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灣區2014年政府工作報告

荔灣區2014年政府工作報告

2013年,區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區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區人大及其常委會和區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堅定不移推進新型城市化發展,堅持為民,用心做事,較好完成了各項目標任務,經濟社會實現了持續健康發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荔灣區2014年政府工作報告
  • 發文機關:荔灣區
  • 發文時間:2015
工作回顧,工作安排,

工作回顧

2013年,區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區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區人大及其常委會和區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堅定不移推進新型城市化發展,堅持為民,用心做事,較好完成了各項目標任務,經濟社會實現了持續健康發展。
(一)經濟發展實現“拐點提速”。
全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871.49億元,增長12.7%;固定資產投資(法人在地口徑)181.52億元,增長28.1%;公共財政預算收入40.76億元,按可比口徑增長13.9%;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4萬元,增長11%。
保增長措施紮實有效。制訂“三個一、五個庫、十個十”的“3510”系列措施並全力推進。制定了《街道主要經濟指標任務分解表》,經濟運行監測分析得到加強。著力推進“三個重大突破”,“十大重點工程”累計完成投資65.34億元。出台系列管理措施,整合專業市場資源拉動消費,全區完成商品銷售總額4124.52億元,增長24.6%。
產業轉型步伐加快。大力發展以花地河電子商務集聚區為龍頭的電子商務產業,重點電商企業完成零售額133.48億元,增長50.3%,占全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1.8%。結合專業市場升級改造,重點打造廣東鞋業國際採購中心等電商平台,傳統交易方式逐步轉型。引導傳統工業走技術高端化、資源集約化發展道路,菸草製造業完成產值201.53億元,增長13.6%;四大鋼材銷售公司銷售額211.47億元,增長2.5%。
營商環境持續改善。深入開展“三暖、三貼”活動,支持企業做大做強。立白等民營企業保持良好發展勢頭,民營經濟實現增加值345.33億元,占GDP比重39.6%。精簡最佳化行政審批,實施導辦、協辦、代辦、聯辦“一站式”服務,推行政務服務“六個一”模式,實行“並聯”審批,做到網上辦事大廳與實體辦事大廳一體化,“政務服務視窗數量壓減率”和“政務服務功能數”位列全市第一。建成項目、稅源、企業、招商、國有資產五個資料庫並投入使用。成立區招商選資工作隊伍,實施敲門招商、聯動招商、靶向招商,貼身服務各招商載體和招商項目。全區新增註冊資金100萬元以上企業623家,增長90.5%;新增註冊資金500萬元以上企業115家,增長57.5%。其中,包括麥當勞等一批總部型企業,以及國內3D列印、原創三維動畫等行業龍頭企業。
(二)城市發展資源進一步盤活。
最佳化提升傳統板塊。以荔枝灣涌、粵劇藝術博物館等項目為依託,打造“傳統廣州”的代表、“現代廣州”的會客廳。西關泮塘規劃經市規委會批准實施,完成核心區416戶的徵收任務。完成荔枝灣三期食養坊至大地涌段揭蓋復涌工程,涌長延伸至3090米。粵劇藝術博物館已動工建設。泮溪停車場土建工程基本完成。西灣路安置房進入地面施工階段。十三行博物館完成可研報告及布展大綱。
精心打造“花地生態城”。“花地生態城”列入全市“2+3+11”重大發展平台,其中,白鵝潭商業中心、廣鋼新城兩個片區控規通過市政府批覆。新隆沙、南漖等地塊成功出讓,累計完成104萬平方米土地出讓。完成鋁廠等地塊出讓前期工作,珠江鋼琴廠等地塊完成收儲,土地收儲面積133萬平方米。立白大廈等重點建設項目進展順利。
