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爾吉勃遜

梅爾吉勃遜,1956年1月3日出生於美國紐約,好萊塢演員。代表作品有《勇敢的心》、《受難曲》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梅爾吉勃遜
  • 外文名:Mel Gibson
  • 別名:米路·吉遜
  • 國籍:美國
  • 出生地:美國紐約
  • 出生日期:1956年1月3日
個人檔案,基本信息,概述,個人履歷,電影生涯,致命武器和哈姆雷特,榮譽,受難曲,相關信息,著名作品列表,

個人檔案

基本信息

◆ 姓 名:Mel Gibson
梅爾·吉勃遜
米路·吉遜
梅爾·吉勃遜
◆ 出生日期:1956年1月3日
◆ 出 生 地:美國紐約
◆ 國家地區:美國/USA
◆ 主要身份:Director, Actor
梅爾·吉勃遜(Mel Columcille Gerard Gibson),又譯梅爾·吉勃遜或米路·吉遜,1956年1月3日出生於美國紐約州皮克斯基爾)是一位美籍澳大利亞人、著名的電影演員、導演及製片。他的著名作品 有電影系列《瘋狂的麥克斯》、電影系列《致命武器》、《勇敢的心》和他導演的《受難曲》。

概述

梅爾·吉勃遜是十一個孩子中的第六個,他的兩個腎在底部連在一起,形成一個U的形狀,這種異常現象在約每400個人中出現一個。
從他十二歲起他生活在澳大利亞。1968年十二歲時父親為抗議美國參與越戰而舉家回到澳洲生活,並於悉尼的澳洲國立舞蹈藝術學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Dramatic Art)就讀。他是一個虔誠的天主教徒。他與他的前夫人一共有六個兒子和一個女兒。

個人履歷

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吉普森在《瘋狂麥克斯》、《瘋狂麥克斯:公路騎士》和《Gallipoli》(第一次出現背部裸露鏡頭)中出色演出,成為澳大利亞最當紅的影星。1982年的《危險生存之年》標誌著吉普森性感路線的誕生。
80年代中期的《致命武器》系列將他推到了巨星地位。
在《勇敢的心》拿下奧斯卡最佳電影、最佳導演獎之後,吉普森的身價達到3千5百萬美元一部片子並擁有自己的影片製作公司。
吉普森和妻子羅賓結婚20年,風度依然。
性感記錄:被《人物》評選為“在世最性感男人”之一。
最佳言論:吉普森在1985年8月接受《滾石》雜誌採訪時說:“有的人很上鏡頭,有的人卻恰恰相反。世界上最美的女人在鏡頭裡都可能是一團狗屎。慶幸的是,我屬於攝影機偏愛的那類人。”

