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湛江市政府工作報告

2016年湛江市政府工作報告。

各位代表:
  2016年,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政府工作,請予審議,並請市政協各位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15年及“十二五”時期工作回顧
  2015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也是湛江經受考驗、克服困難、收穫碩果的奮進之年。一年來,在市委堅強領導下,在市人大、市政協監督支持下,我們認真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認真實施省委、省政府促進粵東西北振興發展戰略,認真落實市委十屆七次、八次全會精神,緊緊依靠全市人民共克時艱、穩中求進,積極應對重大自然災害和經濟下行壓力,有效保持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較好完成市第十三屆人大五次會議確定的各項任務,較好完成“十二五”規劃主要目標任務,為“十三五”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了堅實基礎。
 過去一年,全市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完成生產總值2380億元,增長8.5%。規上工業總產值2259.6億元、增長9.8%,增加值698.8億元、增長9.9%。服務業增加值1019.6億元,增長9.1%。固定資產投資1313.7億元,增長28.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98億元,增長11.7%。來源於湛江的財政總收入491.6億元,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21.9億元、增長2.7%。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631.7元,增長8.7%。年末金融機構存款餘額2675億元,增長10.5%,存貸比58.4%。全社會用電量116.04億千瓦時,增長6%。鋼鐵基地1號高爐點火投產。省第十四屆運動會暨第七屆殘運會成功舉辦,2015中國海博會、水博會精彩升級,第三屆湛江海洋周和第十五屆中國網路媒體論壇圓滿成功。
  過去一年,我們先後遭遇歷史罕見的乾旱和颱風災害。上半年,雷州半島出現有氣象記錄以來降雨量最少、高溫天數最多的嚴重旱情,全市170萬畝農作物、183萬民眾受災。下半年,遭遇建國以來秋季登入我國大陸的最強颱風“彩虹”正面襲擊,中心城區大面積停電停水,交通、通訊受阻中斷,城市功能近乎癱瘓,受災人口345.5萬、企業1230家,直接經濟損失256.5億元。大災面前,我們在省委、省政府堅強領導下,團結帶領全市人民奮力防災救災,尤其是有效處置鋼鐵基地斷電、富多煤氣球罐泄漏等重大險情,有序恢復城市秩序,恢復企業生產,完成“全倒戶”重建,取得了搶險救災、重建家園的全面勝利!
  一年來,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推進改革開放,發展活力有效釋放。改革取得新突破。基本完成改革任務237項;發布市級行政審批事項目錄,市級審批事項取消28項、下放11項。市文化中心等23個項目納入省PPP項目庫,“南方海谷”、湛化環保搬遷等9個項目獲得國家8.1億元貼息貸款基金支持。出台23條扶持創業創新政策,新增個體工商戶35098戶、增長9.8%,私營企業5149家、增長16.7%;新增大學生創業主體668戶、投資人872人,增幅超過4倍;新增省級眾創空間1家。19家中小微企業在滬深股交中心掛牌,中小微企業“互保金”入池企業110家。民間投資788.3億元,增長30%;民營經濟增加值1526.3億元,增長9.7%。助農取款服務實現行政村全覆蓋,粵西首家惠民村鎮銀行開業。縣鎮醫療衛生服務管理一體化改革全面實施。基本完成機關事業單位工資、市縣兩級公務用車和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市區環衛作業走向市場化。組建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創新驅動發展成效明顯。“南方海谷”創新科技園動工建設,設立首支“南方海谷”股權投資基金,首期認繳基金1.58億元。成功舉辦首屆“南方海谷杯”海洋科技創新創業和“市長杯”工業設計大賽。專利授權2486件,增長92.1%,增幅居全省第一。新增7家省級工程中心和1家院士工作站,新認定國家高新技術企業5家,新增省高新技術入庫培育企業40家。對外開放邁出新步伐。2015中國海博會參展國家、企業和專業觀眾增幅超過30%,成為中國十大特色展會之一。第二屆中國水博會交易額180億元,增長20%。保稅物流中心建成並通過預驗收。湛江港獲準擴大開放,徐聞港、吳川進出境貨運車輛檢查場和雷州烏石對台小額貿易口岸獲準對外開放。粵西首個國際進出境快件監管中心驗收運營。市政府駐俄羅斯、東協(泰國)經貿代表處掛牌運作。外貿進出口總額51.5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1.57億美元。“三地”融合發展成效初顯。奮勇高新區成為全省唯一的國家級軍民結合產業示範基地。24所高校向我市94家企業派駐科技特派員152人次。墾地共建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廣前核心區啟動實施。
 (二)推進結構調整,產業建設邁向新起點。工業發展有歷史性突破。155個重點項目完成投資452.3億元,其中92個省級重點項目完成投資383.8億元,居粵東西北地區首位。112個工業項目投產,35個項目完成技術改造,新增“個轉企”286戶、“企轉規”60戶。鋼鐵基地完成投資179億元,累計完成投資380億元,十大主體工程建設全面加快,自備電廠併網發電,兩個礦石配套碼頭建成運行,2918名產業工人持證上崗。中科煉化具備動工條件。晨鳴紙業三期投產、四期動工,實現工業產值125億元,增長31.6%。中海油重交瀝青、華德力電氣、國投生物能源燃料乙醇、豐誠水泥、一品木業等項目建成投產,恆誠中藥、南國藥業完成遷建,珠江啤酒、聖華玻璃、湛江捲菸廠等企業通過技改擴能增效,大唐雷州火電、京信東海電廠和鵬尊能源動工。落實22條受災企業復產扶持辦法,市財政貸款貼息1億元,412家停產企業恢復生產。淘汰5家落後產能企業。產業園區新開工項目44個、建成投產30個,規上工業總產值突破1000億元。湛江開發區新上鋼鐵配套項目78個,進入“中國產業園區持續發展100強”。奮勇高新區11個項目建成投產。廉江產轉園連續四年省級考核優秀。
  服務業邁上新台階。引入阿里巴巴、京東等著名電商,南菜北運電子交易平台和綠源果菜物聯網建成上線,軟體與信息消費增長20%,進入“2015中國大陸最佳商業城市排行榜”。新增貨櫃班輪航線7條,港口吞吐量2.2億噸,增長8.9%,增幅居全國沿海港口第三。民航首開湛江至曼谷國際航線,機場旅客吞吐量120.7萬人次,增長20%。被評為“2015中國十大避寒旅遊名城”,南三島成為“中國十大美麗海島”。旅遊接待3300萬人次,增長14%;總收入271億元,增長34.6%。商品房銷售額180.4億元,增長7.6%;銷售面積325.3萬平方米,增長10.6%。住房公積金用於住房消費資金47.9億元,增長36.7%。
