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雲區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

白雲區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是由白雲區發布的報告。

各位代表:
我代表白雲區人民政府,向大會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區政協委員和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17年工作回顧
過去一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區委的堅強領導下,在區人大和區政協的監督支持下,我們堅持把迎接黨的十九大、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作為全年工作主線,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工作重要批示精神統領全局,全面貫徹落實省、市和區委決策部署,緊緊圍繞“環境要改善、產業要升級”中心任務,按照“1358”發展思路和“強二優三”產業發展路徑,埋頭苦幹,迎難而上,全力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圓滿完成了區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並在重要領域、關鍵環節深化改革方面實現了一系列重大突破,經濟社會發展態勢良好。
(一)調結構促轉型,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穩步提升。
經濟運行總體平穩。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782.94億元,增長5.7%;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56.02億元,按可比口徑增長9.3%;完成固定資產投資549.33億元,增長12.2%;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684.68億元,增長7.3%;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13.36億元,增長9%;城鄉居民收入與經濟社會發展基本同步。
產業結構調整實現重大突破。以IAB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為重點,全面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取得重大進展,與華為公司建立雲計算產業戰略合作關係,共建雲計算“三中心一平台”,一批華為合作夥伴意向進駐,協同打造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集群。先進制造業加快發展,大力推進軌道交通產業布局,市軌道交通產業聯盟和基金、廣汕客專、廣州鐵投、中國軟體雲閘機、中國中車ARM等一批優質企業、項目落戶,華隧集團軌枕新產品生產基地等16宗項目已明確意向,共同打造“總部+基地”軌道交通產業集群。現代服務業不斷最佳化,建設廣州法律服務集聚區,廣州律師大廈揭牌,“廣州設計之都”完成國際設計競賽並啟動招商和土地收儲。招商引資成效突出,全區新增註冊資本2000萬元以上企業468家,淨增“四上”企業263家,同比增長220.7%,62宗在建招商項目預計總投資808.6億元,市場主體的層次和實力不斷提高。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有力推進,引進傳化智聯華南智慧物流中心,通過發展“網際網路+物流”、打造空陸聯運集散樞紐、引導貨運站場外遷等方式,推動傳統物流向現代物流加速轉型。鼓勵傳統工業企業實施技術改造,支持一批工業企業轉型升級。
轉變發展方式邁出重要步伐。承前啟後,確定了“1358”發展思路和“強二優三”產業發展路徑,明晰了發展目標、動力源和增長極、城市功能布局、產業發展布局,努力推動經濟發展方式從低端零散走向高端集聚。按照現代價值園區理念謀劃“八大產業園區”,確定了“產業定位清晰、生態環境優美、交通出行便捷、配套設施完善、運營管理到位”的建設標準和“系統規劃、一次性收儲、分步建設”的實施路徑,加快推動園區發展。黃金圍新一代信息技術和人工智慧產業園、神山軌道交通裝備產業園已完成產業策劃和土地徵收方案編制等前期工作。白雲新城總部經濟集聚區規劃建設和產業導入同步提速,華為軟體開發雲廣州創新中心揭牌,廣州無限極廣場等4宗總部項目開工建設。大健康生物醫藥產業基地一期481畝融資地塊收儲有序推進,規劃二路、規劃七路基本完工,健康大道一期開工建設。機場南臨空產業區範圍內,白雲國際機場商務航空服務基地(FBO)一期建成運營,穗佳華南空陸聯運集散樞紐工程一期封頂。廣州民營科技園新引進通達電氣車聯網產業中心等一批先進制造業項目。
