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實體經濟持續壯大
zhua曲子白渡白顆
產業平台擴容提質。大廣海灣經濟區作為重大合作平台寫入《深化粵港澳合作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定》。完成粵澳(江門)產業合作示範區、珠西新材料集聚區、深江產業園、台山工業新城拓展區、開平翠山湖科技產業園拓展區等五大萬畝園區土規調整和部分園區控規審定工作,啟動6250畝土地平整工作。省產業園實現在三區四市全覆蓋,連續6年獲省級產業園考評優秀等次。傳統產業不斷最佳化升級,完成工業技改投資269.6億元,增幅居全省前列。
先進制造業加快發展。出台“招商引資激勵政策十二條”、“實體經濟十條”,扶持力度是近年來最大的。引進超億元產業項目109個、投資額835億元,與正威集團簽署投資產業項目戰略合作協定,東風新能源商用車、電機產業城、優美科新能源材料、海目星雷射科技、任達集團、華津精密金屬、海亮二期等一批投資超10億元重大項目落戶。無限極、大長江、江粉磁材3家製造業企業產值超百億元。珠江西岸先進裝備製造產業帶建設指標完成進度位居全省前列,裝備製造業投資和增加值分別占全市工業投資和規上工業增加值39.6%和29.5%。
服務業勢頭良好。金融生態持續最佳化,兩家企業成功在上交所掛牌上市,實現我市企業在上交所上市“零”的突破,目前全市在境內外上市企業達到20家。江門企業共協定吸收澳門金融機構資金67億元人民幣,拓展了融資渠道,降低了融資成本。市屬交通建設和城市建設兩大集團公司揭牌成立,江門農商銀行組建取得實質性進展。舉辦第三屆世界廣府人懇親大會暨2017中國僑都(江門)華人嘉年華,全國第9個、省首個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可持續發展觀測點落戶江門,赤坎古鎮華僑文化旅遊項目進入實施階段。商貿會展物流業加快發展,珠西國際會展中心投入使用,舉辦了第十六屆廣東教育裝備展覽會暨第二屆江門台灣教育裝備展覽會等一批展會,普洛斯江門(鶴山)物流園開園,世界500強美國安博物流項目簽約。全市接待遊客5724.4萬人次,旅遊總收入達492.5億元,分別增長13.7%和20.1%;完成外貿進出口總額1385.2億元,增長9.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79.6億元,增長10.4%。
現代農業穩步發展。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新增省名特優新農產品36個、省農業類名牌產品11個、“三品一標”農產品10個、區域公共品牌核心企業6家和市級以上重點農業龍頭企業12家,培育農業新型研發機構5家。恩平市成為首批國家農業可持續發展試驗示範區創建單位,新會陳皮產業園成功進入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行列,台山中國農業公園通過創建驗收。建成22.4萬畝和新建20.17萬畝高標準農田。榮獲全省耕地保護考核綜合一等獎。列入第二批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市創建試點單位,在全省率先建設農業投入品溯源信息平台,同步推進創建省食品安全示範城市,是全省唯一一個同步開展“雙安雙創”的城市。順利完成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主體工作。農村綜合改革不斷深化,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率達94.71%,走在全省前列;新會區國家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鶴山市國家級扶持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試點等工作紮實開展。加強“三防”標準化建設,有效防禦“天鴿”、“帕卡”雙颱風襲擊,災後復產工作順利開展。
二、改革創新步伐加快
“去降補”成效顯著。完成國有“殭屍企業”出清重組工作,商品房庫存消化周期控制在合理區間,政府債務等重點領域風險防控工作紮實有效。實施“民營經濟十二條”,為企業減負98.9億元。“補短板”項目建設進展順利。市重點項目完成投資634.9億元,為年度投資計畫的107.8%,帶動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774.8億元、增長16.9%。其中,交通大會戰投資161.6億元,增長20.7%。廣中江高速二期、江門大道五邑路以北輔道、迎賓西路主線、勝利南路延長線、連海路一期、禮睦路擴建等21個交通項目建成通車,珠西綜合交通樞紐江門站、開春高速、佛開高速南段擴建、開陽高速擴建、江門大道南(西線)等42個交通項目動工建設,中開高速、高恩高速加快建設。改造國、省道65.44公里,東部三區一市建成83個公交候車亭。江順大橋獲中國“魯班獎”。
“放管服”大膽先行。在全國率先實施企業“十五證合一”和個體戶“五證整合”改革,實現商事主體全覆蓋,新登記市場主體6.4萬戶,創歷年新高,全市市場主體總量突破30萬戶。在全省首批開通粵港澳銀政直通車服務試點,實現對港澳商事登記離岸受理及遠程辦理。在珠三角地級市率先實施“證照分離”改革。積極推進清單制、承諾制、委託制改革,在全省地級市率先實施食品經營行政許可審批“申請人承諾制”試點改革;在全省率先開展縣級跨部門“雙隨機一公開”聯合抽查;率先實現“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兩個全覆蓋”;率先實行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先證後核”;率先推行投資項目承諾制改革試點,政府投資項目在全市範圍內試行,企業投資項目在“1+6”園區試點推行。分兩批下放或委託各市(區)行使市一級經濟管理許可權219項,向蓬江、江海兩區下放土地收儲許可權。建立了市招商引資和工業園區開發建設兩個聯席會議制度,實施招商引資項目代辦制。江門海關出口和進口通關效率分別在全國排第2和第8。蓬江區法人“一門式”改革獲評“中國十大民生決策”獎項。
