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代表:
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2008年工作回顧
過去的一年,受外部嚴峻複雜經濟環境特別是國際金融危機和罕見低溫冰凍災害的不利影響,我市經歷了一系列新困難新挑戰。在省委、省政府和中共湛江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和市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市政府認真貫徹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圍繞建設城鄉協調、生態文明的科學發展試點市,積極實施“工業立市、港口興市、生態建市”發展戰略,團結一心,迎難而上,艱苦拼搏,狠抓落實,經濟社會保持平穩較快發展,完成了市十二屆人大三次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各項工作取得新的成就。
經濟總量首次登上千億元台階。全市完成生產總值1048.66億元,增長10%。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30.66億元,增長5.4%;第二產業增加值497.07億元,增長10.5%;第三產業增加值320.93億元,增長12.5%。人均生產總值15297元,增長8.4%。單位生產總值能耗下降2.75%,降幅居全省第二。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45.7億元,增長19.5%,人均財政收入666元,增長18%;來源於湛江的財政總收入292億元,增長57.84%。
工業經濟增勢喜人。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首次突破千億元,達到1131.65億元,增長13.5%;增加值393.45億元,增長11.2%。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288.5%,居全省第二位。湛江鋼鐵項目獲得國家批准開展前期工作,配套設施建設和征地拆遷工作全面鋪開;中海油南海西部油田實現油氣當量1000萬立方;東興石油公司和中海油湛江分公司成為年銷售收入超200億元企業;東興煉油500萬噸配套完善、龍騰物流500萬噸球團等項目順利推進,70萬噸木漿等項目開工;湛江經濟技術開發區東海島新區建設進展順利。工業產品新增名牌19個;吳川羽絨產業集群升級示範區獲省認定。工業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為46.5%,成為經濟成長的強勁動力。
港口發展實現新跨越。全市港口貨物吞吐量首次突破億噸,達到1.04億噸,增長13.5%,邁進全國15個億噸大港行列,成為我國西南沿海港口群唯一的億噸大港,進一步確立了大西南出海主通道的優勢和地位。其中,湛江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完成貨物吞吐量5956萬噸,增長11.4%。
農村經濟總量保持全省第一。實現農業總產值380億元,增長5.4%。新增重點農業龍頭企業國家級2家、省級6家,建設特色專業鎮4個,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年銷售收入130多億元,帶動35萬農戶平均每戶增收3200多元。農業機械化水平全省領先,農業節水技術在全國推廣。被列為國家農村信息化綜合信息服務試點市,成功舉辦廣東省農村信息化成果展。海峽兩岸農業合作試驗區新增台資企業5家。造林24.6萬畝,森林覆蓋率27.7%;吳川市成為我市第4個省級林業生態縣(市)。
“雙轉移”工作取得新成效。承接珠三角產業轉移單個項目14項,累計達到185項,總投資435.7億元。成功承辦省第五屆“山洽會”,我市簽約19個項目,簽約總額117.58億元。順德(廉江)、龍崗(吳川)產業轉移工業園建設取得新進展,廣州(湛江)產業轉移示範性工業園籌建順利。組織農村勞動力培訓5.5萬人,轉移就業22萬人。
基礎設施和城市建設有力推進。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95.29億元、增長21.6%,其中重點項目完成投資61.3億元。建成黎湛鐵路河唇至湛江段增建二線、湛江港30萬噸級航道、海安新港一期等項目;加快建設湛江港寶滿貨櫃碼頭;動工建設國道325線文車至北羅坑一級公路和南三大橋;鑒江供水樞紐、茂湛鐵路、湛徐高速公路等項目前期工作進展順利。編制完成坡頭海東新區、赤坎海田片區和麻章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啟動編制南三島分區規劃。市區建成體育南路、體育北路東段、百蓬路等一批骨幹道路和南國熱帶花園,新增城市綠地100.2萬平方米,綠地率40.65%,綠化覆蓋率45.71%,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2.51平方米。霞山污水處理廠一期工程建成投產,赤坎水質淨化廠二期工程和吳川污水處理廠順利推進;關閉10家產能落後和污染嚴重企業;100輛油改氣公車、300輛油氣雙用燃料計程車投入營運,新增和改造市區108個港灣式候車亭。市區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93%以上。城市環境空氣品質繼續保持全國重點考核城市前列、全省首位。農村基礎設施不斷改善,建成鎮村公路硬底化1269公里、鄉鎮客運站和農村客運站場各10個、客運候車亭656個,客運通達率85%;實施城鄉水利防災減災工程31宗,完成省人大議案督辦的小型水庫除險加固工程335宗。完成830個新農村建設規劃編制。徐聞縣曲界鎮和廉江市河唇鎮被命名為省級生態示範鎮。
消費拉動能力顯著增強。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67.7億元,增長22.4%,增速創1996年來新高。建成嘉信茂沃爾瑪、興華海之城和國貿新天地數碼城三大商場和一批高等級酒店。5個縣(市)、6個企業成為全國“萬村千鄉市場工程”試點單位,建成或改造配送中心10家、農家店1738個。全市金融機構儲蓄存款餘額首次突破千億元,達到1075.8億元,增長16.1%;貸款餘額476.9億元,增長20.3%。接待遊客891萬人次,增長15.9%;旅遊業總收入47億元,增長13.9%。
