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珠區2010年政府工作報告

《海珠區2010年政府工作報告》是由海珠區人民政府發布的報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海珠區2010年政府工作報告
  • 檔案類型:工作報告
  • 發布單位:海珠區人民政府
各位代表:
  我代表海珠區人民政府向大會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09年工作回顧
  2009年,區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區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區人大及其常委會和區政協的監督、支持下,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積極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帶來的挑戰和風險,抓住迎亞運機遇,全面推進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又好又快發展,較好地完成了區十四屆人大四次會議確定的各項工作任務。
(一)抓住珠三角規劃綱要實施機遇,精心謀劃海珠新一輪發展
  抓住《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的實施和琶洲地區、城市新中軸線南段地區更新規劃以及廣交會整體搬遷至琶洲等良好機遇,制定了《海珠區貫徹落實<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實施意見》。結合亞運城市行動計畫的全面實施,突出抓好“一湖兩路三區”(海珠湖,環島路、新港路,琶洲國際會展商務區、新電視塔休閒旅遊觀光景區、江南西商業中心區)建設,以骨幹項目、重點片區的建設和提升帶動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發揮規劃先導作用,完成了《海珠區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06-2020年)》大綱和成果的編制。完成了海珠南廣場地區、南華西地塊(二期)、草芳圍地塊、琶洲村、黃埔古港古村歷史文化景區、海珠湖、廣州工業博物館、十香園(二期)等一批舊城區、城中村改造和重要項目建設的規劃編制工作,最佳化城市空間布局,推進城市有機更新,增強城區發展承載力。
  (二)產業結構不斷最佳化,區域經濟保持平穩較快增長
  綜合經濟實力明顯增強。通過實施一系列促增長、促發展的措施,全區經濟企穩回升勢頭逐步增強,總體形勢積極向好。全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00.35億元,同比(下同)增長9.6%;實現稅收收入88.18億元,增長8.1%;區財政一般預算收入27.37億元,比上年實績收入增長12%(剔除2008年一次性收入因素增長24%,年初任務為按此口徑增長9%)。實現商品銷售總額1156.89億元,增長24.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80.76億元,增長13.5%。完成工業總產值275.9億元,下降1%。實際使用外資1.22億美元,增長5.8%。外貿出口12.38億美元,下降2%。全區經濟主體達90585個,增長12%。
  高端產業發展趨勢加快。引導產業結構最佳化升級,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0.5 : 18.0 : 81.5,第三產業比重首年超過八成。出台了《廣州市海珠區扶持會展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扶持培育重要辦展企業和重點展會。以會展經濟為龍頭的現代商貿服務業加快發展。成功舉辦2009第三屆廣州(海珠?琶洲)會展經濟論壇暨現代服務業招商會,簽約12個投資合作項目,涉及投資金額106.8億元。琶洲地區展會數量和面積較大幅度增長,舉辦展覽99個、展覽面積498.1萬平方米,分別增長70.7%、27.2%。琶洲商務配套不斷完善,一批大型商業項目和知名展覽企業相繼進駐,吉盛偉邦(廣州·琶洲)國際家具採購中心、保利世界貿易中心寫字樓已投入使用。江南西地下商業街(江南新地)首期開業,江南西商業中心實現立體化拓展,江南西社區被商務部評為“全國社區商業示範社區”。