創新發展成績突出。紮實推進珠三角(江門)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高新技術企業數量達741家,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達238家,均比上年翻了一番;規模以上和主營業務收入5億元以上工業企業研發機構覆蓋率分別達到43%和100%,達到和超過省定目標。“小微雙創”示範工作紮實推進。科技企業孵化器達21家,眾創空間達24家,均實現倍增。累計培育2078家科技型小微企業。江門高新區在全國綜合排名上升了13位,獲評“國家智慧財產權強縣工程示範區”。台山市通過國家智慧財產權試點城市考核驗收。擁有國家智慧財產權優勢企業1家、實現“零”的突破,省級智慧財產權優勢企業達26家。全市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同比增長38.2%。實施“人才強市十四條”,新建院士工作站4個,目前全市已增加到7個;全國博士後創新(江門)示範中心建設紮實推進,引進院士1人、博士後15人、博士87人、碩士758人;高級職稱專業技術人才達1.5萬人,高技能人才連續6年每年增加萬人以上,總數達12.6萬人;江門“人才島”首期項目開工建設。五邑大學列入廣東省高水平理工科大學創建單位。成功獲批創建全國質量強市示範城市,制定修訂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省地方標準11項。新增商標註冊7000多件,創歷年新高。
三、城鄉面貌持續改善
環境整治力度空前。全面落實中央環境保護督察整改工作,170 件交辦信訪舉報案件全部辦結。高規格成立江門市環境保護委員會,加強市環保監察執法力量,強化蓬江區、江海區的環保管理體制。在全省率先推行市縣鎮村四級河長制,天沙河、杜阮河、麻園河和會城河黑臭水體整治初見成效,龍溪河和紫水河消除重度黑臭;主城區西江沿岸煙囪基本拆除,淘汰高污染燃料鍋爐349台,淘汰黃標車8394輛,超額完成省下達的任務;關停取締“散亂污”企業618家、提升整治296家、加強監管263家;城鎮生活污水處理率達到92.56%。國家海洋督察整改工作進展順利。
城市建設紮實推進。加快編制《江門市城市總體規劃(2017-2035)》,最佳化城市空間布局。完成《銀湖灣濱海新城概念規劃》編制和啟動區的劃定,加快推進江門大道南(西線)、銀洲湖高速等基礎設施和首批旅遊項目的規劃建設,推動城市沿江向海發展。啟動江門市綜合交通一體化規劃修編。制定城市品質提升計畫,完成華夏幸福產業新城啟動區、禮東片區、江會路片區、萬畝園區啟動區、濱海新城啟動區局部區域的控規覆蓋,加快濱江新區、科創新城、樞紐新城、珠西物流產業新城等城市新區和產業集聚區的開發建設。
人居環境日益最佳化。順利通過全國文明城市測評複查,3鎮村3單位1學校獲全國精神文明建設表彰,鶴山市獲評省文明城市,台山市、恩平市分別列入全國、省文明城市提名城市。蓬江區棠下鎮入選“全國特色小鎮”。投入8.72億元開展農村人居生態環境綜合整治,累計完成自然村綜合整治4104條,占全市20戶以上自然村總數的46.65%。全市農村生活垃圾有效處理率達99.4%,在全省首創鎮村生活污水設施建設“整縣打包、整市推進”PPP實施模式。投入12.43億元開展新一輪農村電網改造升級,全面完成192條中心村電網改造任務。完成碳匯林工程1.49萬畝,建成生態景觀林帶90.5公里、鄉村綠化美化點137個,新增森林公園14處。新會區崖門鎮、台山市川島鎮、恩平市那吉鎮和大田鎮被認定為“廣東省森林小鎮”。鎮海灣紅樹林濕地公園獲批為國家濕地公園試點,建成5個鎮街公園,新建改建154個村居公園,新建慢行系統和城鄉綠廊145公里。深茂鐵路江門至茂名段建設全球首例高鐵拱形全封閉聲屏障,保護小鳥天堂景區生態。
四、民生保障水平提升
持續加大民生投入。全市各級財政投入民生227.8億元,增長15.3%,著力解決人民民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增進民生福祉。十件民生實事順利完成,榮獲“中國全面小康特別貢獻城市”獎,人民民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顯增強。
社會事業不斷進步。17家義務教育“三二一”工程的學校已有5家建成並投入使用,新增優質學位9720個。16個緊密型“醫聯體”試點分院已有12個基本達標或完工,對符合條件的困難民眾醫療費用實行醫療保障兜底,100%提供全額資助。全市城鎮新增就業4.82萬人,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3.28萬人。全市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覆蓋率分別達99.97%、98.92%。2家養老服務機構獲頒“全國敬老文明號”。新建29家殘疾人社區康園中心。江門職業技術學院接受省級示範校工作驗收;設立廣東江門中醫藥職業學院並已招生;啟動廣東江門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創建工作,新校區開工建設。創建首個省級僑鄉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台山市海絲史跡考古遺址公園成為廣東首個列入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立項名單的項目。舉辦2017年南粵古驛道定向大賽(台山海口埠站)、省“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系列活動。
