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珠海市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2008年珠海市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一、2007年工作回顧
2007年是我市經濟社會全面快速發展的一年,也是珠海人民得到更多實惠的一年。市政府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市人大、市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不斷完善發展思路,大力最佳化發展環境,著力推進經濟發展,致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積極推進和諧社會建設,有力地推動了我市經濟社會全面進步。
(一)經濟保持快速發展,綜合經濟實力進一步增強。
經濟成長速度加快。全市實現本地生產總值886.8億元,比上年增長16.5%,為2004年以來的最快發展時期。人均生產總值6.1萬元,增長1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290元,增長9.2%。工業經濟加快發展,工業總產值突破2500億元,增長18.7%;工業增加值471.9億元,增長20.1%。第三產業貢獻率同比提高2.7個百分點。編制了旅遊發展總體規劃,加快推進旅遊業發展,海泉灣成為全國首個“國家旅遊休閒度假示範區”。投資、出口、消費對經濟成長的拉動作用明顯,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43.2億元,增長33.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01.5億元,增長18%;外貿出口總額184.7億美元,增長24.5%。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1388億元,比年初增長20.8%;各項貸款餘額683.2億元,比年初增長29.5%。西部地區工業發展迅速,經濟增速高於全市2.1個百分點。
經濟質量和效益明顯提升。工業適度重型化趨勢明顯,優勢產業加快發展。電子信息、家電電氣、電力能源、生物醫藥行業產值增幅均超過20%,輕重工業產值比例由上年的41.2∶58.8調整為39.5∶60.5。列印耗材產業集聚效應明顯,產量約占全國八成,全國唯一的國家列印耗材質檢中心落戶珠海。財政收入和企業效益快速增長。來源於珠海的財稅收入總量由上年的195.2億元增加到248.9億元,其中,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75.8億元,淨增15.5億元,增長25.8%。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增長70.8%,同比提高46.3個百分點。
(二)基礎設施建設實現新突破,城市環境呈現新面貌。
基礎設施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建立了市級領導分工協調重大項目工作機制。以“一橋雙港三鐵四高速”和“六橫八縱”為骨架的立體交通體系規劃建設成效顯著,港珠澳大橋項目融資方案基本確定,廣珠鐵路前期工作順利推進,廣珠城際軌道交通建設全線推進,江珠高速公路建成通車,新建的南琴路和改造的105國道上沖段、人民西路、情侶路等道路竣工通車。洪灣港一期工程竣工,前山港搬遷完畢,高欄8萬噸級石化碼頭試產營運,兩個5萬噸級貨櫃碼頭、液化天然氣項目一期工程等重大項目加緊建設。珠海電廠3、4號機組投產,500千伏珠香線建成通電。鹹期應急供水工程順利推進,第三條供澳門原水管動工建設。
市容市貌明顯改善。實施“135”行動計畫成效明顯。改造和美化了主城區47條人行道、22條橫街小巷,修通了9條、亮化了49條城市道路,建設和改造了25個街心公園,建成前山河東岸景觀帶、野狸島公園。加大整治違法建設力度,拆除違法建築面積43萬平方米。集中整治農貿市場環境和“亂擺賣”行為初見成效。完成前山河綜合整治首期工程和白沙河綜合整治工程,建成南區、井岸污水廠和三灶污水處理設施,實施香洲截污分流改造工程,啟動前山、拱北片區和新青等污水處理設施建設,西坑尾垃圾填埋場投入使用。在經濟發展的同時,生態環境保持良好,榮獲省環保責任考核“六連冠”和珠江綜合整治考核“三連冠”。
(三)改革開放深入推進,開放型經濟快速發展。
體制改革不斷深化。國企產權多元化改革和引入戰略投資者取得新成效。格力集團、珠光集團和市商業銀行重組工作順利推進。引進中石油集團投資城市管道燃氣項目,推動城市管道燃氣特許經營改革。平沙、紅旗和白藤農場改革加緊推進,有效化解了農場金融債務。
擴大開放取得新成績。對外貿易規模擴大,進出口總額398.7億美元,增長21.5%。積極開拓對外交往新渠道,成功舉辦珠澳投資環境推介暨經貿交流會等活動,招商引資成效明顯,項目質量有所提高。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10.3億美元,增長24.8%。新批外商直接投資項目761個,其中,世界500強新設和增資項目30個,同比增加14個。外經貿工作成績突出,獲得國家和省政府授予10個獎項。內源型經濟發展加快,引進內資註冊資本金總額21.9億元,增長58%,其中1000萬元以上的項目74個,同比增加42個。
口岸和港澳工作得到加強。強化口岸和涉港澳事務管理,促進了珠港澳交流與合作。加快口岸規劃建設,創新查驗模式,最佳化通關環境,建成和啟用橫琴口岸新旅檢大樓,開通九洲港至香港國際機場海上新航線,口岸通關效率提高,獲省政府授予口岸大通關建設一等獎,口岸聯檢單位獲得國家和省授予的6個獎項。全年珠海各口岸出入境人數達到8436.5萬人次,增長5.7%,出入境交通工具288萬輛(艘)次,增長10.8%。珠港機場合作成效明顯,珠海機場年客運量首次突破100萬人次,增長30.3%。港口貨櫃吞吐量創近年來新高,增長19.5%。珠澳跨境工業區建設穩步推進,配套基礎設施建設與項目招商進展順利。
(四)自主創新取得新成效,科技事業持續發展。
