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廣州市政府工作報告

2018年廣州市政府工作報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18年廣州市政府工作報告
  • 外文名:2018 Guangzhou Municipal Government Work Report
  • 發布單位:廣州市政府
  • 發布時間:2018年
各位代表:
  2018年,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政府工作,請予審議,並請政協各位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17年工作回顧
  過去一年,我們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面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較好完成了市十五屆人大一次會議確定的主要目標任務。
 一年來,我們堅持把迎接黨的十九大、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作為全年工作的主線,堅持用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統領各項工作,在學懂弄通做實黨的十九大精神上狠下功夫,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廣州落地生根、結出豐碩成果。
  去年,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穩中向好。發展動能轉換成效明顯,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突破2萬億元,高新技術企業快速發展,一批世界500強企業重大項目落戶廣州。城市樞紐功能更加強化,機場、港口、軌道交通等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市容市貌大幅提升。營商環境更加優越,放管服改革持續深化,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編制等一批國家級試點全面鋪開,廣州的影響力、顯示度不斷增強。人民生活持續改善,十件民生實事全面兌現,房地產市場保持平穩,空氣品質位居全國大城市前列,“廣州藍”成為一張靚麗的城市名片。去年,我們成功舉辦《財富》全球論壇,為構建全球經濟新格局貢獻了廣州智慧和廣州力量。
  一年來,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努力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面對經濟下行壓力,我們保持戰略定力和戰略耐心,致力於打基礎、解難題、謀長遠,把工作重點放在轉變發展方式、最佳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上,經濟保持平穩發展。
  經濟實力穩步提升。大力實施“攻城拔寨”行動,全力推進345個重點項目建設,加快發展實體經濟,大力拓展海外市場,推動發展動能轉換,有力促進經濟成長。預計全年地區生產總值2.15萬億元,比上年增長7%以上。完成固定資產投資6000億元,增長8%左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400億元,增長8%。外貿進出口總值9600億元,增長12%。實際使用外資62.89億美元,增長10.3%。來源於廣州地區的一般公共預算收入5947億元,增長14%,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533億元,可比增長10.9%。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8.5%和9.5%左右。城市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上漲2.3%。年末地區本外幣存款餘額5.14萬億元,增長8.1%;貸款餘額3.41萬億元,增長15.1%。
  創新步伐明顯加快。加大科技創新扶持力度,全社會研發投入增幅超過20%,占地區生產總值2.5%左右。堅持數量擴張與質量提升並舉,下大力培育發展科技創新主體,新增高新技術企業4000多家、科技企業孵化器面積69萬平方米、眾創空間49家,獲批成立再生醫學與健康省實驗室、國家先進高分子材料產業創新中心,美國冷泉港實驗室、斯坦福國際研究院落戶。舉辦中國創新大會、創交會、海交會、小蠻腰科技大會、風險投資論壇等高端會議,科技信貸風險補償資金池撬動銀行貸款60億元。加強創新人才隊伍建設,累計發放人才綠卡3300張,引進創新創業領軍團隊21個、各類領軍人才58人。專利申請量增長35%左右,專利行政執法績效考核全國第一,廣州成為首批國家智慧財產權強市創建市。
  新興產業不斷壯大。出台發展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等19份政策檔案,設立產業引導基金,舉辦人工智慧、生物產業等大會,高起點布局發展IAB和NEM產業。堅持產業集聚集約集群發展,重點培育5個千億級工業產業集群,建設10個價值創新園區,琶洲網際網路創新集聚區初具規模,富士康超視堺、樂金8.5代OLED、思科智慧城、廣汽智慧型網聯、通用生物產業園、百濟神州、粵芯晶片等重大項目加快建設。實施新一輪工業技術改造,工業企業利潤增長13%。全市高新技術產品產值增長9%,戰略性新興產業增長10%,先進制造業增加值占製造業比重64%左右,現代服務業增加值占服務業比重66%,產業向高端高質高新發展邁出一大步。
 “三去一降一補”取得成效。積極化解落後產能,全面取締“地條鋼”,完成466戶國有“殭屍企業”出清重組。強化債務風險管理,開展網際網路金融整治,銀行機構不良貸款率1.1%,低於全國、全省平均水平,債務率低於警戒線,風險總體可控。切實降低企業成本,落實稅收優惠政策,取消、停徵和降低47項行政事業性收費,全年為企業減負超過800億元。實施質量強市戰略,製造業產品質量合格率96.74%,省名牌申報數量增長80.9%。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89宗農村水利工程加固和20項防洪工程建設,國際種業中心建設取得新進展,本市產地農產品質量穩定優於國家標準。
  (二)在更高起點上推動改革開放。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北上廣深等特大城市要率先加大營商環境改革力度的重要指示精神,把改革開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打造全球企業投資首選地和最佳發展地。
  成功舉辦《財富》全球論壇。習近平總書記致賀信,引起全球熱烈反響。2萬多家媒體參與宣傳報導,組織13場全球路演活動,與會企業388家,中外嘉賓1100多人,論壇規模超過歷屆,《財富》國際科技頭腦風暴大會永久落戶廣州。論壇充分展示了廣州開放創新的新形象,提升了市民民眾的自豪感和榮譽感,擴大了廣州在國際上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重點領域關鍵環節改革取得新進展。推進“中國製造2025”等50項國家和省的改革試點,綠色金融改革總體方案獲國務院批准實施,中新廣州知識城獲批成為中新國家級雙邊合作項目,市場採購規模躍居全國第二。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國有資本運營公司試點初見成效,完成4戶一級企業整合重組,推進4戶企業員工持股省級試點,國有企業利潤總額增長10%以上,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率113%以上。出台促進民營經濟發展20條,競爭性領域價格基本放開,私營企業主體增長26.3%。深化國稅、地稅征管體制改革,62項重點任務全面完成。教育、醫療、衛生、養老、社保等公共服務領域改革持續深化。農村綜合改革有力推進,超額完成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年度任務。
