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南沙區政府工作報告

2018年南沙區政府工作報告是由南沙區發布的報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18年南沙區政府工作報告
  • 發布地區:南沙區
各位代表:
 我代表區人民政府,同時受開發區(自貿試驗區)管委會的委託,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並請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17年工作回顧
 過去一年,我們堅持把迎接黨的十九大、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作為全年工作的主線,堅持用習近平同志對廣東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統領各項工作,在學懂弄通做實黨的十九大精神上狠下功夫,堅決學習貫徹落實國家、省、市和區委的各項決策部署,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南沙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一年來,我們在市委、市政府和開發區(自貿試驗區)黨工委、區委的堅強領導下,在區人大、區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堅持新發展理念,統籌推進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防風險、保穩定各項工作,加快建設廣州城市副中心,打造高水平對外開放門戶樞紐,較好地完成了區三屆人大二次會議確定的主要目標任務。
 去年,《深化粵港澳合作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定》明確提出要推進廣州南沙等重大粵港澳合作平台開發建設,省第十二次黨代會要求把南沙建設成承載門戶樞紐功能的廣州城市副中心,南沙在國家、省、市的戰略地位進一步提升。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391.89億元,同比增長10.5%,增速連續四年排名全市第一,經濟保持快速穩定發展。亞信、微軟雲、小馬智行、中電數據、雲從科技、科大訊飛等30餘個科技創新龍頭企業平台項目相繼落地,創新型產業實現跨越發展。“企業專屬網頁”政務服務新模式入選國家商務部第二批四大“最佳實踐案例”,全國首張身份證“網證”簽發,企業註冊1天內完成辦理營業執照、3天內完成銀行基本戶開戶和刻章備案,商事登記便利度進入國際先進行列。南沙港區實現貨櫃吞吐量1406萬標箱,增長10.5%,助力廣州港進入全球2000萬標箱俱樂部,航運中心功能進一步增強。捷運4號線南延段與慶盛站同步開通,捷運18號線開工建設,“三高三快”通道南沙段全面啟動,與中心
 城區的聯繫更加便捷。成功引進廣州二中(南沙)實驗學校、廣大附中(南沙)實驗學校、廣外附設南沙外國語學校等一批排名全省前列的名中學和中山大學附屬第一(南沙)醫院、省中醫院南沙醫院等醫療水平在全國、全省領先的名醫院,優質公共服務資源加速集聚。十件民生實事全面兌現,民生和社會事業支出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86.4%,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9.2%和10%,民眾獲得感進一步增強。
 一年來,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著力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經濟保持良好發展勢頭。
 經濟發展穩中提質。經濟結構、質量和效益持續向好,高新技術產品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的比重約53%,先進制造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的比重約45%;完成固定資產投資744.93億元,可比增長24.2%;一般公共預算收入70.66億元,可比增長14.5%;商品銷售總額1473.9億元,增長12.5%;稅收總額471.96億元,增長22.1%;進出口總值1951.75億元,增長15.2%,總量占全市1/5;實際利用外資10.42億美元,增長66.8%,總量占全市1/6。
招商引資效果明顯。出台實施“1+1+10”產業政策體系,促進高端資源要素加快集聚。海爾、中國人壽、中國石油、中國鐵建、京東等33個世界500強企業投資項目在南沙落戶,總部型企業累計達103家。全年新設企業22736家(自貿區掛牌以來共43961家),增長60%;新增註冊資本近5500億元,增長246%。目前,重點在談項目98個,涉及投資額4570.04億元。落實國務院稅收優惠政策,全年為企業減免稅27.15億元。
 重點項目加快建設。實施“攻城拔寨、落地生根、開花結果”作戰圖,全力推進基礎設施、現代產業、生態環保、社會民生4大領域重大項目建設,完成投資額865億元,完成年度投資計畫111.3%。創新投融資建設模式,採用“EPC+PPP”模式推動萬頃沙、大崗等2個綜合開發項目動工建設。年產能達20萬輛的廣汽豐田第三生產線順利投產。世界首艘2000噸級純電動散貨船在南沙下水。
 (二)著力推進自貿區改革開放,發展動力活力持續激發。
 營商環境持續最佳化。全年新增創新成果101項(累計310項),其中5項在全國複製推廣,18項在全省複製推廣,32項在全市複製推廣。開展法定機構試點工作,制定出台相應政府規章。“一口受理、二十證六章聯辦”效應明顯,行政審批局和綜合行政執法局成立運行,“一個視窗管受理、一顆公章管審批、一支隊伍管執法”的政務管理服務體系初步形成。率先在全國實施智慧型導辦、異地辦理、跨境通辦等政務服務。創新企業投資類建設工程項目審批服務模式。商事登記全流程電子化、跨境跨省登記等措施先行先試,“證照分離”改革試點成效明顯,市場監管和企業信用信息平台已有138萬條監管信用信息。設立南沙街外國人管理服務工作站。成立全國首個自貿區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仲裁院)和公證處,國際化法律服務體系更趨完善。
