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雲區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

白雲區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是由白雲區發布的報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白雲區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
  • 地區:廣東省廣州市白雲區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白雲區人民政府,向大會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十三五”時期發展成就和2020年主要工作
  過去五年,是白雲發展史上極不平凡、具有重要意義的五年。五年來,我們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市委、市政府和區委的堅強領導下,在區人大和區政協的監督支持下,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緊緊抓住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廣州加快實現老城市新活力和“四個出新出彩”等重大歷史機遇,認真落實省委“1+1+9”工作部署、市委“1+1+4”工作舉措、區委“1358”發展思路,較好完成“十三五”規劃各項目標任務,經濟社會發展邁上新台階。
——這五年,是白雲經濟社會實現“蝶變升級”的五年。“1358”發展思路落地生根、結出豐碩成果,經濟實力跨越式提升。產業競爭力全面強化,“一園一城一示範區”引領發展,“強二優三、三產融合”澎湃有力。高水平建城興業,城區發展日新月異,鄉村振興如詩如畫。一批主幹路網蜿蜒縱橫,聯通空鐵、串聯城鄉。狠抓全域治水、清水潤城,繪就魚翔淺底、水清岸綠新畫卷。中國領軍智慧城區、全國鄉村治理示範村等一系列國字號榮譽花落白雲,讓居者自豪、來者依戀、聞者嚮往。
  ——這五年,是白雲經濟綜合實力“屢創新高”的五年。2020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245億元,連續5年上榜全國綜合實力百強區。固定資產投資首次超1000億元,總量是“十二五”的1.6倍,穩居全國投資潛力百強區前十。華為廣州研發中心、中關村信息穀等一批大項目、好項目落子白雲,市場主體增至47.1萬戶,高新技術企業實現近9倍增長,發明專利申請量、授權量分別是“十二五”的3.5倍、2倍,以創新為主要引領和支撐的經濟體系進入全面成長期。
  ——這五年,是白雲綜合城市功能“系統提升”的五年。白雲國際機場三期擴建、廣州白雲火車站、廣州鐵路貨櫃中心站等重大樞紐工程接續開工,新增或改造市政道路162公里。4個國考、省考斷面水質全部達標,新建污水管網超過歷史總和10倍。完成“三舊”改造、“三園”轉型近19平方公里,拆除違建3000萬平方米,總量連年位居全市第一。“還綠於民、還景於民”工程讓白雲持續煥發新魅力,城市環境實現“大轉變大提升”,乾淨整潔成為新常態。
  ——這五年,是白雲社會治理水平“全面進步”的五年。社會治理經驗頻出,大源村整治成效得到中央第九巡迴督導組充分肯定,入選全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攻堅克難案例。案件類警情連續4年兩位數下降,生產安全事故數壓減一半,成功摘掉“涉毒”“涉假”“涉黑惡”3頂帽子,“大源模式”“白雲快遞小哥”成為社會熱詞,白雲群防共治品牌全國聞名。“放管服”改革走向深入,治理效能和營商環境大幅提升。
——這五年,是白雲民生社會事業“碩果纍纍”的五年。一般公共預算民生支出連年占比超八成,支出總額是“十二五”的2.2倍。每年十件民生實事兌現到位。廣東實驗中學、廣州市鐵一中學等優質教育資源集聚白雲。民眾期盼的區人民醫院新院區開業迎診,5家區屬醫院升級為三級醫院。廣東畫院、廣州市城市規劃展覽中心、白雲區圖書館新館等大型文化陣地及1468個便民體育設施建成開放,文體惠民活動異彩紛呈。
  五年來,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堅定不移轉方式調結構,經濟綜合實力邁上新台階。
  重大發展平台引擎作用凸顯。堅持世界眼光、國際標準,謀劃推動一批重大發展平台建設,形成了全面發力、多點突破勢頭。廣州民營科技園煥發新活力,成功創建廣東省新時代民營經濟統戰工作示範基地,38平方公里“一核三園”新布局加速成型,園區工業總產值連續6年實現兩位數增長,高新技術企業、研發機構數增長5.3倍、5.9倍。白雲湖數字科技城塑造產業新優勢,打造28平方公里數字經濟集聚區,收儲土地約6800畝,中關村信息穀、北大科技園、哈工大大數據集團等一批行業龍頭企業落戶。現代都市農業示範區全面推進,設施蔬菜、花卉現代農業產業園和省鄉村振興文化服務產業園加速成型,成功引進32家優質農業企業。白雲新城引進銀帝集團、中國化學等優質企業項目38宗,總投資495億元,總部經濟集聚效應明顯。廣州設計之都從村級工業園蝶變升級為設計產業高地,引進省交通規劃設計院、香港思城控股等創意設計企業。全區新增規劃報建2200萬平方米、施工報建1900萬平方米,分別是“十二五”的1.9倍、2.5倍,建築業產值增長9倍。
現代產業“四梁八柱”加快形成。產業轉型邁出堅定步伐,加速向中高端邁進。先進制造業提質增效,規上工業企業從574家增至930家,出讓工業用地建築面積是“十二五”的3倍,歐派家居、白雲電器成為行業領軍企業,新湧現通達電氣、特威機械等一批工業骨幹企業。軌道交通全產業鏈集聚發展,市軌交聯盟、軌交基金等行業組織落戶白雲,形成50多家行業龍頭企業集聚的軌道交通發展格局。現代服務業蓬勃發展,廣州捷運設計院等設計企業帶來產業新突破,廣州法律服務集聚區吸引“一帶一路”律師聯盟廣州中心、廣州國際商貿商事調解中心等42家法律服務機構入駐。數字經濟規模不斷壯大,中軟國際、軟通動力、浪潮集團等軟體和信息百強企業搶先落戶,網際網路軟體信息技術企業增至1.2萬家,增長近12倍。美麗健康產業迎來發展新機遇,化妝品規限上企業總量翻了兩番,產值和銷售額實現“雙百億”,阿道夫、水密碼等白雲本土品牌走向全球,“白雲美灣”顯示度不斷提升。直播電商異軍突起,網上零售額達1900億元,大源村成為全國首個年交易額破百億元的“淘寶村”。
  招商引資能力效率全面提升。堅持把招商引資工作作為“一把手工程”,出台實施各類措施指引6項,搭建起白雲特色的“全鏈條”招商引資服務體系。瞄準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慧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進行靶向招商、產業鏈招商,舉辦重大招商推介活動59場,推動簽約項目122個,新註冊(落地)項目超360個,協定總投資超1500億元,引進珠肇鐵路、中鐵十六局等百億元以上項目10個、中建三局等央企18家。出讓國有產業用地79宗、總建築面積574萬平方米,分別是“十二五”的2.1倍、2.7倍。重點招商項目落地建設全面加速,時間縮短一半以上,開工建設重點產業項目93宗、總建築面積809萬平方米,分別是“十二五”的6.6倍、5.4倍。
