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南沙區政府工作報告

2010年南沙區政府工作報告是由南沙區發布的報告。

各位代表:
  我代表南沙區人民政府向大會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09年工作回顧
  2009年是南沙大開發以來經濟發展最為困難的一年,也是我區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力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一年。面對嚴峻的形勢,我們在市委、市政府和區委的正確領導下,以科學發展觀統攬全局,全力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出台並落實一系列產業扶持政策,幫助困難企業大力開拓國內外市場,使大多數企業經營狀況不斷改善,全區經濟在下半年開始走出低谷並逐月回升。全年全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05.23億元,增長15.12%;工業總產值1125.25億元,增長16.05%;稅收總額133.71億元,增長14.3%;財政一般預算收入20.19億元,增長4.5%;實際利用外資6.22億美元,增長12.3%,順利完成了年初主要預定目標。
(一)調結構,促轉型,臨港經濟持續發展。
  現代產業結構進一步最佳化。汽車產業保持快速發展,廣汽豐田汽車新車型“漢蘭達”下線,產銷兩旺,全年我區汽車產量達20.96萬輛,實現產值388.28億元,增長28.03%,增速比行業平均水平高出近10%。我國第一艘擁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30.8萬噸超大型油輪“新埔洋”號和23萬噸礦砂船在龍穴造船基地相繼下水和出塢,我國首台國產化百萬千瓦級核電壓力容器完成製造。華潤熱電二期、西電高壓輸變電設備、龍沙API二期、福伊特造紙機械、出光工程塑膠等一批重點項目已投產或試產;廣鋼JFE180萬噸冷軋鋼板、浪奇、奇寧化工、鑫南數控、植之元食用油加工二期及日立電動工具等項目抓緊籌建;新引進汽車配套、三產服務、食品加工、精細化工等大型項目26個,世界500強企業落戶項目增至46個。在鞏固現代產業體系的同時,全區對上世紀90年代引進的一批缺乏產品競爭力、效益低、環保不過關的企業進行調整,南沙街去年就有13家老企業退出,同時成功引進10家主營服務外包、高新技術、醫療設備等新企業。此外,還開展了城區內的“退二進三”和清理西部工業區閒置用地工作,為進一步最佳化產業結構創造了條件。
  現代服務業發展進一步加快。廣州南沙保稅港區正式封關運作,新引進了勝記倉集團、日通物流、三井物產等多家有實力的物流企業,港口物流業呈現集群化發展。超市行業知名企業大潤發在南沙設立華南地區物流配送中心。南沙港區開通與廣西貴港港區之間的定期班輪,在珠江水域開展貨物承運轉關業務,業務範圍加快向國內經濟腹地拓展。通過進一步增加內貿航次、增開國際貨櫃航線以及推廣拼櫃出口等方式,港口貨物和貨櫃吞吐量保持增長。全年累計完成港口貨物吞吐量1.11億噸,增長9.56%;完成貨櫃吞吐量664萬標箱,增長2.45%。房地產業發展加快,商品房銷售達18.65億元,增長31.95%。旅遊業持續興旺,全年共接待遊客約320萬人次,增長19%,實現旅遊綜合收入6億多元。全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32.78億元,增長20.15%。
區域創新能力進一步提高。全年實現高新技術產品產值444.94億元,增長16.64%,占全區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的40.07%。全球知名的標準機構——美國安全檢測認證公司落戶南沙。晶科電子LED項目已投產,其自主研發、具有國際領先技術水平的LED晶片、模組晶片和LED照明光源實現了批量生產。先後引進了迅視科技電子商務、潤衡軟體基地、IBM軟體創新中心等多個服務外包項目,南沙服務外包企業發展到19個,被認定為“廣州市軟體(動漫)人才培養培訓基地”。多個高端科技研發平台落戶我區:香港科技大學與霍英東基金會聯手打造的中醫藥國際化平台已啟動建設;廣州市政府與教育部共同建設的廣州現代產業技術研究院順利推進;與華工、香港科技大學簽訂了科技創新戰略合作協定書,穗港科技合作進一步加強;廣州生產力促進中心南沙分中心已正式成立;中科院廣州工研院已初步形成數控裝備技術公共研發等具有國內先進水平的技術創新平台,被評為國家技術轉移示範機構。成功舉辦首屆博士後科研工作推介會。進一步加強高層次人才隊伍的建設力度,設立了高層次人才安家補貼和政府津貼。