口岸通關效率持續提升。國際貿易“單一視窗”建成18個功能模組、覆蓋21個部門業務,實現貨物申報上線率達99%,國際航行船舶和海運艙單申報上線率達100%。建立“線上海關”,試行“提前申報、貨到驗放”通關模式。打造“智檢口岸”,實施以“進口直通”“出口直放”為核心的檢驗檢疫通檢一體化。實現國際船舶聯合登臨檢查。推行“智慧海事”,打造“CII易檢”服務平台,實現船舶到港查驗“零等候”。率先建立全球質量溯源體系並獲美國、澳大利亞、泰國、西班牙、義大利、澳門等國家和地區積極回響。實施政府購買查驗服務,累計免除守法企業查驗服務費超1.5億元。
對外開放水平全面提高。制定並上報南沙自由貿易港建設方案。制定建設高水平對外開放門戶樞紐三年行動計畫。啟動粵港澳深度合作區起步區土地平整及徵收工作,籌建港澳專業服務聯盟。累計落戶港澳投資企業1357家,投資總額306.9億美元。與國家發改委國際合作中心、中國貿促會等合作設立南方國際產能和技術合作中心、中國貿促會(廣東)自貿試驗區南沙服務中心、葡語系國家商品展示銷售綜合平台等對外合作平台,為國際產能合作和企業“走出去”提供便利化服務。與愛爾蘭香農自由區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自貿園區開展交流與合作。承辦2017廣州《財富》全球論壇自貿區分論壇、國際金融論壇、廣州人工智慧圓桌會議、世界環境科學家大會等重大國際性活動,充分展示了南沙開放創新新形象。
(三)著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區域創新能力不斷增強。
創新主體加快培育。高新技術企業培育行動計畫加快實施,新增高新技術企業205家,增長128%;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設立研發機構比例達43.6%,其中年主營業務收入5億元以上企業實現研發機構全覆蓋。集聚新型研發機構8家,占全市總量的1/5。新增新三板科技型企業2家、廣州股權交易中心掛牌企業104家。啟動建設華南技術轉移中心,積極推進全省首個科技服務體系建設試點。
創新載體加快建設。規劃建設人工智慧產業集聚區,廣州國際人工智慧產業研究院、中科院軟體所廣州智慧型軟體產業研究院、科大訊飛華南人工智慧研究院、南沙雲從AI視覺圖像創新研發中心等人工智慧綜合技術平台已落戶,推動人工智慧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亞信軟體、中電數據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中心及產業園區、雲宏數據總部及氣象大數據實驗室建設正加快推進。全國首個“智慧城市物聯網大數據管理平台”發布實施。LoRa物聯感測網試驗網已布局,物聯網產業園區正加快建設。
 創新型金融蓬勃發展。已集聚3300家金融和類金融機構,比自貿區掛牌前增長26倍。近兩年,全市新增的7家持牌金融法人機構全部落戶南沙。總規模1500億元的國新央企投資運營基金、首期規模5000億元的省基礎設施投資基金等廣東省四大政府型基金均落戶南沙。國際金融論壇(IFF)永久會址正式落戶,聯手共建海爾全球產業金融中心、國際風險投資中心、文化金融產融結合高端產業平台,揭牌成立全國首個能源金融示範園區。開展貿易融資項下跨境資產轉讓、跨境人民幣直貸等多項跨境金融創新試點,成功發行自貿區內首例熊貓債,成功辦理NRA外匯賬戶意願結匯等創新業務。全年通過SPV方式新引進落地25架飛機,成為華南地區最大的飛機租賃集聚地。新落戶融資租賃企業235家,累計落戶489家,累計業務契約餘額超1700億元,融資租賃企業數量和業務規模占全市八成。全國首單美元結算的跨境船舶租賃資產交易成功,廣東自貿區首單離岸租賃飛機成功交付。
創新生態環境不斷最佳化。出台促進科技創新產業發展扶持辦法。利用科技金融綜合服務中心、創業投資引導基金、科技信貸風險補償資金池等支持中小企業融資發展。1至11月全區專利總量增速位居全市第一,發明專利申請1261件,增長64.2%;發明專利授權421件,增長12.9%。集聚諾貝爾獎獲獎者1名、院士10名、區重點發展領域急需人才2300餘名。成功舉辦物聯網產業院士論壇、人才工作大會、百萬獎金創業大賽,全社會創新意識和氛圍日益增強。
 (四)著力建設國際航運中心,航運樞紐能級持續提升。
 國際大港承載能力加快提升。南沙港區三期全面建成投產,南沙港區四期、深水航道拓寬工程、郵輪母港等項目加快推進。新增國際班輪航線12條(共85條)、內貿航線4條(共32條)和“穿梭巴士”支線6條(共60條),新建無水港5個(共33個),多式聯運集疏運體系輻射到整個泛珠地區。南沙港區實現貨物吞吐量3.35億噸,增長10.1%。累計出入境郵輪122艘次,增長17.3%;出入境旅客超40萬人次,增長23.8%,郵輪旅客吞吐量穩居全國第三。
 航運服務能力進一步增強。設立“廣東南沙”船籍港,成立自貿區國際船舶登記中心。實現粵港澳遊艇“自由行”。廣州航運交易所成為華南地區規模最大的船舶交易平台。珠江航運指數累計發布97期,進一步增強“廣州價格”話語權。全國首家省級航運專業人才市場、海上絲綢之路國際海員中心相繼落戶,粵港澳大灣區供應鏈研究院揭牌設立,國際化高端航運人才加速集聚。
國際貿易加速發展。工程塑膠、糧食、鋼鐵等大宗商品物流、交易中心建設穩步推進。工程塑膠年進出口貨量超200萬噸,成為亞太地區最大的工程塑膠集散地。整車進口13688台,增長59.2%,汽車口岸成為全國第二大平行進口汽車口岸。跨境電商企業備案1336家;保稅電商進口貨值71.7億元,增長1.1倍,占全市比重85.2%。市場採購商品貨值達127.95億美元,覆蓋全球190個國家和地區。
(五)著力強化城市建設管理,城市功能不斷提升。
區域交通樞紐建設加快推進。總投資2505億元的91個重大交通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加快推進。新(在)建軌道交通3條(段)約76.4公里,南沙港鐵路加快建設,深茂鐵路深江段進入可研報批階段;捷運22號線南延線、18號線中山延伸線、15號線、贛深客專南沙支線等項目正開展前期研究工作。高快速公路新(在)建4條達52公里,虎門二橋大沙水道鋼箱梁順利合龍,黃欖幹線完工通車,深中通道主體隧道工程已開工,廣中江高速等項目進展順利,連線南沙與中心城區的“三高三快”通道加快建設。區內重點路橋建設進展順利,新增通車市政道路超50公里,鳳凰一、二、三橋及萬新大道(出口加工區段)建成通車,沙仔二橋全線貫通,明珠灣大橋正在開展招標工作。
