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廣州市政府工作報告

2013年廣州市政府工作報告。

各位代表:
  2013年,我代表廣州市人民政府,向大會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市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12年工作回顧
  2012年是新一屆政府的開局之年,經濟發展面臨嚴峻挑戰,全球經濟持續低迷,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增大,外貿出口和工業生產受到較大影響。同時,各項深化改革、改善民生、維護穩定的任務十分艱巨。面對複雜形勢,我們認真踐行科學發展觀,貫徹市第十次黨代會精神,以新型城市化發展為引領,統籌謀劃發展戰略,堅持為民,用心做事,銳意進取,攻堅克難,緊緊依靠全市人民,全力推動穩增長、促轉型、惠民生、增後勁,較好地完成了市十四屆人大一次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各項工作取得新的成績。
 (一)經濟保持穩定增長。我們堅持穩中求進的總基調,千方百計促進經濟持續增長,質量和效益穩步提升。預計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3500億元,增長10.5%。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088億元,增長11.1%。各項節能減排年度任務全面完成。主要採取了以下措施:加大投資和幫扶企業工作力度。落實市領導對口聯繫重點建設項目工作制度,多次召開市長辦公會、現場會,協調推進項目建設。全市固定資產投資3758.39億元,增長10.1%。舉辦“新廣州·新商機”系列推介會和“百家知名企業羊城行”等招商活動,在穗投資的世界500強跨國企業增至232家。深入開展“暖企、暖區、暖項目”行動,協調解決企業用電、融資、用地等問題,增強經濟發展活力。努力擴大消費需求。精心組織“廣貨全國行”、“廣貨網上行”、國際美食節、國際購物節等展貿活動,幫助企業開拓國內外市場。廣州連續三年被評為福布斯中國大陸最佳商業城市。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977.27億元,增長15.2%;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3%左右。促進對外經貿與交流合作。精心組織企業參加各類經貿交流活動,大力拓展招商引資。預計全市實際使用外資45.7億美元,增長7%。服務貿易發展和企業“走出去”步伐加快,商品出口總值約590億美元,增長超過4%。加強和世界城市與地方政府聯合組織(UCLG)的交流合作,創設“廣州國際城市創新獎”,成功舉辦“一獎兩會”,擴大了廣州的國際影響力。努力營造經濟發展良好環境。開展“三打兩建”專項行動,成立市公安局食品藥品犯罪偵查支隊,實施建設社會信用體系、市場監管體系五年行動計畫,進一步規範了市場秩序。開展安全生產“打非治違”和事故隱患排查治理。落實國家房地產巨觀調控政策,房地產市場保持穩定發展。落實結構性減稅政策,有力扶持中小微企業發展。深入實施質量強市戰略,在全國專利執法績效考核中我市位列副省級城市第一名。
  (二)“三個重大突破”取得積極成效。戰略性基礎設施建設穩步推進。白雲國際機場擴建工程、廣州港出海航道三期、廣州港南沙港區三期、貴廣和南廣鐵路廣州段等重點項目進展順利,廣珠鐵路建成通車。捷運六、七、八、九號線和廣佛線抓緊建設,新一輪捷運建設規劃獲國家批覆。初步完成第二機場規劃選址論證。增從高速公路全線通車,大廣高速廣州段項目開工建設。廣州港貨物和貨櫃吞吐量持續增長,白雲機場旅客吞吐量突破4800萬人次。智慧廣州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智慧廣州戰略與實踐獲巴塞隆納世界智慧城市大會獎。戰略性主導產業不斷壯大。發揮戰略性主導產業發展資金的引導作用,推動產業加速向高端化、低碳化方向發展。成功舉辦首屆中國(廣州)國際金融交易·博覽會,廣州民間金融街首期、廣州國際金融中心、廣州股權交易中心、廣州碳排放權交易所開業運營。總部企業集聚發展,會展業持續活躍,電子商務發展迅猛,唯品會、環球市場、歡聚時代3家電子商務企業在境外上市,黃埔雲埔電子商務園區被授予“國家電子商務示範基地”。文化創意產業、旅遊業保持興旺。“廣州價格”影響力進一步增強,中國木材(魚珠)價格指數等成為行業風向標。預計全年服務業實現增加值8580億元,增長11%,服務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63.6%。做大做強先進制造業,加快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東風日產花都第二工廠等項目建成投產,越秀區創意大道等8個項目完工,LGD8.5代液晶面板項目開工建設。8家企業成功上市,全市上市企業總數達91家。軟體和信息服務業收入突破2100億元,增長20%,廣州獲得“中國軟體名城”稱號。戰略性發展平台建設成效明顯。集中力量推進27個市級戰略性發展平台建設。《廣州南沙新區發展規劃》獲國務院批准,起步區建設前期工作同步展開,番禺區、南沙區行政區劃調整順利進行。出台《廣州市中新廣州知識城條例》、《中新廣州知識城總體發展規劃》,優質項目加快進駐。廣州國際金融城、白雲新城、白鵝潭商貿文化功能區、空港經濟區、天河智慧城等重大平台建設順利推進。科技創新能力進一步增強,廣州榮獲“國家智慧財產權示範城市”稱號。廣州超算中心、廣州移動網際網路(越秀)產業園等一批創新平台加快建設,南方創業服務中心正式掛牌,廣州國際創新城等創新產業集群加快形成。
