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珠海市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2002年珠海市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02年珠海市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 類型:政府工作報告
一、2001年的工作回顧
2001年是新世紀的第一年,也是實施“十五”計畫的起步之年。市政府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領導及市人大、市政協的監督支持下,以鄧小平理論和江澤民同志“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改革開放,積極實施外向帶動、科教興市和可持續發展戰略,認真落實“兩大辦一加快”,加緊構築“三大發展平台”,加快“三基地一中心”建設,一手抓整治,一手抓發展,在世界經濟成長明顯放緩的情況下,全市國民經濟保持快速健康發展,精神文明建設和社會各項事業取得顯著進步,實現了“十五”計畫的良好開局。預計全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367.2億元,比上年增長12.1%,是1996年以來的最高增速;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2.91萬元,增長10.5%;一般預算內財政收入31.6億元,增長30.2%;固定資產投資總額104.7億元,增長10.3%;進出口總額99億美元,增長8.1%;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871元,增長5%;農漁民人均純收入4750元,增長8%。外貿出口在十分嚴峻的形勢下仍然保持增長,其它各項主要經濟指標均達到或超過年初預期目標,較好地完成了市五屆人大三次會議提出的任務。
(一)國民經濟保持較快增長。
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加快。預計全市農業總產值23.9億元,增長5.8%。水產養殖面積增加到30.5萬畝,南美白對蝦等優質品種大幅增加。白藤湖現代農業公司等一批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初具規模,建設白蕉省級農業現代化示範區等一批農業示範基地成效顯著。開通農業信息網,建成鎮級農業技術推廣網路,建設大型貯藏保鮮冷庫,扶持農產品流通經營大戶,部分農產品遠銷到我國華北、華東、東北等廣泛地區及歐美、東南亞多個國家。
工業生產快速增長。完成工業總產值716.4億元,增長17.5%;實現工業增加值174億元,增長12.7%。高新區、保稅區和臨港工業區形成工業發展新增長點,格力、佳能、珠海電廠等大型企業在工業增長中發揮骨幹作用。落實技改貸款貼息等扶持措施,支持企業通過技術改造提高競爭力,一批中小企業快速成長。
對外經濟保持增長。全市新引進外商直接投資項目646個,增長16.6%;外商直接投資8.6億美元,增長6.1%。經濟功能區繼續發揮吸引投資和集聚項目的龍頭作用,PTA、長興化工、MTU、九州松下、威士茂等一批大項目加緊建設,偉創力等一批企業增資擴產,馬士基來珠海試開國際班輪。世界500強企業已有30家落戶珠海。外貿出口實現37.9億美元,增長3.9%。橫向經濟聯合取得新發展,引進神華、中海集團在珠海港合作開辦航運。
服務業市場升溫,交通物流業趨旺。加強旅遊策劃,新增一批旅遊酒店,改善海島旅遊設施,增強旅遊吸引力。全年接待過夜遊客429萬人次,旅遊總收入78.6億元,均比上年增長12%。房地產調控成效明顯,商品房價格回升,空置率下降,商品房銷售面積162萬平方米,增長11.8%。商貿流通業快速發展,成功舉辦首屆國際酒類博覽會和林業科技博覽會,繼家樂福之後,萬佳、民潤、茂業、吉之島等大型商貿企業先後進入我市。全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8.4億元,增長11.5%。現代物流業發展勢頭良好,保稅區倉儲物流業發展較快。全市港口貨物吞吐量1982萬噸,增長12%;機場旅客吞吐量增長10%,貨物吞吐量增長17.8%。
金融財稅運行良好。“金融安全區”建設進展順利,金融平穩運行,年末金融機構存貸款餘額分別為494.2億元和317.6億元,分別比年初增長11.5%和8.8%。理順市、區兩級財政管理體制,財稅收入創近年來最高增速。地稅部門開展房地產專項稅收檢查,堵塞征管漏洞;國稅部門與銀行合作開辦出口退稅質押貸款,支持了企業出口。全年地稅收入26.5億元,增長20.7%;國稅收入36.1億元,增長52.7%。
區域經濟健康發展。香洲區呈現繁榮的城市經濟特色,各項經濟指標大幅增長;斗門區、金灣區加快工業化和農業產業化步伐,取得可喜成績;萬山海洋開發試驗區海洋產業綜合開發獲得新進展。
(二)科教興市取得新成就。
積極創建廣東現代化科技示範市,建設國家級軟體產業基地、國家級農業高新技術示範園區。著力最佳化科技創新軟環境,設立知識產權局,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大幅增加科技三項經費,為科技企業提供信用擔保和貸款貼息支持。出台《珠海市科技創業投資暫行規定》,吸引風險資本進入。口岸查驗單位為高新技術企業開設特別通道,大大改善了通關環境。