城市重點功能組團加快建設。明珠灣起步區全年完成投資約86億元,形成在建產業項目規模260萬平方米,靈山島尖片區市政主幹路網、超級堤水利工程及部分景觀工程已完工,橫瀝島尖整體開發項目已動工。蕉門河中心區已(在)建建築面積1670萬平方米,56個重點項目有序推進,喜來登酒店、市民廣場、蕉門河兩岸等一批商業配套和市政基礎項目已投入使用,“城市客廳”形態基本形成。南沙灣、慶盛片區等其他城市組團建設紮實推進。制定新的徵收補償安置辦法,合理提高徵收補償標準,為重點區塊及重點項目建設用地提供了有力保障。
城市綜合治理水平不斷提升。建立乾淨整潔平安有序長效機制,清拆處理違法建設71.7萬平方米,教育制止“六亂”11.4萬宗。新增管道燃氣用戶超1萬戶。圓滿完成村(居)換屆選舉,組建城鄉社區基礎格線1065個,實現全區村(居)民議事廳全覆蓋,城鄉社區協商模式入選全國街道(鄉鎮)創新社區治理案例。大穩村、南沙國小、區地稅局等一批單位獲“全國文明”稱號,欖核鎮獲市唯一文明鎮稱號。全區案件類有效警情、刑事立案分別下降17.3%、15.1%。生產安全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分別下降22.2%、30.8%。勞動人事爭議仲裁案件結案率達96.7%,法律援助率達100%,黃閣鎮勞動人事爭議調解中心被評為全國鄉鎮(街道)勞動爭議調解綜合示範單位。積極推進國家食品安全示範城市創建工作。大力排查化解信訪突出問題,不斷完善應急管理體系,突發事件得到妥善處置,社會大局保持和諧穩定。
生態人居環境持續改善。積極開展大氣污染防治,全年空氣品質優良天數307天。建立區、鎮(街)、村(居)三級河長體系,實現302條河涌、13條骨幹河道、8個水庫河長全覆蓋;實施149條內河涌整治、55宗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和20公里污水管網建設。開展新一輪綠化行動,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43.18%,建成自貿區生態景觀廊道100公里、生態景觀林帶10公里、綠道13公里。成立南沙車管分所,建區12年來困擾民眾辦理機動車業務不便的問題得到了初步解決。推進公交電子站牌及智慧型公交出行信息服務系統建設,開通南沙至白雲機場快線,最佳化增開公交線路24條,新增運力63台,民眾出行更加方便。
(六)著力增進民生福祉,民眾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社會事業全面發展。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完成新建、改擴建學校4所,新增中國小(幼稚園)學位2025個,統籌解決62.3%符合條件的隨遷人員子女入學問題,高考升大率96.9%,中考平均分超過全市平均分。醫療衛生事業加快發展,加強醫療聯合體和基層醫院標準化建設,積極穩妥推進公立醫院改革,獲批建設全國首批健康旅遊示範基地,流動人口計生動態監測工作獲全國第二名、全省第一名,國家衛生城市年度綜合考評位居全市前列。文體事業發展亮點紛呈,檔案信息規劃展覽中心、圖書館新館加快建設,組織開展媽祖文化旅遊節、南沙國際帆船節等系列文化體育旅遊節慶活動,打造富有南沙特色的文體活動品牌。
 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健全。城鎮新增就業1.4萬人,城鎮登記失業人員就業率達到78%。銀行經辦社保服務試點啟動,參保擴面工作穩步推進,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人數和醫療保險繳費人數分別達12.66萬人、26.35萬人,任務完成率均超100%。切實關愛低保、低收入、五保、困境兒童、老年人等特殊群體,發放困難民眾救助救濟金3068.78萬元。設立養老服務助餐配餐點50個,改造困難老人家庭無障礙設施262戶,區養老院率先在全市以公建民營形式投入營運。完成市下達公租房建設任務,實現城鎮戶籍住房保障家庭租賃補貼應保盡保。完成安置房分配2771套,保障了被徵收民眾的利益。
“三農”工作紮實推進。深化優農富民工程建設,高標準打造廣州種業小鎮,袁隆平院士工作站已落戶,一批知名種業科研機構和企業入駐,成功舉辦第十六屆廣東種業博覽會廣州種業小鎮會展。完成100個村(居)環境完善和提升工程項目。有序推進名鎮名村、中心鎮創建和37條美麗鄉村建設。超額完成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年度任務。完成19個村的農村集體經濟股份制改革。3700戶農戶參加農業政策性保險。對梅州市平遠縣、蕉嶺縣實施精準扶貧,投入幫扶資金8810.98萬元;紮實開展對貴州黔南州及西藏林芝市等區域的對口支援工作。
 此外,物價、統計、審計、國企改革發展、國防動員和兵役、雙擁、氣象、人防、應急、“三防”、外事、港澳事務、僑務、打私、打假、對台、民族宗教、保密、檔案、地方志等工作均取得新的進展。區武裝部被中央軍委國防動員部評為全省唯一的“基層建設先進旅團級單位”。
 (七)著力加強政府自身建設,政府服務能力和水平逐步提高。
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和廉潔自律各項要求,強化審計監督,“三公”經費得到有效控制。廉潔南沙自貿區建設紮實推進,新一輪正風反腐專項治理深入開展,風清氣正幹事創業政治生態環境持續最佳化。認真執行人大決議決定,定期向區人大常委會報告工作,向區政協通報情況,自覺接受社會各界監督。辦理各級人大代表議案建議130件、政協提案132件,辦復率均達100%。全面開展“七五”普法工作,推進全域法治政府建設,實現政府法律顧問和執法案卷評查全覆蓋。辦理行政複議案件83宗,綜合糾錯率23.2%。實施行政效能提升行動,狠抓督查檢查落實,政府部門的執行意識和執行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
各位代表,過去一年的成績來之不易,這是開發區(自貿試驗區)黨工委、區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區人大、區政協監督支持的結果,是全區人民團結奮鬥和社會各界大力支持的結果。在此,我代表開發區(自貿試驗區)管委會、區政府,向全區人民、各民主黨派、人民團體、駐區單位、港澳台同胞、海外僑胞和社會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謝!