  現代農業持續發展。完成農業總產值721.1億元,增長3.7%。啟動編制現代農業、水利設施、生態修復三大規劃。新增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15家、農民合作社419家。建立農村經濟聯合社1676個,建成農村產權流轉管理服務平台97個,完成流轉交易額6441.4萬元。建成22個省級菜籃子基地,正大(湛江)集團祖代種豬場投產。建成高標準基本農田135.4萬畝。政策性農村住房保險全覆蓋,水稻參保覆蓋面92.2%,甘蔗、玉米、香蕉參保面積分別達到67.2萬畝、3.14萬畝和3390畝。在全省率先開展“農技寶”試點。新造200噸以上大型鋼質漁船72艘,遠洋漁業規模居全省第二。實施水利工程230宗,完成投資19.3億元。雷州青年運河節水改造基本完成。
  (三)推進協調發展,城鄉建設邁出堅實步伐。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加大。完成交通建設投資122.9億元,增長80%。東海島疏港一級公路通車,建成廣湛高速官渡出入口立交。雲湛高速湛江段、東海島鐵路全線施工,東雷高速、湛徐高速徐聞港支線動工建設。改造國省道550公里、縣鄉道290公里,硬化村道840公里。湛江國際機場遷建列入國家、省“十三五”及民航發展專項規劃,項目選址獲批。完成湛江港30萬噸級航道維護,霞山港區30萬噸級散貨碼頭主體工程投入試運行。鑒江水利樞紐向鋼鐵基地供水。完成電網投資23.3億元,東海島500千伏輸變電工程提前運行。
  城市擴容提質有新進步。獲得全國文明城市提名資格,進入中國智慧城市百強榜。奧體中心“一場三館”和水上運動中心、民大喜來登酒店成為城市新地標。海東新區總體規劃獲省批准,24個項目建成。17公里海東快線北段建成通車,鋼鐵基地住宅小區一期基本建成,廣東醫學院附屬醫院海東院區、南粵銀行金融大廈等項目加快推進,海東體育休閒公園建成開放,完成那面村搬遷和三柏西村拆遷。主城區建成新湖大道、振興路和廣州灣大道中澳友誼花園段等7條市政道路;完成海灣路、寸金路和海光路“白改黑”,完成三帆環島路口、綠華路與海濱大道交叉路口改造,完成“三舊”改造面積1244畝,中央商務區、城市原點廣場、漁人碼頭、萬達廣場等項目加快推進。市交警智慧型指揮中心啟用,市數位化城市管理中心建成,城鄉光纜基本覆蓋。確定高鐵西客站建設方案,西城新區規劃通過市政府審批。
  城市轉型成效顯現。“三個城市”建設獲得社會支持。制定腳印城市建設規劃技術導則,開展中心城區TOD、慢行系統、公共運輸體系等規劃修編;32條市區幹道路權向公車、腳踏車和行人傾斜;新辟公交專用道20多公里,新增及更新公車390輛;建成公共腳踏車租賃點472個,投放腳踏車1萬輛,日均租車超過2.6萬人次;清除人行道“攔路虎”300多個,拆除違法建築11.4萬平方米;市區建成綠道10公里,瑞雲湖、濱湖公園和市區主幹道慢行景觀廊道基本形成。南三島東郊10公里綠道動工。出台海綿城市建設方案,實施主城區治水十年規劃和三年計畫,完成8條河涌清淤截污和6個“水浸街”黑點整治。成功申報建設國家循環經濟示範城市,湛江開發區成為國家級循環化改造示範試點園區。
  縣域經濟與縣城建設有新亮點。深入開展“三講三評”,縣(市、區)工業發展持續升溫,廉江市生產總值突破400億元。碧桂園等著名地產企業落戶雷州、廉江城區。雷州城區啟動建設8.8公里環西湖水庫綠道。吳川城區完成沿江路二期、新建路和長壽路改造。廉江城區完成11條幹道“白改黑”,通過道路拓展與“三舊”改造,城市規模擴大、品位提升,成為縣城建設新標桿。
  環境保護有效加強。堅守發展底線,推進節能減排,完成省下達單位GDP能耗降低2.33%的目標任務。平樂再生水廠投入運行,赤坎水質淨化廠三期動工,小東江環境污染綜合整治初見成效。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醫療廢物處理廠建成,晨鳴紙業鹼回收處理廠投入使用。農村生活垃圾轉運“一鎮一站”、“一村一點”投入運營,80%以上生活垃圾得到有效處理,農村保潔實現全覆蓋。關停4個重污染結構減排項目,取締72家污染企業,淘汰黃標車1.48萬輛、高耗能電機17萬千瓦、燃煤鍋爐51台,PM2.5年均值從上年每立方米29微克降為28微克。城市飲用水源、近岸海域功能區水質達標率100%。更新造林20.5萬畝,營建生態公益林4萬畝,種植沿海防護林兩萬畝,綠化美化鄉村212條。
  (四)加大民生投入,百姓福祉持續增進。市財政在增收放緩情況下,社會民生投入336.3億元,增長61.2%,占總支出80.4%。十大民心工程加快推進,十件民生實事全面完成。
  民生保障有效提升。新增城鎮就業7.76萬人,失業人員再就業3.78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6.15萬人。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人均每月增至2090元,失業保險金標準每月增至968元。城鄉居民醫保參保率98.8%,兒童急性白血病等6種疾病納入重大疾病保障範圍,職工醫保特定門診病種擴大到26種。城鄉居民低保標準人均每月分別提高到410元和260元,孤兒集中與分散供養低保標準人均每月分別提高到1240元和760元。80周歲以上高齡老人全面享受普惠型津貼,養老服務中心主體工程基本建成。開工建設保障房7601套、建成3041套;動工改造茅草房15227戶、竣工12174戶,建成移民新村85條;鋼鐵基地1.2萬搬遷村民全部搬進新居;1561戶因災“全倒戶”新房竣工;基本解決68個社區辦公用房不足和400條自然村、50萬農村民眾飲水安全問題。實施扶貧項目32.2萬個,250條村3.2萬戶、16.38萬貧困人口穩定脫貧。
  社會事業持續進步。城鄉免費義務教育生均公用經費補助標準國小、國中分別提高200元和400元;改革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推行指標到校,取消擇校生,促進教育公平發展;10個縣(市、區)、121個鎮(街)通過教育強縣、強鎮驗收,成功創建廣東教育強市;8個縣(市、區)通過國家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評估認定;完成18所薄弱普通高中改造提升,建成8所縣級特殊教育學校。湛江中心人民醫院新院和衛校新校區加快建設;成功防控伊波拉和中東呼吸綜合徵等疫情。進入“中國文化城市100強”,啟動百部地方志叢書修編,雷劇、吳川南派粵劇成功申報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廉江舞鷹雄藝術獲中國民間藝術“山花獎”。參加省第十四屆運動會、第七屆殘運會分獲團體總分第五名和第二名。“明廚亮灶”、“掌上FDA”等食品藥品安全監管經驗在全省推廣。海關、檢驗檢疫、海事、邊檢等口岸單位深化“三地七方”合作,落實“信息互換、監管互認、執法互助”,推進“單一視窗”建設,有效支持地方開放發展。審計、統計、糧食、質監、民族宗教、老區、應急、海防、人防、氣象、殘疾人、地震、港澳、外事僑務、婦女兒童等工作取得新成績。
民主法制建設不斷推進。成為全省首批獲得地方立法權的設區市。平安建設全面推進,社會大局保持穩定。加強安全生產監管,連續7年未發生死亡10人以上重特大事故。市區新裝一類視頻監控探頭1600個,建成治安卡點41個。縱深開展“3+2”專項打擊行動,市區街面“兩搶”警情下降26.6%。“六五”普法通過驗收。查獲走私及處理無主貨物案件74宗。推行責任、陽光、法治信訪,信訪秩序明顯好轉。
  (五)踐行“三嚴三實”,政府建設進一步加強。紮實開展“三嚴三實”專題和“守紀律講規矩做表率”主題教育,堅持從嚴從實改進政府工作。依法行政考評等次良好。主動接受人大依法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辦理人大代表建議、政協委員提案257件,辦復率100%。認真履行“一崗雙責”,政府系統黨風廉政建設進一步加強。全面落實省委第七巡視組反饋意見,完善規章制度,紮實抓好工程建設領域整改工作。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馳而不息糾正“四風”,“三公”經費、會議費支出下降14.6%。市政府行政服務中心實體和網上辦事大廳功能不斷完善,堅持市直部門副處以上幹部值守12345市民服務熱線平台制度,市民訴求辦結率96.9%。舉辦市政府新聞發布會12場、線上訪談18期,市政府入口網站獲得2015中國地級市政府網站績效評估、省政府網站公共服務程度測評第六名。