(二)持續深化改革創新,發展動能轉換迎來新突破。
  大灣區核心引擎承載功能不斷增強。緊抓“雙區驅動”“雙城聯動”重大發展機遇,出台實施意見和三年行動計畫,白雲湖數字科技城、廣州設計之都、廣州軌道交通裝備產業園被市納入大灣區重點平台項目。最佳化企業服務,簡化港澳企業商事登記公證文書,積極推動外資工商登記“無紙化”“零見面”審批。成立港澳和台灣青年創新創業服務中心,新增2個市級港澳台青創示範基地,舉辦多場創新創業交流實踐活動。與香港聯合醫務集團開展全科醫生培訓,12所中國小與香港中國小締結姊妹學校。加強與佛山等周邊城市合作,共建“白雲—南海”高質量發展融合試驗平台,與南海區、三水區實現469項政務事項跨城通辦。
  重點領域改革走深走實。7項國家級、省級改革試點任務全面落實。全面完成機構改革,組建投資促進局、市場監管局等22個政府工作部門。深入推進鎮街體制改革,順利完成太和鎮行政區劃調整,新設大源街、龍歸街。完成國稅、地稅機構合併。深入推進簡政放權,46項區級行政職權事項、122項區級公共服務事項調整由鎮街實施。新組建5家專業型區屬國有企業,深度參與產業園區開發、重大項目建設,區屬國企資產總額達72.7億元,增長3.7倍。深化農村綜合改革,創新設立鄉村振興產業投資基金,募集超13億元支持重大項目建設。全面完成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166個經濟聯社全部完成股份合作制改革。營商環境改革全面提速,出台實施六大惠企政策,減稅降費超100億元,企業數量增至26.5萬家,增長2倍,獲評賽迪營商環境百強區(2020)第七名。
創新驅動發展成果豐碩。始終堅持創新第一動力,圍繞共建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推動華為廣州研發中心、廣東省新興雷射電漿技術研究院、粵港澳大灣區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等科技創新項目落地發展。省、市級研發機構增至238家,是“十二五”的3倍。大力培育科技創新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從118家增至1090家。建成5G基站7481個,數量全市第一,開展智慧交通、智慧醫療等14個5G套用。創新環境持續最佳化,出台實施“創新十條”,引進各類高端人才734名。
  (三)提升規劃建設水平,城市功能品質實現新飛躍。
  高品質規劃引領作用明顯。最佳化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調整新增建設用地規模25.6平方公里,為124個重點項目提供用地保障。以產業發展為導向推進重點平台、片區規劃編制,60個控規項目經市政府批覆實施,占全市近五分之一。深化開展42平方公里城市設計,基本實現重點功能片區全覆蓋。完成重點設施項目征地3萬畝、拆遷539萬平方米,分別是“十二五”的10倍、15倍。完成土地收儲2.9萬畝、出讓建築面積1034萬平方米,分別是“十二五”的8倍、2.9倍。實現村莊規劃“應編盡編”。土地節約集約利用受國務院嘉獎,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工作走在全市前列。落實最嚴格耕地保護制度,完成4.1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
城市更新工作步伐加快。堅持政府主導、產城融合原則,新增實施城市更新土地面積近萬畝。田心、陳田等5箇舊村改造全面實施,大源村創新“政府收儲+舊村居品質提升”減量發展模式。完成13宗舊廠改造、57個老舊小區微改造,舊村、舊城、舊廠累計改造面積1060萬平方米,“三舊”改造打開新局面。打好“收儲+更新+拆違”整治組合拳,轉型疏解專業批發市場45個,清理、收儲低端物流園48個,整治提升村級工業園8平方公里,“三園”轉型成效顯著。整治“散亂污”場所5.5萬家,數量全市第一。堅持“四個最嚴”“三個絕不”,清拆違建4萬宗,是“十二五”的9倍,總量全市第一,違建勢頭得到根本性扭轉。
  綜合交通樞紐地位更加突出。白雲國際機場第二航站樓、商務航空服務基地建成投入使用,機場三期擴建工程開工,東北貨車外繞線建成通車,廣州白雲火車站、廣州鐵路貨櫃中心站建設順利推進,中歐班列聯通“一帶一路”12個國家30多個城市,空鐵聯運格局基本形成。新規劃建設捷運線路15條(段),實現鎮街捷運全覆蓋,運營里程達88.5公里,排名全市第一。搭建“十一高兩快”高快速路網,新增高速公路里程36.4公里,是“十二五”的5.3倍,花莞高速、北三環高速、廣佛肇高速、機場第二高速北段等投入運營。新增或改造市政道路里程是“十二五”的4.6倍,空港大道二期、白雲五線等一批主幹路網建成通車,主城區聯通機場更加便捷,北部四鎮聯繫更加緊密。
(四)精細化推進社會治理,城鄉環境更加美麗宜居。
  城市環境全方位提升。水環境治理成效顯著,新(擴)建污水處理廠8座,新建污水管網8500公里,完成65平方公里排水單元達標改造,污水處理能力增長2倍。39條黑臭河涌實現長制久清,124宗黑臭小微水體消除黑臭,景泰湧入選全國治水典型案例,河長制湖長制工作獲國務院督查激勵。深化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完成“一鎮街一空氣監測站”建設,空氣品質6項指標首次全部達到國家二級標準,優良天數比例首次超90%。全域推進垃圾分類,首創“廚餘公交”和城中村“棟長制”,廚餘垃圾分類率達23.9%,減量成效全市第一,其他垃圾收運量實現負增長。開展“廁所革命”,新改建公廁519座,數量全市第一。持續開展全域環境綜合整治,105國道、同泰路等主幹道品質大幅提升,新增綠地189萬平方米,完成碧道建設170公里。
  鄉村振興高質量推進。出台鄉村振興三年行動計畫和系列配套政策,2020年農業總產值增速創20年新高,農民收入提高一半以上,鄉村振興實績考核居珠三角片區前列。農村土地經營權規模化流轉達9000畝。發出全市首批“房地一體”農村不動產權證書。搭建“區鎮村”三級助農服務平台,新型鄉村助農服務體系建設考核全省第一。圍繞帽峰山、流溪灣、巴江河打造四大美麗鄉村群,建成省定“乾淨整潔村”109個、“美麗宜居村”100個、“特色精品村”37個,提前1年完成3年創建任務。鐘落潭鎮獲評全省鄉村治理示範鎮,江高鎮大田村等4條村獲評全省鄉村治理示範村。建成“四好農村路”超200公里。在全市率先全覆蓋推行農村集體“三資”契約清理,為村社追回租金6.8億元。“三資”監管體系逐步完善,“三資”平台完成交易232億元,契約價值提升115%。黨務村(社)務公開“白雲模板”全面鋪開,村社換屆選舉“六公開”新模式獲評第二屆“中國廉潔創新獎”。村幹部隊伍建設不斷強化,118個行政村黨組織書記全部具備大專以上學歷,村村配有35歲以下年輕幹部。
