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10年主要工作
剛剛過去的2010年,恰逢經濟特區成立30周年,是我市抓機遇、謀發展、促升溫取得顯著成績的一年。在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以及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和市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市政府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實施《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08—2020年)》(以下簡稱珠三角《規劃綱要》)和《橫琴總體發展規劃》,大力推進“三促進一保持”(促進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促進建設現代產業體系、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一心一意謀發展,腳踏實地惠民生,推動我市經濟社會邁出科學發展新步伐,為建設幸福珠海奠定了新的堅實基礎。
(一)積極應對形勢變化,經濟保持平穩較快增長。
綜合經濟實力明顯增強。面對複雜多變的內外部環境,我們積極應對,科學決策,早預見、快行動,及時出台了擴大內需、穩定外貿、調整結構、加大投資等一攬子政策措施,促進全市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全市生產總值達1202.6億元,比上年增長12.8%,增速提高了6.2個百分點;來源於全市的財稅總收入(不含土地出讓收入)達393.1億元,增長28.7%;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24.5億元,增長22.8%;年末全市金融機構存貸款餘額分別達2748.7億元和1472.5億元,各增長30.6%和38.6%,增速居全省首位。
重大項目建設大力推進。強化項目推進機制,加快實施“十大重點建設工程”,一批大項目相繼動工或建成投產。市政府投資完成82.1億元,完成年度計畫的102.4%,比上年增長13.6%。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501.5億元,增長22.2%。港珠澳大橋人工島填海工程、廣珠鐵路、高欄港高速、機場高速、拱北口岸改建等工程加快推進。廣珠城軌廣州南站至珠海北站開通,珠海大道輔道、港灣大道等6條道路改造完成。珠海大道主道改造和金港高速金鳳段等項目動工。香海路、廣珠城軌延長線等項目前期工作加快開展。高欄港7萬噸級主航道擴建工程完工,10萬噸級主航道和貨櫃、礦石、煤炭等大型碼頭泊位加快建設。一批總投資達140多億元的重大工業項目動工建設。一批工業項目建成投產,預計總產值達100多億元。電網工程完成投資13.7億元,風力、天然氣發電等項目加快推進,電力保障能力明顯增強。
擴內需穩外貿成效突出。深入實施擴大內需戰略,組織企業參加內銷展會16場次,成交金額超過254億元。投入2758萬元鼓勵加工貿易企業擴大產品內銷,全年內銷總額達882.8億元,比上年增長38.7%。累計銷售家電下鄉、以舊換新產品12.3萬台,銷售額達4.4億元,新增國家和省級萬村千鄉農家店11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86億元,增長20.5%。著力促進外經貿企業平穩發展,全年外貿進出口總額達434.8億美元,增長16.1%,其中出口208.6億美元,增長17.3%。
(二)加快調整產業結構,現代產業體系建設紮實推進。
自主創新能力提高。推動出台《珠海經濟特區科技創新促進條例》,深入貫徹自主創新行動計畫,全面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全市財政一般預算安排科技支出5.7億元,比上年增長44.4%。高新技術產品產值達1250億元,增長18.5%,占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41%。深化產學研合作,30個產學研合作項目獲得省財政專項資助,金額比上年增加一倍以上。新增省部產學研結合示範基地、科技創新平台、特派員工作站12個和科技特派員85名。鼓勵企業創新,新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43家、省百強創新型企業8家、省級自主創新產品76件。全年專利申請量、授權量分別增長27.9%和37.9%。“以質取勝”、“名牌帶動”和“技術標準”工作深入開展,新增省級以上名牌名標27個,總數達158個。
產業結構升級加快。堅持現代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雙輪驅動”,大力推進現代產業體系建設,產業規模和企業效益進一步提升。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和增加值分別達2985.9億元和615.4億元,比上年增長16.3%和18.2%。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163.6億元,增長45.1%,經濟效益指數達174.6%,比上年提升18.8個百分點。先進制造業發展壯大,第二產業對全市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達74.8%,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等六大優勢產業增加值占全市工業增加值的77.2%,23個製造業項目入選省現代產業500強。全市製造業完成投資105.6億元,增長28.2%,扭轉了近年來製造業投資持續下滑的狀況。現代服務業加快發展,實現增加值282.9億元,占全市服務業增加值比重達55.4%。成功舉辦第八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簽約項目28個,成交金額93億美元,為歷屆航展之最。港口貨物吞吐量、機場旅客吞吐量分別為6056萬噸和181.9萬人次,各增長37.4%和31.3%。軟體業加速發展,軟體產業總收入達185億元,增長25%。旅遊業總收入達219.4億元,增長29.9%。出台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專項政策,全市各級財政投入約31.8億元扶持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幫助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爭取到國家和省扶持資金4.1億元。軟體和積體電路設計產業基地入選省首批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5家企業成為國家規劃布局內的重點軟體企業,12家企業入選省戰略性新興產業骨幹企業和培育企業。民營經濟加快發展,全年實現增加值294.4億元,增長10%。企業融資取得新進展,6家企業成功上市。通過“四位一體”(政府、銀行、信用擔保機構、企業)融資平台幫助221家企業融資12.2億元,增長18.5%。榮獲“轉型?2010中國經濟十大領軍城市”稱號。