  各位代表,一年來令人振奮的發展成效,標誌著湛江走過輝煌“十二五”。“十二五”期間,我們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堅強領導下,歷經考驗,砥礪奮進,一步一個腳印,一年一個台階,走過了不平凡的發展征程。
  五年來,湛江綜合實力穩步提升,實現了發展之變: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0.6%,實現了從1000億元向2000億元的跨越;第三產業增加值突破1000億元。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年均增長13%。固定資產投資實現翻番,累計突破4000億元,年均增長28%。產業結構持續最佳化,實現了工業之變:鋼鐵基地、晨鳴紙業等重大項目建成投產,3家企業年銷售收入和6個行業年產值超100億元,工業結構有效改善,主導地位全面突顯。港口運輸、商貿物流、濱海旅遊等現代服務業加快發展。糧食、蔬菜和熱帶作物產量居全省首位。人居環境有效改善,實現了城市之變:海東開發規模初具,海西提質成效明顯,港灣清障圓滿完成,“一灣兩岸”生態型海灣城市格局基本形成;一批公園綠地和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建成使用,有效開展九洲江流域和市區河渠整治,環境質量保持優良,成為國家衛生城市。主動融入世界,實現了開放之變:中國海博會、水博會永久落戶、成功舉辦,保稅物流中心建成,對接東協合作發展勢頭良好,成為首批“一帶一路”海上合作戰略支點城市。財政投入力度加大,實現了惠民之變:社會民生投入超過財政總支出的80%,教育、文化、衛生、體育等事業全面發展,圓滿完成扶貧開發“雙到”任務。
  各位代表,經過“十二五”的奮鬥磨練,湛江經濟更加繁榮,城市更加美麗,社會更加進步。這是市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市人大、市政協有效監督的結果,是駐湛部隊、武警官兵、公安幹警使命必達的結果,是中央、省駐湛單位、各民主黨派、人民團體以及社會各界人士團結協作的結果,是省直部門大力支持、兄弟城市無私援助的結果,更是全市廣大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幹部職工奮發有為、頑強拼搏的結果。我謹代表市人民政府,向所有關心和支持湛江發展的同志們、朋友們,表示衷心的感謝,致以崇高的敬意!
  “十二五”發展成就來之不易,經驗彌足珍貴。回顧五年來的工作,我們深切體會到:實現湛江振興,必須堅持信念在心,抓緊發展第一要務,胸懷理想、點燃激情、主動作為;堅持責任在肩,推進實施“工業立市、港口興市、生態建市”發展戰略,堅守“既要經濟崛起、又要藍天碧水”,堅定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堅持機遇在我,主動適應新常態,厚植髮展新優勢,全力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防風險;堅持實幹在先,大幹快乾,攻堅克難,砥礪前行,以行動落實,用結果說話,創造無愧於時代的業績;堅持宗旨在民,同心同德,眾志成城,凝聚改革發展的強大合力,讓人民擁有更多獲得感;堅持法紀在前,遵紀守法,轉變作風,確保幹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營造風清氣正的良好政治生態和幹事創業氛圍。
 過去五年,成績固然可喜,問題必須正視。主要體現在:經濟總量小,人均水平低;部分重大項目推進緩慢;傳統產業升級、新興產業成長不快,經濟下行壓力還在加大;對外交通條件亟待改善;港口競爭力有待提升;縣域經濟發展不充分、不平衡;社會民生欠賬較多等等。對於這些問題,我們必須付出更大努力加以解決。
  二、“十三五”時期奮鬥目標和主要任務
  根據中共湛江市委十屆八次全體會議和市委《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精神,市政府編制了《湛江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草案),提請大會審議。
  決戰“十三五”,全面奔小康,我們擁有寶貴的戰略機遇,面臨嚴峻的困難挑戰。未來五年,全球經濟在深度調整中艱難復甦,國內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湛江依然處在大有作為、振興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湛江的機遇,在於國家建設海洋強國和製造強國,實施軍民融合發展戰略;在於國家推動共建“一帶一路”,支持湛江建設海上合作戰略支點城市;在於省委、省政府支持湛江建設環北部灣中心城市;在於湛江振興發展的內生動力正在形成。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湛江經濟運行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發展趨勢不變,特別是臨港工業持續發展的趨勢不變,新型城鎮化向前推進的趨勢不變,社會“眾創”熱潮湧動的趨勢不變,融入世界開放發展的趨勢不變。另一方面,國際金融危機的深層次影響依然存在,全球貿易增長乏力,巨觀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我們面臨著後發追趕、做大做強實體經濟、做大做優經濟“蛋糕”的發展考驗;面臨著投入大、產出小,收入少、支出多的運轉困難;面臨著發展失衡、民生欠賬和經濟社會風險隱患增多的嚴峻挑戰。我們必須全力搶抓機遇,主動應對挑戰,提振發展信心,提升發展能力,開創新常態下發展新局面。
  “十三五”時期,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和任務,體現在“奔小康、建中心、增後勁、優生態、惠民生”。“奔小康”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2018年,經濟發展、民主法制、文化建設、人民生活、資源環境5個領域39項指標基本達標,全市小康綜合指數達到97%以上,提前實現生產總值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力爭邁進廣東經濟發展第二梯隊。“建中心”就是加快建設環北部灣中心城市。環北部灣臨港產業、交通樞紐、區域物流、金融商貿、科教創新、文化藝術、醫療衛生、旅遊度假、康體運動和會展博覽“十大中心”地位有效突顯,先進制造業、港口物流業和基本公共服務三大優勢全面提升。“增後勁”就是發展後勁進一步增強。主導產業、新興產業、區域增長極培育發展和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有重大突破;高鐵、公路、機場、港口等重大基礎設施建成運行,交通條件全面改善,中心城區、縣城和中心鎮公共服務功能全面提升。“優生態”就是生態環境進一步改善。爭取完成“五城同創”、國家循環經濟示範城市建設和生態文明區城鎮村五年行動計畫,單位GDP能耗水耗、二氧化碳以及主要污染物排放控制水平處在全省前列,空氣品質位居全國重點城市前列。“惠民生”就是社會民生事業全面進步。科學、教育、文化、衛生、體育、婦女、兒童等民生事業加快發展,就業與社會保障體系健全完善,基本建立惠及城鄉民眾的公共服務體系。
