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市農業局2008年度工作總結和2009年工作思路

《珠海市農業局2008年度工作總結和2009年工作思路》是珠海市農業局於2009年發布的相關檔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珠海市農業局2008年度工作總結和2009年工作思路
  • 發布單位:珠海市農業局
2008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和省主管部門的直接指導下,我局以黨的十七大精神為指導,全面貫徹科學發展觀,認真落實中央、省、市的“三農”工作部署,積極探索並實施加快發展現代農業、推進新農村建設的新舉措,全市農業發展基礎進一步增強,整體發展水平不斷提高,農業安全保障更加有力,發展環境條件逐步最佳化,農業農村經濟健康和諧發展,取得顯著成效。2008年全市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52.46億元,比上年增長1.8%,全市海洋產值達264.27億元,比上年增長6.97%,農漁民人均純收入達8048元,增長5.6%。
一、2008年農漁業生產情況
(一)種植業:全市糧食播種面積10.36萬畝、總產量3.40萬噸,增產0.5%。其中:水稻播種面積8.37萬畝,總產2.77萬噸。蔬菜種植面積9.16萬畝,總產14.25萬噸,增產14.6%;甘蔗2.25萬畝,減1.6萬畝,總產14.69萬噸,減產40.4%;水果面積14.25萬畝,總產14.50萬噸,增產30.3%,其中:香蕉8.18萬畝,總產達13.21萬噸,荔枝種植面積4.84萬畝,總產量0.53萬噸,與上年同比略減,龍眼總產量0.15萬噸,比上年同比增產約50%。
(二)畜牧業:全市生豬飼養量69.16萬頭,存欄32.12萬頭,出欄37.04萬頭,分別比上年同期增加16.4%、21.3%和12.4%。其中,母豬存欄量4.7 6萬頭,增加33.2%。家禽飼養量1000.55萬隻,出欄量726.62萬隻,存欄量273.93萬隻,分別比上年同期增加8%、14.63%和減少6.36%。奶牛的存欄量為4257頭,同比減少5.5%。禽蛋產量4262噸,減少17.9%;牛奶產量10032噸,減少1%;肉類總產量37411噸,增加29.7%。全年飼料總產量52.9萬噸,其中配合飼料50.84萬噸,濃縮料0.67萬噸,添加劑預混料1.4萬噸。
(三)漁業:全年水產品產量達18.24萬噸,減產0.5%,產值達28.22億元,下降2.07%。全市水產養殖面積49.06萬畝,海水養殖產量2.40萬噸,減少1.6%;淡水養殖14.51萬噸,持平。全年海洋捕撈產量達1.17萬噸。
二、採取的主要措施
(一)積極應對災害天氣,全力開展抗災救災復產工作
2008年以來,我市自然災害頻發,一月下旬我市出現持續的低溫寒潮天氣,五月下旬以來,我市又出現了持續性的強降雨天氣,再加上九月份颱風“黑格比”的破壞,我市農漁業生產遭受重大損失。面對持續不斷的自然災害,我市農業部門積極行動,採取各項有效的措施,迅速組織開展抗災救災。一是針對我市天氣持續低溫,率先安排300萬元作為救災資金用於購置電熱棒、鍋爐、發熱鼓風機等加溫設施,並推動市、區安排專項資金用於受災戶種苗、種子補貼,確保春耕生產順利進行。二是積極與外地的水產種苗場聯繫,及早預訂和購買種苗,從湛江、海南、泰國等地引進尖吻鱸魚苗1000多萬尾,從湛江、海南、廣西等地引進羅氏沼蝦、南美白對蝦苗,以保證春季投苗的需要。三是組織全市7個農業技術推廣站和市農科中心共舉辦災後產復產專項培訓班達31期,參加培訓的種養戶有2500人次,派發學習資料8300多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四是災情發生後,我局積極履行職責,組織技術人員前往各生產基地進行病害監測,並對死亡魚蝦進行無害化處理,防止疫情發生;五是協調各有關部門,幫助企業解決一些生產經營中的實際困難,如在颱風“黑格比”侵襲中,協調斗門區為廣達水產品加工廠解決了供電、運輸道路等問題,幫助企業減少經營損失,儘快恢復生產。
