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珠海市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2014年珠海市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14年珠海市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 類型:工作報告
一、2013年工作回顧
過去一年,我市有效應對錯綜複雜的國內外經濟形勢,堅持穩中求進,統籌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和惠民生,經濟發展穩中向好,轉型升級紮實推進,改革開放繼續深化,民生保障持續改善,較好地完成了市八屆人大三次會議確定的主要目標任務。
 (一)加快轉型升級,經濟提質增效。
  經濟成長穩中提速。我們多措並舉,有效促進了經濟逐季回升、一路向好。預計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651億元,增長10.3%,高於全省增速1.8個百分點,人均GDP約1.6萬美元,超額實現了增長目標。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375元,增長10.3%;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15140元,增長13%,均超過國內生產總值增幅。固定資產投資總額961億元,增長23%,增速連續三年位居珠三角第一。進出口總額541.7億美元,增長18.6%,比上一年大幅提高了30.2個百分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17億元,增長13%。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94.2億元,增長19.4%。全市本外幣存貸款餘額分別為4121.6億元和2071.9億元,增長19.5%和7.9%。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2.3%。
  產業素質整體提高。產業結構最佳化升級,“三高一特”產業發展形成新動力。工業發展衝出低谷,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增加值738億元,增長11.2%,企業利潤總額增長30%。先進制造業、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分別達到44%和24.2%。規模以上高新技術工業企業增加值增長14.2%,高於工業增速3個百分點。現代服務業增加值增長10.9%,占服務業比重提升到57%,金融業增加值占GDP比重提升到5.7%。大型骨幹企業規模增大,年營業收入超10億元的企業預計達80家,其中超百億元企業5家,格力電器實現年營業總收入1200億元。民營經濟占GDP比重提升到32%。海洋產業產值突破700億元,增長27%。斗門生態農業園成為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和全國首個河口漁業示範區。外經貿轉型提質,加工貿易委託設計和自主品牌混合生產方式出口占比增至60%,一般貿易進出口增長約30%。實際利用外資16.9億美元,增長16.6%,72個新項目簽約落戶,總投資445億元。
  創新驅動能力增強。全社會研發投入占GDP比重達2.52%,每萬人口擁有研發人員和每百萬人口年發明專利申請量居全省第二,連續七次獲評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新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63家,科技型企業規模擴大。省、市級工程中心和企業技術中心總數達到287家,研發能力提高。實施《人才開發促進條例》,引進3D列印、中星微電子等一批頂尖創新團隊和領軍人才,一大批海外高層次留學人員到珠海乾事創業,高素質人才隊伍集聚發展。
  (二)加快重大平台開發建設,多極增長支撐力不斷提升。
  橫琴新區開發跨越前進。自貿區申報取得積極進展,產業發展指導目錄、進口稅收等政策實施細則出台。現代服務產業高地快速崛起,累計引進世界500強企業38家,總投資2400億元的61個大項目紮實推進,十字門中央商務區建設進展順利,長隆國際海洋度假區首期即將開業、企鵝酒店等三大新項目動工。成功舉辦第一屆中國國際馬戲節,展現了橫琴的國際影響力。金融創新發展,已落戶金融類企業和機構321家,第一家外資銀行代表處——澳門國際銀行代表處獲批,跨境人民幣結算業務快速擴大,廣東金融資產交易中心和珠海產權交易中心開業。島內主幹路網基本建成,橫琴島澳門大學新校區投入使用,二線通道和環島監控項目竣工,已可封關運作。