在總結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經濟社會發展中存在不少問題和不足:一是經濟總量還不夠大,輻射帶動作用不強;二是區域創新能力和產業核心競爭力有待增強,科技創新還未能真正成為推動發展的主要動力;三是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調性有待加強,一些改革創新舉措與企業、人民民眾的期望值還存在一定的差距;四是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現象依然突出,特別是基本公共服務資源配置不夠均衡,交通、教育、醫療等方面還存在不少薄弱環節;五是城市建設管理標準和精細化程度還不高,與國際一流城市相比還有較大差距;六是政府部門轉職能、轉作風還不夠到位,依法履職的水平和服務效率仍需進一步提高。對此,我們一定要高度重視,認真加以解決。
二、2018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施“十三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做好今年政府工作,我們必須堅決維護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在省市和區委的正確領導下,突出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努力開創政府工作新局面。
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高質量發展要求,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貫徹落實省、市和區委決策部署,緊抓粵港澳大灣區戰略實施機遇,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化國家新區自貿區改革開放創新,加強與港澳更高層次合作,著力建設區域綜合交通樞紐和信息樞紐,提升國際航運中心能級,加快構建創新型產業體系,持續改善民生福祉,最佳化市場化國際化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更乾淨更整潔更平安更有序城市環境、營造更加風清氣正幹事創業政治生態環境,以再創業的激情苦幹實幹埋頭乾,加快建設承載門戶樞紐功能的廣州城市副中心,打造落實新發展理念的引領區和示範區。
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0%,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5%,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可比增長8%,商品銷售總額增長10%,進出口總額增長6%,南沙港區貨物、貨櫃吞吐量分別增長8%和10%,實際執行時要努力爭取更好成績;城鄉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成長基本同步,實現更高質量發展。以上經濟目標的安排,主要有兩個方面考慮:一方面,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最佳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省委要求各地在下一步經濟工作中要為產業結構調整、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留出空間;市委十一屆四次全會強調南沙要在高質量發展中發揮示範和引領作用。另一方面,南沙作為國家新區、自貿試驗區,既要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保持一定的增速,也要通過一定的速度和規模來快速提升引領區域發展、輻射帶動周邊的能級,而且近年南沙發展勢頭良好,國家戰略疊加效應逐步顯現,經過全區上下努力奮鬥,一定能夠完成上述各項目標任務。
為實現上述目標,重點要抓好以下八項工作:
 (一)深入推進改革開放創新。更高起點推進自貿區制度創新,聚焦重點領域關鍵環節全面深化改革,在自貿區掛牌三周年之際推出一批在全國叫得響、立得住、讓人民民眾有更多獲得感的改革創新成果,全方位提升對外開放水平,以開放促改革、以改革促發展,加快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
規劃探索建設自由貿易港。積極配合省向國家申報廣東自由貿易港,對標國際最高標準,深入開展專題研究,重點圍繞創新監管模式、探索金融創新、完善稅收政策配套、最佳化人員出入境管理、聯動港澳合作協同發展等方面,構建具有南沙特色的自由貿易港的頂層設計框架。圍繞推動國際貿易和離岸貿易發展,探索在自由貿易港實施更高標準的“一線放開、二線安全高效管住”國際貿易監管制度,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構建更加開放、公平、透明、高效的出入境、投資、金融、外匯管理制度,建立與國際通行規則相銜接的國際航運、物流、貿易產業發展環境。上半年,完成自由貿易港風險管理體系、管理體制、海關監管模式、檢驗檢疫監管模式、金融創新服務體系、稅收政策體系等研究工作並形成成果。
積極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落實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規劃,力爭將一批重大事項和重點項目納入國家年度計畫。出台建設對外開放門戶樞紐三年行動計畫,謀劃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核心門戶城市。啟動粵港澳深度合作區起步區建設,重點深化與港澳在金融服務、科技創新、通關監管、貿易規則、公共服務、社會保障等方面的對接。積極探索引入港澳服務標準、管理規則,推動放寬港澳專業服務準入限制,推進服務業職業資格互認,吸引港澳知名企業落戶。探索區域協同發展新模式,聯動中山翠亨新區、東莞濱海灣新區等周邊區域,實現合作共贏。
著力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深化外商投資負面清單管理模式,實施“證照分離”2.0版改革,啟動企業登記註冊制改革試點,全面推進“多證合一”和“照後減證”,逐步使“一照一碼”營業執照成為企業的唯一“身份證”。建設市場監管和企業信用信息平台2.0,完善“一個視窗管受理、一顆公章管審批、一支隊伍管執法”政務管理服務體系。加強行政審批標準化建設,健全“網際網路+”審批服務體系,加快全流程業務數據化建設。深化企業專屬網頁的套用,打造融合政務服務、公共服務和社會服務的企業綜合服務平台。繼續拓展國際貿易“單一視窗”功能,深化“三互”大通關機制改革,推進通關一體化試點。推進全球質量溯源中心實體化運作,打造自貿區進出口商品質量監管國際化規則示範區。建設網上公共法律服務平台、網上執法辦案系統以及聯勤聯動指揮平台,設立智慧財產權維權援助中心,舉辦國際仲裁圓桌會議,最佳化仲裁、調解、公證、司法鑑定等與國際接軌的營商規則法律服務體系,不斷提升市場化國際化法治化營商環境。
