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越秀區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2011年越秀區人民政府工作報告》是由越秀區人民政府發布的報告。

各位代表:
我代表越秀區人民政府,向大會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10年和“十一五”時期工作回顧
“十一五”時期,是新越秀發展史上極具重要意義的五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區委的正確領導下,區政府團結帶領全區廣大幹部民眾,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08—2020年)》,搶抓機遇,主動作為,奮力攻堅,成功抵禦國際金融危機的嚴峻挑戰,克服冰凍災害給春運帶來的嚴重影響,圓滿完成2010年和“十一五”規劃各項目標任務。
(一)經濟綜合實力穩步增強。
確立以總部經濟為龍頭、傳統商貿業為基礎、現代服務業為主體的現代產業體系發展之路,全力調結構、轉方式、促發展,經濟實現了高基數上穩增長和高平台上新跨越。“十一五”期間,地區生產總值居全市前列,年均增長11.02%,2006年成為全市首個GDP超千億的城區,2010年達1639.83億元,同比增長10.1%,比2005年增長68.62%。2010年稅收收入292.56億元,同比下降2.4%,比2005年增長46.82%;財政一般預算收入33.62億元,同比增長6.0%,比2005年增長73.66%。
經濟成長質量不斷提升。2010年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1590.45億元,比2005年增長68.81%,占全區地區生產總值的96.99%,其中現代服務業實現增加值1015.88億元,比2005年增長70.82%,占第三產業增加值的63.87%。2010年實現商品銷售總額4352.77億元,比2005年增長103.43%;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37.02億元,比2005年增長131.97%。2010年民營經濟實現增加值332.39億元,比2005年增長64.72%,占全區地區生產總值的20.27%。2010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達603.39億元,五年累計為2659.94億元。五年共新審批外資項目994個,契約利用外資17.85億美元,年均增長9%;實際利用外資12.66億美元,年均增長22.4%。
總部經濟引擎作用日益增強。“十一五”期間,有67家世界500強企業在我區設立總部或分支機構,2010年成功引進香港大昌行、英皇集團等一批知名企業,區認定總部企業339家,實現增加值735.39億元,比2005年增長72.12%,占全區地區生產總值的44.85%。
自主創新能力明顯提高。“十一五”期間,區財政共投入科技經費3.6億元,獲得國家、省、市科技進步獎勵成果330項;實現專利申請10085件、授權量7360件,分別比“十五”期間增長53.15%和83.45%。創意產業蓬勃發展,2010年實現營業額720.88億元,比2005年增長83.47%;黃花崗科技園實現技工貿總收入230.39億元,比2005年增長98.29%。
(二)城區形象顯著提升。
圍繞實現“天更藍、水更清、路更暢、房更靚、城更美”的目標,以“迎接亞運會、創造新生活”為主題,以“大幹促大變”的精神,開展了前所未有的大規模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尤其是2010年,高質量完成總投入64.5億元、327項迎亞運環境整治任務,高水準做好亞運服務保障工作,高效率開展城市運行管理,高品質營造城區文明氛圍,圓滿實現“平安亞運”和“十年大變”的目標。
城市更新改造步伐加快。梳理了“三舊”改造項目121個,完成楊箕村改造的土地出讓,加快推進大小馬站書院街、東濠涌沿線改造以及廣園西229服裝設計園等項目的規劃、設計等前期工作。南粵先賢館、大佛寺北廣場、越秀南改造地塊和珠光北復建房四個重點項目的動拆遷工作基本完成。五年來,共盤活爛尾樓23處、爛尾地30宗,改造危破房33.14萬平方米。
市政基礎設施日益完善。五年來,新建、改建道路、279.,其中車行道207.61萬平方米,人行道71.59萬平方米;改造排水管網,“三線”下地,道路和排水設施得到極大改善;整治主幹道兩側17條、亞運場館4個、重點區域2個,光亮工程621棟;建成竹絲崗二馬路等綠化廣場(綠地)21個、綠道,新增公共綠地面積44萬平方米,人均公共綠地,綠化覆蓋率達33.55%。