體制改革不斷深化。建立財政支出項目事前申報績效目標機制,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有償使用收入全部納入預算統一管理,財政資金管理實現全程聯網,開展公務卡結算和公務定點接待制度改革試點。推進部門業務電子化集中監管,清理壓減行政許可項目263個,行政審批實際辦結比法定時限平均縮短17.4個工作日。全面實施國有資產收益收繳制度,上繳收益2.76億元。湛江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湛化股份公司、湛汽集團公司等企業通過戰略合作、合資併購勃發生機活力;44家劣勢企業平穩退出市場,籌資1.54億元,安置職工4108人;國有糧食企業改革全面完成。市商業銀行實現經營利潤4.49億元,獲準籌建廣州分行,榮獲“2008年中國最具成長力的金融機構”稱號;農村信用社改革穩步推進,獲得11.79億元央行票據兌付。在全省率先完成縣(市)、鎮兩級供電企業體制改革,雷州青年運河管理局和9個縣(市、區)完成水利管理體制改革。民營經濟增加值464.75億元,增長15.1%,占全市生產總值44.3%,對經濟成長貢獻率達60%。
外經貿逆勢上揚。積極應對國際形勢新變化,對外開放進一步擴大。實際吸收外資1.73億美元,增長15.4%;外貿進出口33.29億美元、增長29.3%,其中出口16.32億美元、增長11.7%,進口16.97億美元、增長52.3%。海關、檢驗檢疫等口岸部門積極支持外經貿工作,扶持農海產品擴大出口。對外友好合作進一步加強。
社會事業全面進步。實施科技計畫項目450個,取得科技成果66項,23家企業被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高新技術產品總產值增長8%;建設4個國家級、3個省級農業標準化示範區;建成省級企業技術中心1個,組建市級工程中心、技術開發中心5個,建設農業科技示範基地6個,新增國家級地理標誌保護產品1個。全面實施城鄉免費義務教育,直接減輕民眾負擔5.56億元;新建校舍1112幢,新增高中學位3萬多個,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65%,比上年提高11個百分點;高考本科以上上線人數高於全省平均增幅一倍。有效防控重大疾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市一中醫院被列入國家重點中醫院建設單位。湛江籍運動員在國內外大賽中累計成績排名全省第四位,參加北京奧運會和殘奧會獲得4枚獎牌,其中何沖奪得奧運會跳水比賽男子單人3米跳板冠軍,符洪芝奪得殘奧會女子坐姿反曲弓比賽金牌。成功舉辦市第七屆藝術節和北部灣首屆動漫節,湛江粵劇院籌建工作加快,啟動“農家書屋”建設工程;300多件文藝作品獲國家、省獎勵;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卓有成效;新聞媒體、湛江書城實現文化經營收入超億元。人口出生率11.5‰,自然增長率6.98‰,實現縣(市、區)計生工作達標。順利完成村委會和社區換屆選舉工作。119個基層武裝部“四個基本”建設全面達標;我市第三次被命名為全國雙擁模範城、第四次被命名為省雙擁模範城,遂溪縣、徐聞縣、廉江市分別被命名為省雙擁模範縣。對口援建四川省汶川縣龍溪鄉恢復重建,4個項目動工建設,其中鎮村供水項目建成。不斷完善應急管理體系,制定青少年地震演練和地震知識普及實施計畫。加強審計監督,規範財政資金管理使用。加大價格調控力度,物價總水平基本保持穩定。氣象部門積極提供天氣預報服務。統計、外事、僑務、人事、編制、地方志、檔案、國家安全等工作得到加強,人防、海防、打私、民兵預備役、民族宗教、婦女兒童、殘疾人、老齡等工作取得新成績。
人民民眾享有更多實惠。全年用於社會民生領域的財政投入67.59億元,占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支出的62.1%,是社會民生投入力度最大、城鄉居民受益最多的一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62元、增長8.5%,農民人均純收入5330元、增長7%。城鎮新增就業5.36萬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4.2萬人;殘疾人就業率85%以上。企業基本養老保險新增31907人,失業保險新增26875人,職工醫療保險新增21100人,工傷保險新增41230人。農村年人均純收入低於1200元的困難民眾實現應保盡保。在全省欠發達地區率先推行城鄉基本醫療保險一體化,城鄉居民參保563萬人,其中城鎮居民參保67萬人、參保率82.84%,農村居民參保496萬人、參保率96.25%。建設廉租房16562平方米、安置房3986平方米。完成2萬戶農村貧困戶危房、茅草房改造;扶持在去年強颱風中房屋全倒的2682戶村民興建新房;建設水庫移民新村93個,解決4300戶、1.8萬人的住房困難;建成153戶水上居民和貧困漁民安置住房。有效解決43.35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提高農村五保供養和城鄉低保對象最低生活保障標準,農村“兩委”幹部補貼每人每月增加100元。行政村藥品供應和監督網實現全覆蓋。實行老年人免費乘坐公車,發放免費乘車IC卡12980張。
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設進一步加強。廣泛開展民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市地稅局被評為全國文明單位,市房產管理局等5個單位被評為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先進單位;創建市級生態文明村225個,初步建成10個生態文明區(片、帶),吳川市蛤嶺村、徐聞縣廣安村被評為全國文明村,霞山區特呈島坡尾村、麻章區大路前村被評為全國創建文明村鎮先進單位。辦理省、市人大代表議案143件和省、市政協委員提案193件,滿意率均達97%。建成行風熱線網、行政審批電子監察網、手機信訪系統和村務信息公開網,形成網路監督系列平台。政務公開示範單位試點工作順利推進。深入開展安全“隱患治理年”活動,全面實現省下達的安全生產控制考核目標。繼續開展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專項整治。35個社區被省命名為“六好”平安和諧社區;公安“三基”工程建設通過省公安廳考核驗收,刑事、治安案件和群體上訪事件整體下降,公眾安全感滿意率進一步提高。暢通訴求渠道,規範信訪秩序,信訪量下降16%。組建農村維穩律師團,擴大法律援助覆蓋面。
