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工作回顧
2009年,是我區危中奮進、難中攀高,在考驗中實現躍升的一年。一年來,在市委、市政府和區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區人大及其常委會和區
政協的監督、支持下,我們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認真落實中央、省、市統一部署,圍繞“保增長促發展、保民生促和諧、保建設促提升”中心任務,審時度勢,積極而為,全力以赴抓好經濟成長、轉型升級、城鄉建設、民生改善、政府服務等各項重點工作,經濟社會實現又好又快發展。
——綜合實力大幅提升。初步核算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41.48億元,增長13.6%;完成工業總產值1320.27億元,增長14.2%,其中規模以上
工業總產值1155.63億元,增長18.5%,增速全市第一。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37.77億元,稅收總收入(含海關代徵稅)161.48億元,分別增長21.9%和31.82%。人民幣存款餘額805.18億元,人民幣貸款餘額312.60億元,分別增長56.9%和45.6%。
——發展後勁日益增強。吸引了東風日產產能擴建、廣州和諧型大功率機車檢修基地、新科宇航飛機維修等一批重點項目落戶。在懇親大會上,有38個大項目同時簽約、奠基、剪彩,預計總投資額達580億元。區域創新能力進一步提升,連續第四次榮獲“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區”稱號,是全市唯一被國家
智慧財產權局確定為首批實施國家智慧財產權強縣工程的區縣。
——城市建設亮點紛呈。全力爭取到捷運9號線提前動工。雲山大橋通車,東風大橋合攏。污水處理廠建設、污水管網鋪設、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和天馬河整治工程正按計畫穩步推進,亞運新
體育館加緊建設,城市市容環境和園林綠化美化景觀升級改造、舊城社區綜合改造、“平改坡”等市政建設取得新進展。
——民生事業再上台階。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194元,增長10%;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10076元,增長11.1%。新增就業崗位4.09萬個,完成充分就業社區創建率92.9%,花都生源應屆大中專畢業生就業率達到95%以上。農村衛生站免費為農民治病試點增加到130條行政村,受惠人口達28.75萬人。
——政府建設不斷加強。按照上級統一部署,完成“大部制”改革,區政府工作部門精簡至24個。自覺接受區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監督和政協的民主監督,共辦理區人大代表議案1件、建議131件,區政協提案195件,辦復率均達100%。我區政府入口網站連續兩年取得了全國政府網站績效評估區縣第9名的好成績。
一年來,我們做了以下主要工作:
(一)以保增長、促發展為第一要務,強化大項目帶動,著力構建現代產業體系。
調整最佳化結構。三次產業構成比例調整為4.4:65.1:30.5,
第三產業對經濟成長的拉動作用比去年提高1.5個百分點。汽車產業強勁增長,全年產值達817.40億元,增長44.0%;其中東風日產累計生產整車52.30萬輛,產值644.53億元,銷售51.90萬輛,分別增長47.7%、50.4%和48.1%。空港經濟加快發展,落戶企業全年納稅9837萬元,增長21%。傳統產業加快最佳化提升,皮具箱包出口逆勢飄紅,增長22.72%;交通運輸和倉儲行業完成增加值32.92億元,增長18.5%。農業穩步發展,完成總產值40.92億元,增長2.8%。全區進出口總值36.32億美元,增長1.71%,增幅全市第一;實際利用外資金額2.95億美元,增長4.9%。
切實促進投資。汽車產業“十百千”計畫順利實施;廣州和諧型大功率機車檢修基地如期開工;以LED、新能源為主體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集聚;27個已批准的諮詢制項目正積極推進;廣州空港保稅物流中心已通過國家驗收,正式投入運行。全年實現固定資產投資115.59億元,增長21.8%。
積極擴大內需。全面落實家電、汽車下鄉及以舊換新等政策。成功舉辦第五屆中國(花都)汽車論壇、第九屆中國(獅嶺)皮革皮具節、購物嘉年華、2009花都啤酒美食節、台灣文化美食周等節慶活動,大力開拓汽車、家電、房地產、旅遊消費市場,王子山
森林公園、石頭記礦物園、圓玄道觀、九龍湖空港國際都會等成為生態休閒旅遊新亮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183.23億元,增長13.3%。商品房銷售面積146.18萬平方米,銷售金額97.12億元,分別增長115.8%和194%。
(二)以科學規劃、完善配套為重點,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著力加快城市化。