(二)深入開展解放思想學習討論活動,取得了一批調研成果
省委十屆二次、市委六屆三次全會以來,市農業局按照省、市委關於“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努力爭當實踐科學發展觀的排頭兵”的部署,切實加強領導,認真研究部署,精心組織安排,紮實開展了農業系統解放思想學習討論活動。根據上級要求,我局迅速成立了解放思想學習討論活動領導小組,制定下發了《珠海市農業局關於開展“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努力爭當實踐科學發展觀排頭兵”學習討論活動實施方案》及《具體任務分解表》,舉辦了市農業局“繼續解放思想 推動科學發展”專題報告會。針對查找出的各種差距和不足,我局立足珠海實際,在廣泛徵求各級意見的基礎上,開展了九大專題調研,取得了一批調研成果。同時,我局圍繞珠海“建設生態文明新特區爭當科學發展示範市”的新要求,提出了加快發展生態農業、生態林業、生態海洋和生態漁業的工作思路,以實現農業與城市、林業與城市、海洋與城市、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三)認真落實強農惠農政策,保護和調動農民生產積極性
一是落實種糧直補、農業生產資料綜合補貼和良種補貼。核實匯總補貼面積8.39萬畝,全市共發放種糧食直補資金205.3萬元,農業生產資料綜合補貼462.8萬元,水稻良種補貼45.9萬元,累計發放補貼714萬元。二是落實農民購機補貼政策。全年共落實中央、省、市和區四級配套資金293萬元,農民共購置各種農機具4000台(套)。三是積極爭取省級資金1346萬元用於農田水利建設。其中:金灣區平沙鎮平塘社區基本農田示範區1056萬元,斗門區乾務鎮南山村土地開發項目100萬元、斗門區乾務鎮虎山村基本農田整治項目110萬元,金灣區紅旗鎮八一大圍土地開發項目80萬元。四是繼續抓好沿海捕撈漁民轉產轉業工程,組織漁民自願淘汰漁船,落實2007年度的34艘捕撈漁船淘汰拆解及發放補助,組織轉產轉業培訓班1期,培訓轉產漁民共100人。五是切實做好漁用柴油補貼的發放工作,2008年漁用柴油補貼的發放範圍擴大到了漁業生產輔助船,及時將6577萬元漁用柴油補貼在10月份全部發放到了漁民手中。
同時,我市積極探索政策性農業保險和漁船財產保險模式,為農民收入和生命財產安全提供保障。6月份,市農業局和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珠海市分公司正式簽訂“關於開展珠海市政策性農業保險的協定”,正式啟動政策性農業保險試點工作,市農業局和財政局在農業專項資金中安排300萬元作為面對農戶的保費補貼資金和試點工作經費,其中全市已經有1260多頭奶牛投保,簽訂700多畝香蕉保險。此外,我市還針對漁業生產風險高、漁民化解風險能力弱的實際,通過資金補貼扶持漁民參加漁業船舶財產保險,提高漁民避險能力。市農業局撥出20萬元專項資金,按參保漁船保費的20%扶持補貼漁民購買漁船財產保險。
(四)大力推進農業機械化和基礎設施建設,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
把加強以農田水利建設為重點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作為強化農業基礎的緊迫任務。全市已完成農田水利基本建設面積1.65萬畝。目前全市共修築機耕運輸路46.04千米,維修機耕運輸路4千米,修建硬底化排灌渠道2.07千米,修建排灌涵閘23個,排水站2個,開挖排河1.7千米,疏河3千米,運輸橋7座,低壓線安裝1千米等。在2007年試點基礎上,2008年我市繼續安排1000萬元用於低產魚塘的綜合整治。項目的實施極大地改善了農業生產條件。
大力推進農業機械化,加大補貼力度,大大調動農民購機積極性。目前全市共擁有各種農業機械(機具)5萬多台(套),農業機械總動力16.75萬千瓦。全市水稻機耕率達90%,水稻機械化收割率85.3%,超額完成年度指標任務。
(五)推進農業產業化和品牌化,提高農業組織化和市場化程度