社會治理多維度提升。紮實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社區格線化服務管理、出租屋綜合治理和“四標四實”工作走在全市前列。四個重點村實現由“亂”到“治”,治理經驗全省推廣。在全市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考核中連續3年評為A級。大力推進“智慧白雲”建設,率先在全市建成3.0版“令行禁止、有呼必應”綜合指揮調度平台,實現“一屏觀白雲、一鍵連指揮、一門辦業務、一網統管理”。構建“六位一體”社會治安防控體系,“雪亮工程”全面鋪開。禁毒人民戰爭取得新勝利,三大毒情指標下降九成以上,物流寄遞“五個100%”經驗全國推廣,禁毒工作示範區創建成效顯著。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取得全面勝利,打掉涉黑組織9個、惡勢力犯罪集團21個,多項指標全市第一。建立“應急管理七大體系”,生產安全事故數“5年連降”。食品安全形勢持續穩定向好。鐵腕開展三年打假專項行動,智慧財產權侵權舉報量下降過半,有效註冊商標增至32.4萬件,總量翻了兩番。中港皮具城獲評國家級智慧財產權保護規範化市場。
  (五)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滿。
  基本民生保障堅實有力。就業形勢保持穩定,城鎮新增就業15.9萬人,幫扶5萬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發放失業保險穩崗補貼約3億元。“粵菜師傅”“廣東技工”“南粵家政”三項工程成效顯著,培訓人員超10萬人次。獲國家、省、市勞動模範和先進集體11人次,白雲學子在第45屆世界技能大賽獲得金牌數接近全國一半。社會保險提標擴面,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78.6萬人,比“十二五”翻了一番。精準發放社會救助金1.9億元,特困人員救助供養經驗獲民政部肯定。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體系逐年完善,每千名戶籍老人養老床位數全市第一。成立全市首個婚姻登記處家庭驛站,服務環境民政部評價“全國一流”。落實全面兩孩政策,成功創建廣州市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示範點。配合建成保障性安居住房超4萬套。供電能力提升55%。完成舊樓加裝電梯517宗。新增覆蓋管道燃氣用戶41萬戶,總量翻番。鋪設供水管道5600公里,完成改水水錶安裝14萬戶,全面提升146個農村(城中村)市政供水質效。成功創建15個市級、83個區級容貌示範社區,創建工作連續3年全市第一。脫貧攻堅取得關鍵性勝利,投入財政幫扶資金5.9億元,帶動減貧16.6萬人,對口幫扶支援的“五省七縣市”全部脫貧摘帽,區內扶貧開發成果不斷鞏固。
教育醫療實現跨越發展。與省市高校、名校合作辦學,新引進廣東實驗中學、廣州市鐵一中學、廣州市第六中學、廣州大學附屬中學等名校開辦14所優質學校。新增幼稚園、中國小學位8.1萬個,是“十二五”近3倍,順利完成學前教育“5080”任務。成立全省首個鄉村教育集團,全區9大教育集團實體化運作經驗全國推廣。高級職稱教師增至1694人,新增6所示範性高中,中考成績穩居全市前列,高考本科上線率年均提高4個百分點。發出全國首張數字身份教育卡,智慧校園數量全市第一。深化區屬公立醫院管理體制改革,引進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等合作辦醫,建立4個城市醫療集團。新(擴)建區人民醫院新院區等5間區屬醫院,新增社區衛生服務中心4間、中心衛生站12間,優質床位總數翻番。全省首個國家級基層胸痛中心示範基地、全市首個國家級心臟康復中心落戶白雲。
  文體旅遊事業日益繁榮。持續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連續5年高質量通過創文督導考核。100%完成市級文明村鎮創建。區國家檔案館等便民公共設施建成開放。推進三元里、平和大押等歷史文化街區品質提升,臥雲廬文物建築開放利用經驗全國推廣。建成文化創意類產業園區25個,推出“雲•飛揚”系列文化品牌活動4000餘場,成功舉辦2019年世界定向排位賽站點賽、王者榮耀冬季冠軍杯總決賽。區全民健身中心基本建成。競技體育取得新突破,我區選手共獲世界賽冠軍4人次、全國賽冠軍33人次。新增3A級及以上景區4個。出台鄉村旅遊發展總體規劃,人和鎮鳳和村成功創建全市旅遊文化特色村。
(六)加強和改進作風建設,政府服務更加便捷高效。
  作風建設紮實有效。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全面落實“第一議題”制度。深入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堅決全面徹底肅清李嘉、萬慶良惡劣影響,牢牢守住意識形態陣地。大力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查處典型問題675個,處理784人。持續保持反腐敗高壓態勢,查處違反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典型問題164個,處理283人。常態化推進基層減負工作。開展全區一級預算單位財政全覆蓋審計,提高財政資金績效,落實政府過“緊日子”要求。統籌推進預算績效管理、政府雇員系列改革,發揮考核導向作用,打破“三個平均主義”,幹部幹事創業精氣神不斷提振。
  法治政府建設不斷深化。依法依規向區人大及其常委會報告工作,辦理各級人大代表建議945件。自覺接受政協民主監督,辦理各級政協建議案24件、政協提案798件。堅持依法行政,健全區級重大行政決策工作機制,嚴格開展政府決策法治審查。出台行政規範性檔案88件、清理86件。建立全區行政應訴指導工作機制,辦理行政複議案件2397件。受理法律援助案件1.2萬件,受理量全市各區第一。公開區級26個領域基層政務公開事項標準目錄,梳理公布32個區直部門權責清單,全覆蓋設定“政務公開體驗區”。
政務服務水平持續提升。大力推行“不跑少跑,一次辦好”政務服務改革,全區1562項政務服務事項100%實現“網上辦”“一次辦”“自助辦”“預約辦”,7項評估指標全市第一。率先在全市實現開辦企業“一網通辦、一窗通取、半天辦結”,完成智慧政務自助終端村居全覆蓋。“一窗受理、集成服務”入選2018年廣州市最佳化營商環境創新案例,榮獲2020年度中國政博會政務服務改革“四大獎項”、中國政務網站領先獎。
