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代表:
我代表區人民政府,向大會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十二五”時期工作回顧
“十二五”時期,是白雲區綜合實力持續提升的五年。區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區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區人大、區政協的監督支持下,主動適應發展新常態,積極應對各種困難和挑戰,全力以赴穩增長、調結構、促發展,千方百計打基礎、增後勁、惠民生,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新成效。
--這是區域發展實力明顯提升的5年。5年來,全區經濟總量穩步提升,2015年地區生產總值1538.01億元,比2010年淨增598.92億元,增長62.1%,GDP總量居全市第5位,人均GDP和單位建設用地GDP產出分別增長50.6%、64%,發展實力明顯增強。
--這是區域發展基礎不斷夯實的5年。“功能布局+平台+片區+專項”規劃體系不斷完善,“一心四片、一軸多點”的區域發展布局逐漸明晰。完成49宗2594畝土地出讓和17宗4407畝土地儲備,發展空間潛力逐步釋放。交通路網不斷完善,空港大道(黃石路-嘉禾車輛段)、均禾大道(一期)等一批主幹道路建成通車,形成“八縱四橫”主幹路網,捷運2、3、6號線已通車,8、14號線正加快建設,機場三跑道投入使用。電力保障能力不斷增強,500千伏木棉變電站等12座變電站、220千伏木棉至凱旋輸電線路等電力設施項目投產運營,新增110千伏及以上主變容量676.9萬千伏安。
--這是城鄉環境面貌持續最佳化的5年。環境治理力度不斷加大,2015年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上年增加78天,流溪河水質保持平穩,大氣和水環境逐步好轉。環衛保潔水平不斷提高,乾淨整潔平安有序城市創建取得新成效。舊城面貌發生新變化,推進3條城中村改造、28條城中村安全隱患整治,新增違法建設數量和體量逐年下降。綠化美化水平逐步提升,新建綠道209公里,新建或改造公園18座,新增公共綠地86萬平方米,森林覆蓋率27.02%,白雲湖被評為國家水利風景區。
--這是人民生活質量大幅改善的5年。“十二五”時期民生社會事業支出299.5億元,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84%。城鄉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明顯增長,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47535元、19631元,年均增長10.5%、11.4%。累計實現城鎮就業87618人,城鄉低保標準實現一體化,社保、救助、扶貧等底線民生保障水平穩步提升。成功創建廣東省推進教育現代化先進區,基本藥物制度實現村衛生站全覆蓋,建成農民工博物館和區民俗文化博物館,教育、衛生、文體等公共服務水平明顯提升。
五年來,我們牢牢把握髮展的主動權,堅持主動作為,攻堅克難,著力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主要開展了以下工作:
(一)認真理清發展思路,夯實區域發展基礎。
最佳化區域發展布局。堅持規劃引領,突出空港、鐵路等重大基礎設施帶動作用,強化中心城區高端服務功能,初步明確“一心四片、一軸多點”空間布局。確立白雲新城、空港經濟區、廣州民營科技園和廣州國際健康產業城四大戰略發展平台,引導臨空經濟、總部經濟、商務商貿、先進制造、大健康等產業集聚發展。目前白雲新城5-8期江夏地塊已基本完成徵收,白雲綠地金融中心、新加坡凱德商用等高端產業項目已投入使用,中航油集團南方總部基地、太安堂·康愛多醫藥電商中心等總部項目已落戶,高端發展動力源逐步成型;空港經濟區已完成綜合保稅區(南區)一期圍網建設,廣州白雲國際機場商務航空服務基地(FBO)等臨空經濟項目已落地,臨空經濟成長極的打造不斷加快;廣州民營科技園擴容提質成為創新發展新引擎,“總部經濟+先進制造業”集聚,2015年營業總收入429億元,規上工業總產值379.19億元;廣州國際健康產業城完成醫藥研發片區、職業教育片區和帽峰山片區的控規編制和審批,廣藥集團旗下4家企業已經摘牌取得土地。