招商引資成效明顯。市區聯動,形成合力,突出抓好重點區域和重點企業的招商引資工作。全年引進內資註冊資本金80.1億元,比上年增長41%,新註冊內資項目484個,其中投資5000萬元以上的項目24個。實際利用外資12.2億美元,增長3.7%,其中製造業實際利用外資4.9億美元,增長13.7%。新批外商直接投資項目212個,其中1000萬美元以上的項目15個。目前已有39家世界500強企業、26家中央企業分別在我市投資85個項目和37個項目。榮獲省“吸收外商直接投資綜合一等獎”、“超額完成預期目標獎”等獎項。
節能減排紮實有效。強化節能減排工作責任制,加強節能減排監察執法,狠抓各項工作措施的落實。實施一批試點示範項目,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積極發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著力實施重點節能工程,投入1.8億元支持重點節能項目,加快建設廣東省綠色照明示範城市。推進污染減排設施建設,加強環境污染綜合治理,依法關停70多家污染企業。全年單位生產總值能耗下降超過3.64%,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別控制在2.78萬噸和3.3萬噸以內,節能減排約束性指標全面完成。
(三)統籌推進城鄉建設,城市化發展水平提高。
橫琴新區建設強力推進。全力推進橫琴新區開發建設,加大政策和財政支持力度,及時研究和協調解決橫琴新區開發進程中的重大問題。市直12個部門向橫琴新區授權97項,支持橫琴新區行使市一級行政管理許可權。橫琴通關、財稅、金融、產業等政策報批取得積極進展,基礎設施和重大項目建設加快推進,實現了“一年有變化”的目標。
城區協調發展步伐加快。東部地區加快轉型升級,全年共引進服務業投資75億元,比上年增長117.9%;第三產業增加值達409.2億元,占全市第三產業增加值的80.1%。大力推進“三舊”改造(舊城鎮、舊廠房、舊村莊改造),啟動“三舊”改造項目36個,涉及土地面積141.7萬平方米,完成改造面積79.3萬平方米,節地率達65%以上。西部中心城區開發建設啟動,市財政對西部地區投入基建資金15.6億元,比上年增長203.9%。西部地區生產總值、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占全市的比重分別為37.1%和51.5%,比上年各提高1個百分點。
農業農村經濟穩定發展。統籌城鄉發展,全面落實強農惠農政策。安排專項資金8000萬元,紮實推進新農村建設。落實耕地保護責任,補充開發耕地785畝。投入2857.3萬元全面開展農村水改工作,斗門區荔山村、南潮村和高新區東岸社區水改工程竣工。投資5670萬元改造農村危橋6座,建設農村公路13條,總長25.9公里。推進強鎮富民工作,井岸、南水、唐家灣、桂山、擔桿、萬山六個鎮成為全省鎮域經濟綜合發展力“百強鎮”。現代生態農業加快發展,農業產業化水平不斷提高,新增3個省級名牌農業類產品和2家省級農業龍頭企業。“科技興海”深入推進,海洋經濟發展全面提速。
生態環境建設卓有成效。制定生態市建設規劃和創建生態文明城市、宜居城鄉行動綱要,全面落實生態建設“四個百分百”(工業項目百分百進園區、污水垃圾百分百達標處理、裸露山體百分百恢復綠化、節能減排百分百實現目標)行動方案。大力開展城市綠化美化活動,城市環境呈現新面貌。投入8443萬元在城市道路和公園種植景觀樹,建成南屏橄欖園等4個特色公園。投入約3億元建成82公里區域綠道和180公里城市社區綠道。紮實推進國家環保模範城市複查迎檢工作,新建成10多項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城市生活污水處理率達81%,比上年提高1個百分點;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92.3%,提高6.2個百分點。在暨南大學珠海校區等地開展生活垃圾源頭分類試點。開展全國生態文明試點城市建設,新增21所市級“綠色學校”、11個市級“綠色社區”、15個市級生態示範區。入選“中國十佳和諧可持續發展城市”、“中國十佳休閒城市”、世界特色魅力城市200強。
城市管理水平不斷提高。加快城市總體規劃修改工作,市區鎮三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編制完成,城鄉規劃體系進一步完善。調整城市管理體制,推進城管執法重心下移,完成“數字城管”網路系統一期工程。堅持疏堵結合,利用迎亞運、辦航展等有利契機,整治市容市貌,清拆各類違法戶外廣告設施6528平方米、違法建築30.2萬平方米。投入450萬元支持3家農貿市場改造升級,改善農貿市場經營環境。投入1738萬元改造橫街小巷。加強道路交通安全綜合治理,建設4座下沉式車行通道、20座地下人行通道、28個停車場802個停車位,連續七年被評為全國暢通工程一等管理水平城市。
(四)深化改革和區域合作,城市綜合競爭力提升。
重點領域改革穩步開展。經濟特區範圍擴至全市,為我市推進改革先行先試、再創發展新優勢開創了廣闊空間。國有企業改革深入推進,董事會建設試點取得實效。13家市管企業營業收入達691.4億元,比上年增長52.2%。完成第四輪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市級審批事項由648項減少到271項,減少了58%。賦予高欄港經濟區、富山工業園依法行使部分市一級行政審批許可權。推進社會管理體制改革先行先試,開展城市社區服務站、政府諮詢和購買服務試點工作,城市基層社會治理和服務新體系初步建立。推行流動人口服務管理“一證通”制度(居住證制度),制定流動人口居住證積分入戶政策。新醫改穩步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等其他改革紮實開展。
區域交流合作深入開展。大力實施珠三角《規劃綱要》,加強和完善區域合作機制,加快區域一體化進程。全面落實粵港、粵澳各項合作協定和優惠政策,推進珠港澳更緊密合作。全年對港澳進出口總額達71.8億美元,比上年增長8.4%。實際利用港澳資金6.7億美元,新增港澳企業161家,增長21.1%。竹銀水源工程完成總投資的77%,竹洲頭泵站及輸水管線建成使用。深入實施珠三角五個一體化(環境保護、基礎設施建設、城鄉規劃、產業布局和基本公共服務一體化)專項規劃,珠中江三市新簽人才服務、宣傳文化等合作協定9項。試行珠中江公交“一卡通”結算方式,實行車輛通行費年票互認。
對口支援幫扶有效開展。“雙轉移”(“產業轉移”和“勞動力轉移”兩大戰略的統稱。通過推動“雙轉移”工作,達到最佳化勞動力結構和人力資源配置,最佳化產業結構,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目的。)工作通過省考核,全年接收本省轉移勞動力10350人。揭陽、茂名兩個產業轉移園新增項目15個,總投資12.5億元;已建成投產項目33個,實現產值55.6億元。開展“扶貧濟困日”活動,募集社會捐款1億元。全年投入揭陽市扶貧開發“雙到”(規模到戶、責任到人)資金1.4億元,實施扶貧項目495個,實現脫貧8870戶。落實市內34個經濟欠發達村幫扶資金4940萬元,幫扶項目144個。投入各類資金4.3億元,圓滿完成支援汶川綿虒鎮27類工程99個項目建設任務。安排1100萬元援建重慶市三縣14個項目建設。
(五)大力改善民生,和諧社會建設步伐加快。
民生投入持續加大。全市財政用於民生方面的支出達57.6億元,占一般預算支出的39.6%,比上年增長14.2%。啟動實施惠民生辦實事30項工程128個項目,涉及人口、住房、教育、衛生、就業、社會保障等領域,投資總額約148億元。出台政策措施,加強價格調控監管,價格總水平保持基本穩定。人民生活水平進一步提高,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382元,增長11%;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10187元,按可比口徑增長10.8%。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982.5億元,增長18.7%。