全面推進新區自貿區改革重點工作。加快落實南沙新區發展規劃和廣東自貿區深化改革方案,制定南沙自貿區深化改革實施方案。按照權責對等原則,理順區與鎮(街)關係,發揮區直部門和鎮(街)的工作積極性。深化區屬國資國企改革,最佳化國資國企資源配置,組建公共資源投資管控平台,推動區屬國有企業當好南沙開發建設的戰略承擔者、產業引導者、民生事業支撐者、人才培育者。深入推進土地管理改革綜合試點,探索創新村留用地開發利用模式,統籌規劃實施村留用地開發與舊村莊改造,促進土地高效整合利用,切實保護農民利益。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推進共有產權住房、租售同權等住房制度改革,新推出1000套以上人才公寓,維持房地產市場健康平穩發展。
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建設。依託央企和龍頭企業、南方國際產能和技術合作中心、中國貿促會南沙服務中心,構建跨境投融資線上線下“一體化”綜合服務體系和“一站式”服務平台,推動企業“走出去”。擴大與沿線國家和地區在港口、口岸通關、物流等方面合作,構建海上絲綢之路沿線港口城市合作機制,打通面向東協和“一帶一路”的國際走廊。深化與西鹹新區、貴安新區、川南自貿片區等地區的合作,建設中南、西南國際出海大通道,強化南沙連線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功能。
 (二)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把提高供給體系質量作為主攻方向,突出總部經濟、數字經濟、綠色經濟發展導向,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打造與門戶樞紐相匹配的現代產業新高地。
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大力推動製造業智慧型化發展,加快海爾智慧型製造中心、精雕數控工具機等重點項目建設。積極推動廣船國際擴建項目,建設千萬噸級修造船及海洋工程裝備基地。加快推動大崗先進制造業區塊和萬頃沙保稅港加工製造業區塊等載體建設,打造國際先進水平的現代產業園區。推動新一輪技術改造,加速製造業智慧型化轉型。加快發展軍民融合產業,重點推動易通星雲北斗系統智慧型裝備基地等一批項目建設。
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聚焦IAB和NEM產業,積極培育和引進帶動能力強、成長前景好的龍頭項目和核心平台,推動形成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全生態產業鏈價值鏈。以第三代半導體、石墨烯電子紙為抓手,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發展。制定實施人工智慧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畫,推進廣州國際人工智慧產業研究院、雲從AI視覺圖像創新研發中心、科大訊飛華南AI研究院、“小馬智行”全國總部等人工智慧領軍項目建設,啟動人工智慧套用試點,力爭打造千億級人工智慧產業集群。以智慧型網聯汽車示範園區、動力電池研發測試平台建設為抓手,推動以汽車智慧型化、電動化為方向的相關產業落地,帶動新能源、新材料等產業發展。啟動新一輪骨幹光纖網等網際網路基礎設施建設,建立城市感知網路,探索構建南沙智慧城市平台,提升物聯網、大數據和人工智慧的套用和產業環境。積極推動可燃冰產業化,加快引進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國家深遠海科技創新中心等一批重大項目,建設海洋技術裝備研發試驗基地和海洋科技創新基地。
積極發展創新型金融產業。打造一批國際化創新型金融項目平台,加快IFF國際金融島、滙豐銀行全球培訓基地等項目建設,積極推動設立PE二級市場交易中心、粵港澳大灣區商業銀行以及創新型期貨交易所。加快發展航運金融,爭取設立航運保險公司等專業性機構;做大融資租賃市場規模,發展跨境融資租賃,推動離岸租賃等模式創新;推動建設南沙資本市場服務基地,大力發展商業保理等供應鏈金融。探索進一步拓展和完善NRA賬戶功能,爭取在我區以“NRA+”為特殊記號開展本外幣跨境業務創新試點。制定金融科技發展計畫,謀劃設立金融科技研究院。依託廣東省地方金融風險監測防控平台加強金融風險日常監管,與廣州金融業協會聯合構建金融風險防控體系,健全跨部門協調處置工作機制,有效防範化解金融風險。
著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加快引進綜合型、功能型和區域型總部。完善重點商業設施,引導大型商業網點建設,健全區域商貿流通網路體系。著力發展現代商務服務,力爭年內引進一批會計、法律、建築、測量、中介等專業服務業領域的企業及項目。建立全國領先的跨境電商示範基地,重點推動跨境電商B2B、B2C、B2B2C等出口模式的試點。積極申報中國郵輪旅遊發展實驗區,整合郵輪母港、南沙遊艇會資源,擴大郵輪旅遊市場。加快文商旅融合發展,挖掘歷史文化、海洋文化、民俗文化特色,探索全域旅遊發展,推出地接24小時黃金線路,打造南沙濱海旅遊品牌。
(三)加快構建創新發展新格局。堅持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搶抓新一輪科技和產業變革戰略機遇,以科技創新提升產業能級,進一步激發發展動能。
加速集聚創新企業。制定實施“雙自”聯動工作方案,出台R&D投入激勵政策,完善科技創新扶持政策,力爭新增高新技術企業100家以上,實現規模以上工業企業50%以上設立研發機構。依託晶科電子、奧翼電子、健齒生物等企業的核心技術優勢,培育一批技術優勢突出、成長性高的標桿型科技企業,形成高新科技產業集聚發展態勢。建設科技創新金融服務體系,積極引導社會資本進入實體科技企業,緩解科技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加快培育創新平台。依託人工智慧研究院以及智慧型語音國家人工智慧開放平台、認知智慧型國家重點實驗室,在慶盛打造輻射粵港澳大灣區的人工智慧、物聯網、智慧型製造產業的價值創新園區。支持廣州超算中心南沙分中心、國家物聯網標識管理公共服務平台、鋰離子動力電池工藝裝備平台等重點平台發展。加快華南技術轉移中心建設,打造立足南沙、面向粵港澳大灣區、輻射華南的技術轉移交易綜合平台。發揮香江獨角獸牧場等孵化平台示範帶動作用,大力支持以專業化、國際化、離岸孵化為主要方向的創新創業孵化器建設,提升孵化器服務能力與在孵企業質量,加快形成科技企業孵化育成體系。
著力打造人才高地。深入推進全國人才管理改革試驗區建設,加大人才體制機制改革力度,完善區內配套政策措施,為各類人才創新創業、生活居住提供有力保障。規劃建設廣東省海外高層次人才創業基地,建立一批國內外人才工作站,集聚一批戰略科學家、科技領軍人才、重點產業緊缺高端人才和團隊。積極推動香港科技大學分校落戶。建設國際(港澳)青年人才特色社區,推動創建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探索通過法定機構等平台,創新人才引進方式。
全力做好招商引資工作。創新以人才為核心的招商新模式,強化主導產業引領、龍頭企業帶動、重大平台依託、產業生態支撐,以人才吸引技術、資本、產業集聚。用好用活“1+1+10”產業政策,完善專項政策體系。規範加強與知名中介機構合作,拓展全球招商渠道和招商資源,開展城市整體行銷,圍繞航運物流、高端製造、金融商務、科技創新、旅遊健康五大主導產業實施靶向招商,著力引進一批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等重大項目,力爭引進50個以上世界500強、中國500強以及行業百強企業投資項目。進一步完善領導掛點聯繫重點企業制度,提升服務掛點企業籌建及生產經營的水平。做好民營企業、中小企業服務工作。