  實現創建廣東省雙擁模範區“十連冠”。建成退役軍人三級服務保障體系。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七五”普法圓滿完成,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有序推進。武裝、物價、糧食、經協、貿促、科普、民族宗教、僑務外事、對台、地震、民防、殘疾人、志願服務、保密、氣象、地方志等各項工作取得新進步。
  2020年,面對嚴峻複雜國內外形勢,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嚴重衝擊,我們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認真落實中央決策部署和省、市、區委工作要求,迎難而上、砥礪奮進,奮力以“雙統籌”奪取“雙勝利”,實現“十三五”圓滿收官。一是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戰略成果。迅速建立精準高效的統籌調度體系和“條塊聯動、以塊為主”的“一盤棋”防控機制,築牢“人防+技防”兩道防線,成功經受住國內重點地區、境外重點國家、在穗涉非人員3個階段重大考驗,全力以赴打贏疫情防控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二是高質量發展邁出堅實步伐。固定資產投資總量、增速均居全市前列。淨增“四上”企業347家。“一園一城一示範區”等重大平台完成土地收儲超1萬畝、出讓3000畝,440個“攻城拔寨”重點項目完成投資超1200億元、增長49.5%。三是綜合城市功能穩步提升。國家、省、市重點設施項目土地徵收、拆遷補償完成率分別達137%、120%。拆除違建1212萬平方米,總量全市第一。161個農村(城中村)精細化雨污分流實現全覆蓋。“三園”整治提升920萬平方米。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得到國務院督查組肯定。四是社會大局保持和諧穩定。案件類警情下降23.5%,降幅高於全市平均水平3.5個百分點,商標侵權案件數、舉報數大幅下降,生產安全事故數下降26.6%。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平台入選全國政法優秀創新案例。五是民生福祉再上新台階。一般公共預算民生支出占比84%。廣東實驗中學新校區進入深化設計階段,培英中學白雲新城校區順利封頂,新增醫療機構50家,民生短板加快補齊。
各位代表!過去五年,我們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和省、市、區委工作要求,保持戰略定力,堅定發展信心,經濟社會發展各項事業均取得了重大成果,為“十四五”時期白雲高質量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回望這段披荊斬棘、跨溝越坎的奮鬥歷程,我們深切體會到,做好政府工作,必須始終堅持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奮勇前行,無論形勢如何變化、任務多么繁重,始終堅定信心不動搖、咬定目標不放鬆,以久久為功的決心和勇氣,把美好藍圖變成生動現實。必須始終堅持高舉新時代改革開放偉大旗幟,繼續發揚敢闖敢試、敢為人先的改革精神,以更堅定的信心、更有力的措施把改革開放不斷推向深入,奮力增創白雲發展新優勢。必須始終堅持把新發展理念貫穿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各領域,牢牢把握重要戰略機遇期,順勢而為、乘勢而上,在高質量發展的軌道上行穩致遠。必須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緊緊依靠人民,牢牢植根人民,用心用情用力做好為民服務的工作,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必須始終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確保各項事業保持正確政治方向和強大發展動力。
  各位代表!過去五年,我區改革發展成就來之不易,根本在於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指引,在於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也是我們堅決貫徹落實省、市工作部署和區委工作要求的結果,是人大、政協和社會各界監督支持的結果,是全區上下勠力同心、團結奮鬥的結果。在這裡,我代表區人民政府,向全區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駐區部隊官兵、各民主黨派、人民團體,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所有關心和支持白雲區改革發展的中央及省市直屬駐區單位、港澳台同胞、海外僑胞、社會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我區經濟社會發展仍然存在不少問題和挑戰:一是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還不完善,創新驅動作用尚不明顯,區域核心競爭力還要進一步增強。二是高水平發展平台尚未完全建成,平台集聚作用發揮不夠充分,項目落地建設需進一步加快。三是優勢產業、主導產業不夠突出,缺乏具有強大引領帶動作用的龍頭企業。四是基礎設施、城市環境、生態環境與老百姓要求、社會期盼仍有較大差距,城鄉二元結構仍未徹底破解,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還未全面形成。五是民生事業發展未能完全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優質民生項目的建設方式和分配模式需進一步拓展創新。六是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依然存在,改革攻堅面臨深層次矛盾和問題。七是個別幹部能力尚未完全適應高質量發展要求,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仍不同程度存在。
  二、“十四五”時期的主要目標和任務
