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越秀區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政府工作報告

——2015年4月20日在廣州市越秀區第十五屆

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

區長王煥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15年越秀區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各位代表:
我代表越秀區人民政府,向大會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14年工作回顧
2014年,在區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區人大和區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區政府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深入開展黨的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圍繞“中央文化商務區、幸福建設視窗區、廉潔城市示範區”的發展目標,堅持最佳化提升、改革創新,全力抓經濟、強管理、惠民生,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全面完成區十五屆人大四次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
(一)經濟發展穩中提質。全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587.41億元,同比增長8.1%。稅收收入307.64億元,增長6.7%。一般公共預算收入48.13億元,增長6.6%(按可比口徑)。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78.06億元,增長9.7%。商品銷售總額9566.94億元,增長19.3%。實際利用外資3.86億美元,增長4.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538元,增長8.8%。產業結構最佳化升級。全區現代服務業實現增加值1700.85億元、增長8.6%,占GDP的65.7%,是全市現代服務業比重最高的城區。總部經濟加快發展,共有市認定總部企業67家、占全市1/5,區認定優質企業362家,實現增加值1251.58億元、增長8.2%,占GDP比重提高至48.4%,創歷年新高。金融、商貿、健康醫療、文化創意四大主導產業實現增加值1767.27億元、增長8.6%,拉動經濟成長5.8個百分點。新興業態加速發展。新增註冊資本1000萬元以上企業753家,近6成是移動網際網路、融資租賃、新媒體、網際網路金融等新業態企業。新引進6個世界500強、中國500強的分支機構或下屬企業。大力發展平台經濟,廣東國際商品交易中心、廣州著作權保護中心正式落戶。新建東方文德廣場國家著作權貿易基地、星光映景移動網際網路產業園、南方傳媒289藝術中心等新興產業園區。創新實力穩步提升。黃花崗科技園實現技工貿總收入472.11億元,增長18.0%。建成市級移動網際網路工程技術研發中心,新增7家市科技小巨人企業。發展科技金融,設立科技企業信貸風險補償金,推動天銳科技、尚思傳媒、科傳計算機等5家科技企業在“新三板”[1]上市。評選出首屆區長質量獎和首批越秀區傑出人才。新增專利申請量6024件、授權量2913件,被認定為省智慧財產權服務業集聚發展試驗區。發展載體擴容提質。加快專業市場轉型升級步伐,出台“2+5”系列政策措施[2],建成全市首個專業市場電商孵化基地,新增7家國家和省市級電子商務示範企業,白馬、紅棉被評為全國十大服裝專業市場和中國服裝品牌孵化基地。支持25棟寫字樓升級改造,富力盈東、捷登都會等一批商務樓宇先後落成,新增商業寫字樓30萬平方米,推動成立全市首家樓宇經濟協會,全區總部經濟發展基地達到10個,年營收超百億元樓宇7棟,年稅收超億元樓宇39棟,樓宇經濟呈現良好發展態勢。
(二)重點項目效益增強。堅持做到“一個重大項目、一個實施方案、一個推進團隊”,定期召開項目建設工作協調會,形成“竣工投產一批、開工建設一批、謀劃儲備一批”的項目推進格局。成立北京路文化核心區管委會,起步區保護規劃及控制性詳細規劃取得階段性成果。大小馬站書院街項目啟動房屋徵收工作,南粵先賢館一期主體場館已封頂,廬江書院修復工程竣工驗收。北京路北段全天候步行順利實施,廣州老字號一條街(二期)、惠福美食花街(二期)建設穩步推進。北京路國家4A級旅遊景區創建和國家歷史文化街區申報工作已啟動。成功舉辦二沙島戶外音樂季、首屆廣州老字號購物節、第四屆廣府廟會、第六屆廣府文化旅遊嘉年華等文商旅活動。