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湛江市政府工作報告

2007年湛江市政府工作報告。

各位代表:
  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市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的同志提出意見。
  2006年及本屆政府任期工作回顧
  2006年是全面實施“十一五”發展規劃的第一年。一年來,市政府在中共湛江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和市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堅持科學發展、以人為本的執政理念,著力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經濟建設提速增效,社會事業全面進步,人民生活持續改善,圓滿完成了市十一屆人大四次會議確定的各項任務,實現了“十一五”的良好開局。
 經濟總量邁上新台階。預計全市完成生產總值770億元,淨增112億元,增長12.8%,增速創11年來新高。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65億元,增長7.5%;第二產業增加值355億元,增長15.2%;第三產業增加值250億元,增長13.2%。人均生產總值11500元,增長10.3%。單位生產總值能耗下降3%。三次產業比例調整為21.4∶46.1∶32.5。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30.4億元,增長26.6%;來源於湛江的財政總收入146.8億元,增長24.6%。
  工業發展增添新後勁。預計全市完成工業總產值950億元,增長15.5%;工業增加值325億元,增長14.9%。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814億元,增長17.2%;增加值266億元,增長15.1%。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2.8%。以重化工業為龍頭的臨港工業迅速壯大,實現產值418億元,增長23%。工業企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285.6%,位列全省第一。工業對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47.6%,提高3個百分點。奧里油電廠、湛江珠啤20萬噸易地改造、環球鋼輪首期等67個工業項目建成投產或試產。新增省級以上高新技術企業15家,高新技術產品實現總產值135億元,增長24%。民營工業增加值117億元,增長28.8%。35個工業產品獲得國家、省各類名牌稱號。我市被命名為“中國電飯鍋產業基地”。經濟技術開發區水產加工區成為國家級水產加工示範基地。湛江經濟技術開發區擴區和廣東湛江臨港工業園區獲得國家批准。
  新農村建設取得新成效。全市各方面投入新農村建設資金48.7億元,增長45%。建成市級生態文明村330個和生態文明示範村20個;我市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經驗在全國、全省推廣。全市農業總產值267億元,增長7.6%。糧食總產量167.6萬噸,完成了省下達的考核任務。甘蔗產量1000萬噸,蔗農增收10.7億元。水果、蔬菜和水產品產量居全省前列,對蝦加工出口量居全國首位。畜牧業快速發展,成為全省最大的活牛出口基地。國家決定建立廣東省湛江海峽兩岸農業合作試驗區,並全面啟動建設。新增市級農業龍頭企業13家,農業龍頭企業銷售收入107億元,帶動37.3萬農戶,戶均增收2900元。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發展到141個。40個農海產品獲得國家、省名牌稱號或質量認證。設立10萬畝國家級基本農田保護示範區。啟動實施22宗城鄉水利減災防災工程,基本完成徐聞大水橋水庫和49宗小型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完成村道路面硬化改造2387公里。綠化造林24.2萬畝,中荷合作雷州半島紅樹林項目圓滿竣工。
