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珠海市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2009年珠海市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回顧與總結
2008年,是我市經受嚴峻挑戰和考驗、經濟社會保持平穩較快發展的一年。面對國內外環境的深刻變化,尤其是遭遇歷史罕見的國際金融危機的衝擊和兩次強颱風、年初雨雪冰凍災害的影響,在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和市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市政府認真貫徹落實省委十屆二次、三次全會和市委六屆三次、四次全會精神,緊緊圍繞“建設生態文明新特區、爭創科學發展示範市”的目標,迎難而上,紮實工作,取得了來之不易的成績。
——經濟保持平穩增長。全市實現生產總值992.1億元,同比增長9%。人均生產總值67591元,增長7.8%。財稅總收入318億元,增長27.7%。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92.3億元,增長21.8%。人均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居全省第二位,達到6233元,增長19.6%。進出口總額468.4億美元,增長17.5%,增速居珠三角第二位。固定資產投資372.3億元,增長7.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59.7億元,增長19.3%。金融機構各項存款和貸款餘額分別比年初增長13.5%、12.4%。全年物價上漲4.6%,走勢平穩回落。
——重大項目實現新突破。重大項目取得突破性進展,與中國船舶工業集團、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分別簽訂《關於推進中船華南大型造船項目建設的框架協定》和《關於發展航空產業的戰略合作協定》,共同在珠海建設海洋工程裝備製造和通用飛機製造基地。有7個項目列入省重點建設項目,計畫總投資額1147.7億元。總投資540億元的16個重大項目動工建設,年度投資已達到102億元。涵蓋基礎設施、現代產業、民生工程等多個領域、總投資約220億元的一批重大項目,在去年底集中動工、竣工。新引進項目508個,其中投資總額一千萬美元以上的外資項目19個,契約投資總額15.6億美元。
——產業發展不斷最佳化。產業結構調整勢頭良好,第三產業所占比重由上年的41.9%提高到42.4%。新增省產業集群升級示範區兩家。實現工業總產值2668億元,增長7.8%,其中,高新技術產品產值突破一千億元,占全市工業總產值的39%。工業增加值509.4億元,增長8.9%。產學研結合取得新進展,4家國家重點實驗室落戶珠海,產學研示範基地和科技創新公共實驗室增加到20家,建成我市首家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
——區域合作不斷深化。珠港澳台合作取得可喜成果。引進港澳項目247個,契約外資9.8億美元,其中服務業項目183個。全年港澳貿易總額99.9億美元,增長11.6%。成立了珠澳合作專責小組。第三條供澳原水管建成通水,對澳日供水能力達到50萬噸,概算總投資近10億元的竹銀水源工程動工興建。對澳供電電壓等級提高到220千伏。全省首個台灣農民創業園落戶金灣。珠港合作經營管理的珠海機場年旅客吞吐量達到112萬人次,增長8%,高於全國平均水平4.7個百分點;運輸飛行1.1萬架次,增長17%。
——民生事業取得新進步。財政一般預算用於社保、就業、教育、醫療衛生等民生支出42.1億元,增長24.6%。城鄉居民生產生活條件不斷改善。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949元,增長8.6%;農漁民人均純收入8048元,增長5.6%。居民儲蓄存款728億元,人均存款增加8833元。全市建成市政設施項目65個,市疾病預防控制西部中心、社會福利中心和104個農村衛生服務中心竣工投入使用。發放低保金和租賃住房補貼2472萬元,新推出廉租房300套,累計改造農場危房2312戶。新增就業崗位55198個,完成省下達任務的138%,城鎮登記失業率為2.79%。對先天性心臟病兒童、白內障老人、精神病人、孤兒百分百實施救治救助。率先推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向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並軌,農民和被征地農民醫療保險參保率達98.2%。農村養老保險老年津貼標準提高50%。基本社會保險參保總人數331萬人次,覆蓋率為91.5%。
——城市品牌繼續提升。宜居城市建設取得新進展,城市環境質量保持優良,環保責任考核保持全省第一,污染減排和江河水整治考核連續多年位居全省前列。市容整治和城管執法力度加大,全年查處違法行為32181宗。出台了農貿市場管理體制改革方案。已建成3個“全國環境優美鄉鎮”、67個省級和市級生態示範區。我市入選“全國生態文明建設試點地區”,被評為“全國創建文明城市工作先進城市”和“國家優秀創新型城市”。三灶鎮榮獲“全國文明村鎮”稱號,白蕉鎮、井岸鎮坭灣村榮獲“全國創建文明村鎮工作先進村鎮”稱號,珠海移動公司、市郵政局榮獲“全國文明單位”稱號,市菸草專賣局、香洲區拱北街道辦事處榮獲“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先進單位”稱號,全市文明程度不斷提高。
——對口幫扶紮實推進。大力支援地震災區抗震救災和恢復重建工作,募集款物2.25億元,市財政安排援建資金7450萬元,其中綿虒鎮國小和村道維護一期工程建設已投入資金3500萬元。對重慶市巫山、巫溪、奉節三縣和揭陽市揭西縣投入財政幫扶資金1290萬元。
一年來,我們切實抓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採取積極有效措施,應對金融危機保增長。把積極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幫助企業渡過難關作為政府工作重中之重。加強經濟運行監測和分析,及時研究出台了有關外經貿、招商引資、現代服務業、民營及中小企業、促進就業和穩定生產等10多個檔案,推出一系列政策措施,刺激經濟成長。加大扶持企業力度,安排3.6億元資金支持企業開拓國內市場、融資貸款和科研創新。推廣“四位一體”融資模式,20家銀行和擔保機構加入融資推廣工作。及時建立應對金融危機和項目協調聯席會議制度,妥善處理企業裁員、欠薪逃匿等問題。清理收費項目,實施部分收費緩徵或免徵政策,僅連續兩次調低失業和工傷保險繳費比例,就為企業減負2億多元。開展“五問三送”活動,現場協調解決企業發展和項目建設中的問題。在應對金融危機中,把拉動經濟成長與改善民生結合起來,把最佳化發展環境與強化社會保障結合起來,把克服當前困難與促進長遠發展結合起來,促進經濟平穩較快增長。