廣州民間金融街新引入唯品會小貸等50家金融及配套機構,集聚小貸公司43家、占全市65.2%,全年提供融資1019.13億元,納稅總額4.51億元、增長51.3%,成立全市首家民間金融徵信公司和首個網際網路金融產業基地,被列為全省網際網路特色小貸試點。創意大道原創動漫基地全面投入運營,奧飛文化、原創動力、謀道網路等一批行業龍頭企業入駐。出台全市首個促進健康產業發展的專項政策,廣州健康醫療中心年營收達472.88億元、增長12.9%,省藥品交易中心年交易額達253億元,新引進世界500強國藥集團下屬廣東省醫學檢驗有限公司、愛爾眼科華南總部等15家健康醫療重點企業。東濠涌二期綜合整治工程基本完工。東園項目控制性詳細規劃通過市規委會審議。楊箕“城中村”改造復建安置房主體結構施工完成70%,建成寫字樓和商業住宅19萬平方米。越華路公共人防土建工程完工並啟用。越秀南、海月東項目分別完成97%和87%的動遷量,珠光北復建房即將交付使用。全區17宗爛尾樓有11宗進入盤活程式,77宗閒置地塊有40宗處置完畢,其餘37宗已明確處置方案。
(三)城居環境持續最佳化。堅持建管並重,完善市政設施,強化環境整治,嚴格城市管理,不斷提升城區品質。環境質量有效改善。新增改造綠地6.16萬平方米,改建(修復)路面18萬平方米,完成10項水安全排澇工程,落實深隧東濠涌試驗段場地交付任務5048平方米,對重點路段的67座橋樑進行清洗美化。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定時定點”分類投放,建成全市首家社區垃圾分類科普宣教館,建立健全低值廢棄物回收體系,清運生活垃圾39.74萬噸,全區垃圾填埋同比控制量減量5.5%。成功創建“無燃煤區”,實現餐飲業油煙監測全覆蓋,全年空氣優良天數270天、增長4%,PM2.5年均濃度下降11%,實施河涌污染源常態化管理,順利通過環境監察和環境監測站標準化驗收。城市管理力度加強。城市管理綜合提升年度考評繼續位居全市各區第一。從嚴管控“兩違”、“六亂”[3],拆除違建195宗、1.75萬平方米。環衛保潔作業改革取得階段性成效,機械化作業能力和整體保潔水平有效提升。加大內街巷靜態交通執法力度,解決塞車黑點26個,為193條道路增設交通標誌標線,3687個路內泊位全部實施規範編碼管理。開展管道燃氣推廣使用和瓶裝液化氣規範整治工作,45宗管網隱患全部完成整改,新增管道燃氣覆蓋用戶45402戶、新發展用戶29829戶,華樂、建設兩個試點街道實現全覆蓋。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和市場監管體系建設,“兩建”[4]工作年度考核位居全市各區第一。完成食品藥品監管改革,學校(幼稚園)食堂全部實現視頻監控,完成全市首批家禽生鮮上市試點工作。全民動員、聯防聯控,全力以赴防控登革熱、伊波拉、禽流感等疫情。社會大局平安穩定。紮實推進平安創建工作,區內30間二甲以上醫院全部建成實戰型治安警務室或執勤點,加強反暴恐和社會面整體防控,全區案件類有效警情下降10.1%,2014年公眾治安滿意度排名全市各區第一。加強生產儲存經營場所綜合整治,嚴厲打擊消防違法違規行為,關停轉14個“三不”[5]專業市場,基本完成271個專業市場管線整治,組織全區志願消防隊開展業務技能大比武,提高全民消防意識。白雲街成功創建“國際安全社區”。全面加強寶漢地區綜合治理。強化來穗人員和外國人管理服務。升級改造越秀信訪網,實現網訪、格線“兩網融合”,區領導滾動包案辦結信訪件34宗,辦結率94.4%,區本級信訪量同比下降24.8%。
(四)社會建設紮實推進。突出民生為重,區級財政支出89%用於民生和各項社會事業,十件民生實事全部完成。民生保障有力落實。出台《越秀區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工作試行辦法》,開發社區就業公益性崗位4126個,為失業人員免費開展職業技能培訓4973人次,舉辦招聘會61場,幫扶35319名登記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新增就業62785人。區異地務工人員綜合服務中心累計服務26870人次。出台加快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實施意見,新建6家社區長者飯堂,15家社區養老機構實現“醫養結合”,新辦1.8萬張老年人社保卡,發放長壽保健金8940萬元。建成全市首個盲人醫療按摩實訓基地和首家社區精神康復綜合服務中心。新建3332張家庭病床,為1819名在冊重性精神病人提供免費體檢,為在冊精神病人提供免費門診治療6161人次。解決2459戶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籌集100套保障性住房,向412戶低收入家庭發放住房租賃補貼,為適齡殘疾少年兒童提供一對一“送教上門”服務,完成107戶困難家庭殘舊電線免費改造和1300戶殘疾人家庭居家無障礙改造。社會事業全面進步。深入推進教育綜合改革實驗區建設。通過“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區”和“廣州市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畫暨規範化幼稚園”督導驗收。