最佳化城市空間布局。完成了“三規合一”和核心功能片區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盤活存量建設用地517萬平方米,激活121個受規劃衝突影響的建設項目,用地資源和項目建設得到有效整合。推進4箇舊城改造項目、7箇舊村改造項目、9箇舊廠改造項目。堅持政府主導,推進大坦沙島地區更新改造,西郊村拆遷工作全面鋪開,第一批安置房等15個地塊用地規劃手續有序推進。茶滘“汾水花園”736套安置房交付使用。
清理歷史遺留項目。推進11個爛尾樓項目的盤活工作。採取就地安置、規劃調整等多種方式,在盤活4宗爛尾地的同時,解決230戶臨遷戶的安置和補償問題。解決涉及名城保護、民生服務等方面的5宗歷史審批有效的遺留項目,解決388戶拆遷戶回遷問題。
(三)城市建設管理水平顯著提高。
基礎設施配置不斷完善。完成同德圍南北高架橋,軌道交通八號線、洲頭咀隧道等重大基礎設施的借地和征拆工作。最佳化城區路網結構,完成2條規劃路建設和9項橋樑維修工程,城市交通承載力有效增強。市政基礎設施管理全市考核排名第一。完成水閘聯控系統建設,實現對35個閘站的遠程監測和27個閘站的遠程控制。
生態居住環境逐步最佳化。完成轄內4條高快速路沿線環境景觀綜合整治和海龍圍周邊、花地河西岸、荔枝灣涌沿線共10公里綠道建設任務;完成荔枝灣涌綠化提升和大坦沙島濱江公園項目。推廣餐飲業油煙污染綜合整治,順利通過“三百工程”驗收。深化水環境、大氣環境污染綜合整治,完成年度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與“退二”工作任務。
城市管理力度得到加強。深化綜合行政執法試點改革,實施格線化巡查和片區執法模式,執法效率和執法水平進一步提升。突出數位化城管暗檢考評工作,城管綜合考評成績列全市第二名。開展城市環境綜合整治,重點抓好上下九步行街商圈綜合治理,查處違法建設102宗、3.17萬平方米。推進“六亂”整治,建成9處流動商販疏導區,整治違章超占6500多宗、亂擺賣1.4萬宗。深入推進生活垃圾分類處理,推廣“直收直運”模式,完成了控制目標。垃圾分類考核共167個社區達標,達標率85.6%。
(四)民生社會事業全面進步。
全面完成去年承諾的民生十件實事。一是全面啟動南源、彩虹、花地、白鶴洞4條街道的特色社區項目建設。二是為1576名符合條件的“雙低”學生提供免費午餐;設立扶貧獎學金100萬元,獎勵“雙低”學生400名;對371名我區戶籍的“雙低”學生入讀全日制大學提供學費補貼。三是為4.5萬名就業困難人員提供就業機會;免費為1090人提供職業技能培訓,受訓人員就業率達67%。四是完成南源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場地建設並投入使用;為“雙低”特困人群及優撫對象共1.6萬人次減免醫療費用。五是新增25所幼稚園達到廣東省規範化標準;6所中國小運動場改造全面完成。六是為600名殘疾人提供技能培訓,召開殘疾人專場招聘會,實現120名殘疾人就業;為129名殘疾人提供托養服務。七是實施30項排水改造工程,初步解決了30萬平方米的內澇問題;完成東沙涌等20條河涌的清淤工作。八是完成2012年新增在冊零散危房130幢、面積1.9萬平方米的改造。九是完成觀濤路延長線一期工程和立白大廈北側規劃路交通設施建設。十是新增2720平方米的文體活動場地;發放文化惠民券2萬張;組織社區惠民巡演570場。
創建平安荔灣有新舉措。實施重大事項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確保重大項目實施過程中不發生重大涉穩問題。加強對重點行業、場所的清查整治,全年無發生重大火災事故及安全生產責任事故。全年受理民眾信訪事項6892件次,化解信訪積案55宗。深化立體化治安防控體系建設,提高打擊破案效能,刑事治安警情同比下降6.5%,破獲刑事案件2077宗,“平安細胞工程”被省、市肯定。嚴厲打擊各類制售假冒偽劣商品違法行為,全年共立案查處制假售假736宗。推進“食得放心”城市建設,沙面街、西城都薈美食廣場被評為市級“食品安全示範區”;105家餐飲服務單位被評為市級食品安全示範店,108所學校食堂安裝視頻監控系統,食品安全保障水平得到提升。
