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代表:
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2002年工作回顧
2002年,市政府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和市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全力推動經濟和社會發展,全市國民經濟實現較快增長,精神文明建設和社會各項事業取得顯著成效。全年完成國內生產總值461.33億元,增長8.7%。市十屆人大五次會議《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如期實現,重要工作任務基本完成。
——工業化進程加快。確立了強化工業主導地位、加快工業化進程的指導思想,作出重要部署,使工業發展活力增強,速度、效益、質量同步提高。工業總產值443.96億元、增長14.8%,工業增加值145.95億元、增長12.1%,分別比上年提高3.7和2.9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為163.8%。非公經濟增加值219.7億元,增長14.6%,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47.6%。股份制、外資、其他經濟類型企業分別增長6.3%、25.9%和13.4%。全社會用電量29.5億千瓦時,增長12.4%,其中工業用電量增長12.8%,大工業電價降至0.55元/千瓦時。結轉和新開工技改項目75個,總投資25.86億元,其中6個國債項目、18個省重點項目,年內完成工業企業技改投資8.54億元,增長58.4%。各項改革深入推進,市直32家劣勢企業有序退出市場。調整和完善國企監管運營體系,企業普遍建立法人治理結構。對7家授權經營企業和2家資產經營公司實行經營目標責任制,資產經營公司與權屬企業簽訂年度經營考核責任制。企業全面推行廠務公開制度、大宗材料公開競價採購制度,激勵和規範企業經營行為,保證國有資產安全與增值。製糖企業產權改革加快,糖業生產穩步發展。優勢企業的素質和競爭力增強,企業創名牌取得初步成效,獲得省名牌產品1個、著名商標5個和國家免檢產品2個。
——農村經濟穩健發展。農業總產值191.1億元,增長5.9%;農業增加值119.15億元,增長5.4%。鄉鎮企業總產值365.62億元,增長2.2%。農業生產條件改善,投入水利建設資金3.7億元,重點擴大雷州半島西南部改水治旱範圍,完成治旱工程228宗,新增灌溉面積18萬畝,恢復和改善農田灌溉面積65萬畝,基本實現治旱預期目標;南亞熱帶農業示範區辦起一批各具特色的示範點。投入1.7億元新建和改造縣鄉公路640公里,全市公路密度比上年提高2.6個百分點。結構調整步伐加快,外運菜、水果、蠶桑、花卉等高效作物種植面積有所增長,畜牧業生產比重提高。農海產品流通加工活躍,農產品流通企業發展到1601個,流通產值增長8.5%;開通了“海上綠色通道”,促進農產品多渠道流通。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銷售收入45.22億元。恆興集團和豐收糖業公司被評為國家級農業龍頭企業。以水產品批發市場為龍頭,育苗、養殖、銷售、加工等各個環節相配套的對蝦產業鏈基本形成。農業標準化工作取得成效,制定了12個大宗農產品地方質量生產標準,14個產品通過中國綠色食品認證,23個農產品被評為農業部名優產品;建成5個省級、1個國家級農業標準化示範區和南方國家級林木種苗示範基地。扶貧、減負工作成效明顯,解決困難民眾子女入學、住房、就醫、打官司“四難”問題力度加大,取消17個涉農收費項目,年減輕農民負擔5000萬元。農村電網改造累計投入7.9億元,農村住宅到戶電價降低到0.79元/千瓦時以下,年減輕農民負擔1.38億元。以縣(市)為單位實現城鄉同網同價,農林場、鹽場用電管理體制改革全面完成。扶持本市少數民族奔小康工作取得初步成效,華僑農場體制改革開始啟動,鄉鎮撤併和勘界工作順利完成,糧食購銷市場化改革進展順利。
——外向帶動戰略有效實施。抓住國家加入世貿組織的有利機遇,積極擴大出口,外貿出口總額5.46億美元,增長35.7%,其中水產品加工出口9497萬美元,增長89%。出口超過1000萬美元的縣(市、區)有9個。招商引資勢頭良好,契約利用外資1.85億美元、增長44.6%,實際吸收外商直接投資1.1億美元、增長9%。國內外一批大企業集團在我市投資興建項目,為經濟發展增強了後勁。
——第三產業加快發展。第三產業增加值170.6億元,增長8.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05.72億元,增長8.8%。以創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為契機,全民參與創優活動,有效推進了城市建設和旅遊業發展,“創優”已通過國家旅遊局組織的驗收。全市接待遊客443.27萬人次、增長21.6%,旅遊總收入29.5億元、增長21.9%。流通業有新的發展,湛江世貿大廈、愛華百貨商業廣場和霞山、赤坎商業步行街投入使用,霞山水產品批發市場被評為省大型中高級批發市場。港口貨物吞吐量3586萬噸,增長26%,其中湛江港完成貨物吞吐量2627.4萬噸,增長19.2%。區域經濟合作活躍,組團參加多項經貿洽談活動,成功舉辦’2002湛江工業博覽會。房地產開發投資10.67億元,增長28.6%。郵電業務收入18.3億元,增長10.3%,其中郵政業務收入1.37億元、增長10.4%,電信業務收入8.03億元、增長1.1%,移動通信業務收入8.91億元、增長19.7%。電子政務建設穩步推進,企業信息化逐步推開,電子商務在服務業加快套用。
——重點建設項目進展順利。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95.51億元,增長12.6%。粵海鐵路通道湛海線投入運營,南油文昌油田、粵海飼料廠6萬噸對蝦飼料、華德力公司電力開關櫃、華麗金公司DVD生產線、米克化能公司6萬立方米液氨儲罐等項目和110千伏興隆、金灣輸變電工程建成投產,寸金紀念廣場等一批市政工程項目相繼完成,湛江港30萬噸級油碼頭和10萬噸級航道疏浚工程投入使用,5萬噸級國家糧食儲備庫主體工程基本完成,海灣大橋、15萬噸級鐵礦石碼頭和90萬立方米奧里油儲罐項目動工建設,渝湛高速公路粵境連絡線和省道平洋線平樂至洋青段、六遂線廉江至遂城段、出省通道廉江至石角線全面施工,大型木漿項目、東興煉油廠擴建、奧里油發電廠、茂湛鐵路、疏港公路、渝湛高速湛江段、30萬噸級航道疏浚、湛江港大型物流庫區等一批重點項目前期工作加快進行。
——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力度加大。加強規劃工作,開始第五次城市總體規劃修編和第一次市域城鎮體系規劃編制。大力整治市容環境,拆除違章建築、臨時建築13萬平方米,新增綠地面積13萬平方米。改造小街巷11條共4.6公里,新裝、改造小街巷路燈62公里。出台《土地儲備管理暫行辦法》,建立土地收購、儲備及供應制度,規範土地使用權徵用和出讓行為。出台《城市規劃區內戶外廣告設定管理規定》,加強對城市廣告發布經營管理。市區環境衛生有較大改善。依法對新老污染源進行監督管理,拓展了水環境保護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組織實施南、北橋河環境綜合整治,赤坎水質淨化廠動工建設,城市環境空氣品質保持在良好水平以上。編制《市區生態示範區建設規劃》,建立起全市生態環境狀況基本資料庫。市區地震小區劃工作基本完成。湖光岩被批准為國家地質公園。
