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珠海市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2003年珠海市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一、2002年的工作回顧
2002年是珠海繼續加快發展的一年。市政府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領導下,在市人大、市政協監督支持下,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努力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認真貫徹省第九次黨代會精神,著力構築實業旺市、科教興市、環境強市三大發展平台,擴大對內對外開放,妥善處理改革、發展和穩定的關係,全市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精神文明建設和社會各項事業發展成效顯著,人民生活水平穩步提高,較好地完成了市五屆人大四次會議確定的任務。
(一)國民經濟保持良好發展勢頭。
全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410.6億元,比上年增長12.4%。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6.2億元,增長7.4%;第二產業增加值225.2億元,增長12%;第三產業增加值169.2億元,增長13.5%。三次產業比重由上年的4.1:55.3:40.6調整為3.9:54.9:41.2。全市財政總收入44.3億元,其中,財政一般預算收入按新口徑為31.2億元,增長13.1%。進出口總額128.4億美元,增長31%。固定資產投資總額120.4億元,增長14.8%。按新口徑,城鎮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15320元,扣除物價因素,實際增長8.4%。農漁民人均年純收入5097元,增長6.2%。
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加快。農業總產值26.5億元,增長6.9%。水產養殖面積擴大到32萬畝,養殖品種結構進一步最佳化。白藤湖現代農業公司、北極品水產等一批農業龍頭企業發展壯大。引導農村青年到工廠就業,降低農村電價,農民負擔減輕。
工業展現喜人前景。工業總產值790.8億元,增長12.3%。PTA、MTU、九州松下、三井銅箔等一批新建項目陸續建成投產,佳能、偉創力、三美、格力等一批骨幹企業增資擴產或進行技術改造,一批中小企業快速成長。
開放型經濟發展迅速。招商引資成效顯著,新引進外商直接投資項目704個,契約利用外商直接投資13.2億美元,增長87.7%;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6.98億美元,增長34%。出口總額52億美元,增長37.4%。對內開放取得新成績,與南方航空等大型企業擴大合作,吸引了一批國內優勢企業到珠海投資。
服務業和物流業顯著擴大。吸引了香港中旅投資開發珠海溫泉。旅遊接待人數突破1000萬人次,其中過夜遊客494萬人次,增長15.2%;旅遊總收入91.3億元,增長16.2%。房地產開發檔次逐步提高,居民二次置業成為熱點,商品房銷售面積134.1萬平方米,增長12.2%。商貿市場興旺,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43.5億元,增長11.7%。保稅區倉儲和物流業增長較快,珠海港成為全省最大的液化氣儲運基地。全市港口貨物吞吐量2240萬噸,增長13%;機場客、貨吞吐量分別增長14.6%和15.8%。
金融財稅平穩運行。“金融安全區”建設取得成效,金融機構資產質量提高。國稅、地稅部門最佳化服務,加強征管,稅收收入穩步增長。財政資金、行政性收費和罰沒收入管理進一步規範,進行國庫集中支付試點,財政資金使用效益提高。
區域經濟活力增強。實施“園鎮互動、強鎮富民”重要決策,園區和鎮級經濟發展形成合力。香洲區現代服務業快速發展,經濟發展質量提高。斗門區、金灣區工業化和農業產業化取得新進展,各項經濟指標大幅增長。橫琴經濟開發區、萬山海洋開發試驗區旅遊業興旺,水產業漸成特色。
(二)改革開放邁出新步伐。
機構和幹部人事制度改革穩步推進。區級行政機構和全市事業單位改革全面展開。市直事業單位從270個減少到166個,人員編制精簡了53.7%。改革事業單位經費運行機制,變“以費養人”為“以費養事”。面向社會公開招考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又有一批優秀年輕幹部通過公開選拔走上領導崗位。
