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區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政府工作,請予審議,並請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17年經濟社會發展回顧
過去一年,我們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導,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市委、市政府和區委的堅強領導下,堅持新發展理念,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開拓進取,圓滿完成了區一屆人大四次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
這一年,我們的創業氛圍更濃、激情更高。以機構最佳化調整實現幹部民眾融合融通、心齊氣順,以開展學習討論推動黨員幹部凝心聚力、激情迸發。全區上下人同謀、勁同使、心同向,精氣神更足、事業心更強,敢於涉險灘、敢啃硬骨頭,善始善終、善作善成。這一年,我們的發展動力更足、勢頭更勁。瞄準前沿技術、聚焦核心產業、著眼提質增效,打造先進產業集群,大項目接踵而至、好項目紛至沓來、籌建項目如火如荼,新產業、新業態加速集聚,高端人才、高新技術競相湧入,經濟發展勢頭更好、韌勁更強、質量更優,創下了多個全市第一。這一年,我們的營商環境更優、服務更好。著力以改革破除供給約束,強化政策集成創新,降低企業交易和運營成本。以投資貿易自由化、便利化為重點,大幅壓縮行政審批時限,建成便捷高效的政策兌現體系。幹部服務意識切實增強,政府服務效能不斷提高,企業服務“金字招牌”越擦越亮。這一年,我們的城市形象更美、顏值更高。對標國際一流,推動城市更新改造,加快示範道路、示範社區建設,打造精品城市家具,提升了黃埔的顏值和氣質。成功舉辦官洲國際生物論壇、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高峰論壇、黃埔馬拉松等大型活動,《財富》全球論壇收穫財富效應,紐約時代廣場展現黃埔魅力,我們的顯示度和知名度不斷刷新。
一年來,我們的工作主要取得以下成效:
(一)經濟發展穩中向好。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轉型升級步伐加快,產業結構不斷最佳化,經濟運行平穩向好,多項指標創歷史新高。全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3210億元,增長6.6%;固定資產投資1101億元,增長28.6%,居全市第一;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7459億元,居全市第一;實際利用外資22.2億美元,居全市第一;進出口總值2662億元,居全市第一。財稅總收入突破1000億元大關,達到1013億元,提前三年實現“十三五”目標。廣州開發區經濟效益保持全國第一,高新區闖入全國十強,綜合經濟實力邁上新台階。
(二)招商工作成效卓著。率先出台“金鑲玉”政策體系,大力實施IAB主導產業計畫,開創招商4.0模式,以人才為核心,構建引智引技引資新格局,掀起了新一輪招商熱潮,積蓄了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勢能。全年洽談重大項目超過600個,擇優引進項目102個,總投資超過2000億元,預計產出超百億項目15個。新增商事主體2.3萬個,增長67%。新引進粵芯項目,填補了全市晶片產業空白。廣發證券、廣發期貨和廣州農商行總部相繼落戶,實現金融總部零的突破。新引進百度風投等風投機構77個,資金管理規模近600億元。引進樂金8.5代OLED、通用電氣(GE)生物科技園等世界500強外資項目7個,中國建築、航天信息、聯通網際網路等央企項目12個,寶能、雪松、阿里雲工業網際網路等民營企業500強項目20個,引進項目數量和投資規模創歷史新高。
