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珠區2009年政府工作報告

《海珠區2009年政府工作報告》是由海珠區人民政府發布的報告。

各位代表:
  我代表海珠區人民政府向大會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08年工作回顧 2008年,區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區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區人大及其常委會和區政協的監督、支持下,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積極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帶來的挑戰和風險,全面推進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又好又快發展,較好地完成了區十四屆人大三次會議確定的各項工作任務。
(一)經濟實力進一步提高,現代產業體系建設成效初顯。
  努力克服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採取一系列措施,促進了經濟的平穩增長。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87.27億元,同比(下同)增長11.2%,人均生產總值52811元(按戶籍人口計算)。實現稅收81.55億元,增長12.7%;區財政一般預算收入24.44億元,增長18.6%。實現商品銷售總額954.26億元,增長16.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60.46億元,增長20.4%。實現工業總產值289.11億元,增長3.1%。實際使用外資1.15億美元,增長10.1%;進出口總額19.61億美元,增長11.8%,其中,出口11.18億美元,增長2.1%,進口8.43億美元,增長27.9%。三次產業結構由2007年的0.5 : 24.3 : 75.2調整為0.4 : 23.4 : 76.2。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總數量增長7%。
總部經濟發展取得新成效。藉助市確定琶洲地區為廣州CBD(中央商務區)重要組成部分並優先發展琶洲總部企業聚集區的有利機遇,制定《關於加快海珠區總部經濟發展的意見(試行)》、《關於加快海珠區總部經濟發展的意見的實施方案(試行)》,認定43家企業為2007年度海珠區重點總部企業並落實相關獎勵政策。吸引了寶鋼廣東鋼鐵集團、廣州索迪斯管理服務有限公司(世界500強企業投資)、保利房地產(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和廣東振威國展展覽有限公司、廣州益武國際展覽有限公司等一批現代服務業、總部企業入駐。
  以會展業為龍頭的現代商貿服務業最佳化發展。制定《關於加快推進海珠區產業轉移和勞動力轉移的實施意見》,穩妥推進產業和勞動力“雙轉移”,轉變發展方式,最佳化產業布局。東部琶洲國際會展商務區商務氛圍日漸濃厚。成功舉辦了中國會展經濟研究會第三屆年會暨2008廣州(海珠?琶洲)會展經濟論壇,我區被中國會展經濟研究會授予“中國會展名區”稱號。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廣交會)已整體搬遷至琶洲展館,第104屆廣交會展覽面積111.5萬平方米,設標準展位55620個,單體展覽面積居世界第一。全年琶洲地區共舉辦各類展覽58場。中國(廣州)國際汽車展、廣州國際照明展等知名展覽影響力不斷擴大,華南國際口腔醫療器材展、廣東國際廣告展等品牌展覽相繼進駐。保利世界貿易中心、廣州國際採購中心等相繼啟用,琶洲地區商務配套設施日趨完善。中部廣州大道南及周邊地區專業批發市場加快向以總部結算、電子商務為導向的現代展貿型市場轉型升級。廣州紡織博覽中心、華南汽貿易手車交易中心先後啟動建設,長江輕紡城主體建築已封頂。西部江南西商業中心商業氛圍趨旺,廣百新一城等大型購物中心的輻射帶動作用日益明顯。
  高新技術和文化創意產業加快發展。高新技術產品產值達44.27億元,占全區工業總產值的15.3%。新認定市民營科技企業17家。區科技產業基地技工貿收入18.58億元,增長10.8%。中國大學生創業園(海珠園區)發展順利,目前孵化項目17個。敦和園區科技中心大樓竣工並投入使用。廣東省粵晶高科股份有限公司原廠址改造建成浩誠創業園。太古倉商業文化景區、廣州TIT紡織服裝創意園等項目相繼啟動建設。珠影文化創意產業園已有60多家影視文化創意企業落戶。