突出科學規劃引領。積極配合市做好全區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鄉建設規劃的修編、調整工作。編制《主體功能區規劃》、《汽車產業園區概念規劃》、《空港經濟發展規劃》、《商貿業發展規劃》等重點規劃。完成了全區在編控制性詳細規劃整合工作和中心鎮規劃、村莊布點規劃以及188條村莊的規劃編制。
強化基礎設施建設。以“創文”、迎亞運為契機,開通綠色通道,狠抓建設工程質量和進度,全力推進污水綜合治理、亞運場館及配套建設等各項工作,以“大幹”促城市環境面貌“大變”。啟動新赤公路、機場北進場路、王子山公路拓寬改造等建設工程。成功打通一批斷頭路,完成多條主要交通幹道接駁。有30個社區改造建設達到“硬底化、暗渠化、整齊化、人性化”標準,新街河、天馬河等以“水”為主題的城市
水景公園建設方案通過專家評審。
推進城鄉統籌發展。積極開展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鈎試點和“三舊”改造工作,著力盤活閒置土地,大力探索農民“進社區、住公寓”的集中居住模式。安排3000萬元支持17個新農村示範村建設,扶持25個經濟薄弱村發展。支持各鎮(街)推動特色產業和優勢產業集聚發展,加快構建以產業集群為導向,以產促城、以城帶鄉、城鄉聯動的統籌發展新格局。
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堅持建管並舉,積極推行城市格線化管理新模式,將管理重心下移,以社區為單位,合理劃分城管格線,實現城管全覆蓋。強化綜合執法力度,集中對違章建築、違法違規用地、市場周邊環境、城市交通秩序開展專項整治,規範城市管理秩序,不斷提升城市管理科學化、集約化、精細化水平。
(三)以民生改善、社會和諧為目標,加強社會事業建設,著力構建和諧花都。
提高社會保障水平。加強社會救助體系建設,農村低保標準從每人每月200元提高到260元,五保供養標準從260元提高到364元。設立區慈善救助基金,將未參保的低收入“邊緣人群”納入臨時醫療救助範圍。全面推進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和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工作,全區有146個行政村的64040人參保,領取津貼待遇28071人。率先在全市推行經濟適用房貨幣補貼政策。
發展教育文體事業。普通高考取得歷史性大豐收,應屆生重點本科上線率列全市第三名。投入2147萬元為全區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免除書雜費,投入6973萬元對中國小校校舍進行改造和維修,新建駿威、紅棉兩所國小。整體解決中國小代課教師問題。通過“省文化先進區”初審,區、鎮(街)兩級開展大型文化活動360多場次,積極推進區文化藝術中心等重點項目的前期工作,鎮(街)文化站升級、村(社區)文化室全覆蓋工作基本完成。我區有23人參加全國第十一屆運動會,獲金牌5枚。
加強衛生計生工作。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人口達42.90萬,參合率達99.6%。中西醫結合醫院被評為“三級甲等”醫院和“省中醫名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業務用房全面落實,全國億萬農民健康促進行動示範區通過復檢。新建49個示範型、標準型計生服務室,成功創建“全國計畫生育優質服務先進區”。
維護社會和諧穩定。以“人屋車場”綜合治理為重點,加強出租屋和流動人口管理工作,共登記流動人口42.89萬人,出租屋16.59萬套,分別增加30.08%和166.34%。深入開展嚴打整治鬥爭,全區共立刑事案件3435宗,同比下降12.2%,“兩搶”、“兩盜”、刑事警情案件分別同比下降13.3%、12.6%和13.2%。食品藥品突發事件應急處置能力及綜合監管水平進一步提升,安全生產工作進一步加強,氣象防災減災體系、畜牧獸醫體系建設不斷完善。高度重視維穩工作,定期開展“基層大接訪”,在全省率先完成鎮(街)綜治信訪維穩中心建設。切實解決歷史遺留的房產證辦理問題,登記發證2591戶。受理民眾來信、來電、來訪共2609件,到期辦結2373件,辦結率達99.7%。推進政務、廠務、村(居)務公開,政府廉政建設責任制全面落實。我區榮獲“全國軍隊轉業幹部安置工作先進單位”稱號,被省評為“五五”普法工作先進集體。統計、審計、僑務、外事、台務、物價、武裝、人防、民族宗教、工會、科普、保密、檔案、地方志、婦女兒童、殘疾人服務等工作進一步加強。
各位代表!過去的一年,我區在經受嚴峻考驗中取得了鼓舞人心的新成就。這是全區人民凝心聚力、危中奮進的結果,是各方鼎力支持、大力配合的結果。在此,我謹代表區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條戰線的廣大幹部民眾,向給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向中央、省、市駐花都單位,向駐花都人民解放軍、武裝警察部隊官兵和各民主黨派、
工商聯、
人民團體以及社會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所有參與、關心和支持花都建設的港澳台同胞、海外僑胞、國際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謝!