大學園區——科技創新海岸初步形成規模。中山大學珠海校區、暨南大學珠海學院辦學規模擴大,全市在校全日制本科生達1.2萬人。哈工大新經濟資源開發港投入運作,清華科技園(珠海)、北京大學教育科學園、北京師範大學珠海校園動工興建,吸引了香港理工大學和香港城市大學前來辦學或創辦產學研項目,遵義醫學院、省科技幹部學院珠海校區落戶金灣區。國際著名跨國公司愛立信在南方軟體園建立“移動世界開放實驗室”。留學生創業園首期開園,21家留學生創辦的企業開始運作。
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喜訊頻傳,高新技術產業蓬勃發展。完善高新區各園區規劃,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最佳化投資軟、硬環境,招商引資成效顯著。高新區全年新引進項目127個,工業總產值達105億元,增長29.2%。全市新增經省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19家,總數達到67家。一批企業孵化器加緊建設,科技創新能力逐步增強。金山電腦WPS2000智慧型集成辦公系統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麗珠中藥現代化工程中心通過國家評估,高凌公司成為國家863計畫成果產業化基地之一,東信和平公司電信儲值卡等一批科技成果獲得顯著經濟效益。全市高新技術產品產值預計達185億元,增長16.3%,占工業總產值的25.8%。軟體產業迅速成長,全市經省認定的軟體企業92家,經省登記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軟體產品276件,軟體產品產值超過16億元,增長60%。全市專利申請量達750件,增長25%。
信息化水平明顯提高。組建市信息產業局,加強信息產業統一規劃,加快信息基礎設施建設。信息服務業發展迅速,接入寬頻網路的信息化小區150多個,全年新增行動電話用戶45萬戶,增長125%;網際網路用戶達17.6萬戶,增長107.5%。積極推動政府上網,成為全省社保信息化綜合試點城市,海關“電子口岸”開通,教育信息網“校校通”建成啟用。
基礎教育又有新發展。完成全市基礎教育發展總體規劃。啟動打造“名師名校”工程,市二中等創建全國示範性高中取得較大進展。加大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公開選拔中國小校長。加快改造薄弱學校,在斗門區和金灣區興建了四所規範化國小。規範民辦學校管理。推進素質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提高,高考取得歷年來最好成績,各學科平均分數居全省第二,高考錄取率達82.5%。
(三)各項改革取得顯著成效。
調整行政建制和改革政府機構。經國務院批准設立金灣區,斗門撤縣建區,城市化進程加快。完成市級行政機關機構改革任務,市政府機構從39個減少到28個,人員編制精簡32%。區級政府機構和市直事業單位機構改革全面鋪開。
國有企業改革取得階段性成果。加快國有企業產權制度改革,915戶劣勢企業退出市場,占全市國有企業總數的76%。規範企業資產經營責任制,加強經營目標考核,試行獨立董事制度。國有資產整體經營狀況明顯好轉,國有企業利潤增加,資產保值增值率上升。
公共資源市場化配置程度提高。政府採購範圍擴大到鎮級,集中進行藥品、醫療器材等招標採購。規範建設工程、商用土地市場交易,公開拍賣商住用地和計程車營運牌照,一批國有企業和經營性市場產權進行公開轉讓。
改革行政事業經費管理。加強廉政監督,成立市政府會計結算中心,在全省率先實行市級機關、團體和事業單位會計集中核算,有效節約行政開支。
完善勞動和社會保障體系。實施再就業工程,開展轉崗培訓。提請市人大常委會在全國率先制定《珠海市企業工資支付條例》,規範企業工資支付行為。實施外來工大病醫療保險,超額完成社保擴大覆蓋面任務,提高最低生活保障線和最低工資標準。全市城鎮登記失業率為2.9%,社保覆蓋率達97.2%。
(四)城市建設和管理呈現新面貌。
強化城市規劃和土地資源管理。完成第四輪城市總體規劃修編,制定珠海市“十五”海洋產業發展總體規劃,編制南水鎮分區規劃及20多項專題規劃。採取積極措施,加快解決預征地問題。
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淇澳大橋通車,供水管網進村。珠海電廠一期工程全面投產。中珠聯圍、廣昌、洪灣水閘投入使用,防洪排洪設施改善,城市抗洪能力提高。廣昌泵站建成通水,供水保障能力增強。加快危橋改造,建設金鳳路、金杯路等一批市政道路,51條無燈路安裝上路燈。
城市建設出現新亮點。成功改造景山路、水灣路,新電視中心成為城市一景,海濱公園對公眾免費開放,在全國率先提供免費公共直飲水服務。改造城中舊村取得重大進展,香洲26個行政村列入舊村改造計畫,已有23個自然村確定開發商,21個自然村動工改建,新涌、水灣頭、洲仔舊村居民喜遷新居,成為新文明社區城市居民,長沙、南村、白石、圍基舊村居民可在春節前回遷。
城市管理水平提高。組建水務局,實現水務管理職能一體化。組建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開展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試點工作。進一步下移管理許可權,香洲區成為城區管理主體。全面推行商品住宅綜合驗收制度,規範小區物業管理服務收費,推進小區供電設施移交,逐步理順小區供電管理體制。香洲區“村改居”全面鋪開,斗門、金灣城鎮管理均有新進步。
環境保護取得新進展。環保“雙達標”通過驗收,成功解決益力味素廠高濃度污水處理問題,建設拱北污水處理廠三期工程,生活污水處理率提高。著手治理汽車尾氣污染,禁止白色污染初見成效。投放人工魚礁,保護海洋生態資源。加大力度保護紅樹林。
