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越秀區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2016年越秀區人民政府工作報告》是由越秀區人民政府發布的報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16年越秀區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 檔案類型:工作報告
各位代表:
我代表越秀區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並請列席同志提出意見。
一、“十二五”時期和2015年工作回顧
“十二五”時期,是我區推動經濟社會轉型升級、建設國家中心城市核心區的重要時期。區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區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區人大和區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圍繞“加快轉型升級、建設幸福越秀”的核心任務,實施“文化引領、提升總部、創新驅動、共建共享”的發展戰略,全力抓經濟、強管理、惠民生,順利完成“十二五”目標任務,全區經濟社會發展邁上新台階。
(一)經濟發展穩中提質。完善全區經濟工作體系,強化經濟發展主體責任,修訂實施促進經濟加快發展的系列政策措施,注重發揮產業功能區的集聚效應,突出發展金融、商貿、文化創意、健康醫療四大主導產業,區域經濟穩中有進、穩中向好。2015年,全區地區生產總值實現2695億元、同比增長7.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37億元、同比增長9.3%;一般公共預算收入50.81億元、同比增長9.0%。五年來,全區地區生產總值增長52.7%,年均增長8.8%,超額完成“十二五”規劃制定的8%增長目標;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86.2%、51.1%、64.1%,年均增長13.2%、8.6%、10.4%,均全面完成“十二五”規劃制定的目標任務。
經濟結構持續最佳化。2015年,全區二、三次產業結構為2.02:97.98,其中現代服務業實現增加值1807億元、同比增長7.6%,占全區GDP的67%,比2010年提高4.6個百分點。四大主導產業保持較高增速,2015年實現增加值1809億元、同比增長9.1%,占全區GDP的67.1%,比2010年提高6.55個百分點。
總部經濟提升發展。成功引進法國索迪斯集團、國藥集團、華潤集團、保利集團、萬科股份等一批世界500強、中國500強的地區總部或分支機構。2015年,區認定總部型企業共362家,其中65家為世界500強、中國500強地區總部或分支機構,市認定總部企業60家、占全市約1/5;實現增加值1313億元、同比增長7.2%,占全區GDP的49%,比2010年提高近3個百分點。五年共推動18家企業在海內外上市,累計達28家。
樓宇經濟效益增強。引導支持60多棟商務樓宇升級改造,促進新建一批甲級寫字樓,發布全國首個星級商務樓宇評價標準,認定22棟星級商務樓宇。全區現有重點商務樓宇356棟、近1000萬平方米,比2010年增加50棟、260萬平方米。2015年,重點商務樓宇產生稅收202億元,占全區稅收逾6成,年稅收超億元樓宇45棟,比2010年增加21棟。
新興業態逐步壯大。2015年,全區新增註冊資金1000萬元以上企業1088家、同比增長44.1%,近6成屬融資租賃、網際網路金融、跨境電商、技術研發、諮詢服務等新興高端業態。五年來,新增7家國家和省市級電子商務示範企業,培育引進衣聯網、慧聰網、易兔等一批行業電商、跨境電商平台,國家著作權貿易基地、廣東國際商品交易中心、羊城同創匯等一批“網際網路+”重大項目順利落地。
創新能力穩步提升。南創中心、南方國際人才研究院、工信部廣州智慧城市研究院落戶我區。“十二五”期間,專利申請量、授權量分別達26818件、15868件,比“十一五”時期分別增長166%、116%。2015年,認定高新技術企業142家,比2010年增長60%;集聚國家和省、市級重點實驗室52家、工程技術中心46家。獲評“國家智慧財產權強縣工程示範區”,連續四次被評為“全國科技進步考核先進區”。
產業平台成效顯著。廣州民間金融街被列為全省網際網路特色小貸和省小額貸款公司行業監管改革創新試點,建成全市首家網際網路金融產業基地,獲批籌建“全國民間金融產業知名品牌示範區”。2015年新引入各類金融及配套機構51家,累計達203家,全年向各類中小微企業和個人提供融資1613億元,帶動社會投資近5000億元,繳納稅收5.5億元、同比增長38%。廣州健康醫療中心被認定為市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引進精準醫療、健康管理、醫藥研發等領域的一批優勢企業。2015年營收達528億元、同比增長9%;省藥品交易中心參與網上交易的醫療機構及企業近7000家,網上成交金額累計1076億元。黃花崗科技園新增移動網際網路產業園等11個重點園區,培育發展原創動力、久邦數碼等一批行業領軍企業,創意大道被確定為廣東省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廣東省眾創空間試點。2015年園區營業收入543億元、稅收16.77億元,分別比2010年增長135.7%和139.2%。北京路文化核心區相關保護規劃通過市名城委審議,先後打造惠福美食花街、老字號一條街等品牌項目,北京路步行街成功向北段延伸並完成國家4A級旅遊景區創建工作,大小馬站書院街項目完成廬江書院修繕工程,南粵先賢館順利建成。
(二)城區環境不斷提升。牢固樹立“抓環境就是促發展、惠民生、優作風”的工作理念,紮實推進乾淨整潔平安有序城市環境建設,順利通過創文、創模和創衛複審覆核,先後被授予“全國和諧社區建設示範城區”、“全省平安先進區”等稱號。食品安全工作考核連續五年優秀。近三年城市管理綜合提升考評均位居全市各區第一。環境保護目標責任制考核全市領先。2015年,全區空氣優良天數297天、同比增長10%,PM2.5年平均濃度同比下降24%。
