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番禺區政府工作報告

2013年番禺區政府工作報告是番禺區發布的報告。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番禺區人民政府向大會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12年工作回顧
在上級和區委的正確領導下,區政府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團結依靠全區人民,振奮精神,攻堅克難,全力以赴推進發展,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取得顯著成效,較好地完成了區十六屆人大二次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在此,我謹代表區人民政府,向全體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向廣大人民民眾、駐地部隊和武警官兵、各民主黨派、人民團體以及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所有關心和支持番禺建設的港澳台同胞、海外僑胞和國際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謝!
(一)經濟發展轉型加速
堅持穩中求好、穩中求快的工作基調,大力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積極應對經濟下行和財政緊張的不利局面,全區綜合經濟實力再上新台階。
經濟實現穩步增長。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369.42億元,增長11.6%;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79.96億元,增長12.9%;稅收總額(不含海關代征)186.36億元,增長13.8%;工業總產值1923.47億元,增長15.5%;農業總產值89.07億元,增長3.5%;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95.36億元,增長12.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44.31億元,增長15.2%;進出口總額187.79億美元,增長2.9%;實際利用外資4.54億美元,增長15.5%;萬元生產總值能耗下降4.5%;城鎮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35478元,增長11.8%;農村居民年人均純收入19906元,增長14.2%。
產業結構最佳化調整。海鷗衛浴等10家企業被認定為省級首批加工貿易轉型升級示範企業,巨大音響等11家企業獲評廣州市首批優勢傳統製造業轉型升級示範企業。離岸服務外包業務增長35%,推動外貿產業結構最佳化升級。海印又一城奧特萊斯廣場、奧園廣場等大型商業綜合體如期開業。推進東部高端休閒度假、西部嶺南文化生態、北部現代商旅片區的規劃建設,著力開發建設沙灣古鎮、長隆旅遊,全區接待遊客2200.35萬人次,旅遊總收入105.12億元,分別增長12.3%和17.3%。大力實施農業品牌戰略,創新農業生產經營方式,蓮花山國家中心漁港項目動工。三次產業結構由2011年的4∶40.9∶55.1最佳化為去年的3.9∶39.4∶56.7。
科技創新切實增強。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高新技術產品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預計達42.3%,提高了3.3個百分點。市級以上科技型企業達338家,企業研發中心達121個,分別增長16.6%和18.6%。專利申請4918件,增長17.55%,專利授權3449件,增長25.6%。出台《番禺區區長質量獎評審管理辦法》,珠江鋼管、日立電梯獲省政府質量獎,全區共有41個省名牌產品、36家4A級標準化良好行為企業,數量居全市第一。