(四)加快推進高水平國際大港建設。實施新一輪國際航運中心三年行動計畫,強化港航基礎設施建設,大力培育和集聚市場主體,積極推進對周邊港口資源的整合,加強與國內外港口城市的合作,完善現代航運服務體系,加快建設國際航運中心,打造世界級樞紐港區。
加快建設港航基礎設施和集疏運體系。推動南沙港區四期、國際通用碼頭、近洋和海嘉汽車碼頭、江海聯運碼頭等項目上半年動工建設,加快建設南沙港鐵路、深水航道拓寬工程二期,力爭郵輪母港年內完工、2019年上半年投入運營。啟動港口智慧型化改造,深入推進智慧港航和平安綠色港口建設。協助廣州港集團整合珠江西岸及東莞等港口資源。完善國際航運集疏運體系,積極拓展加快“穿梭巴士”支線和無水港建設。力爭南沙港區貨物、貨櫃吞吐量達到3.58億噸、1540萬標箱,新增10條國際班輪航線,郵輪出入境旅客超50萬人次。
強化國際供應鏈樞紐服務功能。加快推進物流倉儲設施建設,提高物流倉儲自動化信息化管理水平,重點推進駿德物流南沙交易中心、廣汽商貿、保利電商港等項目建設,發展大宗商品期貨保稅交割服務,推動國際採購配送、冷鏈物流產業發展,打造國際採購配送中心、一體化冷鏈物流中心和出口商品集拼中心。新增整車進口2萬輛,建設國際汽車展覽交易中心,加快建設汽車國際物流大通道。大力引進世界級的船務公司、貨運公司、物流公司和航運保險公司,強化航運發展基金作用,發展船舶登記、航運交易、航運金融等現代航運服務業。推動廣州航交所拓展航運要素交易服務功能,建設航運大數據平台。加快建設國際海事服務產業集聚區。
加快國際貿易功能集成。堅持貨物貿易與服務貿易並重、在岸貿易與離岸貿易互促發展,集聚發展一批外貿新平台新業態。建設外貿綜合服務平台和泛珠貿易結算營運平台,推動知名國際糧油集團等項目落戶。重點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全球優品國際分撥中心、汽車保稅維修復出口、藝術品保稅展示等項目先行先試。爭取國際種業交易中心、國際塑膠交易中心儘快獲批,打造臨港國際大宗商品交易中心。用好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政策,積極承接研發設計、軟體數據、信息管理等服務外包產業。加快發展國際中轉和離岸貿易,申報國家對外文化貿易基地。
(五)加快建設區域綜合交通樞紐和信息樞紐。圍繞構建粵港澳大灣區“半小時交通圈”,加快軌道、高快速路、市政路網建設,強化與市中心及珠江口東西兩岸的交通聯繫,高起點建設現代化信息基礎設施,打造面向國際的交通、信息新樞紐。
加快推進重要交通樞紐建設。儘快穩定南沙樞紐站選址,同步推進場站綜合體周邊配合工程及綜合開發。提升慶盛站綜合交通服務能力,協調增加慶盛站高鐵到發班次,加快慶盛站前綜合換乘樞紐建設。提升南沙客運港國際水上門戶功能,進一步增加南沙客運港班次和航線。
加快完善軌道交通線網。推動省市加快編制印發南沙新區綜合交通規劃,最佳化軌道交通線網及項目建設時序,推動新的軌道線路納入省市軌道線網建設規劃,提升南沙區域交通樞紐地位。加快推進捷運18號線徵收工作及土建施工,推動捷運15號線北段、18號線中山延伸線、22號線南延段、知識城至南沙線等納入市新一輪軌道交通建設規劃;爭取深茂鐵路深江段儘快開工建設,加快贛深客專南沙支線前期工作。
構建快捷互聯高快速路網。推動“三高三快”通道南沙段全部11個項目和中心城區段4個項目開工建設,虎門二橋全線大橋合龍併力爭2019年5月前建成通車,廣中江高速(廣州段)年內土建完工並確保2019年通車,推動深中通道橋隧工程全線開工建設,力爭南中高速年內開工,推進新增南沙至東莞高速公路跨江通道、東部幹線前期工作。
完善區內循環交通網路。高水平規劃建設區內重大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爭取全年新開工40個項目、完工23個項目。重點推進“雙環+九射”主骨架道路系統,推動靈山島尖配套道路、沙仔二橋、科院路、欖九路擴建工程全面建成通車,萬新大道全線貫通。開工建設橫瀝島尖配套道路、明珠灣大橋及靈新大道改造提升工程等重大市政道路項目。加快推進中船中路、南崗大道、慶沙路等一批功能片區主要道路建設。抓緊啟動萬龍大橋、紅蓮隧道、蕉門隧道、明珠灣起步區過江通道等一批橋隧項目建設。推進公交充電樁和交通管理信息化建設,規劃建設無人駕駛示範基地,規範發展共享腳踏車、共享汽車等交通方式。
規劃建設信息樞紐。積極部署5G網路和新一代網際網路(IPv6),擴容升級網際網路骨幹網、城域網,提升信息基礎設施服務能力。積極向國家部委爭取在南沙建設國際光纖登入站,建設跨境光纜、粵港澳數據服務試驗區和國際數據專用通道,探索開展離岸數據服務,提高國際通信互聯互通水平,著力打造“一帶一路”信息數據服務新樞紐。
(六)高標準推進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圍繞高端化、精細化、品質化,最佳化提升城市規劃設計和功能品質,強化生態保護和社會管理,建設更乾淨更整潔更平安更有序的城市環境,打造粵港澳優質生活圈示範區。
最佳化提升規劃管理。對標雄安新區,學習借鑑國際先進城市規劃實踐經驗,同步編制控制性詳規和整體城市設計,以城市設計統籌空間規劃,確保實現高水平國際化濱海城市風貌。推進新一輪南沙新區城市總體規劃編制工作,加強明珠灣、南沙灣、萬頃沙南部地區、梅山糖廠等重點地區城市設計最佳化工作。實施城市更新三年行動計畫,有序推進15項舊村莊、6項舊廠房、15項老舊小區微改造和1項產業小鎮項目建設,推進鎮村工業園(區)升級改造。強化用地保障,力爭落實500公頃年度建設用地指標,壓實鎮(街)屬地責任,加大徵收工作力度。
加快推進重點功能區建設。明珠灣起步區全面完成靈山島尖基礎設施建設,推動越秀國際金融中心、省交通集團智匯晶谷等一批項目動工建設,推動中遠海運華南國際航運大樓、國際風險投資中心、粵財控股金融總部、海爾金融大廈等一批項目儘快落地;第一季度內完成國際金融論壇永久會址、中山大學附屬第一(南沙)醫院、橫瀝島尖首期道路水利等項目的交地任務,加快推進橫瀝島尖土地徵收工作。蕉門河中心區加快推進中鐵建華南總部、越秀國際廣場、建滔集團總部等一批重點項目建設,進一步提升“城市客廳”綜合服務功能。南沙灣區塊依託郵輪母港打造東部文化旅遊商務集聚區,有序推進南偉、東發、貨運實業等碼頭的功能提升和片區升級改造。慶盛樞紐區塊加快建設人工智慧產業集聚區,啟動交通樞紐商業商務綜合體和智慧型製造總部園區建設。著力推進海港區塊、南沙樞紐區塊、萬頃沙保稅港加工製造業區塊、大崗先進制造業區塊等一批重大項目建設。加快南部綠色生態旅遊區重點項目導入,推動文化產業基地建設。
大力提升生態建設水平。深入開展“藍天行動”,綜合整治揮發性有機物重點企業和場所,強化揚塵管控,擴大清潔能源利用。加強水污染防治,全面落實區、鎮(街)、村(居)三級“河長制”責任,完成302條河涌和8座水庫“一河一策”治理方案策劃,建設約26公里污水管網,完成對20宗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的考核任務,做好農村水改項目收尾工作。開展新一輪畜禽養殖污染整治。加強環境噪聲、重金屬、化學品等污染防治。探索建設綠色自貿區,著力提升城市主幹道和主要出入口景觀品質,加快“百里翡翠項鍊”、蕉門河“十里花廊”等綠化工程項目建設。在綠色建築、海綿城市等方面先行示範,打造綠色建築集中示範區和中美可持續城鎮化示範區。
加強城市精細化品質化管理。堅持用繡花功夫加強城市建設管理,加快建設“AI+”新型智慧城市,重點啟動“城市大腦”建設,建立智慧城市綜合管理平台,整合城管、市政、交通、環境、應急、社區格線化等數位化平台功能。完善“公安+城管”管理機制,大力整治城市“六亂”,嚴查嚴控“兩違”,加強建築工地及泥頭車管理,高壓管控“五類車”。加強公共停車場規劃、建設與管理。推動“公廁革命”,全面推進公廁設施和管理提質升級,試點推進18座樣板公廁建設。加快垃圾處理設施建設,提升生活垃圾分類處理水平。提高管道燃氣用戶數量。開展“大愛南沙·共築心城”文明創建品牌活動,不斷提升市民文明素質及城市文明形象。