——社會保障制度進一步完善。繼續落實“兩個確保”,全市9.5萬名企業離退休人員養老金社會化發放率達到100%;進入再就業服務中心的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基本生活費得到保障,並基本完成安置,已向失業保險制度並軌,完善失業人員社保關係接續。實施社會保險市區統籌,保障能力逐步提高。完成省下達的社保擴面徵收任務,企業養老保險參保人數41.1萬人,失業保險參保人數34.1萬人,保險費收繳率分別為97.4%和97.6%。完善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出台並實行困難群體參加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的辦法,同時調低退休人員住院醫療保險費自付比例,全市參加醫療保險人數達33.3萬人。全市有9.3萬人納入最低生活保障,覆蓋率為1.3%。就業和再就業工作取得成效,實現勞動力市場全市信息聯網,勞務輸出、社區就業服務成為就業新渠道,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5%。
——財政、金融形勢平穩。全市地方一般預算財政收入15.48億元、增長20.2%,一般預算財政支出38.57億元、增長23.8%。加上中央及省的財政返還、轉移支付和專項補助等,財政收支基本平衡。年末金融機構存款餘額468.92億元,增長8.7%,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360.34億元,增長11.9%;貸款餘額280.83億元,增長5.3%。繼續積極化解中小金融機構和各類基金會金融風險,加大資產追收力度,維護債權人、債務人合法權益和民眾的基本利益。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市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644元,增長8.9%;農民人均純收入3552元,增長3.2%;在崗職工人均年工資總額10519元,增長10.5%。
——社會各項事業全面發展。教育“普九”成果進一步鞏固,建立和完善了“以縣為主”的農村義務教育管理體制,小學生、國中生鞏固率分別達到99.3%和97.2%,高考上線人數居全省前列,撤併國小教學點464個,完成“改薄”學校926所,省財政撥款和廣州市援建的180所老區學校改造順利完成,市區建成59所學校校園網路和覆蓋全市單向傳輸的教育無線網,中國小收費實行“一費制”和財務“零戶統管”。繼續實施《988科技興湛計畫》,累計實施省級以上“火炬”和“星火”計畫項目121個,建立了省級工程技術中心3家、農業技術創新中心1家、重點實驗室3家和市級工程中心10家,現有24家高新技術企業,高新技術產品產值增長52.8%,民營科技企業163家,民營科技產品產值增長一倍。湛江海洋產業基地成為國家級火炬計畫產業基地,一批科普單位被評為國家和省級科普教育基地,科技進步對工業經濟成長的貢獻率提高到43.2%,科技項目財政資金補助實行公開招投標制度。實施“南粵錦繡”工程和“五個一”工程,雷劇《梁紅玉掛帥》獲得中國戲劇最高獎項“梅花獎”。廣播電視中心開始建設,廣播電視光纖網路通到縣(市、區),“村村通廣播電視”成績得到鞏固,基層文化宣傳陣地得到加強,市區開心廣場成為市民喜愛的文化娛樂場所,城鄉公共文化設施網路初步形成。市區創建省級衛生城市工作得到鞏固。醫療技術水平和應急救治能力提高,“120”急救網路建成並投入使用,縣級以上醫療機構全部實行藥品公開採購招標,降低藥品價格,減輕民眾購藥負擔4000多萬元。無償獻血工作走在全省前列。農村改水改廁工作加強,改廁普及率達40%。民眾性體育活動廣泛開展,專業競技體育水平不斷提高,參加第十一屆省運會獲得金牌總數第六位和總分第八位。繼續打好計畫生育工作翻身仗,完成省下達的人口與計畫生育目標管理責任制任務,人口出生率為12.9‰,人口自然增長率為8.76‰。鞏固殯葬改革成效,火化率達到97.4%,完成省下達的任務,對“三道三區”墳墓進行全面清理,市新殯儀館主體工程完成。統計、審計、物價、糧食、僑務、外事、對台、民族、宗教、科普、地方志修編、檔案管理、文物保護、氣象、“三防”、殘疾人事業等各項工作取得新的成績。
——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設不斷推進。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方針,進一步健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圍繞創建省級文明城市和中國優秀旅遊城市的目標,加快文明城市建設步伐。積極開展創建文明村和文明小區活動,農村“四通”、“五改”、“六進村”民眾性創建活動蓬勃開展,徐聞縣創出建設生態文明村的新鮮經驗。公民道德教育、雙擁工作、國防動員、人民防空、兵役徵集和民兵預備役工作不斷加強,軍政軍民更加團結,繼續推進再創“全國雙擁模範城”工作。民主法制建設和各級政府依法行政、接受監督的規範性及自覺性有所加強。認真處理人民民眾來信、來訪,積極做好建議、提案辦理工作,共辦理人大代表議案、建議184件和政協委員提案159件。加強城鄉基層組織和民主政治建設,順利完成第二屆村民委員會換屆選舉和第一屆社區居民委員會民主選舉。普法教育、法律服務、勞動教養工作得到加強。整頓和規範市場經濟秩序取得階段性成果。信用建設紮實推進,市場公平與法治環境逐步實現。安全生產形勢基本穩定。重視婦女兒童、扶貧救災工作。繼續加強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紀檢監察機關糾正部門和行業不正之風、從源頭上預防和治理腐敗、查處違法違紀案件以及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廉潔自律等工作取得成效。深入開展以“打黑除惡”為重點的嚴打整治鬥爭,集中整治治安重點地區和突出問題,嚴厲打擊“私彩”賭博活動,大力掃除“黃賭毒”等社會醜惡現象,反走私鬥爭保持高壓態勢,深入開展對“法輪功”邪教組織鬥爭,社會治安形勢總體穩定。積極預防並妥善處置群體性事件,依法調處一批山林土地灘涂糾紛,各種社會矛盾逐步化解。
——整治發展軟環境初見成效。加快政府職能、工作方式和工作作風轉變,政務環境進一步改善。在全市開展機關作風測評活動,服務意識增強,辦事效率提高。推行辦事程式公開化、規範化,建立市政府行政服務中心,為企業和民眾提供“一站式”服務。部分縣(市、區)和市直視窗部門也設立了服務中心或服務大廳。在鄉鎮政府(街道辦事處)和縣級以上政權機關全面推行政務公開和收費公示、辦事工作日、辦事櫃檯化、投資代理制等,方便企業和民眾辦事,逐步樹立政府良好形象。
各位代表!