  實現“十三五”發展目標,我們必須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的戰略思想,堅持在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引領下,推動湛江發展邁上新台階。我們要堅持創新引領,更大力度激活發展之源。全面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鼓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最佳化投資、消費、出口結構,打造經濟成長“新引擎”。我們要堅持協調平衡,更大力度補足湛江之短。著力推進陸海統籌,完善半島立體交通,建設半島港口群,發展臨港工業,壯大海洋經濟,實現藍色崛起;著力推進城鄉統籌,強化“一灣兩岸”中心城區龍頭引領,聚焦縣城支撐節點,做強縣域經濟,形成區域城鎮鏈。我們要堅持綠色低碳,更大力度呵護湛江之美。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綠色發展之路,推動城市與產業雙重轉型,加快建設“三個城市”,構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永葆天藍、地綠、水清。我們要堅持雙向開放,更大力度實現湛江之變。堅定方向,發揮優勢,深化合作,外接東協、歐美,內聯北部灣、珠三角,建設“一帶一路”海上合作戰略支點城市。我們要堅持共建共享,更大力度夯實民生之本。堅守底線、突出重點,完善制度、引導預期,有效保障和改善民生,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讓全市人民共享全面小康成果。
三、2016年工作安排
  2016年是“十三五”開局之年,也是推進結構性改革的攻堅之年。今年政府工作總的要求是: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認真貫徹省委十一屆五次、六次全會和市委十屆八次、九次全會精神,按照“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圍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加快建設環北部灣中心城市的總目標,緊扣結構深度調整、做大做強實體經濟這一主線,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堅持改革開放,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陸海統籌、城鄉協調和創新驅動,推進城市與產業轉型發展,改善社會民生,建設生態文明,努力實現“十三五”良好開局。
  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預期目標:生產總值增長10%左右;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2.5%;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5%以上;港口吞吐量增長10%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2%;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漲幅控制在3%左右;外貿進出口總額增長10%,實際利用外資增長5%;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8%;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以內;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保持在90%以上;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11.58‰以內;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85%。
  做好今年政府工作,實現發展預期目標,最重要的是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堅持把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作為貫穿發展全局和全過程的大邏輯,弄懂弄通“對新常態怎么看”、“新常態下怎么乾”,徹底拋棄用舊的思維邏輯和方式方法再現高增長的想法,堅持用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理念引領發展實踐,全面落實中央提出的“十個更加注重”要求,加快工作重點轉變。具體抓好以下工作:
  (一)綜合施策最佳化發展環境,精準發力穩定經濟成長。壯大實體經濟。實施“去、降、補”行動方案,著力促進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降成本、補短板。打好降低企業交易、人工、社保、財務、物流成本“組合拳”,清理規範中介服務,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清理不合理收費,編制涉企收費清單目錄,落實結構性減稅優惠和製造業增值稅稅率降低政策,減輕企業稅費負擔;推進電價市場化和流通體制改革,降低企業用電與物流成本。平等對待各類市場主體,確保中央、省市改革政策落實到位,確保各類幫扶、獎勵政策全面落實到民營企業,打破民間投資的“玻璃門”、“彈簧門”,努力營造公開透明的政策環境、高效務實的行政環境、平等競爭的市場環境,減少對民間資本的不合理限制,聚力推動民營經濟大發展。採取兼併、債務重組或破產清算等方式,幫扶困難企業,妥善處置“殭屍企業”,促進優勝劣汰和市場出清。強化經濟運行預警監測,加大價格監管。改進統計工作,為經濟發展提供科學支撐。
  突出創新驅動。堅持把創新驅動作為核心戰略和總抓手,牢牢把握髮展的主動權。建成“南方海谷”啟動區一期工程,完成投資6.8億元;加快霞山智慧產業城建設;堅持同步推介招商,落實中冶集團海水淡化等20多個入駐項目,建設創業生活、科技創新、產業集聚“三位一體”的複合型創新社區,打造“眾創”新高地。支持廣東海洋大學、廣東醫學院、嶺南師範學院等駐湛高校創新發展。支持發展創客空間等新型孵化模式,打造眾創、眾包、眾扶、眾籌支撐平台。鼓勵縣(市、區)及社會力量發展眾創空間和網路眾創平台,支持企業採用眾包模式聚合員工智慧和社會創意,提升設計研發、生產製造和運營維護水平。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實施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工程,新增高新技術企業20家,鼓勵有條件的企業設立研發機構。申報國家高新區。加快發展實物、股權眾籌和網路借貸,用好科技風險投資引導和創業投資信貸風險補償資金,強化智慧財產權保護,營造共助小微企業和創業者成長的社會氛圍。牢牢抓住人才這個根本,建設北部灣人才高地。著力最佳化人才環境,加強和改進高層次人才、海外人才、高技能人才的引進培養及評選交流工作,切實解決引進人才落戶、子女讀書等實際困難。辦好第二屆“南方海谷杯”海洋科技創新創業和“市長杯”工業設計大賽。
  強化有效投資。堅持在基礎設施、農村水電氣路、城市快速交通、地下管廊、保障性住房和生態保護、環境治理等公共領域加大投資力度。支持民營企業參與政府投資項目和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參與發展市政公用事業,支持民辦學校、民辦醫院健康發展。推廣PPP模式,實施海東新區地下綜合管廊、奮勇高新區軍民結合產業園基礎設施等示範性項目。年內安排重點項目174項,開工47項,建成16項,完成投資349.3億元。紮實推進“十百千投資計畫”和“鄉賢反哺工程”,確保簽約項目快落地、快開工、快建成。注入有效資源,鼓勵發行債券,增強基投、交投、水務和旅遊集團投融資能力。