  營商環境持續最佳化。承接省級行政職權事項120項,實施放權強區改革,下放143項行政職權事項和126項公共服務事項,完善市、區財政體制,激發和調動各區積極性。實施投資貿易便利化措施124項,精簡行政許可備案事項92項,清理規範審批中介服務217項,26類建設項目免於環評審批。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行全程電子化商事登記模式,新登記市場主體增長33.9%,日均增加898戶。完善國際貿易單一視窗,推進“三互”大通關建設,推出“網際網路+易通關”、智檢口岸、全球質量溯源體系等改革,貨物通關時間壓減一半。南沙自貿區新增制度創新成果101項,有23項在全國、全省複製推廣。廣州在世界級城市體系、國際金融中心和城市競爭力等排名穩步提升。
  開放合作力度加大。以“一帶一路”建設為引領,全面深化中新、中歐、中以、中沙、中瑞等國際合作,打造一批中外合作產業園區,加快構建全球投資貿易網路,與沿線國家和地區貿易額增長24.64%。在美國矽谷、波士頓和以色列特拉維夫成立科技辦事處,新增6個國際友好城市、3個國際友好港。成功舉辦從都國際論壇、國際投資年會、夏季達沃斯“廣州之夜”、世界城市日全球主場活動、國際金融論壇全球年會等47場國際性會議,成功申辦2019年世界港口大會、2020年世界大都市協會世界大會。啟動粵港深度合作區起步區建設,實施粵港澳遊艇“自由行”。深入推動廣佛肇清雲韶經濟圈建設,開展與東莞、中山等市的戰略合作。做好精準扶貧工作,紮實推進援疆援藏和梅州、清遠、畢節、黔南、巫山、甘孜對口幫扶,推進“百企扶百村”行動,市財政落實扶貧資金21.62億元。
  (三)高水平推進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尊重城市發展規律,對標國際一流城市,把廣州的發展放到全球資源配置體系中謀劃,不斷強化城市樞紐網路功能。
  規劃引領作用更加凸顯。圍繞“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高水平編制面向2035年的城市總體規劃,研究論證新時代城市發展理念、目標定位、空間格局、功能布局,描繪城市未來發展的宏偉藍圖。城市規劃展覽中心實現開館試運營。推進廣州南站、珠江國際慢島、廣船地塊等城市設計深化工作,獲批全國城市設計試點。調整完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新增105平方公里建設用地規模,突出重點項目和民生用地保障,加大批而未供、供而未用土地整治力度,國土資源集約節約利用水平顯著提高。
 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進度加快。圍繞打造世界級樞紐港區,大力推進港口基礎設施建設,南沙港三期建成投產,廣州港深水航道拓寬一期工程主體完工,新增12條國際班輪航線,港口貨物吞吐量5.9億噸,貨櫃吞吐量2035萬標箱,穩居世界前列。加快白雲機場擴建,第二航站樓全面完工,商務航空服務基地投入使用,開展第二機場選址,建設臨空經濟示範區,白雲機場旅客吞吐量6580萬人次,排名全國第三。加快綜合交通樞紐建設,統籌推進一批國鐵、城際軌道、高速公路、國省道主幹線和市政路橋工程建設,廣州大橋拓寬工程順利完工,新開通捷運4條(段)、總運營里程近400公里,大交通網路體系加快形成。
  生態環境明顯最佳化。鐵腕整改中央環保督察發現的問題,841件市民民眾反應強烈的問題得到解決。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擴大高污染燃料禁燃區,全市限行黃標車,新增純電動公車2433輛,完成545座加油站、13座儲油庫油氣回收系統整改,PM2.5年平均濃度35微克/立方米,在人口規模超千萬、經濟總量超萬億的國家中心城市中率先達到國家標準。全力打響水污染防治攻堅戰,全面推行河長制,強力推進“四洗”治水行動,清除污染源3.7萬個,整治2033個排水口,開工建設48條城中村截污納管,完成316條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新建成污水處理廠5座、污水管網1392公里,新增污水處理能力19萬噸/日,全市整體水質明顯改善,國家督辦的35條黑臭河涌治理達到初見成效考核要求。推行生活垃圾強制分類,開展示範街鎮和居住小區(社區)創建活動,最佳化分類收運體系,關停並轉“洋垃圾”加工企業23家,5座資源熱力電廠點火烘爐。開展農用地土壤污染詳查。實施森林品質和園林景觀提升工程,基本完成國有林場改革,舉辦國際花卉藝術展,種植開花喬木10萬株,新增森林公園6個、濕地公園3個、生態景觀林帶80公里,建成區綠化覆蓋率42.54%,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7.06平方米,城市綠化水平穩步提升。
  城市更新取得進展。制定城市更新三年用地保障計畫,保障供地9.26平方公里。設立城市更新基金,實施差異化改造政策。推進109個老舊小區微改造、13條舊村全面改造、4個村級工業園轉型升級,廣氮、廣船地塊等重點項目落地實施,老舊小區微改造列入國家試點,經驗在全國推廣。開展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推進北部山區30個特色小鎮、74條美麗鄉村、1個名鎮、15條名村創建,番禺沙灣鎮入選全國特色小鎮。
  城市管理更加精細。推進城市環境品質提升行動,完成6大類300多個道路環境綠化景觀項目,清洗高快速路附屬設施4122公里,城市路更新、花更美、燈更靚。重拳出擊違法建設,專項整治戶外廣告招牌23萬平方米,查處違法建設1088萬平方米,整治出租屋安全隱患60.2萬處。推進6個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完成8.68萬公里地下管線安全隱患排查,新增管道燃氣用戶16萬戶,超算中心天然氣分散式能源站建成投運。健全應急管理體系,科學防範應對突發事件。健全安全生產治理體系,完善安全生產責任制,開展重點行業領域專項治理,生產安全事故起數、死亡人數分別下降9.3%和11.8%。
  (四)不斷提升市民民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始終把人民利益擺在至高無上的地位,在財政支出中持續加大民生投入,一般公共預算用於民生支出占比達到76.8%。
  社會事業全面發展。大力發展教育事業,推動中國小校三年提升計畫,新增普惠性幼稚園82所,新改擴建中國小43所、新增學位5.2萬個,新建示範性普通高中10所,成立19個教育集團,基礎教育名教師名校長53名、高等教育高層次人才616名,成功創建省推進教育現代化先進市。推動高水平大學建設,廣州地區5所高校入選“雙一流”,部省市校四方簽約建設華南理工大學廣州國際校區。推動職業教育發展,世界技能大賽我市選手獲2金1銀3銅,獎牌數位居全國前列。積極促進就業,舉辦就業招聘會、就業技能培訓和就業援助活動,新增就業33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2.4%。建設衛生強市,啟動152家公立醫院改革,全面取消藥品加成,新組建39個醫聯體,對兒科醫療實行專項經費補助,有效應對禽流感、登革熱等傳染病疫情。加強農產品和食品藥品監管。大力發展體育事業,成功舉辦金磚國家運動會、廣州馬拉松賽等重大體育賽事,全運會獲18枚金牌,體育場館惠民1000多萬人次。擴大來穗人員基本公共服務覆蓋面,完成6000人積分制入戶,安排隨遷子女學位2.5萬個。
 文化建設紮實推進。深入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民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蓬勃開展,蟬聯全國文明城市。整合舉辦廣州文化產業交易會,建成78個文化廣場,開展民眾性文化活動1.8萬場,南粵先賢館開館運行,粵劇藝術博物館榮獲國家優質工程魯班獎。成立全國首個文化上市公司產業聯盟,設立100億元文化產業投資基金,城市文化競爭力指數穩居全國第三。促進商旅文融合,召開旅遊發展大會,推出旅遊扶持政策,完善旅遊公共服務,榮獲全國旅遊廁所革命先進市。
  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完善。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綜合運用土地、信貸等措施加強房地產調控,供應住宅用地4.57平方公里,房地產市場沒有大起大落。率先實施“租購併舉”,組建3家國有住房租賃公司,搭建“陽光租房”平台,住房租賃市場加快發展。加大保障房建設力度,推出各類保障房3.1萬套,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難家庭應保盡保,2.6萬名新就業無房職工首次納入保障。推行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全覆蓋,實現跨省醫保異地就醫網上實時結算,開展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城鄉居民大病保險最高支付限額提高至45萬元,企業職工月人均養老保險金提高至3471元。加大困難群體幫扶力度,開展醫療救助83.55萬人次,城鄉低保標準每人每月提高到900元,保障水平位居全國前列。加強雙擁優撫安置工作,提高優撫安置對象保障水平。支持社會力量舉辦養老機構,每千名老人擁有養老床位數40張。政府出資為所有戶籍老人購買意外傷害綜合保險。深化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改革,設立養老服務助餐配餐點846個,鎮街、村居覆蓋率100%,讓老年人生活更舒心,讓年輕人工作更安心。