國有企業和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成效顯著。國有經濟結構調整取得新進展,又有60家劣勢企業實現國有資本退出。管資產和管人、管事相結合的國有資產三級經營管理架構運行良好,國有資產運營效益逐步提高,市屬國有資產保值率連續第三年達到105%。
民營經濟發展勢頭良好。全市私營企業和個體戶發展到42766家,其中私營企業6539家,增長12.8%。民營資本成為承接國有資本退出和轉讓的主要力量,民營科技企業異軍突起,在房地產、商貿流通等領域,民營企業都發揮著主力軍作用。
市場配置資源水平提高。政府採購和有形建築市場運用信息化手段,實現“全程監控”和“陽光操作”。按規範化要求新設立了商用土地交易中心。市產權交易中心被省確定為區域性產權交易中心。對政府投資建設工程實行集中監管,提請市人大審議通過《珠海市政府投資項目管理條例》,規範了政府投資行為。學生裝實行招標採購,逐步推行中國小校後勤管理社會化。行業協會等中介組織發展加快。
整頓市場經濟秩序成效明顯。開展集貿市場、加油站、職業中介以及旅遊、外匯、建築和房地產市場專項整治,制假售假、走私販私、偷稅騙稅、逃匯騙匯、非法傳銷等違法行為受到懲處,社會信用水平逐步提高。公開銷毀大批盜版光碟,行政機關帶頭使用正版軟體。安全生產管理得到加強。
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健全。制訂和落實了促進再就業政策,城鎮登記失業率為2.91%。社保擴面征繳又有新突破,社保基金收支狀況良好,結餘穩步增長。“兩個確保”全面落實,大病醫療保險受到廣大外來工歡迎。實施《珠海市企業工資支付條例》,企業工資支付行為逐步規範。
對外開放水平提高。清理、修訂和廢止了一批與世貿組織規則不一致的政府檔案。在全市政權機關全面推行政務公開。成功舉辦第四屆中國國際航展、第五屆粵台經貿交流會和首屆旅外鄉親懇親大會。積極配合澳門新邊檢大樓建設,取消橫琴大橋收費,橫琴口岸延長通關時間。電子口岸建設加快,九洲口岸試行無紙通關。全年經我市口岸出入境旅客5370萬人次,增長18.5%。優勢企業“走出去”獲得初步成功,格力空調巴西生產廠投產。
(三)科教興市成效顯著。
科技創新環境不斷最佳化。積極創建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加大對科技企業的扶持力度,市級科技三項經費增加到8200萬元。國家級軟體產業基地、國家級農業高新技術示範園區、省高科技成果產業化示範基地、民營科技園、留學人員創業園等科技園區建設如火如荼,形成多層次科技研發和示範體系。一批企業孵化器快速發展,哈工大新經濟資源開發港運作良好,清華科技園投入使用,南方軟體園二期加緊建設。
國家高新區和高新技術產業蓬勃發展。各科技園區、科技創新海岸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招商引資勢頭良好,高新區工業總產值188億元,增長76%。全市新增經省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14家,總數達到79家。全市高新技術產品產值213億元,增長15%,占工業總產值的26.9%。軟體產品產值23億元,增長44%。金山軟體在國內政府採購中屢次中標。新增國家級火炬計畫項目8個、星火計畫項目1個、重點新產品計畫項目4個。新增智慧型小家電和智慧卡兩家省級工程技術中心。全市專利申請量825件,增長10%。
創建全省信息化建設綜合試點城市。編制完成“十五”信息化規劃和積體電路產業發展規劃。改造政府網站,初步建成電子政務平台。國際信息檢索中心啟用,企業信息化和社會信息化水平提高。網際網路用戶達19.5萬戶,增長10.8%。
大學園區有新發展。中大珠海校區、暨大珠海學院擴大招生規模,北京師範大學、北京理工大學、遵義醫學院和省科技幹部學院的珠海校區首期建成開學,一批產學研項目投入運作,吉林大學珠海校區開工建設,新引進中國人民大學、中央戲劇學院、中央音樂學院、北京化工大學、瀋陽藥科大學、中國醫科大學等著名院校前來辦學或興辦產學研基地。全市全日制在校大學生超過2萬人,珠海大學城正發展成為廣東省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基礎教育和職業教育得到加強。以區為主的義務教育管理體制全面落實,基礎教育投入大幅增加,優質教育資源明顯擴大,薄弱學校改造加快,規範化國小陸續建成開學,全面啟動創建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中工程。提升職業教育水平,籌建城市職業技術學院,與企業合作開展職業培訓。民辦教育有序發展。
(四)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水平提高。
城市規劃取得重要成果。新修編的城市總體規劃經省政府批准,已上報國務院審批。完成唐家灣、南灣、高欄石化新城、金灣中心城區和“兩島一路”等詳細規劃以及城市交通、消防、運輸樞紐規劃等多項專項規劃。工業園區和中心鎮規劃有序展開。
城市化邁出新步子。城中舊村改造穩步推進,30個自然村確定了開發商,22個自然村動工改造,41.3萬平方米回遷房交付使用。加快鎮村重組,撤併了6個鎮,灣仔、前山撤鎮改為街道辦。