繼續按照“田成方、路成網、樹成行、渠相連、土肥沃、旱能灌、澇能排、生態環境優良”的標準,搞好原有園區基礎設施建設。珠海金灣台灣農業創業園順利掛牌,成為廣東省唯一的一個國家級台灣農民創業園。出台《廣東珠海金灣台灣農民創業園優惠政策》。金灣農業科技推廣示範園推廣科研成果50多項,推廣面積2500多畝。
制定《珠海市農業龍頭企業申報認定與監測管理辦法》,並經市人民政府同意實施,積極開展農業龍頭企業申報工作。3家企業被認定為省級農業龍頭企業,銘海投資有限公司獲評國家重點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
大力扶持培育農業品牌,三個農業類產品獲廣東省名牌產品稱號,鄉意濃有機米和橫琴蚝成功申報省著名商標並進行公示。組織申報5個無公害農產品產地產品認證。
積極培育和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全年共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6家,總數達25 家,入社成員642戶,帶動農戶3000多戶。4家農民專業合作社被省農業廳確定為2008年省級農民專業合作社示範單位。
不斷完善農產品加工流通體系。全市擁有廣達、北極品、海源水產以及農豐有機米加工廠等各類農產品加工企業20多家,其中,最大的水產品加工企業珠海國洋食品公司一期工程已於7月份正式投產,產值超過5億元。公司二期深加工廠房也將投入建設,進行蔬菜水果的深加工生產,大大提高我市農(水)產品加工能力。
(六)提高農業科技含量,增強農業的整體素質和競爭力
發揮市級推廣站的人員技術優勢和龍頭企業的資金、場地、實驗室優勢,在平等、自願、互利的基礎上探索科技開發、試驗、示範與推廣資源的科學配置和高效利用,推動企業加強軟實力的建設,為我市農業增產、農民增收、農村發展,實現雙贏。迄今為止,7個農業技術推廣站、市農科中心與32家農業龍頭企業和種養大戶共達成26項合作協定,涵蓋種植、養殖、病害防治、種子種苗引進、新技術套用等。
組織有關單位對白藤湖現代農業公司的珠海市無公害蔬菜示範區、金果達農業技術有限公司的省級農業標準化示範區和斗門區圍墾總公司鶴洲蓮藕農業標準化示範區和斗門區海源水產貿易公司的珠海市白蕉海鱸無公害國家級農業標準化示範區進行檢查驗收。珠海市大成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的南方肉兔規模生產標準化示範區和珠海市水產養殖(海水)科學技術推廣站的斑節對蝦養殖標準化示範區獲國家級農業標準化示範區立項。另外,珠海市大成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的南方肉兔規模生產標準化示範區項目同時還申請省農業廳農業標準化示範區立項。6個珠海市農業地方標準獲準立項,萬山海洋捕撈生曬魚蝦和萬山海洋捕撈生曬技術規範兩個市農業地方標準也在送審之中。
組織市級七個農業技術推廣站製作農村遠程教育教學片,“珠海市有機稻米”已完成製作,並送市組織部農村遠程辦
(七)強化動物疫病、植物有害生物防控和農產品質量監管,確保農業生產和消費安全
積極開展高致病性禽流感豬藍耳病重大動物疫病防控,2008年以來全市沒有發生重大動物疫情。切實加強了產地檢疫、屠宰檢疫和全面免疫。預計全市共完成生豬口蹄疫免疫93萬頭,豬瘟150萬頭份, 豬藍耳病78.5萬頭份,免疫家禽禽流感1254萬份,新城疫100萬份,注射狂犬病疫苗4.645萬份,全市轄4個肉聯廠屠宰檢疫生豬39.4萬頭。
開展紅火蟻疫情普查、防控,全年出動防控人員5000多人次,投入藥物近9.5噸,統一開展大面積撲殺工作,防治效果達95%;“蛀果蟲”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組織採購“蛀果蟲”專用性誘劑160公斤和農藥一批,施藥面積7000多畝次。香蕉黃葉病工作得到進一步加強,規範蕉苗來源,加強檢疫和培訓,嚴防香蕉黃葉病擴散。