社會服務管理有新突破。推進39個幸福社區的創建工作,打造22個品牌社區、87個亮點社區;耀華、杏花社區完成試點,形成文化融合型和社區自治型兩種特色模式;逢源街長者日間托老中心獲“全國社區服務優秀項目”稱號;海龍街家庭綜合服務項目獲全國“優秀專業社會工作二等獎”。我區被評為首屆全國社會工作服務示範地區,金花街蟠虬社區被評為全國示範社區,逢源人家等2個綜合服務中心被評為全國示範單位。擴大法律援助覆蓋面,推進百名律師進村居,實現“村居法律顧問”全覆蓋。新建9個日間托老服務中心,新增養老機構2間、床位124張。
教育衛生文化事業有新提高。與中國教育科學院合作建立“區域推進教育現代化荔灣實踐基地”;成為廣州市基礎教育國際交流與合作試驗區;2013年高考本科和專科上線率蟬聯全市第一;全區75%的幼稚園建成廣東省規範化幼稚園,全面完成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畫。圓滿完成基層醫改工作任務,順利通過國務院督導檢查,社區衛生服務市級績效考評排名第一;鞏固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綜合改革成果,深化信息化、格線化、中醫藥、“醫聯體”服務四大特色,社區衛生機構門診服務量增長18%,次均門診費用下降18%;華林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被評為全國“示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組織開展廣州首屆水上花市、“老廣州民間藝術節”系列活動,全面推廣西關文化旅遊品牌;沙面街被評為“中國歷史文化名街”;我區被評為“廣東十大傳統美食之鄉”;順利通過“中國曲藝之鄉”、“國家一級圖書館”複評;原創作品《南音新唱十三行》獲第十屆中國藝術節曲藝類群星獎。
其他各項社會事業有新進展。創新體教結合新模式,區體校被評為“全國民眾體育先進單位”;成功舉辦全國沙灘排球巡迴賽總決賽;進一步完善社區體育設施,修建健身路徑35條、籃球場5個、社區體育活動室9個。深入推進優生健康惠民工程,茶滘街獲“全國人口和計畫生育依法行政示範街道”稱號,衝口街杏花社區獲國家級“人口計生基層民眾自治示範村居”稱號。積極推進連州市、從化市呂田鎮對口扶貧工作。慈善項目推介活動成效顯著,共募集資金1252萬元。《荔灣區婦女兒童發展規劃(2011-2020)》頒布實施,獲得實施規劃省級示範區榮譽。推進國防動員工作,高標準完成年度民兵演訓、整組和新兵徵集等任務。地方志、民族宗教、雙擁、僑務外事、對台、民防、統計、檔案等工作得到加強。
(五)政府自身建設切實加強。
行政效能進一步提高。積極落實省委巡視組反饋意見整改工作,深入整治慵懶散奢。建成“績效管理與考評系統”,實現績效管理100%全覆蓋。壓縮行政運行成本,“三公”經費全面公開,財政資金使用效益進一步提高。按照國有資產統一監控的理念,對行政事業單位、國有企業的國有資產進行全面清查,基本摸清家底。梳理10多年來需辦理結算的歷史城建項目,完成送審契約2854份,送審完成率97.8%。
法治政府建設進一步加強。認真辦理人大代表建議46件、政協提案97件,辦復率100%。加大對重點領域、資金、項目的審計監督力度,審計工作的保駕護航作用進一步彰顯。基層民主不斷擴大,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的作用進一步發揮。法制宣傳教育穩步推進,順利通過“六五”普法中期檢查,是唯一獲評“全國普法先進集體”的市轄區。推進第五輪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減少審批事項88項,壓減率46.3%。區政府在全市2013年度依法行政工作考核中被評定為優秀。
各位代表,2013年,是我們在逆境中攻堅克難、經受考驗的一年,取得的成績來之不易。這是市委、市政府和區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區人大及其常委會和區政協監督支持的結果,是全區人民團結奮鬥和各方面支持幫助的結果。在此,我代表荔灣區人民政府,向全區人民、各民主黨派、人民團體、駐區單位和社會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向所有關心和支持荔灣發展的港澳台同胞、海外僑胞表示衷心的感謝!