過去五年,市政府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省委、省政府現場(湛江)辦公會精神,按照省委提出的“抓班子,保穩定,促發展”,“發揮湛江優勢,推動經濟發展儘快進入快車道”的總要求和市委的工作部署,緊緊依靠全市人民,恪盡職守,努力工作,迎難而上,勝利完成了市第十屆人民代表大會提出的目標任務,經濟社會發展走出低谷並實現重要轉機,為湛江在新世紀加快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2002年全市國內生產總值比1997年增長43.9%,年均增長7.6%。工業化進程加快,一批臨海型和資源型工業大項目上馬建設,民營經濟發展迅速。實施改水治旱工程和建設南亞熱帶農業示範區,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取得成效。第三產業發展加快,展開以湛江港“三大工程”為重點的物流基地建設,商貿業、旅遊業、服務業活躍興旺。全力落實外向帶動戰略,外經貿工作上了新台階,成功舉辦了四屆經貿博覽會,拓展了招商引資新途徑和領域。基礎設施建設進程加快,一批交通、通信、能源、市政、旅遊等重點項目順利建成。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力度加大,環境保護取得較好成效,城市功能增強,城市品位有所提升。以糖業改革為突破口的國有企業改革脫困“三年兩大目標”基本實現,國有資產監管運營體系逐步建立,各項配套改革進一步深化,社會保障體系框架、制度逐步建立完善。黨政機關機構改革順利完成,軟環境整治初見成效,政府自身建設得到加強。人民生活水平有新的提高,城鄉居民居住條件不斷改善。困難民眾“四難”問題解決力度加大,農民負擔進一步減輕,就業工作開闢了新的渠道。城鄉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紮實推進,城鄉文明程度不斷提高。國防建設和軍政軍民團結成效顯著,先後榮獲“全國雙擁模範城”和“廣東省雙擁模範城”二連冠稱號。教育鞏固了“兩基”成果,素質教育得到重視和實施,教學質量明顯提高,科技貢獻率快速提高,被評為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文化、體育事業取得可喜成績,新聞出版、廣播影視事業不斷發展。城鄉醫療衛生保健網逐步健全,居民健康水平明顯提高,獲得省級衛生城市稱號。計生工作努力打好翻身仗,殯改工作跨入全省先進行列。高度重視依法治市工作,民主法制建設紮實推進。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取得明顯成效,社會秩序穩定。
五年來,我市兩個文明建設的成就來之不易。這些成就是中共湛江市委正確領導和決策的結果,是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和人民政協監督支持的結果,是全市人民萬眾一心、團結奮鬥的結果,是中央、省駐湛單位和各方支持配合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各級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向辛勤工作在各行各業的廣大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幹部、駐湛人民解放軍、武警部隊官兵、公安幹警和社會人士,向港、澳、台同胞,海外僑胞和關心支持湛江建設的國際友人,向信任和支持政府工作的全市人民致以崇高敬意和衷心感謝!
我們清醒地看到,我市經濟社會發展中還存在不少亟待解決的困難和問題。主要是:艱苦創業精神與市場競爭意識不強,開拓創新力度不夠;工業主導地位不強,工業化程度較低;縣域經濟實力薄弱,經濟外向化與農業產業化程度較低;國有企業產權改革步伐不快,非公經濟放手發展不夠;社會經濟總量小,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總量不到全省平均水平的一半,城市居民和農民生活水平較低;財政支出壓力大,社會保障能力弱;城鎮化水平較低,城市規劃建設管理較為滯後;計畫生育工作基礎不牢;生態環境有待最佳化;政府職能和機關作風、社會法治環境與新形勢、新任務、新發展不盡適應,影響社會穩定的因素不少。湛江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機會與挑戰並存,希望與困難同在,任重而道遠!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更加需要增強憂患意識和競爭意識,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倍加顧全大局,倍加增強團結,倍加維護穩定,在發展中解決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2003年工作安排
黨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極大地激發起全市人民振興湛江的強烈願望。國家加入世貿組織全面擴大開放,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繼續擴大內需,廣東省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加大對粵西地區支持,都將為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創造極好的發展機遇。發揮資源、區位和港口優勢以及當前良好的發展勢頭,是新一輪加快發展的堅實基礎。市第八次黨代會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制定了奮鬥目標,明確了今後的工作方向和任務。特別是胡錦濤總書記最近到了湛江視察,對湛江加快發展寄予厚望。我們必須堅持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堅持從湛江實際出發,工業立市,以港興市,加速發展,努力趕上全省率先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
今後五年的奮鬥目標是: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速高於全國、全省平均水平。構建起以臨海工業和農海產品加工業為主要支撐、三大產業協調發展的產業結構,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益持續提高,工業化、農業產業化、城鎮化、外向化水平顯著提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進一步完善,經濟運行機制充滿活力。人口、資源、環境協調發展,基礎設施、生態環境和人居環境明顯改善,成為國內最適宜創業發展和生活居住的城市之一。精神文明建設和政治文明建設進一步加強,文明法治程度提高,科技、教育、文化、衛生、體育等各項社會事業全面進步,人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通過五年的艱苦奮鬥,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第一步目標,初步建成現代化新興港口工業城市。
