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市農業局2008年上半年工作總結和下半年工作思路

《珠海市農業局2008年上半年工作總結和下半年工作思路》是珠海市農業局於2008年發布的相關檔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珠海市農業局2008年上半年工作總結和下半年工作思路
  • 發布單位:珠海市農業局
今年以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和省主管部門的有力指導下,我市各級農業部門認真貫徹落實中央一號檔案、市委六屆三次全會精神和省、市關於農業農村工作的決策部署,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進一步解放思想為動力,以加快發展生態農業生態林業、生態海洋、生態漁業為重點,以促進農民增收為中心,有效克服年初冷凍災害襲擊和持續強降雨的不利影響,努力做好各項工作,使全市農業農村經濟保持健康運行、平穩發展,為順利完成全年的工作任務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為全市建設生態文明新特區、爭當科學發展示範市做出了貢獻。抽樣調查顯示,我市今年上半年農民人均純收入為3825元,同比增長6.6%。
一、全市農業農村經濟形勢
當前我市的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形勢,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種植業生產基本穩定
1、糧食生產。全市早稻播種面積6萬畝,平均畝產428公斤,早稻播種面積、產量與去年早稻持平。今年早稻生產特點主要有:一是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高度重視糧食生產,把糧食播種面積作為一項重要考核指標抓好落實,從而確保了糧食綜合生產能力;二是優質高產水稻良種進一步擴大,品種相對集中,為高產打下了基礎。主要品種有美香占和華新占,約占全市水稻播種面積的50%以上;三是禾苗田間管理技術措施到位,禾苗生長較平衡。雖然後期遭受暴雨天氣影響,致使10%左右水稻倒伏,但由於及時組織農民搶收,早稻生產仍獲得了好收成,水稻播種面積、畝產與上年同期持平。
2、甘蔗生產。甘蔗作為我市傳統作物,2007跨2008年榨季雖然甘蔗價格平均收購價達280元左右,但畝純收不足200元,經濟效益較低。據統計,今年全市甘蔗面積調至2.8萬畝,減1.0萬畝,其中減少面積主要用於擴大香蕉、蔬菜、番石榴等種植規模。
3、蔬菜生產。預計蔬菜播種面積5.9萬畝,總產量7萬噸。受“浣熊”、“風神”和暴雨影響,蔬菜、瓜類作物大部分受浸,損失較為嚴重,再加上受寒潮影響,產量較去年同期下降10%左右,但價格上升18%左右,扣除農資產品上升等因素,蔬菜增收3%。
4、水果生產。水果種植面積12.2萬畝,總產量3.2萬噸。其中:香蕉7.0萬畝,總產量2.5萬噸;荔枝種植面積4.1萬畝,總產量0.49萬噸;龍眼0.4萬畝,總產量0.14萬噸。受強冷空氣和颱風“浣熊”、“風神”及暴雨等影響,香蕉、番木瓜受災嚴重,荔枝減產,龍眼增產,預計水果總產值較上年同期減收1500萬元左右。
(二)畜牧業生產穩步發展
我市生豬生產發展平穩,沒有發生大的疫病,加上外省周邊地區受高致病性藍耳病影響,豬源供應偏緊,致使今年上半年生豬價格在高位運行,全市生豬飼養量、存欄量、出欄量普遍增加。隨著豬肉價格的上漲,拉動了禽類和蛋價的上漲,受市場調節和利益驅動,家禽出欄量增加,但由於家禽價格升幅跟不上飼料成本等的上升速度,造成生產者不敢進一步擴大生產規模,存欄量減少。由於飼料價格上漲,養殖戶為減低成本,供應奶牛的飼料大多數採用田間雜草,營養水平較低,造成奶牛產奶量下降,養奶牛經濟效益不高,奶牛飼養量增長放緩、奶產量略有下降。
上半年全市生豬飼養量56.9萬頭,存欄33.6萬頭,出欄23.3萬頭,分別比去年同期增加23.7%、27.3%和21.4%;其中,母豬存欄量3. 68萬頭,增加39.6%。三鳥飼養量605.5萬隻,比去年同期增加2.4%,出欄量375.5萬隻,增加6.83%,存欄量230萬隻,減少4.14%。奶牛存欄量4453頭,同比增加12.5%。禽蛋產量3541噸,增加94.2%;牛奶產量5100噸,減少3.34%;肉類總產量18710噸,同比增加27.5%。飼料總產量23.8萬噸,其中配合飼料22.9萬噸,濃縮料0.3萬噸,添加劑預混料0.6萬噸,工業總產值(現行價)約6.7億元,營業收入7.1億元。
(三)漁業生產出現下滑