智慧番禺建設加快。制定完善《智慧番禺建設工作方案》和《“三網融合”試點建設工作方案》,被確定為“廣州市三網融合試點先行區”。建立智慧家庭等標準化產業聯盟。利用雲計算技術,推進我區智慧教育項目試點學校和區域示範基地建設。完成市橋街康裕“智慧社區”試點項目。電子公務雲計算中心基建改造基本完成。
發展環境不斷改善。出台《番禺區招商引資工作規程》等檔案,堅持選優選強,規範招商引資,引進永旺夢樂城、中糧制罐等121個外資項目,總投資約3.36億美元。深入開展“暖企行動”和“五個一批”調研,切實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困難。開展“中小企業服務年”系列活動,搭建政銀協企合作平台,落實企業清費減負政策。
(二)“三個重大突破”成績顯著
堅持把“三個重大突破”作為推進發展的重要抓手,全面推進事關全局的47個戰略性基礎設施項目、48個戰略性主導產業項目和15個戰略性發展平台建設,共完成投資254.2億元。
戰略性基礎設施加快建設。加快廣州南站綜合交通樞紐建設,汽車站一期工程建成啟用。興業大道西段等項目建成通車,廣州捷運七號線動工,南大幹線加快推進,骨幹路網進一步完善。廣州超級計算中心動工並開通先導系統。城市綜合管理與運行指揮平台被國家住建部授予“科學技術計畫項目示範工程”稱號。以金山湖水庫、市橋河、生態林帶為重點,區域“藍網”和“綠網”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效。
戰略性主導產業加快發展。廣汽乘用車公司生產、銷售傳祺轎車32555輛,實現產值38億元,分別增長94.67%和102.12%,首款SUV車型GS5成功下線,投資38億元的廣汽研究院竣工啟用,優利得、江森等汽配項目投產。廣州市質量技術檢測園等生產力骨幹項目加快推進。數字家庭、信息文化、節能環保、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蓬勃發展。
戰略性發展平台加快構建。深化完善廣州國際創新城策劃規劃,國家現代服務業國際創新園獲國家科技部批覆。紮實推進廣州大學城提升計畫。廣州大學城健康產業產學研孵化基地成為首批廣州國際科技孵化基地(試點)培育建設單位。萬博商務核心區的萬達廣場等8大項目建設加快,2012年完成投資19.16億元。開展番禺大道五星商旅帶策劃規劃,成功舉辦2012年廣州國際美食節,廣州美食廣場和中華美食城一期等項目竣工開業,廣州國際美食節永久落戶我區。深化推廣番禺節能科技園“三資融合”發展模式,扶持華創動漫產業園、清華科技園等民營科技園區加快發展。
(三)人居環境繼續最佳化
城鄉建設穩步推進。“三規合一”取得初步成果。加快開展廣州南站地區等重點區域的控規修編。推進集約節約用地,爭取上級下達土地利用計畫指標6035畝,總量增加20%。完成“三舊”改造標圖建庫,加快完善50853畝“三舊”歷史用地的後續工作。18宗共2251畝舊廠房改造項目獲市批覆,東郊村等舊村改造項目進展順利。
城鄉環境持續改善。以“五個更”為目標,大力開展人居環境綜合整治。關停搬遷21家省控、市控重點揮發性有機物排放監管企業,348家重點排污單位納入污染源廢水及鍋爐煙氣線上監管系統。新礪江水閘工程榮獲中國水利工程優質(大禹)獎,新建污水管網31.68公里。積極開展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加快推進廣州市第四資源熱力電廠、火燒崗垃圾填埋場滲濾液處理和沼氣收集利用項目建設。新建綠道25.7公里,建成區綠地面積11139公頃,綠地率41.8%。
城市管理不斷改進。順利通過國家環保模範城市覆核和“創衛”、“創文”國家復檢。大力整治城市“六亂”,停辦市橋大南路燈光夜市,全區設定20個流動商販臨時疏導區。開展“雷霆”、百日拆違等集中查處違法建設專項行動,整治違法用地308宗、面積2631.3畝,拆除違法建設1253宗、面積253729平方米,拆除違法戶外廣告435宗。深入開展城市管理有獎報料活動,區長專線全年受理市民民眾投訴112681宗,辦結112189宗,辦結率99.56%,市民滿意率92.13%。