  社會治理得到加強。圓滿完成村居換屆選舉工作。完善基層格線化管理,提升精細化服務管理能力。全面推行城鄉社區協商自治,開展協商議事1.2萬次、辦結率94.25%。創新推動“社工+”戰略,社工服務民眾300萬人次。開展社會組織公益創投,資助公益項目165個。成立全國首個“慈善之城”創建聯盟,社會認捐款物達5.45億元。開展“四標四實”工作,搭建基礎數據平台。深入推進“雪亮工程”建設,城市主要道路和重點區域實現視頻監控全覆蓋。圓滿完成黨的十九大、《財富》全球論壇等系列重大安保維穩工作。創新打擊違法犯罪工作機制,全市案件類警情、刑事立案同比分別下降12.2%和17.7%,市民安全感和滿意度進一步提升。推進公共法律服務最便捷城市建設,普法、社區矯正、人民調解、監獄和戒毒管理工作進一步加強。少數民族服務管理體系不斷完善,宗教團體和場所規範化管理水平明顯提升。
  此外,軍民融合發展、國防動員、人民防空、海防打私、打假、婦女兒童、殘疾人、僑務、對台、貿促、氣象、地震、統計、參事、文史、檔案、保密、供銷、修志、區劃地名、仲裁、紅十字會等工作取得新進步。
  (五)努力建設為民務實清廉政府。一年來,我們始終貫徹全面從嚴治黨要求,把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挺在前面,牢記宗旨,勤勉盡責,依法行政,公正用權,增強政府執行力和公信力,努力為人民提供優質高效服務。堅持向人大及其常委會報告工作,向人民政協通報情況,主動依法接受監督,習慣在監督下開展工作,善於在監督中積極有為。辦理市人大代表議案決議2件、市政協建議案6件,辦理各級人大代表建議322件、政協提案343件。認真聽取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及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意見。加強法治政府建設,提請市人大常委會審議法規草案7件、制定修改政府規章8項,清理法規、規章、規範性檔案1030件,廢止規章、規範性檔案194件。開展行政執法“三項制度”試點,創新行政複議機制,辦理行政複議案件2007件。榮獲全國法治政府建設典範城市稱號。實施市政府部門定期新聞發布會制度,開展基層政務公開標準化規範化試點,完善政務公開考核機制,率先向社會公示行政執法數據,財政透明度位居全國前列。推行“網際網路+政務服務”,實現審批服務事項一窗受理、網上辦理和部分事項全城通辦,不動產登記實現登記與稅務一體辦理,通過熱線推動解決市民訴求114萬多宗,市民滿意度不斷提升。依法及時就地解決民眾合法訴求,全年辦理民眾信訪事項1.9萬件次,信訪積案化解率達100%。嚴格落實“一崗雙責”,馳而不息正風肅紀,堅定不移懲治腐敗,強化政府投資項目廉情預警評估。深化領導幹部經濟責任審計,廉潔風險防控進一步加強,廉潔政府建設取得新成效。
  各位代表,過去一年的成績來之不易,這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的結果,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堅強領導的結果,是全市人民凝心聚力、團結奮鬥的結果。我代表廣州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駐穗部隊官兵、各民主黨派、人民團體以及社會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向關心支持廣州改革發展的港澳台同胞、海外僑胞、國際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謝!
 我們也清醒認識到,政府工作還存在不少挑戰和薄弱環節。去年政府工作報告分解的218項重點工作,還有個別指標和任務完成不理想。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依然存在:一是經濟發展質量有待提高,工業增長乏力,創新型龍頭企業不強,企業研發投入不高,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不夠快,新興產業還未形成有力支撐,民間投資不足,民營經濟發展不充分。二是城市規劃科學性前瞻性還需提升,城市建設有待加強,工程項目統籌協調力度不夠,一些重點項目推進較慢,立體交通網路體系有待完善,城市更新任務艱巨,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還有不少欠賬。三是城市管理不夠精細科學,部分城鄉結合部、城中村“髒亂差”問題仍然突出,安全生產和消防存有隱患,污染治理壓力較大,道路交通安全和擁堵問題仍較突出,應對電信、網路等新領域突出問題的能力有待提升。四是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仍需提高,就業、教育、醫療、住房、養老等方面與民眾期待還有差距。五是政府職能轉變不夠到位,改革的力度和深度不夠,民眾辦事還有諸多不便,少數幹部服務意識不強,不想為、不敢為的現象仍然存在,一些領域腐敗案件時有發生。這些問題,我們必須著力加以解決。
  二、2018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施“十三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我們必須堅決維護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不折不扣貫徹落實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決策部署,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下,突出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努力開創政府工作新局面。
  今年政府工作總體要求是: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按照“三個定位、兩個率先”和“四個堅持、三個支撐、兩個走在前列”的要求,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高質量發展要求,緊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持續推進樞紐型網路城市建設,更加注重經濟發展質量,更加注重城鄉發展質量,更加注重人民美好生活質量,充分發揮國家重要中心城市引領和輻射帶動作用,努力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上走在前列。
  今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7.5%左右,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1%左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7.5%左右,商品出口總值增長5%左右。經濟結構和質量效益不斷提升,先進制造業增加值占製造業比重達到66%左右,現代服務業增加值占服務業比重達到67%左右,研發經費支出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2.7%,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可比增長7.5%。人民生活水平進一步提高,城鄉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成長基本同步,城市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3%左右,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5%以內。生態環境持續改善,萬元地區生產總值能耗下降4%,萬元地區生產總值用水量下降4%,節能減排降碳約束性指標完成年度任務。金融、財政風險得到有序有效防控。為實現上述目標,我們著力在以下幾個方面狠抓落實:
  (一)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圍繞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把提高供給體系質量作為主攻方向,堅定不移加快產業轉型升級,積極配置全球高端資源要素,促進新動能快速成長,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
 推動先進制造業集聚發展。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力爭工業投資1500億元,增長100%。開展“中國製造2025”試點示範城市建設,制定實施IAB產業發展五年行動計畫。推動協同創新、供應鏈創新與套用,加快建設10大價值創新園區,培育發展6個千億級產業集聚區。培育一批“兩高四新”企業, 發展壯大大數據、雲計算、移動網際網路、量子信息、石墨烯、3D列印、共享經濟、跨境電商、新零售等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加快形成新的增長點。實施工業企業技術改造三年行動計畫,扶植一批大中型企業做優做強和中小微企業加快成長。啟動老舊工業園區升級改造三年行動計畫,淘汰和退出低效產能,力爭低效園區單位面積產出實現倍增。
  推動現代服務業提質增效。完善促進現代服務業發展政策,大力發展信息、金融、商務、中介、節能環保等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教育培訓、健康養老、法律服務等生活性服務業,促進高端和高附加值服務業集聚。推動設計產業發展,建設國際設計之都、時尚之都。推廣“政府+商會+企業”共治共管商圈發展模式,推動實體零售創新發展,引導專業市場轉型升級,發展電子商務,舉辦國際購物節、國際美食節等主題展貿展銷活動。建立完善現代物流服務體系,大力發展綠色供應鏈、智慧物流、冷鏈物流。加快建設世界級旅遊品牌,打造世界旅遊名城和國際旅遊目的地集散地。
  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對所有企業一視同仁、平等對待。出台促進國資國企改革創新發展實施意見,建立以管資本為主的國資監管模式,改組組建國有資本投資公司,加快戰略性重組整合,推動國有資本做強做優做大。開展上市企業“二次混改”和職業經理人試點。支持民營企業發展,落實促進民營經濟發展20條,強化產權保護,放寬民間資本市場準入,暢通民間資本進入渠道。激發和保護企業家精神,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係,政府部門要用真心、謀真招、出真力,努力為企業排憂解難。
  強化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功能。常態化辦好重大項目融資對接會,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提高直接融資比重,新增10家上市公司和100家新三板掛牌企業。發展普惠金融,加大對小微企業、創新創業、“三農”等薄弱領域的金融支持,為市民提供智慧型化、便利化、個性化金融服務。重點抓好國際金融城、金融創新服務區、南沙現代金融服務區、綠色金融改革試驗區、白鵝潭產業金融服務創新區等功能區建設。強化金融風險防控,建設金融風險監測防控中心,嚴厲打擊非法集資,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最佳化供給結構和質量。堅持積極的財政政策,加大對重點領域、重點項目的支持力度。發揮投資對最佳化供給結構的關鍵性作用,繼續實施攻城拔寨行動,大力推進398個重點項目建設,帶動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超過6600億元。出台招商引資優惠政策,舉辦國際投資年會等高端招商活動,引進一批世界500強、大型跨國公司和行業領軍企業項目。著力在“破”“立”“降”上下功夫,推進150多戶國有“殭屍企業”實質出清,落實降成本政策措施,確保全年為企業減負700億元。全面加強質量、品牌、標準強市工作,大力提升產品、工程、服務、環境質量,創建2個全國知名品牌示範區。建設先進標準化體系,推進企業質量技術創新。做好全國第四次經濟普查和“十三五”規劃中期評估。研究建立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指標體系、統計體系,以及IAB、NEM等新興產業運行統計監測體系。
(二)建設國家科技產業創新中心。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紮實推進國際科技創新樞紐建設,著力在企業創新和產學研深度融合上下功夫,打造科技之城、創新之城、機遇之城。
  加快廣深科技創新走廊建設。發揮廣州的引領帶動作用,對接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重點研究區域產業共建、科技資源開放共享、人才跨區域流動等政策措施,明確廣州段走廊協同發展的合作機制和產業功能布局。以“四核和十三個創新節點”為重點,加快建設科學城、生物島、大學城—國際創新城、南沙慶盛科技創新創業基地等重大創新平台。深化中新(廣州)知識城建設,打造知識密集型產業集聚區、創新要素集聚區和國際創新合作平台。推進琶洲網際網路創新集聚區項目建設,促進網際網路產業鏈價值鏈創新鏈拓展延伸。
  培育壯大科技創新型企業。分層分類服務科技創新企業,建立覆蓋種子期、初創期、成長期、成熟期的科技企業培育體系。開展高新技術企業樹標提質行動,推動一批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升級為高新技術企業,推動一批高新技術企業壯大為規模以上企業。做強做優做大科技創新企業,培育創新龍頭企業和“獨角獸”企業,重點扶持200家高精尖中小企業,新增小巨人企業1500家、科技創新企業1萬家。
  提升高精尖領域創新能力。突出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現代工程技術、顛覆性技術創新,形成一批領跑並跑的原始創新成果,搶占全國乃至全球的創新制高點。謀劃一批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和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建設好再生醫學與健康等省實驗室、國家高分子材料產業創新中心。加大廣州超算中心推廣套用力度,建設南海可燃氣體綜合開發利用基地,爭取更多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布局廣州。推動企業建設研發機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機構比例達到45%。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推動高校和科研機構科技成果使用權、處置權、收益權改革。建設華南技術轉移中心。設立科技成果產業化引導基金,擴大科技型中小企業信貸風險資金池規模,發展天使投資、風險投資、創業投資。
  最佳化創新創業環境。最佳化完善“1+9”政策,發揮財政資金槓桿作用,引導提高全社會研發投入。加快形成科技企業孵化育成體系,推動眾創空間專業化發展。辦好創交會、海交會、小蠻腰科技大會、官洲國際生物論壇、中以機器人大會、《財富》國際科技頭腦風暴大會等高端創新會議。創建國家智慧財產權強市,開展智慧財產權運用和保護綜合改革試驗,推進國家著作權貿易基地、商標品牌創新創業基地和中國(廣東)智慧財產權保護中心建設。倡導創新文化,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上水平。
  建設創新創業人才高地。深入實施產業領軍人才“1+4”政策。制定鼓勵海外人才來穗創業紅棉計畫、促進人才服務機構創新發展和高層次人才嶺南英傑工程、高技能人才羊城工匠計畫,吸引全球頂尖人才、技術在廣州集聚,建立外籍歸國高層次人才創辦內資企業、職稱評審、出入境和居留等綠色通道。最佳化人才服務,探索人才綠卡前置發放,做好住房、子女教育等方面的保障,提供創新創業的廣闊舞台,用事業聚人,用發展聚人。
(三)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弘揚敢為人先的改革精神,深度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借鑑吸收國內外先進經驗,放大《財富》全球論壇效應,以開放促改革,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
