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天河區政府工作報告

2021年天河區政府工作報告是由天河區發布的報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21年天河區政府工作報告
  • 發布單位:廣州市天河區人民政府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區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政府工作,請予審議,並請政協各位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十三五”時期發展成就和2020年主要工作
  “十三五”時期是天河發展進程中具有重大意義的5年。過去5年,我們牢記囑託、感恩奮進,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區委的領導下,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深入推進高質量發展,助力廣州實現老城市新活力、“四個出新出彩”,順利完成“十三五”規劃主要目標任務,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決定性成就,經濟大區、創新強區地位日益鞏固,美麗天河、幸福天河形象更加彰顯。
(一)堅持創新驅動,綜合實力邁上新台階。我們始終保持戰略定力,持之以恆拓展新空間、培育新動能,經濟發展在高基數上實現了量的穩定增長和質的穩步提升。
  經濟實力不斷躍升。地區生產總值跨越2個千億級台階,從2015年的3432.8億元增長至5312.8億元,總量占全市比重從19%提高至21.2%,連續14年全市第一。5年累計實現全口徑稅收收入3938.7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63.2億元,年均分別增長7.1%、4.3%。堅持主導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協同發展,出台兩輪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政策,現代服務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70%,金融業增加值突破千億元大關、規模以上軟體業實現營收1890.8億元,分別比2015年增長0.4倍、2倍。5年累計新增上市公司33家,成功引進上交所南方中心等重點招商項目234個,網易智慧谷等42個“十三五”規劃重點項目全面投產達產,帶動全區實現固定資產投資2600億元以上。
  創新活力加速迸發。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高標準打造“一賽一節一基地”創新服務平台體系,“雨林式”創新創業生態不斷完善,絕大多數指標保持全市領跑地位。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總數達3374家,比2015年增長5.4倍,數量全市第一;深入實施“天河優創”計畫,全區孵化器和眾創空間總數達208家,比2015年增長4倍,居全市首位;專利申請量、授權量達4.5萬件、2.4萬件,分別比2015年增長2.8倍、2.4倍,總量連續18年全市第一。技術契約交易額從2015年的92億元躍升至700多億元,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從2.23%提高至3.43%,創新驅動發展作用更加凸顯。
  平台建設高質高效。始終致力於破解發展空間瓶頸,《廣州市將天河中央商務區打造成為“四個出新出彩”示範區行動方案》由市委深改委印發實施,天河中央商務區獲評國家數字服務出口基地,集聚億元稅收樓宇71棟、十億元稅收樓宇17棟,分別比2015年增長47.9%、13.3%。廣州國際金融城被納入廣州人工智慧與數字經濟試驗區,東區集體土地征拆、城市設計及控規最佳化提升全面完成,北區控規方案基本穩定,5年累計新開工產業項目17個、基礎設施項目6個。前瞻謀劃啟動天河智谷片區開發建設,天河軟體園再次獲評國家網遊動漫產業發展基地,天河智慧城被認定為省級高新區,5年累計竣工投產重點產業項目24個,新增註冊資本超億元企業105家。天河路商圈連續9年舉辦廣州國際購物節,年均引入國際品牌60個以上,成為商務部內貿流通體制改革推廣案例。沙河片區城市設計和控規編製成果基本穩定,迎來發展新機遇。
(二)堅持敢為人先,改革開放取得新突破。我們始終保持敢闖敢幹的銳氣,堅持用改革的辦法破解難題,以開放的胸襟匯聚動能。