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全區經濟社會發展中還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一是外貿總體形勢仍然嚴峻,新上重大工業項目今年還不能產生實際效益,鎮(街)新上工業項目不多,實現經濟較快增長難度加大。二是調結構、轉方式進展還不夠快,新興產業培育、現代服務業發展相對滯後,自主創新能力和產業競爭力還有待加強。三是城鄉發展還不平衡,宜居城鄉建設任務繁重,保障和改善民生還有很多工作要做。四是個別重點工程建設推進較慢,與區委、區政府的要求還有一定差距,轉變政府職能和作風建設任重道遠。我們要高度重視上述問題,在深入剖析根源的基礎上,採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加以解決。
2010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全面實現“十一五”規劃目標的決勝之年,是辦好亞運、實現城市環境“大變”的攻堅之年,也是貫徹《廣州市貫徹落實<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08-2020年)>實施細則》的第一年。我們必須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省、市對形勢的科學判斷和作出的決策部署上來,千方百計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良好勢頭,想方設法提升社會各項事業發展水平,不斷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特別是要按照區委十二屆七次全會的要求,全面實施綠色發展戰略。當前,花都已進入轉型提升、跨越發展的新階段,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加快,居民消費結構逐步升級,正處於投資強度和資源消耗強度較高的時期。全面實施綠色發展戰略,是對科技興區、環境最佳化戰略的整合和提升,要求更加注重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更加注重自主創新和節能減排,更加注重生態環境改善和宜居城市建設,更加注重城鄉統籌和社會和諧發展。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實施綠色發展戰略,力求在抓項目促增長上有新推進,在調結構促升級上有新舉措,在改“三舊”促統籌上有新突破,在優生態促“大變”上有新亮點,在惠民生促穩定上有新成效,全面提升科學發展實力。
今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
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0%,工業總產值增長10%,
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增長10%,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3%,實際利用外資和外貿出口總值增長3%;城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增長8%,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5%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10‰以內;萬元生產總值能耗下降4.5%,二氧化硫排放量和化學需氧量控制在市下達的指標以下。
為實現上述目標,今年我們將著重抓好以下四項工作:
(一)堅持集群發展,狠抓項目、強化集聚,保持強勁發展勢頭。