轉換增長動能取得新進展。成立政府產業投資基金白雲基金,推動科技與產業、市場、資本高效對接,增加主機板上市企業2家、新三板掛牌企業7家、廣州股權交易中心掛牌企業150家。加強創新平台載體建設,新增市級以上孵化器4家、眾創空間4家,在孵企業(項目)超過600個,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473家,增長126%。省名牌產品、馳著名商標總數達54個、191件,分別排名全市第一、第二。全面落實領軍人才培育“1+3”政策,建設首批300套“人才公寓”,為重點企業引進各類人才1060人。區內高職院校參加第四十四屆世界技能大賽獲得金牌4枚,占全省五分之四。
(二)攻城拔寨抓建設,城市綜合承載力穩步提升。
城市發展格局不斷最佳化。對接廣州市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制定白雲區發展戰略,成功推動“1358”發展思路融入全市戰略規劃。完成西部科技走廊、白雲中央濕地等片區發展規劃,城市功能布局更加清晰。土地資源配置進一步最佳化,完成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中期調整,增加建設用地規模21.69平方公里。完成規劃報建量310萬平方米、規劃驗收量213萬平方米,同比分別增長23%、41%。出讓土地11宗909畝,實物儲備11宗2757畝,紅線儲備37宗13,643畝,完成全市首宗彈性20年的工業用地出讓,開創了我區自行公開出讓國有建設用地先河,初步形成了謀劃一批、儲備一批、出讓一批的良性格局。城市更新改造步伐加快,永泰安華匯建成,空港文旅小鎮開工建設,田心村改造拆遷工作正式啟動,小坪村、陳田村改造穩步推進,黃邊村工業園等項目方案獲批,4個老舊小區啟動改造。
重大項目建設紮實推進。199個攻城拔寨重點項目,131個已開工建設,完成投資約575.7億元,投資完成率104.5%。我區牽頭實施的9個市攻城拔寨重點項目,6個已開工,超額完成年度任務。全力配合國家、省、市重大基礎設施建設,29宗項目完成土地徵收10,216畝,超過前5年總和,有力保障了重點項目落地實施。
綜合交通樞紐建設提速。航空樞紐方面,機場第三跑道安置區二期、噪音安置區開工建設,第四、第五跑道和第三航站樓項目征拆安置前期工作有序推進。鐵路樞紐方面,廣州鐵路貨櫃中心站2677畝用地一次性簽訂征地補償協定,提前交付施工用地並開工建設。白雲火車站完成征拆前期摸查,正加緊完善徵收補償方案。軌道交通方面,廣州鐵路東北貨車外繞線、新白廣城際、廣佛環城際等3個項目穩步推進,成功爭取捷運14號線二期在彭邊增設站點,8號線北延線拆解段經過均禾已初步確定,基本實現22個鎮街捷運規劃全覆蓋。骨架路網方面,全年投入21億元,空港大道二期等25個項目新開工建設,均禾大道二期等15個項目基本完工,新建或升級改造市政道路39.6公里。
城市公共設施日益完善。北部水廠主體項目全部交地,一期工程開工建設。全區未通水的8村1居中,光明村供水工程已敷設管網1.9公里,餘下7村1居正推進立項。經過努力爭取,興豐村整村及穗豐村15—19社環保搬遷方案正式獲批,妥善解決了民眾反應強烈、期盼已久的重要民生問題。興豐應急填埋場開工建設。投入17.9億元推進電網建設,建成11個主網項目、810個配網項目,新增公用變壓器510台,供電能力再提升10%。與廣州供電局有限公司簽署第二輪全面戰略合作框架協定,確定未來三年投入95億元推動白雲供電能力再提升35%。建成164個充電站點和2415個充電樁,34條城中村完成光纖改造,86條自然村接通光纖。新增管道燃氣用戶2.8萬戶,超額完成市下達任務。
(三)突出常態化精細化管理,城市環境品質穩步提升。
市容環境持續改善。出台一系列“促規範、管長遠”的城市管理工作制度,全面推廣“門前三包”,全天候開展機械化道路清掃和灑水抑塵作業,環衛保潔和道路管養精細化水平有較大提升。開展拆違專項行動,建立全覆蓋控違長效機制,清拆違建4296宗、284萬平方米,同比分別增長194%、463%,拆違面積全市第一。持續推進市容市貌綜合整治,區財政投入2.7億元實施新一輪城鄉環境提升項目,高標準創建了一批示範路、容貌示範社區。開展全域環境綜合整治大行動,2個月內清理積存垃圾5.2萬噸,城中村、內街內巷環境面貌大變樣。
生態環境持續最佳化。紮實推進水環境治理,全面落實河長制,完成上級部門交辦、督辦事項363項,追責問責52人。深入開展“洗樓、洗管、洗井、洗河”行動,摸查建築物29.2萬棟,拆除涌邊違建869宗、34萬平方米,關停並轉“散亂污”企業(場所)10,077家,分類整治排水口927個,源頭治污取得歷史性突破。水務工程建設加快,新建截污管網130公里,27個新建農村污水處理工程和31個農村污水大中修工程全部完工,21個城中村治污工程開工建設,35公里石井河淺隧工程、龍歸污水處理廠二期擴建和石井淨水廠一期建設全部完工,新增污水處理能力24萬噸/日。7條黑臭河涌達到國家考核要求,鴉崗國考斷面水質達標。嚴格落實“大氣十條”,成功創建11個“無燃煤街”,全面完成鍋爐清潔能源改造,完成82座加油站油氣回收系統評估整改。大力開展中央環保督察交辦案件“回頭看”,立案查處環保違法行為1655宗、查封違法排污企業599家,同比分別增長62%、56%。嚴控非法畜禽養殖反彈,清理整治畜禽養殖場246家、清拆棚舍面積25萬平方米。林業生態文明建設紮實推進,碳匯造林2526畝,白山等4個鎮級森林公園開工建設。
