設,10萬噸級貨櫃碼頭和10萬噸級進港主航道項目獲得國家批准,珠海港成為珠三角地區水深條件最好、功能最齊全的港口。
——區域合作結出新碩果。國務院批准實施《橫琴總體發展規劃》,使橫琴開發上升為國家戰略,將橫琴納入珠海經濟特區範圍,想方設法落實橫琴在通關制度、金融創新、產業和信息化、土地管理等方面的特殊政策。橫琴新區專項政策和規劃編制報批等工作加緊推進,多聯供燃氣能源站、長隆國際海洋度假區等一批項目動工建設。出台了推進珠港澳更緊密合作的實施意見,開展對港澳貨物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珠澳合作開創新局面,與澳門特區政府達成珠澳同城化共識,建立官方正式聯絡機制,重點推進基建對接、通關便利、產業互補、服務一體等方面合作。千方百計應對鹹潮,強化科學調度,加緊推進總庫容4333萬立方米的竹銀水源工程,保障珠澳供水。召開首屆珠中江區域合作聯席會議,確定八大重點合作領域,20多項實質性合作項目加緊推進,實現公互動通、年票互認、媒體互動、環保聯動,加快珠中江經濟圈一體化進程。
一年來,我們主要抓了以下工作:
一、積極應對危機,經濟回升向好發展
遏制下滑促增長成效明顯。面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帶來的壓力和挑戰,市政府見事早、謀劃準、出手快、出拳重,沉著應對,積極化危為機、危中求進。堅持把擴內需與穩外貿結合起來,把保增長與調結構結合起來,把惠民生與保穩定結合起來,把最佳化政府服務與激發市場活力結合起來,使我市經濟呈現“一季度罕見下行、二季度降幅收窄、三季度逐步回升、四季度企穩向好”的逐季好轉態勢。1月份GDP降幅高達20.2%,一季度降幅收窄至5.1%,上半年恢復正增長,三季度增長4.1%,全年增長6.6%,比年初回升26.8個百分點。及時出台了《珠海市企業和企業經營者權益保護辦法》等30多個政府規章和檔案,著力最佳化應對金融危機的政策環境。投入資金5億元支持企業開展科研、技改等活動,發放援企穩崗補貼8060萬元,減輕企業負擔近5億元,著力扶持企業發展。財政安排“四位一體”政府風險準備金6000萬元,撬動貸款10億元,著力緩解中小企業融資困難。大力擴內需、促消費,服務業成為經濟成長的首要推動力,貢獻率達到80.4%;珠海機場年旅客吞吐量、貨運量分別為138.6萬人次和1.4萬噸,兩項指標都增長23.5%。積極扶持企業搶抓訂單,促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全年進出口總額實現374.4億美元,其中出口177.8億美元,降幅分別由一月份的39.8%、26.8%收窄至20.1%、16%。由於個別大型出口工業企業產值銳減,實際降幅超過30%,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被拉低7.4個百分點,僅完成478.6億元,增長1.2%,與上年基本持平。
經濟結構調整和自主創新成效明顯。三次產業增加值比重由上年的2.9:54.6:42.5調整為2.8:51.7:45.5,服務業占GDP的比重提高了3個百分點。初步形成了家電電氣、電子信息、精密機械製造、生物醫藥、電力能源、石油化工、軟體和積體電路設計、列印耗材等產業集群。高欄港經濟區成為省重化產業集群升級示範區,高新區成為廣東省現代信息服務業重點園區,航空產業園成為國家高技術產業基地和省市共建先進制造業基地。以裝備製造業為代表的先進制造業發展勢頭良好,優特電力入選全省50家裝備製造業骨幹企業,華冠電子等3家企業入選全省100家重點培育裝備製造業企業,格力電器等6家企業入選廣東省工業企業100強,興業太陽能等3家企業入選福布斯中國潛力企業200強。預計文化產業產值355億元,增長22%。產業發展水平不斷提高,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占GDP比重達到10%左右,居於珠三角各市前列。高新技術產業蓬勃發展,預計全年高新技術產品產值950億元;生物醫藥和一批民營高科技企業逆勢增長,生物醫藥產業產值達到76億元,增長12.2%;新認定國家高新技術企業59家。發明專利申請量、授權量達到2366件和1738件,分別增長18%和6.2%。新增2家省部產學研結合示範基地、1家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21個產品被認定為廣東省自主創新產品,省級創新型企業增至15家,智慧財產權優勢企業增至36家。健帆生物科技榮獲2009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實施 “以質取勝”、“商標品牌”、“名牌帶動”和標準技術戰略,我市企業參與制訂和修訂國際、國家標準151項,國家列印耗材質檢中心建設穩步推進,“中富”被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
二、加快城鄉建設,人居環境日益改善
城鄉規劃和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發揮規劃在城市建設中的先導作用,已完成30多項規劃編制工作。交通、能源、防災減災、環保和供水工程完成投資11.4億元,增長25%。維修翻新30座橋樑,新建37座候車亭。拱北口岸客車通道“一站式”電子驗放系統工程和橫琴口岸擴建工程竣工使用。電網工程完成投資15.6億元,500千伏國安輸變電工程等15個電網項目竣工投運。
生態建設不斷最佳化。在全省“環保目標責任考核”中榮獲“優秀”稱號,“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定量考核”總分名列全省前茅,連續三年完成減排目標。開展生態城市建設規劃研究,制定生態建設四個百分百行動方案,修訂《珠海市環境保護條例》。加快推進全國生態文明建設試點工作,通過國家園林城市複查。積極推進36項國家環保模範城市“迎檢重點工程”,拱北污水廠改擴建工程完工,南水、三灶水質淨化廠建成啟用。前山河綜合治理工程順利推進,相關配套工程如期完成。加快城區排洪渠截污分流改造,完成鳳凰河綜合整治。整合和盤活存量土地,清理處置閒置土地259宗、總面積18.1平方公里。超額完成年度節能任務,我市被省推薦為可再生能源建築套用項目示範城市。實施“雙十百綠”工程,新改建綠地53.3萬平方米,種植樹木約70萬株,建成開放將軍山公園,提升海天公園綠化美化水平。完成情侶路沿線海域清理工作,開展全民清潔和市容整治活動,清拆違規戶外廣告牌2452宗,改造檸溪、朝陽、三灶唐人街等3個農貿市場,市容市貌明顯改觀。