今年政府工作總的指導思想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六大、省第九次黨代會和市第八次黨代會精神,堅持強化工業主導地位,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實施外向帶動戰略,增強港口帶動功能。切實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和民主法制建設。依法行政,從嚴治政,繼續轉變政府職能,改進工作作風。統一思想,振奮精神,搶抓機遇,開拓創新,切實加快經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紮實起步。
今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國內生產總值增長9%,其中第一產業增長5%,第二產業增長11%(其中工業增長12%),第三產業增長10%。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外貿出口增長10%,實際利用外資增長10%,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增長10%,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持平或略有上升,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5%左右,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9.2‰以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5%,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增長4%。
今年的主要任務和工作重點是:
一、切實加快工業化進程,努力壯大經濟總量
按新型工業化要求加快結構調整。重點發展臨海型工業和資源型加工業,培育大批企業成為法人實體和市場競爭主體,扶持一批有發展潛力的大型企業集團,提高企業的綜合競爭力。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加快利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機械、家電、化工、建材、飼料、紡織、食品、造紙、包裝等傳統產業,使其做大做強,重現競爭活力。加快中小企業技術改造,增強市場開拓能力和發展後勁。推進生產、管理和產品標準化工作,鼓勵企業創名牌,對獲得國家級和省級名牌產品、著名商標、馳名商標的企業給予專項獎勵。每年公布全市企業50強,評選10佳工業企業。
加快大中型工業項目建設進程。充分利用海洋、港口和南亞熱帶資源優勢,吸引國內外大企業來我市投資工業項目,全力支持中央、省屬企業在我市發展壯大。支持中石化東興煉油廠500萬噸煉油項目擴建,支持中石油等三方合作的120萬千瓦奧里油發電廠、大中紡織公司2.5萬錠紡紗和華農集團二、三期及富虹集團100萬噸大豆加工等項目建設,繼續做好大型木漿項目的前期工作。成立重點項目辦公室,統籌協調和跟蹤落實大中型項目。
建設好經濟技術開發區和工業園區。加快開發區和試驗區的建設步伐,根據規劃和發展需要,調整土地使用功能,降低土地價格,吸引工業項目。啟動建設開發區延伸區前期工作,使開發區、試驗區成為對外招商引資和發展工業的重要載體。市區要集中一定財力,加快濱海、官渡、麻章三個工業園的建設步伐。合理規劃,分步實施,建設以臨海型石化工業、家用電器工業、海產品加工工業和飼料工業為主的各類專業性工業園區。鼓勵有實力的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投資興辦工業小區。
發展壯大縣域工業。把發展工業特別是農海產品加工業作為縣域經濟結構調整的主要任務。各縣(市、區)都應興辦工業園區,鎮鎮都要興辦工業企業,下大力氣抓好招商引資工作,千方百計引進工業項目,提高工業在經濟總量中的比重。支持鄉鎮企業改革發展,引入多元投資主體,盤活資產存量。推進農海產品標準、商標、包裝、保鮮、出口、流通工作。建立對縣(市、區)政府發展工業的考核獎勵制度。成立中小企業局,做好縣(市、區)、鎮兩級項目引進和興辦企業的協調與服務。
全力推動民營經濟發展。樹立民營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重要組成部分的觀念,對民營企業實行“政治平等、政策公平、法律保障、放手發展”的方針,對民營經濟不限發展比例、不限發展速度、不限經營方式、不限經營規模,放膽、放手、放開發展,努力為民營企業創業人員營造社會上有地位、政治上有榮譽、經濟上有實惠的良好發展氛圍。放寬市場主體準入條件,凡符合國家法律法規、產業政策規定以及加入世貿組織後對內對外開放的行業和投資領域,都對民營企業開放,依法保護民營企業合法財產和權益。採取有效措施激活民資,鼓勵、吸引在外投資的本地企業家回鄉辦企業。創造公平競爭環境,鼓勵和支持民營企業參與經濟結構調整,開發新產品,努力創名牌。鼓勵、引導民營企業加快由家族式向現代企業制度轉變,實現專業化生產和現代化管理,不斷提高市場競爭力,把企業做強做大。每年評選優秀民營企業和優秀民營企業家。
繼續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改革和完善國資監管運營體制,實行權利、義務和責任相統一,管資產和管人、管事相結合,建立規範的現代企業制度和法人治理結構。按經營業績調整企業分類,完全取消企業行政級別,把企業徹底推向市場。兩家資產經營公司要加大資產運營力度,加快盤活存量資產,將優質資產集中於優勢企業。授權經營企業既要自身發展壯大,又要發揮帶動整合作用。大力推進產權制度改革,放開國資股權比例,促進投資主體多元化,上半年把市屬若干家國有企業在市產權交易中心掛牌招商。加快糖廠產權改革步伐,發展訂單糖業,辦好糖業龍頭企業。繼續以多種形式放開搞活中小企業,依法關閉破產劣勢企業。完善產權市場交易制度,規範產權交易行為,防止企業轉制過程中國有資產流失。完善國有資產保值增值考核辦法,繼續實行經營責任制,強化利益激勵和制度約束機制。加快改革企業分配製度,對企業經營者和技術骨幹試行年薪制、期權制等激勵辦法,鼓勵和支持技術、管理等生產要素參與分配。推廣國有企業經營人員公開招聘和選拔。減輕企業負擔和歷史包袱,分離企業辦社會職能,按政策分流安置富餘人員。完成華僑農場體制改革。
二、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構建南亞熱帶農產品基地。充分利用南亞熱帶氣候、土地資源和良好的農業基礎,引導千家萬戶農民闖市場,按照市場需求調整農業經濟結構,改變粗放落後的生產方式。著力引進和培育眾多的農業企業,形成農業開發的集約力量,加快建設造紙、製糖、對蝦、珍珠、果菜、畜牧等6大產業鏈和一批農業示範基地,提高農業效益,增加農民收入。
抓好良種的培育、引進和推廣。大力推廣良種良法,推進農產品優質化、區域化,提高農牧業產量、質量和價值。積極做好本地優良品種的選育推廣,鞏固發展紅橙、荔枝、芒果、鳳梨、香蕉等主導產品,大力發展南亞熱帶特色的水果、蔬菜、花卉、蠶桑、劍麻、速生豐產林等經濟作物和對蝦、珍珠、鮑魚、湛江雞等養殖品牌,積極引進和推廣外地優良新品種,形成新的優勢產品。依法規範種子經營行為。健全農業技術推廣網路,鼓勵科技人員以技術入股。
發展海洋捕撈、養殖和加工。積極發展現代化的捕撈船隊,抓好中深海捕撈和遠洋漁業。加強漁港建設,做好硇洲國家中心漁港報批建設。加快人工漁礁建設,營造海洋漁業牧場。依法維護、改善養殖和生態環境,抓好標準化生態養殖。大力發展水產品加工、保鮮、出口,提高水產品的質量和效益,支持建設國家863計畫海水養殖種子工程南方基地,努力把我市建設成為南方最大的對蝦、珍珠和羅非魚養殖加工交易出口區域性中心。繼續做好北部灣捕撈漁民轉產轉業工作。