  重點領域改革穩步推進。堅持“人人都是營商環境、處處最佳化營商環境”,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對標世界銀行標準全面最佳化營商環境,在全市率先實現“一枚公章管審批”,區級政務服務事項100%可網辦、100%可預約、100%可自助辦理,131個工程建設項目審批事項實現“一窗受理”和“全程免費代辦”。5年累計新增市場主體36.8萬戶,年均增長27.1%,市場活力進一步激發。以黨建為引領深化“村改居”管理體制綜合改革,“三資”交易電子競價系統投入使用,“村賬(街)代理”實現全覆蓋,233條6米以上村道全部納入市政管養範圍。印發實施區屬國企改革方案。街道體制改革和區街城市維護管養體制機制改革紮實推進。最佳化土地收儲機制,5年累計完成土地收儲44.6公頃、土地出讓66.1公頃,落實留用地1054畝。創新招商引資體制機制,“一盤棋”大招商和企業服務工作格局進一步完善。
  開放合作水平大幅提升。深度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創辦全省首個港澳青年之家、港澳青年支援中心,與省人社廳共建的粵港澳大灣區(廣東)創新創業孵化基地投入使用,3個基地獲評粵港青年創新創業基地。拓展國際交流合作,廣州國際交流合作中心正式運營,5年累計新增友好城區3個,總數達13個;新增外國使領館12個,總數達55個;新設外資項目3572個,年均增長17.9%。成功舉辦2018年全球治理高層政策論壇暨“一帶一路”金融投資論壇等國際性活動,現代化國際化形象更加彰顯。
(三)堅持建管並重,城區環境得到新提升。我們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進城市更新九項重點工作,堅決打贏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美麗宜居天河建設邁向更高水平。
  綜合承載能力顯著增強。深化“多規融合”,高水平編制面向2035年的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市區合力攻堅“八縱九橫”主幹路網建設,5年累計新開工項目11個、完工項目6個,新增道路18公里;捷運6號線、21號線建成通車,東北部地區結束無軌道交通的歷史;高標準完成11條道路品質化提升,建成投產變電站6座,在全市率先實現5G網路全覆蓋。制定實施街區城市設計顧問制度,創新組建城市建設運營管理委員會,城區建設更有品質、管理更加精細、運行更加順暢。
  城市更新進展顯著加快。出台城市更新三年實施計畫、五年行動方案、十年改造規劃,林和、潭村改造全面完成,冼村改造取得重大突破,簽約率達99%、已簽約房屋拆卸率達98%。發揚“啃硬骨頭”精神,分類施策、疏堵結合,5年累計拆除違法建設1189萬平方米;創新“前台後台”“兩上兩下”工作機制,清理“散亂污”場所5875個;轉型疏解專業批發市場35個、整治提升村級工業園38.4公頃、完成老舊小區微改造60個,德欣小區成為住建部老舊小區微改造工作示範點。全面推行河(湖)長制,以流域為體系、以格線為單元實行系統治水,在全國先行先試開展“四洗”行動,5年累計新建污水管網1493公里,建成碧道26.6公里,18個城中村全部實現雨污分流,車陂涌整治入選全國治水典型案例,深涌中支涌河道整治經驗得到住建部認可。
生態環境質量顯著改善。堅決打好藍天保衛戰,PM2.5、PM10濃度較2015年分別下降42.1%、30.5%,空氣品質年度達標天數穩居中心城區前列。大力實施白雲山“還綠於民、還景於民”整治行動。強化垃圾分類系統建設和能力建設,1004個住宅小區全部實現樓道撤桶,城中村垃圾分類實現全覆蓋。5年累計新增環衛機械1237台,主次幹道機械化清掃作業率100%;新建改建公廁191座,提前完成“廁所革命”任務。連續5年獲評全市建設乾淨整潔平安有序城市環境A檔。深入推進鄉村振興,實施建設美麗村居三年行動計畫,“村改居”社區人居環境大幅改善。
  (四)堅持人民至上,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我們全力以赴補短板、強弱項,持之以恆破解優質公共服務供給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努力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民眾。
  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完善。堅持每年辦好十件民生實事,一般公共預算民生支出總額比“十二五”時期增長1.2倍。堅持就業優先,5年累計新增就業31.7萬人,登記失業人員再就業6萬人。兜牢民生底線,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從2015年每人每月650元提高到1080元。全區首個公辦老人院投入使用,養老“大配餐”、醫養結合實現街道全覆蓋。凝心聚力打好脫貧攻堅戰,5年累計投入財政幫扶資金7.6億元,帶動減貧38.3萬人,實現了所有對口幫扶地區貧困戶脫貧、貧困村出列、貧困縣摘帽。