電影生涯

1977年畢業後,梅爾·吉勃遜開始在澳洲的電視連續劇出現。他的首部電影是《瘋狂的麥克斯》(Mad Max)。1954年他進入美國影界。
吉布森出生在紐約州的皮克斯吉爾一個愛爾蘭天主教家庭。父親是一個扳道工,母親是一個澳大利亞的歌劇演員,他也是家中十一個孩子之一。當吉布森十二歲時,他們一家遷回澳大利亞。在那裡,吉布森經常因為他的美國口音而遭到夥伴的取笑。儘管當初吉布森很想成為一名記者,他還是選擇了在悉尼的國家戲劇藝術學院學習。起初,吉布森還曾經患有強烈的恐台症,但還是被他慢慢克服了。當吉布森還是個學生的時候,他就參與了《夏天的城市》的拍攝。畢業後,吉布森在南澳大利亞戲劇公司找到一份工作,專門串演一些跑龍套的角色。1979年,吉布森同時出演了兩部風格迥異的片子。在《蒂姆》這部感人的影片中,22歲的吉布森扮演了一個有智障的和善的年輕人。這個角色為他贏得了薩米獎(澳大利亞娛樂界的最高獎)。在另一部影片《狂怒麥克斯》中,吉布森扮演一個在未來世界裡的超級警察。這兩個角色使他在澳大利亞幾乎成為家喻戶曉的明星。接下來彼德·威爾的《加里波利》(一部反映一戰題材的影片)使他再次奪得薩米最佳男主角的稱號。但是直到吉布森拍攝了《狂怒麥克斯II》後,他在全球的知名度才開始直線上升。吉布森在好萊塢出演的第一部影片是和安東尼·霍普金斯合作的《邦迪號》,在片中扮演弗萊切·克里斯帝安,布萊特船長的大副,因不滿布萊特的暴政而帶領船員進行叛變。這一歷史上非常有名的事件曾三次被改編為電影,另兩個弗萊切分別由克拉克·蓋博和馬龍·白蘭度扮演。1985年,吉布森回到澳大利亞參加了《狂怒麥克斯》系列最後一集的拍攝,這一次是與著名女歌手蒂娜·特娜演對手戲。隨後在息影兩年後,他復出的第一部影片便獲得了極大的成功。這就是他與丹尼·克萊佛搭檔合演的《致命武器I》,吉布森在片中扮演警官馬丁·瑞格,這部影片被選入當年票房前十名,吉布森也因此而一躍成為好萊塢的超級巨星之一。吉布森在後來的三部續集中繼續扮演了馬丁·瑞格這一角色。在九十年代以前,吉布森都是作為動作片明星而出名,所以當在他90年出演莎翁悲劇《哈姆雷特》時,使觀眾都大為吃驚,但觀眾們還是更驚嘆于吉布森在其中的出色表演。九十年代初,吉布森成立了自己的製片公司“聖象”。
在主演了大量影片,並作過製片人之後,吉布森開始準備做一個導演,“演而優則導”在影視界很常見,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凱文·科斯特納,朱迪·福斯特都在這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吉布森對此已是早有準備,作為演員他有豐富的表演經驗,作為製片人他也熟悉後台幕後工作,而且與三個著名導演的緊密合作,互相切磋也使他對導演的工作相當熟悉了解,他再從事導演工作可以說是輕車熟路,事半功倍。1993年他執導了影片《無臉人》(《TheManWithoutFace》),該片講述了一個古代傳奇故事,並且親自主演,他在片中扮演的是一個被嚴重燒傷的教師,在他心中懷有一個不可告人的秘密。儘管準備的很充分,影片也很感人,但也只達到了中等票房;在隨後《賭俠馬華力》(理察德·多納根據六十年代著名的電視喜劇改編)中,吉布森和茱迪·福斯特以及詹姆斯·加納為我們貢獻了一部非常詼諧和充滿了鬥智的西部片,他在片中飾演了一個西部槍手,賭徒的形象。接下來吉布森還在迪斯尼卡通片《風中奇緣》中為約翰·史密斯配音並一展歌喉,我們倒是發現他的唱功不算太差。1995年對吉布森來說真是不同凡常的一年,這一年他憑一部《勇敢的心》奪取了該年奧斯卡的佳影片和最佳導演兩大含金量最重的的獎項。這也使他成為如今好萊塢不多的既能導又能演的藝人之一。這是一部充滿了激情、政治、浪漫、道德的古裝史詩巨片,對任何一個導演來說都是一個空前的挑戰和考驗。吉布森表現出非凡的能力,成功地推出了這樣一部具有深刻民族主義和政治內涵的影片,他當之無愧被稱為世界巨星。

致命武器和哈姆雷特

 隨著《致命武器》系列梅爾·吉勃遜進入了更大眾化的電影,在這個系列中他扮演一個自行其是的和暴力式的警察。1990年他出其不意地進入經典著作作品扮演威廉·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中的憂鬱的丹麥王子。在1994年的《賭俠馬華域》和2000年的《男人百分百》,梅爾·吉勃遜也成功地證明了他是一個優越的戲劇演員。
哈姆雷特海報哈姆雷特海報

榮譽

1996年,梅爾·吉勃遜因其在《勇敢的心》(1995年)中的表演獲得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獎和最佳導演獎。這部影片是根據13世紀蘇格蘭軍閥威廉·華萊士爵士反抗英格蘭統治的故事改編的。