  縣域經濟邁出新步伐。縣域完成生產總值330億元,增長12.3%。各縣(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等主要經濟指標實現兩位數增長。縣域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增幅達27.5%,可望全部獲得省財政激勵機制獎。縣域民營經濟發展迅速,實現增加值172億元,增長13.9%,占縣域生產總值52%。
  基礎設施和城市規劃建設取得新進展。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05億元,增長13.6%,投資總量創歷史新高。全年在建重點項目26個,完成投資51.9億元,完成年度計畫103.8%。海灣大橋、疏港公路一期工程建成通車,黎湛鐵路河唇至湛江段增建二線加快建設。500千伏港城輸變電工程竣工投產。完成國道207線廉江良垌至遂溪一級公路、麻斜國防戰備公路、東海島進港公路改造,建成縣通鎮公路120.6公里、鎮通村委會公路路面硬化1800公里,全市公路通車總里程8487公里。完成城鎮體系規劃、城市近期建設規劃和19箇中心鎮總體規劃修編,編制湛江經濟技術開發區、東海島分區和坡頭海東新區等控制性詳細規劃。推進土地儲備,全年入庫土地1760畝,清理閒置土地91宗。積極創建國家衛生城市和國家環保模範城市。湖光岩獲得世界地質公園稱號。完成金康路、金川路、樂山大道等6條主要道路和一批小街小巷改造;加快實施百蓬路、南方路網首期、濱湖路一期、體育南路東段、體育北路東段和椹川東二路等新建或改造工程;有序推進市區舊城及城中村改造。完成金沙灣觀海長廊二期、綠塘河公園二期、金康榕園建設和霞湖公園改造等20多項綠化工程,建成13個小綠地、小遊園,南國熱帶花園、中澳友誼花園和綠塘河公園三期等工程進展順利,市區新增綠地103萬平方米。完成赤坎江一期整治、霞湖排水截污、市生活垃圾場一期封場等工程,文保河、綠塘河排水截污工程順利推進,湛江電廠首台機組脫硫裝置投入運行,主要污染物化學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別降低1%和1.2%。城市環境質量繼續排在全國環保重點城市前列。建成城市管理投訴熱線服務系統,城市管理有效改善。
 第三產業發展水平有新提升。港口物流、交通運輸、商貿流通、金融保險、旅遊、房地產等重點服務行業快速發展,消費需求不斷擴大。全市港口貨物吞吐量8160萬噸,增長23.3%,創歷史新高;其中湛江港集團公司貨物吞吐量突破5000萬噸,增長22%。公路、鐵路貨運量完成4300萬噸和2129萬噸,分別增長9%和10.9%。消費市場購銷兩旺,預計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17億元,增長18%,創11年來新高。預計全年接待遊客680萬人次,增長19.3%;旅遊業總收入37億元,增長15%。成功舉辦2006湛江工業博覽會,簽訂投資契約170億元。
  外向型經濟有新發展。預計全市外貿出口12億美元,增長25.7%,創歷史新高;3個縣(市、區)外貿出口超1億美元。吸收外資穩步發展,一批重點外商投資項目建成投產或加快建設,全市實際吸收外資5500萬美元,增長41.1%。
  體制改革有新推進。初步建立以保值增值為目標的國有資產監管體系,28家劣勢企業退出市場。基本完成行政審批事項清理審查工作。實行投資核准制和備案制。調整市對區財政體制,拓展非稅收入征管範圍。進一步理順垃圾處理、自來水、天然氣、有線電視、市區交通價格。進一步完善農戶土地經營權流轉機制。市糧食、供銷系統及金融改革進展順利,農村信用社超額完成增資擴股任務,城市信用社債務置換和退市工作取得新進展,市商業銀行成功重組。