教育發展更加優質均衡。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質量開辦,持續加大優質教育資源供給,成功創辦廣州中學、廣州奧林匹克中學,清華附中灣區學校、執信中學天河校區順利落戶,東北部優質教育資源欠缺問題顯著改善。率先試點建設微小型幼稚園,經驗全市推廣;5年累計新增公辦幼稚園(園區)35個,新建、改擴建國小10所,新增學位4.1萬個,圓滿完成學前教育“5080”攻堅任務。在全市率先實現公辦示範性高中全覆蓋,區屬公辦高中高考高優率連續多年領跑全市。
  健康天河建設更有成效。發揮廣州優質醫療資源集聚優勢,與中山六院等知名醫療機構簽約共建三甲醫院和醫學科學中心(研究院)。在全市率先放開社會辦醫,醫療衛生機構總數達867個,比2015年增長1倍。成功創建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公立醫療機構醫聯體創建實現全覆蓋,2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獲評全國百強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文化綜合實力更加凸顯。天河區文化藝術中心、乞巧博物館建成投入使用,區圖書館、文化館獲評國家一級館,省特級街道文化站實現全覆蓋。5年累計融合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248個。高水平打造文創產業大會∙天河峰會、尚天河文化季、廣州乞巧文化節等品牌活動。黃埔軍校燕塘分校舊址成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實現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零突破。文化產業增加值穩居全市首位,獲評全國首批國家文化出口基地。
(五)堅持轉變作風,政府建設開創新局面。我們始終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著力轉作風、提效能,政府執行力和公信力大幅提升。
  依法履職建設法治政府。堅持定期向人大及其常委會報告工作,主動向人民政協通報情況,5年來如期辦復各級人大代表議案建議727件、政協提案600件。成立全市首家區級律師調解中心,在全市率先實現部門、街道、社區法律顧問全覆蓋。林和司法所獲評全國人民調解工作先進集體,天園街東方社區獲評全國民主法治示範社區,精準普法工作入選法務部案例庫。
  高效治理建設有為政府。編制出台“數字政府”建設總體規劃。5年來通過12345政府服務熱線解決民眾訴求85萬件。攻堅推進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全區刑事治安警情比2015年下降45.6%。大力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令行禁止、有呼必應”區街綜合指揮調度平台建設穩步推進。5年累計清退P2P網貸平台35家,化解信訪積案442件,創建綜合減災示範社區50個;平安建設(綜治工作)考核連續6年全市第一。建成退役軍人三級服務保障體系,連續7次獲評全省雙擁模範區。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受到國務院表彰。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有序推進。被國務院授予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工作先進集體稱號。國防動員、婦女兒童、僑務、外事、對台、人防、檔案、地方志、供銷等工作取得新進步。
乾淨幹事建設廉潔政府。始終嚴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深入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堅決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重點整治發生在民眾身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深化政務公開,自覺接受紀律監督、監察監督、派駐監督和巡視巡察監督,審計監督實現對區財政一級預算單位全覆蓋。