加大投資拉動。繼續實施大項目帶動戰略,不斷加強投融資力度,以重點項目建設帶動和促進社會投資。加大我區省、市重點建設項目的推進和考核力度,建立健全領導牽頭負責機制,對部分重點建設項目實行區級領導分線指揮和聯繫幫包制度,責任到人、一抓到底。今年全區初步安排重點建設項目56個,年度計畫投資165.21億元(不含捷運9號線投資),主要投向重大產業項目、基礎設施建設和重點民生工程。支持骨幹企業擴大投資,加快推進東風日產產能擴建、大功率機車檢修、新科宇航飛機維修、廣州國際名店城等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項目,為下一步高速發展積蓄能量。加強招商工作的統籌協調,調整招商策略,重點對央企、省市重點國有企業展開針對性招商,對外資企業特別是世界500強企業、行業龍頭企業加大招商力度,著力引進大型民營企業和上市公司,儘快形成一批新的經濟成長點。
加快園區建設。統籌工業進園區,強化產業園區的集聚功能。按時完成東風日產產能擴建發動機項目、物流島項目的征地拆遷工作;積極跟進雷諾汽車、日產電動汽車項目,提前規劃並預留好發展用地;加快汽車城二、三期的開發建設和炭步“退二進三”產業園區、赤坭裝備製造業基地的建設,強化對汽車零部件生產、汽車金融、汽車文化、汽車貿易、汽車檢測和維修、汽車運動等領域的招商,打造國際一流的汽車城。依託樞紐空港,分圈層、有梯度地發展航空配套產業、現代物流產業、先進制造業、空港商務、休閒生態旅遊五大產業,打造國際性空港經濟集聚區。圍繞大功率機車檢修和新科宇航飛機維修項目的建設,抓緊謀劃周邊區域產業布局,加強對上下游配套企業的招商,努力打造華南最大的機車修造基地和飛機維修基地。加快廣州(花都)光電子產業基地基礎設施建設,以舉辦首屆中國國際LED套用技術雅江高峰論壇為契機,加強對光電產業的招商,逐步配套、加強培育,力爭形成LED產業集群。
壯大鎮域經濟。將貫徹落實中央加快城鎮化進程的決策部署與做大做強我區鎮(街)經濟有機結合起來,加快形成一批小區域特色經濟集群。支持新華街擴大三產、完善配套,強化服務城市、服務產業的功能,抓好沿迎賓大道、沿捷運9號線、沿鏡湖大道三條經濟走廊的發展布局,抓好沿天馬河、沿新街河兩河宜居帶的規劃建設。支持獅嶺鎮抓項目促發展、創品牌促提升,推進大功率機車檢修、廣州花卉之都等項目建設,促進皮革皮具產業向研發設計、標準制定、檢驗檢測、成品集聚、品牌培育等方向提升發展。支持花東鎮、花山鎮積極打造現代空港新城,加快推進華南理工大學現代服務業研究院建設,引導服務空港的現代物流業、商貿業、會展業集聚,做大做強精細化工、保健飲品和電子產業。支持炭步鎮、赤坭鎮承接汽車城的輻射,大力發展以汽車零部件為主的新型製造業和特色農業、房地產業、商貿旅遊業,抓好港中旅丫髻山旅遊項目,打造綜合性高端精品旅遊休閒度假區。支持雅瑤鎮以“新雅一體化發展”為目標,推進廣州(國際)品牌總部經濟產業基地(雅瑤片區)建設,打造現代商貿集聚區和高端生活居住區。著力幫扶梯面鎮積極推進王子山森林公園二期開發建設,全方位發展休閒觀光、會議旅遊、“農家樂”等,建設“生態優先、宜居為重”的現代化山水旅遊強鎮。
擴大消費需求。落實國家鼓勵消費的政策措施,大力促進家電、汽車、住房、旅遊等重點消費。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收入,增強居民消費能力。積極發揮“亞運經濟”對擴大內需的促進作用,繼續組織好“花都一日游”、啤酒美食節等節慶活動,大力打造香草文化節、炭步芋頭節、王子山油菜花節等旅遊節慶品牌,積極拉動王子山森林公園、石頭記礦物園等旅遊景點的消費需求。把握武廣高鐵開通帶來的新商機,打造“1小時至3小時經濟圈”。加快半島豪苑商業廣場、正盛商業廣場、廣百大廈等現代商貿項目的建設,積極推進各類大中型商業網點、專業市場的規劃建設,大力增強城區核心商業街區的消費服務功能。深入推進萬村千鄉工程,加強農村市場網路建設,促進消費市場繁榮。
(二)堅持高端發展,最佳化結構、強化創新,構建現代產業體系。
最佳化產業結構。堅持“二產帶動三產、三產促進二產”,扶持金融、物流、信息服務、商務會展、文化創意和總部經濟等高端服務業,促進生產性服務業與先進制造業融合發展。充分發揮聯邦快遞的帶動作用,加快廣州空港綜合保稅區等一批重點物流項目的規劃建設,構建集運輸、倉儲、理貨、配送、信息於一體的航空物流體系。推動一產向三產延伸,以觀光農業園、科技農業園、生態教育園、農莊民宿游等模式,促進農業向生態旅遊業、休閒服務業發展。加快“農家樂”發展,成立專門的領導小組,規範管理,制定標準,對全區“農家樂”項目進行評級;加強培訓,投入經費對農家餐館的廚師、服務員培訓給予適度扶持;強化推介,指導特色農產品的生產、包裝、行銷,結合節慶活動進行集中銷售,打響品牌,提高附加值。不斷促進傳統農業向旅遊休閒農業轉化、農產品向旅遊產品轉化、農民向商人或職工轉化,推動農業增產、農民增收、農村穩定。