各位代表,回顧2008年,我市在複雜多變的國內外形勢和歷史罕見的困難與挑戰面前,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這樣好的成績,確實來之不易,這是我們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結果,是中共湛江市委正確領導,市人大、市政協監督支持的結果,是全市人民群策群力、艱苦奮鬥的結果。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各級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向全市廣大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幹部,向離退休老同志,向駐湛人民解放軍、武警官兵、人民警察和各民主黨派、人民團體、社會各界人士,向關心和支持湛江發展的港澳台同胞、海外僑胞、國際友人,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我市經濟社會發展還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主要表現在:總體經濟規模仍然偏小,發展速度不夠快,尤其是受巨觀經濟環境變化的影響,部分主要經濟指標增速出現回落,一些經濟實體生產經營困難加劇,促增長、保發展的壓力增大;支柱產業不夠強,高新技術產業、現代服務業發展相對滯後,加快調整最佳化產業結構更加緊迫;工業化、城鎮化水平仍然不高,以工促農、以城帶鄉能力不強,縮小發展差距和促進協調發展任務還很艱巨;影響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瓶頸尚未突破,尤其是運用市場機制破解發展難題、推進創新發展的動力不足、能力不強,改革攻堅任務還很繁重;對外開放整體水平不高,加上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出口和吸收外資將面臨更多困難;城鄉規劃執行不夠有力,舊城區和城中村改造進展緩慢,城市管理中還存在一些急需解決的頑症,違法違規建設問題比較突出,城市建設和管理水平有待進一步提升;社會民生領域仍然投入不足,教育、醫療、就業、社保、住房等關係民眾切身利益的民生建設需要進一步加強。政府自身建設與推動科學發展的要求還不完全適應,一些部門和幹部思想不夠解放、創新進取的銳氣不足,缺乏攻堅克難、敢於負責的精神;一些部門為企業、為市民服務的主動性不高,辦事難現象仍然存在,“文山會海”問題還未根本解決等等。對這些問題,我們務必增強危機感、責任感和緊迫感,採取更加有力措施認真解決。
2009年工作安排
2009年是新中國成立六十周年,也是我市推進科學發展、實現“十一五”規劃目標、建設全面小康社會非常關鍵的一年。綜觀國際國內形勢,國際金融危機尚未見底,國內外經濟成長明顯減緩。我們既要充分認識國際金融危機帶來的困難,把應對措施考慮得周密一些,又要科學判斷危機對我市的影響,抓住危機所蘊含的前所未有的機遇,正如中央政治局委員、省委書記汪洋同志在省人大會議期間參加湛江代表團討論時指出:“金融危機對湛江影響較小,機遇更多,湛江要倍加努力,逆勢崛起”。我們要進一步貫徹落實好汪洋書記的指示精神,採取積極有為的應對措施,努力實現逆勢崛起。去年底以來,國家和省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陸續出台一系列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的政策舉措,我市當前開工或籌建的一批重大項目,順應這些政策而成為國家和省增加投資的重點,從今年起到2012年,全市將實施八大重點工程、81個重點項目,總投資2161億元,無論是項目數量還是投資力度,都是我市歷史上空前的,這是我們有效應對危機、加快發展的有力保障;隨著國務院批准的《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的深入實施,省里對湛江更加關注和大力支持,將為新一輪發展注入強大動力;我市在土地、勞動力、生態環境等方面的後發優勢也將更加凸顯,成為吸引項目和投資的優越條件。可以說,我市具有化“危”為“機”、戰勝困難的獨特優勢。只要我們審時度勢、沉著應對、搶抓機遇、共克時艱,就能變危機為生機,化挑戰為機遇,保持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
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省委、省政府“三促進一保持”決策部署,把保增長作為首要任務,把實施《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作為保增長的重要契機,把擴大內需作為保增長的根本途徑,把加快發展方式轉變和結構調整作為保增長主攻方向,把深化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提高對外開放水平作為保增長的強大動力,把改善民生作為保增長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全力實施“工業立市、港口興市、生態建市”發展戰略,全力建設大型鋼鐵基地,全力建設重大基礎設施,加快建設城鄉協調、生態文明的科學發展試點市,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為實現湛江後發崛起奠定堅實基礎。
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全市生產總值增長9%,其中第一產業增長5%,第二產業增長10%(工業增加值增長10%),第三產業增長10.5%;人均生產總值增長8%;單位生產總值能耗下降2.7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8%;港口貨物吞吐量1.1億噸;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5%;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漲幅控制在4%左右;外貿進出口總額增長10%,其中出口增長8%,實際吸收外資與上年基本持平;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增長10%,人均財政收入增長8.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增長7%;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5%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8.1‰以下。