  多極增長帶動能力增強。高欄港區跨入“億噸大港”,吞吐量增長29.3%,港口貨物吞吐能力接近1.5億噸。新建成產業項目16個,新引進項目13個、總投資超過220億元,先進制造業擴量增效。高新區邁入二次振興新時期,GDP突破百億,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全市居首,“一區五園”工業總產值占全市比重升至49%,實現了爭先進位。特色園區競相發展,航空產業園建設提速,中航通飛產業基地多款飛機研發製造順利推進,西銳SR2X飛機總裝生產線安裝完成,利捷公務航空等一批新項目落戶。富山工業園臨港製造業、濱海醫藥港、環保產業園等快速發展,修正藥業等新項目進駐,惠普智慧產業園、中國北車珠海基地等項目加快建設。保稅區加快向商貿服務轉型,進口酒類交易中心和珠澳跨境區進口街加快發展。海洋海島開發有序推進,“藍色萬山、海洋強區”建設取得新進展。
(三)加快完善交通基礎設施,交通樞紐建設掀起新熱潮。
  進一步完善交通樞紐功能,啟動了交通建設“三年大會戰”,規劃新建一批外通內連的關鍵性工程。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和珠海連線線加快建設,人工島造成,口岸工程開工。高欄高速和機場高速已全線建成通車,疏港鐵路專用線一期主體工程、珠海大道全線和迎賓南路等一批道路改擴建完工。有軌電車1號線、金琴高速主線等工程開工,金灣互通立交、井岸二橋、橫琴二橋等一批項目快速推進。高欄港基礎設施建設保持強勁勢頭,10萬噸級進港主航道建成運行,15萬噸級主航道擴建動工,15萬噸級乾散貨碼頭等泊位對外開放,新增港口吞吐能力超過3000萬噸。珠海機場首飛國際航空貨運包機,年旅客吞吐量達290萬人次,增長近四成。拱北口岸新擴建聯檢樓首層通關大廳啟用,通關環境明顯改善。綠色交通加快發展,新投放環保公車和計程車550多台、公共腳踏車5000輛,市民出行更加便捷。
  (四)統籌區域協調發展,生態宜居城市建設水平持續提高。
  新城開發高起點推進。新編城市概念性空間規劃,修訂了城市總體規劃,高標準推進新一輪城市開發建設。西部生態新城首期開發區域建設全面啟動。金灣航空城完成核心區土地清理核實工作。平沙新城市政配套加快完善。唐家灣科教新城完成唐家灣地區空間整體設計,高新區北圍、TOD市政道路暨產業啟動區開工。富山產業新城完成總體戰略、空間布局等規劃設計,雷蛛片區水利基礎設施填土工程加快建設。
  美麗珠海行動全面實施。全力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和生態文明示範市,實施《生態文明建設促進條例》,推進美麗珠海行動五年計畫,新開展一批環境宜居重大項目。全面實施“天更藍、水更清、城更美、環境更安全”四大重點工程,改造了49條道路的綠化景觀,新建了65公里綠道、96公里生態景觀林帶、2.6萬畝碳匯林。完成節能減排約束性指標,淘汰營運“黃標車”7000多輛,二氧化硫排放量預計削減16.53%,單位GDP能耗居全省第三低位。華新生態環保園生活垃圾處理環保工廠開工建設,中信生態環保產業園首期項目完成征地。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污水處理率超過87%。整治違法用地2388畝、違法建築260多萬平方米,土地承載力進一步提高。完善城市更新規劃,拱北口岸片區、城市之心、九洲動感活力軸、“三溪”人居環境改善工程等49個項目紮實推進。海濱泳場改造提升一期工程完成。首個有軌電車TOD小鎮開工建設。77家農貿市場改造升級,方便了廣大市民。
  幸福村居創建走在全省前列。大力推進15個示範村318個項目建設,特色產業發展、宜居環境提升等六個方面工作成效顯著,成為深受農民歡迎的民心工程。農村綜合改革不斷深化,三個行政區全部建成“三資”交易管理平台,斗門區獲得“廣東治理創新獎”中唯一的“農村改革獎”。
  智慧城市建設紮實有效。實施智慧城市建設總體規劃和三年行動計畫,開展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創建工作,新啟動了一批智慧項目。一批電子泊車系統和電子站牌等智慧型交通設施建成使用。推動光纖入戶,網際網路普及率達到80.4%。網上辦事大廳實現省、市、區、鎮四級聯通,100%的部門和事項入駐,98%的行政審批事項可在網上辦理。市民網頁和企業網頁、12345市民服務熱線開通運行。
  區域交流合作成果擴大。珠港澳合作機制進一步完善,珠澳共建天氣雷達項目試運行,粵澳新通道項目批准建設。珠中江三市新簽海洋經濟區域合作、傳染病聯防聯控等8項合作協定,編制完成三地城市空間協調發展規劃,前山河流域環境共治等29個項目加快實施。圓滿完成揭陽三縣(市)扶貧開發“雙到”和揭陽、茂名兩個產業轉移園合作共建任務。新一輪對口茂名、陽江扶貧開發“雙到”工作開局良好。
  (五)著力加強社會建設,民生保障繼續加強。