(五)依法行政取得新進展。
依法治市,進一步推進決策民主化、科學化。堅持向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報告工作、向市政協通報情況,自覺接受監督。認真辦理關於建設斗門橫坑大橋等一大批人大議案、代表建議和政協提案,重視解決市人大調研報告中提出的問題。積極發揮專家決策諮詢委員會和決策詢問小組的作用,加強新聞輿論對政府工作的監督。妥善處理民眾來信來訪。
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堅持依法行政。充實市政府職能部門和區級政府的法制機構。積極推動行政立法,提請市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地方性法規3件,頒布政府規章4件。開展法制宣傳教育活動,加強行政複議工作,深入開展黨風廉政建設,查處了一批違法違紀案件。
規範行政行為,提高依法行政水平。進行新一輪政府審批制度改革,行政審批事項再減三成。清理臨時機構,規範市政府決策程式和議事規則。加強監察部門對公共資源市場配置行為的監督,強化了對部門和單位資金、資產管理及領導幹部離任審計監督。
(六)“兩大整治”取得階段性成果。
市場經濟秩序明顯好轉。土地和財政債權追收初見成效,金融債權保全進展良好,協助清理企業集資取得進展。開展打擊制售假冒偽劣商品、非法傳銷、非法外幣交易、逃騙稅等專項聯合行動,保持打擊走私的高壓態勢,查處不正當市場競爭行為,全面取消電子遊戲機經營。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杜絕重大安全責任事故發生。
社會治安秩序良好。妥善處理化解社會不安定因素,落實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措施,深入開展嚴打整治鬥爭,公安部門連破大案要案,得到了公安部和省公安廳的表彰。全市已建成安全文明小區(村)668個,市民安全感增強,社會治安狀況民眾滿意和基本滿意率達98.1%。
(七)精神文明建設和社會各項事業不斷進步。
機關作風進一步好轉。加強機關作風建設進入第三年,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廉潔自律、糾正部門和行業不正之風取得成效,視窗服務成為提高機關工作效率和服務水平的重要載體,成立市政府投訴中心,集中處理民眾投訴。加強項目督查督辦,為在建項目提供現場服務。廣泛開展“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學習教育活動,基層幹部積極為民眾辦好事、辦實事。
社會各項事業取得新進步。加強社區建設,豐富民眾文化生活,廣場文化活動蓬勃開展。加強《珠海市文明公約》和《珠海市民守則》宣傳教育,提高市民綜合素質。建設新中山大學第五附屬醫院,擴建拱北醫院,發展醫療衛生事業。整頓醫療市場,對醫療機構進行分類核定、分類管理,控制醫藥價格取得初步成效。開展衛生系統行風評議,醫療服務質量有所提高。舉辦全市首屆職工運動會,承辦全國“九運會”部分賽事,珠海運動員在“九運會”上奪得金牌10枚、銀牌和銅牌各8枚的好成績。計畫生育工作取得突出成效。加強軍政、軍民關係,爭創雙擁模範城,連續第21年實現徵兵工作全優,積極安排退伍軍人和軍嫂就業。關心民眾生活,減免特困家庭子女學雜費。外事、對台、僑務、民政、檔案、氣象、民族、宗教、老年、殘疾人和關心下一代事業等都有新發展。
(八)辦理十件實事取得成效。
去年初承諾辦理的十件實事全部得到落實。
1.去年全市農村生活用電價格先降至0.82元/千瓦時以下,減輕農民負擔近1000萬元;從今年元月起,全市農村生活用電價格降至0.66元/千瓦時,實現城鄉生活用電同網同價,一年可減輕農民負擔近4000萬元。
2.金灣區電話普及率達96.7%。
3.洪灣水閘、中珠聯圍水利工程竣工並投入運行。
4.設立7個農業技術推廣站,形成鎮級農業技術推廣網路。
5.香洲區第十二國小建成開學,實驗中學續建工程基本竣工。
6.拱北污水處理廠三期工程完工,已實現一級通水運行。
7.明珠路兩條地下通道竣工投入使用。
8.完成景山路、水灣路改造。
9.已購置三艘噴水消防船投入使用,並加緊建造另兩艘配備泡沫滅火功能的大型和中型消防船。
10.電視中心建成投入使用。
各位代表,上述成績令人鼓舞,也來之不易。這是全市人民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下,開拓進取、紮實工作的結果,與海關、邊檢、檢驗檢疫、金融、工商、稅務、海上監督、技術監督、藥品監督等中央、省駐珠單位,駐珠軍警部隊作出的突出貢獻分不開,也是廣大人民民眾共同努力奮鬥和眾多海內外朋友們大力支持的結果。在此,我謹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家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當前我市經濟和社會發展中還存在不少問題和制約因素。主要是:經濟總量還不夠大,產業配套能力仍需加強,鎮村經濟發展滯後,農產品流通體系不健全,農民收入有待進一步提高,部分區域市政基礎設施急需配套,城市管理水平還未能完全適應發展的要求,政府職能還需繼續轉變,發展過程中的一些問題仍需逐步加以解決。
二、2002年的工作安排