社會建設力度加大。“六項民生改革”成效明顯,沒有一個學生因貧失學和一個家庭因學致貧,戶籍人口家庭醫生簽約率達50.7%,全面推進居民身份證異地辦理、無戶口人員落戶。村委會年集體可支配收入全部達到18萬元以上,5000名重點幫扶對象實現脫貧,重點幫扶對象100%實現“兩不愁、三保障”。六項底線民生保障水平進一步提升,新增解決14.1萬人農村飲水問題。超額完成省下達的棚戶區新開工和公租房分配任務,提前一年全面完成農村危房改造任務。建立復退軍人服務體系,提高義務兵優待標準。認真解決民眾信訪訴求,圓滿完成黨的十九大等一系列重大節點時段維穩安保工作,恩平市如期摘除“製毒重點關注地區”帽子,全市刑事治安警情比上年下降15%,刑事立案下降22.9%,社會治安持續向好。各類生產安全事故死亡人數持續下降,事故起數、受傷人數、經濟損失實現兩位數下降。
此外,全面啟動對口廣西壯族自治區崇左市扶貧協作工作;與黑龍江省七台河市建立對口合作關係。外事、港澳、對台、民族、宗教、雙擁、人防、打私、統計、婦女兒童、新聞、出版、檔案、地方志、氣象、紅十字會、應急等工作進一步加強。
五、政府建設不斷加強
加強市政府黨組建設,制定實施《關於貫徹落實〈中共江門市委關於加強黨員幹部教育監督管理構建良好政治生態的工作意見〉的意見》《關於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 推進政府作風建設的工作意見》。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市本級財政撥款行政事業單位三公經費支出下降8.2%。抓緊政府系統黨風廉政建設,嚴格落實“一崗雙責”,加強審計工作,堅決查處違紀違法案件。
自覺接受人大和政協的監督,辦理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提案滿意率均達100%。“七五”普法規劃全面實施,市政府常務會議平均每季度學法一次,全市制定2部地方性法規、1部政府規章,完成對現行規範性檔案的清理工作,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率提高,市本級和7個市(區)、72個鎮(街)獲評省級法治創建先進單位。基本實現轄區公共資源交易流程(事項)電子化。政府決策的民主化、科學化、法治化水平進一步提高。
各位代表,過去一年是新一屆政府的開局之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所取得的顯著成績,是我們緊緊依靠市委的領導,在市人大、市政協的大力支持和港澳台同胞、海外僑胞的關心幫助下,全市人民、海內外投資者建設者以及駐江門軍警部隊共同努力的結果!在此,向所有參與、支持和關心江門發展的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我們也清醒看到,江門的經濟社會發展還存在著不少短板,進入了新時代,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尤為突出:經濟規模不大、發展質量不高,中心城區輻射帶動能力弱,和珠三角核心區域相比,我市東部經濟實力不強和東西部發展差距大的問題同時並存;產業結構調整力度不大,自主創新能力不強,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發展滯後;全市城市基礎設施投入少,管理水平低,“髒亂差”問題比較突出;大氣污染防治、黑臭水體治理形勢依然嚴峻;針對困難民眾和特殊群體的公共服務供給水平需要進一步提升;一些單位和幹部不敢擔當、服務意識不強、辦法不多、效率不高,“跟不上、慢半拍”,等等。對此,我們必須高度重視,採取有力的措施予以解決。
2018年工作安排
2018年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施“十三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今年市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落實省委十二屆二次和三次全會、市委十三屆五次和六次全會精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按照“三個定位、兩個率先”和“四個堅持、三個支撐、兩個走在前列”的要求,堅持新發展理念,把握穩中求進總基調,圍繞“興業惠民、治吏簡政”,堅持工業立市,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構建全面開放新格局,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保穩定,以高質量發展破解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污染防治三大攻堅戰,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堅實基礎,確保新時代有新氣象、新作為、新進步。