在總結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我區經濟社會發展仍然面臨許多困難,突出表現在:一是支撐可持續發展的大型項目和新的經濟成長點不多,經濟穩增長壓力大;二是社會管理任務重;三是土地資源日益稀缺,土地利用效率低。我們務必高度重視解決這些問題。

工作安排

2014年是貫徹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開局之年,也是深入推進新型城市化發展的重要一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堅持穩中求進、改革創新的核心要求,以推進新型城市化發展為引領,全面深化改革,促進最佳化提升,增創改革新優勢,保持城區原特色,搶占發展制高點,全力爭當城市轉型的標兵、嶺南特色的視窗、民生幸福的典範,建設“傳統、現代、自然”相結合,文明富裕、宜居宜業、充滿活力的生態幸福城區。
今年的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0%,固定資產投資(法人在地口徑)增長15%,公共財政預算收入按可比口徑增長10%,城鎮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成長基本同步。
(一)深化“一區、一城、一島”建設,構建可持續發展格局。
“一區”——“嶺南風情區”。梳理老城區城市肌理,活化歷史人文記憶,重塑荔灣“商脈”和“文脈”。推進西關泮塘項目,改造西關泮塘舊村落,啟動泮塘人家安置房建設。推進十三行博物館布展工作,完成粵劇藝術博物館主體建築施工。
“一城”——“花地生態城”。今年要著力推進僑光製藥廠、廣摩五羊塑膠廠、新隆沙舊機械廠地塊徵收工作,完成廣鋼新城11個地塊和珠江鋼琴大廈地塊出讓,加快立白大廈、油富城、萬科新隆沙、嶺南V谷等重點項目的建設,繼續推進東漖、茶滘、五眼橋、鶴洞等城中村改造工作。
“一島”——“大坦沙島”。啟動19萬平方米的安置房及西郊村集體物業復建工作;全面鋪開河沙、坦尾拆遷補償徵詢工作;同時,引入4個來自新加坡的戰略合作夥伴,利用其在學前教育、社區管理和規劃設計等領域的經驗與實力,提升大坦沙島發展軟實力。
(二)推動經濟發展“轉型提速”,打造荔灣經濟升級版
提升經濟發展活力。以最佳化結構、提高效益為重點,爭取省市重大投資和重點項目落戶荔灣,全力推進總投資17.98億元的5個市重點項目建設。突出抓好籤約項目的落地建設,提升商務樓宇招商質量,吸引優質企業入駐。
推動產業轉型升級。以廣東中煙、廣州塑膠交易所為依託,加快東沙地區新型工業產業基地建設。擴大品牌企業輻射和帶動效應,力爭引入國內知名電商龍頭企業,做大做強花地河電子商務集聚區。探索建立3D列印產業科技創新服務平台,加快科技成果產業化。引導民間資本進入戰略性主導產業和新興產業,提高產品附加值和競爭力。
加快市場升級改造。積極培育財富天地廣場和世貿服裝城等新型市場,打造轉型升級標桿。實施專業市場“減量提質”工程,引導不符合經濟發展規劃的低端型、粗放型市場轉型或搬遷。提高新建市場準入門檻,制定全區專業市場規劃布局。引導市場向現代展貿型業態轉型,推進電子商務與專業市場的對接。按照建管結合的思路,加強稅收征管,夯實財稅基礎。推進專業市場管線整治試點工作,改善經營環境。
繼續改善營商環境。建立電子商務綜合服務中心,加強對電商企業和電商人才的服務。實施後備企業成長工程,遴選20家有發展潛力的中小微企業納入重點庫,促進中小微企業發展。進一步完善規範商事主體信息平台建設。鼓勵支持企業自主創新,完善扶持創業的優惠政策,構築創新創業人才高地。支持企業加大科技研發力度,爭取新增市、區級企業工程技術研發中心5家,新培育、認定高新技術企業5家,創新型企業3家。
(三)深化重點領域改革,為發展注入新動力。
深化經濟領域改革。健全“大國資”監管模式,分類進行國有企業改革,最佳化資源配置,增強國有企業活力和競爭力;嚴格操作流程,規範國有資產出售、租賃行為,防止國有資產流失。深化財政體制改革,降低行政成本,將更多資金投向民生領域;完善財政專項資金競爭性分配改革,推行以競爭促績效的財政資金管理機制。完善政府性債務管理及風險預警機制,落實好安置房銀行貸款還款計畫,降低政府債務風險。