  擴大新型消費。加快改造城市商圈,鼓勵餐飲、零售、住宿等傳統商業發展O2O模式,推行“網訂店取”,促進線上線下消費融合,推動養老家政、健康信息、旅遊休閒等生活性服務業開拓電子商務市場。加快發展住房租賃市場,鼓勵農業轉移人口在就業地買房或長期租房。鼓勵自然人和各類機構投資者購買庫存商品房,發展以住房租賃為主營業務的專業化企業。支持房地產企業實施庫存商業、辦公用房“商改住”,將庫存商業地產改造為創客空間或商住複合式地產。最佳化公積金住房提取使用政策,增強職工購房能力。加快寬頻提速降費,擴大信息消費,挖掘農村信息消費潛力。落實帶薪休假,鼓勵旅遊消費。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提高文化消費水平。
 穩定出口增長。實施優進優出戰略,促進外貿結構調整、轉型升級。支持企業擴大東協市場,深耕歐美市場,拓展中東、非洲等新興市場。用好出口信保等金融工具,培育發展外貿新業態。創建境外市場公共銷售平台,發展便利跨境電子商務。完善電子口岸網路平台,實施單一視窗和通關一體化,申請設立海關多式聯運監管中心;創建寶滿國際衛生港和出口食品質量安全示範市,增強出口產品競爭力。
  (二)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堅持在適度擴大總需求、調整需求結構的同時,突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提高產品、服務和工程質量,滿足人民民眾日益增長的品質、個性、綠色、體驗和智慧型等多樣化消費需求,實現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躍升。
  著力發展臨港工業。推進陸海統籌,堅持海洋有序開發與有效保護並舉,依託現代港口壯大海洋產業,加快發展海洋經濟。全面落實《中國製造2025》和省智慧型製造發展規劃,培育發展精品鋼材、海工裝備、軍工產業等先進制造業,建設海洋產業集聚區。全力保障鋼鐵基地1號高爐穩定達產,2號高爐9月前建成投產,全面建成鋼鐵一期工程,打造國內最具競爭力的精品鋼基地。實施“鋼鐵帶動工程”,發展鋼鐵配套產業,加快建設鋼鐵配套園區道路和污水處理等基礎設施,加快實施海興機械等30個入園項目,力爭18個項目建成投產。加快德佬村搬遷,保障鋼鐵基地通過環保驗收。儘早動工中科煉化主體工程。支持晨鳴紙業四期建成投產,啟動第二輪投資。加快建設大唐雷州火電、京信東海電廠、鵬尊能源等重點項目,爭取徐聞京能火電項目早日落戶。實施工業強基工程,發展工業網際網路,促進機器人套用,推動建設智慧型工廠、數位化車間,規劃建設智慧型裝備製造基地。支持建設廣東普奧思無血清細胞培養基研發生產項目,壯大生物醫藥產業。落實傳統支柱產業轉型升級路線和行動計畫,推進擴產增效、設備更新和智慧型化、綠色化改造,重點支持150家規上企業完成技術升級改造,規劃建設糖業精深加工產業園,促進家電、家具產業園提質增效,建設羽絨、鞋業、再生資源產業基地,支持農海產品和食品加工業提升精深加工水平。
  提升園區發展規模和質量。創新“三講三評”機制,開展園區“三評三比”,推動項目、資金、用地和環境指標向園區傾斜,探索股權投資,用好省園區擴能增效資金,高標準建設園區基礎設施和標準廠房。完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最佳化用地布局,拓展用地空間。加快東海島道路、排水工程和自來水廠建設,力促石化園區華南聯合等7個項目落地建設。加快建設麻章森工產業園,完成5.5平方公里啟動區征地拆遷。支持奮勇高新區打造軍民融合、東協合作、科技創新與產業集聚四大平台,形成食品醫藥和機械裝備產業集群。加快建設烏石、龍頭沙等縣域臨港產業園,規劃建設吳川空港經濟區和坡頭先進制造產業園區。
  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辦好中國海博會、水博會和湛江海洋周,舉辦東協、海峽兩岸現代農博會和南珠展覽會,打造中國冬季會展品牌。創建廣東服務外包示範城市和示範園區,建設粵港澳服務貿易自由化省級示範基地。推廣“投遞通”等智慧物流,發展第三方物流。建成湛江商貿物流城和義烏小商品批發城一期。一季度驗收營運保稅物流中心,建設華南鐵礦石現貨交易和檢驗鑑定中心,建成鐵礦石、原油、燃料油期貨交割庫,打造中國南方大宗商品物流交易中心,壯大港口物流業。落實全域旅遊觀念,加快實施“3844”工程,完善城市旅遊公共服務設施;推進建設“五島一灣”濱海旅遊產業園,建成法式風情街二期,加快建設南三島濱海旅遊示範區,推進硇洲島旅遊開發,創建湖光岩5A和金沙灣、特呈島4A景區,打造湛江灣旅遊圈。支持吳川吉兆灣打造濱海旅遊集聚區,建設徐聞“中國大陸南極村”。
  培育發展信息產業。落實信息基礎設施建設三年行動計畫,建設全國電信普遍服務試點市,推進“一網三環”光纖骨幹網擴容,加快城市光纖改造,發展農村光纖網路,加快4G基站規模化建設,實現公共區域無線區域網路覆蓋。加快中國移動(湛江)數據中心項目建設,打造粵西高成長性信息產業集群。實施湛江“網際網路+”行動計畫,加快建設智慧城市,申建國家電子商務示範城市,推動“三網”和電商、網購、快遞等行業融合發展,推廣智慧型交通、電網、家居和智慧旅遊、社保、醫療、食品溯源等物聯網示範套用。支持建設赤坎跨境電子商務產業園,實施遂溪農村淘寶項目。
積極發展現代農業。全面落實中央一號檔案,深化農村綜合改革,穩步推進農村“三權”確權登記頒證,規範集體“三資”管理。嚴守耕地保護紅線,推進建設高標準基本農田。鼓勵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加快建設雷州東西洋現代糧食產業和廉江、徐聞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加快木瓜、香蕉、紅橙、青棗、火龍果等特色農產品產業化,建設雷州半島熱帶水果產業示範區;提高蔬菜種植規模化水平,建設粵西“北運”蔬菜優勢產區。完善農產品冷鏈倉儲配送系統,推行家禽“集中屠宰、冷鏈配送、生鮮上市”。建設北部灣農產品流通綜合示範園二期,建成湛江糧食物流中心。實施普惠金融村村通工程,普及鄉村金融(保險)服務站;推廣“政銀保”、小額信用以及農村產權抵押擔保貸款,推動水稻、甘蔗、香蕉、玉米等政策性農業保險擴面提質;開展颱風、強降雨等財政巨災風險指數保險試點,建立巨災保險制度。加強雷瓊黃牛、徐聞黑山羊等地方良種保護開發,發展現代畜牧業。發展現代漁業,建設全國重要遠洋漁業基地。鼓勵深海網箱養殖。積極拯救南珠產業。動工建設硇州漁港等6個省級現代漁港,建成龍王灣、通明河等5個市級區域性避風塘。完成兩宗中型灌區節水改造和1宗規模化節水工程,完成12宗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15宗中小河流治理和27宗海堤加固達標工程。
  (三)加快實施“三環四通”工程,著力提升發展區位優勢。深入開展交通建設大會戰。年內實施17個重點交通建設項目,完成投資90億元。加快建設東海島鐵路和鐵路西站客運綜合交通樞紐工程,推進黎湛鐵路電氣化改造與合湛高鐵建設,啟動包海高鐵玉林至湛江段、湛江至河源高鐵前期工作。掀起高速公路建設高潮,加快建設東雷高速、雲湛高速湛江段和湛徐高速徐聞港支線,動工建設玉湛高速湛江段和調順跨海大橋,力爭動工建設環城高速南三島大橋段,啟動廉江至湛江、吳川至湛江兩條快速線前期工作,爭取早日動工建設。啟動雷湖快線奮勇延長線前期工作,開展海川路、疏港大道市政化改造,推動實施瀋海高速開平至湛江段擴建和高速公路、鐵路與縣域港口連線線工程。改造省道285線吳川良村至梅北等7段道路,完成“迎國檢”收尾工作,力爭提前完成“3年改造300公里縣道”目標。動工建設湛江國際機場。
  加快建設半島港口群。修編湛江港總體規劃,加快推進湛江港40萬噸級航道、亞士德航道一期工程,動工建設東海島港區雜貨碼頭,加快實施東海島港區航道、煤炭碼頭、散貨碼頭一期和寶滿港區貨櫃一期擴建工程,推進中科煉化、京信東海電廠兩個配套碼頭建設。推行“政府+港口集團+園區業主”的縣域港口建設模式,實施“一縣一港區”戰略,啟動雷州烏石臨港工業園貨運碼頭、廉江龍頭沙公共碼頭和徐聞南山滾裝碼頭等縣域港口工程。
  (四)堅持以人為核心,提高城市建設管理水平。貫徹中央城市工作會議精神,落實城市工作“一個尊重”、“五個統籌”,開展城市擴容提質“三評三比”,提高城市治理能力,推動城市轉型發展,創造更加優良的人居環境。
