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越秀區政府工作報告

《2009年越秀區政府工作報告》是由越秀區發布的報告。

各位代表:
我代表越秀區人民政府,向大會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08年工作回顧
2008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面對一系列重大考驗,在市委、市政府和區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區人大和區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區政府圍繞建設“首善之區”典範的目標,突出重點,統籌全局,狠抓落實,完成了區十四屆人大五次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全區各項事業穩步走上科學發展的軌道。
(一)經濟質量穩步提高。
繼續實施“總部帶動、自主創新、整合提升”產業發展戰略,制定《關於加快現代服務業發展的意見》,著力發展現代服務業,積極提升傳統商貿業,推動第三產業內部結構的最佳化,現代產業體系日趨成型,城區經濟持續穩定發展。全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374.70億元,同比增長10.19%;人均生產總值達到133486元(按常住人口平均數計算),增長8.8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20.05億元,增長20.07%;商品銷售總額4568.85億元,增長24.91%;實現稅收收入347.41億元,增長18.74%;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再上新的台階,達30.45億元,增長15.23%。認真落實市、區扶持總部企業和民營經濟、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的政策措施,完成了對318家總部企業認定工作、評選出33家優秀民營企業、為197家企業提供了“綠色通道”服務、對25家總部企業進行了財政獎勵。總部企業實現增加值774.90億元,增長11.20%,占全區生產總值的56.37%;民營企業實現營業收入2076.10億元,增長10.00%,占全區營業收入總額的37.23%;現代服務業實現增加值972.82億元,占第三產業增加值的72.86%,拉動經濟成長6.72個百分點。以流花—礦泉地區和永福地區為試點,穩步推進專業市場園區化建設;成功舉辦首屆中國國際漫畫節、2008中國流花國際服裝節、越秀繽紛時尚周等大型節慶活動,市場品牌形象進一步提升,我區榮獲“中國服裝商貿名城”稱號。以創意產業示範和服務功能為重點的“創意大道”項目啟動,合作建設健康產業園、創意產業園、信息服務業示範園和動漫軟體人才培訓基地,黃花崗科技園產業園區增加至13個,發展面積逾35萬平方米,為產業調整增添了新興載體和發展平台,我區榮獲“中國服務外包基地城市廣州示範區”、“國家信息服務產業發展基地”稱號。創意企業實現營業額488.13億元,增長11.60%,占全區營業收入總額的比重提高到8.75%;黃花崗科技園實現技工貿總收入166.07億元,增長11.02%。全年新審批外資項目209個,契約利用外資5.02億美元,增長16.82%;實際利用外資2.58億美元,增長10.22%。
(二)人居環境持續改善。
實施“中調”戰略,深入開展創建國家衛生城市和全國文明城市活動,全面加強城區建設和管理。制定《關於加快宜居花園城區建設的意見》,完成全區發展戰略規劃、詳細性控制規劃及一批詳細性修建規劃的編制,區域功能定位進一步最佳化。以完善城區交通系統為重點,積極推進各類市政和公建配套設施建設,完成了長堤大馬路、淘金東路等總計29.04萬平方米的道路和18.23公里的排水管網改造工程;實施64個綠化項目建設,建成了東山大街綠化廣場、金貴村山頭綠地等綠化景點,新增綠化面積10.15萬平方米,人均公共綠地面積5.44平方米。加快舊城更新和“城中村”改造,建立全區舊城更新改造工作體系和水務建設管理體制,在全市率先提前一年半完成2004年在冊25.24萬平方米危破房改造任務,8300戶家庭住房得到安全保障。實施111個社區環境綜合整治,“新河浦歷史文化保護區”規劃和整治作為廣州唯一項目獲世界大都市獎第2名。加大污染源治理力度,共安裝使用油煙線上監控設備496台,全區煙塵控制區覆蓋率達到100%。華僑新村等4個社區、天秀等7個社區分別被評為省、市“綠色社區”,等級“綠色社區”總量居全市各區之首。區公辦學校在全市率先100%創建成廣州市“綠色學校”。繼續探索和推進城區長效管理機制,全面推行道路保潔作業服務外包,加強對內街巷保潔管理,全年共清運各類垃圾442356噸。在全市率先試行城管執法中隊下放街道管理,積極推進城管、治安視頻監控系統的共享,全年處理城管投訴23935宗,清拆違法建設581宗6.55萬平方米,清理“六亂”33872宗(次),取締無證照經營10874宗(次),“整潔越秀”的理念不斷凸顯。