(七)提高人民民眾美好生活質量。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堅持共建共享,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強優質公共服務供給能力,紮實辦好十件民生實事,不斷提升民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構建優質公共服務體系。繼續引進優質教育資源,推進華南師範大學第二附屬中學上半年建成秋季招生,推進廣州市第二中學(南沙)實驗學校、廣州大學附屬中學(南沙)實驗學校上半年開工建設,加快廣州外國語學校附屬國小和幼稚園、特殊教育學校、南沙青少年宮等項目建設,確保新增中國小(幼稚園)學位5000個以上。實施學前教育第三期行動計畫。深入推進全國基礎教育國際化示範實驗區建設,加大名校長、名園長和名教師引進和培養力度,積極推進智慧校園建設與套用。試點學區化、集團化建設,促進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加快健康南沙建設,推動中山大學附屬第一(南沙)醫院上半年動工、省中醫院南沙醫院下半年動工,加快推進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南沙院區建設,推進緊密型醫療聯合體建設,以優質醫療機構為龍頭帶動全區醫療服務水平全面提升。全面啟動南沙新區健康旅遊示範基地項目建設。積極探索公立醫院綜合改革模式,全面實施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制度,開展全國基層中醫藥示範區創建工作。推動衛生信息化建設,實施計畫生育家庭綜合保險項目,進一步完善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加快發展文化體育事業,實施重點文化基礎設施項目建設,推進圖書館新館建成開放,爭取檔案信息規劃展覽中心完工,加快推進南沙體育館周邊球類綜合場館、游泳館以及鎮級特色體育館建設,新建30條健身路徑,不斷豐富民眾文體生活。
織密扎牢民生保障網。完善就業政策支持體系,加強就業創業精準化扶持力度,確保城鎮登記失業人員就業率達70%以上,就業崗位補貼惠及戶籍勞動者1萬人次以上,戶籍應屆高校畢業生就業率達93%以上。拓展銀行機構經辦社保服務,擴大各項社會保險覆蓋面,完成城鄉居民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參保任務以及企業職工省級統籌工作任務,提高社會保障水平和困難民眾救助待遇。多渠道籌集資金,建立民眾重大疾病相關醫療費用報銷救助制度,探索解決民眾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完成400戶五類特殊困難老人家庭無障礙設施改造。全面推進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新增10個以上的長者愛心食堂,實現長者大配餐擴面增量提質,打造全市示範性公建民營養老院。開展肉菜市場改造提升。全面完成住房保障年度目標任務。建立健全長效機制,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進一步提升防災減災綜合能力。
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三年行動計畫。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發展都市現代農業、休閒農業、鄉村旅遊、農村電子商務,推進農業產業化發展。支持農業經營主體多元化發展,加強農產品流通體系建設。加快廣州種業小鎮建設,籌備舉辦國際種業節及高峰論壇,配合申報建設國家(廣東)種業科技創新中心。全面完成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確權頒證和農村集體經濟股份固化工作。繼續實施村(居)環境完善和提升工程。打造“四好農村路”。加強農田水利、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保障糧食安全。開展名鎮名村創建,打造東涌旅遊小鎮、星海音樂小鎮等特色小鎮,實現美麗鄉村全覆蓋。突出抓好產業扶貧、就業扶貧等幫扶工程,紮實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及對口支援各項工作,堅決打贏扶貧攻堅戰。
打造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開展社區最佳化調整工作,成立社區格線化服務管理中心,探索“一社區一品牌”,推廣“時間銀行”項目,實現農村組務公開全覆蓋。建設社會組織創新服務孵化基地,力爭3A社會組織達到20家。全面開展婚姻登記全城通辦服務。從嚴從細落實安全責任制,強化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整治,切實做好小虎島化工區、虎門渡口等重點領域的安全生產監控,堅決預防和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發生。按照“四個最嚴”的要求,強化食品藥品監管力度,創建國家食品安全示範城市。升級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探索自貿區警務模式創新,開展掃黑除惡專項鬥爭,依法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推進“平安南沙”向縱深發展。做好信訪維穩工作。建立“1+6+4”勞動爭議調解模式,構建和諧勞動關係。紮實做好各類社會風險排查管控,建立大客流監測預警和應急管控處置機制,努力把南沙建設成為最安全穩定的地區。
此外,物價、統計、審計、國防動員和兵役、雙擁、氣象、人防、應急、“三防”、計生、外事、港澳事務、僑務、打私、打假、對台、民族宗教、保密、檔案、地方志等工作也要圍繞中心工作,繼續抓好落實,完成好各項任務。
(八)努力建設人民滿意政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為民情懷,以更加優良的作風、更加勤勉的工作、更加高效的服務,打造法治政府、服務政府、效率政府、廉潔政府。
堅持依法行政。自覺接受區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監督,定期向人大及其常委會報告工作。積極支持人民政協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職能。切實辦理好人大代表議案建議和政協提案。學習宣傳貫徹好憲法,全面增強法治意識。深入落實政府法律顧問制度,健全依法決策機制,加強對重大行政決策許可權、程式和內容的合法性審查,深化執法案卷評查工作,認真開展普法工作,做好行政複議、應訴工作,全面建設法治政府。
堅持為民施政。深入推進政府職能轉變,進一步加強行政體制機制改革創新,深化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和綜合行政執法改革,推動政府管理由注重事前審批向注重事中事後監管轉變。最佳化審批流程,建立和完善“信任審批”、行政審查與技術審查相對分離等制度。深化“一口受理”模式,擴展“綜合視窗”集成服務,擴大政務包郵服務範圍,拓展“境外營商通”實施區域,為企業量身定製辦事清單。加快建設“數字政府”,推進政務信息系統對接,深化電子證照的共享套用,實現部分業務全流程網上辦理。第一季度完成OA公文管理系統在區政府各部門全覆蓋,全面推廣微信版移動OA使用。上線南沙英文官網。強化政府目標管理,嚴肅行政問責,提高政府服務質量與效率。