實施智慧校園工程,被確定為全省首批“粵教雲”示範套用試驗區。組建培正教育集團,促進育才教育集團提升發展。教師常態化流動機制初步建立。體教結合取得新突破,首次奪得市青少年運動會團體總分第一名。中高考成績各項指標全面領先,繼續保持全市各區第一。聯合廣東省人民醫院等4家三級醫院開通雙向轉診[6]綠色通道,依託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建成2個醫療聯合體[7],與廣東藥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合作建成農林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9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展家庭醫生式服務試點工作,16家醫療單位實施藥品物流延伸服務。建成全市首個設在公園內的園林式婚姻登記服務中心。審批辦理3821對夫婦的“單獨兩孩”再生育申請,人口計生社區“一站式”辦證服務實現全覆蓋。推進體育惠民,新建3個小型足球場,新建(維修)社區體育設施50處,組織開展民眾體育活動128場次,公共體育設施免費和優惠開放時間全面落實。完成文化遺產普查工作,新發現不可移動文化遺產線索367處。舉辦文化公益活動2192場,新建(提升)5個社區文化站,區圖書館被評為全國“工人先鋒號”,我區被確定為廣東省廣府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社區建設創新發展。順利完成社區居委會換屆選舉。規範轉制社區集體經濟組織管理,完成“三資”[8]清產核資工作,“三資”交易監控平台上線交易率達100%。實施30個政府購買服務項目,積極爭取駐區單位資源共享,較好破解養老服務、垃圾壓縮站建設等問題。加強法律援助和人民調解工作,設立社區矯正幫扶中心,化解社會矛盾糾紛4334宗,成功率達99.1%。區應急指揮中心和格線化指揮中心完成首期建設。全面推行社區格線化服務管理,人口計生、殘疾人、居家養老、低保低收等業務系統與格線化系統實現有效對接,市委、市政府在全市推廣我區的創新做法,被評為全省基層治理創新優秀項目。全國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實驗區建設紮實推進,社會建設評價位居全市各區第一,光塔街被授予“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稱號,我區獲評為全國和諧社區建設示範城區。
(五)政務效能不斷提高。堅持定期向區人大及其常委會報告工作,向區政協通報情況,自覺接受監督,認真辦理人大議案、建議和政協提案122件。廣泛聽取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人民團體的意見。深入開展黨的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認真查找解決“四風”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開展全區重大項目廉政風險防控工作,健全完善經濟責任審計、因公臨時出國(境)、“三公”經費[9]、公務接待考察等系列制度措施,切實做到勤儉辦事、廉潔從政。推動政務效能提速,區政務服務中心進駐部門26個,225項審批事項實現集中辦理,441項行政審批和社會服務事項實現網上辦理,取消20項行政審批備案事項,工商前置許可審批項目由127項壓減為13項,餐飲、住宿場所、建設工程等項目實現並聯審批,實行重點企業、重大項目行政審批“代辦代跑”制度。深化商事登記制度改革,在全市率先推行個體工商戶“全區通辦”服務。完善行政決策機制,成立經濟發展諮詢委員會、北京路文化核心區專家顧問委員會和公眾諮詢委員會。清理減少區政府系統議事協調機構37個,精簡比例達26%。完成規範行政權力公開運行職權清理工作,公開職權事項2828項,落實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制度,依法行政考核位居全市各區第一,成功創建廣州市法治政府示範區。
此外,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已完成普查登記工作。扶貧開發“雙到”、對口幫扶工作深入推進,區經協辦被授予“全國社會扶貧先進集體”稱號。春運、花市工作順利完成。人民武裝、雙擁、婦女兒童、國資管理、打私、物價、統計、僑務、外事、對台、民族、宗教、地方志等各項工作取得新成績。
各位代表,過去一年的成績來之不易。這是市委、市政府和區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社會各界監督支持、關心幫助的結果,更是全區人民團結一心、奮力拚搏的結果。在此,我謹代表越秀區人民政府,向全區廣大幹部民眾、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無黨派人士、離退休老同志、社會各界人士,駐區省、市機關企事業單位和部隊官兵,以及港澳台同胞表示衷心的感謝並致以崇高的敬意!