受難曲

梅爾·吉勃遜最近拍完了《受難曲》,這部電影的語言是亞拉姆語、希伯來語和拉丁語。梅爾·吉勃遜稱這部電影描述了耶穌基督生前最後十二小時。

相關信息

許多基督教和一些政治立場保守的猶太人對這部電影給予讚賞。一些自由派基督徒和猶太學者批評這部電影。有些認為它宣傳反猶太主義,因為它以受難戲劇為依據,而這一直以來都觸動到反猶太情緒。一些基督教學者批評這電影偏離《新約聖經》的原來故事。電影中很多場面和細節的意念都來自19 世紀一位天主教修女Anne Catherine Emmerich的書《我們主耶穌基督的苦痛受難》(The Dolorous Passion of Our Lord Jesus Christ)。
在問及電影會否冒犯了猶太人時,梅爾·吉勃遜回應:「沒這個意思。我只想要道出事實。我希望使它儘可能忠實。不過,當你思考基督降世的原因,他被釘死——是為所有人犧牲,為所有人受苦。所以,真的,犯了過錯的人,要回想在耶穌被釘死 中自己的份兒,回想自己的過犯。」與The New Yorker的訪問中,他也說他把電影中一段猶太教大祭司該亞法的片段剪去了,因為否則「他們會追趕我到我家,他們會來殺掉我。」
當葡萄牙Coimbra的一間修道院的修女透露,希望在電影的DVD推出前觀看這電影,梅爾·吉勃遜親自安排了一次放映,運來了電影帶、放映機和螢幕,放映時他也親自介紹電影。之後,他再到訪這修道院,並與院中最著名的修女作私人會面。她就是 年已98歲的Sister Lucia,三位看到聖母的異像中在世的最後一位。據說那時聖母告訴了他們一些秘密,稱為Fatima秘密。
吉遜的政治觀點
梅爾·吉勃遜的政治觀點受一般美國人的稱讚,但也有些人形容為「保守」和「極右」。部份同性戀權益組織指控他有同性戀恐懼,因為他持傳統天主教對同性戀的觀點。他們又指控米路在電影裡描述同性戀者為壞人。
在部分場合他坦然對傳媒說出他的觀感。「他們在屁股乾,」他在1992年1月與西班牙刊物El Pais的訪問說到同性戀者,又彎下身指著他身體背後,「這裡只用來大便。」
他的保守政治立場,和支持「傳統天主教」信仰,令他被猶太領袖指責為反猶太,在他拍了本著福音書的《受難曲》之後指控更激烈。電影其中一幕映出憤怒的猶太民眾支持釘死耶穌,大喊「讓他的血歸到我們和我們子孫身上!」(馬太福音17章 25節)歷史上這一節被反猶太者支持他們的仇恨。猶太領袖也不喜歡一些畫面描繪猶太人為嗜血的人。回應這些指控,這電影推出時字幕沒翻譯這句民眾的呼喊,但這句仍保留在電影中。電影更描述耶穌被猶太侍衛拆下橋,以及猶太祭司觀看折磨, 卻沒有反應,這些在新約都沒有提及。另外否認猶太人曾經被種族滅絕大屠殺的梅爾·吉勃遜的父親極右宗教活動家胡敦·吉遜的觀點對影片的影響也受到外界猜測。
不是所有人都同意電影有反猶太主義。本身是猶太人的影評人Michael Medved看了電影的初剪接版本後說:「我看這電影顯然沒有任何反猶太的意圖。」更有一些自由派的人出來支持梅爾·吉勃遜,宣稱傳統天主教觀點本身不是反猶太的,而且米路 ·吉遜也從沒有對猶太和其他稱族偏見的紀錄。很多基督教福音派牧師稱讚電影忠於原文。電影也有映出耶穌教訓民眾要愛敵人,和耶穌為迫害他的猶太祭司禱告的場面,這些都顯示電影的訊息是愛和寬恕,和反猶太主義截然相反。

著名作品列表

* 《狙殺狗仔隊》 (Paparazzi)
* 《受難曲》 (The Passion of the Christ)(台譯「受難記」) (2004年完成)
* 《驚兆》 (Signs) (2002年)
* 《軍天壯志》 (We Were Soldiers) (又譯《我們曾經是士兵》) (2002年)
* 《咪走雞》 (Chicken Run) (2000年)
* 《地痞酒店謀殺案》(The Million Dollar Hotel)(台譯「百萬大飯店」) (2000年)
* 《孤軍雄心》 (The Patriot)(台譯「決戰時刻」) (2000年)
* 《偷聽女人心》 (What Women Want)(台譯「男人百分百」) (2000年)
* PayBack (1999年)
* 《轟天炮4》 Lethal Weapon 4(台譯「致命武器4」) (1998年)�
* Conspiracy Theory (1997年)
* Fairy Tale: A True Story (1997年, uncredited)
* Father's Day (1997 movie) (1997年, uncredited)
* Ransom(台譯「綁票通緝令」) (1996年)
* Braveheart(台譯「英雄本色」) (1995年, also directed)
* Pocahontas(台譯「風中奇緣」) (1995年, voice)
* 賭俠馬華域 (Maverick) (1994年)
* The Man Without a Face (1993年, also directed)
* Forever Young (1992年)
* 《轟天炮3》 Lethal Weapon 3(台譯「致命武器3」) (1992年)�
* Air America (1990年)
* Bird on a Wire (1990年)
* Hamlet (1990年)
* 《轟天炮2》 Lethal Weapon 2(台譯「致命武器2」) (1989年)�
* Tequila Sunrise (1998年)
* 《轟天炮》 Lethal Weapon(台譯「致命武器」) (1987年)
* Mad Max Beyond Thunderdome (1985年)
* The Bounty (1984年)
* Mrs. Soffle (1984年)
* The River (1984年)
* Attack Force Z (1982年)
* The Year of Living Dangerously (1982年)
* Mad Max 2: The Road Warrior (1981年)
* Gallipoli (1981年)
* Mad Max (1979年)
* Tim (1979年)
* Summer City (1977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