破解掣肘發展難題。強化國土規劃引領支撐作用,著力破解規劃滯後、用地低效等發展瓶頸。完善規劃體系,完成“三規合一”工作,系統開展功能片區規劃編制,完成白雲新城、陳田永泰、嘉禾望崗等22項平台片區控規、111條村的村莊規劃及交通、留用地等專項規劃編制。完成部分功能片區土地利用規劃調整,騰挪、盤活建設用地50平方公里。推行“五統一、兩同步”模式,規範土地徵收儲備,推動產業布局、基礎設施建設和城市節點同步開發。
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完成新一輪政府職能轉變和機構改革。完成街道行政區劃調整,新增設4條街道。全面實施全口徑財政預算管理。深化城市管理事權改革,三級城市管理運行體系進一步鞏固。啟動國有資產和集體資產清產核資工作。全面推行商事登記制度改革,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充分激發社會投資創業熱情,全區登記各類市場主體23萬戶,註冊資本(金)總額1210.7億元,較商改前分別增長13.4%、54%,企業登記增長已超個體工商戶。
(二)主動適應新常態,推動經濟平穩健康發展。
主要指標平穩向好。2015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538.01億元,“十二五”期間年均增長10.1%;一般公共預算收入58.21億元,比2010年增長88%,年均增長13.5%;固定資產投資448.97億元,比2010年增長96.8%,年均增長14.5%;規上工業總產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等主要經濟指標“十二五”期間年均增速均超10%,特別是進口總額,2015年總量42.78億美元,同比增長27.2%,增速躍居全市首位。
重大項目進展順利。建立項目庫、企業庫和稅源庫,摸清發展底數。成立招商引資和服務重點企業領導小組,設立區招商辦,制定企業增資擴產、總部經濟認定、科技扶持創新等惠商政策,最佳化招商引資和服務軟環境。完善項目服務機制,促進一批重大產業項目取得突破性進展。五年來,共推進白雲綠地金融中心、南航總部大廈、空港大道(一期)等重點項目196個,引進九元航空、中航油集團南方總部、無限極集團等一批央企和行業龍頭企業,產業質量明顯提升。2015年全區“四上”企業總數2030家,年均增長11.7%。
產業轉型升級加速。結合“退二進三”工作,關停並轉一批落後產能企業,大力發展總部經濟、融資租賃、電子商務、移動網際網路等現代高端新興產業,推動產業結構最佳化和經濟發展效能提升。2015年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2.2:21.7:76.1,第三產業增加值比2010年增長66.6%,年均增長10.7%,成為拉動全區經濟成長的重要支撐。創意產業、電子商務、“網際網路+”等新產業、新業態不斷湧現,全區36家規上、限上企業自建電商發展平台,林貳林跨境電子商務公司成為全省獲國家批覆同意的兩家跨境電商試點企業之一,易江南貿易公司成為全市首個專營生鮮果蔬的跨境電商。實施創新驅動,廣州民營科技園核心區被納入珠三角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和廣州國際科技創新樞紐體系,被認定為首批國家小型微型企業創業創新示範基地,五年來全區新增高新技術企業36家,新建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2家、工程技術研發中心30家,專利申請20781件,新增馳(著)名商標118個。2015年高新技術規上工業企業產值265.05億元,年均增長10.1%,區域科技創新能力明顯提升。
(三)堅持建管並重,提高城市發展承載力。
立體交通網路逐步完善。機場三跑道投入運行,噪音區治理穩步推進。捷運2號線、3號線北延線、6號線順利通車,8號線北延段、14號線全面開工,11號線、花莞高速、北三環、新廣從路快速化改造工程征地工作已啟動。主幹路網不斷完善,空港大道(黃石路-嘉禾車輛段)、均禾大道(一期)、望崗大道(106國道-軍區生產基地)、同德圍南北高架橋、金沙洲大橋拓寬、106國道升級改造等18條、約35公里主幹路建成通車,“八縱四橫”主幹路網逐漸成熟,中心城區功能日益完善。
城市更新改造有序推進。通過“三舊”改造、城中村安全隱患整治、優質企業增資擴產、工業小區和專業市場轉型升級等方式,提升低效閒散用地效能,推動城市形態和產業業態雙提升。完成134.7平方公里“三舊”標圖建庫及58205畝歷史用地手續完善工作。陳田永泰片區、棠涌片區、蕭崗片區城市更新策劃方案已通過市土委會審議;田心村已通過公開方式選擇合作開發企業,小坪村、陳田村等城中村改造方案已獲市批覆,永泰村、蕭崗村綜合整治有序推進;茶山莊等20宗集體舊廠房改造項目穩步推進,其中2宗已完工;基本完成28條城中村安全隱患整治,正改造整治75宗歷史產業用地項目。