新農村建設加快推進。美麗鄉村建設與名村創建緊密結合,提升新農村建設的內涵和品質。加快推進南村鎮坑頭村、石樓鎮大嶺村等25個試點村建設,選定項目272個,投入資金2.89億元,完成116個項目建設。開展農村清潔百日行動,改善農村衛生狀況,新增13個“廣東省衛生村”、6個“廣州市衛生村”。
(四)民生福祉持續提升
全力落實十件民生實事。全年投入102.97億元用於民生事業,占全區財政預算內總支出的74.5%。集中力量辦好十件民生實事:一是繼續推進溫馨社區建設。建成22間家庭綜合服務中心,進度位於全市前列,實現鎮街家庭綜合服務中心全覆蓋,為23萬人次提供服務。二是超額完成平價商店建設任務。建成9間平價商店、9個超市平價農副產品及糧油專營區,日均接待顧客7.6萬人次。三是加快推進綠化美化工程。19個鎮街有17個完成一條以上生態景觀路建設任務,總里程達27.81公里。四是做好住房保障工作。按期完成市下達的1500套保障房建設任務,解決2862戶登記在冊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問題。五是實施交通便民工程。最佳化城鄉三級公交線網,新增8條公交線路,新建60座候車亭,啟用化龍公交總站。六是繼續做好睏難民眾幫扶工作。城鄉低保標準提高到每月530元,惠及7053名困難民眾,農村貧困戶家庭實現人均年收入超8000元的目標。七是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免費提供11大項37小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服務超過100萬人次。八是全面實施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畫。19個鎮街有17個完成建設任務,新增6所公辦鎮街中心幼稚園,投入約3000萬元資助150所民辦幼稚園完善硬體設施建設。九是加快民生卡(數位電視金卡)的發放和套用。首期發行5萬張用於民生、廣電、金融、醫療、停車等領域。十是千方百計促進就業。推進區高技能人才公共實訓鑑定基地建設,組織44152人參加職業技能培訓,帶動38274人就業,城鎮登記失業人員就業率82.5%,農轉居人員就業率86.3%。
社會服務管理創新。改革社會組織登記管理體制,新登記各類社會組織66個,增長15%。積極探索政府購買社會服務,引進和培育番禺區正陽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等7家社工服務機構。以清查整治出租屋、動漫遊戲行業和冷凍品市場為重點,深入開展“三打”行動。創新基層服務管理體制,在全市率先實現鎮街“一隊三中心”全覆蓋。試點整合群防群治隊伍,推進基層治安輔助力量建設,全年案件類警情下降4.7%,受理治安案件23082宗,下降10.2%,破獲各類刑事案件3572宗,與2011年持平。探索開展出租屋安全星級管理和流動人員積分服務,首創出租屋智慧型手機巡查和“二維碼門牌”管理模式。妥善解決石樓林場歷史遺留問題。大力推進“平安番禺”建設,強化安全生產、食品藥品、產品質量專項整治,妥善處置各類突發事件。
社會事業全面發展。“研學後教”課堂教學改革取得較好成效,教育綜合實力顯著提高。新接收3073名異地務工人員子女免費入讀公辦學校。新建擴建學校36所,簽訂22所房地產小區配套中國小、幼稚園移交協定。新增19家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市民民眾看病人均處方費下降34%、人均門診藥費下降29%。區中醫院成功創建國家三級甲等中醫醫院。新農合農民重大疾病補助年最高限額提高到35萬元。“廣州番禺發布”上線,入選廣東十大政務微博。深入開展民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城市文明指數測評綜合成績繼續在全市保持前列。成功舉辦第五屆番禺旅外鄉親懇親大會、中國(廣州)星海國際合唱錦標賽和第六屆區運會。舉辦廣東扶貧濟困日等慈善籌款活動,募集善款1.5億元。對口幫扶成效顯著。計生、雙擁、武裝、外事、僑務、民族宗教、殘疾人、統計、檔案、保密、氣象等各項工作取得新進步。