二是推進交通等重大項目建設,著力突破發展瓶頸。堅持把重大項目建設作為加快經濟發展的強勁動力。科學編制重大項目建設計畫,加強綜合協調,完善管理和考核機制。落實交通項目融資90億元,追收土地出讓欠款6.4億元,積極引進戰略投資者,拓寬了項目融資渠道,為重大項目建設提供資金保障。西部沿海高速珠海段支線、南灣立交、湖心路口至機場段省道改造工程竣工通車。首個5萬噸級貨櫃碼頭泊位建成投產。一批重大項目加緊推進,廣珠鐵路珠海段征地工作全部完成並全面動工,廣珠城際軌道交通工程累計完成總投資超過六成,機場高速、高欄港高速公路軟基工程動工建設,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建設可望在2009年內動工。茂盛海洋石油、格力壓縮機二期、凱邦電機、PTA二期等項目建成投產,500千伏國安輸變電工程加快建設。
三是加大園區整合和招商引資力度,最佳化經濟結構和布局。把加快現代產業體系建設作為最佳化經濟結構的重要途徑。整合園區資源,促進產業集群發展,形成了新的園區布局。航空產業園建設順利推進。圍繞城市和產業發展,編制了14項專項規劃,清理處置閒置工業用地1634.6萬平方米。完善招商引資激勵機制,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全年實際吸收外商直接投資11.4億美元,增長11%;新批境外投資和增資企業20家,增長150%。引進內資註冊資本總額30.1億元,增長37.2%。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成功舉辦第七屆中國航展和旅遊年等系列活動,出台促進房地產業發展政策措施,制定“退二補公進三”鼓勵政策,最佳化城市規劃布局。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城郊型農業、出口型農業,銘海投資公司成為我市首家國家級農業龍頭企業,新增5家省級和市級重點農業龍頭企業,白蕉鎮、蓮洲鎮國家級農業示範區加緊建設,農業產業化水平有了新的提高。實現農業總產值52.5億元,增長1.8%。分別與揭陽市、茂名市簽署協定,合作建設產業轉移園。
四是推動體制改革和珠港澳合作,深入推進改革開放。堅持以改革開放為強大動力,增創發展新優勢。穩步推進體制改革,成立港口管理局,組建市政園林局,橫琴實行“區鎮合一”新體制。推進公共資源市場化配置,深化國有資本運營體制和產權制度改革,實施城市公交和污水處理特許經營改革,組建了珠海港控股集團和交通集團。珠海市商業銀行改革重組步伐加快。經營性國有企業實現利潤總額39.8億元,增長33%。外經貿和口岸工作取得新成績,獲得省政府授予的吸收外商直接投資、口岸大通關建設等8個一等獎和兩個二等獎。口岸發展規劃獲省批准,九洲港口岸改造基本完成,西域、恒基達鑫碼頭對外開放。全年經珠海口岸出入境旅客8833.7萬人次,增長4.7%。港口貨櫃吞吐量65.5萬標準箱,增長3.8%。積極推進對港澳服務業開放先行先試工作,商務部批准珠海作為首批落實CEPA示範城市。
五是切實改善民生,大力加強社會建設。悠悠萬事,民生為大。我們十分注重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出台《珠海市關於促進民辦教育發展的若干意見》和《珠海市關於促進學前教育發展的若干意見》,新建一批中國小校,採取初高中分離辦學等新舉措,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高中階段毛入學率提高了2.6個百分點,達到97.8%。普通高考取得優異成績。大學園區穩步發展,全日制在校生達8.5萬人,省部產學研結合示範市建設穩步推進。重大文化項目取得新進展,古元美術館和圖書館新館投入使用。在全省率先通過檔案事業發展綜合評估。“斗門水上婚嫁習俗”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出台《關於構建新型公共衛生體系的實施意見》,推行全民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出台《關於進一步加強外來務工人員服務工作的若干意見》,切實維護外來務工人員合法權益。出台《規範我市農民(被征地農民)建房管理的若干意見》,從制度上解決了長期困擾農村發展的村民報建問題。乾務水廠、井岸污水處理廠建成運營。成功舉辦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和第七屆市運會等活動。我市5名運動員參加北京奧運會並取得良好成績。雙擁共建、國防建設和民兵預備役工作紮實推進,我市連續第七次獲得全省“雙擁模範城”稱號。連續第20年完成省下達的人口計畫控制任務。香洲區成為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集體和殘疾人社區康復示範區,金灣區進入“全國計畫生育優質服務先進單位”行列,斗門區成為“國家食品安全示範區”。推進行業場所“三嚴”整治,從源頭上預防和化解社會矛盾,在全省率先建立人民調解、行政調解與司法調解有機銜接的大調解機制。我市被評為全省禁毒綜合考評先進單位,成功創建全國科技強警示範市。強化各級信訪責任制,狠抓各項維穩措施的落實,妥善處置重大公共突發事件,確保社會穩定。安全生產形勢平穩,火災事故連續兩年“零死亡”。有效組織抗擊“鸚鵡”、“黑格比”強颱風襲擊,市政府投入1.1億元及時安置受災民眾和恢復生產,努力把災害損失降到最低程度。
六是切實抓好制度建設,不斷提高行政效能。始終把政府自身建設作為轉變職能、最佳化政務環境、服務市民的重要抓手。把制度建設和監督作為依法行政的重要內容,全年提請市人大常委會審議地方性法規草案5件,已頒布3件。頒布政府規章和規範性檔案34件。完善市政府常務會議議事規則,規範政府決策行為。深入開展“行政效能問責年”和政風行風評議活動,加強行政監察和審計監督,廉政建設和效能建設取得實效。30個政府部門發布了責任白皮書。啟用電子公文協同處理和建設項目協同審批系統,進駐市行政服務中心審批事項辦結率達99%、提前辦結率超過50%,建設工程報建審批效率提速約三分之一。實行涉車繳費集中辦理,為市民辦事提供了方便。自覺接受市人大和市政協監督,充分發揮各民主黨派、工商聯、人民團體和無黨派人士的作用。提請市人大常委會審議各項工作報告29項,辦理市人大議案5件、市人大代表建議176件、市政協提案401件。
一年來,中央和省駐珠各單位、駐珠軍警部隊在推動我市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新聞出版、民族宗教、統計、外事、僑務、海防、打私、打假、人防、氣象、仲裁、地方志、港澳流動漁民等工作取得新進步,老齡、福利、紅十字、慈善和殘疾人事業健康發展。