社會大局和諧穩定。深入開展“四標四實”專項行動,累計出動36.3萬人次,摸查道路(街巷)3.57萬條,核實建築物門牌34.3萬個,工作完成量全市第一。累計安裝出租屋智慧型電子門禁8.7萬棟,案件類警情在連續五年下降的基礎上繼續下降13.9%,其中入室盜竊警情下降31.6%,民眾安全感進一步提升。持續開展禁毒整治“百日行動”,整體毒情下降21.6%。開展來穗人員融合服務推廣試點,建成28個融合學堂,開展各類培訓210次。在全市率先建立工程建設領域勞資糾紛聯席會議制度,糾紛數量下降24.2%。狠抓信訪突出問題專項治理,網上信訪工作得到國家信訪局充分肯定,實現了黨的十九大、《財富》全球論壇等特別防護期內“四個不發生”。建立區預警發布中心,突發事件應對能力不斷提升。全面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深入開展重點時段、重點行業安全生產大檢查,整改各類安全隱患5.8萬個,防範風險取得實效,全年未發生較大及以上安全生產事故。強化消防安全專項整治,在全市率先推出出租屋消防安全“10條標準”,安裝獨立式煙感火災探測報警器24萬個。進一步規範市場秩序,在全市率先開展跨部門“雙隨機一公開”聯合抽查工作,打假治劣力度進一步加大。紮實推進國家食品安全示範城市創建工作,完成食品生產企業和重點經營主體監督抽檢10,040批次,實現全區抽檢全覆蓋。
(四)著力辦好民生實事,人民民眾的獲得感幸福感持續提升。
全年用於民生和各項公共事業支出119.2億元,增長35.1%,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86.8%,十項民生實事全部兌現。
民生保障水平不斷提高。推進城鄉居民保險全覆蓋,超額完成社保參保擴面登記任務。全面實施“就業攜行計畫”,新增就業2.88萬人,城鎮登記失業人員再就業率達73.7%。開展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綜合改革試點,新設立養老服務助餐配餐點125個,累計服務老年人16萬人次。加大困難群體幫扶力度,發放各類社會救助金9076.9萬元,同比增加39.1%。安排幫扶資金7581萬元,圓滿完成省內外對口幫扶和援藏援疆年度任務。
“三農”工作穩步推進。持續深化農村綜合改革,出台加強“三資”監管、農林業項目管理等政策,推廣集體經濟組織大額資金異動預警機制。紮實推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工作,超額完成省、市既定任務。“三資”平台完成農村集體資產交易3272宗、34.3億元,契約金額提升率達136%。落實農業龍頭企業和農業專業合作社扶持政策,新增市級農業龍頭企業6家、區級農業專業合作示範社4家,發放農業龍頭企業貸款貼息184.4萬元、“政企銀保”合作農業貸款700萬元。圓滿完成村(社區)“兩委”換屆選舉,紮實推進以“八有”為重點的村務監督委員會規範化建設,落實黨務村(社)務公開“白雲模板”。開展8條市級美麗鄉村創建工作,鄉村環境持續改善。
各項社會事業取得新進步。成立三大教育集團,成功引進廣州市鐵一中學等一批優質教育資源,培英中學北校區完成規劃選址,新增優質公辦學位4500個,1858位來穗人員隨遷子女享受義務教育優惠政策,同比增加136%。教育質量穩步提升,中考平均分超市18分,高考本科上線率提高5個百分點,2所中學成功創建廣州市示範性高中。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穩步實施,全面取消藥品加成,與多家省、市三甲醫院合作建設醫聯體,區中心醫院開工建設,登革熱、禽流感等重點傳染病疫情防控有效,建成公共場所母嬰室20間,衛生鎮村年度創建任務圓滿完成。文化體育事業蓬勃發展,首個區屬全民健身活動中心落實選址,區圖書館白雲新城館建設順利推進。成功舉辦白雲區第六屆旅外鄉親懇親大會、第七屆運動會暨第六屆殘運會,組織開展各類文化惠民活動135場,惠及民眾超20萬人次。武裝、統計、物價、糧食、經協、貿促、科普、旅遊、雙擁、通訊、民族宗教、僑務外事、對台、地震、民防、婦兒、殘疾人、志願服務、檔案、保密、氣象、地方志等各項工作取得新進步。
(五)深改革強作風,政府服務效能不斷提升。
重點領域改革蹄疾步穩。實施招商機制改革,新成立區投資促進辦,區招商服務中心投入使用,招商成效大幅提升。實施政府機構改革,調整單設住房和建設局、水務局,市政工程建設和水環境治理工作效能進一步最佳化提升。實施區屬國有企業改革,新組建4大專業型國有企業,打造新型融資平台、整合資源載體、園區開發實體和工程建設主體。實施公務員績效考評機制改革,建立科學完善的分類考核指標體系,全面實施科級幹部交流輪崗,幹部隊伍活力明顯增強。出台《白雲區政府雇員改革實施方案》“1+3”檔案,對全區2.1萬名編外人員按“三級四類”管理,雇員隊伍素質和效率明顯提高。實施鎮街財政管理體制改革,鎮街發展主動性和積極性有效激發。深入推進營改增稅制改革,圓滿完成“確保稅負只減不增”的目標。
