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廣州教育工作要點

2015年廣州教育工作要點是: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以及市委十屆六次全會精神和市政府工作報告關於教育工作的有關部署,立足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緊緊抓住促進公平和提高質量兩大戰略任務,以全面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和全面推進依法治教雙輪驅動,加快推動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謀劃好“十三五”教育發展規劃、申報“省推進教育現代化先進區”、創建“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廣州教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15年廣州教育工作要點
  • 時間:2015年
一、著力統籌規劃,總體謀劃廣州教育發展藍圖
完善教育體系頂層設計。切實增強教育發展的使命感、責任感和緊迫感,認真研究國家和省關於教育改革發展的重大決策部署,全面分析我市城鄉一體化進程、城鎮化進程和國際化進程對教育發展的挑戰,找準廣州教育在國家中心城市坐標系、珠三角城市群坐標系和國際教育坐標系中的定位,以國內外先進城市和地區的教育為標桿,以實施教育規劃綱要第二個五年為新的起點,以編制我市教育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為抓手,突出重點,解決難點,形成創新點,尋找平衡點,完善教育體系頂層設計。
全面落實“創強爭先”戰略部署。啟動創建“省推進教育現代化先進市”迎評工作,指導白雲、黃埔、南沙、蘿崗、從化、增城等6個區加快創建“省推進教育現代化先進區”。以創建“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為路徑,促進我市義務教育均衡優質發展;以實施公共教育服務城鄉均衡一體化行動計畫為重點,整體提升廣州教育綜合實力,為創建“省推進教育現代化先進市”夯實基礎。
深化教育體制改革。圍繞國家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重點城市義務教育嚴格“就近入學”、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推進高水平大學建設等決策部署以及省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實施意見,結合廣州城市和教育發展實際,找準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民辦教育、特殊教育改革突破口和銜接點,妥善處理破與立以及改革、發展與穩定的關係,探索形成具有廣州特色的思路、做法和模式,促進各級各類教育橫向和縱向的有效銜接與和諧共進。
構建教育開放發展格局。實施教育大開放戰略,統籌善用廣州地區、省內外乃至國內國際教育資源,提升廣州教育影響力。挖掘本地資源,充分利用廣州地區高校、科研機構、藝術團體資源,建立完善協同合作制度,為廣州教育的理論實踐創新、教師專業提升、學生成長成才搭建平台。善用外部資源,加強與省內外教育先進城市教育行政部門、高校和科研機構的合作,鼓勵社會力量來穗興辦高水平學校。對接國際資源,配合廣州市推進“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三年行動計畫,支持廣州大學與美國波士頓地區、義大利帕多瓦大學、荷蘭萊頓大學在學術交流、國際會議、合作平台建設、文化交流等領域開展合作,建立健全引進世界優質高等教育資源來穗合作辦學等政策體系,進一步發揮南沙新區在深化教育合作中的獨特作用。
統籌教育經費使用管理。明確公共財政投入重點,向師資隊伍建設等軟環境提升上傾斜,最佳化教育支出結構,提高部門預算支出執行率。提高義務教育、普通高中教育、中等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生均公用經費預算標準,研究制定公辦幼稚園和普惠性民辦幼稚園生均公用經費、生均財政撥款標準以及中國小學生生均課外體育藝術活動經費投入標準。建立健全從學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的家庭困難學生資助體系。
二、著力以法治思維和方式推進改革,全面提升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
增強依法治理意識。依法治國在教育領域最核心、最本質的要求就是依法治教。將全市教育系統廣大幹部師生的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以及市委十屆六次全會精神和市政府工作報告關於教育工作的有關部署上來,妥善處理好堅持改革創新與依法行政的關係,凡屬重大改革都要於法有據、確保在法治軌道上推進,讓法治精神滲透到各個具體改革領域,讓教育改革走在法治的軌道上。