城區環境明顯改善。結合市重點整治建設,持續推進社區環境綜合整治和管理,尤其是2010年,以迎亞運為契機,開展人居環境整治項目276個,整飾居民房屋8828幢860萬平方米,整治不規範防盜網、飄(頂)蓬75萬平方米;完成28個花園社區和35個精品文化社區的創建活動,區級以上綠色社區達242個,“新河浦歷史文化保護區保護規劃”代表廣州榮獲世界大都市獎第二名。高質量完成4條河湧水域的整治,綜合治理12處、雨污分流和34處水浸街,水環境實現根本性好轉,東濠涌成為全市治水的樣板工程,受到中央、省、市領導的高度評價。在全市首創飲食服務業聯合審批制度,嚴控污染源頭;在全國率先研發和推廣油煙淨化設備的線上監控,2010年我區飲食服務業污染投訴比2008年下降54.6%,完成區管黃標車淘汰任務,城區空氣環境指標優於國家二級標準。
城市管理工作成效顯著。改革創新城市管理機制,在全市率先實行城管執法中隊下放街道管理,建立“大城管”和格線化管理體系。五年共拆除違法建設3312宗、32萬平方米,戶外違法廣告1018宗、7.。堅持道路18小時保潔、重點地區24小時保潔制度,公廁管養和市政道路保潔工作全部實行市場化。率先全市在東山街和廣衛街開展垃圾分類試點工作,提高機械化清掃水平,年均清運垃圾約47萬噸、整治“六亂”31260宗,“整潔越秀”品牌不斷凸顯,為廣州市成功創建國家衛生城市作出了積極貢獻。紮實推進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各項工作,在迎接城市公共文明指數測評的兩次“國檢”中均取得了優異成績。加大對食品藥品、衛生防疫、安全生產等檢查整治力度,“十一五”期間,全區未發生重特大安全事故。
(三)社會事業加快發展。
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富民優先,制定並實施了“惠民措施48條”和“補充意見25條”,社會保障覆蓋面不斷擴大,民生事業在共享中得到加強。五年來,民生社會事業的財政支出達156億元,占一般預算支出的86.85%,年均增長12.32%;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10.90%,2010年達31068元。
公共服務水平逐步提高。五年來,共投入81.7億元優先保障教育發展,其中投入5.6億元實施教育綜改工程、校舍安全工程和教育信息化工程建設,投入14.97億元提高教職工工資福利待遇。基礎教育優勢顯著,中、高考整體水平位居全市之首,2010年在全市首批通過“廣東省推進教育現代化先進區”督導評估。完成城隍廟復建等重大文化項目建設,打造東濠涌博物館等16個特色博物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不斷健全。加大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業務用房達標建設力度,強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內涵建設,推進中醫“治未病”工程,成為全省首箇中醫特色預防保健服務體系示範試點區,成功創建全國中醫藥特色社區衛生服務示範區。人均公共體育場地面積達,半徑必有健身點,區、街、社區三級體育設施網路逐步完善。在全省率先開展集免費婚檢、婚姻登記、優生優育於一體的“一門式”公共婚育服務。
民生保障創新有效。探索成立了30家“學士後”[①]流動站和18家大學生就業見習基地,創新“零距離”就業模式,五年共提供就業崗位26.25萬個。在全省率先推出養老服務儲蓄機制試點,建立獨居老人優待服務補貼制度,“星光平安寶”呼援服務用戶達5465戶,其中享受全免用戶達2200多戶。建成“越秀區數字慈善信息網”和4個街道慈善超市。完成區殘疾人康復活動中心建設。在全國率先開展“低保免費門診”服務,共提供醫療服務36345人次。五年共解決11556戶低收入家庭、2069戶“雙特困”家庭[②]的住房困難。2010年,政府承諾的“十件民生實事”基本兌現:一是籌集2300萬元,完成4個試點街道社區綜合服務中心建設任務。二是完成為全區90歲以上的戶籍居民發放老年人長壽保健金的工作,投入1300萬元為80歲以上戶籍居民(32798人)發放長壽保健金。三是超額完成為城鎮居民提供40000個就業崗位的任務,全年提供就業崗位57092個,全區城鎮登記失業人員實現就業率79.11%。四是投入1000萬元完成二沙島體育公園、12間社區體育活動室和40條健身路徑的建設任務。五是基本完成新建6個綠化廣場和打通3條斷頭路的任務。六是10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業務用房達標建設基本完成,華樂街、農林街因選址方案變更造成延遲。七是全年共發放城鎮獨生子女父母計畫生育獎勵和計畫生育家庭特別扶助金2318.45萬元。八是解決了5986戶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難。九是投入14000萬元提高教師待遇,實現了“兩相當”[③]。十是校舍安全改造和教育綜改工程穩步推進。投入1374萬元完成14所學校、幼稚園的校舍安全改造;投入4359萬元完成16個項目的教育綜改工程。