今年的主要任務和工作重點是:
一、強化工業立市,構建現代產業體系
今年是我市重大項目建設年,年內安排重點建設項目60個,計畫完成投資124.8億元,其中工業項目計畫完成投資53億元。必須牢牢把握工業立市不動搖,以工業化為核心調整最佳化產業結構,加快建設以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為重點的現代產業體系。
全力建設湛江鋼鐵基地項目。堅持把千萬噸級鋼鐵基地項目作為全市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舉全市之力推進建設。加快項目征地拆遷和安置補償工作,確保3月底前完成征地拆遷任務,建成搬遷村民過渡安置房並動遷入住。年內建成為鋼鐵基地直接配套的龍騰物流500萬噸球團項目。全面推進鋼鐵基地外圍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年內建成鋼鐵項目起步碼頭;動工建設茂湛鐵路、東海島鐵路、海大路口至蔚律港疏港公路及東海島跨海大橋、鑒江供水樞紐工程,推進鋼鐵基地配套系列碼頭前期工作。高起點、高標準完成編制鋼鐵產業發展規劃,適時開展鋼鐵產業專題招商活動,及早謀劃引進一批關聯度高、投資量大、帶動性強的配套項目,建設產業鏈完整、規模效益顯著、輻射帶動能力強、生態良好的鋼鐵產業基地。
著力培植工業增長新載體。以經濟技術開發區東海島新區和產業轉移工業園區為重點,加快平整土地和完善基礎設施,加大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力度,主動加強與廣州市協作聯動,建設廣州(湛江)省級示範性產業轉移工業園;完善龍崗(吳川)、順德(廉江)省級產業轉移工業園基礎設施,提升園區功能,吸引更多項目落戶建設。支持縣(市)及湛江農墾籌建產業轉移工業園和中心鎮、專業鎮興辦工業集中發展區。
促進中小企業平穩健康發展。全面落實國家、省支持中小企業健康發展和鼓勵發展民營經濟的政策措施,最佳化中小企業和民營經濟發展環境。加大對中小企業的財稅金融支持,健全融資擔保體系,積極開展股權出質登記,擴大動產抵押範圍,實施小額貸款公司試點。市財政安排500萬元設立扶持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提供貸款貼息服務;對企業堤圍費減半徵收。實施“中小企業成長工程”,支持中小企業與大企業配套發展,加快轉型升級。鼓勵引導在外發展的本土企業家回鄉投資創業。評選表彰百家成長型工業企業。
加速發展現代服務業。圍繞鋼鐵、石化、家電、農海產品加工等重點產業,提供產前、產中、產後、研發等一條龍服務,促進制造業與服務業加快融合、互動發展。引導和推動企業通過管理創新和業務流程再造,逐步將發展重點集中於技術研發、市場拓展和品牌運作。完善科技開發、產品設計、工程設計、環境監測等科技服務。加快建設區域金融中心,改善和最佳化區域金融生態環境,吸引有實力的金融機構進駐湛江,壯大銀行、資本、保險三大市場。建設一批樞紐型現代物流園區、配送中心。增加航線航班,提高空港客貨流量。積極發展中介服務業及會展業。
加速發展商貿流通業。結合新城區開發和舊城區改造,推進建設赤坎舊大天然片、霞海港區片、經濟技術開發區中央商務區和湛江水產城等,續建或動工建設一批標誌性寫字樓、高星級酒店,形成若干具有較大規模和較強帶動力的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建設海田批發市場等一批大型專業市場和縣(市)、鎮果蔬批發市場,培育一批商貿龍頭企業,發展總部經濟、連鎖經營。擴大文化、體育、健康等服務性消費。落實國家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政策,擴大保障性住房供給,鼓勵使用住房公積金購房,擴大住房消費。加強農村、城鎮、社區商業網點建設,繼續實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落實好“家電下鄉”等消費政策,擴大農村地區消費。
加速發展特色旅遊業。修編完善湖光岩大旅遊區和東海島旅遊度假區等發展規劃,支持湖光岩旅遊區創建國家5A級旅遊景區、東海島旅遊度假區創建國家4A級旅遊景區,建設市區遊客集散中心、霞山漁人碼頭、旅遊碼頭。積極開發特色海島旅遊,推進濱海休閒旅遊項目建設,建成特呈島度假村。辦好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旅遊文化體育節慶活動。加強與瓊北、兩廣九市、泛珠三角和廣東中旅等旅遊合作,共同開拓區域旅遊市場。
推進自主創新工程。全面落實《湛江市自主創新行動計畫》,力爭年內實施100項以上科技計畫項目。繼續實施品牌帶動戰略,促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建設一批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項目,高新技術產業總產值增長10%以上。推動建設以廣東海洋大學為依託的廣東省海洋開發研究院。建立一批特色產業基地、工程技術和企業技術開發中心、農業技術創新中心,進一步推動企業成為自主創新主體。實施國家和省智慧財產權戰略綱要,保持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繼續增長。科技對工業經濟成長貢獻率達到48%。
二、強化以港興市,增強港口龍頭帶動作用
深水大港是湛江後發崛起的強大引擎,必須推動港口從單一運輸樞紐向資源配置樞紐提升,從單一港口運輸向港口經濟提升,實現港口、臨港產業、現代物流和城市建設“四位一體”同步推進,增強大西南及中部地區重要出海通道和我市經濟發展的龍頭作用。
完善提升港口功能。從今年起三年內投入124億元,其中年內投資30億元,實施港口6大重點建設項目,全力推進貨櫃、礦石、油品等專業化碼頭和綜合性港區建設。完成霞山港區成品油碼頭建設和調順島港區泊位改造工程;加快寶滿貨櫃碼頭一期、東海島港區雜貨碼頭、霞山港區大型散貨碼頭等項目建設;力促寶鋼重件、砂石碼頭和東海島大型油碼頭早日動工。實施雷州半島縣域港口群發展規劃,推動重組徐聞港口資源,重點建設徐聞港區和雷州流沙港。