法治政府建設不斷深化。堅持向區人大及其常委會報告工作,向區政協通報情況,主動在人大、政協及社會各界監督中積極作為。全年共辦理各級人大代表議案建議248件、政協提案193件。認真聽取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及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意見。召開全區行政執法工作會議,推進行政執法公示等三項制度試點,首批依法行政示範單位順利通過考核驗收。全年辦結行政複議案件421件,網上公開行政複議決定226件。全面實施“七五”普法規劃,區法律援助處獲評第三屆全省法律援助工作先進集體。
政務服務水平不斷提升。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調整完善政府部門權責清單3536項,公布區級公共服務事項205項,調整行政許可事項196項、行政備案事項120項,清理行政審批中介服務內容44項。試點推行“網際網路+政務服務”,網上辦事大廳建設不斷完善,381台智慧政務便民櫃投入使用,“一站式”定製政務服務和“跨城通辦”試點開通,民眾辦事更加便利。實施“五證合一、一照一碼”登記制度改革,商事登記效率進一步提高。深化國地稅合作,推行國稅地稅業務通辦,“共建區域綜合治稅管理體系”獲全省推廣。
廉潔政府建設紮實有效。始終把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堅決維護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強化政府系統作風建設,大興“學習調研、敢於擔當、真抓實幹、馬上就辦、規範用權”五種風氣。始終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嚴格落實“一崗雙責”,召開政府系統廉政工作會議,制定《廣州市白雲區行政執法人員守則》等制度,開展違規發放津補貼專項整治和涉農資金、扶貧資金等專項檢查,深化財政審計和領導幹部經濟責任審計,曝光違反組織紀律、為官不為等各類典型作風問題36個,點名道姓曝光48人,處理問責166人,風清氣正幹事創業的政治生態環境持續最佳化,黨員幹部拼搏奉獻的精氣神全面提振。
各位代表,過去一年是白雲發展極不平凡的一年,成績來之不易,這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的結果,是市委、市政府和區委堅強領導的結果,是歷屆區委、區政府打下堅實基礎的結果,是區人大、區政協大力支持、有效監督的結果,是全區人民團結奮鬥的結果。我代表白雲區人民政府,向全區人民、駐區部隊官兵、各民主黨派、人民團體表示崇高的敬意!向關心和支持白雲區改革發展的中央及省市直屬駐區單位、港澳台同胞、海外僑胞、社會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的看到,我區經濟社會發展仍存在困難和問題:一是城市環境品質不高,雖然近年來大力推進環境綜合整治,但市容市貌離國家重要中心城市現代化中心城區的標準還有很大差距。二是水、電、路、氣、信息等基礎設施仍然不足,統籌推進工程項目征地拆遷和建設的工作力度還有待加強。三是產業層次低,結構不合理,科技創新驅動力不足,調整產業結構、提高經濟發展質量迫在眉睫。四是教育、醫療等領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突出,民生改善與民眾期盼還有一定距離。五是服務型政府建設有待加強,服務管理的平台化、數據化、智慧型化水平亟待提升。對此,我們必須高度重視,採取有效措施加以解決。
二、2018年工作計畫
2018年是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施“十三五”規劃承前啟後的關鍵一年,做好今年工作意義重大。我們要持續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堅定不移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統領政府工作全局,堅決維護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全面貫徹中央、省、市和區委的決策部署,努力開創政府工作新局面。
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黨的十九屆二中全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認真落實省、市、區委全會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按照“三個定位、兩個率先”和“四個堅持、三個支撐、兩個走在前列”的要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高質量發展,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緊緊圍繞“環境要改善、產業要升級”中心任務,全面落實“1358”發展思路,突出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全力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全力推進城市功能建設,全力推進環境改善,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推動國家重要中心城市的現代化中心城區建設全面上水平。