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昌盛大橋、橫坑大橋、金唐路動工興建,完成珠海大道部分橋樑、農村地方道路危橋改造,建設京珠高速公路珠海段西側輔道。水務一體化優勢逐步顯現,整合供水資源,供水保障能力增強。加快電網改造,城鄉用電實現同網同價,斗門220千伏變電站等工程建成啟用,供電可靠性進一步提高。
城市管理水平提高。提請市人大審議通過《珠海經濟特區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城市管理有法可依。開通“城管110”,建立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快速反應機制。市屬公園全部免費對公眾開放,部分單位文體設施等資源對社區開放。香洲區成為首批“全國社區建設示範區”。成功引入華電集團和法國威望迪公司運營、建設城市污水處理廠。積極嘗試戶外廣告、洗車場等公共資源市場化經營。
社會治安管理進一步加強。深入開展嚴打整治鬥爭,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嚴厲打擊各種刑事犯罪活動,改革警務管理體制,市民安全感進一步增強。
生態環境質量提升。編制完成生態城市建設規劃綱要。建立起區鎮環保目標考核責任制,環保“一控雙達標”成果得到鞏固,城市環境綜合考核成績全省第一。拱北污水處理廠三期工程竣工,城市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提高到60%以上。啟動“生態家園”十年植樹工程,建設“城市森林”。
  (五)社會各項事業和精神文明建設取得新進展。
民主法制和政府自身建設得到加強。堅持向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報告工作、向市政協通報情況。認真配合市人大做好立法工作。切實辦好整合醫療衛生資源等市人大議案和一大批代表建議及政協提案。政府決策認真聽取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專家小組的意見,建立起領導接待民眾來訪日制度。以建設服務型政府為目標的機關作風建設深入開展,視窗服務和現場服務走上制度化軌道。普法、行政複議和仲裁等工作得到加強。強化社會和新聞輿論對政府工作的監督。交通、物價、質監、旅遊行風評議取得成效。開展廉政效能和行政效能監察,推行村賬鎮代管,從源頭上預防和治理腐敗,查處了一批違法違紀案件。
精神文明建設取得新成果。加強社會公德教育,普及科學知識,反對邪教,倡導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社區和廣場文化活動豐富多彩。建成鎮級達標文化站等一批文化基礎設施。新聞文化事業健康發展,廣播電視覆蓋率提高。網咖、歌舞廳等娛樂場所專項整治取得成效。提請市人大審議通過《珠海市見義勇為人員獎勵與保障條例》,弘揚社會正氣。
  社會各項事業全面發展。民眾性體育運動蓬勃開展,珠海運動員在省運會上取得好成績。中山大學附屬第五醫院建成開業。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醫療衛生和保健水平提高。全面貫徹《人口與計畫生育法》和《廣東省人口與計畫生育條例》,計生工作繼續走在全省前列。市民國防意識增強,雙擁共建成績突出,徵兵工作連續第22年實現全優。解決特困民眾住房難、就醫難、打官司難、子女入學難取得顯著成效,對口扶持工作力度大、效果好。僑務、外事、對台、審計、監察和統計工作更好地為經濟和社會發展服務。人防、檔案、氣象、民族、宗教、老年人、殘疾人工作又有新發展。工會、共青團、婦聯、科協、紅十字會、工商聯、文聯、僑聯、社科聯和港澳流動漁民工作都有新進步。
(六)辦理十件實事取得實效。
一是在十六大召開前實現村村通有線電視。
二是建設地理信息系統工程,國土房產登記交易信息管理系統試運行,制定了數據共享標準,數據採集等工作正加緊進行。
三是乾務、六鄉、平沙、小林四所規範化國小如期建成開學,淇澳兆征學校教學樓建成啟用。
四是珠海報業大廈竣工並投入使用。
五是完成斗門區自來水改造工程,斗門區農村全部用上達標自來水。
六是梅溪路建成通車,旅遊景區形象和環境大大改善。
七是吉檸路建成通車。
八是修通了夏灣、新香洲和前山地區14條爛尾路。
九是萬山港口岸對外開放已通過國家正式驗收。
十是蓮花路商業步行街區改造牽動該片區總體功能最佳化,改造方案已廣泛徵求專家和市民意見,目前正按市場化方式加緊推進。
各位代表,2002年政府工作取得的這些成績來之不易,這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與中央、省駐珠單位和駐珠軍警部隊的突出貢獻分不開的,是全市人民努力工作和海內外友人大力支持的結果。在此,我謹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和海內外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謝!