(五)政府自身建設得到加強
依法行政全面推進。開展法治政府示範區創建活動並通過市考核驗收,出台重大行政決策程式等制度。順利完成番禺區、南沙區行政區劃調整工作。自覺接受區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區政協的民主監督,全年辦理區人大代表建議275件、區政協提案157件,辦復率100%,滿意率95.3%。
服務效能切實增強。實施第五輪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全面清理行政審批、備案事項。開通企業開業全程聯合審批系統,審批時間縮減54.2%。推進區、鎮街、村居三級政務體系建設。加強12345政務服務熱線、網上辦事大廳、政府入口網站群的管理,民眾評價“非常滿意率”達98.2%。
廉政勤政取得實效。開發建設智慧型防腐信息系統,突出抓好“信訪防腐”、“文化防腐”、“風險防腐”和“機制防腐”等工作,大力開展廉潔文化創建活動,穩步推進廉潔番禺建設。嚴控一般性開支和“三公”經費增長,加強政府採購管理。加大審計力度,增強預算剛性,強化幹部履職監督,嚴肅查處違紀違法案件。
各位代表,在肯定一年來取得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我區經濟社會發展中存在的一些突出問題:一是服務業發展層次不高,自主創新能力不強,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後勁不足。二是交通基礎設施系統功能不完善,市橋老城區、廣州國際創新城以及東西方向的骨幹道路亟待加快建設。三是政府職能轉變還不到位,社會服務管理水平與市民民眾需求存在較大差距,行政效率需要進一步提高。對此,我們要高度重視,切實解決。
二、2013年工作意見
2013年區政府工作總體要求是:在黨的十八大精神指引下,以發展為總抓手,認真落實上級和區委十二屆四次全會部署,科學把握“五位一體”總體布局,著力轉型升級,建設信息文明,改善民生福利,深化改革開放,維護社會穩定,建設宜業宜居、現代文明、價值凸顯的時尚創意都會區。
2013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全區生產總值增長11.5%,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增長12%,農業總產值增長2.5%,萬元生產總值能耗下降4.36%,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5%,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11.5%,城鎮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1%,農村居民年人均純收入增長12%,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以內。
為實現上述目標,我們將突出抓好以下七個方面的工作:
(一)加大經濟結構調整力度
著力最佳化產業結構。繼續狠抓“五個一批”工作,重點扶持先進制造業、高新技術產業、現代服務業和現代農業等600多家企業。提升傳統產業技術含量和附加值,抓好燈光音響、珠寶首飾外貿轉型升級示範基地建設。促進電子商務與動漫遊戲等產業融合發展,強化引導和扶持服務外包。實施“民營企業上市培育工程”和“中小企業成長工程”,支持和引導上規模的企業不斷提升核心競爭力和市場占有率,扶持和幫助小微企業改進內部管理,提高技術水平和經濟效益。
大力提升現代服務業水平。加快建設萬博商務核心區、番禺大道五星商旅帶、廣州國際商品展貿城,積極打造廣州南部現代服務業集聚區。依託廣州南站交通樞紐,大力發展總部經濟、時尚商貿等產業。積極實施市橋中心城區提升計畫,加大市橋城區商貿中心提升力度,加快傳統商業模式創新。整合旅遊文化資源,提升配套設施和服務水平,爭創“番禺嶺南文化休閒旅遊全國知名品牌創建示範區”,打造高端旅遊品牌。發揮廣州市質量技術檢測園5個國家質檢中心的輻射帶動作用,發展公共檢驗檢測、認證技術服務、檢測設備開發等產業,搶占發展現代服務業戰略制高點。