完善依法治理體系。堅持依法治教。建立健全教育法律和制度規則體系,切實提高立法效率。結合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進一步做好教育系統權責清單清理編制工作,按照確權、分權、放權和讓權的思路,科學配置教育行政權力,建立行政權力清單制度,深入推進“管辦評”分離,完善公共教育權力制衡機制。積極推進教育系統普法、依法治理等政策研究,及時推進教育法律、法規及規範性檔案的“立改廢釋”。堅持依法治校。以建設現代學校制度為目標,加大各級各類學校章程建設工作力度,加快推進“一校一章程”工作,組織申報第三批廣東省依法治校示範校,修訂《廣州市中國小教代會工作暫行規定》,落實和規範學校辦學自主權,形成學校依法辦學、自主管理,教師依法執教,學生依法維權的良好局面。加強法治教育。把法治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普及中國小法制知識教育,在大學推動社會主義法治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進一步加強教育系統政務公開力度,推進網上辦理行政審批和服務事項工作。健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建議提案辦理工作制度。
提升依法治理能力。健全教育依法決策機制,加大教育執法力度。在轉變教育管理方式、深化招生考試制度改革,落實學校辦學自主權、推進“管辦評”分離等民眾高度關切的重大改革過程中,進一步嚴格執行行政規範性檔案起草程式,切實推進依法行政,把改革主張轉換成法治主張,用法治方式化解改革風險。加強內部控制建設,推進局系統65個預算單位內部控制體系建設,依法依規強化教育系統資產管理。深化教育督導改革,加強教育督導隊伍建設,進一步完善綜合性督導、專項督導、經常性督導有機結合的立體化教育督導制度,加強對教育重大突發事件的專項督導工作力度,與中國教科院合作推進“協同創新項目”,加強督導責任區建設,切實轉變教育管理方式。
三、著力落實立德樹人,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教材、進課堂、進學生頭腦
注重課堂教學。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切實加強高校和中國小思想政治教育。各高校要結合學科教學內容編寫教材或專題講義,中國小要認真使用好我市編印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校園讀本》,充分挖掘各門學科課程蘊含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資源,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小落細落實,將積極的情感、端正的態度、正確的價值觀融入課程教學全過程,夯實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渠道。
堅持實踐育人。加強品牌活動、學生社團和德育基地建設,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經典美文誦讀、“我們的節日”、讀書節、書信節等活動,引導廣大青少年學生走出校園,參與公益活動和志願服務,在實踐和活動中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感、民族精神、法治觀念,增強學生民族文化自信和價值觀自信,升華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體驗感受和認知理解,提升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工作實效。
強化氛圍營造。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校園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建設之中。充分發揮並落實學校電子顯示屏、宣傳欄、公告欄的宣傳作用,大力營造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宣傳和文化氛圍。
四、著力完善教育體系,進一步最佳化和調整教育結構
最佳化發展基礎教育。鞏固和擴大第一期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畫成果,啟動第二期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畫,穩妥推進市屬公辦幼稚園下放各區管理工作,構建長效發展的工作機制,促進學前教育公益普惠可持續發展。推進中國小標準化、精細化、品質化建設,印發《關於進一步推動全市義務教育均衡優質發展的實施意見(2014-2018年)》,繼續開展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特色學校認定工作。深化普通高中特色課程建設,建立完善與國家和省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相適應的普通高中教學體系,推動普通高中學校多元化發展。