(三)民生保障有效落實。
以建設面向社區、功能均等、配套完善、富於活力的公共服務體系為目標,制定《關於加快宜居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的意見》,實施“惠民48條”措施及25條補充意見。不斷加大創業扶持力度,深入落實積極就業措施,建設創業服務平台,城鎮登記失業人員就業率為78.49%,其中“零就業家庭”就業率達100%,68.32%的社區成為充分就業社區。開展“低保規範年”建設,全面落實各項幫扶政策,在全省率先試行低保對象免費社區門診服務,全年發放各類困難家庭生活補貼458.87萬元,支付低保金2322.99萬元,社會救助、社會福利、優撫安置水平得到提升。全區各街道均建有康園工療站,為智障和精神殘疾人士提供康復和就業服務。完成33251名早期離開國有企業人員參加養老保險工作,基本解決了街道轉制企業退休人員醫療保險問題,超額完成市下達的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指標任務。積極推進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業務用房達標建設,納入市建設計畫的16箇中心,已完成的2個、已確定房源的11個,加強社區衛生服務的隊伍建設,加大財政投入力度,社區基本醫療服務能力逐步提高,組建了新的中醫醫院,評選出區10位名中醫。重大傳染病防控和衛生監督管理工作、產品質量與食品安全專項整治工作取得新成效。維穩和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體系日趨完善,治安環境持續向好,全年刑事發案下降11.9%,其中“兩搶”、“兩盜”案件分別下降18.8%和12.1%,出租屋內刑事發案下降14.3%,火車站廣場實現287天刑事“零發案”。認真開展安全生產“隱患治理年”活動,當年掛牌的6個重大隱患得到徹底整治。開展民居用電消防隱患整治,為285戶困難家庭和2107戶直管公房住戶免費改造用電設施,全區民居火災火警宗數同比下降40%,直接經濟損失同比下降49.8%。認真組織區、街兩級大接訪,妥善處理突發和群體性事件,解決了一批歷史遺留問題和民眾關心的重點難點問題,全年來信、來訪、來電31000人次,辦復率為99%。圓滿完成花市、奧運火炬傳遞、奧運會和殘奧會等期間的維穩安保工作。
(四)社會事業和諧發展。
全面推進規範化學校、教育綜合改造工程、學區管理模式的建設,完成教育信息化第一期建設的績效評估,評出區首批名校長5名、名教師39名、教壇新秀100名,全區素質教育碩果纍纍,中考、高考成績繼續保持全市各區領先,在全市率先通過廣東省教育強區複評。成立區文化發展委員會,引入文化總部企業,推動文化產業發展,以“東平大押”為試點,實現了國有文保資產社會化公益運作的突破,舉辦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民眾文藝大展演,組織各類民眾文化活動1000多場次,文化市場管理規範,區、街、社區三級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初步建立。深入開展民眾體育和競技體育活動,白雲街創建成“國家級社區體育健身俱樂部”。全面完成市下達的年度人口計畫指標,圓滿完成社區“兩委”換屆選舉工作,第二批廣東省“六好”平安和諧社區創建活動順利推進,認真做好徵兵和武裝工作,我區榮獲省、市“雙擁模範(標兵)區”稱號,被評為“全國東西扶貧協作先進單位”,“五五”普法工作取得實效,統計、人防、僑務、外事、對台、民族、宗教、檔案、地方志等工作也取得新的進展。
(五)應急救災經受考驗。
面對前所未有的重大自然災害,全區上下眾志成城,生動展示了越秀人應有的精神品質。在抗擊冰雪災害保春運鬥爭中,我們果斷啟動春運應急預案,迅速動員全區力量,在中央和省、市的正確領導下,以人為本,頑強應對,連續奮戰九晝夜,將滯留流花地區的350萬旅客全部安置並傳送出去,妥善安排好在區過年外來務工人員的節日生活,取得了廣州春運主戰場的決定性勝利。四川汶川發生特大地震後,全區人民慷慨解囊、奉獻愛心,共組織募捐活動200餘場,籌得善款5400萬元,收到捐贈物資價值1205萬元。抗震救災工作轉入恢復重建階段後,我們又按照市下達的任務,撥付了第一年支援地震災區重建資金2643萬元。全區累計派出63人(次)赴汶川災區開展搶險救災和災後重建工作。
(六)政務建設不斷加強。