(三)城鄉建設管理取得新進步。城鄉規劃和土地管理日趨完善。實施“一個都會區、兩個新城區、三個副中心”城市功能布局規劃,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編製取得階段性成果。初步完成南沙新區、海珠生態城、廣州國際金融城等示範區規劃,完善了重點地區城市設計及控制性詳細規劃,修編生態城市、水系岸線、供電、供水等專項規劃。新一輪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獲國務院批覆。廣州成為全國城鄉統籌土地管理制度創新試點城市。成立市土地管理委員會,統籌土地資源開發利用,加強土地執法和耕地保護,順利通過國家年度土地礦產衛片執法檢查。出台《廣州市農村村民住宅規劃建設工作指引(試行)》,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基本實現全覆蓋,解決歷史遺留房地產證辦理工作基本完成,十區13361畝歷史留用地98%已完成兌現或上報用地報批材料。萬畝果園“只征不轉”,開創生態用地保護新模式。建成數字廣州地理空間框架,獲得“全國數字城市示範市”稱號。人居環境持續改善。實施空氣污染綜合防治10大行動。新增19個空氣品質監測點,按新標準全面發布PM2.5等監測數據,全年環境空氣品質優良率達98.4%。中山大道BRT試驗線獲聯合國2012年應對氣候變化環保“燈塔獎”。完成21個城市花景和158公里生態景觀林帶建設,推進嶺南花園和十大森林公園建設。加大飲用水源工程建設,廣州北江引水、萬綠湖直飲水等工程取得進展。實施80公里江海堤防加固達標建設和13宗水庫除險加固工程。推進東濠涌二期、荔枝灣涌三期等河涌綜合整治,啟動城市深隧系統排水工程規劃建設,抓緊解決“水浸街”和污水處理問題。海珠濕地一期、西郊沙灘泳場建成開放,南沙濱海公共沙灘改造升級,雲嶺湖、金山湖全面完工。城市更新改造取得新進展。完善“三舊”改造政策,進一步強化了政府主導,突出公共利益。落實市人大1號議案決議,推進珠江黃金岸線改造與建設。成立同德圍綜合整治工作諮詢監督委員會,同德圍綜合整治10項工程全面鋪開。開展金沙洲地區綜合整治,金沙洲大橋拓寬工程開工建設。交通綜合整治系統推進。按照“建、增、管、限”思路,啟動新一輪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新增70公里公交專用道,完成27個交通擁堵點治理。推進海珠區環島新型有軌電車系統試驗段規劃建設。試行中小客車總量調控,新增停車泊位約4.5萬個。破解“垃圾圍城”取得進展。落實市人大2號議案決議,完善政策法規,廣泛宣傳發動,凝聚社會共識,推進垃圾分類處理,一批資源熱力電廠建設項目按計畫推進,餐廚垃圾處理設施和生活垃圾壓縮中轉站等建設改造項目全面鋪開。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提升。開展城市管理格線化試點工作。持續整治“六亂”,設立流動商販疏導區124處,安置疏導流動商販近10萬人。嚴查嚴控違法用地和違法建設力度加大。國家環保模範城市、國家衛生城市順利通過國家複審。新農村建設取得成效。開展10個名鎮、25個名村創建工作,完成了302個項目建設。發展都市型現代農業,新增農民專業合作社81家,實現“農超對接”、“農校對接”70多家。
  (四)民生社會事業全面發展。去年市本級民生和各項公共事業投入385.1億元,占市本級公共財政支出總額的75.2%。十件民生實事全部兌現。新建231家平價商店(專營區),扶持種養基地和冷藏設施建設項目98個,為16.7萬低收入群體發放臨時價格補貼2341萬元。城鎮企業退休人員月平均基本養老金水平提高到2614元;城鎮平均低保標準從467元提高到530元,農村平均低保標準從377元提高到467元;低收入困難家庭認定標準從當地低保標準的1.2倍提高到1.5倍;“六類老人”政府購買居家養老服務標準提高100 元。市民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從9大項增至11大項,1000例貧困白內障患者復明手術全部完成,免費為10萬戶家庭提供出生缺陷干預服務。困難民眾重特大疾病救助限額提高到每人每年14萬元。普惠型學前教育、職業教育資助得到落實。籌集保障性住房46767套,新增解決 15798 戶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問題,廉租住房保障收入線標準從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9600元以下提高到15600元以下,發放社會保險補貼 3.4億元,幫扶20.22萬失業人員再就業,城鎮登記失業率為2.4%,廣州被評為“全國創業先進城市”。對北部8個山區鎮進行幫扶,被幫扶的貧困村和貧困戶基本實現脫貧目標。開工建設87個公共服務基礎設施,新開通50條公交線路。22個人行過街天橋加建雨篷項目全部完工。建成150個家庭綜合服務中心,39個部門的571項事項接入市民網頁,為55個社區裝配自助金融終端設備。50個文化廣場、288條健身路徑、127個籃球場、9項鄉鎮農民體育健身工程順利完工。建成綠道312公里,總里程達2174公里,居全省首位。城鄉居民收入較快增長。