中大布匹市場統一信息化平台建設穩步推進,廣州長江輕紡城開業,廣州紡織博覽中心展貿型市場主體工程完工。高新技術和文化創意產業穩步發展。全區規模以上工業高新技術產品產值44.61億元,占全區工業總產值16.2%,增長8.1%。區科技產業基地技工貿收入19.55億元,增長5.2%。投入專項資金900萬元支持市、區重大科技項目。制定實施《海珠區創意產業基地(園區)認定和扶持辦法》,一批創意產業園區建設順利推進,其中海珠創意產業園已掛牌,廣州T.I.T紡織服裝創意園(一期)已開園,珠影文化創意產業園升級改造已啟動。總部經濟標桿示範作用日益增強。新認定並獎勵了中國對外貿易中心(集團)等18家區重點總部企業。廣東鋼鐵集團、廣州捷運總公司總部已確定落戶我區,中交集團在我區建設的南方總部基地已奠基。總部企業的發展有效帶動了區各項經濟指標的提升。“退二進三”工作穩步推進,第一批由我區負責的6家企業搬遷工作全部完成。結合“退二進三”,引入了燕匯購物廣場、光大都會等一批現代服務業項目。
經濟發展環境不斷最佳化。加強對企業的服務。制定實施了《海珠區扶持中小企業應對金融危機的若干意見》。幫助企業爭取上級扶持資金5222.2萬元,緩解了企業融資難問題。組織企業參加“廣州歡樂購物嘉年華”、“廣貨北上”等活動拓展商機。規範和清理行政事業收費,減輕企業負擔。加強市場監管。開展整治無證照生產經營場所專項行動。舉辦《食品安全法》宣傳培訓和食品安全示範店評選活動,加強食品安全監管。開展了酒、鹽、藥品等市場整治和打擊傳銷、制假售假、私屠濫宰等專項行動,有效規範了市場經濟秩序。
  (三)城市建設快速推進,城市管理水平不斷提升
  迎亞運人居環境綜合整治成效明顯。共推進234個城建項目,總投資約50.4億元,項目數和投資量均為歷年之最。基本完成了南洲路延長線(南洲水廠~華南快速幹線)、怡樂路等6項市政道路新擴建工程,新增道路面積101.7萬平方米。推進濱江路等14條主幹道和寶業路等7條次幹道近百公里道路沿線建築物的立面整飾,整治面積568.1萬平方米,完成80%的工程量。對21條道路實施大中修,改造道路面積229.8萬平方米,完成40%的工程量。新增人行天橋5座、路燈4006盞。完成珠江沿線17公里的光亮工程。推進25個重點社區綜合整治,完成40%的工程量。推進舊城區和城中村改造,成功出讓南華西危改(一期)地塊和琶洲村改造融資地塊。推進龍潭果樹公園(二期)、上涌果樹公園(二期)、三滘公園等20項公園及綠化建設,全年新增公共綠地面積69萬平方米。亞運會藤球比賽場館海珠體育中心建設完成85%的工程量。積極協助做好由市有關部門當業主的一大批重點項目的征地拆遷和維穩工作,使廣州新電視塔及其南廣場、洲頭咀隧道、捷運二、八號線等27個市級以上重點項目在海珠區順利推進。
  治水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我區承擔的127個治水項目開工率100%。已完成海珠湖湖心區1047畝和北帝沙島680畝的征地工作。如期完成市政府下達的33萬平方米、5.5萬延米的截污工程征借地任務;完成治水工程房屋拆遷21.4萬平方米。9條重點河涌綜合整治中黃埔涌已完工,龍潭涌基本完工。完成4個調水補水連通主體工程、90%的“水浸街”治理工程量和60%的雨污分流工程量。目前治水項目完工率51.2%,總體形象進度達73.2%。建立區-街-民眾的全方位、全天候監管網路,加強河涌環境監管。清理印漂洗污染企業447家,全年減少向河涌直排工業廢水936萬噸,主要河涌的平均污染指數下降45.2%。
城市管理工作水平進一步提升。“創文”各項工作成效較好,在全市鞏固“創衛”成果檢查中被評為達標區。獲得2009年度“羊城市容環衛杯”第一名。素社街等9個街道率先被評為“廣州市一星級衛生街道”。重點整治500家民眾反映強烈的污染飲食服務企業,飲食服務業擾民投訴下降34%。超額完成全年減排任務,二氧化硫等主要污染物濃度全面下降。在18個街道設立城管執法隊,下移城市管理重心,強化了基層的城管執法權。清拆新舊違法建設13.7萬平方米。推進區劃地名工作,完成全區18個街道400多公里行政分界線勘查任務。新增停車場70個、停車泊位6112個;在琶洲地區設定臨時停車泊位8105個,基本滿足廣交會期間停車需求。協調開通調整3條公交線路,重點解決東部區域、城中村地區居民的出行問題。
  (四)公共服務水平穩步提高,民生福利不斷改善