社會保障能力增強。就業規模進一步擴大,勞動關係保持和諧穩定。城鎮新增就業4.4萬人,比上年增長8.3%,城鎮登記失業率為2.65%,全市領取失業金人數同比下降18%。企業職工最低工資標準上調至每月960元,增長24.7%。社會保障力度加大,基本社會保險參保人次達430.6萬,增長13%,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和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實現全覆蓋。城鎮職工月均基本養老金達1728元,增加129元。加強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斗門農村低保標準提高40%。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設,改造華僑農場職工危房2508戶,提供廉租房、公租房252套,發放住房補貼308.2萬元,解決了1508戶困難家庭的住房問題。
文化建設全面加強。文化產業發展加快,實現增加值63.8億元,比上年增長14.5%。文化設施建設加快推進,一批重大文化項目啟動,一批基層文化站建成。新增省級文物保護單位7處。湧現一批文藝精品力作,獲得省級以上大獎13項。文體活動蓬勃開展,我市體育健兒在廣州亞運會上取得“8金2銀”的好成績。積極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加強全國城市公共文明指數測評迎檢工作,民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廣泛開展,市民文明素質不斷提高。
社會事業協調發展。制定《珠海市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不斷提高教育現代化水平。新改擴建各類學校26所,加固中國小校舍41間。職業技術教育基地加快建設。各級財政安排補貼資金為全市14.6萬名學生提供12年免費教育。高等教育健康發展,在校大學生增至11.5萬人。積極創建國家健康城市,出台《珠海市健康城市規劃綱要(2010—2015年)》,重大醫療基礎設施、鎮級薄弱衛生院改擴建和全市醫療就診“一卡通”等項目建設加快推進。人口計生管理服務水平不斷提高,連續22年圓滿完成人口計生目標任務。人防、雙擁、武裝、國防教育工作取得新成效。外事、僑務、新聞出版、民族宗教、統計、海邊防、海事、打私、打假、氣象、科普、仲裁、檔案、地方志、港澳流動漁民、老齡、紅十字、關工委、老乾、慈善和殘疾人等工作取得新進步。
社會保持安全穩定。全市發展規模不斷擴大,安全生產形勢保持穩定。各類生產安全事故死亡人數比上年下降1.5%,工傷發生率控制在0.8%以下,億元生產總值死亡率下降14.9%,嚴重犯罪案件發案同比下降29.3%,是珠三角社會治安、安全生產形勢最好的城市之一。圓滿完成上海世博會、廣州亞運會、第八屆中國航展等重大活動期間的安保工作。新建3個區級、23個鎮街綜治信訪維穩中心,以及286個村(居)、24個規模以上企業綜治信訪維穩工作站,有效化解社會矛盾和不穩定因素。加大力度解決歷史遺留債務問題,市財政安排資金償還政府債務31.7億元。加強應急管理,健全突發事件應急防控體系。食品藥品、產品質量安全工作不斷加強。香洲區榮獲首批全國法治區創建活動先進單位。新增30個省級“六好”平安和諧社區,總數達143個。
(六)最佳化政務環境,服務型政府建設深入推進。
民主法制建設不斷加強。全面推進依法行政,自覺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和市政協的監督。全年辦結市人大議案4件,辦復代表建議158件、政協提案305件,辦復率達100%。網路問政有序開展,科學民主決策機制不斷完善。依法提請市人大常委會審議地方性法規4項,制定修改市政府規章7項。通過省“五五”普法驗收,法治珠海建設深入推進。
行政服務水平持續提高。開展構建效能型機關、建設服務型政府活動,政府職能加快轉變,政府執行力不斷提高。加強行政服務中心建設,完善電子監察系統,全年審批和服務事項辦結率達100%。基建項目審批流程不斷最佳化,工程建設項目行政審批時間平均縮短50%。完善政府網站建設,政務公開工作深入推進。在省社科院的全省地方政府公共服務公眾評價調查中,連續兩年總體滿意度名列第一。
廉潔從政工作紮實開展。加強制度建設,健全行政問責制,加大監察、審計工作力度,規範行政行為。全面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政府系統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深入推進。加強機關作風建設,民主評議政風行風活動深入開展,堅決糾正損害民眾利益的不正之風。厲行勤儉節約,嚴格控制一般性行政經費支出,市直機關行政經費大幅降低。全市黨政機關因公出國、出境人次比近三年平均數減少10%、支出下降30%,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費用下降10.8%,晚會展覽慶典論壇活動減少13%。
各位代表,過去一年所取得的成績,是省委、省政府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全市廣大幹部民眾共同奮鬥、辛勤勞動的結果,是海內外各界關心支持的結果。在此,我謹代表市人民政府,向珠海經濟特區廣大建設者,向給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向各民主黨派、人民團體、工商聯和社會各界人士,向中央和各省(區、市)駐珠單位、駐珠軍警部隊,向所有關心和支持我市改革發展的港澳同胞、台灣同胞、海外僑胞和國際友人,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在發展道路上還面臨不少困難和問題:一是經濟規模仍然偏小,進一步增強核心城市經濟實力、有效發揮輻射帶動作用的要求更加迫切。二是現代服務業發展還相對滯後,先進制造業整體競爭力還需進一步提高,內外源型經濟發展還不平衡、不充分,產業結構性矛盾仍然突出,加快產業結構最佳化升級、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的要求更加迫切。三是自主創新動力不足,企業的創新主體地位有待進一步強化,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自有品牌還不夠多,加快建設創新型城市的要求更加迫切。四是工業化、城市化較快發展,能源、土地資源和環境的約束趨緊,促進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要求更加迫切。五是城鄉社會事業發展還不夠平衡,強化全市上下“一盤棋”理念、統籌東西部地區協調發展的要求更加迫切。六是政府管理中還存在一些不足和薄弱環節,有的機關幹部的發展意識、創新意識、責任意識和憂患意識有待強化,政府執行力和公信力有待提高,深入推進政府自身建設和政府職能轉變的要求更加迫切。我們將進一步增強責任感、使命感和緊迫感,以更加紮實有效的措施解決發展進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切實做好政府各項工作,絕不辜負全市人民的厚望和重託!