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7%,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按可比口徑增長4%,固定資產投資增長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8%,城鄉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成長基本同步。實現上述目標,我們要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一)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全力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
加快構建高端高質高新現代產業體系。把提高供給體系質量作為主攻方向,全面實施“強二優三”產業發展路徑,著力建設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推進信息產業化,大力發展IAB、NEM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依託與華為共建的雲計算“三中心一平台”,集聚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移動網際網路、人工智慧、區塊鏈等高新技術企業,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融合發展。大力發展先進制造業,依託市軌道交通產業聯盟吸引全產業鏈集聚發展,打造白雲新的支柱產業。大力發展臨空產業,構建以航空運輸為基礎,以航空關聯產業為支撐的臨空產業體系。大力扶持現代服務業,推進廣州法律服務集聚區、“廣州設計之都”等現代服務業中心建設,科學規劃布局金融業態,重點在產業金融、普惠金融方面實現創新突破。推進產業信息化,大力發展綠色供應鏈、智慧物流,穩妥有序推進西部片區貨運站場、批發市場關停搬遷和轉型升級,推動化妝品等傳統優勢產業走上創新型、效益型、集約型、生態型發展道路。
加快推進產業平台落地建設。全面統籌“八大產業園區”規劃編制、征地拆遷、招商引資、基礎設施建設各項工作。黃金圍新一代信息技術和人工智慧產業園完成城市設計及首期1005畝土地收儲,加快華為及其合作夥伴等一批企業入園落戶。神山軌道交通裝備產業園完成控規審批和1800畝土地收儲,加快園區道路建設,推動中國鐵建等一批項目落戶。和龍科技創新谷完成和龍水庫南北組團共1000畝土地收儲。白雲新城總部經濟集聚區加快推進一批總部項目建成達產,同步加快存量用地的招商出讓。大健康生物醫藥產業基地完成一期481畝融資地塊出讓和二期2500畝用地收儲,推動廣藥四個項目全部開工建設,加快健康大道一期、園區二期配套給水管網等基礎設施建設。機場南臨空產業區、大田鐵路經濟產業園、現代都市消費產業園加快謀劃,力爭在規劃建設方面取得實質性進展。
全面加強招商引資。啟動2018招商引資年計畫,全面提升招商工作的主動性、積極性,加強對招商工作的統籌指導,把好準入門檻,根據“八大產業園區”產業導入準則實施精準、高質量招商。圍繞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軌道交通產業開展產業鏈招商,圍繞航空服務、生物醫藥、現代物流、化妝品、汽車服務等產業開展靶向招商,重點引入一批代表產業高端發展方向的龍頭企業。成立白雲區投資促進聯盟,針對重點產業完善企業優惠政策,建立健全從招商洽談到建成達產的全流程服務機制,統籌推動一批在談項目簽約註冊、簽約項目落地實施、在建項目建成達產。
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東部科技創新帶主動參與廣深科技走廊、廣州科技創新走廊建設,推動西部科技走廊上升為市級發展戰略。高標準建設創新創業服務平台,加快推進“工改工”“工改科”園區建設,將舊工業園區升級改造為具有白雲特色的高新科技產業園、科技企業孵化器、眾創空間。充分發揮轄內高校、科研院所的資源優勢,推動“政產學研”合作和軍民科技融合發展,建立區化妝品產業研究院和雲計算產業創新中心。大力培育優質市場主體,加大對總部企業和優質企業的扶持力度,落實促進民營經濟發展20條,實施本土企業三年培優計畫,重點培育50家優質本土企業,推動白雲企業逐步成為行業龍頭、全國百強、全球500強企業。大力引進一批、培育一批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創新型企業,確保淨增“四上”企業300家,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500家以上。完善科技扶持政策,推進質量強區和品牌發展戰略,落實工業投資倍增計畫和新一輪工業企業技改行動,鼓勵扶持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成果轉化,規上工業企業設立研發機構比例超過45%,全區研發投入占GDP比重提高到2%,大力培育“白雲智造”和“白雲創造”品牌。推進廣州市科技金融服務中心白雲分中心建設,為區域科技企業上市、創投融資提供服務。加強創新創業人才隊伍建設,全面落實“人才綠卡”和產業領軍人才“1+3”政策,進一步完善住房、醫療、教育等人才綜合服務體系,建設人才驛站,擴寬人才引進渠道,聚焦科技、新經濟、法律、金融等領域,引進一批高層次人才到白雲創新創業。