城市更新有序推進。“十二五”期間,完成東濠涌二期綜合整治工程,升級改造區兒童公園,城中村安全隱患整治工作按計畫推進,新建改建道路69.6萬平方米,“三線”[1]下地2000公里,完成119條內街排水改造任務,新增和改造公共綠地面積29.7萬平方米。修繕和改造破舊直管房13763幢、307.5萬平方米,珠光北復建房基本完工,楊箕村“城中村”改造復建房進入竣工驗收階段,越秀南、海月東等復建安置房項目加快推進,符合改造政策要求的126宗“三舊”[2]改造地塊已標圖建庫,77宗爛尾地全部明確處置方案,其中40宗已處置完畢。
市容環境持續最佳化。強化城市管理日常巡查、考核和問責機制,建立公安城管聯合執法機制,加強“六亂”[3]、“五類車”[4]、交通擁堵治理,深入推進校園周邊和重點區域綜合整治。五年共拆除違法建設1144宗、10.96萬平方米。3687個路內泊位全部實施規範編碼管理,整治違停黑點76個。深化環衛保潔體制機制改革,率先全市推行生活垃圾“定時定點”分類投放,垃圾同比控制量減量年均超5.5%。制定實施示範路創建、環衛保潔、人行道清洗、垃圾桶點改造等作業標準,全區主次幹道機械化清掃率達100%。率先實現管道燃氣全覆蓋,通過國家環境監察和環境監測標準化建設達標驗收,成功創建“無燃煤區”。
社會大局安全穩定。整合應急指揮、格線化管理、12345政務服務等指揮調度職能,建成區應急(格線化)管理指揮中心。全區217所學校(幼稚園)食堂實現遠程視頻監控,全區51個肉菜市場全部推行家禽生鮮上市。大力推進出租屋專項整治,截至2015年底,全區登記納管出租屋22.4萬套、登記納管率95%以上,登記來穗人員32.1萬人。深入開展生產儲存經營場所綜合整治,271個專業市場管線整治任務全面完成,升級改造49個專業市場,關停轉22個“三不”市場[5]。寶漢地區綜合治理(一期)成效得到市委市政府充分肯定。紮實推進安全發展示範區創建,全區1183家規模以上企業全部完成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白雲街被命名為國際安全社區。建成22間實戰型治安警務室、147個村居微型消防站,新建改造7052個高清視頻監控點,全面推進廣州火車站、北京路步行街等地區反恐基礎設施建設,立體化治安防控體系顯著加強。2015年,全區有效警情同比下降6.1%,連續五年下降。社會矛盾調處率每年達99.3%以上,區本級信訪量年均下降34.7%,社會大局和諧穩定。
(三)社會事業發展進步。始終突出民生為重,每年十件民生實事全部兌現,用於民生和各項社會事業的支出占區級財政支出的比重逐年提高,五年共支出267.4億元,年均增長11.8%,占一般預算支出的89%,2015年達到90.3%。
社區治理創新發展。積極推進全國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實驗區、省社會創新試驗基地建設,出台實施創新基層社會服務管理“1+6”檔案[6]。全市率先推行社區格線化服務管理工作,五大類共176項事項全部入“格”,人口、房屋、城市部件等295萬條數據信息全部納入格線化資料庫,協同處理各類格線事項39.97萬件,辦結率達99.6%。全區建有97個市級幸福社區,打造19個幸福社區示範點,政府購買家庭綜合服務中心服務對象滿意度達98.9%。促進駐區機團單位共建,聯合推出殘疾人互助社、長者慈善飯堂等一批社區治理聯盟和互助服務項目,建成全市首個區級義工培訓基地。社會建設評價位居全市各區第一。被確定為首批“全國社會工作服務標準化建設示範區”。
民生保障不斷加強。出台創業帶動就業工作辦法,五年共開發社區就業公益性崗位24625個,為失業人員免費開展職業技能培訓3.75萬人次,幫扶22.42萬名登記失業人員實現就業。建成全省首個異地務工人員綜合服務中心,累計服務近4萬人次。建成長者綜合服務中心3家,街道長者日托中心18家,長者飯堂14個,養老機構17家,養老床位3309張。為5.37萬名低保低收入居民提供救助救濟,向11849名殘疾人提供各類補貼2052萬元,解決10556戶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籌集保障性住房960套。建成全市首個公園主題婚姻登記服務中心和全市首個食品藥品真假鑑別與宣傳教育基地。
教育發展均衡優質。加大教育投入,五年共投入教育經費99.94億元,全區中小學生均經費逐年增長。深入推進教育綜合改革,完成第一期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畫,推動立體學區建設,組建育才、培正兩個教育集團,建立教師常態化流動機制,中高考成績各項指標全面領先,連續保持全市各區第一,2015年重點上線率達24.2%,比2010年提高16.3個百分點。先後通過“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區”和“廣州市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畫暨規範化幼稚園”督導驗收,被認定為“廣州市基礎教育國際交流與合作試驗區”、首個“廣東省教育綜合改革實驗區”,獲評“全國科技體育傳統校示範區”、“全國社區教育示範區”、全省首批“粵教雲”[7]示範套用試驗區。
衛生事業加快發展。順利完成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五年目標任務,聯合廣東省人民醫院等4家三級醫院開通雙向轉診[8]綠色通道,依託廣東省中醫院、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建成3個醫療聯合體[9],全區18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部建成,其中3個為國家示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實現15分鐘社區衛生服務圈。14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展家庭醫生式服務[10]試點工作,16家醫療單位實施藥品物流延伸服務,成立全市首家區級醫療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成功創建全省首個國家衛生應急綜合示範區,被確認為國家第二批“治未病”[11]預防保健服務試點區。