區政府自覺接受區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監督,嚴格執行重大情況及時向區人大通報制度,高度重視區政協參政議政成果,廣泛聽取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和工會、共青團、婦聯等各民眾團體的意見建議,不斷提高決策水平和行政效能。認真辦結人大代表議案1件、建議33件和政協委員提案75件。結合解放思想學習討論活動和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制定了《越秀區處級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落實科學發展觀評價指標體系年度考核辦法(試行)》,建立了對公務員、事業單位人員、非編聘用人員崗位責任追究管理制度,重視加強服務視窗的作風建設,全面接受民眾監督評議,政府的工作作風、服務效率有了一定改進和提高。在區重點項目中推行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完成預算單位實施財政國庫集中支付的試點工作,確保區財政資金科學管理和使用。加大行政監察和審計工作力度,從源頭上預防和治理腐敗。
各位代表,過去一年全區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成績,是全區人民團結一致、奮力拚搏的結果,也是社會各界關心支持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區人民政府,向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駐區的機團單位、部隊,離退休老同志,港澳台同胞及社會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當前政府工作與科學發展的要求、人民的期待還有不少差距。主要表現在:經濟結構仍需進一步調整,城區創新能力有待提高;還沒有很好滿足居民民眾對公共服務均等化和宜居環境優質化的要求,貧困家庭的生活需進一步改善,就業和再就業工作面臨新的壓力;重點建設項目進度較慢;機關和視窗單位作風建設不夠紮實,民眾和企業對政府服務的滿意度不高;信訪工作機制未完全理順,維護社會穩定的任務依然繁重。對這些問題我們要高度重視,積極創新思路和辦法,採取更加有力的措施認真解決。
二、2009年工作意見
今年將是新世紀以來我區發展面臨較大壓力的一年,經濟衰退的影響尚未見底,保發展和防範風險的壓力增大;迎亞運城市行動計畫全面啟動和市級多項事權下放,城區建設和管理任務更加繁重;以民生問題為表現的社會矛盾日益凸顯,維穩責任重大。對此,我們要增強憂患意識,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作風,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要結合《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下稱《綱要》)的啟動實施,加強現有規劃和政策措施與《綱要》的銜接,形成越秀區貫徹落實《綱要》的基本工作框架。要抓住機遇,推動“三促進一保持”政策貫徹落實,把加快現代產業體系建設同改善民生、改善環境結合起來,積極推進產業功能區建設、城市更新改造和花園城區建設,全面實施《越秀2010亞運城市行動計畫》,創新基層管理和服務,增強綜合服務功能。
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認真貫徹省、市工作部署和區委全會精神,圍繞建設“首善之區”典範的目標,以宣傳貫徹《綱要》統攬全局,以迎亞運為契機,著力調結構、抓項目、促增長、惠民生、優環境、保穩定,打造現代服務業核心區、廣府文化旅遊區、宜居花園城區和公共服務示範區,推動我區由傳統城市中心向現代都市核心轉變。
今年我區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8%,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增長5%,城鎮登記失業人員就業率保持在75%以上,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2.20‰以內。重點抓好三個方面工作:
(一)搶抓結構調整機遇,加快現代產業體系建設步伐。