(二)城市建設管理水平進一步提升,城區環境不斷最佳化。
  規劃先導作用不斷加強。完成《廣州市新城市中軸線(海珠段)規劃近期實施計畫》編制及其周邊產業布局專題報告。針對市開展的琶洲員村地區、白鵝潭地區城市設計競賽方案,積極提出強化琶洲地區總部經濟地位、注重塑造白鵝潭地區優美濱水景觀形象和培育發展休閒經濟等建議。《琶洲村城中村改造規劃》正按有關程式報批。海珠橋南廣場地區、南華西危破房(二期)、紅衛村、瀝?虼宓雀腦旃婊?正加緊編制。
  基礎設施和重點項目建設順利推進。市在我區的一批重點項目進展順利。廣州新電視塔已完成主體結構封頂,電視塔南廣場建設進入征地拆遷階段;會展中心(二、三期)已投入使用;洲頭咀隧道已啟動主體工程建設;捷運二、八號線建設工程已分別完成契約總量的70%。我區重點推進139個城建項目,總投資16.92億元,其中爭取市資金15.83億元。道路網路進一步完善,已完成南洲路(看守所~南洲水廠)、小洲東路、碧映路等24項道路建設,正在推進南洲路延長線(南洲水廠~三圍油庫)、南洲北路、環島路等道路建設,全年新增道路面積57萬平方米,改造道路面積6萬平方米。推進景觀和社區整治,完成鶴洞大橋(昌崗西路段)、南洲路(廣州大道~羅馬家園)沿線等6項立面景觀整治工程,整飾面積44萬平方米;推進昌崗社區(二期)、海印南社區(二期)、小洲村旅遊A線等社區整治項目,完成社區整治面積27萬平方米。道路排水設施改造有序進行,完成了藝苑北路等22個“水浸街”排水改造工程,改造排水管道9000米。抓好危破房改造工作,南華西危改項目(一期)基本完成動遷任務。做好零散危破房改造或修繕工作,全面完成2004年在冊的19.1萬平方米危破房改造,提前一年完成市下達的任務。官洲島征地拆遷補償安置工作基本完成。海珠體育中心、區教育發展中心已啟動建設。
生態環境不斷最佳化。大力推進河涌整治。積極實施龍潭涌、台涌整治工程,已完成65%的工程量;全面開展石榴崗河、西碌涌、康樂涌、磨碟沙涌等河涌綜合整治前期工作。推進引水補水工程的實施,積極開展全區險閘的重建達標建設,大幹水閘已完工,黃湧水閘等3座水閘在建,11座水閘已完成初步設計工作。積極爭取市的支持,採取有效措施加大萬畝果林濕地公園保護建設力度。推進龍潭果樹公園(二期)、上涌(瑞寶)果樹公園(一期)等24項公園及綠化建設,全年新增公共綠地面積74萬平方米。小洲村被評為“國家級生態示範村”和省“旅遊特色村”。
城市管理水平不斷提升。向鳳陽、瑞寶、南洲、華洲4個街道派駐專項工作隊,以消防安全整治為重點,深入開展轄區內的環境綜合整治。啟動創建星級衛生街道工作,鞏固創衛成果,強化長效管理。我區獲得“羊城市容環衛杯”競賽第二名。城管綜合執法工作在市年度考評中成績位居各區前列。推進珠江沿岸光亮工程,共完成301棟建築物的亮燈,完成量居全市第一。繼續加大拆違力度,拆除新舊違法建設14.5萬平方米。開展全國第八次衛星圖片土地執法檢查,立案查處違法用地43宗,復耕復綠面積15.4萬平方米。開展海珠區2008-2010年空氣污染綜合整治行動,對100家油煙、噪聲擾民嚴重的飲食業單位採取媒體曝光、民眾監督、政府補貼的方式進行綜合整治。開展出租屋、流動人員調查核實工作,在冊登記出租屋29.1萬套、流動人員78萬人。開展內街內巷停車試點工作,新增停車場59個、停車泊位6737個。加強琶洲地區公共配套建設和管理,廣交會期間協調開設臨時停車泊位1.2萬個,有效改善交通秩序。協調新開設了主要服務於瀝?頡⒊嗌場⒈鄙降瘸侵寫宓?7條小巴公交線路,改善城中村地區居民出行條件。
  (三)和諧社會建設進一步推進,民眾生活質量穩步提高。
  公共安全和應急管理工作有效開展。進一步完善各類應急預案,高效有序處置各類突發事件。去年初,由於歷史罕見的嚴重低溫和雨雪冰凍災害,大量旅客滯留廣州。按照市的部署,我區啟動了琶洲會展中心春運應急疏散安置工作,持續奮戰12個日夜,啟用會展中心6個展館,出動工作人員13160人次,疏導客運汽車4753車次,安置疏導旅客19萬人,出色完成了2008年春運應急保障工作。我區獲得“廣東省抗災救災先進集體”、“廣州市春運和抗災救災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做好汶川地震抗震救災工作,迅速派出支援汶川醫療衛生服務工作隊,發動廣大幹部職工和社會各界捐款捐物。我區被評為“廣州市抗震救災先進集體”。 全力抗擊強颱風“黑格比”,迅速有效排除險情。加強食品安全監管,高效穩妥處理“問題奶粉”事件,免費篩查醫治患兒,督促企業退賠、退換、召回銷毀不合格奶製品。加大安全生產執法監察力度,對21008家生產經營單位進行監督檢查,處罰違法單位745家,責令停產、停業整頓268家,取締無證照1986家。安全生產形勢保持平穩,全年生產安全、道路交通和火災事故死亡人數均在市下達的控制指標數以內。