  現代都市農業生產進一步發展。完成農業總產值20.26億元,增長4.52%,全年農民人均純收入12895元,增長11.1%,7條困難村實現了脫貧。魚塘標準化、機耕路硬底化建設已全面鋪開,農業基礎設施和生產條件不斷改善,農田租金由每畝不足1000元普遍提高到1300元以上。市農科院整體搬遷工作進展順利,已培植出多個名優產品。現代都市農業產業園被列為省級和市級現代農業示範區,圍墾公司水產養殖健康示範場成為首個國家級無公害農產品生產示範場,圍墾青蟹獲農業部和省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證。與華農深入合作,引進優質高產甜玉米新品種——“農甜88”並試種成功,每畝單產增加40%。積極創建農業品牌,評選出南沙十大名優農產品。新墾蓮藕正式成為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南沙桂味荔枝在華南特色農產品博覽會上被評為“2009年廣東人民最喜愛的土特產”。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檢測中心通過省級計量認證。珠江聯合公司開展了農產品深加工,對多個品種實行冷凍配送;橫瀝鎮積極開拓農產品銷售網路,直接供應超市、企業和機關團體,減少了中間環節,有效地提高了農產品附加值。
區域創新能力進一步提高。全年實現高新技術產品產值444.94億元,增長16.64%,占全區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的40.07%。全球知名的標準機構——美國安全檢測認證公司落戶南沙。晶科電子LED項目已投產,其自主研發、具有國際領先技術水平的LED晶片、模組晶片和LED照明光源實現了批量生產。先後引進了迅視科技電子商務、潤衡軟體基地、IBM軟體創新中心等多個服務外包項目,南沙服務外包企業發展到19個,被認定為“廣州市軟體(動漫)人才培養培訓基地”。多個高端科技研發平台落戶我區:香港科技大學與霍英東基金會聯手打造的中醫藥國際化平台已啟動建設;廣州市政府與教育部共同建設的廣州現代產業技術研究院順利推進;與華工、香港科技大學簽訂了科技創新戰略合作協定書,穗港科技合作進一步加強;廣州生產力促進中心南沙分中心已正式成立;中科院廣州工研院已初步形成數控裝備技術公共研發等具有國內先進水平的技術創新平台,被評為國家技術轉移示範機構。成功舉辦首屆博士後科研工作推介會。進一步加強高層次人才隊伍的建設力度,設立了高層次人才安家補貼和政府津貼。
  現代都市農業生產進一步發展。完成農業總產值20.26億元,增長4.52%,全年農民人均純收入12895元,增長11.1%,7條困難村實現了脫貧。魚塘標準化、機耕路硬底化建設已全面鋪開,農業基礎設施和生產條件不斷改善,農田租金由每畝不足1000元普遍提高到1300元以上。市農科院整體搬遷工作進展順利,已培植出多個名優產品。現代都市農業產業園被列為省級和市級現代農業示範區,圍墾公司水產養殖健康示範場成為首個國家級無公害農產品生產示範場,圍墾青蟹獲農業部和省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證。與華農深入合作,引進優質高產甜玉米新品種——“農甜88”並試種成功,每畝單產增加40%。積極創建農業品牌,評選出南沙十大名優農產品。新墾蓮藕正式成為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南沙桂味荔枝在華南特色農產品博覽會上被評為“2009年廣東人民最喜愛的土特產”。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檢測中心通過省級計量認證。珠江聯合公司開展了農產品深加工,對多個品種實行冷凍配送;橫瀝鎮積極開拓農產品銷售網路,直接供應超市、企業和機關團體,減少了中間環節,有效地提高了農產品附加值。
(二)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完善管理服務,城鄉環境面貌明顯改觀。