  就業社保等各項惠民幫扶措施落實到位。投入1240萬元就業專項資金,重點幫扶就業困難群體實現就業。全區城鎮登記失業人員實現就業30663人,就業率78.4%;“零就業家庭”就業率達100%;全區73.5%的社區創建成為“充分就業社區”。推進創業帶動就業工作,建立廣東首個擁有專用場地的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加大勞動監察力度,對8470戶用人單位實施勞動保障監察,涉及勞動者11.5萬人。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全區參保總人數117.8萬人,增長36.1%,超額完成市下達的社會保險擴面任務。不斷完善社會救助體系建設,發放城市最低生活保障金3843萬元,惠及低保家庭4619戶10246人;發放醫療救助金675.8萬元,資助17004人次。救助流浪乞討人員869人次;為1046位老人安裝了“平安通”。通過福利彩票銷售、廣州慈善日募捐等渠道籌集善款800多萬元投入民生保障。全區13850戶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納入住房保障體系,覆蓋率達65.1%,其中,通過廉租住房解決9618戶、經濟適用住房4232戶,保障戶數和覆蓋面居全市各區前列。
  社會穩定得到有效維護。順利完成2009年琶洲異地候乘點春運旅客運輸組織工作,安全疏運旅客32.5萬人。推進應急指揮調度平台建設,提高處置突發事件能力。完成治安視頻監控系統的“擴、連、管”建設任務,新增監控點174個。開展“人屋車場”和“房中房”專項整治工作。全區登記出租屋36.2萬套、流動人員80.2萬人,分別增長25.1%、2.9%;“兩費一稅”收入1.39億元,增長12%。嚴厲打擊刑事犯罪活動,刑事立案7133宗,下降11.2%,其中“兩搶”、“兩盜”案件分別下降24.5%、16.9%。在40個社區居委會建立安全生產管理機構。開展了危險化學品、建築施工等安全專項整治行動,消除隱患9017處。全年發生生產安全事故起數、死亡人數分別下降40%、20%。全面完成18個街道綜治信訪維穩中心的建設。落實各項接訪制度,認真解決民眾反映的難點、熱點問題,全區信訪總量下降30.2%;越級到省、市集體上訪批次分別下降37.5%、75%,人次分別下降70%、70.6%。構建10分鐘社區法律服務圈,新建100個法律援助聯絡點,形成了區-街-社區三級法律援助網路。調解民間糾紛1612宗,成功率99.9%;處置群體性糾紛140宗,成功率90%,涉及人數1.3萬人、金額7400多萬元。
各項社會事業取得新成績。教育投入不斷加大,全年共撥付免費義務教育補助經費5031萬元;妥善解決了代課教師入編問題;逐步提高教師待遇,全面實施義務教育學校績效工資制度,全年撥付增資資金8712萬元。區教師進修中心啟動建設。普通高考重點率、本科率、上線率均創近年新高,中考總體成績繼續位居全市各區前列。素質教育成果豐碩,體育、藝術、科技等競賽獲國際、國家級比賽獎項335個。認真做好重大疾病防控工作,甲型H1N1流感等傳染病得到有效控制。完成市下達的7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業務用房購置工作;在全市社區衛生服務績效考評中獲得第一名;建成全國首家“社區健康管理實驗基地技術指導中心”。落實城鎮獨生子女父母計畫生育獎勵政策,發放獎勵金2308萬元。全面實施包含婦女健康、青少年青春期健康等宣教服務品牌的“幸福家庭促進計畫”和免費產前出生缺陷醫學篩查,對300多對篩查異常的夫婦進行優生干預。精神文明建設取得新成效,全區58個社區獲省“六好”平安和諧社區稱號,南華西街、沙園街廣重社區分別被評為全國和諧社區建設示範街道、示範社區。我區被評為“全國科普示範城區”。瑞寶街被評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順利通過“全國文化先進區”複評。完成26個社區文化室建設,實現社區文化室全覆蓋。由我區選送的街舞《都市青年》獲2009年中央電視台舞蹈電視大賽冠軍。趙廣軍同志被評為“全國道德模範”。全面完成全國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成功申報國家、省、市各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16項。新建了64條全民健身路徑和一批社區文體活動設施。順利完成市橫渡珠江活動和國際龍舟節的組織工作。
  此外,武裝、人事、國資管理、民防、糧食、旅遊、民族宗教、保密、檔案、僑務、外事、台灣事務、修志、供銷社、婦女兒童和殘疾人事業等工作都取得了較好的成績。
  (五)民主法制水平進一步提升,政府自身建設取得新成效