進一步推進禽類動物及其產品標誌制度的落實,加強奧運期間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強化農業投入品整治,把好農產品質量安全關。全市共抽取蔬菜樣本17465份,合格16418份,合格率達94%,“瘦肉精”抽樣25400份,“瘦肉精”超標10頭,陽性超標率0.04%。全市共銷毀病害肉33922.6公斤,銷毀陽性超標生豬10頭。加大水產品樣品抽檢力度,組織執法抽檢行動8次,共抽檢水產品樣品146份,其中包括養殖魚蝦樣品100份、牡蠣樣品40份及魚苗樣品6份,品種涵蓋南美白對蝦四大家魚、海鱸、羅非魚、牡蠣等我市水產養殖的主導品種,市內的魚苗也納入了藥物殘留檢測範圍。做好飼料生產企業管理和監督檢查工作,確保飼料產品質量安全。
(八)大力推進林業生態建設,提升全市生態水平
積極組織開展全民義務植樹活動,圍繞“營造綠色家園、建設生態文明”的主題,組織開展了形式多樣的義務植樹活動,全市參加義務植樹1.5萬人次,完成種植樹木10.2萬株。市綠委辦還倡導機關、企事業單位以繳納義務植樹綠化費的形式履行植樹義務,經市政府同意及物價部門核定,從2008年起我市義務植樹綠化費按照每年每人20元的標準繳納,至五月底,全市機關、事業單位、企業、駐珠單位共70多家繳納以資代勞綠化費7萬多元。
嚴格工程管理,提高造林質量。全市各區、功能區造林工程分別為生物防火隔離帶共12個項目,其中新建生物防火隔離帶249.2公頃,修復生物防火隔離帶86.11公頃;林分改造4個項目共207.18公頃,跡地植被恢復1個項目共69.88公頃,濕地紅樹林種植3個項目共65.3公頃。
制定全市林業生態建設規劃編制、淇澳濕地公園規劃編制、港灣大道第一重山生態林林分改造、斗門農村林網的建設等項目的工作實施方案,完成全市林業生態建設規劃編制的招標工作、推進淇澳濕地公園規劃編制招標方案的實施,為明年(2009年)各項林業生態建設重點工作的順利落實打好基礎、鋪平道路。
加強野生動物執法,規範行政執法程式。在全市範圍內開展打擊破壞野生動物資源違法犯罪活動為主要內容的“飛鷹行動”以及“愛鳥周”專項行動,共出動執法人員409人次,檢查養殖場所4家、賓館酒店、酒樓食肆110家、市場14家次,查獲涉及野生保護動物1089隻/條,其中國家級重點保護動物36隻/條,省重點保護動物19隻/條,三有保護野生動物1034隻/條,行政處罰案件6起,行政罰款53000元。市森林公安局辦理各類森林案件16宗,移送起訴7人,林業行政處罰違法人員9人。
(九)加大海洋綜合管理力度,積極推進海洋開發和保護
推進海洋規範管理,全市發放海域使用權證8本,用海面積達67.2公頃,立案查處違法用海案件7宗,處理歷史遺留用海項目5宗,監督企業申辦用海手續14宗,其中上報省審批3宗面積98.2公頃,上報國家審批11宗面積1659.10公頃,開拓了我市海域管理工作新局面。
大力查處違法用海促進海域管理,全年共立案7宗,辦結案件10宗,執行罰款7552萬元,另有4宗案件也即將進入處罰執行程式,海洋執法的社會影響力有了較大提高,海洋監察執法工作取得了重大進展。
做好養殖用海普查登記及專項執法工作,全市普查登記了養殖用海513宗面積26318公頃,其中領取養殖使用證並符合《珠海市養殖水域灘涂規劃》的82宗面積17968公頃,核查了非法養殖431宗面積8350公頃。
穩步推動我市人工魚礁建設,做好礁區的驗收工作。外伶仃生態型人工魚礁區第一期工程項目已完成礁體的製作和投放,並在2008年4月份通過省海洋與漁業局的順利驗收。二期工程892件礁體已全部完成製作,正在組織投放,年底前完成整個礁區的建設任務。組織編制並向社會發布《珠海市2007年海洋環境質量公報》。積極組織開展漁業資源增殖放流,在東澳人工魚礁區放流61380尾青斑魚苗,和省有關部門開展2008珠江口放生活動,在我市桂山海域成功放流了石蚌1000尾,青斑800尾,鯛科魚苗2008萬尾,放生海龜28隻。
(十)創新扶貧開發方式,提高扶貧工作實效,促進貧困地區加快發展
繼續做好對口扶貧工作。以重慶市人民政府2008年實施承接“長三角”“珠三角”產業梯度轉移和庫區勞動力輸出主題年活動以及揭西縣承接珠三角產業轉移規劃為契機,積極開展經貿合作,引導和鼓勵企業到幫扶地區投資興業,謀求雙贏。2008年共安排項目扶貧資金1290萬元,幫助援建項目12個。成功舉辦東西扶貧協作城鄉統籌發展專題研討培訓班,為重慶扶貧經貿系統培訓幹部80名。5.12四川汶川地震災難發生後,全市農業系統共募集善款共74萬餘元;在我市牽線搭橋下,香港道德會向災區捐贈港幣150萬元,並通過重慶市扶貧辦組織購買棉被、衣物、乾糧、藥品等抗震救災物資連夜運往災區,向重慶貧困縣捐贈300萬元援建10所學校,解決當地民眾讀書難問題。