  民生財政支出有新投入。全市公共財政預算用於九項民生支出153.1億元,占支出總額61.7%,辦成了一批人民民眾看得見、得實惠的好事實事。
民生保障水平有新提高。促進更高質量就業,城鎮新增就業4.33萬人,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28%以內。企業最低工資標準提高到1380元,增長20%。實施大病補充醫療保險,職工醫保和城鄉居民醫保實際報銷比例最高達到94%和81%,報銷額度最高可達62萬元和40萬元。新農保和城居保月人均養老金分別增長66%和38%,待遇保障水平位居全省前列。城鎮和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提高了20%以上。為1.1萬名殘疾人發放基本生活津貼1920多萬元。率先實現所有流動就業人員醫療保險關係轉移接續,異地務工人員納入生育保障範圍,1800人通過積分入戶,義務教育階段免費教育補貼覆蓋面擴大到具有珠海學籍的全部非戶籍學生。超額完成省下達的住房保障目標任務,新開工保障房3219套、基本建成5944套,發放廉租房補貼271.3萬元,大鏡山保障房分配入住。
  社會事業發展有新進步。公辦義務教育標準化學校實現全覆蓋,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畫圓滿完成,新建10所鎮中心幼稚園全面推進,市十一中等一批教育設施建成使用。啟動公立醫院改革,實施公立醫院與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聯建協管”、醫師多點執業等機制,穩步推進區域醫療“一卡通”。連續第25年完成人口計生目標任務,人口整體素質有新提高。文體事業加快發展,國有文化資產監管新體系建立,特區報業、廣播影視兩大傳媒集團組建工作啟動。珠海文化公園完成改造,市文化館新館竣工,珠海大劇院、規劃展覽館和博物館主體結構封頂。農家(社區)書屋、廣播、電視實現全覆蓋,每萬人公共文化設施面積高於全省平均水平300平方米。一大批社區體育公園建成投用。我市體育健兒參加第十二屆全運會取得史上最好成績。成功舉辦國際半程馬拉松賽、國際沙灘音樂節等城市文體旅遊品牌活動。
  平安珠海建設有新成效。強化社會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和信訪維穩工作,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新推40個“全民創安”重點項目,社會治安良好。安全生產形勢穩定,億元GDP生產安全事故死亡率下降16.6%。應急體系進一步完善,預防和處置突發事件能力提高。國家食品藥品安全示範市創建工作全面啟動,基層監管體系加快完善。國家安全、司法行政、海防打私、民族宗教、雙擁優撫等工作進一步加強。
  (六)推進改革創新,經濟社會發展活力動力增強。
  經濟體制改革成效明顯。率先改革商事登記制度,新登記企業、註冊資本金同比分別增長57%和208.7%。深入開展“兩建”工作,開通政府公共聯合徵信平台和珠海信用網,商業信用環境指數在全國排名前列。設立創業投資引導基金,“營改增”實施以來累計減稅6.23億元。充分發揮市屬國有企業的支柱性作用,新組建了農業投資控股集團,市管企業資產總額、國有權益分別增長27.4%和26%,承擔了交通建設、產業發展、新區開發等重點項目41個、總投資1180多億元。
社會體制改革力度加大。推動出台《社會建設條例》,成為全國首個遠程社會工作培訓試點城市,社會組織培育發展中心投入使用,每萬人擁有社會組織數達到13.4家,註冊志願者達到20.3萬人。完善城鄉基層社會治理,建立行政事務社區準入機制,90.2%的行政村建立了村務監督委員會制度。
  行政體制改革不斷深入。完成第五輪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減少審批事項129項,壓縮47.6%,提前兩年完成省下達的改革目標。建立了“貨櫃式”並聯審批機制,審批效能進一步提高。理順政務服務與公共資源交易管理體制,啟動市會議展覽局等六家單位法定機構試點。開展了行政複議委員會試點。開放市民監督平台,建立首個政府投資工程廉情評比指標體系。深入開展“轉作風、提效能”活動,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全市性會議、發文和“三公”經費分別減少32.6%、44.2%和14%,公開了第一批46個單位的經費預算。認真辦理人大議案3件、代表建議197件、政協提案433件,辦理質量有新提高。
  各位代表,過去一年取得的新發展、新成就,使我們的城市更加美麗、生活更加美好,也讓我們倍感自豪、倍增自信。成績來之不易,歸功於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團結奮進。在這裡,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各位代表、政協委員和全市人民表示衷心感謝!