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提高。創新型企業不斷發展壯大,經省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和軟體企業分別增加到225家和194家,蓉勝超微等4家高新技術企業成功上市。科技創新取得豐碩成果,全市專利申請量2217件,增加187件,10項專利技術被納入廣東省專利技術實施計畫,9個項目獲國家技術創新基金支持,金山軟體公司“文字作業系統辦公軟體2005”項目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新增廣東省“名牌名標”14個,國家和省級“名牌名標”達到77個。三灶鎮、井岸鎮成為廣東省技術創新專業鎮。全市高新技術產品產值950億元,占工業總產值的38%,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占全市出口總額的43.9%;軟體產品產值120億元,增長33%。我市連續第四次被評為“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
科技創新服務體系逐步完善。落實激勵自主創新的配套政策,依託大學園區和國家高新區,積極推進產學研結合,珠海被列為“廣東省教育部產學研結合基地”示範市,高新區被列為國務院僑辦“引智引資重點聯繫單位”。目前,全市有3家國家重點實驗室分支機構、3家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發中心、1個國家“863計畫”成果轉化基地以及79家省級和市級企業工程、技術中心,建設積體電路設計等9個科技創新公共服務平台,自主創新成為我市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動力。
(五)支農惠農力度加大,新農村建設穩步推進。
農村“三化”進程加快。全市財政安排“三農”投入14.7億元,實現農業總產值38.2億元。農業普查和20個新農村建設試點村規劃基本完成。農村工業化進程明顯加快,5個鎮工業產值超百億元。工業園區建設帶動了農村城鎮化發展,改造了一批農村公路、危橋、鄉鎮渡口,珠峰大道改造竣工通車。城鄉水利防災減災工程加緊推進,加固海堤53公里,新建水閘38座。農業產業化步伐加快,實施農業園區帶動戰略,規劃建設4個農業園區。新組建19家農民專業合作社,新評定8家市級農業龍頭企業,3家企業被認定為省重點農業龍頭企業。加快“菜籃子”工程建設,建成市農副產品批發中心。加強農產品源頭監管,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合格率居全省前列。農村民主法治水平得到提高,斗門區南潮村成為“全國民主法治示範村”。
農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農漁民人均純收入7622元,增長8.8%。三灶魚月村、魚林村集體年收入超過一千萬元。113個農村衛生服務中心立項建設,其中25個試點單位已投入使用。農民養老保險參保人數達到9.4萬人。大力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市投入6205萬元改造華僑農場危房,新開工建設1808戶;完善農村地區供水管網;增加農村地區公共汽車班次和線路,新建一批候車亭,方便農村民眾出行;15條生態文明示範村通過考核驗收。
(六)社會事業加快發展,人民得到更多實惠。
改善民生取得突出成效。公共財政對民生投入明顯加大,全市財政安排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和就業、文化體育、環境保護、農林水事務等六項支出達34億元,占財政一般預算支出的41%。14.6萬名珠海戶籍的中小學生享受十二年免費教育,全年免交學雜費和書本費7715.7萬元。新建、擴建10所中國小校,公辦中國小校新增學位4217個,北師大(珠海)附中等學校竣工開學。社會保險參保人數超過280萬人次,未成年人醫療保險突破16萬人。市計生服務中心和市婦幼保健院改擴建工程竣工啟用。提供免費婚前和孕期醫學保健服務,並將外來女工納入免費孕檢範圍。試行“大病統籌救助、中病進入保險、小病治療免費”的全民醫療保障制度,並將外來務工人員納入醫療救助範圍,其中“小病治療免費”在農村整體推進。調整醫療服務價格,醫藥費用下降3.2%。我市被列入國家統籌城鄉就業試點城市,新增就業崗位約3萬個,4428名農村青年參加職業技能培訓,一萬多名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就業。再就業率達到66.9%,完成省下達任務的115%。城鎮登記失業率為2.76%,完成省下達的控制在3%以下的目標。超過16萬人次得到低保資金救濟。領取老年津貼人數近3萬人。殘疾人社會保障、康復和就業服務等工作得到加強,一萬多名殘疾人受惠。開展紅十字會博愛專項醫療救助活動,對先天性心臟病兒童、白內障老人和孤兒實施全面救治與救助。完善政府廉租房制度,統籌一批公產房作為廉租房,為763戶住房困難低保戶發放租賃住房補貼,多渠道解決了主城區一批低保戶的住房問題。60歲以上長者乘坐公共汽車享受免費或優惠政策。城鄉居民享有的公共服務明顯增多,更多地讓廣大市民分享到改革發展的成果,榮獲“中國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稱號。
“平安珠海”建設成效顯著。維穩工作成績突出,為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營造了良好的環境。平安和諧社區創建工作深入開展,公安“三基”工程建設紮實推進,治安秩序良好,刑事發案連續五年下降,其中“兩搶”案件同比下降30.2%,我市被評為“全省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優秀市”。打擊走私保持高壓態勢。率先在全省組建專職人民調解員隊伍,建立行政司法聯動調處欠薪工作機制,社會矛盾排查調處能力得到加強。健全市、區應急管理網路,應急處置能力大大提高。安全生產形勢保持穩定,全年事故宗數、死亡人數、受傷人數和直接經濟損失同比分別下降27.5%、8.1%、32.8%和37.3%,消防事故實現“零死亡”。海上搜救能力進一步提高,配備兩架國內最先進的直升機,搜救成功率達93.6%。全面推行建築工人“平安卡”管理制度。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專項整治通過國家和省組織的檢查驗收。我市被國家權威機構評為“中國十大和諧名城”。