  根據《中共廣州市白雲區委關於制定白雲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區政府編制了《廣州市白雲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草案)》,提交大會審議。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第一個五年,也是白雲區奮力實現從量變到質變飛躍,推動經濟社會實現趕超跨越、進位爭先的關鍵五年。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必須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系列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以環境為核心競爭力,統籌發展和安全,最佳化深化“1358”發展思路,深入實施“強二優三、三產融合”產業發展路徑,加快建設科技創新強區、先進制造業強區、現代服務業強區、現代都市農業示範區,推動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推動優質公共服務均等化,建設平安白雲、美麗白雲、法治白雲、幸福白雲,打造國家中心城市和國際大都市的現代化中心城區,奮力將白雲建設成為廣州最好、最強、最有活力的區之一,為廣州加快實現老城市新活力,以“四個出新出彩”引領各項工作全面出新出彩,在全省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國前列、創造新的輝煌中勇當排頭兵作出白雲貢獻。
今後五年要實現以下主要目標:
——經濟發展質量更高。在質量效益明顯提升的基礎上實現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經濟結構更加最佳化,“五片協同、多核驅動”的城市空間布局全面成型,以數字經濟、未來產業、先進制造、現代服務、都市農業為主的現代產業體系加速發展,新舊動能轉換實現重大突破,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強區和現代都市農業示範區基本建成。
——科技創新動能更足。國家級省級重點實驗室、創新中心、科研平台等科技創新載體建設取得顯著成效,第三代半導體、智慧型汽車及自動駕駛等未來產業蓬勃發展,核心技術領域產學研深度融合,創新生態明顯最佳化,創新人才不斷集聚,創新能力顯著提升,科技創新強區基本建成。
——國際樞紐能級更強。空鐵水陸立體交通網路基本成型,現代物流網路基本建成,國際物流商貿中心地位日益彰顯,信息樞紐能級大幅提升,國際交往更加密切,生產要素和創新資源集聚輻射能力更強,聯通全市、貫通全省、暢通國內、連線全球功能顯著增強。
——改革效能更顯著。營商環境改革取得重大成果,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更加完善,土地資源集約高效利用、行政體制改革、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向更深層次推進,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市場主體活力更強,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日益成熟。
——城鄉環境更美麗。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更好落實,城市更新深入推進,城鄉加快融合發展,基礎設施全面完善,生態環境持續最佳化,城市品質明顯提升,生產生活方式綠色轉型成效顯著,現代化中心城區和美麗都市鄉村初步建成,天藍、地綠、水清的城鄉人居環境更加美麗。
——民生保障更充分。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成長基本同步,鄉村振興成效顯著,公共服務體系更加完善,社會公平正義更加彰顯,實現幼有善育、學有優教、勞有厚得、住有宜居、出有暢行、病有良醫、老有頤養、弱有眾扶、急有速應,民眾對美好生活的需求得到更好滿足,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
——治理體系更健全。“令行禁止、有呼必應”黨建引領基層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全面形成,依法治區能力不斷提高,社會治安明顯好轉,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更加完善,重大風險有效防範,社會大局更加和諧穩定,平安白雲、法治白雲、智慧白雲達到更高水平。
——社會更文明進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更加深入人心,民眾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身心健康素質明顯提高,文化生活更加豐富;紅色文化與嶺南文化加快傳承創新,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和文化產業體系更加健全,白雲文化影響力顯著躍升。
三、2021年主要任務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做好政府工作意義重大。今年我區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7%以上,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可比增長8%,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5%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7%,城鄉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成長基本同步。實現上述目標,我們要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一)堅持以創新為第一動力,培育壯大高質量發展新動能。高起點、高標準制定出台支持創新的政策措施,最佳化創新資源配置方式和管理機制,全面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產業核心競爭力。
強化創新平台載體建設。統籌最佳化創新空間布局,高標準籌辦首屆全國民營企業科技創新大會及論壇,發布民營企業科技創新指數、百強榜單,打造全國民營企業科技創新示範區和國家級科技成果轉化交易平台。加強與一流高校、科研機構對接合作,推動廣東省新興雷射電漿技術研究院、北大科技園、哈工大大數據產學研創新基地、粵港澳大灣區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華農白雲現代都市農業研究院、白雲美灣研究院等一批國家級省級實驗室、創新中心、科研平台建設取得實質性進展。
強化企業創新主體作用。發揮華為廣州研發中心、中關村信息穀等龍頭企業在創新鏈上的牽引作用,加快引進一批科技型頭部企業,推動中關村信息穀創新中心正式運營、創新示範基地啟動建設,分別入駐科技企業60家、20家以上。依託區產學研聯盟,促進創新鏈和產業鏈精準對接,實現技術突破、產品製造、市場模式、產業發展“一條龍”轉化。投入不低於2.5億元財政科技經費,推動51%以上規上工業企業建立研發機構,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500家、企業研發經費投入增長10%以上。