加快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完善政務改革“三集中、三到位”集成服務模式,深化“一表制”、“一網化”、“一窗式”綜合受理聯合審批,減少行政許可事項,進一步提高行政效率。完善績效管理考評體系,形成具有荔灣特色的績效管理亮點。進一步理順行政監管與行政處罰的關係,健全綜合行政執法科學運行機制。全面鋪開商事登記制度改革,實施企業投資備案制,實現營業執照全區通辦,激發市場活力。
創新社會治理體制機制。創新社會治理模式,落實社區最佳化調整方案,完善社區格線化服務和管理,深化信息化、數位化、智慧型化改革,形成“自助、他助、互助”格局;加強社會組織的管理和培育力度,推進政府購買服務,按照“一居一站”模式推進社區服務站建設,提升社工服務水平;發揮特色社區示範效應,完成26個“幸福社區”創建工作。加強經濟聯社廉情預警防控和“三資”交易系統建設,推動行政事務、自治事務和集體經濟組織經營事務三分離。
(四)加快發展民生社會事業,提升民眾幸福指數。
認真辦好十件民生實事。一是為視力、聽力障礙人士配發無障礙信息終端;建立區精神康復綜合服務中心;托養困難重度殘疾人120人。二是指定7家醫院為“雙低”人員、優撫對象免收掛號費和住院押金,組織重點優撫對象體檢。三是設立扶貧獎勵金100萬元,獎勵“雙低”學生400名;對戶籍在我區、入讀全日制大學的“雙低”學生,本、專科每學年分別發放學費補貼5000元及3000元。四是完成17所公辦中國小教室護眼照明系統改造、5所學校游泳池加裝恆溫設備、6所學校加裝水循環過濾設備。五是提供各類就業崗位5萬個,為1.8萬人開展各類培訓,實現受訓人員就業率60%以上。六是重點打造4個街道特色社區建設項目。七是推進多寶街2000平方米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設。八是幫扶關愛刑釋解救人員及社區矯正人員,為其搭建職業技能培訓平台。九是完成增南路橋、荔枝灣涌橋拆除重建工程。十是發放文化惠民券2萬張,送200場演出、300場電影進社區。
提升社會事業發展質量。全面深化教育改革,加強教育國際交流合作,實施學前教育新三年行動計畫,狠抓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深入實施特色發展戰略,引進培養高層次教育人才;逐步規範民辦學校管理,大力發展社區教育。推進醫療資源整合,完善“醫聯體”運行機制;鞏固醫改成果,全面推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家庭醫生簽約式服務;加快中醫藥強區建設,凸顯荔灣中醫藥特色優勢。進一步深化體教結合工作,培養優秀體育後備人才;加強體育設施向社會開放管理,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認真備戰第十六屆廣州市青少年運動會。努力創建全國文化先進區;組織開展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遺產普查,完成廣州市不可移動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工作;推進街道文化站建設,增強公共文化服務能力。落實生育政策調整,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深入開展“六五”普法,進一步加強法律援助。紮實推進對口連州、從化呂田扶貧開發。學習借鑑“楓橋經驗”,推廣網上信訪,推進行業性、專業性人民調解組織建設,建立專業調解隊伍,努力化解矛盾糾紛。繼續做好國防動員、雙擁、僑務外事、民族宗教、對台、慈善、民防、檔案、保密、修志等工作。