(三)新興產業發展迅猛。緊緊把握全球新一輪科技、產業變革重大機遇,加快戰略性新興產業布局,規劃建設5個價值創新園區,著力培育發展新動能,推動產業向全球價值鏈高端邁進。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集聚效應凸顯,產值規模超1800億元。智慧型裝備及機器人產業快速發展,生物醫藥產業強勢崛起,新引進冷泉港、賽默飛、再生醫學與健康省實驗室等重大平台。先進制造業加快發展,工業投資增長56%,寶能新能源汽車等一批樞紐型項目落地建設,創維、海格通信、益海糧油等70個項目增資擴產,新增規上工業企業62家,新興產業支撐作用顯著增強。
(四)項目建設全面提速。實施“攻城拔寨、落地生根、開花結果”掛圖作戰,省重點項目完成投資進度369%;市重點項目完成投資進度206%,全區攻城拔寨項目超額完成。通用電氣(GE)生物科技園等40個重大產業項目開工建設,樂金顯示(二期)等100個項目投試產,區重點產業項目投資228億元,增長29%。企業建設邁出了“1個月審批、3個月交地、6個月動工”的快節奏,百濟神州項目14天動工,愛麗思、卡斯馬項目6個月建成,刷新了廣州開發區速度。
(五)創新驅動引領發展。珠三角自創區建設深入推進,知識城成功上升為國家級雙邊合作項目。新增高新技術企業585家,增幅超50%;新增上市企業5家,累計49家,居全市第一。企業研發投入占全社會研發投入比重超95%,全區孵化器面積近500萬平方米,入選瞪羚企業數量位居全國高新區前列。提升人才全鏈條服務,打響“上管老、下管小”人才服務品牌。新增“國家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畫”人才14名,累計達76名,全區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超300名。獲國家科學技術獎6項,占全省1/6,創新顯示度大幅提升。
(六)改革攻堅縱深推進。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努力降低企業成本。加大行政審批改革力度,財政建設項目從立項到動工,由原來466個工作日壓縮至120個工作日;企業建設項目由原來110個工作日壓縮至30個工作日。獲批國家智慧財產權服務業集聚發展試驗區,專利申請量1.6萬件,增長42%,專利授權量超8000件,增長28%,獲中國專利獎18項。智慧財產權交易量近11萬宗,金額突破110億元。深化國企改革,最佳化整合及新設立區屬國企10家,國企在產業發展、人才引進、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的主導作用凸顯,發展活力充分釋放。
(七)城市品質大幅提升。堅持用繡花功夫建設精品城市,城市環境更乾淨更整潔更平安更有序。推進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開展第二CBD城市設計國際諮詢,產城融合示範區總體方案獲批。“八縱八橫”主幹路網建設全面提速,建成道路15條,升級改造69條。捷運13號線、14號線知識城支線建成通車,有軌電車1號線動工建設,投放純電動公車440輛,提升智慧型交通港31個。城市更新步伐加快,新開工改造項目10個,新開工面積140萬平方米,竣工面積130萬平方米。拆除違法建設133萬平方米。完成7個農貿市場升級改造。紮實推進土地確權工作。獲評國家級開發區綠色發展最佳實踐園區。中央環保督察交辦案件100%辦結,環境質量穩步提升。全面落實河長制,永和河等4條河涌基本消除黑臭。高水平建設城市客廳,完成35條道路品質化提升,宜居宜業環境不斷彰顯。
(八)民生福祉持續改善。十件民生實事全部完成,對人民民眾的莊嚴承諾如期兌現。教育事業取得新突破,廣州實驗中學、英國愛莎國際學校、美國格蘭納達山特許學校等一批優質資源相繼落戶。新開辦國小3所、幼稚園10所,完成27所學校改造升級,新增學位1萬個,市二中高考重本率位居全市第一。醫療衛生事業取得新進展,引進廣醫婦兒醫院等優質醫療資源,知識城南方醫院動工建設,全面啟動區屬公立醫院改革,分級診療體系不斷完善,社區衛生服務提檔升級,九龍鎮中心衛生院獲評全國百佳鄉鎮衛生院。文化事業繁榮發展,圖書館總分館建設經驗在全國推廣,黃埔軍校、南海神廟、蘿崗香雪等文化旅遊品牌影響力持續提升。社保覆蓋面進一步擴大,1.5萬名失業人員再就業,率先實現居家養老“大配餐”全覆蓋。平安黃埔更加穩固,區食品藥品監管局榮獲全國“食品藥品安全守望者”稱號,區安全監管局榮獲全國安全生產監管監察先進單位,區公安分局榮獲“全國優秀公安局”稱號。全區刑事警情下降13.8%,全年未發生重大事故,社會大局和諧穩定。