  城鄉規劃和重點項目建設按計畫推進。南沙新區發展總體規劃、產業發展規劃、臨港經濟發展戰略研究和蕉門河中心區城市設計等工作已進入實質性階段,南沙核電裝備產業園規劃以及58個村莊規劃編制工作已全面完成。南沙體育館主體工程已基本完工。結合治污、治水,將1.3公里的蒲洲堤段改造成為廣受歡迎的濱海泳場和濱海遊樂場,開放期間日均接待遊客超過3000人。完成十九涌漁人碼頭的升級改造,大角山鴉片戰爭英烈墓的修建和上下橫檔島、蒲洲古炮台的修復已基本完工,將於今年紀念鴉片戰爭170周年時正式對外開放。市南路、中船配套道路全線通車,東部快速幹線污水主幹管網建設已完成。南沙行政中心已完工。
  城市服務和管理水平穩步提高。規劃調整了全區公交網路,公交線路增至19條、投入運行車輛增至121台,分別是2005年設區前的4倍和6倍,萬頃沙鎮三民島片區結束了無公交的歷史,全區交通狀況明顯改善。南沙客運站已投入使用,配客班線省內13條、省外36條。南沙客運港開通了至香港國際機場的高速客船。創文工作走在全市前列,創建了一批市級衛生村,南沙街被評為廣州市星級衛生街道和文明街道。防災減災工程通過省級驗收,治水工作成效明顯。蕉門河改造已高標準完成,成為南沙水鄉一道亮麗風景線;42條村的生活污水生化處理系統已基本建成,惠及民眾10萬餘人,部分負荷大的污水處理系統採用風力太陽能發電,有效減輕了村民負擔。人居環境和生態環境進一步改善,全區河涌、道路更加潔淨,村容村貌大為改觀。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21.86平方米,高於全市平均水平。改造完成港前大道和廣汽豐田汽車展示參觀通道的LED高效節能路燈示範工程。編制完成生態工業園區建設規劃,嚴格建設項目環評審批和環保竣工驗收,大氣、水環境持續保持優良。切實督促重點企業降氮脫硝,治理了18家揮發性有機物產生單位。加強節能減排,積極引導企業開展清潔生產,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萬元產值能耗下降4%,重點工業污染物排放達標率達99%以上。
(三)努力改善民生,構建社會保障,促進和諧穩定。
  進一步擴大公共財政覆蓋面,在財政仍然偏緊的情況下,想方設法開源節流,努力加大對各項民生事業的投入,在實施36條惠民措施的基礎上,新增了13條補充措施,解決了一批人民民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去年財政用於民生事業支出8.63億元,比上年增長14.29%,占預算內支出比例達63.6%。
  社保、低保和醫療衛生取得新突破。實現養老保險政策覆蓋全區所有村集體,其中南沙街、黃閣鎮等全征地人員比照農轉居人員參加基本養老保險人數達18245人,享受養老待遇8719人,並已形成男達到45歲、女達到40歲村集體即為其參保繳費的固定機制;萬頃沙、橫瀝兩鎮通過推進參保繳費和領取老年生活津貼相結合的方式,已將轄內60周歲以上的6000多名少征地或未征地農民納入了養老保險體系。積極推進困難民眾分類救濟、醫療救助和臨時困難救濟,困難民眾的生活得到了有力保障。農合參保標準由原來每人每年160元提升至200元,新農合醫療水平得到提高,農民實際參合率達99.95%以上,實現了區農合與南沙中心醫院掛鈎。加強甲流防控,全區未出現甲流重症和死亡病例。
就業工作形勢持續向好。全區城鎮登記失業人員就業率76%,超過市下達70%的目標任務。新增就業崗位2.3萬個,安置本地勞動力7369人。區內事權下放新增公益性崗位安置本地勞動力1965人。組織跨省農民工和雙轉移勞動力參加培訓7414人,組織本地勞動力參加創業培訓541人。建立了自主創業基地——黃閣鎮蓮溪休閒商業廣場。實施了定期就業招聘日制度,聯合農村信用社開展青年創業小額貸款,舉辦職業技能競賽,加大對就業困難人群的幫扶力度,我區構建大就業格局的做法作為先進經驗在全市推廣,被評為市就業工作先進單位。
平安南沙建設成效明顯。社會治安形勢繼續好轉全區刑事案件發案數下降16%,其中“兩搶”案件下降53%,盜竊案件下降11%。黃閣社區、珠江街新興社區被評為省民主法治示範社區。創建“零發案”村14條、無毒社區(村)68條,民眾對社會治安滿意度達97.5%。加大維穩綜治投入,成立鎮街綜治信訪維穩中心和村級工作站,人民調解工作成效顯著。按照招錄、培訓、著裝、待遇“四統一”的要求成立了覆蓋全區的治安聯防支隊。危化品、特種設備、食品和消防安全監管水平進一步提升,全年沒有發生惡性案件和重大安全事故。妥善應對颱風“莫拉菲”的正面襲擊和颱風“巨爵”帶來的風暴潮影響,沒有出現人員傷亡和重大財產損失。