從國家在《綱要》中對廣州提出的新定位、新要求出發,進一步完善我區第三產業功能布局,以總部企業及標誌性產業項目為抓手,以規劃建設現代服務業集聚區、提升傳統商貿街和專業市場園區化改造為重點,著力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建設以總部經濟為龍頭、傳統商貿業為基礎、現代服務業為主體的現代產業體系,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1.提升經濟發展的服務環境。完善我區關於促進總部經濟、民營經濟、創意產業發展等政策措施,做好與中央、省、市政策的銜接,出台我區貫徹落實“三促進一保持” 工作意見和關於促進中小企業平穩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發揮我區信息化建設優勢,建設企業信息服務平台,完善對總部企業的重點聯繫和“綠色通道”服務制度。在今年財政預算中,安排4150萬元,設立“三促進一保持”專項扶持資金。設立中小企業服務機構,幫助中小企業開展職業教育、技術創新、市場拓展,打造區域行業同盟,增強抵抗風險能力。探索建立區政府及有關部門對工商聯、行業商會的委託授權機制,擴大政府服務外包比重。積極爭取籌建全省小額貸款公司試點,幫助中小企業拓寬融資渠道。繼續舉辦流花國際服裝節等活動,進一步做好招商引資工作。
2.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是區域經濟活力之所在。要以自主創新成果的推廣套用為重點,建設越秀科技創新中心,提高政府為企業公共服務的水平。發揮科技三項費用的引導扶持作用,實施創建“三促進一保持”示範產業園區和創新型科技企業試點建設,積極扶持以市場為主導的產學研合作項目,對承擔市級以上科技項目的企業給予配套資助。啟動我區創建“廣東省智慧財產權試點區”和“國家智慧財產權試點園區”工作,建設智慧財產權交易中心和專利信息平台,實施一批專利產業化項目,提高創新成果轉化率。
3.努力集聚產業高端要素。根據全市建設現代產業體系的規劃布局,編制《越秀區加快建設現代產業體系規劃綱要》,實施項目帶動,規劃建設國際採購、國際商務、創意及網路經濟、健康產業、物流運營、文化旅遊等6個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強化服務輻射功能。積極爭取把原交易會流花展館打造成為帶動流花地區產業升級的綜合性服務載體。進一步規劃和完善環市東中央商務區建設,努力最佳化環境和配套設施。投入8000萬元(含省、市配套2000萬元)完成太和崗“創意大道”項目建設,打造華南地區動漫產業集聚平台。
4.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布局合理、業態先進、附加值高的傳統商貿業是我區現代產業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要以規劃為龍頭,進一步推進產業功能區和特色商旅街建設。繼續實施永福汽配市場和流花—礦泉服裝市場園區化建設,開展一德路地區環境綜合整治與改造,啟動一德專業市場和站西鐘錶市場園區化建設,規劃建設長堤—西濠傳統商業文化區,完成北京路地區交通、光亮工程和禺山路美食街建設。推動農貿(肉菜)市場和專業市場視頻監控系統建設。依託成熟、大型的電子商務平台,開展專業市場電子商務示範項目建設,支持企業廣泛運用現代化的經營、管理和交易手段。
(二)以迎亞運為契機,加快宜居環境建設和管理步伐。
今年是全市迎亞運和“到2010年城市建設管理一大變”的攻堅年,要繼續開展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活動,大力實施《越秀2010亞運城市行動計畫》,明顯改善環境質量,凸顯廣府文化特色,促進城區可持續發展。
1.實施城區環境綜合整治工程。舉全區之力推進污水治理和河涌綜合整治,力爭到2010年6月底前實現全區水環境根本性好轉的目標。對東濠涌、新河浦涌、水均崗支涌和景泰涌實施污染源普查、征地拆遷、截污、清淤、調補水、群閘聯控、生態景觀工程建設,完成解放北路、環市東路區莊立交底層等30項水浸街改造工程,實施二沙島、新河浦二期、水均崗、東昌和五羊新城等5個片區雨污分流建設。實施省人民體育館、越秀山體育場等8個亞運場館和花園酒店周邊環境整治,推進中山路、解放路、沿江路等13條道路沿線綜合整治項目。實施海印橋西側、江灣橋東側等7個綠化工程和東風路、恆福路等10條主次幹道綠化升級改造,力爭全年新增綠地面積10萬平方米。完成餘下45個市級達標社區的綜合整治工作,在各街道同步推進“五個一”工程建設的基礎上,重點打造淘金北、舊南海縣、農林東、美華北等一批花園社區,切實改善社區人居環境。
2.實施文化旅遊精品工程。從彰顯廣府文化核心優勢、增強城區發展軟實力出發,召開區文化發展戰略研討會,完成區文化發展規劃編制,明確越秀文化發展目標、任務。以建設南越王宮博物館和完善南越王博物館為契機,推進南粵先賢館、文德路文化旅遊街區、城隍廟、大佛寺廣場、特色社區文化示範點等一批文化項目建設。全面推進“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和“十分鐘文化圈”建設,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豐富民眾文化生活。推動區家祠和市下放部分場館實行社會化運營,增強公共文化服務效能。整合區域旅遊資源,配合市打造廣府文化生態旅遊黃金線路,創新旅遊產品,加強旅遊市場管理,促進文化旅遊融合互動。