(九)政府自身建設穩步加強。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切實做到學懂弄通做實。高效推進行政機構最佳化調整,實現同心同德同幹事,同工同酬同待遇。加快政府績效管理改革,推動政務流程再造。嚴格遵守重大行政決策法定程式,清理行政規範性檔案103件。自覺接受人大法律監督和工作監督、政協民主監督、社會輿論監督,主動向人大及其常委會報告工作,向政協通報情況,如期辦復省、市、區人大代表建議118件,承辦政協提案122件,滿意率均為100%。持之以恆正風肅紀,零容忍懲治腐敗,廉潔政府建設再上新水平。
各位代表,過去一年的成績來之不易,這是市委、市政府和區委堅強領導的結果,是區人大、政協監督和社會各界關心支持的結果,更是全區人民共同奮鬥的結果。在此,我代表黃埔區人民政府,向全區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駐區部隊官兵、各民主黨派、人民團體以及社會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向關心支持黃埔改革發展的港澳台同胞、海外僑胞、國際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謝!
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目前全區發展還存在一些問題。主要是:經濟成長速度偏低,經濟結構有待最佳化,工業增長需要進一步挖潛,傳統產業亟待轉型升級,新興產業龍頭帶動作用還不明顯,新引進項目尚未形成有效支撐;區域發展不協調的問題仍然存在,城市更新改造的任務依然艱巨,城市管理、環境治理、征地拆遷還面臨諸多壓力;民生領域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比較突出,在教育、醫療、交通等方面與人民民眾的期待仍有差距。對此,我們要以問題為導向,以人民民眾的期待為方向,擔當作為、盡職盡責,全力以赴把問題解決好。
二、2018年工作安排
2018年是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施“十三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作為改革開放的先行地,今年的工作至關重要、極為關鍵。挑戰雖艱、時勢在我。我們要緊緊抓住大有可為的歷史機遇期,不馳於空想,不騖於虛聲,以前所未有的勇氣和擔當,奮進新時代、實現新作為。
2018年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按照“三個定位、兩個率先”和“四個堅持、三個支撐、兩個走在前列”的要求,認真落實省、市和區委的決策部署,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著力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著力解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抓住改革、開放、創新三大關鍵,打贏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污染防治三大攻堅戰,圍繞質量、標準、品牌三大重點,實施引智引技引資三大工程,提升IAB三大主導產業,最佳化營商、城市、政治生態三大環境,強化主導產業引領、核心企業帶動、產業生態支撐,率先邁進高質量發展,在改革開放創新驅動、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中勇當尖兵。
今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7.5%左右,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可比增長7.5%,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8%,研發經費支出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4%,萬元地區生產總值能耗下降4%左右,城鄉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成長基本同步。重點推進“六個一批”工程:實施一批高標準改革項目、提升一批高水平開放平台、打造一批高質量創新中心、培育一批高效益產業集群、建設一批高品質基礎設施、推進一批高等級民生項目。圍繞上述總體要求和預期目標,重點抓好以下工作:
(一)貫徹新發展理念,提升經濟發展質量效益
圍繞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著力打造成體系、全生態的現代化產業集群,做優做強實體經濟。
創新招商選資新模式。樹立全球視野,瞄準新產業、新業態,實現招商4.0全新突破,大力引進高端高質高新產業項目。實施精準化招商,堅持主導產業引領、核心企業帶動、產業生態支撐,深入實施IAB等產業政策,以人才集聚吸引技術、資本、產業等資源要素,大力引進行業龍頭、“單打冠軍”。實施專業化招商,最佳化招商機制,用好招商資源,統籌工作力量,打造更高更專、更優更強的招商隊伍。實施常態化招商,面向國內重點地區及歐美日韓開展定期招商,利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財富》全球論壇等活動,在更高層次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厚植招商引資新優勢。全年引進100個重大高新優質項目,其中世界500強、央企、中國企業500強、民營企業500強投資項目30個。
打響企業籌建大會戰。項目落地是硬道理,企業投產才能促發展。集中企業籌建工作力量,實施重點攻堅,全力開展“項目籌建年”行動。出台籌建大提速措施,探索承諾制改革,試行“先建後驗”籌建模式。推行整體招標,全力加快土地平整和前期整理。推廣卡斯馬等項目籌建經驗,強化重點項目專人跟進、專班服務,全年新增動工建設項目53個。落實企業主體責任,加強已供地項目管理,嚴格執行土地保證金制度,重點清理兩年以上未動工項目。加快樂金8.5代OLED、LG化學偏光片、粵芯等重大項目建設步伐,確保百濟神州、瑞松等重點項目按計畫投產,實現80家優質項目投試產,完成籌建項目投資300億元以上。
促進新興產業快發展。主動融入“中國製造2025”“網際網路+”等國家戰略,圍繞IAB等新興產業,突出龍頭項目帶動作用,加快建設3大總部集聚區和5個價值創新園區,打造新型顯示、生物醫藥2個世界級產業集群。鞏固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優勢,推進平板顯示產業全鏈條升級,建設工業網際網路示範基地,發展空中網際網路產業,創建國家北斗產業示範園區。瞄準人工智慧產業熱點,培育智慧型裝備龍頭企業,重點布局晶片、無人駕駛、高端裝備製造等產業。打造中國區塊鏈數字經濟創新區。搭建生物材料快速通關平台,推進研發中試、生物製藥、精準醫療、檢驗檢測等核心項目建設。加快發展跨境電商等現代商貿業。推動金融與科技、產業融合發展,積極申報國家級產業金融示範區,完善區域資本市場,加大金融機構引進培育力度,集聚風險投資機構累計300家,資金管理規模超700億元。
推動傳統產業再最佳化。不斷深化質量、標準、品牌建設,推動企業技術升級、管理最佳化、產品更新和業態創新,實現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聚焦高端消費,加快個性化生產變革,推動傳統製造業與商貿業聯動發展。建設產業基礎大數據平台,引導低效企業開展“二次招商”,提升單位產出率、貢獻率。推動生產製造向總部結算、科技研發轉型,鼓勵企業整合資源,引進新技術、更新老設備,加快向先進制造、智慧工廠轉型升級,全年完成200家企業智慧型化技術改造。
(二) 堅持創新驅動,推動發展動能加快轉換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要大力集聚全球創新資源,全面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區域創新體系。
集聚高水平創新資源。加快珠三角自創區建設,全方位對接廣深科技創新走廊,大力推進“54321”科技創新工程:提升知識城、科學城和生物島、雲埔、臨港“兩核三節點”5大創新平台;打造再生醫學與健康實驗室、冷泉港(廣州)研究院、牛津大學創新中心、廣州斯坦福國際研究院4個國際頂級研發機構;建設印刷及柔性顯示、機器人、輕量化高分子材料3家省級以上製造業創新中心;共建中國科學院大學廣州學院、廣州大學數據安全學院2所高端科研院校;打造1個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