今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8%,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進出口總額增長3%;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9%;研發經費支出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2.1%;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3%以內;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略高於經濟成長;城鎮新增就業4.5萬人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2%以內;城鎮化率達65.6%;節能減排約束性指標和大氣、水環境質量確保完成省下達的目標任務。為此,要著力抓好以下工作:
一、積極主動融入大灣區建設
深入推進交通大會戰。加快粵港澳大灣區西翼樞紐門戶城市建設,年度安排大會戰項目105項,投資165.7億元。打通承東啟西的高快速路網。加快中開高速尤其是銀洲湖大橋和雙水至水步段建設,實現全市東西部快速連線,抓好高恩高速、開春高速、佛開高速南段擴建、開陽高速擴建等工程建設,啟動銀洲湖高速建設、江鶴高速擴建,開展珠海香洲至台山高速、珠海斗門至恩平高速、廣台高速開平至台山段等前期工作。加快江門大道南、台開快速路建設,完成江門大道東甲至三江段、銀鷺立交至小岡大橋段建設,啟動三江至南門大橋段建設,推進濱江快線(江僑路-南山路)項目前期工作。新改建國、省道14.55公里,改造國、省道路面64.8公里。加快邁進軌道交通新時代。深茂鐵路江門至茂名段上半年全線通車,珠西綜合交通樞紐江門站年底基本建成站房主體工程,加快推進深茂鐵路江門至深圳段、江肇高鐵、廣佛江珠城軌、廣珠鐵路客運改造、南沙港鐵路、江門北站貨場擴建等項目規劃建設,最佳化全市軌道交通一體化規劃。啟動主城區軌道交通規劃。完善多層次綜合交通體系。完成《江門市綜合交通一體化規劃(2017-2035)》編制工作,形成全方位對接港珠澳大橋、深中通道、虎門二橋和珠三角幹線機場,快速聯通三區四市以及重大產業發展平台的大交通格局。充分發揮西江黃金水道的作用,加快高新區公共碼頭建設,完善港口集疏體系,積極推進台山市廣海灣魚塘港及開放口岸建設。完善通用機場規劃布局,推進恩平馮如通用機場報批、台山通用機場選址等前期工作。
咬定招商引資不鬆勁。今年是“招商引資突破年”,要把招商引資作為加快發展實體經濟的“牛鼻子”,緊抓不放,各市(區)、各部門務必滿腔熱情、不畏困難、不辭勞苦,主動走出去,用足用好優惠政策,推動精準招商、產業招商、敲門招商、以商引商,加快新項目落戶建設,重點抓實超10億元的重大優質工業項目落地,著力提高項目落地率、開工率、達產率、財稅貢獻率。紮實推進珠江西岸先進裝備製造產業帶建設,加快打造軌道交通、重卡和專用車、新材料新能源及裝備、教育裝備、大健康等產業集群,力爭在新能源電池、雷射裝備、智慧型終端等新興產業取得突破。
加快打造重大產業平台。加快推進粵澳(江門)產業合作示範區、珠西新材料集聚區、深江產業園、台山工業新城拓展區、開平翠山湖科技產業園拓展區等五大萬畝園區建設,新增“三通一平”土地5000畝,提高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水平,承接珠三角核心區產業投資溢出。加快全市產業發展布局規劃,明確各類園區產業定位及準入條件,提高產業生態鏈建設水平。各市(區)要繼續推進現有核心園區擴能增效,處置一批低效用地和廠房,提升園區節約集約用地水平。
推動產業最佳化升級。提升機電五金、電子電器、水暖衛浴、紡織服裝、食品等傳統產業發展水平,鼓勵企業開展技術改造和增資擴產,完成技改投資增長20%以上,引導企業套用工業網際網路,深化製造業與網際網路融合以及大數據、人工智慧套用推廣。大力扶持龍頭企業,鼓勵企業兼併重組,抓好建築業等優勢產業和新業態依法納入統計,推動外地企業到江門集群註冊,發展總部經濟,力爭產值超百億元企業新增1至2家。推動中車廣東公司加快發展。加強外貿品牌和質量建設,培育外貿新業態新模式,促進外貿穩增長。加強口岸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國際貿易“單一視窗”服務,提升通關便利化水平,抓好大廣海灣保稅物流中心(B型)申報建設工作。加快現代物流、工業設計、專業會展等生產性服務業發展,辦好機車博覽會,推動實體零售創新轉型發展,促進消費增長。以創建全國質量強市示範城市為抓手,促進全市產品質量、工程質量、服務質量和環境質量上新台階。籌建國家軌道交通輕合金材料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加快國家級珠西綜合質量檢測平台建設。
統籌區域協同發展。深化大廣海灣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戰略研究。推進東部一體、西部協同發展新格局。科學編制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城鄉重點發展區域規劃,全面開展我市第三次全國土地調查,推進“多規合一”和主體功能區精準落地,推動中心城區的規劃一體化,著力破解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蓬江區要堅持新興產業和城市經濟雙輪驅動,當好排頭兵,建設全市的首善之區;江海區要發揮國家級高新區優勢,當好全市創新發展的引領區;新會區要抓住珠西綜合交通樞紐和區內三個萬畝產業園區的建設機遇,爭當全市做大總量、提高發展質量的主力軍;台山市要搶抓港珠澳大橋即將通車、大廣海灣上升為大灣區發展平台的機遇,積極謀劃,全力爭取大項目落戶,在台開恩發展中爭當“領頭羊”;開平市要強化打造重大產業平台和經營城市理念,推進工業、旅遊和城市品質全面提升;鶴山市要發揮對接廣佛經濟圈的橋頭堡優勢,做大工業和物流業,推進產城融合,推動經濟社會發展進入江門“第一梯隊”;恩平市要堅持綠色發展,加大園區、產業提質增效的力度,提高發展質量水平。高標準建設“四個新城”。