積極開展市內幫扶。幫助掛點蓮洲鎮廣豐村解決一些生產生活的緊迫問題。市財政投入20萬元整治500畝低產魚塘,解決廣豐村生產養殖低產問題,《關於加強珠海市革命老區建設工作方案》經市政府批准執行,決定加大扶持力度,市財政每年投入500萬,重點扶持斗門區19條革命老區村,以加快革命老區村發展。
(十一)狠抓安全管理,確保人民民眾生命財產安全
認真抓好森林防火安全工作。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切實加強了對森林防火安全工作的領導,不斷探討森林防火管理新機制和撲救新技術,完善撲救預案,認真落實森林火災接警快速反應機制,確保始終保持對森林火災防範的高壓態勢,使森林火災預防和撲救水平不斷提高。據統計,2008年以來,全市森林火災接警23宗,由於撲救及時,沒有發生一般以上森林火災,有效地保護了森林資源。
狠抓漁業安全生產監管工作。開展了全市範圍的漁船安全大檢查工作,出動執法快艇63艘次,出動執法人員330人次,發放宣傳材料638份,共檢查漁船1210艘次,查處安全隱患43處。結合“護漁2008”和休漁管理專項行動開展督查工作,組織七個休漁安全工作督查組,深入各漁港進行休漁安全檢查、督查工作;公開銷毀“三無”漁船,通過漁政部門執法,清理整頓了一批“三證不齊”的漁船,收繳“三無”漁船及排筏60多艘,並於5月23日在灣仔漁港冰場碼頭空地進行了公開銷毀。積極推進漁業安全生產通信指揮系統建設,除進行各漁港站點建設外,2008年我市市級財政又追加30萬元,用於300艘60匹以上有駕駛台漁船安裝船載終端,進一步提高漁業安全生產管理水平。
(十二)創新管理機制,推進農業農村改革,維護農民權益和農村和諧穩定
進一步規範涉農收費項目,大力推進各項配套改革,鞏固減輕農民負擔成果。在斗門區選擇了2個鎮、6個村、30戶農戶開展農民負擔網點監測工作。
加強農村集體資產和財務管理,組織了各區農業局、各鎮經管站開展了村委會換屆選舉村幹部任期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確保了我市村委會換屆選舉的順利進行,組織斗門區和高欄港區開展農村集體資產和財務管理“十縣百鎮千村示範工程”示範鎮和示範村的驗收工作,在斗門區斗門鎮八甲村開展了重點審計,全面開展了財務管理混亂村清理整頓工作。
此外,我局還積極組織開展全市第一次農業污染源普查工作,加強農資打假工作,開展海洋與漁業環境監測,認真開展漁業捕撈許可管理,共為漁民辦理普通申請200多份(包括捕撈證申請、漁業船網工具指標申請、漁船報廢、漁船買賣等)、拖貝專項證89多份、流動漁船申請50餘份。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
我市2008年克服冷凍天氣、颱風、暴雨等自然災害等方面的不利影響,農漁業生產和海洋經濟繼續保持健康平穩發展勢頭,但在新階段新形勢下,要實現又好又快發展,還面臨不少問題和困難。
一是海洋經濟發展仍有不少薄弱環節。基礎設施不夠完善,臨海工業缺乏大項目支撐,海洋海島資源優勢沒有充分挖掘,缺乏高端濱海旅遊產品,海洋科研機構不健全,科技興海戰略實施緩慢,海洋新興產業處於起步階段,傳統漁業最佳化升級亟待加快,全市海洋經濟發展的規模、質量、水平與發達地區相比仍有很大差距。由於地處珠江出海口,海洋環境綜合治理還未完全到位。
二是災害性天氣和重大動植物疫病威脅農業生產安全。近年來災害性天氣日益頻繁,但目前我市農業基礎設施還比較薄弱,農業抗災能力仍然較低,農業防災抗災工作仍很艱巨。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形勢嚴峻,近年周邊城市已相繼發生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高致病性禽流感和豬藍耳病等重大動物疫病發生的隱患不容忽視。植物病蟲害隱患大,紅火蟻的危害程度有所加重,稻飛虱、稻縱卷葉螟等遷飛性害蟲呈偏重發生態勢。受自然災害影響,水產養殖病害增多,給養殖戶帶來較大困難。