2002年將是珠海繼續加快發展的一年。我國加入世貿組織,既為我們創造了擴大開放,更好地參與國際經濟競爭的良好機遇,也對政府運作和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國家繼續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加大力度培育和擴大內需,將為經濟發展提供更好的國內環境;但世界經濟形勢不容樂觀,將給對外經濟依存度較高的我市帶來嚴峻的挑戰。我們面臨著新的發展機遇和新的考驗,必須堅定信心,奮力拚搏,力求贏得更大的發展。
今年我市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指導思想是:以鄧小平理論為指導,貫徹江澤民同志“七一”重要講話和黨的十五屆六中全會精神,認真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各項工作部署,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開拓創新,與時俱進;以提高國際競爭力為核心,深化各項改革,進一步擴大對內對外開放,努力營造更好的創業發展環境,增強產品、產業、科技和地區綜合環境競爭力,增創加入世貿組織先發優勢;繼續構築“三大發展平台”,實施“兩大辦一加快”,突出抓好政府職能轉變,強化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和可持續發展,搶抓機遇,壯大實業經濟,加快推進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和城市化,進一步加強基礎教育和農業、農村工作,爭取經濟總量上一個新水平,推動經濟結構調整邁出更大步伐,人民民眾生活水平和質量有更大的改善,社會各項事業有更大的發展,再創兩個文明建設新佳績,朝著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建設“三基地一中心”的目標邁出更大的步伐。
今年我市經濟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國內生產總值增長11%;工業總產值增長15%,其中高新技術產品產值增長18%;農業總產值增長4.6%;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增長8%;外貿出口總額增長3%;外商直接投資增長6%;一般預算內財政收入增長1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1%;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漁民人均純收入分別增長5%和6%。
按照上述要求,今年政府工作的重點是:
(一)保持國民經濟持續穩定增長,進一步壯大實業經濟。
繼續實施經濟功能區帶動戰略。動員全社會力量支持經濟功能區建設。加強功能區之間、功能區與行政區之間的協調配合,形成互動發展格局。繼續加強在建項目督查督辦,促使在建項目儘快建成投產。加大力度支持高新區各工業園、臨港工業區、保稅區、大學園區和科技創新海岸的基礎設施建設,合理配置土地資源,拓展功能區發展空間。
強化招商引資工作。抓住我國加入世貿、擴大開放領域及世界範圍產業結構調整和產業轉移的機遇,適應世貿組織規則,及時調整招商引資政策,加強對日本和歐美地區招商。精心籌備和承辦全省對台招商會議,加強對台招商引資工作。鼓勵外資投向高新技術產業、農業、環保產業和基礎設施等領域,支持外資企業在我市建立研發機構和參與國有企業改組改造,提高利用外資水平,爭取服務業利用外資有新突破。進一步發展橫向經濟合作,努力吸引海內外跨國公司落戶珠海。
積極發展旅遊、房地產業,活躍消費市場。實施市委、市政府《關於進一步加快旅遊業發展的決定》,加快整合旅遊資源,加強城市旅遊整體形象推廣,抓好旅遊項目招商,積極發展會展旅遊,辦好第四屆國際航展。加強區域旅遊合作,提高旅遊文化品位,爭創中國最佳旅遊城市。根據市場需求調節土地供應,促進房地產業健康發展。引導房地產規模化開發,提高建築質量和品位。加快金鼎、唐家和南屏、灣仔等新城區房地產業發展。研究出台刺激房地產銷售的措施,吸引境內外人士來珠海購房。鼓勵大型商貿企業在我市發展,規劃和建設一批商業特色街,發展集中配送和連鎖經營的現代零售業,搞活商貿流通。培育汽車、非義務教育、信息服務等消費新增長點。積極扶持企業拓展我國西部地區等省外新興市場。
努力增加外貿出口。用好出口信貸、出口退稅質押貸款等扶持出口的政策措施,組建“通關物流服務中心”,營造有利於企業出口的良好環境。加快實施出口市場多元化戰略,積極開拓新興出口市場。最佳化對外貿易結構,加大品牌經營力度,擴大深加工、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尤其是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產品的出口。加快外貿體制改革,將民營企業培育成擴大外貿出口的重要力量。鼓勵有條件的優勢企業“走出去”,參與國際經濟競爭。
大力扶持區、鎮經濟發展。香洲區要率先加快信息化、城市化和現代化步伐,重點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現代服務業。斗門和金灣兩區要加快產業結構調整,積極壯大實業經濟,成為帶動全市經濟成長的新亮點。萬山海洋開發試驗區要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和特色,在海島旅遊和海洋綜合開發方面邁出新步伐。
(二)調整最佳化經濟結構,增強產業競爭力。