文化體育事業加快發展。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各項工作進展順利。加大力度建設公共文化設施,古元美術館建成開放,市檔案館新館即將竣工,基層文化站建設取得可喜進展。文化遺產保護力度加大,唐家灣鎮被列入“中國歷史文化名鎮”,鹹水歌等四種民俗藝術列入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蘇曼殊故居等文物保護單位動工修繕。成功舉辦第一屆民間藝術大巡遊,民眾性文化活動和高雅藝術演出豐富多彩。文化產業加快發展,南方文化產業園等重點文化產業項目穩步推進。協助國家文化部成功承辦“第三屆尼泊爾中國節”。民眾性體育活動蓬勃發展,市體校一期工程基本竣工,成功舉辦A1世界盃汽車大獎賽等系列賽事,珠海籍運動員在第六屆全國城市運動會上取得7枚金牌的好成績。
(七)政府自身建設不斷加強,行政效能逐步提高。
依法行政得到加強。自覺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監督,主動接受人民政協的民主監督,認真聽取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人民團體意見,通過多種形式徵求專家學者和人民民眾的建議,接受新聞媒體和社會各界的監督。提請市人大常委會審議地方性法規草案7件,已頒布3件;提請審議專項工作報告5項,及時反饋研究處理情況。制定政府規章3件。高度重視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意見和建議,辦理代表建議191件、政協提案322件。推進民主科學決策,注重改進政府議事規則和辦事程式,深入推進政務公開,完善重大事項公示、聽證和決策專家諮詢制度,提高了工作透明度,促進政府運作的制度化、規範化、科學化。
政府建設取得新成效。建立部門行政首長問責制,推行部門責任白皮書制度,啟動決策督查督辦與行政效能監察聯動機制。加強行政服務中心建設,創新政府公共服務平台,推廣套用公用審批平台、網上審批系統、行政效能電子監察系統、電子督辦網路和外經貿業務電子公章系統,有效提升行政效能,全年審批和服務事項辦結率達97%以上。深入開展治理商業賄賂專項工作,繼續開展機關作風建設和民主評議政風行風活動,加強行政監察和審計監督,政府自身建設取得了新的成效。
社會各項事業有了新的發展。雙擁工作得到加強,連續第六次獲得全國“雙擁模範城”榮譽稱號。人口計生工作成績突出,以優良成績完成了省下達的任務。中央和省駐珠各單位在我市經濟社會發展中充分發揮作用,新聞出版、民族宗教、外事僑務、對台、海防、人防、信訪、檔案、氣象、仲裁、地方志、港澳流動漁民等工作得到加強,老齡、福利和慈善事業健康發展。
在保持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同時,想方設法解決一批在發展中遺留的問題。妥善化解城中舊村改造、企業債務等矛盾,加強政府債務管理,全年償還政府工程款及歷史債務12.2億元,按契約償還銀行貸款本息6.4億元,有力地促進了社會穩定和諧。
各位代表,回顧2007年的工作,我們深感成績來之不易!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奮鬥在各條戰線的全市廣大幹部民眾,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社會各界人士,向中央和省駐珠單位、駐珠軍警部隊官兵,向為珠海發展作出貢獻的老領導、老同志,向所有關心和支持珠海發展的港澳同胞、台灣同胞、海外僑胞和國際友人,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在看到我市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同時,也要清醒地認識到,我們的工作與全市人民的期待還存在不少差距,與爭當實踐科學發展觀排頭兵的要求還有較大距離。主要是:在思想觀念方面,特區的改革創新銳氣有所弱化,開拓意識不夠強;在經濟運行方面,物價結構性上漲偏快,固定資產投資結構不夠合理,產業發展缺乏新的龍頭帶動,競爭力不強,第三產業比重不高,節能減排任務還很重;在園區發展方面,總體上仍未擺脫粗放型發展模式,園區基礎設施建設仍然滯後,產業特色不明顯、優勢不突出,單位面積產能和效益都不高;在自主創新方面,創新能力不強,企業技術研發投入和創新型人才不足,高新技術產業發展不快、效益不高;在科學規劃方面,未能發揮規劃先導作用,規劃滯後於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城市規劃和產業發展規劃亟待加快;在統籌城鄉方面,區域發展不平衡,城鄉差距較大,鎮村經濟實力比較薄弱,農民增收渠道不多,農民財產性收入和就業性收入比例不高,統籌城鄉發展力度有待加大;在城市管理方面,違法建設、違法裝修和影響市容市貌等現象和行為屢禁不止,尤其是城鄉結合部亂搭亂建現象比較嚴重,影響了城市科學發展;在政府自身建設方面,管理創新有待加強,在某些領域管理制度還不夠完善,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能力有待提高;在作風建設方面,一些政府部門職責重疊交叉、相互推諉扯皮、辦事效率低下,一些工作人員服務意識和責任心不強、服務水平不高,有的甚至“吃拿卡要”,以權謀私,貪污腐敗,在民眾中造成了極壞影響,等等。對此,我們一定要始終保持清醒頭腦,增強憂患意識,以對黨、對國家、對人民高度負責的態度,採取有效措施,切實加以解決。
二、2008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的重要一年,又是我國改革開放30周年,也是珠海經濟特區成立28周年,做好今年的工作意義十分重大。要順應新形勢,適應新要求,以世界眼光和戰略思維審視未來、謀劃發展,要堅持好字優先、又好又快,走珠海特色的科學發展道路。要大力弘揚敢想敢幹、敢闖敢試、敢為人先的特區精神,更加注重轉變發展方式、提高經濟質量,更加注重推進重大交通設施建設、夯實發展基礎,更加注重節約資源和節能減排、保護生態環境,更加注重推動重大項目建設、增強發展後勁,更加注重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和諧,更加注重政府自身建設、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以新一輪的思想大解放推動新一輪大發展。