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108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16898元,分別增長11.4%和14%。社會事業持續進步。鞏固提高教育創強成果,越秀區被確定為省教育改革綜合試驗區,荔灣區、海珠區通過“省推進教育現代化先進區”督導驗收,天河區被評為全國“兩基”工作先進地區。改革完善學前教育體系,市財政投入學前教育超過3億元。啟動卓越中國小校長培養工程及新一輪“百千萬人才培養工程”。中國小校舍安全工程三年規劃全面完成,校車及校園安全工作得到加強。中等職業教育、高等教育、民辦教育與特殊教育進一步發展,廣州教育城建設規劃啟動。實施基本藥物制度,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建設,建成城市15分鐘、農村30分鐘的醫療服務圈。體育事業蓬勃發展,推進公共體育場館免費和優惠開放,我市體育健兒在倫敦奧運會上取得兩金一銅的優異成績,廣州職業足球衛冕中超冠軍並奪取足協杯桂冠,職業羽毛球奪得全國超級聯賽冠軍,成功舉辦116項國際和全國體育比賽。國防動員工作得到加強,打擊走私和海防工作取得新進步,雙擁和優撫安置工作深入推進,第七次榮獲全國“雙擁模範城”稱號。“羊城幸福家庭促進計畫”紮實推進,優生優育水平不斷提高。越秀區光塔街被評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示範單位”。民族宗教、僑務、對台、應急、氣象、地震、民防、統計、參事、文史、檔案、修志、仲裁等工作得到加強,慈善、殘疾人等事業全面發展。文化建設邁出新步伐。大力深化文明城市建設,我市在年度全國城市文明程度指數測評中成績優良。“團一大”紀念廣場、廣州新圖書館、農民工博物館建成開放,南越王宮博物館等一批重點公共文化設施建設穩步推進。成功舉辦2012中國(廣州)星海國際合唱錦標賽、第6屆羊城國際粵劇節、第17屆廣州國際藝術博覽會、2012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第5屆中國國際漫畫節等重大文化活動。《廣州大典》編纂和出版工作加快推進。對口幫扶和“雙轉移”工作成績突出。圓滿完成對口幫扶梅州、茂名、陽江扶貧開發“雙到”三年工作任務,湧現出郭建南同志等一批先進典型。廣州與梅州、陽江、湛江共建產業轉移工業園取得新進展。對口支援新疆疏附工作受到自治區表彰,對口支援幫扶西藏波密、重慶巫山和廣西百色工作成效顯著。社會服務管理創新發展。開展幸福社區和美麗鄉村創建試點工作。“一隊三中心”全面掛牌。黃埔區綜合化、格線化、信息化服務管理改革取得成效,南沙區、越秀區等社會服務管理創新試驗穩步推進。全面實施社會組織直接登記,新登記數同比增長30%,社工專業人才和志願者隊伍進一步發展。
(五)政府自身建設進一步加強。各項改革穩步推進。全面開展新型城市化發展學習考察調研活動,制定系列政策檔案,為改革創新注入強大動力。積極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農村綜合改革、自來水價格改革和電梯監管改革。全市停徵行政性收費17項,為企業減負近2億元。第五輪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取得重大進展,行政審批和備案事項進一步壓縮,網上辦理範圍逐步擴大。開展政府績效管理和事業單位法人治理結構試點,推進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全市3306個單位完成了分類改革任務。法治政府、服務型政府建設成效明顯。認真辦理人大議案決議、代表建議、意見和政協提案,辦復率達100%,辦理質量和效率有新的提升。大力推進決策科學化、民主化、法制化,重大事項堅持集體決策,全年市政府召開全體會議4次、常務會議49次、市長辦公會83次,完成地方性法規草案 5項,審議通過政府規章24 項和規範性檔案 48項。實施市政府常務會議會後即時新聞發布和市政府領導定期新聞發布制度。組織開展全市性“大排查大評估大化解”活動,社會矛盾糾紛預防化解能力明顯提高。法制宣傳教育穩步推進,政務公開和糾風工作深入開展。預算執行情況審計進一步加強,市政府工作部門全部公開了部門決算和“三公”經費。廉潔廣州建設紮實推進,成立市預防腐敗局,建設反腐倡廉智慧型化管理平台,懲貪治腐力度明顯加大。基層民主不斷擴大,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的作用進一步發揮。
  各位代表,過去的一年,我們經歷了嚴峻考驗,取得的成績來之不易,這是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及市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全市人民團結奮鬥和各方面支持幫助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廣州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駐穗部隊官兵、各民主黨派、人民團體以及社會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向關心和支持廣州發展的港澳台同胞、海外僑胞、國際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謝!