推動產業升級。堅持工業化與信息化相融合,加快運用新技術、新工藝改造提升皮革皮具、金銀珠寶、紡織服裝、電子電器等傳統優勢產業,搶占價值鏈高端,建設現代時尚產業之都。加快以石頭記礦物園為核心的珠寶主題公園和廣州珠寶交易中心建設,大力發展珠寶旅遊。加快新華國際品牌工業園、婚艷花都、哥弟時裝總部基地和國家皮革製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的建設,不斷完善獅嶺(全球)皮革五金市場、獅嶺納海皮具飾博園的配套建設,逐步形成集設計研發、生產加工、展示銷售、信息交流相配套的產業集群體系。推廣國光電器產學研結合的發展模式,積極發揮中山大學國光電子與通訊研究院、中國電器科學研究院的高端輻射作用,促進電子電器產業與汽車製造、飛機維修、機車修造等產業有機結合。堅持以質取勝、名牌帶動,引導部分傳統優勢產業註冊集體商標,推廣實施企業聯盟標準。通過申報技改項目資金,創建國家、省、市名牌產品或著(馳)名商標等途徑,引進和培育一批中國名牌乃至國際品牌,打造花都品牌優勢。
強化自主創新。積極培育LED、物聯網、電子商務、生物技術、節能環保等新興戰略產業。創建“廣東省綠色照明示範城市試點單位”,加緊制定我區LED產業發展規劃,積極扶持鴻利光、亮而麗、雅江等本地LED龍頭企業做大做強,力爭將廣州(花都)光電子產業基地打造成為世界LED封裝中心。以廣州中大微電子有限公司為帶動,大力支持電子射頻識別(RFID)核心晶片設計技術在花都的產業化套用,集聚資源、集中力量發展以RFID為核心的物聯網產業。加大電子商務發展力度,大力支持譽購網上商城、新新日用、拓璞電器等企業拓展電子商務領域。堅持政府引導、各級聯動、示範引領和統籌規劃,支持天王動物保健等生物技術企業以及英格發電機、紅鷹能源科技等新能源企業的發展。加強對低碳型企業的培育和引進,扶持廣州黑馬科技有限公司等企業,著力發展循環經濟,努力打造低碳項目投資“窪地”。
破解要素制約。一是加強土地高效利用。用好、用活、用透“三舊”改造政策,大力盤活建設用地,加強對工業園區用地和農村留用地的統籌安排,強化土地對經濟發展的支撐作用。在花東和赤坭兩鎮開展農村留用地統籌規劃、集中利用改革試點,實行留用地統一規劃、統一招商、統一管理。二是加強人才培育引進。整合完善有利於人才創業的政策體系,依託企業博士後科研工作站、海豚俱樂部、人才交流中心等平台,加強與國內外高校、科研院所和高新技術企業合作,暢通引進人才的“綠色通道”,積極培養、引進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三是加強金融支持力度。鼓勵駐區金融單位進一步豐富信貸產品,最佳化服務和管理;推進投融資平台建設,大力實施《花都區推動企業上市工作方案》和《花都區扶持企業上市資金管理暫行辦法》,推進企業在境內外上市,多渠道解決企業融資難問題。四是加強能源保障力度。積極發揮財政資金的示範引導作用,切實加強水、電、氣等能源基礎設施建設和改造提升工程,不斷提升能源供應保障水平。
(三)堅持協調發展,統籌城鄉、最佳化環境,建設現代宜居城市。
以城市化為引領,促進城鄉融合發展。加快完善花都發展區規劃,實現控制性詳細規劃的全覆蓋。充分發揮中心鎮在城鄉統籌發展中的骨幹作用,推進“簡政強鎮”事權改革,促進人口、產業、功能相對集中,逐步形成“中心城區、中心鎮、一般鎮、村莊”梯次合理、相互支撐的城鎮發展格局。探索在新華街、獅嶺鎮等鎮(街)推進“村改居”工作,切實加大經費投入,充分發揮社區居委會在城市服務和管理中的作用。制訂和試行《花都區農村村民住宅規劃建設管理辦法》,切實加強對農民宅基地建房的管理。統籌規劃農民安置區,加大力度推進附城村、城中村農民集中建公寓,鼓勵有條件的居民進城鎮落戶,促進村民居住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轉變,加快我區城鎮化發展。創新機制、落實責任,堅決打擊違章建築、違法用地行為,使用、保護好耕地。堅持科學規劃、政策驅動、示範帶動,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試點工作。促進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合法流轉,推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提高農民土地要素收入水平。