  社會事業有新進步。科技:實施市級科技計畫中標項目42個、粵港關鍵領域重點突破中標項目5個;新建兩家市級工程中心、3家市級企業技術開發中心,15家工業企業建立技術開發機構;與中山大學建立聯合實驗室、檢測中心和5個產學研合作基地;取得各類科技成果65項、專利申請520項和授權325項。教育: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免收學生雜費,直接減輕農民負擔3.8億元;改造148所農村義務教育學校生活設施和13所市區學校;湛江一中培才學校、市二中新校區建成使用;4所重點中學通過國家級示範性高中初期評估驗收;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快速發展;高考本科上線人數和高分優秀生人數再創新高。文化:雷州石狗被列入國家民俗民間文化保護工程,遂溪醒獅和東海人龍舞被列入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6個民間文化藝術項目入選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完成50戶以上的自然村“村村通廣播電視”建設任務。衛生:全市公有醫療單位設立平價醫院4所、平價門診162間,增設社區衛生服務機構9個,基本完成37間鄉鎮薄弱衛生院改造;農村人口參加新型合作醫療覆蓋率61.7%;有效預防和控制禽流感、愛滋病等重大傳染病。體育:湛江籍運動員參加第十五屆亞運會等國際大賽獲得23枚金牌;在省第十二屆運動會上獲得59.5枚金牌,總分名列全省第八位,獲省體育突出貢獻獎。圓滿完成省下達的人口與計畫生育目標管理責任制各項任務,全年人口自然增長率6.68‰。完成市區人防規劃編制並實現縣(市)與市區防空同步警報。人才引進和人才資源開發取得新成效。雙擁共建與優撫安置、國防動員、兵員徵集和民兵預備役工作不斷加強,積極為駐湛部隊解決實際問題,軍政軍民更加團結。完成全國1%人口抽樣調查任務。電子文檔建設加快推進。工商、質監、食品藥品監督等部門打假治劣、整頓和規範市場經濟秩序以及保障食品安全工作卓有成效,食品安全監管體系進一步完善。外事、僑務、對台等部門積極加強與港澳台、海外華僑社團和國外的經濟文化交往。海關、檢驗檢疫、海事、邊檢、鐵路、民航等中央和省駐湛單位為全市經濟發展作出了新貢獻。氣象、地震、民族宗教、殘聯、扶貧和地方志等工作取得新成績。
  人民生活水平有新提高。預計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50元,增長8.3%;農民人均純收入4620元,增長8.7%。城鎮、農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積分別為28平方米和26平方米,均達全國平均水平。全市參加社會保險56.1萬人,增加6.5萬人,增長6%。企業養老保險基金首次實現收支平衡。新增就業崗位5.5萬個,城鎮登記失業率3.2%。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25.3萬人。多渠道籌措資金,解決15.2萬城鄉民眾最低生活保障和5.5萬“五保戶”供養問題。改造鄉鎮敬老院16間,新建村級敬老院136間。完成省農村安居工程7400戶住房建設和城鎮特困戶住房解困任務,改造水庫移民危房3127戶,全市建成廉租房2.5萬平方米,住房公積金髮放個人貸款1.4億元,城鄉部分住房困難民眾居住條件得到改善。居民儲蓄存款餘額567億元,比年初增長12%。
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設取得新成果。辦復省市人大代表議案及建議148件、政協委員提案139件,滿意率98%。深入實施行政許可法,進一步撤減行政許可事項,辦理行政複議案件116宗,有效維護了公共利益和社會秩序。政務公開制度全面推進,廉政建設不斷加強,認真履行市政府向社會公開作出的廉政承諾。實行審計結果公告制度,強化監察工作,切實糾正損害民眾利益的不正之風。普法教育、法律援助、勞動教養和刑釋解教人員安置幫教工作有新發展。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依法嚴厲打擊各種嚴重違法犯罪和黑惡勢力,社會治安保持穩定。深入開展反走私綜合治理,有效遏制走私活動。認真處理民眾來信來訪,人民調解組織網路不斷完善,有效化解各種社會矛盾。安全生產形勢穩定,全面完成省下達的控制考核指標任務。廣泛開展民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評選表彰市文明行業3個、文明單位標兵20個、文明單位91個、文明社區6個、生態文明鎮12個。
  各位代表!