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我市經濟和社會發展中仍存在一些突出問題。主要是:工業化進程相對較遲緩,技術創新和產業配套能力不強;經濟總量不大,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鎮村經濟薄弱;民營經濟發展有不少差距,國有經濟布局尚有待最佳化;基礎設施不夠配套,海港、空港未能充分發揮應有作用;原有的一些比較優勢有所弱化,綜合競爭力和發展後勁亟待增強等。這些問題需要我們在發展中予以高度重視,並著力加以解決。
二、2003年的工作安排
今年是貫徹落實十六大精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第一年。我們要進一步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深入學習貫徹十六大精神,用十六大精神統一思想、鼓舞士氣、凝聚力量。我們必須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務必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保持艱苦奮鬥的作風,緊緊抓住發展這個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始終保持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我們必須正確認識自我,勇於承認差距,善於揚長補短,尊重客觀規律,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
  今年市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全面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認真落實黨的十六大精神,以“增創新優勢,更上一層樓,率先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為總目標總任務統攬工作全局,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省第九次黨代會、省委九屆二次全會和市委四屆七次全會的部署,堅持實施外向帶動、科教興市、可持續發展和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突出抓好制度創新、科技創新和擴大開放,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推進城市化,加快推進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繼續加強基礎教育和農業、農村工作,繼續最佳化投資發展環境和生活環境,不斷加強政府自身建設,以扎紮實實的工作,努力增強珠海的綜合實力、城市競爭力和發展後勁,確保十六大後第一年的工作開好頭、起好步,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三基地一中心”的發展目標邁出堅實的步伐。
今年我市經濟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國內生產總值比上年增長11%,工業總產值增長13%,農業總產值增長5%,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外貿出口額增長9%,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增長8%,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增長1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1%,城鎮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增長5%,農漁民人均年純收入增長6%。
今年政府工作的重點是:
(一)全力推進新型工業化,增大經濟總量,提高經濟質量。
認真貫徹實施《中共珠海市委關於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的決定》,是當前經濟工作中最緊迫的任務。
營造大辦工業的環境和氛圍。政府各職能部門都要圍繞工業發展,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觀念,簡政放權,強化服務。要將政府可支配資源和政府服務向大辦工業傾斜,儘快增大工業經濟總量,提升工業經濟質量,爭取走出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路子。
繼續實施功能區帶動戰略和“園鎮互動、強鎮富民”舉措。進一步增強經濟功能區的功能優勢和產業特色,加快高新區、臨港工業區、保稅區基礎設施建設,增強項目承載能力。按照“統一規劃、滾動發展、集約建設”的原則,合理安排開發時序,提高園區土地利用效率和投資效益。
擴大工業發展載體。向國務院申報擴大保稅區面積。加快新設的龍山、富山、三村、平沙、聯港五個工業區的開發建設,鼓勵鎮級工業園和工業小區的發展,形成市、區、鎮三級工業園區優勢互補、互動發展的格局。市重點吸引高新技術和龍頭項目,區、鎮工業園區放手發展配套項目和一般中小項目。在符合規劃和環保的前提下,讓資金技術密集型項目與勞動密集型項目、大型項目與中小型項目都能找到合適的發展空間。