今年市政府工作總的思路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和市委的一系列重大部署,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堅持科學發展,堅持以人為本,充分發揮自身比較優勢,全面實施“以港立市”、“工業強市”、“科教興市”和“三產旺市”戰略,著力建設大交通、著力發展產業集群、著力拓展城市空間、著力構建和諧社會,推動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爭當實踐科學發展觀排頭兵。
今年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本地生產總值增長15%,總量超過1000億元,人均增長10%;單位生產總值能耗下降2.9%以上;二氧化硫排放量、化學需氧量分別控制在2.6萬噸和2.5萬噸以下;工業增加值增長17%;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5%;外貿進出口增長13%;實際吸收外商直接投資額增長13%;引進內資註冊資本金總額增長20%;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增長16%;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以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6%;農漁民人均純收入增長7%;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7.8‰左右。
完成今年各項任務,要著重抓好以下工作:
(一)切實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加快現代產業體系建設。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升級,大力發展優勢產業,壯大產業規模,逐步形成以高新技術產業為先導、先進制造業為主體、基礎產業為支撐、服務業全面發展的產業格局。大力實施“工業強市”戰略,堅持產業集群化發展,充分發揮龍頭項目的帶動作用,培育現代產業集群和特色產業,著力打造以格力為龍頭的家電電氣產業集群、以偉創力為龍頭的電子信息產業集群、以高欄港石化基地為龍頭的石化產業集群、以三灶生物醫藥專業鎮為龍頭的生物醫藥產業集群、以金山軟體為代表的軟體產業集群、以炬力為代表的積體電路設計產業集群、以天威飛馬和納思達為代表的列印耗材產業集群,提高產業集聚能力,延長產業鏈條,著力提高我市產業的國際競爭力。
引導區域產業合理布局。以編制實施主體功能區規劃為契機,充分發揮區域比較優勢,促進生產要素合理配置,形成功能優勢互補、區域產業布局科學的發展新格局。香洲主城區重點發展高新技術、現代服務業等產業,金灣區重點發展港口物流、重化工業、先進制造業、旅遊業、會展業等優勢產業,斗門區重點發展先進制造業、現代農業和生態旅遊業等產業。
提高園區發展水平。經濟功能區是發展新型工業和現代服務業的主戰場,要大力發揮功能帶動作用,找準定位,發揮優勢,建設產業園區。要完善規劃,加快編制和完善產業發展規劃、園區分區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和土地利用規劃。要加大投入,落實工業園區配套資金,支持園區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提升配套水平和競爭力。要強化服務,落實簡政強區措施,促進政府服務向園區和項目延伸。要加強考核,落實園區經濟發展考核獎勵辦法,提高園區發展水平,做大做強園區產業。
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實施“三產旺市”戰略,大力發展旅遊會展、商貿物流、信息服務和中介服務業等。樹立“大旅遊”觀念,積極開展“浪漫之城·幸福珠海”旅遊年系列活動,提升珠海旅遊品牌。加快發展溫泉、海島、遊艇俱樂部等特色旅遊產品,大力推進海泉灣項目建設,加快香洲遊艇碼頭建設。要認真總結辦展經驗,把第七屆中國(珠海)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辦出水平、辦出特色。要繼續辦好國際賽車、國際遊艇展等國際賽事和展會。鼓勵發展商貿物流業,進一步完善物流業發展規劃,構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要鼓勵發展信息服務業,加快發展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的服務外包業,積極發展軟體服務、教育培訓等配套服務業。採取有效措施,大力發展總部經濟。穩步推進市區舊工業小區和樓宇改造升級,擴大現代服務業的發展載體。落實國家房地產調控政策措施,進一步規範房地產市場秩序,建立房地產信息系統,促進房地產業有序健康發展。
大力發展海洋經濟。充分發揮海洋資源優勢,大力推進海洋綜合開發,重點發展中轉倉儲、濱海旅遊、海洋漁業和海洋生物醫藥產業。要積極引進大型中轉倉儲和豪華郵輪項目,加快九洲島、東澳島等近海島旅遊開發。加快海島水庫、碼頭、垃圾和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探索海洋新能源利用,改善海島生產生活條件。推進人工魚礁建設,改善近海生態環境,切實保護海洋資源。
(二)以港口開發和交通建設為突破口,大力實施“以港立市”戰略。
大力發展臨海臨空產業。海港空港是我市發展的戰略性資源。要依託港口優勢,大力發展重化工業、先進制造業、物流業和航空產業。要充分利用廣珠鐵路建設的有利時機,鼓勵有實力的中外企業積極參與港口開發建設和物流發展。大力發展以外向型、大物流為特徵的臨港工業,支持港口企業拓展市場,積極發展保稅倉儲業務,構築現代港口物流體系,加快港口經濟發展。充分發揮重大項目的帶動作用,重點抓好高欄港碼頭倉儲區、石化區、精細化工區、能源鋼鐵和裝備製造區建設,加快殼牌潤滑油、茂盛海洋石油服務、中鐵武橋重工和斗門佳粵船廠等項目建設。積極爭取國家和省有關部門支持,加緊落實大型煉化、PTA三期、珠海電廠5、6號機組等重大項目的報批工作。落實航空產業園發展規劃,加快園區管理體制、開發模式以及配套政策的研究,高水平推進航空產業園建設。深化珠海機場與香港機場合作,加快推動機場配套設施建設,拓展機場客貨運市場,充分發揮珠海機場連線港澳機場服務珠三角西岸城市作用。