濱江新區立足於打造濱水園林新城區,加快完善交通路網、城市綜合管廊、公共配套等基礎設施建設,打造總部經濟基地;科創新城加快集聚創新資源,增強國家級高新區創新功能;樞紐新城以大項目建設為抓手,打造以江門站為核心的樞紐城市新格局;銀湖灣濱海新城加快推進新城定位和發展思路研究、重點建設區控制性詳細規劃編制、用地和用海報批等前期工作,加大產業園區建設力度,加快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強岸線資源管控,啟動一批旅遊項目建設。加快各市(區)城鎮化進程,推進江會路片區融合,加快城市擴容提質,促進江門中心城區功能的提升和拓展。搭建灣區合作新平台。充分發揮我市港澳同胞和華僑資源豐富的獨特優勢,著力在發展平台、交通設施、城市建設、科技金融、文化旅遊、僑資僑智等方面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進行全方位對接,深化江澳金融合作,推動江深合作向縱深發展。
大力引進培育人才。大力實施人才政策,建立人才資料庫,搭建人才交流對接服務平台。高標準建設全國博士後創新(江門)示範中心。立足為大灣區聚集人才,今年“人才島”啟動總投資額超50億元項目建設,加快環島景觀帶升級改造、國際教育培訓中心、人才公寓等項目建設。加強省市共建,全力支持五邑大學創建高水平理工科大學。服務好國家中微子實驗基地的建設。籌建江門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舉辦工匠講堂,加快培養緊缺技能人才。完善人才服務保障體系,著力解決人才落戶、住房、子女入學入托、出入境等突出問題。
擦亮僑鄉文化品牌。推進僑務強市建設,辦好第六屆世界江門青年大會,深入推進中國(江門)“僑夢苑”華僑華人創新產業聚集區建設。加快推進省級僑鄉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建設,推進以“白沙文化”為重點的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工作,開展原創文藝精品推廣計畫,深入挖掘詠春、蔡李佛等僑鄉武術文化。加強周郡、甘化廠歷史遺蹟等文化資源的保護開發,提煉和傳承紅色文化基因。弘揚梁啓超家族愛國報國家風,倡導文明好家風。繼續推進海絲申遺,籌辦海上絲綢之路文化遺產立法保護研討會。完成市文化館、美術館改造,升級改造五邑圖書館、華僑博物館,加快全市國家綜合檔案館達標及市檔案中心項目建設。舉辦2018中國(江門)僑鄉文化產業博覽會、2018·廣東(江門)振興傳統工藝推介會,保護文化產業著作權,促進文化產業發展。推進城鄉文明建設,完善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全市鎮(街)文化站100%達到一級站以上,村(社區)60%達標,推動文化惠民“進學校、進軍營、進社區、進農村、進企業”,舉辦300場以上的文化惠民活動,廣泛開展民眾文化藝術活動。
加快旅遊強市建設。抓好中國國際特色旅遊目的地創建,台山市和開平市加快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推動各市(區)積極創建A級旅遊景區和“醉美江門100村”建設。開平市重點加快碉樓文化旅遊區創建5A工作,整體提升自力村、馬降龍村等景區質量。加快開平市赤坎古鎮、新會區美麗湖灣、宋元崖門海戰遺址、台山市濱海旅遊、鶴山市珠三角鄉村生態旅遊目的地、恩平市地熱地質生態旅遊等龍頭項目招商、建設。積極配合省濱海旅遊公路的規劃建設。統籌推動文化、體育、旅遊協同發展。
二、大力推進深化改革和創新驅動發展
紮實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交通、電力、水利、通信等領域的投入,完成基礎設施投資420億元以上。落實“去降補”任務。全面清查東部三區一市重點區域的化工、玻璃、皮革、印染、火電等重污染行業,結合中心城區環保、“三舊”改造和安全生產需要,實施政策引導,推進化工專區建設,加快產業整體搬遷,精準推動污染和危化企業加快退出中心城區。以江門大道沿線為突破口,加大“三舊”改造力度。鼓勵各市(區)加強對存量土地、低效用地、低效廠房的盤活利用,確保2013-2017年間批准的建設用地供地率達到60%以上。支持工業企業提高土地容積率,鼓勵零地增資擴產,建設高標準廠房,實行工業上樓。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併舉的住房制度,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堅決打擊違法違規金融活動,用好用足政府債券、PPP模式、政府購買服務政策,規範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防範化解政府債務風險。落實電力體制改革政策,推動建立國華台電、台山核電與本地工業企業電力市場交易的協調機制,在能源、物流、用地等領域全面降低製造業企業成本,促進實體經濟提質增量。積極推進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工作。
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圍繞“兩無兩藏”,深化清單制、承諾制、委託制改革,推動政府職能轉變。進一步完善“1+3+N”開放型清單,深化行政許可、公共服務目錄清單和實施清單標準化工作,推進全市各級行政服務辦事大廳、網上辦事大廳、部門審批服務平台與清單數據統一規範對接。加快投資項目線上審批監管平台建設,力爭投資項目承諾制改革在全省乃至全國取得率先突破。加強各市(區)承接能力建設,把委託制改革落到實處。深入推進“證照分離”、“多證合一”等商事制度改革,壓減審批事項和環節,拓寬住所申報制改革範圍,多渠道推動商事登記離岸受理,全面推行“網際網路+商事登記”模式。全面推進跨部門“雙隨機”聯合抽查,推進全市涉企信息統一歸集,實現“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常態化、制度化、規範化。