  教育文體等社會事業蓬勃發展。狠抓教學質量,實施獎教獎學,教學水平有了較大提高。高考上重點線和本科線的人數大幅上升,超額完成了市教育局下達的目標任務,並出現了廣東省單科“狀元”。中考成績喜人,3人獲得廣州市單科第一名,16個科次的平均分超過了市的單科平均分。南沙中學順利通過省高中教學水平評估。廣州外國語學校已建成並正式招生。進一步提高了教師工資待遇,積極做好代課教師轉為公辦教師的招錄工作。文化體育事業有新進步。出台了《南沙區加快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實施意見》。區圖書館已創建為國家一級圖書館。成功承辦廣州市第四屆水鄉文化節。城鄉體育設施進一步普及完善,民眾性體育活動開展更加廣泛。組織開展了“體育三下鄉”、區首屆運動會和首屆少數民族體育花會等活動,橫瀝女子龍舟隊代表市參加省體育大會比賽,取得優異成績。南沙街被評為市體育先進街道。黃閣鎮《麒麟慶盛世》節目榮獲第八屆廣東省魯迅文學藝術獎。檔案與史志工作取得新成績,建立了南沙航拍與專題錄像資料庫,完成《南沙大全》和歷年《南沙年鑑》等史志編纂工作。人口和計生工作得到加強,全面完成市下達的各項指標任務。徵兵、民兵預備役、人防、打擊走私以及優撫安置工作紮實推進,民族、宗教、雙擁、僑務、台務、外事、老齡、婦女兒童等工作均取得新進步。
(四)加強作風建設,厲行勤儉節約,政府效能進一步提高。
  認真執行區人大及其常委會決議,堅持向區人大常委會報告工作,及時向區政協通報政務,自覺接受區人大的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區政協的民主監督。辦理區人大議案2件,人大代表建議47件;政協提案80件,代表和委員滿意和基本滿意率達98%。建立了領導幹部績效考評體系,行政執行力得到加強。穩步推進政府機構大部制改革,精簡高效的管理體制進一步完善。不斷探索城市管理新模式,加強對鎮(街)綜合執法工作的保障力度,實現城市管理格線化。率先在全市完成鎮街便民服務中心建設,積極推行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全區所有審批及政府服務事項平均辦理時限比原來縮減50%以上。將25項事權下放給鎮街實施,擴大了鎮街經濟社會管理許可權,提高了行政效率。推動國有企業改革發展,加強了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深入推進“五五”普法,民眾法制意識得到增強,普法宣傳動畫製作獲2項全國優秀獎。加快推進政務公開和電子政務建設,區政府入口網站獲2009年度“中國政府網站領先獎”和“中國政府網站信息公開領先獎”。認真貫徹中央、省、市關於厲行節約及辦公經費等實現“五個零增長”的有關規定。全區公務接待費用縮減28%,黨政幹部因公出國(境)人次明顯減少,以區政府名義下發的檔案減少20%,以區政府名義召開的全區性會議減少30%。實行機關公務用車費用區域網路公開,全區機關用車費用大幅減少。認真貫徹執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拓寬信訪舉報渠道和電子監察領域,加大行政監察和審計監督工作力度,加強對亞運場館、河涌整治、中央財政投資擴內需促增長項目等重點工程的監督檢查,不斷完善與高強度開發建設相適應的反腐倡廉工作機制。
各位代表,去年我區經受了嚴峻的考驗,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這樣的成績實屬不易。這是市委、市政府和區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全區人民團結奮進、共克時艱的結果,是社會各界、各單位鼎力支持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南沙區人民政府,向全區人民、區各單位以及關心、支持南沙建設的港澳台同胞、海外僑胞和國內外投資者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向給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向各民主黨派、人民團體和社會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謝!