社會保持和諧穩定。建立健全“天網”、“地網”、“信息網”三網合一的治安防控體系,加大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和重點地區整治力度,成功消除廣州火車站地區的治安頑疾;在全國率先建立外國人管理服務工作站和境外人員管理系統,加強出租屋及流動人口管理;創建“六好”平安和諧社區251個,全區治安持續向好,刑事立案從2005年的15846宗降至2010年的6578宗,降幅居全市之首。特別是2010年,新增安保專項經費近1億元,投入安保力量382萬人次,確保了亞運安保萬無一失。建立市民意見辦理中心和三級市民意見信息管理系統,健全完善民眾訴求表達機制和矛盾糾紛調處調解機制,開展全區“大接訪”以及領導約訪、下訪、回訪等活動,及時化解社會矛盾糾紛,亞運期間實現了進京零上訪、到省市集體上訪可控的目標。
(四)政府行政效能明顯提高。
嚴格落實向人大報告工作和政協通報情況制度。“十一五”期間,區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的677件建議、提案全部按時辦復。認真落實《越秀區依法治區第四個五年規劃》,大力推進依法行政,五年來共清理行政規範性檔案342件,廢止179件,減少行政審批事項232項、備案58項,行政審批事項精簡率達66.48%,46件行政複議申請全部按時辦結。完成政府機構改革工作。全面推進電子政務建設和政務信息公開,開通了“越秀號”信息服務直通車,453項業務實現網上辦理。制定完善區財政性投資項目管理、建設工程項目招投標、資金使用等系列制度。加大國有資產管理力度,五年來,國資收益共上繳財政3億元。嚴格落實《廉政準則》,推出行政審批電子監察、行政效能電子監察、行政經費“五個零增長”等舉措,從源頭上有效預防和治理腐敗。
此外,積極支援四川汶川、甘肅舟曲、青海玉樹抗災減災,百色市、梅州市扶貧工作和信宜市扶貧開發“雙到”[④]工作紮實推進,“越秀區從化田心人口疏散基地”正式掛牌成立。春運、花市工作圓滿完成,雙擁共建工作深入開展,物價、統計、人武、民防、僑務、外事、對台、民族、宗教、檔案、地方志、轉制社區等工作取得新成績。全區共獲“全國文化先進單位”等49個國家級榮譽稱號、“全省平安先進區”等65個省級榮譽稱號。
五年來,我們在不斷戰勝困難、不斷取得勝利中深刻地體會到:必須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正確對待不利因素,充分利用有利條件,在困境中找出路,在發揮優勢上謀發展,才能不斷開創工作新局面;必須不斷增強創新能力,積極探索,敢於突破,才能促進經濟社會的新發展;必須以頑強拼搏的工作作風,攻堅克難,勇往直前,才能在從未有過的考驗中取得新勝利;必須以“民生為重”為執政理念,情系民眾,富民惠民,才能滿足居民民眾對幸福生活的新要求。
各位代表,過去五年所取得的成績,歸功於市委、市政府和區委的正確領導,歸功於全區人民的辛勤勞動。尤其在籌辦亞運的日日夜夜,全區人民充分理解,克服困難,全力支持,廣泛參與,作出了重大貢獻。在此,我謹代表越秀區人民政府,向區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駐區部隊和機團單位、離退休老同志、港澳台同胞、各民主黨派、社會各界人士和全區人民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我區經濟社會發展還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一是轉型升級尚需加快。受巨觀形勢和產業布局調整影響,經濟增速有所放緩,稅收下行,核心產業集聚度不高,傳統商貿業有待最佳化升級,調結構、轉方式任務相當艱巨。二是城市管理尚待精細。城市管理水平與新加坡、香港以及國內先進城區相比還有差距,城市管理科學化、精細化水平亟待提升。三是文化優勢尚待發揮。豐厚文化旅遊資源尚未轉化為文化競爭力,城區發展軟實力有待提升。四是以民為本尚需強化。公共服務供給還不能滿足市民民眾日益增長的需求,社會管理和服務水平需要進一步加強。五是自身建設尚待努力。政府工作水平、行政效能有待進一步提高。對以上不足,我們將不迴避、不敷衍,在今後工作中切實採取措施予以改進。
二、“十二五”時期的指導思想和目標
“十二五”時期,是我區推動科學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也是我區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關鍵時期。當前,我區面臨新的挑戰,必須依靠創新驅動,立足自身優勢,揚長避短,走內涵發展、特色發展道路,著力提升各項事業的發展品質,不斷增強人民民眾對越秀的認同感、歸宿感。根據中央、省、市編制“十二五”規劃的要求,結合越秀實際,在廣泛徵求各方面意見和建議的基礎上,區政府組織編制了《越秀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草案)》,提請本次大會審議。