各位代表,過去一年,在嚴峻的挑戰和考驗面前,全市人民團結拼搏、奮發有為、共克時艱,向改革開放30周年和珠海經濟特區成立28周年交出了新的答卷。能夠取得這樣好的成績,靠的是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靠的是歷屆領導班子團結帶領全市人民努力拚搏、艱苦創業打下的良好基礎,靠的是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向奮鬥在各條戰線的全市廣大幹部民眾,向中央和省駐珠單位、駐珠軍警部隊官兵,向為珠海發展作出奉獻的老領導、老同志,向所有關心和支持珠海發展的港澳同胞、台灣同胞、海外僑胞、國際友人和社會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回顧過去的一年,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我市在發展中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一是經濟結構性矛盾日漸顯現。需求不足導致企業訂單減少,使外向度高的我市經濟受到較大衝擊。同時,由於大型企業不多,服務業和民營經濟比重不高,自主創新能力不夠強,企業生產經營面臨很大困難,經濟增速出現較大回落。二是財政支出尤其是政府投資項目資金壓力前所未有。去年市政府投資計畫中有91.75億元在土地出讓收入中安排,占政府投資計畫的78.3%。受國際金融危機和調控政策的影響,為確保土地資源保值增值,促進我市房地產市場健康有序發展,市政府決定暫不出讓商用土地,因此造成了部分政府投資項目資金無法到位。三是城鄉差距仍然較大。統籌城鄉發展是今後一個時期的重要任務。特別是西部地區防災減災設施欠賬較多,水利設施達標任務艱巨,保持農業穩定增長、農民持續增收難度加大。農村公共服務水平不高,西部大開發步伐有待加快。四是政府服務與民眾期望仍然存在較大差距。政府自身建設有待加強,行政管理仍然存在薄弱環節,一些涉及民眾利益的問題還沒有得到較好解決,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有待強化;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推諉扯皮等現象依然存在,“事難辦”的問題還沒有得到根本解決。針對這些問題,我們將採取有效措施,切實加以解決。
形勢與任務
2009年,將是新世紀以來經濟發展最為困難的一年,也是各種機遇與挑戰並存的一年。
目前,國際經濟環境依然複雜多變,國際金融危機尚未見底,對實體經濟的影響還將進一步加深,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經濟發展面臨嚴峻形勢。從我市情況看,外經貿環境面臨多重挑戰,外向型經濟發展尤其是外貿出口和吸收外資將面臨巨大的困難。在全國出口和實際吸收外資持續下滑的大背景下,今年1月份我市部分重要經濟指標也出現負增長,經濟增速回落的趨勢還沒有改變。估計今年是我市實現經濟社會發展預期目標最為困難的一年。《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簡稱《綱要》)的實施,既使我們看到美好前景,同時,也感到任務繁重。特別是建設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和交通樞紐城市,要求迫切,但又需要一個過程,不是一年兩年就可以建成的,還有許多工作要做,責任很重。今年財政減收增支因素增多,土地出讓形勢也不容樂觀。為落實好擴內需、保增長政策措施,必須千方百計籌措資金,滿足項目建設對資金的巨大需求,確保政府投資計畫落實。新的情況、新的形勢不僅要求政府在依法行政、公共服務、社會管理等方面必須適應發展,而且又對政府的決策力、執行力、公信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今年的工作將面臨更大的困難,承受更大的壓力。
面對當前的嚴峻挑戰,必須做好“打硬仗”的準備,要充分估計困難,周密部署工作,堅決推動落實,努力化傳統發展模式之“危”為科學發展模式之“機”。尤其要牢牢把握和利用好當前的有利因素:一是《綱要》從廣東乃至國家發展全局的高度,要求珠三角地區“科學發展、先行先試”,賦予了珠三角地區發展更大的自主權,支持率先探索科學發展的新途徑、新舉措,賦予繼續承擔改革“試驗田”的歷史使命,同時也明確了我市的發展定位、發展目標和戰略重點,給我市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和強大動力。二是國家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特別是一系列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的政策措施,不僅有利於推動全國、全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而且也有利於我們籌措資金,加快交通等重大項目建設。中央高度重視粵港澳合作,近期推出了建立珠三角世界級大都會、推動重點基建項目等7個方面14項措施支持港澳經濟發展,這些都將為加強珠港澳合作提供新的發展空間。特別是下一步橫琴新區建設,必將成為我市新一輪發展的亮點。三是珠海具備特區品牌、城市區位、生態環境、發展空間和科教人文等比較優勢,這些優勢已成為我市未來的巨大發展潛力。當前,國際產業向亞太地區轉移的趨勢沒有變,中國經濟總體向好的基本態勢沒有變,為我市聚集外資、引進項目,承接高端製造業、高新技術產業和現代服務業轉移,為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推動產業最佳化升級,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條件。四是我市在改革開放中積累了比較堅實的物質基礎,形成了具有活力的體制機制,經濟實力、區域競爭力和抵禦風險能力大大增強。解放思想學習討論活動進一步凝聚了共識,調動了各方積極性,形成了良好發展氛圍。五是一代又一代特區開拓者、領導者和建設者牢記使命,大膽探索、開拓創新,形成了敢闖敢試、敢為人先的特區精神,創造了特區建設的寶貴經驗。這些都為我們幹事創業提供了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也是我市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動力所在和重要支撐。
各位代表,越是困難的時候,越要統一思想,堅定信心,凝聚合力;越是困難的時候,越要頭腦清醒,認清形勢,攻堅克難;越是困難的時候,越要弘揚特區精神,敢想敢幹,破解難題。只要我們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堅毅自信、奮發進取,就一定能夠化壓力為動力,化挑戰為機遇,開創政府工作新局面!