做大做強臨港產業。依託港口和骨幹企業優勢,重點支持發展石化、能源、造紙和農海資源加工等產業,拉長壯大產業鏈,構建藍色產業集群。加快建設臨港石化基地,全力支持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等在湛企業發展壯大,年內確保東興500萬噸煉油配套完善項目投產,海洋油氣當量達到1300萬立方米;推進中海油300萬噸瀝青等項目前期工作。加快建設能源產業基地,力爭徐聞洋前風電項目年內投產;動工建設奧里油發電廠油改煤、徐聞勇士風電場和湛江生物質發電項目;推進大唐雷州電廠、吳川吳陽風電場、中航油150萬立方米儲備庫、湛江(廉江)國家石油儲備基地和中海油液化天然氣接收站等項目前期工作。加快建設林漿紙產業基地,著重推進70萬噸木漿項目。加快建設農海資源加工產業基地,推動企業重組聯合,提高集中度,促進產業上規模、上水平。
建設區域性航運中心和物流中心。完善港口貨物運輸配套設施,開闢東南亞近洋班輪航線和國內幹線。加快推進鐵礦石配送中心、配煤中心、儲備油庫和糧食、食用油、農資倉儲等港口物流項目,發展石油、礦石、煤炭、糧食、化肥5大臨港物流基地。創新港口經營模式,吸引業主興建貿易、倉儲、進出口產品加工和集散設施,吸引大宗散貨向湛江港集聚。調整臨港工業園功能,積極引進國內外大型物流企業和項目,申報建設寶滿保稅物流中心。制定《促進航運業發展的若干意見》,發展航運及船舶修造業。
增強湛江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龍頭帶動作用。推動湛江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規範運作,加快上市融資步伐;採用先進設備、技術和管理手段,促進港口設施、裝卸工藝、運作手段現代化,完善港口服務功能,提升服務水平,努力提供比兄弟港口更獨特、更具效率、更優質的服務,建成設施先進、管理科學、運行高效的現代化港口集團。
三、強化生態建市,打造綠色宜居湛江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湛江得天獨厚的後發優勢,必須把生態建市、綠色發展作為我市後發崛起的重要特色,貫穿於生產建設、生活消費各個方面,確保藍天長在、碧水長流、空氣長新、資源永續利用。
加強生態環境建設。堅持資源開發、工程建設與生態保護建設同步設計、同步施工、同步驗收,從源頭上控制污染和保護資源環境。修編《城市綠地系統規劃》,年內建成濱湖公園,加快森林公園等改造和赤坎江景觀整治二期工程,動工建設海灣大橋橋東公園、銀帆公園和金沙灣觀海長廊三期工程,結合市政道路建設改造擴大路樹面積,確保城市綠地不減,綠化覆蓋率不降。推進沿海防護林及重點林業生態工程,構築沿海綠色生態屏障。深入創建國家衛生城市、國家環保模範城市、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和林業生態市,加大名山景點、古樹名木、海灣灘涂、古鎮、古村落和古民居保護力度,紮實推進生態示範村、鎮創建活動。繼續實施“城鄉清潔工程”,健全長效機制,不斷鞏固和發展已有成效。統籌解決人口問題,努力完成人口控制目標,實現人口與資源環境相協調。
推進資源節約和綜合利用。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和節約用地制度。制定實施《投資項目用地管理辦法》,確保土地供應向產業帶動力強、經濟效益好、資源能源消耗少的項目傾斜,促進土地集約高效利用。全面落實省全民節能行動實施方案,嚴格執行節能問責制,完善單位GDP能耗統計、監測和考核體系,實行重點企業能源審計和能源利用狀況公告制度。著力抓好電力、石化、建材、紡織印染、造紙、製糖等行業和100家重點耗能企業節能考核,有序淘汰落後產能。推進建築節能示範工程,實現城市新建築物100%符合節能標準。大力推廣農業節水灌溉技術,推行城鎮生活用水階梯收費,建設節水型城市。
嚴格控制污染物排放。實行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建成國控、省控重點污染源線上監控系統,推行排污許可證、企業環境信用和污染責任保險制度,對重點環境問題和重點污染企業實行掛牌督辦,確保完成國家和省下達的約束性指標。加強湛江港灣環境保護,突出抓好濱海污染治理。實施公共運輸清潔能源改造,逐步實現市區公車全部改用液化天然氣。深入整治機動車廢氣超標排放。年內完成市區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赤坎和霞山污水處理廠二期、麻章污水處理廠一期和東新渠整治等工程,確保縣(市)城區全部建成污水處理廠;動工建設坡頭和東海島污水處理廠。建成和改造一批市區生活垃圾中轉站。全面開徵、合理調整污水處理費。籌建市區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加快縣(市)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場建設。
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實施《湛江市發展循環經濟試點實施方案》,創建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生態產業園區,鼓勵企業圍繞“三廢”回收和再利用,形成再生資源循環鏈;培育具有龍頭帶動和示範作用的循環經濟企業,形成一批循環經濟群體。實施一批風力、壓差發電和水資源再生利用等循環經濟示範項目,推進15家循環經濟試點單位建設。實施循環經濟百村計畫,發展農村循環經濟產業。
四、強化“三農”基礎,統籌城鄉發展
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和今年中央一號檔案精神,堅持以增加農民收入、增進農民福祉為核心,努力開創農業和農村科學發展新局面,進一步強化我市現代農業在全省的領先地位。
加快發展現代農業。在穩定糧食生產基礎上,因地制宜建設規模相對集中、市場相對統一的優勢農產品生產基地,集中抓好2個國家級、48個省級名牌農產品、41個有機食品和95個綠色食品標準化生產,打響“半島熱帶農業”品牌。扶持發展“一村一品”,加快特色農業強鎮強村建設。大力發展現代漁業,推廣無公害健康養殖,建立出口水產品加工原料安全示範區,振興“南珠”產業。建設區域畜禽產銷基地。加強與湛江農墾全方位戰略合作,共同謀劃發展現代農業、工業園區、物流商貿、墾區城市化和休閒旅遊業等,支持農墾糖業上市融資,加快建設湛江花卉科技園,實現地方與農墾的優勢互補、互利雙贏。搶抓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機遇加強湛台農業合作,推進建設海峽兩岸農業合作試驗區。全面開展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完成造林24萬畝。