城市管理方式日益精細。強化安全生產監管,五年來檢查企業15.47萬家次,整改隱患12.04萬處,三元里街、棠景街火災隱患重點地區已“摘帽”,各類安全事故總起數下降37.7%。推進質量強區,規範市場監督管理,開展重點地區打假專項行動,完成省打假重點市場“摘帽”工作;推進“食得放心”城市建設,較大食品藥品安全事件“零記錄”。建立區級保重點、鎮街屬地當主體的城市管理運行新機制。推進乾淨整潔平安有序城市環境創建工作,開展校園周邊、城市主幹道兩側、捷運站點周邊等重點區域環境整治,實施“八街聯動”、“一街鎮一重點村社整治”,打造樣板示範路,持續控“兩違”、清“六亂”,整治“五類車”等城市亂象。五年來共查處違法建設1.9萬宗2023萬平方米,整治違法用地1803宗6457畝,清理“六亂”75萬宗、違法戶外廣告5萬宗8萬平方米,升級改造垃圾壓縮站34座,新增公共綠地86萬平方米,城市環境面貌明顯改善。
城鄉生態環境持續好轉。劃定高污染燃料禁燃區及禽畜禁養區工業企業、流溪河及其支流岸線、生態公益林、河涌岸線控制區域和河道等生態保護紅線。全面實施河長責任制,大力整治廣佛跨界河涌、珠江西航道黃金圍左岸段等76條河涌,整治河長97.7公里,配合完成截污支管建設136公里。推進石井淨水廠、北部水廠建設,實施農村生活污水處理項目76宗,完成農村二次改水項目111宗。依法打擊環境違法行為,建立環境違法“黑名單”,五年來查處企業環境違法行為2915宗,查封企業216家,淘汰整治燃煤鍋爐439台,清拆治理生豬養殖場、菇棚、窩棚2372家。
(四)深入開展社會治理,築牢基層管理根基。
完善基層服務管理網路。推進幸福社區創建、城市社區格線化服務管理等工作,完成107個幸福社區創建、2472個基礎格線劃分和第一批入格事項梳理。全面完成鎮街“一隊三中心”建設,設立263個社區服務站,實施118條行政村“便民服務直通車”工程,擴大服務民眾“半徑”。深化流動人員黨支部、融合社區建設,成立全市首個少數民族社會服務管理工作站,建立大源村社會管理綜合服務站,下沉社會服務管理重心。
加強基層社會綜合治理。強化出租屋和來穗人員管理服務,推進電子門禁、視頻監控、大數據管理等工程建設,累計建成視頻監控點5.6萬個。完善社會治安立體化防控體系,規範組建2004人的輔警隊伍,全區案件類警情連年下降,兩搶和入屋盜竊類警情年均下降7.8%、8.9%。加大暴恐、毒品犯罪防範與打擊力度,2015年吸毒人員收戒數和毒品破案數均居全市首位。建立三級信訪責任機制,推行“一站式”聯合接訪、帶案下訪,5年來未發生大規模集體上訪或因信訪問題引發的重大群體性事件。
深化農村綜合改革。被選為中央農辦農村改革試驗聯繫點之一,著力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土地管理制度、農村經濟發展機制、村居治理機制改革。建立“三資”財務監管和資產交易兩個平台,規範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完成集體資產交易3397宗、65.72億元,溢價金額32.09億元,溢價率95%。基本完成農村集體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試點工作,積極推進農村資產權屬確權。全面推行城中村政經分離,經濟聯社股份固化率達83.3%。完成大田、寮寀、北村等8個美麗鄉村建設,寮寀村被國家農業部評為“2014年中國最美休閒鄉村”。加快現代農業發展,白雲流溪灣等現代農業園區建設順利推進,湧現出方石豐華園、寮寀世外桃源等一批農業觀光休閒基地,農業電商及農業標準化、品牌化、產業化發展不斷加快。
(五)推動發展社會事業,全力保障改善民生。
按照“保基本、兜底線”的工作思維,共投入民生社會事業支出299.5億元,著力解決好民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市區民生實事全部落實。
社會保障水平穩步提升。推進創業帶動就業和“就業攜行計畫”,建設市級創業基地10個,幫扶創業6487人。2015年發放養老、失業、工傷、生育等社會保險待遇177.36萬人次。完善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制度,2015年城鄉居民社會醫療保險參保人數達67.87萬。城市和農村低保標準持續提升,分別比2010年增長58.5%和124.1%,實現城鄉低保標準一體化。推行“醫養結合”養老服務新模式,規範養老機構管理,全市率先完成養老床位建設目標。