今年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生產總值增長8.5%,力爭人均生產總值同步增長;工業增加值增長11.5%;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5%;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漲幅控制在2%以內;外貿進出口、實際吸收外商直接投資額力爭有所增長;引進內資註冊資本金增長20%;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力爭增長6%;單位生產總值能耗下降3.1%以上;二氧化硫排放量、化學需氧量分別控制在3.51萬噸和2.89萬噸以內;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漁民人均純收入分別增長6%和6.5%;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5%以內;戶籍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8‰以內。
思路與舉措
今年市政府工作的總體思路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圍繞建設生態文明新特區、爭創科學發展示範市的目標,全面貫徹省委十屆四次全會和市委六屆四次、五次全會精神,以深化改革開放為動力,以實施《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為主線,按照“三促進一保持”的要求,認真落實市委確定的“五大任務”,著力構建交通、產業、城市三大格局,切實擴大內需保增長,切實轉變發展方式,切實最佳化發展環境,努力在應對金融危機、構建現代產業體系、重大項目建設、改善民生福利、創新體制機制等方面取得新突破,確保完成全年各項工作任務。
今年要著力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以建設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為重點,著力推進《綱要》的實施。
全面履行《綱要》賦予珠海的新使命。《綱要》的實施,對珠海未來發展意義重大。《綱要》明確了珠海作為區域中心城市、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和交通樞紐城市的定位,這是中央和省對珠海當前和未來的發展要求,也是我市建設生態文明新特區、爭創科學發展示範市的重要內容。要深刻領會、全面把握《綱要》的編制背景、重要意義、總體要求、發展目標和具體內容。要緊緊圍繞目標定位,在不斷提高基礎設施輻射能力、產業集聚能力、城市綜合服務能力等方面狠下功夫,加快經濟發展,完善城市功能,努力使珠海成為區域經濟的增長中心、輻射中心和示範視窗,走生態文明的發展道路,努力建設既有活力、又有實力、更有魅力的珠三角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
積極落實《綱要》實施方案。要把落實《綱要》實施工作方案作為今年的頭等大事。落實責任分工,建立長效機制,加強組織領導、統籌協調和檢查評估,圍繞“科學發展、先行先試”的要求積極展開探索,用足用活《綱要》的各項政策措施。儘快修編城市發展規劃,啟動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修編工作,儘快調整完善城市功能布局、空間規劃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保我市各項規劃與省相關規劃銜接。最佳化城鎮體系和產業布局,大力發展先進制造業和生產性服務業,做大做強主導產業。加快建設高欄港工業區、海洋工程裝備製造基地、航空產業園區和國際商務休閒旅遊度假區。創新幫扶方式,推進產業和勞動力“雙轉移”。
積極融入珠三角區域一體化。要以世界眼光、戰略思維,跳出珠海謀劃珠海、發展珠海,主動融入珠三角區域一體化的發展中去。按照省的統一部署,以交通基礎設施一體化為切入點,創新合作機制,積極參與構建城市規劃統籌協調、基礎設施共建共享、產業發展合作共贏、公共事務協作管理的一體化發展格局。以城際軌道交通、廣珠鐵路、高速公路和管道天然氣、電網等為突破口,加快交通和能源基礎設施一體化步伐。開展氣象、應急等領域合作,協同構建區域環境監測預警體系,加強跨區域水資源保護和利用,加快融入珠三角區域一體化進程。
二是以重大項目建設為重點,著力推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大力推進政府投資計畫落實。政府投資是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建設的重要保障,也是有效應對當前嚴峻經濟形勢、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有力舉措。今年政府投資的重點是重大基礎設施建設、民生工程和關鍵領域等方面。要按基建程式要求,抓緊做好項目可行性研究和評估論證、征地拆遷等前期工作,加快推進項目建設。要抓住資金籌措和項目管理兩個關鍵,積極爭取國家和省擴大內需項目資金支持,加快落實銀行貸款、追收土地出讓欠款,發揮國有企業融資平台作用,積極吸引民間投資,千方百計籌措資金,確保項目資金及時足額到位。要健全機制,加強協調,上下聯動,緊密配合,為項目建設創造良好環境。
大力推進交通設施建設。建設大交通、推動大發展。建設珠江口西岸交通樞紐城市是《綱要》的要求,也是解決長期制約珠海發展瓶頸問題的關鍵所在。要開展交通樞紐城市綜合體系規劃,抓緊編制廣珠城際軌道至珠海機場延長線和金港快速路、香海路、黃茅海大橋等重大交通項目規劃方案,完善市內快速幹道交通規劃,形成方便快捷、現代化的海陸空立體交通網路規劃體系,為開展新一輪大規模交通建設創造良好條件。要繼續推進廣珠鐵路、廣珠城際軌道、機場高速、高欄港高速、鳳凰山隧道等項目加快建設,完成湖心路口至白蕉段省道工程改造。新開工建設珠海大道輔道改造項目、井岸二橋、金鳳路和翠屏路等交通工程。落實公交優先,新建一批候車亭,加快拱北等交通樞紐站場建設,切實做好拱北口岸、城際軌道、港珠澳大橋三大節點交通對接。要加快完善海空“雙港”集疏運體系,加大推進高欄港區基礎設施配套力度,發揮好“雙港”在珠海經濟發展中的引擎作用。完成珠海港總體規劃修編,抓緊萬山大型深水中轉港研究,加快編制荷包島海洋工程裝備區規劃,建成第二個5萬噸級貨櫃泊位,開工建設高欄港區10萬噸級主航道、10萬噸級煤碼頭、4個10萬噸級貨櫃碼頭等港口工程,加快推進南水作業區大突堤圍堰和5萬噸級燃氣碼頭項目。