同時,我們也清醒認識到,我區經濟社會發展還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主要有:受經濟下行壓力影響,傳統商貿、住宿餐飲、百貨業效益下滑,消費市場需進一步提振;科技創新能力有待增強,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和核心技術的企業比例不高,增長動力轉換較慢;推動總部經濟、樓宇經濟創新發展的辦法還不多,圍繞主導產業開展招商引資的力度需要進一步加大,對商務樓宇及周邊配套設施老舊等問題,缺乏有效解決手段;城區精細化、品質化建設管理機制有待完善,投資貿易和居民生活服務離便捷高效的要求還有較大差距,等等。對此,我們必須高度重視,在今後工作中採取措施認真加以解決。
二、2015年工作安排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開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規劃的收官之年。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我們要順勢而為、乘勢而上,以精神面貌新狀態主動適應新常態,努力推動我區經濟社會發展上新水平。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和“四個全面”戰略部署,貫徹落實省委十一屆四次全會、市委十屆六次全會、區委十一屆六次全會精神,主動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依法行政,強化創新驅動,著力提升經濟發展質量,著力推進精細化品質化管理,著力改善民生福祉,努力推動我區各項事業發展走在全市前列。
今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7%,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5%(按可比口徑),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8%,城鎮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成長基本同步,常住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4.3‰以內。重點做好五個方面的工作:
(一)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推動經濟提質增效。
狠抓總部經濟樓宇經濟發展。制定實施加快樓宇經濟創新發展的政策措施,實施樓宇梯度培育工程,支持重點商務樓宇改造升級,開展星級樓宇、特色樓宇評選,提高樓宇經濟專業化、集聚化和品牌化水平。加快新建樓宇開發建設,引導支持恒基中心、珠實總部、東山新天地、東匯商務中心等在建項目打造成為總部經濟基地,爭取年內新增甲級寫字樓20萬平方米。加快推動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利用,整合開發特色物業資源,重點引進文化創意企業總部。完善樓宇經濟工作機制,組建樓宇經濟服務辦公室,建立重點樓宇聯絡員制度,完善停車場、文化休閒、公共綠化等配套設施,營造便捷舒適的商務環境。健全總部企業協調服務機制,按照行業性質、規模大小等分類分級認定總部企業,制定完善有針對性的服務措施。實施總部企業培育工程,支持優質企業增資擴產、上市融資。發揮招商工作聯席會議制度作用,統籌做好引資引技引智工作。加強與樓宇經濟協會等社會團體的溝通合作,整合物業資源,制定個性化、定向式的聯合招商計畫。建立總部企業招商引資目標資料庫,推進以商招商、中介招商、國際招商,推動招商工作從跟進式、接單式向引領式、搶單式轉變,重點吸引珠三角以及華南地區大型民營企業總部,國內外500強、跨國公司和大型企業集團的地區總部以及研發中心、結算中心、信息中心等職能總部,輻射帶動關聯企業進駐,培育打造一批“金融樓”、“創意樓”、“信息樓”等主題樓宇。
提升主導產業競爭力。修訂完善金融、商貿、健康醫療、文化創意四大主導產業發展政策,培育壯大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發展現代物流、商貿會展、檢驗檢測、專業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推進“網際網路+”產業發展,構建高端高新的現代服務業產業體系。充分發揮區金融工作局的職能作用,加強與金融總部的協調聯動,爭取新設一批新型法人金融機構,強化金融風險防範,促進完善現代金融服務體系。大力發展網際網路金融,建設網際網路金融研發中心,支持推動銀行、證券、保險等傳統金融機構向網際網路金融模式轉變,鼓勵發展P2P、眾籌融資、大數據金融等網際網路金融業態,培育網際網路金融龍頭企業,壯大網際網路金融產業基地。