教育事業均衡優質發展。完善“全區統籌,分片管理”教育管理體制,成功通過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區、廣東省社區教育實驗區、廣東省推進教育現代化先進區督導驗收。中考成績躋身全市前列,高考升大率連續五年突破90%。建立健全等級學校、標準化學校、特色學校扶持機制,推動民辦學校規範、特色發展。推進教育惠民工程,完成129項校安工程建設,統籌安排1003名來穗人員隨遷子女免費入讀公辦學校。
醫療衛計服務日趨完善。有效理順衛生計生服務和管理職能,實現衛計服務工作下沉鎮街,公共衛生計生服務體系建設進一步完善。順利完成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創建。啟動區中心醫院建設,組建3個區域醫療聯合體,完成15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21個社區衛生服務站、115個村衛生站建設,全面實施基本藥物制度。穩妥實施“單獨兩孩”政策,低生育水平保持穩定。抓好公共衛生和重大疫情防控,登革熱、伊波拉、H7N9禽流感等重點傳染病防控得力。
文化體育事業持續推進。區文化館和區圖書館被評為“國家一級館”,建成社區(村)文化室共享工程基層服務點368個,實現全覆蓋。完成文化遺產普查工作,“廣式紅木宮燈製作技藝”等被評為非物質文化遺產。舉辦區第六屆運動會暨第五屆殘疾人運動會、區第九屆足球賽暨百村(社區)足球聯賽,完善室外健身路徑、水泥籃球場等約13.2萬平方米的體育運動場地建設。火龍文化節等民眾文體活動豐富多彩。
過去五年,武裝、物價、糧食、經協、旅遊、雙擁、民族宗教、僑務外事、對台、應急、民防、婦兒、殘疾人、檔案、保密、氣象、地方志、志願服務等工作均取得進步。
(六)加強政府自身建設,提高執政能力和水平。
推動法治政府建設。認真落實區人大及其常委會各項決議,定期向區人大及其常委會報告工作,向區政協通報情況,支持人民政協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職能,五年來共辦復各級人大代表建議711件、政協提案661件。實施重大行政決策事項目錄、聽證目錄管理,創新成立同德圍和金沙洲公眾諮詢監督委員會。積極推進依法行政,建立政府法律顧問和一村(社區)一法律顧問制度,全面參與重大行政決策,加強基層司法所建設,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初步形成,五年來共審查、制定規範性檔案242件,受理行政複議案件868宗,辦結率100%。
提升政務服務水平。主動公開政府部門預算、“三公”經費,推行政府工作部門權責清單制度,梳理公布職權事項3253項。完成第五輪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減少審批、備案事項154項,審批時限提速45.8%。深化行政審批“綠色通道”服務,推行企業審批代辦服務模式,推進社會治理政府公共服務平台建設,探索開展“綜合受理、集成服務”改革,全方位提升政務服務。
加強政府廉政建設。不斷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認真落實“兩個責任”。強化農村權力運行制約和公有資產資源監管。完善區廉情監控中心建設,推進行政執法電子監察系統全覆蓋,完善和深化機關“作風曝光台”,對失職瀆職問題嚴肅倒查問責。開展“小金庫”、違規使用專項資金專項整治行動,規範“三公”經費支出,完成公務用車制度改革。
回顧過去的五年,我們深切感受到,必須要堅持與時俱進的工作思路,緊緊扣準中央和省市的決策部署,善於抓住機遇、加快發展;必須要牢牢抓住區域發展的主動權,堅持主動作為、積極作為,結合白雲的短板和優勢,主動破解難題、謀劃發展;必須要發揚真抓實幹的優良作風,全力依靠全區廣大幹部和人民民眾腳踏實地、埋頭實幹,抓好落實;必須要具備勇於碰硬的魄力擔當,敢於直面矛盾和問題,敢於較真碰硬,為白雲發展謀出路。
各位代表,過去五年的成績來之不易,這是市委、市政府和區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更是全區上下團結一心、奮力拚搏的結果。在此,我謹代表白雲區人民政府,向全區廣大人民民眾、駐軍官兵、各民主黨派、人民團體以及社會各界人士表示崇高敬意!向關心和支持我區發展的中央和省市直屬駐區單位、港澳台同胞、海外僑胞表示衷心感謝!