新農村建設成績喜人。市財政投入“三農”資金23.9億元,增長19.5%。出台 《珠海市飲用水源保護區扶持激勵辦法》,對保護區實行財政補助。累計改造華僑農場危房3760戶,改造農村公路12條、危橋14座。開發補充耕地3760.3畝,超額完成省下達的任務。農業產業化水平不斷提高,新增兩家省級農業龍頭企業,國家和省級農業龍頭企業達到9家。全市農業總產值52.8億元,增長4.6%。農民專業合作社43家,輻射帶動農戶5700多戶。“白蕉海鱸”成為我市首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完成119條行政村新農村建設規劃初步成果。加強海洋綜合開發和保護,在全省率先完成海岸保護與利用總體規劃。南海生物放流活動和首屆海洋博覽會在我市成功舉辦。
三、加快社會事業發展,改善民生成效顯著
加大民生投入。全年完成政府投資72.3億元,增長29.8%,完成投資計畫的103.7%。市財政一般預算對教育、社保就業、醫療衛生、文化事業、環境保護、農林水事務等六項民生總投入50.5億元,增長20%;民生支出占一般預算支出的41.6%,比上年提高1.8個百分點。統籌區域發展,加大對西部地區投入,全年對西部地區教育和醫療衛生、社保就業、環境保護、公共運輸、防災減災、農林水利、供水設施改造等方面共投入21.8億元。
就業和社會保障水平不斷提高。城鎮新增就業崗位40877個,城鎮登記失業率為2.8%。推進“百企扶百村就業工程”,本市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6779人,吸納粵東西北地區農村勞動力6506人。為大學生見習、就業和創業提供服務,本市生源高校畢業生就業率達91%。實施適齡青年百分百接受技工教育、百分百實現技能就業工程,5882名普通初高中畢業生免費入讀市高級技工學校和中等職業學校,中職畢業生一次性就業率超過98%。社會保險參保人數達389.5萬人次,新增17.7萬人次。建立社會基本醫療保險普通門診統籌制度,提高醫療保險待遇水平。出台《珠海市最低生活保障實施辦法》,提高重點優撫對象補助標準。農民和被征地農民全部參加醫保,12.4萬人參加養老保險,參保覆蓋率為85%,養老保險參保補貼比例由20%提高到35%。海島居民乘船享受60歲以上老人免費、中小學生6折優惠。
文教衛體等社會事業實現新發展。
教育發展取得新成績,14.7萬人享受免費義務教育和高中階段免學費教育,普通高考總上線率為86%,高校全日制在校大學生超過10萬人。實施中國小校舍安全工程,加固校舍65棟。積極解決中國小代課教師問題,已招錄代課教師216人。學前教育加快發展,新增3所省一級幼稚園。成功舉辦珠澳青少年大聯歡、第三屆民間藝術大巡遊等系列活動。重大文化工程項目加緊推進。出台關於鎮衛生院改革與發展的意見,鎮衛生院改造順利推進,121個農村衛生服務中心竣工。有效防控甲流等重大疫情,最大限度地保障了居民健康。連續21年完成人口計畫控制任務。外經貿、經貿、港澳、外事、僑務、對台、旅遊和口岸查驗等工作在擴大開放、促進合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新聞出版、民族宗教、體育、統計、國安、海防、打私、打假、人防、氣象、科普、仲裁、檔案、方誌、港澳流動漁民等工作取得新進步,老齡、福利、紅十字、慈善和殘疾人事業健康發展。
社會保持和諧穩定。推進社會治安打防管控,全市社會治安持續平穩。建成鎮街綜治信訪維穩中心23個,入選“2009年中國最安全城市”。圓滿完成迎國慶、慶回歸十周年等重大活動的安保工作。安全生產形勢保持穩定,事故宗數、傷亡人數和直接經濟損失同比分別下降20.8%、20.1%和24.1%,連續三年火災事故零死亡。加強應急管理體系建設,應急管理水平得到進一步提升。食品藥品、產品質量安全、打擊假冒偽劣和傳銷違法活動等工作紮實推進,工商、質監、食品藥品監督等部門有效維護了市場經濟秩序。香洲區成為“全國和諧社區建設示範城區”、“全國平安建設先進區”,拱北街道成為“全國和諧社區建設示範街道”,三灶鎮三灶社區成為“全國和諧社區建設示範社區”,吉大海大社區成為“全國綜合減災示範社區”。
對口援建幫扶和“雙轉移”工作紮實推進。我市已完成對口援建工程任務的80%,綿虒國小、汶川縣福利院、羌峰(珠海)僑心村等一批援建工程建成啟用。市財政預算安排對汶川援建和幫扶資金1億元。全年對重慶巫山、巫溪、奉節三縣和揭陽市揭西縣投入幫扶資金1700多萬元,並與普寧市、揭西縣、惠來縣85個村建立了 “規劃到戶、責任到人”的幫扶關係,全面開展對口扶貧開發工作。揭陽、茂名產業轉移園被評為省示範性產業轉移工業園,分別競得省財政專項資金5億元,市財政也按省的要求安排了專項資金1億元推進產業轉移園基礎設施建設,兩園已竣工項目23個,意向入園項目100多個
四、推動政府職能轉變,體制改革邁出新步伐
政府機構和審批制度改革繼續深化。完成政府機構改革工作,市政府工作部門精簡至27個,精簡幅度約為1/3,議事協調機構減少83.3%。簡政放權,規範審批許可權,明確規定除177項審批事項須上報市政府以外,其餘事項由各部門依法辦理。出台《珠海市建設工程項目行政審批管理辦法》,最佳化審批流程,縮短審批時間,提高基建項目審批效率。
社會管理體制改革穩步推進。根據《規劃綱要》和省委省政府的明確要求,開展社會管理綜合改革試點。率先啟動政府購買服務、慈善救助、流動人口服務管理等改革試點,設立促進就業、醫療衛生、小區管理三個諮詢委員會,在翠香街道和三灶鎮等地推進社區民主自治試點,賦予部分行業協會和社會組織相應的管理職能。