  各位代表!回顧“十三五”時期,我們用汗水澆灌收穫,以實幹篤定前行。過去5年,我們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採取既利當前更惠長遠的政策舉措,下大力氣布局建設重大發展平台,堅定不移壘築科創高峰、培育發展動能、厚植競爭優勢,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不斷鞏固和發展。我們堅決打破思維定式、克服路徑依賴,聚焦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系統推進“5+2”改革,破解制約發展突出問題,育先機、開新局,發展能級和核心競爭力全面提升。我們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注重強化頂層設計、系統謀劃,統籌兼顧推動城市更新九項重點工作,項目化、清單化狠抓工作落實,三大攻堅戰取得決定性成就,新時代人民城市建設譜寫新篇章。我們真抓實幹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多辦利民實事、多解民生難題,以醫院、學校、市政道路為重點,前瞻性規劃、高標準建設一批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持續用勁、久久為功破解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人民民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
  艱難方顯勇毅,磨礪始得玉成。“十三五”時期,我們走過了一段極不平凡的歷程,特別是剛剛過去的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帶來嚴重衝擊,能否統籌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直接決定“十三五”規劃目標能否全面實現。
過去一年,我們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克服重重困難精準有效控制疫情蔓延。始終把人民民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針對人口流動多、入境人員多、重點場所多等防控重點難點,因時因勢動態調整防控策略,織密織牢聯防聯控、群防群治防線,成功打贏復工復產復學、零星散發疫情快速處置等抗疫硬仗,累計排查重點人員9.3萬人,實施居家隔離2.5萬人、集中隔離3.5萬人,抗疫戰爭取得重大戰略成果。
  過去一年,我們堅持審時度勢、精準施策,頂住巨大壓力穩住經濟基本盤。始終把“六穩”“六保”工作擺在突出位置,迅速建立“1+2+3”工作體系,及時出台“暖企15條”等一系列惠企政策,兌現高質量發展政策扶持資金5.5億元,組織金融機構精準投放紓困資金100億元以上,推動經濟運行逐月逐季向好。全年新開工重點項目39個,136個區重點建設項目超額完成年度投資計畫;簽約落地德勤廣州等重點招商項目108個;新增企業11.9萬家,增長35.7%;新增“四上”企業1076家,全市第一,市場主體增長逆勢跑出“加速度”。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312.8億元,增長2.7%;在減稅降費140億元以上的情況下,實現全口徑稅收收入851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76.2億元。
  過去一年,我們堅持立足當前、謀劃長遠,從容謀篇布局築牢高質量發展基礎。以人工智慧與數字經濟為主攻方向,高水平編制軟體業發展五年規劃,高起點打造“1+3+N”數字經濟發展載體,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增長11.2%。落實創新驅動“八大舉措”,廣州(國際)科技成果轉化天河基地、廣州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天河先導區正式投入運營。制定平台高質量發展系列方案,凝聚全區之力做大做強重大平台,天河中央商務區新引進世界500強企業投資項目17個;廣州國際金融城完成年度投資165.2億元,增長1.2倍;天河智慧城新出讓土地14宗,引進企業300家。
過去一年,我們堅持問題導向、系統治理,對標國際一流提升城區功能品質。納入三年實施計畫的10條城中村改造項目全面鋪開,新塘新合完成二期分房,棠下新墟村民復建房完成規劃驗收,吉山村改造正式啟動。柯木塱南路等3條道路建成通車,新開工捷運站點5個,順利解決困擾捷運沙河站建設12年的拆遷難題。制定水環境治理“一令五方案”,全區排水單元達標比例達75%,珠江獵德斷面水質總體達Ⅳ類,30條黑臭河涌消除黑臭並通過“長制久清”評估。治理違法建設409.6萬平方米。垃圾分類工作走在全市前列。高效完成土地儲備18公頃,實現出讓收入50.7億元,超額完成目標任務。
  過去一年,我們堅持以人為本、民生優先,用心用情用力兜牢民生底線。牢固樹立過緊日子思想,政府一般性支出壓減15%以上,將有限的財力優先用於民生保障。在抗疫財政支出增加、稅收減少的情況下,十件民生實事全部兌現。獲市財政管理工作綜合考評獎勵。加大援企穩崗力度,發放失業保險穩崗補貼3.4億元,新增就業人數增長4.8%。及時足額向困難民眾發放各類社會救助金3252.2萬元,困難民眾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