總結過去的五年,我們也清醒地看到,我區經濟社會發展仍存在不少矛盾和問題:一是產業布局集聚程度不高,科技創新和人才支撐帶動效應不足,產業低端零散問題依然存在;二是基礎設施仍有待完善,水電氣路及通訊設施欠賬較多,特別是帶動城市開發、形成功能集聚、高端發展的功能性市政道路不多,部分地區交通路網仍有待完善;三是社會治理難度大,城中村、出租屋髒亂差以及環境污染問題仍然突出,“兩違”、河涌污染等頑疾尚未根治,社會治安、安全生產形勢嚴峻;四是公共服務城鄉發展不均衡,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優質資源總量不足、城鄉差異仍然較大,民生改善與民眾期盼還有差距;五是部分幹部思想作風、職業素養和執行力與新形勢、新要求相比還有一定差距,行政效率不夠高。對此,我們將切實增強憂患意識和責任意識,直面短板和困難,採取措施加以解決。
二、“十三五”時期的主要目標和任務
根據《中共廣州市白雲區委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區政府編制了《廣州市白雲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草案)》,提交大會審議。
“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國家深入實施“一帶一路”、新型城鎮化、推進供給側改革等重大戰略,廣東省建設珠三角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廣州市重點建設“三大戰略樞紐”等,都為我區發展創造了難得的歷史機遇。同時,我區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捷通達,自然生態環境得天獨厚,特別是我區作為廣州面積最大的中心城區,土地資源豐富、市場主體活躍、有一定產業基礎,是廣州未來最具發展潛力和空間的區域之一。“十三五”時期是我區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我們必須要認清形勢、把握機遇,努力推動政府工作再上新台階。
今後五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深入落實中央“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圍繞建設與廣州國家中心城市相適應的都市區總目標,圍繞建設創新宜居空港區總定位,最佳化形成“一心四片、一軸多點”組團式、網路型空間格局,按照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要求,深入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著力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全面深化改革,培育發展新動力,推進依法行政,牢固樹立安全發展理念,提高社會管理水平,加強幹部隊伍建設、基層組織建設和黨風廉政建設,營造市場化國際化法治化營商環境和乾淨整潔平安有序城市環境,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今後五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是:在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前提下,不斷加快創新宜居空港區建設,經濟實現提質增效,創新驅動顯著增強,深化改革取得新成效,城市環境宜居宜業,社會服務管理不斷最佳化,民生福祉不斷提升。到2020年地區生產總值達2200億元,年均增長7.5%,地區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實現上述目標,必須認真貫徹區委十一屆八次和九次全會精神,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不斷破解發展難題,厚植髮展優勢。
--實施創新驅動,著力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
以觀念創新為引領,對接廣州“三大戰略樞紐”部署,聚焦“三中心一體系”,實施樞紐戰略,打造“一心四片、一軸多點”空間布局,最佳化提升一河兩岸三帶,著力打造國際航空中心總部集聚區、國際物流中心創新發展區、國際商貿中心轉型升級區和區域科技創新體系,推動形成新的發展動力源和增長極。堅持價值導向,大力發展空港經濟,加快發展總部經濟,最佳化發展現代服務業,大力發展先進制造業,最佳化提升都市型農業,推進傳統優勢產業升級,構建高端高質高新產業體系。推進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最佳化提升創新創業環境,培育壯大創新型企業,強化創新平台和人才隊伍建設,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推動協調發展,增強發展的科學性、整體性。
堅持區域協同、城鄉一體,高水平規劃建設管理,在協調發展中拓展新空間。狠抓規劃落實、強化土地保障,加大閒置土地處置力度和再開發利用,連片集中開發留用地,為產業發展和城市發展創造條件。完善城鄉基礎設施,科學布局交通路網,落實軌道交通建設,最佳化貨運物流體系,統籌市政設施建設。推進城市更新改造,推動存量用地整備與更新開發聯動發展,打造主幹道沿線更新改造產業帶和流溪河流域經濟帶、創新帶、景觀帶。加強“三農”工作,深化農村綜合改革,大力推進農業現代化,科學引導農村住宅和居民點建設,加快建設美麗鄉村,實施精準扶貧,促進城鄉公共資源、公共服務均等化。開展市容環境綜合整治,不斷最佳化和完善社會服務管理體制,健全城市公共安全體系,加強基層社會治理,強化出租屋和來穗人員管理及格線化服務管理,加強安全生產監管,提升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打造乾淨整潔平安有序城市環境。推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增強民眾凝聚力和幸福感。