衛生事業加快發展。順利完成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五年目標任務,聯合廣東省人民醫院等4家三級醫院開通雙向轉診[8]綠色通道,依託廣東省中醫院、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建成3個醫療聯合體[9],全區18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部建成,其中3個為國家示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實現15分鐘社區衛生服務圈。14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展家庭醫生式服務[10]試點工作,16家醫療單位實施藥品物流延伸服務,成立全市首家區級醫療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成功創建全省首個國家衛生應急綜合示範區,被確認為國家第二批“治未病”[11]預防保健服務試點區。
文體惠民普及提升。五年來,新建修繕社區文體廣場12個、體育設施143處、體育活動室97間,人均擁有公共體育用地面積達1.41平方米,實現“一公里半徑必有健身點”。建成20個各具特色的主題博物館,18個街道文化站均為省一級以上文化站,社區文化室覆蓋率100%。全面落實公共體育設施免費和優惠開放時間。完成文化遺產普查工作,新發現不可移動文化遺產線索910處,登記國有可移動文物2760件(套),挖掘非物質文化遺產線索18條,213處歷史建築告知掛牌工作基本完成。迎春花市、廣府廟會、廣府文化旅遊嘉年華等品牌活動影響力不斷提升。榮獲“全國科普示範區”、“廣東省廣府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稱號,“中心城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創新工程”被評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創建項目,廣府廟會被評為“廣東省特色文化品牌”。
(四)政府自身建設邁出新步伐。秉承法治精神,強化法治思維,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政務服務效能不斷提升。2014年度依法行政考核位居全市各區第一,成功創建廣州市法治政府示範區,公共服務滿意度連續兩年位居全省各縣(市、區)第一。
法治政府建設深入推進。認真落實區人大及其常委會各項決議,定期向區人大、區政協報告通報工作,自覺接受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民主監督。五年來,共辦理人大代表議案、建議和政協提案513件。成立東濠涌綜合整治、廣州健康醫療中心建設等公眾諮詢委員會。公布政府信息24438條、依申請公開事項316宗。清理減少區政府系統議事協調機構37個,精簡比例達26%。
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成效明顯。編制政府部門權責清單,完善行政審批事項動態調整機制,率先公布政府機構改革後區各部門審批事項目錄。建成區政務服務中心,推行行政審批“集成服務”改革,全區16個部門248項審批、備案事項實現“前台綜合受理、後台分類審批、統一視窗出件”。規範網上辦事大廳進駐事項,318項行政審批和社會服務事項實現網上辦理。工商前置許可審批項目由127項壓減為13項。完成試點街道政務服務大廳“六統一”[12]建設,精簡社區審批服務事項55%,人口計生社區“一站式”辦證服務實現全覆蓋。實行商事登記制度改革,全面啟動“三證合一、一照一碼”登記模式[13],在全市率先推行個體工商戶“全區通辦”服務,營業執照辦理時限縮短66%。強化事中事後監管,有效維護市場秩序,“兩建”[14]工作考核全市領先。深入開展“暖企行動”,建立健全區領導、街道和部門掛點聯絡機制,建立重點企業、重大項目行政審批綠色通道制度,努力營造良好發展環境。
廉潔政府建設不斷加強。深入開展黨的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和“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認真查找解決“四風”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積極配合做好省委巡視工作和省異地交叉審計工作。完成公車改革。開展全區重大項目廉政風險防控工作,健全完善經濟責任審計、因公臨時出國(境)、“三公”經費、公務接待考察等系列制度措施,切實做到勤儉辦事、廉潔從政。
此外,扶貧協作、對口產業幫扶和扶貧開發“雙到”工作紮實推進,雙擁共建工作深入開展,春運、花市工作圓滿完成。對台、民族、宗教、人武、僑務、外事、物價、統計、轉制社區、人口計生、民防、檔案、地方志、婦女兒童等工作取得新成績。
各位代表,過去五年的成績來之不易。這是市委、市政府和區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社會各界監督支持、關心幫助的結果,更是全區人民團結一心、奮力拚搏的結果。在此,我謹代表越秀區人民政府,向全區廣大幹部民眾、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無黨派人士、離退休老同志、社會各界人士,駐區省、市機關企事業單位和部隊官兵,以及港澳台同胞表示衷心的感謝並致以崇高的敬意!