  但是,我們也清醒認識到,經濟社會發展中仍然存在一些老問題和新矛盾:一是距離進入珠三角經濟第二梯隊還有較大差距,經濟下行壓力仍然存在,調結構轉方式、促進經濟提速提質發展的任務還很艱巨。二是城市功能還需要提升完善,基礎設施水平還不適應現代化城市發展,市政建設、交通發展和園區配套還要加快推進,城市安全和管理水平有待提高。三是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不協調問題仍然突出,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還要大力提升。四是政府職能轉變還沒有完全到位,加快改革創新的任務迫切而繁重。對此,我們將高度重視、認真解決。
  二、2014年工作安排
  綜觀當前國內外發展環境,世界經濟仍處於深度調整期,維持緩慢復甦態勢,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全面深化改革將釋放經濟成長新動力,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具有較好基礎。但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具有長期性,國內經濟下行壓力仍然較大。綜合判斷我市今年發展局勢,機遇和挑戰並存,總體上還處在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我們要認真貫徹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抓住機遇、奮發有為,“逢山開路、遇水搭橋”,以改革破難題,以改革促發展,以改革贏紅利,切實把改革創新貫穿於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各個環節,努力推動經濟更有效益、更高質量、更可持續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
  今年做好政府工作的總體思路是:全面貫徹落實中央、省和市委的各項決策部署,以全面深化改革為統攬,深入實施“藍色珠海、科學崛起”戰略,堅持穩中求進、提質增效,堅持深化改革、增強動力,堅持民生優先、富民惠民,促進經濟穩中提速提質,促進產業加快轉型升級,促進民生福祉持續改善,保持社會和諧穩定,加快建設生態文明新特區、科學發展示範市。
  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指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0%,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3%,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0%,外貿進出口增長8%,實際吸收外商直接投資增長8%,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12%,城鄉居民收入增長10%,居民消費價格漲幅和城鎮登記失業率分別控制在3%和3.2%以內,節能減排完成省下達的任務。
今年政府工作的重點任務是:
  (一)推進經濟發展提速提質。
  不斷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加強創新平台建設,促進一批科研機構落戶,新增一批工程中心和企業技術中心,加快建設中科院廣州技術轉移中心珠海中心、留學生創業孵化基地等項目。深入實施智慧財產權、標準化和品牌戰略,推進“質量強市”和國家智慧財產權試點城市建設工作。探索建立智慧財產權交易機構,試行智慧財產權質押融資,支持探索設立科技創新銀行。落實《人才開發促進條例》和“藍色珠海高層次人才計畫”,新引進和培育一批高素質人才。
  保持投資合理較快增長。今年“十大重點工程”計畫安排項目126項,總投資424.2億元。強化項目建設服務保障,推動重點產業項目投產達效。協調推進格力商用空調、中海油精細化工園、3D列印特色園等一批重點項目。促成中海油天然氣熱電聯產、碧辟三期、中國北車珠海基地等一批項目竣工投產。推動深水海洋工程裝備製造基地一期、LNG接收站一期、佳能新工廠首期等一批新竣工項目投產達效,形成新的增長點。
  積極擴大消費需求。發揮長隆國際海洋度假區首期開業的帶動效應,促進旅遊、餐飲等消費快速增長。促進信息、環保、文化、健康等新興消費,發展養老服務、醫療保健、教育服務等新興服務業。發展電子商務,鼓勵商貿企業開展網上銷售,建設電商園區和電商綜合服務中心,吸引品牌電商服務商進駐,孵化本地服務商及網商品牌。推動華發商都、富華里、心海州等主城區商業綜合體投入運營,加快金灣、斗門、高新、高欄等區域大型商業載體建設,新改造提升一批農貿市場。
  穩定外貿進出口發展。發揮外貿促進政策綜合效益,加快通關、結匯、退稅速度,加大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進出口保險支持力度,扶持企業擴大進出口。重點支持高新技術產品和一般貿易出口,擴大進口倉儲、轉口貿易。培育發展跨境貿易電子商務、市場採購貿易、外貿綜合服務企業等外貿新業態。發展進出口企業總部和服務外包產業,加快建設保稅區進出口商貿服務基地。加快加工貿易轉型升級,促進企業向我市轉移高附加值產品和研發、銷售環節。支持企業“走出去”,開展海外併購和設立分支機構,擴大海外市場份額。