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打造公平市場環境,促進各類市場主體做大做強。發展壯大國資國企。加快市屬交通建設和城市建設兩大集團公司的實體化和資本化運營,積極推進市汽運集團、市碧源公司等一批國有企業上市。加快國有企業的市場化進程,創新優質資產注入模式,鼓勵企業參與園區開發、土地營運、“三舊”改造、城市建設。提高國資監管水平,嚴控投資風險和債務風險,確保國有資本安全運行、保值增值。做優做強金融產業。加快市金控公司發展,積極參股銀行、保險公司等金融機構,整合壯大地方性金融機構。3月底前新會農商銀行和江門融和農商銀行完成合併組建為江門農商銀行;6月底前完成鶴山農信社改制為農商銀行;年底前落實台山、開平兩家農信社改制為農商銀行相關申報籌建工作。研究籌建江門華僑銀行。積極扶持民營經濟。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係,鼓勵中小企業向“專精尖”提升,培育更多細分行業“單打冠軍”、“隱形冠軍”。加強金融對企業的支撐,大力支持企業上市,培育上市後備企業資源,引導中小企業利用多層次資本市場直接融資。支持行業協會(商會)發展。
加快珠三角(江門)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全面落實創新驅動發展“八大舉措”,啟動國家創新型城市創建工作,推進江門珠西科技產業創新服務中心建設。加快高新區擴容提質,支持台山工業新城、開平翠山湖科技產業園申報省級高新區。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高新技術企業總數突破1000家,科技企業孵化器達30家,省市級新型研發機構達30家,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達300家,省級以上創新平台(研發機構)超330家,規上工業企業設立研發機構比例超50%。
營造良好創新生態。深化與廣東省科學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產學研合作,促進科技成果的轉移轉化。加強培育國家智慧財產權示範城市工作,啟動專利申請增量提質行動。完善科技金融服務體系,大力發展科技貸款、貸款貼息、融資擔保業務,加大“邑科貸”、“研發貸”推廣力度,推進智慧財產權質押融資和專利保險試點。深化“小微雙創”,做好迎接國家檢查驗收工作,科技型小微企業總數超3000家,完善珠西智谷、珠西創城等“小微雙創”核心基地建設。大力推動“個轉企”、“小升規”,實現小微企業上規模250家。加快推進特色小鎮建設,打造宜創宜業宜居宜游的新型創新創業平台。大力倡導崇尚創新、寬容失敗的創新文化,激發全社會創新創業活力。
三、著力建設美麗江門
加快生態文明建設。啟動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創建工作。堅持鐵腕治污,深入推進環境執法百日整治行動,按期完成中央環保督察、省大氣和水污染防治專項督查的整改任務。按照三年規劃、主要目標任務2018年基本完成的要求,大力推進環保達標行動,堅決打贏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攻堅戰。改善空氣品質。強化顆粒物和臭氧污染控制,協同減排揮發性有機污染物與氮氧化物,加快高污染燃料禁燃區建設,推進工地文明施工,加強城市揚塵、移動源污染防控精細化管理,進一步深化區域大氣聯防聯控和重污染天氣應對。整治水環境。全面嚴格落實河長制,加強飲用水源保護,完成新一輪鎮村污水處理設施建設任務,城鎮生活污水處理率達到95%,確保潭江牛灣斷面穩定達到Ⅲ類水質,市區6條黑臭水體全面消滅黑臭現象。防治土壤污染。啟動土壤污染狀況詳查,科學編制治理與修復實施方案,加強源頭監管。保護海洋環境。堅持陸海統籌,全面完成國家海洋督察整改任務,出台養殖用海規劃和海洋生態環境保護規劃,落實海洋生態紅線管控措施。鞏固“創森”成果。持續深化森林城市建設,完成生態公益林擴面17萬畝,優先將高速公路沿線一公里等重點區域、生態環境脆弱區域的林地區劃為生態公益林。整治高速公路、國道沿線採石場,保護森林覆蓋面貌。加強森林消防工作。積極推進各級各類公園建設,加快推進新會區小鳥天堂國家濕地公園、開平市孔雀湖國家濕地公園、鎮海灣紅樹林國家濕地公園、蓬江區天沙湖濕地公園、江海區西江外灘生態濕地公園、台山市金星湖公園、開平市白雲石森林公園、鶴山市崑崙山森林公園、恩平市響水龍潭森林公園等9個新公園建設,建成鎮街公園5個,新建改建村居公園138個。
全面提升城市品質。以確保全國文明城市成功復牌為目標,今年投入215.2億元開展城市品質提升“八大行動”,力爭3-5年城市面貌、城市品質邁上新台階。推進城市更新。大力開展“城市修補、生態修復”,更新改造老舊城區,活化利用歷史街區和建築,對老舊小區開展綜合整治,加快老舊管線改造,重點解決“髒亂差”問題。完善城市給排水、燃氣、通信、電力等基礎設施,提高市政基礎設施承載力。推進“廁所革命”,推動廁所建設標準化、設施現代化、管理規範化。開展交通治堵行動。進一步提升城市交通水平,完善城市快速路網、步行和腳踏車等慢行系統以及公共停車場建設,建立道路微循環系統。完善公交一體化發展,推進公交站場建設,最佳化公交線網。提升城市景觀環境。圍繞江邊、河邊、商業街區、旅遊景區等開展城市美化亮化綠化工程,加強戶外廣告管理,實施臨街建築外立面整治,打造一批街道景觀升級示範路。加強市容環境管理,完善衛生保潔“一把掃”機制和城鄉生活垃圾統籌收運處理體系,推進生活垃圾分類減量。加強城市精細化管理。深化城市執法體制改革,大力整治“兩違”,加強對噪聲擾民行為的整治,提升城市治理效能和水平。加快布局發展高速寬頻和5G網路,推進智慧城市、海綿城市建設。