金融和國企改革取得新成績。全市上市公司總數達到20家。珠光集團完成債務重組,削債總額50億港元。珠海商業銀行引入央企戰略投資25億元成功重組。農村信用社改革取得階段性成果,15億元中央銀行專項票據順利兌付。推進國有企業改革,通過資源整合等方式組建交通、水務、城建、公交等14家市屬國有企業集團。發揮市管國有企業投融資平台作用,得到金融機構大力支持,成功融資498.5億元,為重大項目建設提供了資金保障。
法治、效能和廉政建設得到加強。
自覺接受市人大和市政協監督,認真聽取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各人民團體及無黨派人士的意見建議。提請市人大常委會審議 《珠海經濟特區科技創新條例》等地方性法規草案8件,已頒布《珠海市經濟特區政府投資項目管理條例》等3件。制定《珠海市建設工程招投標管理辦法》等政府規章6件。提請市人大常委會審議各項議案和工作報告62項。市政府高度重視“兩案一議”辦理工作,6件市人大議案辦理工作加緊推進,165件代表建議和336件政協提案全部辦結,被省政協評為2009年度“承辦提案先進單位”。強化審計監督、效能監察、廉政監察、執法監察和糾風工作,開展政風行風民主評議和創建民眾滿意基層站所活動,加大案件查處力度,反腐倡廉工作得到加強。完善公眾諮詢、視窗辦事、部門責任白皮書等制度,加強監督考核和行政問責。切實做好政府重大決策及其落實情況等重點信息公開,政務公開工作在全省考核中獲得良好成績,我市榮獲中國政府網站“優秀獎”和“信息公開領先獎”。政務環境不斷最佳化,入選港澳台和大陸最具投資潛力十大城市,在廣東省社科院全省地方政府公共服務公眾評價調查中總體滿意度名列第一。
回顧一年來所取得的成績,讓我們倍感自豪;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對珠海的高度重視和支持,使我們倍受鼓舞;全市各級各部門和廣大幹部民眾迎難而上、拼搏進取,讓我們倍增動力。尤其是去年底chairman總書記視察珠海,明確要求我們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定不移調結構、腳踏實地促轉變,全力打好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這場硬仗,為珠海又好又快發展指明了前進的方向;溫總理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橫琴總體發展規劃》,盼望已久的橫琴島開發已經啟動,為珠海發展再添新亮點;李克強副總理出席港珠澳大橋動工儀式並視察珠海,汪洋、黃華華等領導多次到珠海指導工作,帶來了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對珠海的親切關懷和巨大支持,進一步增強了珠海人民銳意進取、開拓創新的信心和決心。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各級領導和部門,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各人民團體及無黨派人士,向奮鬥在全市各條戰線的廣大幹部民眾,向中央和省駐珠單位、駐珠軍警部隊官兵,向各位老領導、老同志,向所有關心和支持珠海發展的港澳台同胞、海外僑胞、國際友人和社會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認識到發展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我市經濟總量偏小,交通等瓶頸制約仍未得到根本解決,核心城市輻射和帶動功能有待增強;重大項目推進還不快,投資規模不大;自主智慧財產權、自主品牌的企業和產品不多,自主創新能力有待提高;市容市貌與廣大市民要求仍有差距,城市規劃建設管理面臨新課題;政府執行力仍有待提高,行政效能建設任重道遠。對這些問題,我們必須高度重視,有針對性地採取有效措施,切實加以解決。
前景美好、乘勢而上的2010年
2010年,是珠海經濟特區成立30周年,也是實施“十一五”規劃的最後一年。做好全年的工作,意義十分重大。綜觀國內外形勢,雖然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仍未根本消除,經濟復甦將是一個緩慢曲折的過程,外部發展仍有許多不確定因素;我市經濟回升的基礎仍不牢固,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面臨較大困難,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任務艱巨。但是,我們也面臨著難得的發展機遇、具備了良好的發展基礎、迎來了強勁的發展勢頭,前景光明而美好。我們的重大機遇在於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對珠海的高度重視和親切關懷,在於《規劃綱要》的全面實施和區域合作的深入推進,在於港珠澳大橋等重大交通項目的帶動效應。我們的良好基礎在於得天獨厚的資源稟賦和日趨完善的基礎設施,在於歷屆市委市政府帶領全市人民取得的輝煌成就,在於初具規模的產業條件和宜居宜業的城市環境。我們的強勁勢頭在於一批新的重大產業項目的相繼落戶和動工投產,在於重點區域開發建設的日新月異,在於城市發展新格局的初步形成。我們一定要抓住機遇、發揮優勢、乘勢而上,努力推動珠海新一輪大發展。
今年市政府工作的指導思想是: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全面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chairman總書記視察珠海重要講話以及省委十屆六次全會和市委六屆七次全會精神,以貫徹實施《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和《橫琴總體發展規劃》為主線,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核心,堅定不移調結構、腳踏實地促轉變、擴大內需穩增長、自主創新強產業、改革開放添動力、統籌城鄉惠民生,努力在重大項目、產業發展、宜居城市、改善民生、服務型政府建設等方面實現新突破,推動我市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努力建設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爭當實踐科學發展觀的排頭兵。