培育多元化創新主體。壯大升級現有孵化器集群,創新孵化育成機制,引導現有孵化器向專業型、投資型孵化器轉型,新建IAB專業孵化器、加速器10家以上,新增孵化面積30萬平方米以上。用好矽谷、波士頓、特拉維夫等招商工作站,拓展英國、德國、北歐等地創新資源,引進更多國際創新型幼苗在區內成長壯大。實現45%以上的規上工業企業建立研發機構,加大企業科研扶持力度,重點培養領跑、並跑的科技龍頭企業。落實省、市高新技術企業樹標提質行動,提升高新技術企業發展水平,全年新增高新技術企業300家以上,遴選瞪羚企業200家以上。
集聚高層次創新人才。人才是創新的第一資源。要圍繞人才發展的需求,提供精準高效的服務。落實“美玉10條”等人才政策,激發和保護企業家精神、創業家精神、工匠精神,加快引進培育科技骨幹、文化名家、名醫名院長等各領域人才,精心評選10名“黃埔工匠”。營造創新文化氛圍,建設一批創客咖啡、文化書吧、健身中心等配套設施,完善人才交流“第三空間”,全年籌集人才公寓5000套以上。用好海交會等平台,引進和培育一批具有國際水平的戰略性科技人才、高水平創新團隊,進一步提升科技領軍人才項目質量,力爭全年新增國家“國家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畫”、省“珠江人才計畫”、市產業領軍人才等高層次人才20名以上,打造國際高端人才創新創業新高地。
厚植活力型創新生態。紮實推進國家雙創示範基地建設,成立區科技創新協會,大力發展科技服務業,加強研發經費、獎勵配套等政策兌現,提升多渠道研發投入強度。發揮廣州科技金融路演中心功能,深化我區與上交所、深交所戰略合作,積極推動企業上市,力爭實現20家企業上市或新三板掛牌。深入推進國家智慧財產權運用和保護綜合改革試驗,加快建設中國(廣東)智慧財產權保護中心、廣州“一帶一路”著作權產業服務中心。組織產學研聯合攻關,在一批原創性、顛覆性技術上實現突破,全年實現發明專利申請量超7000件。
(三)持續深化改革,打造國際化營商環境
樹立營商環境就是生產力的理念,全力推進體制機制創新,加快提升服務效能,著力打造全國最優、國際一流的營商環境。
持續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破除低端供給,擴大優質供給,重點在“破”“立”“降”上下功夫,降低實體經濟運行成本。深入推進電力體制改革,進一步吸引更多企業參與售電側改革試點。強化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功能,加大政府補貼、擔保力度,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實體經濟的信貸投放。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健全法人治理結構,完善激勵和約束機制,鼓勵參與價值創新園區和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國資監管由“管資產”向“管資本”轉變,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力爭國企資產規模增長50%以上。
持續抓好“放管服”改革。建立專業化、精準化、差異化政策體系,打造投資貿易最便利、行政效率最高、管理服務最規範的樣板區。繼續簡化前置審批、最佳化審批流程,打造“來了就辦、一次就掂”行政審批品牌,讓數據多跑路,讓民眾少跑腿。深化信任審批、容缺審批改革,強化容錯糾錯機制,力爭全流程審批時間再壓減1/4。建設“數字政府”,建成招商、籌建、產權保護等管理信息平台,加強事中事後監管。深化商事登記制度改革,力爭全年新登記市場主體2萬戶。堅持有求必應、無事不擾,把企業的事當作自己的事,為企業提供專業、高效、便捷的服務,讓企業進得來、留得住、辦得好。
持續深化對外開放合作。積極對接國家“一帶一路”倡議,深度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大局。高水平引進來,深化與新加坡、歐盟、以色列、沙特等地區合作,舉辦金融智庫年會,辦好中以企業家投資論壇,吸引更多世界知名企業來我區投資興業。高質量走出去,完善境外投資“一站式”綜合服務平台,鼓勵區內企業開展高質量海外併購,布局海外研發設計中心、生產基地、全球行銷網路等機構,嵌入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價值鏈。積極申報建設自由貿易港,聚焦港口經濟,激發傳統口岸、保稅區活力,增創對外開放新優勢。