  過去一年,我們眾志成城、砥礪奮進,打贏了一場又一場硬仗,攻克了一個又一個難關,乾成了一件又一件實事,以紮實有力的“雙統籌”奮力奪取了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雙勝利”,順利實現“十三五”圓滿收官,成功蟬聯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區,位列2020年賽迪營商環境百強區第一、中國城區高質量發展百強區第二。
各位代表!“十三五”時期,發展備受矚目,成就令人鼓舞。這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的結果,是全區人民在市委、市政府和區委的帶領下萬眾一心、團結奮鬥的結果,是人大、政協和社會各界監督支持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區人民政府,向全區人民、駐區部隊官兵、各民主黨派、人民團體以及所有關心、支持天河發展的社會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
  我們也清醒認識到,我區經濟社會發展還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一是產業競爭力和要素資源配置力還不夠強,營商環境對標國際一流還有差距。二是科技創新潛力仍未充分發揮,創新資源集聚優勢尚未完全轉化為技術和產業發展優勢。三是城市管理精細化智慧型化水平有待提升,生態環境治理成果仍需鞏固,城市更新等工作還需持續用勁發力。四是民生領域還有不少短板,高質量公共服務供給還不夠充分,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有待提升。五是政府作風還需持續改進,工作執行力和行政效能仍待提高。這些問題,我們將高度重視,認真解決。
  二、“十四五”時期的奮鬥目標和主要任務
  根據《中共廣州市天河區委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我們編制了《廣州市天河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草案)》,提交大會審議。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錨定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綜合考慮國內外發展趨勢和天河發展實際,今後5年我區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是:到2025年,地區生產總值達7000億元,年均增長6%左右。打造國家中心城市核心功能樞紐、現代服務業高質量發展先鋒、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展示視窗、現代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樣板示範,城區發展能級、綜合實力、環境品質實現大提升,爭創新時代高質量發展典範。實現上述目標,要重點抓好以下工作:
  ——著力打造新發展階段高質量發展典範。堅持創新在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持續培育壯大創新主體,努力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創新策源地。發揮兩軸兩帶輻射帶動作用,強化多片區支撐,進一步最佳化空間發展格局,塑造高質量發展新優勢。堅持擴大內需戰略基點,拓展消費空間、擴大有效投資,助力廣州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持續強化人工智慧與數字經濟引擎功能,進一步鞏固現代服務業發展優勢,發展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加速數位技術與產業融合發展,打造萬億級商圈、千億級產業集群、百億級企業、十億級稅收樓宇。
  ——著力打造改革開放高地。用好改革開放關鍵一招,發揮營商環境改革牽引作用,推動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重大成果,營商環境改革走在全國全省全市前列;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著力推動“雙區”建設、“雙城”聯動,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不斷拓展區域合作與對外開放的廣度和深度,打造國際交往中心承載地、全球企業投資首選地和人才最佳發展地。