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採取貸款貼息、項目補助和投資參股等辦法,支持農業龍頭企業發展壯大,鼓勵具備條件的爭取上市融資。構建新型農村市場流通網路,沿徐聞、麻章、廉江一線布局農產品批發市場和集散中心,沿國道、省道鄉鎮興建農村超市,在中心村和農民社區建設“農家店”,發展農產品連鎖經營。年內建立健全行政村和村民小組兩級集體經濟組織,完成組織成員身份界定和集體資產確權登記,建立組織成員和股權檔案管理制度;大力支持農村集體所有資產股份制改造,壯大農村集體經濟。
完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制度。落實中央有關政策,制定實施農村土地流轉管理辦法,推動土地適度規模經營。培育發展縣、鎮、村三級流轉服務中介組織,完善農村土地流轉市場體系。積極為土地流轉創造良好條件,將合法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書全部發放到戶。
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安排農業和水利項目投資22億元,重點建設雷州青年運河灌區改造、雷州半島擴大治旱、水利防災減災、節水灌溉、人工增雨試驗基地等項目,年內完成徐聞、遂溪北部灣海堤等12宗堤防修復加固。加快推進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確保2011年前解決全市256.8萬人飲水安全問題。實施縣級以上現代標準農田示範區和國家農業綜合開發土地治理項目,繼續推進農村信息化、綜合信息服務國家試點市工作。全面完成鎮通行政村硬底化公路建設任務,行政村客運通達率95%。建設硇洲、烏石國家級中心漁港和龍頭沙、草潭、海安國家一級漁港。
鞏固和擴大新農村建設成果。堅持以點帶面、整體推進,以實施“萬村百鎮”整治工程為載體,以“四通五改六進村”為主要內容,抓好35個生態文明區(片、帶)建設;支持條件較好的地區創建生態文明鎮,並將農場場部納入創建範圍,推動生態文明村連線擴面、集群發展。實施農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示範村建設。年內完成800個村莊新農村建設規劃編制。支持特色鮮明的生態文明村發展休閒旅遊產業,擴大效應。
五、強化投資拉動,加快基礎設施和城市建設
充分發揮投資創造供給和需求的雙重效應,以基礎設施和城市建設為切入點,千方百計擴大投資,拉動內需,增強發展後勁。
從戰略高度規劃構建大湛江格局。按照“東拓、西擴、南展、北延”的城市發展思路,結合海濱大道改造,把經濟技術開發區老區作為城市中心精品片區加快建設;完成編制《“一灣兩岸”景觀規劃》,著力開發建設海東新城區,形成環海型城市特色;抓住湛江鋼鐵基地建設的機遇,完成修編東海島分區規劃,把東海島建成工業發達、生態文明、宜業宜居的現代化鋼鐵新城;結合打造全國最大的熱帶花卉基地,規劃建設集商住、觀光、休閒為一體的新型生態城區。啟動全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二五”規劃編制前期工作。完成《湛江市城鄉發展戰略規劃》、《湛江市生態城市建設規劃》、《湛江市科技發展戰略規劃》、《湛江市城市綜合交通專項規劃》以及麻章區、南三島分區等規劃編制和修編工作,開展科學填海造地、疏港大道兩側、舊大天然片區等控制性詳細規劃編制。爭取《湛江市城市總體規劃(2005-2020)》儘快獲批實施。
加快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動工建設湛徐高速公路、海灣大橋西連線線一級公路、廣湛高速公路官渡出入口立交改造等項目。加快建設國道325線文車至北羅坑一級公路和南三大橋。啟動建設海東新區觀海長廊、遊艇俱樂部、城區防洪堤圍工程。年內建成體育北路西段,完成人民大道、海淀路、北站路、站前路和海田片道路改擴建,加快疏港大道二期工程建設,啟動海濱大道、奮勇大道、新湖大道、濱湖路二期、南方路片改擴建和整治。開展湛江大道前期工作。
積極推動舊城區和城中村改造。制定實施舊城區、舊廠場、舊村莊(城中村)改造管理規定、城市規劃區內城中村村民建房管理辦法和城鄉結合部、城市交通主幹道兩側、城中村宅基地建設管理辦法。結合水產品批發市場搬遷和漁人碼頭建設,推進霞山區漢口路、洪屋路片區舊城改造,務求實質性進展。完成赤坎“三民路”修復工程,恢復古商埠面貌。繼續抓好文保北村等城中村、城郊村和小街小巷改造。
優先發展城市公共運輸。加快實施《湛江市城區公交發展規劃(2006-2020年)》,增加公共財政投入,開拓多元化投資渠道,鼓勵民間資本、境外資本以合資、合作等方式參與城市公共運輸建設和運營。增開火車西站和市區出入口公交線路,完善海田公交總站、霞山汽車南站、湖光岩汽車客運站、麻章公交站及加氣站,建設一批港灣式候車亭。開展城際軌道交通研究論證。
全面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努力推動城市管理從“突擊型”向“規範型”轉變、從“粗放型”到“精細化”提升、從“小城管”向“大城管”邁進。完善“二級政府、三級管理、四級網路”機制,全面推行城管執法重心下移,明確區、街責任和權利。建設數位化城市管理系統,開通“12319”城管服務熱線。健全制度規範城市交通秩序,著力疏解市區節點堵車、塞車問題。
六、強化改革開放,激發科學發展活力
堅持改革開放主旋律,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不斷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為科學發展提供體制保障和強大動力。
深化國有資產管理和國有企業改革。完善出資人制度和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創新國有資產運營和監管模式。健全國有控股企業法人治理結構,加快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打造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市場主體。支持湛化股份公司等大型企業資本經營和上市融資,鼓勵航運集團、汽運集團、自來水公司、海濱賓館等企業引入戰略投資者開展合資合作,推進與省屬企業合作發展,積極盤活半球、三星等企業存量資產。加快市屬國有劣勢企業退出市場步伐。