(四)提升規劃建設水平,最佳化拓展城市發展空間
堅持世界眼光、國際標準、中國特色、黃埔風格,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態,建設國際化智慧創新城區。
最佳化城市空間布局。加快重點片區產業鏈條對接、服務功能互補、發展資源共享。以知識城上升為國家級雙邊合作項目為契機,爭取更多政策支持,推動知識城開發建設大提速,高標準建設國際會議中心,科學布局圖書館、博物館等文化功能設施,打造知識智慧城區。最佳化提升科學城,打造科學大道—開創大道總部經濟走廊和雙創核心區,實施主要道路亮化提升工程,全面提升基礎設施、道路景觀、產業形態。高標準建設臨港經濟區,穩定第二CBD城市設計成果,大力發展總部經濟、金融中心、港航服務、郵輪產業,強化沿江生態建設,打造世界級濱水區。全面提升生物島基礎設施,高標準打造官洲國際生物論壇場館,引進生物醫藥最前沿技術,加快建設生物醫藥發展特區。提升西區、雲埔、長嶺居等園區規劃,推進功能布局最佳化、基礎配套完善。
打造便捷城市交通。構建“51030”便捷交通網路,實現區內主要組團中心5分鐘到達高快速路、10分鐘互聯互通、30分鐘到達中心區,形成“四面八方、四通八達”的交通格局。進一步完善“八縱八橫”主幹路網,打通交通大動脈,建設“南北貫通、山海相連、四片聯動”的改革之路、開放大道,新建道路94條,改造道路90條,推進臨江大道東延線建設,加快打通科林路等11條斷頭路。重點推進豐樂北路、黃埔東路等14個項目建設,建成九龍立交、開源立交、石化立交等10個項目。推進有軌電車和捷運建設,高品質打造“1主3支”有軌電車線網,力爭知識城到白雲機場等3條高快速捷運開工建設,加快捷運5號線東延段、7號線二期建設步伐,實現21號線通車運營。
推進城市有機更新。將城市更新改造與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與解決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問題、與補齊民生短板、與建設美麗黃埔結合起來。推進科學城、臨港經濟區和知識城片區“三舊”改造,率先在廣汕公路、香雪大道、開創大道、九龍大道等沿線實現突破,啟動蘿峰、沙步等9箇舊村改造,加快暹崗等16個已開工項目改造進度。新建廟頭、雙崗等10個示範社區,加快老舊小區微改造。促進村社與專業團隊合作,引進高端產業項目,建設高水平產城融合社區。全年完成“三舊”改造固定資產投資150億元以上,啟動實施75個項目,開工面積300萬平方米。
切實強化用地保障。理順征拆工作體制,強化征拆力量統籌,創新安置補償模式,加強征拆代業主管理,推行征拆績效考核。以價值創新園區、翟洞片區、鎮龍片區和精細化工產業園等為重點,實現征地3.6平方公里、收地3.3平方公里。大力推進查違控違,堅決杜絕新增違法建設,全年拆除各類違法建設210萬平方米。用好農村集體“三資”監管平台,全面加強村社集體土地物業管理,杜絕長期低效出租。鼓勵區屬國企加強與村社合作,對低效閒置用地劃片收儲、統籌開發,對到期土地和廠房統一租賃、統一收儲。重點推進東區、永和等片區低效閒置用地清理,加快黃埔東路、九龍大道等沿線村社物業盤活利用,全年清理盤活低效閒置用地25萬平方米。
(五)加強城市治理,全力打造宜居美麗黃埔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平安有序的城市生活是民眾共同的期待。要強化“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建設宜業宜居的美麗城區。
打造綠色生態黃埔。塑造城市景觀,形成黃埔特色、黃埔標準、黃埔風貌。推進城市道路綠化景觀建設,完成志誠大道等5條道路綠化景觀升級,實施黃埔東路等綠色大道工程。完成南崗河等綠化景觀提升,加強鳳凰河、金坑河的綜合整治,推進烏涌、永和河兩岸光亮工程及景觀升級改造,建設九龍湖、生物島等3個濕地公園,實施華聖公園二期等公園綠地改造升級,新建、提升綠道80公里。建設長洲國際慢島,高水平打造海綿城市。建設一批人行天橋、風雨連廊、生態綠廊,打造安全、舒適、便捷的慢行系統。發展綠色公交,新投放純電動公車600輛,力爭在全市率先完成公車輛純電動化改造。