(二)堅持區域協調發展,全力推進城市功能建設。
強化規劃戰略引領。堅持“適度”和“減量”發展,適度規劃建設大型城市綜合體、商業樓宇、寫字樓、科技園區;嚴控華南快速幹線以南人口密集區房地產過度增長。高標準完成《白雲區發展戰略大綱》編制,進一步增強城區空間布局的協調性和科學性。落實“1358”發展思路,進一步細化“八大產業園區”等重大平台、重點區域發展規劃,促進項目加快實施。
提高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水平。探索土地管理供給側改革,創新集體土地徵收補償機制,推動土地成片連片高效開發,完成江高鎮中心城區儲備地塊等10宗2481畝土地公開出讓,推進白雲湖東地塊等25宗15,830畝土地徵收儲備。啟動新一輪土規編制,最佳化土地供給,加大批而未供和閒置土地清理整治,力爭完成規劃報建量350萬平方米、施工報建量300萬平方米。有力有序推進城市更新,強化政府主導,堅持規劃先行、優先導入產業、公平公開選擇合作企業,綜合運用收儲、更新政策,探索成片連片改造征拆開發模式,加快推進黃邊、棠涌、白雲湖、凰崗等片區更新改造,力爭田心村首期項目開工建設,小坪村改造啟動實施,陳田村改造穩步推進。
推進綜合交通樞紐建設。全面完善區內骨架路網,計畫投入75億元,加快45個市政道路項目建設,其中大力推進空港大道二期、白雲五線等17條骨幹道路建設,確保空港大道三期等14條道路年內開工,同步推進白雲火車站周邊等14條市政道路建設前期工作。全力保障國家、省、市重點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確保完成機場第二高速、新白廣城際等20個項目5010畝用地徵收。配合捷運8號線北延線、11號線、14號線建設,推動12號線、13號線二期、14號線二期規劃落地,積極爭取新一輪軌道線網規劃更多在我區布線設點。打造空陸綜合交通樞紐,完成機場第三跑道安置區二期工程,加快噪音安置區建設;紮實推進第四、第五跑道和第三航站樓等機場三期擴建項目征地拆遷,同步謀劃安置區、留用地、產業用地等規劃選址,與主體項目同步實施。全力配合白雲火車站、廣州鐵路貨櫃中心站建設,同步推進周邊城市更新改造和交通路網建設,加快周邊環境改善和產業升級。充分發揮白雲國際機場、白雲火車站、廣州鐵路貨櫃中心站等綜合交通樞紐優勢,積極參與“一帶一路”、粵港澳大灣區分工,大力推動大物流大貿易模式創新,打造臨空經濟、鐵路經濟、傳統商貿對外開放新格局。
推進一批重大環境項目規劃建設。實施城市中心環境提升工程,完成15平方公里城市中心核心區域城市設計和控規最佳化,推動6.25平方公裏白雲中央濕地全面開工建設,其中2.53平方公里啟動區建設年內開工,2020年投入使用;同步開展平和大押及周邊環境改造提升,高標準打造城市中心。實施西部科技走廊環境提升工程,推進總體城市設計和控規最佳化,啟動西部臨江大道示範段、示範公園建設,謀劃推動珠江西航道工業遺蹟保護和活化利用,打造廣州西部歷史文化名片。實施白雲湖周邊環境提升工程,完善周邊路網、公共服務配套,同步開展控違拆違、片區改造、特色示範街區打造,建設“生產生活生態有機統一的示範區”。
全面加快“智慧白雲”建設。打造高質量發展的後發優勢,高標準完成智慧白雲頂層設計。加快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新增4G基站200座以上,新增光纖光纜7000公里以上,推進57條城中村光纖改造,199條試點自然村光纖入村,著力解決局部地區通訊信號差、網路慢、報裝難等困難問題。依託雲計算數據中心建設智慧套用“一朵雲”,重點推進政務上雲,建立系統互通、數據共享的政務信息管理服務系統,打造公安、安監、教育、物流等一批跨領域綜合套用平台。結合“雪亮工程”建設視頻監控“一雙眼”,引入人臉識別等前沿技術,為平安白雲建設保駕護航。整合現有通信網路資源,建成政府主導的“一張網”。整合空間基礎地理信息,建成城市管理“一張圖”。以市場和套用吸引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龍頭企業落戶,引導轄內製造業企業參與“企業上雲”計畫,全面構建智慧白雲“生態系統”。
推進城市公共設施建設。加快水務設施建設,計畫投入50億元,全面完成市下達的17條黑臭河涌治理任務,推進36條城中村截污納管工程和自來水改水工程,新建健康城、江高2座淨水廠,擴建石井、龍歸2座淨水廠,同步實施配套污水管道建設,達產後可增加污水處理能力60萬噸/日。完成北部水廠、太和加壓站及45公里輸水管道建設,提高北部地區供水保障。加快電力設施建設,計畫投入35億元,完成110千伏及以上主網項目、重要隧道工程10項,新增配電變壓器600台,其中在城中村再投產約350台,力爭供電能力再提升10%。全面落實市管道燃氣三年提升計畫,重點推進4個鎮的管道建設,提升城鄉燃氣設施配套水平。加快推進興豐村整村及穗豐村15—19社環保搬遷,全力配合興豐應急填埋場建設。