加快發展職業教育。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服務發展為宗旨,以促進就業為導向,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推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堅持工學結合、知行合一,支持鼓勵學校開展辦學模式和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以廣州教育城建設為契機,加快中高職專業布局和結構調整最佳化,努力構建中高職銜接、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融通的、具有廣州特色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結合原有中職畢業班評價,啟動中職學校教學工作合格評估。健全專業建設與招生、師資、投入和項目建設相銜接配套的機制。紮實推進第三批國家示範校創建、市級專業教學標準研製和市級品牌特色專業、校企合作示範項目認定,支持局屬中職學校聘用行業、企業優秀人才來校兼職任教專項工作。
深化高等教育綜合改革。以高水平大學建設為目標,以內涵建設為重點,以實施高等教育綜合改革為突破口,以國際交流與合作為新的增長點,繼續實施特色發展戰略,推動現代大學制度建設和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深化推進省第二梯隊重點大學培育計畫,以協同創新為抓手,強化重點學科、重點人才、重點平台、重大科研項目建設。組織召開全市職業教育工作會議,狠抓國家、省示範性(骨幹)高職院校建設項目。
規範發展民辦教育。組織召開全市民辦教育工作會議。出台《關於進一步加強民辦教育分類扶持和管理的實施意見》,以推進民辦教育制度建設為抓手,努力提升依法行政和優質服務水平。抓好公共財政對民辦教育差別化扶持機制配套政策的落實,進一步建立健全民辦學校辦學風險防範機制。
提升特殊教育水平。出台《廣州市貫徹廣東省特殊教育提升計畫(2014-2016年)的意見》,規範特教學生招生制度,會同相關部門制定中職特教畢業生就業方案。進一步提升特殊教育普及水平、經費保障能力和教育教學質量,保障殘疾孩子受教育權利,幫助殘疾人全面發展和更好融入社會。
五、著力促進教育公平,進一步縮小城鄉、區域和校際教育差距
啟動公共教育服務城鄉均衡一體化行動計畫。通過建立學區化辦學制度,推進“區管校用”教師管理體制改革,實施從化、增城等區義務教育階段學校體育衛生基礎設施改造提升工程、教育信息化提升工程、卓越中國小校長促進工程、教育裝備提升工程,重點推動資源向白雲、番禺、花都、南沙、蘿崗、從化、增城等7個區的學校傾斜,加大投入對硬體設施填平補齊、加強對優秀校長的統籌調配、強化對教師的培訓培養,全面提升農村地區基礎教育辦學條件,促進義務教育均衡優質發展。
有序推進優質教育資源輻射工作。加大中國小布點規劃、公辦學校輻射、社會優質教育資源引進等工作力度。在充分發揮各區主體作用的基礎上,繼續推進市屬普通學校與有關區的合作辦學以及“百校扶百校”“千校扶千校”工作。
加強教育信息化建設。完善廣州“數字教育城”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實現與國家資源公共服務平台、國家教育管理公共服務平台以及省級教育數據中心、粵教雲公共服務平台的對接。最佳化寬頻網路“校校通”、優質資源“班班通”,推進學習空間“人人通”,大力開展移動學習、慕課等信息技術推進教學改革實驗。完成市屬高校和局屬學校信息系統等級保護工作。全面開展“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活動。多途徑實現民辦學校接入市教科網,共享優質網路系統。
指導各區探索開展學區建設。按照統籌規劃、因地制宜、特色發展原則,指導各區科學合理組建學區,建立學區機構議事制度,促進師資流動、統籌招生、推行一體化管理,促進區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越秀、荔灣、海珠、天河、番禺等5個區全區和白雲、花都、南沙、蘿崗、黃埔、從化、增城等7個區的中心區域初步實行學區化辦學。
六、著力創新人才培養機制,促進學生成長成才
全面提升學生素質。推進學生健康促進及藝術素養提升工程。繼續開展陽光體育,紮實推進廣州市中國小校園足球計畫,組織實施廣州市學校體質健康測試工作,加強學校體育特色和體育傳統項目建設,繼續加強對學校體育設施向社會開放工作的指導,組隊參加廣東省第十四屆運動會。推廣學生體質與健康管理信息系統套用,推進廣州市健康學校創建工作。完善學校衛生專家庫建設,組織編寫學校健康教育指導手冊。出台藝術重點基地學校配套措施及第二批基地建設意見。推廣廣州學生交響樂團成功經驗,在合唱、民樂、粵劇、美術等門類嘗試引進專家團隊,籌備校外藝術教育專家指導庫,建立藝術名家進校園指導制度。組隊參加全國和省第五屆中國小學生藝術展演。提高青少年科學素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加強各類科技教育特色學校和項目建設,擦亮青少年科技教育品牌,深化垃圾分類宣傳教育。