——著力打造美麗宜居樣板城區。樹立全周期管理理念,統籌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最佳化城區空間布局,提升城區能級和環境品質。堅持產城融合、職住平衡、文化傳承、生態宜居、交通便捷、生活便利,發揮城市更新引擎作用,推動存量空間提質增效;加強城市設計和管控,推進智慧城區、智慧社區建設,提升城市管理科學化精細化智慧型化水平;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著力打造社會治理現代化先行示範區。加強和創新基層社會治理,深化構建“令行禁止、有呼必應”黨建引領基層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堅持統籌發展和安全,健全防範化解重大風險體制機制,堅決維護政治安全、經濟安全、社會安全,切實保障糧食能源安全,推進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著力打造民生幸福標桿。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紮實辦好就業、教育、醫療等各項民生實事,持續強化基本公共服務供給,健全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深入推進鄉村振興,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加強文明城區建設,促進滿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相統一,建設更高品質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三、2021年工作安排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第一年。今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以上,一般公共預算收入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與財政政策相銜接,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與經濟成長基本同步。
(一)堅定不移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全球視野打造高水平創新策源地。堅持創新是第一動力,加快完善科技創新體系,培育新動能,提升新勢能,助力廣州建設科技創新軸。
提質升級創新平台。充分發揮廣州國際金融城、天河智慧城廣州科技創新軸關鍵節點作用,積極爭取布局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大力支持華南理工大學粵港澳光電磁功能材料聯合實驗室、嶺南現代農業科學與技術廣東省實驗室(廣州總部)等一批高水平研發機構建設,持續最佳化創新資源布局。進一步實施“天河優創”計畫,引導孵化育成載體提質增效,推動國家級孵化育成載體數量突破30家,打造更多具有代表性、示範性的高質量發展園區。
培育壯大創新主體。推進環五山科技成果轉化基地建設,高標準運營廣州(國際)科技成果轉化天河基地,精準推動科技成果企業化、產業化。紮實開展高新技術企業“樹標提質”行動、“獨角獸”創新企業培育計畫,深入挖掘城市建設、社會管理等各領域套用場景,加快FT賬戶在科創類企業的推廣套用,支持壯大一批頭部科技企業,力爭新認定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000家、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2100家;持續鼓勵商業銀行推出特色信貸產品,大力支持優質科技企業“科創板”“創業板”上市,力爭新增境內外上市企業6家,推動創新主體成鏈成群成勢,形成大企業頂天立地、中小企業鋪天蓋地、高新技術企業搶占高地的大發展格局。
最佳化完善創新環境。充分發揮高校、科研機構、科技企業集聚優勢,支持聯合開展重大基礎研究和科技攻關,力爭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3.4%。加快推進國家智慧財產權強縣工程試點區建設,力爭全區專利申請量、授權量達5.3萬件、2.8萬件,分別增長18%、20%以上,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102件,PCT國際專利申請量220件,完成專利權質押融資10億元以上。最佳化提升“天英匯”服務平台,擦亮廣州國際創新節品牌,打造天河“創新名片”。
建設創新人才高地。高質量運營粵港澳大灣區(廣東)創新創業孵化基地,充分發揮港澳青年之家總部、港澳青年支援中心作用,打造全國一流港澳台青年創新創業基地。深入貫徹落實“廣聚英才”計畫,實施重點人才激勵辦法,強化人才落戶、住房、子女教育等保障,加快構建“宜業宜居宜創”全鏈條人才服務體系;配合推進南方人才大廈建設,充分發揮天河人才港、廣州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天河先導區等作用,通過“政策+平台+服務”,大力營造近悅遠來、拴心留人的發展環境。