(三)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全力推進環境改善。
深入實施全域環境綜合整治。建立健全城市管理執法監督考核等一系列長效機制,制定垃圾治理任務清單、工作規範和質量標準,常態化推進“六亂”治理和城中村、內街內巷、校園、捷運站點周邊等區域環境綜合整治,加強肉菜市場規範化建設管理,實施醫院淨化亮化綠化美化工程。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持續推進“門前三包”和垃圾分類減量工程,廣泛發動民眾更自覺地參與城市清潔行動。實施“廁所革命”三年行動計畫,新建改建擴建一批公共廁所,提高公共廁所管理水平。持續開展“兩違”專項治理,嚴格落實全覆蓋長效控違機制,設立違法建設“黑名單”,對違法建設“發現即拆,冒頭就打”,確保新增違建“月月清”,堅決清拆違法建設300萬平方米。嚴查嚴處違法用地、違法建設背後的非法利益鏈,以“零容忍”的態度保持控違拆違高壓態勢。推動城區主幹道路和重點區域環境提升,持續開展“一鎮街一示範路”創建工作。大力推進32個老舊小區微改造、微更新,做好“三線”整治等改造工程,不斷提升人居環境。
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深化落實三級河長制,加快水務工程建設,持續深入開展“洗樓、洗管、洗井、洗河”行動,繼續關停並轉“散亂污”企業(場所)1萬家以上,鐵腕拆除河涌兩側藍線範圍內的違法建設,以最大決心、最硬舉措打好治水攻堅戰,確保7條已初見成效的黑臭河湧水質不反彈、第二批17條黑臭河涌年內消除黑臭。實施大氣和土壤污染防治,加強涉揮發性有機物排放企業、工業鍋爐等巡查整治,強化揚塵管控。嚴格環保監管和環境準入,制定實施產業(項目)環保準入負面清單,明確“四個不批”,堅決制止和懲處破壞生態環境行為。強化農業面源污染整治,徹底關停河涌(含支涌)周邊畜禽養殖場。建設2萬畝標準化施肥示範基地,確保農用土壤環境質量保持穩定。加強森林資源管護和林業生態建設,嚴厲打擊破壞森林資源的違法犯罪行為,切實抓好森林防火工作,推進森林碳匯工程,建設美麗白雲。
全力推進平安白雲建設。完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繼續推進電子門禁、視頻監控等“四大工程”,最佳化社區格線化管理,全面完善“四標四實”數據錄入,依託科技手段打造智慧型警務。深入開展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嚴厲打擊黑惡勢力等各類違法犯罪活動,實現案件類警情下降13%以上。深入開展禁毒整治“百日行動”,全面推開“5個100%”“六查一封停”,堅持以全鏈條打擊為重點,對毒情突出的鎮街(村居)實行掛牌整治,確保年內順利“摘帽”。全面加強消防安全隱患綜合治理,強化出租屋“10條標準”的實施,繼續推廣獨立式煙感火災探測報警器等消防設備安裝,規劃建設江高、鐘落潭兩個現役消防站。全面建設安全生產“十大體系”,加強安全風險管控和隱患排查,強化重點行業領域、重點區域安全生產綜合治理,努力壓減一般事故,堅決遏制較大及以上安全生產事故發生。進一步健全應急管理機制,妥善處置各類突發事件,全面做好重大風險防範化解。持續開展打假治劣行動,最佳化監管模式,推進跨部門“雙隨機一公開”聯合抽查常態化。加強食品安全依法治理,實施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和餐飲業安全保障提升工程,圓滿完成食品安全示範區創建工作。
(四)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優先發展教育事業。以實現“學有所教”為目標,著力解決教育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堅持內培外引並重,加快廣州市鐵一中學白雲校區開工建設,確保明年秋季開學招生;完成培英中學北校區征地、規劃調整等前期工作,確保明年開工建設;繼續努力引進一批優質教育資源,全面推進教育集團化和聯盟辦學。實施教育提升三年行動計畫,著力提升北部四鎮教育水平,推動“一校一品一特色”建設,再增2所廣州市示範性高中、公辦義務教育學位3120個、公辦學前教育學位1920個,力爭到2020年整體指標排名全市前三。
強化基本民生保障。全面提高就業質量,加強再就業援助和創業見習基地建設,加大職業技能培訓,確保城鎮登記失業人員就業率在70%以上。加快企業職工和城鄉居民養老保險一體化,推動社保公共服務平台向鎮街、社區延伸,確保完成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擴面任務。最佳化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完善助餐配餐服務網路,推動醫養結合融合發展。健全救助服務體系,全面落實醫療救助“一站式”記賬減免服務。大力推動公益慈善事業發展。繼續推進母嬰室建設。做好保障性住房建設工作。堅決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鞏固區內扶貧開發成果,紮實做好省內對口幫扶、省外扶貧協作、對口支援工作,確保高標準完成中央、省、市下達的各項扶貧工作任務。在兜牢民生底線的基礎上,突出抓好“自來水村村通”、城中村“光亮工程”“吃得安心工程”等十件民眾反映強烈、又比較緊迫的民生實事,切實增強人民民眾的獲得感、幸福感。