創新園區開發運作模式。積極運用市場機制,充分調動基層的積極性,廣泛吸引外資、民間資本、金融資本參與園區開發,鼓勵鎮村以多種方式入股。規劃和控制好園區周邊的商用土地,加快生活配套設施建設,合理經營園區公共資源,形成投資─回報─再投資的良性機制。
培育優勢產業和骨幹企業。要重點圍繞電子及通信設備製造業、電氣機械及器材製造業、醫藥及醫療器械製造業、計算機軟體業、石化原料及製品業等開展卓有成效的產業招商,增強產業實力,延長產業鏈。特別是要推進臨港石化基地建設,爭取在發展石化產業方面有更大突破。培育優勢產業關鍵在於引進和培育龍頭企業。要高度重視引進擁有知名品牌或自主智慧財產權、主業突出、核心競爭力強的龍頭項目。同時,要高度重視幫助現有企業解決生產經營中的困難和問題,鼓勵其增資擴產、做大做強。從今年起,市財政要增加技改貼息資金,支持企業技術創新和技術改造。實施名牌帶動戰略,鼓勵企業創名牌,對新創全國名牌的企業要給予獎勵。
大力扶持中小企業發展。貫徹落實《中小企業促進法》,研究和出台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具體措施,建立健全中小企業服務體系,引入信用聯保機制,積極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定期組織產業配套招商和專項配套洽談活動,積極引導中小企業與大型企業產業協作配套。鼓勵中小企業進行技術創新,向“專、精、特、新”方向發展,增強中小企業競爭力。
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建立企業信息化協調機制,鼓勵建立行業共性技術支撐服務平台,推廣信息技術運用,提高工業設計、生產的自動化、智慧型化和管理信息化水平,降低物流、行銷和管理成本,提升企業競爭力。積極運用信息技術和其它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
促進工業與現代服務業協調發展。依託工業發展,帶旺人氣和商氣。進一步搞活商貿流通業,加快蓮花路、香埠路商業步行街改造和特色商業街建設,積極支持新型商業業態發展。高度重視物流業發展,積極參與珠三角現代物流體系建設,機場、港口、保稅區等重點區域要在規劃上為物流業預留足夠的發展空間。要把旅遊業這一優勢產業做大做強,大力發展休閒度假、商務和會展旅遊,整合旅遊文化資源,爭取旅遊項目招商有新突破。抓住我市作為開放金融業試點城市的契機,加快金融業發展。積極發展會計、審計、法律服務、信息諮詢等中介服務業。
(二)以增加農民收入為中心,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全面繁榮農村經濟。
要認真貫徹“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加快推進農村改革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提升農業競爭力,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
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引導農民以市場為導向,擴大水產、蔬菜、水果、花卉和畜牧業規模。發展生態農業。扶持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加大農業招商引資力度,大力引進和培育農業龍頭企業。做好國家級農業高新技術示範園區、省海洋科技園、白蕉省級現代農業示範基地、市水產種苗基地、水產養殖基地、無公害蔬菜基地和奶牛飼養基地等一批農業龍頭項目的服務工作。
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加強水利等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規劃遷建大型漁港,加快農村公路硬底化改造。建立健全農產品質量監督檢測體系,逐步推行農產品質量安全市場準入制度。促進農業科技進步和技術推廣,加強農民職業技能培訓,推廣良種良法。改善農村金融服務。推進農產品批發市場建設,積極培育農產品流通等中介組織發展。
促進農村社會全面進步。扶持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引導農村富餘勞動力轉向第二、三產業就業。穩步推進農村稅費改革,清理涉農收費,減輕農民負擔,調動和保護好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加快農村教育、科技、衛生、文化等社會事業發展。
(三)著力加快新區建設,提高城市化水平,促進區域協調發展。
實施“城市西拓”,是實現區域協調發展的必由之路。今年重點要抓好規劃、基礎設施配套和工業發展,加快推進城市化進程。
提高規劃和土地管理水平。堅持高標準做好城市規劃。加強規劃宣傳,擴大公眾參與,提高規劃法制化水平。要認真組織實施經國務院批准的城市總體規劃,並按國務院要求,在上半年完成珠海市近期發展建設規劃。加緊編制和深化重點發展區域分區規劃、詳細規劃和市政規劃。要十分珍惜寶貴的土地資源,制定基準地價,建立土地儲備制度,規範土地出讓,妥善處理閒置土地,進行土地盤整,有效整合土地資源,提高政府對土地資源的調控能力,提升土地價值。
加緊完善交通等基礎設施。要搶抓機遇,爭取各方面的支持,加快交通路網建設,為加快城市化和工業化創造基礎設施條件。重點是完善珠海港和珠海機場集疏運系統,有效發揮“兩港”的龍頭作用。首先要建設珠港大道,同時積極推動粵西沿海高速公路珠海段、江珠高速公路、廣珠西線高速公路等“三縱兩橫”高等級公路建設,使珠海更緊密地連線到珠三角高速路網。要積極推進珠海港5萬噸級貨櫃碼頭和大噸位石化碼頭建設,推動廣珠鐵路、廣州至珠海城際快速軌道建設,做好珠港澳大橋等大型交通項目的相關工作。抓緊西部地區海堤建設,提高防洪保障能力。