二、“十一五”回顧和“十二五”展望
各位代表,2010年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取得可喜成績,為“十一五”劃上了圓滿的句號。過去五年,是我市發展進程中很不平凡的五年,是機遇重大、充滿挑戰、奮發有為的五年。五年來,全市人民團結奮鬥,推動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新突破,開創了新局面。
——五年來,經濟發展邁上新台階。經濟實力顯著增強,2010年與2005年相比,全市生產總值、工業總產值分別增長78.2%和83%,年均增長12.3%和12.8%。來源於全市的財稅總收入增長119.4%,年均增長17%。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增長154.3%,年均增長20.5%。固定資產投資突破500億元,增長129.5%,年均增長18.1%。產業規模不斷壯大,形成“4+4+1”(高欄港經濟區、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國家級航空產業園、富山工業園四大工業園區+南屏、三灶、新青、平沙四個特色產業園區+珠海保稅區——珠澳跨境工業區一個特殊功能區)的工業園區布局,工業增加值增長91.4%,年均增長13.9%。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409家,其中產值超億元的299家。新增上市企業15家,總數達23家。經濟成長的質量和效益明顯提高,每平方公里土地產出生產總值和財政收入分別提高87.7%和152.4%。
——五年來,城鄉建設呈現新面貌。港珠澳大橋、廣珠鐵路相繼動工,廣珠城軌建成通車,一批高速公路動工興建,建設珠江口西岸交通樞紐城市的目標逐步實現。“十一五”時期交通投資累計完成180.4億元,是“十五”時期的2.7倍。2010年與2005年相比,公路通車裡程達1323.9公里,新增249.7公里,增長23.2%。高速公路通車裡程達70.8公里,增長15.5倍。城市道路總長1410.1公里,增長45.1%。全市港口貨物吞吐量達6056萬噸,增加2500萬噸,增長70.3%。全市口岸通關人數達9057.3萬人次,增加1510.7萬人次,增長20%。公共服務、市政環保等城市基礎設施日趨完善,生態環境保持優良,園林綠地面積達5267萬平方米,新增356.9萬平方米,增長7.3%。城市水體和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保持100%。
——五年來,民生事業取得新進步。2010年與2005年相比,六項民生支出占財政支出比重提高到39.6%,提高了14.7個百分點。人民生活水平持續提高,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52.8%,年均增長8.9%。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增長45.1%,年均增長7.7%。全市機動車總量達25萬輛,增長63%;每百戶居民擁有汽車31.5輛,增長1.6倍。城鄉居民加快實現“住有所居”,人均住房面積達28.6平方米,提高0.94平方米。至2010年已累計改造華僑農場危房6133套,提供廉租房680套、公租房1500套,向1673戶住房困難家庭發放租賃住房補貼939.6萬元。就業形勢穩定,城鎮新增就業24.5萬人次。教育協調發展,新增基礎教育學位2.7萬個,新改擴建學校65所,在全國率先實施12年免費教育,惠及學生101萬人次。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完善,全社會保險參保人次增加212萬,增長97%,月人均養老金增長72%。率先建立全民醫療保障制度,將全市50多萬外來務工人員及其子女納入醫療保障覆蓋範圍,與本市居民享受同等醫保待遇,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達到97%。衛生事業加快發展,改擴建一批城鄉醫療基礎設施,建成128個農村衛生服務中心。
——五年來,改革開放實現新跨越。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創新政府管理,完成政府機構“大部制”改革,建立健全決策諮詢、行政首長問責制、部門責任白皮書等80多項規章制度。建設“一站式”行政服務平台,推廣套用網上審批、效能監察、公文處理等電子政務系統,機關作風建設深入推進,行政效能不斷提高。完成平沙、紅旗華僑農場體制改革,理順區、鎮管理關係,實施“鎮場合一”、“區鎮合一”的管理模式。研究處理了一大批歷史遺留問題,切實保障民眾合法權益。對外開放不斷擴大,2010年與2005年相比,引進內資註冊資本金增加72億元,增長846.2%,年均增長56.7%。實際利用外資增加5.6億美元,增長83.8%,年均增長12.9%。進出口貿易總額增加178.6億美元,增長69.7%,年均增長11.2%。
通過五年的成功實踐,我們深刻認識到:一是必須堅持科學發展。始終堅持抓好發展這個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積極探索建設生態文明的可持續發展新路。二是必須堅持改革創新。始終堅持發揮經濟特區先行先試的創新創業創造精神,解放思想、改革創新,有效地突破發展瓶頸,破解發展難題,不斷增強發展的全面性、協調性和可持續性。三是必須堅持民生共進。始終堅持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把維護最廣大人民民眾的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執政為民,惠及民生,讓人民生活持續得到改善。四是必須堅持真抓實幹。始終保持清醒頭腦,堅決落實中央和省的各項決策部署,堅持“乾”字當先,結合實際創造性地開展工作,以真抓實幹推動全市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五是必須堅持依法行政。始終嚴格按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式行使權力、履行職責,規範行政執法,完善行政監督,不斷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政府執行力、公信力。所有這些,是過去五年我們形成的幾點基本體會,也是我市再創新輝煌的寶貴財富。
未來五年,是關係我市建設核心城市、加快科學發展的關鍵五年,是我市率先轉型升級、實現經濟社會跨越發展的攻堅時期和重要戰略機遇期。我們必須增強機遇意識、發展意識、大局意識、責任意識和憂患意識,以寬廣的全球視野和敏銳的戰略思維,深刻分析國內外形勢,準確把握髮展大勢,牢牢抓住戰略機遇,積極應對新的挑戰,堅定不移地朝著宏偉目標闊步前進。