加快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貫徹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落實“多予、少取、放活”的農村工作指導思想,以市場為導向,以增加農民收入為核心,充分利用資源優勢,發展特色農業、生態農業、外向型農業,著力引進、培育和扶持龍頭企業,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
改善農村水利、道路、供電、供水等基礎設施,發揮農業技術推廣網路的作用,大力推廣優良品種和先進適用農業技術。積極發展農產品深加工、保鮮、儲運等產業,千方百計搞活農產品流通。著力推動強鎮富民,規劃建設中心城鎮,鼓勵發展鎮村優勢產業,增強鎮村經濟實力。採取切實有效措施,增加農民收入,減輕農民負擔。積極創造條件,引導村民就業逐步轉向工業和第三產業。
努力壯大支柱產業。進一步做好電子及通信設備製造、電腦軟體、醫藥及醫療器械製造、電氣機械及器材製造、石化原料及製品等產業規劃,抓好專題招商,吸引更多同類和上下游項目進入,增粗和延長產業鏈,增強產業配套能力。
增強企業和產品競爭力。增加技改貸款貼息,支持企業運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進行技術改造,推動產品和產業結構最佳化升級。努力培育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和核心競爭能力的大型企業集團,扶持中小企業加快發展,鼓勵企業與國內外有實力的企業和機構聯合,努力打造一批名牌,提高開拓市場和抗禦風險的能力。
調整工業區域布局。繼續引導城中舊村和舊城區非工業小區的企業、鄉鎮企業向功能區和工業園區遷移集中,形成相互依託、整體發展態勢,促進產業升級。
以現代物流業為突破口,加快現代服務業發展。貫徹全省流通改革與發展工作會議精神,抓緊制定加快現代物流業發展方案,積極參與珠江三角洲現代物流體系建設。充分發揮港口、機場和保稅區等資源優勢,引進一批有實力的大型物流企業落戶,鼓勵大型企業引入第三方物流服務。引導中介服務業的發展,加快發展信息、金融、會計、諮詢、法律服務等現代服務業。
深化國有企業和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增強國有經濟競爭力。堅持有進有退,有所為有所不為,以優勢骨幹企業為依託,加快國有經濟結構重組。加快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健全法人治理結構,完善企業激勵機制和約束機制,做大做強做優一批國有企業。鼓勵國有企業與民營資本、外資相互參股合作,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打破地區、行業和所有制界限,通過出讓股權、參股合作或者BOT等形式,進一步吸引民營資本、外資和其它社會資本進入市政、環保、水利、文化、衛生等投資領域,充分發揮多元化投資主體的作用。
大力扶持民營經濟發展。對不同所有制企業一視同仁,凡是對外資開放的領域一律對民營資本開放。積極引導民營企業向生產科技型方向發展,鼓勵民營資本之間及民營資本與其它社會資本聯合,引導民營企業逐步擺脫家族經營的局限,建立現代企業制度,走健康、規範發展的道路。
(三)加快科教產業發展,增強科技競爭力。
進一步最佳化科技創新環境。努力建設好國家級軟體產業基地和國家級農業高新技術示範園區,辦好留學生創業園和其它各類研究開發基地,構築以企業為主體的科技創新體系。推進廣東現代化科技示範市建設,廣泛開展國內外科技合作與交流,加強與中科院的“院地合作”。落實各項科技法規政策,提高科技三項經費的使用效益,積極引進科技風險投資,形成多元化科技投入機制。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扶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高新技術企業成長,增強企業專利意識,引導企業運用智慧財產權戰略,增強競爭力。
促進大學園區—科技創新海岸發展。加快金唐地區市政基礎設施規劃建設,營造優良的產業環境和社區環境,繼續吸引名牌大學和國內外高水平的研發機構進入,進一步形成科技創新資源的集聚效應。加快南方軟體園二期建設。加強已引進的產學研基地與我市產業發展的對接。
加大力度辦好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努力改善高新區基礎設施條件,控制好土地開發的規模和節奏,提高土地集約化使用水平。進一步最佳化投資軟、硬環境,完善企業服務體系,扶持企業孵化器的引進、建設和發展,不斷提高科技創新和產業化能力。
推動高新技術產業健康發展。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企業為主體,重點扶持發展電子信息、電腦軟體、積體電路設計和製造、光機電一體化、生物技術、新材料等高新技術產業。擴大“軟體藍領”培養規模,研究出台扶持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加速新興產業的發展。
大力加強基礎教育。實施《珠海市人民政府關於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實施意見》,深化教育體制改革,大幅增加教育投入,增加規範化國小建設,加快薄弱學校改造。合理調整普通高中與中等職業教育的結構,擴大普通高中規模。積極開展打造“名師名校”工程,力爭今、明兩年實現在全市中國小普及信息化教育,從國小一年級起普及英語教育,努力提高辦學效益和教育質量,爭取“十五”期間四到五所高中進入全國千所示範性高中行列,逐步實現基礎教育優質化。規範和引導社會力量辦學。
(四)增創加入世貿組織先發優勢,增強綜合環境競爭力。