大力培育龍頭企業和種養大戶。穩定和完善農村土地承包關係,建立農民“自願、依法、有償”的土地使用權流轉機制。積極發展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大力推廣“公司+農戶”等方式,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集中力量扶持各級農業龍頭企業,增強其發展後勁和帶動能力。支持恆興集團、豐收糖業公司、畜牧業聯合公司、東方劍麻集團等國家級和省級農業龍頭企業發展壯大;支持中鑫公司增強省級龍頭流通企業輻射能力,並做好新水產品批發市場籌建工作,使該市場成為區域性海產品流通基地。加大農業項目招商引資力度,吸引外地農業投資者進入農業開發和農產品加工領域,發展外向型農業。
加大農業基礎設施投入。圍繞節水灌溉、人畜飲水、鄉村道路、江海堤圍、農村水電等工程,擴大投資規模,加快建設進程。繼續抓好擴庫硬渠節水治旱規劃項目及水、電、路、機井等配套項目。加大大中型水庫、江海堤圍達標和大型灌區節水改造工程建設力度,搞好小型水庫、水閘除險加固。繼續抓緊實施解決民眾飲水困難工程,力爭用兩年時間解決全市60萬民眾飲水特別困難問題。多渠道、多形式增加農業投入,鼓勵個人和社會資金投入生態農業和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增加對農業科研、農科普及、技術開發、病蟲害防治等方面的投入,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和防災減災能力。繼續加強農業機械化建設。
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加強教育培訓,組織學習各種實用技術,提高廣大農民素質。繼續抓好農業標準化生產,加快採用國際農業標準,實施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建立健全農產品質量監督檢測體系。組織市級優質農產品評選,培育名牌商標,打造湛江農海產品品牌。抓好農產品種植、加工、貯藏、保鮮、包裝和果樹高位嫁接、無公害生產等技術推廣。加強動植物防疫網路建設,推行動物免疫標識制度。積極發展農產品行業協會和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加強行業自律。建立、完善農業信息網,使信息網路加快向鄉鎮、農業龍頭企業、批發市場、中介組織、經營大戶延伸擴展。加強農村市場建設,引入現代流通方式,增強我市農產品市場銷售能力。設立市果菜辦公室,加強對全市果菜加工與銷售的引導、協調與服務工作。
加快城鎮化進程。重視對小城鎮作出科學合理的規劃,嚴格按規划進行建設。把發展鄉鎮企業同加快城鎮化進程結合起來,引導鼓勵鄉鎮企業向小城鎮集聚,提高小城鎮的市場化程度和規模效應,帶動二、三產業發展。改變城鄉二元結構,深化戶籍制度、就業制度和福利保障制度三位一體的改革,放寬農民入城鎮條件,加快農村勞動力向非農產業轉移。依法保護土地資源和生態環境。重點扶持省確定的19箇中心鎮搞好規劃,積極發展工業,做好鎮區淨化綠化。
努力增加農民收入。認真貫徹“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採取多種途徑、多項措施增加農民收入,使農民得到實惠。全面實行農村稅費改革,按照部署,取消農業特產稅,切實減輕農民負擔。加大對涉農方面“三亂”行為的專項治理力度,保護農民合法權益。加大扶貧力度,認真解決老邊窮地區、水庫移民等貧困人口的生產生活困難。繼續開展“百家扶百村”、“千乾扶千戶”一幫一扶貧活動。積極籌集資金,幫助無辦公場所的村委會建好辦公樓。指導幫助村委會發展集體經濟,搞好勞務輸出,積極發動引導、組織農村富餘勞動力到城鎮特別是到珠三角發達地區務工,增加農民的非農收入。
三、加快港口和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強化區域性中心城市功能
努力增強港口地位。全力以赴加快港口建設,千方百計提高港口吞吐量,想方設法擴大港口輻射面,以開放和競爭的姿態增強湛江作為大西南重要出海通道的作用和地位。近期著力抓好湛江港15萬噸級鐵礦石碼頭改造、30萬噸級航道疏浚、30萬噸級油碼頭配套等重大工程的建設。改革港口管理體制,實行政企分開,組建港口管理局和湛江港企業集團,由政府接收湛江港所辦學校、醫院等社會職能,增強港口的競爭能力。抓緊做好東海島深水岸線開發規劃和保護,建設東海島5000噸級起步碼頭,續建霞海、流沙港,新建東頭山、東參、特呈等3個陸島碼頭。
以港口為依託大力發展現代物流業。按照“前港後廠、前港後倉、前港後場”的模式,開拓運輸、倉儲和加工、貿易業務,加快港區物流園區建設,加快建立石油化工、礦砂、鋼材、糧食、果菜、海產品等物流基地。辦好保稅倉,積極申辦出口加工區和保稅區。大力發展城市商業和服務業,建成霞山水產交易中心市場和鑫海商業廣場,加快建設湛江車城二期、徐聞農副產品批發市場二期工程,新建或改造市區一批專業及集貿市場,推動社區商貿超市和連鎖便利店建設,改善市區居民的購物環境。繼續發展金融、保險等第三產業,為現代物流業做好服務。
加快道路橋樑和市政電力設施建設。積極做好各方面工作,切實加快全市交通重大項目建設。公路建設投資約10億元,其中建設(改造)國、省道123公里,主要包括疏港公路、海灣大橋、渝湛高速高橋至遂溪段、207國道良垌段、省道遂六線廉江至遂溪段、省道砂土路改柏油路42公里。建設縣鄉公路520公里,改造危橋18座,建設縣(區)汽車站場及火車客貨運站場8個。市政設施建設投資5.2億元,安排51個項目,主要是新建(改造)東新路、寸金路、寸金路與鐵路立交、廣湛路出入口段、椹川大道、機場路、南北橋河交匯口、觀海長廊延伸段等工程。電力設施投資3.74億元,重點新建110千伏麻章、平樂、青平、唐家輸變電工程,續建220千伏吳川和110千伏南調、樟鋪、北門輸變電工程,開展開發區220千伏輸變電工程前期工作。郵政通信設施投資6.5億元,主要進行GSM網路改造和CDMA網路、IC卡電話、小靈通擴容。
加快旅遊基礎設施建設。鞏固“創優”成果,加大旅遊業發展力度,繼續把旅遊業做大做強。深化旅遊體制改革,鼓勵多種成份企業參與旅遊業發展,培育多元化的旅遊市場主體。繼續搞好旅遊設施和景區、景點的精品建設。規劃建設市區旅遊美食街,引入外資建設東海島高爾夫球場,扶持中國大陸最南端徐聞旅遊項目建設。加快旅遊景區(點)、旅遊飯店的評級評星工作,力爭湖光岩風景區和東海島旅遊區被評為國家4A級旅遊區以及南亞熱帶植物園、雷州烏石天成台旅遊渡假區評為國家3A級旅遊區,協助做好皇冠假日酒店五星級評定。加大旅遊市場的開發促銷力度,搞好旅遊線路的包裝推介和旅遊紀念品的開發。
加快國民經濟信息化進程。大力促進企業信息化,推進信息技術在企業經營和產品開發的套用。抓緊與電子商務配套的認證體系、網上支持體系建設。推進電子政務,提高辦公自動化程度,辦好社會保障系統網路、巨觀經濟信息網和統計信息網,加快市、縣、鎮三級信息聯網。
四、努力擴大對外開放,積極參與國際經濟合作與競爭
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大力開展招商引資活動,市和各縣(市、區)都要組織專門的招商引資工作班子,經常性地到海外、港澳台、珠三角、長三角地區招商引資。充分利用港口優勢和三大石油公司進入我市投資的良好機遇,繼續引進重大石化工業項目,利用好開發區、試驗區、工業園區優惠政策和原有國有企業基礎如機械製造、電子電器、食品加工等設施及品牌資源、南亞熱帶農業資源、海洋資源優勢及市政道路、港口等基礎設施項目對外開展招商引資。強化企業招商引資主體功能,充分調動企業和社會各界招商引資積極性,引導以資引資、以商引資、以項目引資。舉辦’2003湛江工業博覽會,開展較大規模的集中招商引資活動。實行縣(市、區)政府招商引資責任制,各縣(市、區)近年實際吸收外資要儘快達到1000萬美元,每年有較大幅度增長。開發區、試驗區要強化外經貿發展排頭兵的意識和行為,加大外資項目引進力度,營造投資熱點。增強外事、僑務、公安出入境工作服務功能,積極發揮海外僑胞、港澳台同胞和國際友人的作用,促進經濟、文化交流與合作。