  在總結成績的同時,也應清醒地看到,我市經濟社會發展仍存在一些突出問題。有的重點項目推進不快,新引進的重大項目少,新的經濟成長點不多,創新發展能力不強,財政增收壓力加大,國資管理有待改進;生態環境有待改善,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有待加強,交通擁堵、垃圾處理等問題亟待解決;城鄉公共服務水平差距明顯,統籌城鄉發展任務艱巨;社會管理滯後,流動人員服務管理壓力較大,安全生產形勢不容樂觀,民生福利水平與民眾期待仍有一定距離。我們務必高度重視解決這些問題。
  二、2013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全面推進新型城市化發展的關鍵一年。國內外經濟形勢依然錯綜複雜、充滿變數,機遇與挑戰並存。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圍繞全面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目標和“率先轉型升級、建設幸福廣州”的核心任務,堅持為民,用心做事,科學把握“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堅定不移穩增長、促轉型、惠民生、增後勁,全面推進新型城市化發展,努力建設低碳、智慧、幸福的美麗廣州,力爭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再上一個新台階。
  今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0%;公共財政預算收入按可比口徑增長10%;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4%;商品出口總值增長3%;萬元生產總值能耗下降3.8%,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總量分別下降2%、4%、6%和5%;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1%,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2%;城市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漲幅控制在3.5%左右。全面實施新型城市化“1+15”政策檔案,認真落實100項重點督辦工作、10大產業項目、10項重點工程和10件民生實事。重點抓好八個方面工作:
  (一)進一步增強經濟發展動力
  加快戰略性基礎設施建設。協調推進白雲國際機場擴建工程、北部空鐵聯運國際交通樞紐中心和南航飛機維修基地建設,啟動白雲國際機場第四、五跑道建設前期工作。加快推進廣州港深水航道拓寬工程和南沙港區三期工程。推進貴廣、南廣鐵路廣州樞紐工程、南沙港區疏港鐵路建設。加快廣州東部、北部、南部交通樞紐規劃建設。做好穗莞深、廣佛環線、廣清城際軌道項目資金籌集和征地拆遷工作。加快國家批覆同意的捷運線路可研報告報批進程。實現六號線一期開通運營,推進7條捷運工程建設。建設海珠區環島路和環島新型有軌電車系統試驗段項目,建設黃埔疏港道路網路工程,推進打通一批斷頭路建設,加快洲頭咀隧道、康王路下穿流花湖隧道、鳳凰山隧道、新洲至化龍快速路、花城大道東延線、獵德大道北延線等工程的規劃建設,開工建設新廣從路快速化改造工程和增城沙莊至花都北興公路二期工程。推進大廣、廣明高速公路建設。做好智慧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光纖到戶、TD-LTE第四代移動通信網路、無線城市、雲計算數據中心等重點工程。建設能源保障設施,天然氣利用三期工程全面建成投產,電網建設加快推進。
推動產業轉型升級。一手抓傳統產業改造升級,一手抓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布局。實施企業上市“雙百”工程,推進“雙轉移”和第三批“退二進三”工作。制訂優惠政策,最佳化總部經濟發展環境,培育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大型企業集團,壯大六大千億元級產業集群。加快中心城區傳統專業市場轉型升級試點。促進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重點加快自主品牌轎車研發和品牌建設,加大力度支持發展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推進北汽集團華南生產基地整車項目首期工程、廣汽豐田增加產品類型項目、廣汽乘用車工廠產能擴建項目、東風日產純電動汽車項目、黃埔新材料產業基地、白雲民營科技園、南沙海洋工程裝備製造基地等重大項目建設。開發利用海洋資源,大力發展海洋經濟。
  打造國際商貿中心。依託廣州東、北、南的交通樞紐布局,規劃建設會展副中心。加快廣交會展館四期擴建,建設廣交會電子商務產業園和琶洲會展企業孵化基地。實施產業金融發展工程,力爭新增小額貸款公司20家、股權投資機構30家。大力推進廣州國際金融城建設。做好民間金融街二期建設,提升金融服務水平,打造民間融資“廣州價格”。抓緊南沙現代金融服務區起步區建設,做優做強廣州航運交易所,爭取恢復設立廣州期貨交易所,引進一批股權投資機構和產業基金。完善廣州金融創新服務區科技金融服務體系,加快廣州股權交易中心發展。加大電子商務扶持力度,重點推進黃埔、荔灣國家級電子商務示範基地建設。推動天河路商圈、北京路廣府文化商貿旅遊區、廣州南站商務區、番禺大道美食集聚區、老字號一條街、白雲新城等一批商貿區建設,提升廣州國際購物節、國際美食節、國際服裝節、國際皮具節、國際燈光節等節慶活動的全球影響力。辦好廣州國際旅遊展覽會,提升旅遊業發展水平。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做實國有資產,加強資產統一監管,提高經營性國有資產收益。加強資本運作,加快推進國企改制上市,加快資本化、證券化步伐,完善法人治理結構,規範國企管理。鼓勵優勢國企“走出去”發展。