創新開放理念,增創觀念優勢。堅持以開放促創新,以創新促發展。根據中央關於“穩定、安全、靈活、多元”的思路,強化“注重引進、追求所在,所在即是擁有”、“發揮比較優勢,與投資者共贏、共同發展”的理念,緊緊把握加入世貿組織的良好機遇,沉著應對各種挑戰,營造加入世貿組織先發優勢。
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增創政務服務環境優勢。強化“寓管理於服務”的理念,切實把政府職能轉向巨觀規劃、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上來。適應世貿組織規則,加快地方性法規、規章的清理、修訂和政策調整。深化政府審批制度改革,取消不必要的審批事項;凡屬必不可少的審批事項,均須向社會公開審批程式和規則,增加辦事透明度,減少辦事環節,努力實現政府行政和服務效率全面“提速”,以優良的政務服務環境吸引投資和項目的進入。
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增創市場經濟體制優勢。加強公共資源市場化配置和監管,規範市政府採購中心、產權交易中心、建設工程商用土地交易中心、人力資源開發管理服務中心和會計結算中心的運作,實行“陽光操作”,確保公開、公平、公正。加強對壟斷性、專營性特殊行業和企業的管理,在公用事業領域引入競爭機制,打破區域和部門壟斷,引入價格聽證制度,清理行政事業性收費,降低投資的社會綜合成本。組建市政府建設工程投資管理中心,凡屬有政府投資的建設項目都要納入該中心集中管理,規範政府投資行為,提高投資效益。積極培育和發展行業協會和其它各類社會中介組織,密切政府與企業的溝通和聯繫,充分發揮政府調控和市場運作的作用。
加強區域經濟合作,增創地緣和區位優勢。以橫琴經濟開發區為重點區域,以旅遊業為重點產業,加強珠澳經濟合作。積極推動珠海機場對外合作。開通萬山口岸,開發環香港經濟帶,促進萬山海島旅遊、海上中轉倉儲物流產業的發展。充分利用珠海作為台胞往來祖國大陸重要通道的便利條件,擴大對台經濟交往。加強與廣州、深圳兩個中心城市及珠江三角洲其它城市的聯繫,促進互動發展。
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增創智力資源優勢。加緊引進、培養一支熟悉世貿組織規則,通曉國際經濟和法律的外向型專業人才隊伍。愛護和使用好現有人才及大學園區—科技創新海岸集聚的智力資源。積極吸引海外留學生、內地高新技術人才和技能型人才到珠海創業和工作。積極推行技術成果入股與提成,建立以智力資本化為核心的分配和激勵機制,為人才充分發揮作用創造良好的人文環境。
繼續整頓市場經濟秩序,增創市場環境優勢。按照標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原則,進一步整頓和規範市場經濟秩序。打擊走私販私、偷稅騙稅、逃匯騙匯、制假售假、逃廢債務、非法傳銷等經濟犯罪行為。特別是要嚴厲打擊直接危害人民民眾生命健康的食品、藥品等方面的制假售假行為。加快財政、土地債權的追收。加快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繼續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加強社保基金征繳和監管,完善社保服務網路。加快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在全社會營造講求商業道德、誠實守信、公平競爭的氛圍。抓好市場法規、制度建設,加強行業自律,強化社會監督。
進一步整治社會治安秩序,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繼續深入開展嚴打整治鬥爭,以“打黑除惡”為重點,嚴厲打擊各種刑事犯罪,堅決掃除“黃、賭、毒”等社會醜惡現象;加強執法隊伍建設,實行科技強警;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治理,完善社區警務機制,建立維護長治久安的長效機制,確保社會穩定和社會治安秩序明顯進步。
堅持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增創生態環境新優勢。繼續打造珠海生態城市品牌。加大環境保護工作力度,強化各類自然資源保護和管理。支持香洲區帶頭實施“綠色珠海”工程,建設城市森林。積極籌建北區和南區污水處理廠,逐步完善城市污水管網建設,減少雨污合流。堅決落實環保責任制,加強環保隊伍建設,強化環境污染監控和環境執法監督,在企業逐步推行清潔生產和ISO14000環保認證。建設醫療垃圾處理系統,加大對汽車尾氣、噪聲和飲食娛樂業環境污染治理。開展前山河綜合整治前期工作。加強紅樹林保護。進一步做好城市淨化、美化、綠化、亮化工作,提高城市環境質量。
(五)提高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水平,加快城市化步伐。
加強土地規劃管理。進行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修編,做好鬥門、金灣中心城區規劃和金唐、南灣分區規劃,強化規劃實施監督管理。完善土地有形市場,實行基準地價制度。加強灘涂資源管理。
加快斗門、金灣兩區城市化步伐。按照城鄉一體化的要求,突出抓好中心城鎮建設,落實“生產在園區、生活在城鎮”,依託經濟功能區加快經濟發展。抓住我省深化戶籍制度改革的契機,積極引導農村人口和生產要素向城鎮集聚。
繼續推進城中舊村改造,高標準建設文明社區。今年城中舊村改造要實現提速升級的目標,全面提高規劃建設水平,把每箇舊村改建成能體現珠海現代海濱城市特色和珠海精神風貌的新型文明社區。