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切實發揮教育研究院等科研機構作用,加強教育改革發展的戰略研究、政策研究、理論研究和實踐研究,以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有創新性的研究成果引領廣州教育向更高水平發展。基礎教育方面,加快推進陽光評價指標改革,確定評價指標的具體觀測點,基本完成評價量表制定工作;加強對國家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研究,分析普通高中教育改革和發展面臨的新情況、新趨勢,探索我市普通高中教學發展的新思路、新常態。職業教育方面,結合廣州產業轉型升級和廣州教育城建設的新要求,組織開展具有廣州特色產教融合創新研究、中職學校專業教學標準研製以及相配套的教學質量評價機制研究,積極探索現代學徒制度培養模式,全面提升技術技能人才的培養能力和水平。高等教育方面,推動省級協同育人平台建設,建立高校與行業企業、科研院所聯合培養人才機制。
推進招生考試制度改革。穩步提高教育部門辦幼稚園面向社會招生比例,堅持義務教育免試就近入學,啟用公辦國小招生網上報名系統,確保100%的國小劃片就近入學,推進學校就近入學率達到90%,全面取消小升初“推優生”制度。繼續做好公辦外國語學校免試入學工作。實行民辦國中免試招生。根據戶籍制度改革總體要求,落實進城務工來穗人員隨遷子女義務教育“兩個為主”以及異地中考、異地高考政策。按照“一生一籍、籍隨人走”的原則,進一步加強中國小招生計畫與學籍的統一管理。繼續做好市屬高職院校與中職學校“三二分段”培養模式改革和面向市屬普通高中自主招生工作。
七、著力改革教師管理機制,打造高素質專業教師隊伍
切實築牢師德底線。進一步明確中國小教師10種和高校教師7條師德禁行行為,努力培養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紮實知識、有仁愛之心的好教師,構建覆蓋各級各類教育的師德建設體系,推動師德建設制度化、規範化、法制化。認定第三批廣州市名班主任,遴選第四批名班主任培養對象,評選廣州市優秀中國小班主任,組織開展16個市級名班主任工作室驗收工作。開展“廣州好教育·你我同創享”活動。
完善教師管理制度。推進“區管校用”教師管理體制改革,建立健全縣域內義務教育階段校長教師交流輪崗制度。嚴格中國小教師準入、公開招聘及以崗位管理為核心的人員聘任制度,讓教師進得來、留得住、幹得好。按照國家、省統一部署做好教師資格認定改革和中國小教師職稱制度改革試點工作,健全學校崗位設定管理制度。完善師範畢業生實習支教與置換農村教師培訓工作的體制機制。認真做好新形勢下老幹部工作,落實老幹部政治生活待遇。
加強教育高端人才隊伍建設。引育並舉實施高等教育領軍人才培養計畫。研究制定《廣州市教育局局屬單位高層次人才引進暫行辦法》。深入推進卓越中國小校長培養工程和基礎教育系統“百千萬人才培養工程”。完成首批教育專家及第四批名校長、名教師認定工作。繼續推進民辦教育、中職教育、學前教育、特殊教育等師資培訓工作。探索與高校協同創新建立廣州教師教育實驗校,推動教師專業化發展。
八、著力加強黨的建設,切實維護教育系統和諧穩定
落實黨委抓黨建工作的主體責任。按照“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要求,強化抓黨建工作“第一責任意識”,落實黨建工作各項任務。堅持思想建黨,明確為什麼要辦教育、辦什麼樣的教育以及用什麼指導思想辦教育的問題,忠誠於黨的教育事業。自覺嚴明黨的紀律特別是政治紀律,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等制度,自覺踐行“三嚴三實”,抓好局黨委關於加強作風建設、密切聯繫民眾的一系列制度和要求落地。
強化反腐倡廉工作。全面落實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和監督責任,進一步完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實現反腐倡廉建設與落實教育方針政策整體推進。深入推進廉潔文化建設,夯實校園廉潔文化陣地,用好《廉潔修身》教材,健全反腐倡廉教育長效工作機制。領導幹部要帶頭加強黨性修養、廉潔自律,提高拒腐防變能力,築牢法治“籬笆”,遏制權力“越線”。繼續加大教育收費管理工作力度,始終保持反腐高壓態勢。
維護教育系統和諧穩定。以建設“乾淨、整潔、平安、有序”的校園環境為目標,按照建強隊伍、完善制度、健全體系的總體思路,狠抓校園周邊環境綜合治理,加強校園治安防控機制建設,加大對學校季節性傳染病和食品安全事故的防控力度,完成局管民辦學校一類監控點視頻監控項目。廣泛深入宣傳和貫徹實施《廣東省信訪條例》,形成規範有序的信訪工作秩序,推動信訪問題在源頭和屬地化解,繼續保持信訪事項辦結率達到100%。繼續開展“共築廣州教育夢·好教育進行時”專題匯報及媒體觀察團探營活動,進一步健全教育新聞發布制度,辦好教育微博、微信,營造社會關心、支持教育的良好氛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