“十二五”時期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堅持走生態文明的發展道路,深刻把握科學發展主題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主線,以“率先轉型升級、建設幸福珠海”為主旋律,深入實施珠三角《規劃綱要》和《橫琴總體發展規劃》,大力推進交通、產業、城市三大格局建設,壯大經濟實力,完善城市功能,最佳化生態環境,促進社會和諧,全面提升模式引領、實力帶動、功能輻射能力,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加快建設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和生態文明新特區、科學發展示範市。展望未來五年,我們的目標是:
(一)綜合經濟實力顯著增強。珠三角《規劃綱要》“四年大發展”目標任務全面完成,經濟實力不斷增強,經濟結構更加最佳化,經濟效益顯著提高。全市生產總值比2010年翻一番,人均生產總值超過13萬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超過1300億元,形成3至4個年產值超百億的產業集群。先進制造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超過48%。
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超過253億元,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超過10%。現代服務業增加值占服務業增加值的比重超過 61%。年主營業務收入超百億元企業4家,年銷售收入超過100億美元的本土跨國公司1家。財政一般預算收入超過240億元,財稅保障能力明顯增強。
(二)珠江口西岸交通樞紐基本建成。機場高速、高欄港高速、金港高速建成通車,廣珠鐵路、廣珠城軌自拱北經橫琴至機場延長線建成營運。珠海大道完成改造。港珠澳大橋及連線線建設順利推進。珠三角城際軌道江門至珠海機場段爭取納入珠三角規劃並動工建設,完成市內軌道交通規劃與評估。海港、空港功能更加完善,港口貨物吞吐量接近2億噸,機場旅客吞吐量超過500萬人次。完成拱北口岸改造工程,口岸基礎設施更加完善。現代化海陸空綜合交通網路基本形成,區域性交通集疏運體系更加完善,城市交通更加暢通,市內除海島以外的陸地區域實現15分鐘內上高速公路。
(三)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初步形成。城市化和城市現代化進程加快,城市基礎設施更加完善,城市規模進一步擴大。區域中心城市功能更加強化,產業和人口集聚能力提高,高端要素聚集發展功能和生產服務功能增強,城市綜合服務水平和發展帶動力、輻射力明顯提升。做大做強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品牌,增強航展國際影響力。各城市組團功能布局最佳化,東部地區率先實現轉型升級,科技創意、文化藝術、商貿旅遊、商務行政等主題片區特色鮮明;橫琴新區實現“五年成規模”目標,初步建成現代產業體系和生態型城區;西部中心城區開發建設取得重大突破,工業化與城市化發展更加協調。全市城市化水平達89%。
(四)自主創新能力明顯提高。“創新驅動”戰略深入實施,自主創新環境更加最佳化。大學園區資源優勢充分發揮,產學研合作不斷深化。國家重點實驗室等創新平台不斷完善,初步形成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結合的開放型區域創新體系,自主創新能力顯著提高,科技支撐引領作用顯著增強。全社會研發(R&D)投入占全市生產總值比重超過2.3%,成功申報2至5家國家級技術中心和工程中心,國家重點實驗室等創新平台超過6家,年發明專利申請量每百萬人口超過500件,高新技術產品產值占全部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45%。
(五)城鄉區域發展更趨協調。充分利用經濟特區範圍擴至全市的契機,全面實施“綠色發展”、“東西互動”、“區域協同”戰略。跳出傳統約束、體制束縛和區劃障礙,推動城市文化向農村發展、城市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城市社保向農村覆蓋、城市公共服務向農村輻射、城市資源向農村傾斜,城鄉區域一體化發展水平明顯提高。全市戶籍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10.5‰左右。森林覆蓋率達31%,城鎮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13平方米。城鎮生活污水處理率達83%,工業廢水排放達標率達100%。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100%。完成省下達的節能減排等約束性指標。
(六)人民生活更加幸福。“和諧共享”戰略全面實施,建立經濟特區發展成果惠及人民民眾的長效機制。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全面加強,普惠型民生事業加快發展。人民民眾生活更加殷實,富足感、安全感、公平感、歸屬感、自豪感不斷增強。文化強市建設深入推進,文化事業繁榮發展,文化軟實力顯著提高。文化產業增加值占全市生產總值比重達8%。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5%以內,城鎮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率超過98%。
繼續實行十二年免費教育,城鄉義務教育協調發展,高水平普及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接近100%,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55%。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覆蓋率100%。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明顯提高。
(七)科學發展體制機制更加健全。經濟特區改革“試驗田”和先行先試作用充分發揮,經濟體制、行政管理體制、社會管理體制改革不斷深化,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率先取得突破。政府職能加快轉變,政府組織體系和運行機制、政府管理和服務方式不斷最佳化,依法行政和公共服務的能力明顯提高。農村經濟體制、財政和投資體制、金融改革和創新、企業體制的深化改革成效明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更加完善。社會管理綜合改革取得重大突破,社會管理制度和社會管理方式不斷完善,城市管理體制機制更為健全,形成具有珠海特色的社會管理模式。
各位代表,回顧過去五年,良好局面來之不易,應倍加珍惜;面向未來,新的征程任重道遠,應倍加努力。當前,我們已經奠定了一個良好的發展基礎;未來,我們必將續寫珠海發展的嶄新篇章!