重拳治理環境污染。堅決取締“散亂污”企業,嚴厲打擊環境污染行為,從源頭減少污染物排放,加強企業清潔生產審核、總量減排、環境綜合整治。狠抓施工揚塵和噪聲、廢氣偷排、固體廢棄物排放等監督管理,加強揮發性有機物排放控制,完成重點監管企業綜合整治。持續推進環衛精細化作業,推廣垃圾“定時定點”分類投放,創建15個以上垃圾分類樣板小區。倒逼責任,壓實河長制,實施湖長制,全力推進文涌、深井涌等14條黑臭河涌整治。推進文沖等5個城中村生活污水治理,建設完善九龍一廠、三廠等污水治理設施。
狠抓精品城市治理。堅持更乾淨更整潔更平安更有序,加強“四標四實”成果運用,使城市管理更加標準化、精細化、品質化。加大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力度,加強泥頭車污染路面、余泥渣土亂排放等監督管理,加強“六亂”“五類車”治理,規範管理共享腳踏車,最佳化腳踏車專用道,建設配套驛站設施10個。大力推進“廁所革命”,新建和改造公共廁所40間以上。繼續推進格線化服務管理,建立集城市管理、社區服務、綜合治理為一體的綜合服務格線。健全完善安全生產責任體系,加快“三條圍”搬遷,深化隔牆路安全隱患治理,強化油氣管廊綜合整治,加強地質災害防範,堅決杜絕重特大事故。加強食品藥品監管,創建食品安全示範城市。創新完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妥善化解不穩定因素,強化掃黑除惡、反恐、禁毒工作,嚴厲打擊詐欺、“兩搶”、入室盜竊等多發刑事犯罪,打造廣州最安全區。
(六)持續增進惠民力度,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
堅持發展為民、發展惠民,切實加強和改善公共服務供給,不斷推動民生事業發展有質量、高檔次、上水平。
推進教育現代化。加大國際化、集團化、多元化、信息化辦學力度,實施“建名校、引名師”工程,加快廣州實驗中學、市二中開元學校等優質教育資源建設,打造從幼稚園到高中的特色品牌學校。積極引進國內外知名高校,探索建立產教融合職業教育體系,打造全國“教育小鎮”創新發展示範區。大力引進國內外優質師資力量、管理資源,深入推進教師編外聘用制、校長職級制等改革,探索推進校長教師“區管校聘”,新增教師500名以上。統籌教育資源配置,推進黃埔軍校紀念中學等22所中國小校改擴建,建設黃陂中學、洋城崗國小等一批中國小、幼稚園,新增公辦學位7000個。
做強文化軟實力。堅持文化自信,建設文化強區。熱烈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廣州開發區建區34周年,弘揚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打造一批展現改革開放成果的精品工程。深入發掘黃埔軍校、南海神廟、華峰寺等歷史文化資源,加快香雪公園4A級景區建設,加快長洲島保護性開發,推出黃埔精品文化旅遊線路。推進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新增圖書館、文化館分館10個,加快建設廣州海事博物館,謀劃建設博物館、美術館、工人文化宮等文化設施,創建10分鐘公共文化圈。辦好香雪文化節、黃埔馬拉松,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大力發展文化產業,建設文化創意產業園區,推動文化與科技、金融、旅遊等深度融合,講好“黃埔故事”,傳好“黃埔聲音”,打響“黃埔品牌”。
推動健康上水平。啟動實施“衛生強區”,完善三級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加快知識城南方醫院、廣醫婦兒醫院、嶺南醫院二期等醫院建設,推進廣州開發區醫院、黃埔中醫院等5所醫院升級改造,積極引進三甲專科醫院。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健全現代化醫院管理制度,強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設,最佳化提升區域衛生信息化水平。開展愛國衛生運動,推進國家慢性病綜合防控示範區長效機制建設。積極發展養老事業,推進8個養老項目建設,打造全國養老服務業綜合改革示範區。