  2009年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也要看到,我區經濟社會發展仍存在一些問題:隨著煉化一體化項目調出我區,全區經濟發展後勁受到了較大影響;第三產業發展相對滯後,城市化步伐有待加快;土地資源日趨緊張的狀況仍未緩解;有的領導幹部對發展經濟的辦法不夠多,作風不夠紮實。對這些問題,我們將高度重視,積極採取措施予以解決,努力在新的起點上把各項工作做得更好。
  二、2010年工作安排
  2010年是實施“十一五”規劃的最後一年,也是我區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加快轉變發展方式,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關鍵之年,還要確保成功舉辦廣州亞運會。做好今年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意義重大,任務艱巨。
  2010年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省委十屆六次全會、市委九屆八次、區委一屆十一次全會精神,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提出的建設“南沙新區”目標,堅定不移調結構,腳踏實地促轉變,著力最佳化經濟結構提升經濟成長質量,著力發展低碳經濟提升可持續發展水平,著力推動與港澳地區更緊密合作提升開放型經濟水平,著力改善民生提升和諧社會建設水平,著力加強作風建設提升領導科學發展能力,努力建設宜業宜居現代化濱海生態新城,把南沙發展事業全面推向新的階段。
全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5%;工業總產值增長16%;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8%;出口總額增長5%;實際利用外資增長10%;稅收總額增長18%;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增長8%;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0%以上;萬元生產總值綜合能耗降低5%以上;城鎮登記失業人員就業率達到70%以上,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6.4‰以內。為實現這些目標,要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一)大力推進結構調整,著力培育高端產業集群。
  今年是結構調整年,我們要進一步明晰南沙新區的發展定位和思路,做好“十二五”發展規劃的編制工作,完成南沙新區發展總體規劃編制和臨港經濟發展戰略研究,積極謀劃新一輪發展,著力建設探索科學發展模式的先行區、廣州產業高端發展的主力區、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的示範區。
  大力發展臨港先進制造業。充分利用現有產業基礎和港口條件,圍繞重點產業園區建設,依託龍頭骨幹企業吸引配套產業進入園區集聚發展,建設臨港先進制造業基地。重點以乘用車整車項目為龍頭,發展混合動力汽車、電子控制系統和關鍵零部件,著力建設具有國際水平的大型汽車製造基地;以龍穴島現代修造船產業為龍頭,發展船舶製造、船舶修理、船用設備設計開發和製造、海洋工程裝備製造等,著力打造世界級大型修造船基地;以小虎島現有化工碼頭和管網為基礎,努力提升產業發展和管理水平,著力打造現代、安全、高效益的精細化工園區;以東方電氣為龍頭,發展百萬千瓦級核電設備,著力打造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大型核電設備本土化製造基地;以廣鋼JFE項目為龍頭,加快發展高端板材,建設與汽車、造船、家電、機械裝備等產業配套的精品鋼鐵產業園;以廣重海瑞克、西安電氣、東方三菱重工、義大利GGP、德國福伊特等項目為重點,推進隧道掘進裝備、高壓輸變電裝備、園林機械及燃氣輪機、造紙機械關鍵部件等先進機械裝備產業的發展,著力打造珠三角重要的大型裝備產業基地。