三是農(漁)民轉移就業難度大。隨著城鎮化、工業化的推進,我市農業用地越來越少,失地農民越來越多,如果不能解決失地農民的就業和生活問題,勢必造成越來越多的無地、無業農民,將給社會帶來不穩定因素。
四是農業產業化水平不高農業產業結構不盡合理。農業龍頭企業規模不大,實力不強,輻射帶動能力也很有限。產業化基地建設規模化水平不高。在30多萬畝水產養殖中,連片萬畝以上的基地只有2個。農產品加工發展滯後,水產品年產量18.3萬多噸,年加工量只有1萬噸。農業投入不足,產業化水平不高,農民的增收難度很大。我市仍有3.78萬畝甘蔗,畝產值不超過2500元。
五是農業生產成本增長過快制約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與上年同期相比,農資價格特別是化肥升幅較大,影響農民增收。據調查3月底主要化肥品種尿素、過磷酸鈣、氯化鉀分別與上年同期比,零售價分別上漲23%、62%和67%。如種植水稻每畝每造同比增加生產成本115元,影響了農民種糧積極性。加上國際金融危機影響,農業生產和農產品銷售均遭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農產品價格普遍降低,農業生產利潤下降。農業企業因市場需求量減少,農產品價格被迫大幅度下降,導致資金周轉和回籠困難,企業利潤空間明顯減少。同時,人民幣升值也給出口企業帶來較大壓力,進一步壓縮了農業加工流通企業的利潤空間。
六是發展現代農業、效益農業、特色農業以及開發農業多功能性與耕地保護的矛盾。按照現行基本農田保護的基本制度“五不準”管理政策,很難在基本農田保護區範圍內安排農業產業化發展所需的簡易辦公用房、倉庫等配套建築用地,從而制約了農業產業化的發展。此外,目前農民的惜地意識較強,在農業園區建設中,部分農民不願將土地轉租給農業園區業主,從而影響農業園區的統一規劃和規模經營以及招商引資工作。
四、2009年工作思路
雖然珠海的農業農村經濟和海洋工作仍面臨不少問題和困難,但珠海的機遇大於挑戰:改革開放已為發展生態農業和海洋經濟打下了良好的經濟基礎,《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08—2020年)》的公布為珠海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發展機遇,省、市黨委和政府對“三農”的支持力度不斷增強,特別是《中共中央關於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廣東省委省政府《關於促進海洋經濟科學發展的決定》以及我市《關於統籌城鄉發展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的實施意見》,更為珠海農業和海洋經濟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2009年,我局將緊緊圍繞國家、省、市的中心工作,以市委六屆五次全會精神為指導,進一步解放思想,深入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發展生態農業、生態海洋和生態漁業,為珠海“建設生態文明新特區爭當科學發展示範市”做出積極貢獻。概括地說,2009年全市農業農村和海洋工作要“突出兩個重點、強化三項研究、落實九大措施”。
(一)突出兩個重點,抓好工作落實。
1、以促進海洋經濟科學發展為重點,突出抓好海洋各項工作。
要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目標要求,大力提高海洋開發、綜合管理和自主創新的能力,加快轉變海洋經濟發展方式,加大海洋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加強海洋生態環境保護,最佳化升級海洋經濟結構,促進海洋經濟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努力建設一個產業結構最佳化、競爭能力較強、優勢特色突出、生態環境良好的海洋經濟強市,爭當全省海洋事業科學發展的排頭兵。