  發展壯大民營經濟。加強政策扶持,安排專項獎勵資金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擴大民間投資,落實放開民資投資領域的實施細則和民營投資產業導向目錄。積極構建多元化融資服務體系,加大土地利用計畫統籌力度,努力解決民營企業融資難、用地難等問題。篩選一批行業骨幹民企作為重點培育對象,扶持民營企業上市。完善中小企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最佳化民營企業發展環境。
  擴大對外開放和區域合作。大力發展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組織企業赴新興市場國家和地區參展,爭取新建1至2個海外商貿中心平台,努力擴大國際貿易規模。積極落實CEPA補充協定,把握南沙新區開發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的機遇,打造粵港澳全面合作示範區。繼續推進廣州馬術場建設。以中新廣州知識城為依託,提升國際經貿合作水平。繼續加強與世界城市間的交流合作。加強與深圳的合作,落實廣佛同城化、廣佛肇經濟圈建設合作框架協定。配合國家和省對我市實施《珠三角規劃綱要》“四年大發展”考核驗收工作,力爭獲得優異成績。
  推進戰略性發展平台建設。把南沙新區開發建設作為廣州1號工程。抓緊完善南沙新區規劃體系,啟動明珠灣區起步區建設,推進南沙新區交通樞紐設施建設。加快中新廣州知識城國際招商和項目籌建。建設海珠生態城,做好城市新中軸線南段地區啟動區、安置區規劃選址和土地收儲工作。加快增城經濟技術開發區省級汽車(零部件)及新能源汽車產業園、省級LED產業基地、電子商務及物聯網產業園等平台建設。紮實推進六大現代服務業功能區、九大創新型產業發展區、九大功能性發展平台建設,啟動第二批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認定工作。
 (二)全面建設創新型城市
  加快創新服務平台建設。重點建設廣州超算中心、華南新藥創製中心、廣州市檢驗檢測高技術服務集聚區等重大創新平台。推進廣州高新區各園區、廣州國際創新城等科技園區規劃建設,完善相關配套服務設施,加強國際科技交流合作,打造國際科技孵化基地。加快建設一批國家級重點實驗室,最佳化提升一批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推動創新型產業發展。實施創新型企業培育工程,加快推進國家科技與金融結合試點,設立和發展創業投資基金。落實支持科技企業成長的相關政策,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激勵發明創造。以智慧城市建設推動電子信息產業結構最佳化升級,大力發展電子商務、軟體、雲計算、物聯網、網際網路、數字家庭等新興產業。圍繞建設廣州健康醫療中心、國際生物島,實施一批生物和健康技術重大項目。加快新環保、新能源、新材料、新電子、新醫藥與高端製造等產業技術創新。組織核心關鍵技術攻關,加快建成以協同創新為引領的自主創新體系。
  實施人才集聚工程。充分發揮南方創業服務中心的作用,實施“紅棉計畫”、創新創業領軍人才“百人計畫”和珠江科技新星培育計畫,大力推進高技能人才精工工程。創新“3+N”主題辦會模式,不斷提升廣州留交會人才集聚效應。建設特色專業學院、技師學院,培養企業發展急需人才。鼓勵企業實施股權激勵以及分紅激勵試點,推動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與企業之間人才雙向交流,支持知識城院士專家創新創業園建設和校地協同創新聯盟工作,加快南沙新區“粵港澳人才合作示範區”建設。
  提升城市質量競爭力。開展“全國質量強市示範城市”創建工作,穩步提升產品質量、服務質量、工程質量和環境質量。進一步完善政府質量激勵制度,深入實施商標戰略、品牌戰略和標準化戰略,增強“廣州質量”、“廣州標準”的國際國內影響力。
  (三)統籌城鄉一體化發展
  最佳化城鄉空間布局。加快城市總體規劃的編制報批與實施。深化完善都會區功能規劃,開展兩個新城區、三個副中心的控制性詳細規劃以及地下空間專項規劃的編制工作,完善三大區域性交通樞紐規劃設計。編制全市1142個行政村村莊規劃。繼續推進名鎮名村和中心鎮建設。發展綠色建築,傳承嶺南建築文化傳統。
  推進土地節約集約利用。全面開展城鄉統籌土地管理制度創新,推進功能片區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編制、城市生態用地差別化管理、低丘緩坡用地開發等創新試點工作。全面落實節約集約用地的各項措施。加快建立全市統一、城鄉一體的土地交易平台,規範土地出讓工作,提升市場配置土地資源的能力。堅持“政府主導、規劃先行、成片改造、配套優先、分類處理、節約集約”,穩步推進城市更新和“三舊”改造工作。積極推進征地制度改革,盤活農村低效、閒置用地,提高集體土地的節約集約利用水平。嚴肅查處違法用地和違法建設。繼續推進解決從化、增城歷史留用地問題。進一步規範我市農村村民住宅的規劃建設。
  促進城鄉產業融合發展。嚴格保護耕地,實行主要農產品最低保有量制度。加快發展都市型現代農業,促進農業企業集群發展。完善農業龍頭企業協會制度,扶持農業龍頭企業上市。探索推動農村宅基地和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試點。選擇具備條件的鎮(村)建設農村金融服務示範鎮(村),打造農村金融綜合服務集聚區和金融服務站。
  建立農民增收長效機制。實施促進農民增收共富行動計畫,穩步提高農民收入水平。推進農村人口向城鎮、農村勞動力向二、三產業轉移,促進農民就近就地創業就業。
  提升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深化“村改居”管理體制綜合改革。加強城鄉教師交流,實施農村中國小教師、校長定期培訓制度。建立城鄉就業服務“格線化”管理機制,健全市四級就業服務體系。逐步整合城鎮居民醫保制度和新農合制度,推動醫療衛生資源向社區和農村傾斜,縮小城鄉醫保差距。完善城鄉公共文化設施網路,大力開展“文化下基層”活動,推動公共文化服務覆蓋城鄉基層和外來務工人員。