由於遭遇寒潮凍災和颱風、強降雨影響,我市漁業生產受到了嚴重影響。全市水產養殖面積40.79萬畝,其中:淡水養殖面積約18.67萬畝,海水養殖面積22.12萬畝,與去年基本持平。受災害影響,上半年水產品產量5萬噸,比去年同期減少5.2%,由於漁價上升,上半年水產品產值約8.2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略有下降。
海洋捕撈方面,上半年,海洋捕撈生產仍然呈現深海漁訊好,淺海漁訊差,深海雙拖漁船好,淺海拖蝦船差的局面。全市現有捕撈漁船2823艘、75394千瓦,但漁船出航率有所降低,今年上半年海洋捕撈產量約6537噸,產值0.78億元,產量產值均與去年同期持平。
水產養殖方面,受年初冰凍災害影響,淡水池塘養殖和海水網箱養殖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失。據統計,今年上半年,全市養殖水產品產量42655噸(其中淡水養殖產量33602噸,海水養殖產量9053噸),同比減少5%,減幅2272噸;全市養殖水產品產值7.28億元(其中淡水養殖產值5.3億元,海水養殖產值1.98億元),比去年下降1.6%。
(四)農漁民收入實現穩步增長
據抽樣調查,今年上半年,全市農漁民人均純收入為3825元,同比增長6.6%,淨增加237元。其中:斗門區農漁民人均純收入為3796元,同比增長6.6%,淨增加234元;金灣區農漁民人均純收入為3885元, 同比增長6.7%,淨增加243元。增收的主要原因,一是各級政府高度重視,加大了對種子種苗的補貼和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以及各項支農惠農政策的落實,比如稻田冬種蔬菜已成為農民增收的一個亮點,為引導農民發展冬種蔬菜生產,增加收入,我局安排了專項資金扶持農民擴大生產,通過加大冬種蔬菜作物補貼力度、進一步調動農民生產積極性,去冬今春全市稻田冬種蔬菜面積1.2萬畝,畝增收1100—1500元,農戶增收達1400多萬元;二是今年上半年主要農產品(如水產品、稻穀、蔬菜、花生、畜禽產品等)價格比去年同期有不同程度的上升,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農業和農民的收益;三是農民外出勞務收入有所增加。據抽樣調查,今年上半年我市農民的外出勞務報酬性人均收入1038元,比去年增長了11.2%。農民報酬性收入的增加,也促進了農民人均純收入的增長;四是對農民的各種補貼包括種糧直補、農資綜合補、農機具購機補貼等力度加大。
二、採取的主要措施
(一)積極應對災害天氣,全力開展抗災救災復產工作
今年1月下旬以來,受北方強冷空氣的影響,我市出現了持續低溫陰雨天氣,農業損失慘重。全市農(漁)業受災面積31萬畝,直接經濟損失9.1億元。今年五月下旬以來,我市又出現了持續性的強降雨天氣,部分地區出現了入汛以來範圍最廣、強度最大的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的降水過程,導致江河水位上漲,對我市農業、漁業生產造成嚴重影響。據統計,受強降雨影響,我市農漁業受浸面積達11萬畝,經濟損失約3859萬元。同時,今年上半年,我市又遭受颱風“浣熊”和“風神”的襲擊,全市農漁業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失。
面對持續不斷的自然災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要求各級農業部門積極行動,採取各項有效的措施,迅速組織開展抗災救災。針對我市天氣持續低溫,市政府統籌安排1000萬元作為災後復產資金,一是用於解決養殖戶急需購買的小型鍋爐、電熱棒等加熱設備,二是用於補貼我市種子種苗生產企業修復受損生產設備,引進親本及種苗,保證我市水產種苗的供應,解決開春種苗短缺問題。此外,斗門區、金灣區也安排了專項資金用於受災戶種苗、種子補貼,確保春耕生產順利進行。同時,積極與外地的水產種苗場聯繫,及早預訂和購買種苗,從湛江、海南、泰國等地引進尖吻鱸魚苗1000多萬尾,從湛江、海南、廣西等地引進羅氏沼蝦、南美白對蝦苗,以保證春季投苗的需要。面對強降雨和汛期災害,我局高度重視,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增強防患意識和責任意識,確保思想、人員、物資、責任、措施“五到位”,局領導帶領導各業務科室和各技術推廣站第一時間深入生產第一線,了解受災情況,指導養殖戶做好田間管理、畜禽舍加固、疫病防控、應急及消毒處理等工作,最大限度地減輕災害損失,確保汛期農(漁)業安全生產形勢穩定。同時,全市7個農業技術推廣站和市農科中心共舉辦災後產復產專項培訓班達31期,參加培訓的種養戶有2500人次,派發學習資料8300多份,深受當地農民朋友的歡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深入開展解放思想學習討論活動,取得了一批調研成果