加快斗門、金灣兩個新區的城市化進程。城市化的動力在於加快工業化。今年要從規劃和加快工業發展入手,啟動井岸─白蕉新城、金灣─三灶新城、臨港工業新城和龍山、三村、富山工業區組成的西部工業新城這四個新城組團的建設,推動工業園區與城鎮互動發展。新區發展要走綜合開發的路子,充分發揮現有條件,促進新型工業與現代農業、旅遊業、商貿物流業、科技教育和房地產業等全面發展。新區建設要整合資源,積極推進鎮村重組,加快中心鎮建設步伐。加快新區城市化需要體制創新,城鎮基礎設施建設要向多元化投資主體開放,推進戶籍制度改革,消除農民向城鎮遷移的障礙。
香洲主城區要最佳化提高。加強房地產業巨觀調控,在穩定城中舊村改造相關政策的基礎上,結合市場需求和城市規劃,有計畫、有步驟地逐步放開城中舊村以外的房地產開發項目,確保房地產業有序發展。積極改造主城區老工業區,推動產業升級。加快建設和完善城市客運樞紐站等公共配套設施。積極推進城市管道燃氣項目建設,爭取年內實現部分片區供氣。進一步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積極開展城市經營,加強城市管理執法隊伍建設,加大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力度,大力整治市容市貌。要提升和最佳化主城區的綜合環境,吸引高水平的教育、科研項目和國內外大型機構落戶,加快現代服務業發展,推動經濟結構最佳化升級。
主城區向南北新城組團拓展。以建設情侶北路為重點,加快唐家灣地區基礎設施建設,依託大學園區和科技創新海岸,大力發展高等教育、高新技術產業和新興服務業。要在年底前建成昌盛大橋,以此推動南屏、灣仔、洪灣、橫琴新組團的開發建設,帶動製造業和以物流業、休閒旅遊業為龍頭的現代服務業發展。
海島開發要形成特色。要在保護好海洋資源和海島生態環境的前提下,做好海島綜合開發利用規劃,加快海洋經濟發展。抓住萬山港口岸對外開放的機遇,加快萬山海洋開發試驗區海上中轉倉儲、海洋旅遊業和海洋漁業發展,走發展特色經濟的路子。
  (四)大力推動制度創新和擴大開放,為發展增添動力。
我們必須在制度創新和擴大開放方面有新招,出實招,才能充分發揮多元化市場主體的積極性,形成生機勃勃的發展局面。
繼續深化國有企業和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以產權制度改革為重點,著力在引進戰略投資者等方面有新突破,推進國有企業產權多元化。加快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調整,儘快完成重點板塊國有企業的整合重組,在優勢領域做強做大。進一步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建立有效的激勵和約束機制,推行國有資產經營預算管理辦法,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
大力發展民營經濟。認真貫徹省委、省政府《關於加快民營經濟發展的決定》,按照“政治平等、政策公平、法律保障、放手發展”的方針,儘快出台我市加快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大力發展科技型、生產型、外向型民營企業,積極吸引內地的民營企業到珠海發展。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的合法財產和權益。放寬市場準入條件,凡國家未作限制性規定以及加入世貿組織後對外資開放的行業和投資領域,都對民營企業開放。吸引民營資本以獨資、參股、控股、聯營等方式參與公共基礎設施、公益事業項目的投資建設和運營管理,鼓勵民營企業參與國有企業改組、改造,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採取多種方式,積極解決民營企業融資難問題。引導民營企業技術創新和制度創新,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促其上規模、上水平、創名牌。
深化財稅和投融資體制改革。加快完善公共財政框架,最佳化財政支出結構。全面推行部門綜合預算和國庫集中支付改革,科學理財,增收節支。規範政府資產管理,強化財政監督和預算執行審計。嚴格依法治稅,加大力度培植稅源。積極培育上市公司,擴大資本市場融資規模。加強金融監管和地方金融資產管理,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進一步規範政府投資行為,著力啟動民間投資,擴大投資規模。
努力完善市場體系。要在更大程度上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發展資本、產權、土地、技術、人才、有形建築等要素市場,加強市場監管,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充分發揮已建立的產權交易中心、建設工程交易中心、商用土地交易中心、政府採購中心、人力資源開發管理服務中心、市財政國庫支付中心和市政府投資建設工程管理中心等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提高運作水平。深化流通體制改革,積極發展現代流通方式。
提高利用外資水平。加大對歐美日韓及港澳台等國家和地區的招商力度,積極吸引跨國公司和大財團的直接投資,著力吸引外商在我市設立地區總部、製造業基地以及研發中心。把利用外資與國有企業改組改造結合起來,鼓勵和引導外資參與國企的股份制改造、技術改造。以服務貿易為重點,在金融、信息服務、旅遊、會展、中介服務等領域擴大利用外資。