同時,我們也清醒認識到,我區經濟社會發展還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發展空間不足矛盾較為突出,部分樓宇物業低端低效使用,傳統專業市場轉型升級步伐亟需加快;經濟成長的傳統動力逐步減弱,商貿、住宿餐飲等傳統業態增速相對較慢,新經濟、新業態尚未接續形成新的支柱產業;城市精細化品質化管理水平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內街巷保潔標準還不夠高,市政基礎設施需要加大更新維護力度。對此,我們要採取措施認真加以解決。
二、“十三五”時期的主要目標任務
“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世界經濟在深度調整中曲折復甦,進入國際貿易規則重塑和產業轉型發展期。國內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經濟發展方式加快轉變,特別是國家深入實施“一帶一路”、自由貿易區、“網際網路+”等重大戰略,為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我省大力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轉型升級,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戰略,促進珠三角地區最佳化發展和粵東西北地區振興發展,為強化國家中心城市帶動作用提出更高要求。我市千年商都底蘊深厚,科教文衛體資源集中,城市環境宜居宜業,敢為人先、務實進取的幹事創業氛圍濃厚,城市發展態勢蓬勃向上。綜合判斷國內外形勢,我區發展仍處於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也面臨諸多挑戰。我們必須保持清醒的頭腦,增強憂患意識,努力推動政府工作再上一個新台階,努力為廣州國家中心城市建設作出更大貢獻。
今後五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按照“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主動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厚植國家中心城市核心區和“廣府文化源地、千年商都核心、公共服務中心”的優勢,圍繞建設“中央文化商務區、創新發展先行區、品質城市示範區”的發展目標,著力最佳化“一核三帶四區”[15]產業空間布局,聚力發展金融、商貿、文化創意、健康醫療四大主導產業,加快形成新的發展動力源和增長極,營造市場化國際化法治化營商環境,縱深推進乾淨整潔平安有序城市環境建設,促進文化繁榮發展,維護社會和諧穩定,持續增進民生福祉,努力在廣州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率先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實踐中走在前列。
今後五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是:在確保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率先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目標要求的基礎上,著力最佳化國家中心城市核心區功能優勢,經濟發展提質升級,創新能力顯著增強,城區環境宜居宜業,文化魅力充分彰顯,民生福祉持續改善。到2020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比2010年翻一番,年均增長7%左右,其中現代服務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70%,主導產業增加值占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達70%,居民收入較快增長,教育、衛生、文化、養老等公共服務體系更加完善,公共服務由廣覆蓋、均等化向高標準、優質化升級。
今後五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任務是:實現上述目標,必須認真貫徹區委十一屆七次全會精神,著力在以下幾個方面狠抓工作落實:
——著力打造新的動力源和增長極。厚植越秀獨特的地緣和資源優勢,堅持價值創新為引領,貫徹市“一江兩岸三帶”戰略布局[16],突出不同區域產業特色,推進“一核三帶四區”建設,加快發展總部經濟、樓宇經濟、平台經濟、網路經濟等具有越秀特色的創新型經濟,重點發展金融、商貿、文化創意、健康醫療四大產業。緊緊圍繞廣州建設國家創新中心城市和國際科技創新樞紐,深化重點領域改革,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完善區域創新體系,切實把城區發展動力轉到依靠創新驅動發展上來。
——著力構建區域一體化發展格局。堅持協調發展,推動城市硬體和軟體建設同步最佳化、中心城區與轉制社區一體發展、本地人口與外來人口包容共進、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協調發展。有序推進城市更新改造,加快推進“城中村”綜合治理,完善基礎設施和公建配套。加快構建以標誌性文化設施為龍頭、基層文化設施為樞紐、特色民眾文化活動為支撐的公共文化服務網路,促進市民文明素質和城市文明程度同步提升。深化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完善社區治理體系。推動來穗人員融入企業、子女融入學校、家庭融入社區、群體融入社會,提升對來穗人員的服務水平。
——著力推進城區環境品質化。堅持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的戰略位置,縱深推進乾淨整潔平安有序城市環境建設。緊扣標準化、精細化、品質化,制定實施城市環境分類分級管理標準體系。實施大氣、水污染防治行動計畫,推進生活垃圾源頭減量、分類投放收運,倡導綠色低碳生活方式。強化綜合治理,打造全方位、立體化的安全生產和公共安全網。主動適應和對接國際投資貿易新規則,全面推行“國民待遇+負面清單”管理模式,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構建便捷高效政務環境。