省委十屆二次、市委六屆三次全會以來,市農業局按照省、市委關於“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努力爭當實踐科學發展觀的排頭兵”的部署,切實加強領導,認真研究部署,精心組織安排,紮實開展了農業系統解放思想學習討論活動。在學習討論調查研究中統一了認識,解放了思想,看到了差距,更新了觀念,理清了思路,明確了目標,激發了幹勁,著力解決了一些實際問題,取得了初步成效。
根據上級要求,我局迅速成立了解放思想學習討論活動領導小組,制定下發了《珠海市農業局關於開展“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努力爭當實踐科學發展觀排頭兵”學習討論活動實施方案》及《具體任務分解表》,舉辦了市農業局“繼續解放思想 推動科學發展”專題報告會。針對查找出的各種差距和不足,我局立足珠海實際,在廣泛徵求各級意見的基礎上,開展了九大專題調研,取得了一批調研成果。同時,我局圍繞珠海“建設生態文明新特區爭當科學發展示範市”的新要求,提出了加快發展生態農業、生態林業、生態海洋和生態漁業的工作思路,以實現農業與城市、林業與城市、海洋與城市、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三)認真落實惠農強農政策,保護和調動農民生產積極性
落實各項強農惠農政策,做好種糧直補和農業生產資料綜合補貼的發放工作。上半年全市共發放種糧食直補資金102.0萬元,中央農業生產資料綜合補貼462.8萬元、良種補貼45.9萬元,累計共下撥發放種糧補貼610.7萬元;認真落實農機具補貼計畫和配套資金落實工作,今年我市擬投入財政補貼資金318萬元(包括中央、省、市財政資金),專項用於農民購機補貼,計畫補貼農戶購置農業機械3711台/套,包括收割機械、耕整機械、植保機械和水產增氧機械等農機具,受惠農戶近2000戶。此外,各區、鎮、村還根據本地實際,採取多種補貼形式鼓勵農戶發展糧食生產,穩定畜牧業生產,分別對良種、薄膜、化肥、電費、柴油給予一定的補貼,有效地降低種糧生產成本,進一步調動了農民種糧積極性,確保我市不因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城市建設、工業發展而降低糧食生產綜合能力。
同時,積極探索政策性農業保險和漁船財產保險模式,為農民收入和生命財產安全提供保障,提高農業抗禦自然災害的能力。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有關檔案精神,以及落實今年“兩會”上市政府工作報告所提出的“要開展政策性農業保險”的工作目標,市農業局會同市財政局多次與中國人保珠海分公司溝通、協商,共同推進政策性農業保險的試點工作,並制訂了實施意見和工作方案,按先易後難、逐步推進的原則,選擇存在災害性天氣和重大疫病威脅較大,而且農民投保意願強烈的香蕉、奶牛等險種開始試點,通過政府的補貼和資助,商業保險公司的市場運作,來探索政策性農業保險工作的可行性,初步建立起政策性農業保險的政策體系、管理體系和運作機制。6月19日上午,珠海市農業局和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珠海市分公司正式簽訂“關於開展珠海市政策性農業保險的協定”,正式啟動政策性農業保險試點工作,市農業局和財政局在農業專項資金中安排300萬元作為面對農戶的保費補貼資金和試點工作經費,其中全市已經有2400多頭奶牛投保。此外,我市還針對漁業生產風險高、漁民化解風險能力弱的實際,通過資金補貼扶持漁民參加漁業船舶財產保險,提高漁民避險能力。目前,我局擬撥出20萬元專項資金,按參保漁船保費的20%扶持補貼漁民購買漁船財產保險。截止5月份,辦理人保共11432份,船保75份(是去年同期的1 8倍),保費收入合計80.91萬元,同比增長了87.4%。
(四)大力推進農業機械化和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
今年中央1號檔案要求,把加強以農田水利建設為重點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作為強化農業基礎的緊迫任務。我市從2006年實施省人大議案以來,把加強農田水利作為一項重要的工作,切實抓緊抓好。去冬今春以來,全市已完成中低產整治面積1.6萬畝,共修築機耕運輸路36公里,改造機耕運輸路30公里,修建硬底化排灌渠道11公里米,修建排灌水閘24個,涵洞216個,泵站2個,開挖排河2公里,疏河4公里,擋水壩1個,改造危橋1座,引淡水管4.2公里。項目的完工極大地改善了農業生產條件。