大力推進重大項目建設。重大項目是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必須傾注全力、搶抓機遇、加快建設。要想方設法,爭取國家和省批准一批、開工建設一批、建成使用一批、積極儲備一批重大項目。科學論證和推進高欄裝備製造區與大杧島的陸島連線線工程、荷包島與大杧島防波堤規劃建設,積極推進中船海洋工程裝備製造項目。推動航空產業園建設,加快建設中航通用飛機製造基地,申報設立國家級航空產業園,培育和發展航空產業。推動深水海洋工程裝備、南海天然氣終端、黃茅島和高欄液化天然氣、巨人網路和金山軟體總部等項目加快建設。促進殼牌潤滑油、麗珠製藥等項目建成投產。大力推進500千伏國安輸變電工程等電網工程和珠海電廠5號機組建設。
大力搞活流通擴大消費。消費是拉動經濟成長的重要因素。要落實有效措施,促進城鄉居民增加收入,不斷提高城鄉居民消費能力。要大力引進國際品牌連鎖企業投資,推進大型購物中心、商貿物流中心等項目建設,構建大貿易網路,推動商貿流通業加快發展。開展“浪漫之城·生態珠海”旅遊年系列活動,辦好海島旅遊節、水鄉旅遊文化節、沙灘音樂節以及國際海釣和龍舟邀請賽,豐富澳門環島游、圓明新園、農科奇觀、西部田園風光和漁家樂等旅遊項目和產品內涵,增強海島觀光、生態旅遊、休閒度假、商務會展等特色旅遊產品吸引力。加快海泉灣二期、海島和遊艇公用碼頭、遊艇俱樂部等項目建設。要新建1-2家五星級以上酒店,提高珠海城市旅遊度假接待能力,爭取成為我省實施國民旅遊休閒計畫首批試點城市。抓緊第八屆中國航展相關工作,積極籌辦一批專業展會。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設力度,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落實“家電下鄉”等消費政策,擴大農村地區消費。
三是以結構調整為重點,著力推進現代產業體系建設。
強化產業規劃和政策引導。完善現代產業發展規劃。堅持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雙輪驅動”發展,積極推進重化工業基地、高新技術產業基地、現代服務業基地、生態農業基地建設。繼續實施“東部大轉型、西部大開發”戰略,打造“香洲服務”和“西部製造”品牌。細化產業發展政策,修訂《珠海市產業發展導向目錄》,鼓勵發展用工少占地少、有研發有品牌、高技術高效益的產業項目。大力發展物流、會展、電子商務、服務外包等現代服務業。
強化園區集群化發展。按照布局集中、產業集聚、土地集約、環保優先的原則,充分發揮園區主導產業的帶動作用,著力培育“八大產業集群”,打造特色園區、品牌園區和效益園區。加快建設以臨港重化、海洋工程裝備製造和現代港口物流業為主的高欄港經濟區,以高新技術、文化創意和高端服務業為主的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以航空製造和空港物流業為主的航空產業園,以電子信息、家用電器和臨港加工業為主的富山工業園。做強南屏、三灶、新青科技園和平沙遊艇與休閒旅遊區,大力發展電子信息、列印耗材、生物醫藥、遊艇和休閒旅遊等特色產業。
大力發展海洋經濟。貫徹落實全省第六次海洋工作會議精神,編制完善海岸、海島保護與利用規劃和海洋功能區劃,搞好海洋綜合開發利用,加強海島基礎設施建設,推進科技興海,重點發展海洋運輸業、海島中轉倉儲業、海洋新興產業、海洋高新技術產業,大力開發新興高端濱海旅遊產品。抓住省賦予珠海圍(填)海造地先行先試權的機遇,結合我市未來城市發展和項目用海要求,按照科學可行的原則開展圍海造地,為我市城市發展創造更大空間。
四是以內外源經濟協調發展為重點,著力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
加大力度開展招商引資。招商引資是我市經濟工作的重要任務,也是建設現代產業體系的有力舉措。要創新招商方式和投資促進機制,保住存量、力擴增量,採取引進內資與外資並舉、引進新項目與鼓勵增資擴產並舉、項目招商與產業招商並舉、擴大數量與提高質量並舉、外出推介與網上招商並舉等措施,大力推動招商引資工作上新水平。要充分利用國內國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主動承接符合珠海發展規劃的產業轉移項目。瞄準中央企業開展重大項目招商,瞄準歐美、日韓等已開發國家開展先進制造業招商,瞄準港澳開展現代服務業招商,瞄準民營優質企業開展對內招商,瞄準重點產業開展產業招商。積極吸引中央企業、跨國公司、大型民營企業到我市設立地區總部、研發中心和採購中心,大力發展總部經濟。
加大力度促進外經貿穩定增長。促進外經貿穩定增長是我市實現保增長目標的重要措施,重點是抓好擴大生產、穩定進出口、促進內銷等工作。採取政策傾斜、資金傾斜、服務傾斜等措施,鼓勵生產性企業壯大生產規模。千方百計落實保持外貿穩定發展的措施,最佳化出口結構,重點鼓勵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高新技術和機電產品出口,大力拓展新興市場。千方百計鼓勵創立自主品牌,促進加工貿易企業轉型升級。千方百計鼓勵外商投資和加工貿易企業擴大內銷,拓展國內市場。千方百計鼓勵有條件的企業“走出去”,支持企業參與國際、國家和行業標準制定活動,提高企業競爭力。
加大力度發展中小企業和民營經濟。民營經濟是我市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要認真落實扶持民營經濟和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努力營造民營企業家在社會上有地位、政治上有榮譽、經濟上有實惠的良好氛圍。發揮民營經濟發展聯席會議作用,及時協調解決發展中的問題。實施“中小企業成長工程”,優先支持有市場、有效益、有發展前景的中小企業轉型升級,促進中小企業從“小、散、弱”向集群發展。完善信用擔保體系建設,改善中小企業融資環境。加強技術創新、檢驗檢測、人才培訓、信息諮詢等服務,促進中小企業加快發展。
加大力度開展企業服務。服務企業是政府的重要職責。要把強化企業服務作為最佳化營商環境的重要舉措,增強企業克服困難、加大投資、謀求發展的信心。嚴格執行《珠海市企業和企業經營者權益保護辦法》,完善企業辦事和投訴平台,健全服務協調機制,提高服務企業能力。進一步落實減輕企業負擔各項措施,多管齊下,努力降低企業發展成本。加強經濟運行監測和預警工作,及時為企業排憂解難。今年安排企業發展扶持資金5億元,重點在融資上市、開拓市場、科技研發、品牌建設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
五是以橫琴新區規劃建設為重點,著力深化珠港澳台合作。