三、2011年主要任務
2011年是建黨90周年,也是我市實施“十二五”規劃的起步之年和落實珠三角《規劃綱要》“四年大發展”戰略的關鍵一年,做好今年工作意義重大。綜觀國內外形勢,今年仍是我市推動科學發展可以大有作為的一年,機遇與挑戰並存,機遇大於挑戰。一方面,國際金融危機影響仍在持續,世界經濟復甦緩慢曲折,未來一個時期外需依然趨緊。美元持續貶值與人民幣不斷升值並存,原材料價格上升,國內通脹壓力不斷增大。我市用工緊張局面短時間內難以根本緩解,工業發展適度重型化的要求與節能減排約束趨緊之間的矛盾更加突出。所有這些都將使我們面臨的形勢更加複雜,挑戰也更加嚴峻。另一方面,國家巨觀經濟環境整體趨於好轉,內需不斷擴大。我市一批重大交通基礎設施加快建設,城市投資環境明顯改善,為加快發展打下了堅實的“硬體”基礎。珠三角《規劃綱要》和《橫琴總體發展規劃》深入實施,橫琴新區、高欄港區等重點區域加快開發建設,一大批工業項目開工建設和建成投產,為我市未來發展增添了巨大動力,等等。所有這些都是我們面臨的重大利好和難得機遇,從根本上有利於我市率先轉型升級,實現新一輪的跨越式發展。我們既要看到機遇,增強加快發展的信心和勇氣,更要直面挑戰,奮發進取,迎難而上,以對全市人民的深厚感情、以對特區事業的無限熱情、以幹事創業的奮發激情,投入到加快發展的各項工作中去,圓滿完成今年的目標和任務。
統籌考慮各種因素,今年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實現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1%左右;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3%;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6%;外貿進出口總額增長10%;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增長5%,引進內資註冊資本金增長20%;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增長1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分別增長10%和9.1%;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3%以內;戶籍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9.3‰以內;完成省下達的節能減排目標任務。
做好今年工作,要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省委十屆八次全會以及市委六屆九次全會精神,圍繞發展“加速”目標,正確處理好總量增長與質量提升、經濟發展與民生改善、改革發展與維護穩定三大關係,將率先轉型升級、建設幸福珠海和全面落實珠三角《規劃綱要》“四年大發展”任務貫穿於全市各項工作之中,著力推進交通、產業、城市、城市軟實力和民生五大建設,努力促進全市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為“十二五”發展開好局、起好步。
(一)著力完善交通基礎設施,加快構建珠江口西岸交通樞紐城市。
完善城市交通規劃。抓緊推進《珠海市綜合交通運輸體系規劃》編制工作。進一步完善港珠澳大橋連線線、連線東西城區的交通大動脈等重大交通規劃,加強珠中江城際交通對接規劃。抓緊編制市內軌道交通、快速公交和常規公交一體化的公共運輸發展規劃。結合西部中心城區開發建設,完善全市交通網路布局,進一步增強海港、空港的服務功能,加速構築快捷、暢通、安全的城市交通體系。
加快交通項目建設。積極配合推進港珠澳大橋及連線線建設,加快高欄港高速、機場高速、金港高速金鳳段(港灣大道至梅華立交)、井岸二橋等項目建設。爭取廣珠鐵路珠海段今年底竣工、廣珠城軌金鼎至拱北段今年內全線開通。金港路的翠屏段(梅華立交至造貝)、造貝連線線、南屏至橫琴段(南屏至蓮花口岸,含橫琴二橋)和金海大橋開工建設,力爭高欄港海底隧道、廣珠城軌拱北經橫琴到珠海機場段開工。加緊推進珠海大道主道、明珠路、港昌路改造,加快廣珠城軌珠海各站周邊路網建設。打通城市“斷頭路”,完善城區交通路網。建設道路交通配套設施,在上沖檢查站路口等重點路口建設立交設施,加快解決停車難、人車爭道等交通問題。啟動全市快速公交系統項目,加快西部地區公交站場尤其是西部公交換乘中心建設。集中力量抓好高欄港區2個15萬噸級礦石碼頭、1個10萬噸級煤炭碼頭、4個10萬噸級貨櫃碼頭等項目建設。加快推動九洲港貨櫃運輸功能有序轉移,提升高欄港港口貨物吞吐能力。
創新城市交通管理。堅持以人為本,加強交通組織、管制和疏導工作,提高路面見警率,緩解當前城區交通擁堵狀況。開展道路交通秩序專項整治行動,加強各類機動車輛依法營運和安全行駛監管。加強城市道路及配套設施的維護管理,科學設定紅綠燈、單行線和道路出入口。新建市政主要道路少設紅綠燈,城市快速路不設紅綠燈,千方百計提高道路通行能力。積極發展綠色公共運輸,逐步推行電動公車。建立完善城市道路養護維修工作巡檢制度,強化市政工程設施管護的執法和監察工作。
(二)著力建設現代產業體系,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大力推進重大項目建設。一是完善重大項目推進工作機制。建立儲備、在談、簽約、在建和投產項目分類量化管理機制,以目標倒逼進度。健全層層抓落實的項目分工協調負責制,著力破解項目規劃、審批、資金、用海、用地、供水、供電等方面的難題,以壓力倒逼動力。堅持項目工作節點目標化管理,以日保旬、以旬保月、以月保年,以時限倒逼效率。
加強督促檢查和績效考核評價,強化項目監督管理,打造優質工程、精品工程和廉政工程,以考核倒逼成效。二是加快推進在建項目建設。今年在建及年內開工項目80項,計畫投資207億元。加快協調推進港珠澳大橋等重大交通基礎設施和中航通飛、中海油深水海洋工程裝備製造、三一重工港口機械製造、玉柴柴油發動機等項目建設。想方設法推動已簽約項目加快落地建設。三是統籌抓好中小型項目引進和服務。堅持長短結合、遠近兼顧,在抓好大項目引進建設的同時,大力引進一批“兩少、兩有、兩高”(占地少、用工少,有研發、有品牌,高技術、高效益)的中小型項目尤其是成長性強的科技型項目,提高產業配套水平和經濟效益。出台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指導目錄,加大民營企業扶持力度,拓寬民營資本投資渠道,加快發展民營經濟。加強對中小企業的服務,切實解決“融資難”問題,支持中小企業發展。