加快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現代農業和美麗宜居鄉村建設。堅持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大力培育名特優新農產品,新增市級以上重點農業龍頭企業10家、農民專業合作示範社10家、家庭農場15家。完成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市創建驗收,推進新會陳皮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提升恩平市國家農業可持續發展試驗示範區建設水平,加快建設廣東省農產品加工示範區、珠西農產品交易流通中心和“江門現代種業長廊”,加快三產融合。落實糧食安全責任制。改善農村生產生活。不斷提高城鄉宜居水平,增強對農業轉移人口的吸引力和承載力。抓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深入推進名村示範村和生態村、鎮創建。完成20.17萬畝和啟動13.18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完成墾造水田1.5萬畝,加快海堤達標加固工程、中小河流治理工程、病險水閘除險加固工程、灌區改造工程、村村通自來水工程等項目建設。把農村公路建好管好護好營運好,實現全市行政村客運班車通達率達100%。推進新會區崖門漁港升級改造項目開工建設,完成台山市烽火角區域性避風錨地建設。推進農村綜合改革。全面完成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完善承包地“三權”分置制度;基本完成鶴山市國家級扶持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試點、新會區國家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工作;加快江海區的區、街、村共同開發村級留用地新模式試點工作。
四、努力促進民生事業發展
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加快推進義務教育“三二一”工程學校建設,確保年內全部建成。推動學前教育優質普惠發展,建立健全城鎮住宅小區配套幼稚園的管理機制,提升優質幼稚園比例,積極應對明年學前教育入園高峰的到來。推動義務教育均衡化、標準化、一體化發展,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達到99.99%,合理配置教育資源,引導品牌學校集團化。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達到95%以上,提升高中辦學整體水平。建設高素質教師隊伍。繼續改善貧困地區孩子的上學條件。辦好優質民辦學校,大力發展民辦教育。加快江門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創建及新校區建設,創建職業教育綜合改革示範市、農村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示範縣。
提高就業和社會保障水平。深化就業實名制,鼓勵多渠道多形式就業,全市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3萬人。鼓勵創業帶動就業,新增 3家創業孵化基地。完善收入分配製度,加強企業最低工資調控,大力構建和諧勞動關係。推進企業職工養老保險省級統籌,穩步實施醫保城鄉一體化改革,推進跨省異地就醫聯網結算。提升養老服務質量,實現每千名老人擁有養老床位36張以上,支持養老產業加快發展,民辦及公建民營、公辦民營養老機構占比達30%以上。重視老年教育。完成360戶貧困重度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任務,確保全市有需求的殘疾兒童和持證殘疾人接受基本康復服務的比例達80%以上。加快慈善事業發展。加強復退軍人服務體系建設。積極推進老舊城區住宅加裝電梯工作。
大力建設健康江門。加快創建衛生強市,深化醫藥衛生體制綜合改革,辦強公辦、引進民辦,打造珠西醫療中心。繼續推進“醫聯體”建設,完善分級診療、基層首診和雙向轉診制度,努力實現“大病不出縣”。大力推進強基創優行動,全面開展縣級公立醫院、醫療急救體系標準化升級建設,完成197間村衛生站的規範化建設,健全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激勵機制。完善中醫藥服務體系。加快推進醫療、醫藥、醫保“三醫聯動”,深化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加強重大疾病防控,提升衛生應急能力水平。全面鋪開健康城市、健康村鎮試點建設工作。加強婦幼保健機構標準化建設,強化優生優育服務。加強食品藥品監管,創建廣東省食品安全示範城市,建成7條省級食品安全示範街,“明廚亮灶”覆蓋率達到80%。積極申辦第十六屆省運會,加快市體校擴建和陳白沙體育廣場等場地建設,深入推進全民健身與全民健康深度融合,打造全民健身品牌賽事。