強力推進科技創新。全面實施國家智慧財產權戰略。全面鋪開廣東省科技和金融結合試點區建設,支持科技金融服務中介機構、服務平台建設,推動銀行加大科技信貸力度,緩解中小科技型企業融資難問題。加大龍頭企業和創新中心招商選資力度,引進總部型、研髮型、技術密集型高端企業。繼續深入實施人才強區戰略,加快完善人才政策體系,促進產業與人才有機結合,打造區域創新、創業人才高地。
致力擴大內需。創新投融資體制,擴大投資規模,最佳化投資結構,尤其是要出台政策降低民間投資門檻,大力鼓勵、引導和促進民營經濟發展。著力打造旅遊、娛樂、體育、休閒、教育、健康等新興消費熱點,加快發展電子商務、網路購物等新型消費方式。集中力量舉辦若干上檔次、有特色、有影響的節慶活動,擴大居民消費需求。新增10家平價商店。鞏固提升“萬村千鄉”市場工程,改善農村消費環境。
(二)提升都會區綜合承載力
重點推進“三個重大突破”。進一步建設戰略性基礎設施。加快廣州捷運七號線、廣州南站交通樞紐建設,加快推進南大幹線、廣明高速、蓮花大道、南浦三橋等項目建設,積極推進廣莞惠城際軌道交通項目建設,完善現代化城市交通網路。進一步培育壯大戰略性主導產業。推進廣汽傳祺自主品牌轎車的研發、生產和品牌建設,推動廣日、南車等龍頭企業快速發展,著力發展汽車、裝備等製造業。加快發展廣州國家數字家庭套用示範產業基地、廣州國家現代服務業積體電路設計產業化基地,推動萬寶、新岸線、華大基因等龍頭企業快速發展,著力發展數字家庭、信息文化、健康服務產業。加快長隆旅遊、廣州國際商品展貿城等項目建設進度,著力發展現代商貿旅遊產業。進一步搭建戰略性發展平台。加快建設廣州國際科技合作交流中心等重點項目,逐步發揮國家現代服務業國際創新園的輻射和引領作用,全力推進廣州國際創新城規劃建設。積極實施廣州大學城提升計畫,進一步提升大學城整體功能,建設“文化之城、創新之城、生態之城”。主動對接加快廣州南站商務核心區建設,加緊推進南站地區配套設施、西片商務區、地下中軸廣場等項目建設,積極引進高端企業和優質項目,培育總部經濟,逐步形成國際現代服務業集聚區。高起點整合番禺大道吃、住、游、購、樂資源,積極引進廣州老字號餐飲名企,建設廣州美食廣場和中華美食城二期工程,高水平舉辦廣州國際美食節,將番禺大道打造成為廣州的一張靚麗名片。加快萬博商務核心區建設進度,將核心區打造為集商務辦公、購物娛樂、酒店會展、信息服務於一體的巨型商城。進一步深化“三資融合”園區發展模式,支持番禺節能科技園等創新創意園區建設,打造“一城多園”創新經濟發展新格局。
全面推進“三規合一”。結合市、區重點項目做好控規調整,推動“三規合一”工作全面鋪開。對“三規”矛盾地塊基礎數據和資料進行規範整理,最佳化調整“四線”管控方案,形成全區“三規合一”最終上報成果。緊抓作為全市“三規合一”信息平台建設試點區的機遇,加快建設城建聯合審批信息平台。
系統推進成片更新改造。結合美麗鄉村與名村創建,探索實施“發展策劃+控規調整+成片更新”的“三舊”改造新機制,重點推進廣州南站地區、廣州國際創新城、廣州捷運七號線主要站點、番禺大道沿線成片土地的整備和更新。出台政策鼓勵村級工業園升級改造,引進科技創意、先進制造業和生產性服務業,提高土地資源利用效率。
(三)紮實開展生態城鄉建設
改善人居生態環境。弘揚嶺南建築文化,發展綠色建築,打造一批有番禺特色的建築精品。策劃建設番禺湖森林濕地公園,提升市橋城區生態品質。加快建設金山湖文化公園、蓮花山世界名花園、生態景觀林帶等項目。在重要交通沿線開展以“淨化、綠化、美化”為主題的環境綜合整治,促進城市面貌持續改善。各鎮街每年建成一條生態景觀路。
創新城市服務管理。建設數字大城管三期工程,拓展區長專線社會服務功能。繼續嚴控“兩違”,完善流動商販臨時疏導區建設。繼續開展細顆粒物(PM2.5)監測,穩步提升環境空氣品質優良率。抓緊推進餐廚垃圾處理設施和廣州市第四資源熱力電廠建設。加強火燒崗垃圾填埋場管理,盡最大努力減少臭氣擾民。
加快創建美麗鄉村。按照尊重民意、體現特色的原則,通過試點先行、典型引導、以點帶面,紮實推進南村鎮坑頭村市級試點村和石樓鎮大嶺村等6個區級試點村建設,力爭年底前建成。有序推進東環街蔡一村等14個鎮街級試點村創建,著力將新農村打造為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園。繼續打好農村清潔行動攻堅戰,不斷改善農村衛生條件和村容村貌。