  加強和改進城市管理。創新城市規劃理念和方法,編制新型城鎮化規劃;加強城市設計,落實城市空間立體性、平面協調性、風貌整體性和文脈延續性的規劃管控措施,留住城市特有的地域環境、文化特色和建築風格基因。把2016年定為城市管理年,改革執法體制,落實城管責任主體,成立市城市管理委員會;堅持區級屬地管理、市級監督考核、城管綜合執法,堅持全民共治共管、共建共享,廣泛發動市民參與,提高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加大查控力度,整治城市“六亂”,打擊市區違法建設。發揮數位化城管和交警智慧型指揮中心的平台作用,套用科技裝備,實現城市管理全時段、全覆蓋、全過程,做到城市管理問題第一時間發現、派遣、處置,確保城市運行高效有序。
  推進新城區開發。持續釋放省運會舉辦地的品牌效應,加快土地儲備,聚力開發海東新區。加快地下綜合管廊、污水處理廠、自來水廠和沿海大道等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實施廣東醫學院附屬醫院海東院區、渤海商品交易中心等重點項目。加快征地和村場改造,建成三柏西村農民公寓。堅持公共運輸開發導向,加快建設海大路,動工建設西城快線,加快市政幹道和公共服務向西延伸,做好西城組團規劃實施工作。
  推進主城區提質。年內安排市政項目19個、完成投資7億元。建成廣州灣大道南段、南方路排水及跨線橋、源珠路西段和世貿人行天橋,建設人民大道南地下步行系統。動工建設、改造文西路等10條市政道路,改造機暢路。綜合整治霞山西海岸觀海長廊,建成東菊公園。加快棚戶區和危房改造,綜合整治老舊住宅小區,加快舊大天然、三星、泰倫和調順島海洋漁業公司片區“三舊”改造。推進湛江港調順、霞海港區功能騰退,推動湛化集團、海濱船廠、湛江電廠、調順電廠環保遷建,力爭開工建設湛化新廠。加快路燈安裝亮化,打造人民大道南和觀海長廊夜景示範街。加快城市原點廣場二期、中央商務區和漁人碼頭建設。
  推動縣城和重點中心鎮建設。堅持城鎮、交通、產業、生態和動力“五鏈融合”,支持縣城做大做強。編制縣城控制性詳細規劃,突出建成一批市政交通設施,完善一批公共服務設施,完成一批“三舊”改造項目,建設一批科技企業孵化器。支持雷州、吳川、遂溪城區國道改道繞行、擴容提質;支持海安開發區功能調整,推動徐聞城區向南發展。推進建設廉江安鋪等重點中心鎮和特色村。
  (五)加強生態環境保護,促進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紮實推進“三個城市”建設。按照“精明增長”、“緊湊城市”要求,實施腳印城市建設八大行動計畫。動工建設廣州灣大道北段腳踏車“高速公路”;建設赤坎民國風情街,改造逸仙路片區民國舊建築群;建設西連線線綜合公交樞紐站場;完善市區電動車充電設施。落實海綿城市建設六大行動計畫,申報國家(省)海綿城市試點市,開展新建道路和河渠低影響開發雨水系統試點,實施海田帶狀公園等植草溝改造。落實國家循環經濟示範城市建設任務,完善再生資源回收體系,推動餐廚廢棄物等城鄉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無害化分類減量處理,推廣綠色建築和建築節能,限制一次性產品消費,健全社會資源循環利用和節約標準體系。綜合推進金沙灣片區“腳印”路網、“海綿”試點和“循環”社區建設,試點城鄉生活垃圾分類回收和集中處理,打造城市轉型發展樣板片區。
加快實施主城區治水工程。落實主城區治水十年規劃和三年計畫,開展北橋河、南柳河、赤坎水庫等河渠水庫治理。建成東山垌、三號渠、文保渠生態廊道和瑞雲湖、赤坎江生態處理系統。啟動鶴地水庫向市區管道供水工程前期工作,新建霞山西廳和東海島自來水廠。加快改造地下排水系統,集中整治市區4個“水浸街”黑點。
  築牢生態安全螢幕障。堅持城市以自然為美,打造親水近海空間,整治修復海島、海岸帶,建設美麗海灣和海洋生態文明示範區。實施現代農業、水利設施、生態修復三大規劃,建設雷州半島生態修復示範工程。紮實推進“五城同創”,編制實施低碳生態城市建設規劃,提升生態文明區城鎮村創建成效,提高農村衛生保潔員補助標準。開展城鎮、農村地籍調查,建設國土資源“一張圖”資料庫;落實最嚴格的節約集約用地制度,加大閒置土地處置力度。紮實開展大氣、水污染防治行動,落實粵桂兩省區九洲江流域聯防聯治措施,堅決整治非法抽砂行為,爭取鶴地水庫列入國家江河湖泊生態保護試點。綜合治理鑒江中下游和袂花江、小東江、三丫江污染。新(擴)建赤坎水質淨化廠三期等6間污水處理廠,建設屋山污水處理廠、平樂再生水廠中水回用工程。推進工業污染源達標排放,規範企業排污行為。推行環境執法與刑事司法聯動,嚴厲打擊環境違法行為。推進新一輪綠化湛江大行動,實施兩萬畝桉樹純林改造和熱帶雨林示範工程,營建3萬畝沿海防護林等生態公益林;建設15個森林、濕地公園和160條綠化美化村莊。提高建築抗風設計標準和工程質量,專項整治建築余泥、渣土堆(排)放和地質災害易發場所等安全隱患,實施危險化學品和化工企業生產、倉儲安全環保搬遷,加快建設安全城市。
  (六)推進重點領域改革攻堅,進一步釋放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最佳化服務,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繼續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審批事項,全部取消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落實事中事後“接管放”。建立政府部門權責清單制度,基本完成市、縣兩級政府工作部門以及依法承擔行政職能事業單位的權力清單公布工作,推行“負面清單、一表共用、聯合檢查”。改革投資審批制度,落實企業投資項目清單管理制度,推行“多評合一”、並聯審批,有效縮短重點項目前期工作周期。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行電子營業執照和全程電子化登記,實行“一址多照”和“一照多址”,探索“智慧型”監管,推行隨機抽查、告知承諾等監督方法。統籌推進戶籍制度改革,實施居住證制度。全面實施不動產統一登記制度。深化金融改革,發展融資租賃和金融租賃,用好中小微企業“互保金”,引導金融資源優質服務中小微企業。強化預算執行管理考核,盤活財政存量資金,提高財政支出效率。分類推進國企改革,最佳化國有資本布局,盤活國有資產,鼓勵各類投資主體參與國企改制重組,有序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推動國企改制上市;建立出資人管理事項清單,健全國有資產管理制度,防止國有資產流失。深化海域使用權“直通車”制度改革,試點海域使用權有序流轉和集中集約用海。深化供銷社和國有林場體制改革。
  (七)堅持內外聯動,促進高水平雙向開放。向南對接東協加快開放發展。堅定對接東協,全面提升與東協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合作發展水平。深化港口合作,推動落實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沿線港口合作《湛江宣言》,參與共建港口和空港聯盟,共建海上物流大通道、海上絲綢之路空中走廊和數字海上絲綢之路。舉辦“走進東協”系列講座,落實湛江與東協14項合作事項,支持奮勇高新區建設“中泰”、“中印尼”東協產業園,實施中泰合資製藥等項目;邀請泰國、印尼參加2016中國海博會、水博會,設立中國海博會泰國主賓國展示館,啟動湛江與泰國互派50名交換生項目。深化與東協的國際產能合作,帶動優勢產能“走出去”,支持蔗糖、飼料、農海產品加工和建築、電氣等企業走向東協開展境外投資,帶動成套設備出口。申報設立進口水果指定口岸,支持建設湛江-東協熱帶農產品批發展示中心。加密、開通前往東協國家的空中航班、貨櫃班輪。建設“湛江-東協旅遊走廊”。整合利用駐外經貿代表處和國際友城等外事資源,擴大國際交流合作。