加快廣州民間金融街公司股份制改革,推進廣州民間金融街園區擴容升級,大力引進融資租賃、商業保理、財富管理和徵信評級等民間金融業態,打造覆蓋珠三角、輻射全省的民間融資“廣州價格”。支持創意大道原創動漫基地、國家著作權貿易基地文德路園區、星光映景移動網際網路產業園、羊晚騰訊創業基地、南方傳媒289藝術中心加速發展。加快廣州健康醫療中心的公共服務平台、省醫學科學院等重點項目建設,發揮省藥品交易中心平台作用,集聚健康醫療行業高端資源,打造健康產業總部基地。大力發展以高端商貿業為重點的消費經濟,堅持用標準認證、信息技術和現代物流促進傳統商貿業轉型升級,實施專業市場負面清單制度,依託大型百貨企業和流花、礦泉、海印、一德路等專業市場群,發展壯大一批行業電商平台,培育引進一批電子商務、電子物流龍頭企業,推動建設一批電子商務創業園區,促進衣聯網、一德批發網等專業電商平台與傳統專業市場深化合作,支持愛購網、壹藥網、一九線上等知名電商企業擴大市場規模,促進移動電商、跨境電商加快發展,推動千年商都向現代商都、網路商都提升。
加快文商旅融合發展。強化北京路文化核心區的龍頭帶動作用,按照有文化底蘊、有嶺南特色、有開放魅力的要求,加快規劃編制工作,創新重點項目投融資體制,抓緊實施大小馬站書院街、昌興街、惠福美食花街(二期)、廣州老字號一條街(二期)等項目,加快東園、廣州音樂博物館、粵菜博物館、大沙頭遊船碼頭、現代旅遊服務街、光塔民族文化風情街等項目規劃建設。制定實施北京路步行區保護管理辦法和最佳化提升策劃方案,加強廣府文化形態建設和功能區建設。遴選一批文化資源豐富、商業環境良好的社區,創新打造成為生產生活服務有機融合的產業社區。高標準做好南粵先賢館的陳列布展和開放運營工作,整合利用迎春花市、廣府廟會、南越王宮博物館等文商旅資源,加快實施北京路創建國家4A級旅遊景區提升項目,著力打造廣府文化旅遊中心地。
(二)推進改革創新,增強發展活力。
深化重點領域改革。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推進城市管理、城市更新、衛生計生、市場監管、來穗人員管理等機構改革工作。深化財政預算管理改革,建立跨年度預算平衡機制,推進財政專項資金目錄管理和項目庫管理,完善區街財政管理體制,依託統一的招租服務平台,進一步完善和規範區公有物業租賃管理。推進公務用車制度改革。推動區屬國企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建立健全企業法人治理機制,以管資本為主加強國有資產監管。完善中小微企業公共服務體系,支持民間資本參與國企改革,促進民營經濟加快發展。繼續深化商事登記制度改革,建立工商營業執照、組織機構代碼證和稅務登記證“三證合一”聯合辦理制度,推廣以電子營業執照為支撐的全程電子化登記管理改革,推行“商登易”移動服務平台和“百事通”網上諮詢平台,加強事中事後監管,依法促進市場公平競爭、企業誠信經營。進一步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探索建立市場準入的負面清單,推行“綜合受理、分類審批”的“一窗式”服務模式,對重點項目實行並聯審批“綠色通道”服務,促進投資貿易便利化。抓住國家實施“一帶一路”、中國—東協自貿區升級版和廣東自貿試驗區建設等開放合作戰略的契機,積極利用自貿試驗區的溢出效應,發展服務貿易和服務外包,完善社會信用體系、市場監管體系和市場服務體系,營造市場化國際化法治化營商環境。
強化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持續加大科技投入,改革科技經費管理方式,圍繞移動醫療、雲計算與大數據套用、物聯網、智慧型機器人、3D列印等新興業態,組織實施一批科技創新攻關項目和套用示範工程,對獲得國家和省、市立項的科技項目,加大資金配套力度,支持企業創造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不斷強化企業的創新主體地位,培育一批創新型企業和科技小巨人企業。發揮久邦數碼的龍頭帶動作用,建設移動網際網路企業孵化器。完善金融科技產業融合創新服務體系,加強與銀行及各類風投機構合作,依託黃花崗科技園推動成立科技支行和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引進天使投資和風險投資,採用智慧財產權質押、股權質押、小額貸款、科技保險等方式,支持企業開展技術創新融資,帶動社會資本投向創新型產業。深化產學研合作與協同創新,支持企業與高校、科研機構組建創新聯盟,培育發展智慧城市、移動網際網路等新型研發機構。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集聚發展智慧財產權服務業,引進知名科技中介,推動建設現代技術產權交易服務平台,促進科技成果加快轉化和產業化。依託“千人計畫”南方中心、南方國際人才研究院、廣州智慧城市研究院、院士工作站等服務平台,大力引進創新創業團隊和領軍人才,打造環市東高端人才集聚區和環市中創新創業孵化區,讓更多“創客”脫穎而出,營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良好環境。