規劃建設橫琴新區。橫琴新區是珠港澳合作的重要平台。要完善橫琴規劃功能布局,整合土地資源,拓展發展空間。完善基礎設施,推進項目招商,儘快啟動橫琴新區建設。要大膽推進橫琴新區體制創新、科技創新、合作創新和環境創新,推動區域創新平台、物流服務基地、旅遊共同市場建設,努力把橫琴新區建設成為發展現代服務業的先行區、粵港澳合作機制的創新區和珠江口西岸城市的服務區。
深化珠港澳台經貿合作。加大落實內地與港澳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力度,做好對港澳開放的先行先試工作。加強產業合作,承接港澳現代服務業的轉移和輻射,支持我市港澳加工貿易企業轉型升級。推動珠澳跨境工業區向珠澳跨境合作區轉型升級,搭建與港澳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合作的新平台。加快建設金灣台灣農民創業園,依託我市現有台資企業,擴大對台經貿合作。
深化珠港澳項目合作。項目合作是珠港澳合作的重要內容。特別是隨著港珠澳大橋的規劃建設,推進重大基礎設施對接尤為必要。要抓緊調整相關規劃,切實做好交通路網等方面的銜接。加快推進拱北口岸改擴建和橫琴口岸相關設施建設,加強跨區域口岸合作,提高大通關效率,發展口岸經濟。深化機場等項目的合作,全力推進機場臨時口岸、5萬噸級貨櫃碼頭和中化格力公用碼頭對外開放。加快竹銀水源工程建設,確保珠澳供水安全。
六是以自主創新為重點,著力提高城市核心競爭力。
強化企業自主創新地位。實施自主創新行動計畫,完善自主創新政策體系。加大科技投入,今年財政預算安排科學技術支出3億元,增長27.4%,支持企業研發、技術改造、引進國家重點實驗室和貸款貼息。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建立多元化投入機制。落實企業研發費用稅前扣除等優惠政策,扶持創業投資和產業投資基金髮展,吸引優質創業資本、項目、技術集聚,加快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科技創新體系。
加強創新平台建設。平台建設是創新的基礎。要發揮大學園區高校智力優勢和科技支撐作用,加快大學科技園建設。大力實施智慧財產權戰略、技術標準戰略和以質取勝戰略。加大對企業技術中心、工程中心、公共實驗室和產學研戰略聯盟的扶持力度,爭取組建市級工程中心2-3家,省級工程中心1-2家,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海洋科技、新材料等領域的產學研基地2-3家。加快國家印刷及辦公自動化消耗材料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等項目建設。提高信息化水平,促進自主創新。實施引才優才計畫。人才資源是科技進步和推動創新的第一資源。要大力推動科研工作機制創新,加快留學人員創業園和博士後流動站建設,提高對海內外創新型人才和高層次人才的吸引力。實施高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培養工程,繼續推進廣東科技人才(珠海)基地、高技能人才實訓(珠海)基地建設。加強創新文化建設,營造鼓勵創業、創新、創造的良好社會環境。
七是以環境保護為重點,著力加快宜居城市建設。
提高城市規劃、建設和管理水平。以規劃為龍頭,按照東西兩大板塊、組團式發展的思路,最佳化城市布局。儘快編制完成中心城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加快編制西部中心城區概念規劃、起步區控制性詳細規劃。抓緊研究情侶路、灣仔十字門商務區規劃。加快推進前山河綜合整治工程,積極推進舊城區、城中舊村和舊工業區改造,完成一批橫街小巷改造、路燈設定和“水浸黑點”整治等市政工程。加快啟動西部城區建設,繼續推進西湖城區和溫泉新城規劃建設,加快井岸城區建設步伐。實施交通暢通工程。堅持建管結合,加快“數字城管”建設。依法拆除違法建築,規範廣告牌設定,清理亂擺賣行為,實施城鄉清潔工程,努力實現香洲城區看不見“亂搭建”、看不見“亂擺賣”、看不見“亂丟垃圾”,不斷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抓好國家環保模範城市和園林城市複查迎檢工作。加強環保基礎設施建設,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基礎。要嚴格實施《珠海市環境保護條例》。建成醫療垃圾焚燒廠和西坑尾垃圾滲濾液處理廠等設施,加快推進垃圾發電廠技改項目、茶冷逕垃圾填埋場等環保設施建設。確保完成拱北污水處理廠擴建和中心鎮污水處理廠的建設,加大污染源線上監控工程和環境應急能力建設力度,加快排洪渠綜合整治、污泥處置資源綜合利用等迎檢重點工程的建設進度,確保我市環保模範城市和園林城市通過國家複查。
抓好節能減排工作。節能減排是一項硬任務,必須千方百計確保完成。大力實施生態建設“四個百分百”行動方案,做好循環經濟和發展低碳經濟試點工作,倡導清潔生產。加大節能減排的監測、統計和考核力度,建立能耗評估制度。加強單位生產總值能耗水平監測,推動重點耗能企業整體搬遷,淘汰污染嚴重的企業。加快建設企業脫硫等工程,加大海域、內河水域等環境污染治理和監管力度,強化節能減排責任。
抓好生態文明建設試點。建設生態文明新特區是我市的重大使命。要科學編制和嚴格實施環境保護規劃,繼續開展生態文明創建活動,積極構建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產業結構、增長方式、消費模式。加強土地執法監察,嚴厲打擊亂挖山取土等違法違規行為,防治地質災害,落實土地管理共同責任制度。推行節約集約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益。落實全民綠化運動實施方案,推進“雙十百綠”工程建設。建設城市森林公園,實施林分林相改造工程,積極申建黃楊山國家森林公園,申報設立竹洲省級水松濕地保護區,推進淇澳紅樹林生態園建設。擴大城市綠化面積,實施道路綠化、美化工程,逐步形成立體生態景觀,提高綠化水平。
八是以農村改革發展為重點,著力推進城鄉一體化。
加快推進農村和農場改革。推進農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以轉包、出租、互換、轉讓、股份合作等多種形式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支持農村發展物業出租等集體經濟,多渠道增加農民收入。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進一步完善基本農田、水資源保護補償機制。繼續開展農業政策性保險試點,完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加強農村管理,開展農村社區建設實驗工作。深化農村綜合改革,培育農民新型合作組織,完善責權利相統一的鎮街村居管理體制。加快華僑農場體制改革。