  提高招商引資質量和效益。開展定向招商、產業鏈招商、以商引商。設立境外招商代表,推行駐點招商和代理招商。強化產業政策引導,鼓勵各類資本資金更多投向“三高一特”產業領域。立足橫琴優勢推進總部企業招商,引進一批現代服務業和金融類企業,形成總部經濟集聚效應。
  促進各類企業競相發展壯大。進一步落實和創新政策措施,培育大型骨幹企業,發展非公有制經濟,扶持中小微企業。動態實施大型骨幹企業和重點民營企業培育目錄,推動年主營業務收入超億元企業成倍數遞增。推進中小企業孵化器和創新產業化示範基地建設,重點幫扶成長型和科技型中小企業。鼓勵銀企開展戰略合作,支持小額貸款公司、村鎮銀行等新型金融機構發展,設立政府注資的民營企業股權投資基金,為各類企業投融資提供更多扶持。擴大市場準入“平等待遇”,清理規範涉企收費項目,完善服務企業的“綠色通道”、“直通車”工作機制,充分發揮行業協會(商會)和工商類社會組織的引導服務作用,促進企業減負增效、發展壯大。
(二)增強“三大引擎”發展帶動力。
  實現橫琴開發五年大變化。積極申報粵港澳自貿試驗區,率先研究制定外商投資準入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等創新制度,加快推動《橫琴產業優惠目錄》等一批新細化政策出台。加快推進已落戶和在建的61個重點項目,爭取開工建設橫琴國際廣告創意產業基地、麗新星藝文創天地等項目。建設粵港澳金融創新改革實驗區,支持跨境人民幣銀團貸款、赴香港發行人民幣債券等金融合作創新項目,推動設立和組建金融租賃公司、消費金融公司、合資全牌照證券公司等新型法人金融機構。促進多元化市場體系發展,爭取橫琴國際商品交易中心、稀貴金屬交易中心儘快開業。完善基礎配套,改造橫琴大橋,推進橫琴二橋、橫琴第三通道等項目建設,建成橫琴口岸過渡期通關設施主體工程。
  推動高欄建設第三代港口。積極創建國家級生態工業示範園,申報高欄港綜合保稅區。深化西江戰略,拓展內外貿航線,構建以多式聯運為依託的港口供應鏈戰略格局。推進15萬噸級主航道改擴建、大型石化碼頭和糧食碼頭、10萬噸級貨櫃碼頭建設。加快發展海洋工程裝備製造、清潔能源、現代化工和港口物流等產業集群,促成一批新項目開工建設、一批在建項目竣工投產。
  建設國家一流高新區。推進高新技術產業和科技創新海岸加快發展。啟動智慧型電網、醫療器械和高端電機製造專區建設,構建若干特色園區。建設科技金融創新試驗區,健全科技金融產品創新和服務體系,推動科技型企業上市。實施孵化器倍增計畫,建設火炬中心南方基地、創新廣場、珠海信息港、清華科技園二期等項目。加快推進金山總部、前環總部基地等項目建設。
  打造特色品牌園區。加快航空產業園發展,增強通航飛行服務站功能,完成通用機場建設前期工作,開工建設白龍河尾圍填造地等工程,新引進一批重大航空項目,擴大航空產業規模。高水平辦好第十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提升航展品牌效應。加大富山工業園招商和建設力度,著力在生物醫藥、環保產業、裝備製造、高端新型電子信息、新材料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實施萬山海島開發五年總體方案,爭取實現港澳遊艇自由行,推進東澳玲玎海岸、桂山島旅遊集散樞紐、大小萬山高端旅遊區、萬洋遊艇俱樂部和游釣休閒漁業區建設,發展遊艇、海釣等海島海洋高端休閒旅遊業。推進珠海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台灣農民創業園等園區建設,加快發展特色生態農業。
  (三)推進交通建設“三年大會戰”。
  完善城市大交通骨幹路網。突出抓好“三年大會戰”交通工程的進度和質量,確保到2016年形成與港珠澳大橋緊密銜接的主骨架路網。配合國家和省加快建設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及其連線線、西部沿海高速支線延長線等項目。繼續推進港珠澳大橋珠海口岸工程、金琴高速等在建項目。開工建設香海大橋、洪鶴大橋、鶴州至高欄高速、南屏二橋、白石橋、有軌電車1號線二期等項目。建成疏港鐵路專用線一期、梅華西立交、珠海大道金灣立交等項目。推進情侶路南段主輔線、斗門環城西路等一批城市幹道改擴建工程。
  完善海港、空港和口岸功能。啟動珠海港總體規劃修編,新建一批大型碼頭泊位,完成九洲港、香洲港貨運碼頭功能搬遷工作。啟動珠海機場總規修編,促進航空口岸開放,加快建設第二跑道。建設桂山港澳碼頭,推進珠澳跨境工業區專用口岸增加附屬功能、拱北口岸聯檢樓二層通關大廳、萬山港口岸新聯檢樓建設。
(四)提高城市宜居水平。
  積極穩妥推進新型城鎮化。實行城市總體規劃、主體功能區規劃、土地利用規劃、產業發展規劃、生態文明建設規劃等多規融合、緊密銜接,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管理,堅守城市開發邊界,提高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水平。加快完善新型城鎮化發展規劃,最佳化城鎮布局和形態。推進西部生態新城、平沙新城、航空新城、富山產業新城、唐家科教新城、珠海北站TOD的開發建設。加快建設市民文化廣場,動工建設世邦國際商貿中心、梅溪商業綜合體等項目,開展“三溪”搬遷安置區建設,推進香洲漁港、洪灣新漁港、城市之心、九洲商貿中心改造建設和拱北口岸地區綜合開發項目。推進城中舊村改造。啟動老舊小區綜合整治和環境提升,深入開展市容市貌專項整治和“雙限治亂”,提高城市綜合治理水平。推進戶籍制度改革,逐步建立城鄉統一的戶籍登記制度,分類有序地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完善積分入戶制度,逐步解決長期進城農民工及其家屬落戶問題。完善基本公共服務供給機制,健全異地務工人員子女教育、社保等配套政策,加快推動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