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充分發揮自主創新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中的核心作用,全力支持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造船、核電等產業發展,積極支持企業研發新產品或帶項目尤其是節能、綠色環保項目到南沙進行研發中試。充分利用粵港澳科技合作協定的有利條件,發揮中科院廣州工研院、資訊科技園等平台和載體的作用,引導港澳資金、人才、研發、創新、品牌等高端要素向南沙集聚,大力發展高科技產業、低碳產業、軟體開發、服務外包和創意產業,積極構建“南沙粵港聯合創新示範區”。引導國內外重點高校和科研院所進入南沙開展關鍵領域聯合科技攻關和成果轉化,支持香港科技大學霍英東研究院在南沙開展研究生學歷教育,大力推進現代產業技術研究院建設,推進中科院廣州工研院智慧財產權產業化,繼續深化與華工、中大、香港科技大學的合作。加強科技創新團隊建設,著力培育和吸引高層次科技人才特別是領軍型人才。支持企業博士後科研工作站建設,積極構建區、校、企業聯合創新平台。著力發展電子信息、新材料、生物、節能環保等產業。加快規劃建設電子信息產業園,爭取積體電路項目早日落戶南沙。加強南沙服務外包產業規劃,吸引服務外包龍頭企業以及合資合作接包龍頭企業進入南沙發展。
大力發展現代物流業。推進《南沙航運高端要素集聚發展研究報告》的編制工作,積極推動南沙航運集聚區建設,探索在南沙設立粵港澳國際航運綜合試驗區。積極引進有實力的銀行、保險、貨代、中介服務等機構,依託廣州港南沙港區、廣州南沙保稅港區,重點發展保稅物流、出口加工、國際配送、國際展示、離岸金融等港口現代物流服務,加快構建完善的保稅物流體系。推進南沙港區三期、江海聯運碼頭、物流園區二期等項目建設,不斷擴大廣州南沙保稅港區的輻射功能。進一步完善口岸通關查驗設施,加快推進保稅港區信息系統建設,提高通關效率。積極引進龍頭貿易公司在區內設立物流中心和貿易總部,加快建設油品、糧食、冷凍品、塑膠、化工、家電等大宗現貨交易中心和電子交易中心,儘快形成南沙交易平台,並不斷延伸產業鏈,全力打造亞洲樞紐型港口物流中心。
  大力發展商貿旅遊等第三產業。科學編制南沙商貿旅遊發展規劃,積極整合東部和南部旅遊資源。加快完成萬畝濕地遊覽區擴建和黃山魯二期建設工程,構建新的“濕地八景”和蕉門河兩岸風景區,高標準完善濱海沙灘泳場設施和管理,抓好十九涌漁人碼頭的擴建,完成好上下橫檔島古炮台、鴉片戰爭英烈墓和霍英東紀念館的修復和建設,打造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新的文化旅遊景點。大力推進房地產開發,發展一批星級酒店、高檔餐飲、特色購物等設施,爭取大型購物中心落戶,高標準建設金洲商圈、黃閣商圈和十九涌飲食購物一條街。積極做好旅遊包裝和推介,舉辦好水鄉文化節、首屆蕉門河龍舟節、濱海歡樂節、荔枝節等,打響特色旅遊休閒品牌。力爭早日開通南沙至澳門的客運航線。加快南沙遊艇會建設,積極開拓穗港兩地牌遊艇業務。充分發揮鎮街和區屬國有企業、各級商會發展三產的主力軍作用,大力發展為城市和產業配套的房地產、商務酒店、休閒娛樂、中介服務、餐飲、超市等三產服務業,加快完善出口加工區、龍穴造船基地、港口物流園區等產業片區的生活配套。
抓緊項目籌建,做好企業服務。要千方百計縮短企業籌建周期,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不斷加強和改善對駐區企業的服務和管理工作,積極協助做好廣汽豐田汽車混合動力車型、中船龍穴基地產能擴建、東方電氣三期、植之元二期、GGP園林機械二期、沙伯基礎創新塑膠三期等重點項目建設和日立電動工具、鑫南數控、珠江啤酒、糧食加工、浪奇等新項目籌建工作,使之在年內投產或試產。要發揮好各鎮街對企業的屬地管理服務作用,讓他們掌握轄內企業情況,主動幫助企業克服各種困難,改善經營管理,努力為社會多作貢獻,履行企業應盡的社會責任。要不斷創新和改進招商引資工作,強化招商選資考核、激勵機制和部門協調機制。加快產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完善產業扶持的配套政策,探索招商引資社會化、市場化,提高南沙招商引資工作的競爭力。
(二)全力推進城市化進程,積極打造宜業宜居現代化濱海生態新城。
全力做好迎亞運工作。按照科學、安全、節約的原則,抓好亞運賽前籌備和賽時場館運行保障工作,以“一流的組織管理、一流的場館設施、一流的城市環境、一流的服務水平、一流的社會風尚”迎接和辦好亞運會。按時保質完成南沙體育館及其配套設施建設。著力抓好亞運場館周邊、重點公共服務區域、重要道路沿線和社區環境綜合整治,完善城市景觀和光亮工程。加大空氣治理力度,力保亞運期間空氣品質達到預期目標。做好亞運食品藥品安全與產品質量保障工作,保證無藥害事件發生。加強亞運宣傳,細化安保措施,確保亞運會籌備和舉行期間社會大局和諧穩定。研究制定科學、合理的賽後亞運場館管理運營方案,使南沙體育館真正成為便民、惠民的民心工程。
加快南沙新區建設。抓住《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明確規劃建設南沙新區的重大機遇,充分利用南沙的優越條件,參照國家設立綜合改革試驗區的模式,積極爭取在CEPA框架下,設立南沙穗港合作試驗區,與香港在金融、貿易、投資、航運、中介、教育和科研等領域合作上開展先行先試。積極推動落實粵港合作聯席會議成果,進一步深化與港澳在做事規則、科技創新和現代服務業等方面的合作,加快穗港共建南沙“智慧島”戰略規劃建設,開展南沙“低碳城”項目研究,重點推進以蕉門河中心區、橫瀝新城區為核心的南沙濱海新城建設。有計畫地抓緊推進小虎島居民搬遷工作。充分利用“三舊”改造、“退二進三”政策,推進舊城鎮、舊村莊、舊廠房改造,盤活土地資源,拓展建設空間,加快南沙新區的建設步伐。