  區政府自覺接受區人大及其常委會和人民政協、各民主黨派及社會各方面的監督。堅持向區人大及其常委會報告工作和向區政協通報情況,認真執行區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決議和決定,實行區主要領導督辦政協重點提案制度。共辦理省、市、區人大代表建議74件,答覆率100%,滿意率84%,基本滿意率16%;辦理省、市、區政協委員提案81件,答覆率100%,滿意率73%,基本滿意率25%。啟動新一輪區政府機構改革,整合最佳化政府職能,提升行政效能。研究制定創新街道社區管理服務模式試點工作方案,進一步完善街道管理與服務體制。制定實施加強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管理的規範性檔案以及財務管理方式改革方案,加強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規範管理和引導。加強依法行政,建立區政府常務會議學法制度和依法行政情況報告制度,完善行政執法評議考核制度,依法制定和定期清理行政規範性檔案,共清理區政府規範性檔案89件。強化行政執法監督。開展新一輪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工作,精簡了50%的行政審批事項。完善政府公共信息平台建設,提高政務公開水平。區機關新辦公樓投入使用,為民服務的政務環境進一步最佳化。繼續調整和最佳化支出結構,不斷加大對民生的投入,嚴格控制黨政機關一般性行政經費支出,實現“五個零增長”。 修訂了《海珠區領導幹部任期經濟責任審計實施辦法》,加大對領導幹部理財管財的監管力度。制訂實施《污水治理和河涌綜合整治廉政監察和效能監察工作方案》等,加強對各重點建設工程的監督,努力把每項迎亞運工程都打造成民心工程、廉潔工程、安全工程、精品工程。
各位代表,過去一年,我區經濟社會各項事業所取得的進步,是在市委、市政府和區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全區人民的共同努力和全體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以及社會各方面的關心支持幫助下取得的。在此,我謹代表海珠區人民政府,向全區人民、駐區解放軍、武警部隊官兵、各民主黨派、人民團體以及社會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向關心和支持我區建設的港澳台同胞、海外僑胞、國際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謝!
  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我區經濟和社會發展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如經濟發展方式有待進一步最佳化,經濟發展的綜合環境有待改善,總部經濟仍處於起步階段;舊城區和城中村改造步伐還需進一步加快;民生工作任務艱巨;城市和社會管理的科學化、精細化、常態化水平有待進一步提升,這些問題有待在今後的工作中採取更加有效的措施逐步加以解決。
  二、2010年工作意見
  今年是全面實現“十一五”規劃目標、銜接“十二五”規劃發展的重要一年,更是迎接第16屆亞運會,加快建設海珠現代化中心城區的重要一年。雖然目前金融危機影響尚未完全消除、經濟復甦基礎尚不穩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也存在一些困難、問題和瓶頸,但近年來海珠積累了較好的發展基礎和經驗,擁有琶洲、城市新中軸線南段、珠江後航道地區這三大市的現代服務業發展功能區和作為市科技創新四大核心組團之一的官洲國際生物島,以及萬畝果林、河涌等自然生態資源,具有良好的發展優勢。我們將審時度勢,積極應對,深入貫徹中央、省、市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各項部署,緊緊抓住海珠新定位帶來的新機遇,高標準編制“十二五”規劃,按照“促轉變、調結構、迎亞運、重民生、保穩定、抓落實”的總體要求,以琶洲國際會展商務區、新中軸線南段城市行政辦公中心區、珠江後航道濱水休閒商務區這三大核心功能區的規劃建設為引領,加緊推進“一湖兩路三區”建設,帶動經濟社會發展,努力建設宜業宜居的現代化中心城區。
  今年我區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8.5%;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增長7%;城鎮登記失業人員就業率在70%以上。要著重抓好以下工作:
  (一)全面完成海珠亞運城市行動計畫,最佳化城市形態,增強發展承載力