全面創建平安荔灣。整合社會治安動態防控資源,深入推進立體化治安巡邏防控建設,加強社區警務格線化管理和街面動態巡控格線建設,深入推進“六大專項”打擊整治行動。加強質量強區建設,深入開展重點產品、市場和區域打假專項整治。加大安全生產、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力度,防範和遏制各類安全事故。深入開展消防安全大排查大整治行動,集中力量整治出租屋、專業市場、爛尾樓等消防隱患重點,推進城中村安全隱患整治三年行動計畫,完成坑口、海南、南漖三個試點聯社整治工作,確保消防形勢持續穩定。大力整治“五類車”,創造文明有序的道路交通環境。加大應急隊伍建設力度,加強應急設備和物資儲備。完善三防視頻監控和會商系統建設,提高對自然災害的應對能力和緊急救助能力。全面排查不穩定因素,提高突發事件的預防預警和應急處置能力。
(五)強化城市建設管理,打造宜居宜業城區。
提升城區承載力。著力推進康王路下穿隧道、環翠北路西延線等道路建設;完成龍溪大道快速化改造、德坭立交維修工程。以荔枝灣片區及興賢社區為試點,推進社區“微改造”,進一步完善城市服務功能。解決臨電小區、爛尾地塊安置等歷史遺留問題。最佳化公共基礎設施配置,完成西郊沙灘泳場二期、兒童公園一期等項目,實施富力廣場地塊配套中學、一中國中部改擴建工程,啟動兒童公園二期、少年宮、兒童活動中心等一批公共配套設施建設。
建設花城綠城水城。充分發揮水系發達的優勢,高品質規劃建設沿江、沿河、沿涌綠化帶以及城市主要出入口門戶景觀,完成生態景觀林帶大沙河段項目。繼續推進“一路一樹”建設和高快速路沿線環境景觀綜合整治工程。啟動新一輪治水工作,實施“水更清”行動計畫,推進花地河等廣佛跨界河涌綜合治理,實施上西關涌渠箱排水改造工程、下西關涌調水補水工程,提高荔枝灣涌流域排澇能力。
加大城市綜合管理力度。堅持疏堵結合,加大執法力度,推進5處臨時流動商販疏導區建設,有效規範流動商販服務管理。依法清拆違法戶外廣告招牌,推進重點區域和主幹道的招牌整治。配合市加快管道燃氣發展,完成管道燃氣三年發展計畫前期普查和評估工作。實施揚塵污染控制管理,建立和完善區域內可吸入顆粒物及降塵監測網路。強化綜合治理,實行總量減排,有效控制二氧化硫等污染物。加強對轄區企業的環境監管,嚴肅查處違規排放企業,落實高污染物禁燃,建成無燃煤區。
加大垃圾處理力度。以破解“垃圾圍城”為最終目標,完善分類收運體系,完成18座垃圾壓縮站的升級改造。夯實基層分類指導基礎,建立生活垃圾分類指導員隊伍和志願者宣傳輔導站。完善一次分揀和二次分揀體系,實現不同類別生活垃圾獨立收集、獨立運輸;繼續引入社會資金,用市場化運作推動垃圾分類工作;加強管理,著力解決廢品回收單位各自為政的問題;完善東沙南漖果園工業區垃圾處理系統的建設和運行,實現日處理能力達到100噸。
(六)提高政府公信力和執行力,建設人民滿意政府。
加強法治政府建設。自覺接受人大、政協和社會監督,認真執行區人大及其常委會各項決議和決定,切實做好人大代表議案、建議和政協提案辦理工作,定期通報辦理情況。全面清理行政規範性檔案,推進行政複議規範化建設及複議決定網上公開試點工作。
推進勤政廉政上新台階。深入開展黨的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堅決貫徹中央“八項規定”,切實轉變機關作風,壓減文山會海。加強“三公”經費管理,壓縮行政運行成本。加大審計監督力度,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深入推進政風行風建設,加強糾風檢查,大力整治“四風”。堅決貫徹執行《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加強反腐敗制度建設,規範行政權力公開運行,提高政府公信力。
各位代表,荔灣的發展已經站在一個新的起點!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在市委、市政府和區委的堅強領導下,敢想會幹,迎難而上,為荔灣區經濟社會發展再譜新篇章,再創新輝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