拓展國內國外兩個市場。發揮口岸優勢,加快“大通關”建設,提高通關效率。努力擴大出口,實施市場多元化戰略,鞏固傳統市場,開拓俄羅斯、東歐、中東、南美、南非、印度等新興市場。堅持科技興貿,以質取勝,提高出口商品和服務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各種所有制企業“走出去”對外投資,建立銷售網路、生產體系和融資渠道,開展各種經濟技術合作。積極拓展內地市場,鼓勵珠海企業參與西部大開發。
加強區域經濟合作。主動尋求和擴大與珠江三角洲經濟區域其它城市的經濟合作,實現優勢互補和互動發展。加強珠港澳台經濟合作,擴大與周邊城市在基礎設施、服務、物流、旅遊等領域的合作與交流。加快珠澳在建設跨境工業區、開發橫琴島等方面的合作步伐。積極推動珠海機場與周邊城市的合作。
(五)努力推動科技創新和教育創新,提升城市核心競爭力。
城市競爭力要以人才和科技、教育實力作為支撐,要堅定不移地實施科教興市戰略,努力提升珠海的核心競爭力。
加快高新區和高新技術產業發展。依託高新區、科技創新海岸和大學園區的產業基地、產學研基地、孵化器等科技載體,著力引進和發展技術水平高、關聯帶動強、市場前景廣的科技項目,繼續鞏固和發展壯大電子信息產業,培育發展生物製藥、新材料、新能源等新興產業。特別是要加大積體電路設計與製造和軟體產業領域的招商力度,加快國家軟體產業基地建設。加快建設地理信息系統和電子政務平台,以電子政務帶動企業信息化和社會信息化。
最佳化科技創新環境。重點扶持建設一批高水平的專業化科技中介機構,逐步完善科技服務體系。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選擇一批重大核心技術攻關和套用產業化項目,在政策、資金、採購和上市融資等方面給予重點扶持,支持大中型企業建立工程技術中心和技術開發中心,加快建立我市重點產業研發中心和博士後工作站。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用好、管好科技三項經費,試行部分科技計畫項目特別是軟課題研究項目公開招標。引進國內外風險投資機構,發揮風險投資的作用。
堅定不移地辦好大學園區。儘快完善大學園區規劃,合理確定辦學規模、結構和區域布局。認真履行合作協定,加強大學園區的社會管理和服務,逐步提升已引進高校的辦學層次和水平,積極引導大學的學科設定與我市以及珠三角地區重點發展的產業相結合,使高校不僅引得進,而且能發展好,充分發揮大學園區的綜合效益,為珠海的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
提高教育整體水平。啟動香洲區建設教育強區工程,全面提升基礎教育水平。合理配置教育資源,加大創建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中和等級學校力度,推動義務教育均衡化和高中教育優質化。將今年確定為教育質量年,加強教師培訓,推進素質教育,普及英語和信息技術教育。發展職業教育和繼續教育,積極培養套用型人才,加快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建設。貫徹《民辦教育促進法》,鼓勵和規範社會力量辦學。
(六)致力於最佳化經濟發展環境,不斷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和發展後勁。
環境是珠海的優勢。我們要進一步珍視環境,最佳化環境,不斷增強綜合環境對資金和人才持續的吸引力,這是增強珠海發展後勁的著力點。
加大力度保護生態環境。高標準建設生態示範區。加強環境監測,實現重點污染源線上監控。推廣清潔生產,開展環境污染專項治理。高度重視合理利用和調配水資源。加快洪灣港建設和前山港搬遷,整治前山河“一河兩岸”。繼續建設“生態家園”,打造“綠色珠海”城市品牌,申報省級紅樹林保護區,進一步提升生態環境質量。
最佳化經濟發展環境。繼續打擊各種破壞市場經濟秩序的違法犯罪行為,建立規範的市場經濟秩序。加快信用體系建設,提高全社會信用水平。依法加大力度清理違規集資。切實落實國民待遇,對各種所有制企業一視同仁。進一步清理各種收費,減輕企業負擔,降低投資綜合成本,改善投資軟環境。
維護良好的社會環境。繼續整治社會治安秩序,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治理,完善打、防、控一體化的社會治安長效機制,維護社會穩定。全面貫徹《安全生產法》,堅持預防為主的方針,防止各種惡性事故、重大傷亡事故發生。市和區共同努力,採取多種措施,營造優美舒適的居住生活環境,提高居民生活質量。
營造幹事創業的人文環境。尊重基層和民眾的首創精神,充分調動和激發廣大幹部民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努力形成上下齊心、政通人和的社會氛圍。大力培養和引進各類人才,吸引更多的海內外高層次人才來珠海創業。重視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和人才資源整體開發,實行人才居住證制度,試行政府雇員制度,逐步完善人才激勵機制,促進優秀人才脫穎而出。
(七)推動社會各項事業全面發展,進一步提高人民民眾生活水平。
要著眼根本目的,切實維護、實現和發展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斷提高人民民眾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