推進社區治理服務創新。深化“全國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實驗區”建設,探索政府、社會與居民三元互動、良性運作的體制機制,打造一批幸福社區示範點。推行“五個一”[10]治理模式,加強區應急指揮中心和格線化指揮中心建設,形成指揮有力、反應靈敏、協調有序、運轉高效的聯動機制,建立完善城市社區格線化治理體系,提高管理效能和公共服務能力。加快街道政務服務大廳“六統一”[11]建設,推進居民辦證制度改革,促進網上辦事大廳、格線化系統、部門業務系統“三網融合”,提高居民生活便利化水平。探索構建民生事業發展聯席會議制度,激勵轄內企業、社會團體、駐區單位、志願服務組織等各方力量參與社區治理,促進更多駐區單位開放資源、服務社區。完善家庭綜合服務中心服務購買制度,鼓勵社會資本、慈善資源參與,增強服務民眾能力。健全公共法律服務體系,深化一社區一法律顧問工作,擴大法律援助覆蓋面。以轉制社區集體經濟組織換屆選舉為契機,進一步加強集體經濟組織建設,規範集體“三資”交易管理,促進轉制社區健康發展。
(三)加強精細化品質化管理,打造乾淨整潔平安有序環境。
加快城區更新改造。推進數字越秀地理空間框架建設和推廣套用,為城市建設管理提供信息支撐。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及時翻新維護轄區道路、排水、橋樑、隧道等市政設施,高標準實施重點路段、重點片區維護管養,科學治理低洼地區雨水倒灌和“水浸街”問題。加快實施西湖路綠化廣場、廣九鐵路紀念園以及區兒童公園升級改造工程。積極推進轄區一批宗教、文化、旅遊項目。實施社區微改造工程,逐步最佳化老舊社區人居環境。完善城區無障礙通道和設施建設。配合做好深隧東濠涌試驗段、捷運11號線等項目征拆工作。加快南洋電器廠、廣園路229服裝產業園等更新改造項目進度,推進海月東、越秀南、解放中、大新路等復建房、安置房建設,加強爛尾樓和閒置地塊盤活處置,提高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水平。
加強環境綜合治理。全面提升主幹道沿線、立交橋底、人行天橋、河涌兩岸、旅遊景點及重點片區的環境景觀水平。規範戶外廣告和招牌設定,提升市容景觀形象。利用建設工程管理信息系統,對在建工程實行全過程實時監管。制定實施建築工地綠色施工管理標準,推進施工過程降塵降噪、環保節能,實現工地圍蔽規範化、景觀化。鞏固“無燃煤區”創建成果,加強餐飲業油煙治理和揚塵控制,落實南粵水更清行動計畫,加快“一湖兩涌”水體生態修復工作,不斷最佳化環境質量。深入推進重點區域城市管理專項整治,強化巡查考核和城管、公安聯合執法,推行行走式和守點式相結合的日常管理模式。加大“兩違”、“六亂”整治力度。完善城管、建設部門和街道聯巡聯動的環衛保潔機制,提升環衛作業標準和機械化水平,改善重點區域、重點路段的市容市貌,打造44條示範路和一批示範街區。落實“門前三包”等市容環境衛生責任區制度,加強和規範沿街商鋪秩序管理。建設一批環衛工人之家和環衛工人驛站,加大對環衛工人的人文關懷。深入推廣生活垃圾定時定點分類投放模式,建立健全分類分流處理激勵機制,創建生活垃圾分類示範區。
深化平安越秀建設。切實落實安全生產責任,紮實開展安全發展示範區創建工作。深入推進生產儲存經營場所綜合整治,加強公共消防設施建設和建築工地安全建設,全面實施城中村安全隱患整治和專業市場管線整治。強化“五類車”[12]綜合治理,加強內街巷靜態交通管理執法,大力整治塞車黑點,嚴格道路交通安全監管。推進登峰街寶漢地區環境改造,建設境外人員管理服務工作站。總結推廣寶漢地區綜合整治經驗做法,提升依法管理服務外國人的能力和水平。繼續落實信訪滾動包案制度,推進社區人民調解委員會規範化建設,完善多元調解調處機制,有效化解社會矛盾糾紛。深入推進平安創建和“平安細胞”[13]建設。發揮格線化管理優勢,規範整合群防群治隊伍,推廣智慧型“門禁+視頻”系統,探索人防技防相結合的群防群治新模式。加大科技強警力度,建設DNA檢測實驗室。完善立體化治安巡邏防控體系,強化重點人員、重點治安地區、重點突出治安問題的管控整治,嚴厲打擊涉恐涉暴違法犯罪,維護社會安全穩定。
(四)全面發展社會事業,切實增進民生福祉。