探索建立“以農業龍頭企業或農機大戶為主,政府為輔”的新型農機具或農機新技術推廣示範模式。在市農業龍頭企業—農豐進出口有限公司的大力配合下,上半年召開水稻育插機械化現場演示會3場次,完成水稻育插機械化推廣示範面積230畝。加強農機手培訓,上半年共舉辦各類農機技能培訓班5場次,累計培訓農機手和農戶200餘人次,特別是培訓了水稻育插秧機械化操作熟練機手6名和大田育插秧農戶60名,為進一步推進水稻育插秧機械化奠定了基礎。全市農機擁有量不斷擴大,農業機械總動力達到了16.596萬千瓦,其中:大中型拖拉機117台,小型拖拉機2038台,微耕機266台,聯合收割機163台。
(五)推進農業產業化和品牌化,提高農業組織化和市場化程度
繼續推進農業園區工作,夯實發展現代農業的基礎。繼續按照“田成方、路成網、樹成行、渠相連、土肥沃、旱能灌、澇能排、生態環境優良”的標準,搞好原有園區基礎設施建設。2月27日經農業部、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批准在廣東省珠海市設立廣東珠海金灣台灣農業創業園,該園是廣東省唯一的一個國家級台灣農民創業園。4月8日省農業廳、省人民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市人民政府在金灣區平沙鎮舉行了隆重的掛牌儀式,國家農業部、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台商協會及台商企業的領導負責人近500人出席了儀式,7月14日市政府以珠府[2008]85文印發了《廣東珠海金灣台灣農民創業園優惠政策》。
積極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提高農民進入市場組織化程度。上半年共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4家,總數達23 家,入社成員599戶,帶動農戶3000多戶,經營範圍涉及水產品、香蕉、園林花卉、畜禽產品、農業生產資料等,進一步促進了我市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健康發展,提高了我市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
積極宣傳發動,組織有關企業申報省級農業龍頭企業、名牌產品和著名商標。目前已申報省級農業龍頭企業有3家,分別是斗門區淵源水產貿易公司、珠海農豐進出口公司、廣東良種引進服務公司;已申報名牌產品4個,分別是珠海金銀來飼料有限公司金銀來對蝦配合飼料、珠海海一水產飼料有限公司“海1”牌蝦類配合飼料、珠海市順明有限公司順明雞蛋、珠海市世海飼料有限公司生魚配合飼料。另外,鄉意濃有機米和橫琴蚝也正在積極申報省著名商標。
積極引進農產品加工流通企業。我市最大的水產品加工企業珠海國洋食品公司一期工程已經建成試產,並於7月份正式投產。該公司是一家專門從事水產加工的企業,分二期建設。其中,一期工程三個車間的產值超過5億元。7月份正式投產後,不僅使珠海市養殖戶受惠,也將對全市養殖業格局產生重要影響。一期工程投產後,公司的二期深加工廠房也將投入建設,進行蔬菜水果的深加工生產,大大提高我市農(水)產品加工能力。
(六)提高農業科技含量,增強農業的整體素質和競爭力
發揮市級推廣站的人員技術優勢和龍頭企業的資金、場地、實驗室優勢,在平等、自願、互利的基礎上探索科技開發、試驗、示範與推廣資源的科學配置和高效利用,推動企業加強軟實力的建設,為我市農業增產、農民增收、農村發展,實現雙贏。迄今為止,7個農業技術推廣站、市農科中心與32家農業龍頭企業和種養大戶共達成26項合作協定,涵蓋種植、養殖、病害防治、種子種苗引進、新技術套用等。
組織有關單位對白藤湖現代農業公司的珠海市無公害蔬菜示範區、金果達農業技術有限公司的省級農業標準化示範區和斗門區圍墾總公司鶴洲蓮藕農業標準化示範區和斗門區海源水產貿易公司的珠海市白蕉海鱸無公害國家級農業標準化示範區進行檢查驗收。珠海市大成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的南方肉兔規模生產標準化示範區和珠海市水產養殖(海水)科學技術推廣站的斑節對蝦養殖標準化示範區獲國家級農業標準化示範區立項。另外,珠海市大成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的南方肉兔規模生產標準化示範區項目同時還申請省農業廳農業標準化示範區立項。6個珠海市農業地方標準獲準立項,萬山海洋捕撈生曬魚蝦和萬山海洋捕撈生曬技術規範兩個市農業地方標準也在送審之中。