  (四)推進生態城市建設
  傾力打造花城綠城水城。保護自然山體水體,打造生態保護區。推進一批嶺南花園、森林公園以及城市主要出入口門戶景觀、帶狀綠地、立體綠化等建設。繼續推進森林進城、森林圍城,建設生態景觀長廊。推進海珠生態城、芳村花地生態區、長洲濕地公園建設。進一步完善城市防洪排水系統,試點建設東濠涌深隧排水系統工程。加大農村污水治理力度,保障農村飲用水安全。全面開展土壤環境調查,加強農業面源污染控制。推進荔枝灣涌三期、東濠涌二期、石井河截污工程建設和獵德涌升級改造,推進花都湖、增城掛綠湖、智慧城東湖、黃埔龍頭湖和萬綠湖直飲水、廣州北江引水、北部自來水廠等工程建設,整體提升水環境質量。深入發掘水文化,推進水博苑建設,形成“海、江、涌、湖、園、林、城”的整體景觀格局。
  鞏固提升環境空氣品質。大力調整能源結構,增加天然氣、電力等清潔能源的供應量,加大力度控制煤炭消費總量。深化工業企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煙塵治理,實施工業鍋爐、窯爐清潔能源改造。推廣使用粵IV標準車用柴油,對柴油車實施國IV標準。加大環境監察力度,強化餐飲業油煙綜合整治、揚塵污染控制和重點行業揮發性有機物排放控制,防治港口船舶交通廢物和廢氣污染。加快廣州市環境監測與預警中心建設。
  (五)認真辦好十件民生實事
  一是完善醫療衛生服務。建立統一的衛生公益熱線。在全市醫療機構推廣預約掛號系統。免費為10萬名適齡兒童提供窩溝封閉等口腔保健服務。免費為我市戶籍及在我市居住半年以上的市外戶籍、符合生育政策的夫婦提供孕前優生健康檢查。二是提高養老服務和醫療救助水平。新建40個日間托老機構(項目)。動工興建1萬張養老床位。將農村“五保”供養標準提高到當地農村人均純收入的70%。投入1500萬元為約20萬名困難民眾購買重大疾病商業醫療保險。三是提高社會保險待遇。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提高15%以上。四是推進城鄉居民住房建設。新建和籌集保障性住房1.6萬套,向1500戶困難家庭發放住房租賃補貼,完成2012年在冊城市零散危破房9.88萬平方米改造任務。完成1萬戶農村泥磚危房改造工程。繼續開展以北部山區為重點的農村扶貧開發工作。五是促進就業增長。投入4.6億元就業專項資金,幫助18萬名城鎮登記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開發2萬個公益性公共服務崗位,舉辦300場次就業專場招聘會,發放8萬張職業技能培訓券。實現全年城鎮新增就業人數24萬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5%以下。六是加強“菜籃子”和食品安全建設。提高“菜籃子”產品自給率,創建3個蔬菜生產標準園和3個健康水產養殖示範場,規劃建設一批大型現代化養豬場。啟動市食品生產企業檢測監測數據分析平台建設。新增市級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示範單位270家、示範街區(美食廣場)12條。七是促進公共運輸發展。新增投放500台公車,新增公交線路20條、水上巴士航線3條,新建和改造水上碼頭5個,新增新建公交專用道50公里。八是完善民眾文體設施。大力開展文化惠民活動,安排民眾文化活動1000場、專業演出20場、農村數字電影放映1.3萬場、展覽150場。進一步加大市屬公共體育場館亞運賽後惠民開放力度,享受優惠進場人數較2012年增加10%。新建100條健身路徑、50片籃球場、50個社區體育活動室、26個幸福社區體育設施、9項鄉鎮農民體育健身工程。新增300公里綠道。九是推進垃圾分類處理。加快分類處理設施建設,建成第一資源熱力電廠二分廠(李坑二廠)、基本建成大田山餐廚廢棄物處理廠項目,開工建設市第四資源熱力電廠項目。推進4個餐廚垃圾處理設施建設,改造升級垃圾壓縮站40座,增加生活垃圾分類運輸車200輛。十是推進社區金融服務。在全市100個社區設立社區金融服務點,統一社區金融服務標識,布設金融自助終端設備,全面提升社區金融服務水平。
 (六)大力加強社會建設
  完善公共教育體系。加快建設“省推進教育現代化先進市”。著力促進學前教育公益性普惠性發展,加強中國小教育均衡特色發展。發展老年教育,完善終身教育體系。推動中心城區優質教育資源向周邊輻射,提升兩個新城區、三個副中心的教育質量。加快建設廣州教育城,打造職業教育基地。統籌發展特殊教育,促進民辦教育健康協調發展。推進廣州教育國際合作綜合改革試驗區建設。實施廣州大學城提升計畫,完善公建配套設施。
  提高醫療衛生服務水平。繼續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完善基層醫療機構綜合改革,建立健全全科醫生制度。加快市、區(縣級市)醫療設施建設,開展增城市、從化市縣級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大力實施健康城市行動計畫,加強職業病防治,倡導陽光健康生活方式。推進中醫藥強市和衛生信息化建設。
  完善城鄉社會保障體系。構建覆蓋城鄉全體居民、全民共享普惠的多層次社會保險保障體系。完善社會救助體系建設,擴大分類救助範圍,將貧困家庭未成年人、殘疾人和困難家庭等群體納入分類救濟範圍。推進公益法律服務體系建設,進一步擴大法律援助覆蓋面。加強殘疾人社會保障和服務,加快廣州愛心公園等殘疾人基礎設施建設步伐,推進無障礙設施進家庭。
  深入開展平安廣州建設。完善管理體制,加強流動人員與出租屋服務管理。深入推進嚴打整治,完善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落實社會矛盾糾紛“大調解”機制,進一步增強人民民眾安全感。推進“兩建”工作,強化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的銜接,嚴厲打擊食品藥品等違法犯罪行為,打造“食得放心”城市。加強交通安全宣傳教育,提高市民交通安全意識。嚴厲整頓市場經濟秩序,維護經濟安全。強化公共安全體系和企業安全生產基礎建設,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