2、以綜合發展的生態農業產業基地建設為重點,突出抓好全市生態農業建設。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落實市委六屆五次全會精神,堅持統籌城鄉發展方略,構建農業生態效益高地,不斷增強農業與城市融合度,建設與特區城市相匹配的現代生態農業產業體系。要堅持保護和開發並重,以“一園一區一中心”為載體,大力發展有機農業、都市農業和觀光農業,積極引進生態休閒旅遊項目。要積極實施“農業走出去”戰略,大力發展外向型農業、出口型農業。一是堅持“中間在外,兩頭在內”,重點發展高端種子種苗業和高科技高附加值的加工流通企業,而把占地較多的傳統種植業、養殖業放在珠海轄區以外,大力支持本地企業在周邊地區建設農產品生產基地,發展訂單農業;二是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以國際市場為導向,以優勢農產品資源為基礎,加強農產品出口基地建設,大力培育農產品出口,同時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充分利用外資開發農業。
(二)強化三項研究,探索發展新路。
一是重視對基礎工作的研究。加強全市農業、農村、海洋基本情況調查和統計工作,正確分析存在的優勢和潛力,立足本地實際,放眼外部環境,提出更有利於發展的對策和思路,積極向上級建言獻策,推動我市農業、漁業和海洋經濟沿著正確的發展方向快速前進。
二是重視對政策法規的研究。要認真研究領會國家和省市出台的各項政策檔案,制定適合我市農漁業和海洋經濟發展實際的各類政策。要在如何利用和爭取國家優惠政策、發揮本土優勢上多動腦子,努力在土地流轉、海洋開發、海島開發、生態保護、農產品質量安全等方面走出一條新路子。例如在海洋管理方面,要在如何規範海域使用上多下功夫,既要符合國家海域使用審批政策,又要保證促進經濟發展;既要與國家規劃銜接,又要體現本地特點;既要堅持有保有壓,又要做到區別對待,切實保障重點項目合理用海。
三是重視對產業發展的研究。一個地方要想獲得持續穩定發展,就必須要有自己的主導產業,否則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就會受制於人。因此,必須重視對培植主導產業、最佳化產業布局的研究。要針對那些發展前景看好、市場競爭力強的品種,規劃構建具有本地特色的農漁業產業布局。研究珠海開發農漁海新興產業的可能性與可行性,為珠海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做出應有的貢獻。
(三)落實九項措施,推進各項工作。
一是積極謀劃海洋經濟科學發展。要認真做好今年(2008年)全市海洋經濟工作會議的籌備工作。加快推進全市海洋功能區劃修編,組織編制珠海近岸資源保護與開發利用總體規劃。加快推進科技興海戰略,依託本土優勢資源,藉助市農科中心、珠海大學園區和萬山開發試驗區三個平台,設立人工魚礁研究中心和海洋生物醫藥研究中心,加快規劃建設珠海海洋科技產業園,推進海洋科技成果的產業化,搶占藍色經濟的制高點。加強海洋環境監測,推進海洋生態環境修復,年內完成我市外伶仃生態型人工魚礁區工程項目建設,繼續完善海域使用動態監視監測系統建設。此外,根據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對內伶仃島、赤鼻島權屬爭取工作的部署,全力爭取省勘界辦支持,維護“兩島”權屬。
二是加快建設農業生態園區。編制全市生態農業園區總體規劃,認真落實我局與市農發行簽署的授信6億推進農業園區建設的協定,督促各區儘快編制園區各類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積極推進台灣農民創業園的招商工作,督促園區管委會加快製作各類招商資料,與台商協會聯繫開展招商活動。要加快推進農產品物流展銷區和農產品加工區建設,分別編制兩個專區的規劃,並督促屬地政府部門開展招商。