  發揮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增長極作用。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爭取一批重大項目納入國家粵港澳大灣區規劃年度計畫。加快推進一批跨區域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依託南沙粵港澳全面合作示範區,建設粵港產業深度合作園等重大產業合作平台。推動穗港澳合作,深化醫療、高等教育、科技創新、法律服務、會計服務、智慧財產權保護等領域政策對接,吸引港澳現代服務業企業落戶。推進穗港澳服務貿易自由化,促進穗港澳人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的互聯互通。
  打造南沙高水平對外開放門戶樞紐。推動落實南沙自貿試驗區更大改革自主權,加大制度創新力度,推進跨境人民幣資金業務、商事登記和證照分離等方面先行先試。積極爭取自由貿易港政策。加快國際中轉和離岸貿易發展,吸引外貿機構在南沙設立商貿代表處,建設商品集散分撥中心。發展航運金融、貿易金融、供應鏈金融和風險投資,爭取開展本外幣賬戶管理創新試點,推動國際金融島建設。
  建設國際交往中心。出台建設國際交往中心三年行動計畫。加強國際城市交往,新增一批友好城市和友好機構,深化與外國駐穗領館等機構友好合作。打造國際交流合作平台,籌建廣州國際交流合作中心,辦好廣交會、世界航線發展大會、第四屆廣州獎等重大活動,建設20個國際旅遊推廣中心。開展海外展示活動,積極參與對外商務推介展覽,推動文化對外交流。營造國際化營商環境,發揮僑務優勢,引導海外僑胞到廣州投資興業。完善國際標識系統,最佳化多語種服務平台,提升公共服務國際化水平。
  率先加大營商環境改革力度。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出台實施最佳化營商環境政策,創建營商環境建設示範城市。對接國際投資貿易規則,推行外商投資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模式,深入推進通關一體化改革,最佳化整合海關特殊監管區域,高標準建立全球質量溯源中心。繼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完善政府部門權責清單,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創新試點,進一步推動建設工程項目審批改革,開展提升辦理建築許可便利度專項行動,清理規範行政審批中介服務。深化“多證合一”,開展商事登記服務跨境通,完善“雙隨機一公開”監管。
  推動外經貿轉型升級。出台新一輪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三年行動計畫。加強與沿線國家產能合作,參與沙特吉贊經濟城、馬六甲皇京港臨海工業園、非洲吉布地自貿區等海外園區建設。創新海鐵空聯運模式,推進鐵路國際貨運班列發展。建設中小企業先進制造業中外合作區,推動本地製造業企業對接境外創新資源。發展市場採購、融資租賃等外貿新業態,建設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加大先進技術和設備、關鍵零配件和資源性產品進口。推動廣貨品牌“絲路行”,建設廣州龍頭企業海外生產銷售基地。
  加強區域合作。堅持服務周邊就是服務自己,加強泛珠區域、高鐵沿線經濟帶合作,推進產業融合、資源共享、旅遊聯盟。深入推進廣佛同城化、廣清一體化、廣佛肇清雲韶經濟圈建設,協同建設廣清產業合作園、北江引水工程、捷運7號線西延線等重大項目。加強與東莞、中山的戰略合作,重點做好規劃、交通基礎設施、航運、生態、公共服務等方面對接。做好畢節、黔南、疏附、波密、甘孜、巫山、齊齊哈爾和梅州、清遠對口幫扶、對口支援、對口合作,建立長效脫貧機制,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
  (四)建設樞紐型網路城市。圍繞發揮國家重要中心城市引領帶動作用,最佳化提升城市功能品質,在推動建設全球城市上邁出更加堅實有力的步伐。
最佳化城市發展布局。認真做好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的報批實施,落實多規合一,完善管理平台,加快審批改革,以規劃轉型推動城市建設和治理轉型。開展全國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編制試點工作。完善一批城市重大發展平台控規。強化土地節約集約利用,加大土地收儲力度,精準供給住宅用地、工業用地和重大基礎設施用地,加大批而未供和閒置土地處置力度。
  提升國際航運航空戰略樞紐能級。制定實施新一輪國際航運中心建設三年行動計畫。推進廣州港深水航道拓寬工程、南沙港區四期工程、南沙國際郵輪碼頭等6個港口工程項目建設。以廣州港為龍頭整合最佳化周邊地區沿江沿海港口資源,打造世界級樞紐港區。推進白雲機場三期擴建等11個國際航空樞紐工程建設,啟用白雲機場第二航站樓,加快推進白雲機場第四、第五跑道和第三航站樓報批,做好第二機場規劃、征地拆遷等前期準備工作。全面啟動臨空經濟示範區起步區開發,建設機場綜合保稅區二期項目,推動航空總部、航空物流、航空維修、航空製造和航空金融等臨空產業集聚發展。
  完善大交通網路體系。編制新一輪交通發展戰略規劃,推進5個國鐵項目、6個城際軌道項目、9個捷運項目、10個高快速公路項目和100個市政道路工程建設。加快白雲機場、廣州北站空鐵聯運體系建設。新開工如意坊隧道、芳村大道南快捷化改造等27個道路工程,爭取新開工建設棠溪站、深茂鐵路、穗莞深城際琶洲支線等9個軌道項目,實現4條(段)捷運開通運營、通車總里程力爭突破500公里。創建國家“公交都市”,建設中心區與外圍區快速公交系統,實施停車場條例,加強計程車、網約車、共享腳踏車、共享汽車管理。
  加強重點功能區建設。推進主城區最佳化升級,有序疏解非中心城區功能,建設總部、金融、科技創新服務集聚區。加快建設南沙自貿試驗區,打造廣州城市副中心。推進外圍城區擴容提質,重點打造知識城、東部和北部綜合門戶樞紐、南站商務區、北部生態綠洲,三個開發區優先發展先進制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推動形成多點支撐的發展格局。最佳化提升一江兩岸三帶,推動珠江新城、國際金融城、琶洲網際網路創新集聚區黃金三角區融合發展,打造三個十公里精品珠江,繼續推進珠江兩岸貫通工程,加快珠江國際慢島規劃建設。完善城市功能配置,推進電網、天然氣管網、海綿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和停車場充電樁建設。
  有序推進城市更新改造。堅持成片連片更新和微改造協同並進,市、區聯動推進系統化、差異化、網路化的城市更新。制定實施老舊小區改造行動計畫,完成200個老舊小區改造,加快“三線”整治,推進舊樓宇加裝電梯,建設城市慢行系統,推動老城區廢舊空間改造利用,重點促進越秀、荔灣等老城區控量提質。繼續推進13條舊村全面改造、3條舊村綜合整治,力爭冼村、田心村、大坦沙改造有突破性進展。推動19箇舊廠房轉型升級,促進低效存量建設用地再開發。完成6平方公里“三舊”改造任務。推進傳統中軸線提升建設,加大歷史文化街區和歷史建築保護。
  (五)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著眼解決城鄉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制定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三年行動計畫,推動農村加快實現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大力發展都市現代農業。培育壯大專業合作社和農業龍頭企業,新建一批特色農產品生產基地,創建一批畜禽和水產養殖示範場,構建優質農產品供應體系。發展鄉村旅遊、農村電子商務、休閒農業等新業態,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實施一批重點農業科技項目,申報建設國家種業科技創新中心,辦好廣州種業學院。推動蔬菜、花卉和種業等參保。落實糧食安全責任制,增強糧食保供穩價能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增加農民工資性收入和財產性收入。發展壯大海洋經濟,培育發展海洋新興產業。