——著力提升開放型經濟水平。積極對接“一帶一路”和自由貿易區戰略,利用轄內廣州海上絲綢之路史跡的知名度和影響力,發揮外交使領館集聚的優勢,順應國際投資規則變化趨勢,深化國際交流合作,組織赴“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展主題招商,推進營商環境國際化,提升公共服務國際化水平。積極融入粵桂黔高鐵經濟帶、“珠江—西江經濟帶”和廣佛同城化、廣清一體化,深化與港澳台、泛珠三角地區的經貿合作。
——著力增強居民民眾幸福感。堅持以民生為“指南針”,把各項政策、措施更多地向民生傾斜,強化政府公共服務職能,發揮越秀教育、衛生、文化等公共服務方面的優勢,穩步推進教育綜合改革,完善公共衛生管理機制,鞏固提升教育強區,創建衛生強區和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健全就業和社會保障體系,加強養老服務、社會救助、殘疾人保障,紮實辦好民生實事,推動基本公共服務優質化、均等化,提高居民收入,使居民民眾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和幸福感。
三、2016年工作安排
2016年是“十三五”的開局之年,也是我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關鍵之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7.5%左右,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5%(按可比口徑),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8%,城鎮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成長基本同步。重點做好以下五個方面的工作:
(一)堅持價值創新,推動經濟高端高質高新發展。
拓展經濟發展新空間。樹立緊湊型城市、精明增長理念,找準創新空間與著力點,培育發展新的動力源和增長極。提升總部經濟能級,建立總部企業招商目錄,重點引進一批珠三角總部、大型民營企業總部或功能性總部,引導全區362家總部型企業拓展研發、設計、運營、結算等高端功能。抓住廣佛肇清雲韶經濟圈建設發展和廣佛肇城際軌道開通機遇,發揮我區總部企業集聚優勢,創新與相關區域的合作發展模式,探索為轄內總部企業增資擴產提供新空間、拓展新市場。提高商務樓宇效益,實施百棟重點商務樓宇更新改造工程,支持引進國內外知名物管公司,推進老舊商務樓宇提檔升級。建立健全“一棟樓宇、一個定位、一套方案”的招商制度,加強新建樓宇的主題招商,統籌做好羊城同創匯等升級改造樓宇的二次招商,力爭年內新增2棟稅收億元樓。推動城區有序更新,盤活爛尾樓等閒置地塊,加快推進恒基中心、海月東安置房、解放中路復建房等重點項目建設,梳理整合釋放空間載體。做實網路平台經濟,實施“網際網路+”行動計畫,紮實推進“智慧越秀”建設,依託大數據服務、大宗商品貿易等功能服務平台和行業集聚平台,大力發展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和智慧型型產業,推動跨境電商進社區,促進移動電子商務、跨境電子商務加快發展。
構建現代產業新體系。著力最佳化“一核三帶四區”產業空間布局,瞄準產業價值鏈高端,聚力發展四大主導產業,加快發展移動網際網路、新媒體、精準醫療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出台北京路文化核心區產業配套扶持政策,推動文化與科技、金融、商貿、旅遊、教育、會展、博覽、健康等產業融合發展。加快推進廣州民間金融街擴容提質,聚焦廣州建設現代金融服務體系,大力發展融資租賃、科技金融、消費金融、文化金融等特色金融,推進金融街公司股份制改革,健全網際網路金融等各類風險防範機制,力爭年內通過全國民間金融知名品牌示範區創建驗收。加快推進黃花崗科技園文化創意園區發展,以國家著作權貿易基地、移動網際網路產業園、創意大道等為載體,大力培育高端文化創意人才,重點引進著作權貿易、數字出版、影視廣告、動漫網遊等領域的領軍型企業。加快推進健康醫療產業園區建設,發揮廣東省藥品交易中心平台作用,大力引進醫藥研發、智慧醫療、健康管理、中醫藥保健等高端產業鏈企業,鼓勵發展醫藥、保健品及醫療器械的連鎖經營和網際網路藥品交易等新模式,推動健康醫療產業集群發展。加快推進流花現代商務區建設,抓住廣州火車站整體升級改造成為全國現代綜合交通樞紐的契機,支持“廣州越秀展覽中心”高起點建設,穩步推進“越秀時尚消費展集聚區”發展,積極推動流花—礦泉商圈轉型升級,打造流花地區高、精、特的展貿品牌和時尚消費中心。積極利用南沙自貿區溢出效應,大力發展服務貿易和服務外包。順應供給側改革趨勢,創新生活性服務新業態新模式,大力發展養老服務、健康諮詢、分享經濟,推動傳統商貿業轉型升級。
增強創新發展新動力。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大力發展創新型經濟,促進金融科技產業融合,探索構建起有越秀特色的創新體系。加大科技創新投入,組織實施“1+8”創新政策[17]和財政科技經費倍增計畫,加快成立新動力產業發展投資基金,發揮科技支行的作用,打造“孵化+創投+產業聯盟”模式的高端孵化器,推動“四眾”和“四創”[18]緊密聯動。在創意大道等園區發展一批眾創空間,完善創客空間公共服務平台,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把握廣州建設“珠三角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機遇,對標全國領先的中關村科技園,推動黃花崗科技園擴容提質。充分利用中科院廣州分院、廣東省科學院等科技創新平台資源,培育發展新動能。推進創新型企業示範工程,加快建設各類新型科技企業孵化器,培育一批創新型企業和科技小巨人企業,力爭新增上市科技企業15家和認定高新技術企業50家。加快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支持技術交易機構探索基於網際網路的線上技術交易模式,推動現代技術產權交易中心加快發展。落實市加快集聚產業領軍人才“1+4”政策檔案,推進人才公寓建設,依託南方中心、廣州智慧城市研究院等服務平台,大力引進培育創新創業團隊和領軍人才,支持重大技術研發,催生一批高新產業。