加快港口基礎設施建設。理順港口管理體制,整合資源,全力推進港口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完善港口功能,提升我市區位優勢和競爭力。加緊完善高欄港區控制性詳細規劃,開展萬山港區研究。重點推進高欄港區東大堤等工程建設,力爭兩個5萬噸級貨櫃碼頭建成投產,抓緊四個10萬噸級貨櫃碼頭、10萬噸級煤碼頭、15萬噸級礦石碼頭和30萬噸級油碼頭等項目的前期工作,加快桂山10萬噸級油碼頭改造。加強港口岸線管理,合理利用岸線資源,促進港口可持續發展。
完善雙港集疏運系統。積極拓寬雙港服務腹地,大力完善集疏運系統。全力推動高欄港和珠海機場對外交通網路建設,打通兩港與國家交通幹線、珠三角城市路網和內陸腹地之間的快速交通通道,促進陸海聯運、江海轉運、雙港聯動。要全力推進廣珠鐵路、廣珠城際軌道等重大交通項目建設,加快推進連線高欄港區的珠港大道、珠海大道和通向珠海機場的省道272線的改造,加快機場北路至西部沿海高速公路的高速公路規劃建設,儘快終結港口無鐵路、機場無高速公路的歷史。抓緊完善市內“六橫八縱”快速幹道交通網路規劃。推進金港路規劃建設,打通通往西部地區第二通道。加緊規劃建設太澳高速公路珠海段,全力推進金鳳路、翠屏路等路段建設,加快推進井岸二橋項目。規劃建設環城城市軌道,重點推進金海大橋規劃建設,進一步完善雙港快速路網系統。
(三)繼續實施“135”行動計畫,拓展城市發展空間。
積極拓展新城區。要按照建設“最適宜居住、最適宜創業、最富有魅力”的濱海山水城市目標要求,抓緊第五輪城市總體規劃修編,同時做好市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大綱修編和鎮級土地利用規劃編制工作。開展金灣區城市發展總體規劃等56項規劃編制工作,加快完成唐家灣新城、西湖城區空間布局規劃和控制性詳細規劃,推進城區“北擴、西拓”,拉開城市發展框架,拓展發展空間,以科學的規劃指導城建工作,建設高品位城市。重點加快唐家後環、橫琴、鶴洲南墾區等土地整合開發,按市場化原則,引入有信譽、有實力的大型企業參與新城區土地一級開發,高水平推進唐家灣新城、南灣城區、西湖城區、斗門新城、溫泉新城的開發建設。
提升中心城區品位。進一步完善中心城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嚴格依法審批建設項目,嚴禁建設遮山、擋海項目,保護和增強中心城區的特色和吸引力。要進一步擴大城區綠地面積,提升園林生態城市建設水平。有計畫地推進主城區快速路網升級改造,落實公交優先,解決行人安全、交通擁堵和停車難等問題。全面推進前山河和主城區排洪渠綜合整治,控制陸源污染物排放。穩步推進城中舊村和舊住宅小區改造,進一步改善人居環境。
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加大城市管理和城管執法力度,大力整治違法建築和室內違法裝修等行為,規範和美化戶外廣告。提升物業管理水平,維護業主合法權益。加大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力度,重點整治亂擺賣、亂張貼和占道經營等違法行為,狠抓農貿市場環境整治,改善居民購物環境。積極探索適應現代城市發展的城管體制,加強對城管工作的組織、投入、監督和考核,全面提高城市管理和城管執法水平。
(四)促進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提高城市可持續發展能力。
著力抓好節能減排。強化綠色GDP理念,絕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發展經濟,全面推進科學發展。落實節能減排約束性任務工作責任制,保障節能減排資金投入,加快建立節能減排的統計、監測和考核指標體系,確保完成節能減排目標任務。嚴把項目準入關,制定投資項目節能減排評估和審查規範。推行清潔生產,大力發展環保產業。推動企業加快節能降耗技術改造,繼續實施“重點耗能單位節能行動”。制定建築節能實施辦法。加快實施企業脫硫工程,開展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和再生資源循環利用,做好循環經濟試點工作。加快供電基礎設施建設,提高能源保障水平。
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產出率。加強土地利用管理,依法利用土地。要堅決改變土地粗放使用現象,促進節約集約使用土地。嚴格落實土地使用權招拍掛出讓制度,嚴格執行閒置用地處置政策,鼓勵按規劃充分利用地上地下空間,鼓勵企業提高工業用地容積率,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產出率。加強基本農田保護,加強土地執法監督,嚴查土地違法違規行為,促進土地的可持續利用。
提高城鄉供水安全保障能力。要加強水資源保護流域合作、合理利用水資源,加快中珠聯圍等城鄉水利防災減災工程和河道暢通工程建設。建設竹銀水庫系統工程、南區水廠和黃楊泵站及其配套工程,切實提高我市城鄉和對澳門供水安全保障能力。
加強生態環境建設。大力開展綠色創建活動,使我市山更綠、水更清、天更藍。全力推進生態城市建設,積極迎接國家環保模範城複查。嚴厲查處亂挖山取土行為,要按照“誰主管誰復綠、誰破壞誰復綠”的要求,對已破壞的山體儘快完成綠化美化工作。規劃建設濕地生態公園。大力推進江河水整治和治污保潔工程,加緊實施生活垃圾、醫療垃圾、污水污泥無害化處理系列工程,加快西部地區環保基礎設施建設,啟動萬人以上鎮污水廠和市環境污染監測系統工程建設。完善應急預案,提高危險品污染事故應急處置能力。
加強人口與計畫生育工作。加強計生隊伍建設,完善流動人口計畫生育管理服務體系,穩定低生育水平,將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0.9‰以下。完善戶籍管理制度,嚴格控制人口,最佳化人口結構,提高人口素質,促進經濟與人口資源環境協調發展。
(五)堅持改革開放,不斷增強特區發展動力。
全面推進新一輪改革開放。要認真總結改革開放30年的實踐經驗,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大力弘揚特區精神,大力營造鼓勵創新、支持改革的良好氛圍,凡是不符合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管理方式都要改革調整,破除加快發展的各種約束和障礙,繼續發揮改革“試驗田”和對外開放“視窗”作用,增創發展新優勢。