  創建珠海特色幸福村居。深化農村綜合改革,推進農業經營方式創新。加強村居發展規劃,提高現代農業發展水平,壯大集體經濟,促進農民增收。搞好農村環境綜合治理,促進村居淨化、綠化、美化、亮化,爭取兩年完成209個村居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加快完成斗門北部四小聯圍海堤加固達標工程和農村水利設施建設。突出抓好村、社區“兩委”換屆選舉工作,完善文化、體育、醫療、交通等公共服務設施。
  加快智慧城市建設。完成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創建年度任務。推進4G網路建設和服務推廣、光纖入戶、WiFi熱點覆蓋,建設雲計算中心。完善智慧型交通信息基礎設施,抓好車聯網、電子口岸等平台建設。提高產業創新發展的智慧支撐能力,推進公共創新、社會信用服務、智慧園區和旅遊綜合服務等智慧項目建設。最佳化城市智慧型管理,完善以市民卡、市民網頁、網上辦事大廳、12345城市服務熱線為核心的智慧珠海綜合服務體系,加快建設“數字城管”、食品藥品安全監控、應急指揮調度等智慧項目。推進社會服務智慧化,完善智慧醫療、智慧社區等公共服務智慧平台。
  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堅守生態底線,保護珠海良好生態優勢,實現美麗與發展共贏,讓廣大市民永遠呼吸到新鮮空氣、享受青山綠水。大力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和國家生態市,打贏“雙創”硬仗。加強生態文明制度建設,公布實施生態控制線。建設林業重點生態工程,啟動鳳凰山森林公園、淇澳紅樹林濕地公園、橫琴濱海濕地公園等項目,新建碳匯林2萬畝、生態景觀林帶50公里。推進城市綠化景觀檔次提升工程,基本完成裸露山體整治復綠工作。推進廣東1號綠道珠海延長段建設,新增綠道55公里。開展建築樓宇低碳節能改造,制定綠色樓宇建築標準在橫琴試行。採取更有力有效的措施防污治污,加快推進全市污水管網投融資建設,開工建設前山污水處理廠新建一期,建成華新生活垃圾處理生態環保工廠,抓緊建設中信生態環保產業園首期、海島污水處理系統、城區污泥無害化集中處置中心等項目。進一步完善城市生活垃圾收運體系。大力推進前山河流域環境綜合整治提升。加快淘汰“黃標車”,建成機動車排氣污染監控和防治工程。推進公交電動化,試行微公交運營,完善慢行系統,建成腳踏車主幹道體系,建設公共腳踏車租賃系統二期工程。
(五)促進區域協同發展。
  深化珠港澳更緊密合作。全面落實粵港、粵澳合作框架協定和CEPA補充協定,突出服務業和城市功能銜接,加強珠港澳旅遊、會展、金融、物流、商務服務、文化創意、口岸和社會民生等領域合作,實現服務貿易自由化。完善珠港合作機制,成立珠港合作專責小組。深化珠港機場合作,擴大為粵港澳珠四方合作機制。推進粵澳新通道和港珠澳大橋人工島口岸交通樞紐建設,探索“合作查驗、一次放行”的通關模式。開展珠澳城軌對接首期工程。擴大建設粵澳合作產業園,承接更多優秀項目和投資落戶。推動珠澳跨境工業區向珠澳跨境合作區轉型升級。
  紮實推進珠中江經濟圈建設。實施珠三角五個一體化規劃和珠中江合作計畫,紮實推進29個年度重點合作項目。加快區域高速公路骨幹網和連線線、市際快速通道、跨界公路等項目建設。探索共建產業一體化服務體系新模式,發布第二批珠中江共性技術與服務平台列表。完善區域環境管理一體化機制,共建珠中江優質生態環境。推進飲水聯網工作,促進水資源基礎設施共建共享。加強醫療衛生、社會保險、文化教育、社會治安等方面合作,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對接。
  支持對口幫扶地區加快發展。紮實推進對口涼山州扶貧協作項目,繼續支援重慶市巫山縣發展,深入開展幫扶陽江、茂名“雙到”工作,加快珠海(陽江)產業轉移園建設,抓好市內新一輪扶貧開發和革命老區村建設,完成省下達的促進粵東西北地區振興發展的任務。
  (六)大力推動改革創新。
  探索對接國際化自由貿易規則。加快適應促進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相關規則,推進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建設。鞏固商事制度改革成果,完善市場準入、運行、監管、退出制度,繼續探索和創新強化事中、事後監管的措施。啟動市場準入負面清單管理模式,探索對外商投資實行準入前國民待遇。加快研究制定港澳投資準入的特別管理措施,率先基本實現珠港澳投資便利化。消除各種隱性壁壘,落實“非禁即入”投資政策,制定市屬項目公共資源競爭性配置操作細則,研究各類企業平等進入特許經營領域的方法,支持企業資本資金進入交通能源、社會民生、公共事業等領域。加快完善社會信用和市場監管兩大體系。