強化創新創業環境建設。落實市“科創12條”,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完善“創、投、貸、融”科技金融服務體系,促進金融賦能科技發展。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圍繞優勢領域建設專業孵化機構,新建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8個,孵化面積10萬平方米以上。深入實施人才強區戰略和“雲聚英才計畫”,完善配套政策和實施細則,申報3個博士後工作站和1個院士工作站,新建5個人才驛站。加快人才大廈、人才公寓等服務載體建設,強化教育、醫療等優質資源保障力度,推動全區人才總量、高層次人才總量進入全市前列。
(二)堅持以重大平台為支撐,全麵塑造高質量發展新優勢。加快建設從國家到省、市、區、鎮街等多層面、多領域的重大發展平台,努力將白雲的區位優勢轉化為產業發展優勢。
高品質打造“一園一城一示範區”。廣州民營科技園深化城市設計和控規調整,推動整體成功申報省級高新區,完成土地收儲4500畝,實現新增招商工業產值、固定資產投資“2個100億元”以上,土地出讓量、建築開工量、竣工量“3個100萬平方米”以上。白雲湖數字科技城深化規劃建設方案,推動納入省委深改委、市委深改委研究事項,完成土地收儲4000畝、出讓產業建築面積60萬平方米。現代都市農業示範區聚焦“四帶三園兩區”,打造園藝化、工廠化、智慧型化、特色化現代都市農業,最佳化提升帽峰山、流溪灣、雲溪灣、巴江河四大特色都市農業帶,建設蔬菜、花卉、農產品深加工三大現代農業產業園,打造農產品商貿流通、鄉村振興文化服務兩大集聚區。
高質量推進特色產業平台建設。推動八大產業園區錯位發展,形成各具特色、優勢互補的產業發展格局。白雲新城加快中國化學等10宗重大項目建設,推進市鐵投集團等3宗項目竣工,完成5—8期產業用地招商落地。廣州設計之都一期全部動工,新增12棟大樓封頂,二三期完成用地報批、出讓產業建築面積10萬平方米。廣州法律服務集聚區推進二期10萬平方米擴園項目建設。啟動廣州時尚之都建設,出讓產業建築面積30萬平方米,引入頂級時尚商業運營機構。廣州西岸推進350萬平方米存量建築更新改造。廣州鐵路經濟產業園推動大田貨櫃中心站一期投入使用,帶動周邊區域綜合開發。機場南臨空產業區完成1200畝產業用地出讓。加速和龍科技創新谷開發及周邊約1000畝土地收儲,導入生物醫藥、類腦科學等產業。
高要求謀劃落實“一鎮街一平台”。推進“一鎮街一平台”產業區塊謀劃全覆蓋,形成“一鎮街一特色產業”布局。加快嘉禾智慧城市產業園、京溪南方醫科大科技園等產業載體落地,啟動龍歸永興生態科技谷等產業載體土地徵收、控規調整。深入挖掘政府儲備用地、存量低效用地和未利用地潛力,新謀劃金沙濱江科創園、永平汽車小鎮三期等5宗產業區塊、總建築面積超600萬平方米。推進嘉禾雙和白雲美灣工業園、人和東華西成工業園改造升級。進一步強化留用地產業策劃、產業導入和履約監管,完成建築面積80萬平方米合作開發。
高標準推進招商引資和項目落地。全年新招商落地項目180個、總投資額1000億元以上。圍繞“全員招商”進一步健全招商引資體制機制,完善招商引資組織架構、運行機制,打造高水平、強戰鬥力的招商隊伍。圍繞加快重大項目落地建設,進一步強化項目全流程服務和履約監管,新增招商項目出讓60宗、新開工建設50宗以上。圍繞提升區域吸引力、影響力,積極舉辦數字經濟、軌道交通等產業招商峰會,推動廣州民營科技園、白雲湖數字科技城等平台及化妝品、服飾等行業定期舉辦大型招商活動,實現“天天有團到、周周有約簽、月月有會展”,全力將白雲打造成為充滿活力和商機的投資興業熱土。
(三)堅持以龍頭企業帶動為著力點,加快構建更具核心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充分發揮龍頭企業集聚創新資源和產業鏈整合作用,推進三產融合發展,構建白雲特色產業生態體系。
大力培育龍頭企業。堅持內培外引相結合,瞄準世界500強、中國企業500強、大型央企國企、區域總部及上市企業等精準發力,培育和引進一批競爭力強、帶動力強的標桿型企業。全力支持華為廣州研發中心項目建設。聚力優存量,完善龍頭骨幹企業培優政策,鼓勵引導企業做大做強做優。探索實施“鏈長制”,培育一批具有生態主導力的“鏈主”企業。努力擴增量,圍繞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慧等前沿領域,加快引進一批行業龍頭企業,推動形成龍頭引領、鏈條延伸、產業集聚發展的局面。
大力打造支柱產業。加大力度調結構、促升級、提總量,將區域特色產業集群打造成規模化支柱產業。著力發展數字經濟,吸引更多雲計算、物聯網、晶片、工業網際網路等優質企業項目落地,實現規上網際網路、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收入70億元以上。加快發展軌道交通、智慧型裝備等先進制造業,實現規上工業總產值1000億元以上。打造大型建築企業集群,實現建築業產值800億元以上。繼續提升化妝品產業發展質效,三年內產值和銷售額突破300億元大關。大力開展連鎖酒店、品牌餐飲總部招商,推動住宿餐飲業成倍數增長。加快現代物流與供應鏈體系一體發展,構建“1+5+X”現代物流產業布局。積極發揮行業協會商會作用,助推產業集群升級發展。
大力推進三產融合。堅定不移實施“強二優三、三產融合”產業發展路徑,推動三次產業最佳化重組、整合集成、交叉互滲。做活一產,推動傳統農業向智慧農業轉型,加快農業生產與加工流通、零售消費、觀光休閒、文創服務等環節融合發展,建設中央大廚房等農產品現代流通平台。做強二產,促進信息技術與製造業充分融合、製造業與服務業深度融合,運用新技術賦能化妝品、家居、皮具等傳統產業,為區內70家製造業企業提供工業診斷、智慧型車間數位化服務,支持企業打造星級工業網際網路標桿工廠。做優三產,聚力發展臨空服務、創意設計、現代會展等生產性服務業及健康服務等生活性服務業,以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數位技術為支撐,推進一二三產高質量融合發展。
(四)堅持以城市更新為核心抓手,全面提升城市發展功能品質。加快完善南北貫通、東西連線的現代交通體系,擴大新基建投資,激發新消費需求,以高質量城市更新推動城市功能品質快速提升。
全方位提升綜合城市功能。堅持規劃引領,把“全周期管理”理念貫穿到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全過程各環節,加快形成“五片協同、多核驅動”的城市空間布局。完成白雲城市中心的城市設計。推進“成片連片”改造,實現城市更新新增實施、新增完工“2個1500畝”。鼓勵區屬國企參與舊村全面改造前期工作,推動29宗舊村改造,新增批覆項目4個以上。出台城市更新民生專項資金管理辦法,圍繞片區改造同步建設優質公建配套。加快33宗舊廠改造,完成19個老舊小區微改造,“三園”整治提升780萬平方米以上。創新土地整備開發模式,新增收儲用地1.5萬畝、拆遷200萬平方米以上,實現工業、商業、居住用地出讓“3個超100萬平方米”,實現規劃報建量800萬平方米以上。推動“攻城拔寨”重點建設項目完成投資1400億元。