堅持“以人為本”,著力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儘快提請市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珠海市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加大力度整治亂搭亂貼戶外廣告、亂擺賣和破壞公共設施等違法行為。搞好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試點工作,嚴格、公正執法,提高城市管理效能。加快將城市維護管養推向市場,提高養護水平。積極引導小區整合,提請市人大常委會修訂《珠海市住宅小區物業管理條例》,推動物業管理社會化、專業化。積極嘗試開展城市經營。
加強社區建設。結合政府職能轉變,創新服務方式,把與人民民眾聯繫密切的管理和服務職能延伸到社區。運用市場機制合理配置社會資源,打破單位與社區的壁壘,最大限度地實現社區資源的共有、共享、共建,提高社區服務水平。
繼續完善基礎設施。積極推進京珠高速西線珠海段、疏港公路、珠海港兩個五萬噸級貨櫃碼頭等重大項目建設。完成珠海大道部分橋樑改造。加固海堤,提高防護能力。推動管道煤氣建設。繼續完善市區路網、水網和路燈、公廁、候車亭等市政基礎設施。
(六)推進信息化建設,提高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水平。
創新推進信息化建設工作思路。加強信息化統一規劃,制定統一標準,為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創造良好的政策平台和發展環境,積極引入多元化投資主體參與信息化建設。加大統籌協調力度,按照互聯互通、資源共享的原則,加快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實施《關於構建創新人才培養體系,推動珠海信息技術產業加快發展的意見》,為信息化培養壯大人才隊伍。
加快政府信息化建設。進一步推動“政府上網”,將政府信息化建設與職能轉變和服務手段創新結合起來,提高辦事效率和管理水平,增強為民辦事的透明度和便利性。
大力推進企業信息化建設。通過加快信息化帶動產業結構調整,積極運用信息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和服務業。廣泛普及信息技術在企業生產經營各個環節的套用,積極發展電子商務,提高企業競爭力。
積極推進社會事業信息化。建設珠海地理信息系統,提高城市管理現代化水平。推廣運用“電子口岸”,積極發展遠程教育和遠程醫療,搞好全省社保信息化綜合試點。加快小區寬頻網路接入,推進城鎮“家庭上網”。建設社區信息服務體系,方便居民獲得醫療、衛生、教育、文化、金融、證券等方面的信息服務。
(七)推動社會事業全面進步,努力提高人民民眾生活質量和水平。
大力加強思想道德和精神文明建設。認真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樹立“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基本道德規範。積極倡導科學精神,大力宣傳和普及科技知識、科學思想和科學方法,反對各種偽科學和封建迷信活動,深入開展與“法輪功”等邪教的鬥爭,引導市民崇尚科學文明,提高人民民眾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
加強文化建設。實施市委、市政府《關於加快文化事業發展的意見》。繼續以開展廣場文化活動為重要載體,活躍民眾文化生活。加大投入,建設鎮級達標文化站。繼續開展多種形式的民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倡導文明新風。發展文學藝術、新聞出版、廣播電視事業,為人民民眾提供更多的優秀精神產品。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積極探索文化設施市場化運作,推動文化產業發展。鼓勵發展企業文化。
大力發展體育、衛生、計生事業。引入市場機制,加快體育場館設施經營的市場化步伐,培育和壯大體育產業。繼續貫徹《全民健身計畫綱要》,提高市民身體素質。加強公共衛生服務和基本醫療保障職能,加強衛生監督和疾病控制。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調整、實施區域衛生規劃,合理配置醫療衛生資源,逐步完善社區醫療衛生服務體系。開展農村衛生體制改革,發展農村合作醫療,改善農村醫療衛生條件。加強計畫生育隊伍建設,全面提高計畫生育規範管理水平,確保計生工作進入全省先進行列,爭取進入全國先進行列。
積極擴大就業。通過加快發展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建立以市場為導向的就業機制,開展多種形式的職業技能教育和再就業培訓,拓寬就業渠道。全市城鎮居民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左右。
關心弱勢群體權益。重視婦女、兒童工作,實施珠海市婦女兒童發展規劃。發展社會救濟、社會福利、優撫安置和社會互助事業。切實保障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基本生活費和離退休人員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將符合條件的城鄉貧困人口納入最低生活保障範圍,積極解決特困民眾子女入學難、住房難、就醫難、打官司難等“四難”問題。堅決維護企業職工包括外來工的合法權益,努力提高職工生活待遇。