以市場化為導向,強力推進“三舊”改造。抓住廣州市作為省“三舊”改造試點的有利時機,大刀闊斧推進“三舊”改造工作。將“三舊”改造與解決歷史遺留問題結合起來,成立專門工作小組解決汽車城、獅嶺歐洲工業園和珠寶城等工業園區的土地手續理順問題。將“三舊”改造與“退二進三”和盤活閒置土地結合起來,促進城鄉存量建設用地“二次開發”,特別是要通過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鈎對“空心村”和偏遠村的宅基地進行整理,實現土地利用效率最大化。以“政府主導、市場運作”的方式推進“城中村”改造,研究制定相應的優惠政策,建立投資主體多元化、運作方式市場化的新體制,吸引企業以多種方式參與城市建設,加快城市發展,確保一年見成效、三年大改觀。各鎮(街)要結合實際,確定一個“城中村”改造試點供區政府綜合統籌,成熟一個,改造一個。田美村、三東村和石崗村的改造要在今年取得實質性突破,以試點促全區。要圍繞花都的城市定位和發展方向開發土地,堅持“長期規劃,引導發展;有序開發,適度超前;集約用地,盤活存量;區級統籌,各方受益”,加強中心城區周邊土地的儲備。加快城市中軸線和新街河沿線的規劃建設。
以一體化為要求,促進公共服務均衡。把推動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作為今年改善民生工作的重要抓手,逐步建立和完善覆蓋城鄉、功能完善、分布合理、管理有效、水平適度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鼓勵各種社會力量與鄉村結對幫扶,參與農村經濟社會事業發展和公共設施建設。通過完善精神物質獎勵、職務職稱晉升、定向免費培養等措施,引導更多城區教師、醫師和文化科研機構支援農村。繼續加大農村醫療衛生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提高農村合作醫療籌資額。加強農業生產技術和農村實用人才技能培訓,整合培訓資源,規範培訓工作,增強農民科學種田和就業創業能力。建立城鄉一體化低收入困難家庭認證和收入核算制度,形成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的城鄉居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
以現代化為目標,提升城市承載能力。積極推進交通樞紐建設,加強機場、捷運、鐵路、公路等各類交通設施的有機銜接,加快廣州北站交通銜接規劃和城市設計工作,統籌城區內外交通的接駁換乘。加快新赤公路、平步大橋、紅棉立交等重要道路、橋樑建設。最佳化公交線網,改善公交服務,最佳化道路交通組織和行人過街系統,拓寬道路和打通斷頭路,加強鎮域交通銜接,不斷改善城區微循環系統。從亮化、綠化、美化入手,加強城市景觀建設,繼續推進舊城社區綜合改造,將“創文”活動向鎮、村延伸,不斷提升城市品位。結合珠三角區域綠道網建設,積極規劃本區的綠道網,確保按時保質完成省、市下達的綠道建設任務。把綠道建設與天馬河整治、新街河公園建設等重點項目有機結合起來,加強城鄉居民聚集區與主要的公園、風景名勝區、歷史文化古蹟等城市公共活動中心的綠道聯繫,讓廣大市民享受花都宜居城市建設的成果。
以生態化為前提,營造綠色生活環境。全面展開對山體、大氣、森林、水源等的治理保護,推進城鄉森林體系、園林綠地體系、潔淨水系、田園景觀體系、生態旅遊體系建設,全力建設田園城市。進一步完善環境保護規劃,從源頭防治污染和保護生態,充分發揮區污染源線上監控(監測)中心作用,加大環境監管、執法力度,鼓勵企業積極實施清潔生產,確保到2013年關閉、轉移所有污染型企業。加強大氣污染的控制和治理,禁止尾氣排放不達標汽車上路。堅決落實節能減排問責制,確保完成“十一五”節能減排目標任務。積極開闢沿河(涌)、沿路綠地,抓好公園、中心綠地和主要街頭街道綠地建設,增加綠化面積。按照“誰開發誰保護、誰受益誰補償”的原則,完善生態補償機制,促進山水環境可持續發展。加大對民眾環保理念的宣傳力度,提高全民節約意識和低碳意識。