  向北拓展促進區域經濟一體化。主動對接珠三角,融入北部灣,推動發展湛茂陽及粵桂兩廣沿海經濟帶,加快建設湛江-北海粵桂北部灣經濟合作區,規劃建設環北部灣沿海一級公路,支持建設環北部灣檢測公共技術服務平台,推進湛江與廣西北部灣城市群一體化。
務實推進“三地”融合發展。鞏固軍政軍民團結,軍地共創國家和省級雙擁模範城;發展人工島礁基礎材料,共建綜合補給和奮勇高新區國家級軍民結合產業示範基地,啟動申報湛江國家軍民融合創新示範區。深化校地教育、科研、文化、藝術、公益和志願者服務合作,打造人才培養合作共同體;支持駐湛高校、科研院所參與“南方海谷”建設,搭建科研成果產業化平台。支持湛江農墾改革發展,推進墾地共建現代農業示範區廣前核心區。
  (八)改善社會民生,讓人民擁有更多獲得感。全力補齊社會民生短板。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瞄準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加大資金、政策、工作投入力度,打好脫貧攻堅戰。堅持就業優先,創新小額擔保貸款,落實租金、培訓和社保補貼,打造網際網路+創客空間,鼓勵大中專學生創業就業。堅持立德樹人,以創建教育現代化先進市為抓手,建設線上“雲課堂”系統,改善辦學條件;推進公辦義務教育學校校長、教師交流輪崗,加強教師隊伍建設;落實新建住宅小區學校配建與移交使用政策,新(擴)建市區6所以上公辦中國小校。支持廣東文理職業學院申報升格本科院校,建成湛江幼兒師範專科學校。繁榮文化藝術、新聞出版、廣播影視事業,發展積極向上的網路文化。加強古村落保護。改革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提高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標準,落實征地農民社保資金分配製度。完善醫保信息審核系統,與省內和廣西北部灣地區實現異地結算,豐富醫保“湛江模式”;健全救助申請家庭經濟核對機制,推動醫療保險與醫療救助銜接,提高醫療保障水平。實施衛生強市戰略,將醫療衛生工作的著力點落到基層、落到農村,由市統籌解決縣級人民醫院、中醫院和婦幼保健院改造資金,支持各縣(市)按照三級醫院標準,至少創建一間高水平醫院;全面推進縣鎮醫療衛生服務管理一體化改革;提高鄉鎮衛生院、村衛生站標準化水平,改善基層醫院就醫環境和醫護人員的工作生活條件。落實一對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政策,完善計畫生育服務管理。辦好環雷州半島騎行等社會體育活動,推動開展全民健身運動。支持海關、檢驗檢疫、海事、邊檢在開放發展中發揮積極作用。推進市檔案館二期建設。抓好外事僑務、民族宗教、婦女兒童、海防打私、人防、氣象、地震、方誌等工作。
  辦成十件民生實事。在全面落實省十件民生實事基礎上,開工建設保障房4825套,建成1500套;完成31716戶茅草房改造驗收;新增市區中國小學位1萬個;新增市區醫院病床1100張;建成銀帆公園;投放新能源公車320台、計程車300台,新增市區公交線路12條;建成綠塘河污水提升泵站;解決150萬農村民眾飲水安全問題;建成104條自然村污水處理站;解決市直國資系統困難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醫療保險問題。
  辦好十大民心工程。啟動市第一中醫院遷建和市婦幼保健院新院建設;完成湛江中心人民醫院整體搬遷;建成廣東海洋大學寸金學院新校區一期,籌建湛江科技大學;籌建湛江一中新校區;動工建設市二技校一期;動工建設市文化中心;出台符合國標的電動腳踏車上牌管理辦法;建設湛江、雷州救助物資儲備倉庫;動工改造人民大道、湖光路等10條市政供水管道;加強社區戒毒、社區康復工作和格線化管理。
  創新社會治理。堅持政府治理和社會自我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構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支持社會組織開展公益慈善、科技推廣、城鄉社區與志願者服務,加強行業協會商會自律管理,引導社會組織規範健康發展。持續創建平安湛江,完善基層社會治理體制,健全第三方機構調處社會矛盾機制。以基礎信息化為重點,完善社會治安立體化防控體系,加強反恐鬥爭,開展打擊刑事犯罪“颶風2016”專項行動,重點打擊“兩搶一盜”、涉毒、涉電信詐欺和涉金融領域等犯罪活動。抓好“七五”普法教育。強化信訪源頭治理,完善網上信訪制度。健全勞資糾紛預防處置體系。提升防災應急處置、消防應急綜合救援和通信設施抗災能力,建設應急裝備、物資、避護場所和基層應急綜合服務站,建設“保底電網”和“應急供水”設施。健全食品安全風險及食源性疾病監測網路,全程保障民眾食品藥品安全。落實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失職追責,全方位加強安全生產。
  (九)建設法治政府,全面提升施政水平。落實《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2015-2020)》,加強和改進政府工作。堅持嚴格管理與關心愛護相結合,全體公務員要從嚴從實依法履職、最佳化服務,嚴格按照黨的原則、紀律、規矩辦事,嚴守黨紀國法“高壓線”。同時,堅持政治上激勵、工作上支持、待遇上保障、心理上關懷,旗幟鮮明為嘔心瀝血做事、不謀私利的幹部撐腰鼓勁,支持廣大公務員積極作為、敢於擔當。堅持依法行政,推進依法決策,完善政府內部決策規程,嚴格執行市委和市人大常委會討論決定重大事項的相關規定,主動接受人大依法和政協民主監督,認真辦理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推進政府事權規範化、法律化,加強政府績效管理。出台一批涉及城鄉建設管理、環境保護、歷史文化保護的政府規章。嚴格規範執法,加強行政複議和行政應訴工作。拓展市政府行政服務中心實體和網上辦事大廳功能。加強政府智庫建設,提高決策科學化水平。堅持陽光理政,主動回應社會關切,定期召開新聞發布會,完善線上訪談、網路問政、12345市民服務熱線等公眾參與平台,擴大“兩微一端”等政務新媒體信息發布客群面,推動政務決策、執行、管理、服務和結果全過程公開。堅持實幹施政,強化用結果說話,狠抓重大任務落實,突出重點項目落地,堅持重點工作天天排、月月算,半年一小結,全年算總賬。強化工作部署督促檢查,健全問責機制,做到有責必問、問責必嚴,打通政策落實“最後一公里”。堅持清廉從政,牢記從嚴修身、律己、用權,從實謀事、創業、做人,推進“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制度化,完善作風建設長效機制。堅持紀嚴於法、紀在法前,嚴格執行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和《紀律處分條例》,嚴守廉潔從政各項規定,完善監察、司法、審計聯動的行政權力監督機制,自覺接受公眾和媒體監督。嚴格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推進廉潔政府建設。
  各位代表!大海孕育湛江,成就了千年古絲路與今日新海絲的揚帆起航;自然眷顧湛江,寫就了近代廣州灣與現代新港城的演變歷程;時代呼喚湛江,造就了三十年改革開放與新世紀海洋強市的黃金機遇;人民期待湛江,鑄就了我們戰勝災害困難、追求全面小康的意志擔當!今天,我們已經站在“十三五”的發展新起點,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中共湛江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咬定目標,堅定信心,攻堅克難,紮實苦幹,共同用智慧和汗水,奮力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環北部灣中心城市的偉大勝利!