今年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為:實現地區生產總值增長9%,人均生產總值增長7.9%;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1%;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5%;外貿進出口總額增長5%;實際吸收外商直接投資額力爭有所增長,引進內資註冊資本金增長15%;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增長8%;萬元生產總值能耗完成“十一五”規劃目標,控制在0.56噸標準煤以內;二氧化硫和化學需氧量排放量分別控制在3.3萬噸和3萬噸以內;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46.5%;全社會研發(R&D)投入占GDP比重達1.7%;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漁民人均純收入分別增長10%和8%;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5%以內;戶籍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8.8‰以內。
今年的政府工作要突出抓好六個方面:一是在交通等重大項目建設方面下功夫。著力抓投入、上規模,開展“建設大交通、狠抓大項目”活動,全力推進一批重大交通和產業項目建設,增強核心城市聚集帶動能力,加快珠江口西岸交通樞紐城市建設。二是在“雙提升”方面下功夫。加快現代產業體系建設,堅持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 “雙輪驅動”,積極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提升產業競爭力,提升自主創新能力。三是在統籌城鄉發展方面下功夫。以科學的規劃指導城鄉建設和發展,推進生態示範區建設,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四是在深化改革開放方面下功夫。進一步鞏固機構改革成果,加大社會管理體制改革步伐,以改革開放促發展。五是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下功夫。堅持以人為本,把解決人民民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擺在更加突出位置,加快發展社會事業,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讓老百姓充分享受改革發展成果。六是在提高政府執行力上下功夫。加強學習,提高抓落實的能力和本領。明確職責、落實責任,構建有利於執行的體制機制,推動各項工作落實。
為此,今年要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一、積極實施《規劃綱要》,增強區域發展競爭力
加快橫琴新區建設步伐。橫琴新區開發建設是中央交給我們的一項重大任務,也是我市未來發展的新亮點。要落實橫琴市級管理許可權,加緊編制橫琴新區基礎設施、產業發展、城市建設、環境保護、橫琴口岸分線管理等專項規劃。加大橫琴市政道路、橋樑、口岸出入境客貨車通道“一站式”電子驗放系統等基礎設施投入和建設力度。加強協調溝通,爭取上級支持,儘快落實相關配套政策。加大項目推進和土地整合力度,推動長隆國際海洋度假區、多聯供燃氣能源站等項目加快建設,大力發展商務服務、休閒旅遊、科教研發和高新技術產業,努力推動“一國兩制”下探索粵港澳合作新模式的示範區、深化改革開放和科技創新的先行區建設,逐步使橫琴新區成為促進珠江口西岸地區產業升級的新平台。
加快西部地區開發步伐。西部地區是我市未來發展的希望所在,要以大投入帶動大開發、以大項目推動大發展。今年市政府對西區投入基建資金22億元,用於重大交通、環境保護、防災減災和農村設施等22個項目,占市政府年度基建投資總額的48.3%,剔除不可比因素,比上年增加6.7億元。圍繞建設“世界級船舶和海洋工程裝備製造基地、國家級石油化工和清潔能源基地、區域性港口物流中心”的目標,推動高欄港經濟區跨越發展。儘快完成中國海油陸上終端項目平基工程建設,加快建設中船相關配套工程,全面推進裝備製造區和石化區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市政基礎設施建設,積極推進西湖城區規劃建設,加快平沙新城填土工程和斗門城區“一河兩岸”建設,規劃建設西部中心城區。以加快城鎮化進程推動新農村建設,做大做強村集體經濟,引導和扶持34個欠發達村發展,確保欠發達村集體經濟年收入增長30%以上。
加快東部地區發展步伐。東部地區要繼續在轉型提升上下功夫,加快我市現代服務業發展。要按照“擴大總量、提升質量、發揮優勢、突出重點”的要求,優先發展金融保險、現代物流、信息服務、會展、科技研發、工業設計、總部經濟等生產性服務業,壯大發展旅遊休閒、商貿餐飲、社區服務、家政養老服務等生活性服務業,培育發展數字出版、文化傳媒、動漫創意等新興潛力服務業,形成特色鮮明、布局合理、優勢互補的現代服務業發展格局。穩妥推進服務業對外開放,承接國際軟體和商務服務外包。加速推進國家列印耗材質檢中心、聯想納思達印表機研發製造基地、格力大金模具研發中心、高新區網際網路產業園等項目規劃建設。積極引進一批總部基地項目,爭取一批國家級和省級現代服務業重點項目落戶香洲,加快香洲轉型步伐。有序推進裕華聚酯等企業向西部園區轉移。加快建設保稅物流平台,促進展覽、展銷功能集聚,推動跨境工業區向珠澳跨境經濟合作區轉型。加大海洋綜合開發力度,加快推進海島客運站場、桂山油庫二期擴建、東澳島旅遊等項目建設,力爭在海島旅遊業、海洋漁業、倉儲物流、海洋科技產業發展和新能源項目引進方面實現新突破。