  打造幸福社區和美麗鄉村。完成26個幸福社區和14個美麗鄉村試點建設,啟動300個幸福社區和122個美麗鄉村創建工作。創新社會服務管理體系建設,落實政府購買社會服務制度。完善街道“一隊三中心”體制,將家庭綜合服務中心覆蓋到每個鎮。加強居委會規範化建設,最佳化社區治理結構,積極探索社區格線化、智慧化管理模式,健全新型社區服務管理體系。深入實施街道基礎設施“五個一”工程,打造“一站式”社區服務管理綜合信息平台。完善社區老年人福利服務設施,扶持發展社區居家養老,推進長者中心建設。
  全面發展各項社會事業。推動全民健身深入開展,扶持職業體育和體育產業發展。辦好廣州國際馬拉松、世界羽毛球錦標賽等重大體育賽事。繼續做好人口計生工作。全面實施廣州市婦女兒童發展規劃。落實民族宗教政策,促進民族團結和宗教和諧。紮實開展“六五”普法工作。加強防災減災基礎設施建設,提高“三防”工作水平。落實優撫安置政策,加強國防動員和“雙擁”工作。做好海防、民防及打擊走私工作。推進氣象現代化。加大援疆工作力度,繼續做好僑務、對台、統計、檔案、保密、參事、文史、修志等工作。
  (七)培育世界文化名城
  提升市民文明素質。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大力弘揚“厚於德、誠於信、敏於行”新時期廣東精神和“敢想會幹為人民,和諧包容共分享”的廣州亞運精神。深化文明城市建設,積極推進道德領域專項教育和治理,實施市民素質提升工程,建設志願者之城,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和社會道德水平。
  打造新嶺南文化中心。加快推進海上絲綢之路史跡“申遺”工作,以南海神廟、黃埔古港古村、沙灣古鎮、西關廣場等載體為依託構建大型主題文化區。建設十三行商埠文化街區,再現“十三行”歷史風貌。建設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暨大小馬站書院街和北京路廣府文化核心區。擦亮“迎春花市”品牌。抓緊推進南漢二陵博物館、粵劇藝術博物館、廣州華僑博物館、廣州海事博物館、廣州民俗博物館、海雲寺、南粵先賢館、潘鶴雕塑藝術園、三元里抗英紀念館等一批文化設施建設。推進“一園四館”規劃選址。
  傳承歷史文化遺產。加強古城歷史文化的保護利用。深入挖掘重點革命史跡的文化內涵。加大對粵劇粵曲、廣東音樂、嶺南美術等傳統藝術及“三雕一彩一繡”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利用力度。完成《廣州大典》編纂工作,修編《廣州文化遺產彙編》。
  大力發展文化產業。理順文化產業管理體制,完善文化產業發展政策措施。實施文化發展品牌戰略,加強著作權保護工作,創建全國著作權示範城市。支持文化企業做大做強,鼓勵文化企業兼併重組和上市融資。辦好第九屆中國音樂金鐘獎等重大文化活動。加強文藝精品創作和文化名人培育,打造廣州文化品牌。
(八)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落實國務院批准廣東省在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方面先行先試的要求,繼續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最佳化行政審批流程,推進政府績效管理。建立完善統一規範的公共資源交易市場。上半年完成各區(縣級市)大部門制改革。積極穩妥做好事業單位分類改革,繼續推進事業單位法人治理結構試點和法定機構試點工作任務。紮實推進財稅體制、投資管理體制、營業稅改徵增值稅、文化和衛生體制等領域的改革。推進商事登記制度改革,建設社會信用體系,打造與國際接軌的營商環境。創新行政執法體制,開展荔灣區綜合行政執法體制改革試點。積極推進南沙新區社會管理創新綜合改革試點。
  推進法治政府建設。堅持依法行政,認真執行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決議、決定,切實做好人大代表建議、意見及政協提案辦理工作,定期通報辦理情況。開展法治政府示範區、依法行政示範點創建工作,推進綜合執法、市場監管領域管理體制改革工作。認真實施《廣州市依法行政考核辦法》。
  提高決策科學化、民主化水平。完善政府重大行政決策諮詢論證和公眾徵詢制度,堅持問政於民、問需於民、問計於民、問效於民。深入推進“同心工程”,拓展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參政議政渠道,充分發揮社會組織的作用,積極探索新的社會階層人士有序政治參與的途徑。努力暢通依法有序的民意表達渠道,積極推動網路問政,確保市民合法訴求、合法權益得到充分體現。
  加強勤政廉政建設。切實改進工作作風,大力精簡會議和檔案。堅持艱苦奮鬥、勤儉節約,堅決克服官僚主義和形式主義,狠抓工作落實。深化政務公開,完善政府信息發布制度,推進“陽光行政”,有效提升政府善治能力,以誠信政府建設帶動誠信社會建設。加大各領域防治腐敗力度,完善具有廣州特色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深入推進糾風和專項治理,重點解決民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提高政府公信力。完善各項民生事務的“一站式”政務服務中心,實行開放式辦公、一站式服務、並聯式審批,提高政務透明度和工作效率,建設廉潔高效的服務型政府。
  各位代表,在新的起點上實現廣州的新發展,是時代和全市人民賦予我們的光榮使命。展望未來,我們充滿信心。讓我們在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實事求是,勵精圖治,為推動廣州經濟社會發展再上新台階,為廣州人民的幸福安康而努力工作!