“十二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思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圍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核心區的總目標,全面實施“文化引領、提升總部、創新驅動、共建共享”戰略,加快建設現代產業體系,打造文化名城核心,推動城市更新改造,構建優質公共服務體系,以文化繁榮提高發展品質,以精細化城市管理提高環境品質,以優質公共服務提高生活品質,建設幸福越秀。
“十二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以總部經濟為龍頭,著力構建現代產業體系,重點打造越秀核心產業功能提升區和北京路廣府文化商貿旅遊區兩大功能區,進一步彰顯“廣府文化源地、千年商都核心、公共服務中心”的地位,努力建成經濟發達、文化繁榮、環境友好、幸福祥和的國家中心城市核心區。“十二五”期間,全區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率約8%,2015年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88000元(按常住人口測算)。
三、2011年主要工作任務
今年是“十二五”的開局之年,也是越秀發展進程中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重要一年。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認真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和區委的工作部署,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緊緊圍繞“依靠創新驅動、建設幸福越秀”這個核心,著力促轉變、優環境、強文化、惠民生、保穩定,提升經濟成長質量,打造優美舒適城區,擦亮廣府文化品牌,提高居民民眾幸福感,為“十二五”發展開好局、起好步。
今年我區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9%,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增長5%,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5%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2.2‰以內。圍繞上述目標,重點抓好五個方面的工作:
(一)以推進產業最佳化升級為重點,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努力提升經濟成長質量。
堅持高端發展方向,進一步最佳化調整產業結構,加快構建以總部經濟為龍頭、以服務業為主體、以創新為驅動、核心產業集聚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
堅定不移發展總部經濟。從總部企業實際需求出發,進一步完善我區扶持發展總部企業的政策措施。以商貿業、金融業、物流業、商務服務業、文化創意產業、信息服務業、公共服務業等七大核心產業為重點,積極引進國內外大型企業在我區設立總部或地區總部。探索為特大型總部企業供地的方式方法。加大總部企業緊缺人才引進和培養力度,鼓勵和協助總部企業與區內高校開展產學研的合作。
最佳化升級傳統商貿業。以廣州建設國際商貿中心為契機,加快推動我區商貿業高端特色發展。加大專業市場改造升級力度,堅決淘汰一批低端低效、社會管理成本高的專業市場;採取“一場一策”的辦法,引導潛力好、規模大的專業市場向高端發展。以高端、特色、規模、整體為導向,整合區域資源,引導商業街向商業街區轉變、商業樓宇向商業中心轉變。結合大小馬站書院街的建設,有效整合北京路、文德路及周邊的文化商業資源,打造集購物、旅遊、娛樂、飲食於一體的商業街區。發揮中華廣場的輻射帶動作用,引導其周邊商業升級改造,打造時尚、休閒商業中心。以農林下路部分樓宇和東山口捷運站地下商場即將投入使用為契機,打造東山口休閒商業區。
壯大發展民營經濟。落實我區關於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貫徹意見,從今年開始,連續5年每年安排不少於4000萬元的財政資金,獎勵、支持作出重要貢獻的民營企業。每年培育、扶持1至2個民營企業做大做強,並力爭上市。降低民間投資準入門檻,拓寬民營經濟發展領域,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