(七)強化動物疫病、植物有害生物防控和農產品質量監管,確保農業生產安全
市、區、鎮逐級簽訂了重大動物疫病防控責任書,加強免疫預防、監測預警、檢疫監督等各項工作,積極開展高致病性禽流感豬藍耳病等重大動物疫病防控,今年以來全市沒有發生重大動物疫情,防控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切實加強了產地檢疫、屠宰檢疫和全面免疫。全市1-6月共完成生豬口蹄疫免疫60.5萬頭,免疫豬瘟134萬頭份,免疫家禽禽流感805萬羽份,新城疫117.01萬份,注射狂犬病疫苗0.645萬份。加強督查檢查,確保防控工作落到實處。市農業局成立了防控重大動物疫病工作督查組,於4月15至16日對全市動物防疫工作進行了飛行檢查。落實防控經費,保障應急物資供應。今年市級財政預算安排了204萬元禽流感防控經費,90萬元口蹄疫防控經費,300萬元藍耳病防控經費,各區也安排了專項經費,貯備了禽流感疫苗100萬頭份,豬口蹄疫疫苗60萬毫升,豬高致病性藍耳疫苗60萬毫升,消毒藥20噸,防護用品物資一批。
重大植物有害生物的監測、預警、防治水平不斷提高,有力地保障了農業生產安全和人民民眾身體健康,促進了社會和諧穩定。堅持紅火蟻疫情普查、防控工作兩手抓,制定並落實今年春季紅火蟻防控工作方案,落實防控措施和紅火蟻防控經費;規範蕉苗來源,加強檢疫和培訓,嚴防香蕉黃葉病擴散;“蛀果蟲”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並組織採購了專用性誘劑150公斤,統一下發放到各區,由區統一組織投放藥物、誘劑,取得了較好的防治效果。
進一步加大了農產品源頭監管力度,印發了《珠海市2008年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工作方案》。對我市供奧運會城市農產品及生產基地進行了調查摸底,並對農產品質量實行嚴格監管,確保全全。積極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的宣傳工作,開展“3.15”現場宣傳諮詢活動,聯合舉辦“放心農資下鄉進村”活動。抓好每月全市農產品質量例行抽樣監測,及時監管,保證市民吃上質量安全的農產品。今年1-6月,全市共抽取蔬菜樣本10548份,其中:定性檢測樣本10162份,合格率達94%,定量檢測樣本343份,合格率為95.9% ;根據抽檢結果及時發出監督意見書28份;監督指導各區農業主管部門及農產品批發市場查處銷毀不合格蔬菜7783公斤;監測生豬19.8萬頭,抽檢1.5萬頭,檢出處理陽性超標生豬2頭,檢出和銷毀病豬174頭,處理病害器官約26.6噸。
(八)大力推進林業生態建設,提升全市生態水平
積極組織開展全民義務植樹活動,圍繞“營造綠色家園、建設生態文明”的主題,組織開展了形式多樣的義務植樹活動,全市參加義務植樹1.5萬人次,完成種植樹木10.2萬株。市綠委辦還倡導機關、企事業單位以繳納義務植樹綠化費的形式履行植樹義務,經市政府同意及物價部門核定,從今年起我市義務植樹綠化費按照每年每人20元的標準繳納,至五月底,全市機關、事業單位、企業、駐珠單位共70多家繳納以資代勞綠化費7萬多元。
嚴格工程管理,提高造林質量。上半年,全市各區、功能區造林工程分別為生物防火隔離帶共12個項目,其中新建生物防火隔離帶249.2公頃,修復生物防火隔離帶86.11公頃;林分改造4個項目共207.18公頃,跡地植被恢復1個項目共69.88公頃,濕地紅樹林種植3個項目共65.3公頃,經初步檢查驗收,各項目進展良好。
做好全市林業生態建設規劃和淇澳濕地公園規劃編制各項準備工作。制定了全市林業生態建設規劃編制、淇澳濕地公園規劃編制、港灣大道第一重山生態林林分改造、斗門農村林網的建設等項目的工作實施方案,以及全市林業生態建設規劃編制、淇澳濕地公園規劃編制的招標方案,申請專項項目經費,並正式啟動各項建設規劃編制工作以及港灣大道第一重山生態林林分改造、斗門農村林網的建設等工作。
加強野生動物執法,規範行政執法程式。從2008年1月到6月,共出動執法人員379人次,檢查養殖場所4家、賓館酒店、酒樓食肆61家、市場11家次。共查處各類野生動物案件 6起,其中刑事案件2起,行政處罰案件4起,行政罰款47000元;查獲涉及野生保護動物1089隻(條),其中國家級重點保護動物36隻(條),省重點保護動物19隻(條),三有保護野生動物1034隻(條)。組織“鳥節”“愛鳥周”宣傳活動,懸掛“愛鳥周”主題宣傳標語、展示珍貴鳥類實物標本(30件)、現場派發鳥類宣傳手冊及其它宣傳材料近3000份,擺放20米野生動物圖片宣傳欄、開展野生動物及濕地保護業務諮詢。
(九)加大海洋綜合管理力度,積極推進海洋開發和保護