推進重點領域的改革。要不斷深化改革,大力推進財稅、金融、投資體制和國企等領域改革。貫徹執行新企業所得稅法,強化綜合治稅,加強非稅收入管理。擴大公共財政覆蓋面,重點加大對西部地區的財政轉移支付力度。深化預算制度改革,完善部門統一預算和國庫集中支付系統,強化重點支出項目績效評價。加強財政支出管理,推行公務卡結算改革,推進“金財工程”建設。最佳化金融生態環境,鼓勵金融產品創新,提高金融業競爭能力和服務水平。積極支持市商業銀行重組。深化農信社改革,發揮其在新農村建設中的信貸主渠道作用。鼓勵企業利用資本市場發展壯大。修訂政府投資項目管理條例,規範投資管理,提高政府投資效益。堅持國有企業在投資領域有進有退,努力走出一條在進中尋求發展、增強實力,在退中引入投資、壯大產業的發展路子。深化國企產權制度改革,引入戰略投資者,完善企業法人治理結構。加快公汽、供排水等公益性和壟斷性企業特許經營制度改革。充分發揮公共資源交易平台在資源市場化配置中的作用,發展生產要素市場,規範行業協會和市場中介組織行為。推進保稅區功能整合和政策疊加試點。進一步完善“區鎮合一”管理體制。
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要把握世界經濟發展態勢,堅定不移地實施“外向帶動”戰略。要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切實創新招商方式和機制,積極開展產業招商和專業園區招商,著力引進具有較強產業帶動力的龍頭項目,壯大產業鏈和產業集群。最佳化引資和投向結構,把吸收外資與促進產業升級、區域協調發展、國有企業改組改造結合起來。在鞏固對港澳台地區招商引資的基礎上,進一步開拓歐、美、日等已開發國家市場,大力吸引具有行業領先地位的跨國企業集團前來投資。積極推進服務業的對外開放,大力引進生產型現代服務業,鼓勵其設立地區總部、研發中心、採購中心,擴大服務出口,發展服務外包。在引進外資的同時,要高度重視引進先進技術、管理經驗和高素質人才,切實做好消化吸收和創新提高工作。強化對現有外資企業的服務工作,鼓勵外資企業增資擴產、做優做強。充分發揮我市口岸城市和港口資源優勢,在保持出口平穩增長的同時,加快轉變外貿發展方式,最佳化出口結構,鼓勵自主智慧財產權和自主品牌的產品出口,提高出口產品質量、檔次和附加值。積極擴大進口,重點增加先進技術裝備、重要原材料和關鍵零部件及元器件的進口,不斷提高外貿效益和水平。
發展壯大內源型經濟。要全面落實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相關措施和有關考核辦法。拓寬中小企業融資渠道,完善推廣“四位一體”融資模式。強化民營中小企業初創代辦服務。繼續建設面向中小企業的人才培訓、市場拓展、信息、技術推廣等社會化服務平台和服務體系,大力支持民營經濟發展,充分發揮民營經濟在促進我市經濟發展、社會和諧的生力軍作用。
推進大通關建設。要儘快完善口岸發展規劃,最佳化口岸布局。重點推動拱北口岸改擴建工程,加快橫琴口岸二期工程客貨車通道和“一站式”電子驗放系統工程建設,完善珠澳跨境工業區口岸通關功能,推進九洲港口岸改擴建工程建設,加快電子口岸建設試點工作,提高通關效率,共建文明和諧口岸,促進口岸經濟發展。
加強珠港澳合作。充分發揮我市毗鄰港澳優勢,構建珠港澳合作平台,不斷拓展合作新領域,提高合作水平,推動珠港澳在基礎設施、經貿、旅遊、文化教育、環保、民生和應急處理等方面的合作。認真做好橫琴島開發建設控制性詳細規劃、基礎設施建設和項目儲備等前期工作,積極爭取國家和省的支持,儘快推進橫琴島開發。積極配合做好港珠澳大橋項目規劃建設工作,加緊開展大橋對我市經濟社會影響和交通對接研究,以更好地發揮大橋對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促進作用。年內建成第三條供澳門原水管。加快黃茅島液化天然氣項目建設。促進珠澳跨境工業區產業升級。開展珠澳城市規劃、交通設施銜接研究與交流。繼續加強珠台經貿技術交流與合作。
(六)著力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推進創新型城市建設。
發揮企業自主創新主體作用。要堅定實施“科教興市”戰略,努力營造創新型企業發展壯大、創新型人才施展才華的良好氛圍。完善和落實激勵自主創新的配套政策,加快建立多元化自主創新投入機制,搭建科技型企業融資平台,引導和鼓勵企業加大技術改造和創新力度,加強重點產業、企業、技術中心和工程中心建設,扶持創新型企業尤其是民營科技企業發展,鼓勵外貿加工型企業將研發機構遷入珠海,促進自主創新成果產業化發展。
加大創新體系建設力度。加快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業化為目標、高新區和大學園區為依託的科技創新體系。高新區要在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加快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方面充分發揮作用,大力推進自主創新先行示範區建設。引導大學園區高校更好地發揮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作用,支持大學科技園建設,支持建立產學研戰略聯盟,鼓勵、吸引國家重點實驗室在珠海設立實驗機構,聚集高級人才,圍繞我市優勢產業開展共性關鍵技術攻關和技術服務,建立和完善公共技術、公共檢測、科技信息和產業集群服務平台,提高我市自主創新能力。
深入實施名牌帶動戰略。深入推進區域品牌和馳名商標創建工程,鼓勵企業創建自有品牌,實施激勵自主創新的政府採購政策,獎勵榮獲國家、省名牌產品和商標企業。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和專利行政執法,堅決打擊盜版行為,支持企業參與國家行業技術標準制定和國際標準化活動,打造更多珠海創造的國家名牌。
大力引進和培養創新型人才。完善人才引進、培養和使用的配套政策,出台人才開發目錄,引進和培養一批自主創新的領軍人物和中青年高級專家,加快推進以高層次、創新型人才為重點的各類人才隊伍建設。加強博士後流動站點建設,鼓勵出國留學人員來珠海投資創業。加快人事制度改革,充分激發各類人才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營造良好的人才創業環境。