切實抓好安全生產。堅持不懈地開展宣傳教育,努力提高全社會安全防範意識。加快公共消防設施建設,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和行政責任追究制,探索安全生產監督管理新方式,強化對重點行業、重點部門、重點區域的安全管理和事故防範,切實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努力發展社會各項事業。繼續抓緊國防教育和國防動員建設,辦好國防教育基地,增強全民國防意識。積極支持駐珠軍警部隊、駐澳部隊珠海基地的建設,提高雙擁共建水平,確保第五次蟬聯全國雙擁模範城光榮稱號。加強防空設施建設和管理。繼續認真做好外事、口岸、對台、僑務、民政、檔案、氣象、民族、宗教、老年人工作,發揮好工會、共青團、婦聯、科協、殘聯、工商聯、文聯、僑聯和社科聯等社會團體和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的作用,推動全市經濟建設和社會各項事業的健康發展。
(八)堅持依法行政,努力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繼續加強和改進作風建設。按照中共中央十五屆六中全會提出的“八個堅持、八個反對”的要求,大力加強作風建設,反對主觀主義、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大力精簡會議和檔案,加強調查研究,狠抓各項工作的落實,努力為基層和民眾辦好事實事。進一步提高視窗服務和項目現場服務水平和效率,為項目和民眾提供“貼身貼心”服務。倡導和培育昂揚向上、開拓創新、樂於奉獻的機關文化,建設廉潔、勤政、務實、高效的政府。
加強民主法制建設,不斷推進政府決策民主化、科學化、制度化。堅持政府向人大及其常委會報告工作、向人民政協通報情況的制度,自覺接受監督。切實辦好人大議案、代表建議和政協提案,充分聽取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參政議政意見與市內專家決策諮詢委員會和市政府決策詢問小組的意見,提高政務活動的公開程度和市民對政務活動的參與程度。貫徹執行《廣東省村務管理辦法》,努力規範村級管理。
積極推進依法治市。大力開展“四五”普法教育,加快提高公務員和全體市民的法律素質。加強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質量。推進政府工作法制化和內部管理規範化。全面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建立過錯責任追究制,嚴格規範行政行為。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嚴厲懲治腐敗。加強國家安全工作,防範和打擊危害國家安全的犯罪行為。妥善處理好新時期人民內部矛盾,認真做好信訪工作,維護社會政治穩定。
嚴格依法理財。堅持依法治稅,強化稅收征管,維護良好的稅收秩序。按照建立公共財政體系基本框架的要求,深化財政預算體制改革,調整、最佳化財政支出結構,對行政機關辦公經費支出繼續從緊管理。進一步完善財政資金集中支付監管制度,清理政府非經營性資產,集中資源保重點。加強對資金、資產管理和領導幹部經濟責任的審計監督,強化對經濟運行領域的日常監督,從體制上和機制上抑制腐敗行為的發生。
加強公務員隊伍建設。抓緊對全市公務員隊伍開展加入世貿組織和其它各類相關知識的培訓,提高按照國際通行規則辦事的能力。繼續選派優秀公務員到國外、境外學習進修。加大幹部人事制度改革力度,健全公開選拔、競爭上崗制度,加強對公務員隊伍的管理和監督。合理提高公務員待遇。
(九)辦好服務於廣大人民民眾的十件實事。
一是實現村村通有線電視。
二是建設珠海地理信息系統,提高與市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房產、供水、供電、交通、消防、治安等方面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三是在斗門、金灣兩區增建三所規範化國小,建設好淇澳蘇兆征國小。
四是建設珠海報業大廈,繼續改善文化基礎設施,提升城市文化形象。
五是完成斗門區鎮村自來水系統改造工程,實現斗門全區農村用上達標自來水。
六是改造前山長沙村口至梅溪牌坊、農科中心的道路,整治周邊環境,改善旅遊景區形象。
七是開通吉大通往檸溪的吉檸路。
八是修通拱北夏灣地區和前山地區一批爛尾路。
九是開通萬山客貨運口岸。
十是市和香洲區共同改建蓮花路商業步行街,完成首期工程。
全市各區、鎮和街道辦都要結合本區域的實際,抓緊確定並扎紮實實地為民眾辦好一批實事,保證年底兌現。
各位代表,今年是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後的第一年,政府工作任務十分繁重,做好今年的各項工作對於珠海實現“十五”發展目標意義重大。我們一定要緊密地團結在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按照“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和市委的各項工作部署,以奮發有為的精神和求真務實的作風,與時俱進,銳意改革,抓住機遇,加快發展,努力開創珠海改革和發展的新局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