加強與國家海洋局、省海洋與漁業局協調,集中力量推進我市11個重點用海項目的報批工作,大大加快全市重大用海項目的報批進度。爭取減免了情侶北路南段填海項目海域使用金7500多萬元;爭取通過高欄港4個10萬噸級貨櫃碼頭海域使用論證;促成了中化格力石化專用碼頭項目通過了國家海洋局組織的海域使用論證和海洋環境影響評價;突破了無居民海島—橫山洲島報批中的難點,確保項目批准,開創我市無居民島開發利用先河。
開展全市養殖用海普查登記工作,已測量了297宗養殖用海,初步完成全市養殖用海測量,加快了用海資料庫建設工作,推進了市海域動態監管中心建設,目前已完成機房裝修、儀器、設備安裝調試、人員錄用等工作,正在做人員培訓、數據錄入、與省網在線上的準備工作。
配合全省海域勘界,組織對內伶仃島、赤鼻島維權,與省勘界辦溝通,協調斗門區與人大代表反映海島權屬情況與民眾拆求,使兩島維權工作取得實質性進展。
穩步推動我市人工魚礁建設,做好礁區的驗收工作。外伶仃生態型人工魚礁區第一期工程項目已完成礁體的製作和投放,並在今年4月份通過省海洋與漁業局的順利驗收。目前第二期工程項目已完成招投標工作,礁體製作工作正在進行。組織編制並向社會發布《珠海市2007年海洋環境質量公報》。開展漁業資源增殖放流工作,組織在東澳人工魚礁區放流61380尾青斑魚苗。
(十)創新扶貧開發方式,提高扶貧工作實效,促進貧困地區加快發展
繼續做好對口扶貧工作。抓住珠三角產業轉移機遇,以重慶市人民政府今年實施承接“長三角”“珠三角”產業梯度轉移和庫區勞動力輸出主題年活動以及揭西縣承接珠三角產業轉移規劃為契機,積極開展經貿合作,引導和鼓勵企業依託貧困地區的資源優勢,按照“優勢互補、互惠互利、長期合作、共同發展”的原則,到幫扶地區投資興業,謀求雙贏。今年以來,多次組織我市有關部門、企業與對口幫扶地區舉辦兩地經貿合作座談會。6月,組織市有關企業到對口幫扶地區實地考察,進一步推動促成兩地經貿合作。營造良好氛圍,加大宣傳,發揚扶貧濟困優良傳統,鼓勵引導社會各界參與貧困地區開發建設,開展多種形式的扶貧濟困活動。5.12四川汶川地震災難事件,在全國上下同心協力抗震救災的同時,珠海市農業系統廣大幹部職工和市有關企業也紛紛以實際行動獻上自己的愛心,全市農業系統共募集善款共74萬餘元;在我市牽線搭橋下,香港道德會向災區捐贈港幣150萬元,其中四川100萬元,重慶50萬元,並通過重慶市扶貧辦組織購買棉被、衣物、乾糧、藥品等抗震救災物資連夜運往災區。
(十一)狠抓農漁業生產安全管理,確保農漁民生命財產安全
認真抓好森林防火安全工作。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切實加強了對森林防火安全工作的領導,不斷探討森林防火管理新機制和撲救新技術,完善撲救預案,認真落實森林火災接警快速反應機制,確保始終保持對森林火災防範的高壓態勢,使森林火災預防和撲救水平不斷提高。據統計,今年以來,全市森林火災接警23宗,由於撲救及時,沒有發生一般以上森林火災,有效地保護了森林資源。
狠抓漁業安全生產監管工作。開展了全市範圍的漁船安全大檢查工作,出動執法快艇63艘次,出動執法人員330人次,發放宣傳材料638份,共檢查漁船1210艘次,查處安全隱患43處。結合“護漁2008”和休漁管理專項行動開展督查工作,組織七個休漁安全工作督查組,深入各漁港進行休漁安全檢查、督查工作;公開銷毀“三無”漁船,通過漁政部門執法,清理整頓了一批“三證不齊”的漁船,收繳“三無”漁船及排筏60多艘,並於5月23日在灣仔漁港冰場碼頭空地進行了公開銷毀。
(十二)創新管理機制,推進農村改革和依法行政,維護農民權益和農村和諧穩定
進一步規範涉農收費項目,大力推進各項配套改革,鞏固減輕農民負擔成果。上半年根據廣東省農民負擔監督管理辦公室的部署,開展農民水費負擔檢查。我市除斗門區之外,其他區沒有收取農業用水水費。徵收的主要依據是按照國務院辦公廳國發[1990]10號文及廣東省人民政府粵府[1993]10號文《關於水利工程水費核定計收和管理辦法》有關精神徵收。各鎮按照以上有關規定結合本鎮實際情況制定水費收費標準並在物價局備案。水費由各鎮水利部門按各村灌溉面積徵收,由村統一通過銀行劃給水利部門,而村沒有向農民收取水費,由村集體負擔。
繼續加強農村財務管理工作,開展省級重點審計工作。一是從2月開始組織了各區農業局、各鎮經管站開展了村委會換屆選舉村幹部任期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確保了我市村委會換屆選舉的順利進行。二是根據省農業廳的要求,從3月開始在斗門區斗門鎮八甲村開展了重點審計,摸清了該村的財務管理情況,強化了村集體財務管理。三是組織開展農村集體資產和財務管理“十縣百鎮千村示範工程”示範鎮和示範村的驗收工作。通過驗收,查找了不足,交流了經驗,進一步加強農村集體資產和財務管理。