  深化財政金融體制改革。進一步改進預算管理,建立全口徑編報體系。合理界定市、區事權,最佳化收入劃分格局,合理配置支出責任。完善轉移支付體系,擴大財政資金競爭性分配改革的範圍和領域。建立重點稅源企業遷移和企業總分機構匯總納稅涉及的稅收利益分配機制,調整出口退稅負擔機制,落實結構性減稅和收費減免政策,繼續實施好“營改增”工作。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開展政府投資項目公示試點。推廣農村財務監管平台建設試點工作,成立農村養老基金互助社。發展股權投資、融資租賃、保理等新興金融業態,支持企業利用多層次資本市場直接融資,探索設立小貸公司調劑中心和融資性擔保再擔保公司,鼓勵設立社區金融服務點。完善資源性產品價格形成機制,推進水電氣等價格改革。
加快國資國企改革創新。最佳化國有經濟布局,提升國有資產配置效率,大力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的國有企業和國有企業集團,增強國有經濟活力、控制力和影響力。分類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創新,推動競爭性國有企業產權多元化,推進公益性國有企業特許經營權改革。支持有條件的國有企業改組為國有資本投資管理公司。推進政府經營性國有資產集中統一監管。設立國有企業改革發展創新基金。推動國有企業完善現代企業制度。探索建立國有企業職業經理人制度。完善國有企業管理人員激勵約束機制。
  推進社會體制改革先行先試。制定社會建設規劃綱要,加快創建全省社會建設法制化示範市。探索社區管理與服務新模式,推進城鄉社區綜合服務、村居民主自治向縱深發展,開展創建校園社區和企業社區試點工作。深化社會組織登記管理體制改革,進一步加大社會組織培育力度,強化社會組織能力建設。出台社會工作者登記管理辦法,加強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
  深化行政體制改革。整合最佳化政府機構,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理順政府與市場的關係。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減、放、轉”一批審批事項,嚴格控制新設審批事項,公布保留的審批事項目錄,實行動態管理和線上監控。試行政府部門權力清單。繼續推進經濟社會管理許可權下放,加快實現管理重心下移基層。理順食品藥品監管體系,深化事業單位分類改革,繼續推進事業單位法人治理結構試點。推進行政複議工作機制改革,探索行政複議網上辦理模式。構建市、區、鎮(街)、村(居)四級政務服務體系,拓展12345熱線平台服務功能,加強電子政務、政府網站建設,推進政務公開,提升行政透明度和便民服務效能。強化法治思維,健全決策機制和程式,完善重大事項集體決策、專家諮詢、社會公示和公開聽證制度,提高科學民主依法決策的水平。認真落實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決議和決定,執行重大事項報告制度,主動接受人大監督。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開展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促進“轉作風、提效能”。加強財政預算全口徑監督,公開“三公”經費預算決算。加強審計與監察工作。積極預防腐敗,嚴厲查處違法違紀案件,營造廉潔從政環境。
  (七)著力改善和保障民生。
  持續加大民生投入。堅持保障底線、突出重點、完善制度,切實做好民生工作,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民生,讓全市人民的好日子越過越紅火。今年全市公共財政預算九項民生支出安排134.5億元,占支出總額的58.2%,按可比口徑計算,增長14.7%。
  繁榮發展文體事業。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加快“一院兩館”和基層文體設施建設。支持轉制文化企業完善現代企業制度,扶持文化企業發展,推動文藝精品創作生產。辦好國際馬拉松、沙灘音樂節、公共藝術城市空間站等文體旅遊活動。推進文體惠民工程,廣泛開展民眾性文體活動。加強歷史文化資源挖掘和保護利用,深入創建歷史文化名鎮名村。
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積極創建省推進教育現代化先進市。深入實施“強師工程”。調整中國小免費教育政策,提高公用經費補助標準。發展公益普惠性學前教育,推進新一批鎮中心幼稚園建設。加快推進斗門特殊教育學校、市技工學校、格力職業學院、UIC新校區等項目。抓好首批“粵教雲”試點學校建設。組建職業教育集團。出台促進高等教育科學發展意見。加強校園和校車安全管理,創建“平安校園”。
  提高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加快創建健康城市。成立市醫管中心,推進公立醫院改革。鼓勵社會資本開辦醫療機構、參與公立醫院改制重組,逐步形成多元化辦醫格局。加快醫療衛生設施建設,建成市人民醫院北區、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等項目,推進市婦幼保健院舊區改造,加快市慢性病防治中心、市緊急醫療救援中心等項目前期工作。最佳化醫療資源配置,加強西部地區和海島醫療衛生服務機構建設。基本完成區域醫療信息化項目。推動控煙立法。