努力擴大外貿出口。開拓多元化國際市場,鞏固香港、美國和日本市場,開拓新興市場,進一步拓展遠洋貿易。調整和最佳化出口商品結構,擴大機電產品、水產品、紡織品、畜產品等本地大宗產品出口,力爭培育一批出口名牌和著名商標。繼續扶持年出口額超1000萬美元以上企業,著力培育和發展出口額5000萬美元以上的大型外經貿企業集團。支持民營企業開展外經貿業務,幫助民營企業取得進出口經營權和各類出口企業取得各種管理及質量認證。各縣(市、區)近年外貿出口要儘快達到2000萬美元,保持快速增長。落實各級鼓勵外貿出口的政策措施,進一步建立和改善“大通關”的環境。深化外貿體制改革,搞活國有外貿企業經營。繼續做好“入世”應對工作,完善對外貿易預警機制。
加強地區間經濟合作。加強與港澳台地區的經濟合作,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發揮自身比較優勢,創造條件接受珠三角地區的經濟輻射和產業轉移。加強與西南各省(市)經貿聯繫,積極代理西南地區產品進出口,參加大西南各省(市)舉辦的經貿活動。組織參加粵台經濟技術交流會,加大台資引進工作力度。
五、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塑造文明城市形象
增強規劃的法規性和權威性。規劃是城市的靈魂,決定城市發展的水平、質量和可持續性。各級政府尤其是規劃管理部門要本著對人民根本利益、對湛江長遠發展高度負責的態度,依法秉公辦事,維護規劃的權威性,任何個人都無權隨意改動已經法定程式確定的城市規劃。圍繞建設現代化新興港口工業城市、區域性中心城市的目標和加快城市化進程的要求,突出“南方港城、南國風光”特色,以科學精神和超前思維認真做好湛江市第五次城市總體規劃修編、第一次市域城鎮體系規劃編制和七個規劃專題研究工作。貫徹“企業進園、房產進區、擺賣進店”的原則,先規劃後用地,對未列入城市近期建設規劃、沒有編制控制性詳細規劃的地塊,一律不得出讓。要重視搞好文化、體育設施和海岸景觀的規劃,多建設綠化公園和文化娛樂廣場,合理規劃建設停車場和肉菜市場。加強規劃對房地產的調控力度,全面控制零散的房產開發,所有房產開發要嚴格執行國家有關部門規定的建築密度、容積率、綠地率等重要指標。加大拆除違章建築、臨時建築和因規劃建設需要拆除建築物的力度,堅決杜絕新的違章建築出現,全面控制臨時建築,依法追究造成違章建築和以罰款補辦手續的審批者的行政責任。高層建築、重要地段建築和小區開發項目,均需提交市規劃與國土管理委員會審批。重視做好準備開發項目的修建性詳細規劃。對風景區及旅遊重點單位,更要加強規劃審批,嚴格保護資源。加快舊城改造步伐,啟動改造霞山洪屋街、漢口路、東堤路片和赤坎南華市場片舊城區工作。儘快實施城市建設工程規劃設計公示制度。改革勘察、設計體制,城區建築物強制推行設計招投標及方案選優制度。重視無障礙設施建設。
多渠道籌集城建資金。用經營城市理念指導城建融資工作,充分發揮城市融資潛力。財政合理安排市政建設重點項目投資,積極爭取中長期國債、國家政策和金融機構支持。規範城市建設和管理各項收費的減免,廣告經營權等城市公共資源統一規劃、公開拍賣,收入所得用作城市建設資金。全面放開供水、供氣、環衛、污水和垃圾處理等市政公用設施的建設投資權和經營權,實行特許經營權制度,向社會公開招標選擇投資和經營主體。改革公用事業管理體制,園林綠化、環境衛生等單位要加快改造成為企業,鼓勵成立民營綠化和清潔公司。定期公布城市基礎設施項目對外招商融資,吸引民資和外資進入城市建設領域。簡化房改房上市手續,盤活房地產二手市場,促進住房消費,推進一批環境優美的花園式住宅小區建設。
切實加強城市管理。全面開展創建“國家衛生城市”活動。修訂《市容環境衛生管理辦法》,實現市容環境衛生經常化和制度化管理,認真落實“門前三包”責任制。全面治理城市垃圾,擴建馮村垃圾處理場,提高上門收垃圾比例,建設分布比較合理的垃圾轉運站,增加垃圾處理設備。鞏固市區滅蚊、滅蠅成果,年內實現滅蚊達標。推行土地收購儲備和供應制度,政府壟斷土地一級市場,實行統一徵用、收購、儲備和出讓,所有用地單位都必須從政府土地管理機構中取得用地。今年開始按用地總需求規模和城市建設規劃發展重點,確定土地供應總量,定向定性向社會供地。商業、房地產等經營性用地全部採用公開招標拍賣方式進行土地使用權交易;行政辦公、市政建設和文教衛體等用地,經政府集體研究後以劃撥方式供地,工業用地價格實行優惠或按成本價供應。加大對城市閒置土地的回收處理力度。嚴格控制市區和縣(市)城區私人建房和風景區內建房,加快城中村改造。加強市區交通秩序管理,調整和增開市區公共汽車線路,取締機車、三輪車和殘疾人車非法營運,加快限制機車在市區內行駛的工作。取締影響市容的路邊飲食檔。保護海岸線,嚴格控制市區岸線填海,逐年逐段建設霞赤兩地相連的觀海長廊。組建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解決多頭多層執法和以罰代管、重罰輕管的問題。
做好“城市綠化年”工作。全面開展創建“國家園林城市”活動。組織編制城區綠化規劃。認真組織實施“城市綠化年”的各項計畫任務,確保新增綠地100萬平方米。規劃建設好城市的環城綠帶、林蔭大道、森林公園和街區綠景,爭取人均綠地面積儘快達到8-10平方米。凡是設計達不到綠化標準的新建項目,各職能部門一律不予批准。規劃建設海灣大橋兩岸共1000畝的橋頭公園、文保1000畝的綠化公園和市區紅樹林岸帶。市區新建10個小公園、小遊園,主幹道路進行綠化改造。開展園林綠化進街道和單位庭院、小街小巷、生活小區的綠化達標活動。年內建成300公里國、省道“綠色長廊”,三嶺山森林公園申報省級森林公園,改造青少年公園和花圃。將各單位的臨街圍牆拆除或改為通透式圍牆,增加城市綠化空間。各城區政府要加大整治小街小巷的力度,搞好各鎮政府所在地及國、省道沿線兩旁環境的淨化、綠化,年內城鎮環境衛生要有根本性的好轉。
六、推進科教興湛工作,促進社會可持續發展
完善科技創新體系。繼續開展創建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示範市和先進示範縣(市、區)活動。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建立完善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和以大學、科研機構為主體的知識創新體系。繼續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建立工程中心和技術開發機構,在農業龍頭企業中建立省級農業技術創新中心,爭取建立省級以上技術檢測機構和重點實驗室。促進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壯大。建設好國家級火炬計畫湛江海洋產業基地和省級農業科技園、農業科技示範基地,籌建省級民營科技園和省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繼續公開招標科技項目,提高財政支持的有效性。加強科普工作,繼續建立和完善科普教育基地。發揮科技中介服務機構作用,培育技術市場。設立風險投資專項資金,用於支持高科技人才到湛江創業。完善推進科技進步的人才、投入、成果轉化的評估機制和智慧財產權保護體系。