抓緊完善基礎設施建設。以濱海新城建設為切入點,高標準推進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打造城市建設品牌。按照量入為出、先急後緩的原則統籌好全區基礎設施建設,規範已動工項目的竣工驗收、產權移交和日常管養工作。按新的計畫推進鳳凰一、二、三橋的建設,進一步完善南沙地區各島際之間的交通網路。抓緊完成鳧洲大橋收費站的報批,爭取早日投入運營。根據南沙發展需要,進一步增加公交線路和營運車輛,方便民眾出行。積極做好小虎島特勤消防站二期、500kv獅洋變電站等重點項目建設。進一步完善供電、供氣、供排水、污水處理等基礎設施建設,為城市和產業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加快水利設施建設,探索建立水管員巡防制,提升防汛抗台能力,啟動三民島、20圍以南防洪大堤建設,完善加固龍穴島、小虎島、蕉東聯圍等部分外江堤圍。
紮實推進創建文明工作。強化創文責任制,認真排查薄弱環節和管理死角,並及時予以整改,確保各項文明指標任務的完成。進一步完善城市管理長效機制,落實各級責任制,促進城市管理制度化、精細化、常態化。圍繞實現“天更藍、水更清、路更通、房更靚、城更美”的目標,著力抓好城鄉綠化、淨化和美化工作,提高城鄉宜居水平。高標準高水平建設好城鄉森林體系、園林綠地體系、潔淨水系、田園景觀體系、生態旅遊體系,要按市的要求,完成“綠道網”規劃建設任務,構建綠色生態屏障。大力推動人居環境整治和文明村居建設,確保今年4月底前全面完成農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務。
狠抓節能減排和節地工作。堅決落實節能減排目標責任制、問責制和環保“一票否決制”,嚴格執行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促進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相協調。實施產業項目節約集約用地政策,推進園區基礎設施建設用地集約化,通過土地收益調節機制等經濟手段提高土地利用集約化水平。加快利用新能源和節能環保技術改造傳統產業,按計畫穩步關停小鍋爐,實施集中熱電聯供。積極創建國家生態工業示範園區。積極推廣套用節能新技術,開展LED節能路燈試點工作。
(三)切實加強“三農”工作,積極推進城鄉一體化。
努力建設現代都市農業體系。加快都市型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繼續推進市農科院項目擴建,擴大溫室大棚面積,推進農業科研大樓、種子資源庫等科研設備設施建設。加強與市農科院、華農的進一步合作,加快農業新品種在南沙地區的示範和推廣。加強與廣州市果樹研究所的合作,推進水果基地建設。繼續培育農業龍頭企業,推進農業產業化、規模化、集約化進程。大力發展優質型、生態型現代農業,推進蔬菜種苗培育基地、都市小菜園等項目的建設,發展近海養殖、現代苗木、農產品精深加工。推進“一村一品”、“一鎮一特色”,抓好農產品創品牌和包裝工作,提高農產品附加值。推進農產品市場和流通體系建設,拓展銷售渠道,減少中間環節,不斷提高農民的生產性收入。大力發展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和放心食品,構建綠色、環保、安全的農副產品供應消費體系。
加強農業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加大對農田水利的投入,全面完成全區近百公里的機耕路硬底化、標準化改造。大力推廣普及農村道路使用節能路燈。加強農村水、電、路、氣等基礎設施和農村公共服務能力建設,深化村容村貌整治,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推進現代濱海漁業健康養殖示範區二期工程建設。採取更有力措施,加大支持力度,全力抓緊推進中心鎮建設。調動區、鎮(街)、村三級的積極性,進一步探討加快村集體經濟發展用地的流轉和多形式開發利用,尤其是第三產業的綜合開發,提高村集體經濟創收能力,促進農民增收。妥善解決歷史遺留的房地產辦證問題,加快拆遷安置房和政策性保障住房建設,著力解決農民、僑民住房困難和危房改造問題。
(四)穩步推進民生事業,促進和諧社會建設。