加快現代化交通樞紐建設。完成白雲國際機場三期擴建主體工程8000畝征地和70萬平方米拆遷任務,全面啟動住宅房屋拆遷及安置區建設。完成國家、省、市重點設施項目征地1萬畝、拆遷面積120萬平方米以上,落實廣州白雲火車站、機場第二高速南段等15個項目用地需求。最佳化區內骨架路網,整治20個交通擁堵點,新開工建設黃金圍大道等15個項目,建成空港大道三期等22個項目,新增或改造道路里程100公里以上。加快推進白坭河港口規劃。落實數字新基建三年行動計畫,新建5G基站5000個、智慧燈桿2600根以上,落地5G套用案例200個以上。
打造國際消費中心城市重要節點。堅持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落實“粵貿全球”“粵貿全國”計畫和市“十大行動計畫”。打造直播經濟總部基地和高端直播電商產業集聚區。推進廣州國際會議中心、空港國際會展中心建設,聯動發展國際會展經濟。推動白雲新城及同和京溪商業購物、三元里皮具化妝品展銷、白雲大道北汽車展貿等消費商圈提檔升級,支持四個鎮建設特色商貿平台,大力發展時尚經濟、首店經濟、品牌經濟。抓住網路教育、線上醫療、遠程辦公等業態發展機遇,擴大網路消費,促進信息消費。
(五)堅持以改革開放為動力源泉,主動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全面落實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支持深圳建設先行示範區戰略部署,以高水平改革開放打造合作競爭新優勢。
積極參與“雙區”建設、“雙城”聯動。強化基礎設施“硬聯通”和體制機制“軟聯通”互促互進,推動產業聯動發展、科技合作創新、人才自由流動。深化港澳台僑青年創新創業基地建設,吸引更多港澳台僑青年來雲發展。攜手周邊城市共建都市圈,加強與深圳在科技創新、現代產業發展等方面合作交流。強化與佛山全方位對接合作,打造“白雲—南海”高質量發展融合試驗平台。
在更高起點上深化重點領域改革。實施10個以上創造型引領型改革項目,形成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重大改革成果。深化投融資體制機制改革,積極引入社會資本參與重大平台和重點項目建設。構建以管資本為主的國有資產監管體制,支持區屬國企更深層次參與產業園區開發、土地收儲、基礎設施建設等工作。推進鎮街公有企業改革重組,做大做強公有資產發展平台。統籌推進鎮街綜合執法、行政複議體制等重點領域改革。探索城市管理和社會治理機制改革,加快破解城鄉二元結構。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完善“房地一體”農村宅基地和集體建設用地確權登記。持續深化區供銷聯社綜合改革,提升為農服務和產業支撐能力。建立村、聯社、社區“兩委”年輕後備幹部培養機制。實施四個重點村綜合整治三年提升行動。改革辦學辦醫及學位供給模式,推動優質資源更好更多惠及白雲民眾。
全力打造現代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各類市場主體是社會財富的創造者,我們必須倍加珍惜和呵護,努力營造更好更優營商環境。落實營商環境4.0版改革,深化“不跑少跑,一次辦好”政務服務改革,推進“一件事一次辦”主題式服務和政策兌現“一窗受理,集成服務”。建設5G智慧政務服務大廳,打造政務信息共享平台。深化“放管服”改革,有序承接2499個市級行政權力事項,逐步向鎮街下放區級行政權力事項。積極引進金融類機構和龍頭企業,探索發展供應鏈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科技金融等特色金融業態,做大做強白雲金控等平台。繼續落實和完善減稅降費政策。深入推進質量強區戰略、打假三年行動計畫,試點創建國家智慧財產權強區工程。
推動更高水平對外開放。把握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中歐投資協定等重大機遇,大力吸引外商投資,鼓勵有條件的企業開拓多元化國際市場。落實市新一輪參與“一帶一路”建設行動計畫,用好國家級臨空經濟示範區“金字招牌”,積極發展跨境電商、外貿綜合服務、數字貿易等新業態。大力支持中歐班列運營,探索“公鐵聯運”轉關出口形式,加快建設貿易帶動型鐵路經濟產業園區。
(六)堅持以區域協調發展為目標,加快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堅定踐行協調發展理念,推動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創新,打造現代化城市治理新模式。
強化美麗白雲建設。堅持系統思維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建設生態環境大數據智慧監管平台,逐步完善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系。突出臭氧污染精準治理,強化大氣污染聯防聯控。深入推進水環境治理,完成1000公里污水管道建設、10平方公里排水單元達標和45個合流渠箱“開閘”整治,確保4個考核斷面水質穩定達標,39條黑臭河涌長制久清,59條重點一級支流消除劣V類。圍繞路邊、水邊、林邊等重點區域成片連片拆違,拆除違建1500萬平方米以上。探索可複製可推廣的城中村、農村垃圾分類新模式,廚餘垃圾分類率保持25%以上,打造全國垃圾分類示範區和無廢城區。持續推進全域環境綜合整治,按照一流標準打造105、106國道示範路,完成50公里高快速路、18條道路綠化品質提升,實現“一道路一特色一景觀”。加快白雲濕地建設。深化“還綠於民、還景於民”工程,建設口袋公園50個、碧道50公里。
深化平安白雲建設。深入開展維護政治安全8個專項行動和社會矛盾“8+1”專項治理。全面推進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堅決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發生,確保摩電交通安全整治如期摘帽。紮實開展重複信訪專項治理,堅持民眾信訪“四辦”工作機制。“四上”企業全覆蓋打造成和諧勞動關係企業。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全面創建“楓橋式鎮街”和“楓橋式派出所”。完善“一平台四中心”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推進掃黑除惡常態化和“平安格線”建設,案件類警情降幅高於全市2個百分點以上,萬人日均警情數低於全市平均水平。繼續創建禁毒工作示範區和查緝毒品中轉集散示範基地。嚴守食品藥品安全底線。