三是積極探索多樣化的土地流轉方式。堅持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穩定和完善土地承包關係,按照依法自願有償的原則,探索制定珠海農村土地流轉的政策檔案,鼓勵農民通過轉包、出租、互換、轉讓、股份合作等多種方式,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增加農民的土地收益和財產性收入。加強對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管理和服務,規範流轉行為,維護農民權益。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市場,有效銜接土地流轉供求。
四是繼續實施農業龍頭企業、農業名牌帶動戰略。要圍繞當前全市各類農業企業和農業名牌目前的狀況、面臨的問題、有何需求、如何發展等開展調查研究,積極幫助企業解決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困難。要繼續扶持培育各類農業龍頭企業,按行業擬定各級農業龍頭企業後備名單給予扶持。要認真篩選有發展潛力的農業品牌,扶持其做強做大,帶動農漁民實現增產增收。
五是大力開展農民專業合作社試點。在鞏固和完善提高原有合作經濟組織的基礎上,繼續發展有品牌、主導產業明顯的農民專業合作社。要抓好農民專業合作社建設試點,探索新的發展模式。推動農民專業合作社從簡單的互助合作、技術指導,逐步向產、加、銷一體化轉變。
六是繼續推廣良種良法積極培訓現代農民。充分發揮農業技術推廣隊伍的作用,大力引進推廣良種良法。繼續鼓勵農業技術推广部門和農業企業聯合開展研究、培訓,形成合力,進一步推進農科教、產學研結合。加快推進良種場建設,全面構建良種示範推廣平台。研究制定我市市級水產良種場的標準和認定辦法,組織開展市級水產良種場的評審工作,組織符合條件的種苗場申報省級良種場。不斷探索農民技能培訓新路子,要加強與勞動部門、城市職業學院以及各區鎮的聯繫,結合農漁民轉產轉業,抓好農漁民技能培訓,努力把農業增長方式轉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
七是切實抓好農產品質量安全。繼續跟進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的立法工作。加強家禽佩戴免疫標識工作,確保標識佩戴率達100%。不斷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體系建設,加大農產品生產基地檢測力度,支持無公害、綠色農產品基地和健康養殖基地建設,積極創建生態養殖示範區(場),進一步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
八是著力抓好農漁業基礎設施建設。大力推進農業機械化,著力提高重要農時、重點作物和關鍵生產環節的機械化作業和裝備水平,加強養殖越冬棚和深水抗風浪大網箱建設。加快建設現代標準農田,繼續實施好省人大關於加強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的議案。加強耕地和魚塘質量建設,繼續大力開展中低產田和低產魚塘整治改造,完成當年整治任務,並對前兩年的低產魚塘綜合整治項目進行驗收和開展績效評價工作。
九是進一步抓好對口幫扶工作。切實做好東西扶貧協作,確保完成扶貧開發目標任務。擴大就業渠道,開展崗位培訓,為貧困地區培養人才,實現就地轉移就業。加大經貿合作力度,引導和鼓勵企業依託貧困地區的資源優勢,到幫扶地區投資興業。貫徹落實全省整村推進扶貧開發“規劃到戶、責任到人”的工作部署,以貧困村和貧困戶為工作重點,調動全社會的力量,定點、定責扶貧,著力提高貧困人口的自我發展能力,改善貧困地區的發展環境,加快脫貧致富奔康步伐。廣泛爭取全社會的支持,積極探索社會幫扶機制,鼓勵引導社會各界參與貧困地區開發建設,開展多種形式的扶貧濟困活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