著力提高公共服務水平。抓好區委、區政府惠民36條及13條補充措施的落實。繼續最佳化財政支出結構,加大公共服務投入,確保財政用於民生支出持續增長。大力推動教育、醫療、交通、社會保障等公共資源共建共享,逐步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以社區、村(居)為基礎,推動社會管理重心下移,建立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具有南沙特色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繼續推進規範化學校、國家示範性高中的創建工作。積極整合全區教育資源,最佳化學校整體布局,按政策落實好教師待遇,努力提高全區整體教育水平,為“創強”複評驗收創造有利條件。積極推進全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完善公共文化三級服務體系。積極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健全城鄉醫療網路,不斷提高醫療服務水平。繼續提高農合標準,增加農合門診報銷比例,擴大農村基本醫療免費門診試點範圍。著力做好傳染病防控工作。強化計生基層管理基礎工作,爭創廣東省計畫生育一類地區。
抓好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加大本地勞動力就業創業的扶持力度,確保提供就業崗位2萬個,促進本地勞動力就業並參加社會保險。加快建設南沙高技能人才公共實訓鑑定基地。繼續擴大事權下放,充分挖掘潛在公益性崗位的工程項目,進一步擴大安置本地勞動力的範圍。推進自主創業工程,擴大創業促就業的倍增效應。繼續深入開展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和養老保險的參保工作,努力解決社保歷史遺留問題,全力構建覆蓋城鄉居民的養老保險體系。
維護平安、和諧社會環境。繼續加大重點地區和突出治安問題整治力度,保持刑事發案、“兩搶”、“兩盜”案件持續下降。提高公共安全應急防範處理水平,強化維穩第一責任,完善矛盾糾紛排查調處機制。繼續實施信訪領導包案、領導幹部與涉穩重點人員聯繫等措施,切實抓好征地拆遷、勞資糾紛等牽涉穩定問題的解決。強化小虎島應急中心作用,完善安全保障措施。繼續抓好安全生產工作,消除各種安全隱患。認真做好“五五”普法驗收工作。進一步做好民族、宗教、僑務、台務等工作,凝聚各方的發展合力。加強國防動員建設,深化雙擁共建。完成好市“規劃到戶、責任到人”扶貧工作任務,繼續援助汶川重建。
(五)加強政府自身建設,提高工作效能和服務水平。
積極推進依法行政。自覺接受區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監督,主動接受區政協的民主監督,認真聽取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各人民團體的意見。充分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在密切聯繫民眾中的橋樑紐帶作用和參與社會事務管理的作用。重視司法監督,接受輿論監督和社會公眾監督。堅持以人為本、法治惠民,努力營造民主、公正、高效、權威的法治環境,為促進社會和諧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全面完成政府機構改革,促進新體制的磨合和有機銜接,建設服務型政府。以珠江街為試點,進一步深化鎮街綜合管理服務體制改革。繼續推進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提升國有經濟活力。
提高政府執行力。全面推行“行政問責制”、“失職追究制”等機制,實行重大項目包項和重點工作“限時辦結制”,建立嚴格的“以目標倒逼進度,以督查倒逼落實”的抓落實機制,切實提高各級領導和機關幹部的執行力。對工作不負責任、失職失誤導致工作滯後、落空或出現嚴重後果的,堅決追究其責任;同時對那些能力低下、不勝任現崗位的人,碌碌無為、政績平庸的人,懶漢思想、在其位不謀其政的人,要給予警告,限期改正,直至換人。
抓好反腐倡廉工作。加強以完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為重點的反腐倡廉建設,強化反腐倡廉制度的執行力和公信力,解決人民民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確保“廉潔辦亞運”,切實做好工程建設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治理工作。進一步拓展電子監察領域,探索將電子監察系統向鎮街延伸。堅持勤儉辦一切事業,簡化會議和接待程式,規範接待標準,完善財務審批制度。
各位代表,新形勢新任務對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們要進一步增強促進南沙開發建設跨越式發展的使命感、責任感和緊迫感,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在區委的領導下,團結拼搏,求真務實,開拓進取,為把南沙建設成為宜業宜居現代化濱海生態新城而努力奮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