--堅持綠色發展,建設生態美麗白雲。
樹立生態價值觀,構建多層次生態安全格局,開展生態保護及綠化美化行動,全面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完善生態補償機制,建立區級基本農田和生態公益林保護激勵機制。加強環境綜合治理,全面實施水、大氣、土壤污染防治計畫,營造良好人居環境。強化林業資源保護,完善綠道網路體系。強化愛國衛生運動,完善垃圾收運與再生資源回收網路,推進再生資源循環利用。推行綠色生產方式,全面節約集約利用資源,推進節能減排降耗。開展綠色生活行動,推進低碳示範社區創建,發展綠色生態建築。
--深化改革開放,進一步增強發展動力和活力。
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提高政務服務水平。完善商事登記制度改革,嚴格執行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加快投融資體制改革,推進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深化鎮級財稅體制改革,推進區屬國有企業、鎮街集體企業改革。深化綜合行政執法體制改革,加強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制度建設。在財權與事權相匹配、城市更新改造、來穗人員服務管理、農村集體用地流轉、集體經濟“三資”管理等重點領域先行先試、改革攻堅。創新服務企業模式,扶持中小企業成長。加強內引外聯交流合作,加強和推動國際友好城市拓展,積極主動參與“一帶一路”和自由貿易區戰略,營造市場化國際化法治化營商環境,增創區域競爭新優勢。
--堅持共享發展,不斷增進民生福祉。
將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廣大人民。完善就業機制,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5%以下。建立城鄉一體的社會保障體系,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落實城鄉居民醫療保障制度一體化,加強養老服務、社會救助、婦女兒童和殘疾人保障服務,提高城鄉社會保障服務水平。推動教育優先、優質、均衡發展,健全醫療衛計服務體系,促進文化體育事業發展,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優質化。加強食藥品安全監管,提升食藥品安全保障能力。到2020年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三、2016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十三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開啟之年,更是機遇與挑戰並存的一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7.5%,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按可比口徑增長6%,固定資產投資增長8%,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增長6.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9%,城鄉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成長基本同步,城鎮登記失業人員就業率確保70%以上。
實現上述目標,需要我們積極主動適應新常態,按照“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總目標和廣州國家中心城市建設要求,不斷自我加壓,瞄準短板、精準發力,切實提升城市環境和發展品質,為“十三五”開好局,起好步。重點抓好以下工作:
(一)最佳化布局,著力打造發展動力源和增長極。
落實樞紐戰略打造動力源。圍繞廣州國際航空樞紐建設,整合現有航空資源要素,大力發展航空總部等臨空產業,力爭一批航空總部項目落戶我區,加快推進廣州航空產業基地、穗佳華南空陸聯運集散樞紐、廣州白雲國際機場商務航空服務基地等項目,申請納入國家航空經濟示範區,著力打造航空總部集聚區。圍繞廣州國際航運樞紐建設,加緊配合市推進廣州鐵路貨櫃中心站、廣州火車站改造、廣州鐵路樞紐東北貨車外繞線、花莞高速、捷運11號線等一批客貨運樞紐、鐵路、高速公路、軌道交通項目建設,著力打造集“鐵路、公路、水路、機場”於一體的區域綜合交通樞紐。圍繞廣州國際科技創新樞紐建設,整合廣州民營科技園“一核四園”、科研院校等創新資源,力爭廣州民營科技園“一核四園”納入珠三角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範圍,打造區域創新樞紐。