加快現代農業發展。推動都市型農業、生態型農業的發展,提高農業產業化、集約化、市場化發展水平。調整農業結構,加快斗門北部生態農業區等現代農業園區建設,推進農產品加工區和物流展銷區建設。提高農民生產經營組織化程度,培育壯大農業龍頭企業。支持農業龍頭企業開展技術研發、基地建設、品牌建設,發展訂單農業,帶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加快農產品質量檢驗檢測體系建設,發展無公害綠色農業。加強農業科技推廣,推進農業機械化、標準化,改革基層農業技術推廣體系。落實強農惠農政策,確保農業專項資金到位,加大農業補貼和被征地農民的扶持力度。
加快發展農村公共事業。貫徹落實《關於統籌城鄉發展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的實施意見》,加大城鄉統籌力度,著力推進城鄉發展規劃、產業布局、基礎設施、公共服務一體化。加大對農村基礎設施、水改工程和社會事業的資金投入,引導更多社會資金投向農村。加強標準農田建設,加快城鄉防災減災工程尤其是西部地區水利設施建設,儘快修復被強颱風損毀的水利和市政設施。繼續抓好農村公路和危橋改造,加大農村和海島交通、水電、清潔能源、垃圾等設施建設力度。加快平沙、紅旗華僑農場和白藤農場危房改造。
九是以改善民生為重點,著力推進各項社會事業全面發展。
加快文教體衛事業發展。加快野狸島歌劇院、珠海博物館新館、文化館等文化設施建設。做好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籌辦首屆金秋藝術節。深化文化體制改革,促進文化產業發展。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做好古鎮、古村落和名人故居保護開發工作,挖掘和豐富城市文化內涵。繼續提升大學園區辦學層次和水平。積極創建廣東省推進教育現代化先進區和珠海職教基地。推進北師大(珠海)附中二期工程等項目建設。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推進市第二職校、市技師學校(技師學院)和市城職院建設。促進民辦教育健康發展,探索多元化辦學模式。推進鎮中心幼稚園建設,規範幼稚園管理。進一步提高教育水平,促進城鄉教育均衡發展。開展全民健身活動,辦好各類體育賽事,積極備戰省運會和全運會。完成121個行政村的體育設施建設。加快實施基本醫療保障制度,理順鎮村衛生醫療機構體制和財政供給機制,完善農村衛生服務中心功能,加大薄弱衛生院改造和區級醫療衛生機構建設力度,紮實推進市人民醫院北區、市疾控中心、市第二中醫院等項目建設,提高醫療服務水平和公共衛生應急保障能力。
強化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堅持勞動者自主擇業、市場調節就業、政府促進就業方針,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多渠道開發就業崗位。最佳化創業環境,鼓勵自主創業,以創業帶動就業。統籌城鄉就業,加強勞動保障和人力資源服務平台建設,加大農村勞動力就業轉移培訓力度,加強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公益性崗位優先安排就業困難人員。實施“雙百工程”,推動城鄉適齡青年百分百接受技工教育、百分百實現技能就業。進一步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重點解決好非就業群體社會保障問題。研究探索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建立基本醫療保險門診費用統籌機制。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城鄉醫療救助制度,加大對低收入群體的幫扶力度,切實做到應保盡保。加大勞動保障監察執法力度,加強農民工工作,切實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
強化食品藥品安全、產品質量和安全生產監管。堅持安全發展,夯實和諧社會建設基礎。切實抓好食品藥品質量安全和生產安全,實施最嚴格的食品藥品和安全生產標準,建立權責利相對應的法律追究懲治體制。建立食品安全評估機制,實行全程監督管理。加強產品質量監管,落實打假工作責任制,嚴厲打擊各種違法違規生產經營行為。進一步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紮實開展安全生產宣教、執法、治理“三項行動”,健全市、區、鎮(街)安全生產監管體系。
強化維穩、綜治、信訪和應急工作。認真履行維護穩定第一責任,健全維穩工作機制,注重從源頭上預防和化解矛盾,切實把社會矛盾糾紛解決在基層、解決在當地、解決在萌芽狀態。構建適應社會轉型的利益協調、訴求表達和權益保障機制,健全人民調解隊伍和基層調解組織,加強法律援助工作,積極化解、妥善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加強信訪工作,健全維穩評估機制和處置工作機制,妥善處理改革發展過程中遇到的熱點、難點問題。大力推進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完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嚴密防範、嚴厲打擊敵對勢力的破壞滲透活動和各類違法犯罪活動,做好反恐工作,進一步提高民眾安全感。加大森林防火力度。加強應急管理體系建設,完善市、區、鎮(街)和企業應急救援聯動機制,完善海上搜救應急機制,提高我市應急救援能力,確保人民民眾生命財產安全。
大力發展其它社會事業。支持中央和省駐珠單位以及各人民團體充分履行職責。加強雙擁共建、國防建設和民兵預備役工作。加強計生服務和管理,穩定低生育水平。做好科普工作,提高市民科學素質。加快發展婦女兒童、紅十字、慈善和殘疾人事業,繼續做好民族宗教、外事、僑務、檔案、人防、仲裁、打私、海防、氣象、地震、地質、地方志、港澳流動漁民和對口援建幫扶工作。
十是以增收節支為重點,著力提高科學理財水平。
力爭財稅收入穩定增長。積極推進社會綜合治稅體系建設,加大收入征管力度,提高稅費征管科學化、專業化、精細化水平,確保應收盡收。強化納稅服務,引導單位和個人依法納稅。積極培育稅源,強化非稅收入征管,挖掘增收潛力。加強財稅運行分析,健全異動預警機制。