努力發展現代農業。加快規劃現代農業園區,建設番禺花卉產業基地、海鷗島現代漁業園區,做大做強農業龍頭企業。引導“農家樂”規範發展,促進都市型觀光休閒農業轉型升級。繼續推進河涌綜合整治二期工程,加強截污和污水收集處理。積極推進農村二次水改,確保全區飲水安全。
(四)大力推進智慧番禺建設
建設信息文明。推進以雙向互動數字家庭為基礎的電子政府建設,暢通“政民互動”渠道,開展網路問政,促進公眾參與,推動決策民主化。利用電視網路實名垂直分級管理體制,發揮網際網路扁平化的優勢,建設實名垂直分級負責和民主互動相結合的社會管理體制和信息文化服務平台,建設網路熟人社會,培育公民意識,增強公民自信,提高公民自覺,促進公民自律,發展公民自治,享受公民自由,建設公民社會。
豐富信息文化服務。積極開展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和廣州市數字家庭綜合示範區創建工作。以微型電腦、機頂盒、家庭網關、平板電腦、智慧型手機、自助終端等為載體,構建集傳媒、政務、健康、教育、安防等套用服務於一體的信息文化大平台,為市民民眾提供“四網整合、多屏互動”信息文化雲服務,實現跨地區、跨部門信息互通和服務共享,服務社會建設和社會管理新模式,促進公共服務均等化、現代化。
發展信息文化產業。依託廣州國家數字家庭套用示範產業基地、廣州國家現代服務業積體電路設計產業化基地、廣州大學城健康產業產學研孵化基地、廣州國家現代服務業數字媒體產業化基地、廣州超級計算中心以及廣東新岸線多用途計算機系統晶片、中科海通通信級塑膠光纖產業基地等重點項目建設,實現信息文化產業大發展。依託星海通智慧產業發展集團,構築星海通計算與通信一體化、終端與服務一體化、認證與支付一體化的服務體系,大力發展數字家庭產業、信息文化服務業、智慧健康服務業、大數據信息服務業等具有番禺特色的智慧產業。
實施信息文化工程。制定全區通信管道、無線基站規劃,推動信息網路向鎮街、社區、企業、家庭延伸,實現無線網路全覆蓋。完成“廣州國家三網融合試點先行區”建設任務,實施以“站、網、台、庫、頁、檔、卡、雲計算和超算中心”為核心的智慧番禺八項基礎設施工程建設。以電子公務、數字大城管、數字家庭、民生檔案、民生卡、市民網頁、智慧教育、智慧健康、智慧安防、智慧防腐等特色套用為抓手,加快完善智慧番禺服務內容建設和運營推廣。
(五)啟動實施健康番禺行動計畫
啟動“健康番禺十大工程”。通過開展全民健身、全民體檢、醫保提升、設施完善、婦兒關愛、老人頤養、慢病防控、智慧健康、食得放心和中醫治未病等十大健康工程,逐步提升市民民眾的健康水平。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提供全科醫生、家庭醫生的新型健康管理服務, 真正當好市民民眾的健康服務師。
建設智慧健康公共服務平台。啟用7×24小時健康諮詢服務中心(熱線電話39312320),在城區內建設6個健康小屋,完成1000戶“健康服務包”進家庭工作。利用星海智慧健康公共服務平台,並通過數位電視、手機、平板電腦等多種終端,為市民民眾提供更全面、更貼身、更精細的醫療健康服務。
發展多元化健康服務業。積極引入高端醫療服務項目,適度發展健康休閒和養老服務業,完善健康服務業空間布局。針對不同人群的健康需求,建立健康服務業聯盟,建設集旅遊、療養等功能於一體的高端醫療健康服務園。整合社會健康服務資源,探索健康服務發展的市場化運作模式。加快建設廣州大學城健康產業產學研孵化基地,利用基地的公共信息、公共技術、公共服務三大平台,為企業提供生物醫藥信息、藥物篩選、研究開發、中試生產等技術與設備服務。
(六)加快建設幸福番禺