(四)堅持和諧發展,保障民生、全力“創文”,提升社會發展水平。
做好亞運相關工作。深入開展亞運城市行動,突出重點、狠抓落實,實施“工作成果倒逼法”,確保亞運場館建設、市政設施建設、廢氣及污水等城市環境整治任務按時順利完成。積極做好亞運通道、城市出入口和亞運場館周邊的綠化美化工作,形成濃厚的亞運景觀氛圍。完善城鄉體育設施,認真辦好第六屆區運動會暨第二屆殘運會。積極承辦好亞運會在花都舉辦的賽事,做好亞運期間醫療保障隊伍的組織、衛生監督、疾病防控、突發衛生事件應急處理等工作。實施《亞運安全保衛工作總體方案》和《亞運城市道路交通綜合整治工作計畫》,成立專項工作團隊,明確責任單位和任務。加強不安全因素的排查,逐一落實防控工作,確保實現“平安亞運”的工作目標。
大力發展社會事業。實施積極的鼓勵創業、促進就業政策,重點做好睏難群體的就業幫扶工作,切實關心大學生就業,推進城鄉統籌就業。擴大各類社會保險覆蓋範圍,做好調整企業職工基本養老金待遇水平工作,建立完善企業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服務工作的長效機制,大力加強社會救助體系建設,不斷加大住房保障建設力度。有效促進教育均衡發展,到2011年完成規範化學校建設和校舍安全工程建設任務。加強名優教師引進和培養力度,認真組織實施好教師績效工資,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加快職業中等教育改革發展。積極創建“全國中醫藥特色社區衛生服務示範區”,充分利用作為市農村衛生信息化建設試點區的機會,加快農村衛生信息化建設,完成農村衛生機構改擴建任務。整合計生衛生公共服務資源,把村(居)計生服務室標準化建設納入村(居)衛生室(站)服務網路建設,鞏固“全國計畫生育優質服務先進區”創建成果。加強區級福利設施建設和居家養老服務工作,擴大“平安通”呼援系統的安裝覆蓋面,提高疾病、疫病防控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能力。
加快推進文化建設。以創建全國文化先進區為目標,加快推進區文化藝術中心、廣州民俗博物館、洪秀全故居紀念館等重點文化設施建設。實施“雕塑讓花都更美好”城市雕塑工程,確保區文化館達到國家一級館、鎮(街)文化站達到省一級站評估定級標準。加快古村落文化旅遊開發,以廣東盤古文化之鄉建設為契機,打造中國盤古文化聖地。繼續推進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公共文化流動服務和“農家書屋”建設等文化服務工程,實現村、社區文化設施全覆蓋、全開放,打造城區“十分鐘文化圈”、農村“十里文化圈”。廣泛開展市民文明素質教育活動,支持發展文化產業,加強文化市場管理,全面提高區域文化軟實力和核心競爭力。
營造和諧穩定環境。創新城市管理方式,建立格線化管理格局,促進城市管理高效化、長效化、精細化。完善鎮(街)綜治信訪維穩中心建設,健全社會矛盾糾紛和不穩定因素的排查調處機制、突發性事件處置機制。大力加強安全生產監管,突出抓好重點行業領域隱患排查整治,確保各類事故次數、死亡人數和直接經濟損失實現同比全面下降。深入實施食品藥品放心工程,強化質量安全監管,嚴厲打擊制售假劣食品藥品的違法行為。全面強化社會治安,將各類群防群治隊伍統一整合為輔警、保全員、聯防隊員三支隊伍,設立統一管理指揮平台。堅持打防結合、以防為主,推行“社巡合一”防控機制,有效預防、嚴懲各類違法犯罪活動。推進“村企聯管”等有效模式,加強重點地區和重點部位的治安整治,全面完成“人屋車場”綜合治理目標任務,有效防範群體性事件。加強對困難民眾和外來務工人員的法律援助。進一步做好統計、審計、僑務、外事、台務、物價、武裝、氣象、人防、民族宗教、科普、保密、檔案、地方志、婦女兒童、殘疾人服務等工作。