打造市場化國際化法治化營商新環境。堅持向改革要動力,聚焦影響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突出問題,加大重點領域改革力度。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加快推進行政審批標準化建設,推動行政審批提速增效。深入推動“集成服務”改革,大力推進“一門式”、“一網式”政府服務管理模式,探索全流程網上辦理。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完善“三證合一、一照一碼”登記制度,試行電商小微企業集群註冊。全面推進質量強區建設,加大市場監管力度,營造以誠信為核心、質量為保障的良好消費環境。完善財政保障體制機制,加大預算管理力度,盤活財政存量資金,最佳化財政支出結構,推動工作重心和資源配置向基層一線傾斜。分類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完善國資監管體制。進一步最佳化為企服務。落實減稅降費政策,清理規範各類行政收費。創新投融資機制,探索成立投資基金管理公司,擴寬中小微企業融資渠道,對企業投資項目實行準入負面清單、行政審批清單和政府監管清單管理。完善提升“政企通”、“越秀政務”微信公眾號功能,實現“暖企行動”常態化、服務企業專項化。
(二)堅持文商旅融合,增強文化軟實力。
完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加快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建設,大力推進區檔案館、區少年兒童圖書館、區兒童活動中心、區老年人文化活動中心等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完善以“十分鐘文化服務圈”為重點的公共文化服務網路,力促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優質化。健全政府向社會購買公共文化服務機制,大力推進文化志願服務。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參與,提升迎春花市、廣府廟會、二沙島戶外音樂季、廣州爵士音樂節等活動影響力。加強基層文化隊伍建設,鼓勵文化藝術創作,打造一批文藝精品。
彰顯廣府文化特色。深入推進廣府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建設,加強文化遺產保護與開發,推動古城風貌整修復興,促進文物、歷史建築、傳統風貌建築等物質文化遺產和粵劇粵曲等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保護利用。最佳化提升珠江越秀段景觀帶,推動長堤、海珠廣場、大沙頭、二沙島等重要節點和重點項目建設。加快北京路文化核心區建設,推動廬江書院、藥洲遺址和南方劇院一體化改造,提升老字號一條街和惠福美食花街影響力,推進省非遺館暨大小馬站書院街、東園、通明閣復建、光塔路民族文化風情街等項目規劃建設,力爭南粵先賢館上半年開館運營,打造國內外知名的文化旅遊目的地和廣州旅遊集散中心。
推動文化產業大發展。加快文化產業轉型提質,引導發展文化新業態,培育扶持以鑑賞展拍、藝術創作、設計服務、教育培訓、飲食娛樂、旅遊休閒為重點的特色文化產業。加快建設國家著作權貿易基地,擴展著作權服務和交易平台,構建一站式服務體系,吸引更多著作權相關產業的優秀企業入駐。鼓勵文化產業跨界運營推廣,積極找準“文化+”的切入點、結合點、增效點,推動文化創意與設計服務為裝備業、輕工業、信息業和旅遊業服務,創新富有吸引力、競爭力和生命力的新業態和新產品。實施文化“網際網路+”工程,發展文化旅遊“O2O”模式,建設網上博物館和“越秀雲”旅遊商務服務平台,拓展新型文化旅遊消費熱點。遴選華僑新村、昌興街等一批歷史文化資源豐富、商業發展環境良好的社區,打造形成“商業+服務+文化”的產業社區。
(三)堅持建管並重,提升城區環境品質。
深化乾淨整潔市容環境建設。按照“定位標準國際化、工作標準精細化、成效標準品質化”要求,組織編制城市環境分類分級管理標準體系,形成建、管、考一體化的工作機制。加強垃圾桶點管理,全面提升內街巷環衛保潔水平。深入推進重點區域環境綜合整治,加強捷運口、人行天橋、肉菜市場、邊界“四至”等重點區域管理。加大“六亂”、“兩違”整治力度,落實區、街、社區三級嚴查嚴控違法建設工作機制。開展乾淨整潔無臭味公廁升級行動,全面提升免費公廁服務品牌。完善市政基礎設施,加大道路、排水、橋樑、隧道、電梯等市政設施翻新維護力度,推進先烈中路、泰康路片區等重點路段、重點區域的維修改造,加快既有住宅電梯增設工作,最佳化轉制社區公共配套設施。加強歷史風貌街區保護,按照“修舊如舊”原則,對建(構)築物外立面進行清洗、粉飾、修補,凸顯歷史風貌和城市記憶。實施社區微改造,制定老舊社區綜合整治工作規程,完善仰忠等一批社區的基礎設施。制定視覺形象提升方案,確定彰顯廣府文化特色、符合越秀實際的城區主色調,提升城區整體視覺形象。
紮實推進平安有序社會環境建設。深化平安越秀建設,健全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和反暴恐機制,加強對廣州火車站、一德路等重點地區環境綜合整治,提升動態治安環境下打擊犯罪、防範控制、應急處突的綜合能力。強化信訪維穩工作,健全社情民意收集機制,落實領導滾動包案制度,構建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緊密銜接的“大調解”體系。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深入開展危險化學品等重點行業領域安全專項整治,推進餐飲業“瓶改管”[19]治理工作,預防和遏制重特大事故。深化生產儲存經營場所綜合整治,完善全區消防基礎設施,新建75個村居微型消防站,實現社區(城中村)全覆蓋。深入開展食品藥品安全專項治理,建設食品藥品安全智慧監管中心,加大稽查執法檢測力度,創建國家食品安全城區。深化城中村安全隱患整治,推進“五擾”問題[20]綜合治理。深入開展校園周邊環境綜合治理,試點開展學生校外託管機構規範管理。深化交通擁堵治理,強化“五類車”綜合整治,加快北京路、農林下路、環市東等商圈停車引導系統建設,完善城市道路交通基礎設施,倡導綠色出行,改善交通環境。
大力提升綠色低碳生態環境。強化大氣環境治理,全區推行餐飲業環保綜合監管,加強餐飲業油煙和工地揚塵治理,推進區環境監測宣傳教育基地建設,健全“無燃煤區”長效機制,PM2.5年平均濃度達到市下達的指標要求。主動對接市“一江兩岸三帶”空間格局,大力開展立體綠化,提升綠道生態服務功能,實施“一路一景”、“一園一景”、“一社區一景觀”工程,打造沿江路生態休閒景觀帶,推進東山湖公園水質修復及景觀改造工作,開展工地圍牆廣告整治試點,建設一批精品景觀和示範路段。深化生活垃圾分類示範區建設,強化垃圾分類源頭減量,完善再生資源回收網路,實現生活垃圾的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
(四)堅持共建共享,全面發展社會事業。