大力提升產業發展水平。一是擴大增量,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圍繞項目落戶,以產業招商和項目招商為重點,做好投資推廣、項目洽談、跟蹤服務等工作,以大招商促進大引進,實現大發展。積極參與我省面向大型央企、龍頭民企和世界500強企業的三場重大招商活動,著力新引進一批投資大、產出高和成長性強的大項目、好項目。精心策劃、積極有效地在國內外開展系列投資推廣及小分隊上門招商活動。全年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額要超過12.8億美元,引進內資註冊資本金要超過96億元。堅持引進項目與引進先進技術、先進管理、高端人才相結合,吸引各類國際高端人才匯聚,打造投資“窪地”。二是最佳化存量,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做強一般貿易,轉型加工貿易,推動外商投資、加工貿易企業擴大內銷。大力推進工業企業重點技術改造工程。出台政策措施提升專業鎮發展水平,培育壯大建材家居、辦公自動化及列印耗材等專業市場。在家用電器、服裝等領域大力培育傳統優勢產業大企業集團。三是做大做強戰略性新興產業。抓緊完善相關產業發展規劃和配套政策,重點培育50個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在高端新型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車3個產業領域取得突破。加快發展新材料、航空、海洋工程、節能環保4個產業。四是打造高端產業集群。加快建設海洋工程裝備製造基地、航空產業園區和國際商務休閒旅遊度假區。著重發展高欄港——富山沿海工業帶和高新區兩大工業生產片區,重點發展柴油發動機製造、石油化工、家電電氣、生物醫藥、海洋工程裝備、電子信息、清潔能源等產業集群。加強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創新支撐服務體系建設,推進高新區“二次創業”,做優做精軟體和積體電路設計、信息材料、電子通訊等高新技術產業集群。
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著力推動服務外包、商務會展、金融、工業設計、現代物流、信息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做大做強,加快培育一批大型服務業企業。積極發展電子商務和物聯網。壯大發展現代旅遊、現代商貿等生活性服務業。整合旅遊資源,推進旅遊重大項目開發,大力開發海島、溫泉、觀光農業等生態旅遊項目,提升發展旅遊業。舉辦2至3場大型文體旅遊活動,拓展旅遊綜合消費。積極引進和建設大型商貿綜合體,培育大型特色商業區,加快建設區域性商業服務業中心。組織2至3場珠貨外銷等大型展銷活動,擴大珠海產品的影響力和美譽度。
大力推進自主創新。實施《珠海經濟特區科技創新促進條例》,加快構建區域創新體系。加大自主創新投入,加快實施重大科技專項和重點技術攻關,重點培育50個自主創新項目。
強化自主創新激勵機制,完善支持企業創新的財稅、金融和政府採購等政策體系。充分發揮企業主體作用,鼓勵企業研發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技術產品。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上市融資,積極引進創業風險投資,促進科技與金融緊密結合。加強企業技術中心、工程中心、行業公共創新平台和重點實驗室建設。繼續深化產學研合作,推進省部產學研結合示範基地和產學研創新聯盟建設,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深入開展質量強市活動,發揮質量獎導向作用,打造“珠海質量”品牌。加強智慧財產權工作,加大名牌名標產品培育力度。大力推進信息化建設,打造“智慧城市”。
(三)著力加快城市化進程,統籌城鄉區域協調發展。
推進西部地區開發。高標準建設西部中心城區,加快起步區的土地資源整合和基礎設施配套,把金灣、斗門區級中心和西部中心城區核心片區納入起步區加快推進建設。堅持“同城一體、內外互動、協調發展”,進一步加大對西部地區的財政投入,加快東西部城市規劃和基礎設施、產業發展、義務教育、公共衛生、文化建設、城鄉就業、社會保障、城市管理等方面的一體化進程。加快完善工業園區生活配套設施,大力支持高欄港區、航空產業園和富山工業園等重點園區發展。
提升發展東部地區。東部地區要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加快發展總部經濟,提升服務業聚集區發展水平。引進建設1至2個國際高端品牌酒店。大力推進十字門中央商務區、拱北口岸地區商業中心改造等項目建設。落實“退二補公進三”(退出第二產業,補充公共綠地和公共服務設施,發展現代服務業)措施,推進香洲主城區舊廠房、城中舊村改造,提升東部城區建設水平。推動高新區加快完善生產生活配套設施,實現提速發展、爭先進位。加大海洋綜合開發力度,積極推進萬山區創建國家級海洋綜合開發試驗區。加快保稅區和跨境工業區轉型升級。
促進“三農”發展。加大財政投資和信貸資金對農村農業的投入,今年全市財政安排“三農”資金30.6億元,進一步提高農業產業化、集約化水平。加快推進城鄉水利防災減災工程建設,完成白蕉聯圍和中珠聯圍加固達標工程,加快推進斗門四小聯圍海堤達標建設,開展白龍河水閘前期研究,完善農田水利基礎設施。開展村莊整治,綠化、美化城鄉環境。選取斗門區1個鎮和橫琴新區、金灣區、斗門區、高新區、高欄港區各1個村,作為統籌城鄉一體化發展示範鎮、村,進行重點規劃建設,確保一年初見成效。建設1至2個名鎮、名村,示範帶動宜居城鄉建設。做好村(居)兩委換屆工作,扶持發展村集體經濟,加快建立農民增收的長效機制,實現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超過1.1萬元。支持斗門北部生態農業園創建國家級生態農業園,抓好台灣農民創業園建設,發展現代生態農業。落實“菜籃子”行政首長負責制,加強農產品檢測體系建設,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調整最佳化漁港功能布局,發展現代漁業。
深化區域合作。深入推進珠港澳更緊密合作,加大橫琴新區開發建設力度,提升開發熱度。落實橫琴新區體制機制創新要求,抓緊優惠政策報批工作,加緊完善基礎設施配套,加快產業發展,增強生產要素集聚功能和自我發展能力,實現“兩年見成效”建設目標。加快竹銀水源工程建設,確保今年4月主體工程完工。加快推進我市供水保障雙迴路工程建設。深入推進珠中江合作,加快落實三地已簽訂的36項合作協定,進一步擴大合作成果。積極推進“雙轉移”工作和扶貧開發“雙到”工作。紮實做好支援四川涼山地區等對口幫扶工作。
(四)著力提升城市軟實力,增強核心城市集聚和輻射能力。
加快建設文化強市。今年新增文化發展經費2800萬元,促進文化事業發展。健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加快推進“一院三館”(市歌劇院、博物館、城市規劃館、文化館)、橫琴粵港澳文化產業園和珠海南方影視傳媒等項目建設。加快培育文化創意產業,支持有技術、有品牌、有市場、有潛力的動漫企業做大做強。深入開展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活動,切實抓好各項創建工作落實,提高市民參與度。加強歷史文化資源的綜合保護與開發利用,積極創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支持文藝精品創作,最大限度滿足人民民眾文化需求。
加大人才工作力度。加強招才引智工作,加大人才資源開發力度。積極引進海內外創新科研團隊和領軍人才,支持創新科研團隊的建設。發揮科技重獎的導向作用,激勵科技人才創新創業。充分發揮各類教育培訓機構作用,培養經濟社會發展緊缺人才。完善人才政策,最佳化人才工作和生活條件,切實解決人才住房、醫療、社保和子女入學等方面的實際問題,營造事業留人、待遇留人、環境留人和人盡其才的良好氛圍。