  不斷深化農村改革。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基本完成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完善承包地“三權分置”制度,建立農村土地信息系統資料庫,推進資料庫與農村集體“三資”交易管理平台結合,開展農村土地流轉競價交易,引導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推進農業補貼政策改革,保障農民財產權益,壯大集體經濟。
  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制定新一輪農村公路三年行動計畫,設立路長制,切實把公路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突出抓好村道、水利、光纖網路、生活污水處理、垃圾處理、圖書室、衛生站、金融服務站等設施建設,抓緊推進北部片區自來水供應工程。加快特色小鎮創建,實施產城融合工程。促進北部地區新農村建設,鞏固市內扶貧開發成果。建設生態宜居鄉村環境,創建一批美麗鄉村,連片打造美麗鄉村群。
  (六)建設美麗廣州。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以更大決心更大力氣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推動綠色發展,讓廣州更有魅力、更加宜居宜業宜游。
  鞏固提升“天更藍”成果。強力推動中心城區污染企業徹底關閉或搬遷。深化工業燃煤污染治理,推廣清潔能源套用,全面完成自備鍋爐超潔淨排放改造。強化機動車船等移動源污染控制,全市基本實現公交電動化。推動船舶使用低硫油和強制使用岸電。推進揮發性有機物污染防治,綜合整治揮發性有機物重點企業和場所。強化揚塵管控,強力推行綠色施工。確保PM2.5穩定達標。
  推進水污染防治。抓緊實施治水三年行動計畫,繼續全面推行河長制,推開實施湖長制。強化水污染執法,深入開展“四洗”行動,清理各類污染源和“散亂污”場所。鞏固河涌治理成效,確保35條已治理河涌長治久清。強化源頭治理,“一河一策”推進16條廣佛跨界河涌和152條黑臭河涌綜合整治,推進水環境綜合治理向邊溝邊渠延伸。推進97條城中村、100條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開工建設6座污水處理廠,建成1500公里污水管網。繼續推進3個飲用水工程,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穩定在100%。
  推行垃圾分類處理。落實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實施生活垃圾強制分類,加大執法力度,健全激勵懲戒機制,再創建300個生活垃圾分類樣板居住小區(社區)。完善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體系。推動建築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啟動新一輪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建成投產5個資源熱力電廠和興豐應急填埋場一期,新增垃圾焚燒日處理能力1.1萬噸,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力爭達到100%。
  全方位提升生態建設水平。嚴守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三條控制線,實施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推進建立市場化、多元化生態補償機制。強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復,加強環境噪聲、重金屬、化學品等污染防治。完善綠色生態網路體系,提升園林綠化品質和公園服務功能,推進廣州花園、城市主幹道和主要出入口景觀建設,種植10萬株主題花樹,新建生態景觀林帶40公里、綠道100公里、濕地公園1個、森林公園2個,讓花城品牌更加響亮。
  建設更乾淨更整潔更平安更有序城市環境。開展內街巷、城中村和農村環境治理,創建30個市級容貌示範社區、11條市容環境衛生責任區示範街鎮,堅決遏制新增違法建設,依法處理歷史違法建設。加強地下管線綜合管理,新增管道燃氣用戶35萬戶。新改擴建一批公共廁所,把“廁所革命”拓展到城鄉全域。健全應急管理體系,推進救災物資儲備中心建設。完善安全生產治理體系,建設安全教育體驗中心,抓好重點行業領域安全監管,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完善消防設施,堅決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完善現代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提升應急處突能力,有效維護國家安全,嚴密防範暴力恐怖活動,嚴厲打擊黃賭毒黑拐騙等違法犯罪活動,努力把廣州建設成為最安全穩定、最公平公正、法治環境最好的地區。
  (七)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永遠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把老百姓的安危冷暖時刻放在心上,以造福人民為最大政績,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努力辦好民生實事,不斷提高人民民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優先發展教育事業。擴大基礎教育學位供給,新增學前教育學位3.5萬個,新改擴建中國小163所,新增學位13萬個,再建市級示範性高中10所,完成校園微改造項目37個。推進網際網路+教育管理信息化和智慧校園建設,推行集團化、學區化辦學,推動中心城區優質教育資源向外圍城區和農村地區覆蓋。加快職業教育和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推進廣州大學、廣州醫科大學高水平大學建設,推動廣州科技教育城、華南理工大學廣州國際校區建設,籌建廣州交通大學、旅遊(烹飪)職業技術學院、幼兒師範專科學校。完善服務高層次外籍人才子女教育體系,籌建2所外籍人員子女學校。推動教育家培養工程,深化百名校長名校跟崗訪學計畫,引進基礎教育高層次人才。支持和規範民辦教育,發展網路教育,辦好老年教育。規範中國小招生錄取工作,完善學生校內課後託管機制,把來穗人員隨遷子女入讀義務教育公辦學校(含政府補貼的民辦學校)起始年級的比例提高到60%,著力解決兒童早期教育服務、“擇校熱”等突出問題,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
  提高就業質量。堅持就業優先戰略和積極就業政策,推動實現更高質量和更充分就業。鼓勵創業促就業,建設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和創業園區。實施全民技能培訓計畫。新增城鎮就業20萬人,幫扶6萬名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再就業。健全勞動關係矛盾調處機制,構建和諧勞動關係。
  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挖掘好保護好利用好紅色革命遺址,深化文明廣州建設。推進特色新型智庫建設,建設社科創新之城。實施文化、學術精品創作工程,打造有影響力的文化品牌。推進文物史跡修繕保護,推動南粵古驛道、“最廣州”文化步徑等線性歷史文化遺產連線和活化利用,牽頭做好海上絲綢之路申遺工作。舉辦文交會等系列國際性文化活動,加快文化館、美術館、海事博物館、國家檔案館新館等重大文化設施建設,南漢二陵博物館建成開館。實施文化創意產業扶持計畫,推動文化龍頭企業上市。推進文化與科技、金融、旅遊、商貿融合,紮實推進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園區創建工作。辦好一批重大體育賽事,開展民眾性體育活動,創新體育場館惠民模式,發展體育產業,建設體育名城。
  建設健康廣州。繼續推動衛生強市建設,加快構建醫療衛生高地,加強重點臨床專科、衛生信息化、智慧醫療體系和高水平醫院建設。推進醫療、醫保、醫藥聯動改革,深化公立醫院改革,完善醫保政策和藥品供應保障,動態調整醫療服務價格,構建現代醫院管理制度。深入推進分級診療、緊密型醫療共同體建設,家庭醫生簽約覆蓋率30%以上、重點人群60%以上。強力推進強基創優、提升婦幼健康服務能力和加強精神衛生體系建設三年行動計畫,抓好全科醫生培養。實施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傳承發展中醫藥事業。健全傳染病監測和防治體系,做好登革熱等突發和重大傳染病疫情防控。穩妥實施“全面兩孩”政策。創建國家食品安全示範城市,推進肉菜市場升級改造,加強農產品和食品藥品安全監管,讓市民民眾吃得放心。