提高民生保障水平。以民生幸福為著力點,以辦好十件民生實事為抓手,不斷增進民生福祉。鼓勵大眾創業,最佳化創業服務,加快推進創業(孵化)基地建設,統籌做好就業困難群體幫扶工作,實現全年城鎮新增就業人數4萬以上,幫扶2.8萬名登記失業人員實現就業。加大勞動保障監察力度,完善化解勞資糾紛聯席會議機制,構建和諧勞動關係。推行社會保險“服務下沉、管理上移”,推進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積極發展職業年金、企業年金等補充養老保障。完善區街慈善服務網路,推動社會捐贈與居民需求有效對接。健全臨時救助機制,加強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加大政府購買養老服務力度,加快東山福利院四期等項目建設,完善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託、機構為支撐的養老服務體系。開展“銀齡安康行動”[21],推進居家養老服務IC卡結算,提升養老服務工作效能。健全醫療救助機制,實現低保、低收入困難人員社會化醫療保障全覆蓋。加強住房保障,解決800戶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
大力發展社會事業。穩步推進教育綜合改革,完善立體學區建設體系,發揮教育集團輻射作用,推廣“走班制”、“導師制”和“選課制”,打造一批品牌學校、品牌校長和品牌教師,推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特色發展。以信息化促進教育現代化,推進教育公共服務雲平台和新型教育智庫建設。探索區內幼稚園聯盟發展模式[22],95%以上的幼稚園達市規範化幼稚園標準。發展現代職業教育和特殊教育,推動民辦教育規範優質發展。堅持立德樹人,構建越秀特色的大德育體系,推進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改革,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大力提升醫療衛生服務實力,建設衛生強區,構建醫療衛生高地。深化區域醫療聯合體建設,加強與三級醫院合作,健全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模式。推行家庭醫生式服務,提高社區家庭病床服務水平。實施中醫“名院、名科、名醫”工程,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加強智慧健康建設,搭建區域健康信息綜合平台,實現居民電子健康檔案互聯互通。鼓勵社會資本辦醫,推動醫師多點執業。提升婦女兒童健康服務水平,實施新一輪母嬰安康行動計畫,落實一對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政策。發展體育事業,新建維修社區體育設施277處,開展100場民眾性足球比賽,促進全民健身運動蓬勃發展。繼續做好雙擁優撫安置工作,加強武裝、應急、僑務、外事、地方志、對台、民族、宗教、打私、扶貧開發和對口幫扶等工作。
擦亮社區治理創新品牌。深化幸福社區創建,完成全國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實驗區建設。提升格線化服務管理,加強區街兩級格線化指揮中心互聯互動,完善格線化“大數據”信息系統,促進社區公共服務事項全人群覆蓋、全口徑集成、全區域通辦。大力培育現代社會組織,推動社會組織依法參與社會治理。搭建居民協商議事平台,推行社區治理聯盟,拓寬居民參與社區治理途徑。強化社區九聯共建機制[23],推動“社區+社會組織+社工隊伍”三社聯動,鼓勵更多機團單位資源下沉服務社區。出台家綜服務指標細則指引,提升政府購買服務效能,推進政府職能向基層、向社會轉移。健全完善轉制社區管理服務體制機制,確保轉制社區穩定大局。實施來穗人員融入城市社區計畫,加快外國人綜合服務中心建設,創建廣州市來穗人員服務管理示範區。加強出租屋規範管理,推廣安裝智慧型門禁系統,創建一批國際安全社區。
(五)堅持依法治理,建設服務型政府。
堅持依法行政。自覺接受人大監督、政協民主監督和司法監督,重視社會監督。認真執行人大及其常委會各項決議和決定,切實做好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提案辦理工作。普遍建立政府法律顧問制度,完善一社區一法律顧問。健全完善政府契約管理制度,嚴格行政規範性檔案制定程式。嚴格規範行政執法行為,加強行政執法監督,提高執法和服務水平。健全行政執法和刑事司法銜接機制。推進領導幹部學法用法規範化、制度化建設,提升領導幹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的能力。
堅持陽光行政。加大政府信息公開力度,以公開為常態、不公開為例外,創新政務公開形式,拓展政務公開內容,推進決策、執行、管理、服務和結果“五公開”。健全依法申請公開政府信息制度,完善受理、審查、處理、答覆等環節的工作程式。推行重大行政決策公眾參與、專家論證,實現政府決策制度科學、程式正當、過程公開、責任明確。改革財政扶持經費使用管理辦法,完善扶持創新項目評審公示和績效評估制度。加大審計工作力度,對公共資金、國有資產、國有資源和領導幹部履職經濟責任情況實行審計全覆蓋。完善租賃管理制度,建立物業公開招租服務平台,實現國有(集體)資產監管全覆蓋。加強績效運行監控,完善第三方評價機制,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
堅持廉潔從政。嚴格執行《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和《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樹立為民、務實、清廉的良好形象。建設風清氣正、幹事創業的政治生態環境。從嚴從實抓好作風建設,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堅持暗訪、查處、追責、曝光“四管齊下”,嚴防“四風”反彈。深化廉潔越秀建設,依法公開權責清單和權力運行流程,強化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及時發現處置懶政怠政現象,加強行政問責,建立健全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機制,保障政令暢通。
各位代表,實現今年和“十三五”時期發展目標,使命光榮、任務繁重。讓我們在市委、市政府和區委的堅強領導下,凝心聚力、繼往開來,紮實工作、銳意進取,為實現越秀“十三五”良好開局、推動各項事業發展走在全市前列而努力奮鬥!