(二)堅定不移加快平台開發建設,以真抓實幹築牢高質量發展新支撐。卯足幹勁落細落實重大平台高質量發展系列方案,舉全區之力推動平台協同發展、錯位發展、集聚發展,加快構建“兩軸兩帶多片區”發展新格局。
狠抓天河中央商務區打造“四個出新出彩”示範區行動方案落地見效。全面實施城市功能強核、先進文化引領、產業發展提質、營商環境對標四大行動18項改革創新舉措,力爭需國家、省、市支持的改革事項加快落地,著力打造老城市新活力、“四個出新出彩”卓著範例。做大做強總部經濟、樓宇經濟,實施世界500強、中國500強培育行動,全面推行樓宇可持續發展指數評定,全年引進3個百億級重點產業項目、10個500強企業投資項目,新增1棟十億元稅收樓宇。大力推進粵海總部大廈、海心沙東區微改造等重點項目,加快盤活中水廣場、哥弟總部項目。搶抓RCEP簽署機遇,大力發展服務貿易,促進市場採購等外貿新業態加快發展,謀劃建立粵港澳大灣區國際商務與數字經濟仲裁中心,高水平建設國家數字服務出口基地、粵港澳大灣區服務貿易自由化示範區。
狠抓廣州國際金融城片區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落地見效。搶抓廣州人工智慧與數字經濟試驗區建設機遇,一體推進規劃編制、土地收儲、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全力打造人工智慧與數字經濟發展全球優選地。主動承接市級下放經濟管理許可權,全力爭取先行政策和改革試點率先落地。科學編製片區產業規劃,完成西區、北區控規編制和城市設計。市區合力攻堅東區土地收儲和結案,推動起步區、東區新出讓地塊11個,地塊出讓與載體招商雙管齊下,高效能導入優質產業。健全市區聯動、多方參與的協調機制,加快村集體物業和村民住宅復建,推動棠下村、車陂村臨江集體物業年內開工;完成南方財經全媒體、越秀金融城等8個項目主體結構施工,積極推動臨江大道、灣融路等主次幹道及地下管廊等公建配套建設。
狠抓天河智慧城高質量發展實施意見落地見效。緊扣開發建設和運營管理兩條主線,全力打造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和廣州科技創新軸關鍵節點。前瞻謀劃片區運營管理,加快最佳化管理體制機制,提升項目建設效率、園區管理效能。高標準完成核心區控規調整,加快啟動天河智谷片區控規檢討。統籌推進岑村等5個核心區城中村改造,完成片區策劃方案編制。聚焦龍頭企業強鏈補鏈,高水平規劃網易城,加快建設智慧型網聯汽車產業園,著力打造軌道交通、智慧城市、5G套用等產業集群。提速推進27個重點產業項目和基礎設施項目,力爭新開工19個、完工5個。加快推進天河智慧城高壓架空線下地遷改,完成天河智慧城綜合管廊及其控制中心建設。做細做實土地收儲和出讓,完成土地收儲約40公頃、土地供應約28公頃,帶動引入高科技優質企業260家,全力打造高質量發展重要增長極。
狠抓天河路商圈高質量發展工作方案落地見效。牢牢扭住擴大內需戰略基點,全面提升天河路商圈發展能級,打造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示範區。大力推動體育東—天河路人行地道工程,加快開展五山路品質化提升、廣園路—五山路交通節點改造,完善商圈交通設施和交通組織,整體提升商圈環境品質。加快推進崗頂片區專業批發市場整治提升,最佳化拓展商圈發展空間。提質發展首店(首發)經濟、時尚經濟、品牌經濟、夜間經濟,引進廣州首店20家。大力發展定製消費、體驗消費,創新發展直播電商、社交電商等新業態新模式,積極引導商家加快數位化轉型。加快推動創建離境退稅示範區。辦好廣州國際購物節、美食節,整合廣州購書中心、天河體育中心等文化體育要素資源,著力打造國內商旅文體融合發展第一商圈。
高質量完成沙河片區城市設計和控規編制,積極推進專業批發市場整治提升、轉型升級,有序推動沙河文化片區中改造,年內開工建設水蔭四橫路,用活用好演藝資源集聚優勢,全面推動沙河片區城市更新、文化振興、產業提升,打造城市文化新名片。
(三)堅定不移聚焦人工智慧與數字經濟,以前瞻眼光加快發展現代產業。堅持以現代服務業出新出彩為引領,以人工智慧與數字經濟為主攻方向,深度融入“雙區”建設,搶抓廣州“三大產業帶”建設機遇,持續提升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更好服務國內國際雙循環。
精準發力最佳化產業結構。堅持鍛長板與補短板並重,統籌區級政策、空間、資金、服務,全面提升優勢產業發展能級,深入挖掘傳統產業發展潛力,構建更具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支持辦好上交所南方中心、中證報價南方總部等平台,依託廣州期貨交易所針對性布局期貨產業鏈,力爭新增持牌金融機構5家,全力打造粵港澳大灣區金融合作示範區。爭取擴大穗港澳專業服務資格互認範圍,積極引進香港專業服務聯盟等港澳機構,支持國際知名企業設立法人機構,力爭規上商務服務業企業突破600家,實現營收500億元。以更大力度做優做強新一代信息技術,全面落實軟體業發展五年規劃,加快廣州軟體谷“一園兩區”建設,力爭新增規上軟體業企業100家,軟體業營收突破2000億元。加快制定促進工業經濟發展實施意見,大力發展都市工業,聚焦生物醫藥、智慧型網聯新能源汽車等領域,集中力量引進研發、銷售、結算型工業企業總部。加速發展數字經濟,培育壯大5G、人工智慧等新興產業,引導金融、商務服務等產業數位化發展。高質量推進國家文化出口基地建設,培育壯大創意設計、網路直播等新興文化產業;加快省新形態網路遊戲協審中心落地,大力引入知名電競企業和賽事,打造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電競中心。