  促進更高質量穩定就業。落實促進就業各項政策,多渠道開發就業崗位,紮實做好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城鎮就業困難人員、農村勞動力等各類群體就業再就業工作。強化創業和技能培訓,引導勞動力適應和促進企業轉型升級。提升基層就業服務能力,完善基層勞動爭議調解組織,探索企業職工欠薪保障制度和工傷預防長效機制,加快創建和諧勞動關係示範市。
  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完善統一的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擴大城鄉居民養老和醫療保險覆蓋面。完善基本醫療和生育保險制度,改革醫療保險支付制度,健全醫療保險與醫療救助即時結算制度。推進社會保險基金社會監督試點工作。健全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完善養老福利設施,推廣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支持慈善事業發展,弘揚慈善感恩文化。完善殘疾人社會保障和公平就業體系。
  努力解決好住房問題。健全以公共租賃住房為主體的住房保障體系,規範保障性住房建設、審核、分配和管理。嚴守保障性住房儲備用地不被擠占挪用。加快建設唐家人才公寓、南屏沁園等保障房項目。保持住房合理增長需求,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構建平安和諧珠海。加快創建全國安全發展示範市,完善“一體系三平台”隱患排查治理體系,強化“一崗雙責”和重點地區、行業和企業的安全監管責任,深入開展消防安全隱患整治,持續提升安全生產水平。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紮實推進“項目創安”工程建設,完善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依法嚴密防範和懲治違法犯罪活動。創新民眾工作方法,深入解決信訪維穩問題。推進“六五”普法,加強人民調解、法律援助和社區矯正工作。堅持計畫生育基本國策,加強綜合服務管理平台建設,建設人口均衡型社會示範市。整合食品藥品檢驗檢測機構,加強食品藥品安全監管,抓好市民“菜籃子”工程,提高農產品安全生產水平,創建國家食品藥品安全示範市。認真做好雙擁共建、人民防空、民族宗教、外事僑務、海防打私、全民禁毒、防震減災等各項工作。
  (八)辦好十件民生實事。
  一是擴大就業再就業。新增3家市級創業孵化基地,新增創業人數2600人;年內城鎮新增就業45000人,失業人員再就業12000人,就業困難人員就業2000人。
  二是繼續提高民生保障水平。城鄉月人均低保補差水平分別提高到400元和410元。農村五保年供養標準提高到11300元。城鄉居民醫療保險財政補貼標準提高到340元。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標準提高到35元。為重度肢體殘疾人提供上門居家康復服務,為殘疾人家庭進行住宅無障礙改造。
  三是促進教育公平。建成第二批10所鎮中心幼稚園,新增4500個幼兒學位,建設一批新校區。城鄉免費義務教育生均公用經費補助標準國小提高到950元、國中提高到1550元。免除中等職業教育一、二、三年級在校生中所有農村(含區、鎮)學生、城市涉農專業學生和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學費(藝術類相關表演專業學生除外)。
  四是實施文化惠民工程。舉辦市民文化節和異地務工青年文化節,豐富市民文化生活。免費開放市文化館新館,新建60個社區文體公園和100個農村村居文化中心。
  五是建設養老服務體系。建設1個養老服務示範培訓基地,改造2—3所鎮級養老機構,建設10—15個社區(村)居家養老服務站點,提高對民辦養老機構的補貼標準,為全市養老機構提供社工巡迴服務。
  六是加強食品安全風險監測。重點做好校園食品安全科技工程項目,安裝校園食品安全視頻監控系統,實現校園食品風險測評(評估)、食品消費溯源,保障學生飲食安全。
  七是發展綠色交通。完成有軌電車1號線首期工程,新投放500台純電動公車,增加計程車投放,新建第二期公共腳踏車租賃點,建設一批智慧型停車設施。
  八是擴大安居工程覆蓋面。啟動老舊小區綜合整治工程。新開工保障性住房2900套,基本建成2900套。推出公共租賃住房2300套。
  九是讓更多家庭用上天然氣。實施天然氣入戶計畫。新建市政燃氣管道80公里,完成主城區現有12萬戶居民管道燃氣用戶天然氣置換工作。
  十是提升村居生產生活環境。推進209個村居垃圾和污水處理、農村電網改造、農村道路建設等項目,建設綠化、美化、亮化工程。
  各位代表,新一年的發展藍圖已經繪就,“共建美麗城市、共享美好生活”令人嚮往、催人奮進。讓我們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同心同德,開拓進取,為加快實現全市人民共同的城市理想而努力奮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