(七)統籌城鄉發展,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推進新農村建設。以城市的理念引導我市西部地區農村發展。堅持以城帶鄉、以工促農的方針,以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為核心,全面推進新農村建設。要全力推動城市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務向農村拓展、城市社保向農村覆蓋、城市文化向農村輻射,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要編制新農村建設規劃,強化規劃在農村建設中的引導作用。繼續完善農民特別是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制度,擴大農漁業政策性保險試點範圍。推進環境優美鎮和生態文明村建設。加強農村文化建設,搞好農村和農場就業培訓,培育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
發展鎮村經濟。加快中心鎮建設,發展各具特色的專業鎮。大力推動鎮村與園區聯動發展,加快推進農村“三化”步伐,促進農村工業向園區集中、農村人口適度向城鎮集中、農村土地適度向農業龍頭企業集中。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園區,積極推進台灣農民創業園規劃建設,培育和壯大農業龍頭企業,鼓勵發展農副產品深加工業、生態旅遊業和城郊型農業,走特色化、產業化、集約化、市場化發展路子。加強和規範農村股份公司管理。深化農村綜合改革,完善責權利相統一的鎮街村居管理體制,調動基層的積極性。
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鞏固和完善惠農強農政策,2008年全市財政一般預算計畫安排“三農”投入10.3億元,計畫從基金預算安排17.3億元,共27.6億元,同比增長87%。加大農村道路建設和改造力度,投入8200萬元推進農村路網建設,切實抓好農村危橋、危涵改造,加強低產魚塘改造和水利防災減災工程建設,增強農業生產防災抗災能力。建立對水源保護地和農田保護區的生態補償機制。
切實解決農村民生問題,鼓勵農民發展農村物業經濟或轉移就業,增加農民財產性、就業性收入,拓寬農民增收渠道。落實華僑農場改革方案,增強自我發展能力。加大扶貧力度,市安排2000萬元扶持我市年集體純收入較低的欠發達村和革命老村。完善農民宅基地報建政策,改善村居環境。
(八)繼續改善民生,推動和諧珠海建設。
繼續加大民生投入。2008年全市財政一般預算安排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和就業、文化體育、環境保護、農林水事務等六項支出35.2億元,計畫從基金預算中安排17.6億元,共52.8億元,同比增長55%。新增廉租房建設支出1.4億元,進一步健全廉租住房制度,加強經濟適用住房的建設和管理,構建市民住房保障體系。
推動教育優先發展。全面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加快農村學校規範化建設,做好高中階段教育發展規劃,大力發展職業技術教育。全面實施珠海戶籍的中小學生十二年免費教育,新建、擴建一批高中、職業中學,加快城職院一期工程建設。制定促進民辦教育和學前教育發展的政策措施,促進民辦教育和學前教育發展。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提高勞動就業和社會保障水平。落實擴面征繳責任制,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不斷提高保障能力。深入實施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未成年人醫療保險,建立城鄉醫療救助資金。提高低保對象補貼標準,引導低保、殘疾等困難群體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研究制定低保分類施保機制、自然增長機制和應急補貼機制。健全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實施就業培訓工程和援助制度。建立幫助零就業家庭等困難群體解決就業的長效機制。堅持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落實以創業帶動就業的方針,加強就業和創業培訓,鼓勵自謀職業和自主創業。今年計畫新增就業崗位26000個,培訓農村青年9000人,培養高技能人才3600人。以實施《勞動契約法》和《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為契機,規範和協調勞動關係,依法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加強市場調控,穩定市場供應,今年市、區共安排800萬元作為價格調節基金。加大對孤兒、單親母親、特困病人、殘疾人等社會群體的幫扶力度,發展慈善事業,保障困難民眾基本生活。
推進“健康城市”建設。堅持公共醫療衛生等民生事業的公益性質,完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立基本醫療衛生制度。紮實開展城區“小病治療免費”試點。完善免費婚前和孕期醫學保健服務制度。辦好區級人民醫院,建設“衛生強鎮”,加快農村“四網合一”的衛生服務中心硬體和軟體建設,健全市、區、鎮、村四級醫療服務體系。加快建設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提高重大疾病的防控能力。加強學科人才隊伍建設,提高醫療技術和服務水平,為民眾提供安全、方便、優質、價廉的醫療衛生服務。以奧運會舉辦為契機,開展全民健身運動,推進公眾健身廣場等城鄉體育設施建設,辦好市運動會,促進體育事業和體育產業發展。