加快區域一體化步伐。推進區域一體化是落實《規劃綱要》的基本要求,我們要努力完成省下達的年度目標任務。加快與珠三角其它城市基礎設施、產業布局、城鄉規劃、公共服務和環境保護一體化步伐,積極推進珠中江通信同城化等各領域合作。加大CEPA實施力度,落實服務業擴大開放政策在珠海先行先試,擴大珠港澳在文教衛、環保、社會服務等領域的合作,積極推進珠澳同城化。年內建成竹銀水源工程,啟動第二條珠澳供水管道規劃建設,保障珠澳供水安全。加強珠澳口岸合作,積極探索口岸便捷通關模式,加快推進拱北口岸擴建工程。
二、大力抓好重大項目,增強內需對經濟成長的拉動力
著力突破項目瓶頸制約。項目瓶頸制約是去年項目建設的主要問題之一。要主動查找制約項目建設存在的問題,突出針對性,推動重大項目建設。加快項目前期工作,力爭項目早申報、早立項,保證重大工程項目如期動工建設。資金是項目建設的保障,要通過市財政預算安排、多渠道籌資、融資以及爭取上級支持等方式,千方百計落實重大項目建設資金。嚴格落實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建立用地報批協同審批長效機制,著力解決項目用地制約。編制完善我市海洋功能區劃和區域性用海規劃,著力破解項目用海難題。健全項目協調機制,建立項目專家諮詢制度,加強項目建設相關政策法規研究,最佳化基建項目審批程式,提高項目決策的規範性、科學性、前瞻性。進一步明確審批部門、項目主管單位與建設單位之間的職責,落實重大項目責任制,加強項目督查督辦,形成加快推進項目的強大合力。
著力抓好項目引進。投資是推動發展的重要動力。要堅持招商選資,採取產業招商和專業隊伍上門招商等多種方式,進一步創新招商手段,拓寬招商領域,最佳化招商環境,加快引進一批優質項目。繼續瞄準世界500強、大型央企和民營科技企業,實現引進內資與外資並舉,引進項目與增資擴產並舉。開展對重點區域、重點行業、重點企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招商活動。強力推進中國海油深水工程基地、南海天然氣陸上終端、LNG接收站、天然氣發電、玉柴機器等重大項目建設,力爭寶塔石化首期、成城瀝青、中石油物流中心、漢勝科技二期等一批項目儘快投產,力爭港口工程裝備、麗珠製藥二期、銀通新能源、方正科技二期、數控工具機等一批項目動工建設。總投資3130億元的“十大重點建設工程”年內計畫投資260.2億元,增長88.7%。市政府投資項目102項,計畫投資規模為80.2億元,增長15%。其中,新開工項目45項,續建項目57項。最佳化投資結構,積極激活民間投資,引導資金投向基礎設施、自主創新、環境保護和改善民生等重點領域,全力推動一批項目動工和投產。
有效擴大消費需求。擴大內需是推動經濟成長的內生動力。搶抓重大項目全面開工建設的大好機遇,鼓勵重大項目建設在珠海採購。積極開展珠海名優特產品外省行活動,深度開拓國內市場。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增強居民消費能力。全面推進汽車、家電、農機“三下鄉”和汽車、家電以舊換新活動,完善農村流通網路、擴大城鄉消費規模。加強商業網點規劃建設,加強消費信貸服務,擴大文化娛樂、信息服務、住房家政、教育培訓、旅遊休閒和健康產業等領域的消費,增強消費對經濟成長的拉動作用。保持房價基本穩定,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性購房需求,推動房地產業健康有序發展。
三、強力推進交通先行,打造交通樞紐城市
加大交通建設力度。舉全市之力,加快推進快速路網、片區路網等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逐步實現市內任何一個地方都可以在30分鐘內上高速。完成已開工的珠海大道一期、檸溪路、紫荊路、翠香路等道路改造和板樟山隧道大修工程,打通鳳凰山公路隧道。推進港珠澳大橋珠澳口岸人工島、廣珠鐵路、廣珠城際軌道、高欄港高速、機場高速、井岸二橋等一批項目加快建設。動工改造珠海大道二期、港灣大道、港昌路、明珠路等市政道路。力爭年內動工建設連線東西部的金海大橋,完成金港、香海高速公路申報立項,開展機場北路北段工程前期工作。推進港珠澳大橋珠海連線線、廣珠城際軌道延長線、廣珠西線珠海段等的規劃建設。
提升雙港集疏運能力。雙港是我市發展的強勁引擎。大力推進高欄港區10萬噸級進港主航道疏浚、鐵爐灣防波堤等項目,加快10萬噸級煤碼頭、15萬噸級礦石碼頭、10萬噸級貨櫃碼頭和南水作業區棄土岸壁整治工程建設,完善港口基礎設施。積極引進大型航運企業,加快開通國際貨櫃班輪航線。加緊萬山港區功能定位研究和規劃編制。完善珠海機場配套路網,引入大中型民用客機運營,增強珠海機場吸引力和區域競爭力。大力發展航空貨運,培育和壯大空港物流產業。鼓勵航空公司在珠海設立基地,有效發揮空港作用。
加強城市交通管理。完善交通規劃體系,抓緊編制城市綜合交通運輸體系規劃和城區軌道交通規劃,修訂完善現有交通專項規劃,科學規劃建設好與港珠澳大橋相匹配的交通路網。以緩解交通擁堵、預防重特大交通事故為目標,著力改善交通狀況。加大計程車、中國小校巴、危險品運輸及其它運營車輛的監管,開展交通秩序綜合整治,淨化路面交通環境。完善交通信號智慧型控制系統,科學規劃城市主幹道交叉口,加快規劃建設人行過道,提高路網總體通行能力。實施公交優先戰略,建設綠色公交。提高城市交通科學管理能力,構建科學、暢通、有序、安全的城市交通格局。
四、加快建設現代產業體系,增強產業競爭力和自主創新能力