加強政府自身建設。建設責任政府。深化政府機構改革,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切實提高政府破解難題、推動科學發展的能力。以全面提升科學發展實力為主線,組織開展“十二五”規劃前期課題研究和編制工作,為花都新一輪大發展謀篇布局。健全行政問責制,做到有錯必問,有責必究。進一步推進政務、廠務、村(居)務公開,保障公民的知情權、表達權、參與權和監督權,不斷增強政府服務力、公信力和執行力。建設法治政府。認真執行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決議、決定,自覺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人民政協的民主監督,定期報告重大工作事項,切實做好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提案辦理工作。完善科學民主決策制度,健全重大決策事項公眾參與、專家論證和政府集體決策相結合的決策機制,主動聽取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各人民團體的意見建議。健全行政執法體制,規範行政執法行為,完善行政執法程式,促進政府工作法制化。建設廉潔政府。健全教育、制度、監督並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落實廉政建設責任制,強化審計監督,推行績效審計,加強對政府重點投資項目和亞運建設項目的審計。著力糾正損害民眾利益的不正之風,嚴厲打擊各種商業賄賂行為,堅決查辦各類違紀違法案件。
今年是花都建區十周年,也是新世紀新的一個十年的開始。為了進一步鼓舞士氣、開創局面,也為了突出重點、強化落實,今年要結合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工作,開展十個“十佳”的評先創優活動和辦好十件惠民實事。十個“十佳”包括評選十佳工業企業、十佳自主品牌、十佳房地產企業、十佳商貿企業、十佳文化品牌、十佳示範村(居)、十佳文化室(站)、十佳衛生站(院)、十佳教研團隊、十佳政法基層單位。十件惠民實事包括:一是投入23.65億元,於今年6月底前全面完成新華污水處理廠二期、獅嶺鎮、花東鎮、炭步鎮、赤坭鎮、梯面鎮6個污水處理廠及156公里管網的建設工作,完成天馬河主河段7.75公里和65條行政村的污水治理任務,不斷改善區域水環境。二是投入約1億元,於今年9月底前完成省市下達的18公里綠道建設任務,為居民民眾提供便捷的戶外活動空間。三是再投入2600多萬元在全區全面推開農村衛生站免費為農民治病工作,從根本上減輕43萬農民的醫療負擔。四是解決機場周邊農民集體經濟發展留用地1945.8畝,啟動機場周邊地區農民搬遷首期2個安置區的規劃、選址、征地和建設工作。五是新建67家“農家書屋”,實現全區223家“農家書屋”全覆蓋、全開放,落實管理人員,確保每家書屋藏書不少於2000冊,每周開放不少於24小時。六是再投入3000萬元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重點扶持試點村、經濟薄弱村建設,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改善村容村貌。七是投入2505萬元提高全區25.05萬畝基本農田保護區的補償資金,補償金額從20元/畝提高到100元/畝。八是再次提高城鄉低保標準,城鎮低保標準從每人每月330元提高到370元,農村低保標準從260元提高到290元,五保供養標準從364元提高到406元,同時把更多的困難民眾納入低保救助範圍。九是加大住房保障工作力度,分2年投入3020.8萬元解決564戶農村低收入住房困難戶重建住房工作,再投入700萬元以實物配租方式建設和提供廉租房,以廉租房租賃貨幣補貼方式支持困難家庭自行租房,以貨幣補貼方式扶持困難家庭購買經濟適用房。十是著力擴大就業,確保全區新增就業崗位6萬個以上,城鎮新增就業人數5300人以上,區財政投入農村勞動力培訓資金250萬元,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80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