堅持從嚴治政。最佳化完善廉潔南沙建設框架體系,提高南沙自貿區廉潔治理水平。繼續加強行政監察和審計監督。深入開展新一輪正風反腐專項治理,加大力度整治侵害民眾利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全面治理庸政懶政怠政和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持之以恆糾正“四風”。切實加強財政績效管理,嚴格控制“三公”經費。堅持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努力打造乾淨幹事、敢於擔當的幹部隊伍。
各位代表,新思想引領新時代,新使命開啟新征程。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堅決貫徹省、市和開發區黨工委、區委的決策部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緊緊抓住大有可為的歷史機遇期,以再創業的激情苦幹實幹埋頭乾,以新氣象新作為奮力譜寫新時代南沙發展新篇章,以優異的成績迎接改革開放40周年,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名詞解釋
 1.“1+1+10”產業政策:主要包括1個綱領性檔案、1個產業發展資金管理辦法和10個產業政策,對總部經濟、科技創新、航運物流、金融服務等重點產業以及人才、用地、項目引薦等產業促進方面加大政策扶持。
 2.“EPC+PPP”模式:EPC模式是指設計施工總承包模式,由總承包單位承攬整個建設工程的設計、採購、施工,並對所承包的建設工程質量、安全、工期、造價等全面負責;PPP模式是指公私合營(Public-Private-Partnership)模式,由社會資本與政府出資代表組建項目公司負責投融資、設計、建設、運營、產業導入和移交等工作。
 3.一口受理:是指通過整合多個部門審批流程,推行“統一收件、內部流轉、聯合審批、限時辦結、統一發證”的企業註冊模式,申請人可“一站式”辦理新開設企業相關業務。
 4.二十證六章聯辦:是指《營業執照》《組織機構代碼證》《稅務登記證(國、地稅)》《社會保險登記證》《外商投資企業備案證明》《對外貿易經營者備案登記表》《食品經營許可證》《海關報關單位註冊登記證書》《出入境檢驗檢疫報檢企業備案表》《企業投資項目備案證》《開戶許可證》《住房公積金單位登記開戶表》《動物診療許可證》《農作物種子經營許可證》《勞務派遣經營許可證》《糧食收購資格許可證》《糧油倉儲單位備案》《設立旅行社服務網點備案》《個體演員、個體演出經紀人領取營業執照備案》和公章、財務章、報檢專用章、契約專用章、發票專用章、業務專用章等“二十證六章”聯辦。
5.“證照分離”改革:是指聚焦企業辦證環節,通過採取審批、審批改備案、實行告知承諾制、最佳化準營管理四種改革方式,清理減少涉企行政許可等事項,著力解決“準入不準營”問題。
6.國際貿易“單一視窗”:是指為國際貿易和運輸企業提供一個統一的信息處理公共平台,實現企業通過“單一視窗”平台一點接入、一次性遞交滿足監管部門要求的格式化單證和電子信息;監管部門處理狀態通過“單一視窗”平台反饋給申報人;監管部門按照確定的規則,共享監管資源,實施聯合監管。
 7.線上海關:是指把網際網路技術與海關監管服務融合創新,將原來需要企業到海關現場辦理的通關事項逐步遷到“線上”,使企業和民眾通過網際網路平台就能便捷、輕鬆辦理相關業務。
 8.智檢口岸:是指通過“網際網路+”、雲計算等手段,與廣州國際貿易“單一視窗”系統進行無縫對接,實現一點接入,一次性遞交,一個平台反饋和24小時無紙化網上辦公。
 9.“CII易檢”服務平台:是“China Immigrantion Inspection易檢服務平台”的簡稱,指邊檢部門通過整合多個查驗系統、預報預檢系統,對出入境船舶“智慧型化”動態監管,推行24小時隨到隨檢服務,實現船舶到港查驗“零等候”,縮短船舶進出口岸時間。
 10.AI:是指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的簡稱。
 11.LoRa:是指一種低功耗廣域網通信技術。
 12.熊貓債:是指境外機構在中國發行的以人民幣計價的債券。
 13.NRA:是Non-Resident Account(境外機構境內外匯賬戶)的簡稱,指境外機構按規定在境內銀行開立的境內外匯賬戶,不包括境外機構境內離岸賬戶。
 14.SPV:是Special Purpose Vehicle(特殊目的公司)簡稱,指以特殊目的為載體,為達到風險隔離或資產證券化而設計的特殊目的機構(公司)。
 15.無水港:即“無水的港口”,是指在內陸地區建立的具有報關、報驗、簽發提單等港口服務功能的物流中心。在無水港內設定有海關、檢驗檢疫等監督機構為客戶通關提供服務。
 16.三高三快:“三高”包括東部高速通道即京珠高速,中部高速通道即南沙港快速路,西部高速通道即東新高速;“三快”包括東部快速通道即東部幹線,中部快速通道即番禺大道-南沙大道,西部快速通道即新建景觀大道及其延長線。
 17.IAB:是指新一代信息技術(Information)、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生物科技(Biology)。
18.NEM:是指新能源、新材料。
 19.B2B:是Business-to-Business的縮寫,指企業與企業之間通過專用網路或Internet,進行數據信息的交換、傳遞,開展交易活動的商業模式。
 20.B2C:是Business-to-Customer的縮寫,指電子商務的一種模式,直接面向消費者銷售產品和服務商業零售模式。
 21.B2B2C:是指一種電子商務類型的網路購物商業模式,包括了現有的B2C和C2C平台的商業模式,更加綜合化,可以提供更優質的服務。
 22.PE:是指私募股權投資(Private Equity)的簡稱。
 23.R&D:是指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發展。
 24.雙環+九射:外環是指由黃閣大道、環島路、港前大道、瀝心沙路(紅蓮路)和萬環西路組成的中心區機動車交通環,內環是指由鳳凰大道、進港大道、港前大道、英東大道組成的中心區公共運輸環,九射是指由東部快線、南沙大道、龍穴快速幹線、黃欖幹線-順番公路、番中公路、深中通道連線線、星海大道-萬環西路、靈新大道、瀝心沙路等組成的九條放射線。
 25.四好農村路:是指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農村公路。
 26.時間銀行:是南沙區在推進全國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實驗區建設中的創新舉措,指以“網際網路+”為依託,以志願服務時間存儲交換為核心,以“時間幣”為媒介推動社會各界資源與社區需求對接的社區自助互助服務平台,包括政府在內,任何個人、單位均可註冊成為會員,進行服務交換或公益合作,有效解決社區居民需求與公益服務供給方的對接問題。
 27.“1+6+4”勞動爭議調解模式:是以《南沙區構建和諧勞動關係工作方案》為綱領,6個規範(規範各部門職能分工、鎮(街)屬地責任、企業開展調解、社會組織參與調解、機關事業單位勞動人事爭議調解、勞動人事爭議多元處理)為框架,4個保障(保障調解前置、調解隊伍、調解經費、調解專業)為支撐而搭建的制度體系,以構建政府治理力量與社會自治力量互動的勞動人事爭議調解網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