3.實施城市更新改造工程。進一步發揮區土地開發中心的作用,圍繞東濠涌沿線改造,開展越秀南地塊、珠光路地塊復建房項目建設,啟動解放南路西側地塊儲備開發工作,提高舊城更新改造的土地集約利用率。認真落實市《關於加快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的實施意見》,促進轉制社區集體經濟組織的發展,繼續以楊箕村改造為試點,調動各方面參與“城中村”改造的積極性。抓緊“爛尾地”復建工程和危破房小連片改造試點工作。
4.實施“整潔越秀”品牌建設工程。主動適應城市建設維護市、區職能分工調整,確保各類設施養護管理的正常穩定。合理劃分區、街管理的許可權和責任,將城管執法中隊日常管理全面下放街道,強化街道屬地管理責任。立足常態長效,完善城市管理績效考核,努力建立注重宣傳、專責管理、協同執法和司法保障的行政執法機制。健全區、街兩級環衛保潔新規範,提高機械化清掃清運程度,抓緊垃圾壓縮站選點建設,逐步加大對街一級保潔的投入。鞏固創衛成果,深化愛國衛生運動,今年力爭50%以上街道實現“廣州市星級衛生街道”創建目標。嚴控違法用地和違法建設,加強對無證照經營綜合治理,落實嚴管“六亂”責任。以飲食業污染防治為重點,嚴查擾民和偷排放問題。把規範廣告招牌與提高商業繁華檔次結合起來,推進一批重點道路的廣告招牌治理與光亮工程建設,加強道路和公共場所標識標誌的規範工作。
5.實施電子政務工程。堅持全區信息化建設的統一規劃和領導,以建設網上辦事大廳,完善政務管理和公共資料庫為重點,
打造“越秀號”信息服務直通車,做到80%的服務事項實現網上查詢,40%的服務事項實現網上受理。整合區長(局長、主任)信箱、區長專線(電話)和各單位、各街道受理視窗,建設區—街—社區三級市民投訴處理系統。強化城管監督指揮中心的功能,將視頻監控、12319投訴熱線、城管綜合巡檢歸整,實行統一指揮,規範調度程式。
6.實施全民健身工程。廣泛組織形式多樣的民眾性體育競賽和活動,提高人民民眾健康水平。完善“體教結合”工作機制,推動學校、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的體育設施向社會開放,實現符合開放條件的學校體育場地對外開放程度達70%,轄區內機團單位場地對外開放程度達50%。加強民眾體育健身設施建設,新建體育健身路徑40條、社區體育活動室12個,重點建設東濠涌生態健身道和二沙島體育公園、海印和江灣等健身區。
(三)以改善民生為根本,加快構建全民公共服務體系步伐。
始終把關注民生作為科學發展的核心內涵,堅持注重公平、提高效率的原則,建立與經濟發展水平相匹配、與民眾基本需求相適應的宜居公共服務體系。
1.實行更加積極的創業和就業服務。在經濟發展遇到困難的時候,更要把促進就業放在民生工作的首位。完善以創業帶動就業的補貼措施,鼓勵有特殊技能、特定項目的勞動者進行創業,以吸納就業人員。扶持具有成長潛力的基地或企業,建立創業諮詢、指導和決策專家人才庫,增強就業倍增效應。積極規範用工市場,加強失業動態監測和勞動監察,鼓勵勞資關係穩定,促進穩定就業。重點做好睏難群體的就業援助工作,大力推廣“零距離”就業,進一步擴大區域內公益性就業崗位的供給,結合全區書報亭規範化建設,力爭為轄區內的困難民眾提供800個公益性就業崗位。健全覆蓋全體居民和外來務工人員的職業培訓體系,以聘定訓、以需定訓,增強培訓實效。
2.進一步健全居民基本生活保障。繼續整合救濟和救助資源,確保市、區救濟救助措施有效覆蓋。重視對低保邊緣群體的幫扶救助和完善對貧困精神病人的醫療救助,建立科學合理的分類救助標準,實施分級救助。繼續採取租賃補貼、實物配租和租金核減相結合的方式,力爭解決我區2008年在冊的684戶“雙特困”家庭的住房問題。完善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和服務工作,落實城鎮獨生子女父母退休計畫生育獎勵,推進外來從業人員基本醫療保險、無定期待遇的老年居民養老保險工作,著力解決“農轉居”人員基本醫療保障。逐步引入社會服務機構,探索政府購買社區服務的運作模式,設立區級日間托老服務中心,積極為轄內老年人提供各種必要服務。完成區殘疾人康復中心建設。支持慈善和義工社團建設,廣募善用各類慈善資源。
3.推進區域教育現代化建設。以規範化建設為抓手,以均衡化建設為基礎,促進教育內涵發展、特色發展和可持續發展,力爭在全市率先基本實現區域教育現代化。以繼續實施教育綜合改造二期工程為重點,切實完善學校布局和資源配置,大力推進規範化學校建設。最佳化教育投資結構,深入實施人才工程,完善名校長、名教師培養激勵機制,提升師資隊伍整體素質,進一步提高教師待遇。全面推進學區管理模式,擴大優質教育輻射作用。繼續推進素質教育創新,不斷提高德育工作的針對性、主動性和實效性,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加快社區教育學院建設步伐,進一步最佳化職業教育和學前教育,關心特殊教育,積極引導民辦教育健康發展。