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教育要深化改革,最佳化結構,提高質量,增加投入。繼續完善農村義務教育“以縣為主”的管理體制,落實“三保”,撤銷鎮級教辦機構。鞏固提高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堅持中國小“一費制”和免收農村困難家庭子女義務教育階段書雜費制度,切實解決困難家庭子女入學難問題。加快解決市區和縣(市)城區中國小學位不足問題,推進中國小布局調整。最佳化教育資源,搬遷重建市二小和市二中,擴大湛江一中辦學規模,力爭湛江一中通過國家級示範性高中驗收,做好縣(市)示範性高中規劃、建設工作。用好省政府老區學校改造專項資金,建好100所老區學校,做好農村薄弱學校改造掃尾工作。全面推進中國小素質教育,加快課程改革和信息技術教育、英語教育進程。以就業市場為導向,整合中等職業教育資源,提高職業技術教育的適應能力。幫助高校解決實際困難,支持駐湛高校做大做強。完善繼續教育制度,加強教師隊伍培訓。
積極培養和引進人才。營造聚集人才和人才成長的良好環境。重點培養和引進具有現代科技知識,懂經營管理、懂法律、懂外語、懂計算機和信息技術、懂世貿知識和國際經濟事務及國際規則的本科學歷以上專業人才,並為他們投身湛江建設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條件。完善利益激勵機制,推行技術入股參與分配等政策,落實對有突出貢獻的科技人員進行獎勵的規定。繼續做好培訓工作,加快培養適應我市中長期建設需要的各方面人才。
十分重視環境保護。進一步落實各級政府環保目標責任制,開展創建國家環保模範城市活動,大力治理污染源,要以保護飲用水源水質為重點,落實水污染整治計畫,堅決搬遷或關閉影響飲用水源安全的污染源。加快建設赤坎、霞山和各縣級市污水處理廠,實現我市城區生活污水處理零的突破。按照國務院的要求,開徵污水處理費。嚴格控制大氣污染物的排放,推進工業污染源全面達標,切實治理污染嚴重企業,依法關閉污染嚴重或國家明令禁止的污染企業,燃煤燃油發電廠限期配套脫硫設施。加快城市固體廢棄物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處理,加強對生產生活噪聲監管。提高市區機動車尾氣達標率,減少空氣污染。霞山、赤坎兩區建築工地全面控制現場攪拌混凝土,增加攪拌混凝土市場供應能力。
加強生態建設和資源管理。鞏固發展造林綠化成果,提高森林覆蓋率,保護好市區海灣沿岸和三嶺山森林公園,加快市區寸金橋公園等公園湖水的治理。廣泛發動農村民眾積極改水改廁和美化環境,推進生態示範鎮、村創建工作。依法保護和合理開發各種自然資源,建立健全國有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堅持土地、林地用途管制。運用耕地易地開發政策,規劃建設4600多畝湛江市交椅嶺生態園。嚴格控制非農用地,保護海洋環境和紅樹林、珊瑚礁等生態系統。健全環境監測體系,加強地質環境保護和氣象預測預報。著力搞好防震減災和重大工程地震安全性評估工作。
鞏固計畫生育和殯改工作基礎。認真執行《人口與計畫生育法》和《廣東省人口與計畫生育條例》,重心下移,強化基礎,落實目標管理責任制。抓住依法管理、優質服務兩個重點,推進村(居)民自治,下大力氣解決計生工作存在虛報瞞報漏報的問題。鞏固殯改成果,搞好“三道三區”墳墓清理的掃尾工作,提高全市火化率。
七、加強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發展社會各項事業
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按照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要求,進一步完善民主決策、依法決策、科學決策機制,認真執行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的決議、決定,認真辦理人大議案、建議和政協提案。堅持政府向人大及其常委會報告工作,向人民政協通報情況的制度。發揮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參政議政作用和工會、共青團、婦聯組織的橋樑紐帶作用,多方聽取人民民眾意見和要求。各級政府必須自覺接受人民的監督,建立健全各項監督制度,確保權力真正用於為人民謀利益。健全基層自治組織,完善村民自治和居民自治,完善村務公開和廠務公開,完善職工代表大會和企事業單位民主管理制度。堅持依法行政,從嚴治政,規範行政權力,嚴格行政責任,強化行政執法監督,確保政令暢通。抓好“四五”普法教育,加強法律援助,成立公職律師事務所,認真做好行政複議和行政應訴工作。進一步清理不適應新形勢、新任務要求的地方規範性檔案和其他政策措施。不斷改善執法環境,完善執法保障機制。
發展先進文化事業。深入宣傳學習貫徹黨的十六大精神,積極跟上建設廣東文化大省的步伐,全面啟動創建“省文明城市”活動,對照省文明城市的條件要求,廣泛宣傳教育,著力提高市民的文明素質。繼續整頓文化市場,加強對電子遊戲機室、音像市場、網咖等場所的管理。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發展文化產業。積極開展社區文化等民眾文化活動,推動先進文化“進村入戶”。繼續實施“文化精品”戰略,創作優秀文藝作品,建設富有特色的地方文化品牌,對獲得國家級榮譽的有功者實行獎勵。合理配置文化資源,加強公共圖書館網路建設。發展廣播電視、出版事業,加快廣播電視中心、檔案館建設,籌建文化藝術中心。抓好歷史文化遺產保護、新地方志編修工作。建設新型社區,最佳化社區服務,做好城市管理基礎性工作。
發展醫療衛生事業。深化城鎮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實施區域衛生規劃,建立健全衛生監督執法和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切實加強初級衛生保健和農村衛生工作,逐步建立農村衛生服務新體系。做好專科醫院發展規劃,籌建湛江市傳染病醫院等專科醫院。整頓規範藥品市場,規範和擴大藥品集中招標採購,有效遏制醫療費用的不合理因素,減輕民眾醫藥負擔。積極穩妥開展社區衛生服務。積極扶持中醫藥事業發展。
建設體育強市。發展民眾體育事業,構建親民、便民、利民的體育服務體系,推動全民健身活動廣泛開展,突出重點發展競技體育。擴大現有體育場館和學校體育場地並向社會開放,推動體育向產業化、社會化發展。各方支持配合,努力承辦好省第六屆大學生運動會。
高度重視維護社會穩定工作。落實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目標管理責任制等制度,為民眾創造安居樂業的社會環境。嚴厲打擊各種暴力犯罪、帶黑社會性質的團伙犯罪、毒品犯罪、走私犯罪以及搶劫、盜竊等多發性犯罪,集中整治治安混亂的重點地區和突出問題,積極構建打、防、控一體化的治安工作體系,完善群防群治網路。加強勞動教養工作和對刑釋解教人員安置幫教工作,控制重新犯罪率。嚴厲打擊“私彩”、傳銷、盜版等違法犯罪活動。認真做好國家安全工作。嚴密防範、堅決打擊敵對勢力和“法輪功”邪教組織的破壞活動,確保社會政治穩定。
依法調處各種社會矛盾。堅持治標與治本一起抓、治理與防範並重,積極主動化解各種社會矛盾,認真負責地處理民眾來信來訪。加強基層人民調解工作,及時解決實際問題。認真調處山林土地灘涂糾紛等社會矛盾,果斷處置突發性群體事件。加強城鄉基層政權和基層組織建設,疏通城鄉居民民主參與渠道,增強社會管治能力。
切實加強安全生產工作。全面貫徹《安全生產法》和《消防法》,進一步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和重、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責任追究制度,推行註冊安全員制度。突出抓好取締“私炮”等安全生產專項整治,加快城市公共消防基礎設施建設,加大火災隱患整改力度,努力減少傷亡事故和重大安全生產事故發生。