辦好十件民生實事。一是實施公交票價優惠。市民民眾在一個自然月內,持同一張羊城通卡乘坐公交或捷運享受與廣州老城區同等折扣優惠。二是積極推進民生卡發放與套用。發放30萬張民生卡,推進民生卡在民生檔案、廣電、金融、醫療、健康、商業、圖書館和停車場等領域的套用。三是進一步完善特殊教育體系。在區培智學校增設特教幼兒部,增建康復樓和幼兒教學樓。申請開設特殊教育職業高中班,推行“9年義務教育、3年職業教育”模式。四是實施婦兒關愛工程。免費為我區戶籍及在我區居住半年以上的流動人員、符合生育政策的夫婦提供孕前優生健康檢查。為我區戶籍人口實施產前篩查和免費出生缺陷干預工程。籌建區兒童公園。五是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完成高技能人才公共實訓鑑定基地首期建設,爭取全年職業技能培訓達4.5萬人。六是開展城鄉清潔工程。各鎮街建成一個以上垃圾壓縮中轉站,對已建成但轉運規模較小的,進行改建或選址新建。加快推行垃圾分類投放、分類運輸、分類處理,實現分類知曉率達100%,80%的社區達到分類合格標準。七是加快創建“幸福社區”。市橋街石街社區、橋南街御院社區完成市級試點創建,17個第二批市級試點社區和6個區級試點社區完成中期評估。八是推進“一號通”公共服務信息平台建設(熱線電話34612319)。依託數字大城管,整合現有政府、市場、社會資源,集成各類政府部門投訴、服務電話,打造統一受理、統一監管的公共服務信息平台,為市民民眾提供政策諮詢、投訴舉報等服務。九是提升居家養老服務水平。建成7家日間托老機構,努力建成1個省級居家養老服務示範中心。十是推進金融服務進村入社區。鼓勵和引導金融機構在農村、社區新增60台自助金融終端設備。
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全力創建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區,紮實推進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畫,完善異地務工人員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制度,開辦廣州大學城配套國小等。加快中山二院、洛浦醫院和區中醫院、何賢紀念醫院、大石醫院等新建、擴建工程,新建11家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提高15%以上,進一步推進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改革。貫徹落實新的分類救助標準,擴大城鄉困難民眾低保覆蓋面。切實做好住房保障工作,探索保障房建設和管理新機制。
大力創新社會服務管理。進一步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組織的作用,加快社區服務站建設,提升鎮街家庭綜合服務中心服務水平。積極探索“社工+志願者”聯動機制,培育專業社工人才隊伍。深化社會組織登記管理體制改革,重點培育行業協會(商會)、異地務工人員服務組織和樞紐型社會組織,建設區社會組織培育交流中心。
深入推進文化惠民工程。大力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紮實推進新圖書館等工程建設,打造新嶺南文化示範區。加強沙灣古鎮、餘蔭山房等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和開發。舉辦第八屆星海藝術節。發展民眾體育事業,辦好第十四屆“蓮花杯”“禺山杯”龍舟賽,籌建區足球健身中心和網球健身中心。
積極創建“平安番禺”。加快建立全民創建工作格局,開展嚴打整治,強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完善社會矛盾排查調處機制。加快整合社會治安輔助力量,強化三級輔警隊伍建設。全面鋪開出租屋安全星級管理,不斷完善流動人員服務工作。細化完善社會信用體系和市場監管體系建設方案,推進番禺節能科技園社會信用體系試點建設,加快廣州市食品安全監管體系建設試點工作,實現從“源頭”到“終端”的全程監控。狠抓公共安全體系建設和安全生產,嚴防重特大安全事故發生。
(七)切實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深入推進依法行政。繼續開展法治政府示範區建設,進一步完善政府重大行政決策諮詢論證和公眾徵詢制度,強化依法行政考核。認真執行區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決議、決定,切實做好人大代表建議、意見和政協提案辦理。