關心困難群體生活。繼續採取有效措施加大扶貧幫困力度,幫助困難民眾解決生產生活問題。加強法律援助工作。繼續支持我市西部地區民眾改善住房條件。加快金灣區供水系統改造,爭取年內完成,提高西部地區供水保障水平。加快香洲區城郊的自來水系統改造。認真落實婦女兒童發展綱要。做好老齡人口和殘疾人工作。
加強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全面貫徹全國和全省再就業工作會議精神,進一步落實扶持再就業的政策措施,拓寬就業渠道,千方百計擴大就業。建立和完善市、區、街道(鎮)三級勞動保障管理服務網路,依法推進覆蓋全社會的社會保障制度,積極創造條件將我市欠發達地區城鎮職工逐步納入基本養老和基本醫療保險範圍,完善特困職工醫療分類救助制度,落實失業保險和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實現應保盡保。依法保護包括外來務工者在內的全體勞動者合法權益。
高度重視先進文化建設。弘揚特區人民敢為人先、勇於創新、務實進取的精神。推進文化建設和文化體制改革,積極發展社會科學、文學藝術、新聞出版、廣播影視等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促進文化與經濟融合。積極保護和合理開發利用歷史文化資源。大力發展社區、企業、校園等各類民眾文化。以鄉鎮帶村,實現先進文化“進村入戶”。繼續加強科普教育,弘揚科學精神。深入開展民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
發展社會各項事業。加快整合市人民醫院和拱北醫院,擴建市婦幼保健院,加強預防保健,提高醫療衛生服務水平。深化農村衛生改革,積極探索多種形式的農村醫療保障辦法,改善農村醫療衛生條件。發展民眾體育運動,辦好第六屆市運動會,大力發展體育產業。深入貫徹人口與計畫生育法律法規,強化社區和流動人口計生工作,爭創全國計生優質服務先進市。加強社區建設,拓展社區服務。重視和加強國防建設,落實優撫安置政策,鞏固軍政軍民團結,爭取第五次蟬聯全國雙擁模範城。繼續認真做好人防、國安、外事、口岸、僑務、對台、民政、檔案、氣象、民族、宗教和港澳流動漁民工作,發揮好工會、共青團、婦聯等民眾團體的作用,推動社會各項事業健康發展。
(八)加強政府自身建設,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務水平。
實現今年的政府工作目標,關鍵在於堅持依法行政,從嚴治政,提高政府自身的行政能力,努力推動政治文明建設。
加強民主法制建設。堅持和完善政府向人大及其常委會報告工作、向政協通報情況的制度,自覺接受監督。加強政府法制建設,深入開展法制宣傳教育,推進政府運行法制化。強化執法監督,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和過錯責任追究制度。切實辦好人大議案、代表建議和政協提案。健全基層自治組織,完善村務公開和廠務公開。規範法律服務。加強行政複議和仲裁工作。
完善科學民主的決策機制。拓寬人民民眾反映意見的渠道,建立社會公示和聽證制度。全面實行政務公開,凡不涉及秘密的事項,政府機關作出的對社會公眾具有普遍約束力的行政規定,事關全局的重大決策過程和出台的政策,以及民眾普遍關心的事項等,都要以適當的形式向社會公開。推進決策科學化民主化,遵循客觀規律和經濟規律,嚴格按制度和程式辦事,避免決策失誤。
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政府集中精力做好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減少和規範行政審批,繼續加強視窗服務和現場服務,加強部門之間的協調和配合,形成合力,提高行政效能,節約行政成本。理順市、區、鎮三級政府事權關係。繼續深化事業單位管理體制改革。
加強政風建設。全面落實“八個堅持、八個反對”,深入開展機關作風建設。加強公務員培訓,要讓公務員隊伍成為創建學習型城市的主體力量之一。加強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厲行節約,勤儉辦事。加強監察和審計等工作,發揮輿論監督作用,努力建設一支政治堅定、業務精通、乾淨幹事的公務員隊伍。
(九)繼續辦好服務於廣大人民民眾的十件實事。
一是建設珠港大道並在年內實現通車。
二是實施再就業工程並取得階段性的明顯成效。全市“四類”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率力爭達到60%,失業人員就業率達到65%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以內。
三是建成斗門區橫山、五山和金灣區第一中心國小三所規範化國小。
四是年底前完成珠海圖書館建設並投入使用;同時,啟動珠海婦女兒童活動中心和青少年科技文化活動中心的建設,明年中建成並投入使用。
五是新建市中心血站。
六是解決萬山島、東澳島居民生活用水問題。
七是完成白蕉聯圍海堤除險加固達標首期工程。
八是建成社會保障信息系統。
九是完善城市污水管網配套建設。
十是改造一條城市道路。
全市各區、鎮和街道辦都要結合本區域的實際,扎紮實實地為民眾辦一批實事。
各位代表!今年政府的工作任務十分繁重,全體政府工作人員和全市人民要倍加團結,倍加求實,倍加奮進,在市委的領導下,沿著黨的十六大為我們指明的前進方向,腳踏實地,紮實工作,以發展的新思路、改革的新突破、開放的新局面和各項工作的新舉措,朝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目標邁出更大的步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