  加強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加快建立多主體供應、多渠道保障、租購併舉的住房制度,保持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連續性和穩定性,完善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增加保障房供應,建立健全政策性住房建設運營管理機制,支持專業化住房租賃企業發展,基本建成保障房1.6萬套,新開工棚戶區改造住房7500套。加大全自持租賃房、軌道交通沿線和集體建設用地上的租賃住房供應,讓市民民眾住有所居。完善社會保險體系,穩步提高待遇水平,落實企業職工養老保險省級統籌,推進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和按病種分值付費改革,繼續推進異地就醫結算。鼓勵社會資本舉辦養老機構,最佳化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完善“中心城區10-15分鐘、外圍城區20-25分鐘”的養老助餐配餐服務網路,推動醫療、護理、心理等服務融入配餐網路。兜住民生底線,試行商業保險補充長期護理保險,推行社會救助精準服務,推進受助人員安置中心建設,創建慈善之城,雪中送炭、紓難解困,讓廣州更加溫暖、更有人情味。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加強鎮政府服務能力建設。創建幸福社區,發展社區服務綜合體,推動社區、村議事廳建設全覆蓋。實施“社工+”戰略,發展社區社會組織,讓居民在家門口享受精細化服務、品質化生活。全面推進婚姻登記全城通辦服務。持續推進來穗人員融合行動,開展出租屋專項整治,完善積分制公共服務體系。加強普法長效機制建設和法治文化宣傳,最佳化公共法律服務,完善社會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
  加強城市民族工作,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做好雙擁優撫安置工作。推動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授予一批榮譽市民稱號。紮實做好國防動員、人民防空、人口計生、海防、打私、打假、統計、應急、氣象、地震、參事、文史、檔案、保密、修志等工作。
  (八)努力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我們要堅持為民情懷,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真正為民用權、公正用權、依法用權、廉潔用權,切實做到對人民負責、受人民監督、讓人民滿意。
  深入推進政府職能轉變。統籌各類機構編制,深化放權強區改革,賦予區更多自主權。有序推進財政事權與支出責任劃分改革,完善預算制度,深化全過程績效管理,調整最佳化財政支出結構,確保對重點領域、重點項目的支持力度,壓縮一般性開支。推行政務服務規範化和標準化,完善基層政務服務和12345政府服務熱線等便民服務體系。加快推動數字政府建設,創新政府網站管理,建立完善系統互通、數據共享的信息管理服務平台,讓企業和民眾辦事更加方便快捷。
  堅持依法全面履職。加強法治政府建設,完善政府立法工作機制,加強重大行政決策、規範性檔案、重大行政執法決定合法性審查。加大政務公開力度,構建決策科學、執行堅決、監督有力的權力運行機制,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依法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監督,自覺接受市政協的民主監督,認真辦理人大代表議案建議和政協提案。堅持有事好商量,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聽取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人民團體的意見,自覺接受監察監督,主動接受社會和輿論監督。
 營造風清氣正的良好政治生態。嚴格執行黨內政治生活若干準則、廉潔自律準則、問責條例等,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實施細則精神,全面治理庸政懶政怠政和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持之以恆糾正“四風”。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和監督責任,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和“三個區分開來”,讓政府工作人員知敬畏、存戒懼、守底線。深化基層正風反腐專項治理,整治損害民眾利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加強審計監督,開展領導幹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讓幹部習慣在受監督和約束的環境中工作生活。
  攻堅克難狠抓落實。深入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專題教育,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刻在骨子裡、融入血液中,增強“八個本領”,為新時代履行新使命提供堅實支撐。大力開展“大學習、深調研、真落實”活動,深入基層、深入一線,找準事關廣州發展大事和老百姓生活小事的短板和癥結,形成推進落實行動方案。對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要明確時間表路線圖,下足繡花功夫,以滾石上山、爬坡過坎的決心和意志,推動各項工作落到實處。每一位政府工作人員特別是領導幹部,既要雷厲風行,又要久久為功,以釘釘子的精神做實做細做好各項工作,努力做人民滿意的公務員。
  各位代表,新時代要有新氣象,更要有新作為。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銳意進取,奮勇爭先,推動國家重要中心城市建設全面上水平,努力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上走在前列,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2018年十件民生實事
序號
民生領域
事項名稱
具體內容
1
公共運輸
改善公共運輸出行條件
全年新開和最佳化公交線35條(含抽疏線路5條),加大新開捷運、新建樓盤及商區等區域線路覆蓋,加密城鄉連線公交線路,讓民眾出行更安全、便捷、高效。
力爭在2018年底前,建成開通十四號線、二十一號線、三號線北延段(機場南到機場北)、廣佛線一期燕崗至瀝滘等4條線(段),共122.4公里。
2
社會保障
提升社保和養老服務水平
(1)推進異地就醫直接結算。不斷擴大本市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定點醫療機構範圍,將二、三級定點醫療機構以及異地就醫業務量大的一級醫療機構全部接入國家異地就醫結算平台;建立便捷、高效的異地就醫直接結算系統,全年通過異地就醫平台聯網結算50萬人次以上。
(2)實現全市三級定點醫療機構醫保網際網路移動支付,推進有條件的二級定點醫療機構實施,惠及1100萬參保人群。
(1)力爭廣州市第二老人院一期投入使用,加快推進廣州市老人院擴建工程、第二老人院二期和老年病康復醫院等項目建設。
(2)完善“市中心城區10-15分鐘、外圍城區20-25分鐘”服務網路,助餐配餐服務知曉率達到95%;拓展助餐配餐服務內涵,提升助餐配餐服務高質化、個性化、多樣化水平。
3
公共教育
擴大中國小和幼稚園教育資源供給
擴大教育資源供給,新改擴建中國小校和校園功能微改造項目總開工率95%、完工率80%,增加13萬個中國小學位。
啟動實施廣州市發展學前教育第三期行動計畫,積極應對二孩政策對學前教育學位的剛性需求,進一步提高幼稚園的生均定額補助標準。
4
食品安全
提升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全面加強肉菜市場環境的規範化建設和管理,創建“放心肉菜示範超市”,推行“產銷對接”“基地直供”“品牌專櫃”等模式,提高肉菜市場環境整潔、衛生乾淨、品質保障水平。