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落實市、縣、鎮三級結對掛鈎扶貧工作機制,持續推進扶貧線與低保線“兩線合一”改革試點,深化“百醫牽百村”、“百企扶百村”、“千萬義工助千戶”等社會幫扶行動,全面完成建檔立卡的5097戶16659人貧困人口精準脫貧任務。完善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補助和資源管護激勵型財政補貼政策,實現村委會年集體可支配收入全部達到20萬元以上。治理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持續提高城鄉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員供養、孤兒供養、城鄉醫療救助、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等六項底線民生保障項目水平,實現低保標準城鄉一體化,完善重特大疾病醫療救助制度。
打造平安江門。加快推進綜治視聯網和“雪亮工程”建設,實施智慧新警務,落實三年禁毒工程,不斷完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嚴厲打擊和懲治黃賭毒黑拐騙、“盜搶”等違法犯罪活動。嚴格執行維穩綜治及安全生產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齊抓共管、失職追責,排查整治重點領域安全隱患,深入推進城市風險點、危險源排查管控,堅決遏制較大以上事故發生。完善突發事件應急機制,提高應急管理能力。高標準完成市縣鎮三防系統標準化建設。建設“平安海洋”等氣象保障工程。開展放心消費創建活動,最佳化消費環境。進一步完善“大調解”工作格局,健全社會矛盾糾紛預防化解機制,充分發揮社會組織作用,進一步深化志願服務制度化建設,支持江海區建設全國農村社區治理實驗區,完善城鄉社區治理。完善社會穩定形勢分析研判、重大決策社會穩定風險評估、矛盾糾紛批量政策性解決等機制,從源頭上解決影響社會穩定的突出問題。
做好上述民生工作,必須加大民生投入,全市各級財政安排民生支出254億元,增長12%。深入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綜合改革,實施城鄉居民增收行動計畫和公共服務提升行動計畫,抓好十件民生實事落實,補齊民生社會事業短板,讓全市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進一步完善國防動員體系,繼續做好外事、港澳、民族、宗教、對台、雙擁、優撫、人防、打私、統計、地方志、婦女兒童、紅十字會等工作。積極推進與廣西壯族自治區崇左市四個縣的“攜手奔小康”幫扶行動,開展與黑龍江省七台河市的對口合作。
五、持續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推進依法治市。主動接受人大監督,認真執行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各項決議決定,支持政協委員參政議政,提高人大代表議案、建議和政協提案辦理水平。落實市人大常委會年度立法計畫,認真組織起草並提交地方性法規草案,繼續深入推進政府規章和政府規範性檔案制定工作。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開展高標準法治創建活動,各市(區)、鎮(街)創建率達100%,村(社區)創建率達90%以上。進一步完善市縣鎮村四級公共法律服務實體平台建設,統籌全市政府法律顧問資源,落實“誰執法誰普法”的普法責任制,開展全民普法工作。深化機構和行政體制改革,推進承擔行政職能事業單位改革和生產經營類事業單位改革。推進財政預算管理改革。
推進“馬上就辦”。大力提倡“馬上就辦、真抓實幹”的工作作風,克服“跟不上、慢半拍”的習慣,積極爭取上級支持,加強上下聯動,建立為市(區)解決突出問題的機制,推進下基層抓落實常態化,立說立行、緊抓快辦、限時辦結。實行招商引資項目行政審批代辦制,提高投資項目審批速度。加快推進數字政府建設,全面深化“一門式、一網式”政府服務改革,實施不動產登記集成服務等改革。拓展“僑都之窗”自助服務終端機套用範圍,開拓手機APP、政務微信等服務渠道,提升“12345”政府服務熱線水平,力求事事有著落、件件有回音,為民眾、企業提供便捷高效的政務服務。
推進陽光政務。全面推進政務公開,自覺接受社會和輿論監督。健全市、縣兩級財政支出進度通報制度,完善財政預算執行管理。推進第三方評估行政審批和政務服務效能,開展網上行政許可線上監管和實時評價工作,逐步推動評估結果運用。推進審計監督全覆蓋。加強誠信政府建設和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完善守信激勵失信懲戒制度,推進各市(區)、各系統、各部門信用記錄的整合。加強公共資源交易活動的規範管理,深化公共資源交易“大數據”套用,推動監督方式向“數位化”轉變。
推進廉政建設。堅持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不斷鞏固和拓展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的成果,深入查找和糾正“四風”突出問題特別是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新表現。加強黨章黨規黨紀和法律法規教育,嚴格落實黨內監督條例,強化不敢腐的震懾,扎牢不能腐的籠子,增強不想腐的自覺。嚴格落實各級政府、各部門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加強審計和巡察結果運用,持之以恆正風肅紀反腐,樹立清正廉明的政府形象。
各位代表,做好2018年各項工作,任務艱巨,時不我待。讓我們更加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開拓進取、乾在實處,為江門的加快發展而努力奮鬥,推動黨的十九大精神在僑鄉大地落地生根、開花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