加強農資打假工作,確保農民用上“放心”農資。我局從3月12日起在全市範圍內開展農資打假促春耕專項行動,全力支持農民災後復產和春耕生產工作,確保依時完成早造春種任務和災後復產工作。據統計,這次專項行動共出動車輛9台次,執法人員35人次,檢查農資經營店鋪33家,依法沒收過期農資25.35公斤,貨值1300.5元,其中: 過期農藥16.55公斤,貨值1004.0元;過期肥料8.8公斤,貨值296.5元,依法查2家農資經營店鋪。
此外,我局還積極組織開展全市第一次農業污染源普查工作,於5月31日上報了農業普查數據,較好完成了第一階段的任務,目前,正在開展第二階段的工作;繼續開展捕撈漁民轉產轉業工作認真覆核,上報申請淘汰漁船68艘;同時切實做好漁用柴油補貼的發放工作,制定工作方案,加強對漁船的審核,及時將去年結餘的漁用柴油補貼發放到漁民手中;認真開展漁業捕撈許可管理,創新管理方法,逐步推行網上審批,減少審批環節,共為漁民辦理普通申請173多份(包括捕撈證申請、漁業船網工具指標申請、漁船報廢、漁船買賣等)、拖貝專項證89多份、流動漁船申請50餘份。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
上半年我市克服冷凍天氣、颱風、暴雨等自然災害等方面的不利影響,農業農村經濟繼續保持健康平穩發展勢頭,有了良好的基礎,但在新階段新形勢下,要順利完成全年的工作任務,實現又好又快發展,還面臨不少問題和困難。
一是農業生產成本增長過快制約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與去年同期相比,農資價格特別是化肥升幅較大,影響農民增收。據調查3月底主要化肥品種尿素、過磷酸鈣、氯化鉀分別與上年同期比,零售價分別上漲23%、62%和67%。如種植水稻每畝每造同比增加生產成本115元,影響了農民種糧積極性。柴油價格高企,水產品價格偏低,捕撈漁民增收難度較大。水產養殖飼料價格升幅大,養殖成本增加。
二是災害性天氣和重大動植物疫病威脅農業生產安全。近年來災害性天氣日益頻繁,但目前我市農業基礎設施還比較薄弱,農業抗災能力仍然較低,農業防災抗災工作仍很艱巨。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形勢嚴峻,近年周邊城市已相繼發生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高致病性禽流感和豬藍耳病等重大動物疫病發生的隱患不容忽視。植物病蟲害隱患大,紅火蟻的危害程度有所加重,稻飛虱、稻縱卷葉螟等遷飛性害蟲呈偏重發生態勢。受自然災害影響,水產養殖病害增多,給養殖戶帶來較大困難。
三是海洋綜合管理工作壓力較大。用海項目報批、海域勘界等工作推進仍有相當難度。海洋資源在科技開發、套用上進展緩慢,造成海洋產業的規模不大。由於地處珠江出海口,海洋環境綜合治理還未完全到位。
四是林業生態建設有待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在建設生態文明新特區,科學發展示範市的目標要求下,全市林地林分單一,林相退化,森林生態功能等級有待改善提高;林業生態縣(區)創建工作有待進一步推進;野生動植物救護基礎設施缺乏,救護力量薄弱;保護區的規劃、建設、管理有待加強等問題尤為突出,急需解決。
四、下半年工作思路
實現全年的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目標,下半年任務艱巨、工作繁重。我局將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進一步解放思想,深入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發展生態農業、生態林業、生態海洋和生態漁業,為珠海“建設生態文明新特區爭當科學發展示範市”做出積極貢獻。具體來講,要進一步抓好以下幾個方面的重點工作:
一是著力抓好農業生產,保障農副產品供應。要千方百計增加主要農產品生產,確保農業生產不滑坡,農產品供給不斷檔、不脫銷。要認真落實糧食生產的各項補貼政策,按照穩定面積、提高單產、增加總量的要求,千方百計穩定和擴大糧食種植面積。切實加強晚稻田間管理,抓好重大病蟲害的預測預報和防治指導,有效遏制病蟲害發生危害。要認真落實扶持生豬生產的各項政策,保障生豬存欄量和市場供應。要穩定鞏固捕撈生產,紮實抓好水產養殖。