  社會穩定得到有力維護。完善治安視頻監控系統,完成主要街道、社區、場所攝像槍、監控中心和18個派出所監控室的建設,初步建成輻射全區各重要區域的情報信息網路。社會治安持續好轉,刑事案件立案7349宗,下降12.1%; “兩搶”、“兩盜” 、暴力性案件分別下降41.1%、14.7%、27.6%。根據市綜治委公布的結果,民眾對我區治安滿意度達87.3%,高於市平均水平。組織開展市、區、街三級領導大接訪活動,先後開展了7次區委書記、區長公開大接訪活動,接待來訪民眾1463批1976人次,解決了一批民生信訪問題。奧運特別防護期實現了平安奧運的預期目標。妥善化解計程車行業不穩定因素。注重發揮人民調解在基層維穩中的作用,調解民間糾紛1484宗,調處群體性糾紛160宗。
勞動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紮實推進。就業形勢基本穩定,全區城鎮登記失業人員累計39906人,其中實現就業31203人,就業率78.2%。全年新增登記的“零就業家庭”全部實現1人以上就業。開通欠薪舉報投訴處理、集體欠薪案件勞動仲裁、失業保險金支付、就業培訓等勞動保障綠色通道,培訓失業人員21724人,成功調解勞動爭議案件3677件。率先啟動學生及兒童參加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工作。全區養老、失業、醫療、工傷、生育保險參保人數達84萬人次。完善最低生活保障救助、專項救助、臨時性救助等多層次社會救助體系。發放城市最低生活保障金3894萬元,基本醫療救助金377.6萬元,資助重大疾病醫療費957.2萬元。做好低收入困難家庭住房保障工作。全區21282戶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中,已辦理廉租房入住7777戶,已受理經濟適用房申請2499戶,保障戶數和覆蓋面位於全市前列。
  教育均衡發展水平不斷提高。順利通過廣東省教育強區複評和市義務教育階段規範化學校建設中期督導驗收。投入4562萬元用於落實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免書雜費政策。優質高中建設取得新進展,廣州市第五中學和南武中學分別通過廣東省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中的終期驗收和初期驗收。規範和扶持民辦教育發展。我區中考、高考成績繼續位居全市前列。素質教育碩果纍纍,獲體育、藝術、科技等國際、國家級競賽獎項81項。
  精神文明和文化體育事業取得新進步。以奧運會、慶祝改革開放30周年為主線,開展系列文化活動。潘鶴雕塑藝術園建成開放,成為我市獨特的雕塑人文景觀和文化藝術交流、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陣地。洲頭咀反租地抗英鬥爭紀念碑順利落成。17家“農家(社區)書屋”、9家“綠色網園”和區圖書館昌崗、素社分館建成開放。順利完成2008年奧運火炬海珠區(段)的傳遞工作。海珠籍運動員獲得奧運銀牌。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全民健身活動,民眾體育普及程度顯著提高。大力推進和諧社區建設,全年有50個社區被省命名為“六好”平安和諧社區。我區第5次榮獲省“雙擁模範區”、連續7次榮獲市“雙擁標兵區”稱號。
衛生事業穩步發展。疾病防控工作成效顯著,甲乙類傳染病報告發病率下降11.8%。加強衛生監督執法,食品衛生量化分級管理率達100%。推進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業務用房標準化建設。試行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藥品陽光採購和統一配送。社區衛生服務質量在全市評比中位居第一。人口計生管理服務水平不斷提高。建立健全人口計生工作層級動態管理機制,以社區綜合管理為平台,建立工作績效考核制度。有效整合計生和出租屋管理兩方面的資源。開展了違法生育專項清查行動。全面推行免費婚檢。按政策落實568名街道原集體企業和區屬國有企業退休人員的一次性計生獎勵。為38657名已婚育齡婦女提供免費婦女常見病普查,向1000多名生活困難患病婦女提供免費或優惠治療。
  市場經濟秩序不斷規範。開展第二次全國經濟普查,共清查基本單位(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民辦非企業)近2.3萬戶,個體工商戶8萬戶。積極開展企業誠信建設活動,規範企業生產經營秩序。完成了農副產品批發市場和8個農貿市場的升級改造。大力整治無證照生產經營場所,堅持“疏堵並舉”方針,引導辦證11184戶,發放《臨時經營場所使用證明》11940份,取締無證照經營2240戶。開展了食品生產加工、燃油、燃氣、酒鹽、藥品市場等專項整治行動和打擊傳銷、黑網咖、非法行醫、私屠濫宰等專項行動。加強價格監管,全年共立案查處各類價格違法案件219宗,查處違法所得金額505萬元。規範交通運輸秩序,開展“百日整非”行動,查處非法營運機動車470輛。