加強社會管理工作。強化“穩定是第一責任”的觀念,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妥善處理歷史遺留問題,切實化解社會矛盾糾紛,維護社會穩定。堅持科技強警,加快以社會治安視頻監控系統為重點的信息化建設,完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把我市建設成為珠三角社會治安最好的城市之一。構建反走私長效機制,將反走私工作納入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考核內容。強化安全生產工作,落實政府安全生產監管責任制和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開展鎮街安全生產執法試點,加大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力度,堅決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的發生,確保全全生產形勢穩定。完善應急管理體系和工作機制,提高突發公共事件應急處置能力。做好信訪、人民調解和法律援助工作,探索建立公益性基層法律服務體系,引導民眾合法、合理地表達利益訴求。鞏固和擴大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專項整治成果,重點清理和整頓“五小”經營單位,推進食品生產加工基地建設,確保食品質量安全。
大力開展文明城市創建活動。積極開展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大力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權益,構建文化服務體系,讓市民共享文化發展成果。加大鎮街、社區和農村文化設施建設的投入,豐富社區、廣場和鎮村文化生活。支持文藝精品創作,辦好珠海首屆讀書月和金秋藝術節活動。加緊推進市文化館、數字檔案館等文化基礎設施的規劃建設。大力發展文化產業,設立文化產業專項扶持資金,加快推動唐家灣歷史文化名鎮、南方文化產業園和文化創意產業園等項目建設,培育文化產業骨幹企業和知名品牌。加大對歷史文化名人故居的保護力度,重視保護古村落、古建築和農村傳統特色文化,做好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和地情志書編寫工作。加強國防動員和雙擁共建工作,努力爭創廣東省“雙擁模範城”七連冠。做好第二次全國經濟普查工作,充分發揮統計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繼續做好民族宗教、海防、人防、仲裁、氣象和港澳流動漁民等工作,支持和保障各人民團體履行職能,充分調動社會各界的積極性,共建和諧社會,共創文明城市。
(九)加快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推進服務型政府建設。
積極推進政府管理創新。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是深化改革的重要內容。要弘揚特區精神,大力推進政府管理創新,著力轉變職能、理順關係、最佳化結構、提高效能,形成權責一致、分工合理、決策科學、執行暢順、監督有力的行政管理體制。要深化政府機構改革,促進政府職能轉變,在加強和改善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的同時,更加注重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努力建設服務型政府。合理配置部門職能,理順部門職責關係,實行職能有機統一的大部門體制,健全部門間的協調配合機制。完善行政監督制度,實施目標管理、責任白皮書、領導幹部任中經濟責任審計和行政問責制度,建立符合科學發展觀要求的政績考核辦法,形成科學合理,職責、目標、監督、評估、問責一體化的行政責任體系。
加強廉政勤政建設。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懲防並舉、注重預防的方針,紮實推進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完善政務公開制度,把涉及人民民眾切身利益的相關權力運行過程作為政務公開的重要內容。加強制度建設,重點規範財政轉移支付、城市規劃建設、土地出讓開發、政府採購和國有資產轉讓等公共資源的管理。加強對行政審批權運行的監控,最大限度地減少行政審批的隨意性。加大治理商業賄賂工作力度,堅決糾正損害民眾利益的不正之風。大力提倡艱苦奮鬥,堅決制止奢侈浪費。加強行政監察、政務督查和限時督辦,嚴肅查處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和失職瀆職等行為,嚴肅查處各類違法違紀案件,依法嚴懲腐敗分子,增強政府執行力和公信力。政府公務員特別是領導幹部,都要從我做起,從具體事情做起,身體力行,廉潔自律,為全社會做廉潔奉公的表率。
加強民主法制建設。堅持依法行政,推進依法治市,認真落實地方性法規立法計畫和“五五”普法規劃,加強政府立法,提高立法質量。堅持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更加自覺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監督,主動接受人民政協的民主監督,認真聽取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以及各人民團體的意見和建議,虛心接受新聞輿論和社會公眾監督。認真執行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的各項決議,認真研究處理市人大常委會提出的意見,提高人大議案、代表建議和政協提案、建議案的辦理質量。完善政府依法、科學、民主決策機制。充分利用市長熱線電話和電子信箱,廣泛聽取市民各種意見和建議,組織開展為我市科學發展獻計獻策活動,以開放、包容的態度,暢通傾聽民意、集中民智、維護民利的渠道。
建設高素質的公務員隊伍。深入開展繼續解放思想學習活動,增強公務員推動科學發展的能力和水平。最佳化選人用人機制,引導公務員爭當精通業務的尖兵、幹事創業的標兵、推動科學發展的排頭兵。加大公務員培訓力度,充分發揮行政學院和大學園區高校的作用,加強與外地名校的合作,有針對性地開展專題培訓,不斷提高公務員的知識水平和行政能力。
各位代表,今年我市工作任務繁重,使命光榮。讓我們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團結帶領全市人民,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推動科學發展,為爭當實踐科學發展觀的排頭兵而努力奮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