完善公共財政制度。以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為取向,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財政機制,構建績效優先、保障有力、規範透明的財政支出管理體系。逐步推行財政專項資金競爭性分配。健全市、縣(市、區)、鄉鎮三級財權與事權相匹配的體制,調整完善市對區財政管理體制,逐步均衡市與區財力。建立統一的財政資金管理信息系統。堅持依法治稅理財,加強稅收征管,確保收入應收盡收。積極推進鎮鄉財政和村級財務管理制度改革。
加強投融資平台建設。充分用好當前國家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加大融資力度。積極推進政、銀、企合作,拓展金融服務領域,推動成長型企業改制上市直接融資。加快市水務集團和市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公司整體融資工作。支持市商業銀行改革股權結構,實現跨區域穩健發展,努力打造現代化金融企業。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積極創建村鎮銀行。採取政府主導、政策推動、市場化運作方式,推進城市土地資源商品化、存量資產資本化、無形資產有形化、市政投入社會化經營。
保持出口穩定增長。沉著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著力轉變外貿發展方式,實施“科技興貿”和“市場多元化”戰略,最佳化出口商品和市場結構,提高出口產品質量和附加值。推進加工貿易上下游產業鏈配套建設,推動加工貿易企業轉型升級。加強“大通關”口岸基礎設施建設,創新海關、檢驗檢疫監管模式,構建進出口“綠色通道”。鼓勵企業到國外開辦公司,進行商標註冊、質量認證,促進海外投資。積極應對國際貿易壁壘和摩擦,注重防範市場風險。
提高吸收外資質量和水平。緊密圍繞鋼鐵、石化、能源等主導產業招商引資,以世界500強企業和戰略投資者為重點,主動承接國際重化產業、先進制造業、高新技術產業和現代服務業轉移,著力引進一批產業鏈長、帶動力強的龍頭型、基地型項目。創新招商引資方式,加強重點園區和行業龍頭企業招商,精心策劃、包裝、推介一批可操作性強的招商項目,落實招商配套條件,提高招商引資實效。支持現有外商投資企業增資擴產。認真抓好省第五屆“山洽會”等招商引資活動簽約項目的跟蹤落實工作。
推進區域經濟合作。充分發揮我市在北部灣地區的優勢,更加積極參與北部灣經濟區合作發展,重點在建設西南出海大通道、區域市場體系、相關相近產業鏈條構建、區域旅遊、北部灣生態環境保護等方面擴大合作;舉辦北部灣城市論壇。務實推進與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大西南、港澳及珠三角地區的經濟技術合作,尤其要抓住洛湛鐵路即將開通的有利條件,搭建內陸“無水港”平台,拓展與中南地區的合作領域。以兩岸直接“三通”為契機,深入推進湛台經貿合作。全面落實CEPA在我省先行先試的政策措施,推動湛港澳合作發展。提高與國內外友好城市合作成效。加快推進四川省汶川縣龍溪鄉地震災區對口援建工作。
七、強化和諧發展,推進社會民生建設
堅持把社會民生建設作為構建和諧湛江的首要任務,著力解決涉及民眾利益的難點熱點問題,努力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維護社會穩定,讓發展成果更多地惠及最廣大民眾。
努力辦民眾滿意的教育。抓好以聚集辦學為主要內容的中國小校布局調整試點,實行優質學校與薄弱學校捆綁辦學,推進規範化學校建設,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大力普及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達到71.5%。啟動市職業教育中心園區建設,組建職業教育集團。積極穩妥解決中國小代課教師問題,紮實推進教師工資福利待遇“兩相當”工作,實施義務教育教師績效工資制度。推行師範畢業生到農村學校任教退費和頂崗實習制度。支持駐湛高校和民辦教育發展,推進廣東醫學院新校區建設前期工作。
大力發展文化體育事業。加強公共文化設施建設,建成湛江粵劇院,動工建設市檔案新館;完成市區數位電視整體轉換;開展市演藝中心、文化藝術中心、書畫院和報業新聞大廈前期工作;把鄉鎮文化站建成基層文化信息資源共享服務網點,推動鄉鎮文化中心全部達標入級。實施第三次文物普查,積極申報全國、全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建設湛江跳水訓練館和游泳跳水館,打造國家跳水訓練基地;舉辦市第十一屆運動會、第十屆體育節、第二屆紅土文化藝術節、第三屆國際海上龍舟邀請賽等賽事活動,參加全國第十一屆運動會。
提高醫療衛生服務水平。積極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紮實開展醫療服務和藥品價格改革試點工作,完善平價醫療服務體系,為民眾提供安全、有效、便捷、廉價的醫療服務。調整職工醫保政策,降低起付標準和個人自付比例,提高異地住院報銷標準,縮短醫保待遇等待期,減輕參保職工就醫費用負擔。組建市緊急救援中心。繼續改造鄉鎮薄弱衛生院,基本完成鄉鎮衛生院信息化建設。加強社區衛生服務站建設。著力做好重大傳染病防控和衛生監督執法工作。積極推進中醫強市建設,逐步把市第一中醫院建成現代化綜合性中醫院、市第二中醫院建成中西醫結合醫院。
保障人民民眾安居樂業。健全自然災害、公共衛生、公共安全等突發事件應急管理機制。加強市場價格監測和監管,維護價格秩序和總水平基本穩定。推進實施食品藥品放心工程,深入開展食品藥品安全專項整治。堅持信訪維穩工作責任考核、領導幹部基層大接訪和包案制度,完善農村維穩體系,加強矛盾糾紛調處與疏導,力爭涉法涉訴信訪案件辦結率85%以上,息訴罷訪率85%以上,越級上訪、集體上訪持續下降。加快推進國防綜合基地和民兵基層組織基本建設,完善雙擁優撫安置政策制度,鞏固發展軍政軍民團結。健全消防安全保障體系,多管齊下排查整治安全隱患,完成安全生產控制考核指標任務。強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依法嚴厲打擊“兩搶一盜”等嚴重犯罪和黑惡勢力,保持打擊走私高壓態勢,完善反恐工作機制。進一步抓好外事、僑務、民族宗教、統計、人事、對台、人防、地震、修志、老區以及婦女兒童、殘疾人、老齡等工作。