  此外,人事、統計、審計、糧食、旅遊、民族宗教、保密、檔案、僑務、外事、人防、台灣事務、修志、殘疾人、婦女兒童等工作都取得了較好的成績。
(四)民主法制建設進一步推進,依法行政能力不斷增強。
  民主政治發展水平進一步提升。區政府自覺接受區人大及其常委會和人民政協、各民主黨派及社會各方面的監督。堅持向區人大及其常委會報告工作和向區政協通報情況,認真執行區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決議和決定。共辦理市、區人大代表議案、建議45件,答覆率100%,滿意率97.8%;辦理省、市、區政協委員提案90件,答覆率100%,滿意率98.9%。
政府自身建設進一步推進。強化行政執法監督,開展行政執法評議考核,促進行政行為規範化和法制化。完善政府公共信息平台,進一步推進政務公開工作。加強公務員學習和培訓。完善公共財政體系,最佳化支出結構,重點保障教育、文化、科技、醫療衛生、社會治安、社會保障、生態環境建設等方面的投入。深化財政管理體制改革。實行街道資金統收統支管理。出台了《海珠區財政國庫管理制度改革試點方案》和《海珠區政府部門行政首長財經責任問責試行辦法》,實行國庫集中收付制度和行政首長財經問責制。加強國有資產管理,制定實施了《海珠區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辦法》。2008年國資系統經營管理的物業收入6475.6萬元,增長6.1%。穩妥完成廣一集團改革工作。成功購買和處置原區屬四大房地產公司債權,有效解決歷史遺留問題。深化經濟責任審計,加強對抗震救災款物等涉及民生專項資金的跟蹤審計。加強廉政建設和行政監察工作,開展機關行政效能建設活動,加強對街道資金統收統支管理等的行政監察。
  基層建設進一步加強。強化街道辦事處服務居民、城市管理和穩定社會等職能。街道在“三創”等重點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順利推進“兩委”換屆工作。除官洲街的官洲社區外,其餘256個社區居委會完成了換屆選舉;集體經濟組織換屆選舉工作順利完成。加強對經濟聯社、經濟社資產和財務的管理,進一步推進社務公開。做好經濟聯社、經濟社新任幹部的培訓教育。
  各位代表,我區經濟社會各項事業所取得的成績,是在市委、市政府和區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全區人民的共同努力和全體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以及社會各方面的關心支持下取得的。在此,我代表海珠區人民政府,向全區人民、駐區人民解放軍、武警部隊官兵表示崇高的敬意!向關心和支持我區建設的港澳台同胞、海外僑胞、國際友人和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
  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我區經濟和社會發展仍然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主要表現在:經濟發展的外部不確定因素增多,財政增收困難加大;低端產業多,高端產業少,發展方式亟待轉變;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需要進一步加強,城市管理法制化、規範化、標準化、精細化、信息化、科學化程度亟待提高;民生工作任務艱巨;政府部門服務水平和效率還需進一步提高。這些問題有待在今後工作中切實採取措施,認真加以解決。
二、2009年工作意見
  今年是面臨更大挑戰和考驗的一年,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加深,經濟發展面臨嚴峻考驗,我們要充分認識面臨的困難。同時更要看到中央、省、市促進經濟發展的政策力度不斷加大,我區面臨考驗的同時迎來了轉變發展方式的契機。我們要深入貫徹中央、省、市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各項部署,審時度勢,創新思維,趨利避害,化危為機,全力以赴促增長、促發展、保民生、保穩定、抓落實,努力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今年我區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8.5%;人均生產總值增長6.5%(按戶籍人口計算);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增長9%(以剔除一次性因素為基數);城鎮登記失業人員就業率在70%以上;戶籍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3.4‰以內。為實現各項目標,今年要著重抓好以下工作:
  (一)加快發展以會展經濟為龍頭的現代服務業,著力建設現代產業體系。
  面對當前國際國內經濟成長放緩的嚴峻形勢,我們既要增強憂患意識,又要樹立發展信心,努力將傳統經濟模式發展的危機轉化為現代經濟模式發展的機遇,大力發展以現代服務業為重點,以會展產業、總部經濟、商貿服務業、創意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為支撐的現代產業體系。
  重點發展會展經濟,帶動商貿服務業最佳化升級。《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提出要發展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專業會展,擴大廣交會等知名展會的國際影響力,打造世界一流的會展品牌。我們要抓住《綱要》實施和琶洲、新城市中軸線地區規劃調整以及廣交會整體搬遷至琶洲展館等良好機遇,承接和發揮廣交會以及我區 “中國會展名區”的品牌效應,努力打造琶洲會展商務區。制定實施促進會展業發展的政策,對重點展會和展覽企業給予扶持。精心組織會展經濟論壇等推介和招商引資活動,重點吸引世界知名展會和展覽機構落戶。積極爭取市的扶持政策,加強產業引導,促進會展、金融、信息、廣告、設計、會計、法律服務等現代服務業在琶洲聚集發展。加快完善琶洲地區商務配套設施,大力扶持展匯、展豐等項目建設,引導形成文娛、購物、旅遊、餐飲、酒店等會展配套產業集群。充分利用廣州新電視塔作為城市地標的優勢,打造集觀光、餐飲、購物、娛樂、廣播電視發射為一體的綜合性旅遊文化商業圈。加快專業市場的改造升級,提升專業市場的檔次和管理水平。
大力發展總部經濟,打造總部企業聚集區。實施加快總部經濟發展的意見,結合區域產業基礎和優勢,重點發展會展、創意產業、名優名牌、批發零售、製造業等總部經濟。密切跟進配合市對琶洲地區的規劃調整和實施,著力打造琶洲總部企業聚集區。加快總部經濟載體建設,協調做好商務寫字樓建設的服務。藉助廣交會設立進口展區的機遇,引導外國出口商和國內採購商設立區域性總部機構。
  積極發展高新技術和文化創意產業,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推進產業和勞動力“雙轉移”,積極引導工業企業外遷後的廠房以及舊工業小區升級改造為工業大廈、高級寫字樓或文化創意和高新科技產業園區。加快推進區科技產業基地大幹圍園區(原南華西第五工業區)、華新園區的升級改造。重點引進和培育集約型、高技術型的優秀科技企業。加強區工程技術研發中心認定工作,重點扶持自主創新能力突出的企業和項目。加快推進廣東文化創意產業園(聯星文化星城)、珠影文化創意產業園、太古倉商業文化景區、廣州TIT紡織服裝創意園等重點現代服務業項目建設。
  加大扶持服務企業力度,幫扶企業渡過難關。落實國家、省、市在財稅、金融、出口退稅、擴大內需等方面扶持企業發展的優惠政策。建立和完善我區民營經濟政策信息發布平台。積極幫助企業爭取上級科技、生物產業、現代服務業等專項資金扶持,設立企業孵化專項資金,協助企業解決融資問題。規範和清理各項行政事業收費,落實各項價格優惠及收費減免政策。加快推進中小企業項目建設,爭取納入省、市重點建設項目。扶持企業通過電子商務拓展市場,提高經營效率。研究建立中小企業統計指標體系,加強對中小企業經濟運行的監測。
(二)提升城市建設和管理水平,加快建設宜居城區。
  把握實施亞運城市行動計畫機遇,一手抓建設,一手抓管理,營造優美舒適的城區環境。
  強化城市規劃指引。抓住全市新一輪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10-2020)、廣州市城市總體規劃(2010-2020)編制及廣州市數字詳規審查的機遇,結合我區發展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認真修編我區新一輪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市總體規劃。配合市完成琶洲、廣州新電視塔周邊地區、新城市中軸線(海珠段)等重點地區的規劃編制工作。加快推進海珠橋南廣場地區、鶴洞大橋東引橋周邊地區等舊城改造和南華西(二期)等危破房改造規劃編制工作。組織開展河涌沿岸景觀節點規劃設計。