最佳化產業布局形成新增長極。按照“一心四片、一軸多點”空間布局,積極推進重大發展平台和重點項目的開發建設。中部綜合服務功能區要抓緊推進核心區前期工作,力爭將19.5平方公里納入國家航空經濟示範區範圍,推動軌道交通嘉禾望崗站點周邊地區規劃方案穩定和土地收儲,積極打造白雲“發展之心”。南部白雲新城中央商務區要藉助白雲新城與北部地區城市設計成果,加快白雲新城南部項目實施和5-8期蕭崗地塊收儲出讓,推進商務總部基地、會展及商務園區建設,謀劃黃邊建築設計產業園開發,完善規劃路網和公共運輸,提升整體服務環境。北部空港經濟區要大力發展臨空經濟,重點集聚航空總部,推動東方航空公司、華南國際商務航空公司開工建設、正式營運。推進核心開發區域的規劃調整以及機場三跑道安置區、噪音區治理搬遷等工作,加快周邊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西部先進制造業和現代物流區要加快廣州民營科技園“一核四園”新控規落地實施,推進新增用地、存量地塊收儲,完成一批先進制造業企業擴建改造和技改工程,打造先進制造業基地。積極推進廣州鐵路貨櫃中心站建設和大朗鐵路貨運站場轉型升級,加快白雲湖北部地塊土地收儲,打造空鐵水陸聯運現代物流樞紐。東部醫藥製造與健康產業區要加快廣州國際健康產業城健康服務片區控規的調整審批,啟動項目謀劃,加快廣藥一期、二期項目建設,推動何濟公等4家企業儘快進場施工。空港大道經濟發展軸要加快空港大道(二期)和沿線重點地塊、重點項目開發建設,結合捷運站點周邊綜合開發,著力培育一批樓宇經濟項目,努力建設現代產業和企業總部集聚帶。大力推進“一鎮街一經濟亮點”,規劃建設人和航空小鎮、鐘落潭健康小鎮及一批法律服務集聚區、跨境電商等現代服務業產業園,實現錯位、協調、聯動發展,形成多個輻射帶動能力強的產業集群。
(二)創新驅動,著力推動經濟發展提質增效。
創新導向促進高新產業發展。全面實施《關於加快科技創新驅動發展的實施意見》,建立財政科技投入穩增長機制。突出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實施創新型企業示範工程、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小巨人企業培育計畫,促進技術創新、協同創新及科技成果轉化套用,力爭年度新增高新技術企業21家,高新技術規上工業企業產值增長10%。支持、鼓勵企業加大科研投入,力爭全年研發投入強度達1.8%以上。加快科技創新平台建設,鼓勵社會力量參與科技孵化器、眾創空間建設,打造白雲特色的聯盟式孵化器。加快科技金融創新融合,引導各類金融機構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推進企業上市掛牌培育工作。
雙輪驅動健全現代產業體系。從高從優發展現代服務業,重點集聚發展總部經濟、金融服務、高端商務、航空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加快健康醫療、文化旅遊、房地產業發展,引進和培育一批跨境電商標桿企業。做強做優先進制造業,開展工業轉型升級攻堅戰三年行動,加快一批先進制造業項目落地,推動一批優質企業新增技改項目投產增效,通過現有工業園區轉型升級和優質企業增資擴產,壯大、集聚發展高端裝備製造業、生物醫藥製造業以及新能源新材料產業,打造先進制造業基地。最佳化提升傳統優勢產業,運用移動網際網路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最佳化提升物流、批發等產業,強化皮具、化妝品、服裝等傳統產業品牌質量意識,推動產業鏈向高附加值延伸。建立跨境電商園區和展覽平台,帶動外貿企業發展。
創新招商思路提升發展質量。緊抓“投資載體、投資主體、投資環境”,堅持引資引技引智,推動經濟高端高效發展。強化招商工作聯席會議作用,發揮僑資僑智優勢和商會作用,調動鎮街、部門積極性,完善招商引資工作機制。多渠道引入高端專業人才,組建以區招商辦為主體,覆蓋各鎮街,具備跨產業招商能力的國際化招商團隊,建立區企業服務和招商引資服務中心,加大招商協調服務力度,力促已出讓地塊項目儘快實施建設,已儲備項目加快出讓,優質項目加快落戶。樹立高端視野,實施靶向招商,爭取一批航空總部、大數據中心、央企和行業龍頭企業落戶,以及設立總部、跨國運營中心、銷售中心、結算中心、數據中心、研發設計中心、共享服務中心。積極推進產業鏈招商、高端主導產業特色專題招商及代理招商、委託招商、以商招商等市場化招商,建立招商工作獎勵機制,構建多元化招商網路體系。以鎮街為主體,整合轄區招商資源,統籌、引導村社做好留用地招商工作。深化國地稅征管體制改革,完善鎮街財政管理體制,對鎮實行“一級政府一級預算”,充分調動鎮街主動招商、發展經濟的積極性。
(三)拓展空間,著力增強區域發展承載力。
提高土地開發質量。加快編制重點片區規劃,逐步完善、更新城鄉規劃。建立全區統一的土地、物業資源庫,實行全區土地資源統籌規劃、高效利用。建立年度土地徵收、報批和儲備出讓台賬。加快白雲新城、廣州民營科技園核心區、空港經濟區等重點區域17宗4407畝土地出讓,紮實開展21宗11422畝土地收儲。加快落實歷史欠賬留用地指標兌現和新增留用地辦理工作,推進留用地集中落地,促進土地高效開發利用。積極盤活存量用地,處置一批閒置用地,加快低效用地轉型升級,提高集約節約用地水平。
加快城市更新改造。分片分類分步推進城市更新改造工作,重點推進陳田永泰、棠涌、黃邊等片區更新改造,完成永泰村茶山莊改造項目主體工程。有序推進田心村、小坪村、陳田村等城中村改造項目,力爭年底前田心村、小坪村啟動清拆。完成29條城中村安全隱患整治。加快推進江夏村局部改造等一批已納入計畫的微改造項目、石井街慶豐電纜廠等集體舊廠房改造項目,加快專業市場、工業小區轉型升級和優質企業增資擴產,通過城市更新改造為高端產業發展騰出空間。