著力辦好15件民生實事。完成20戶以上已通電自然村廣播電視“村村通”任務;建成200間“農家書屋”;落實積極就業政策,大力開發社區就業崗位和公益性崗位,新增城鎮就業崗位5萬個;實施創業帶動就業工程,組織創業培訓2000人,帶動1萬人就業;抓好登記失業人員、大中專畢業生職業技能培訓,完善就業援助制度,實現下崗失業人員就業4萬人,其中困難民眾就業2000人;組織農村勞動力免費技能培訓5萬人,實現轉移就業16萬人;開展送崗位活動,舉辦200場農民工招聘會;把農村家庭年人均純收入低於1500元的困難戶納入低保範圍;繼續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妥善解決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問題,完善城鄉社會救助體系,年內企業養老保險達到60.8萬人、失業保險達到32.7萬人、醫療保險達到46.2萬人、工傷保險達到25.5萬人、生育保險達到33.1萬人以上;建設一批經濟適用住房和廉租房,逐步解決市區城鎮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繼續推進農村困難民眾茅草房、泥磚房和危舊房改造工程,年內完成2萬戶改造任務;建設水庫移民新房4500戶,為18500名水庫移民解決住房困難;新建村級敬老院120間,為2500多名農村五保老人解決住房困難;按“規劃到戶、責任到人”要求,抓好第二批整村推進扶貧開發20個村莊試點,實現脫貧目標;推進產業化扶貧,重點扶持7家省級扶貧農業龍頭企業,帶動1萬貧困戶脫貧致富。
八、強化政府建設,提高領導科學發展能力
按照為民、務實、清廉的要求,以轉變職能、增強決策力、執行力和公信力為重點,進一步推動政府管理創新,提高行政效能和服務水平,為實現湛江科學發展、跨越發展提供堅強保證。
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按照國務院《關於加強市縣政府依法行政的決定》要求,完善行政決策規則和程式、重大行政決策聽證和合法性審查、規範性檔案定期清理公布、規範行政自由裁量權等配套制度,進一步梳理劃清各級行政部門的權責範圍,嚴格按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式行使權力、履行職責。加強行政複議和行政應訴工作,強化行政執法評議考核。自覺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監督,按規定報告工作;主動聽取政協和各民主黨派、人民團體的意見;積極辦好人大代表議案、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
科學理政,建設責任政府。推進新一輪政府機構改革,進一步最佳化政府組織體系。健全工作量化考核辦法,開展政府工作績效評估,強化工作責任目標剛性要求,建立體現唯一性的行政問責制度。全面實施領導幹部落實科學發展觀評價指標體系及考核評價細則,出台《市直科級及以下公務員年度考核辦法》,公布年度考核結果,強化考核結果運用。今年是我市轉變作風落實年,要大力營造實幹有為、敢於負責、善於落實的濃厚氛圍,加快建立高效快捷、迅速果斷的執行機制,確保每個項目、每項工作定一件、乾一件、成一件。
為民執政,建設服務政府。開展第四輪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加強行政服務中心建設,建立市、區兩級政府審批聯動以及市行政服務中心與各職能部門、區級政府“三位一體”聯動工作機制,並延伸到重點鄉鎮。加快行政審批網路平台建設,實現市級所有審批事項網上申報和審批。健全行政投訴處理、政務信息資源共享、重大投資項目、行政績效測評四大電子監察系統。大力推進政務公開,完善政府信息發布制度,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和公信力。
從嚴治政,建設廉潔政府。認真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著力構建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進一步完善和健全工程招投標、土地出讓、產權交易、政府採購、涉農專項資金使用、財政性投資項目管理制度,加大領導幹部經濟責任和專項資金審計力度,多種形式向社會公開審計結果。嚴肅查處腐敗行為,堅決糾正損害民眾利益的不正之風。力戒“文山會海”,克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市政府要爭取減少四分之一的會議和檔案。堅持艱苦奮鬥、勤儉節約,嚴格控制黨政機關一般性行政經費支出。政府機關每一位公務員都要牢固樹立根本宗旨意識,全心全意為民,克己奉公從政,努力建設團結開拓、求真務實、親民為民、勤政廉政的政府。
各位代表,我市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正在進入一個新的重要歷史時期,在新的起點上加快實現湛江後發崛起,是時代賦予我們的光榮使命,是全市人民對我們的殷切期望,是我們必須履行的神聖職責。讓我們在中共湛江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解放思想、堅定信心、振奮精神、奮力開拓、紮實工作,堅定不移地在科學發展的新征途上闊步前進,為加快建設城鄉協調、生態文明的科學發展試點市而努力奮鬥!
名詞解釋
省第五屆“山洽會”:廣東省第五屆珠江三角洲地區與山區及東西兩翼經濟技術合作洽談會。
基層武裝部“四個基本”建設:基本教育、基本隊伍、基本制度和基本設施建設。
公安“三基”工程:抓基層、打基礎、苦練基本功。
“三促進一保持”:省委十屆四次全會提出的今年全省經濟工作要求,即促進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促進建設現代產業體系,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企業堤圍費:由地方政府依法向社會徵收的河道堤防整治維護費,屬行政事業性收費。
“四通五改六進村”:通電、通路、通郵、通廣播,改水、改廁、改灶、改路、改造住房,黨的政策進村、科學技術進村、先進文化進村、優良道德進村、法制教育進村、衛生習慣進村。
出資人制度: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制度,國資監管機構作為國有資產出資人代表,行使出資人職責。
CEPA:即《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
“兩相當”工作:省委、省政府穩定教師隊伍、保障教師待遇、提升教師素質的重大舉措,即從今年起,使縣域內中國小教師平均工資水平與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水平大體相當、農村中國小教師平均工資水平與城鎮中國小教師平均工資水平大體相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