建立規範的市場經濟秩序。完善對市場主體資格和市場行為等方面管理的政府規章。規範有形建築、土地交易和產權交易市場運作機制,加強對建設工程、經營性土地使用權和國有產權的招投標拍賣行為的監管。規範中介機構活動,建立公平與誠實的機制。嚴厲打擊制售假冒偽劣商品行為,保障人民民眾切身利益和生命安全。依法規範市場準入和競爭行為,努力維護生產者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依法加強市場物價監管,防止無序與惡性競爭。切實加強政府、企業和社會信用建設,維護本地區良好信用形象。
認真做好社會各項工作。認真實施婦女兒童發展規劃綱要,切實維護婦女兒童合法權益,尤其是保障婦女參政議政、勞動就業等權利。提高婦女兒童保健水平,重視兒童培養,建立完善生育保險制度。關心支持殘疾人事業,推進殘疾人康復和就業。全社會重視解決老齡人口社會保障和精神文化生活問題。增強全民國防觀念,增進軍政軍民團結。重視和支持國防建設,認真做好國防動員、武裝、民兵、預備役、人民防空工作,努力爭創全國雙擁模範城“二連冠”。進一步做好僑務、外事、民族、宗教、糧食、物價、統計、城調、氣象等工作,推動社會各項事業全面進步。
八、做好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改善就業環境和增加就業崗位。落實政策措施,建立積極就業政策的基本框架和以培訓促就業的新機制。拓寬就業渠道,大力發展社區服務業、非公有制經濟、勞動密集型企業,促進就業新觀念和市場機制形成,鼓勵勞動者通過靈活多樣形式實現就業。建立就業援助制度,為就業難的國有企業下崗失業人員提供免費培訓和崗位援助,力爭年內新增城鎮就業崗位3萬個。完善就業服務體系,健全勞動力市場網路,增設公益性職業介紹機構,為下崗失業人員提供職業介紹、就業指導、職業培訓等“一站式”免費服務。在社區建立勞動保障工作場所,為下崗失業人員服務。舉辦公益性大型勞務招聘會和下崗失業人員、軍嫂等專場招聘會,在珠三角地區建立我市勞務輸出服務站,切實做好勞務輸出工作,力爭年內勞務輸出12萬人。依法保護包括外來務工者在內的全體勞動者合法權益。
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完善城鎮職工養老、失業、醫療保險和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依法擴大社保覆蓋面,強化社保基金徵收,確保失業人員保險金和企業離退休人員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各有關部門要工作細緻,掌握實情,將符合條件的城鄉居民納入最低生活保障範圍,做到應保盡保。建立對困難民眾的援助機制,完善包括醫療衛生、社會福利、教育、司法援助、慈善救助等多方面的社會援助網路,使困難民眾及時得到幫助。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增強政府實施低保制度和養老等制度的保障能力。處理好醫、患、保關係,建立協調機制,加強對社保定點醫院和零售藥店的管理。鋪開農村合作醫療保障制度工作,力爭今年全市農村參加合作醫療人數達30%以上。積極發展商業保險。推進企業退休人員社區化管理。
加快建立公共財政體制。認真管好用好財政資金,合理配置公共資源。擴大推行財政支持生產資金安排的公開招投標制度,增加財政資金使用審批透明度。認真貫徹《政府採購法》,擴大政府採購範圍和規模,尤其要增加工程和服務項目。擴大部門預算實施範圍,實行國庫集中收付制度。加強對國有資產收益、國土收入和城市經營權收益的管理,政府部門所有收入要直接繳交國庫帳戶。所有執收執罰的行政事業單位的預算外資金全部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並實行收支脫鉤的財政綜合預算。各部門負責人不能自行批准減免行政事業性收費。採取有效措施,逐步提高和統一機關事業單位幹部職工工資和崗位補貼。擴大向市屬企業集團公司、重點基建項目和財政性資金收支較大的市直行政單位委派財務總監。成立非經營性的國有資產投資管理公司,統一管理財政性投資的項目和資產。加強稅收征管,增加財政收入。充分發揮審計監督作用,強化對財政資金和國有資產的監督。
切實關心困難民眾生活。繼續採取多種形式,向廣大民眾徵詢解決生產生活困難的意見建議,滿腔熱情地為基層民眾多辦實事。年內重點工作包括:加快廉租房建設,增加廉租房有效供應,致力解決現有住房特困戶的困難;安排專項資金提高重點優撫對象的生活和醫療補助,解決低保對象等困難民眾的基本醫療救助;研究出台相關政策措施,認真解決困難民眾打官司難、住房難、看病難、子女入學難等“四難”問題;在省政府的支持下,多方籌措資金,力爭兩年內全部解決糖廠欠農民蔗款;支持縣(市、區)解決新增教師編制、工資和辭退民師的遺留問題;積極解決市區垃圾轉運慢、住宅區噪音大、街巷路燈少和交通設施落後、秩序較亂、公共運輸服務不優等民眾反映強烈的問題。
九、強化執政為民意識,建設廉潔勤政務實高效政府
全市各級政府和各級領導、全體公務員要強化執政為民意識,堅持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切實轉變政府職能。繼續推進政資分開、政企分開、政事分開和政社分開。強化政府規範社會管理、提供公共產品、搞好公開服務、創造公平環境的職能。改進管理方式,簡化審批事項,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務水平。總結經驗,繼續搞好機關作風測評工作,以測評活動推進機關作風整改。完善行政服務中心功能,抓好人員、職權、責任到位,規範運作,強化服務。完善辦事工作日、投資代理、掛牌上崗、辦事櫃檯化等工作制度,親近百姓和企業,切實轉變工作作風。
切實加強廉政建設。認真落實國務院、省政府廉政工作會議精神,進一步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抓好領導幹部廉潔自律和公務員的政紀教育,清正廉潔,乾淨幹事,規範政府公務員的從政行為。建立完善行政審批責任制和過錯追究制,提高政府公信力,建立健全防範和懲治腐敗的機制。推進政務公開,做到內容具體、程式規範、監督有力。各級領導幹部都不允許利用職權違反規定干預和插手土地出讓、工程招投標、產權交易和企業經營活動,不允許伸手向基層、企業要錢要物,堅決糾正部門和行業不正之風,狠剎奢侈浪費行為。
努力發揚艱苦奮鬥作風。務必繼續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繼續保持艱苦奮鬥的作風。各級領導幹部心中要時時裝著湛江百姓的福祉,深入基層體察民情,虛心傾聽民眾心聲,設身處地感受民眾疾苦,親力親為解決民眾困難。堅決反對圖表面政績、急功近利的作風、做法,少說多乾,真抓實幹,貴在責任,重在落實,一個一個問題解決,一個一個困難克服,一個一個項目乾好,一點一滴增強人民對湛江發展的信心。
各位代表!
湛江正面臨著加快發展的良好機遇,時代召喚著我們奮進。我們要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全面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在中共湛江市委的堅強領導下,緊緊依靠全市人民,堅定發展信心,團結紮實苦幹,發憤進取圖強,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努力把湛江建成現代化新興港口工業城市,加快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步伐,共同創造全市人民富裕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