抓園區強載體優存量。園區是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的主戰場。加大工業園區基礎設施配套力度,進一步完善項目發展環境。制定分類指導的園區產業政策,推動產業集群化、特色化、生態化發展,促進產業一體化布局。加快推進中航通用飛機產業基地建設,加強以通用飛機製造、總裝、維修、運營等為主的通用航空產業發展。加大航空產業招商力度,千方百計引進相關項目落戶航空產業園。大力引進和培育遊艇及其配件製造業,發展遊艇服務業,增強平沙遊艇產業基地聚集能力。圍繞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富山工業園裝備製造、臨港加工產業發展。落實加快珠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發展的意見,高新區要“增速進位”,全力引進一批、建設一批、升級一批高新技術產業項目,新增一批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努力實現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新突破。
聚人才促創新強後勁。推動自主創新,企業為主體,人才是關鍵。完善人才引進政策,大力吸引海內外高層次人才,引進科研創新團隊。加強人才教育培訓體系建設,不斷提高專業人員的創新能力。落實人才落戶、就醫、子女入學、住房等方面的優惠政策,搭建高層次人才創業平台,最佳化人才發展環境。依託高新區科技企業和高校,積極創建國家級創新型科技園區。支持優勢企業申報工程技術中心、企業技術中心、博士後流動站,支持企業開展技術改造和創新。鼓勵中小企業參與省部企業科技特派員行動計畫,促進產學研合作。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繼續實施 “技術標準”、“名牌帶動”和“以質取勝”戰略,培育名牌名標產品,推動 “珠海製造”向“珠海創造”轉變。
調結構促轉型助升級。堅持“好”字當頭,壯大優勢產業,大力發展高端製造業、高端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實施“7·50工程”,重點培育50個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50個先進制造業項目、50個現代服務業項目、50個優勢傳統產業項目、50個現代農業項目、50個自主創新項目、50個名牌名標項目,引領我市現代產業體系建設。
大力推進新材料、生物醫藥、研發服務、海洋資源開發和綜合利用等新興產業發展。加快海洋工程裝備製造、造船、遊艇等產業及其配套產業基地建設。辦好第八屆中國航展,努力在辦展模式、航展規模、裝備展覽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強化國有資產運營監管,發揮國有資本在基礎設施、公用事業和關鍵行業的主導作用。完善中小企業服務體系,加大民營企業扶持力度,發展壯大民營經濟。促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扶持一批有規模、有優勢的加工貿易企業向自主設計、自主品牌轉型。完善擴大內銷政策措施,著力擴大企業內銷規模。抓住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正式建立等機遇,積極打造珠海產品展示平台,拓展東協等國內外新興市場。加大產業和勞動力“雙轉移”工作力度,努力完成省交給我市的“雙轉移”任務。
五、統籌城鄉區域發展,增強宜居城鄉魅力
強化規劃龍頭導向作用。做好“十二五”規劃編制工作,深入開展重大課題研究,加緊編制專項規劃、區域規劃等各類規劃。按照主體功能區規劃的要求,明確最佳化開發、重點開發、限制開發和禁止開發區域,引導經濟布局、人口分布與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相適應。加快推進第五輪城市總體規劃修編,制定宜居城鄉建設行動綱要。科學統籌各類規劃,確保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市建設規劃“三位一體”、有機銜接。嚴格執行《珠海市城市規劃條例》,堅持“先規劃後建設”,依法查處違法建設行為,維護城鄉規劃的嚴肅性和權威性。提高我市城鄉規劃透明度,鼓勵市民參與城鄉規劃。
著力保環境、優生態。生態環境是我市重要的城市品牌,要繼續落實四個百分百行動方案,積極開展生態文明示範市創建活動。加大節能減排力度,確保完成“十一五”節能減排目標任務。做好能源發展規劃,加大重點能耗企業能源計量監管力度。開展低碳經濟試點,鼓勵清潔生產、資源綜合利用,發展綠色環保產業和循環經濟。做好迎接環保模範城複查工作,確保完成各項迎檢工程。建設茶冷逕固體廢物處理等項目,完成醫療垃圾集中處置設施的建設,完成黃楊山、平沙簡易垃圾填埋場的封場工作,加快推進萬山海島垃圾處理項目建設。借鑑先進地區經驗,積極推進垃圾分類和資源化處理。建立健全環境污染突發事件應急體系,強化危險廢物污染防治、污染事故控制和監測預警工作。完善城市污水管網,加大西部地區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力度,完成新青、富山、白蕉、平沙水質淨化廠工程建設。加快推進前山河綜合整治工程,完成前山北部排污排洪主體管網工程。大力推進“雙十百綠”工程,加快山體整治復綠工作,開展全民清潔行動,提升城市綠化、淨化、亮化和美化水平。按照“一年基本建成,兩年全部到位,三年成熟完善”的要求,遵循“統一規劃、以人為本、因地制宜、市區聯動”的原則,大力推進我市綠道網規劃建設,打造路景結合、特色鮮明、功能明顯的區域綠道網,提高城市生態建設水平。
著力推進“三舊”改造。認真貫徹落實省政府《關於推進“三舊”改造促進節約集約用地的若干意見》,按照“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節約集約、統籌規劃、明晰產權、尊重歷史”的原則,採取改建、拆建、收購和收回等方式,逐步鋪開舊城鎮、舊廠房、舊村莊改造工作。出台政策措施,抓緊編制規劃,明確改造規模、地塊和時序,注重嚴格管理和規範實施,確保改造工作依法依規、平穩有序推進。在“三舊”改造中,首先要落實“退二進三補公”措施,促進“三舊”改造與宜居城鄉建設的有機結合。