最佳化財政支出結構。按照保運轉、保重點、保民生和集中財力辦大事的原則,嚴格控制預算外支出,最佳化財政資源配置。珍惜納稅人的勞動成果,用好納稅人每一分錢。加大教育、醫療、社保、就業、環保、文體、農林水事務等方面支出,真正做到“取之於民、用之於民”。加大財政專項資金和政府投資項目的跟蹤審計,加強財政支出績效評估,完善財政監督管理機制。
創新財政管理體制。按照財權與事權相匹配的原則,完善財政體制,調動各級政府發展經濟和科學理財的積極性。建立收入徵收權、財力分配權、資金使用權、財政管理權相互制約機制。增強預算編制的科學性和準確性,加強預算管理和監督,增強預算透明度。要完善重大建設項目稽察制度和績效評估制度,強化預算監督,提高政府投資效益。
十一是以管理體制改革為重點,著力推進體制機制創新。
積極推進社會管理體制改革。推進公共服務市場化改革,推廣政府向社會組織購買服務制度,推進以特許經營方式為主的公用事業改革,建立多元化的公共服務供給模式。完善社區治理模式,壯大社會工作者隊伍,支持自願服務體系建設。大力發展社會組織,簡化社會組織登記註冊程式,培育和扶持重點行業組織、公益慈善組織、社區社會組織。繼續開展示範街道和“六好”平安和諧社區創建活動。強化實有人口綜合規範管理,積極探索建立流動人口服務管理“一證通”制度。
積極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以建設服務型政府為目標,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全面推進政企、政資、政事、政府與市場中介組織“四個分開”。開展機構改革,加快建立權責一致、分工合理、決策科學、執行暢順、監督有力、高效運行的行政管理新體制。開展第四輪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規範行政審批行為,依法下放行政審批事項,健全行政許可聽證、行政公示、否定事項報備等制度,推行審批管理“零收費”制度,非行政許可事項壓縮一半。充分發揮行政效能投訴中心的作用,加大行政審批電子監察力度。
積極推進重點領域改革。繼續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加快金融領域改革,加強金融生態建設,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促進金融產業發展。繼續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整合國有企業資源,加快國有經濟結構調整步伐。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和出資人制度、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建立健全規範有效的國有企業董事會和監事會,完善外部董事和外派監事制度,實現國有企業決策權、監督權和執行權分開。建立健全國有企業評價體系、風險管理體系和約束激勵機制。推進價格和收費改革。積極申報綜合保稅區和保稅港區,最佳化生產服務和港口物流環境。穩妥推進農貿市場管理體制改革,改善市民購物環境。
十二是以效能政府建設為重點,著力加快服務型政府建設步伐。
加強民主法制建設。深入學習貫徹國務院《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和《關於加強市縣人民政府依法行政的決定》,提高政府工作人員依法辦事的自覺性。加強行政執法監督,促進嚴格執法、公正執法和文明執法。做好市人大議案、代表建議和政協提案的辦理工作。認真聽取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的意見。成立專家顧問委員會,進一步提高重大決策水平。健全政務公開制度,擴大公民有序政治參與,切實保障人民民眾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發展基層民主,完善村(居)民自治制度。
加大監督力度。監督是規範政府行為、推進依法行政的重要保障。堅持向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報告工作,自覺接受監督。主動接受市政協的監督,接受紀檢監察和司法機關的監督。注重發揮新聞輿論和社會監督作用。重視人民民眾通過行政複議、行政訴訟等法定渠道,加強對政府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監督。要向社會公開政府重大決策及其落實情況、公開政府部門職責、公開政府審批事項、公開政務信息和依法公開審計結果。加強政府系統內部監督,支持監察、審計部門依法獨立履行監督職責,尤其要加強政府投資項目資金使用、工程招標投標、土地出讓開發、財政轉移支付、政府採購和國有資產轉讓等方面的監督,確保政府運作陽光透明、廉潔高效。
提高行政效能。開展“落實年”活動,全力推動各項工作全面落實。採取切實有效措施,進一步明確職責、最佳化流程、強化問責,促進行政效能的提高。充分發揮部門職能,理順市、區、鎮(街)各級的職責分工,依法擴大基層自主權。減少環節、縮短時限,做到急事急辦、特事特辦,著力解決“辦事難”問題。全面推廣“一站式”服務和“網上審批”,建立和完善跨部門統一互聯的電子政務平台,不斷提高政府服務社會能力。杜絕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行為,嚴格執行行政首長問責、行政過錯責任追究等規章制度,做到有責必問,不斷提升政府執行力和公信力。正確處理規範與效率的關係,營造幹事創業的良好環境。
加強政風建設。政府組成人員必須率先垂範、嚴格自律,當好公僕。加強行風評議,深入開展創建“民眾滿意基層站所”活動。大力弘揚艱苦奮鬥精神,牢固樹立過緊日子的思想。厲行節約,堅持勤儉辦一切事業,確保公務購車和用車經費、會議經費、公務接待費用、機關出國(境)費用、辦公經費預算零增長,堅決制止奢侈浪費。深入開展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堅決糾正各種不正之風。切實加強公務員隊伍的教育、管理和監督,進一步提升整體素質,努力建設一支素質高、能力強、作風好的公務員隊伍。
各位代表,今年是新中國成立60周年,又是實施《綱要》的第一年。任務繁重,使命光榮。讓我們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以拼搏的精神、以創新的勇氣、以務實的作風,團結帶領全市人民,努力拚搏,奮發有為,為建設生態文明新特區、爭創科學發展示範市而不懈奮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