附屬檔案1
越秀區2016年十件民生實事
1.促進就業。舉辦50場次就業專場招聘會,資助勞動力技能晉升培訓3000人,組織創業指導、創業培訓800人,實現全年城鎮新增就業人數4萬以上,幫扶2.8萬名登記失業人員實現就業;搭建以園藝等藝術培訓為核心的居家殘疾人靈活就業平台。
2.加強食品藥品安全。提高食品藥品檢驗檢測能力,新建18個基層快速檢測檢驗點(室),完善區食品藥品真假鑑別與宣教基地、食品藥品安全快速檢測實驗室功能,完成45個項目7500批次食品藥品快速檢測任務。
3.加強住房保障。向新增的350戶低收入家庭發放住房租賃補貼,解決800戶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
4.推動重點商業地區智慧型交通建設。增設17套交通電子監控設施和4塊停車引導屏。
5.改善內街巷和社區環境。開展10個以上社區微改造,維修改造路面(含社區)7590平方米、排水管道設施1942米、各類排水井138座。
6.提高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水平。對戶籍人口開展免費婚前醫學檢查,對常住人口開展免費孕前優生健康檢查、免費產前三大重點病種篩查診斷。開展家庭醫生式服務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數達到100%。
7.提升越秀區流花地區旅客諮詢中心服務功能。完善應急救助、志願服務、公用電話、手機充電、平價銷售、異地務工人員服務等功能,全面提升便民利民服務水平。
8.推進村居消防基礎設施建設。新建75個村居微型消防站,實現全區社區(城中村)微型消防站全覆蓋。
9.推廣垃圾就近分類分流處理。新建3個公園樹葉(枝)垃圾處理站、3個肉菜市場廚餘垃圾生物處理站,在3條街道新建日處理10噸廚餘垃圾生物處理設備。
10.加強體育設施建設和活動組織。新建社區體育設施77處,維修體育設施200處,開展100場民眾性足球比賽。
11.“治未病”:指通過飲食起居、情志調理、運動療法及中草藥等多種措施,調養體質,增強人體抗病能力,讓人體少生病、不生病,縱使得病也能儘快痊癒,痊癒後少復發。
12.街道政務服務大廳“六統一”:包括中心名稱、場所標識、服務事項、審批標準、服務規範、監督評價等六個統一。
13.“三證合一、一照一碼”登記模式:指企業登記時依次申請,分別由工商部門核發工商營業執照、質監部門核發組織機構代碼證、稅務部門核發稅務登記證,改為一次申請、由工商部門核發一個載入法人和其他組織統一社會信用代碼營業執照的登記制度。此舉簡化了企業登記註冊的手續,由原來三個證變成一個營業執照和一個統一社會信用代碼。
14.“兩建”:指建設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市場監管體系。
15.“一核三帶四區”:“一核”是指北京路文化核心區,“三帶”是指沿江路商務景觀帶、東風路樓宇經濟帶、環市路智力創新帶,“四區”是指黃花崗科技園、廣州民間金融街、廣州健康醫療中心、流花現代商務區。
16.市“一江兩岸三帶”戰略布局:是以珠江為紐帶,把沿岸的優勢資源、創新要素串珠成鏈,構築兩岸經濟帶、創新帶和景觀帶。
17.“1+8”創新政策:“1”主體檔案是指《越秀區科技創新發展三年行動計畫(2015-2017)》(越府辦〔2015〕83號);“8”配套檔案是指《越秀區關於促進黃花崗科技園創新發展的若干規定(試行)》、《越秀區關於促進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若干規定(試行)》、《越秀區關於促進健康醫療產業發展的若干規定(試行)》、《越秀區創新創業領軍人才評審獎勵實施細則》、《越秀區青年創客新星人才評審資助實施細則》、《越秀區關於加快智慧財產權發展促進創新驅動的若干規定(試行)》、《越秀區關於促進廣州民間金融街網際網路金融創新發展的若干規定(試行)》、《越秀區獎勵企業上市專項資金管理辦法》。
18.“四眾”和“四創”:“四眾”是指眾創、眾籌、眾扶、眾包;“四創”是指創客、創業、創新、創投。
19.“瓶改管”:指瓶裝燃氣改管道燃氣。
20.“五擾”問題:指占道、噪音、施工、臭異味、電話簡訊等擾民突出問題。
21.“銀齡安康行動”:是指“老年人意外傷害綜合保險”,最低保費每份20元,保險期限為一年,根據資金來源不同,承保方案主要分為兩類:一是政府出資類型,從福彩公益金或財政出資為80歲以上的戶籍老年人和五保戶、城鄉低保戶老年人統一購買;有條件的地方,政府出資類型可以逐步擴大到為60歲或70歲以上的老年人統一購買。二是其他方式出資類型,主要是老年人及其子女自費購買、社會捐贈或企業贊助等。凡60歲以上老年人均可參加老年人意外傷害保險。
22.區內幼稚園聯盟發展模式:在區屬優質品牌公辦幼稚園中,選擇1-2所為龍頭,組建1-2個幼教聯盟,藉助品牌幼稚園悠久辦園歷史和資源優勢,由品牌幼稚園的園長牽頭,組成一個管理團隊,實現聯盟內的幼稚園“三同三共”目標:即教育理念與教育管理同步、幼稚園與師生髮展同步、區域教研與園本教研同步,教育資源共享、教育問題共商、教學質量共促。
23.社區九聯共建:指區域黨建聯動、軍地雙擁聯手、居民自治聯推、公共安全聯防、社會矛盾聯調、社區服務聯供、公共設施聯享、環境衛生聯抓、精神文明聯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