最佳化提升一河兩岸。制定流溪河(白雲段)沿岸保護與利用規劃,依法整治兩岸違法建設和污染排放。加強清淤、截污、保潔,完善沿岸道路等基礎設施,推進兩岸重要節點的綠化美化亮化,規劃建設沿線綠道,最佳化兩岸發展環境。適度發展生態休閒等旅遊經濟,重點推進白海面濕地公園、羅沖圍濕地公園等建設,加快啟動羅沖圍高端商務集聚區建設,打造流溪河流域經濟帶、創新帶和景觀帶。
(四)建管並重,著力鞏固提升乾淨整潔平安有序城市新環境。
完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積極配合市推進捷運14號線、11號線及花莞高速、機場第二高速等重點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加快新廣從路快速化改造,提高區域整體過境及對外交通疏解能力。全力推進46條市政道路、10座人行天橋等56個道路交通設施項目建設,重點推進均禾大道(二期)、湖濱南路隧道工程(朝陽-石沙路)等22個項目新開工,加快完成空港大道(黃石東路-106國道)新科村段、怡新路道路及線外排水工程等9個項目的續建工作,做好空港大道(二期)、白雲五線(空港大道-106國道)等25個項目前期工作。加快柏塘、齊富等35個輸變電工程建設,強化用電保障。全面推進內街內巷升級改造、排澇、北部山區9個用水困難村供水、城中村(農村)二次改水、生活污水、垃圾壓縮站點等關係民眾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建設。
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加強重點區域城市管理,提高“五路一城”等核心區域和重要幹道維護管養水平。6月底前完成學校周邊環境綜合整治。推動環境綜合整治向內街內巷延伸,推進垃圾分類減量,從源頭減少衛生死角和管理盲區。全面推行公安城管聯合執法模式,依法查控“兩違”,持續整治“五小”、“六亂”,以解決民眾出行最後一公里為抓手綜合治理“五類車”,提升城區市容環境面貌。建立健全城市管理經費增長機制和監督考評長效機制,實行條塊結合、層級管理的查人查事責任追究機制,提高城市管理精細化水平。
持續改善城鄉生態環境。深入開展污染源排查整治行動,強化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建立多部門聯動執法機制,依法打擊環境違法行為。加大重點河涌、重點企業環保監測頻次,加強水、大氣、土壤污染綜合防治。配合市推進26宗截污工程,以沙坑涌為重點加大河涌綜合整治力度,完成7條廣佛跨界河涌三年行動計畫工程任務,改善河涌沿線環境衛生和水質條件。全面完成高污染鍋爐整治任務。減少農業面源污染,完成禁養區內禽畜養殖場清理整治。深入開展城區、主幹道綠化和景觀提升,推進花城綠城建設。強化林業資源保護,加快推進生態景觀林帶、森林碳匯、鄉村綠化美化、森林圍城建設。
著力提高社會治理能力。繼續推進智慧型門禁、視頻監控和數據建設等工程,力爭重點地區三層以上出租屋實現智慧型電子門禁全覆蓋,來穗人員和出租屋登記納管率達95%以上,夯實社會治理基礎。總結推廣石井街綜合整治模式,深入推進社會管理創新和重點地區綜合整治。繼續推進社區格線化和來穗人員融合社區建設。完善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和反恐機制,加強巡防力量投入,依法打擊違法犯罪,維護社會治安環境。深入推進禁毒重點整治專項行動,堅決“控毒情、打鏈條、摧網路、嚴管理”,全力整治毒品中轉、集散突出問題。深化質量強區建設和商標品牌培育,深入開展打假工作,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開展“食品安全年”活動,推進食品安全城市創建工作,用最嚴謹的標準、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的問責,加快建立科學完善的食品藥品安全治理體系。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強化“紅線”意識和“底線”思維,重點加強臨小工程、危化品、油氣管道、余泥渣土堆放、人員密集場所等重點領域及行業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整治和管理,堅決預防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健全防空防災管理和突發事件應急體制。完善人民調解與行政調解、司法調解聯動工作機制,繼續推進一村(社區)一法律顧問建設,完善法律援助制度,加大社會矛盾化解力度。
(五)民生為本,著力推動社會事業持續發展。
繼續辦好民生實事。認真落實廣州市民生工作要求,集中力量辦好十件民生實事:1.加強食品安全監管;2.改善基層醫療衛生服務;3.促進創業就業;4.加大對困難群體幫扶力度;5.解決交通出行問題;6.提升環境保護能力;7.最佳化教育資源均衡配置;8.強化困難群體住房保障;9.提升公共安全保障;10.推動文化體育惠民。
進一步提升民生保障水平。推進“就業攜行計畫”,實現本市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3000人以上。健全勞動關係三方協調機制,促進勞動關係和諧發展。推進社會保險參保全覆蓋,穩步提高社會保險待遇標準。完善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機制,實現城鄉低保低收入家庭應保盡保。完善社會救助機制,擴大困難民眾醫療救助覆蓋面。進一步規範社會養老機構管理,加強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完成保障性住房年度工作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