推進改革攻堅。堅持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先行先試,加快形成有利於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鞏固“大部制”改革成果,完善政府運行機制。穩步推進事業單位分類改革,深入推進富區強鎮、醫藥體制等重點領域改革。促進市屬投融資平台轉型升級,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推進財政體制改革,完善預算編制和執行監管制度,最佳化財政支出結構,建立適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和主體功能區建設要求的公共財政體系。推進金融改革創新,利用國家多層次資本市場,加快自身發展。深入推進社會管理體制改革先行先試。加強城市信用體系建設。
最佳化生態環境。深入實施生態建設“四個百分百”行動方案,加快建設國家生態文明試點城市,積極創建低碳城市。按照國家和省的要求完成國家環保模範城市複查迎檢項目建設。實施“森林城市、生態家園、幸福珠海”建設工程,推進重點生態工程、綠道網和城市公園建設。落實節能減排目標責任制,突出抓好工業、建築、交通、公共機構等重點領域節能工作。繼續完善排污自動監控系統,大力推動結構性減排。深入治理土壤、水、大氣和固體廢棄物污染。加快推進海島垃圾和污水處理工作,加強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大力推進高欄港熱電聯供項目和循環經濟示範園區建設。發揮土地利用規劃的管控作用,加大國土資源執法力度,加強閒置土地清理和土地儲備,嚴格保護耕地,強化節約集約用地。落實自然資源有償使用和生態補償機制。開展“城市管理年”活動,以香洲區為主戰場,市、區、鎮(街)、社區四級聯動,重點整治城市髒亂差、交通擁堵、煙塵噪音污染等突出問題,營造“淨、暢、寧、美”的城市環境。
加強民主法制建設。做好依法治市工作,深入推進依法行政,營造良好的法治環境。自覺接受監督,進一步完善科學決策機制。加強行政服務中心建設,創新和拓展政府服務的內容和方式,突顯政府服務的新特色、新優勢。全面推進政務公開,向社會公布政府部門責任白皮書和主要職能、審批事項及審批要求,提高政府決策透明度。大力推進反腐倡廉制度建設,落實行政問責制。加強審計監督和行政監察,強化經濟責任審計和績效審計。加大公務員培訓力度,提高公務員隊伍的整體素質。辦好人大議案、代表建議和政協提案。
(五)著力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和諧。
改善民生福利。加大民生投入,全面推進惠民生辦實事30項工程建設,保質量、保全全、保廉潔。採取強有力措施穩定消費價格總體水平,保障民眾基本生活。實施全民職業能力提升計畫和創業帶動就業工程,加強外來務工人員和大學畢業生就業服務,穩定和擴大就業。加強企業人文關懷,完善勞動關係調處機制,促進勞動關係和諧穩定。進一步健全社會保障體系,提高社會保障能力。加強房地產市場調控,做好住房保障工作,進一步改善中低收入群體的住房條件。
發展社會事業。大力推進義務教育規範化學校建設,全市規範化公辦中國小達到100%。深入實施校安工程,確保校園安全。突出抓好學前教育,大力發展職業技術教育,加快推進職教基地建設,辦好珠海城職院,提高高等教育辦學水平。深入實施《珠海市健康城市規劃綱要(2010—2015年)》,加強重大疾病防控、醫療救治和衛生監督體系建設,完善職業病防控體系,通過殘疾人“人人享有康復服務”國家評審驗收,加快建設健康城市。進一步加強人口計生工作,穩定低生育水平,深入推進人口均衡型社會建設。完善公共體育設施,深入開展全民健身運動。促進其他社會事業全面發展。
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堅決落實維穩工作責任制,加強社會管理工作,強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大力整治突出治安問題和突出治安地區,積極預防和妥善處置群體性事件。著力加強安全生產工作,嚴格落實“一崗雙責”責任制(“一崗”是指黨政領導幹部職務對應的崗位;“雙責”是指領導幹部既要履行崗位業務工作職責,又要履行安全生產工作職責),切實抓好重點行業、重點領域的安全監管和隱患排查整治。深入開展產品質量和食品藥品安全專項治理。完善應急管理體系,提高預防和處置各類突發事件能力。
各位代表,“十二五”規劃是我市未來五年經濟社會發展的行動指南。今年是實施規劃的第一年,我們要高度重視,精心組織,狠抓落實。實行目標責任管理,逐級分解下達規劃目標任務和重點工作。制定實施規劃的配套政策、工作方案和年度計畫。建立跟蹤督查和考核評估機制,實施並強化行政領導負責制和責任追究制,確保規劃的各項目標任務落實到位,全面完成。
各位代表,在這裡,我代表市人民政府鄭重承諾,今年還要辦好人民民眾關心關注的幾件民生實事:一是新建市文園中學新校區、市第十一中學和斗門特殊教育學校,年內基本建成11個鎮中心幼稚園。二是在全市範圍內實施外來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憑積分免費入讀我市義務教育公辦學校辦法,進一步擴大十二年免費教育覆蓋面。三是城鎮新增就業4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4000人,幫助1800名困難家庭人員實現就業;投入2000萬元建立城鎮居民養老保險制度,推進城鄉居民社會保障一體化。四是加快普惠型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基本完成西部地區10所鎮級福利機構改擴建工作;為200名符合條件的老年人提供居家養老服務;安排1584萬元為全市80周歲以上的老年人發放高齡老人津貼、為“三無”及五保對象發放節日慰問金、生活補助和物價補貼。五是實施醫療就診“一卡通”,完成5個薄弱衛生院改造,從今年起市財政安排資金連續三年每年培訓100名社區全科醫生,最佳化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提高公共醫療衛生服務水平。六是建設保障性住房4801套,其中廉租房260套、改造危房2495套、公租房2046套,提高住房保障服務能力。七是新建一批人行過街設施;建設一批停車場,新增1384個停車位,緩解城區停車難問題。八是建成平沙、新青、白蕉、富山4座污水處理廠;開展垃圾分類處理設施建設,加快西部固廢無害化處理中心應急填埋工程和舊填埋場封場工作。九是完成斗門、金灣、高新區69個農村、社區的水改工程;投入6200多萬元建設農村公路,實現62個200人以上自然村通水泥路,總里程約44公里;推行公車同城同價,促進東西部地區公交事業協調發展。十是建設4至5個水產養殖、優質蔬菜、畜牧養殖等大型農產品生產基地,豐富蔬菜、肉類等產品供應,維護農產品價格穩定。
各位代表,宏偉藍圖已經繪就,發展前景催人奮進。邁步在新的征程上,我們深感肩負的使命艱巨而光榮。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在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團結一心,開拓進取,紮實工作,為開創珠海經濟特區更加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