5
基本醫療與公共衛生
最佳化基本醫療與公共衛生服務
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2018年底全市家庭醫生簽約覆蓋率達到30%以上,其中老年人、孕產婦、兒童、殘疾人,以及高血壓、糖尿病、結核病等慢性疾病和嚴重精神障礙者等重點人群簽約覆蓋率達60%以上。
推進“廁所革命”,全面提升軟硬體設施及管理水平。摸清廣州市公廁數據,制定《廣州市公共廁所建設與管理規範》;最佳化公廁布局,新建環衛公廁64座、旅遊公廁64座;推進公廁升級改造,提升改造環衛公廁66座、旅遊公廁68座,新增改造農戶無害化衛生廁所2080個;規範公廁管理,配置專職保潔員,保持公廁環境衛生乾淨整潔。
6
就業保障
加強就業服務
完善“網際網路+就業服務”信息化平台,打造更便捷、更便民的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全年幫扶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6萬人,登記失業人員再就業12萬人,新增就業20萬人以上。
7
住房保障
加快推進保障房建設和城市“微改造”
完善多層次住房保障體系。新增100萬平方米租賃住房供給,基本建成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 16000 套,新開工城市棚戶區改造住房7500套;全年發放租賃補貼9000戶。
推進200個老舊小區微改造,包括化糞池改造、三線改造、部分舊樓宇電梯加裝和水電氣改造、外觀環境整治等,不斷改善老城區居民生活環境。
8
公共安全
強化公共安全保障
由政府統籌,編列專項經費,為全市獨居孤寡老人、低保戶、殘疾群體住宅更換老化電線;對問題集中、火災易發區域集中設定電氣檢測系統,提高火災技防水平。
9
環境整治
加強污染治理和人居環境建設
推動廣州市公車純電動化工作,新增或更新的公車 100%採用純電動公車,力爭在 2018 年底前實現全市推廣使用純電動公車超過10000輛,減排氮氧化物約1.94萬噸,促進廣州天更藍。
繼續深入推進水環境治理工作,鞏固提升35條已整治河涌的治理成果;進一步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加大水環境綜合整治,完成100個行政村(社區)的農村污水治理,受益人口達55萬以上。
實施《廣州市垃圾分類管理條例》,全面推開生活垃圾強制分類。
10
公共文化體育
提升公共文體設施服務效能
加強各區社區健身設施維護和管理,確保正常使用率達到98%以上。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加快推廣公共體育場館和設施向市民免費或優惠開放。
 名詞解釋
  1.IAB: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慧、生物醫藥產業。
  2.NEM:新材料、新能源產業。
  3.5個千億級工業產業集群:汽車製造業、電子信息製造業、石油化工業、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電氣機械及器材製造業。
  4.10個價值創新園區:海珠網際網路價值創新園、增城新型顯示價值創新園、天河軟體價值創新園、番禺智慧城市價值創新園、南沙國際人工智慧價值創新園、黃埔智慧型裝備價值創新園、番禺智慧型網聯新能源汽車價值創新園、花都軍民融合價值創新園、廣州國際生物島價值創新園、黃埔生物科技價值創新園。
  5.四洗:洗樓、洗管、洗井、洗河。洗樓是指對河涌流域範圍內的所有建(構)築物逐戶進行摸查,查出各類污染源後進行甄別定性、登記造冊,並通過各部門聯合執法,實現靶向清除。洗管是指對排水管網的屬性及運行情況進行調查,判別是否存在結構性和功能性缺陷、運行水位高等問題,並對存在的問題進行整改,恢復其正常排水功能。洗井是指對排水檢查井的屬性、接駁狀況和淤積情況進行調查,找出存在的錯亂接、淤積及排水不暢等問題,採取措施修復、恢復其正常功能。洗河是指採用人工、機械等措施,清理河岸、河面以及河底的垃圾和淤泥,使河道整潔有序。
  6.四標四實:標準作業圖、標準建築物編碼、標準地址庫、標準基礎格線;實有人口、實有房屋、實有單位、實有設施。
  7.雪亮工程:以縣、鄉、村三級綜治中心為指揮平台、以綜治信息化為支撐、以格線化管理為基礎、以公共安全視頻監控聯網套用為重點的“民眾性治安防控工程”,通過三級綜治中心建設把治安防範措施延伸到民眾身邊,發動社會力量和廣大民眾共同監看視頻監控,共同參與治安防範,實現治安防控全覆蓋無死角。
  8.6個千億級產業集聚區:海珠網際網路價值創新園、增城新型顯示價值創新園、天河軟體價值創新園、番禺智慧城市價值創新園、南沙國際人工智慧價值創新園、番禺智慧型網聯新能源汽車價值創新園。
  9.“兩高四新”企業:高科技、高成長、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企業。
  10.四核和十三個創新節點:廣州大學城-國際創新城、廣州琶洲網際網路創新集聚區、廣州中新知識城、廣州科學城四大核心創新平台,以及國際生物島園區、天河智慧城、中大國際創新谷和南中軸創新帶園區、國際健康城、天河·公園智谷片區、增城經濟技術開發區核心區、黃埔·雲埔片區、增城·太平洋夏埔片區、黃埔臨港經濟區、空港經濟區、白鵝潭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廣州南站商務區、增城·珠江國際智慧型科技產業園片區等十三個創新節點。
  11.“獨角獸”企業:創業十年左右,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企業。
  12.6個港口工程:廣州港深水航道拓寬工程、南沙港區四期工程、南沙國際通用碼頭工程、南沙國際郵輪碼頭工程、南沙國際汽車物流產業園汽車滾裝碼頭工程、南沙港區近洋碼頭工程。
  13.11個國際航空樞紐工程:白雲機場擴建工程第三跑道安置區二期項目、白雲機場擴建工程噪音區治理花都區治理項目、白雲機場擴建工程噪音區治理白雲區治理項目、南航白雲機場值班倒班用房項目、白雲機場綜合保稅區二期建設項目、新科宇航廣州飛機維修基地G3飛機維修庫、GAMECO飛機維修設施三期維修機庫工程項目、省公安廳飛行保障基地擴建工程、白雲機場三期擴建工程、南沙通用機場、廣州第二機場。
  14.5個國鐵項目:廣深Ⅲ-Ⅳ線改造、南沙港鐵路、東北外繞線、廣州至汕尾客運專線、廣州鐵路貨櫃中心站(大田)。
  15.6個城際軌道項目:廣清城際廣州北至清遠段、穗莞深城際新塘至洪梅段、穗莞深城際新塘經白雲機場至廣州北段、佛莞城際廣州南至望洪段、廣佛環廣州南至白雲機場段、廣佛環佛山西至廣州南站段。
 16.9個捷運項目:廣佛線燕崗至瀝滘段、21號線、14號線一期、3號線機場南至機場北段、11號線、8號線北延段、18號線、22號線、13號線二期。
  17.10個高快速公路項目:鳳凰山隧道、北三環二期、機場第二高速北段、機場第二高速南段、花莞高速、廣佛肇高速廣州段、虎門二橋、廣中江高速、汕湛高速惠清段、佛清從高速北段。
  18.27個道路工程:臨江大道東延線(二期)、芳村大道南快捷化改造、如意坊放射線系統工程(一期)、如意坊放射線系統工程(二期)、廣州大道快捷化改造一期(洛溪橋南-廣州南站)工程、南大幹線(東新高速至番禺大道)、隔牆路油氣管道安全整治、空港大道(白雲五線-機場)、白雲六線工程(東鏡東路-曙光路)、白雲五線(G106國道-大源北路)、白雲四線(石井大道—新廣花路)、白雲二線(棠新路—機場路)、槎神大道(鴉崗大道-鳳凰大道)、東曉南至廣州南站連線線、永九快速路北延線(鐘落潭高職園區段)、環島路(濱江西路-厚德路)、環島路(三圍油庫-科韻路)一期工程(三圍油庫-南沙港快速路段)、穗莞深城際鐵路(新塘-廣州東站)石牌站市政配套設施、穗莞深城際鐵路(新塘-廣州東站)奧體中心站市政配套設施、廣汕路(沙河立交至開創大道路口)快速化改造工程、廣汕路天河客運站路人行地道完善工程、馬瀝路工程、集安路工程、龍溪路升級改造(東段)、廣弘食品集團鐵路專用線拆除及市政道路建設(一期)、姬火路、2017-2018年主城區高架橋及沿線隔聲設施工程。
  19.三權:農村承包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
  20.三資:資金、資產、資源。
  21.6座污水處理廠:大觀淨水廠、西朗污水處理廠二期、瀝滘污水處理廠三期、大沙地污水處理廠擴建、石井污水廠二期、健康城污水處理廠。
  22.3個飲用水工程:北部水廠一期工程、牛路水庫建設工程、廣州北江引水工程(水源工程)。
  23.5個資源熱力電廠:福山第三資源熱力電廠、南沙第四資源熱力電廠一期、花都第五資源熱力電廠、增城第六資源熱力電廠、從化第七資源熱力電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