加快新農村建設步伐。新農村的建設是我市現代化建設的重點,也是難點。要加大財政投入,整合涉農資金,集中財力,加快推進新農村建設。市財政投入8億元用於海堤達標加固、乾務水庫排洪渠整治、天生河水閘和西安泵站重建、省道S365線中心涌至井岸二橋段等工程建設。大力推進農村水改、廁改和污水處理達標工程。落實強農惠農政策,今年市財政投入農林水事務3.6億元,增長27.4%。調整農村經濟結構,積極發展現代農業,加快建設生態農業園區,辦好台灣農民創業園。推進農業標準化、產業化、集約化發展,實行農產品標識管理和市場準入制度,發展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加強農業科技推廣和培訓,逐步完善農業信息服務體系。扶持農業龍頭企業,最佳化農產品流通環境,多渠道增加農民收入。著力深化農村綜合改革,深入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加強農村社區建設,豐富農村文化生活。深化平沙、紅旗、白藤華僑農場改革,加快危房改造步伐,進一步改善困難民眾生產生活條件。認真落實推動海洋經濟科學發展、建設海洋經濟強市的實施意見,實施科技興海戰略,推進海洋綜合開發。
做好對口援建幫扶和 “規劃到戶、責任到人”扶貧開發工作。今年市財政安排汶川援建資金1.1億元,切實落實重慶三縣和揭陽市對口扶貧資金。採取產業扶貧、智力扶貧、勞務扶貧、旅遊扶貧等綜合扶貧措施,繼續做好汶川綿虒鎮和重慶三縣對口幫扶工作,派駐三個工作組進駐揭陽協調推進扶貧開發工作,全面落實“規劃到戶、責任到人”扶貧開發措施。
六、繼續深化體制改革,增強經濟發展動力和活力
鞏固政府機構改革成果。按照“權責一致、重心下移、減少層次”的原則,大力簡政放權,擴大區政府(管委會)和鎮政府管理許可權。鞏固大部門體制改革成果,縮短磨合期,切實轉變職能,形成科學、高效、協調的政府運行機制。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清理審批事項,力爭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減半。簡化審批程式,積極推行網上審批。加大行政服務中心建設力度,實現行政審批事項百分百進駐視窗。全面推進事業單位崗位設定和人員聘用工作,深化人事制度改革。
加快社會管理體制改革步伐。通過財政扶持、特許經營、政府購買服務等形式,培育發展社會組織。推進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試點工作,探索“社工+義工”聯動服務模式。加快社區社會組織建設,完善市、區、鎮(街)三級社會管理服務體系。加大對城市社區服務設施的投入力度,不斷改善服務條件。健全農村社區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建立政府行政管理與基層民眾自治互動銜接機制。全面推行“一證通”制度,提高對流動人口的服務水平。
深化城管和土地管理體制改革。按照責權利相結合的原則,探索更加有效的城市管理體制。實行格線化、精細化、規範化管理,堅決查處各種違法違章行為,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實施《珠海市建立土地執法共同責任制度的規定》,依法使用土地,推動節約集約用地。積極盤活土地資源,加強耕地保護。繼續做好利用園地、山坡地開發補充耕地工作,繼續開展圍海造地先行試點。完善農村征地補償制度,健全被征地農民的社會保障和就業安置機制。
穩妥推進其它各項改革。加強國有企業監管,完善國有企業投資管理制度。加強金融監管,積極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最佳化金融生態環境。繼續推進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工作,大力建設金融創新服務區。搞好村鎮銀行、小額貸款公司等新型農村金融機構試點。創新中小企業融資模式,推進產權交易中心建設,實現信貸市場與產權市場互動發展。注重培植財源,完善社會綜合治稅體系,營造公平的稅收環境。健全公共財政體系,最佳化財政支出結構,推進財政預算和資金績效管理改革,完善激勵型財政機制。按照事權、財權相匹配的原則,深化財政管理體制改革。
七、著力惠民生、強保障,努力構建和諧社會
加大就業和社會保障力度。今年社保和就業投入11.5億元,增長13.1%。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鼓勵有實力的大企業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加強對困難人員的就業援助,大力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實施創業帶動就業工程,鼓勵和支持勞動者自主創業。繼續實施“雙百工程”,深入開展創建“充分就業村”活動,加強人力資源社會保障服務平台建設。加大勞動保障監察執法力度,切實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健全社會保障制度,進一步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最佳化整合社會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擴大城鄉醫療救助範圍,增加救助病種。落實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實行分層分類施保,切實做到應保盡保。完善農民和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制度。加快廉租住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設。
加快發展文化教育衛生體育事業。