  本屆政府任期四年來,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認真貫徹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大以來歷次中央全會精神,認真貫徹胡錦濤總書記視察湛江的重要指示精神,認真貫徹張德江書記、黃華華省長關於湛江加快發展的重要指示和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堅決執行市委的各項決策,圍繞建設現代化新興港口工業城市和美麗的南方海濱城市的目標,全力實施“工業立市、以港興市”發展戰略,緊緊依靠全市人民,恪盡職守,團結實幹,迎難而上,圓滿完成了市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各次會議提出的目標任務,圓滿完成了“十五”計畫的各項預期指標,實現了國民經濟從農業支配型到工業主導型的歷史性跨越、人民生活從溫飽到小康的歷史性跨越,開啟了我市科學發展的新時期。2006年與2002年相比,全市生產總值淨增345億元,增長54.7%;人均生產總值淨增4581元,增長47%;三次產業結構不斷最佳化,第一產業比重下降5.9個百分點,第二產業比重提高10.7個百分點,其中工業增加值比重提高11.1個百分點;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淨增14.9億元,增長96.3%;來源於湛江的財政總收入淨增84.2億元,增長134.4%;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淨增110億元,增長114.6%;港口貨物吞吐量淨增4574萬噸,增長127.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淨增142億元,增長80.9%;外貿出口淨增6.5億美元,增長119.8%;實際吸收外資不斷擴大,先後有15家世界500強企業和跨國公司在湛投資興業;人民生活水平持續提高,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淨增2806元,農民人均純收入淨增1068元,分別增長36.7%和30.1%。糖業、公交、公共財政、行政體制、地方金融等領域改革取得顯著成效。城鄉建設取得重大成就,完成了30萬噸級油碼頭、25萬噸級深水航道、20萬噸級鐵礦石碼頭、廣湛和渝湛高速公路以及椹川路、機場路、東新路改造等一批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建成了漁港公園、金沙灣觀海長廊、海田公園、南橋和北橋公園等大型綠化項目以及一批小遊園、小綠地,累計新增城市公園綠地279萬平方米;城市環境質量連續4年排在全國環保重點城市前三位,先後榮獲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廣東省衛生城市、廣東省文明城市等稱號;以創建生態文明村為先導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取得豐碩成果,廣大農村面貌發生深刻變化,全市建成各級生態文明村3740個,占自然村總數的28.3%。科技、教育、文化、衛生、體育等各項社會事業全面進步。
  過去四年湛江的發展,使我們從理論和實踐上,進一步提高了對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的認識,進一步深化了對我市現代化建設特點和規律的認識,得到了許多對今後發展具有指導意義的經驗和啟示。第一,必須把科學發展作為第一要務。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放鬆、不動搖、不分神,集中精力發展生產力,在科學發展觀指引下,轉變發展觀念,創新發展模式,提高發展質量,努力實現科學發展、協調發展、和諧發展。第二,必須把“工業立市、以港興市”作為核心發展戰略。始終堅持以工業化為核心,加快工業化進程,通過工業化帶動第三產業,提升第一產業,促進經濟轉型結構最佳化,打造跨越發展的堅強支柱;始終堅持充分發揮港口優勢,加快南方大港建設,增強港口的龍頭帶動作用,打造跨越發展的強大引擎。第三,必須把重點項目建設作為加快發展的重要支撐。始終把抓項目就是抓機遇、抓發展的理念貫穿於經濟社會發展的各項工作之中,通過全力推進重點項目建設,保持足夠的投資強度,形成對經濟成長的強勁拉動;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和城市功能,提升發展優勢,增強發展後勁。第四,必須把統籌協調作為實現科學發展的重要途徑。始終緊緊抓住“五個統籌”這一科學發展觀的根本要求,著力加強縣域經濟、“三農”工作、社會事業、生態建設等薄弱環節,增強發展的協調性,促進經濟成長與人口、資源、環境相適應,發展速度與結構、質量、效益相統一,努力實現可持續發展。第五,必須把改革開放和自主創新作為加快發展的內在動力。始終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不斷消除發展障礙;堅定不移地擴大開放,不斷增強發展活力;堅定不移地推進科技進步和自主創新,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大的智力支持。第六,必須把構建和諧社會作為發展的根本目標。始終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著力解決廣大民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積極化解歷史遺留問題和突出矛盾,努力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維護社會穩定,致力建設老百姓城市和社會主義新農村,讓發展成果更多地惠及最廣大人民民眾。
  過去四年本屆政府取得的成就,是中共湛江市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和人民政協監督支持的結果,是中央、省駐湛單位、駐湛部隊和社會各界共同努力的結果,是全市人民艱苦奮鬥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各級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向在各個崗位上辛勤勞動、作出貢獻的廣大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幹部、駐湛人民解放軍、武警部隊官兵、人民警察和社會各界人士,向所有關心和支持湛江建設發展的港澳台同胞、海外僑胞和國際友人,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