推動醫療衛生文化體育等各項社會事業全面發展。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推動鶴龍等新設街道配置公辦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加快建設區中心醫院,與南方醫院共建醫療聯盟和緊密型醫聯體,擴大優質醫療資源覆蓋面,實現家庭醫生簽約覆蓋率一般人群30%以上、重點人群60%以上。最佳化全程生育服務管理,強化重點傳染病監測和防控,推進國家衛生鎮創建。加快推進區圖書館白雲新城館、江高館建設,加快啟動區全民健身活動中心和檔案館建設,規劃建設區文化藝術中心,新建一批社區文化廣場和小型文體設施,推進鎮街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建設,舉辦白雲火龍民俗文化節、百村居足球賽等系列文體活動,全面提升文化軟實力。推動武裝、統計、物價、糧食、經協、貿促、科普、旅遊、雙擁、通訊、民族宗教、僑務外事、對台、地震、民防、婦兒、殘疾人、志願服務、檔案、保密、氣象、地方志等各項工作取得新進展。
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全面推進白雲都市美麗鄉村建設。大力發展觀光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有機融合。全面加強農村水、電、路、氣、信息等基礎設施建設。突出抓好人居環境整治,打造鐘落潭鎮新農村連片示範建設工程及流溪河、巴江河美麗鄉村群。推進城鄉公共服務一體化,促進教育、衛生等公共資源向農村地區傾斜,拓展供銷系統服務“三農”工作網路。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加快推進農村土地“三權分置”,全面完成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完善集體建設用地流轉、留用地管理制度,發展壯大集體經濟,進一步拓寬農民增收渠道。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完善家庭綜合服務中心運營管理,推動村(社區)民主議事廳建設全覆蓋。推廣融合社區“五個一”工程和4個試點街道經驗,促進來穗人員和本地居民深度融合。加強預防和化解社會矛盾機制建設,切實做好12345熱線辦理工作,提高社會治理社會化、法治化、智慧型化、專業化水平。紮實開展“七五”普法工作,加強法律服務平台建設。
(五)堅持依法治區,努力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
深入推進政府職能轉變。深化公有資產管理體制機制改革,加強對區屬國企、區直部門和事業單位資產物業、鎮街集體企業、區供銷聯社及供銷社等公有資產監管,確保公有資產保值增值。深入推進區屬國有企業改革,推動4家區屬國企正式運營。深化政府機構改革,推進城管綜合行政執法體制、全省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深化政府雇員改革,完善招錄培訓、日常管理等規範制度。深化營商環境改革,進一步加強“放管服”改革,完善權責清單和行政審批事項動態調整,推進“減證便民”;推行政務服務全流程網辦,深化“一窗式”集成政務服務;推進建設工程項目聯合審批改革,拓展“一站式”政務服務;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係,落實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精準服務企業,建立涉企收費目錄清單制度,降低實體經濟運行成本,全面提升市場化、國際化、法治化營商環境。
深化法治政府建設。建立健全依法行政決策體系,自覺接受人大、政協和社會各界監督,堅持向區人大及其常委會報告工作、向區政協通報情況,把人大代表議案建議和政協提案作為政府聽取民意、關注民生的重要載體,切實將辦理工作與日常工作相結合,與推動發展、改善民生相結合,加強與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溝通互動,認認真真抓好辦理,扎紮實實解決一批民眾最關心、社會最關注的問題。健全行政執法自由裁量權制度,推進行政執法公開,堅持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強化行政複議工作,提升行政應訴能力,積極推進陽光複議。推進依法行政示範單位創建,建立法制員隊伍,夯實法制工作基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