鞏固保障新優勢。最佳化完善社保公共服務體系、社會救助體系,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強化來穗人員社會服務,做好被征地農民社保工作。精準對接重點產業用工需求,加大人工智慧、信息技術等產業就業培訓,依法嚴厲打擊惡意欠薪行為,扶持自主創業2500人,創業帶動就業1萬人。積極做好中低收入家庭住房解困工作,構建多層次、廣覆蓋的住房保障體系,新開工棚戶區改造336套,推出公共租賃住房2378套。推進軍民深度融合,做實做好雙擁優撫安置工作。
促進區域更協調。均衡配置產業項目、基礎設施、公共服務配套等優質資源。積極穩妥推進街鎮行政區劃調整,用好街鎮機動工作經費,把更多的財力向民生事業傾斜。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三年行動計畫,大力發展現代都市農業,促進長洲、九龍等村社集體經濟長效增收,深入實施全區留用地管理辦法,切實保障被征地農民的合法權益。推進農村“四好”公路建設。加強大沙地等老舊城區基礎設施改造,配套完善公共服務設施及高端商業綜合體,讓舊城展新顏。打贏扶貧攻堅戰,加強廣清、廣梅產業園對口幫扶,加快清遠佛岡片合作開發,高標準推進陽山精準脫貧,做好黔南州東西部協作、贛州經開區結對共建。
紮實做好武裝、民防、計生、婦女兒童、殘疾人、統計、糧食、物價、外事、僑務、對台、民族、宗教工作,繼續做好打私、工會、工商聯、貿促會、應急、氣象、保密、檔案、地方志、供銷社等工作。
(七)切實轉變作風,持續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真正為民用權、公正用權、依法用權、廉潔用權,切實做到對人民負責、受人民監督、讓人民滿意。
依法履職建法治政府。依法接受區人大及其常委會法律監督、工作監督,自覺接受區政協民主監督,認真辦理人大代表議案建議和政協提案,廣泛聽取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人民團體的意見。自覺接受監察監督,主動接受社會和輿論監督。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健全科學民主決策機制,落實重大行政決策法制審核制度,健全公共法律服務體系,確保政府依法行政。完善政府信息公開目錄,推進決策、執行、管理、服務、結果“五公開”。
高效施政建效能政府。開展“靜悄悄”的調查研究,把主要精力放在解決實際問題、抓好工作落實上,在征地拆遷、項目籌建等急難險重任務面前,敢闖敢拼,勇挑重擔。落實“三個區分開來”的要求,為敢於擔當的幹部擔當,為敢於負責的幹部負責,讓幹部快乾、實幹、會幹。強化政府績效管理考核,激發乾部隊伍活力。持之以恆整治“四風”,健全督查問責機制,堅決整肅庸政懶政怠政行為。切實增強狠抓落實本領,壓實工作責任,明確時間表、路線圖,把雷厲風行和久久為功有機結合起來,確保各項工作落地生根、結出豐碩成果。
乾淨幹事建廉潔政府。嚴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強化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重點整治發生在民眾身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打造透明廉潔高效政務環境,尊重和弘揚企業家精神,鼓勵幹部為企業辦實事、解難題,構建更加“親”“清”新型政商關係。加強對重點領域、重大工程項目、重要崗位的廉政風險精準防控,構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機制。
各位代表,奮鬥的芳華永遠十八,創新的黃埔永遠年輕。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市委市政府和區委的堅強領導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埋頭苦幹,銳意進取,以更大的決心、更大的勇氣、更大的擔當,奮力在改革開放創新驅動、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中勇當尖兵,在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上走在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