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充分發揮區科技三項經費的作用,加快創新服務系列平台建設,開展扶持創新型企業發展、上市等專項工作,組織實施關乎戰略性新興產業持續發展的核心技術和產業化重點項目,促進企業不斷提高科技創新力和市場競爭力。加大智慧財產權工作力度,最佳化智慧財產權環境。推動設立股權代辦轉讓試點,建立多層次科技金融服務體系。
完善投資促進服務體系。制定出台區投資促進辦法和扶持核心產業發展專項意見,增強投資促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整合招商資源,設立區企業投資服務中心,為企業提供“一站式”服務,實現“引得進、穩得住、留得定”。建立利益聯動機制,推行合作招商、代理招商、以商招商。重點引進對財政貢獻度較高和符合我區核心產業目錄的民營、外資、混合股份制企業。最佳化招商引資載體,改造升級環市東、東風路等總部企業集聚區域商務樓宇;推進黃花崗科技園擴容工作,增強其可持續發展能力。強化區領導和部門聯繫重點企業制度,積極為企業排憂解難。
(二)以“三舊”改造為契機,堅持建管並重,努力打造優美舒適城區。
繼續圍繞“五個更”的目標要求,以“有限城區、無限發展”為思路,強化品質、精細管理,鞏固提升城區宜居水平。
科學規劃城區空間布局。按照建設國家中心城市核心區的目標定位,抓好產業和城市規劃的銜接,完成我區“三舊”改造規劃綱要編制工作,完善越秀核心產業功能提升區和北京路廣府文化商貿旅遊區等專項規劃,進一步最佳化城市空間布局,不斷提升中心城區的城市功能。
全力推進重點項目建設。穩步推進楊箕村改造,2014年6月前完成安置房建設和回遷工作。年內完成東濠涌沿線更新改造等項目報審工作。越秀南改造地塊和珠光北復建房項目力爭年內動工,大小馬站書院街項目建設的前期工作力爭年內完成。爭取市的支持,開展花果山教育服務園區的規劃編制。實行領導包乾制度,促進全區17宗爛尾地、16宗閒置用地和24處爛尾樓加快盤活。
加強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啟動東濠涌中北段河涌綜合整治工程,努力將東濠涌全線打造成一流的生態河涌“綠色走廊”。完成太和崗道路改造和省老乾文體活動大樓周邊市政路建設,推進大佛寺擴建配套市政路、光孝寺北側規劃路建設。開展打通倉邊路、梅東路延長線斷頭路和建設洪德新街、一德路白米巷規劃路的前期工作,進一步最佳化道路網路。實施東濠涌、新河浦涌、東山湖水體循環工程,推進中山一路和登峰街、礦泉街區域內水浸街的排水改造。
鞏固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結合創文工作,整合城管執法、環衛監管、城市保潔力量,完善執法、監管和考評工作,在作業機械化、聯動信息化、責任格線化、巡查整改精細化等方面建立長效機制,推動創建工作常態化。落實“六亂”嚴管責任,依法堅決查處違法建設和不規範廣告。強化市場體制下環衛保潔工作的監管,落實精細化管理責任和獎懲措施,提升環衛保潔質量。大力推進節能減排,推廣垃圾分類,探索創建“低碳社區”、“環保生態小區”示範點,建設惠福美食花街環保綜合監管示範街,實行東濠涌等河湧水質線上監測,繼續推進油煙線上監控,進一步提高環境質量,努力建設低碳城區。
(三)以塑造廣府文化品牌為目標,創新文化發展思路,努力提升文化引領功能。
抓住廣州市建設“世界文化名城”契機,創新文化產業和文化事業發展模式,整合資源、凸顯特色,促進文化資源優勢向文化產品、文化產業、文化市場優勢轉變。
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充分發揮區轄內公共文化資源的作用,深化文化民生工程,繼續開展“快樂有約”等民眾文化活動,推進精品文化社區建設,努力形成“一街一品牌”、“一社區一特色”,增強“10分鐘文化圈”實效。打造“廣府廟會”等特色民俗文化品牌,搭建民間民俗藝術文化展示和交流平台。進一步完善社區文化基礎設施和公共文化服務社會參與機制,加強文化人才隊伍建設,努力爭創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
積極推進重大文化項目建設。推進大佛寺等宗教場所的修復建設工程,啟動文德路“廣府文化第一街”項目,南粵先賢館力爭年內動工。加快推進南方文化傳媒創意產業園建設,支持廣州文化創意產業研究中心項目上馬,“創意大道”力爭年內投入使用,努力形成具有較大規模和影響力的創意產業發展平台。積極配合開展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活動,做好廣東咨議局舊址等重要遺址景觀保護和周邊環境整治工作。