  名詞解釋
  1.“一獎兩會”:廣州國際城市創新獎、廣州國際城市創新大會暨世界大都市協會董事年會。
  2.“三打兩建”:打擊欺行霸市、打擊制假售假、打擊商業賄賂,建設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市場監管體系。
  3.“打非治違”:打擊非法違法生產經營建設、治理糾正違規違章行為的專項行動。
  4.“三個重大突破”:在戰略性基礎設施、戰略性主導產業和戰略性發展平台三個方面實現重大突破。12類戰略性基礎設施:包括國際航空樞紐港、沿海主樞紐港、鐵路主樞紐、城際城市軌道交通、高快速路網、信息基礎設施、能源保障及新能源、生態設施、環保設施、水利設施、市政設施、文化設施。15項戰略性主導產業:包括商貿會展、金融保險、現代物流、文化旅遊、商務與科技服務、汽車製造、石油化工、電子產品、重大裝備等9類優勢主導產業和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與健康產業、新材料與高端製造、時尚創意、新能源與節能環保、新能源汽車等6類戰略性新興產業。27個戰略性發展平台:包括三大國家級開發區、六大現代服務業功能區、九大創新型產業發展區、九大功能性發展平台。
  5.中國木材(魚珠)價格指數:2012年11月28日在廣州發布,是首個國家級木材價格指數。該指數包括1個總指數、13個一級分類指數、21個二級分類指數和108個代表品價格指數,涵蓋的木材製品包括紅木、原木、人造板、地板等。
  6.“只征不轉”:對城市規劃區範圍內成片用於生態、農業用途的非建設用地依法定許可權收為國有,但不改變其原有用途,不占用城市建設用地規模和年度土地利用計畫指標。
  7.PM2.5:PM英文全稱為particulate matter(顆粒物)。PM2.5是指懸浮在空氣中,空氣動力學當量直徑小於或等於2.5微米的顆粒物,也稱為細顆粒物。科學家用PM2.5濃度表示空氣中這種顆粒物的含量(單位一般為毫克/立方米),這個值越高,就代表空氣污染越嚴重。
  8.“三舊”改造:舊城鎮、舊廠房、舊村莊改造。
  9.“建、增、管、限”:一攬子改善中心城區交通狀況的綜合整治方案,主要包括規劃建設,增強服務,加強管理,需求調控4個方面的內容。
  10.“六亂”:城市中亂搭建、亂擺賣、亂停放、亂拉掛、亂堆挖、亂張貼等現象。
  11.“六類老人”:無勞動能力、無生活來源、無法定贍養人(扶養人)或者法定贍養人(扶養人)無贍養、扶養能力的老人;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低收入困難家庭、重點優撫對象中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曾獲市級以上勞動模範榮譽稱號且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80歲以上(含80歲)獨居或者僅與重度殘疾子女共同居住的老人;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低收入困難家庭、重點優撫對象中獨居或者僅與重度殘疾子女共同居住的老人;100歲以上(含100歲)的老人。
  12.“雙轉移”:“產業轉移”和“勞動力轉移”兩大戰略的統稱。通過“雙轉移”工作,達到最佳化勞動力結構和人力資源配置,最佳化產業結構,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目的。
  13.“一隊三中心”:街道政務服務中心、綜治信訪維穩中心、家庭綜合服務中心和綜合執法隊。
  14.“三公”經費:黨政機關在公務接待、公務用車購置和運行、因公出國(境)三方面的經費開支。
  15.10大產業項目:廣汽、北汽和東風日產汽車產業項目;金髮科技全降解塑膠產業化項目;晶科電子LED晶片及光組件模組產業化項目;廣藥集團生物醫藥產業白雲基地項目;工信部電子第五研究所總部項目;廣州移動網際網路創新集群項目;廣州佳都軌道交通智慧型化產業基地項目;唯品會、亞馬遜和阿里巴巴華南運營中心電子商務及物流項目;民間金融街二期項目;廣州風行牛奶從化基地項目。
  16.10項重點工程:廣州捷運6號線建成通車和新開工7條線路;廣州超級計算中心;廣州國際金融城起步區;廣州教育城首期;海珠濕地二期、增城掛綠湖、花都湖工程;高快速路生態景觀林帶升級工程;白雲機場擴建工程;東濠涌二期及深層隧道排水試驗段工程;同德圍南北高架橋工程;粵劇藝術博物館。
  17.“退二進三”:引導工業(二產)退出中心城區,騰出發展空間,引導服務業(三產)進入發展。
  18.CEPA:《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loser Economic Partnership Arrangement)的英文簡稱。包括中央政府與香港特區政府簽署的《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中央政府與澳門特區政府簽署的《內地與澳門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
  19.“紅棉計畫”:鼓勵海外人才來穗創業“紅棉”計畫的簡稱,旨在圍繞我市建設國家中心城市戰略目標,依託中國留學人員廣州科技交流會(簡稱留交會),以海外人才為重點對象,安排產業基金,扶持在穗初創型海外人才企業,集聚國際創新創業高端人才,為提升我市綜合競爭力服務。
  20.“3+N”主題辦會模式:“3+N”是中國留學人員廣州科技交流會(簡稱“留交會”)的新型舉辦模式,即由“人才交流”、“創新論壇”、“成果展示”3大部分和N項推介會組成。
  21.街道基礎設施“五個一”工程:每個街道建立一個家庭綜合服務中心、一個文化活動中心、一個體育休閒公園、一個衛生服務中心、一個視頻監控系統。
  22.“一園四館”:嶺南大觀園和廣州博物館新館、廣州美術館、廣州科技館、廣州文化館。
  23.“三雕一彩一繡”:以牙雕、玉雕、木雕、廣彩和廣繡為代表的廣州傳統工藝美術。
  24.“同心工程”:中共中央統戰部及各民主黨派,以“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同心同行”為宗旨,齊心協力幫助解決邊遠山區、貧窮少數民族地區社會發展及民族民生等突出問題的一項工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