二是著力抓好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增強農業發展能力。大力推進農業機械化,著力提高重要農時、重點作物和關鍵生產環節的機械化作業和裝備水平,加強養殖越冬棚和深水抗風浪大網箱建設。加快建設現代標準農田,繼續實施好省人大關於加強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的議案。加強耕地和魚塘質量建設,繼續大力開展中低產田和低產魚塘整治改造,完成當年整治任務,並對2007年實施的1萬畝低產魚塘綜合整治項目進行驗收和開展績效評價工作。
三是著力抓好農業產業化,提升農業生產規模和檔次。大力推進種源農業、加工農業、品牌農業發展。繼續實施農業龍頭企業、農業名牌和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帶動戰略,在鞏固和完善提高原有合作經濟組織的基礎上,繼續發展有品牌、主導產業明顯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加強種子種苗生產基地建設,組織開展全市水產種苗管理專項整治行動,扶持有生產條件和技術力量的種苗企業開展引種、繁育工作。推進水產品加工園區的規劃、建設,積極引進培育農產品加工流通企業,扶持流通大戶和農產品批發市場建設。
四是著力抓好生態農業、生態林業規劃建設,不斷提高全市生態文明水平。大力推進全市生態農業總體規劃,儘快完成規劃編制工作;加快斗門蓮洲農業園區、金灣農業科技示範園、台灣農民創業園等現代農業園區建設,並以此為平台,加大農業招商引資力度,逐步壯大農業園區經濟實力,從整體上改變我市農業的發展模式;全力組織落實全市林業生態建設規劃和淇澳濕地公園規劃的編制工作,完成港灣大道第一重山生態林林分改造、斗門農村林網建設等項目的實施方案;組織召開全市創建林業生態縣工作動員大會,確保創建工作全面鋪開;積極推進野生動植物救護中心的選址及建設、斗門水松林保護區設立以及林學會成立等各項工作。
五是著力抓好農業科技推廣和培訓,加快轉變農業增長方式。紮實推進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最近,省、市對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作出部署,這是理順農技推廣體系,加強隊伍力量的難得機遇,各級農業部門一定要堅定改革信心,有序推進改革的進程。充分發揮農業技術推廣隊伍的作用,大力引進推廣良種良法,加強農民科技培訓,努力把農業增長方式轉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
六是著力抓好動植物疫病防控,強化質量安全監管。秋冬季節是重大動植物疫病防控的關鍵季節,務必在思想上嚴正以待,行動上積極對待。要進一步落實責任制,嚴格目標考核、指導督查和責任追究,使各項防控措施落實到位。要抓好疫情監測、巡查,努力做到早發現、早處置,防患於未然。深入研究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的有效措施,加快推進《珠海市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條例》立法工作,不斷擴大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種植面積,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理性檢測和監督抽查,促進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的提高。
七是著力抓好生態海洋建設,促進海洋經濟持續、健康、快速發展。積極做好我市用海項目的審查和報批工作,進一步加強海洋環境監測工作,全面推進海洋生態環境的修復工作,完成我市外伶仃生態型人工魚礁區工程項目的建設,依法管理海洋資源和岸線,繼續完善海域使用動態監視監測系統建設。此外,根據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對內伶仃島、赤鼻島權屬爭取工作的部署,全力爭取省勘界辦支持,維護“兩島”權屬。
八是著力抓好扶貧工作,確保完成扶貧開發目標任務。繼續抓好勞動力培訓轉移工作,通過勞務輸出,擴大就業渠道,開展崗位培訓,為貧困地區培養人才,實現就地轉移就業。加大經貿合作力度,引導和鼓勵企業依託貧困地區的資源優勢,到幫扶地區投資興業。貫徹落實全省整村推進扶貧開發“規劃到戶、責任到人”的工作部署,以貧困村和貧困戶為工作重點,調動全社會的力量,定點、定責扶貧,著力提高貧困人口的自我發展能力,改善貧困地區的發展環境,加快脫貧致富奔康步伐。廣泛爭取全社會的支持,積極探索社會幫扶機制,鼓勵引導社會各界參與貧困地區開發建設,開展多種形式的扶貧濟困活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