今年市財政對文化傳媒、教育、醫療衛生投入為1.8億元、24.2億元和5.3億元,分別增長15.1%、8.3%和9.9%。全面開展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活動,開展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申報工作。大力開展文體旅遊活動,壯大文化、旅遊和體育產業規模。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加大體育設施建設力度。加強公共文化設施和重大文化項目建設,加強歷史人文資源保護與開發,進一步增強市民認同感和歸屬感,提升城市文化軟實力。研究制定中長期教育發展規劃,推進各類教育協調發展。繼續實施中國小校舍安全工程,加快建設職業教育基地,啟動金灣一中規劃建設,繼續推進市一中、市實驗中學、斗門一中、斗門和風中學等擴建工程。繼續辦好大學園區,推進高校與企業緊密合作。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完善覆蓋城鄉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穩妥推進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加強重大疾病防控工作,提高醫療服務和管理水平。繼續推進市人民醫院北區、市第二人民醫院二期、市疾控中心和市傳染病專區建設,開展市第二中醫院規劃建設的前期研究,完成鎮衛生院改造任務。
切實維護社會安全穩定。強化食品藥品安全、產品質量和安全生產監管,遏制重特大公共安全事故發生。妥善處理城市發展中遇到的各種問題,重視人民調解工作,加強法制宣傳教育,引導民眾依法、理性表達訴求,及時化解社會矛盾。加強法律援助,加快建設公益性法律服務體系。集中力量解決影響社會和諧穩定的源頭性、根本性、基礎性問題,嚴厲打擊各種違法犯罪活動。健全信訪維穩工作責任制,加強鎮街綜治信訪維穩中心建設,加大社會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力度。加強應急管理體系和保障能力建設,完善海上救助協調等應急機制。
推動各項社會事業全面發展。加強人口計生服務和管理,穩定低生育水平,做好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繼續做好民族宗教、檔案、人防、仲裁、打私、海防、氣象、地震、地質、方誌、港澳流動漁民和科普工作。加快發展婦女兒童、紅十字、慈善和殘疾人事業。增強市民國家安全意識和國防意識,加強雙擁共建和民兵預備役工作。支持中央和省駐珠單位依法履行職責。
八、加強政府自身建設,增強政府執行力
推進學習型政府建設。珠海新一輪發展對政府建設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倡導終身學習理念,深化對科學發展的認識,提高科學發展的堅定性和自覺性。加強職業能力培訓,注重學習哲學、歷史、法律、科技、管理和信息網路等各方面知識,尤其要結合推進珠海大發展的需要,加強對深水海洋工程裝備、通用航空、生物醫藥、新材料、新能源以及軟體等新興產業知識的學習,不斷最佳化幹部隊伍知識結構,提高搶抓新機遇、乾成大事業的能力和本領,提高推動科學發展的能力和本領,提高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實現又好又快發展的能力和本領。營造良好的學習風氣,大興調查研究之風,以學習成果指導工作實踐,推動珠海新一輪大發展。
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嚴格按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式行使權力、履行職責,推進法治政府建設。完善行政執法程式,規範行政執法行為,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加強行政複議和行政應訴工作。認真做好人大議案、代表建議和政協提案的辦理工作,充分尊重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各人民團體及無黨派人士的意見和建議,進一步提高科學、民主、依法決策水平。
加強行政效能建設。以“政治堅定、業務精通、清正廉潔、作風優良”為目標,加強公務員隊伍建設。加強行政問責和行政監察,健全執法過錯、違紀違法責任追究等制度,做到有責必問、有錯必究。建立健全政府績效評估制度,加強電子監察對重點項目審批和行政執法的全方位監督,提高辦事效率。堅持說實話、出實招、辦實事,在狠抓落實上下功夫,以只爭朝夕的緊迫感和責任感,推動珠海升溫發展。
紮實推進廉政建設。認真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注重加強教育、注重製度建設、注重強化監督、注重案件查處,加大專項治理和糾風工作力度,著力從源頭上預防腐敗。加大工程建設領域反腐敗力度,進一步規範政府採購和工程建設行為。堅持艱苦奮鬥,厲行節約。健全政府信息公開制度,構築信息公開平台,切實保障人民民眾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建設“陽光政府”。
各位代表,今年是珠海經濟特區成立30周年。30年來,歷屆市委、市政府帶領珠海人民走過了不平凡的歷程。認真回顧和總結30周年經濟特區建設的輝煌成就和寶貴經驗,對於我們搶抓新機遇、迎接新挑戰、實現新跨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我們要隆重紀念經濟特區成立30周年,精心策劃多種形式的紀念活動,大力弘揚特區精神,激勵全市人民開拓進取、奮發有為,增創特區新優勢,履行特區新使命,爭當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的排頭兵!
新的一年,各項工作任務十分繁重,責任重大而光榮。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團結帶領全市人民,開拓創新,奮發進取,加快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建設步伐,以優異的成績向珠海經濟特區成立30周年獻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