大力發展文化產業。促進文化事業與文化產業的融合,設立文化創意扶持基金,扶持發展一批文化創意產業的龍頭骨幹企業,繼續辦好中國國際漫畫節和華語動漫金龍獎等大型活動,打造廣州創意產業集聚發展核心區。整合各類文化資源,包裝策劃旅遊項目,提升配套服務水平,拓展旅遊市場。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的文博事業和文博產業互動發展之路,支持轄區內博物館創新博覽內容、方式和方法,加快文博品牌打造和文博特色產品開發,讓文博產品和服務成為城市新型消費,形成高水平的文博產業鏈,打造廣府文化博覽區。
(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根本,加快公共服務均等化建設,努力創造幸福美好新生活。
堅持民生為重、民事先辦,實行“五個壓縮”、“一個增加”[⑤],全力抓好民生工作,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加快建設幸福越秀。
推進教育高質均衡發展。貫徹落實國家、省、市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積極做好國家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標準研究試點區工作。探索設立區教育創新基金,推動教育創新發展。全面推進教育生態發展[⑥]和“輕負高質”[⑦]工程,進一步整合、培育區域教育特色,提升區域教育品牌影響力。實施《越秀區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畫》,推動學前教育優質發展。最佳化發展高中教育和社區教育。創新教育資源整合利用思路,加快促進區轄職中、黨校、就業培訓中心、社區教育機構等資源的整合,加強與區域內高校、電大和社會培訓機構合作。通過擴徵用地、回收出租場地等措施,提高區屬義務教育學校生均占地面積和生均建築面積。加大名師梯級培養力度,探索建立名優教育人力資源共享機制,提升教育人才隊伍整體素質。
提升醫療衛生服務水平。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健全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補償和運行機制。深入推進中醫“治未病”健康工程,進一步強化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中醫藥服務能力。繼續擴大低保對象免費社區門診定點和免費病種範圍,探索向社區衛生機構購買殘疾人康復服務。以疾病預防控制績效評估為契機,進一步加強疾控體系建設,規範衛生監督執法行為。加強大型醫院屬地服務工作,支持轄區內大醫院升級和功能擴展,提升我區醫療中心功能。
提高社會保障和就業水平。完善以最低生活保障為基礎的綜合性社會保障和救助體系。探索建立社保擴面機制,推動社會保險由政策全覆蓋向對象全覆蓋轉變。繼續推進試點街道養老服務儲蓄機制建設,逐步完善以居家養老為主體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努力提高社會養老服務水平。探索成立公益性創業服務中心,完善推廣“越秀就業通”平台,建設10家以上創業(孵化)基地,認定10個以上優秀創業項目。
加強基層社會管理。完善居民自治工作,按照“三個70%”[⑧]的要求,組織好社區居委會換屆選舉。整合最佳化街道機構人員,推進社區“五個一”[⑨]工程,提高公共服務能力。大力培育社區社會組織,積極創新社區服務模式,以家庭服務為切入點,引入社會專業力量,實施政府購買服務,提升基層管理服務水平。
全力維護社會穩定。繼續完善三網合一的治安防控體系,充分發揮社區防控、路面巡邏防控、重點部位防控、視頻監控防控、治安員巡控的作用。抓好對出租屋、流動人員和外籍人員的服務管理,全面加強生產、消防、交通、食品藥品安全的監管,努力打造“平安越秀”。完善民眾利益表達和調解機制,推動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加大對醫患糾紛、歷史遺留矛盾的化解力度,及時妥善化解、處置各類群體性事件。建立完善網路輿情應對機制,切實提高應對突發公共性事件的能力。
重點辦好“十件民生實事”。一是提供43000個就業崗位,緩解就業壓力。二是為全區常住人口免費提供9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⑩];為全區低保對象提供免費社區門診服務;為全區男60周歲以上、女55周歲以上的低保對象免費提供健康體檢。三是實施文化惠民“十百千萬”項目:建設10個社區特色博物館,組織100場流動電影、展覽、演出進社區,免費提供1000個貧困青少年文藝培訓學位,為困難民眾贈送10000張圖書借閱卡。四是解決3000戶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問題。五是為全區70周歲以上老人發放長壽保健金;為60周歲以上的獨居老人免費安裝“星光平安寶”;建設區長者綜合服務中心,提供“一站式”綜合養老服務。六是為1000戶“以老養殘”的特殊困難家庭提供每月300元的政府購買居家安養服務。七是擴建二沙島體育公園,新建30條、維修120條社區體育健身路徑。八是投入約1億元,新建改建教學樓2.,完成2.的校舍安全工程。九是投入3000萬元,維修改造內街和城中村道路、排水設施136條、。十是投入500萬元設立社區民生應急專項,及時做好社區沙井蓋、化糞池等關係居民民眾生活、安全的應急保障性民生工作。