  落實市“集中攻堅促大變,全力以赴迎亞運”的要求,實現城區環境面貌“到2010年一大變”的目標,以一流的組織管理、一流的場館設施、一流的城市環境、一流的服務水平、一流的社會風尚迎接亞運會和亞殘運會的勝利召開;讓廣大人民民眾享有亞運會帶來的更多成果。
抓好海珠湖建設,帶動水環境實現根本好轉。在亞運會前完成海珠湖的主體工程建設,形成“一湖六脈”(海珠湖,石榴崗河、大圍涌、大塘涌、上沖涌、楊灣涌、西碌涌)的水網經脈,為上遊河涌調水補水,解決主要河涌黑臭、乾涸等問題,有效保護萬畝果林核心部分,構建“江、涌、湖、園、林”相互融合的江島生態系統。6月30日前要全面完成石榴崗河、西碌涌、赤沙涌、北濠涌、磨碟沙涌、康樂涌、琶洲涌等7條河涌的綜合整治和調水補水工程,完成40項雨污分流改造和35項“水浸街”治理工程;亞運會前要完成主幹道兩側河涌整治和全區河涌清淤。繼續加大對污染源的整治,鞏固河涌綜合整治成效和河涌污染源治理成果,積極配合市實施河涌沿線的截污工程,提高納污率,確保水環境質量有明顯的好轉。
  抓好環島路、新港路等重點路網和“綠道網”建設,構建暢順便捷的交通體系。完善環島路未開通路段的設計方案,使其兼具休閒觀光帶、城市綠道、交通主幹道等綜合功能。開通環島路南段(石崗路~南洲路),逐步改善海珠南部地區的出行環境。完成新港東路延長線、逸景路、亞運場館周邊等道路建設,最佳化琶洲、新電視塔周邊等重點區域交通環境。全面完成迎亞運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工作。推進新增37條次幹道大中修工程、12項人行過街設施以及其他環境綜合整治項目建設。完成市下達的33公里“綠道網”建設任務。做好主幹道及城市主要出入口的綠化升級改造工作。探索建立生態補償機制,加大萬畝果林保護建設力度。加快三滘公園、琶洲體育公園、赤崗塔公園建設。
  抓好“三舊”改造,增強城區可持續發展後勁。用足用好省、市“三舊”(舊城鎮、舊村莊、舊廠房)改造政策,通過“三舊”改造緩解建設用地供需矛盾,促進土地的節約集約利用;逐步改變城鄉二元結構,最佳化人居環境,改善城區面貌;加快置換提升村社低效能產業,淘汰低端產業,提高城中村社員的收入。完成未來3年全區“三舊”改造規劃編制任務。完成江南中街社區、沙園社區(四期)等22項社區環境綜合整治工程;推進南華西危改(二期)、草芳圍、海珠南廣場等舊城改造項目和琶洲等城中村的改造。結合“退二進三”,重點做好引入第三產業的發展規劃,引導產業有序轉移,利用外遷工業企業的空置場地發展高端產業。繼續強化主要污染物總量控制,促進綠色增長。
抓好亞運會籌辦工作,促進城市管理水平全面提升。按照“平安節儉廉潔亞運”的要求,高標準完成海珠體育中心建設及周邊環境綜合整治,確保做好亞運會、亞殘運會各項保障工作和賽時場館暢順運行。完善全區治安整體防控格局,落實亞運場館、接待酒店的安保工作。大力整治無證照生產經營場所,抓好食品安全各個環節的監控,保障產品質量和食品、藥品安全。創新城市管理模式,著力提升城市管理科學化、規範化、精細化、信息化和常態化水平。推進沙園街、華洲街、江南中街創新街道社區管理服務模式等試點工作,進一步理順街道管理服務與執法體制,整合街道編制外契約制人員,最佳化街道人力資源配置,探索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的模式。強化街道在城市管理中的主體作用,增加社會和城市管理經費投入,加強街道城市管理長效機制建設和考評。進一步鞏固“創文”成果,繼續推進星級衛生街道創建工作,做好“創文”第二次城市公共文明指數測評和“創衛”複評工作。繼續整治飲食服務業污染,實現市民對飲食服務業污染投訴持續減少。開展垃圾分類試點工作。加強工地文明施工管理,及時解決迎亞運工程施工擾民問題。以“人屋車場”整治為突破口,加大對重點地區的交通秩序和突出治安問題專項整治力度,嚴格執行重點場所分級管理制度。以辦理居住證為契機,進一步提高流動人員管理服務水平。推進出租屋圍院式和格線化管理的試點工作。完善東部區域、城中村地區的公交線網,協調完善城中村地區與捷運站的接駁公交小巴線路,通過疏堵結合整治黃包車、電動車等的非法營運。
(二)以市確定的現代服務業發展功能區建設為引領,加快調整產業結構,構建現代產業體系
  按照加快建設琶洲國際會展商務區、新中軸線南段城市行政辦公中心區、珠江後航道濱水休閒商務區三大核心功能區的發展目標,結合海珠當前的發展實際,今年著力推動東部琶洲國際會展商務區、中部新電視塔休閒旅遊觀光景區、西部江南西商業中心區3個重點片區建設,在保持經濟平穩增長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快構建以現代服務業為主導的現代產業體系。