凝聚合力抓好招商引資。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積極面對競爭態勢,全區“一盤棋”推動招商引資體制機制創新成果落地見效。瞄準有助於最佳化產業結構、引領未來行業發展的項目,多措並舉開展精準招商,大力培育引進世界500強、中國500強企業和專精特新企業,力爭全年引進重點招商項目80個、投資規模300億元以上,新增“四上”企業1000家。強化土地儲備、產業招商以及土地出讓的無縫對接,全年完成土地收儲48公頃。
千方百計擴大有效投資。充分發揮投資對經濟拉動作用,“攻城拔寨”推進總投資2485.7億元的131個重點項目建設,確保全年完成投資額249億元,力爭開工項目30個,力促網易總部二期、中移動南方基地二期等產業項目建成投產,帶動全區固定資產投資增長6%。落實市數字新基建三年行動計畫,超前布局5G、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等新型基礎設施,有序推進市政、交通等領域設施數位化、智慧型化升級。更好發揮政府投資撬動作用,充分激發民間投資活力。全面謀劃可借債項目,最大限度爭取地方債券額度。
與時俱進深化營商環境改革。搶抓廣州創建國家營商環境改革創新試點城市機遇,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動五大工程各項措施落地落實落細。全面實施政府權責清單制度。聚焦企業全生命周期,深化“一件事”主題服務套餐、“一窗式”政策兌現、“一站式”公共服務改革舉措,建立企業綜合服務平台,落實重點企業服務15條措施,推廣服務專員制度,及時對接企業需求、解決企業難點,做到“有求必應、無事不擾”。探索新業態觸髮式監管和包容審慎監管,全面推廣市場輕微違法經營行為“雙免”清單,打造有溫度的市場監管模式。
(四)堅定不移實施城市更新行動,以更大魄力做強城市發展引擎。統籌推進城市更新九項重點工作,合理布局生產、生活、生態空間,引領產業形態和城市形態重塑蝶變。
重點推進“三舊”改造。大力實施城市更新三年實施計畫、五年行動方案和十年改造規劃,加快組建城市更新公司,吃透、用好省、市政策,結合中央巡視及省委巡視有關反饋意見整改,高效推進吉山等4個在建項目建設和新塘(億駿)等10個項目前期工作,完成冼村三期復建房建設,有序做好新塘新合、棠下新墟村民回遷工作,力爭年內完成全部城中村數據調查。“儲改結合”加大舊廠改造力度,推動老舊小區微改造完工27個。堅持把最好的資源留給人民,科學編制公建配套設施布局方案,高強度補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短板,推動實現高水平產城融合、職住平衡。
協同推進“三園”轉型和“三亂”整治。以沙河等片區為重點,強化與“三舊”改造計畫橫向統籌,“一場一策”完成17個專業批發市場轉型疏解,整治提升村級工業園37公頃,推動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深度融合。完善“散亂污”場所常態化治理機制,拆除違法建設390萬平方米。鞏固黑臭水體治理成效,開展36條合流渠箱雨污分流治理,持續推進排水單元達標建設,力促獵德涌流域排水單元達標率達85%;堅持系統觀念,以碧道建設牽引推動水安全補短板和水污染治理,高質量建設碧道11.3公里,努力建設江河安瀾、秀水長清、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湖。
(五)堅定不移提升城區能級品質,以系統觀念打造美麗宜居天河。堅持以繡花功夫管理城市,把城市功能做強、內涵做深、品質做優,打造民眾安心、暖心、舒心的人民城市。
系統完善城區交通路網。統籌謀劃高鐵、捷運、主幹路網規劃建設,帶動功能、產業、人口合理布局,以大交通促進大發展。市區合力推動廣州東站改造,高標準打造城市中央車站,提升廣州東站灣區交通樞紐地位;攻堅推進雲溪路快捷化改造等9個項目前期工作,推動健明六路、悅景路等11個項目開工,加快火爐山隧道、車陂路北延線等8個項目建設,力爭華觀路西延線、臨江大道東延線等8個項目完工,爭取捷運10號、19號、29號線納入近期實施範圍。實施廣汕路橋下空間節點綜合提升改造工程。完成10個交通擁堵點治理和47條道路瀝青攤鋪。加快電力基礎設施建設,力爭變電站開工5座、投產3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