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加大社區民生應急事項投入,規範應急資金使用管理,提高處置突發公共事件的保障能力。落實創業帶動就業政策,加大困難家庭失業人員幫扶力度,實現就業援助工作常態化。加強社保稽核和風險管控。加大勞動保障監察力度,提高爭議調解仲裁效能。加快養老服務事業發展,推進東山福利院四期工程,引導社會力量參與養老機構建設,新建4間日間托老服務中心,實現每個街道都建有日間托老機構,促進社會養老機構推行“醫養結合”服務模式。深化臨時救助和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工作,倡導鼓勵社會力量參與救助服務。落實困難民眾重大疾病商業保險實施辦法,對低保困難家庭實施重點救助,織牢保障困難民眾基本生活安全網。
加強社會事業建設。深化教育綜合改革,完善立體學區建設,建立健全校長、教師流動機制,最佳化名校長、名教師管理機制,創新完善中國小教育質量綜合評價體系,推動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打造學校德育、體育、美育品牌。強化數字教育資源共建共享,促進義務教育進一步優質均衡發展。擴大學前教育資源總量,力爭85%以上的幼稚園達市規範化幼稚園標準,公辦幼稚園和普惠性民辦幼稚園占全區幼稚園總數75%以上。發展特殊教育,推動啟智學校創建“國際先進水平特殊學校”。深入開展家庭醫生式服務試點和醫療聯合體試點工作,推進社區首診和雙向轉診。完善社區衛生服務綜合績效考評機制,制定全科醫生培養規劃。健全登革熱等重大傳染病的公共衛生管理機制,提高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處置能力。落實計畫生育政策,加大對特殊計生家庭的扶助,開展幸福家庭創建活動。完善文化遺產保護管理機制,推動文化資源活化利用。深入推進街道綜合文化服務中心試點建設,“一站式”滿足民眾的多種精神文化需求。加快推進區檔案館規劃建設和區少兒圖書館改造工程。認真編制區“十三五”規劃,做好與上級規劃的相互銜接。積極創建省雙擁模範區,繼續加強武裝、僑務、外事、地方志、對台、打私、扶貧開發和對口幫扶等工作。
辦好十件民生實事。一是提高殘疾人救助水平。按家庭戶籍人口平均收入分檔次資助生活不能自理的殘疾人入托托養機構。二是加強食品藥品安全。建設區食品藥品真假鑑別與宣傳教育基地、食品藥品安全快速檢測實驗室,每年為居民民眾免費開展宣傳教育培訓120場次,提供300種食品藥品真假展示和2500批次食品藥品快速鑑別。三是加強內街巷交通管理。增設200條內街巷交通設施和200套禁停標牌;依法設定的內街內巷停車泊位100%實施路面編碼管理,升級泊位P牌和二維碼,可通過手機掃描二維碼查詢泊位數量、經營單位、收費標準和地圖定位等信息。四是促進和穩定就業。舉辦50場次就業專場招聘會,資助勞動力技能晉升培訓3000人,幫扶2.8萬名登記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新增就業4萬人以上。五是改善社區環境。開展10個社區微改造,逐步提升社區市政設施水平。維修改造路面(含社區)3.3萬平方米、排水管道設施2500米、各類排水井350座。六是提高衛生信息化水平。完成18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預防接種數位化系統建設,為市民提供網上預約、自助查詢等多項便民服務。七是加強住房保障。籌集保障性住房60套,向新增的430戶低收入家庭發放住房租賃補貼,解決700戶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八是加大促進教育公平資助力度。區屬中等職業學校和普通高中國家助學金標準從每生每年1500元提高到2000元,中等職業學校免學費補助標準從每生每年2500元提高到3000元。建設特殊兒童智力測評中心,免費提供智力測試和綜合評估。九是全面開展管道燃氣推廣使用。完成316個地管項目,敷設地管11717米,新增燃氣覆蓋用戶5萬戶,全區符合地管敷設條件的區域實現燃氣管網全覆蓋。十是加強文體設施建設和活動組織。新建和維修社區體育設施50處,建設2個小型足球場、2個社區體育公園和4個街道的“一站兩點”[14]。建設完善20間街道(社區)公共電子閱覽室,為社區居民提供文藝演出、藝術講座、藝術展覽、電影放映等200場公益性文化活動,舉辦名家民樂惠民演出12場。
(五)堅持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