(五)以提升施政能力為抓手,加強政府自身建設,努力建設人民民眾滿意政府。
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繼續強化政府自身建設,不斷轉變政務服務方式,推進政府管理創新,切實提高行政效率和施政水平。
增強行政行為的規範性。全面推進法治政府建設,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規範執法行為,不斷提高政府公信力和執行力。自覺接受區人大和區政協的監督,認真辦理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提案。完善重大事項集體決策、專家諮詢和聽證等制度,提高決策透明度和公眾參與度,主動接受公眾和輿論監督。完善政府顧問制度,充分發揮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工商聯和各人民團體的參政議政作用。
提升公務員隊伍整體素質。積極開展創先爭優活動,大力弘揚“敢想、會幹、為人民”的亞運理念,著力強化公務員隊伍的創新驅動意識。加大“下基層、進機關”幹部雙向交流力度,形成在基層、在艱苦地方、在重大項目中培養選拔優秀幹部的用人導向,建立和完善交流保障激勵機制,增強公務員隊伍的積極性。切實加大培訓力度,提高公務員依法行政能力。
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嚴格依法依規組織換屆選舉,力爭實現“零投訴、零上訪、零違紀”,確保政府換屆工作圓滿完成。深入推進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積極開展教育、制度、監督、改革、糾風、懲處等工作創新,努力形成長效管用的制度。全面推進紀檢監察派駐工作。嚴格落實《廉政準則》和《關於實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的規定》,加大執法、廉政和效能監察力度,大力開展糾風治亂專項治理,嚴肅查辦違紀違法案件,打造廉潔高效政府。
今年,我們還要認真做好市新一輪簡政強區事權下放的承接工作,切實履行責任,防止管理脫節,確保下放事權接得住、幹得了。繼續加大國資管理工作,做好統計、雙擁、人武、民防、僑務、外事、檔案、地方志、對台、民族、宗教、轉制社區、扶貧開發等工作。
各位代表,越秀未來五年的美好藍圖已經繪就,向宏偉目標奮進的號角已經吹響。讓我們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在市委、市政府和區委的領導下,同心同德,紮實工作,堅定信心,銳意進取,努力譜寫越秀新的輝煌篇章!
[①] 大學本科生畢業後到企業進行見習,不作為被企業正式錄用,不必簽署正式勞動契約,只領取生活費。
[②] 指城市住房和收入特別困難的家庭:即本市戶口,人均居住面積低於10平方米的低保救濟家庭、低收入家庭或特困職工家庭。
[③]縣域內中國小教師平均工資水平和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水平大體相當,農村中國小教師平均工資水平與城鎮中國小教師平均工資水平大體相當。
[④] 規劃到戶,責任到人。
[⑤]壓縮黨政機關辦公經費、公務接待經費、公務購車和用車經費、會議經費、出國經費,增加對民生和社會事業的投入。
[⑥] 指教育像自然生態一樣,按其自身多樣性的規律和特性存在,各得其彰,走生態化、錯位式發展之路,形成各具特色的發展思路、校園文化、校本課程和教學模式。
[⑦] 指學校在教學過程中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由“教得活”到“學得活”,減輕學生負擔,提高學習質量,拓展學生個性發展的空間。
[⑧]70%的社區實行直選,70%的選民參加選舉,70%的居委會成員由本社區居民擔任。
[⑨]一個社區服務中心、一個文化活動中心、一個小公園、一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一個視頻監控系統。
[⑩] 居民健康檔案管理、健康教育、兒童保健、婦女保健、老年人健康管理、預防接種、傳染病報告和管理、慢性病預防控制、重性精神病管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