  建設東部琶洲國際會展商務區,帶動以會展經濟和總部經濟為龍頭的現代商貿服務業加快發展。琶洲國際會展商務區是廣州大中央商務區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廣州提升國家中心城市綜合服務功能的重點承載區域。我們將集中力量做大做強會展商務經濟和總部經濟,促進會展、金融、商貿、物流、信息、法律等現代服務業加速發展,逐步形成高端服務業集聚效應,打造國際一流的會展商務區。推進琶洲新一輪規劃實施,不斷最佳化會展商務配套,完善琶洲地區酒店、購物、飲食等配套設施。全力推進琶洲村整村改造。積極推進黃埔古港古村歷史文化景區的建設。精心組織廣州(海珠?琶洲)會展經濟論壇,落實扶持會展業發展的措施,加大招商引資力度,重點吸引跨國公司、大型企業總部以及世界知名展會和展覽機構落戶。積極促進廣東鋼鐵集團、廣州捷運總部、廣東電網有限公司總部建設。
  建設中部新電視塔休閒旅遊觀光景區,帶動新中軸線南段城市行政辦公中心區建設。抓住廣州城市新中軸線南段新規劃確定的機遇,在新電視塔及周邊引導發展文化產業和完善休閒旅遊配套設施,積極引進大型文化傳播企業和休閒旅遊服務企業,打造廣州標誌性的休閒旅遊觀光景區。做好新中軸線南段城市行政辦公中心區規劃設計,做好征地拆遷、改造建設資金平衡測算等前期工作。藉助新電視塔落成使用的機遇,打造“海珠環島游”等文化旅遊品牌。推動瀝滘海心沙休閒旅遊項目建設。
建設江南西商業中心區和一批商業骨幹項目,帶動傳統商貿服務業最佳化提升。做好步行街交通影響評估及疏導方案設計工作,完善周邊路網設施,逐步推進江南西商業步行街建設。加快推進江南新地(二期)、達鏢國際中心建設,提升江南西商業中心區的輻射力。最佳化提升專業市場,推進中大布匹市場園區信息平台建設,做好廣州紡織博覽中心等重點項目服務工作,推動南天國際酒店用品市場等批發市場升級改造。
  加強引導服務,營造良好的經濟發展環境。加強經濟運行監測協調服務,密切掌握企業生產經營動態,加強對重點行業、重點企業的協調服務工作,落實和完善區領導聯繫重點企業制度。切實落實各項扶持政策,做好企業在技術進步、融資、商業網點建設、開拓國際市場等方面爭取上級資金扶持的申報工作,擴增企業扶持面和扶持金額。加快“以舊換新”資金補貼審核進度,幫助企業加快資金回籠。積極引導企業開展節能、清潔生產技術進步項目,促進企業節能減排。加大協稅護稅工作力度,健全街道稅收代征協管網路,抓好重點稅源企業的服務管理。繼續推進無證照經營場所整治專項行動,進一步最佳化市場經營環境。
  (三)切實落實惠民措施,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堅持“富民優先、民生為重”,深入落實市“惠民66條”、17條補充意見及區76項惠民措施,貫徹市即將出台的《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實施意見》,加大公共財政投入,加強公共服務建設,不斷增進民生福祉,切實保障民眾的生存權、居住權、發展權。
加強綜治信訪維穩、社會治安和公共安全工作,增強民眾的安全感。強化綜治基層基礎建設,進一步完善18個街道綜治信訪維穩中心的硬體和軟體建設。圍繞亞運安全保衛等重點工作,完善信訪、調解、綜治三位一體的維穩機制,妥善化解社會矛盾糾紛。開展民生信訪問題專項治理和排查整治,認真落實首辦責任、重大信訪案件領導包案、責任追究等制度,切實解決集體訪、越級訪問題。加大打擊刑事犯罪力度,全力遏制多發性犯罪,嚴厲打擊重大惡性犯罪,堅決剷除黑惡勢力犯罪。建設全區應急指揮中心和綜合指揮平台。充實完善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資料庫,加強基礎建設和安全生產執法監察。
做好勞動就業和民生保障工作,增強民眾的歸屬感。落實廣州市創建創業型城市的各項工作,加強創業培訓,積極促進就業,落實各項優惠政策,提高就業質量。發揮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作用,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加強勞動保障監察日常巡查和專項整治,對勞動密集型、建築施工等重點行業企業加強檢查,及時有效防範和處理勞資糾紛。積極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強化社會保險公共服務職能,解決企業改制或破產、土地徵用、產業結構調整中勞動保障工作的難點、熱點問題。進一步完善社會救助體系,落實提高低保金標準的政策,及時做好低保金的發放和新增低保人員、臨時救助的審核審批。積極推進10個全國綜合減災示範社區的建設。完善新型社會福利體系(以老年人、殘疾人、孤兒、重點優撫對象為主要服務對象,涵蓋養老、醫療、教育、文化、住房等專項公共福利政策,覆蓋城鄉,且惠及外來務工人員的社會福利體系),落實老年人各項優待政策。開展專業社工服務試點工作。做好廉租住房、經濟適用住房申請的資格審核和後續監管工作,協助市加快解決低收入困難家庭的住房問題。