加快基礎設施和重點項目建設。大力推進環島路、南洲路、新港東路(雅郡花園~新洲人渡碼頭)、逸景路、南洲北路等城市主骨架路網建設,加快會展中心、廣州新電視塔周邊路網建設改造。建設南洲路大幹圍路口、工業大道石崗路口等人行過街設施。進一步推進停車場建設,大力解決“停車難”問題。推進珠江光亮工程,做好主幹道立面整飾美化。啟動南華西危改項目(一期)建設,開展南華西危改項目(二期)前期工作。全面完成2005年、2006年新增危破房改造任務和2007年新增全危房屋的修繕、改造和拆除工作。全面完成官洲島房屋拆遷補償安置工作。
  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建設。加大萬畝果林濕地公園保護建設力度,完成龍潭果樹公園(二期)、上涌(瑞寶)果樹公園(一期)建設。以2010年6月底前實現水環境根本好轉為目標,全力推進黃埔涌、石榴崗河、西碌涌、康樂涌、磨碟沙涌、赤沙涌、北濠涌等7條主要河涌和龍潭涌、琶洲涌等2條一般河涌的綜合整治。實施調水補水工程,選址並啟動建設蓄洪補水海珠湖,推進群閘聯控建設。加快推進萬壽路萬壽北街、前進路前桂大街、黃埔村楊青外街等70項水浸街治理工程。改造和完善社區污水管網以及排水設施,結合河涌整治和污水管網建設,實施雨污分流工程。深入開展大氣、水污染綜合整治。設立舉報制度和責任追究制度,全面摸清和限期治理轄內河涌污染源,及時解決油煙、噪聲擾民問題。完成我區主要污染物總量控制和減排任務。
加大社區整治和城中村改造力度。全面推進社區環境綜合整治。加快推進7個重點社區整治,包括昌崗社區(三期)、海印南社區(二期)、廣州新電視塔周邊社區(一期)、沙園社區(四期)等4個居民社區,趙廣軍工作室及十香園周邊社區、潘鶴雕塑藝術園(二期)等2個歷史文化社區,以及小洲村社區(二期)。推進街道“五個一”工程建設(建設一個公共服務和投訴中心、一個小公園、一個民眾活動中心、一個醫療服務機構、一個視頻監控中心),完善社區服務功能,提高民眾生活質量。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關於加快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的實施意見。重點推進琶洲村整村改造和紅衛等城中村改造。積極實施城中村道路改造,逐步完善城中村基礎設施。
提高城市管理現代化水平。承接市城市管理簡政放權體制改革,根據市、區城市建設和管理的分工,形成區、街城管隊伍高效運行機制。鞏固創衛成果,開展星級衛生街道的申報和創建工作。推行數字城管,建設城市管理視頻監控指揮中心,完善城市管理快速反應網路,提升城市管理信息化、精細化、常態化水平,健全長效管理機制。加大違法用地查處整治力度,清理整改違法用地;開展全國第九次衛星圖片土地執法檢查,確保落實市下達的各項指標任務。
  (三)抓好民生工作,全面建設共享型和諧社會。
  統籌兼顧、突出重點、整合資源,努力為居民民眾提供均等化公共服務,為民眾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切實把惠民措施落到實處。
  加強信訪維穩和應急管理工作,維護社會穩定。不斷完善信訪工作機制,加大源頭預防力度,深入開展民生信訪工作,切實解決民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進一步發揮人民調解的作用,重點化解征地、拆遷、醫患、勞資等社會難點、熱點問題及群體性糾紛。逐步完善應急預案體系,建立健全風險隱患排查機制,開發建設全區應急指揮信息系統。
  加強安全生產和市場經濟秩序監管,維護公共安全。以執法為突破口,督促各生產經營單位嚴格落實安全生產措施,全面完成安全生產年的各項任務。深入開展整規(整頓和規範市場經濟秩序)、打假、掃黃打非、打擊私屠濫宰、食品安全監管工作。大力推進亮證經營示範街創建活動。加強市場價格監管,開展教育收費、醫藥價格等專項檢查,緩解民生價格矛盾。
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增強民眾的安全感。探索建立巡邏防控與視頻監控有機結合的聯防聯動機制。加強對高發案時段、高發案地區的動態控制。完善圍院式小區的日常管理,紮實推進社區警務建設,強化對各種治安輔助力量的管理和使用,建立健全多種力量的聯動聯勤機制。嚴厲打擊兇殺、涉黑、毒品等嚴重犯罪,加大力度偵破入屋盜竊、詐欺等多發性案件,確保治安狀況進一步好轉。積極穩妥開展亞運安保工作,加強反恐基礎工作和場館安保準備。