4.進一步提高社區衛生服務水平。繼續抓好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示範點建設,力爭全部完成納入市計畫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業務用房達標建設任務。擴大購買公共服務的力度,繼續完善與大醫院的共建共管、對口幫扶模式,使民眾得到更優質更便捷的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制定衛生系統人才工程實施方案,以人才引進和加強培養為突破口,以名醫培養和認定為帶動,全面提升醫護人員隊伍綜合素質。以創建“全國中醫藥特色社區衛生服務示範區”、“廣東省中醫藥特色預防保健體系示範試點區”為契機,完善中醫藥服務體系,做優做強中醫藥事業。加強重大疾病防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處理和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工作,確保公共衛生安全。
5.全力維護公共安全和社會穩定。提高街道綜治工作中心運作效能,整合群防群治力量,加強對出租屋、流動人員和外籍人員的服務和管理,完善治安防控體系,確保年內全區平安社區覆蓋率達100%,平安校園覆蓋率達95%,平安街道覆蓋率達85%。加大公安工作投入,創新警務模式,落實社區民警治安管理“三權”。籌建政府應急指揮平台。深入開展“安全生產年”活動,切實保證安全生產形勢穩定。高度重視人民調解、信訪和維穩工作,針對社會矛盾的易發、多發情況,健全排查調處機制,加強形勢研判、預警和應對處理,強化部門工作聯動,著力解決一批民生信訪突出問題。
此外,要認真推進國防動員和後備力量建設,做好雙擁優撫安置工作。促進民族團結,發揮宗教在促進社會和諧中的積極作用,加強僑務、外事工作,繼續做好統計、人防、檔案、地方志、對台等工作。
各位代表,新形勢、新任務對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們將圍繞打造服務型政府的目標,切實加強自身建設,努力維護社會公正和社會秩序,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和執行力。 一要全面推進依法行政。自覺接受區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區政協的民主監督,堅持定期向區人大報告工作和向區政協通報情況,認真辦理人大代表議案、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擴大基層民主,充分發揮各民主黨派、各民眾團體、工商聯、無黨派人士的參政議政作用。堅持科學民主決策,對事關改革發展穩定大局的重要政策措施、重大項目建設,充分聽取各方面的意見和建議。嚴格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預防和化解行政爭議,加強行政複議和應訴工作。
二要大力加強政風建設。以轉變作風抓落實為主線,重點解決職責不明、效率低下、政令不暢、鋪張浪費的問題。落實首問首辦責任制和過錯責任追究制度,建立對視窗服務單位的暗訪聯檢制度,完善行風評議制度,實行末位通報。嚴格控制會議、檔案和外出活動,確保把精力集中在抓落實上。加強廉政建設,大力治理商業賄賂,提高審計和評審工作水平,規範權力運行,及時查處違法違紀案件,以風清氣正、廉潔高效的實際取信於民。
三要最佳化財政收支。在抓好稅源培育、加強徵收管理的同時,財政支出要有保有壓。對用車經費、會議經費、公務接待費、出國(境)費、辦公經費等支出實行“五個零增長”,對各類專項經費(除法定支出外)壓減20%。嚴控一般性支出,確保事關民生的重點支出。進一步加強財政監管,擴大國庫集中支付改革,建立國庫單一賬戶體系。加強部門預算管理,各單位連續兩年以上尚未動用的專項資金,納入財政預算統籌安排,努力減少專項資金沉澱。創新性推進財政績效評價工作,對超過100萬元資金的項目納入績效評價範圍,並引入第三方評估,擴大績效考評透明度。進一步規範政府採購和工程招投標行為,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提高國有資產經營對財政的貢獻度。
各位代表,展望新的一年,形勢催人,責任重大。我們將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團結和依靠全區人民,恪盡職守,真抓實幹,努力完成各項工作任務,以優異成績迎接新中國成立60周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