加快智慧白雲建設。深化“令行禁止、有呼必應”綜合指揮調度平台建設,完善城市治理各業務功能模組,推動平台高效使用,建立“一屏三端”一體化城市智慧指揮調度體系。建立統一規範的數據管理制度,最佳化數據資源全生命周期管理,逐步建成政務數據“三中心一平台”。加快公共安全、城市管理、社會治理等領域智慧套用的開發和使用,促進社會治理向數位化、智慧化轉變,全力打造灣區城市運行智慧型體。
高標準推進鄉村振興。落實“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抓實農房管控和鄉村風貌提升,推進“四好農村路”提質建設,打造鐘落潭省級生態宜居美麗鄉村示範鎮、流溪灣“五個美麗”綜合示範片區和四大美麗鄉村群。啟動鐘落潭鎮城鄉融合發展省級試點工作,實現公共服務設施提標擴面等4個目標。新增農村土地經營權規模化流轉1萬畝,加大鄉村振興產業投資基金募集力度,推動農業產業現代化和農民收入“雙提升”。建立政府、集體和社會力量多方籌措資金保障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長效機制。切實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各項工作,讓脫貧基礎更加穩固、成效更可持續。
(七)堅持以增進民生福祉為根本目的,不斷提高民眾的獲得感幸福感。紮實做好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紮實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堅持人、物同防,嚴格入境人員全流程閉環管理。加強集中隔離場所管理,做好環境監測和消毒,堅決切斷病毒傳播渠道。科學精準抓好農村(城中村)地區疫情防控,壓實行業防控責任,切實發揮發熱門診、藥店“哨點”作用。緊盯重點人群,充分發揮“三人小組”作用,強化對重點地區來穗返穗人員信息排查和健康管理。完善應急處置方案並開展演練,提升流調溯源和大規模核酸檢測應急能力。安全有序高效推進大規模新冠病毒疫苗接種工作。完善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做好應急物資儲備和保障,全面提升防控救治能力。
強化民生兜底保障。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廣泛徵集社會公眾、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意見建議,形成12項民生實事候選項目,將在本次大會票決後,全力組織實施,確保兌現到位。深入實施“粵菜師傅”“廣東技工”“南粵家政”三項工程,保障高校畢業生、就業困難人員等重點群體就業,城鎮新增就業1.8萬人以上,培訓技能人才1.5萬人次以上。深化“雙到雙零”就業服務,幫扶1萬人以上城鎮登記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穩步推進社保體系建設,完善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機制。引導社會力量參與,推動社區慈善基金提質擴面。每個鎮街建成1個綜合養老服務中心(頤康中心)。探索社會救助體系和無房青年住房供給體系改革。推進退役軍人服務保障體系“星級創建”。實施77個農村供水管網改造工程,新增供水管道300公里以上,完成農村供水抄表到樓10萬戶。開展一批城市內澇點治理。新增覆蓋管道燃氣用戶15萬戶,供電能力再提升5%以上。
鞏固提升教育醫療水平。推動廣東實驗中學新校區開工建設,培英中學白雲新城校區、廣州市鐵一中學白雲校區高中部、廣州培文外國語學校投入使用。按照“一鎮一策”“一校一案”思路升級四鎮教育水平,加快鄉村教育振興。持續擴充公共教育資源供給,新增中國小學位5200個、幼稚園學位2800個以上。堅持五育並舉,深入實施健康、閱讀、數學三大育人工程和“一校一品一特色”工程,系統推進教育評價改革。大力推進健康白雲建設,做優做強南方醫院白雲分院、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白雲醫院,推動省人民醫院、省中醫臨床研究院、南方醫科大學附屬第九醫院、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白雲院區等重點項目落戶,建設中醫藥強區,打造醫療高地。推行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強化公立醫療機構人員績效評價和運營管理。完善“一老一小”健康照護,推廣農村“一元錢看病”項目。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創建省級健康促進區。
不斷增強文化綜合實力。廣泛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活動,大力弘揚偉大抗疫精神,推動思政課守正創新。精心組織開展慶祝建黨100周年系列活動。推進文化與科技創新、創意設計、旅遊等融合發展,引進一批優質文化企業。加快雲湖競城電競產業園建設,打造華南地區最具特色的電競體驗街區。深入挖掘三元里抗英、北村粵劇、均禾火龍民俗節等文化資源。依託白雲“山水城田文”資源,打造更多精品旅遊路線。確保區工人文化宮、區全民健身中心建成開放,啟動“一鎮街一文化體育公園”建設,開展系列文化惠民活動。
繼續做好武裝、統計、物價、糧食、經協、貿促、科普、民族宗教、僑務外事、對台、地震、民防、殘疾人、志願服務、保密、氣象、地方志等各項工作。
(八)堅持以履職盡責為使命擔當,努力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深入推進政府職能轉變,提升政府依法履職能力和幹部隊伍專業化水平,改進為民服務作風,充分激發乾事創業熱情。
加強法治政府建設。認真執行區人大及其常委會決議和決定,依法接受區人大及其常委會監督,主動接受區政協民主監督。支持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及人民團體更好發揮作用。以法治政府示範創建為抓手,深化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推動依法治區工作走在全市前列。落實法治社會建設實施綱要,全面開展“八五”普法,紮實做好《民法典》普法宣傳。建設法治公園、依法治區展覽館,開展“法律六進”綜合提升全民法治素養,以法治文化推進法治社會建設。
提升政府治理能力。高標準高質量編制“十四五”各專項規劃。建立完善鎮街和部門之間無縫對接、系統完善、運轉協調的機制,著力解決職能不順、職責不清、“政出多門”等問題。持續深化事業單位改革。健全行政規範性檔案審查機制,完善公眾參與行政決策制度,依法依規履行重大行政決策制定程式,提高科學民主依法決策水平。最佳化村社幹部報酬管理制度,建立科學合理的薪酬保障、激勵和導向機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