  落實就業優惠政策,提高勞動就業質量。制定企業吸納失業人員獎勵辦法,加強對困難失業人員的援助。著力完善自主創業的支持服務體系,發揮我區作為省創業培訓基地的品牌優勢,增強創業培訓的社會效應,促進更多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完善 “農轉居”人員就業培訓工作機制,加強“農轉居”人員培訓。加大勞動關係協調力度,定期開展勞動糾紛隱患排查,對較大型的加工企業定點監控,做好欠薪案件防控和應急處置工作。
  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向民眾提供共享型的社會保障。探索格線化管理等新模式,提升退休人員管理服務水平。整合社會資源興辦福利機構,加強扶持和監管,加快民辦社會福利機構發展。推廣使用“平安通”呼援服務系統,提高對特困、獨居老人的服務效能。加快經濟適用房、廉租房申請的審核工作,強化租賃補貼發放後的監管和服務,多渠道增加實物配租房源。
加強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提高民眾滿意度。加強重大傳染病防控,落實《擴大國家免疫規劃實施方案》。創新管理模式,探索社區衛生服務收支兩條線試點工作。加快推進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標準化建設。加強社區衛生服務內涵建設,全面實現格線化管理,強化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公共衛生職能。加強醫療機構監管,規範服務收費,提高服務質量。完善計畫生育利益導向機制,落實廣州市城鎮獨生子女父母計畫生育獎勵政策。加強流動人口計生服務管理工作,整合出租屋協管員等隊伍資源,提高流動人口計生服務管理水平。
  加快規範化學校建設,提高教育均衡發展水平。加大對薄弱學校的幫扶指導與服務,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繼續推進義務教育階段規範化學校建設。規範民辦教育發展,充分發揮公辦和民辦學校的互補作用。
  大力發展文化體育事業,豐富民眾生活。加快推進社區文化室建設,努力建設“15分鐘文化圈”。新建21家“農家(社區)書屋”。加強文物保護和開發利用,開展全國第三次文物普查,做好小洲村、黃埔村、官洲島的文物保護工作。加快推進海珠體育中心、海珠體育館等亞運場館的建設改造。開展國家和廣東省城市體育先進社區創建工作。
(四)加強政府自身建設,提高政府依法行政能力。
  進一步加強民主政治建設。嚴格執行區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決議、決定,自覺接受區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區政協的民主監督,重視民眾監督、輿論監督和社會監督。認真辦理人大代表議案、意見、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健全政府部門、街道與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對口聯繫制度。主動聽取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的意見,充分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的橋樑紐帶作用。加強對經濟聯社、經濟社的管理和服務,推進集體經濟組織財務電算化,構建經濟聯社、經濟社預防和懲治腐敗體系,提高基層民主自治的法制化、規範化水平。
加強政府依法行政能力建設。進一步推進依法行政,加強依法行政工作監督檢查。加強人才隊伍建設。調整和最佳化財政支出結構,厲行節約,重點向與民生相關的公共領域傾斜,今年公務購車和用車費用、會議經費、公務接待費用、黨政機關出國(境)費用、辦公經費預算要實行“五個零增長”,嚴格控制由財政出資或政府機關主辦的晚會、展覽、慶典、論壇活動,實現“四個減半”。建立國有資產管理信息平台,提升管理效能。深入開展以服務企業、服務基層、服務民眾為主要內容的“機關服務年”活動,切實加強作風建設,努力建設服務型機關,不斷提高民眾滿意率。大力開展“黨風廉政建設制度執行年”活動。繼續推進反腐倡廉和行政監察工作。加強對河涌整治、萬畝果林保護、官洲島整體搬遷、城中村改造等重點工作落實情況的監督檢查,確保政令暢通。
  各位代表、同志們,風順河寬好揚帆,任重道遠當策馬。讓我們在市委、市政府和區委的正確領導下,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堅定信心,齊心協力,真抓實幹,為建設現代化中心城區作出新的貢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