加強民主法治建設。自覺接受區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和工作監督,主動接受區政協的民主監督,切實做好人大代表建議、意見及政協提案辦理工作,定期通報辦理情況。認真聽取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人民團體的意見,重視司法、輿論、公眾監督。深化“六五”普法,增強全社會學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識,提高政府工作人員特別是領導幹部依法行政的水平和能力。自覺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履行職責,推行政府權責清單制度,切實做到法無授權不可為、法定責任必須為。執行重大行政執法決定法制審核制度,堅持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強化行政調解,落實行政應訴制度,依法化解行政爭議。堅持公開為常態、不公開為例外的原則,加大政府信息主動公開力度,確保行政權力在陽光下運行。
加強勤政廉政建設。鞏固和發展黨的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成果,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和“三嚴三實”要求,持續整改“四風”突出問題,推動作風建設常態化、長效化。完善領導幹部掛點服務重點項目工作制度,強化項目組織、過程控制和責任倒逼機制,確保區重點項目特別是11個重大項目有序推進。加強幹部隊伍教育管理,引導幹部自覺把守紀律、講規矩與敢擔當、幹事業統一起來,始終保持昂揚向上、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聚精會神謀發展,腳踏實地抓落實。健全行政機關效能監察和責任追究制度,強化經濟責任審計,加強“三公”經費管理,進一步精簡會議、檔案、簡報,堅持把艱苦奮鬥、厲行節約內化到政府運行各環節。認真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加強對重大項目、重點工作、重點崗位人員的廉政風險防控,切實抓好懲治和預防腐敗工作。時刻保持對人民、對權力、對法治的敬畏之心,始終繃緊廉潔從政這根弦,嚴守廉政準則,嚴格廉潔自律,樹立為民、務實、清廉的良好形象。
各位代表,做好今年工作,使命光榮,責任重大。讓我們在市委、市政府和區委的堅強領導下,齊心協力,開拓創新,奮發進取,紮實工作,努力推動我區各項事業發展走在全市前列!
名詞解釋
1.“新三板”:“舊三板”是指由原STAQ(全國證券交易自動報價系統)和NET(中國證券交易系統)掛牌公司平移到代辦股份轉讓系統的部分公司及深滬退市公司組成的交易系統。2006年,國家在中關村科技園區建立新的股份轉讓系統,園區非上市股份公司進入轉讓系統進行股份報價轉讓,稱為“新三板”。2013年底,新三板擴容至全國所有符合條件的企業。
2.專業市場轉型升級“2+5”系列政策措施:《越秀區關於推動專業市場轉型升級的實施意見》、《越秀區2014年專業市場轉型升級工作方案》以及《越秀區專業市場負面清單管理目錄》、《越秀區專業市場負面清單管理目錄(重大禁止性規定)》、《越秀區職能部門、街道管理權責目錄》、《越秀區專業市場升級改造工作維穩風險評估及應急預案》、《越秀區專業市場電子商務提升項目扶持方案》。
3.“兩違”、“六亂”:違法用地和違法建設,亂搭建、亂擺賣、亂停放、亂拉掛、亂堆挖、亂張貼等現象。
4.“兩建”:建設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市場監管體系。
5.“三不”專業市場:指不合法、不安全、不規範的專業市場。
6.雙向轉診:指根據病情和人群健康需要而在不同醫院之間進行的轉院診治過程,包括上下級醫療機構間的縱向轉診和專科醫院與綜合醫院間的橫向轉診,其目的是使不同醫療機構的技術和服務優勢得以發揮,引導患者在醫療服務中進行有序合理流動,得到合適治療。
7.醫療聯合體:由1—2所三級醫院,聯合區(縣級市)1—2所二級醫院、若干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組成以醫聯體章程為共同規範的非獨立法人組織。
8.“三資”:轉制社區集體資產、資金、資源。
9.“三公”經費:黨政機關在公務接待、公務用車購置和運行、因公出國(境)三方面的經費開支。
10.“五個一”:指“一卡”、“一號”、“一格”、“一網”、“一窗”,即市民卡、12345政府服務熱線、社區格線化服務管理、網上辦事、政務服務大廳。
11.街道政務服務大廳“六統一”:包括中心名稱、場所標識、服務事項、審批標準、服務規範、監督評價等六個統一。
12.“五類車”:電動車、機車、三輪車、殘疾人機動輪椅車、改裝(拼裝、報廢)車,被統稱為“五類車”。
13.“平安細胞”:平安街道、平安社區、平安小區、平安家庭、平安校園、平安醫院、平安文化市場、平安電網、平安餐飲、平安市場、平安景區、平安宗教場所、平安商廈、平安企業、平安工地、平安金融等統稱為“平安細胞”。
14.“一站兩點”:文化體育工作站和國民體質監測點、社會體育指導員服務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