  名 詞 解 釋
  互保金:指符合銀行授信條件的個體工商戶、小微企業或實際控制人以“自願互助、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為原則組成互助合作組織,並繳納一定金額的資金,委託專門的管理機構為組織內各成員單位在銀行貸款提供擔保而設立的擔保保證金集合。
  物聯網:利用局部網路或網際網路等通信技術把感測器、控制器、機器、人員和物等通過新的方式聯在一起,形成人與物、物與物相聯,實現信息化、遠程管理控制和智慧型化的網路。
  農技寶:“農技雲”平台的客戶端,為農業主管部門(管理者)、農技專家(農技員和專家)及農戶(普通農戶和大戶)提供的一套滿足農技推廣交流互動、推廣服務管理等套用需求的綜合信息服務。
  主城區治水十年規劃和三年計畫:即《湛江市主城區水系綜合整治規劃(2015-2025)》和《湛江市主城區水系綜合整治三年實施計畫(2015-2017)》,通過“蓄、疏、防、治”綜合整治,到2017年實現污水變清水,2020年清水變生態水,2025年生態水變直飲水。
  一鎮一站、一村一點:每個建制鎮建成一座生活垃圾轉運站,每個自然村建成一座以上生活垃圾收集點。
  三地七方:湛江、海口、南寧三地海關和湛江港集團、廣西北部灣港務集團、海南港航控股、國投裕廊洋浦四方港口共同簽署《環北部灣口岸部門及港口企業深化合作備忘錄》,探索以新型海關監管模式下的航線合作為切入點,致力將環北部灣地區打造成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重要門戶。
3+2:指“3+2”專項打擊整治行動,即涉毒、涉黑惡、涉盜搶和涉賭、涉槍打擊行動。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供給側相對需求側而言,包括生產要素投入、全要素生產率提高兩個基本方面。所謂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指從供給側入手,針對經濟結構性問題而推進的改革,更強調通過制度變革與完善,提高生產要素配置效率,以市場導向最佳化提升生產端生產能力,從而擴大有效供給,形成高質量、多層次的供給體系,使供給結構更加適應需求結構。
  十個更加注重:習近平總書記2015年12月18日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提出:推動經濟發展,要更加注重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穩定經濟成長,要更加注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巨觀調控,要更加注重引導市場行為和社會心理預期;調整產業結構,要更加注重加減乘除並舉;推進城鎮化,要更加注重以人為核心;促進區域發展,要更加注重人口經濟和資源空間均衡;保護生態環境,要更加注重促進形成綠色生產方式和消費方式;保障改善民生,要更加注重對特定人群特殊困難的精準幫扶;進行資源配置,要更加注重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擴大對外開放,要更加注重推進高水平雙向開放。
  制度性交易成本:指政府制定的各種制度工具所帶來的成本,即企業遵循政府制定的系列規章制度時所需付出的成本,例如各種稅費、融資成本、交易成本都屬制度性成本。
  殭屍企業:沒有辦法繼續經營、應該破產但又沒有破產的企業。
  眾創:匯眾智搞創新,通過創業創新服務平台聚集全社會各類創新資源,大幅降低創業創新成本,使每一個具有科學思維和創新能力的人都可參與創新,形成大眾創造、釋放眾智的新局面。
  眾包:匯眾力增就業,藉助網際網路等手段,將傳統由特定企業和機構完成的任務向自願參與的所有企業和個人進行分工,最大限度利用大眾力量,以更高的效率、更低的成本滿足生產及生活服務需求,促進生產方式變革,開拓集智創新、便捷創業、靈活就業的新途徑。
  眾扶:匯眾能助創業,通過政府和公益機構支持、企業幫扶援助、個人互助互扶等多種方式,共助小微企業和創業者成長,構建創業創新發展的良好生態。
  眾籌:匯眾資促發展,通過網際網路平台向社會募集資金,更靈活高效滿足產品開發、企業成長和個人創業的融資需求,有效增加傳統金融體系服務小微企業和創業者的新功能,拓展創業創新投融資新渠道。
  PPP模式:即Public-Private-Partnership,又稱公私合營模式,政府與私人組織合作建設城市基礎設施項目或是提供某種公共物品和服務。
  O2O模式:即Online To Offline,又稱離線商務模式,是指線上行銷線上購買帶動線下經營和線下消費。
  出口信保:即出口信用保險,指承保出口商在經營出口業務過程中因進口商的商業風險或進口國的政治風險而遭受的損失的一種非贏利性政策性信用保險。
園區“三評三比”:即以“評園區、評項目、評效益,比思路、比作風、比方法”為主要內容的招商引資和產業園區建設巡迴評比活動。
  全域旅遊:把一個區域整體作為功能完整的旅遊目的地建設,實現景點內外一體化,是旅遊產業的全景化、全覆蓋,是資源最佳化、空間有序、產品豐富、產業發達的系統旅遊。
  “3844”工程:“3”即《湛江濱海城市旅遊規劃》三年行動計畫,“8”即8大建設工程,“44”即44項重點工作任務。
  一網三環:珠三角光纜網、粵東骨幹光纜環、粵西骨幹光纜環、粵北骨幹光纜環。
  網際網路+:把網際網路的創新成果與經濟社會各領域深度融合,推動技術進步、效率提高和組織變革,提升實體經濟創新力和生產力,形成更廣泛的以網際網路為基礎設施和創新要素的經濟社會發展新形態。
  農村“三權”:土地承包經營權、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宅基地使用權。
  政銀保:由政府提供財政資金作擔保,銀行向符合條件的合作社提供免抵押貸款,保險公司為貸款合作社提供保證保險的合作項目。
  城市工作“一個尊重”、“五個統籌”:去年12月20日至21日召開的中央城市工作會議提出:尊重城市建設發展規律;統籌空間、規模、產業三大結構,提高城市工作的全局性;統籌規劃、建設、管理三大環節,提高城市工作的系統性;統籌改革、科技、文化三大動力,提高城市發展持續性;統籌生產、生活、生態三大布局,提高城市發展的宜居性;統籌政府、社會、市民三大主體,提高各方推動城市發展的積極性。
  城市擴容提質“三評三比”:即以“評規劃、評項目、評變化,比思路、比作風、比方法”為主要內容的城市擴容提質巡迴評比活動。
  腳印城市建設八大行動計畫:開展城市規劃設計管理與規定標準研究;編制公共運輸與慢行系統專項規劃;建設公交都市;完善街道功能,營造宜人慢行空間;建立最佳化城市微循環系統;打造活力示範街區;整治開放城市臨街退縮空間;強化社區開放通達。
  海綿城市建設六大行動計畫:公園綠化低影響開發建設、海綿小區試點、城市道路雨水系統構建試點、城市河渠低影響開發雨水系統試點、海綿城市示範區、完善城市規劃編制及管理規定。
  國土資源“一張圖”:是國土資源部門加強國土資源動態監管的創新舉措,是遙感、土地利用現狀、基本農田、遙感監測、土地變更調查以及基礎地理等多源信息的集合,與國土資源的計畫、審批、供應、補充、開發、執法等行政審批系統疊加,共同構建統一的綜合監管平台。
  權力清單:以清單方式列明政府部門各項行政職權及其依據、行使主體、運行流程、對應的責任等。
  負面清單:以清單方式列明企業不能投資的領域和產業。
  多評合一:指推動項目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把項目前期推進階段所涉及的節能評估、環境影響評價、碳排放影響評估、安全評價、水土保持方案、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和地震安全性評價等7項評估由串聯方式調整為並聯方式進行,實行統一受理、統一評估、統一評審、統一審批的服務新模式。
  線上“雲課堂”:綜合課堂直播、精品課程點播、校園觀景台、視頻會議、戶外活動實況直播、教研互動、慕課和簡易微課製作等教育教學功能的不限時空的先進套用系統。
  兩微一端:微博、微信和移動客戶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