提高政府服務水平。深化電子公務建設,完善“一站式”集中審批服務機制,推行行政審批規範化、標準化、電子化,努力實現區重點建設項目並聯審批、行政許可審批事項95%以上網上辦理。完善政府購買服務機制,加大向社會組織轉移政府職能力度。進一步深化政務公開,促進行政權力運行過程和結果更加公開透明。
全面深化各項改革。以建設全國發展改革試點區為契機,紮實推進財稅、文化、醫藥衛生和國企、國資監管等領域的改革。上半年完成大部門制改革。以推進“政經分離”和“村改居”為切入點,進一步深化農村管理體制、集體資產產權制度、集體土地管理制度等改革試點,爭取年內全面啟動農村綜合改革。推進社區服務管理體制改革試點,探索形成社區黨組織、居委會、社區服務中心、社區參(理)事會、業委會和物業管理公司“六位一體”的新格局。
改進作風促進廉政。健全完善有番禺特色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深入推進廉潔番禺建設。大力改進工作作風,精簡會議檔案。試點推行以財政支出績效評估結果為導向的績效預算管理制度,加強“收支兩條線”管理,加大對重點民生項目資金的審計力度。逐步實行財政信息公開,嚴格控制“三公”經費,建設廉潔、高效、誠信政府。
各位代表,讓我們以黨的十八大精神為指引,在上級和區委的堅強領導下,同心同德,只爭朝夕,真抓實幹,為把番禺建設成為廣州時尚創意都會區而努力奮鬥!
名詞解釋:
1.三網融合:廣播電視網、電信網與網際網路的融合。
2.五個一批:選擇引進一批企業、加快建設一批企業、重點發展一批企業、積極扶持一批企業、大力宣傳一批企業。
3.三資融合:土地資本、金融資本和產業資本融合發展。
4.三規合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城鄉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有機銜接,並落實到一個共同的空間規劃平台上,實現部門信息聯動共享。
5.“三舊”改造:舊城鎮、舊廠房、舊村莊的改造。
6.五個更:天更藍、水更清、路更暢、房更靚、城更美。
7.民生卡:依託數位電視金卡,結合民生檔案與民生套用,既有身份認證功能,又有小額支付功能的聯名卡。
8.一隊三中心:鎮街社會綜合管理大隊和鎮街政務服務中心、綜治信訪維穩中心、家庭綜合服務中心。
9.研學後教:“研學”指學生在教師編寫的“研學案”指引下,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鑽研知識和探求方法,提升學習能力。“後教”指通過交流展示學習成果,學生互教,教師針對學生存留的困惑與發現的問題,進行點撥、拓展和延伸。
10.五位一體:黨的十八大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是由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組成的。
11.四線:基本生態控制線、基本農田保護控制線、城鄉建設用地控制線、產業區塊範圍控制線。
12.四網整合、多屏互動:“四網整合”指廣播電視網、電信網、網際網路與普通電網的整合,“多屏互動”指電視與手機、平板電腦間的互動。
13.中醫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變、愈後防復三部分。“未病先防”指在沒有患病的時候,要積極預防疾病的發生;“既病防變”指在患病以後,要積極採取措施預防疾病加重;“愈後防復”指徹底治療疾病,防止復發。
14.健康服務包:全稱“攜帶型居家健康服務包”,集9.7寸平板電腦、臂式電子血壓計、血糖測試儀、心電監測儀、脈搏血氧儀、人體脂肪檢測儀、數字運動檢測儀等設備於一體,讓居民在家中對常見疾病相關的人體體徵數據進行採集和監測。同時,該設備與星海智慧健康公共服務平台相連,監測的數據可以進入健康檔案,居民在測量後能得到後台專業醫生的健康指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