  大力發展各項社會事業,增強民眾的幸福感。加快發展東部地區教育、衛生、文化、體育等社會事業。繼續推進義務教育規範化學校建設,促進基礎教育均衡發展。進一步完善引導規範民辦教育發展的配套措施,促進民辦教育持續健康發展。積極發展中等職業教育。推進中國小校舍安全工程。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推進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加強重大疾病防控。力爭完成7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8個社區衛生服務站達標建設。完善社區衛生格線化服務模式,逐步實現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加強殘疾人康復、就業培訓等服務。做好我區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工作。深化實施“幸福家庭促進計畫”,提高出生人口素質和生殖健康水平。不斷完善公共文化設施,完善社區圖書服務網路。做好第九屆中國藝術節海珠區承辦項目及第二屆廣州嶺南書畫藝術節籌辦工作。大力開展省級城市體育先進社區創建工作。推進海珠體育中心賽後改造工程,建設集競賽、健身、休閒於一體的多功能體育配套設施。開展創建全國和諧社區建設示範城區活動。做好新一輪創建省、市“雙擁”模範區工作。
(四)堅持民主法制,努力建設公共服務型政府
  加強民主政治建設,建設法治政府。認真執行區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決議、決定,自覺接受區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區政協的民主監督,重視民眾監督、輿論監督和社會監督。認真辦理人大代表議案、意見、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落實《中共廣州市委政治協商規程(試行)》,主動聽取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各人民團體和社會各界人士的意見和建議,充分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的橋樑紐帶作用。做好“四五”依法治區和“五五”普法規劃實施情況驗收工作。完善行政決策機制,進一步推進依法行政,規範行政執法行為,強化對行政行為的監督。加強對經濟聯社、經濟社的管理和服務,大力推進集體經濟組織財務電算化改革工作,提高基層民主自治的法制化、規範化水平。
  加強行政效能建設,建設高效廉潔政府。進一步加強幹部隊伍作風建設,使每位公務員都具有更牢的公僕意識、更高的工作效率、更優的服務質量和更強的執行力。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深化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進一步調整和最佳化財政支出結構,加快推行公務卡結算改革,控制和壓縮一般性行政支出,支出重點繼續向與民生相關的公共服務領域傾斜。推進套用國有資產信息管理系統,開展國資系統企業“五清理”(清理歷史債務、清理原區屬公司、清理檔案、清理契約、清理規章制度)工作,促進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推行重大項目建設和重要工作“限時辦結制”,建立“以目標倒逼進度,督查倒逼落實”的抓落實機制,確保在抓落實上取得更大的成效。加強對區重點工作、重大任務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確保政令暢通。繼續抓好反腐倡廉建設,完善公共權力運行制度和監督機制,進一步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
  各位代表、同志們,亞運在即,海珠迎來了新一輪黃金髮展期。我們有信心、有決心、有能力擔負起重任,完成好使命。讓我們在市委、市政府和區委的正確領導下,繼續解放思想,求真務實,團結拼搏,開拓進取,為建設現代化中心城區而努力奮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